<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技術研究論文大全11篇

      時間:2023-01-24 08:54:11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技術研究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技術研究論文

      篇(1)

      勸導技術的載體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個人電腦,另一類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的電子設備。計算機有三個功能使之成為優秀的勸導者:

      1)計算機在使用過程中作為工具計算并引導使用者。

      2)當計算機作為媒介,利用仿真技術模擬真實環境為使用者來提供信息及經驗。通過仿真信息,計算機可以勸導使用者改變想法和行為。

      3)計算機可作為社會行為者,利用互動技術對使用者做出回應。

      利用計算機技術勸導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以有意以勸導為目的,另一種無意勸導使用者而產生了勸導效果。本文所探討的是第一類勸導技術應用,即產品設計的目的是使使用者接受或改變某種想法或行為。例如SkillTek1開發的軟件模擬了特定的工作環境來勸導使用者對改變對某些行業工作者如醫療工作者或重型機械操作員的偏見。

      2勸導技術的可信性

      勸導技術的可信性是勸導技術特有的品質,這種品質在計算機提供仿真環境時格外重要。可信性共有四種不同類型:感知型、據稱型的、表面型的以及經驗型的[Tseng,S.&Fogg,B.J.,1999]。感知型的可信性描述了感知者相信某人或者某種事物的程度基于感知者的普遍假設。例如,相對陌生的營銷員,人們會更相信自己的好友。通常計算機都被認為是高度可信的。據稱型的可信性描述了感知者相信某人或者某種事物的程度基于第三方的描述。

      根據可信性的類型,有不同變量用于使用者評估勸說技術產品的可信性。

      1)如果使用者熟悉產品某些的內容,使用者可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如果有錯誤出現,使用者會認為該產品不可信。但當使用者不熟悉產品,他們可能會認為該產品是可信的。

      2)如果使用者非常需要某類信息,那么他們更可能接受該產品提供的此類信息,并認為該產品是可信的。

      只有在使用者有恰當的專業知識并進行客觀的評估時,可信性的評估結果才是可接受的。對于勸說技術產品的設計者來說,任何時候保證產品的可信性都是至關重要的。

      3勸導力/Persuasibility

      勸導力/Persuasibility在傳統的字典里是找不到的,但是在網絡字典中,可以看到它的解釋為:勸導的能力。

      勸導力是勸導產品設計固有的特性。當今,對于軟件易用性系統化的設計及評估方法已經非常成熟了。但是,作為軟件易用性的一個要素,勸導力的系統設計及評估仍然是研究領域的一片空白。因此筆者在本文中率先將以生命周期為導向的系統化理論和方法用于計算機仿真軟件產品勸導力的設計及評估。

      4勸導產生的行為上的結果

      勸導的研究曾經被界定在非常有限的背景下,例如公共場合的演講和政治性的傳媒。今天,勸導已經非常普遍的用于人際交往、商業、廣告和許多其他領域。學術界對勸導的研究興趣的出現是由于勸導潛在的社會意義。通過勸導會產生三種不同的的行為上的結果,區別這三種不同的行為上的結果是非常必要的,這三種結果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往往會相互交叉重疊。根據不同的勸導結果,勸導力的評估會產生并側重不同評估標準。

      4.1想法及行為塑造過程

      這種情況下,使用者在使用產品之前,有非常有限的相關知識。想法及行為塑造往往不被認為成典型的“被說服”。勸導在這種情況下實際是一種學習過程。傳統上,有關勸導的文獻將這一過程稱為“想法形成”而非“想法改變”。兒童學習過程可以視為想法及行為塑造過程。但此過程并不局限于兒童。例如,在使用嬰兒仿真模擬器之前,使用者可能完全不了解如何照顧嬰兒。所以使用過程也是學習過程并通過學習接受勸導。

      4.2想法及行為強化過程

      許多勸導過程實際上是強化感知者的固有想法或行為而使之抵制改變。在我們的社會里,許多勸導過程都是想法及行為強化過程。因而許多勸導技術產品不僅僅用于改變使用者想法,而是讓使用者保持并強化原本的想法且拒絕改變。例如,如果青少年使用者在使用嬰兒仿真模擬器之前就認為成為少年父母是不合適的,那么通過使用模擬器,會強化使用者原本的想法并拒絕改變。

      5基于產品生命周期的勸導力設計及評估

      在概念性預設階段,設計者必須對產品勸導力要求進行質化及量化的確定及分析。勸導力設計評估的計劃流程必須在此階段確定。產品設計者及潛在的用戶在此階段必須清楚的理解該產品的勸導力要求。在預設計階段,產品勸導力設計要求需要分配至產品的產品的子系統中。正式的勸導力設計在此階段必須被在產品為單元的層次上審核以確保達到設計使用的要求。

      5.1細節設計研發階段

      在細節設計研發階段,設計者確定詳細的細節化的設計需求,分析勸導力的需求以支持產品設計。產品勸導力的預測行為是反復的并穿插于整個系統生命周期的來輔助勸導力的評估。同時,產品勸導力的自我評估也為產品設計者提供了修正勸導力設計的指導方向。如在概念性預設計階段一樣,正式的勸導力設計審核也是必要的,但此階段,設計的主要工作已轉移到產品子系統的層次,以產品細分之后的子系統的層次上進行設計及評估。而這一工作在子系統生命周期中也是重復進行的。

      5.2生產階段

      在生產階段,根據設計要求,勸導技術進入了實施階段。正式的勸導力設計及評估在這一階段展開。用戶必須參與此階段的產品測試。設計者收集并分析相關的數據及信息。如果產品的測試評估表明產品沒有達到預期的勸導要求,設計者必須實施有必要的產品修正工作以確保產品達到預期的勸導效果。

      5.3使用及廢棄階段

      在此階段,對產品勸導力的數據信息收集,分析及評估是非常必要的,這些信息可以為產品的改進和升級提供有效的幫助。如有必要的修正和改進,設計者將會對此備案,用于將來系統升級以及進一步的研究工作使用。

      篇(2)

      1嫩枝選擇

      嫩枝選擇幼樹(一至三年生)、半木質化、在高溫條件下生長出來的嫩枝,皮層幼嫩,分生組織活力強,再生能力強,脫毒狀況良好,扦插易于成活,育出的苗木質量好。棗頭、二次枝、棗吊均可作為嫩枝扦插成活。棗頭生根最快,其次是二次枝,再次是棗吊。實踐中,應選擇棗頭和二次枝作扦插嫩枝。扦插任務量大時,要講究取枝方法。對幼樹進行刺激——平茬、修剪、刻傷、環剝,均可促使幼樹多抽條多生枝,措施得當,取枝量可大大增加。嫩枝采集時間為6~8月,扦插育苗時間,與此同步。

      2嫩枝處理

      對采回的嫩枝,要放置在陰涼處,噴水,用棚膜或濕麻袋遮蓋,盡量減少水分丟失。對嫩枝要做到當天采集,當天處理。扦插嫩枝的長度以15~20cm為宜,平剪切口,除去下部5cm內的枝葉。對剪切好的嫩枝要及時進行整理。下切口端要擺齊,切口向下,成垂直狀,并陸續移入塑料盆內。擺滿后,即時進行促根處理。促根處理有多種方法,實踐中比較理想的是用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將其用酒精溶解后,低濃度配制,萘乙酸為1g對水10~20kg,吲哚丁酸為0.1g對水1~2kg。二者分別配制好后,按9∶1的比例混合后使用。萘乙酸能使根增粗,吲哚丁酸能使根增多,二者按此比例混合使用,效果較好。使用時,將促根液倒入塑料盆內,淹嫩枝不低于3~5cm。浸泡約12h。

      3苗床構建

      用粗河沙在上,含腐熟肥土層在下構建苗床。粗河沙結構疏松、通氣和保水性能良好,可滿足生根期間透氣、滲水需求;牛羊糞為主要肥料的土層,可提供生根所需的營養。河沙厚度不超過7cm(灌水后保留4~5cm),含肥土層不低于30cm。土層施肥后深翻30cm,耙平,踩實,隨后鋪沙。苗床使用前,要對沙層進行消毒處理。消毒劑可用高錳酸鉀1.5kg/hm2,用12t水稀釋后使用。嫩枝愈傷組織形成后,生根具有暴發性,常常在1d之內,就能生根2cm。沙層薄,根易穿透,生根就有了營養保證;沙層厚,根則不易穿透,且嫩枝自身營養不足,會影響扦插成活率。

      4扦插

      扦插深度3cm左右。實踐中,確定5cm×12cm或5cm×15cm的密度比較適宜,大棚成苗75~90萬株/hm2,質量、產量均能兼顧。扦插前,苗床要澆水,扦插后,插條要上小棚。同時對溫度、濕度進行調節,扦插與噴水要同時進行,邊插邊噴,插1片噴1片。

      5消毒

      消毒工作要貫穿始終生根周期(30~40d),且要定期進行。完成扦插、噴水后,要進行第1次消毒,之后每隔1d消毒1次。消毒要與當天最后一次噴水同步進行。將消毒液倒入水池中,啟動水泵噴出。消毒液用多菌靈、百菌清、代森錳鋅或甲基托布津。

      6溫度、濕度的控制調節

      嫩枝愈傷組織形成需要7~15d,15d左右時開始生根,直至30d前后時結束,生根期間重點是控制調節溫度、濕度。當溫度、濕度偏離要求時,要及時進行控制調節。實踐中常遇到的是需要降溫,特別是在夏季。降溫的警戒線可確定為33℃。降溫的辦法主要是噴水,當噴水還不理想時,可再加一層遮陽網,切不可掀起棚膜通風降溫。一般情況下,每天上午10時噴第1次水,到12時噴第2次水,噴水時間每次2~3min。下午1~2時,噴水間隔時間縮短,約20~30min噴1次,噴水時間延長到3~5min。下午3時后逐漸減下來,下午5時后停止噴水。遇有陰天,不噴水。生根后(20d后),噴水次數減半,總噴水量不減。

      篇(3)

      德國鋼琴家漢斯·馮·彪羅說過:“一個鋼琴家的三件事,第一件是技巧,第二件是技巧,第三件也是技巧。”這話有失偏頗,因為這容易對學生產生誤導。音樂表現是技術訓練的目的,技術訓練如果離開表現音樂這個崇高的目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技術訓練是表現音樂內容的重要手段,音樂表現有賴于技術的發揮,二者相輔相成。當音樂表現受技術的局限而不能得到完美表達,其中技術轉化成決定性的因素時,彪羅的話就很有道理,因為提高技術能力,完善技巧在此時已成為重中之重。美籍奧地利鋼琴家施納貝爾說:“在學生時代要多注重技巧練習,有了技巧后再把技巧放在第二位,否則就要變成技巧家而不是音樂家了。”

      筆者在此主要討論器樂演奏的技術問題。

      一、技術訓練三階段

      一切演奏技術的形成,都是后天經過訓練所獲得的條件反射,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練習階段

      這是訓練的初始階段。初學動作的時候,運動條件反射剛剛建立,不夠鞏固。在這個階段,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各種教學手段,強化正確的動作,及時糾正各種不正確的動作,使學生對動作建立正確的感覺。

      2.定型階段

      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學生雖然初步掌握了技巧,但這時的定型尚不鞏固,遇到新的刺激(如交流、考試、比賽等),錯誤動作會重新出現。在這個階段,教師應特別注意對學生錯誤動作的糾正,分析動作的細節,模擬有多人觀看的場景,讓學生適應新的刺激,使動作定型日趨準確,否則,如果學生形成錯誤的動作,再糾正會很困難。

      3.鞏固階段

      通過大量的練習,動作定型已經鞏固,教師在這個階段要讓學生演奏后進行總結,及時糾正錯誤,使技巧的第三階段達到完美。

      技巧形成的三階段對我們的教學工作是富有指導意義的,這樣我們的教學會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益,學生的進步會更明顯。

      二、放松與協調

      放松是相對于緊張而言的,自然放松是正確演奏的前提。技巧是動作,而動作是多種肌肉群相互協調與放松的結果。無論動作用力輕重、幅度大小,都是全身協調的結果,演奏也是一樣,任何技術都要在整體協調一致的前提下去理解。20世紀初產生的鋼琴自然重量彈奏法,即運用兩臂下垂的重量,把身體與手臂的重量傳到指尖上來彈奏,其音與音之間的連接是通過指力相等的重量移動而產生的。這是省力、省時,力求動作和空間經濟,同時保證肩、臂、腕放松的科學演奏法。

      放松是一種相對的要求,不等于松懈或睡眠狀態的放松,如果是絕對的放松,音樂也就不存在了。要求手指放松,但各關節不能軟弱無力,指尖在琴鍵上要站住,不彈奏的手指隨時準備彈奏,呈積極的休息狀態。演奏時,手腕要放松,但手指要有架子。因此,演奏應是一種積極的工作狀態,應根據不同演奏技術的要求,使各部分相對穩定和放松,“前穩后松”就是這種關系的精辟總結。三、音色和技術動作

      這里討論的音色并非指各種樂器由于發音體的性質、形狀與泛音的不同所產生的聲音自然屬性所特有的音色,而是同一樂器用不同的演奏法奏出的音色。

      前蘇聯鋼琴家斯羅伯德亞尼克說:“練習時重要的不只有技巧,還有聲音。好的聲音是從內心、大腦,也是從手中發出來的。要重視觸鍵的訓練,使之圓潤、均勻。”鋼琴豐富的音色變化,是演奏者用不同的指觸獲得的。流暢、明快的旋律要求指觸速度快,指尖接觸面小,使聲音有較強的顆粒性;而歌唱性較強的旋律則要求指觸速度慢,手指平一些,指尖接觸面大;堅強,有力的聲音要求下鍵有力,反彈力要強;而柔弱的聲音則要求下鍵輕,有往上提的感覺。明朝徐共將古琴的演奏特色從美學角度概括為二十四字:“和、靜、清、遠、古、淡、恬、逸、雅、麗、亮、采、潔、潤、園、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音色變化之豐富、表現之細膩由此可見一斑。涅高茲在《論鋼琴表演藝術》中說:“聲音的掌握是鋼琴家應該解決的技術問題中最首要的一個。”他接著又談道:“我毫不夸張,在我授課時,四分之三的勞動花在音色的探索上。可以說教學各環節的次序,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自然是這樣排列的:首先是‘藝術形象’;其次是有時值的聲音,亦即‘形象’的物質化、具體化;最后是整個技術……”可見音色對于器樂的演奏是何等重要。要獲得美妙的音色,必須強調聽覺的訓練,用敏銳的聽覺來調整、檢查所發出的聲音,同時還要注意觸鍵、運弓、呼吸等技巧。我們常常形容音色像“珠落玉盤”“哀怨哭泣”“竊竊私語”“咆哮奔騰”……在音樂家那豐富多彩的演奏變化下,這些音色才能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地表達出來。

      高規格的演奏包含兩方面的內容,即音樂表現的高規格和技術動作的高規格。技術動作的高規格是長期規范化訓練的結果,是從演奏姿勢開始的。演奏的姿勢和技術動作規范化的要求來自于對人的肢體運動科學的分析,科學的姿勢與動作將為今后的學習與深造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篇(4)

      二、顧客滿意度測評基礎技術

      一般地講,從調查項目及其調查內容兩個層次來測評某一產品(服務)的顧客滿意度。由各調查內容的滿意度加權就得到某一調查項目的滿意度,再由各調查項目的滿意度加權就得到該產品(服務)的滿意度。這里,我們不再討論這個問題(注:參見劉宇:《顧客滿意度測評方法》,《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1年第2期。)。但從中我們發現,顧客滿意度的測評基礎技術集中地體現在一種產品(服務)就某一項調查內容的測評技術上。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區分不同的類別顧客的評價,二是不同類別顧客評價的綜合(注:這里,不考慮調查表的設計等其他問題,并假定調查表有足夠大的回收率。)。這是我們要討論的問題。不失一般性,我們將顧客分為兩類:顧客Ⅰ和顧客Ⅱ。對每一項調查內容,我們將顧客的評價分為六個等級:很滿意、滿意、較滿意、較不滿意、不滿意、很不滿意,并且規定它們的滿意度評分分別為90~100分、80~90分、70~80分、60~70分、50~60分、40~50分。顯然,不同類別顧客的評價受自身的狀況影響,如不同職業、不同收入、不同地區、不同性別的顧客對同一調查內容的評價會因自己的偏好而存在主觀上的差異。因此,在調查中要區分不同類別的顧客,并且這種區分要符合實際,要有區分度,這就是技術(注:這種技術相對比較簡單,這里不予討論,而主要討論測評的綜合技術。)。同時,還要保證每個類別顧客都有足夠多的顧客被調查。這樣做,不僅有利于測評的滿意度結果符合實際,也有利于產品(服務)生產(提供)者實施有針對性的持續改進。

      假設就某一調查內容,調查N個顧客的結果,見列聯表1,6個評價等級對應的評價(平均)分數,見表2。

      表1N個顧客調查的關聯表

      附圖

      表2評價等級對應的評價(平均)分數

      評價等級很滿意滿意較滿意較不滿意不滿意很不滿意

      分數958575655545

      顯然,對不同類別顧客的滿意度評價分數為:

      附圖

      問題是怎樣綜合呢?我們認為要么是簡單綜合,要么加權綜合。進一步,我們認為,使用列聯表分析中的x[2]檢驗進行判斷。

      H[,0]:滿意度等級與不同類別顧客獨立

      H[,1]:滿意度等級與不同類別顧客不獨立

      檢驗統計量為:

      附圖

      三、顧客滿意度指數測評基礎技術

      顧客滿意度指數測評基礎技術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產品(服務)

      對同一產品(服務),把若干年、季、月的顧客滿意度按時間順序排列起來,就得到產品(服務)滿意度時間序列。在兩維平面上,對應一條顧客滿意度折線。它能直觀形象地反映出產品(服務)滿意度的變化及趨勢。

      根據顧客滿意度時間序列,由報告期的滿意度與基期滿意度相比,我們就得到產品(服務)滿意度個體指數,從而可以編制產品(服務)顧客滿意度個體指數時間序列。

      對于兩種產品(服務),根據它們的滿意度時間序列,同樣我們能夠得到產品(服務)滿意度綜合指數,從而可以編制產品(服務)顧客滿意度綜合指數時間序列(注:顧客滿意度綜合指數計算方法,參見劉宇、葛新權:《顧客滿意度指數及其構造》,《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1年第10期。下同。)。

      (二)調查項目

      對同一調查項目,把若干年、季、月的顧客滿意度按時間順序排列起來,就得到調查項目滿意度時間序列。在兩維平面上,對應一條顧客滿意度折線。它能直觀形象地反映出產品(服務)關于該調查項目的滿意度的變化及趨勢。

      根據調查項目顧客滿意度時間序列,由報告期的滿意度與基期滿意度相比,我們就得到調查項目滿意度個體指數,從而可以編制調查項目顧客滿意度個體指數時間序列。

      對于全部調查項目,根據它們的滿意度時間序列,同樣我們能夠調查項目滿意度綜合指數,從而可以編制調查項目顧客滿意度綜合指數時間序列。

      (三)調查內容

      對同一調查項目的同一調查內容,把若干年、季、月的顧客滿意度按時間順序排列起來,就得到調查內容滿意度時間序列。在兩維平面上,對應一條顧客滿意度折線。它能直觀形象地反映出產品(服務)關于該調查內容的滿意度的變化及趨勢。

      根據調查內容顧客滿意度時間序列,由報告期的滿意度與基期滿意度相比,我們就得到調查內容滿意度個體指數,從而可以編制調查內容顧客滿意度個體指數時間序列。

      對于同一調查項目的全部調查內容,根據它們的滿意度時間序列,同樣我們能夠調查內容滿意度綜合指數,從而可以編制調查內容顧客滿意度綜合指數時間序列。

      可見,這三個層次的滿意度指數組成指數體系。它的基本作用表現在:一是預測滿意度;二是通過建立經濟變量與顧客滿意度指數的關系,預測經濟變量。特別地,利用股價與滿意度指數的關系,預測股價。

      篇(5)

      冬棗又名凍棗、蘋果棗、雁過紅,果實近圓形,平均果重15~19g。最大果重30g,果面有紅暈,完全成熟后果面赭紅色,果實皮薄肉脆,果肉較厚,細嫩無渣,味甜略酸,品質極上,果實含有人體需要的19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其Vc的含量是蘋果的70倍。果實10月中、下旬成熟,比金絲小棗晚熟40d,故名冬棗。其樹勢中庸,適于矮化密植,早產早豐,是一個優質晚熟棗品種,目前在山東、河北、河南等省廣泛栽培,經濟效益良好。現將其栽培管理技術介紹如下。

      1苗木繁育

      冬棗的育苗可采用酸棗核育苗培育砧木,通過嫁接成為冬棗。具體方法是首先選用發育好的酸棗果去掉外皮。于12月初選背陰處挖坑,酸棗核用水浸泡兩晝夜后與沙土混合放入坑中,其上覆蓋草席保溫催芽,春季發芽后分批播種。一般株行距為5cm×30cm,播后澆水覆土,待出苗后及時除草、施肥、滅蟲,苗高20cm時打頂。冬棗一年四季均可嫁接,當年育苗可于翌年春季選直徑0.5cm以上的苗木進行嫁接。嫁接方法采用劈接法,選擇健壯、充實、芽眼飽滿、無病蟲害的枝條作接穗,在苗木離地10cm處進行嫁接,接穗成活后來年即可定植移栽。

      2定植建園

      冬棗適應性強,北到遼寧,南到廣西,西到新疆均可栽植。冬棗對土壤要求不嚴,能栽植其他品種的土壤,均能正常生長,但以肥沃砂壤土為最好,忌嚴重內澇地塊。冬棗在栽前平整土地,栽植時挖長、寬各60cm,深80cm的定植穴。將表土與廄肥混勻回填,每穴施廄肥5~10kg、過磷酸鈣250g、復合肥500g。栽植時間在春秋兩季,秋季在落葉后土壤封凍前進行,春季在解凍后樹木發芽前栽植。栽植的密度根據土壤立地條件確定,合理密植。定植苗選用二至三年生地徑1.5cm以上,苗高1.2~1.5m,生長健壯、側根發達、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的優質嫁接苗。栽植時先將苗木放在清水中浸泡10h,然后定植,株行距一般為2m×3m或3m×4m,南北行向,栽植825~1650株/hm2。栽植深度以原根莖與地表平齊為宜,栽后踏實,并立即澆透水,棗苗栽好后,一定要鋪薄膜保濕增溫。

      3肥水管理

      棗樹雖耐瘠薄,但合理施肥澆水是增強樹勢,實現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移栽前施足基肥,移栽后根據樹勢強弱,施入復合肥,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栽后第1年為成活緩苗期,關鍵是供水,主要是根據土壤濕度和降雨情況澆水,保證全年澆水3~5次。從第2年開始加強肥水管理。在萌芽、開花、幼果、果實增重4個時期應進行追肥,每次追尿素100~500g/株,磷酸二銨100~300g/株,逐年遞增。追肥的深度為10~20cm。在開花期或果實增大期可采用葉面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1年噴肥3~4次。冬棗在生長前期需水量大,一年生苗土壤長期保持濕潤,結果樹在開花期、果實生長期不能缺水。缺水易導致落花落果,水分適宜利于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

      合理的整形修剪有利于改善樹體結構,提高坐果率。冬棗常用的樹形有主干疏層形、開心形、小冠疏形、自由紡錘形4種。一般采用主干疏層形或開心形,通風透光條件好,利于病蟲害防治。密植園宜采用紡錘形樹形或小冠疏形,利于提前結果。幼樹定植后當年進行定干,定干高度50cm,于定干高度以上30~40cm處截干,留出整形帶,整形帶以內培養4~5個骨干主枝。第1、第2年的整形主要是通過拉枝、摘心、疏枝、環割等措施,培養10~15個均勻生長的骨干枝,且同一側骨干枝間距不小于50cm。進入結果期后,主要通過清除徒長枝、密生枝、重疊枝、競爭枝、病蟲枝和細弱枝,維持樹勢平衡,保持樹冠通風透光結構。冬棗修剪分冬剪和夏剪,冬季修剪在落葉后,以發芽前2~3月為宜,修剪后要注意保護剪口;對生長直立枝要進行拉枝,角度控制在60°~80°;夏剪1年進行多次,從樹木發芽開始,凡是不需要培養成結果枝的棗芽都要從基部抹去,對特別旺的結果樹在坐果期應剪去一部分棗吊,對二次枝要適當剪短,以增強樹體通風透光能力,促進坐果及幼果發育。

      5花果管理

      冬棗花量大,一般坐果率為1%左右,過多的花會消耗樹體養分,應及時進行疏花。冬棗留果標準一般為強壯樹1個果吊留1~2個果,中庸樹1個果吊留1個果,弱樹2個果吊留1個果。及時疏果防止養分過度消耗,保持樹勢強壯。五年生以上的結果樹為促進幼果膨大,在初花期應進行開枷(環割),寬度一般為0.4~0.8cm,開枷后用消毒液涂抹傷口并用塑料薄膜包扎,枷口愈合期控制在35d左右,若枷口提前愈合,應進行第2次開枷。為促進坐果,防止落果,促使幼果膨大,在盛花期、幼果期、硬核期選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棗豐靈系列產品進行噴施,為冬棗豐產豐收創造條件。

      6病蟲害防治

      篇(6)

      2.使用-setvideomode()函數獲取選擇的視頻模式。在當前顯示頁(0頁)上繪制出序列中的第一幀。

      3.在需要繪制出序列中下一幀時,使用-setactivepage()函數設置激活頁為備用顯示項,僅僅改變激活頁(不是可見頁)。

      4.繪制出下一幀。此幀將被繪制在備用顯示頁(頁1)上,而當前頁(頁0)繼續被顯示。在以后重復這一步時在繪制新的一幀前擦除掉已有的幀。

      5.繪制出新的一幀以后,使用-setvisualpage()函數將可見頁設置為備用頁。此時,備用頁成為當前頁。

      6.重復步驟3到5直到完成了動畫序列為止。

      以下程序(采用VisualC++)演示了實際的多頁動畫,例子中的動畫序列讀者自行設計。

      #include<conio.h>

      #include<graph.h}

      #include<time.h}

      #defineLAST-FRAME4/*Totalframesinthesequence.*/

      #defineDRAW1/*Codeforthedrawoperation.*/

      #defineDELTA-X10/*Pixelsmovedperframechange.*/

      #defineHALF-SECOND500/*500msecdelaybetweenframes

      .*/

      #defineMAX-X600/*MaxXpositionbeforetermination.

      */

      #defineSETUP-DISPLAY\par

      \par-setvideomode(-HRES16COLOR);\par

      #defineEXIT-TO-DOS\par

      \par-setvideomode(-DEFAULTMODE);\par

      /****頁切換和繪制動畫序列****/

      #definePAGE-FLIP(v)\par

      \parif(v==0)v=1;\par

      elsev=0;\par

      -setactivepage(v);\par

      -clearscreen(-GCLEARSCREEN);\par

      -settextposition(1,16);\par轉outtext(\par"Example:

      MultiplePageAnimation");\par

      draw-frame(current-frame,px,py);\par

      -setvisualpage(page);\par

      create-delay(HALF-SECOND);\par

      intpx,py;/*Currentcharacterposition.*/

      intpage;/*Currentpagedisplayed.*/

      intcurrent-frame;/*Currentframedisplayed.*/

      main()

      SETUP-DISPLAY

      cycle-frames();

      EXIT-TO-DOS

      cycle-frames()

      current-frame=0;

      px=0;

      py=85;

      page=0;

      while(px<=MAX-X)

      current-frame++;

      if(current-frame>LAST-FRAME)

      current-frame=2;

      PAGE-FLIP(page)

      px=px+DELTA-X;

      current-frame=1;

      PAGE-FLIP(page)

      draw-frame(frame,x,y)

      intframe,x,y;

      switch(frame)

      case1:

      frame-1(DRAW,x,y);

      break;

      case2:

      frame-2(DRAW,x,y);

      break;

      case3:

      frame-3(DRAW,x,y);

      break;

      case4:

      frame-4(DRAW,x,y);

      break;

      create-delay(td)

      /**同BorlandC++中的delay(td)函數**/

      inttd;

      time-tts1,ts2;

      篇(7)

      這種方法比較適用于發芽容易、種粒大、種源充足的樹種,而且需要造林地的土壤含有充足的水分,適合那些邊遠的造林地區。在播種前還需要對種子進行消毒、浸種和催牙等處理,這樣可以保證早出芽、降低各種危害因素的發生同時還能夠增加幼苗的抗旱能力。以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的造林方法是植苗造林法,這是一種最為廣泛應用的造林方法。這種方法種植的苗木生長較穩定,對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較強,對于造林地的要求也不是特別嚴格。但其對栽植技術要求頗高,而且在造林時苗木根系容易出現擠壓、變形、受損和失水現象植苗造林法適用于移植苗、營養繁殖苗和播種苗。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有些地區還嘗試發展營養器苗造林,也同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時也會使用野生苗用于采伐跡地上進行人工更新。苗木的成活率與其本身的水分平衡有直接的關系,所以一定要保證苗木從起苗、選苗直到運輸再到種植前的修剪等各環節苗根的濕潤度,以防止苗木失水過多。

      利用樹木的枝、干、根等營養器官以及竹子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進行直接造林的方法。這種造林法操作簡單,技術含量不高,而且幼樹生長快、成活率高,同時還能夠保持母本的優良特性,可以大大地節省育苗的費用和時間。但其對造林地的立地條件要求較高,而且造林材料也會受到母樹的限制。另外,在土壤解凍、發芽前的春季以及落葉后、土壤凍結前的秋季還可以采用插條造林法。要選擇1到2年生的,1.5到2.0cm粗的枝條作為造林材料,并將側枝剪掉,其長度在30到40cm間,需要在整好的地里依照一定的行距進行扦插,然后再進行踏實處理。要保證插條上部露2~3cm。當造林地土壤較旱時需要采用細土對表層進行覆蓋處理,也可以用塑料薄膜進行壟作處理,還可以在扦插前對插條切口進行蠟封處理,以免插條水分發生散失,在進行扦插時還要保證插穗的大頭向下小頭向上,一定要插正;另外,還有一種和插條造林法差不多的造林方法即插根造林法,但其所使用的插穗要保證根粗1cm以上,并剪成15~20cm長作為造林材料,還需要挖深30cm、直徑在20cm的坑,并將根按45度角傾斜埋入,還要保證插穗的方向是大頭向上,同時要保證埋入土下2~3cm不能外露。

      2營林造林工作建議

      2.1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完善相關法律體系為了強化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以保護森林資源。對于林木要實行采伐限額管理制,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森林過量、過速的消耗;對于林地的總量和用途進行合理的控制,對于隨意侵占林地以及毀林的行為一定要依法嚴懲;要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加強執法隊伍的建設,保證科學依法、文明執法;同時還要加強對木材加工單位的監管力度,要嚴格依據相關制度進行木材運輸和砍伐。

      2.2林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要以市場需求為中心,對林業產業結構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優化。除了要加強優質經濟林和速生豐產林這些原料林的發展力度,還要能夠將林木的栽植與深加工相結合,這樣可以提升林木的附加值。在發展林木的同時還要加大花卉市場的發展,并以其作為林業新的增長點,對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篇(8)

      引言

      射頻識別技術(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實際上是自動識別技術(AEI,AutomaticEquipmentIdentification)在無線電技術方面的具體應用與發展。該項技術的基本思想是,通過采用一些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人們對各類物體或設備(人員、物品)在不同狀態(移動、靜止或惡劣環境)下的自動識別和管理。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自動識別技術大致可以分為光學技術和無線電技術兩個方面。本文主要介紹自動識別技術在無線電技術方面的應用。

      1射頻識別技術簡介

      20世紀80年代,由于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成熟,射頻識別系統的體積大大縮小,使得射頻識別技術進入實用化的階段,成為一種成熟的自動識別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是利用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通信,以達到識別目的并交換數據。它與同期或早期的接觸式識別技術不同。RFID系統的射頻卡和讀寫器之間不用接觸就可完成識別,因此它可在更廣泛的場合中應用。

      典型的射頻識別系統包括射頻卡和讀寫器兩部分。

      射頻卡是將幾個主要模塊集成到一塊芯片中,完成與讀寫器的通信。芯片上有EEPROM用來儲存識別碼或其它數據。EEPROM容量從幾比特到幾萬比特。芯片僅需連接天線(和電池),可以作為人員的身份識別卡或貨物的標識卡。卡封裝可以有不同形式,比如常見的信用卡及小圓片的形式等。與條碼、磁卡、IC卡等同期或早期的識別技術相比,射頻卡具有非接觸、工作距離長、適于惡劣環境、可識別運動目標等優點。

      在多數RFID系統中,讀寫器在一個區域內發射電磁波(區域大小取決于工作頻率和天線尺寸)。卡片內有一個LC串聯諧振電路,其頻率與讀寫器發射的頻率相同。當射頻卡經過這個區域時,在電磁波的激勵下,LC諧振電路產生共振,從而使電容內有了電荷。在這個電容的另一端,接有一個單向導通的電子泵,將電容內的電荷送到另一個電容內儲存。當所積累的電荷達到2V時,此電容可作為電源為其它電路提供工作電壓,將卡內數據發射出去或接取讀寫器的數據。讀寫器接收到卡的數據后,解碼并進行錯誤校驗來決定數據的有效性,然后,通過RS232、RS422、RS485或無線方式將數據傳送到計算機網絡。簡單的RFID產品就是一種非接觸的IC卡,而復雜的RFID產品能和外部傳感器接口連接來測量、記錄不同的參數,甚至可與GPS系統連接來跟蹤物體。

      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

      2射頻識別技術的分類

      射頻識別技術主要按以下四種方式分類。

      (1)工作頻率

      根據工作頻率的不同可分為低頻和高頻系統。①低頻系統一般指其工作頻率小于30MHz的系統。其基本特點是:射頻卡的成本較低、標簽內保存的數據量較少、閱讀距離較短(無源情況,典型閱讀距離為10cm)、射頻卡外形多樣(卡狀、環狀、鈕扣狀、筆狀)、閱讀天線方向性不強等。低頻系統多用于短距離、低成本的應用中,如多數的門禁控制、動物監管、貨物跟蹤。②高頻系統一般指其工作頻率大于400MHz的系統。高頻系統的基本特點是射頻卡及讀寫器成本均較高、卡內保存的數據量較大、閱讀距離較遠(可達幾m~十幾m)、適應物體高速運動性能好、外形一般為卡狀、閱讀天線及射頻卡天線均有較強的方向性。高頻系統多應用于需要較長的讀寫距離和高的讀寫速度的場合,像火車監控、高速公路收費等系統。

      (2)射頻卡

      根據射頻卡的不同可分成可讀寫(RW)卡、一次寫入多次讀出(WORM)卡和只讀(RO)卡三種。RW卡一般比WORM卡和RO卡貴得多,如電話卡、信用卡等。一般情況下改寫數據所花費的時間遠大于讀取數據所花費的時間(常規為改寫所花費的時間為s級,閱讀花費的時間為ms級)。WORM卡是用戶可以一次性寫入的卡,寫入后數據不能改變,且比RW卡要便宜。RO卡存有一個唯一的號碼,不能逐改,保證了安全性。RO卡最便宜。

      (3)射頻卡的有源與無源

      射頻卡可分為有源及無源兩種。有源射頻卡使用卡內電池的能量、識別距離較長,可達十幾m,但是它的壽命有限(3~10年),且價格較高;無源射頻卡不含電池,利用讀寫器發射的電磁波提供能量,重量輕、體積小、壽命長、很便宜,但它的發射距離受限制,一般是幾十cm,且需要讀寫器的發射功率大。

      (4)調制方式

      根據調制方式的不同還可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①主動式的射頻卡用自身的射頻能量主動地發送數據給讀寫器。②被動式的射頻卡,使用調制散射方式發射數據。它必須利用讀寫器的載波調制自己的信號,適宜在門禁或交通的應用中使用。因為讀寫器可以確保只激活一定范圍之內的射頻卡。

      目前使用的多數系統中,一次只能讀寫一個射頻卡。射頻卡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確保一次只能有一個卡在讀寫區域內。讀寫距離長,射頻卡之間的距離就要大,應用起來很不方便。現在的射頻卡具有防碰撞的功能,這對于RFID來說十分重要。所謂碰撞是指多個射頻卡進入識別區域時信號互相干擾的情況。具有防碰撞性能的系統可以同時識別進入識別距離的所有射頻卡,它的并行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系統的效率。

      3國際射頻識別技術發展狀況

      射頻識別技術在國外發展得很快。RFID產品種類很多,像德州儀器、Motoro1a、Philips、Microchip等世界著名廠家都生產RFID產品。他們的產品各有特點,自成系列。射頻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工業自動化、商業自動化、交通運輸控制管理等眾多領域。如澳大利亞將它的RFID產品用于澳機場旅客行李管理中并發揮了出色的作用;瑞士國家鐵路局在瑞士的全部旅客列車上安裝RFID自動識別系統,調度員可以實時掌握火車運行情況,不僅利于管理,還大大減小了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德國BMW公司將射頻識別系統應用在汽車生產流水線的生產過程控制中等。

      據有關權威數據顯示,射頻識別產品在全世界的銷量以每年25.3%的比例增長。由此可見,射頻識別技術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4射頻識別技術在我國的發展

      我國政府在1993年制定的金卡工程實施計劃,是一個旨在加速推動我國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的重大國家級工程,由此各種自動識別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十分迅猛。現在,射頻識別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自動識別技術,也將在中國很快地普及。

      目前,我國的射頻識別技術在下列幾種應用中發展前景較好。當然,這里僅僅羅列了射頻識別技術應用的一部分。任何一種技術如果得到普及,都將會孕育一個龐大的市場。射頻識別將是未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4.1安全防護領域

      (1)門禁保安

      將來的門禁保安系統均可應用射頻卡。一卡可以多用。比如,可以作工作證、出入證、停車卡、飯店住宿卡甚至旅游護照等,目的都是識別人員身份、安全管理、收費等等。好處是簡化出入手續、提高工作效率、安全保護。只要人員佩戴了封裝成ID卡大小的射頻卡、進出入口有一臺讀寫器,人員出入時自動識別身份,非法闖入會有報警。安全級別要求高的地方、還可以結合其它的識別方式,將指紋、掌紋或顏面特征存入射頻卡。

      公司還可以用射頻卡保護和跟蹤財產。將射頻卡貼在物品上面,如計算機、傳真機、文件、復印機或其它實驗室用品上。該射頻卡使得公司可以自動跟蹤管理這些有價值的財產,可以跟蹤一個物品從某一建筑離開,或是用報警的方式限制物品離開某地。結合GPS系統利用射頻卡,還可以對貨柜車、貨艙等進行有效跟蹤。

      (2)汽車防盜

      這是RFID較新的應用。目前已經開發出了足夠小的、能夠封裝到汽車鑰匙當中含有特定碼字的射頻卡。它需要在汽車上裝有讀寫器,當鑰匙插入到點火器中時,讀寫器能夠辨別鑰匙的身份。如果讀寫器接收不到射頻卡發送來的特定信號,汽車的引擎將不會發動。用這種電子驗證的方法,汽車的中央計算機也就能容易防止短路點火。

      另一種汽車防盜系統是,司機自己帶有一射頻卡,其發射范圍是在司機座椅45~55cm以內,讀寫器安裝在座椅的背部。當讀寫器讀取到有效的ID號時,系統發出三聲鳴叫,然后汽車引擎才能啟動。該防盜系統還有另一強大功能:倘若司機離開汽車并且車門敞開引擎也沒有關閉,這時讀寫器就需要讀取另一有效ID號;假如司機將該射頻卡帶離汽車,這樣讀寫器不能讀到有效ID號,引擎就會自動關閉,同時觸發報警裝置。

      (3)電子物品監視系統

      電子物品監視系統(ElectronicArticleSurveillance,EAS)的目的是防止商品被盜。整個系統包括貼在物體上的一個內存容量僅為1比特(即開或關)的射頻卡,和商店出口處的讀寫器。射頻卡在安裝時被激活。在激活狀態下,射頻卡接近掃描器時會被探測到,同時會報警。如果貨物被購買,由銷售人員用專用工具拆除射頻卡(典型的是在服裝店里),或者用磁場來使射頻卡失效,或者直接破壞射頻卡本身的電特性。EAS系統已被廣泛使用。據估計每年消耗60億套。

      4.2商品生產銷售領域

      (1)生產線自動化

      用RFID技術在生產流水線上實現自動控制、監視,提高生產率,改進生產方式,節約了成本。舉個例子以說明在生產線上應用RFID技術的情況。

      用于汽車裝配流水線。德國寶馬汽車公司在裝配流水線上應用射頻卡,以盡可能大量地生產用戶定制的汽車。寶馬汽車的生產是基于用戶提出的要求式樣而生產的。用戶可以從上萬種內部和外部選項中,選定自己所需車的顏色、引擎型號和輪胎式樣等。這樣一來,汽車裝配流水線上就得裝配上百種式樣的寶馬汽車,如果沒有一個高度組織的、復雜的控制系統是很難完成這樣復雜的任務的。寶馬公司在其裝配流水線上配有RFID系統,使用可重復使用的射頻卡。該射頻卡上帶有汽車所需的所有詳細的要求,在每個工作點處都有讀寫器,這樣可以保證汽車在各個流水線位置,能毫不出錯地完成裝配任務。

      (2)倉儲管理

      將RFID系統用于智能倉庫貨物管理,能有效地解決與貨物流動有關的信息管理,不但增加了處理貨物的速度,還可監視貨物的一切信息。射頻卡貼在貨物所通過的倉庫大門邊上,讀寫器和天線都放在叉車上,每個貨物都貼有條碼,所有條碼信息都被存儲在倉庫的中央計算機里,與該貨物有關的信息都能在計算機里查到。當貨物出庫時,由另一讀寫器識別并告知中央計算它被放在哪個拖車上。這樣,管理中心可以實時地了解到已經生產了多少產品和發送了多少產品。

      (3)產品防偽

      偽造問題在世界各地都是令人頭疼的問題,將射頻識別技術應用在防偽領域有它自身的技術優勢。防偽技術本身要求成本低,且難于偽造。射頻卡的成本就相對便宜,而芯片的制造需要有昂貴的芯片工廠,使偽造者望而卻步。射頻卡本身有內存,可以儲存、修改與產品有關的數據,利于銷售商使用;體積十分小、便于產品封裝。像電腦、激光打印機、電視等產品上都可使用。

      (4)RFID卡收費

      國外的各種交易大多利用各種卡來完成,而我國普遍采用現金交易。現金交易不方便也不安全,還容易出現稅收的漏洞。目前的收費卡多用磁卡、IC卡,而射頻卡也開始占據市場。原因是在一些惡劣的環境中,磁卡、IC卡容易損壞,而射頻卡則不易磨損,也不怕靜電及其它情況;同時,射頻卡用起來方便、快捷,甚至不用打開包,在讀寫器前搖晃一下,就完成收費。另外,還可同時識別幾張卡.并行收費,如公共汽車上的電子月票。我國大城市的公共汽車異常擁擠、環境條件差,射頻卡的使用有助于改善這種情況。

      4.3管理與數據統計領域

      (1)畜牧管理

      該領域的發展起步于賽馬的識別,是用小玻璃封裝的射頻卡植于動物皮下。射頻卡大約10mm長,內有一個線圈,約1000圈的細線繞在鐵氧體上,讀寫距離是十幾cm。從賽馬識別發展到了標識牲畜。牲畜的識別提供了現代化管理牧場的方法。

      (2)運動計時

      在馬拉松比賽中,由于人員太多,有時第一個出發的人同最后一個出發的人能相隔40分鐘。如果沒有一個精確的計時裝置,就會出現差錯。射頻卡應用于馬拉松比賽中,運動員在自己的鞋帶上很方便地系上射頻卡,在比賽的起跑線和終點線處放置帶有微型天線的小墊片。當運動員越過此墊片時,計時系統便會接收運動員所帶的射頻卡發出的ID號,并記錄當時的時間。這樣,每個運動員都會有自己的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不會出現不公平競爭的可能性了。在比賽路線中,如果每隔5km就設置這樣一個墊片,還可以很方便地記錄運動員在每個階段所用的時間。

      RFID還可應用于汽車大獎賽上的精確計時。在跑道下面按照一定的距離間隔埋入一系列的天線,這些天線與讀寫器相連,而射頻卡安裝到賽車前方。當賽車每越過一個天線時,賽車的ID號和時間就被記錄下來,并存儲到中央計算機內。這樣到比賽結束時,每個參賽選手將會有一個準確的結果。

      4.4交通運輸領域

      (1)高速公路自動收費及交通管理

      高速公路自動收費系統是射頻識別技術最成功的應用之一。目前,中國的高速公路發展非常快,而高速公路收費卻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在收費站口,許多車輛要停車排隊,成為交通瓶頸問題;二是少數不法的收費員貪污路費,使國家損失了相當的財政收入。RFID技術應用在高速公路自動收費上,能夠充分體現它非接觸識別的優勢——讓車輛高速通過收費站的同時自動完成收費,同時可以解決收費員貪污路費及交通擁堵的問題。利用射頻識別技術的不停車高速公路自動收費系統是將來的發展方向;人工收費,包括IC卡的停車收費方式,終將會被淘汰。預計在未來10年內,高速公路自動收費系統將有數十億元的需求。

      在城市交通方面,解決交通日趨擁擠問題不能只依賴于修路。加強交通的指揮、控制、疏導,提高道路的利用率,深挖現有交通潛能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基于RFID技術的交通管理系統可實現自動查處違章車輛,記錄違章情況。另外,公共汽車站實時跟蹤指示公共汽車到站時間及自動顯示乘客信息,會給乘客帶來很大的方便。

      (2)火車和貨運集裝箱的識別

      在火車運營中,使用RFID系統很大的優勢在于:火車是按既定路線運行的,因此肯定要通過設定的讀寫器的地點。通過讀到的數據,能夠得到火車的身份、監控火車的完整性,以防止遺漏在鐵軌上的車廂發生撞車事故,同時能在車站將車廂重新編組。起初的努力是用超音波和雷達測距系統讀出車廂側的條碼,現在被RFID系統取代。射頻卡一般安在車廂頂邊,讀寫器安在鐵路沿線,就可得到火車的實時信息及車廂內裝的物品信息。

      篇(9)

      1集水整地措施

      1.1栽植區面積

      在定西黃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氣候條件下,一般要求深整地,以便降低土壤緊實度,促進土壤熟化,增強土壤蓄水能力,對于防護林和用材林一般最好整地深40~60cm,經濟林80~100cm。為了增加土壤有效蓄水量,應當采取較大規格的整地,但是整地規格加大,破土面增加,地表蒸發也隨之增加,而且徑流進入后滲蓄的深度相應減少,也增加了地表蒸發量。因此,栽植區面積的大小,應考慮生物經濟兼顧的原則,既考慮到樹木的根系生長發育及對養分和水分的需求,又要考慮到地形、土壤等自然與經濟條件。經濟林樹種一般對水分養分的需求比較高,根系的水平分布比較寬,栽植區的面積宜大一些,其寬度一般在1.40~2m,長度主要由造林的株距決定,一般在1~2m左右;水土保持用材林的闊葉樹因根冠較大,一般栽植區寬度在1~1.60m,長度在1m,但若是培育速生用材林,則整地寬度可適當加大;薪炭林、護牧林等以灌木為主的水土保持林,栽植區面積可適當小一些,一般寬為0.60~0.80m,長度可依據地形條件而定。

      1.2集水面積

      在確定栽植區面積的大小,即徑流滲蓄與水分消耗區面積大小之后,即可確定集水面的大小。集水面積的大小主要根據栽植區面積大小、降雨量、地表的產流率、栽植區水分消耗需求、樹木需水量、土壤水分短缺量等因素來確定,其目標是所產的徑流水能彌補土壤水分的短缺量。一般栽植區與集水區的面積比例由栽植區的水分虧缺量與進入栽植區的徑流量來確定,總的原則是所虧缺的水分基本上等于徑流補充的水分。在定西黃土高原地區降水量一般在300~400mm,蒸散需求量一般在700~1000mm,據此栽植區與集水區的面積比例,對于經濟林一般為4:1~8:1,對于防護林一般在2:1~6:1,具體的比例要考慮當地的立地與樹種來確定。當然,如果條件許可的話可以通過水量平衡計算出較準確的比例。

      1.3蓄水工程

      集水面:集水區應當修成一定的坡度,地表較結實、平整、不易產生水土流失。集水面的整修可分為坡面和梯田等平緩地兩種情況。在整修過程中應當注意不要破壞植樹帶,集水面坡度不要過小,整地回填時就要注意回填土的高度,預留要挖去的高度,保證集水面能形成的坡度、植樹帶有足夠的蓄水容積。通過集水面所產生的徑流直接流入栽植區滲入土壤中供林木吸收利用,但是如果有較強的降雨發生,徑流量太大徑流來不及滲入土壤中,有可能沖毀坡面整地工程造成水土流失,因此與集水面相配套,在徑流滲蓄區要修筑比普通整地規格更高的蓄水工程,保證有一定的攔蓄暴雨的能力,保證坡面安全。蓄水工程的斷面形式在山坡地一般有反坡梯田、水平溝、魚鱗坑等形式,在平緩地有穴狀、條帶狀等形式。在修筑時要考慮本地區可能暴雨量、暴雨強度及所產生的最大徑流量,同時還要考慮幼林無覆蓋時地表土壤侵蝕造成每年可能的蓄水容積損失量。

      蓄水工程是栽植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修筑與栽植區整地同時進行,按照整地的斷面形式,外埂要達到的一定高度,特別是反坡梯田時,一定要在外側修加固埂,頂寬為20~30cm,高度在40cm左右。為了使徑流能均勻地分配到各個林木,在整修外埂時應與等高線垂直,每隔一株或幾株樹木修一橫檔,以起到防止因徑流滲蓄區過長不水平而使徑流水向一側過分集中沖毀蓄水工程。一般可以每隔3m左右修一個,橫檔的高度與外埂平齊,頂寬30cm。

      1.4集水整地施工

      在定西黃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由于土壤瘠薄、緊實度又高,致使造林苗木的根系初期生長不良,不僅影響成活率而且也影響到后期的生長發育。通過整地措施可以改善林木生長的土壤環境條件,減少幼樹生長的阻力。在進行整地施工時,一定要達到預先設計的長、寬、深的標準。如果是經濟林,則結合整地可以施足底肥。同時在回填的工程中可以在土壤中加一些綠肥、有機肥、復合肥、土壤改良劑、蓄水保墑材料等,以增加土壤養分改良土壤結構。施肥的數量與種類主要由所選的造林樹種確定。為了減少地表蒸發的損失,栽植區表面的形式以在陽坡的造林地能造成小陰坡為較理想,可以降低夏季的土壤蒸發;在陰坡的造林地修成水平面較為理想,可以改善春季地溫,促進林木根系的生長。

      2集水面防滲措施

      提高小雨、強降雨的產流率是增加旱季林木水分供應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提高降水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在黃土地區年降雨、中小雨、強降雨,分別占總降雨次數和降雨量的80%和70%以上,一般很難引起地表徑流。因此,通過一系列的地表防滲技術對集水區進行處理,不僅可以增加降水的利用率,減小土壤的無效蒸發,而且可以提高土地的生產力和經濟效益。

      2.1壓實拍光處理

      壓實拍光是一種以緊實地表土壤,減小孔隙度,增加土壤黏結力,形成一層高密度入滲阻力層為特點的地表防滲措施。表土層壓實拍光的程度與土壤機械組成、有機質含量、施工時的土壤含水量、壓實力大小與均勻程度等因素有關。表層土壤密度越高,水分的入滲阻力大,降雨產流率也越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增強壓實力,提高表層密度。在整修時,先把地表的雜草連同干燥土層一起鏟除回填到栽植區,出濕土,按預定的形狀整修好集水面后,根據需求即可進行壓實拍光處理。

      2.2防滲劑處理

      在極干旱或林木需水量較大的情況下,依靠壓實拍光已不能滿足林木生長發育對水分的需求,必須對地表進行適當的防滲處理,以進一步提高降雨的產流率,增強對降雨的空間分配強度。目前國內外常用的防滲化學材料有鈉鹽、乳膠、蠟狀物、瀝青及YJG-1、YJG-2、YJG-3和生物材料如地衣等。對要進行防滲劑處理的集水區應事先仔細地壓實拍光,除去浮土,平滑表面,而且一般應在苗木栽植后再進行處理,這樣可以避免栽植時人為的破壞集水面。在集水面壓實拍光并整理好后即可進行防滲處理。如使用YJG-1,可取YJG-1原液加水按照1:10~1:15的濃度配制好噴灑液,裝入噴霧器內備用。噴灑時應選在無風晴朗的天氣進行,否則因風吹散、霧化的噴灑液會造成材料浪費而且很難噴勻,如果有雨時噴灑還沒有等膜形成與土壤接觸牢固而被雨水沖失。

      2.3生物防滲處理

      與化學防滲劑相比,生物防滲處理有其無法比擬的優點和更廣闊和應用前景。在對集水效率要求較高的地方可以使用化學防滲劑,但在對徑流系數要求不高時則可以用生物材料來代替,此外,在壓實拍光的集水區表面也可以使用生物材料,對集水面起到保護作用。

      對集水區地表進行處理的生物材料,經過室內試驗和野外試驗觀測,使用了一種自然存在于黃土高原地區的地衣-石果衣。這種地衣緊密貼生于土壤表面,耐干旱,在合適的溫度、濕度條件下可以進行營養繁殖。繁殖好的地衣營養碎片,噴灑在集水面上,利用夏季的有利條件,經過1~2年即可形成地衣保護層。石果衣的集水效果雖然不如化學材料,但它是一種純生物材料,又具有極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對促進全林地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積極的作用。

      2.4其他處理方法

      篇(10)

      小麥精播半精播高產栽培是一套高產、穩產、低耗、生產效益和生態效益好的栽培技術。它在地力和肥水條件較好的基礎上,比較好的處理了群體與個體矛盾,使麥田群體較小,群體動態比較合理,改善了群體內光照條件;使個體營養好、發育健壯,從而使穗大、穗足、粒重,實現高產。產量一般可達7.5t/hm2以上,最高可達9t/hm2,符合我省小麥生產的發展趨勢。

      1播前準備和播種

      1.1培肥地力,施足底肥

      一般麥田施優質土雜肥45t/hm2,標準氮肥450~750kg/hm2,標準磷肥600~750kg/hm2,鉀肥150~225kg/hm2,鋅肥15kg/hm2。

      1.2選擇良種,做好種子處理

      選用分蘗成穗率高、單株生產力強、抗倒伏、株型較緊湊、光合能力強、抗病抗逆性強的品種。在山東省可以選用濟麥19、濟麥20,高肥力地塊也可以選擇濟南17。播種前用小麥專用種衣劑拌種,有利于綜合防治地下害蟲和苗期易發生的根腐病、紋枯病等,培育壯苗。

      1.3精細整地,保證底墑充足

      適當加深耕層,破除犁地層。整地要求地面平整,明暗坷垃少而小,土壤上松下實。對墑情不足的可于前茬作物收獲前7~10d澆水造墑或在收后耕前造墑,使土壤耕作前的含水量在70%左右。

      1.4播期、播量、播深

      適宜播期為10月5~15日,最晚不遲于20日。播量要求為75.0~112.5kg/hm2。實行機播,要求下種均勻,深淺一致。播深為3~5cm,行距為22~25cm。

      1.5播后壓實

      隨著秸稈還田面積的不斷增加,使得土壤中空隙加大,種子和土壤無法密接,造成出苗率低,苗弱,不抗低溫。因此,播后必須壓實。

      2田間管理

      2.1冬前管理要點

      2.1.1及時查苗補種。若基本苗較多,播種質量較差,麥苗分布不均勻,在植株分蘗前后,可進行疏苗、勻苗,以培育壯苗。

      2.1.2澆好冬水。一般在11月底到12月上旬澆冬水。由于近幾年都是暖冬,因此不施冬肥。澆過冬水后,墑情適宜時要及時劃鋤,以破除板結,促進根系發育,促壯苗。

      2.1.3綜合防治病蟲害。小麥主要病蟲害為地下害蟲和以紋枯病為主的根腐型病害等,防治病蟲害以藥劑處理種子為關鍵措施。

      2.2春季管理要點

      2.2.1返青期中耕。及早進行劃鋤,以松土、保墑,提高地溫,視麥田實際情況確定是否澆返青水。

      2.2.2重施起身或拔節肥水。麥田群體適中或偏小的重施起身肥水;群體偏大,重視拔節肥水。一般施標準氮肥450~600kg/hm2,開溝追施。

      2.2.3澆挑旗水或揚花水。挑旗期是小麥需水的臨界期,此時灌溉有利于減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數,又能保證土壤深層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如果小麥挑旗期墑情較好,也可以推遲到揚花期澆水。

      2.2.4綜合防治病蟲草害。防治紋枯病可用井岡霉素噴麥莖基部,防治麥蜘蛛可用克螨特或克螨克噴霧。返青至起身期,雜草發生較多的地塊,對以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5.8%麥喜乳油或20%使它隆乳油,對禾本科雜草為主的地塊可用3%世瑪乳油,莖葉噴霧防治。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混合發生的可用以上藥劑混合使用。近年來,化學除草導致后茬作物藥害的事故屢有發生。因此,應掌握除草劑適用范圍、用藥時間等,以免引起作物藥害(除草劑噴施最晚不遲于4月10日)。

      2.3后期管理要點

      2.3.1酌情澆好灌漿水。在澆好挑旗水或揚花水的基礎上,不用再灌溉,尤其要避免麥黃水。

      2.3.2增施葉面肥,預防干熱風。后期酌情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以延緩衰老,提高粒重和籽粒品質。2.3.3防治病蟲害。此期主要病蟲害有麥芽、粘蟲、銹病、白粉病、全蝕病。防治銹病、白粉病、全蝕病用粉銹寧乳油噴霧;防治麥芽用吡蟲啉或定蟲脒;防治粘蟲用菊酯類藥物噴霧。

      3適時收獲

      蠟熟末期,籽粒變硬,呈現本品種固有的色澤時為最佳收獲期。

      4參考文獻

      篇(11)

      盤菜屬十字花科蕓苔屬蕪菁種,主要分布在浙江臺州到福建寧德的沿海地帶。盤菜的食用部分是扁圓如盤的肉質根,故稱盤菜,其外形美觀,肉色潔白、細嫩,營養豐富,品質上乘,是根菜類中稀有品種。盤菜可進行多種加工,貯存期長,一般產量可達22.5~30.0t/hm2,產值可達45~90元/hm2。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好品種,及時播種

      盤菜對播種期要求較為嚴格,在海拔300~700m的山區,為提早上市,以選擇早熟種為宜,播種時間為8月上旬至9月上旬;在平原地區,以選擇遲熟種為宜,播種時間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過遲播種會降低產量。

      2適時間苗,培育壯苗

      選擇土質肥沃、排灌方便、前茬沒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塊作為苗床,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再配合施入少量的復合肥。大田用種量225~300g/hm2,1hm2大田需苗床75m2,播前將50%五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375g/hm2與40%毒死蜱乳油150g/hm2隨澆底水時施入。由于種子較為細小,可用細土與種子拌勻后播種,播后用細土覆蓋,厚度為0.5~1.0cm,再蓋薄薄一層細草,或用遮陽網覆蓋。出苗后要及時去除覆蓋物,3~5d出苗,10d左右間苗,苗距2cm,經過25~30d左右,就可選擇壯苗進行移栽。育苗期間要施2次稀薄人糞尿;特別要做好蚜蟲及病毒病的防治,可用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加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另外加抗病毒的藥植物助壯素(百菌K)1200倍液噴霧防治。

      3精細整地,施足基肥

      盤菜抗病力比較弱,特別是抗病毒病比其他十字花科作物要差些。一般選用2年以上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塊,以疏松肥沃、土層深厚、地勢較高、水源較近、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塊為宜。在種植前2~3d,土壤深翻16~20cm,整碎、耙平,南北做畦,畦面寬130cm或90cm,溝寬30cm、深20cm。施商品有機肥1500kg/hm2或經過充分腐熟的有機肥22.5~30.0t/hm2、15-15-15三元硫酸鉀復合肥750kg/hm2、草木灰1500kg/hm2、硼砂15kg/hm2,翻耕時,將肥料均勻翻入地里,以防止燒苗。

      4適期移栽,合理密植

      盤菜播種后25~30d左右,選擇肉質根膨大至碗豆粒大小、2片子葉完整、真葉4~6片、大小一致的健壯幼苗進行定植。起苗前施1次送嫁肥,并噴灑1200倍液植物助壯素(百菌K)加25%苗菌敵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要帶土移栽,定植時要栽正,小肉質根露出地面,定植后澆定根水。一般種植4.00~5.25萬株/hm2,畦面寬1.3m可種4行,畦面寬0.9m可種3行,株行距0.5m×0.4m。

      5合理施肥,科學管水

      盤菜要重施基肥,追肥一般分2次進行,第1次在移栽緩苗后肉質根橫徑2~3cm時,結合中耕澆施稀薄人糞尿;第2次在定植后25~30d左右,肉質根橫徑6~8cm,施15-15-15三元硫酸鉀復合肥300kg/hm2,以后一般不追肥,如苗較弱,可適當追施少量復合肥。在水分管理上,由于盤菜的根系不發達,吸水能力較弱,一般幼苗期葉片數目少,葉面積小,蒸騰量小,需水量不大,少澆水;進入膨大期,肉質根和葉面積都迅速增大,植株進入生長盛期,需水量激增,要多澆水,勤澆水。水分供應不足,易造成糠心、黑心,降低食用品質,所以要保持土壤濕潤,但水分不能太多,否則易爛根。

      6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

      中耕除草可減少土壤中水分的蒸發,有利于肉質根的生長。盤菜定植后一般進行1~2次的中耕,第1次中耕在定植后肉質根橫徑2~3cm時進行,第2次在定植后1個月肉質根快速膨大前。中耕要淺除,以免傷及根系,且不要讓泥土覆蓋肉質根。除草主要是噴灑5%蓋草靈乳油1000倍液,基本可解決禾本科雜草的危害。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国产在线不卡午夜精品2021| 大伊香蕉精品视频在线导航|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国产原创精品视频|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精品免费视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久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欧美|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高清在线拍| 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一级A毛片免费观看久久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国产精品莉莉欧美自在线线|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电影欧美| 婷婷久久精品国产| 欧美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二区观看|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蜜桃|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 国产精品狼人久久久久影院|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精品不卡|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