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通信設備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管理活動是時展的產物。然而,管理活動真正形成為理論,卻是在工業企業產生之后,工業企業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管理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逐步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這就是一種優化。
自從加入WTO后,我國通信設備制造業規模越來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斷復雜,僅僅憑借個人的經驗管理企業已不能適應企業管理的發展與需要,本文將從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實際管理情況分析通信設備制造業供應管理的優化。
一、通信設備制造業
制造業是指經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后成為了新的產品,不論是動力機械制造,還是手工制做,也不論產品是批發銷售,還是零售,均視為制造,通信設備中的各種制成品零部件的生產就是制造。通訊設備包括無線產品、網絡產品、終端產品三大產品系列,但在通信設備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組裝成線路、網絡設備等組裝活動,均列為通訊設備制造活動,從事這個活動的行業就是通信設備制造行業。
二、通信設備制造業的特點
1市場需求復雜。通信設備市場需求一般可分為電信級需求和企業級需求。相比企業級需求而言,電信級需求更大更強,此外,由電信運營商帶來的網絡設備需求更加穩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設備制造業均在不同程度上參與電信級市場的競爭,從而導致企業所面對的市場需求較為復雜。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員優勢。網絡設備往往以整機機型作為研發目標,但生產任務一般分制造任務和裝配調試任務兩種。制造任務以半成品為對象,制造完成后將進行裝配調試,對確實沒有問題的入庫管理。當客戶實際訂單來到后,由裝配調試任務的工作人員對半成品進行組裝成成品。這樣做的好處不但使技術積累的優勢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戶訂單下達后能夠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設備制造業目前管理中存在問題
1成本計算不準確。在我國通信設備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計算產品成本,無法計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費用分攤很粗,無法準確進行數據處理,使得成本計算存在相當大的誤差。人工一般不進行標準成本的計算,也很少進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產產品價格昂貴,根本無法與世界同類產品形成競爭機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業仍處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業雖建立了全廠的計算機網絡,但應用仍是分散的,沒有實現信息共享和資源的優化配置。現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應用到這些企業當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擺在通信設備制造企業面前的首要任務。
3通信設備制造業應變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多級世界,市場瞬息萬變,需求多樣化。按訂單裝配、制造、設計、定制,品種規格繁多,生產、采購異常復雜。這是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管理,只有動態快速地響應客戶需求,才能適應千變萬化市場和客戶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設備制造業管理優化的建議
1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要真誠合作。在通信設備供應鏈中,不但要求各企業之間的聯系緊密,而且需要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緊密聯系。供應鏈管理通過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開發和分享市場機會。隨著合作形式從收集信息到制定決策的不斷提高,合作程度與信息共享程度不斷增加,所產生的經濟價值也會增加。據調查,企業之間進行了合作,就會使銷售收入穩步上升,供貨時間大大縮短,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2通信設備制造業要實行信息化。由于通信設備制造業專業行業多,經營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企業實施信息化的基礎條件也不相同,解決的問題也不一樣。因此,通信設備制造業實施信息化必須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確定信息化的范圍、內容、進度。推進通信設備制造業信息化工作應該堅持:經濟市場引領、分類分別引導的方針,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則。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統。在一般的認識中,供應鏈各環節中流轉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這些“流”的存在,大都離不開一個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數據共享系統。在大中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中,選擇MRP系統成為世界主流,但相對于中國更加無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和企業更加脆弱的抗風險能力,其適應性不可樂觀,所以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應利用企業自身的力量建設輔助的外部信息系統,才能較為理想的達到預期目的。
二、解決方案
(1)對通信服務器與2020智能化PCM之間的連接網線進行檢查,發現連接網線有點破損,更換帶有屏蔽層的網線,并加裝防護套。通過幾天觀察,無論陰雨還是晴朗天氣,誤碼率一直徘徊在25%左右;(2)更換2020智能化PCMV2.4板,誤碼率降低到0.1%到0.5%之間;(3)通信服務器與2020智能化PCM之間的連接網線較長,由于COM板上的RS232接口存在傳輸距離有限,而RS485傳輸的最大的通信距離約為1219m,我們設想將RS232轉換成RS485,使傳輸的距離增大,以致不會衰減那么厲害。通過此方法是誤碼率降低到0.01%以下。下圖為安裝轉換口之后數據傳輸的過程:
三、防范措施
措施一:在通信設備安裝時,盡量考慮縮短綜自設備的通信服務器與2020智能化PCM(或其它通信設備)通信網線的距離,并選用抗干擾能力強的通信網線,最好每段通信網線距離盡量不超過10m。
2.實施D:組織落實作業計劃,對人員、材料、工器具、儀器儀表、方法、環境等要素,利用有效的管理手段進行組織、分配、指揮和協調,努力達成作業目標,并記錄執行結果。
3.評估C:核查執行結果與計劃、目標是否偏離。檢查問題是出現在計劃目標上,還是出現在人員、材料、工器具、儀器儀表、方法、環境上。
4.改進A:將經驗和教訓制定成標準,形成規范制度,包括完善和修訂維修規程、檢修工藝文件及管理制度等。
2預防性維護質量管理實施
管理制度化和技術標準化是保障質量管理良性循環的推動力,通信設備檢修工作分為4個階段。
2.1計劃階段
技術標準是衡量檢修工作實施效果和執行效率的基準,明確技術標準是計劃階段的主要任務。通信設備檢修技術標準分為作業標準和故障修處理指南二類。作業標準又分為維修規程和檢修工藝二部分,是設備維護的依據,也是開展精細化控制的重點。
2.1.1維修規程
維修規程的精細管理主要是對維修標準的細化設定和經驗積累。工藝標準關注維修標準的效力,技術規范注重經驗、教訓的總結。建議重點關注以下方面。
1.工藝標準的設定方面,一要全面分析對維護質量產生影響的因素,將維修規程設置為維修等級、周期、內容、方法和標準等五個部分,并對運營線路上所有通信設備實現覆蓋,即所有通信設備都納入維修規程的約束范圍;二要針對不同的設備或不同型號的設備,分別建立規程,實現規程與設備的對應。
2.各設備指標及維修標準的制定方面,應遵循國家標準為最高準則、行業標準次之、地鐵企業標準和設備出廠標準再次之的原則。依照檢修作業要求和行業做法,將設備維修分為日常檢修、二級保養、小修、中修和大修等5個等級。結合設備運行關鍵要素、設備年度整體評估結果、故障特點及環境因素,設置檢修內容和標準。維修內容涵蓋設備功能、性能指標、清潔度要求、備件更換等要求。
3.細化行為約束方面,將維修技術要點和操作要點加以提煉,形成技術規范概要;每項維修內容都有對應的維修方法指導,從技術層面保證維修內容執行的有效性。隨著現場經驗的積累和技術的發展,通過改進環節,不斷完善和補充技術規范和維修方法。
2.1.2檢修工藝
維修規程作為檢修作業標準,在統一檢修方式、規范作業一致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單純的以維修規程作為作業標準的檢修體制,逐漸顯露出其在維修過程監管、檢修方法指導等方面的薄弱。為此,在維修規程的基礎上,增加檢修工藝規范,即檢修工藝卡,作為與維修規程配套的檢修執行文件。制定檢修工藝卡應以圖文并茂的方式,規范、引導員工完成檢修作業的每一步操作,使每一位檢修人員都能對檢修作業的全過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因此,檢修工藝卡的編制,應關注工藝描述的直觀性和準確性,減少檢修人員對檢修指標理解上的歧義;而且將成本控制理念融入到檢修作業中,使檢修作業真正做到質量可控、成本可控。檢修工藝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詳細描述檢修步驟和方法。
根據維修規程中的內容要求,逐項描述檢修的步驟、使用的工具和儀器、操作方法、判斷標準及注意事項等。力求完整、清晰地表述用什么方法、怎樣做、達到怎樣的結果,并把維修規程中技術規范類的內容要求,融會貫通于每一步操作說明中。
2.使用大量的圖片加以說明。
檢修工藝卡在編制時盡量使用大量的圖片進行描述,使很多較難理解的參數,以圖片說明的方式直觀化地呈現出來,使員工做到一目了然。
3.增加檢修過程中的經驗性提示。
這一點尤為重要,檢修操作不可能做到完全的量化管理,針對外觀平整檢查等無法具體量化的檢驗項目和一些檢修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偏差項,采取經驗描述和重點提示的方式,加強對檢修人員的指導。
4.將成本控制納入檢修作業管理。
結合作業的技術要求和執行經驗,合理評估員工的投入,建議以中級工的執行能力來核定作業的標準工時和材料的消耗量,最終將人員配置要求、工時消耗和材料消耗等成本控制因素,細化到每一項檢修作業中。
2.2實施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關注以下2個方面:第一,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調配各級資源,保障檢修作業正常開展;第二,嚴格按照設備檢修工藝的要求,開展針對特定設備的維修作業,做好過程信息的收集,完成檢修測試記錄表中內容的填寫。因此,實施階段精細管理的工作重點建議放在檢修記錄表格的細化管理上。在制定表格時,應重點抓住以下幾個細節。
1.將維修規程中涉及的設備檢修參數全部列入表格中,并將表格記錄順序與維修規程中的維修內容順序相對,為檢修人員提供完整的檢修要求提示。
2.標注每一個檢修內容可量化的標準說明,便于檢修人員判斷檢修結果是否正確。
3.對過程數據的收集,不僅體現在檢修后,還包括檢修前的數據,做好對比。
4.需周期更換的部件,標明上次操作日期和應進行下一次操作的日期,以示提醒。
5.以備注的形式,記錄檢修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處理情況,用以提示完善。
2.3評估階段
評估階段的精細管理重點在于檢查計劃是否按要求執行,效果如何,并把結果收集記錄下來,分析匯總成經驗和教訓。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落實。
1.全面檢查作業執行的效果,包括對目標設定的合理性、管理手段的有效性等進行細化評估,如人員、材料、物資的調配及供應能力,環境、方法的匹配度等。
2.審核執行過程的異常性,不僅僅局限對操作過程是否正確的審視,還要檢查檢修作業的各類成本支出是否與真實需求存在偏離,如:人員配置是否合理,工時和材料消耗是否正常等。
3.整理偏離和建議系統化,在歸納、分析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偏離進行系統梳理,以合理化建議或技術質量問題記錄表的形式記錄,并按流程跟蹤處理,直至完成閉環處理。
4.重視對偏離項的再確認工作,對偏離和建議的調查、取證工作,應由專業組成員(技術人員和技師)完成,以辨清真偽。在這一階段,尤其要關注對評估流程的管理,前期收集的問題和建議的處理、反饋,完成經驗、教訓的閉環處理,并鼓勵問題的發掘和技術創新。
2.4改進階段
本階段主要工作應是解決存在的問題,工作重點在于修訂標準、梳理流程。將標準修訂事項細化到技術標準、管理制度的各個要素和執行環節,組織專業組成員對糾偏措施逐項落實,強化標準修訂的權威性,提高與現場作業要求的符合度。改進工作應以2種方式開展。
1.臨時性改進。
采用通知或會議紀要等形式,臨時的解決方案或措施,及時地開展現場指導,這一方式突出對問題的快速應變能力。
2.穩固性改進。
周期性或出現重大修改事項時的標準修訂是對標準的本質性修改,技術標準的完善需要經過專家組的決策論證,管理制度的完善必須建立在相關單位聯合審議的基礎上。
1.1改善電磁兼容環境
為了降低雷電電磁干擾,通信綜合防雷系統應用了法拉第籠的電磁屏蔽原理,為通信設備構筑了三層電磁屏蔽網:第一層由防直擊雷的屋頂避雷網、避雷帶、引下線和地網構成;第二層由通信機房墻面、天花板、地面的屏蔽網組成;第三層由設備的金屬機柜構成。三層屏蔽網有效改善了通信設備電磁兼容的環境條件,為設備接地提供了便利條件。
1.2分級設置防雷單元
鐵路通信設備防雷根據設備所處的防雷區、設備抗過電壓、過電流能力,采取多種防雷措施,分級設置防雷單元,提高通信設備對雷電的系統防護能力。通信機房的交流電源應設置兩級或以上的浪涌保護器。
1.3采用良好接地措施
綜合防雷系統盡量利用建筑物基礎,并配置比原來獨立接地體規模更大的環形接地體,形成一個對雷電流泄放通暢,地電位抬升有限的地網,條件具備時接入鐵路綜合接地系統,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通信雷電防護的接地效果。
2鐵路通信設施防雷綜合防護的工程實施
鐵路通信設施綜合防雷系統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工程,對直擊雷、瞬態過電壓防護以及電磁兼容環境改善的設計,應堅持“以防為主,安全第一”的原則,凡是雷電侵入通信設施的通道和途徑,都必須采取預防措施,將雷擊產生的高電壓、大電流堵截或泄放在通信設施之外,不允許雷擊產生的電磁脈沖進入通信設施,同時采取有效的分級防護措施,將泄漏部分的電流疏導入大地,同時充分結合建筑物的土建實施,達到科學、合理、經濟的效果。
2.1設置避雷帶、避雷網、引下線
避雷帶、避雷網屬于被動防雷裝置,當雷電擊中建筑物時,雷云會首先對避雷帶、避雷網進行放電,從而保護建筑物本身不直接被雷擊,同時又降低了雷電電磁脈沖感應產生的概率,與引下線、共用接地裝置共同構成了建筑物的大空間屏蔽網。避雷帶應盡量設置成閉合狀態,并保持與大地良好的電氣連接。材質采用熱鍍鋅圓鋼或扁鋼,圓鋼直徑不小于8mm,為了能盡量對那些不易受到雷擊的部位也提供一定的保護,避雷帶一般高出墻體150mm。避雷網實際上相當于縱橫交錯的避雷帶疊加在一起,主要用于平頂建筑物的雷電防護。采用暗裝方式,可利用屋頂里的建筑鋼筋來構成避雷網,節省投資又美觀,但是在防護直擊雷時作為接閃器用,在承受雷擊后,屋面表層會被擊出小洞,破壞防水和保溫層,建議盡量采用明裝方式。引下線作用是將避雷網、避雷帶接收的雷電流引入接地網,走線方式盡可能走直線路徑,在必須拐彎的情況下,彎曲角度應大于90°,避免采用銳角或直角向下走線。
2.2接地實施
接地體是通信機房防雷設施中的重要環節,無論是對直擊雷的防護,還是對感應雷的防護,最終都要由機房接地裝置將電流傳導到大地中去。在通信機房設置工作、保護、電源防雷接地匯集線。工作、保護接地匯集線可合設。工作保護接地匯集線用于連接室內直流電源設備的正極、設備機柜外殼、防靜電地板支架、室內電纜橋架等。電源防雷接地匯集線用于連接外電源引入的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線和防雷電源箱的箱體。各接地匯集線應與環形接地體連接。通信機房混凝土框架內設置基礎地面鋼筋網,基礎鋼筋網中的所有鋼筋必須焊接,鋼筋網的網格采用直徑不小于12mm的圓鋼焊接成不大于5m×5m的網格。
2.3機房電磁屏蔽
機房電磁屏蔽是充分利用房屋結構中的屏蔽體來阻擋和消耗電磁能量的傳輸,目的是防止外來的電磁能量進入某一區域,避免敏感的電子設備受到干擾;限制內部敷設的電磁能量泄露出去,避免電磁波對周圍其他設備產生干擾。通信機房可利用墻體內加鋼筋網作為屏蔽層,或在墻體、頂面鋪金屬板。墻面屏蔽層采用直徑8mm的圓鋼,焊接成尺寸不大于600mm×600mm的網格,金屬板厚度不小于0.6mm,屏蔽網、金屬板應與樓板內的結構鋼筋網保持電氣連通。機房的外墻門采用金屬門,窗戶和室內隔斷的玻璃采用金屬網覆蓋,金屬門及金屬網、屏蔽籠之間采用截面面積不小于16mm2的軟銅線相互鉚接或栓接,確保電氣連接。
2.4等電位連接
為了防止通信設備遭受雷電暫態高壓電位的反擊,室內通信設備、金屬構件、各類引入室內的電纜外屏蔽層都必須與共用接地系統連接。通信機房內的等電位連接盡量采用星型連接。工作、保護、電源防雷接地匯集線與機房的環形接地體采用單點冗余連接,各接地線間避免成環。室內設備、走線架等必須與墻體絕緣,其工作地線必須以最短距離就近與接地匯集線連接。走線架避免環形布置。室內水管、暖氣管等金屬物體必須與建筑物鋼筋或環形地線做等電位連接。
2.5通信機房內設備防雷及電磁兼容
從實際雷害事故的調查情況看,雷電直接擊中室內設備的可能性不大,危害通信系統安全、可靠運行的主要因素是雷擊電磁感應,所以要針對雷電侵入的途徑、方式,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將雷害損失降到最低水平。為了防止雷電暫態過電壓對通信系統的侵害,必須在電源線和信號線等雷電侵入波的侵襲途徑上設置防雷單元,以便對沿線路襲來的暫態過電壓進行有效的抑制———鉗位保護,從而保護與線路端連接的通信設施。通信機房的設備用電應采用兩級或三級的防雷措施。第一級設在機房交流電源的引入處,應采用電源防雷箱,并具有聲光報警、雷電計數和狀態顯示功能,具備接入通信電源及機房環境監控系統的條件。第二級防雷保護器設在通信電源的交流輸入側,所用空氣開關應與第一級電力空氣開關相配。必要時在精密用電設備的電源前設置浪涌保護器。各級保護器之間應保持必要的退耦距離。通信線纜浪涌保護器根據實際線纜敷設情況選取。室內敷設長度超過50m的數據線和室外布線,在滿足信息安全可靠傳輸的前提下,浪涌保護器選型要考慮合適的沖擊通流容量、限制電壓、信號衰耗等因素。
管理活動是時展的產物。然而,管理活動真正形成為理論,卻是在工業企業產生之后,工業企業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管理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逐步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這就是一種優化。
自從加入WTO后,我國通信設備制造業規模越來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斷復雜,僅僅憑借個人的經驗管理企業已不能適應企業管理的發展與需要,本文將從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實際管理情況分析通信設備制造業供應管理的優化。
一、通信設備制造業
制造業是指經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后成為了新的產品,不論是動力機械制造,還是手工制做,也不論產品是批發銷售,還是零售,均視為制造,通信設備中的各種制成品零部件的生產就是制造。通訊設備包括無線產品、網絡產品、終端產品三大產品系列,但在通信設備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組裝成線路、網絡設備等組裝活動,均列為通訊設備制造活動,從事這個活動的行業就是通信設備制造行業。
二、通信設備制造業的特點
1市場需求復雜。通信設備市場需求一般可分為電信級需求和企業級需求。相比企業級需求而言,電信級需求更大更強,此外,由電信運營商帶來的網絡設備需求更加穩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設備制造業均在不同程度上參與電信級市場的競爭,從而導致企業所面對的市場需求較為復雜。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員優勢。網絡設備往往以整機機型作為研發目標,但生產任務一般分制造任務和裝配調試任務兩種。制造任務以半成品為對象,制造完成后將進行裝配調試,對確實沒有問題的入庫管理。當客戶實際訂單來到后,由裝配調試任務的工作人員對半成品進行組裝成成品。這樣做的好處不但使技術積累的優勢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戶訂單下達后能夠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設備制造業目前管理中存在問題
1成本計算不準確。在我國通信設備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計算產品成本,無法計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費用分攤很粗,無法準確進行數據處理,使得成本計算存在相當大的誤差。人工一般不進行標準成本的計算,也很少進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產產品價格昂貴,根本無法與世界同類產品形成競爭機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業仍處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業雖建立了全廠的計算機網絡,但應用仍是分散的,沒有實現信息共享和資源的優化配置。現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應用到這些企業當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擺在通信設備制造企業面前的首要任務。
3通信設備制造業應變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多級世界,市場瞬息萬變,需求多樣化。按訂單裝配、制造、設計、定制,品種規格繁多,生產、采購異常復雜。這是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管理,只有動態快速地響應客戶需求,才能適應千變萬化市場和客戶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設備制造業管理優化的建議
1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要真誠合作。在通信設備供應鏈中,不但要求各企業之間的聯系緊密,而且需要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緊密聯系。供應鏈管理通過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開發和分享市場機會。隨著合作形式從收集信息到制定決策的不斷提高,合作程度與信息共享程度不斷增加,所產生的經濟價值也會增加。據調查,企業之間進行了合作,就會使銷售收入穩步上升,供貨時間大大縮短,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
2通信設備制造業要實行信息化。由于通信設備制造業專業行業多,經營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企業實施信息化的基礎條件也不相同,解決的問題也不一樣。因此,通信設備制造業實施信息化必須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確定信息化的范圍、內容、進度。推進通信設備制造業信息化工作應該堅持:經濟市場引領、分類分別引導的方針,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則。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統。在一般的認識中,供應鏈各環節中流轉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這些“流”的存在,大都離不開一個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數據共享系統。在大中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中,選擇MRP系統成為世界主流,但相對于中國更加無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和企業更加脆弱的抗風險能力,其適應性不可樂觀,所以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應利用企業自身的力量建設輔助的外部信息系統,才能較為理想的達到預期目的。
隨著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機房數量也在驟增。機房主要用來放置計算機系統或通信網絡的核心設備,為了保證設備正常運行,機房裝有許多配套設備,這些配套設備必須24小時監控,任何一種異常情況都必須得到及時有效地處理。否則,將對機房中各系統的正常工作帶來嚴重危害,后果不堪設想。設備的生產廠家眾多,有華為、西門子、摩托羅拉、中興等,為保證整個通信網絡,特別是機房設備安全穩定運行,現有設備廠家依據設備故障對系統影響程度提供不同級別的告警信號,以提醒機房監控人員及時通過系統維護終端進行軟維護或以不同方式(電話、短訊等)通知相關維護人員處理。機房采用24小時專人值班,由于設備分散在不同機房,為了確保整個通訊網絡系統安全運行,防止事故的發生,移動通信機房需要對不同專業設備的故障告警進行集中聲光告警監視監控。
一、移動通信機房設備故障告警特點
目前許多機房的管理人員采用24小時專人值班,定時巡查機房環境設備,這樣不僅加重了管理人員的負擔,而且更多的時候,不能及時排除故障,對事故發生的時間及責任也無科學的管理。尤其目前國內普遍缺乏機房環境設備的專業管理人員,在許多地方的機房不得不安排軟件人員或者不太懂機房設備管理甚至根本不懂機房設備維護的人員值班,這對機房的安全運行無疑又是一個不利因素。采用集中告警監視監控系統使得機房監控人員能夠更及時的發現網絡故障,及時處理故障,保證設備處于最佳運行狀態,使其運行服務質量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
移動通信機房設備故障集中監控系統將所有設備維護終端集中在一個統一平臺輸出告警,所有不同設備的故障集中產生聲光告警,該系統使得監控人員只需要在同一平臺處理日常告警。對于網絡監控人員工作有以下有利方面:有利于網絡監控人員作為第一責任人在7×24小時值班時,對安裝在本地區內的話務網、傳輸網、數據網及所有相關設備的運行狀況實時監控,對本地區動環監控的站點實時監控,特別是將交換網元、BSC網元以及傳輸網設備的監控作為重點,實時查看上述各網元上的各類告警信息,特別注意話務網、傳輸網設備上告警的關聯性,并通知相關人員負責故障的受理和處理。有利于監控值班人員實時監測移動通信網網路、設備運行情況,對發現的故障進行預處理、派單,監督相關專業維護人員及時處理各種故障,并跟蹤、處理過程和結果。發現重大故障立即通知相關專業管理、支撐部門和向上級領導匯報。
二、移動通信機房設備故障集中監控系統特點
2.1集中告警信號的采集
告警是設備故障集中監控系統的一個重要功能。本系統采取從網管終端發出的告警信號端子提取信號進行處理,有指示燈兩端輸出的電壓量和機內聲卡輸出的語音數據。故障發生后,系統會根據故障的優先級別將故障放入不同的隊列進行處理。系統首先從高優先級隊列獲取報警信息,進行報警。網絡監控人員根據告警級別在10分鐘內先分析判斷、定位,確定故障發生的大致區域和基本性質后,通知相關人員進行處理,有效壓縮故障歷時。
2.2中央集中控管,提供良好的管理并提高效率
本系統將服務器集中控管,所有服務器的狀態一目了然,監控人員可以透過因特網在遠程方便地進行設備管理,并且在每個服務器端,也能由維護人員進行管理維護。
2.3支持各類智能設備的接入
機房設備種類多、生產廠家多,通信協議各不相同。因此,為提高系統的兼容性,整個系統分為通信層、規約層、業務邏輯層分別進行設計,各層之間相互不影響。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通信方式的擴充、通信規約的擴充。系統新增設備終端,增加相應模塊就能接入到該系統進行集中監控。
三、移動通信機房設備故障集中監控系統設計與實現
3.1系統結構概述
方案設計充分考慮移動機房的實際要求,整個監控系統采用逐個設備匯接的結構,將所有設備故障終端接入到KM0216服務器進行集中監控,如圖1所示。在設計中充分考慮系統的穩定性、兼容性、系統所有設備的性價比、及其系統今后擴展、擴充需要。
監控站用來實現各種上層應用以及系統配置,監控人員只需要在設備故障集中監控系統處理日常告警,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近端或設備故障集中監控系統進行數據管理、安全管理、配置管理、報表管理。移動通信機房設備故障集中監控系統選用一臺AltusenKM0216MatrixKVMSwitch,來進行所有服務器的管理工作。選用USB的CPU端模塊KA9120及CE250網絡線來將服務器的鍵盤及鼠標連接到KM0432上。在視訊方面,用VS-82A將視訊一分為二,一方面傳送給本地的顯示器,另一方面透過KM0216與CPU端/控制端模塊傳送給遠程的投影機,使得每臺服務器都能保留原有的鍵盤、鼠標、顯示器,不影響在本地的正常使用;同時,也能透過KM0216進行切換管理。在投影機一端,我們透過一臺4埠KVM切換器CS-9134來選擇三個KA9222控制端模塊,以控制每個投影機的內容來源,以滿足方案要求,也就是從網管主機中選擇應顯示某一臺主機的視訊。此外,還配備了一個IP遠程控管裝置CN-6000,以實現透過因特網來控制網管主機的需求。
3.2系統功能概述
本系統將設備故障集中監控系統分為五大功能,分別為集中實時監視功能、集中實時聲光告警功能、集中循環監視功能,用戶管理功能,遠程管理功能。
3.2.1集中實時監視功能
實時監控系統通過各維護終端將當前被監視設備的運行參數集中采集,實時顯示在監控電腦屏幕上,監控人員通過該系統依據設備故障對系統影響程度提供不同級別的告警信號,以提醒機房監控人員及時通過系統維護終端進行軟維護或以不同方式(電話、短訊等)通知相關維護人員處理。
3.2.2集中實時聲光告警功能
該系統從網管終端發出的告警信號端子提取信號進行處理,將所有設備故障告警在同一集中聲光告警箱產生實時告警。監控人員報警發生后,一般按以下步驟來進行處理:①通知。首要的是將報警信息告知給相關人員。②確認。表明已經知道報警的發生,正在處理。但此時報警仍然存在,沒有消失。③消除。經過處理,故障消失,設備恢復正常,報警也隨之消失。
3.2.3集中循環監視功能
該系統對所有維護終端都能夠通過2臺投影屏幕來循環監視,設置自動輪流顯示所接維護終端,每個終端可設置停留時間(3s~60s);還可以用手動選擇,當手動選擇后,畫面停止在選擇的維護終端,直到再次選擇自動顯示按鍵。
3.2.4用戶管理功能
本系統將管理權限分為三級:SuperAdministrator、Administrator、以及User,各級管理人員的管理范圍和權限不同。
3.2.5遠程管理功能
本系統提供遠程管理功能,維護人員既能通過該系統進行數據管理、安全管理、配置管理、報表管理,又能在本地維護終端對設備進行相應的操作維護。
四、系統實際應用效果
4.1應用效果
該系統的上線運行將永州分公司所有設備維護終端都集中在一個平臺輸出,如圖2所示,所有設備維護終端都顯示在本系統,選擇數字鍵或者ENTER就進入相應終端進行監控監視。該系統使得監控人員徹底改變傳統分散式監控模式,集中在同一個系統對所有維護終端進行監視監控。
4.2成果效益
該系統對所有設備告警進行集中監視,根據告警的級別產生相應的告警聲音,以提示監控人員立即上報故障情況。如圖3所示,一旦設備出現告警,相應設備指示燈閃爍,以聲音提示監控人員立即對故障進行處理。
YZHLR01設備維護終端為例介紹成果效益,對該設備的數據進行基礎維護,一旦設備出現重大故障立即通知相關管理者。
五、結語
本文所設計的移動設備故障集中監控系統已在永州分公司上線試運行,效果良好。目前,集中監控系統正在向分布式和網絡化方向發展,人們不斷對遠程監控的簡便性、實時性、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要靈活、及時地把最新的技術應用到監控系統中,才能使集中監控系統不斷地發展,保障移動通信機房的安全運行,不斷地滿足通信業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朱玉錦,張勇.調度自動化機房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信息與技術化,2007,(5):100-102.
張天開,張晶明.機房環境監控網絡系統的設計及應用[J].自動化儀表.2002,23(8):52-54.
趙彬.高校機房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科技信息.2008(1):64.
網絡設備在其產品形態、市場需求、生產、研發等方面有以下的一些特點:
1.產品形態一般為同一設備個體中具備可支持不同業務的多種業務模塊,業務模塊種類可根據不同客戶需求在此設備主控模塊允許范圍內增減,并且相同的業務模塊常常可適應多種不同型號機型的主控模塊,所以網絡設備更多的以半成品即業務模塊的形態進行研發、生產、儲存和表達客戶需求。可批量生產的固化有特定業務功能的產品僅占少數。
2.市場需求一般可分為電信級需求、企業級需求和個人需求。本文主要討論前兩種需求。相比企業級需求而言,電信運營商提出的電信級需求更加大量也更加連續,此外,由電信運營商成熟業務帶來的網絡設備需求更加穩定,而新業務和特殊業務導致的設備需求更加多變。一般大中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均在不同程度上參與電信級市場和企業級市場的競爭,從而導致企業所面對的市場需求較為復雜。
3.生產任務一般分制造任務和裝配調試任務。制造任務以半成品為對象,制造完成后或者立刻進行裝配調試,或者入庫存放。當客戶實際訂單來到后,由裝配調試任務進行半成品的挑揀并最終產出可發往客戶的成品。
4.在研發管理上,網絡設備往往以整機機型作為研發目標,但在技術支撐上,不同的整機研發可能共用相同或相似的技術平臺,這樣做的好處不但可以使技術積累的優勢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各種物料甚至半成品均可因共用而降低研發成本。
由于網絡設備具有上述特點,并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個企業均將快速響應客戶需求作為拉動供應鏈運作的核心點,所以在一般的通信設備制造企業中,其庫存結構往往有如下特點:
(1)一般采用PTO(按訂單撿料Picktoorder)模式和安全庫存策略指導生產,即在外部客戶訂單和內部安全庫存訂單的指導下進行撿料、制造、裝配和調試(其中安全庫存訂單一般不進行裝配和調試),而不做預先的成品庫存準備。
(2)在全球化合作的今天,即使國際上知名的大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也需要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生產合作,并且網絡設備技術復雜、器件繁多,這就導致網絡設備生產所需原材料品種多且供貨周期差異極大(可在數日到數月不等),而客戶要求成品到貨期限一般都較短(數日到數周),所以通信設備制造企業一般會對常用的半成品和原材料進行一定量的庫存準備。
(3)由于大中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的產品種類往往成百上千種,且研發成本很高,所以其研發機構需設置單獨的庫存來滿足研發需求,從而導致在企業內部存在生產庫存和研發庫存兩個庫存系統,且這兩個系統之間互通性不強。
(4)客戶需求復雜多變,尤其是新業務需求和特殊業務需求在需求量、需求時間、需求確定性等方面均存在較大風險,在牛鞭效應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往往因此產生較大的呆滯庫存,除此以外,即使成熟業務需求也不能保證不發生波動,所以不良庫存成為行業內的通病。
二、通信設備制造業不良庫存的改進策略
傳統的單一庫存管理模式中,各節點企業的庫存管理各自為政,渠道商、產品制造商、原材料供應商都有自己的庫存和自己的庫存策略,且互相封閉、不通信息,企業無法利用整個供應鏈上的資源。渠道商僅僅將顧客的訂貨信息反饋給制造商,并不預測和傳達顧客的需求預測,同時也不知道上游制造商的庫存量和庫存策略,供應鏈上游的制造商與供應商之間也是如此,為了規避無法預測的市場風險,每個企業不得不保留大量的庫存,從而導致整個供應鏈庫存成本的高昂。這樣的庫存管理模式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全球協作和產業規模化的發展顯現嚴重的不足,從而推動其向基于整個供應鏈的庫存管理方向進行演化。
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庫存管理也經歷了以上的過程,并且仍然處在從基于企業庫存管理向基于供應鏈庫存管理變化的階段。核心企業仍然以自備庫存應對市場不確定性為重要甚至是主要的策略,但也積極的尋求與供應鏈上相關企業的合作,分擔風險。通信設備制造業面對的供應鏈極其復雜,呈現全球化、網絡化形態,節點企業成千上萬,難以同步協調所有企業的信息共享和意見統一,本文結合行業特點及目前較為成熟的基于供應鏈的庫存管理理論,如供應商管理庫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聯合庫存管理JMI(JointedManagingInventory)以及協同規劃、預測和補給CPFR(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Replenishment)等,對改進通信設備制造業庫存管理以降低不良庫存提出以下建議:
1.供貨期短、低端、標準化程度高的產品的渠道商庫存由供應商管理。低端產品一般可批量生產,并經過渠道商進行銷售,如果一些低端產品供貨期較短,則供應商就具備對這些產品快速補貨能力,在此前提下,由供應商管理渠道商的庫存,并在多家渠道商之間實現庫存調配,從而能同時降低各方庫存成本。
2.重要產品的庫存管理以核心企業為主聯合決策。大中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的所有產品系列中,重要產品的銷售額和供應成本一般都在企業中占很大的比重。這些重要產品或是支持客戶的成熟業務、或是產品制造商主推的產品、又或是為了爭奪重要市場而準備的產品等,總之,相比其他產品而言,保證這些重要產品的及時供應顯得更加重要和緊迫,此外,由于這些重要產品的備貨量一般較大,一旦出現決策失誤,給企業帶來的損失也較大。所以在制定這些重要產品的庫存策略時,應由核心企業為主,使供應鏈上下游相關企業共同參與、聯合決策,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充分評估缺貨或呆滯的風險,在對成本分擔原則協商一致的情況下,確定各環節的庫存量和調配方式。
這樣的聯合決策體現了戰略供應商聯盟的新型合作關系,可有效解決供應鏈系統中由于各節點獨立庫存運作導致的需求扭曲現象,提高供應鏈的同步化。
3.共同參與重點市場的分析和預測。對某個市場的預測和分析涉及的不是單一產品,而是多種產品共同滿足市場總需求,且所需產品種類和數量存在不確定性,供應鏈上下游的原材料供應商、網絡設備制造商、渠道商甚至最終大客戶共同參與重點市場的分析和預測有助于各方達成共識,使各企業的生產計劃和需求計劃基于同一銷售預測報告,從而在相同的指導下安排各自的內部運作。這樣可從全局的觀點出發,各方制定統一的管理目標以及方案實施辦法,以庫存管理為核心,兼顧供應鏈上的其它方面的管理,因此在更高的層面實現伙伴間更廣泛深入的合作,不再局限于對具體產品的協作。
4.生產庫存系統與研發庫存系統之間信息互通和資源調配。生產庫存系統針對的是定型產品的生產供應,而研發庫存系統針對的是不成熟產品的試驗需求,二者在庫存量、庫存種類、庫存時間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同,所以不宜將其合并。但這兩個庫存系統存儲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仍有一定的重合度,在實現信息互通的情況下,可對這部分雙方都有的庫存進行統一規劃和利用,降低庫存成本,而且在市場緊急需求時,可將研發庫存作為備用調配源來使用。
5.信息系統向上下游企業延伸。大中型核心企業一般都有MRP(物料需求計劃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系統或ERP(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統等信息系統承載供應鏈運作中的信息流。隨著信息技術和通信網絡的發展,以及協作意識的增強,一些實力較強的行業內領先企業已經著手實施內部信息系統的外延,即將自身的信息系統延伸到上下游合作伙伴或與合作伙伴的已有信息系統連接,從而在不泄露企業秘密的情況下,各方實時快速的掌握必要的數據信息,使供應鏈的資源協調處在相同的信息覆蓋下,保證步調一致。
USB通信端口因其具有使用方便,支持熱插拔,傳輸速率快,連接靈活等優點在測試通信設備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且目前幾乎所有的計算機上也都配置有USB通信端口。所以我們選擇通過計算機(PC)USB口建立通信協議,經控制系統(轉換模塊)得到數字信號,并將該信號發送到驅動及保護電路用以射頻開關網絡的控制,最終達到設計的功能要求。為了縮短開發周期,在設計上選擇了直接購買成品控制轉換模塊(ElexolUSBIO24R)和電源模塊(明偉NED-75B),構建測試裝置系統框圖,如圖1。
射頻開關網絡是此測試裝置的核心模塊,也是自動測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控制信號流向的任務,而射頻開關又是組成射頻開關網絡的核心部件。所以射頻開關的精度,重復性,穩定性及壽命是關乎整個測試裝置好壞的關鍵。查詢資料后最終選定Agilent射頻開關,它在2百萬次內能保證0.03dB插入損耗的重復性,具有較高的端口隔離度和高的可靠性,符合設計要求。
2射頻開關網絡設計
根據實際使用需求,裝置的功能既要滿足不同產品的基本參數測試又要滿足基站天線產品的相位測試要求,而且所用射頻開關數量最少,成本最低。最終決定用2個一分六的射頻開關(AgilentL7106A帶TTL電平控制功能),和4個一分二的射頻開關(Agilent8762A帶TTL電平控制功能)進行開關網絡設計,如圖2所示。LowFrequency(L+45,L-45,R+45,R-45)實現的是全矩陣(任意兩端口之間可以實現互聯測試),HighFrequency(L-45,R+45,L+45,R-45)實現的是半矩陣(除L-45-R+45和L+45-R-45之間不能進行互聯測試外,其它任意兩端口之間都可以進行互聯測試),跳線A-B,B-C,C-D,D-2作為基本參數測試和相位測試的跳線。當需要測試產品的基本參數(例如:回波損耗,隔離度等參數時),連接跳線A-B,C-D,D-2而跳線B-C為空,端口1和端口2接網分儀的兩個端口。當需要進行相位測試時,拆除跳線A-B,C-D,連接跳線B-C,端口D連接相位測試Sensor,且端口1,和端口2分別連接網分儀的兩個端口。
3控制電路設計
根據組合開關設計的功能性要求,由驅動電路,監控電路及工作保護電路組成,如圖3所示。輸入的控制信號由譯碼器74HC138進行邏輯分配后,經達林頓管ULN2803對射頻開關不同位置進行控制。再連接或門74HC32后經達林頓管ULN2803連接到LED燈,用以監測射頻開關工作狀態。當射頻開關行程通路時,開關狀態指示燈同時被點亮。同理對一分二的射頻開關控制電路的設計。
對于系統狀態的監控,通過與非門74HC00與電容構成震蕩電路。當系統工作時,系統LED燈呈閃爍狀態。接下來對+24V和+5V的電源狀態監控,通過與非門74HC00進行邏輯判定后連接到達林頓管ULN2803后接LED。任一電源發生故障時,LED燈將熄滅。
最后使用穩壓管對控制模塊進行保護,使其工作電壓始終工作在5.1V。
4實物制作及測試系統調試
按照設計要求完成測試裝置的裝配,如圖4所示。用基于MicrosoftVisualStudio2008開發好的測試程序對其進行邏輯和通斷調試,最終符合設計的功能性要求。再將其安裝到標準的機柜當中進行測試系統驗證。經過測試,此測試裝置的參數如下:(1)頻率范圍:DC~3GHz;(2)最大功率:<1watt;(3)各端口的駐波比VSWR:<1.15,(<3GHz);(4)指定端口間的隔離度Isolation:>150dB(<3GHz);(5)插入損耗InsertionLoss:<1.2dB(<3GHz);(6)單個開關切換時間:<15ms,系統總切換時間:<50ms。
2數據處理模型分析
針對不同的設備,評價標準也各有差異。為全面反映設備的運行狀態,評價標準中含有多項指標,均有專家系統為其打出的分值。在此將指標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連續變化型,二是開關型。
2.1面積法
先將周期內采集的所有數據轉換為面積數據,將其作為評價模型的輸入。此方法主要用于連續變化型指標的處理。通過在線監測系統將監測數據生成統計曲線,可反映指在特定階段內的運行狀況;而后挑選設備的一個指標,將其評價標準與相應的統計曲線置于同一個坐標系中,以方便觀察分析。評價標準會將曲線劃分為兩部分,只考慮能夠表示設備超標運行的異常面積。面積越大、異常時間越久,表明設備超標越嚴重,則評價時給的分數就低;相反,超標越輕,得分越多。可根據實際運行的異常面積在最大異常面積占的比重衡量設備指標的異常程度。通常需要考慮兩種情況,即當某一指標有且只有一條評判標準線和某一指標有多條評判標準線。此外,設備在實際工作時,隨著時間的變動,電力系統負荷也在起伏變動。這必然會影響到信息通信系統中的數據流量,所以就同一個指標而言,在其不同的運行階段,應制定相適應的標準。標準變化的幅值與時間區間可參考電力系統負荷曲線、系統運行經驗以及各通信設備運行特點而具體確定。須注意的是,在求面積時,還應觀察設備指標是否長時間運行在規定的最高告警線上方。并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一個合理的值,一旦超過此值,必須提出緊急告警,并予以相應的處理。
2.2統計方法
適用于開關型指標。該方法具有離散性,所以不適宜采用曲線模型處理,可借助概率統計的方法加以處理。即將周期內采集的數據信息轉換為概率,作為評價模型的輸入。同時規定采集結果為真時,其值為1,否則為0。該方法有兩個步驟,先求取參考值,然后確定處理結果。
3評價模型
3.1閾值型評分模型
主要適用于給定正常運行邊界或者是極限運行范圍的指標,其中,i表示設定的指標運行邊界或者是指標極限運行條件;ki(i=0,1)表示設備每種狀態下的應扣除的分數。
3.2曲線型評分模型
主要適用在指標偏離基準越大扣分越多的情況。本文選擇指數函數作為評分模型,基本模式如下:y=ax-1該模型輸入x為連續變化型數據處理的結果S或者是開關型指標最后為0的狀態量的個數。在實際計算中,指標類型不同,確定底數a的方式也不同。4.3邏輯與型評分模型主要適用于某一指標由若干狀態共同決定的情況,其基本模型如下:x=x1∩x2∩…xi∩…∩xn其中,布爾值1代表狀態良好;布爾值0表示故障;xi代表評分對象中第i個狀態的布爾值;ki(i=0,1)代表建議設備每種狀態下的應扣除分數。最終評分方法則分為三個步驟,先篩選,確保篩選后的數據包含有分值和時間;再判斷,最后加以處理。
4模型可行性的驗證
采用的是自2012年05月20日到2012年06月20日的CPU利用率數據。已知評價標準為設備CPU平均利用率高于60%的部分越限越多扣越多,嚴重故障警戒為90%,該指標滿分5分。經過對所有指標模型的實際校驗,本文提出模型均符合現有實際系統,能夠滿足信息和通信系統狀態檢修的基本要求。但必須經過長期實際運行檢驗,不斷修正參數和完善模型,最終才能達到更加符合實際、更加精確的評價效果。
管理活動是時展的產物。然而,管理活動真正形成為理論,卻是在工業企業產生之后,工業企業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管理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逐步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這就是一種優化。
自從加入WTO后,我國通信設備制造業規模越來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斷復雜,僅僅憑借個人的經驗管理企業已不能適應企業管理的發展與需要,本文將從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實際管理情況分析通信設備制造業供應管理的優化。
一、通信設備制造業
制造業是指經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后成為了新的產品,不論是動力機械制造,還是手工制做,也不論產品是批發銷售,還是零售,均視為制造,通信設備中的各種制成品零部件的生產就是制造。通訊設備包括無線產品、網絡產品、終端產品三大產品系列,但在通信設備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組裝成線路、網絡設備等組裝活動,均列為通訊設備制造活動,從事這個活動的行業就是通信設備制造行業。
二、通信設備制造業的特點
1市場需求復雜。通信設備市場需求一般可分為電信級需求和企業級需求。相比企業級需求而言,電信級需求更大更強,此外,由電信運營商帶來的網絡設備需求更加穩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設備制造業均在不同程度上參與電信級市場的競爭,從而導致企業所面對的市場需求較為復雜。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員優勢。網絡設備往往以整機機型作為研發目標,但生產任務一般分制造任務和裝配調試任務兩種。制造任務以半成品為對象,制造完成后將進行裝配調試,對確實沒有問題的入庫管理。當客戶實際訂單來到后,由裝配調試任務的工作人員對半成品進行組裝成成品。這樣做的好處不但使技術積累的優勢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戶訂單下達后能夠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設備制造業目前管理中存在問題
1成本計算不準確。在我國通信設備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計算產品成本,無法計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費用分攤很粗,無法準確進行數據處理,使得成本計算存在相當大的誤差。人工一般不進行標準成本的計算,也很少進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產產品價格昂貴,根本無法與世界同類產品形成競爭機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業仍處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業雖建立了全廠的計算機網絡,但應用仍是分散的,沒有實現信息共享和資源的優化配置。現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應用到這些企業當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擺在通信設備制造企業面前的首要任務。
3通信設備制造業應變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多級世界,市場瞬息萬變,需求多樣化。按訂單裝配、制造、設計、定制,品種規格繁多,生產、采購異常復雜。這是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管理,只有動態快速地響應客戶需求,才能適應千變萬化市場和客戶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設備制造業管理優化的建議
1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要真誠合作。在通信設備供應鏈中,不但要求各企業之間的聯系緊密,而且需要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緊密聯系。供應鏈管理通過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開發和分享市場機會。隨著合作形式從收集信息到制定決策的不斷提高,合作程度與信息共享程度不斷增加,所產生的經濟價值也會增加。據調查,企業之間進行了合作,就會使銷售收入穩步上升,供貨時間大大縮短,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
2通信設備制造業要實行信息化。由于通信設備制造業專業行業多,經營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企業實施信息化的基礎條件也不相同,解決的問題也不一樣。因此,通信設備制造業實施信息化必須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確定信息化的范圍、內容、進度。推進通信設備制造業信息化工作應該堅持:經濟市場引領、分類分別引導的方針,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則。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統。在一般的認識中,供應鏈各環節中流轉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這些“流”的存在,大都離不開一個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數據共享系統。在大中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中,選擇MRP系統成為世界主流,但相對于中國更加無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和企業更加脆弱的抗風險能力,其適應性不可樂觀,所以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應利用企業自身的力量建設輔助的外部信息系統,才能較為理想的達到預期目的。
2靜電的危害
靜電在生活中是最常見的,靜電的危害也影響著正常的生活。例如常見的影響吸塵工作、復印件。甚至比較大的危害—醫院麻醉蒸汽爆炸、飛機在航空過程中出現失聯現象。在電力通信系統,因為電子設備在微電條件下工作的集成電路、半導體元器件較多,靜電的危害也是常見的,若沒有正確的防護措施,很容易造成重大事故。
2.1電弧電流
在靜電發生時,靜電導體間的電壓超過存在電壓時,就會產生電弧。在尖峰的電弧是對人體危害最大的,甚至會產生幾十甚至上百的電弧電流。聚集過多的電流,會使局部產生高溫,損壞通信設備。嚴重甚至會引起火災事故的發生。
2.2靜電放電對電力通信設備的危害
在機房內,由于電磁輻射的干擾,很容易通過物體的接觸產生靜電反應,這些靜電對電子通信設備有著很大的影響,容易受到威脅。
第一:在通信設備運行過程中受到了靜電的干擾,使信號改變,發出錯誤的指令,影響著通信設備的正常運行。第二:通信設備有著很多半導體的組成器件,它們有著細微的結構,這些細小的組織卻對靜電下的放電現象極為敏感,很容易給運用過程中帶來一些麻煩,易損壞、燒毀器件組織,通過數據顯示,器件的損害有大部分是由靜電放電影響的。第三:電磁波受到靜電的干擾,造成信號數據紊亂。會使部分數據造成間接性數據損失,靜電停止干擾,設備就會恢復到原始狀態。這種干擾雖然沒有造成機器上的損害,但也會影響機器的正常運行,造成業務上的失誤,工作人員查找數據也會非常困難。加大了工作的難度。
根據以上所說,靜電對電力通信的運行有著一定的影響,所以,必須做好靜電防護措施。加強管理力度,保證工作的正常運行,將損失減到最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靜電防護措施
對于靜電的防護需要加強管理,雖然不可能做到沒有靜電的產生,但還是要盡量減到最少,將危害的損失也減到最少。因此,我們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靜電的防護。
3.1環境防靜電
控制好機房的溫度與濕度,可以減少靜電電荷的產生。機房的濕度與溫度控制得當,不可以過大也不能過少。濕度過大,容易短路;因此,在充分考慮溫度、漏電的情況下,一定要在溫度控制在20℃~25℃中間,濕度在50%~65%中間。
3.2人體防靜電
人體防靜電必不可少的有防靜電工作服、鞋,防靜電電腕帶等,還有防靜電工作帽、手套等輔助工具。這些防靜電裝具材料使用導電材料,具有接地連線,在與皮膚接觸的過程瞬間將電壓放到最小,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遵守防靜電章程,在使用工作裝具后才可以接觸電子通信設備。
3.3其他防靜電措施
電力通信系統為了保證防靜電的良好運行,還可以使用其他途徑。例如:靜電消除器。靜電消除器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反電荷,能消除通過摩擦產生的電荷,可以減少人體、設備通過移動產生的靜電。還可以在設備的表面安裝防靜電的工具,例如:在機房門口安裝除塵器。另一方面,在健全電力通信網絡的同時,還要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的素質,規范相關知識,完善相關體系,保證通信系統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