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大全11篇

      時間:2023-05-29 16:02:47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篇(1)

      0.前言

      呼吸道疾病綜合征(PRDC)是一種復雜的疾病,在世界范圍內危害養豬業。豬呼吸道疾病已成為養豬生產的主要問題,發病率在30―80%,死亡率在5―30%或以上,造成的經濟損失很大,也是養豬疫病防制中十分突出和十分棘手的問題。PRDC見于不同管理和設施的豬場,包括規模化養豬場,在豬的各個日齡段,從母豬、哺乳仔豬、保育豬、育肥豬都存在呼吸道疾病的危害。PRDC是一多因子疾病,因為在典型的病例中可以檢出多種病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豬肺炎支原體(MH)、豬圓環病毒Ⅱ型(PCV2)、豬瘟病毒(CSFV)、豬偽狂犬病病毒(PRV)、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P)、豬多殺性巴氏桿菌(PM)、豬副豬嗜血桿菌(HP)是診斷試驗室從有PRDC臨床癥狀的豬呼吸道內最常分離到的幾種病原。PRDC最典型的癥狀包括體溫升高、呼吸困難、咳嗽、飼料轉化率降低以及生長緩慢和發育不均勻、死亡率升高等。

      1.豬呼吸道結構和呼吸道疾病的關系

      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和呼吸道結構特點息息相關。正常豬成熟的呼吸系統由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組成,構成三道天然的屏障,各自有一系列完整的組織結構和各自強有力的特異防御機能,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也是豬與環境的一個重要接觸部位。三道防線密不可分,相互保護和促進,一旦某一道防線受到破壞則往往波及其他防線,致使病情加重。

      1.1第一道防線

      鼻腔內含豐富的血管和黏液腺,增加吸入氣體的溫度和濕度,粘住吸入氣體中的塵埃和微生物,鼻孔中的鼻毛捕獲較大的顆粒如塵埃,其沉積在鼻甲周圍被排出。

      造成這道防線嚴重破壞的是豬萎縮性鼻炎的病原,其對豬鼻黏膜纖毛上皮細胞有強烈的親嗜性,產生數種毒素,還可定居在呼吸道,引起繼發感染,發生化膿性支氣管和肺炎。此外,氨氣、塵埃首先侵襲的也是這道防線。

      1.2第二道防線

      喉和氣管的黏膜上皮細胞上有定向擺動纖毛,借助于咳嗽將異物排出;分泌的黏液中含有溶菌酶、干擾素、免疫球蛋白、鐵蛋白和β溶解素等多種殺菌殺毒的生化物質,使進入呼吸道的微生物失去感染力;上呼吸道分泌的IgA主要產生黏膜免疫保護作用。

      豬肺炎支原體是破壞此天然屏障的重要病原,也是呼吸綜合征發生的主導病原體,為許多病原體的入侵打開了門戶,常致繼發性混合感染,如繼發豬藍耳病、胸膜肺炎、副嗜血桿菌等。

      1.3第三道防線

      這道防線分泌的IgG固定補體、調理活性,內含的大量吞噬細胞、淋巴細胞等可清除外來物質。豬繁殖和呼吸綜合征病毒嚴重損傷第三道防線,并發生嚴重的免疫抑制,且使機體對其他病原體的易感性增高,如可同時造成圓環病毒、副豬嗜血桿菌及胸膜肺炎等病原體的感染。

      此外,在外觀正常豬的扁桃體和呼吸道某些器官中,常潛在有許多病原體,如支原體、萎縮性鼻炎、胸膜肺炎、副豬嗜血桿菌、鏈球菌等,在豬群免疫力低下或發生應激時,這些細菌常成為繼發性或機會性病原,使病情加重。

      三道防線密不可分,相互促進,有利于整個呼吸系統的安全和健康。

      2.呼吸道疾病臨床癥狀

      多發生于6-10周齡的保育仔豬,有時1-3周齡的哺乳仔豬,最普遍的是10-20周齡育肥豬。體溫升高,食欲下降或廢絕;呼吸困難、喘氣、咳嗽,呈腹工呼吸;眼結膜發炎,眼睛內分泌物增多,流淚,有時眼眶水腫;有的出現腹瀉,喜堆臥在一起,生長緩慢、消瘦,死亡率升高。

      病變肺炎,彌溫性、間質性肺炎或花斑樣病變;淋巴結腫大,輕度充血、出血;有的可見胸腔腹腔纖維蛋白滲出,嚴重者粘連。1-3周齡發病的仔豬可見心、肝、肺有出血性病變。肺臟、尖葉、心葉和膈葉的前緣都會發生實質硬度如肉顏色變紫變紅、胸腔積液,有心包炎的癥狀。

      3.綜合防治措施

      3.1加強飼養管理

      (1)建立和完善消毒衛生的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嚴格把關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通過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傳入。

      (2)引購種豬嚴格隔離,新引進的種豬隔離21-28天。

      (3)堅持嚴格執行定期或不定期對豬群進行疫病檢測和搞體水平檢測,以便逐步凈化。

      (4)嚴格執行全進全出制度,杜絕將不同來源的豬只或日齡相差很大的豬只混群飼養。

      (5)降低飼養密度。

      (6)防寒保暖,外界環境氣候驟變防止賊風侵襲。

      (7)搞好舍內空氣流通,減少有害氣體對呼吸道的侵襲。

      (8)控制好了豬舍內的濕度。

      (9)設立病豬隔離欄,病豬、弱豬及時隔離護理及治療。

      3.2提高營養水平和控制霉菌毒素

      應用優質營養豐富的飼料,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在仔豬斷奶、轉群、天氣氣候突變,免疫接種時,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或VC。定期清理料槽,防止槽底部飼料時間過長而發霉變質,以防霉敗飼料中毒。

      3.3免疫接種

      著重加強豬瘟(HC)、偽狂犬(PR)、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PRRS)、豬肺疫(PM)、豬肺炎支原體(MPS)、豬胸膜懷肺炎(APP),豬萎縮性鼻炎(AR),豬鏈球菌(SS)等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

      3.4藥物防治

      料中添加高于正常劑量30%的敏感藥物;通過飲水給藥方法給藥;病豬注射抗生素3-5天;對癥治療;策略性用藥;血清療法;間隔用藥。

      3.5控制方案

      (1)根據實際加強做好PR、HC、PRRS、MP3、AR、APP、PM等疫苗的免疫接種。

      (2)母豬分娩前7-14天驅除體內外寄生蟲。

      (3)母豬產前及產后一周、飼料中添加藥物:80%的泰妙菌素125g/T+15%全毒素300-400g/T+阿莫西林150-200g/T。

      (4)加強母豬營養,提高自身抵抗力,飼料中添加VE或電解多維。

      (5)后備母豬做好免疫和同化工作。

      (6)配種懷孕豬及公豬飼料中定期添加了藥物。

      (7)做好分娩舍、保育舍清潔消毒工作,選用雙鏈季胺鹽、消毒3次,空欄5天以上。

      (8)仔豬做好“三計”保健工作(3、7、21天)選用長效霉素,斷奶后7天及保育舍轉出7天飼料中添加藥物。

      篇(2)

      結果:研究組患者呼吸道疾病院內感染1例(2.56%),對照組呼吸道疾病院內感染9例(23.08%),對比兩組院內感染率,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具有明顯統計學差異意義(P

      結論:社區醫院采用整體管理模式效果顯著,可有效預防控制呼吸道傳播疾病,降低呼吸道疾病院內感染率。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呼吸道傳播疾病管理預防控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84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0397-01

      呼吸道傳播疾病的路徑主要有人體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等,各種微生物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后,會引發呼吸道傳染性疾病,該病具有傳播速度快、范圍廣、途徑多等特點,一旦病發將難以控制,是一種具有極大危害的傳染性疾病。目前,我國呼吸道傳播疾病已成為公共衛生健康問題,廣受人們關注和重視,呼吸道傳播疾病暴發流行,如甲型流感、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不僅危害人們身心健康,還會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1]。所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加強管理及預防控制呼吸道傳播疾病,有助于控制疾病暴發流行,同時在患者就診過程中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該疾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呼吸道疾病院內感染率,確保患者就診安全與醫務人員職業安全。本文選取78例入院就診患者進行研究,分析整體管理模式對呼吸道傳播疾病的預防控制效果,結果如下。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9月~2013年3月入中心就診的7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45例男性,33例女性,年齡14~71歲。隨機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9例。研究組23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14~70歲;對照組22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16~7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無明顯統計學差異意義(P>0.05),具有對比性。

      1.2方法。選取的78例就診患者均采取一定管理措施預防控制呼吸道傳播疾病,研究組患者采用整體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管理模式進行管理,整體管理模式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2.1建立完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盡可能結合服務中心具體情況建立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如《呼吸道傳染病應急預案》《消毒隔離制度》《醫務人員防護制度》等,確保制度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并充分發揮出應有作用,保證呼吸道傳播疾病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2]。此外,為提高醫務人員感染意識,保證管理制度的貫徹落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感染管理部門應做好呼吸道傳播疾病防護知識宣教工作,并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加強其職業安全知識。

      1.2.2加強感染科管理。感染科通常負責呼吸道傳播疾病診療工作,所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需嚴格考查并科學合理的整改醫療環境,盡可能合理布局傳染病區,滿足傳染病預防控制需求,同時明確分區與專用通道,保持良好通風與空氣流通效果。為保證感染科管理的有效實施,需對該科醫務人員進行培養,使其全面掌握各方面知識,如中心感染控制、流行病學、傳播性疾病診療等。

      1.2.3隔離管理。隔離管理措施主要包括:①設立獨立醫療區域收治疑似呼吸道傳播疾病患者,同時區分醫務人員、患者、污染物運送專用通道,進出病房時醫務人員與患者家屬均需穿戴隔離衣與外科口罩;②對于疑似度高的呼吸道傳播疾病患者,應直接轉送隔離觀察室進行密切觀察,隔離觀察期間,應保持隔離觀察室門窗關閉,同時診療儀器必須專人專用,為免發生院內感染,非醫務人員嚴禁進出隔離觀察室,而家屬則需取得醫師批準并做好防護措施才能進出隔離觀察室[3]。

      1.2.4醫務人員防護管理。呼吸道傳播疾病的途徑主要有空氣、飛沫、密切接觸等,高度重視醫務人員呼吸道防護與粘膜保護,并采取正確措施保護其健康,有助于降低呼吸道疾病院內感染率。診療操作過程中,醫務人員應根據實際風險與標準預防原則,采用基本、加強、嚴密等分級防護措施,如應佩戴手套才能接觸污染物品,如排泄物、血液、分泌物等,需注意的是接觸非完整皮膚黏膜時更應佩戴手套;醫務人員應佩戴好防護面罩、目鏡、N95口罩與戴帽連體防護服等,才能接觸有可能噴濺的污染物品,如血液、體液、分泌物等。隔離觀察病房內外、治療室、醫師診療室等均需配備可快速干手的消毒劑,而且還需采取各種手衛生宣傳方式,有效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知識,并養成良好的手衛生習慣。

      1.2.5患者所用物品消毒管理。合理選用消毒劑殺滅呼吸道傳播疾病病原體,選用的消毒劑必須經國家批準,且有相關資質、合格。患者所用物品均采用消毒劑嚴格消毒,如醫療器械、儀器設備、相應物品等,而且每例患者所使用的監護儀、氧氣濕化瓶等必須嚴禁交叉使用,同時對消毒液濃度進行實時監測,以保證達到理想消毒效果,此外定期培養各類管道細菌,并準確記錄培養結果,有效加強呼吸道傳播疾病診治效果。呼吸道傳播疾病患者出院后,應對其所在房間與可能污染區域進行終末消毒處理,才能提供給其他患者使用。

      1.3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所有數據,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量數據以(X±S)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P

      2結果

      就診期間,研究組患者出現1例呼吸道疾病院內感染,感染率為2.56%,對照組組出現9例呼吸道疾病院內感染,感染率為23.08%,兩組呼吸道傳播疾病院內感染率對比,具有明顯統計學差異意義(P

      3討論

      呼吸道傳播疾病是一種病發后難以控制且危害極大的傳染性疾病,具有傳播速度快、范圍廣、途徑多等特點,多由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病原體引起,該傳播疾病的流行特征主要有:季節性,多發于冬春季節;易傳播,傳播范圍廣泛、發病率高,尤其是未預防接種人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5]。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是呼吸道傳播疾病暴發流行的環節,傳染源可能是病原體攜帶者、患者,傳播途徑主要有空氣、飛沫、密切接觸等,抵抗力低、為預防接種等為易感人群。患者若院內感染呼吸道傳播疾病,不僅會危害身心健康,增加疾病痛苦,還會給原發病治療造成嚴重影響。目前,呼吸道傳播疾病已逐漸成為公共衛生健康問題,加強管理和預防控制該疾病,有助于控制疾病暴發流行,如甲型流感、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保障人們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所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做好呼吸道傳播疾病相關管理與預防工作,采用有效措施改善疾病管理與預防現狀,可控制疾病傳播,降低中心內感染率,提高臨床管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采用整體管理模式進行管理效果顯著,是降低呼吸道傳播疾病中心內感染的有效措施,可有效預防控制呼吸道傳播疾病,切實保障患者就診安全與醫務人員職業安全。

      參考文獻

      [1]陳利英.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預防及控制研究[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06):53-54

      [2]張斌.呼吸道傳染病預防與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1):28-30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4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3430-01

      近年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類型趨于多樣化,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甲型流感等,該類疾病以其發病迅速、傳染性極高、傳播速度快、傳播途徑多樣等特點,成為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的重大隱患。作為醫院傳染科,應該針對該類疾病的特點積極發揮其社會效益,做好該類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以降低感染率[1]。本文就我院近年來在呼吸道傳染病防控方面的工作措施進行總結,我院傳染科積極實施了科學的疾病控制措施,有效提高了患者就診及醫護人員治療的安全性,降低了該類疾病的危害及影響,具體措施總結如下:

      1 預防措施

      呼吸道傳染病的控制、隔離、治療等各個流程十分重要,缺一不可。作為基層醫院,積極做好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工作顯得十分必要,因為將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在基層早期予以切斷,可以降低更多不必要的疾病傳播和流行。

      11 接種疫苗 疫苗接種是目前預防與控制傳染病的主要措施,其主要對象為15歲以下兒童,注射疫苗后,可以有效提高受治人群的免疫水平,該方式是使人群在病發之前進行預防,亦可用于某些傳染病病發之后的治療及控制。目前,用于人群接種的病毒疫苗種類較多,如風疹、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接種后可防止致病菌的侵入,從根本上達到降低發病率的目的。

      12 一般藥物預防 許多藥物對于傳染病有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如磺胺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有預防作用;紅霉素可以預防百日咳、衣原體、支原體肺炎;結核菌素試驗陽性患者可口服異煙肼,以控制病情[2];若為可能接觸炭疽的人群,可以使用青霉素,給藥方式為肌肉注射,或者使用四環素一周,給藥方式為口服。不過這些方法目前臨床應用并不多。另外,如果醫護人員自身防護措施沒有嚴格把控,與傳染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有過接觸,應立即采取隔離觀察措施,必要時使用一些預防性的藥物,避免出現醫護人員的感染。

      2 呼吸道傳染病的控制方法

      21 及時隔離觀察 醫院應對傳染科日常診療工作進行細化,設立呼吸道傳染疾病患者的獨立區域,這樣便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在接受患者時,發現有癥狀與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相似的患者,應第一時間送至醫院獨立設置的特殊區域,將其隔離,醫院醫護人員必須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如使用外科口罩,出入隔離室時,應使用隔離衣,醫療設備應一對一使用,非該科室的醫護人員嚴禁進入隔離室。另外,應將患者隨身的污染物及時運送至醫院的制定區域內,醫生、患者的通道與患者污染物的運送通道也應分開,避免出現交叉感染。

      22 做好消毒工作 呼吸道傳染疾病的致病菌對高效含氯消毒劑的耐受性不佳,容易被殺死,因此,呼吸道傳染病的病房內,應嚴格做好消毒工作。使用含氯高效消毒劑時,應選用國家批準的消毒劑,并保證質量合格,按照醫院相關規定及使用說明,每天定時在病房內進行消毒工作。患者使用的醫療器械、物資等,均需進行嚴格的殺菌消毒,如氧氣濕化瓶、喝水的水杯等。每個患者的衣物等也應該分別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在進行清洗時,不僅需與一般患者衣物分開,統一病房的患者異物也應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感染[3]。每日監測含氯高效消毒劑的濃度,保障消毒工作的有效性。患者治愈出院后,其使用過的物器械等,需經過終末消毒,才能正常投入使用。

      23 患者分類管理 患者癥狀的患者,其致病原因各有不同,不能對其一概而論,而需將其進行準確診斷后,科學分類,并進行分類管理。一般的呼吸道傳染分為三類,即發熱患者、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及類流感樣患者,三者的控制措施均有所區別,具體方法如下:錯誤!未找到引用源。發熱患者。一般呼吸道傳染病的患者都會出現發熱現象,對于有發熱癥狀的患者應注重其第一部的診斷,根據診斷結果進行正確的分診,再進行具體的后期控制與治療;錯誤!未找到引用源。不明原因肺炎。該類患者應按照《全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排查和管理方案》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實時的監控,了解其變化、控制病情發展發現及其相似的病例時,應組織院內相關骨干醫師進行討論、分析,及排查,若還是無法確診,應先將患者有效隔離,并及時向當地傳染病控制中心報告,以待后期處理[4];錯誤!未找到引用源。類流感樣患者。加強類流感樣患者的監控,把握該疾病的變化情況及活動特點,以便及時發現變異,控制疾病發展,同時亦有利于患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 劉坤,曹彬,丁梟偉,閆勇,李春燕,侯生才,王辰綜合性醫院中呼吸道傳染病醫院感染的防控[J]中國醫院管理,2010,30(02):23-25

      篇(4)

      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

      傳染源:經呼吸系統傳播的病原微生物類型復雜,種類繁多,包括細菌,病毒,衣原體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病毒引起,而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病毒和細菌都有重要位置。①患呼吸道傳染病的患者是呼吸道傳染病最主要的傳染源,尤其是那些不存在病原攜帶狀態的傳染病,如麻疹,水痘和百日咳等,患者是其唯一的傳染源;②隱性感染或健康帶菌者也是重要的傳染源;③一些動物也可成為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染源如禽鳥類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重要傳染原。

      傳播途徑:①所有呼吸道傳染病如麻疹,水痘,猩紅熱和肺結核等都經空氣傳播,包括飛沫、塵埃、氣溶膠等傳播方式;飛沫傳播只有在與傳染病近距離接觸時才被傳染,一般在無外界影響下,與傳染源保持在2m以上距離可絕對預防被傳染,而氣溶膠是病毒、細菌通過空氣傳播的主要途徑。②一些呼吸道傳染病也可以通過間接接觸傳播如日常生活用品被傳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后將病原體傳播給易感者,呼吸道傳播方式,決定了呼吸道傳染病的調查和控制中需要重視作為傳染源的控制管理,除做好呼吸道隔離外,患者和易感者的手消毒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嬰幼兒、兒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

      季節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發生在冬春季節,這與冬春季節門窗緊閉,室內空氣不流通,居住密集,氣候寒冷或驟變使人體抵抗力降低有關。

      呼吸道傳染病暴發流行的調查特點

      患者多分布在傳染源周圍,呈積聚性;離患者越近,接觸越密切,被感染的機會越大,發病率越高。

      人們常在兒童時期感染這些疾病,如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但仍容易在學校出現暴發。

      群體性發生多見,在短時間內罹患率可升到較高水平。

      疾病的發生與居住環境和生活水平有關。居住擁擠、飛沫、塵埃的濃度高,容易傳染,好發于集體單位如學校,托幼機構等。

      調查特點:調查對象主要是患者和密切接觸者,動物源性傳染病則需要同時重點調查可疑的動物傳染源。調查時必須同時采集患者的呼吸道標本,血清標本等。

      呼吸道傳染病的控制要點

      隔離治療患者,傳染病患者是呼吸道傳染病的最主要傳染源,隔離治療患者是控制流行的有效措施。

      追蹤密切接觸者,根據監測信息確定暴發流行的影響范圍和人群,對密切接觸者進行有效的觀察,及時發現新病例。

      帶菌者服藥:對于細菌性呼吸道傳染病的帶菌者,在發生疫情時可考慮選擇服用其敏感的預防性抗生素。

      篇(5)

      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是一類常見的高發性公共衛生問題,其常見疾病類型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風疹、肺結核、流行性腮腺炎、流腦等等。導致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細菌、病毒、衣原體以及支原體等[2]。由于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具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傳播途徑多、感染性高以及交叉感染率高等特點,因此對社會公眾的健康安全造成極大的隱患。如何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已經成為當前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急需重視和加強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文著重就基層醫院預防和控制呼吸道傳染病醫院感染的方法和措施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更好的降低呼吸道傳染病的醫院感染率,確保患者的身體健康。

      1呼吸道傳染病醫院感染的預防措施

      呼吸道傳染病的醫院感染能夠通過有效的措施加以預防,提高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效果,盡量將其傳播在源頭切斷。其主要的預防措施包括有:

      1.1 加強物理防護工作在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一定要做好相應的物理防護工作,以避免直接接觸到傳染源。例如,盡量避免同陌生人進行親密的交談;在公共場所一定要注意佩戴口罩;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等[3]。同時,醫護人員也應做好自身的防護工作,在接觸傳染患者的過程中注意加強隔離、消毒等防護措施,從而避免出現醫護人員的感染。

      1.2 加強藥物預防工作由于呼吸道傳染病多是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等引起的,因此,可以通過針對性的藥物進行預防。例如,紅霉素能夠對百日咳、支原體肺炎、衣原體肺炎進行有效的預防;磺胺能夠有效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青霉素和四環素能夠有效預防炭疽病;異煙肼能夠有效預防結核病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有些藥物屬于抗生素,因此在對(疑似)患者的用藥期間,必須嚴格、規范、合理的控制患者的用藥量和用藥時間,避免出現過敏、濫用藥以及不良副作用等問題的發生。

      1.3 做好疫苗接種工作目前,我國對呼吸道傳染病醫院感染的主要預防措施就是疫苗接種,它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人體免疫力,對人體對傳染源具有抵御能力,從而在根本上減少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疫苗接種的主要應用對象是<15歲的兒童,且主要是病毒類的疫苗,例如流感疫苗、風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以及麻疹疫苗等[4]。

      2呼吸道傳染病醫院感染的控制措施

      除了要加強呼吸道傳染病醫院感染的預防工作,基層醫院還要將患者的病情以及傳染范圍控制在一定程度,從而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其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有:

      2.1加強全面性消毒工作經過研究調查顯示,高效含氯消毒劑能夠有效的殺死一般性呼吸道傳染疾病中的致病病菌。因此,基層醫院要加強對呼吸道傳染病病房以及患者活動區的全面性消毒工作。在消毒過程中,要選擇有質量保證、國家批準的含氯高效消毒劑,并嚴格根據醫院的消毒規定定時(每天或每幾小時)為院內的相應區域進行全面性的消毒殺菌。其消毒的范圍主要包括:醫用物資(被服、水杯、柜子等)、醫療器械(氧氣濕化瓶、注射器具、霧化器等)、病房地面、走開水廊、房、衛生間以及其他環境等。

      2.2 加強對患者的隔離工作盡量避免同傳染患者接觸是控制呼吸道傳染病醫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設立患者的隔離獨立區域,以防止傳染患者同其他疾病患者直接接觸而造成醫院感染的發生。在患者入院時,對疑似癥狀患者應立即送至隔離區進行觀察和確診,并嚴禁不相關人員進入到隔離區。醫護人員在開展工作時一定要做好全面的防護措施(穿隔離衣、帶外科口罩等),并嚴格按照隔離規定將患者污染物運送到指定區域,從而盡量避免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

      2.3 對患者進行嚴格的分類管理由于呼吸道傳染病的種類較多,因此,在進行患者管理時也應根據其癥狀的不同進行分類管理,從而避免交叉感染。據相關科學數據統計,一般性呼吸道傳染病大致可以分成三種類型,即:發熱患者、類流感型患者以及不明原因肺炎患者[5]。在進行管理過程中,醫務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采取針對性的控制管理措施,從而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率。

      3小結

      近些年來,基層醫院中呼吸道傳染病的種類越來越復雜,給基層醫院的傳染病防控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和壓力。因此,基層醫院必須要做好呼吸道傳染病醫院感染的防控工作,加強對多種傳染源的嚴格控制,注重醫院生活環境衛生的清潔,提高對易感人群的保護力度,從而更好的降低和減少基層醫院呼吸道傳染病的醫院感染率,確保院內患者及醫務人員的健康安全。

      參考文獻:

      [1] 蘇丁緒,周崇安,李明波.淺析基層醫院呼吸道傳染病醫院感染的防控[J].中國保健營養,2012,10(22):5510-5511.

      [2] 胡為海.基層醫院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探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04(15):171-172

      篇(6)

      【中圖分類號】R18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469-01

      經呼吸道傳播疾病的流行特征為:季節性,一般冬、春季升高;由于呼吸道傳染病容易傳播,故傳播廣泛、發病率高;未進行預防接種的人群,發病可呈周期性升高;人口密度、居住環境條件與易感者的比例是疾病傳播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 呼吸道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原則

      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時,要統一指揮,有步驟、有序地進行應急處理,其預防控制的主要原則是:

      1. 迅速確定傳染源,控制傳染病進一步蔓延。迅速確定病因和傳染源,消除或隔離并治療患者、病原體攜帶者,消除傳染源的傳播狀態。估計潛伏期,提出人群隔離的標準,對人群進行隔離、留驗、醫學觀察或監測。

      2. 統一指揮,分級負責。發現重大傳染病疫情時,各有關部門要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統一領導和指揮下,按照規定的職責開展工作。

      3. 保護易感人群。使用生物制品和預防性用藥,保護易感人群,加強健康教育,改善環境及個人衛生,提高人群抗病能力。

      4. 展開流行病學調查,確定傳染病的流行特征。迅速展開流行病學調查,根據疫情具體情況,劃分出不同的區域,如疫點、疫區;對疫源地進行徹底消毒處理,切斷傳播途徑。

      二 預防與控制基本程序

      當疫情發生后,通過疫情報告程序把疫情報告到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報告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迅速組織人力、物力及有關技術資源赴現場進行調查處理。

      三 呼吸道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基本方法和措施

      1.接報疫情與處理

      接到呼吸道傳染病暴發疫情報告的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值班人員或責任部門人員為責任匯報人,要詳細記錄報告內容,并主動詢問記錄有關事項及接報后初步處理。

      主要應記錄內容如下;

      (1)報告者單位、姓名、性別、職務或職稱、聯系地址、聯系電話、傳真、電子郵箱、報告日期和時間。

      (2)事件基本概況:包括發生疫情的類型、性質、時間、地點,疫情發生發展經過,發病人數、死亡人數,發病和死亡者的年齡、性別和職業分布,患者主要臨床癥狀,檢查檢驗結果,初步診斷意見,當地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可能的原因等。

      (3)詢問是否已將疫情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如沒有,應要求報告者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4)提出將患者送入就近大醫院診治的建議及采取的緊急控制措施的意見,詢問所需的技術支持。

      (5)初步處理情況:將接報疫情報告有關責任部門及向有關領導匯報,并報告同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

      (6)記錄人姓名、接報時間。

      2.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前準備

      包括現場調查組織措施、調查物品準備和現場調查人員衛生防護物品準備等。

      (1)現場調查組織措施、疫情分級調查處理及組織協調。

      (2)調查物品準備:現場調查物品充分準備是順利進行現場調查的保證,包括個案調查、暴發調查、采樣登記等各種調查表格,采樣器材,消殺藥品和器械,車輛等。

      (3)現場調查人員衛生防護物品準備與使用衛生防護措施:主要包括事先接種相關的傳染病疫苗,執行職務時穿著防護服裝,建立實施操作時的隔離制度及安全操作制度,污染物的消毒制度及定期體格檢查等。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飛沫核和塵埃傳播,在現場調查過程中,調查人員與患者接觸密切,因此現場調查人員做好個人防護非常重要,尤其是要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的衛生和保護,預防感染。

      3.現場流行病學調查

      包括初步調查、個案流行病學調查、暴發流行病學調查、病例一對照調查和密切接觸者追蹤調查等。

      (1) 暴發流行病學調查:在已判斷暴發的前提下,進一步進行暴發的流行病學調查。了解暴發疫情開始發生的日期,暴發按日發病的人數,哪些地區或單位部門有病例及發病人數,查清并登記暴發過程中的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觸者,已采取什么措施和效果等。

      (2)個案流行病學調查:初步判斷疫情暴發后,結合職業、環境、生活、接觸人群、動植物情況對患者、疑似患者和接觸者進行個案流行病學調查。

      (3) 初步調查:核實臨床診斷,判斷暴發:核實診斷是向接診醫生詳細詢問疾病的診療經過,并認真查閱病歷,了解患者的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結果、影像學檢查結果和臨床診斷等。

      4.采取措施控制疫情進一步發展

      其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等。

      (1)控制傳染源:對暴發的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源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1) 保護易感人群:對密切接觸者進行留驗或家庭醫學追蹤觀察,發現病例及時隔離治療。對普通人群和患者一般接觸者進行監測,根據暴發傳染病的特性和相應疫苗的性質,決定是否進行應急預防接種工作,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有關傳染病防病知識和措施的宣傳工作,提高易感人群對疾病流行的認識,預防疾病繼續發生和傳播。

      2)在呼吸道傳染病暴發疫情期,隱性感染者和潛伏期病原攜帶者存在于密切接觸者中可能性比較大,因為無癥狀,其傳播疾病的危險性也高。

      3)對于染病的動物,除采取樣本進行實驗研究外,應立即殺滅,并用焚燒等方法殺滅疫源地可能傳播疾病的蟲媒或動物,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擴散。

      (2)切斷傳播途徑:疫源地分為疫點和疫區,一般單個或范同較小的疫源地稱為疫點,若干個疫源地連成片或較大范圍的疫源地稱為疫區。

      (3) 對患者和疑似患者要立刻隔離,要求患者戴口罩,并根據不同的呼吸道傳染病進行相應的治療,密切觀察其臨床過程和治療效果。

      5.總結評價,撰寫報告,提出建議

      描述疫情暴發的基本情況,分析暴發原因、傳染病暴發流行的三環節和流行病學特征。確定臨床診斷與實驗室分析結果是否符合、初步假設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是否吻合,評估采取的應急預防控制措施的效果。總結暴發疫情預防控制全過程應急處理的經驗教訓,提出進一步的防治、監測措施,形成書面報告上報和反饋,最后對有關資料分類歸檔。

      參考文獻

      [1]徐更強,盧文波,鐘峰.關于加強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體會中華臨床醫學衛生雜志, 2007(5): 79-80.

      篇(7)

      一、豬呼吸道病綜合癥發生的原因

      1、生物因素。近年來大家所說的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實質是由病毒、細菌以及支原體等多病原引起的以呼吸道癥狀為主的混合感染性豬病。其最常見的病原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圓環病毒和豬肺炎支原體混合感染,難以治愈的病豬往往是兩種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

      2、環境因素。飼養環境的好壞是造成豬呼吸道疾病發病的重要因素。常見的問題包括:一是氣候突變,保暖防寒措施不到位或通風保暖調節不科學;二是飼養密度過大,舍內糞便清理不及時,換氣工作不到位,造成空氣污濁、氨氣含量過大;三是豬吃食、飲水、休息的地方三定位做得不好,舍內濕度大、溫度低;四是帶豬消毒后,不注意定期的通風換氣,消毒藥損傷呼吸道黏膜;五是長途運輸,豬只擁擠,飲用生冷涼水而引發呼吸道病;六是引種消毒隔離不到位,急于合群引發呼吸道病;七是外來車輛、人員消毒不到位,豬場飼養其他動物,人、禽、豬的交互感染等引發呼吸道病。

      3、飼料因素。一是飼料配比不科學,質量差、能量標準低造成豬體營養不良,抵御寒冷的能力差;二是盲目加大促長損肝的銅元素含量,造成肝腎損傷,免疫功能受損;三是飼喂發霉的飼料,不僅損肝損腎,造成機體免疫抑制,導致整個豬群免疫力下降,還會引發難以治愈的霉菌性肺炎。這些因素都對豬呼吸道病的發生有重要影響。

      4、免疫因素。做好豬體免疫接種工作是控制豬呼吸道病的關鍵所在。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免疫程序不科學或缺乏科學免疫程序,免疫效果差;二是對免疫工作不重視,疫苗免疫不到位;三是疫苗保存、使用不當引發免疫效果差或無效;四是免疫前后濫用藥物造成免疫失敗;五是免疫抑制豬病的存在造成疫苗免疫效果差。

      二、豬呼吸道綜合癥的防控措施

      1、豬場要防止疫病傳入。引入良種要從安全豬場選種,并嚴格檢疫,遠離生產區隔離觀察30天,經檢疫健康者可進場混養,防止引入隱性感染豬帶進傳染源[2]。

      2、實行“全進全出”。按照生產流程,從配種、妊娠、分娩、哺乳、斷奶、育成全部采用“全進全出”的生產方式,做到同一棟豬舍同時全部轉群,每批豬出欄后豬舍都要全面徹底清洗消毒,然后再進入新的豬群,避免交叉感染,對控制本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篇(8)

      [中圖分類號] S8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3-0207-01

      豬呼吸道疾病是冬季頻發的一種疾病,由細菌、病毒、環境應激等因素在相互作用下引起,癥狀為:豬咳嗽、呼吸困難、體溫反復、耳尖發紅,部分出現口吐白沫、眼鼻分泌物增加等癥狀。該病多發于寒冷干燥的冬春季節,此時日夜溫差變化大,環境溫度低,地面潮濕,空氣不流暢,豬欄的氨氣超標、細菌病毒增加,生豬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

      一、生豬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和危害

      1. 病因

      第一,原發性感染病原,主要包括蘭兒病病毒、圓環病毒Ⅱ型、豬流感病毒、豬瘟病毒、蛔蟲、弓形體等。

      第二,營養因素。生豬出現營養過剩或是營養不足,食用低品質營養品,飼料出現霉菌毒素污染等都可能誘發呼吸道疾病。

      第三,豬群生活密度過大,通風條件不佳,豬欄中的有害氣體嚴重超標、溫濕度不適宜等都是生豬呼吸道疾病的誘因。

      第四,不同健康狀況的豬混合飼養,因疫苗質量過低、免疫程序不合理等原因導致的免疫失敗都有可能導致生豬感染呼吸道疾病,這個時候的豬呼吸系統極為脆弱,抵抗力不足。

      2. 危害

      冬季是生豬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全國各地的豬場都無法規避該病的侵擾。當豬群感染呼吸道疾病,會迅速在整個豬場中傳染,影響非常大。據調查,冬季豬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為10%-60%,而死亡率高達20%。而且,該病還會出現繼發性感染和混合性感染,診斷和治療難度加大,治療時間長,短則1個月,長則2-3個月才能使病情得到基本控制。染病期間,豬的生長速度放緩,平均減少16%,這樣就會推遲豬上市的時間。而且,飼料的利用率野降低了,平均每頭豬要多消耗10-20kg的飼料。藥物治療也需要成本,每頭豬的用藥成本在10-30元之間。如果母豬在懷孕期間感染呼吸道疾病,處理不當就有可能出現流產、死胎、弱胎現象,對于養豬戶來說又是一筆經濟損失。公豬感染呼吸道疾病有可能出現炎,影響豬場的后續生產。所以說,呼吸道疾病將會給養豬場帶來一筆巨大的經濟負擔,豬場的生產性能降低。

      二、防治措施

      生豬呼吸道疾病的病發因素多,單一的防治措施沒有什么效果,養豬戶應根據發病規律、病因以及自身狀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防治措施,盡量減少該疾病的危害。

      1. 環境措施

      1.1 消毒工作

      消毒能有效減少該病的感染源,給生豬提供健康的生活的環境,降低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根據豬場的情況制定系統的消毒計劃,加強豬場內外環境的衛生消毒,每周一次的豬舍和豬消毒,每10-15天一次的豬場全面消毒。當豬場出現呼吸道疾病時,適當增加消毒的次數,空舍時要進行全面消毒徹底切斷病原體、細菌等的生存鏈,可以采取“沖-燒-刷-消-熏”的步驟做好消毒工作,豬舍的用具也一起消毒。把好人員、物品的消毒關,在每棟豬舍門口設消毒盆和洗手池,經常更換消毒液,確保藥效;消毒液的品種也要經常更換,避免出現耐藥性。外來車輛、人員不得進入生產區,避免帶入外來病原體。

      1.2 “全進全出”制度

      為了保證豬群生長的均衡,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應及時清理豬糞,保持豬舍的清潔。冬季時既要保證豬舍的溫暖和干燥,還要注意通風,提高豬舍空氣質量,切不可因溫暖而忽視通風。在一天中氣溫最高時開窗,有效降低豬舍內的氨氣含量,減少細菌、病毒數量。執行“全進全出”制度,切斷病原體、病毒、細菌等微生物的生存鏈,防止交叉感染。一旦發現豬感染了呼吸道疾病,及時進行隔離治療,而沒有治療價值的豬則要及時淘汰掉,避免造成更嚴重的經濟損失。由于呼吸道疾病是一種傳染病,所以說,堅持“全進全出”飼養制度是切斷傳染源最根本的措施。這種飼養制度有利于切斷病原的循環感染,利于呼吸道疾病的感染,也有利于飼養管理,實施規模化的機械化飼養,提高勞動效率。目前,“全進全出”制度已經為全國各地的養豬場廣泛應用。

      1.3 飼養密度

      飼養密度過大就容易出現空氣質量變差問題,不利于生豬的健康成長,提高冬季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一般來說,保育豬的豬舍密度應在0.4/頭為宜,生長豬的豬舍密度在0.8/頭,育肥豬的豬舍密度為1.2/頭。

      2. 營養均衡

      生豬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有不同的營養需求,而養殖戶則要根據其生長規律為其提供營養均衡、口感好的飼料,保證豬的健康成長,提高其抵抗力,從而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在這個過程中,飼料的品質非常重要,不能用變質、霉變的飼料喂養豬群。為了降低外界過激因素如:打疫苗、斷奶、換料等的影響,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中藥、維生素等調理豬群的健康狀況,從而減少外界過激因素帶來的不良影響。

      2.1免疫接種

      按照正常的免疫程序給豬群注射疫苗,其中以豬瘟、豬偽狂犬病、藍耳病、圓環病毒病等疾病的疫苗為主。種豬、后背豬還要做好驅蟲工作。定期檢測豬群藍耳病、豬瘟等疾病的抗原體,掌握豬群的健康狀況,一旦發現某些豬攜帶隱性病毒體,及時隔離治療或是淘汰,降低不良影響。

      2.2治療

      當生豬感染呼吸道疾病后,應在其飼料中添加藥物,斷奶的豬仔使用支原凈+金霉素,連續使用一個月;母豬則應在產前1周和產后一周使用支原凈+金霉素。同時還應給所有豬喂養三仙湯,提高未染病豬的抵抗能力。還可以采用注射的方式,每天注射一次蛤蟆王或得米先或炎毒咳喘,連用3天。

      結束語

      本文簡單介紹了豬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和危害,并為防治該疾病提出幾點建議,供養豬戶參考,降低該病的不良影響,提高豬場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篇(9)

      雞呼吸道疾病是目前家禽生產中發病率較高的禽病,且危害較大。抗生素治療雖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會傷害動物免疫器官,產生耐藥性菌種和代謝產物,危害周邊環境。因此,雞呼吸道疾病的治療可采用中醫的優勢組方,辨證施治,從而減少對抗生素的依賴,保證生態環境及食品的安全。

      1雞呼吸道疾病病因分析

      導致雞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環境污染,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養殖規模及密度不斷上升,部分地區的養雞生產集中在一起,這雖然提高了便利度,但也增加了疾病發生與傳播的風險,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損失[1]。第二,免疫程序不完善,科學的免疫對雞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雞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在免疫接種次數、接種步驟以及劑量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主要是受理念、技術和資金等的影響;第三,飼養管理不當,在雞的飼養方面,多數養殖戶仍局限在傳統理念下,沒有采用科學的飼養管理模式,僅注重酷暑及嚴冬季節的管理,忽視了通風、消毒和日常飼養等方面的管理,導致雞的免疫力較差,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率較高[2]。

      2中醫治療措施

      2.1傳染性支氣管炎

      傳染性支氣管炎屬于高度接觸性傳染性疾病,可發生于各個生產階段的雞群,具有傳播速度快和危害大等特點。雛雞一旦發病,死亡率較高,且會導致規模性傳染,因此養殖場應注意對疾病的有效控制,重視免疫接種工作。在進行中醫治療時,養殖場可選擇石膏、麻黃、杏仁、甘草、桔梗和魚腥草等藥物,混合均勻后研磨成粉,根據使用對象的不同,劑量可靈活調整。在預防時,劑量一般控制在2.5g/kg~3g/kg,治療時劑量可適當提高,一般控制在3g/kg~4g/kg,持續治療7d~10d。治療時間越早,效果越明顯。

      2.2傳染性鼻炎

      雞傳染性鼻炎多發生于冬季及早春,主要是由飼養管理不當和通風不良等因素導致的。因此,養殖場應重視日常的管理與飼養以及通風換氣,及時清理并消毒。治療時,養殖場可選擇以下組方:白芷、防風、益母草、烏梅、豬苓和澤瀉各100g,辛夷桔梗、黃芩、半夏、生姜、葶藶子和甘草各80g,用于100羽雞3d的治療,均勻混合后粉碎拌入飼料中,持續治療9d,能取得明顯的療效。

      2.3慢性呼吸道疾病

      在雞感染慢性呼吸道疾病時,發病雞主要表現為咳嗽、流鼻涕和呼吸有啰音等癥狀。該病多為并發或繼發,病情較嚴重,治療難度較高[3]。在采用中醫治療時,養殖場可采用以下組方:石決明、草決明、桔梗和蒼術各50g,黃藥子和白藥子各45g,大黃、黃芩、陳皮、苦膽和甘草各40g,梔子和郁金各35g,膽草、山楂、麥芽和神曲各30g。將以上藥物粉碎混合后,每日拌入1/3飼料中,當雞全部采食后,再添加正常飼料,每日劑量控制在2g~3g,持續治療3d,可取得明顯的療效。

      2.4四季適用組方

      篇(10)

      關鍵詞:家禽疫病;防控技術;實施要點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家禽養殖的規模逐漸擴大,家禽疫病也經常發生,不僅影響養禽業的發展,也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1家禽疫病流行的原因

      1.1飼養條件差

      家禽養殖業規模較小,飼養條件比較差,大多家禽養殖場都不具備防寒保暖的能力,使家禽的體質變差,容易感染疫病。另外,家禽養殖場的通風條件與消毒條件比較差,導致病菌滋生和家禽染病。如:家禽呼吸道疾病就是由于養殖場通風不暢引起的,常見的有:慢性呼吸道病、傳染性喉氣管炎以及傳染性支氣管炎等。這類疾病在冬季常發,雞患病后會出現喘氣咳嗽等癥狀,慢性呼吸道病的病程比較長,會影響母雞的產蛋率。

      1.2家禽免疫存在問題

      家禽免疫是防止疫病出現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家禽免疫存在很大的問題。首先是許多養殖戶沒有嚴格按照相關的規范標準進行免疫,影響免疫效果。其次,許多養殖戶并不了解家禽免疫方法,在免疫注射時沒有使用正確的疫苗,或者疫苗的劑量與稀釋的比例存在嚴重的問題,在免疫前沒有檢查家禽的疫病情況,嚴重影響免疫效果。最后,疫苗的質量難以保證,許多疫苗存在不合格問題,疫苗對運輸的要求比較高,在運輸的過程中很可能破壞疫苗的有效成份,疫苗失效,這樣就嚴重影響了家禽免疫效果,增大了家禽疫病流行的風險。

      2家禽疫病的防控技術

      2.1加強飼養管理

      要防止家禽疫病發生,首先家禽養殖戶要加強飼養管理。保證禽舍的通風,嚴格控制飼養的密度,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菌滋生,并可有效防止家禽患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主通過空氣傳播,所以保證禽舍通風能夠有效的切斷呼吸道疾病的傳染途徑,從而控制家禽疫病。其次,要做好禽舍的消毒工作,保證禽舍的衛生,養殖人員要定期清理禽舍,對家禽的糞便等排泄物進行處理,保持禽舍清潔,防止病菌滋生和疫病傳播。

      2.2規范患病家禽處理方法

      家禽養殖戶在發現患病家禽時,應該立即采取隔離措施,防止疫病向更大范圍傳播,尤其是傳染病,更要做好隔離措施。同時要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果養殖戶無法治療時應該將疫病情況立即上報當地獸醫主管部門,請獸醫協助治療。另外,如果出現病死家禽,養殖戶應該對其進行深埋無害化處理,不能隨意丟棄,更不能食用、運輸、銷售病死家禽。

      2.3做好家禽免疫工作

      獸醫主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家禽養殖戶的免疫宣傳,提高其免疫意識。應組織相應的講座讓家禽養殖戶了解正確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方式,避免養殖戶在免疫的過程中采用了錯誤的免疫方法。獸醫主管理部門應該規范疫苗的包裝,分配好疫苗的劑量,這樣養殖戶不用自己分配劑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免疫效果。另外,要加強疫苗質量控制,相關部門要加大力度打擊非法疫苗生產,保證疫苗自身的質量,同時要完善疫苗儲存與運輸制度,防止疫苗在儲存與運輸的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除此之外,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家禽免疫投入,培養家禽免疫技術人才,促進家禽免疫工作正常有序開展,防止家禽疫病暴發流行,嚴防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發生。

      總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家禽養殖業的規模在逐漸擴大,但家禽疫病的流行,嚴重阻礙了家禽養殖業的發展。本文對家禽疫病的防控技術及實施要點進行了分析,闡述了家禽疫病流行的原因,介紹了家禽疫病的防控技術及實施要點,希望能對家禽養殖業有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培培.解碼中國家禽產業現狀———(北方牧業)2013家禽疫病防控與健康養殖技術研討會行業篇[J].獸醫導刊,2013,05:4.

      篇(11)

      二、呼吸道病癥狀有哪些?

      主要為喘氣、咳嗽(干咳濕咳)、呼吸困難、攝食量減少、消瘦等,藍耳病、豬流感還會引起體溫升高,母豬流產等。

      三、什么豬多發?

      主要以5周齡、13周齡、18周齡多發,尤其體重30千克~40千克或60千克~80千克多發。

      四、常見的呼吸道病有哪些?

      藍耳病(PRRS)、支原體病(MH)、豬流感(SI)、多殺性巴氏桿菌病(PM)、放線桿菌胸膜肺炎(APP)、偽狂犬病(AD)、傳染性萎縮性鼻炎。其中支原體病(氣喘病)俗稱“萬病之源”。

      五、呼吸道病有什么損失?

      呼吸道病發病率為30%~70%,輕則生長緩慢或停滯,飼料報酬降低,上市時間延長,生產性能下降,淘汰率升高,重則大批死亡。育肥豬在每小時內咳喘2次~3次,表明肺感染5%,延遲出欄10天~15天;肺若感染30%,延遲出欄30天~45天。

      六、如何防控呼吸道病?

      當呼吸道防御系統受到干擾就會引起呼吸道疾病,保護三道防線是應對豬呼吸道病的主要工作,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国产精品午夜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精品国产欧美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哟女在线观看| 老年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免费| 欧美巨大黑人精品videos| 精品多毛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九九九| 亚洲欧美精品AAAAAA片|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51| 伊人精品视频在线| 99久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6|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io |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不卡|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国产小呦泬泬99精品| 91精品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黑巨人与欧美精品一区|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国产精品伦理久久久久久| 久久线看观看精品香蕉国产| 日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