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藝術碩士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1、司法權威的公信力來源于法院的中立地位和法院裁判理由的說明。法院對各類刑事案件審理,主要的結案方式就是以裁定書、判決書的形式向社會公布審理的結果。由于法院審判經常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和絕大多數公眾不可能到庭旁聽審判過程了解全部案情的限制,法院取得公信力的最佳途徑就是公開自己的判決理由,使判決的根據最大限度地反映審判結果,對做出的裁定、判決書進行充分論證,以理服人,以理取信于民。所以,提高刑事裁判文書質量,增強裁判文書的論證與說理,對提高司法權威的公信力有著重大的意義。
2、裁判文書的論證與說理對培養公民的法律意識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也是落實司法為民、反映民眾意見的綜合體現。在提高公眾法律意識的前提下實現判決與公眾意見一致,更需要通過裁判文書的論證與說理來體現,民眾的法律意識會在與自己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具體判例中培養起來,對裁判文書的合理論證與說理,讓社會和民眾相信判決的公正與合理,從而接受判決內容,對進一步提高公民法律知識和法制教育起到積極的作用。
3、刑事疑難案件和被告人不認罪犯罪案件裁判文書的論證與說理,對挽救和教育罪犯尤為必要。在刑事案件中,多數簡單案件相對的裁判說理容易把握。疑難案件和被告人不認罪犯罪案件的裁判不僅有諸多法外因素滲透,還面臨著價值判斷的挑戰。法官在對抗的當事人之間對裁判的論證尤為必要。如果裁判文書的論證與說理充分,依據法庭查證的事實和證據依法做出的裁判,被告人就會自動放棄狡辯,認罪、服判,也可避免案件的上訴和申訴,真正達到挽救和教育罪犯的目的。
4、裁判文書的論證與說理對促進法官司法實務水平提高,推進法官的職業化進程有著積極的意義。在當今依法治國普及公民法律知識的前提下,公民的法律意識在不斷的提高。社會對職業性法官的呼聲更加強烈,對法官能否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的社會監督力度也在不斷加強。所以,裁判文書是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重要標志,法官司法實務水平的提高反映在裁判文書的論證與說理中極為重要。真正將裁判文書提高到新的水平,需要法官具有駕馭法庭審判的能力,而且具有研究、推理、分析、判斷、解決各種復雜疑難案件的能力,還要具有演繹、歸納、論證、說理的文字功底,將所審結的案件以規范的法律用語,簡捷的文字方式,論證講理的在裁判文書中表達出來,展現在社會和公眾面前的是一份讓人信服、公正、具有司法權威的裁判文書,才能提高法院在社會上的公信力,真正實現司法為民、保護人民、打擊犯罪的目的。
二、如何對刑事裁判文書充分論證
裁判文書論證的前提離不開審判活動,法院只有依法對個案進行審判以后才能做出結論性的裁判結果。
1、審判活動中經過法庭審理查明的案件事實是制作裁判文書的基礎。裁判文書要盡可能反映庭審活動的全過程,要按照庭審中依法查明的事實和證據為根據來制作裁判文書。它除了在文書格式上采取最高人民法院《法院刑事訴論文書樣式》的規定制作外,在內容上應當全面反映庭審活動。目前,有個別裁判文書強調要張揚法官的個性,脫離樣式的規定任意將裁判文書的制作混同于撰寫學術論文,追求長篇大論式的風格;有的根本就不進行論證、說理,過于簡單化,不區分個案事實情節,以至于裁判文書任意制作,失去了法律的嚴肅性。其實裁判文書的制作一定要根據個案情況,該長則長,該短則短,而且能短則短,長短相宜。
2、法院裁判文書應全面客觀地反映控辯雙方或者訴辯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在刑事案件訴訟過程中,除自訴案件外大部分刑事案件是由檢察機關代表國家支持公訴的,指控的犯罪事實經過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的調查取證,收集了大量有關指控被告人犯罪的證據,在列舉公訴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中,把指控被告人犯罪的手段、行為、目的和在犯罪中的作用綜合敘述,并簡要列舉向法院提供的主要證據和適用法律,請求事項等,防止出現照抄起訴書全文,不進行歸納敘述的作法;對于被告人的陳述、辯解和辯護人的辯護意見,應當在裁判文書中對辯方提出的無罪、罪輕、從輕、減輕和免除處罰的辯護觀點全面客觀的反映,綜合辯護的主要論點及有爭議的事實和證據要進行具體分析、列舉,以充分體現控辯式的審理方式,突出依法論理進行充分論證。
3、審理查明的事實是法院裁判文書的核心,是判決的基礎。制作刑事判決書,首先要把事實敘述清楚。要對查明事實進行歸納性論證,要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應當寫明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被告人的動機、目的、手段,實施行為的過程、危害結果和被告人在案發后的表現,按時間先后順序敘述,一人犯數罪的應當按罪行主次的順序敘述;一般共同犯罪案件,應當以主犯為主線進行敘述;集團犯罪案件,可以先綜述集團的形式和共同的犯罪行為,再按首要分子、主犯、從犯、脅從犯或者罪重、罪輕的順序分別敘述各個被告人的犯罪事實。并以是否具備犯罪構成要件為重點,兼敘定性處理的各種情節,把在庭審中查明的事實作為認定案件的充分根據和理由。案件事實未經法庭調查的,沒有證據證實的,有重大分歧的,在認定事實上不能采納。
4、對證據的論證是裁判文書中認定事實的依托。證據的采納應當以庭審經法庭舉證、質證的證據為前提,要注意通過對證據的具體分析、認證來證明判決所確認的事實。對一審公訴普通程序審理的“被告人認罪案件”和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公訴案件,此類案件均是以被告人認罪為前提,附帶相應的適用條件,被告人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不持異議,應當在裁判文書證據部分盡量予以簡化,對證據的具體內容無需再行系統論證,可以僅就證據的名稱及所證明的事項作出說明即可。相對于疑難案件和被告人不認罪案件的裁判文書,不但要引用證據的名稱及所證明的事項,還要對證據的來源和證明的主要內容進行列舉,并以論證的方法歸納引用,應當將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運用到裁判文書中,盡量使用法律術語,并注意語言精煉。要防止并杜絕抽象、籠統的說法或者用簡單羅列證據的做法。引用證據和論證時,切忌說空話、套話,要論點明確、論據充分又不失證據的原意,全面反映案件的真實情況。
5、證據要盡可能寫得明確、具體。應當因案而異。案件簡單或者控辯雙方沒有異議的,可以集中表述;案件復雜或者控辯雙方有異議的證據要進行具體分析、認證,庭審舉證、質證、認證的過程也應在裁判文書中反映出來,裁判文書要突出依法論理進行充分論證。一人犯數罪或者共同犯罪案件,還可以分項或者逐人逐罪敘述證據或者對證據進行分析、認證。對控辯雙方沒有爭議的證據,在控辯主張中可不予敘述,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
轉貼于 三、刑事裁判文書理由部分的論證與說理
刑事裁判文書的理由是將犯罪事實和判決結果有機聯系在一起的紐帶,是判決的靈魂,是人民法院對個案審理后作出的綜合性結論。其核心內容是針對案件特點,運用法律規定、政策精神和犯罪構成理論,詳細闡述公訴機關的指空事實和罪名是否成立,辯護方所辯護和辯解理由是否符合案件事實,最終得出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犯的什么罪的結論性判決結果。所以,裁判文書理由部分的論證與說理決定著全案的定罪量刑。
1、裁判理由中對被告人是否構成犯罪的論證與說理。在判決理由論證中,要結合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和犯罪構成理論,全面闡述被告人的行為是否觸犯了我國刑法明文規定的犯罪條款和犯罪構成的要件,要將犯罪的性質、侵犯的對象、實施的手段及造成的危害結果進行說理性的論證,并對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以及被告人在犯罪中的作用,從重或者從輕處罰意見都應明確表述。防止只引用法律條文,不闡明適用法律的道理。在確定罪名時,應當以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為依據。對一人犯數罪的,一般先敘述重罪,后定輕罪;在共同犯罪案件中,應在分清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刑事責任的前提下,正確確定罪名。
2、對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是否成立,指控的犯罪事實和法庭審理過程中出示的證據是否被采納,要進行綜合性論述。對于法庭審理中公訴機關提供的證據沒有當庭得到認證的,判決書中在證據部分已予采納和引用的,在理由中應當作出明確的答復。特別是對于起訴的內容與案件事實不符,判決的結果改變定性,或者證據不足、事實不清將要判處無罪的案件,要充分依據事實和法律,全面闡述改變定性和無罪的理由,擺事實、講道理,說理力求透徹,邏輯嚴密,無懈可擊,使理由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說服力,真正達到維護法律的尊嚴和保護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3、對辯護方提供的證據和辯護意見的論證與說理。對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所提供的證據和辯護意見應當有分析地表明是否予以采納,并闡明理由。如果被告人具有從輕、減輕、免除處罰情節的,應當分別或者綜合予以認定。對被告人的辯解和辯護人的辯護與案件事實相悖,法庭不予采納的意見,應當按照事實和證據予以說理性的駁回。防止不說理或者采取不答復的作法,避免引起辯護方對裁判結果的不信認,也可能會以此為由而提起上訴、申訴。
4、二審刑事裁判文書的論證與說理。要針對上訴、抗訴所提出的意見和理由,進行全面的分析、論證。詳細闡明一審原判認定的事實、證據和適用的法律是否正確,用說理的方法對上、抗訴的意見進行綜合敘述,提出采納或駁回的理由要具體、充分,有理有據,實現裁判的終結效果。
綜上所述,只有對裁判文書充分的論證與說理,達到實體與程序的密切配合,真正把案件辦成公開、公正、公平的鐵案,才能實現教育、挽救罪犯的目的,提高社會對人民法院的公信力。 參 考 文 獻
1、《法律語言學》,劉紅嬰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律師法律文書制作與文本——訴訟事務文書》於向平、單麗華、白雅君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3、《法院刑事訴訟文書樣式的修改與制作》,周道鸞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4、《昆侖法字論叢》第1版,王作全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5、《中國刑事訴訟法教程》,程榮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6、《中國法院訴訟文書教程》,祝鉻山主編、解士明副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7、《司法文書教程(第二版)》,熊先黨主編、周道鸞副主編,法律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
8、《司法改革研究》,王利明著,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王中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跨文化交際。
摘要:科技產品說明書的翻譯可根據其文本功能采用對應的翻譯方法,對于其信息功能的部分采用對等翻譯完整無誤的傳達信息即可,而對于呼喚功能部分則可采用等效創造的方法,使其譯文符合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最終促使譯語文化中的受眾獲得準確信息并受到譯文的吸引和感染,從而購買和使用該商品。科技產品說明書的翻譯是一項責任性很強的工作,譯者必須有嚴謹的工作態度,精通英漢語言的結構和表達的特點,熟悉英漢產品說明書規范,通過句法和詞義分析,準確無誤的充分理解原說明書所要表達的意義,再轉換成符合中文產品說明書規范的通順暢達的等效的科技產品說明書。
關鍵詞:文本分析;理論視角;科技產品說明書;翻譯
1 科技產品說明書的背景介紹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外經濟的交流與合作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涉外產品說明書。科技產品說明書也是其中一種,其翻譯的目的是讓譯入語閱讀涉及方了解產品的組成材料、性能、存貯方式、注意事項、主要用途等的介紹。譯本一般采用說明性文字,使用規范的譯語文本格式和專業術語,流暢通順、忠實無誤地傳達科技產品說明書原文的內容。對于譯者來說,最基本、最重要,也最難的是準確無誤的理解科技產品說明書源文本的含義。翻譯成漢語的第一步是從句法和詞匯的角度搞好文本分析,準確理解科技產品說明書的內涵。
科技產品說明書的基本作用是解釋說明,兼具傳播知識、指導消費、宣傳企業的作用。科技產品說明書要詳細地闡明產品使用的每一個環節和注意事項。通常來說,科技產品說明書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內容:產品概況,產品的性能和特點,產品的使用方法,產品的保養與維修,其他事項。其主要功能是向用戶介紹產品的用途、性能、構造、使用和維護方法,以增進用戶對產品的認識,掌握操作程序、使用和維護方法。所以,其在生產者和用戶之間起到的是橋梁作用。
2 從文本分析理論視角看科技產品說明書的翻譯
紐馬克根據文本功能將原語文本分為表達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和呼喚功能(vocative function)三類,科技產品說明書就屬于信息功能文本。紐馬克認為,信息功能類文本的翻譯應采用以譯語為文本重點的等效翻譯;翻譯單位大小居于表達功能文本和呼喚功能文本的翻譯單位之間,最大的是句子,最小是詞組。根據國內學者王宏印對文體類型劃分和翻譯手法的分類,科技產品說明書屬應用文體,其譯本要采用規范的譯語文本格式和專業術語,流暢通順、忠實無誤地傳達科技產品說明書原文的內容,其翻譯單位和對應層次主要是在句子層面和詞組層面。本文就著重討論如何從句子層面和詞組層面完成翻譯的第一步――對原文本的準確理解,然后再轉換成符合規范的通順暢達的科技產品說明書。
漢英兩種語言的句法結構存在很大差異,用漢語造句時,中國人在復句中慣用意合法(parataxis),即主句和從句不用連接詞的排列。而英語作為一種形合語(hypotaxis),主要靠連詞、介詞和曲折變化來表示語法關系和語義結構。為了表達準確、嚴密和符合邏輯,英文產品說明書往往充斥著復雜的長句。長句包含的信息量大,其結構和邏輯關系也較復雜,因此需要細致地分析,理清其層次關系,充分理解其中包含的信息,再圖翻譯。對于長句的分析,可遵循一定的步驟:a) 通過尋找謂語動詞和關聯詞確定主謂結構的數目。若只有一個主謂結構 ,即為簡單句;若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主謂結構,每個主謂結構的句子成分完整且為并列關系則為并列句,否則為主從句。然后分析每個主謂結構的主、謂、賓和定、狀、補成分。b) 確定多個分句之間的關系,找出并列連詞和主從連詞,根據這些連詞、關聯詞和標點符號確定各個分句是主從關系還是并列關系。c) 確定從句類型和說明關系,如為主從句,確定主句然后分析多個從句的類型(主語從句、賓語從句、同位語從句、補語從句、定語從句、狀語從句),找出所修飾的詞,確定各個從句和主句的關系。d) 然后分析每個主謂結構內部的關系。根據主謂結構中動詞詞組(謂語)的不同結構形式,英語單句可分為七種最基本的結構:主――動――補(SVC),主――動(SV),主――動――賓(SVO),主――動――賓――賓(SvoO),主――動――賓――補(SVOC),主――動――狀(SVA),主――動――賓――狀(SVOC)。實質上,所有的主從復合句和簡單句都可以簡化成這七種基本句型結構之一。
通過解析,句子結構了然于心之后,就可以翻譯了。這是正確理解原文的最基本的要求,分不清句子成分之間的關系,則會導致誤解,就不能完成其應有的信息功能,也就更談不上等效,即便翻譯得通順流暢也于事無補。通過語法分析和邏輯推理分清了句子結構,了解了大致語義,下一步就要正確理解和翻譯詞和詞組。
科技產品說明書的語言有一定的專業性,涉及多個領域的知識,有些常用詞在科技產品說明書中被賦予了專業含義,有些是科技產品特有的詞匯。在翻譯過程中,如遇到不熟悉的內容,切不可馬虎猜測,應盡可能地查閱相關資料或向內行請教。這樣才能保證忠實傳達原文信息,使一本科技產品說明書達到功能等效。
譯者應掌握科技產品說明書翻譯中常見的一些固定詞組和縮略語。固定詞組一般都有規范固定的漢語對應語,不能望文生義,自造表達方式。縮略詞可能根據不同的語境有不同的含義,必須根據科技產品說明書涉及內容和上下文確定在科技產品說明書中的具體含義。以下列縮略詞為例:FAS在現代商務英漢大詞典中=free along side(船邊交貨價),而在航空英語縮寫詞典里=Federal Aviation Services(聯邦航空服務),在英漢綜合大詞典中=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美國科學家聯合會),在英漢地質大詞典中=(芬蘭科學院或佛羅里達科學院)。
理清了句子結構,又對原文詞義有了準確理解與翻譯,還得認真校對,切不可有漏譯現象,就是一個介詞或者副詞也不可漏譯。因為科技產品說明書中每一個字都有其作用,一旦漏譯,可能會丟失或歪曲原義。最后,通讀全文,在確保原文內容被準確無誤的翻譯成漢語之后,看所翻譯的科技產品說明書是否符合中文語言規范,是否流暢通順,是否符合中文科技產品說明書的規范與格式。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科技產品說明書的翻譯可根據其文本功能采用對應的翻譯方法,對于其信息功能的部分采用對等翻譯完整無誤的傳達信息即可,而對于呼喚功能部分則可采用等效創造的方法,使其譯文符合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最終促使譯語文化中的受眾獲得準確信息并受到譯文的吸引和感染,從而購買和使用該商品。科技產品說明書的翻譯是一項責任性很強的工作,譯者必須有嚴謹的工作態度,精通英漢語言的結構和表達的特點,熟悉英漢產品說明書規范,通過句法和詞義分析,準確無誤的充分理解原說明書所要表達的意義,再轉換成符合中文產品說明書規范的通順暢達的等效的科技產品說明書。
參考文獻
[1] Christiane Nord, C. 翻譯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論、方法及教學應用(第二版).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8
[2] 華有杰:《功能翻譯理論歷史綜述》,《大家》,2010年第17 期。
[3] Newmark, Peter. 1981.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Oxford: Pergamon Press.
[4]王宏印 英漢翻譯綜合教程 [M ] 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68.
2、目錄
3、中文摘要及關鍵詞
4、英文摘要及關鍵詞
5、正文
6、全文腳注
7、參考文獻
8、附件
9、 封底
二、論文各部分具體要求
1、封面:應包括論文題目、專業名稱、研究方向、本人姓名及學號、論文完成日期、指導教師及職稱等內容,統一用打印方式。
2、目錄:包括摘要、引言、各章節標題、文獻附錄(包括圖目、表目、譜例等)及其所在頁碼,依次編列。
3、中文摘要及關鍵詞:碩士論文的中文摘要1000-1500字左右。摘要應說明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結論。力求語言精煉,突出本論文的創造性成果。為便于文獻檢索,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論文的關鍵詞(3-5個)關鍵詞須符合《漢語主題詞表》(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北京圖書館主編,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規范。
4、英文摘要及關鍵詞:英文摘要內容須與中文摘要相對應,以便于國際交流。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與中文關鍵詞相對應的英文關鍵詞(3-5個)。
5、正文:是學位論文的主體,正文篇幅一般為15000-30000字左右,其中,理論專業字數不少于三萬字,正文部分一般包括:
(1)緒論:或稱序言、引言,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指明論文的研究范圍,要求對該論題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必要的文獻綜述。
(2)本論:為論文的主體部分,應包括論點、論據與論證過程。論點要求有新見解或新發現,提出新觀點;論據要求充分翔實、準確可靠;論證過程要求結構嚴謹、層次清晰、概念明確、邏輯嚴密。能體現出研究者本人自覺而訓練有素的方法論意識。文字表達力求規范、準確和流暢。
(3)結論:論文應有結論,結論應該明確、精煉、完整,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在本研究領域中的意義和作用。嚴格區分本人的研究成果與導師或其他人的科研成果的界限。
6、全文腳注:凡引用或轉引他人觀點或文獻資料,均應如實說明、詳加注釋,力求準確、客觀。文章所有注釋及引文出處一律采用腳注。要求注明作者、文獻名、來源(期刊名稱、年份、期數、頁碼,書籍需注明出版單位、年份、頁碼,網上資料需注明網址和時間)。
7、參考文獻: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要求只列出自己閱讀過、文中引用過、正式出版和發表的文獻資料。要求注明作者、題目、來源(期刊名稱、年份、期數,書籍需注明出版單位、年份)。外文文章應列出原名。中外文獻分開,中文文獻按著者姓氏筆劃排列,英文文獻按字母順序排列。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8、附件:第一手資料或新發現材料要求以附件形式提供。
10、封底
三、論文的書寫與排版要求
1、本規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為基準制定。
2、提交紙質文本和與之一致的電子文本。電子文本用WORD軟件編輯保存為“。doc”格式文件。紙張與版芯均采用WORD軟件的默認值,即:A4紙張(210mm×297mm),上下邊距為250mm,左右邊距為260mm.紙質文本與電子文本統一格式,用A4標準大小的白紙,雙面打印。正文中的附圖和譜例必須為插入的電子文本。
3、字體要求:中文字體統一使用宋體,英文字體使用Times New Roman.
4、字號要求:
正文中的一級標題:小三號字
二級標題:四號字
三級標題:小四號字
四級標題:五號字
標題一律用粗體(Boldface),標題體系須一致
正文一律用五號(10.5號)字,1.5倍行距
引文一律用五號(10.5號)楷體字,1.5倍行距
[3]楊林.流行音樂專業方向視唱練耳課的特殊問題及教學設想(碩士論文).武漢音樂學院.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2007:16-18.
[4]楊立梅.首調唱名法的學習心理基礎.中國音樂教育,2002,2:37.
[5]趙楠.從流行音樂的角度談視唱練耳能力的培養.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2:121.
[6]王欣昕.傳統視唱練耳音程訓練的流行變革.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9,4:106.
[7]楊林.流行音樂專業方向視唱練耳課的特殊問題及教學設想(碩士論文).武漢音樂學院.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2007:19.
中圖分類號:I0-0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27-0011-01
威廉?巴特勒?葉芝是愛爾蘭詩人、劇作家。艾略特評價葉芝說:“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詩人,我敢說,他也是任何語言中最偉大的詩人。”
國內研究葉芝詩歌的論文,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愛爾蘭主題 作為英裔愛爾蘭人,葉芝對英國的感情是比較復雜的。他返回到愛爾蘭的風景中尋找靈感,創作轉向愛爾蘭神話和民間傳說題材。這方面的論文有:涂年根的碩士論文《夢想仙境的人――愛爾蘭民間故事對葉芝詩歌的影響》、董紅纓的碩士論文《葉芝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構》、張莉,馬佳佳《矛盾的愛爾蘭歌者――葉芝的民族主義思想分析》、何林《葉芝與愛爾蘭文化身份的建構》等;二、面具理論 對葉芝而言,面具既是偽裝和防護,同時也是自我克制和超越;它不僅展現了葉芝積極的生活態度,還反映了葉芝式的民族主義立場。這方面的論文有: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張文會的碩士論文《論葉芝詩歌中的女性面具On Feminine Masks in W.B.Yeats’s Poetry》、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張毅的碩士論文《葉芝的三副面具》、李靜《葉芝的“面具說”》等;三、神秘主義與東方因素 傅浩《葉芝的神秘哲學及其對文學創作的影響》、傅浩《葉芝詩中的東方因素》、杜平《超越自我的二元對立――評葉芝對東方神秘主義的接受與誤讀》、柳青《聽葉芝講愛爾蘭“聊齋”》、 董洋《葉芝、泰戈爾“神秘主義”的契合之處及意義》等;四、象征主義 傅浩《葉芝的象征主義》、陳遐《從“后期象征主義”詩人葉芝著西方現代主義大學》、楊晨音《從摹仿到構建――葉芝詩歌中的象征轉向》、李超《象征:介入還是逃逸――葉芝象征主義詩學理論初探》等;五、性別意識與女性形象 河南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陳偉娜《葉芝性別意識研究》、貴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王林英《父權制的囚徒――論葉芝詩歌中的女性形象》、東北師范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李婷《論葉芝詩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蘊含的追求母題》等;六、對《當你老了》的解讀 龍琳《真愛不會老去――葉芝賞析》、李小均《詩人不幸詩名幸――葉芝名詩中的張力美》、張燁《恒愛之境――愛爾蘭著名詩人葉芝和他的詩》等;七、對《因尼斯弗里島The Lake Isle of lnnisfree(1888)》的解讀 傅浩《身在塵囂 心向凈土――葉芝賞析》、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吳詩瓊《迷失?遐憶――對葉芝詩的歷史主義誤讀》;八、拜占庭 李潮《――葉芝精神歸宿的象征之路》、郭月霞《葉芝賞析》、劉治良《生命之春在藝術 藝術之美在永恒――葉芝與濟慈主題之比較》、方杰《葉芝“拜占庭”詩中的再生母題》;九、悲劇精神 北京交通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張惠鋒《黑暗中的狂歡―一葉芝所創悲劇世界之研究》、張浩《藝術的異質空間與快樂的悲劇精神――評葉芝的》等等;十、生態觀 甘文婷《從生態批評的角度解讀葉芝的》、張明蘭《葉芝詩歌生態觀解讀》等等;十、意象研究 廣西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王靜《在韻律和舞姿之間――葉芝的抒情詩與舞蹈意象探幽》、華南理工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甘文婷《W.B.葉芝愛情詩歌意象研究》。
葉芝不僅在文學備受矚目,在其他領域亦被人推崇;比如一些歌曲或直接以他的詩歌為歌詞,現任法國總統薩科齊的妻子、意大利歌手卡拉?布魯尼?薩科齊的專輯《No Promises》中有一首《Before This World Was Made》,這首歌中的歌詞就是葉芝的組詩《一個年輕又年老的女人》中的第二首《創世之前》。我國流行音樂組合水木年華那首經典歌曲《一生有你》就來源于葉芝的《當你老了》 。來自愛爾蘭的搖滾樂隊The Cranberries (卡百利樂隊)是帶領愛爾蘭音樂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他們的專輯《No Need To Argue》中有一首Yeat's Grave。葉芝逝世后葬在斯萊戈的Drumcliff墓園。由韓國第一化妝品集團AmorePacific 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潛心研制的自然主義化妝品Innisfree悅詩風吟,由來于葉芝名作“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心靈小島的品牌名稱。
參考文獻:
[1]傅浩著.葉芝[M].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
[2]百度百科:卡拉?布魯尼.
中國最早的陶瓷是青瓷,發現于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距今約4200年。隨著中國原始藝術的第一繁榮時期的結束,迎來了新石器時代工藝彩陶的第二繁榮期的來臨。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現在河南省淹仰韶村發現。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發現西安東郊半坡村,分布地區集中在關中平原。彩陶以黑色與紅色為主。裝飾圖案有人面紋、魚紋、鹿紋、蛙紋等。而中晚期的魚紋從靜態轉為動態,不在注重形態,通過對口,眼腮尾鰭的描繪來表現魚的動態。半坡型彩陶鐘情于幾何紋樣的造型。說明了我們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廟底溝型彩陶首先發現于河南陜縣廟底溝。主要分布在陜西中地區。廟底溝型彩陶整體造型的線條極為流暢。裝飾圖案多采用圓弧線,直線和點。構成雅致流美的神韻。馬家窯型彩陶是廟底溝的延續和發展。首次發現于甘薯馬家窯。碩士論文,陶瓷史。。馬家窯型彩陶整體風格是豪邁、大氣,有著極強的動勢。圖案中,大量出現平行線,平等圓弧線,同心圓,在漩渦式的滾動中所有出現在圓點,恰恰又產生出靜態美。
到了夏、商、西周時期,陶瓷制作工藝大大提高,而且窖場規模也不斷擴大。由于商飲酒之風盛行,所以陶質酒器很多如:觚( gu )、尊、壺、爵( jue)等。到了西周,陶質的酒器明顯減少。裝飾手法上更注重部位的選擇比例的權衡虛實,繁簡的搭配在這個時期已經體現出來。這個時期隨著三層花,理性色彩的增強以及竊曲紋,波紋,重環紋,瓦紋等的出現更好的體現了夏商西周時期工藝的提高。
秦漢時期是中國社會的重大轉折時期,也是一個大融合的時代;秦漢工藝美術是以強盛的打帝國為背景的大一統美術。以儒教思想為背景的禮教美術和以人生享樂為背景的神仙美術。其中,漢朝的陶瓷工藝有較高成就的有:釉陶,青瓷,彩繪陶,陶塑等。漢末晉初最好的青瓷窯是越窯。胎質堅硬,胎色灰白。這個時期的主要瓷器是青瓷。基本風格是清雅,裝飾紋樣的舒緩,釉色清新可人。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則以佛教美術的興起哲學思想進入藝術領域,本時期主要以清淡,玄學,竹林七賢為主要的風格。大量的出現白瓷、青瓷。瓷是由陶演變發展而來的。與前面提到的陶有著本資的區別: 1.原料不同。陶用黏土,瓷用瓷土。2.燒制溫度不同。陶器低,在800℃左右。3.質地不同。陶器質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質地細密,敲擊聲脆如金屬聲。碩士論文,陶瓷史。。
隋唐時期是中國工藝史上的又一個高峰時期。無論是陶瓷上的南北交流清白并重,還是金屬器皿上的中外合璧,都表現出匠師那種“不薄技術,愛藝術,不薄今人愛古人”的內在追求與氣質。創造了開放的華美時代。
隋朝的白瓷,釉色光潤。以青瓷為主流產品。唐三彩女傭的出現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唐三彩女傭那雍容華貴的大家風范,實在是大唐包容一切外文化的象征。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稱。多用白色粘土做胎;以含銅,鐵,鈷,錳等金屬元素的礦物質為著色劑,配制低溫釉,施于胚體表面在800—1000℃左右低溫中燒成。其彩色并不僅限于三種顏色,一般有綠、黃、藍、白、紫等多種色彩,但以黃、白、綠為主。唐三彩主要用于隨葬。常見的有瓶、缽、罐、盤、杯、碗、枕等普通生活器皿,此外還有各種動物和人傭及建筑家具等。
隨著市民生活的需求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兩宋的工藝美術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蓬勃氣象。這時期出現了宋代的五大名窯:汝、官、哥、均、定。
1.汝窯(以燒造青瓷為主),天青色,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綠色和藍色之間,既有藍色之冷又有綠色之溫。汝窯瓷器樸素、高雅是統治者沉淀于安逸享受的現實反應。體現了平淡、蕰籍之美。
2.官窯,胎有灰、黑和米黃數種,紋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黃、深米黃等。北宋官窯窯址未明,南宋修內司官窯及郊壇下官窯窯址在杭州鳳凰和烏龜山。碩士論文,陶瓷史。。
3.哥窯(龍泉窯),釉色有粉青,灰青,米黃之分,以灰青為主,釉面布滿龜裂的裂片,有開片。弊病稱為了一種紋理,好像冰裂變化萬千形成自然雅致的天趣。
4.鈞窯,在河南禹縣,有天青、月白、灰藍、海棠紅、玫瑰紫等色。藝術特點為:“夕陽紫翠忽成嵐”天青色于玫瑰紫色交織,釉色美如朝暉。銅的運用高溫形成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5.定窯,是五大名窯中唯一燒的白瓷,兼燒黑釉,綠釉醬釉。地址在河北曲陽。釉層薄而滑膩滋潤。釉色白中微微閃黃,好似古代婦女薄施粉黛。給人以柔潤,恬美的美感。碩士論文,陶瓷史。。
南宋 足洗和明永樂、窖青花纏枝山茶紋扁壺都為上海博物館的珍藏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碩士論文,陶瓷史。。
兩宋時期瓷的發展有兩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發展;二是官窯,民窯都在發展而元瓷的發展則集中在江西景德鎮的發展上。其主要工藝是青花,釉里紅,中國書畫藝術與中國陶瓷工藝得以充分完美的結合。這是景德鎮瓷工藝的重大貢獻。而且元代還燒制高溫卵白釉、紅釉、藍釉。碩士論文,陶瓷史。。
到了明朝,景德鎮瓷器獨領。主要瓷器品種為:青花、釉里紅、五彩、琺瑯彩、粉彩。極具宮廷貴族氣象的典雅,其突出代表要數五彩冰梅蝶紋瓷瓶了。圈足與瓶頸裝飾帶采用紅綠相間的民間抽象、寫意的表現手法,與肩、腹、腰部的冰梅蝶的主體紋飾形成強烈的對比,色調雅致而明潔。清朝的宜興紫砂壺制作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文人雅士的積極參與其中。書畫與紫砂壺的關系更加的密切,同時也反應了紫砂壺制作更加文人化了。
一部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國古文明史和審美史的縮影。由于每個歷史時期的制作工藝和審美感受的差異,從而形成不同的陶瓷裝飾形式。各個歷史時期都有閃現時代光輝的精美之作,體現了各個時期的陶瓷發展特點。陶瓷燒制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文化。隨著歷史的發展,陶瓷工藝也將展開新的一頁。技術與時代完美結合,相信陶瓷事業將會變得更加輝煌。
參考文獻:
《晉書?干寶傳》寫道干寶有感于生死,"遂撰古今神祗靈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凡三十卷"[5],關于《搜神記》主題內容的探討是研究其文化藝術的基礎。
(一)異類相戀的婚戀主題
《搜神記》婚戀主題最受學者的關注,汪龍麟先生在《異類婚戀故事文化心理透視》(《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2期)一文中將《搜神記》中的婚戀故事分為三類,即人神婚型、人獸婚型、人鬼婚型,前兩種類型受儒家文化和傳統巫教的影響,后一種類型則透露出強烈的幻想,這些異類婚戀故事對反對封建婚姻制度作用甚微,而是人們期望獲得富貴、長壽和興旺的象征,同時不失暫時的風流。
屈慧青的《和神人相戀范式的定型》(《中國文學研究》1999年第2期)通過對神人相戀范式的原型追溯,認為高唐神女是《搜神記》婚戀主題的最初原型。而《搜神記》將神人相戀的范式加以定型,即內容為女性主動追求和男性熱烈夢想,形式為故事的表現格局,此成為后代幻想愛情小說的基本范式。李和平亦以《淺談中人妖相戀神話的文化價值》(《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一文中從敘事角度、民俗文化等方面肯定了人妖相戀神話的文化價值,并指出其對后世神怪文學的影響。
(二)奇妙莫測的復活主題
復活主題是研究者關注的又一焦點。梁莉的《中的"死而復生"故事及其對后世文學的影響》(《文教資料》2005年第1期)對《搜神記》中"死而復生"的故事進行分類整理,指出這類故事的出現一方面受佛教"死而復生"觀念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由于社會生產力的低下導致認識的局限性。作品反映了魏晉時期人們思想意識的覺醒和對個人價值的重視。
而熊慧玲在《之"怪"研究--死而復生》(廣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中對《搜神記》的復活主題進行了專門性研究,在論文中作者將"死而復生"故事分為六類,并分析了其出現的歷史淵源、哲學基礎及社會背景,最后提出"死而復生"故事具有文學、審美、民俗等多方面價值。
此外,羅欣也對《搜神記》的復活故事做出探討,認為其與魏晉時期戰亂頻繁、政局動蕩及道教繁榮的社會背景有關,多采用虛實摻半的敘事方式,敘事特點呈現出"由強調實錄的傳統目錄學意義上的小說向重視想象與虛構的散文體敘事小說過渡的性質。"(羅欣《魏晉復活小說敘事研究--以為中心》,《社會科學家》2012年第8期)
(三)耐人尋味的其他主題
還有一些學者論述了《搜神記》中的復仇主題、俠義主題等,如侯潔云的《復仇主題研究》(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闡釋了儒家思想、佛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復仇意識之間的關系,敘述了《搜神記》中復仇主題的內涵和特點,并指出其具有多重敘事視角、歷史敘事與文學敘事相結合、客觀與主觀雜糅的敘事特征。
二、宗教文化透視
關于《搜神記》宗教文化觀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間信仰、巫術文化及禮儀風俗等方面。
(一)樸實的民間信仰
《搜神記》以志怪小說的形式展示了魏晉時期盛行的思想觀念和宗教信仰。馬得禹的《產生的思想文化背景》(《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通過對魏晉時期思想文化進行探索,指出《搜神記》是儒學衰落、玄學興起的產物,神仙及佛道二教思想普遍流行,當時人們的談資主要是評論人物和談鬼說怪。陽繁華在《淺論中的神仙觀》(《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一文中認為《搜神記》為我們描述了一個不同于世界三大宗教的世界,即神仙世界,認為其中記錄的神仙道士故事反映了民眾對理想世界的渴望,而神仙的等級之分正是社會門閥制度在神仙世界的反映。
此外,劉玲提出《搜神記》透露出儒家天人感應的思想,于眾多鬼神故事中貫穿著"孝"、"德""仁"、"禮"等儒家學者的倫理觀。(劉玲《試論中體現的儒家思想》,《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而羅玲云則意識到《搜神記》除了受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民間信仰的影響外,還頗受陰陽五行思想的熏陶。(羅玲云《中的陰陽五行思想》,《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二)神秘的巫術文化
馬得禹的《與中國古代巫方文化》(蘭州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通過分析《搜神記》產生的思想文化背景,認為《搜神記》以豐富的鬼魅神怪故事展現了兩漢魏晉時期鬼神崇拜的文化現象,其中突出的是巫術與方術文化,包括紅色崇拜、巫術靈物的運用、符篆讖緯等,從中反映出陰陽五行思想、天人感應思想以及儒家思想對干寶創作的影響,體現了東晉時期儒、釋、道三家合流的趨勢。
張瑞芳則在《研究--巫史文化與搜神記》(西藏民族學院碩士論文,2007年)中總結了巫文化在《搜神記》中的表現,指出巫文化為《搜神記》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題材,巫文化思維拓展了小說家的想象空間,其相關內容在小說故事情節的展開及轉折方面具有一定的關聯作用。
而董高凌《中的巫術及其文學意義》(云南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將《搜神記》中的巫術故事分為有道具的巫術類故事和無道具的巫術類故事兩類,總結得出《搜神記》中的巫師具有通神事鬼、占卜兇吉、醫療厭劾的功能,這些巫術故事構成層層推進的結構方式和富有開放性和趣味性的結局,增加了文章的審美娛樂性。
(三)古老的禮儀風俗
《搜神記》所記載的鬼神故事從側面反映了魏晉時期的社會禮儀風俗的面貌。李艷芬的《中的祈雨習俗研究》(云南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對《搜神記》中的祈雨習俗進行了詳細闡述,提出祈雨巫師具有宗教色彩,經歷了從政教合一的帝王巫師到專司祭祀的巫官的轉變,神話人物、龍、山、樹、石頭都被作為祈雨的對象。作者還將祈雨方式分為交感巫術之相似律祈雨、天人感應行善祈雨、虐待神媒迫天祈雨等,并對祈雨祭儀的社會動因作了探討。
張亞南在《 中的魏晉婚姻喪葬禮俗》(《蘭州學刊》2010年第5期)中提出魏晉時期的婚姻特色主要表現在門第婚、財婚和民間開放的婚姻觀念三大方面,而其記錄的喪葬習俗深受魏晉時期提倡的"以孝治天下"觀念的影響。此外,李婕《論對魏晉服飾風俗的政治文化闡釋》(《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通過分析漢末魏晉時期服飾風俗的變化,指出干寶對其做出的政治文化闡釋表面上是與傳統服飾制度和流行于魏晉的"天人感應"說有關,實際上來源于當時文化思想領域存在的三大沖突,即玄學與儒學、漢族正統與北方少數民族以及男權思想和婦女解放的沖突。
三、藝術特色研究
近三十年來,《搜神記》鮮活獨特的人物形象和瑰麗神奇的藝術價值逐漸成為研究者關注的重點。
(一)豐富鮮活的人物形象
侯興祥在《女性形象研究》(寧夏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重點對情愛作品中的女人、女仙、女鬼及女怪形象進行了分析,認為這既是魏晉時期女性恣意追求美好愛情的投影,又暴露了男性陰暗丑惡的一面。在其他類型作品中女性往往具有智勇雙全、懲惡揚善、舍生取義等美德,而從男性視野中關照的女性依然沒有逃脫儒家禮教對女性的束縛。
李真的《中異類女子形象解讀》(《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也持相似的觀點,認為《搜神記》中系列女子形象一方面展現了女性美,另一方面典型塑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男性心理。
韋鳳娟的《另類的"修煉"--六朝狐精故事與魏晉神仙道教》(《文學遺產》2006年第1期)對《搜神記》中的狐精予以關注,認為神仙道教對狐精的"人形化"起重要的推動作用,最終形成"人狐戀"這一文學母題。而丁秀霞在《簡析中吉狐和學問狐形象》(《蒲松齡研究》2012年第4期)一文中以《搜神記》中吉狐、學問狐為研究對象,試圖探討不同"狐"的獨特情懷,并指出"狐"具有無與倫比的審美意象,對后代文學中"狐"形象的塑造影響深遠。
(二)瑰麗多彩的藝術價值
修曉春、姜慶仁的《論的思想意義和藝術特色》(《萊陽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第2期)認為《搜神記》具有文簡義豐、情節曲折、巧用細節、趣味性濃等藝術特點。
綜觀 臺灣 五十年來《春秋》經傳之 研究 ,林慶彰主編的《經學研究論著目錄》為不可取代之檢索工具書。其次則查詢國家圖書館《全國圖書聯合目錄》、《全國博士碩士論文提要》網頁,《漢學研究通訊》等, 參考 阮芝生、王熙元、劉正浩所撰《六十年來之公羊學》、《六十年來之谷梁學》、《六十年來之左傳學》。①原文查閱,則必須走訪 政治 大學 社會 科學 資料中心,或國家圖書館“全國碩士博士論文陳列室”。
筆者以為,客觀檢驗臺灣五十年來《春秋》經傳之研究成果,可經由四種途徑:(一)升等論文;(二)學位論文;(三)期刊論文;(四)其他專著。依常理推斷,副教授及教授之升等論文,其質量當遠在碩士博士學位論文之上,其典藏與參考之學術價值無與倫比。可惜,國家圖書館及各大學圖書館因故未能典藏。不得已,如今只能針對其余三大途徑加以考察和淪述。
考察五十年來臺灣學界《春秋》經傳之研究成果,筆者擬從三個方面進行探討:(1)臺灣《春秋》經傳研究之師承與論著;(2)學位論文選題與《春秋》經傳研究之取向;(3)學報期刊論文與《春秋》經傳研究。由于篇幅所限,今只選刊第一部分。
臺灣《春秋》經傳研究之基地
就
一.戶外寫生在高職學院美術類專業教學中的作用
戶外寫生是藝術類及所有相關專業學院所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它涵蓋風景色彩寫生、生活速寫、素材收集、攝影、創作練習與構圖練習等。戶外寫生不僅僅是色彩風景寫生課,也不是單純的速寫課,它是學生搜集創作素材的重要手段,是學生獲得創作靈感的重要方式,是理論與實踐、藝術與生活的緊密結合,是培養合格美術人才專業技能不可缺少的實踐環節。不可否認,對藝術創作來說,生活體驗是藝術創作的基礎,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戶外寫生課,就是引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去捕捉感覺,去觀察自然,到生活中去感悟生活,為學生以后的藝術創作提供更大的空間,引導學生逐漸走上藝術創作的道路,培養學生在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二.高職學院美術類專業戶外寫生教學的現狀
根據高職學院教學大綱的要求,戶外寫生課程在整個基礎課教學中占有相當的比例,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它一般被安排在一年級下學期,在基礎素描、色彩、設計基礎課程之后,銜接二、三年級的專業課程。以往的戶外寫生課教學主要以色彩風景寫生教學為主要內容,重點研究色彩風景寫生的技能技巧,從而忽略了學生的專業特色,所以培養出來的學生專業特征不明顯。碩士論文,教學嘗試。筆者認為,作為高職學院的美術類專業,目前我們的戶外寫生課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沿襲原有繪畫專業的教學模式
美術類專業的基礎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沿用工藝美術教育的模式和體系。所以目前的戶外寫生課程在相當程度上沿用了純繪畫專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模式。戶外寫生課以風景寫生為主要內容培養學生整體的觀察方法,透視規律的認知,運用色彩色調描繪、塑造形體和進行空間關系表現的訓練,水粉技法的應用訓練,構圖能力的訓練,觀察力和表現力的培養。通過風景寫生的學習,學生掌握風景寫生的基本規律和表現技巧,能夠運用水粉畫的干、濕等畫法,以及不同的色彩與色調塑造、表現各種形體及其空間關系,從而達到訓練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捕捉物象的能力;從取景構圖、色彩關系方面訓練學生的繪畫能力。但從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角度來衡量,傳統的風景寫生課不能滿足專業發展的需求,即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起的作用和效果不大。對于高職學院培養人才的目標來說,美術類專業的戶外寫生課,除了通過傳統的寫生訓練,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觀察能力、準確的描繪能力以外,還應加入新的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二)未能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
高職學院以培養高技術、高技能、專門職業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碩士論文,教學嘗試。高職學院更加注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更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作為高職學院的美術類專業,我們對學生的培養目標與培養方向和其他學院的美術類專業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戶外寫生課的教學中應突出高職學院的特點,除了教給學生基本的專業知識外,還應著重于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應從學生具體的專業方向出發,教會學生有取舍地搜集資料,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中的實戰能力。
(三)與專業教育結合不夠緊密
我院美術類專業主要包括平面廣告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動漫藝術設計及影視廣告設計。目前的戶外寫生課教學對于所有專業的學生大多采用的是相同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也基本相同,主要突出的是一般性的寫生問題,諸如風景寫生的基本規律、基本構圖的訓練,與學生所學專業聯系得不夠緊密。這也是大部分高職學院戶外寫生課教學共同存在的一個問題。戶外寫生課以色彩風景教學為主要內容,培養學生面對復雜環境的構圖能力,理解在自然環境中的光與色彩的關系等,主要還是從純繪畫的角度提高學生的色彩繪畫能力。這種教學內容更適宜于專業的藝術學院,對于培養以高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學院來說,戶外寫生課的教學內容應有所改革,應該把基礎的寫生能力與學生所學的專業方向緊密結合起來,突出戶外寫生課在具體專業中的應用能力。
(四)教學組織形式有待改進
由于主觀和客觀的種種原因,多是沿用原有繪畫專業的一套模式,這樣下去會影響藝術類各專業教學的發展方向,影響基礎課與專業課的正常接軌,學生在兩套觀念前也會不知所措。所以要針對各專業的具體要求,對基礎課程中戶外寫生課訓練進行新的探索,重新定位。在教學觀念、內容、方法及手段上都要突出“專業課程”的內涵。如在學院美術類設計專業的“戶外寫生”專業教學中,就要突出“設計”的內涵。設計教學應強調的重點是創意,創意是設計的靈魂,也是對基礎課教學方向的定位。教學中,通過對視覺語言基本元素的理解,以感性而豐富的客觀物象為出發點,以個人主觀意念為表現目的,使學生盡快地從考前訓練的思維定勢中解脫出來,對色彩進行再認識,養成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維習慣,從而達到設計素質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創新意識的培養。碩士論文,教學嘗試。
三.美術專業戶外寫生教學的嘗試
我院對藝術系2006、2007、2008級學生的戶外寫生課進行大膽的嘗試,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傳統的戶外寫生課進行改革:
(一)戶外寫生教學方法的定位
戶外寫生在各高職學院的繪畫基礎教學中,已成為重要的基礎訓練課程。戶外寫生課程訓練應有利于學科的發展方向,適應培養現代美術人才的需要。使專業教學更能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更能與社會需要相呼應,以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這是各高職學院相關美術系部基礎課教學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
在戶外寫生課教學中,我們應突出高職學院的特點,緊密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進行教學。不同專業其教學內容、教學重點也相應地有所側重。如對于設計類專業的戶外寫生課應強調“設計構成”的元素,如形體構成元素,色彩構成元素,這樣就相應地要求設計類專業的學生在寫生過程中,對于畫面的組織和控制要更有理性,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表達對象,這樣學生就能從對自然的模仿中釋放出來。對于色彩風景寫生要以分解色彩的色塊、色點來表現,并且色塊、色點的大小有變化,形式多樣化。碩士論文,教學嘗試。風景速寫,主要以點、線、面的構成形式來表現自然,其用線可以分為豎線、斜線、折線等多種樣式。碩士論文,教學嘗試。如將房子、草垛等概括為點,將田野、天空概括為面,將道路、遠山等概括為線。平面廣告設計專業的戶外寫生課教學應突出裝飾性造型的培養,讓學生逐漸地從光影與空間中走出來,追求平面、簡潔、含蓄、夸張、變形和抽象,強調學生的個性化表達。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戶外寫生課教學中,我們主要培養學生解決用快速的方法記錄和表現的能力。課程以風景寫生為主,調整后以現代建筑風景和特色民俗建筑或室內陳設速寫為主,表現手法上從水粉色彩畫改為水粉、水彩淡彩畫為主,這樣的調整使教學對快速表達能力的培養具有很強的指向性,對素描、透視的課程具有很強的承繼性,對于快速表現技法課程具有很強的支撐性。戶外寫生教學的同時還要吸收新的教學方法、研究新的教學思路、不斷創新,把新的知識和方法貫穿到整個專業教學中去。允許學生在寫生中見仁見智,充分自由地表達想法,開拓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獨特的創造力、豐富的想象力。
(二)戶外寫生的教學準備
一談到戶外寫生,首先要考慮寫生地點的選擇,因為戶外寫生教學是在具體的寫生點進行的,而教學大綱在這方面并無具體規定,又缺乏規范的參照物,戶外寫生中有關地點的選擇、教學的安排,一直都難以規范,易出現隨意性。從美術類各專業特點來考慮,寫生地點應因專業而定,如影視動畫專業寫生練習地,無需追求太多的奇山異水,教學寫生的重點是集貿市場、街頭巷尾、車站碼頭、公園和民俗風情集中點;平面廣告設計專業的教學重點是色彩能力與構成要素及風土人情的訓練和表達;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其教學重點是以表達物體的基本特征、組成內部空間、建筑特色為主,強調形體透視變化規律;而影視廣告專業把重點放在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攝影素材的收集上,在戶外寫生過程中,注重不同環境、不同光線的藝術語言表達。
我院藝術系經過實地考察,在福建的武夷山、太姥山、平潭島,江西的婺源、三清山等地長期建立了戶外寫生實踐基地。碩士論文,教學嘗試。這些固定基地的建立,使得教師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寫生,教學也就能進行得更加順利,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三)完善寫生作品考核標準
在戶外寫生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定期對學生作業進行點評。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認識,完成好作業。寫生結束后,各寫生基地要有戶外寫生教學總結,各專業學生舉辦戶外寫生作品展覽。讓學生整理自己所搜集的資料,根據寫生的感受與體會,對所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小幅的創作,以展覽的形式向學院匯報戶外寫生的成果,同時教研室要認真組織,嚴格對學生寫生作品進行綜合評定。通過這種形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戶外寫生的思考和認識。同時也是對教學效果的一個檢驗,為戶外寫生教學積累寶貴的經驗。
戶外寫生課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高職學院的戶外寫生課要有自己的特點,既包括傳統課程的要求,還應突出職業技能的培養。只有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內容,才能在戶外寫生課的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翁誕憲.油畫風景[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1,2.
[2]宮六朝.水粉風景教學問答[M].河北美術出版社,1997.
[3]孫文忠.淺談山水畫的寫實性[J].新美術,2001,3:84-87.
[4]馬英,李玲玲.建構完善的建筑專業課程設計評價體系[C].2002.
[5]周巖.構圖概念與構圖分析[J].中國美術教育.2002,1.
[6]范楊.寫生寫性放筆直取。[J].美術觀察,2002,2.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在世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有關資料表明,全世界文化創意產業每天創造220億美元的價值,并且還在以5%的速度遞增。杭州在 《杭州十大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05- 2010 年) 》 中提出 “創意產業” 要成為 “杭州文化的支柱產業”,并建立了創意產業園區,綜合實力已排名全國第五位。
一、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現狀
(一)發展勢頭良好
據初步測算,2008年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579.8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增長17.6%,高于杭州市GDP增速6.6個百分點,高于杭州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速3.8個百分點,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杭州市GDP的比重達12.1%,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13.2%。
(二)以產業園區為依托
以產業園區為依托,促進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杭州確定將西湖創意谷,之江文化創意園 ,西湖數字娛樂產業園 ,運河天地文化創意園,杭州創新創業新天地, 創意良渚基地 ,西溪創意產業園 ,湘湖文化創意產業園 ,下沙大學科技園, 白馬湖生態創意城等十大園區作為主平臺,推動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集群發展。如果說“LOFT49”的出現,讓我們感受到了杭州城市一隅的神秘氣息,明白了什么是文化創意產業,那么如今西湖創意谷、之江文化創意園等十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加快建設,將有力推動杭州成為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
(三)產業分層發展
以文化藝術、信息服務、設計服務和咨詢策劃為主要摘要內容的相關層,2008年實現增加值354.94億元,同比增長14.8%,占全部文化創意產業的61.2%。碩士論文,問題。碩士論文,問題。
(四)文化創意活動日益豐富
2008年,杭州堅持以“五個一工程”建設為龍頭,精心策劃和舉辦西湖博覽會、中國國際動漫節等重大文化創意活動,大力推進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旅游文化、廣場文化建設,不斷營造鼓勵創新的氛圍,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切實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融資難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部分產業和公司效益下降,普遍出現不同程度的資金緊缺和經營困難,大量減少了在現代傳媒業上的廣告投入,同時,由于紙張、采購節目、工資等成本上升,以廣告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現代傳媒業2008年增加值增幅比上年下降19.5個百分點。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兩大主要媒體營業利潤增幅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數和國內游客人數的增幅分別比上年下降8.5和1個百分點;旅游創匯增幅和國內旅游收入增幅分別比上年下降7.3和3.9個百分點,導致杭州市文化休閑旅游業增加值增幅比上年下降7.4個百分點。解決文化創意企業融資難問題迫在眉睫。
(二)部分創意產業政府保護嚴重,競爭能力不強
與廣播電視業不同,出版業作為一種壟斷性資源,不是依靠廣告盈利的,而主要依賴財政補貼,因此,長期以來地方主義、部門保護主義相當嚴重。目前杭州市的出版單位的性質、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各不一樣,上級主管部門也不同,各主管部門之間還存在復雜的級別隸屬關系,要進行全面整合,以達到資源充分利用的目的相當困難。各單位產業市場化發展意識不強,把出版業當作安排冗余人員、的“后院”,讀者意識、市場意識淡薄,經營效益低下。又如,杭州數字電視近幾年遭到市民壟斷非議,人們在安裝電視時,別無選擇。
(三)缺乏創新創意人才
文化創意產業需要有創意天賦的高素質勞動力資源的投入。有創意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這就意味著文化創意產業必然在高素質人才集中的地方蓬勃發展。從目前從業人員構成情況來看,杭州文化娛樂業從業人員3.47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9682人,只占27.9%,而專業技術人員中,中高端人才只有10%。文化創意類畢業生中,真正能發揮創意作用的很少,中高端創意人才缺乏已經成為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瓶頸。
(四)法律保護存在漏洞
文化創意產業是資本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其產品創作成本很高,一部電影的拍攝往往耗資幾百萬元以上,一張唱片的錄制與發行耗資百萬元以上相當常見。但文化創意產品復制的邊際成本卻很低,而且易于復制、傳播、修改。因此,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難度加大。做好知識產權保護是文化創意產業良性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如何填補這一法律漏洞,加大保護知識產權的力度,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碩士論文,問題。
(五)休閑娛樂場缺乏層次感,特征不鮮明
杭州大大小小的娛樂休閑場所較多,但各場所缺乏層次感,特征不鮮明。如杭州的宋城、杭州樂園等都是綜合性的游樂場所,差別不大。各文化休閑項目處于分散的、淺層次的、粗放式的階段。我們應該根據人們生活水平,分設層次不同的休閑游樂場所,同時,根據杭州游樂人士追求個性的特點,設立多個個性鮮明的游樂場所,改造現有傳統文化資源,開發現代意義上的創新性休閑娛樂項目。
(六)產品科技含量低,知名品牌少
與工業制成品等相比,文化產品更需要科技創新,也需要創立自己的品牌。文化產品科技含量提高,不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還賦予了產品獨有的特征,在一定時間段內,形成壟斷優勢,賺取豐厚利潤。文化產品一旦有了自己的品牌,其知名度要比有形產品大,而且品牌的盜用情況會比較少見。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同時,由于文化創意企業本身缺乏創新意識和經營意識,文化產品科技含量比較低,知名文化品牌很少。許多文化產品加工手段粗略和制作水平不高,個性化文化產品很少,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低,文化產品供給跟不上人們對文化產品的個性化需求。
三、促進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文化傳創意產業的集群發展與規模效應
產業集群化發展是當今產業發展的趨勢之一。作為新興的文化創意產業,其較強的產業融合性決定了其發展過程中需要整合各種資源,集群化發展趨勢非常明顯。碩士論文,問題。如美國聞名于世的曼哈頓“蘇荷(SOHO)藝術聚集地”、好萊塢影視娛樂業及群等,都是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成功范例。
(二)注重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和新產品開發,打造優勢品牌
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過程中,杭州要著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品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和新產品開發。碩士論文,問題。要深入研究如何把高科技引入文化藝術領域,開發新產品,從而加大文化產品的高科技含量,使高科技和人文、藝術進行完美的結合,開辟出文化創意產業的新天地。
(三)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專業人才的培養
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過程中,杭州要著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品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和新產品開發。要深入研究如何把高科技引入文化藝術領域,開發新產品,從而加大文化產品的高科技含量,使高科技和人文、藝術進行完美的結合,開辟出文化創意產業的新天地。
(四)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文化產業政策法規
首先要做好知識產權保護,營造一個有利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社會環境。碩士論文,問題。二是要制定嚴格的準入制度,以避免某些文化創意產業僅僅是沖著政策的諸多“優惠”而不是產業本身的問題。三是要加大文化執法力度,堅決清除腐朽的、有害的“文化”、“文化垃圾”。同時,對現有的文化產業要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做好產業園區周邊環境的改造等服務,妥善處理好房屋產權人、開發商和創意產業人群的利益,為企業成為創意產業集聚區市場運作的主體打開了通道
參考文獻:
[1]翁旭青.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理論及影響因素研究[J].北方經貿,2010(4).
[2]翁旭青.杭州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實證研究[J].北方經濟,2010(3)
[3]高紅巖.創意產業面臨的統計問題與對策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7(5) .
[4]朱英明.產業集聚研究述評[J].經濟評論,2003(3) .
[4]李梅.論北魏飛天形象的審美意蘊[J].民族藝林, 2005 (4) :22.
[5]鄭汝中.飛翔的精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36.
[6]竇修林.魏晉南北朝飛天樣式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碩士論文.2012:29, 35
[7]徐玉瓊.論麥積山石窟北朝壁畫飛天造型特征及其來源[J].巢湖學院學報, 2010 (5) :87.
[8]梁思成.中國雕塑史[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