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傳統技藝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二、中國畫與民族設計風格
中國的深化改革伴隨著世界一體化進程的影響,我們的設計也出現在一個新的模式。設計概念是逐步縮小與國際的距離。說明當代的設計趨勢就是好的設計不僅具有科學技術的先進水平,而且更要具有獨特的文化哲學。我們普遍的認為國家以及民族靈魂是由文化體現的,而文化差異是各個國家的根本區別。民族中的傳統文化被認為是這個民族的根基,民族性就是體現在民族傳統文化的全球文化交流。繪畫意境中的民族傳統藝術可以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我們的畫家在繪畫創作中追求的繪畫語言不再是展現純目的不是純主觀抽象的追求。我國傳統繪畫的永恒的創作原則是“中心得源、外師造化”。大多數的中國歷代畫家常以自然界中的借景抒情為主題來寬慰現實生活中的挫折,這是中國獨有的逃避現實的方式。在繪畫的過程中畫家的情緒也得到了釋懷,散發出水墨寫意的精神,巧妙地將主觀與客觀的理解融為一體,利用象征手法將自然對象與個人情感結合。將這種方式利用到現在的藝術教育當中,將傳統藝術設計教育的靈魂進行傳承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線條與水墨能夠使中國畫的表現元素更加豐富,所以我國的繪畫著重強調其重要性,線的曲直方圓,排列的緊迫性、剛柔的變化等,都可以達到自己情緒的表現和抒情的目的,使用不同的線給人不同的個性特征和情緒的表達。為了了解中國繪畫中線的豐富的審美意蘊,必須掌握水墨的規律和方法,使我們能深刻理解內涵的中國繪畫和設計中的應用,繪畫語言的設計可以實現深遠的視覺效果,能提高豐富的藝術內涵。“隨類賦彩”這種技法是中國畫的重要技法,心理學上認為的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性格在我國的繪畫中早有體現。豐富的色彩通過勾金和重彩等技法表現,具有裝飾特點。水墨的濃淡表現不同色彩是微妙的地方,顏色是簡單而精致的。皴法不僅是凹凸表面紋理繪畫表現,更形象的認識和再創造的“體面”和“肌理”。傳承中國畫的這些技術可以成為藝術設計教育中傳統的藝術經驗,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創造基礎。日本是世界著名的設計之邦,其傳統審美將他們的設計教育與民族文化傳承的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便是傳統文化對現代設計的意義有深遠的影響。部分人看來,這個時代的矛盾看似是傳統與現代的對立。實際是他們的完全融合,相互滲透。要發揚傳統,只有在現代社會,現代設計中從傳統文化的本質內涵提煉與學習,使其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較高的使設計的審美價值。
三、學生的藝術素養相對的中國傳統繪畫藝術
當代教育認為藝術素養是創新設計的基本思想,它決定了設計思想和設計語言的廣度深度。成功者的經驗告訴我們良好的藝術修養可以體現設計師的質量,它更是不容易獲得的,需要長期的專業訓練和對藝術的欣賞才可慢慢培養起來。自身的水平得到提高后,再不斷的增加藝術知識的儲備。這樣一來對于藝術教育中學生的設計能力的欠缺就會有一定的補償作用,加上不斷地藝術基本功訓練通過創意的結合便能設計出具有審美創造力的設計??鐚I的知識點也可以在設計中充分體現,設計才能不斷地推陳出新。而學有所成的設計師的文化內涵和藝術修養都能通過他們的作品得出結論,這些歷經現代設計市場考研的經驗對藝術設計學習中國畫教育是提高藝術設計的培養至關重要。
四、中國畫教學在藝術設計中的引用
由于藝術設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已經知道現代中國畫的概念,那么中國將如何借鑒藝術設計教學也很值得討論。藝術與設計的中國畫教學,不僅僅是文字,學習和培訓的技能,在中國畫藝術設計教育應該有其特殊性不同于純繪畫類中國畫教育,應根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共同設計和繪畫中找到。畫中國畫課程只注重技能的訓練,并在藝術設計教育與設計相關的中國畫教學。筆者認為,在藝術設計教育中國畫教學,主要從三個方面:
1.中國繪畫與設計一體化的形式
中國畫的形式和技術的教學內容是必要的。這部分主要是關于中國畫的筆墨語言和風格教學。例如:在作文課上,文本元素如點,線,面。廣告海報,我們有意識地選擇一些中國畫的元素進行創意設計的學生標志設計。
2.現代精神追求中的中國繪畫和現代設計
中國繪畫經常研究的是意象和表象的意義,類似于書寫形式。中國畫的主要思想包含的繪畫活動的感受,人與自然之間,但天生的性格,也自然人格。因此在第二自然美的藝術美——人與自然。當今世界是和諧理念的追求,在人與自然的推廣,這也與中國畫的精神遙相呼應,同時還設計了圍繞這一思路,并以此為主導。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中國畫教學使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內涵是中國,并融入現代設計理念,成為我們自己的民族藝術風格。
3.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必須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訓練到底在學生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發現和創造新的藝術風格。中國畫的水墨語言和洗千變萬化,中國畫更耐人尋味,這本身就是創新,創新體現活動。中國畫教學,我們要求學生充分利用藝術形式,不同的紋理,使畫面更具設計感。設計本身是由西方的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原則,中國畫獨特的形式提供了一種不同的語言符號,中西元素結合在一起,是設計形式的創新。中國畫與設計可以作為一個起點,從新的角度,全面發展相結合的中國畫和藝術設計學生潛在的藝術和審美人格,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被忽略的傳統民族藝術也逐漸成為藝術工作者表現形式的主流。對于服裝設計教育來說,從上世紀末便提出的“民族的即是國際的’舊號,也從未像今天這般為我們所感同身受。如何繼承和發展傳統民族藝術,如何將傳統民族藝術更好地融人服裝設計的教學實踐中去,也成為高等院校進行服裝藝術設計教學所面臨的課題之一。對于服裝設計來說,將傳統民族藝術與實際應用完美結合,積極吸收新的藝術元素并加以創新是服裝設計從業者應認真對待的任務之一。
中國傳統服飾的源流追溯起來是一部渙渙長河,其大背景就是中國五千年的輝煌文明史,“衣冠中華”譜寫了絢爛的服飾寶典。在經歷了“西服東漸”的沖擊之后,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其服飾的文化歸屬感在國人心目中也表現的愈來愈強烈。
在今天的服裝藝術教學與創作中,民族化與時代化之間,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之間,傳承與創新之間,它們枝蔓纏繞的關系不禁使得一部分人困惑、矛盾。時代感,是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品格,無論在哪種文化之中,時代感的強弱都是其文明程度最敏感的標志,服飾文化也不能例外。作為一名服裝教育工作者,將傳統民族藝術植入服裝設計教學實踐中,以民族傳統為基礎,面向時代,以現代服飾設計為目的,成為今后工作的重點。
一、注重傳統藝術的發掘與借鑒,力求在繼承中不斷創新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它們共同構建成了中華民族璀璨的文化奇葩。各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輝煌的藝術成就,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在中西文化的比較中,我們看到了本民族文化有著積極的成就,也有著不足之處。我們應該用批判的態度進行選擇,有機把握傳統藝術文化中的“利”與“弊”,以便于汲取并傳承傳統藝術中的精華。今天,許多傳統藝術面臨湮滅的尷尬,許多傳統技藝后繼無人,甚至失傳。我們今天的學習與繼承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對民族藝術的挽救,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像我國古代的繹絲工藝,由于其工藝精繁、對工人素質要求高,時間花費多,見效慢,其有些技藝在建國后慢慢消失,不過,這種技藝在我們的鄰國—日本,被很好地保留并傳承了下來,現在的日本仍保留著從隋唐時期傳人的“本繹絲”及“引金箔腰帶”技藝。今天,這項在中國失傳的技藝在兩國的文化交流中輾轉回到中國。這不由得我們不警醒—不要讓老祖宗的好東西敗在我們手中。
二、傳統民族藝術在服裝設計教育中的植入形式
我們要做到將傳統藝術很好地植入服裝設計教育中,首先我們要將傳統民族藝術與現代服飾有機結合,它們應成為互為包容、相互協調的統一體。他們之間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對立。我們應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引導學生深人了解傳統藝術的文化性、地域性,注重傳統藝術符號在服裝設計中的嫁接與借鑒。摒棄程式化的、流于形式的膚淺模仿,注重挖掘傳統藝術精髓中認識傳統藝術的文化土壤及歷史屬性,學會在服裝設計的學習中把握和體現傳統藝術的文化脈絡。在當今的服裝設計界,中堅設計力量對此有了很深的體會,并將傳統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融人作為開啟世界時尚大門的金匙。
其次要重視地域文化,促進服裝創新。縱觀服裝的歷史發展,也是一部時代變遷的歷史,從中我們可以看得到文明發展的腳步,同時反映出各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經濟水平、文化水準及人們的審美觀念,由于自然條件(種族、地理、氣候)、精神狀態(風俗習慣、時代精神)、歷史環境等因素,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地域性服裝文化。其服裝以外的藝術形勢也強烈的表現出這一特征。
傳統民族藝術在服裝設計教育中的植入形式很多,我們簡單總結如下:
1.意境植入方式
我國傳統民族藝術講究意境,尤其以寓意吉祥美滿的內容居多,往往通過圖案及圖案的形式來完成。這是我們祖先為追求美好生活而創作出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它完美的將吉祥與圖案結合在了一起,代表著傳統的民俗民情。
吉祥圖案涉獵廣泛,包括政治、經濟、文學、歷史、風俗、宗教等方面,賦予人們積極向上的內涵與意義,是中國人熱愛生活、努力創造幸福、美滿、樂觀的心理反映。如“喜上眉梢”,“竹報平安”,“五福(蝠)臨門”等等?!褒垺北灰暈橹腥A民族的圖騰,代表奮進、勇敢、尊貴與威武。這些吉祥圖案以其寓意被用于傳統藝術的各個門類,不論是雕刻還是瓷器裝飾,不論是剪紙還是染織,千百年來這些帶有美好寓意的圖案被賦予了生命與靈性,成為中國人重要的精神寄托。如今,這份寶貴的藝術遺產成為了設計師們表現的法寶之一,新銳設計師祁剛為影星高圓圓精心設計的“喜上眉梢”驚艷戛納,以民族傳統吉祥圖案傳遞著特有的中國文化。
2.圖案植入方式
中國傳統圖案的歷史由來已久,中國文化從開始就認識并強調紋飾的作用。我國傳統圖案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從變幻無窮、風格各異的傳統圖案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歷史各時代的工藝水平和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許多傳統圖案至今仍被廣泛使用,經久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服裝設計中,將具有傳統藝術形式的圖案與現代服裝相結合,成為設計師們常用的設計手段,傳統圖案在服飾中的巧妙植入,成為時尚與古典的重要碰撞形式。
傳統圖案在植入服裝設計中時,要注重圖案與服裝結合的形式美感,形態與功能的關系、形態與材料以及工藝的關系,這樣才能將傳統圖案與服裝完美結合在一起,更有效地完成對服裝文化內涵的診釋。
在具體的圖案植入時,首先要考慮到地域性、時代性,才能在選題、表現手法、藝術風格的把握上做到嚴謹、準確,有特色;其次要考慮到傳統圖案的創新,有意識地進行一些試驗性創作,得到新的啟發,獲得創新靈感,給古老的藝術注人新的生命與活力。
3.色彩的植入形式
二、裝飾藝術設計教學對傳統工藝美術吸收與借鑒的路徑
高校裝飾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目標明確要求學生具有現代審美意識和掌握扎實的藝術造型能力和設計能力的同時要對祖國傳統工藝美術藝術知識有深入了解。對此裝飾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應當加強對傳統工藝美術元素的研究,尋找現代裝飾藝術設計與傳統工藝美術審美趨向的融合點,提煉其內涵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裝飾藝術在形態語言方面保留了較多的相似點,可結合裝飾藝術設計專業核心課程《設計初步》、《設計色彩》、《圖形創意》、《裝飾工藝》、《軟裝飾品設計》、《裝飾材料與工藝》、《項目模擬訓練》、《項目綜合訓練》等進行形式多樣的專業教學。在此基礎上經過加工逐步在形態語言方面尋找新的結合點。在裝飾藝術設計專業具體課堂教學的第一階段教師可采取案例教學法,通過分析優秀案例,講解這些案例是如何借鑒傳統工藝美術形成獨特風格,通過對案例設計過程的剖析,使學生知道如何吸收傳統工藝美術元素中的精髓,借鑒其中的造型元素,使學生能夠了解整個傳統工藝美術制作流程,學習并掌握其中的方法。在《設計素描》、《圖形創意》、《裝飾工藝》等課程中,安排課堂練習繪制設計草圖,特別是針對典型人物、器皿進行造型元素提煉,研究其人物的神情表達和器皿的構成特點,吸取傳統工藝美術適度夸張的表現手法,利用嫁接、移植、拼合等設計元素與手段,表現具有象征意義和夸張的造型效果。在裝飾藝術設計專業具體課堂教學的第二階段可采取項目模擬訓練法,引入工藝美術企業真實的實踐項目,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按照項目需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項目小組,每組完成一個項目。明確組員的分工,要求學生首先通過實地調研中國泥人博物館、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無錫非遺傳承與創新中心,借鑒其造型設計手法,提出創作方案和構想,最終確定創作方案。在《軟裝飾品設計》、《裝飾材料與工藝》、《項目模擬訓練》、《項目綜合實習》、《畢業設計》等課程中,鼓勵學生探索和嘗試多種不同的表現風格,指導學生設計出符合現代人審美趣味,有市場需求、有地方特色和有文化內涵的作品,改變當下本土裝飾藝術設計作品模仿外國、缺乏本土特色的局面。
在人類踏入21世紀的今天,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我們已步人一個全新的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生活方式不斷地改變,觀念在不斷地更新,特別是市場經濟給我們帶來的沖擊和激烈競爭,使藝術設計行業不斷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迎來了新的機遇。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并對該領域人才的綜合業務素質提出了新的標準和更高的要求。
20世紀的歷史告訴我們,經濟發達國家的藝術設計水平都非常發達,反之亦然。本世紀造型藝術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各藝術門類之間逐漸滲透、互相融合,呈現多元化、綜合性的發展趨勢。其影響是多方面的反映在創作觀念上,傳統與現代審美意識的互通共融;在表現形式上,抽象與具象并舉;在技法和材料上,多樣選擇與綜合性運用共存等等。這一切都極大地開拓了藝術設計在思維意境和表現形式上的新領域,它為藝術設計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條件,也對藝術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要具備多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創新意識,圖案的創意設計也是藝術設計師必須具備的墓本能力。
狹義而言,圖案僅指器物、織物上的紋樣和色彩。廣義而言,圖案是實用美術、裝飾美術、建筑美術、工業美術等方面關于形式、色彩、結構的預想設計是在工藝、材料、用途、經濟、美觀、牢固等條件制約下制成圖樣、模型、裝飾紋樣等方案的通稱。圖案從外形上分,有平面圖案和立體圖案;從用途仁分,可分為實用圖案和觀賞圖案;從理論研究和實踐角度上分,可分為基礎圖案和應用圖案;從藝術語言和風格上分,可分為中國傳統圖案、外國圖案等。圖案的形象是一種藝術形象,它不是客觀事物的簡單復制,而是根據作者的不同目的對事物的原型進行藝術加工或者對非具體形象進行藝術創造的結果。
一、傳統圈案藝術是設計專業教學的荃礎
目前,世界各地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民族,都在強調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格,即便是那些標準化批量化生產的工業產品。人們也在尋找一種屬于自己文化的語言,親切熟悉的造型,更何況其帶有裝飾性的圖案形式。藝術設計師只有深刻了解和掌握中華民族傳統圖案的造型規律、構圖規律、色彩規律、寓意手法等,才能設計出具有民族性、時代性、創新性的作品來。
藝術設計教學中,基礎課程與專業設計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藝術設計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基礎課教學的充分落實。藝術設計專業的圖案課,是基礎教學的一部分也是平面圖形設計的基礎。圖案課教學要便學生了解和掌握圖案形式美的規律、圖案造型的途徑與方法以及圖案的設計與創意。而要解決好上述問題,就必須從學習傳統圖案人手。對于傳統圖案教學。每個教師都深表贊同,但是,學生卻不能理解。有些學生認為。了解傳統圖案在每一個朝代最有特色的紋樣,在平面設計中很少專門用到。面對這種急于求成的思想,教師一定要讓學生了解四年的學習目的不是僅僅能接幾個活的急功近利的人,而是要成為一個素質全面的藝術設計人才。
二、傳統圖案的藝術魅力對藝術設計的影響
中國傳統圖案藝術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形式多樣,內涵豐富,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在改革開放的經濟浪潮中傳統圖案以其不朽的民族特色與藝術魅力,裝點新時代展現時代精神、時代風采。時代需要傳統圖案藝術,傳統圖案藝術在時代的進步中發展。當代企業形象、商標、品牌、廣告、電視、報刊、室內裝飾、博物展館、仿古工藝品、服飾、民間剪紙等,都有傳統圖案的光彩,包括圖案、紋飾、構圖法則、古樸的風格及思想內涵等。有的企業以龍鳳圖案為品牌形象,以示信譽、產品質量,以及中華民族的品牌特色,以便開拓國際市場。人類已經跨人21世紀,在上海舉行的亞太地區國家首腦會議上,與會的各國元首身著中式福壽圖案服裝,令世界為之矚目,引導了中式傳統福壽圖案服裝的新潮流。
中國傳統圖案有著悠久的歷史。自6,7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以來,無論在器物造型上,還是裝飾紋樣方面,都呈現多樣的風格無論在運用圖案語言方面還是在表.情達意寓意方面,都具有明顯的特點。學習傳統圖案,首先應了解中國傳統圖案在不同時期的不同造型風格、不同的構圖形式、不同的色彩風格及寓意手法。如原始社會早期的彩陶,裝飾圖案豐富多彩,變化無窮。以幾何紋樣為主體,也有實體形如魚、蛙、舞蹈的人等。這些圖案造型簡煉、變化幅度大。在構圖上已能作對稱、連續的配置,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常使用紅、黑、白、橙黃、橙紅、揭黑等色彩,具有質樸的藝術風格。
三、傳統圖案設計法則在藝術設計中的使用價值
圖案作品是通過設計過程完成的.而設計過程則必須運用設計法則。中國傳統圖案藝術博大精深,蘊含著完備的圖案設計法則。這些設計法則足以使中國圖案設計事業走進新時代、走向更輝煌。其中形式美的法則有:變化與統一,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比例與尺度等;構圖法則有:太極圖形,“羅形,“米”字格,九宮格等?,F代西方構成法則的同構變異,元素替代設計法則,在中國古代圖案中,都能找到類似這些法則設計的作品。如:龍、玄武、翼馬、伏羲〔人首蛇身)等圖形。這些法則運用于教學作中,提高了民族的藝術審美能力,培養了高素質的藝術設計人才。不可否認,學習圖案可以解決平面造型問題.這一點與現在基礎教學中所看中的平面構成有相似之處,但是傳統圖案的構成法則以及九宮格的布局等等規律是平面構成所代替不了的。特別是在學習傳統圖案還必須將一定時期的圖案放到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去加以理解,把握不同時代圖案風格氣韻,這種感性的理解是平面構成的理性訓練所不能代替的。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通過傳統圖案的用線、布局、色彩等角度去把握不同時代的圖案風格特征,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將其靈活運用于現代設計。以前對傳統圖案的學習是通過大量的圖案臨摹來增加對圖案理解的。誠然,臨幕是學習傳統圖案的一套有效而扎實的方法,老一輩的圖案學家都是從這條路走過來的,實踐證明這也是學習傳統圖案必不可少的方法但是也應看到由于目前課時的變化以及學生心態的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在三、四周的時間里用臨摹的方法讓學生理解不同的傳統圖案成為不現實的事。大量枯燥的臨摹只會讓學生對傳統圖案的學習產生反感,而手頭功夫的練習不如放在工筆白描課上解決在上傳統圖案課時應把重點放在對傳統圖案造型、風格的整體把握上洲一通過一定量的臨摹切實感受古人在圖案的用線、用色、骨格、布局等方面的獨到匠心
四、傳統圖案的寓意美與現代藝術設計創意的融合
中國圖案中的寓意美根深蒂固、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在彩陶上創造了成千上萬的圖萊意境,象從一條魚形變化出抽象的三角形、曲線、直線、點線面組成的圖案,在今天看來,依然是新鮮的構圖。意境的美在中國圖案的設計上,經常作為一個藝術主題。象陶瓷中的雨過天晴釉、界紅、美人醉、雨點釉等。如楚、漢漆器上的云氣、庭園布置中的層云疊彩的假山等的意境.是虛中見實。沒有形象。或者是形象捉摸不定,這樣的手法能引起許多聯想。如:松竹梅圖案會聯想到歲寒三友”的忠誠友愛。如:太極圖形中設計了一對蝴蝶馬七就會聯想到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喜相逢”悲歡離合的意境等。
中華民族以舊歷年為最隆重的節日,張燈結彩,舞獅舞龍,貼對聯、窗花、年畫、門神等,無不以傳統圖案表達人們驅除災害、邪惡,追求吉祥、平安、幸福等美好愿望。在人們的心中,有了門神就不會受邪惡的侵害;有了“壽桃仙鶴”就會健康長壽。這些圖案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古代人與現代人是相通的,因為他們表達了人類自身最根本的需求。因此可以看出傳統圖案本身包含的思想.在節日喜慶活動中的使用價值。它極大地滿足、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其次,是傳統圖案思想內涵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傳統圖案通過節日喜慶活動在人們心中產生的吉祥、平安、幸福、歡樂的生活氣氛,從而產生要求國泰民安的全民社會思想意識。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是在和平年代還是戰爭年代,這種思想意識無疑都是社會安定的思想基礎。
中國圖案的寓意美,真正體現出r設計者的思想,是代表了作者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內涵,并且通過圖案,把信息傳遞給廣大民眾。它的美不是視覺的美所能概括的,而是一種廣闊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是起到了一種共鳴作用的心靈感應。因此,在圖案課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將傳統圖案寓意美的表現手法,融入到現代藝術設計之中。這樣才能設計出即有傳統文化特色,又富有時代活力,形成中國圖案藝術的主流作品。
傳統文化是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文化歷經千年下來的歷史積淀。然而到了現代社會,由于各種文化思想的交融以及價值觀念的沖擊,當代國人對于中華民族傳統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越來越低,到這很多文化傳承開始出現斷層,民族文化與民族信仰岌岌可危。盡管現代國人的經濟水平提高了,也展現出強烈的時代感和與時俱進的精神,但是缺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繼承觀,就會導致精神的空虛。同樣對于中國現代動漫創作來說,在動漫創作中過于追求現代化以及泛西方化,對于傳統文化中藝術創作方法、技巧、形象、構造、色彩等未能有效地利用,不能夠對傳統文化中多種多樣藝術形式和元素進行傳承,動漫創作中文脈缺失嚴重。
(二)形式華麗而內容空洞
對于中國現代動漫創作中,創作形式被認為是動漫創作核心,而題材內容則是次要的。這種片面的觀點導致了當前動漫界認為只要與民族文化沾邊的動漫就是民族動漫,用民族風的形式進行人物塑造以及動漫形式就是民族動漫的發展方向。這一錯誤認識就導致了中國現代動漫在形式上達到了民族化的要求,在精神以及文化內涵上卻遠遠達不到,造成大量的膚淺、片面民族化動漫作品的出現。中國傳統動漫強調動漫與美術之間的聯系,將中國傳統繪畫作為動漫“中國風”的表達形式。在造型上多講究寫意和黑白色彩的對比運用,用線條去還原人、物的本來形象。而現代動漫作品過于追求西方動漫藝術的夸張的造型表現人物的性格和外貌特征,這就導致了中國現代動漫作品越來越失去本民族的文化傳承。
(三)滿足不了人們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代人對于動漫的要求也正在逐漸發生變化,其審美取向逐漸從傳統形式的審美風格轉變為現代化氣息濃郁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F代作品講究快節奏,觀眾能夠通過欣賞現代動漫作品緩解快節奏的社會生活帶來的工作壓力。而中國傳統動漫作品注重寓意的表達,在觀眾觀看動漫作品的時候能夠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因此其創作形式過于注重說教,創作思維模式上較為固定和僵化,滿足不了現代人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現代動漫創作缺乏創新,多沿用傳統動漫的創作形式,導致動漫作品形式上顯得僵硬和呆板,內容上缺少輕松、詼諧的幽默元素。尤其是是對于現代的“90后”、“00后”,其接受的西方思想較多,他們更傾向于欣賞時尚、新鮮的現代藝術作品,而對于傳統說教式的動漫作品認可度較低。
(四)缺少本民族的文化特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不同地區的文化開始融合與演變,文化產品的順勢傾銷和價值觀念不斷向全球滲透。對于發達國家來說,其文化發展相對強勢,對于其他國家的文化沖擊也較大,尤其是對于我國現代動漫作品來說,西方文化的強勢滲入導致我國動漫民族化元素缺失現象越來越嚴重,中國現代動漫呈現出被西方動漫同化甚至被其取代的困境。例如風靡一時的《我為歌狂》動漫作品中,其整體人物造型、情節構造以及表達形式多采用西方動漫的方式,而中國元素只是其裝飾的外衣,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在西方文化的強勢沖擊下,我國很多動漫創作者過于追求西式風格,丟掉了本民族的文化傳承。
二、促進傳統文化和動漫藝術設計創新性融合的策略
(一)汲取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中華文化傳承
不僅僅是通過口耳相傳或者是文字記錄來傳遞、傳接中華傳統文化的民俗內容。更重要的是傳承本身就形成了一種文化,是一種“傳遞”的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不斷演變的文化。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歷史積淀與文脈傳遞,因此對于動漫創作來說要汲取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在文化汲取中要注重以下特點:①多樣性。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通過多種多樣的傳遞方式來進行傳遞,其中包括詩歌唱誦以及音樂表演、戲劇、舞臺劇等肢體行為表演、書籍文字記載以及觀念意識傳承,因此在動漫創作中要注重對于不同形式的文化作品的吸收;②發揚性。中華傳統文化也不完全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因此在動漫作品創作中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收傳統文化中積極向上的元素,摒棄將那些消極否定的文化元素。
(二)促進神話、歷史等題材與動漫藝術設計的結合
動漫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的文化藝術,因此動漫的創作要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能夠針對出特定時期觀眾的審美觀點。面對當前中國現代動漫作品中創意不足的現象,應該從傳統的題材以及內容入手,將傳統元素與現代表達形式結合起來,促進神話、歷史等題材與動漫藝術設計的結合。將中華民族文化中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文化載體用動漫的形式傳遞出來,深層挖掘傳統題材,將其賦予鮮明的時代含義,將其蘊含的精神實質、思想感情、表達線索等深層次的內容用現代動漫藝術展示出來,讓觀眾在觀看動漫作品的同時,能夠深受動漫作品中的傳統文化元素的感染,從而增加動漫民族化元素。
(三)增強動漫藝術的創新意識
對于中國現代動漫發展來說,將民族傳統與現代動漫有機地結合起來,將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文化與鮮明、快節奏的現代動漫表現形式聯系起來,可實現中國現代動漫產業的快速發展。為了增強民族動漫的創新意識,提升民族動漫在國際動漫市場的競爭力,在中國現代動漫作品創作中應該深層次挖掘傳統元素,將《沉香救母》、《大鬧天宮》、《白蛇傳》、《水滸傳》、《三國演義》等一大批傳統文化作品搬上動漫銀屏,將創新性的理念貫穿整個創作過程,大膽創新動漫題材,將先進的動漫創作技巧、手法與作品創作有機地結合起來,讓中國動漫產業在新時期泛發出新的活力。
(四)注重傳統文化美德與動漫藝術設計
融合動漫作品的創作目的不僅僅是讓觀眾欣賞到精彩紛呈的動漫作品本身,而是讓觀眾在欣賞動漫作品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將真善美等積極向上的思想傳遞給觀眾。因此對于動漫作品的創作來說,要注重對于傳統道德的弘揚,通過塑造的具有優良品格的人物,能夠向觀眾傳遞正能量。例如以中國二十四孝故事改變的動漫作品《中華德育故事》,其通過動漫的方式將郭巨、董永、黃香等孝子的感人事跡呈現出來,從而對于年輕的觀眾心理產生較大的觸動,從而對于父母更加孝順。因此動漫作品在創作中一定要注重與傳統文化美德的創新性融合,將傳統文化中孝順、忠誠、誠實、守信等美德元素用動漫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心靈上與觀眾產生真善美的共鳴。
1.造型
青花紋樣的造型各異,我們需要基于不同的載體表現其藝術特色。由于現代陶瓷藝術載體的多樣性,其裝飾紋樣也圍繞載體的造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因此為了更好地表現現代陶瓷作品的意蘊美,我們需要注意青花紋樣的造型與裝飾之間的契合。眾所周知中國傳統裝飾紋樣在陶瓷藝術設計中構圖設計嚴謹統一。從青花裝飾的構圖設計上來看,藍色和白色的紋樣穿插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使整個構圖協調統一;從審美角度來看,為了裝飾效果的需要我們還要選擇合適的青花紋樣造型。為了使造型富有動態美,形象層次清晰,青花紋樣在組織圖案造型的時候,一定要按照構圖的主次、先后排列,這樣才能使造型富有節奏的韻律美。
2.裝飾
隨著建筑陶瓷、生活陶瓷、陳設陶瓷、衛生陶瓷等多種現代陶瓷藝術注入人們的生活,青花裝飾在現代陶瓷藝術設計中的呈現是整個設計界對青花圖案的再現和文化的繼承。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各個民族時代的物質和審美文化的標志。下面我們主要在釉色和紋樣上進行分析。(1)釉色青花紋樣的色彩很美,是一種單色彩繪,高貴中有質樸。其藝術特點和水墨畫相似,在裝飾時多采用青白對比的方式,特別講究青與白的和諧關系。在現代陶瓷藝術設計領域,青花紋樣以不同濃淡的色調進行裝飾的目的是為了能夠使整個圖案細膩地躍然于面,并且極富層次感,呈現的效果甚至好過五彩。(2)紋樣中國傳統青花紋樣種類有很多,大部分依然是線描的方式,可以分植物、動物、畫配詩等紋樣裝飾元素。像龍、鳳生動活潑的造型屬于動態紋樣,與其相反,植物、花草則屬于靜態的紋樣。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青花的紋樣需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創新。傳統的青花裝飾紋樣以及文化元素與現代陶瓷藝術相碰撞,產生一種時空感,形成一種新的藝術語言。
3.題材
青花紋樣的題材眾多,有花卉、龍鳳、人物等。除此之外,戲曲和小說也對青花紋樣有一定影響,并且在陶瓷紋樣上出現了大量戲劇故事,這充分體現出了一種溫潤的人文精神。
二、陶瓷藝術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陶瓷藝術已經不同于傳統陶瓷的表現手法,逐漸從“器”的概念中解脫出來,并且大量地運用在公共空間中。現代陶瓷藝術在公共空間中的運用已經成為社會上的一個熱門話題,世界各國在建筑、陳設、生活等現代陶瓷領域逐漸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具有現代裝飾風格的陶瓷界面,將現代生活中對陶瓷藝術美的感悟和體會很自然地融入到了公共環境中。由此看來,青花紋樣有很強的生命力,那么依據現代陶瓷藝術特性,它介入公共空間是一種必然的可能。
三、傳統青花紋樣在現代陶瓷藝術設計中的表現
青花紋樣是現代陶瓷設計中不可或缺的裝飾元素。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將其和現代設計元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賦予了它新的時代感和生命力。由于現代陶瓷涉及到陳設、衛生、建筑、生活等不同領域的陶瓷藝術,因此青花紋樣需要在這種新的文化結構下延續它的審美價值。
1.陳設陶瓷
青花紋樣在室內陳設陶瓷藝術上,一直是大眾心中陶瓷的代表裝飾。在陳設瓷中的應用多種多樣,并且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過了解青花裝飾在現代陳設瓷中的應用,發現有不少文人的詩情畫意在室內陳設陶瓷品中得到展現,給空間帶來樸素而典雅的氛圍。
2.衛生陶瓷
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轉變,青花紋樣以其圓潤的線條和簡潔的造型用在衛生間的臺盆、浴缸等陶瓷領域。在衛生陶瓷的外形和印花中可以看出濃厚的中國風,都散發著古老的中式韻味。青花紋樣以其特有的藝術特性點綴著人們的生活,并且逐漸拉近了人與生活的距離。
3.建筑陶瓷
青花紋樣在室內界面裝飾中有所體現,在柱體、柱頭等建筑結構節點部位也是很常見的。大多數的現代人追求的是簡潔大方的裝飾設計風格,而使用青花紋樣,恰好能夠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在現代化的室內設計中,青花紋樣借助于現代設計技術,裝飾出的空間往往使人眼前一亮,給人一種平靜祥和之感。適當地將青花元素與新的藝術形式相融合,不僅能夠給沉悶的空間帶來一些涼爽和清新的氣息,還可以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的空間。
4.生活陶瓷
不得不說青花瓷器最早起源于餐具的制作,如家中使用的青花盤、碗、茶具等。除此之外,像帶有青花紋樣的毛筆、硯臺、筆架等一些文具類用品也屬于生活陶瓷。其清淡的青花紋樣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它就像恢復人們身心疲勞的藝術品一樣,可以使人的心情得以安寧。使生活陶瓷不單單只是以日用品為主,更是在青花紋樣的造型上賦予現代陶瓷藝術品新的文化內涵。由此可見,青花紋樣運用在陳設、衛生、建筑、生活等陶瓷藝術領域,都會使得人們的心靈得到撫慰。傳統青花紋樣與現代陶瓷藝術的碰撞,將隨著中國陶瓷藝術家的思維和創作逐步發展,并且在提高質量的基礎上賦予青花紋樣新的內容,帶著它獨具中國特色的陶瓷裝飾紋樣在世界陶瓷藝術中展示獨有的風采。
四、傳統青花紋樣在現代陶瓷藝術設計中的發展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不斷的加快,在現代化的陶瓷藝術設計中,青花紋樣借助于現代設計與其他藝術形式相互融合,創造出富有民族文化的藝術作品,對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和文化的交流有很大的作用。
1.色彩的運用
色彩是設計的音符,并且色彩的情感語言對空間存在一定的指導作用。盡管青花紋樣只有一青一白兩種顏色,但是青花紋樣運用在現在陶瓷藝術中不僅對各種裝飾風格有很大的適應性,而且青花紋樣以其典雅蒼翠的色彩還可以營造出樸素、明凈、光潔的藝術效果,深受人們的青睞。
2.意境的創造
自古以來,傳統青花紋樣的本土特色在陶藝界獨樹一幟。它所營造的自然樸實風格一直符合人們的審美心理。僅用兩種顏色和優美的線條即賦予了青花裝飾深刻的內涵。隨著載體不斷的創新,人們對意境美的要求不斷提升,在現代陶瓷領域,傳統青花紋樣所創造出的反璞歸真的藝術特色一直深受大眾的喜愛。不論是歷史故事、戲曲、吉祥圖案,還是水墨畫,不一樣的主題運用在現代陶瓷藝術設計中,都擁有原始的自然情調,并且傳遞出了不同的意境之美。
3.文化的傳承
中國傳統木雕藝術根據歷史記載已經有超過七千年的歷史,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遺址中發現木雕魚是其最好的證明。此外,木雕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木質材料進行各種工藝藝術品的雕刻。常用作木雕藝術雕刻的木材主要有:樟木、黃楊木、紅木、梨木、柏木等。我國傳統的木雕雕刻是以木料的天然特點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尋求木料的內在表現力。我國傳統的木雕藝術從古至今一直以道家所提出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設計理念為原則。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與發展我國已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木雕文化藝術。我國的傳統木雕藝術經歷了一個產生、興起、成熟的過程,木雕藝術的起源是在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奴隸社會是木雕藝術的興起,在這一時期由最初的單一線條發展為曲型線條,人們對美的追求不斷加深。封建社會時期是木雕藝術的成熟期,在這一時期,木雕藝術的設計內容更為豐富、設計更嫻熟,在室內裝飾的圖案也更加新穎。由于自然地理環境、人文環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之間的差別,導致了中國傳統木雕藝術在歷史的變革中產生了不一樣的風格與流派,每個流派都呈現出地域風格與特征。其中主要的木雕流派有:東陽木雕、潮州木雕、徽州木雕、福州木雕(龍眼木雕)、黃楊木雕、寧波朱金木雕、劍川白族木雕等。
2.室內裝飾設計
室內裝飾設計也稱作為室內裝潢設計,由是為了達到人們的精神文化審美需求,考慮技術和材料之間的合理性、空間結構與色調之間的協調而進行的藝術裝修。例如,對室內空間的結構、造型、色調、光影的裝飾以及一些陳設物品的設置。室內裝飾設計可以分為民用住宅裝飾設計和公共建筑室內裝飾設計兩大類別。民用住宅裝飾設計就是指人們的家庭生活場所,除此之外其他的室內空間裝飾均屬于公共建筑室內裝飾設計。如飯店、展廳、商場、影劇院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室內裝飾設計其實就是一門研究室內空間六個面的創造學問。結合科技、藝術、審美等各方面的因素,設計出既滿足基本功能又滿足人們審美需要的室內環境設計,從而達到物質、精神、文化三方面的統一協調,使人與室內空間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中國傳統木雕藝術在室內設計中的特征及價值
木雕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典型符合,也是室內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我以《松鼠吃葡萄》這個木雕藝術為例 來闡述中國傳統木雕藝術在室內設計中的特征及價值。
1.室內裝飾設計回歸自然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物質生活已基本得到滿足,進而開始追求精神文化層面上的品質需求。人們向往自然,追求“綠色”理念。在現代化的社會之中,將中國傳統木雕藝術引入室內設計之中,不但可以將“綠色”理念真正的落實于人們的起居生活之中滿足人們精神文化上的需求,而且還可以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端墒蟪云咸选匪玫脑牧蠟樵緛碓从诖笞匀?,符合環保、原生態的理念。
2.室內裝飾設計整體藝術化
木雕藝術具有濃厚的裝飾意味,木雕自身的精細與美感在光、影、色、形的交替呼應下使整個室內空間充滿藝術氣息。《松鼠吃葡萄》在手工藝人的雕刻下,將松鼠的形、姿態,葡萄藤的肌理、質感、紋路都逼真的展現營造出整一件藝術品的藝術氣息。
3.室內裝飾設計彰顯人性化
通過木雕藝術的不同藝術表現手法可以反映不同群體的意識、不同文化層次的審美標準、不同年齡階段的思維方式?!端墒蟪云咸选愤@件木雕藝術不僅無化學污染而且還有益于修身養性,讓人的心靈得到進一步的凈化。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藝術品對人還存在一定程度的潛在威脅。因此中國傳統木雕藝術與室內裝飾設計的結合強調了“人”這一主題,強化了“設計為人服務”這一理念。
4.視覺審美價值
木雕藝術在室內裝飾設計中應用非常廣泛,不僅可以用于天花設計、隔斷設計、家具設計等,而且還可以用于室內工藝品的設計。試想一下,將中國傳統木雕藝術應用于天花、隔斷、家具、工藝品這類物體上,不僅增加了這類物體的立體效果,也豐富了審美價值。《松鼠吃葡萄》藝術品在表現葡萄藤的線條、形狀和松鼠的穩重而又輕巧、速度與節奏上都符合形式美法則的運用。另外木雕藝術自身體現的就是一種美感,反映了人們的審美觀念,具有極高審美價值。無論遠觀還是近看都無法掩飾木雕藝術的美感。
5.祈福價值
古往今來,人們通常將具有一定作用的或者自己喜歡的動物、景物采用木雕的方式將其刻錄在建筑物或者家具上,體現了人們希望通過一種手段將自己喜歡的東西保留下來,突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如《松鼠吃葡萄》這件木雕藝術品,成串的葡萄有“多”的含義且果實堆疊繁密,寓意著五谷大獲豐收和富貴。鼠在十二時辰中為子,喻“子”之意,而葡萄松鼠的組合有“多子多?!薄白訉O萬代”的吉祥祈愿,更詮釋了木雕的祈福價值。又如人們喜歡將壽星這一形象采用木雕的方式展示出來,其表示的是長壽的寓意。
6.文化價值
木雕是美的體現,作為中國的傳統藝術,它蘊含了廣泛的歷史文化內容,見證了歷史的變遷,記錄了歷史的滄桑,集文學之美與藝術之美于一身,體現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價值體系。《松鼠吃葡萄》是明清時期一大題材。從自身作品內容來說,他沒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信息,但從材料上說它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價值和文學價值。
1、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1)思想元素
古代老子提出了動靜觀,認為萬物以靜為根本,進而生成主靜為無,寧靜致遠的思想。隨著動靜觀念在哲學上不斷發展,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相互轉化的動靜關系。正是這些“主靜”“動靜合一”等學說,不僅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成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價值和審美主導,進而形成了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動靜相生”。在我國園林的整體布局,間架結構、景物分布、空間陳設等,“動靜相生”觀念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得到廣泛應用。
(2)書法元素
傳統的書法作品直接應用于室內裝飾中,能引申哲理,突破室內的有限空間,它能指引鑒賞者從心里的角度產生人生的,歷史的,宇宙的哲學感悟。“屏刻”和“夾沙字畫”在室內空間的應用,是文字融入室內環境的一種很高雅的方式。
不同的線條組合成的字體就不一樣。字體與環境相配合是慎重考慮的問題,不同的字體在相同的環境,相同的字體在不同的環境中所呈現的景象是不一樣的。古典的亭臺樓閣壯觀雄偉,那里的店家、柱廊、所有的牌匾,都有書寫蒼勁秀美的書法。古老的建筑群,配著端莊神逸的書法,多么地協調、相得益彰。書法在這里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試設想,如果這里寫的都是歪七豎八,不成體統的字,再加上錯別字,那會是一種什么后果?又如北京的故宮,象征著皇權、雄偉、莊嚴、肅穆。那里面的字都是規規矩矩的,從沒有隨意性的字出現。那些規范嚴整的書體正好村托著周圍的一群宮殿式古建筑,有機地形成了一個統一體。假設其中夾雜著飛龍走鳳或雞飛蛋打式的字,再摻以錯別字比比皆是,那將是多么地一塌糊涂,像在漂亮的臉蛋上抹上黑墨一樣難看。
2、傳統文化要素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可持續性發展思想
我國傳統文化具有儒、釋、道相補充的文化特征。中國人一直把自己視為自然環境的一部分,與環境息息相通,這種自然觀構成了中國傳統環境藝術設計及室內設計的基本思想,如中國園林就是一種把自然之美與人工之美高度結合起來的環境空間,人工環境與自然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正確處理技術與傳統文化、技術與環境等各種矛盾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的設計道路,因地制宜地確立技術和生態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地位,并適當地調整它們之間的關系,探索其發展趨勢。人們應正確對待發展與環境的關系,悉心愛護民族的文化傳統和藝術精神,用藝術設計的方式,走我們自己的發展之路,創造新的生存環境,這就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指導思想,這種自然景觀構成了中國傳統工藝的發展。中國園林就是一種使人工美與自然之美高度結合起來的環境空間,人工環境與自然相得益彰,融為一體,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人與環境的關系在不同的發展時期處于不同的層面上。人們潛意識被動地改造了自然生存的環境。科技的進步給人類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存的物質財富。人與環境要有良好的方向發展,“可持續發展”理論被人們普遍認同,“把自然還給人,把人還給自己”,這成為當代的主題。
3、加強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
將傳統的中國元素完美的融入進室內設計當中去是一門必修的課題。將現代元素導入其中,結合實用主義和功能主義,形成具有特色的現代中式設計。
(1)對傳統建筑文化進行發揚和轉化
將傳統建筑完全功能型、自發式的形式上升為概念化的,融入審美取向的和形式結構的藝術與功能并重,主動形式的形式語言。使當代建筑既含有傳統建筑的某些特征,又要保持與其距離,表現出創造性。吸收傳統建筑的就地取材的特點,盡量采集運輸便利的材料作為建筑和營造環境的原料和裝飾元素。包括使設計能充分利用當地的地理條件和氣候因素完成建筑的實用功能,減少資源的浪費,做到環保、節能、循環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具有傳統文化印記的設計更容易讓人接受,產生共鳴。在當前追求高效、簡潔、快速生活節奏的生存方式中,在傳統積留的生存經驗記憶中選取與之對應的設計元素,是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失時尚感的情況下追溯記憶,幻想與回歸久違的自然,完成一種感覺上的精神釋放與安逸。
(2)推陳出新
設計應具有強烈時代感環境藝術設計的目的旨在提供生存場所的合理創意和環境的適性整合,創造出一個即合乎自然發展規律,又合乎人文歷史發展規律的,具有較高品質的生存空間。
在現階段創新的前提應當是:我們設計的東西,首先是現代的,同時是中國的,如果是在某一個地區,還應體現那里的地區特點,這才是扎根于時代和充滿鄉土氣息的有血有肉的好作品。對人的人文關懷是當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重點,這促使環境藝術的審美重心從審美客體轉向審美主體(人),同時也促使研究審美的注意力從“美”轉到“美感”上,在以人為主體的當代環境觀下,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滿足構成了環境藝術審美的美感。相對于其它類別的藝術,生理上的舒適是環境藝術審美美感的一大特點。這是其它藝術所難以比擬的,因而生理需求的滿足在環境藝術審美中具有遠遠超出其它藝術審美中重要價值。任何藝術總是滿足心理、精神的需求為最高目的,人們審美意識不斷提高,人們已不滿足于環境藝術中的生理舒適。而將審美熱情更多地傾注于在環境藝術中獲得心理上的“幸福感”,更看重環境藝術中所蘊含的文化意韻,情感深度等等,從中獲得更感慰人心的精神享受。
4、結語
在眾多設計元素中,中式風格占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隨著時代的發展,國際設計界開始越來越重視中式元素和符號的使用。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發展更要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設計體系中展示出民族的精髓和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創作適合和展現中國本土的民族性的作品。在傳統元素使用和結合的過程中要通過結合其精髓進行相應的設計流程和設計措施。所以設計的傳統文化靈感更主要的是契合居住者內心深處的深層次心理需求,是通過對民族文化的感情流露方式表現其內心活動的過程。
參考文獻:
從環境的角度分析,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處于一個復雜的、綜合的環境中,此外,其自身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室內設計中運用這一藝術,既能夠有效的反映傳統藝術文化,也能夠充分體現我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內涵。在我國的傳統文化藝術中,會運用漢字表現很多的“諧音”,這些“諧音”多是采用吉祥的寓意,比如“魚”代表的年年有余,“壁”可以與音“避”相聯系,代表的意思是趨吉避兇,又比如,古代在遇到“鬼”時,會想到要避鬼,而在避鬼的時候,人們就會想到“鞋”,因為“鞋”與邪同音,這時候,人們會將鞋子掛在床頭等位置,寓意辟邪。值得注意的是,在將傳統藝術文化應用到室內設計中時,必須注意兩者之間的協調,使室內設計給人以舒適感以及秩序感。
(二)傳統藝術文化對室內設計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影響室內設計師設計理念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設計師的文化心態、思維方式以及審美觀點,總之,任何一個室內設計師都會受到傳統藝術文化或多或少的影響。就中國傳統藝術文化而言,其有著自身的特色,比如樸素、自然、真實以及簡約等等,這些特色使得傳統藝術文化得到廣大設計師以及使用者的青睞,當然,它也給室內設計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比如要求簡約之美、藝術之美以及設計實用等等,這些要求既與當下流行的室內設計風格相呼應,也促進了簡約風格在中國現代設計中的發展。
二、傳統藝術文化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一)室內設計中傳統藝術文化人文藝術思想的滲透
人文藝術思想是影響中國傳統文化中藝術創作的最重要因素,而人文藝術思想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意象思維。在中國,意象思維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它強調人們必須把握真理,而掌握真理可以著重從特殊的、具體的直觀領域出發,當然,這種意象思維有著自身的特色:首先,這種思維能夠永遠的保持活力,不斷的向前,不斷的發展;其次,這種思維能夠實現不斷的感悟,最終獲得發展的力量。為此,人們提出要將這種創造性思維運用到室內設計中去,已到達預期的創意效果,當然,一個好的人文藝術思想的生成,必須伴有一定的條件,這就需要人們不斷的去發現,努力的去挖掘。
(二)傳統藝術文化中相關元素在裝飾藝術中的應用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的中,中國不斷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文化藝術,這些藝術具體表現出來可以是不同的圖形以及不同的紋飾,當然,它也包括了各種各樣的圖像,比如動物、植物、圖騰、人物以及景物等等,最重要的,它還包括一些從遠古時期流傳下來的典故、成語等,這些紋飾、圖騰以及圖案等有著自身不同的內涵,在經歷成千上萬年的沉淀后,更是呈現出不同的比喻意義。21世紀的今天,人們提出要將傳統藝術文化運用到室內設計中去,那么這種運用具體怎么體現呢?本文提出應不斷的將設計語言與相關的傳統藝術文化相結合,不斷的用圖騰、符號以及各色各樣的紋飾去,裝飾室內,也就是說,可以直接把這些圖騰、符號當作室內設計的裝飾元素,不斷營造室內裝飾的“傳統”氛圍。
(三)傳統藝術文化在室內陳設藝術中的應用
陳設藝術,顧名思義就是在室內設計中如何擺放相關的飾件等,它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此外,陳設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往往能夠很大程度的促進室內裝飾。在以前的中國,陳設風格往往帶有以下兩種品質:一是莊嚴典雅的氣度,二是瀟灑飄逸的氣韻。總之,陳設藝術主要是指通過在現、點睛以及提煉等手法不斷的向人們傳遞那種深層次的、內在的、可延續的傳統。比如可以在室內設計中裝飾一些帶有情調的、能夠增加自然意境的飾物,此外,還可以在設計時加入一些自然物像麥穗或者是玉米串等等,這樣的設計會使得室內顯得格調高雅、造型優美,既有利于讓陳設具有一定的內涵,以使人怡情悅目,也有利于賦予室內以一定的精神價值,最終促進室內設計的發展。
二、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象征性
當中國擺脫了野蠻時期,進入到文明的階級社會之后,傳統工藝美術又被賦予了道德倫理的內涵。中國傳統的工藝思想一直十分重視器物的倫理道德規范,特別強調事物在使用的感受和審美的情感之間的聯系,而且同時要求這種聯系符要合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規范。長期受制于強烈的封建倫理觀念束縛,使中國的傳統工藝美術的造物包含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色彩、尺度、體量、紋飾等方面象征性地喻示這種倫理道德觀念。這種象征的普遍性,常常使工藝美術淪為純粹的倫理道德觀念的附屬品,進而造成矯飾之態或者物用功效的損害。例如,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思想代表的儒家思想就十分強調審美與倫理的結合,孔子的“盡善盡美”、荀子的“美善相樂”均是主張美與善的統一,從而強調藝術的政治倫理作用。他們要求藝術不僅要在形式上顯示自身的審美價值,還要傳播一定的政治思想,頌揚倫理道德。在《周禮》中規定:“皇帝冕服,玄衣纁裳,用十二章,從公爵起視帝服降一等用之。”又如《宋•輿服志》中規定:“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緋,五品淺緋?!笨梢姡孕螒B來劃分貴賤、等級,這成為了權力差別的標志與象征相。比之下,更多以生產者自身的功利意愿為象征內涵的民間工藝美術則顯得剛健樸質,充滿活力。常以象征寓意的表現手法,以彼屋比此物,引譬連類,借物托意。如秦漢瓦當工藝中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紋樣,就是方位、季節和顏色的綜合象征。
三、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內涵性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脫離不了情感和意念的表達,是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形式的,中國人在思想上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和諧統一的,將天、地、人、物以及情感看成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這使主體人的生命性靈在造物上獲得充分的體現。中國傳統工藝在造型特點上并不拘泥于現實,而是經過抽象、夸張、變形、寓意、暗喻、雙關、諧音等方法結合傳統文化思想,加以工藝制造而形成的。如商代的青銅器圖案造型中的饕餮紋,則是將傳說中的兇獸簡化概括為平面形象,夸張五官特征,以表現獰厲之美。唐代的寶相花,是以蓮花為原體,結合牡丹等其他花卉,創造出的一種唐代人理想的藝術形態,花瓣層層交錯,豐滿華麗,富麗堂皇,不僅反應了唐代社會的審美風尚,同時也彰顯了大唐盛世的文化象征。中國傳統工藝造物還有許多在造型和裝飾上保持著S形的結構范式。這種結構范式富有生命的韻律和循環不息的運動感,使工藝造物在規范嚴整中又顯變化活躍、疏朗空靈。如流行與宋元明清時期的纏枝花,以主莖環繞主花并彼此相連,具有連綿不斷的續世之意,成為中國傳統連續紋樣的一種主要形式。
中醫藥古籍中可見很多避孕節育的方劑,古籍中稱為斷產、去胎方,斷產、去胎合為一章,很多去胎方藥就是斷產避孕的方劑。中醫古籍都是一脈相承,互相取長吸收,《小品方》《千金翼》《外臺秘要》中就有幾方相同,其一:“故蠶紙,方圓一尺,酒飲調服,終身不復懷孕”其二:“妊娠欲去胎,并斷產。栝樓,桂心各二兩,豉一升,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服之?!逼淙骸案阶佣稙槟?,以淳苦酒和涂右足,去之大良?!逼渲蟹揭粸橹环淮蔚慕K身避孕藥,方二既為流產藥又為避孕藥,是否與米非司酮有異曲同工之妙,方三為避孕外用藥,簡便實用?!肚Ы鸱健分杏小坝图逅y,一日方息,空心,服如棗大一丸,永斷不損入”,古代多有用水銀避孕的方法,水銀大毒,使用者容易有生命,現代已經不用。又有去胎方“大曲五升、清酒一升,煮二沸去渣,分五服,隔宿勿食,旦再服,其子如糜,令母肥盛,無疾苦?!狈街姓f“其子如糜,令母肥盛”,這是去胎藥酒方,而且說“令母肥盛,無疾苦”后代很多方劑都模仿此方作為避孕藥用。《廣濟方》中有“栝樓根四兩、肉桂五兩、牛膝三兩、瞿麥一兩,水七升煎二升三合,去渣,溫分三服,服后如人五里,又進一服,無忌。”此較之前栝樓、桂心方又多兩味牛膝、瞿麥增強了活血行血之功。《小品方》中有贏人欲去胎方,“粉草、干姜、人參、生姜、川芎、肉桂、蟹爪、黃芩,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睂τ诜鄄荨侗静菥V目》說甘草中“令人惟以大徑寸而結緊斷紋者為佳,謂之粉草”。蟹爪,別錄說有破胞墮胎之功。時珍謂其墮生胎、下死胎之效?!缎滦薇静荨氛f菘菜味甘,溫,無毒。主通利腸胃,除胸中煩,解酒渴。《千金》中并有熊附稀胎方“四物湯,每服三錢,加蕓薹子一撮,于經行后空心溫服。又方,升麻葛根湯二兩,入瞿麥、土牛膝、栝樓根、豆豉炒,各半兩,分作八服,亦于經行后便服,一日二服,更加蕓薹子一撮尤妙,則孕育頗疏矣?!逼渲惺|薹子始載于《唐本草》,《本草綱目》記載所謂蕓薹子就是當代的油菜籽。古方中多方用此物避孕,可見其稀胎之神效。宋代王惟一的《針灸資生經》云:“針石門則終身絕嗣,共道幽隱豈可侮哉”。《千金要方》中有避孕的灸法“婦人欲斷產,灸右踝上一寸三壯”。此二為針灸避孕的典范,比之藥物的避孕更加簡單可行。《千金方》中也記載了很多的避孕方劑,錄如下“下胎方:虻蟲三個、蠶蛻七個、紅花八錢、蘇木三錢、芍藥、川歸、枳殼、斑蝥、青皮、桃仁、甘草、三棱、莪術、鬼箭大五”,方中皆為活血走行之利品,藥性峻猛?!皢畏剑合莳{,每一個月一個,搗碎盒中下”,“又方:萬年青根,搗汁,沖酒服下。又:黃荊樹根略搗,綿裹,入內,下。又:桃惱、鼓槌草、麝香三味,為末,綿裹,入中內,一夜下。欲斷妊孕,白面一升,好酒五升,煎至二升,去渣,分三四服,經前晚、次早及五更時各一服,不妊?!逼渲悬S荊根等兩劑為外用陰中納藥斷產避孕極有特色,首開陰道避孕用藥之先河,早于現代醫學之避孕藥膜。白面方為藥酒之類。又有“絕胎方,取銀鋪上灰塵三錢,綠豆三錢,雞子十個,以塵、豆二物同水,用砂罐火內煎,雞子后,經一、二日,食雞子半個,或下午,或次日又食半個,永決,若全吃,恐經行要腹痛。”這里的銀鋪上灰塵不知其作用機理,現在已經沒有銀鋪了,此方的作用到底如何恐怕也不能被實踐證明了。以上是傳統中醫藥古籍中所記載的方劑。
2現代傳統醫學避孕方法
2.1中醫藥單味藥的研究
目前對于植物藥避孕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單味藥物的現代藥理研究上。
眾多藥物中對于石榴皮、紫草、陳皮的研究文獻稍多,楊麗平等[1]綜述,石榴皮有抗病毒、抗生殖器皰疹病毒、抗菌作用,有凝集和體內抗生育作用。孫華文等[2]研究認為石榴皮中的鞣質、樹脂、樹膠、生物堿等,能凝集,破壞精漿蛋白,具較強抗家兔生育功能;能夠刺激家兔陰道壁收縮增加陰道內壓力;可以抑止淋球菌生長。他們進行了體外抑止人活力的研究,認為石榴皮對有強烈的凝集作用,破壞精漿蛋白,干擾生存的內環境,使能成為游離的,阻止向前運動。另一個研究較多的藥物是紫草。動物實驗發現,長期服用紫草提取物,能使垂體、卵巢和子宮的重量下降,但對組織并無損害作用,其抑制作用是可逆的。紫草對大、小白鼠為有效的抗生育劑,無論著床前或早孕期給藥均能終止妊娠。紫草水提取物能終止小鼠和家兔的早期妊娠,對小鼠和家兔的平均抗早孕有效率分別為97.5%和71.4%,還能使胎盤的絨毛細胞大量壞死[3]。對于陳皮歐仕益[4]研究發現,橘皮苷能抑制精細胞的透明質酸酶活性,使在與卵細胞結合時不能水解卵泡上的透明質酸,阻止其進入卵細胞,達到避孕目的。桔皮苷不僅無毒、副作用,且在停止服用48h后可恢復懷孕。日服與陰道用藥同樣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橘皮苷還能調節雌激素水平,用于因雌激素不平衡引起的疼痛、炎癥和腫脹。有人給94位患有發熱潮紅和其它絕經癥狀的婦女每天補充桔皮苷,1個月后53%的患者癥狀得到明顯緩解。方玉復等[5]等通過試管內抑菌實驗和臨床觀察均發現,25%濃度的陳皮對幾種常見淺部真菌均有抑制作用,臨床療效與達克寧相當。
除了紫草、陳皮和石榴皮所見的避孕研究文章較多外,學者們還對以下幾種藥做了研究。
朱紅梅等[6]實驗研究崗松根抗生育作用,發現水提、醇提劑型的崗松根對鼠避孕率均達到70%以上,說明該藥有一定避孕效果,隨藥物濃度增加而作用加強。小白鼠離體子宮實驗證明其對子宮有較明顯興奮作用。周激文等[7]對昆明山海棠提取物TH5的抗生育活性進行了研究。5批Wister成年雄性大鼠灌服TH5(116mgkg)30天后的雄性抗生育有效率平均為97%。停服TH520天后的大鼠附睪尾部三項參數統計值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或P<0.01),停服TH550天后,90%的受試大鼠恢復生育,其附睪尾部的三項參數值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TH5對大鼠體重、重量與大小等無影響。認為TH5具有發展為男用避孕藥的良好前景。袁久榮[8]綜述,國外的研究提示,如南南合作棉酚研究小組認為,每天口服棉酚15mg,持續用藥12周,隨后,每天口服棉酚7.5mg,持續用藥40周,可作男性絕育術。認為應當將甲酸棉酚與棉酚、醋酸棉酚區別開來,酸法生產工藝應與苯胺法生產工藝制得的藥品區別開來。并將研究重點集中在擴大甲酸棉酚全國臨床應用的研究,“低血鉀癥”模型的研究等方面。王崢屹等[9]用白兔做茶皂素(一種農藥增效劑)對壬苯醇醚殺精增效作用的實驗研究,按照國際計劃生育基金會體外殺精試驗改良法,測定N29、茶皂素及其混合液對家兔20s、3min的最低殺精濃度。結果發現混合液中N29、茶皂素于20s、3min時的最低殺精濃度分別為(0.13±0.05)、(2.40±1.07)g/L和(0.05±0.01)、(1.27±0.38)g/L,均明顯低于各自于20s、3min時的單獨使用劑量(0.48±0.15)、(5.78±1.40)g/L和(0.34±0.08)、(1.71±0.18)g/L,P均<0.01。茶皂素對壬苯醇醚有殺精增效作用。金鵬飛等[10]對土貝母研究進展綜述,認為將土貝母皂苷制成噴霧劑型避孕藥值得考慮,土貝母總皂苷及其A、D成分具有較強的殺作用。其瞬間殺精的質量分數分別為0.04%、0.04%及0.03%。其殺精機理主要是破壞的生物膜系統,使的質膜、頂體及線粒體受損。作用后不活動的用生理鹽水洗去藥液后活動力未能恢復,表明其損傷作用是不可逆的[11]。土貝母還具有抗單純皰疹病毒作用[12]研究還表明土貝母皂苷在濃度≤0.5%時對皮膚無刺激作用[13]。
2.2民族醫藥避孕的研究
除了傳統的中醫中藥,各民族的民族醫藥對于避孕新方法的研究也有很大貢獻。鄭妍[14]用小鼠、大鼠及家兔為實驗動物,觀察云南民間流傳的天然抗生育藥物昆麗的抗生育作用,結果表明昆麗口服能獲得76.6%-96.3%的妊娠抑制率,宮腔局部用藥可獲得100%的墮胎率,無論對妊娠期子宮或非妊娠期子宮,均有興奮收縮作用。其特點是作用時間較PGE1強,不像催產素和麥角那樣會引起強直收縮,與PGE1聯用且有協同作用。子宮的收縮使宮內膜螺旋動脈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局部缺血壞死,使囊胚著床及生長發育所必須的內外環境遭到破壞,最終導致流產。昆麗局部用藥后的子宮內膜變薄,腺體數量及分泌反應減少,另一方面,被昆麗作用后的胚胎不因死亡后立即排除,而是逐漸吸收,解剖后可見胚胎液化吸收的痕跡??梢娎悓δ遗叩闹苯佣拘宰饔靡彩瞧淇股饔玫臋C制之一。該藥對全身主要器官無毒副作用,不影響動物的再生育,亦無致畸作用。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抗生育藥物。蛇藤是長期以來廣西壯族民間作為女性避孕藥(口服或墊睡)流行使用的藥物,有報導說印度學者曾用與其同屬的兩種植物進行動物實驗,證實其有口服避孕作用。蘇青等人研究證實本品40g生藥/kg劑量的水煎劑有抗生育,抗著床作用(P<0.01),正丁醇提取醇層部位具有一定的抗生育作用(P<0.05),為抗生育的有效部位[15]。文明昌等[16]記載苗族單驗方中有節制生育方;白楊樹根、藍映山紅根各100~200g,在月經干凈后水煎服,每天1劑,連服2~3天。當日服藥,可致當月不孕;七葉一枝花10g,月經干后取根(干的為佳)磨酒內服,連服3次,能保當月避孕。榮樹根、小茴香各15g,凌宵花根30g。在月經結束時,將藥燉老母雞,加少許米酒、鹽服,每日1次,連服3個月,用于痛經不孕婦女。
中國-2.3藥酒及針灸避孕的研究
根據《千金方》中避孕藥酒的研究,后人延續進行研究進一步對多種避孕藥酒進行了研究,張瑜等[17]研究由神曲、山查、麥芽等藥物組成避孕藥酒的避孕機理,發現給藥組幼年小鼠的子宮重量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與給乙烯雌酚的每克體重的子宮重量比較有極顯著差異,同時給予乙烯雌酚和藥酒的兩組每克體重的子宮重量與對照組相比有極顯著差異,與陽性對照組差異不顯著,說明避孕藥酒無雌激素活性,也無抗雌激素活性。避孕藥酒對妊娠和未妊娠子宮均有興奮作用,使子宮肌張力增加,收縮強度增加,子宮收縮更有規律,且極量由濃度相當生藥1.3×10的負二次方增至2.5×10的負二次方作用強度也隨之增加,當劑量增至濃度相當于生藥3.9時,興奮子宮的程度不再增加,也不引起強直性收縮。服過避孕藥酒的小鼠停藥后能繼續生育。張鷗等[18]對患者應用石門穴治療月經不調和帶下病效果很好,并未導致終身不孕的不良后果,認為針刺石門穴絕子是有條件性和特定的針刺方法的,可作為節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輔助措施,其機理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3國外植物藥避孕的研究
國外對植物藥抗生育的研究也較重視,RAOMVPHYTOTHERES研究葉下珠對雌性小鼠的避孕作用[19]發現苦味葉下珠(Phyllanchusamarus,PA)在給藥期間,動物的動情周期發生變化,17β羥基類固醇脫氫酶(HSD)活性抗壞血酸降低影響體內激素水平,PA醇提物可能是通過影響雌激素水平,改變動物的動情周期,從而產生避孕作用。但其藥效在停藥后是可逆的。MOATTARF對伊朗不同地區作為避孕用的紫茉莉種子以不同溶劑的提取物進行了動物實驗研究,表明醇提取物有最好的作用,口服給藥時,期或前期周期受到抑制。既無毒性,也沒有流產作用,不影響哺乳動物的生育能力[20]。
對于中藥避孕不光要考慮避孕的效果,還要考慮防止性病傳播,提高性生活質量的問題??梢詫⒛抗夥旁诠欧剿幍难芯浚ò〝喈a藥合去胎藥)、現代中藥藥理研究有抗作用的藥、一些中藥導致不孕的比較少見的病例、以及治療男女不孕不育的藥物已找到藥性相反的一些藥物。對于藥物的劑型要有所顧及?,F代研究多是藥物成分的藥理避孕的研究,作為臨床中醫師應該積極研究古代方劑,從傳統中醫的角度認真研究避孕藥新藥的配伍應用。
參考文獻
[1]楊麗平,楊永紅.石榴皮的研究進展.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4,3(25):45-47.
[2]孫華文,周江橋,詹炳炎.新型陰道避孕藥石榴皮的藥理實驗研究.生殖與避孕1994,14(5):350-353.
[3]馬保華.如何掌握藏獒配種的最佳時刻.甘肅畜牧獸醫,2002.162(1):481.
[4]歐仕益.橘皮苷的藥理作用.中藥材,2002.25(7):531~533.
[5]方玉復,魏玉平,于香安,等.1997.陳皮對淺部真菌的試管內抑菌實驗及臨床療效觀察.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11(5):275.
[6]朱紅梅,鐘鳴,韋玉伍,李萍.1995.崗松根抗生育作用的實驗觀察.醫學理論與實踐,8(4):145-148.
[7]周激文,張憲民,駱毅,潘汝能,劉黎聞,羅寧云,彭林,吳大剛.1997.昆明山海棠提取物TH5對雄性大鼠的抗生育活性.生殖醫學雜志,6(3):174.
[8]袁久榮.1996.棉酚避孕研究的回顧、思考、展望.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3(9):16.
[9]王崢屹,鄭又銘,郭凱.2004.茶皂素對壬苯醇醚殺精增效作用的實驗研究.中華男科學,5(10):397-399.
[10]金鵬飛,鄭春輝,裴月湖.2003.中藥土貝母研究進展.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20):152-156.
[11]苗云三.1998.法定中藥藥理與臨床.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司,67-69.
[12]傅章才,趙更生,房益藍,等.1985.土貝母皂苷的藥理學研究.陜西新醫藥,4:49.
[13]鄭虎,董澤憲,佘靖.1999.中藥現代研究與應用.第六卷.北京:學苑出版社,55055511.
[14]鄭妍.1999.昆麗抗生育作用實驗研究.時珍國醫國藥,10(10):729-730.
[15]蘇青,黃瑞松,于德泉,張人九.1999.壯藥蛇藤避孕的藥效學實驗研究.云南中醫中藥雜志,4(20)33-34.
[16]文明昌,文江波.2004.苗醫苗藥單驗方應用淺析.中國民族醫藥雜志,11:227-229.
[17]張瑜,馬裕袖,趙福民,王世忠,王保全.1994.避孕藥酒抗生育作用機理的實驗研究.河南中醫,3(14):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