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校園食品安全整治總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集中整治與長效機制建設相結合,政府統一部署,部門各司其職,條塊聯合行動,著力做到食品安全監管常態化、經常化,專項整治全員化、制度化,目標任務具體化、剛性化,堅決杜絕學校食品安全事件發生,確保廣大師生飲食安全。
二、工作目標
通過專項整治,進一步落實學校食品安全責任追究制,實校園及周邊食品攤點日常巡查制和責任制,取締校園及周邊食品制假售假窩點及無證無照食品攤點、小餐桌,有效預防和控制群體性食物中毒事故發生,進一步提高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切實保障廣大師生飲食安全,促進平安校園建設。
三、整治內容
針對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突出重點,強化措施,按照全覆蓋、高密度、多頻次的要求,扎實開展好專項整治行動。
(一)加強對中小學(幼兒園)食堂食品安全的檢查。重點檢查學校食堂是否實施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落實食堂管理制度及責任制,食堂的硬件建設是否達標,食物原料及食品添加劑的購進渠道及索證驗收、貯存,廢棄食用油脂的處理是否符合有關規定,從業人員是否持有健康證和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加工環境、食堂餐飲清洗消毒、防護措施等情況。著力打擊非法采購和使用劣質食用油,違法使用添加劑和使用不合格調味品等違法行為。
(二)加強對學校(幼兒園)內部及周邊食品商店的檢查。一是查證照持有情況,從業人員必須人人有健康證;二是查食品來源、進貨渠道和進貨臺帳記錄,做到件件能溯源;三是查食品質量,嚴厲打擊經營假冒偽劣食品、有毒有害食品、過期變質食品和“三無”食品等違法行為,做到不合格食品件件銷毀。
(三)加強對學校周邊小餐桌、流動攤點、餐飲店的檢查。對小餐桌和固定場所的經營戶檢查證照的合法性、食品加工經營情況和原料來源、進貨渠道,以及是否存在使用有毒有害、腐爛變質等原料和無檢驗合格證明的肉類生產加工食品的行為。對學校周邊流動食品攤點經營戶督促其按要求辦理相關證件,入室經營;對流動攤點、無證照小餐桌、餐飲店由衛生、工商、城管、公安、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聯合堅決予以取締。
四、責任分工
(一)衛生部門承擔整治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做好整治方案擬定、信息收集、活動開展情況督查和總結上報等工作。
(二)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學校(幼兒園)食堂及周邊飲食店的食品安全檢查。
(三)教育部門負責對學校(幼兒園)食品安全制度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督促各學校(幼兒園)做好宣傳教育工作。
(四)工商部門負責校園及周邊食品商店經營的食品安全整治。
(五)城管執法部門負責學校周邊流動食品攤點取締工作。
(六)公安部門負責協助有關部門做好食品安全整治的各項任務,對銷售假冒偽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涉嫌犯罪的案件立案查處,并對以暴力、威脅等方式阻礙機關工作人員執行公務的行為依法查處,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七)各街道、開發區、管理區對轄區內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各項整治行動,督促轄區內學校(幼兒園)做好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扎實開展流動攤點、小餐桌的清理取締工作。
五、工作步驟
專項整治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摸底排查階段(5月10日前)。各檢查組要抓緊開展調查摸底,建檔造冊,查清學校周邊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一是摸清所有學校的數量、分布情況,二是查清所有校內食堂和商店的數量、食品安全狀況及存在隱患,三是查清校園周邊食品經營戶(含小餐桌)的數量,四是查清校園周邊無證流動攤點的數量,并對其進行教育,勸其歇業、改行,限期改正。
第二階段:集中整治階段(5月11日-20日)。各檢查組根據方案要求,集中行動,齊抓共管,采取有力措施,重點解決突出問題,全面開展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嚴厲打擊制售假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對現場檢查存在問題責令改正的單位,要進行復查,確保改正到位,對無證無照的流動攤點、小餐桌堅決予以取締。
第三階段:鞏固提高階段(5月21日-25日)。集中整治行動結束后,各監管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能,反復進行巡查,確保不反彈、不復發。區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要不定期進行督查,及時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做法,樹立典型,以點帶面,使整治效果得到鞏固。各檢查組要將整治工作情況形成書面報告,于5月23日前報區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區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匯總后報區政府。
六、工作要求
一、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五個一批”專項整治,即查處一批制售假冒偽劣食品案件,取締一批存在較大食品安全隱患的生產經營單位,曝光一批違法違規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引導一批“四小”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小作坊、小餐飲、小攤販、小超市)規范生產經營,創建一批食品安全生產經營示范單位,進一步規范校園及周邊食品生產經營秩序,凈化飲食消費環境,消除食品安全隱患,確保不發生群體性食品安全事件,切實保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整治范圍
(一)全鎮范圍內所有中學、小學、幼兒園和托兒所等各級各類學校的食品生產經營活動。
(二)校門兩側及街道對面兩側200米范圍的食品生產經營活動。
(三)向學校配餐(含托餐)的食品生產經營活動。
三、整治對象和內容
(一) 學校食堂、學校內部及校園周邊餐飲店、為營養改善計劃提供配餐服務的餐飲服務單位和食品生產加工企業。
1. 查責任落實,看是否建立學校法人代表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主管校長是否具體負責的工作制度,是否將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學校日常管理;
2. 查主體資格,看證照是否齊全有效,是否在餐飲服務許可范圍內開展經營活動,是否持續保持生產經營許可條件;
3. 查進貨渠道,看是否建立進貨驗收臺帳,是否索證索票,進貨渠道是否正規,是否使用來源不明的原料加工制作食品,食品倉儲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定期對食品原料倉庫進行清查;
4. 查衛生條件,看經營場所內外環境是否整潔,食品的冷藏、消毒、防蠅、防蟲等設施是否正常運行,加工用具、容器以及餐具的靖洗、消毒措施是否得到有效落實;
5. 查從業人員,看是否持有有效健康、培訓證明等;
6. 查添加劑使用,看是否有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是否超范圍、超劑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是否對食品添加劑實施“五?!惫芾恚▽H瞬少彙H吮9堋H祟I用、專人登記、專拒保存),并按要求公示。
(二)學校內部及校園周邊食雜店。
1.查主體資格,看證照是否齊全有效,是否超范圍經營,是否持續保持經營許可條件;
2.查進貨票證,看食品經營者是否履行進貨查驗和查驗記錄義務,是否妥善保管進貨憑證;
3.查從業人員,看是否持有有效健康證明;
4.查經銷食品,看是否有質量合格證明、檢驗檢疫證明,是否銷售“三無”食品和假冒偽劣、有毒有害、過期變質等不合格食品;
5.查包裝標識,看食品包裝、標識是否虛假標示,是否有產品名稱,廠名、廠址,是否標明食品主要成分和含量,是否標明生產日明和有效期限;
6.查散裝食品,看在貯存位置、外包裝或容器上是否標明食品的名你、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三)校園周邊食品攤販。
重點檢查從業人員是否持有有效健康證明;食品包裝材料是否無毒、無害、清潔;餐飲具是否清洗、消毒;是否在指定場所、區域、時間內經營;嚴禁食品流動攤販進入校園區域內,堅決制止非法食品攤販設攤并向學生兜售食品的行為。
四、步驟措施
(一)動員部署階段(3月中旬至3月底)。
各食品安全監管單位要根據鎮里方案,明確責任人,結合本地本單位實際,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分解任務,明確責任。各監管單位要成立專項整治工作機構,加強專項整治期間執法力量。
(二)集中整治階段(4月l日至10月15日)。
1.集中排查。在鎮政府統一領導下,4月上旬對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切實掌握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現狀,分級分類制定整改措施。中心校要督促各級各類學校對學校食堂和商店全面開展自查自糾。
2.集中執法。針對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組織開展春季、夏季、秋季三次集中執法行動,堅決清理取締校園及周邊無證無照生產經營行為和食品流動攤販,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厲處理。
3.集中抽檢。在6月、9月對校園及周邊銷售的食品進行集中抽檢,重點抽檢學生消費相對集中的肉制品、方便面、餅干、冷凍飲品、果凍、飲料、油炸食品、薯類食品、膨化食品、糖果制品、水果制品、水產制品、豆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等品種,對檢測中發現的問題食品及時下架,立案查處。
4.集中銷毀。10月上旬,配合做好全縣統一開展問題食品公開銷毀活動,對整治行動中收繳的問題食品集中銷毀。
5.集中曝光。9月下旬,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曝光專項整治中查處的典型案例,督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強化自律,誠信經營,主動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責任。
(三)總結評議階段(10月16日至11月15日)。
1.集中評議。鎮政府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學生及家長、新聞媒體、社會監督員等代表對各級各類學校食品安全工作進行評議。對評議出的好的典型予以表彰,并總結推廣,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對評議出的問題,有條件整改的立即改正,暫時無條件整改到位的,要制定整改計劃,積極創造條件,限時整改到位。
2.集中檢查。加強督查督導,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改進,重要情況及時報告縣食安辦。10月上旬,縣里將組織聯合檢查組,每個鄉鎮抽查不同類別學校3個,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現場檢查、明查暗訪等方式,對各地整治情況進行檢查。
3.集中通報。10月下旬,縣里將對專項整治工作情況進行通報,對工作開展好的地區、部門和學校進行表揚,對工作開展較差的地區、部門和學校通報批評。
(四)整章建制階段(11月16日至11月30日)。
認真梳理整治行動的好經驗好做法,廣泛征求基層意見、建議,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形成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整治成效。
五、責任分工
專項整治工作由鎮食安辦牽頭組織實施,各成員單位要充分發揮監管職能優勢,密切協作,聯合行動,切實搞好這次專項整治。
(一)食安辦負責整治行動的組織協調工作,組織有關部門,成立綜合執法檢查組,開展執法檢查。
(二)中心校負責監督各級各類學校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加強對學校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及食品安全應急方案的督查、指導;指導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引導學生合理飲食,自覺抵制垃圾食品,不在路邊攤用餐,不向流動攤販購買食品,增強學生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三)工商所負責學校內部及校園周邊流通環節食品經營單位的監督檢查,堅決查處無證無照經營。
(四)城建辦負責對校園周邊非指定場所、區域、時間內經營的食品攤販依法予以取締,全面整頓規范校園周邊馬路市場。
(五)農業、畜牧水產、衛生、派出所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積極參與執法檢查,做好專項整治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要加強領導。鎮政府成立以鎮長劉琴任組長,陳端陽、賀青貞任副組長,袁旭曦、羅黎、陳光亮、胡健璞、楊素嬌、游訓光、田從軍、李謨長、歐陽杲靚、郭軍、為成員的鎮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工作專項集中整治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陳光亮兼任。鎮里成立聯合執法組,以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整治作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點,切實加強領導,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取得成效。
為切實做好學校食品衛生管理工作,落實食品衛生監管責任,確保我區學校學生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經研究,決定開展學校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整治范圍和對象
全區范圍內各級各類學校(含托幼機構)食堂、校內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學校周邊食品加工作坊、飲食店、副食品店、流動飲食攤販等,重點為民工子弟學校、城鄉結合部學校等。
二、整治目的
通過專項整治,凈化學校內部和周邊的飲食環境,督促學校規范和落實食堂的衛生管理制度,促進學校內部建立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探索建立學校食品安全的長效監管機制,促使學校及周邊地段的食品、餐飲經營單位(點)守法經營,學校食品安全狀況明顯好轉,確保不發生重大群體性食品安全事件。
三、實施步驟
(一)自查自糾階段(10月中旬前)
教育主管部門應組織轄區內各類學校根據《學校食品安全自查表》進行自查自糾,并與各相關部門結合正在開展的“飲食用藥安全進校園”做好指導工作。對自查中發現的有關問題要及時進行自我整改,沒有建立的制度要盡快建立,對已建立的制度要進行完善和落實。全區學校(含托幼機構)的自查覆蓋率要求達到100%。
(二)整治提高階段(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
在自查自糾基礎上,各相關部門應組織開展針對學校食品安全的執法檢查,切實改善學校食品安全狀況。具體分工是:
1、衛生部門根據衛生部《關于開展學校食品衛生專項監督檢查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組織專項整治。整治活動應結合學校食堂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的實施,加快推進量化分級管理工作,重點檢查范圍為食品衛生信譽度為B級和C級的學校食堂,以及學生營養餐集中供餐單位;重點檢查內容是食堂原料采購、食品加工場所的衛生條件、食品加工用工具和餐飲具的清洗消毒情況、衛生設施和設備的檢修和運轉情況、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和培訓情況等。檢查中發現未經QS認證的食用油、大米等實施市場準入制度的產品,應追查其來源并及時通報質監部門。
2、工商部門要加強對校內超市、商店及校園周邊(50米內)副食品商店的檢查,加大對“三無”產品的清查,敦促經營單位(戶)實行商品準入制度,實施索證、驗證、供證。加強對經營單位(戶)的規范管理,做到亮證、亮照經營。
3、質監部門應加強對已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特別是第一批5類產品(小麥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醬油、食醋)的監管,對未經QS認證企業生產的產品要堅決查處。
4、行政執法部門應加強對學校周邊流動攤販和占道經營者的管理,依法取締非法經營的飲食攤點。同時要加大日常管理和巡查監控力度持續管理,鞏固整治成果,防止反彈。
5、教育部門應建立學校食品安全監管責任機制,制定學校食品安全責任追究制度,明確校長為第一責任人,將食品安全問題列為對學校考核的重要內容。應加強對學校在食堂、商店經營上的管理,糾正和防止在學校食堂、商店經營上出現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忽視食品質量的現象。在學校食堂、商店的經營上,鼓勵引進連鎖企業。各級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的培養和教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應主動加強與衛生、綜合執法等部門的聯系溝通,建立食品衛生管理聯合工作機制,及時溝通學校食品衛生工作信息,加強聯合監督檢查和督促指導工作,共同整治校園周邊環境。
(三)鞏固總結階段(11月下旬—12月上旬)
1、有關部門和學校根據整治情況,完善各項制度和措施,確保校園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的有效落實。
一、領導重視,責任落實,行動迅速,工作有序
食品安全關系到師生的生命健康安全,關系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關系到辦人民滿意教育和和諧社會的構建。為了卓有成效地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縣教育局下發了《2009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長教發[2009]26號)并對此項工作進行了專題部署,各鄉鎮中心學校、局屬各學校根據教育局的整治方案,分別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以校長任組長的工作專班,明確了工作任務和要求,并迅速行動起來,扎扎實實地開展整治工作。龍舟坪鎮中心學校以石牌小學為現場召開了全鎮食堂改革現場會。高家堰鎮中心學校在流溪小學召開現場會,與會人員參觀了流溪小學食堂建設,帳目管理、購銷臺帳建立、飲食安全管理等規范建設。榔坪鎮中心學校以創辦“滿意食堂”為主題,召開全鎮校長和食堂管理員會議,并對食品安全整治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漁峽口鎮中心學校召開了各校校長和食堂管理員會,對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了專題培訓,并對各校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情況進行交流。由于領導重視,措施得力,安排部署到位,全縣中小學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強化培訓,提升素質
為了更好地抓好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營造聲勢,擴大影響,全縣中小學加大了工作的宣傳力度。一是在醒目的位置懸掛食品安全的宣傳標語;二是利用校園廣播板報、專題報告會等多種形式,宣傳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廣大師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三是利用校園網、長陽教育信息網宣傳各地開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情況,龍舟坪中心校,資丘中心校、榔坪中心校、高家堰中心校,縣一中、白沙坪小學、潘家塘小學等學校分別在網上交流了整治工作情況;三是開展各種形式的專題培訓活動,提高管理人員、從業人員以及師生的食品安全知識,縣實驗小學組織師生聽取縣衛生監督局的食品安全專題講座,都鎮灣中心校分校對從業人員進行專題培訓,縣民族高中對食堂、門店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培訓。通過宣傳培訓工作,提高了廣大師生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了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
三、加大檢查力度,強化全面整改
根據省食安辦印發的《XX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2019年XX省食品安全宣傳周重點活動及分工方案的通知》(X食安辦[2019]XX號)精神和縣食安辦《2019年XX黎族自治縣食品安全宣傳周重點活動及分工方案的通知》(X食安辦[2019]X號)的要求,結合我縣教育系統實際,教育局已將文件轉發至各中小學校(幼兒園),組織全縣各中小學校(幼兒園)于6月13日起圍繞“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讓生活更美好”主題廣泛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成效顯著?,F總結如下:
一、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
全縣各中小學校(幼兒園)成立了以校長(園長)為組長的“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領導小組。其次圍繞“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讓生活更美好”主題,利用學校教職工大會以及主題升旗儀式進行廣泛動員,宣傳有關食品安全知識。并通過學習文件,參與宣傳,開展討論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普及了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增強各學校師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逐步形成了全縣學校從上至下重視和關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第三,各學校結合自身實際,通過食品安全主題活動、主題班會、黑板報、手抄報、等形式開展食品安全教育。第四,通過微信群、學校電子屏、櫥窗展板、校園網、微博等方式。宣傳視頻安全知識,切實提高學生食品安全意識,增強師生健康飲食觀念。第五,通過向家長發放“食品安全告家長書”,加強食品安全的家校聯動,向家長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強調加強學生食品飲食安全的重要性。
二、強化安全自查風險排查整治。
結合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縣教育局組織各學校認真開展食品安全自查和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特別是加強對食堂、小賣部等風險隱患排查整治。一是進一步完善了各項食品衛生管理制度。二是中小學生開始有意識地自覺抵制垃圾食品。三是學校食堂從購、存、制、售各個環節做到了規范管理,形成了長效機制。同時,縣教育局加強與市場監管、綜合執法、衛健委等相關部門的聯系,強化對學校食品,校園周邊綜合治理以及學生購買外面食品的管理,堅決杜絕食品安全隱患。
一、整治時間
8月27日至9月27日
二、整治目標
對全區校園食品店及周邊200米范圍內食品經營者做到底數清,狀態明;掌握全區中小學食堂主要食品原料(米、面、油以及調味品等)的供應商,督促其把好進貨質量關,及時索要“票證通”,做到見票進貨;通過電子溯源系統強化監管,保證校園食品店向廣大師生出售合格、健康的食品,不銷售假冒偽劣、腐爛變質等不合格食品。
三、整治內容
(一)對全區所有中小學重新進行排查,進一步核實食堂、校園食品店的基本信息(調查統計表附后),主要核實學校食品店最新情況,校園食堂主要供應商信息等。
(二)利用電子監察系統強化監管。對校內及周邊食品經營戶通過手機和二維碼進行實地電子巡查,重點對經銷不合格食品、不規范食品、不按貯存條件銷售食品、不按要求銷售散裝食品等行為進行全面清理規范;對無證照經營食品、超范圍銷售食品依法查處。
(三)加大對校園食品店低價格食品的檢查力度。對校園店五角錢食品,一元錢食品加大監管力度,重點檢查其票證通是否正常,對有票證通的食品重點檢查其上傳的檢測報告是否為有效證件,對未上傳有效檢測報告的,予以從嚴查處。整治期間,每個分局力爭辦理不少于2起的校園食品案件。
四、工作要求
區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的開展,專門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區行政執法局作為成員單位,積極聯合衛生、工商等相關部門和各鄉鎮、街道做好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不斷凈化轄區的市場環境。
二、扎實開展整治工作。
1、配合相關部門,依法取締占道飲食攤點。針對我轄區無證無照小餐飲經營戶情況,我局積極配合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商局等部門,加大打擊無證照小餐飲專項整治力度,2012年上半年,全區共開展6次專項整治活動,重點對紅陽飲食群、校園周邊及前進路等區域進行了整治,整治了40余戶無證無照流動小餐飲經營戶,整治效果較明顯。整治期間,共出動人員120余人次,車輛30余臺次,先行登記保存物品60余件。
一、思想重視,精心部署。
自接到XX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冒偽劣食品違法行為進一步加強農村食品市場監管工作的通知之后,我所全體人員高度重視,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進行精心部署。以城鄉結合部、校園及其周邊為重點區域,以批發市場和集市、食品加工小作坊、食雜店等為重點場所,以群眾日常大宗消費食品、兒童食品,以及當地民俗特色食品等為重點品種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二、積極開展,認真落實。
我所根據要求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行為,并聯合XX鎮各村村干部進一步加強農村食品市場的監管工作。我所就部署計劃對城鄉結合部、自然村、校園及其周邊、批發市場和集市的食品經營店進行監督檢查。重點檢查食品經營者的主體資格是否合法,經營的食品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經營條件是否與經營的食品相適應,經營者是否履行了進貨查驗義務,是否銷售過期、變質食品,是否嚴格執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散裝食品是否按法定要求標注等,對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進行嚴厲打擊。對食品加工小作坊,重點檢查其生產場所、加工過程、儲存條件、銷售渠道等,并與其業主簽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承諾書》。對餐飲服務,重點檢查是否辦理《餐飲服務許可證》、從業人員是否辦理健康證明、是否做好臺賬記錄、原料采購是否落實索證索票制度、是否做到食物留樣并做好留樣記錄等等,對于不符合規定的,依法依規處理.為了提高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結合農村食品消費特點,我所就全國“安全生產月”于6月18日(XX圩日)在XX街通過向趕集的群眾派發宣傳資料、現場咨詢等形式進行食品藥品安全宣傳。其中派發《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知識》200多份,《食品藥品安全知識科普讀本》100多份,《安全用藥常識》、《家庭常備藥物注意事項》、《食品添加劑基本常識》等200多份,咨詢20多人,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二、檢查內容及方式
(一)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問題
1.網格化監管推進情況。查看文件辦理流轉單或者已經印發的文件,了解市局接收省局通知、開始落實、研究部署的時間;市局已經印發文件的,查看對是否明確市局監管網格,以及對縣級部署要求。
2.經營者警示教育工作開展情況(可在縣級局檢查)。對校園周邊食品銷售者。查看集中培訓或其他方式記錄、影像等資料,解警示教育開展時間、范圍、場次等,是否包含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的內容。
3.責令整改辦理情況(重點查看縣級局),查看是否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是否明確整改期限、到期后是否進行復核并記錄、有無以責令整改代替行政處罰的等情況。調取縣級局或監管所檔案,必要時到經營場所現場核對。
4.案件查辦情況(重點查看縣級局)。查看校園周邊食品安全違法案件檔案,了解自8月以來是否有案件(立案文書)、案件數量、作出處罰決定的情況(罰沒金額多少、有無吊銷許可證等)。
5.整治效果情況。隨機抽查5家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對照檢查表(附件),重點查看“三區”不分,“三無”食品等問題整治情況。
6.省紀委察訪發現問題整改情況。到青島市城陽區、煙臺市、高唐縣實地檢查。
(二)食用農產品銷售環節問題
1.首批抽檢不合格產品核查處置情況。到縣級局調取辦案檔案或文書,檢查是否核查來源、通報當地農業部門,有無嚴厲查處抽檢不合格農產品及生產經營企業和責任人,涉嫌犯罪的,有無移交公安部門。
2.對經營者開展教育培訓情況,查看有無嚴格落實索證索票義務的內容。
3.其他情況。挖掘總結各地典型經驗及做法,有無取得可評估、可驗證的整治成果,長效機制建立情況。
三、匯總督辦
檢查過程中記錄存在的問題,在記錄表上由相關人員簽字,匯總形成督辦單。督辦單經省局和市局人員分別簽字后,將記錄表作為附件,復印一份交市局辦理,原件省局人員帶回存檔。
工作落實情況檢查記錄表時間:年月日
內容
情況記錄
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問題
網格化監管推進情況
經營者警示教育工作開展情況
責令整改辦理情況
案件查辦情況
整治效果情況
食用農產品銷售環節問題
首批抽檢不合格產品核查處置情況
對經營者開展教育培訓情況
其他
省紀委察訪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省局人員:市局人員:
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現場檢查表被檢查單位名稱:檢查日期:年月日
序號
檢查內容
存在的問題
1
有無食品經營許可證
2
經營場所是否分開設置(包括是否做到生活區與食品銷售區分隔,食品與非食品混放,生食與熟食等隔離,其他)
3
經營環境是否整潔(包括地面是否硬化,是否離地、離墻貯存,墻面、地面是否有污漬、水漬,是否有防蠅、防塵等設施,其他環境問題)
4
有無“三無”或過期食品
5
有無無中文標簽的進口食品
6
是否建立供貨商和食品合格證明文件檔案
7
實際經營項目是否與經營許可一致
8
銷售散裝食品是否按要求進行標示
9
是否按照規定銷售需冷凍、冷藏的食品
10
大包裝食品拆分銷售,單獨銷售的食品標示內容不完整
11
經營者是否張貼上次監督檢查結果記錄
注:被檢查的經營者不涉及的內容,視為合理缺項并注明。
檢查人員簽字:
被檢查單位人員簽字:
調研檢查發現問題督辦單
市市場監管局:
年月日至月日,省食品流通處派員對你市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問題和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整治工作進行了調研檢查,檢查發現的問題詳見檢查記錄表?,F將有關情況通報你局(檢查記錄表共頁復印件交市局接收人員),對于現場檢查經營者存在的問題,請依法進行處置;對于工作推進中存在的不足,請予以整改。請于月日內將書面報送省局食品流通處。
省局聯系人:,聯系方式:
一、活動主題
通過大力宣講、全面排查、全面整治,全面做好食品衛生安全、消防安全、水電安全、人身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和設備操作使用安全等項工作,確保食品安全、消除安全隱患、構建和諧校園。
二、組織機構
為切實抓好“安全月”活動,特成立“安全月”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王培榮、李泳明
成員:吉慶樑、葉林喜、各食堂員管理員
三、活動具體安排
1、3月1—3日,宣傳部署、安全教育階段。本次安全月活動宣傳標語定為“保障食品安全,共建和諧校園”、“食品質量安全,責任重于泰山”。中心組織全體員工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并進行筆試考核。
2、3月4—23日,檢查整改階段。后勤服務中心聯合后勤管理處、院學生會生活部對各食堂進行檢查評分和排名,檢查內容包括消防安全、設施設備安全、食品安全等。各食堂著重開展“工作場所衛生”專項整治活動。主要包括場地、煙罩、灶具、炊具、工具、用具、刀具、餐具、機具、物架、物柜、冷柜、貨臺、工作臺、地面、墻體、隔板、頂棚、門窗、燈具、風扇、蒸柜、消毒柜等衛生。具體的衛生要求是:規范、歸位、干凈、整齊、美觀、標志清楚、責任到人。
3、3月24—25日,總結上報階段。請各食堂于3月24日之前對活動開展的情況形成書面總結,上交后勤服務中心,以便總結上報到省教育廳。
4、歸納鞏固,建立長效機制。通過檢查評比,推進各食堂在安全、衛生、服務等方面上臺階,為學院發展盡職盡責。督促各食堂對員工加大培訓、管理力度,達到全心全意為廣大師生服好務的目的。
四、考核獎懲
后勤服務中心對“工作場所安全衛生”評為優秀的員工給予10元/人獎勵,計入每月的工資中,對于考核評比不合格且上次安全月活動獲得獎勵的員工,取消獎勵,直到下次檢查或考評。對于排名靠后或排查不力、整改不到位的食堂和個人,對管理員和當事人進行問責追責,責令整改,進行處罰直至停業整改。
一、加強黨委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的食品安全委員會(下稱“食安委”),使得食安委對我鎮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作用加大,使我鎮的食品安全工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今年機構改革,**市場監督管理所正式成立,對我鎮食品生產和經營企業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并且在日常監管中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制度,每逢重大節假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對轄區的小作坊、大中型的餐飲單位、食品批發商戶和超市等重點監管單位開展食品安全檢查,并重點檢查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在2020年我所共出動檢查295人次,其中流通環節56人次,餐飲環節153人次,小作坊60人次,食品生產企業86人次。
二、積極做好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工作。由于**鎮轄區幼兒園較多的情況,**市場監督所高度重視校園食品安全問題,每學期均由鎮分管領導帶隊重點對全鎮的中小學、幼兒園及校園周邊午托機構食堂開展檢查,2020年共檢查校園食堂及周邊食品經營企業82家次,并對中考期間**中學考場開展餐飲保障,為中考考生保駕護航。
三、對轄區內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開展食品抽樣工作。在2020年共對園區和**鎮內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食品抽樣217批次,較去年增加62%,實現了轄區內的校園食堂、小作坊、食品廠、超市全覆蓋。產品經由第三方檢測后,未發現3個批次不合格產品,抽樣合格率為98.6%。
四、農村集體聚餐保障工作方面,充分發揮鎮村兩級食品安全協管員的食品安全保障作用,在2020年共登記備案農村集體聚餐14場次,成功保障了農村集體聚餐的食品安全,全年未發生農村集體聚餐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
五、農產品質量保障方面,為確保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質量安全,每月按時完成農產品快檢任務,在2020年共進行農產品抽樣快檢30批次,合格率達到了100%。
2020年我鎮雖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新形勢下食品安全一刻都不能松懈,2021年我鎮將主要針對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加強工作。
一是加強日常監管工作,在繼續加強校園及其周邊食品安全檢查的前提下,重點加強轄區內大中型餐飲單位的監管工作,以監管推進大中型餐飲單位合法規范經營。
二是將環境保護工作與食品安全工作相結合,重點整治轄區沿河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直排以及圩鎮餐飲單位餐廚垃圾處理問題,并在整治過程中發現的食品安全隱患及時依法依規處理。
三是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研判,2020年轄區內的食品抽樣批次較多,但是抽樣結果并未能很好的利用,只對個別存在突出問題的小作坊的檢測結果進行了分析,計劃2021年對抽樣結果的進行全面分析,使得對轄區內食品安全風險的判斷更加全面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