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高血壓預防知識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高血壓是一種人類心腦血管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嚴重損害人類的健康。2002年中國調查我國成年人患高血壓的概率為18.8%,而且正在逐漸升高中[1]。正確掌握高血壓知識及預防措施可有效降低高血壓的人群患病率,減輕社會負擔,筆者通過問卷的方式對我市居民進行調查,了解社區居民對高血壓知識及預防的了解程度。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隨機選取我街道17社區內的五棟樓,對此樓內的所有成年人進行問卷調查,共計1021人。其中男性401人,女性587人。年齡18-82歲,平均年齡(48.81 8.7)歲,學歷包括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及專科學歷、本碩及以上。
1.2 調查方法:
下發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統一調查問卷,并與社區醫院工作人員配合詢問填表與回收。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高血壓知識自我了解情況,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危險因素,并發癥及預防行為。其中,易患高血壓危險因素包括“吸煙,缺乏運動,高鹽高脂飲食,超重,腹部肥胖,有家族史等6項。并發癥包括腎病,心肌梗死,眼部疾病,卒中等5項。預防行為包括:多食蔬菜水果,適量運動,控制體重,戒煙限酒,限制攝鹽,日常監測血壓等6項。被調查者了解一項計一分,不了解計0分。用每項相加后的總分來表示危險因素,并發癥,及預防行為的了解情況。
1.3 質量控制:
調查前培訓相關的調查人員來保證社區居民對表格的正確填寫以及表格完整度,并由相關部門進行抽樣審核。
1.4 統計學分析:
問卷數據錄入并經審核后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用c2檢驗來判定高血壓診斷標準及其知曉情況與人口學特征的關系。高血壓危險因素,并發癥,預防行為與人口特征的關系用秩和檢驗分析,以P
2 結果:
2.1一般資料:
經過對1021人的調查問卷的匯總分析得知,共回收有效問卷988份,有效率96.8%,年齡18~39歲占23.1%,40~59歲為31.2%,最多的為60~80歲(35.1%),80歲以上為10.6%。學歷方面最多的為高中及專科學歷為50.1%,其次為初中23.2%,本碩或以上為16.3%,小學及以下為10.4%。
2.2高血壓知識了解情況:
收縮壓≥140mmHg或(和)舒張壓≥90mmHg為高血壓診斷標準在調查中的人群了解率為58.7%。危險因素中85.6%的人了解家族史為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其次是高鹽高脂飲食占65.4%,缺乏運動最少為43.1%。知曉全部并發癥占人群的22.1%,知曉率最高的為卒中94.7%,心肌梗死70.4%。日常監測血壓與限制攝鹽為大眾知曉最廣的預防行為分別為83.3%與81.4%,戒煙限酒知曉率最低為60.1%。見表1.
2.3不同年齡人群對高血壓了解程度
居民年齡不等對高血壓診斷標準的了解程度也不同(P
3 討論:
此次調查中發現,我市居民高血壓診斷標準知曉率為58.7%與上海市居民知曉率相差不多[2],這跟網絡普及及全國宣傳成度有關。人群對高血壓危險因素概念相對模糊,除個別家族史知曉率高,以及高鹽高脂飲食與體重超重為較明確因素,其余了解率均偏低,這與平時接受此類信息渠道較少與自我關注度不高的原因有關。而人群對并發癥了解也不甚明確,大多因為只了解高血壓為心腦血管疾病而選擇卒中與心肌梗死,少部分居民了解高血壓可造成腎病及眼部疾病,這與宣傳力度不夠,人群知識匱乏有關。預防行為人群了解較多,并相對明確。
在對年齡與高血壓知識了解度分析得出,年級越大對高血壓的了解程度越高,這與人類生長對健康越加關注,生活水平提高更加懂得生活保健以及年老易患病的原因有關[3]。
隨著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高鹽高脂飲食,網絡發達后導致的運動量減少,以及生活速度加快后作息的不規律都造成了高血壓患病率逐年升高的結果[4],因此必須加強對高血壓疾病的宣傳力度以及知識的普及,以及強調預防高血壓的重要性,國家與社會媒體聯合推廣,才可減緩高血壓疾病的發病率。
綜上所述我市社區居民對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及預防行為了解程度不理想,應加強知識教育,提高高血壓的人群認知度。
參考文獻
[1]李淑軍,張新勇,鄭曉波等.北京市井莊鎮農村居民高血壓患病情況[M].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16(5):490.
高血壓是一種全球性的慢性病,其發病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而逐年上升。高血壓病作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會導致心、腦、腎、血管、眼底的結構和功能的改變和損害,進而引起相關疾病。衛生部已經把高血壓的控制正式列入社區衛生服務內容,使之成為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工作任務。
實踐證明,控制高血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區防治。社區高血壓綜合防治工作的有效實施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個體化指導連續性、綜合性、可及性衛生服務,創造有利于健康的環境,對人群高血壓控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是防治高血壓的一種有效途徑。
確定干預目標
初期目標:提高居民高血壓防治知識的知曉率、定期測量血壓率、提高人群運動參與率、控制食鹽的攝入量和提高高血壓病人的服藥率。
中期目標:提高高血壓管理率和控制率、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減少藥物依賴性和由此產生的并發癥。
遠期目標:有效預防和控制高血壓、改善居民健康狀況、降低心腦血管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干預對象
干預對象:筆者于2006年3月~2006 年9月對旺蒼縣靜樂寺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調查和分析。
該社區人口老齡化現象比較嚴重,達到了29%,其中患有高血壓病及高危人群占人口比例的16%。本調查以213例有明確診斷的高血壓患者(其中683例高危群)為干預對象。其中男性117例,女性96例;50~69歲161例,占75.5%;合并有 2種及以上并發癥者 52例。平均血壓152/92mmHg,最高收縮壓(SB)169mmHg,最高舒張壓(DB)113mmHg。
干預方法
問卷調查:本研究采用重問卷調查法進行。先通過宣傳單、發放高血壓知識問卷、居委衛生干部宣傳等手段進行社區動員,隨機地將自愿參加者分為干預組(接受高血壓自我管理課程及醫生定期隨訪)和對照組(日常的三級管理服務)。干預前共填寫并回收有效問卷220份,其中高血壓患者144份、高危人群76份。干預后6個月進行隨訪調查,并回收有效問卷205份,其中高血壓患者134份、高危人群71份。血壓測量由社區醫生完成,通過比較干預前后各指標的變化來了解干預效果。所有調查結果均輸入EpiData,并運用SSS工具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開展免費測量活動,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生活指導。控制高血壓是慢性病防治的首要任務。在具體措施上可以組織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與高血壓患者、高危人群建立合作關系,由管理經驗豐富的醫師強化干預,對高血壓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飲食、運動、服藥給予個體化指導并定期填寫隨訪記錄,參照血壓動態變化調整措施;開展社區血壓免費測量活動,對初診高血壓患者進行動態血壓監測,排除假性高血壓,使高血壓的檢出率有所下降。
結 果
對自身健康狀況的了解:調查表明,參與調查的社區居民普遍關注高血壓病的防治工作。高血壓患者對自身所患疾病比較關心。85.3 %的患者了解血壓的正常范圍,77%的病人了解長久癥狀,81.6%的病人能說出所用藥物的名稱與用法。這些調查結果說明患者對疾病比較關心,希望得到健康指導,掌握相關保健知識。
對高血壓知識的知曉率:干預后高血壓患者和高危人群在相關知識知曉率方面較干預前有所提高,尤其是對高血壓診斷標準的掌握程度有明顯上升,自我技能掌握方面比干預前普遍有所提高,控制體重由原來的41.2%上升至71.3%(<0、01);限鹽由原來的62.4%上升至89.1%(<0、01)。經過干預,患者順從性提高顯著(<0.05);血壓值差異顯著(<0.01),各年齡組SB、DB干預后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SB以45~84年齡段顯著(<0.01),DB以45~74年齡段顯著(<0.01)。1年內測量過血壓的人數由40.6%上升為67.2%,從未測量過血壓的人數由31.2%下降為7.5%。干預組、對照組6個月血壓值變化比較可見,干預組的收縮壓和舒張壓6個月的平均下降值均大于對照組。上述評價結果經統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
討 論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我國1991年對15歲以上94萬人群抽樣普查,高血壓標化患病率為11.26%,與1979~1980年相比,10年間患病率增加25%。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至2020年,非傳染性疾病將占我國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將占首位。
為了遏制這一心血管病高峰的到來,保證人民健康,保證下一世紀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全國范圍內大力開展高血壓病的防治,積極治療高血壓病患者,同時控制整個人群的血壓水平,已刻不容緩。治療高血壓的目的不僅在于降低血壓本身,還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險是多因素的,因此,高血壓的治療還應包括影響高血壓患者的其他危險因素的治療。雖然嚴重高血壓造成的死亡率和罹患率最高,但人群中輕、中度高血壓的影響面最廣,故防治應以此為重點。
高血壓是多因素疾病,臨床治療中應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遺傳、社會和個性背景,因人而異地作最佳選擇。
高血壓病的治療和預防需要經過長期的綜合治療和居民自身的努力。社區是居民特別是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和活動場所,也是防治高血壓的重要場所。高血壓的預防與治療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高血壓預防的目的在于通過藥物和非藥物手段把血壓降到理想水平,最大限度地減少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從而促進社區居民身體健康,提高生活水平。
強化健康教育,重視飲食健康。社區衛生服務人員應該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鼓勵社區居民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促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祛除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保證高血壓防治工作的良好進行。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基礎和前提。有研究表明,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幫助人們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逐步減少對藥物依賴,從而減少藥品對人體的不良反應。因此,可以在不同場合、不同媒體中,用不同的方式對高血壓的并發癥及死亡原因進行宣傳,強化科學知識、普及實用技能,從而吸引重點目標人群,使社區居民和高血壓患者認識到高血壓病的危害,樹立預防高血壓的健康意識,增強治療信心,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社區衛生服務可以通過宣傳使居民了解高血壓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及護理知識,使病人對高血壓病有一個正確客觀的認識。對于一般人群,應該使他們能夠了解到良好的飲食習慣直接關系到治療的成功與否,如低鹽、低脂低熱量的飲食原則,飲食結構的合理搭配;預防高血壓,做菜少加鹽;鼓勵患者戒煙限酒;鼓勵患者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鼓勵居民學會血壓的自我監測等等。另外,可以通過組織高血壓病人俱樂部進行病人的自我教育。通過病人的自我教育與病人間的相互支持,來促進病人調整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增進病人的相關知識。
鼓勵病人學會自我管理。在社區開展高血壓自我管理,不僅有利于患者正確認識和對待疾病,也有利于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疾病的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采取積極和正確的行為來控制疾病。社區高血壓自我管理模式所指的是,病人在醫務人員的協助下,承擔一定的預防性或治療性活動。這種疾病管理模式不僅成本較低,而且克服了傳統的高血壓三級管理覆蓋面不廣的弊端。它非常強調醫患雙方的共同參與及病人對自身健康的責任及潛能。社區醫生可以通過咨詢、講座和小冊子等形式把疾病的防治知識和方法告訴患者,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行實踐,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控制血壓。實踐表明,造成高血壓疾病的因素很多,但如果能夠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也能有效地控制或避免高血壓病的發生。因此,社區衛生服務人員要鼓勵和指導高血壓患者和社區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療法,控制飲食中食鹽的攝入量,控制體重,杜絕生活中的不良嗜好如大量吸煙、嗜酒、飲食多油膩等等,還要注意鼓勵社區居民加強體育鍛煉,從而降低高血壓危險因素。
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實施分級管理。高血壓防治是一項全社會參與并對健康負責的系統工程,是一個涉及政策、環境、經費以及個人行為等多方面的復雜活動。政府重視與否直接影響社區高血壓防治的成效。社區高血壓防治需要衛生、財政、民政、計生委、老齡委、婦聯等多部門的協作,使干預計劃能夠得到及時的修訂。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高血壓病人的綜合干預,可以利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社區居民免費測量血壓和體重,按血壓水平的定義分類,將數據輸入計算機,對高血壓病人進行分級管理:對重度高血壓病人采用一級管理,立即開始對高血壓及并存的危險因素和臨床情況進行藥物治療,并且密切觀察,每周最少測量1次血壓;對中度高血壓病人采用二級管理,先觀察3~6個月患者的血壓及其他危險因素的變化,然后決定是否開始藥物治療;對輕度高血壓病人采用三級管理,重點是監測血壓及其他危險因素,然后決定是否開始藥物治療。同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以為社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可以定期進行隨訪高血壓患者,將隨訪記錄的有關數據存入高血壓病人檔案,以便對慢性病的發生進行監測,為進一步掌握社區慢性病發生和發展的趨勢做好準備。只有在政府重視的基礎上,由政府出面進行各部門間的協調,才能形成合力做好社區高血壓防治工作,從而建立和完善從預防、檢測到治療、反饋的防治體系,才能夠對社區高血壓病人做到早期發現,并針對患者具體情況進行治療和管理,從而保證干預質量,保證高血壓社區防治的可持續發展。
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要有效的實現高血壓防治的干預工作,就必須重視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由于當前有些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對于高血壓控制與治療的經驗知識不足,給高血壓的社區防治帶來不少困難。血壓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必將降低高血壓防治的成本效益,也會削弱高血壓病人對高血壓防治的積極性,對以后的社區其他慢性病防治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定期定點給高血壓病人測量血壓就成了進行高血壓社區防治的一個重要手段。然而,通過對社區高血壓防治工作的調查發現,有些測量血壓的醫生只是在為檢查其工作量提供依據,他們只將測量的血壓值記錄在冊,告訴病人也只是正常與不正常,而不是讓病人知曉自身的血壓值,這并不利于高血壓的控制工作。 還有些工作人員自身的專業知識不過關,對于高血壓病人的護理指導不到位,有相當部分的高血壓病人其血壓持續數月異常,而所服抗高血壓藥物并沒有絲毫的調整。反之,部分高血壓病人已經將血壓控制到正常數月,反而調整藥物,結果其血壓就增高。因此,在當前社區高血壓防治工作中,應注重培養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采取多種形式對高血壓防治專業隊伍進行培訓,使他們及時了解高血壓病防治研究新進展,促使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由專科向全科發展,正確指導社區居民防病治病從而使高血壓病防治工作持續、有效地落實,使高血壓這種常見的社區慢性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參考文獻
1 吳錫桂.對我國高血壓防治的建議.高血壓雜志,1997,5(2):79280
【關鍵詞】健康教育;高血壓;防治作用
1.前言
高血壓作為臨床心血管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是根據體循環的動脈壓增高視為臨床特征的,并且患者于后期常合并腦、心以及腎臟器官等并發癥,對病患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給予病患健康教育知識的講解,讓其充分地了解高血壓的有關知識,便于今后正確的掌握用藥的方法與原則,減少病患出現并發癥的現象,進一步提高其的生活質量。文章對2009年7月到2012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8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講解,效果顯著,現將報告進行如下分析。
2.資料及方法
2.1臨床資料
將2009年7月到2012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300例高血壓病患作為分析對象,隨機選取80例病患并分成觀察組及對照組,各組40例病患;男46例,女34例,病患的年齡范圍自32歲至78歲,平均的年齡是67歲。所有病患均符合我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病患的收縮壓高于140mm Hg、舒張壓大于90mm Hg,高血壓的等級為I-III級。此次研究排除患有嚴重的心腦及腎疾病患者,兩組病患在性別、年齡與病程等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對比具有意義。
2.2方法
80例高血壓病患分成觀察組(40例)與對照組(40例),觀察組:給予病患講解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告之病患飲食、生活方面與服用藥物的相關知識;教會病患進行血壓的自測方法等內容。對照組病患僅進行常規的健康教育知識。兩周作為一個療程,最后對病患的生存質量表進行分析,總各項總分100分,得分越多表明病患的生活質量就越高,分數越差,病患的生活質量也就越差。將將軟件SPSS13.0作為分析工具,計量資料用x±s 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兩組以上均數間比較采用q檢驗,P
3.結果
使用健康教育知識的講解,能夠有效控制高血壓病患的病情進一步發展,提高病患戰勝疾病的信心;進一步增強高血壓病患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因此具有重要的意義。觀察組病患與對照組病患的生存質量平分結果如下,對比具有差異性,即P
4.討論
臨床上高血壓疾病屬于慢性的疾病,對病患的血壓進行控制是不足的,還需要不斷對病患進行必要的健康知識的教育,更好的使病患提高生活質量,有利于減少疾病的并發癥與病死率。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有效的干預措施,能夠對高血壓病患的身體恢復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夠提高病患對疾病的認識,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效控制疾病[2]。
4.1對高血壓病患進行健康教育的意義
系統的健康教育知識能夠提高血壓病患對疾病的認識,使病患更好的配合治療;有利于降低病患的并發率與死亡率。有效防止高血壓疾病對病患的危害,便于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效的處理,使病患的血壓保持穩定,預防病情的進一步惡化。上表中,觀察組運用健康教育,病患的生理功能為85.7+5.2分,而對照組僅為78.5+6.3分;在軀體疼痛、情感功能以及健康狀況等方面,觀察組病患教育后的分數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分數。因此表明,進行健康教育的高血壓病患的生存質量大大提高、病患的身體也恢復較快。
4.2為高血壓病患實行健康教育的途徑
4.2.1進行心理指導
為高血壓病患進行健康教育知識的講解,應先對病患進行有效的心理指導,從而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爭取病患的信任。此外,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種疑問,主動了解其的心理與思想活動,打消病患不良的念頭,及時將高血壓的發病原因與發病機理以及危害等知識告之病患。確保病患保持平常、樂觀的心態,避免患者的情緒過于激動;增強病患戰勝疾病的信心,有效減少病患血壓升高現象,更好地對高血壓病情進行有效控制。
4.2.2確保適當的休息與鍛煉時間
指導高血壓患者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作息時間表。病患應按時休息、保證睡眠的質量,有利于身體的健康。此外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有效控制體重,運動時應該以循序漸進原則為主,避免過度運動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影響。病患可進行跑步、打太極等活動,避免過度勞累,有效提高大腦的皮質功能并且穩定病患的情緒,充足的休息時間與進行適當的鍛煉,對高血壓病患身體健康起到較好的恢復作用。
4.2.3有效的飲食指導
高血壓病患的飲食至關重要,進行飲食方面的健康指導,可控制高血壓病患的血壓升高現象,飲食指導有建議病患少進食含鹽高、高脂肪、高膽固醇與高熱量的食物,應該多進粗糧雜糧。此外,確保飲食的規律性,控制好飲食量;多食用新鮮的蔬菜與水果,少食油炸或辛辣的食品、忌飲濃茶、咖啡。
4.2.4用藥指導
當病患被確診為高血壓之后,應及時進行治療,病患可使用抗高血壓藥物,并且應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合理的用藥,并定時對血壓進行監測,對用藥量進行有效的調整,必要時可更換病患的降壓藥。對于指導病患進行血壓的自我監測時,需要做到定部位、定進行測量,按照血壓與病患實際的癥狀變化進行適當的用藥調整,避免病患因誤服藥物導致不良后果[3]。
4.2.5加強健康教育
出院后,加強應加強對高血壓病患的健康教育,宣傳預防的意識,注意身體的健康。病患自覺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病患盡量戒煙戒酒;需養成主動按時服藥的習慣、保持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適當參加鍛煉或者進行室外活動,有利于對高血壓病患身體較快的恢復;病患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避免出現并發癥。
5.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高血壓病患給予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夠提高病患的治療效果,確保病患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還有利于控制疾病的惡化,保證病患的身體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和危險因素,影響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結構和功能,最終嚴重的臟器功能衰竭。迄今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約有5%的高血壓病人,血壓升高是由于某些確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壓發病率較高。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群體在我國大幅度的增加,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很大的危害。我國流行病學研究調查,高血壓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北方高于南方,沿海高于內地,城市高于農村。青年期男性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略高于男性[1]。筆者將生活方式指導對高血壓病人的干預效果觀察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自2012年1月自2012年12月我院收治了300例高血壓的患者,進行抽樣調查研究其中200例患者。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98例,年齡在28歲至89歲,平均年齡在48.4歲。隨機將其分為兩組,每組100例,一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為對照組,另一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給予生活方式指導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一般情況等基本資料進行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有臨床可比性。
1.2方法采用抽查問卷的方式以及體格檢查進行調查,主要內容包括患者對高血壓知識的了解、治療方法、危險因素、預防措施以及并發癥等進行調查統計分析,對于患者的自身因素例如:年齡、體重、吸煙、酗酒、生活習慣、精神壓力以及遺傳因素進行調查統計。
1.3生活方式指導
1.3.1運動指導高血壓患者由于缺乏鍛煉,可適當的進行長期運動有降壓健體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前必須接受相關的檢查以排除運動禁忌及繼發性高血壓發生的可能。有氧運動戶外運動要比無氧運動的降壓效果更加顯著[2]。
1.3.2飲食指導臨床醫學認為只有健康的飲食才能控制良好的血壓,飲食習慣不僅對人體有滋養的作用,而且飲食療法是防治高血壓的首要步驟。早期或1級高血壓的患者,單純限制鈉鹽的攝入量,就可以使血壓恢復到正常水平。而2、3級高血壓的患者限制食鹽的攝入量可提高藥效,從而可以減少用藥的劑量。指導患者進行低鹽膳食,膳食中的約80%鈉鹽都來自烹調和各種腌制品,因此應減少烹調用鹽,食鹽量不超過6g/d為宜,因此限鈉鹽入量首先要減少烹調用調料,并減少食用腌制品[3]。減少脂肪的攝入量,膳食中脂肪的控制量應在總熱量的25%以下。適當的進行補充鈣和鉀鹽,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多飲牛奶。限制飲酒量,飲酒量每天不得超過50克乙醇的量。禁止吸煙。減輕體重盡量使BMI控制在小于25以下。降低體重對于胰島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左心室肥厚均有明顯的意義。
1.3.3減輕精神壓力指導患者合理安排工作與休息,避免腦力勞動過度興奮,減輕精神壓力,保持生活環境起居安靜舒適,避免噪音嘈雜,避免精神緊張。禁止情緒激動、不規律服藥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適當的聽聽音樂、看報紙雜志、下棋、練氣功、打太極拳等,以調節緊張情緒,放慢生活節奏,保持穩定心態。在保證身心健康的基礎上適當休息與活動提高機體的活動能力,但不宜做劇烈運動,如登山、提重物、跑步等,合理運動保證足夠的睡眠。
1.4判定標準血壓控制效果,顯效率是指在用藥和護理后72h得到控制,此次比較就針對兩組患者的顯效率進行比較,并發癥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的心、腦、腎、眼等其他癥狀疾病均為并發癥,比較兩組的并發癥的例數。
1.5數據統計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統計分析使用SPSS11.3軟件包完成,P
2結果
兩組患者在經治療和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效果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3討論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嚴重危險因素之一,而高血壓癥狀又是一種人為可以改變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防治高血壓的方法是針對高血壓的患者進行有效的生活方式指導的護理干預,由上述證明,可以通過有效的生活方式指導高血壓人群認識到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指導患者堅持有效的治療,規律的運動、合理的飲食、健康的生活習慣是控制和預防高血壓的重點措施[4],而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生活方式指導的健康教育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率,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堅持合理適當的運動,讓患者配合治療,提高了高血壓治療效果,減少了相關疾病的發生,而且在有效的控制血壓的同時,明顯的提高了護理質量,提高患者的滿意度。而這種生活方式指導的護理干預可以在臨床廣泛實施,可以減少患者住院時間,提高患者治愈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彩云,盧燕.關注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1(2):156.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不僅其發病率較高,而且它也是引起冠心病、腦卒中和腎衰竭的主要危險因素[1]。心腦血管病死亡率占我國居民死亡原因首位,成為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和死亡一半以上與高血壓有關,控制高血壓是防治心腦血管病的關鍵[2]。我科于2007年10月參加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高血壓綜合防治研究,課題進行的過程中,在聯合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高血壓知識和飲食方式的調查,實施有助于改變高血壓患者知識缺乏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高血壓控制率,減少心腦血管事件危險。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入選的對象標準:(1)年齡50~79歲;(2)原發性高血壓伴心血管危險因素者;入選病例 241 例,男 148例,女 93 例。使用藥物包括:(1)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劑(2)復方阿米洛利片(3)替米沙坦片(4)辛伐他汀片。
1.2方法
對入選病人藥物聯合治療的同時進行高血壓知識調查和飲食方式的調查。(1)用氨氯地平+復方阿米洛利或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聯合降壓治療;對血總膽固醇水平正常偏高者隨機分到他汀組或常規調脂組。(2)高血壓知識和飲食方式調查。高血壓知識調查內容:高血壓概念、診斷標準、所導致的疾病;監測血壓的意義;影響血壓變化的因素;堅持長期服用降壓藥的意義等。飲食方式調查內容:每日的主食量、肉類、蔬菜、水果、食鹽量;每周蛋類數量、吃煎炸食品次數;每月食油量;是否控制體重、戒煙限酒、參加體育鍛煉等。調查結果以上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知識缺乏和有不良生活方式,在藥物治療同時進行強化生活方式干預措施指導。
2強化生活方式的干預措施
2.1心理干預措施
血壓升高與精神狀態不佳有密切關系,高血壓患者常見的心理特點有焦慮、恐懼、懷疑、否認、憤怒、悲觀等。 因為有了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緒障礙,使得高血壓患者采用單純降壓治療往往不能很好的起到降壓的作用[3]。評估患者對高血壓知識的了解程度,根據知識水平的不同和對相關知識的需求情況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焦慮、情緒激動、緊張、膀胱過度充盈、室溫過冷或過熱、疼痛、晝夜變化等因素均可影響血壓變化。對于容易情緒激動者,還應指導如何控制情緒的方法、自我調解,保持心情愉快,克服急躁情緒。幫助患者認識并正確面對高血壓,讓患者看到高血壓只要堅持合理用藥和合理的生活習慣就能控制好的樂觀的一面。
2.2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
評估患者對治療意圖的了解和配合情況,有目的地進行教育,讓患者了解治療的方案,藥物劑量和服藥的方法,用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應對方法。 科室成立高血壓患者俱樂部,針對高血壓患者的文化水平、學習能力,選用適宜的方法,定期向患者講解高血壓病的常見癥狀、發展后果、治療原則、預防措施、血壓監測的方法,特別要想患者宣傳高血壓病發病與精神過度緊張、肥胖、吸煙、酗酒、高鈉飲食等生活方式有密切關系。強調生活調節在高血壓病的治療、預防中的重要性。
2.3高血壓藥物依從性的健康教育
評估患者服用抗高血壓藥物的依從性,根據依從性的高低進行不同的指導。制定明確的服藥時間表,提示患者預防漏服藥物。對于依從性較高者,給予鼓勵和肯定,并指出尚需要注意的問題,對依從性較低的患者要了解分析原因,講解高血壓的治療方案,必須堅持長期服用,不得隨意停用或自行減量和不服藥行為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等。每次發放藥物時,了解服藥情況,定期以電話或門診方式隨訪,督促患者堅持監測血壓情況和定期復查生化常規,將檢查結果及時報告醫生,調整藥物用量。
2.4飲食指導
將患者習慣食用的食品制成營養含量表,指導患者科學飲食,要定量,不暴飲暴食,合理膳食,控制總熱量攝入。建議患者宜食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優質蛋白的食物。限制鈉鹽攝入每天應低于6G,嚴重高血壓患者控制在1-2G/D。保證充足鉀、鈣攝入,多食綠色蔬菜、水果、芹菜、蘑菇、木耳、蝦皮等,補充蛋白質如蛋類、魚類等,肥胖者可適當食用有降脂作用的食物,食用油應選擇植物油,少吃動物油,增加粗纖維食物攝入,預防便秘,因用力排便可使收縮壓上升,造成血管破裂。
2.5運動指導控制體重
對于肥胖型高血壓,往往肥胖程度與血壓升高呈平衡關系,此類高血壓病人如果單純依靠降壓藥物治療,而不減體重,血壓下降往往不理想,所以,這類病人除堅持降壓治療外,還應注意減肥。體育活動不僅可降壓,還能除脂減肥,調節心理平衡,改善精神緊張狀態。因此,鼓勵高血壓病人加強體育鍛煉,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養花、有趣的活動和適當的家務勞動。開始運動量宜小,以后逐漸增加,并且長期堅持,可減輕體重,降低血脂,提高心血管系統的機能,增強體質[4]。
2.6不良嗜好飲酒和吸煙對血壓有影響
吸煙可使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而使心跳加快,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升高,且尼古丁影響降壓藥的療效。對吸煙者要宣傳吸煙對高血壓患者治療不利,要以堅強的意志戒煙。還可采用尼古丁替代療法或吃戒煙糖幫助戒煙[5]。酒精可使血壓短時間內快速上升,有血管破裂危險,禁飲烈性酒,飲酒不超過25ML/D為儀為宜。
3結果
在課題進行過程中,通過進行高血壓知識調查和飲食方式的調查,評估患者的情況,給予強化生活方式的干預措施,從心理干預、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高血壓藥物依從性的教育、飲食指導、運動指導、改變不良嗜好等,使以上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通過聯合藥物降壓和有針對性健康教育實施,提高血壓的控制率。
4結論
通過對高血壓患者強化生活方式干預的健康教育,使入選患者很好地了解高血壓疾病的相關知識、藥物知識及預防知識,懂得改善生活方式與堅持服藥的重要性及行為的后果,有效地控制了血壓,減少心腦血管事件危險。
參考文獻
[1]賀雪梅,肖業高.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及高血壓控制率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23C):13-14.
[2]2009基層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摘要.
高血壓病是當今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不僅患病率高,而且常引起心、腦、腎等并發癥,是腦卒中、冠心病的誘因。如何提高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如飲食治療、藥物治療、運動治療、是否能正確認識疾病知識、是否能自覺改善不良情緒和不良的生活習慣等,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療,有效地控制血壓,保持病情穩定,一直是護理工作所探討的重要問題。為此本院內三科于2009年1月至2010年月6月,將收治的110例高血壓患者按出院順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5例,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給予高血壓常規治療及護理,對實驗組患者出院后加以電話隨訪并結合家庭訪視進行護理干預,以提高此類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9年1月至2010年月6月,本院內三科共收治高血壓患者110例,男58例,女52例,年齡37-85(平均52)歲;患者血壓基本情況:正常高值18例、輕度高血壓29例、中度高血壓33例、重度高血壓30例。按出院順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程、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給予實施高血壓常規治療及護理[1]。主要包括:非藥物治療及護理,如減輕體重、減少鈉鹽攝入、補充鈣和鉀鹽、減少脂肪攝入、戒煙、限制飲酒、增加運動等;藥物治療及護理,如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陰滯劑等藥物的降壓治療及護理;高血壓急癥的治療和護理。
1.2.2實驗組在上述基礎上,出院后由專職護理人員負責對其每周進行電話隨訪1次、每月進行家庭訪視1次,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達到進一步促進和維護患者健康的目的。隨訪及訪視內容主要根據患者及家庭成員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以下護理干預指導。
1.2.2.1藥物治療指導,告知患者有關降壓藥物的服藥方法、時間、劑量,使其養成良好的服藥習慣;講解所用藥物的藥理作用、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防止服藥后性低血壓導致暈倒或跌倒等意外事故的發生。
1.2.2.2飲食指導,告知患者體重降低對糖尿病、高血脂、左心室肥厚均有益,使其主動控制飲食,盡量將體重指數控制在25以下;減少鈉鹽攝入,每人每日食鹽量以不超過6g為宜;減少脂肪攝入,膳食中脂肪量應控制在總熱量的25%以下,多吃水果蔬菜;戒煙限酒,飲酒量每日不可超過相當于50克乙醇的量。
1.2.2.3運動治療指導,告知患者運動有利于減輕體重和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適應調節能力,穩定血壓水平[1]。較好的運動方式是低或中等強度的等張運動,可根據患者年齡及身體狀況選擇慢跑或步行,一般每周3~5次,每次持續20~60min/次。
1.2.2.4自我監測血壓,教會患者及家屬自測血壓的方法和如何正確評價血壓值,讓患者了解堅持定期監測血壓和門診復查的重要性,根據患者血壓控制情況及病情變化特點確定并告知監測血壓和門診復查的時間及次數。
1.2.2.5健康教育,根據患者存在的健康問題,及時制定教育計劃,以個別交談與指導、發放相關知識卡片等形式進一步落實,內容包括:高血壓的發病原因、臨床表現、治療原則、預防措施;如何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方式與高血壓之間的相關性;如何監測血壓、病情、藥物療效,藥物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等,讓患者了解高血壓病僅憑門診及住院治療是不可能長期有效地控制血壓的、必須堅持終身藥物治療和飲食治療及運動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能主動尋求相關幫助并接受治療及護理。
1.2.2.6心理指導,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支持和放松療法[2]。心理支持是針對患者不同的心態,采用關懷、啟發、鼓勵、說服等方法給予支持,增強其自我控制能力,讓其了解高血壓患者只有堅持良好的治療依從性和不斷改善生活方式,才可能有效地控制血壓并延續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消除其心理顧慮;放松療法包括松弛、事件放松法、太極拳法、放松靜坐法、傾聽音樂法、培養興趣法等,針對患者心理狀態采取相應的方法緩解其焦慮或抑郁情緒,使其樂觀對待生活。
1.2.3評價方法:出院時征得兩組患者同意,每月由專職護理人員進行家庭訪視1次,訪視內容包括普測血壓,采用自行設計的高血壓相關知識問卷和生活方式及遵醫情況調查表進行治療依從性調查;收集并保存兩組患者12個月內的血壓控制情況和治療依從性資料。
1.2.3.1高血壓的診斷和分級標準[1,3],高血壓定義為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根據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高血壓治療指南制定的高血壓診斷和分級標準,可分為正常血壓(收縮壓<120mmHg和舒張壓<80mmHg)、正常高值血壓(收縮壓120-139mmHg和舒張壓80-89mmHg)、輕度高血壓(收縮壓140-159mmHg和舒張壓100-109mmHg)、中度高血壓(收縮壓160-179mmHg和舒張壓90-99mmHg)、重度高血壓(收縮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
1.2.3.2治療依從性的評價標準,高血壓相關知識問卷內容主要包括高血壓的發病原因、臨床表現、如何預防等,采用百分制,總分大于85分視為達標,否則不達標。生活方式及遵醫情況調查表評價分級:良好:自覺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主動按醫囑服藥、復查,主動尋求相關指導;一般或差:被動接受治療或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存在漏服忘服藥現象,被動或拒絕接受相關指導。 轉貼于
1.2.4統計學方法,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見表1) 例(%)
注:P<0.05。
2.2 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效果比較(見表2) 例(%)
注:P<0.05。
3 討論
高血壓病是一種高發病率、高并發癥、高致殘率的疾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加強對患者疾病防治知識的教育,使患者充分認識到治療的意義和目的以及遵醫的重要性,調動患者治病防病的主動性可以提高遵醫率[4]。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高血壓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和保健能力[5]。高血壓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是患者在多年的生活中形成的習慣行為,非他人干預難以改變[6]。電話隨訪及家庭訪視等護理干預的合理滲入,延伸了護理工作的內涵,并使患者生活的周圍群體共同獲取相關知識,讓周圍的人加入主動關心、支持、監督患者的遵醫行為,充分爭取了社會及家庭成員的配合與支持;這種護理干預方式,充分考慮患者的特點,從方便患者的角度出發,因人、因地、因時開展護理干預,順應患者具體情況的需求,更能取得患者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與認可,從而有利于患者接受,使患者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遵醫行為的重要性。高血壓的治療過程中,患者除了遵循醫囑合理服藥外,合理飲食、控制體重、有規律的體育鍛煉、限酒戒煙、舒緩壓力、保持心理平衡等非藥物治療措施同樣非常重要[7]。結合表1及表2結果顯示,通過對實驗組進行系統性的電話隨訪及家庭訪視,一方面幫助患者正確掌握高血壓診治和保健知識,了解不良生活方式對血壓的影響;另一方面,幫助患者正確認識高血壓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藥物治療者,有針對性的講解用藥知識及堅持用藥的重要性,從而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使其自覺形成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和良好的治療依從性,以達到長期有效地控制血壓,延續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參 考 文 獻
[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62~168.
[2]周永君.心理干預在原發性高血壓治療中的作用[J].四川精神衛生,2004,15(3):173~174.
[3]姚景鵬.內科護理學[M].第1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109~114.
[4]潘根富,江靈巧.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遵醫行為和血壓達標的作用[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9,21(5):239,248.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01-0100-03
原發性高血壓是中老年患者常見的疾病,是引起惡性心腦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地控制血壓、減少惡性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是治療的關鍵[1,2]。近年來,研究發現通過綜合性護理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糾正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患者血壓的控制,改善預后患者的生活質量[3]。本研究觀察了綜合性護理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生活方式及血壓控制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選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共65例,均選自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內科就診的患者。納入患者血壓均達到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4]。排除繼發性和惡性高血壓患者,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采用隨機數字表將納入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齡40~87歲,平均(65.8±6.1)歲;病程2~18年,平均(9.0±2.3)年;高血壓分期:Ⅰ期19例、Ⅱ期14例。對照組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齡41~89歲,平均(65.4±6.5)歲;病程2~17年,平均(9.0±2.1)年;高血壓分期:Ⅰ期17例、Ⅱ期1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和高血壓分期等基本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納入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常規予以降壓藥物的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加用綜合性護理干預,兩組均干預8周。綜合性護理干預的具體內容包括:{1}心理護理: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耐心傾聽患者心聲,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緒及心理狀態,采用積極的心理護理干預方法,緩解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緒,讓患者對疾病的預后保持樂觀態度。{2}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的教育,向患者介紹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預防和并發癥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的認知程度,建立對高血壓疾病的正確認知,糾正患者以往不正確的認知,同時應使患者認識到遵醫用藥、飲食控制、合理運動等生活方式在血壓控制中的重要性;{3}行為干預:進行合理的飲食控制及營養配餐,低鹽、低脂和優質蛋白飲食為主,多食粗纖維食物,保持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與方式,囑咐患者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適量進行體育運動,根據患者病情循序漸進進行,避免劇烈的運動和情緒過度激動,適當控制體重,嚴禁煙、酒等刺激性食物。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8周后治療依從性、生活方式及血壓控制的情況。
1.3 觀察指標
1.3.1 治療依從性評估[5] 完全依從:治療中嚴格按醫囑執行,堅持規范治療者;一般依從:治療中基本按醫囑執行,偶爾不規范者;不能依從:治療過程中時常不按醫囑,不能堅持或中斷治療者。定義臨床總依從率包括完全依從率和一般依從率之和。
1.3.2 生活方式評估 包括飲食控制、合理運動和高血壓知識認知等生活方式。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內差異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差異采用成組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后依從性比較
干預8周后,觀察組治療總依從率為93.9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88%(χ2=5.63,P
表1 兩組治療后依從性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方式控制的比較
隨訪8周后,觀察組患者飲食控制、合理運動和高血壓知識認知等生活方式各方面控制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5.26、6.85、4.53,P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方式控制的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的變化
兩組治療前收縮壓和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8周后,兩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下降(t=2.34、2.46、2.87、3.02,P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的變化(x±s,mmHg)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飲食結構的改變及社會生存壓力的增大,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率逐年上升[6,7]。由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異常升高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從而影響患者心、腦等重要臟器的結構與功能,最終可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不全,甚至衰竭,這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存質量,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還會給患者的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壓力及負擔[8,9]。近年來的研究認為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但與患者的遺傳、環境因素有關,還與患者的飲食結構、生活經濟壓力及不良生活方式等方面密切相關[10,11]。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發現護理干預已成為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基礎措施,是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與預后的重點和關鍵[12,13]。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在臨床上除采用合理應用降壓藥物進行治療外,對患者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的有效干預也有助于患者血壓的控制,提高患者的預后[14,15]。龔鳳安等[16]研究發現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在降壓藥物治療上予以積極合理有效的綜合性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患者的飲食及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療效,更有利于患者血壓控制,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吳桂芳[17]研究發現綜合護理干預更有助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及生活方式的合理控制,明顯改善患者的負性不良心理情緒,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的認知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療遵醫行為,從而提高降壓效果,有利于患者血壓的控制,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惡性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本研究結果發現隨訪8周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飲食控制、合理運動和高血壓知識了解等生活方式各方面的控制效果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下降的幅度與對照組比較更明顯。
綜上,綜合性護理干預用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助于患者生活方式的控制,提高患者的降壓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志明. 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生活方式的影響[J]. 護理學雜志,2006,21(15):65-66.
[2] Yamagishi S, Takeuchi M. Telmisartan is a promising cardiometabolic sartan due to its unique PPAR gamma inducing property[J]. Med Hypotheses,2005,64(3):476-478.
[3] 馮秀珠. 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影響[J]. 實用醫技雜志,2005,12(1):370-371.
[4]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 中國高血壓指南(2005年修訂版)[J]. 高血壓雜志,2005, 12(Suppl):1-53.
[5] 劉麗娜. 護理干預對于原發性高血壓藥物治療依從性影響臨床研究[J]. 中國實用醫藥,2012,21(16):231-233.
[6] 胡大一,王宏爭. 高血壓流行的全球趨勢及對策[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2,22(4):193-195.
[7] 周艷宏,楊期東,許宏偉,等. 綜合性干預對社區高血壓患者血壓和人群腦卒中發病、死亡的影響[J].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2,19(5):275-277.
[8] Kurtz TW, Pravenec M. Antidiabetic mechanisms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nd 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antagonists beyond the renin angiotensin system[J]. J Hypertens,2004,22(12):2253-2261.
[9] Smith PJ,Blumenthal JA,Babyak MA,et al. Effects of exercise and weight loss on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men and women with hypertension[J]. Psychosom Res,2007,63(5):463-469.
[10] 麗娜,張艷波,師貴文. 高血壓與飲食關系的研究進展[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9,17(1):109.
[11] 毛紅娟,何丹丹. 提高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護理對策[J]. 中華護理雜志 2004,39(1):50-51.
[12] Padwa1 RJ,Hemmelgam BR,Khan NA,et al. The 2008 canadian hypertension education program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ment of hypertension part one: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risk[J].Can J Cardiol,2008,24(6):455-463.
[13] Dickson BK,Blackledge J,Hajjar IM. The impact of lifestyle behavior on hypertension 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in a southeastern population[J]. Am J Med Sci,2006,332(4):211-215.
[14] 王艷玲. 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8):1008-1009.
[15] 肖惠敏,姜小鷹. 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與社會支持的調查分析[J]. 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2):812-813.
為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衛生部于2010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我科作為第一批示范病房,積極參與這項活動的開展[1]。我科對出院后的病人采取電話回訪式進行健康教育,通過一年的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既簡易又有可操作性。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自2010年02月-2011年02月,我們以電話回訪進行健康教育的出院病人中選擇250例作為觀察組,選擇2008年12月—2009年12月間沒有開展電話回訪健康教育的病例作為對照組,二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建立健康檔案 病人入院時填寫聯系卡,科內設立電話回訪登記本,將觀察組病人的姓名、地址、聯系電話、職業、文化程度、生理和心理狀況等作好記錄,由1名臨床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負責電話回訪工作[2]。
1.2.2回訪時間 出院時每位患者發放健康咨詢卡,隨時保持電話聯系。電話回訪的時間安排先緊后松,一般在病人出院后7天內開始進行回訪,經常電話詢問患者的遵醫情況,隨訪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適當增減次數,做到隨時掌握病人的情況。
1.2.3回訪內容 回訪時,先由護士主動詢問病情,了解病人的健康情況及病人對出院指導內容的掌握情況,然后針對不同的患者就疾病、藥物、飲食、心理、生活方式等進行有益的健康指導,幫助改變不良行為,從而使患者更加有效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醫患之間的交流,使患者更加了解高血壓的基本知識、預防措施、注意事項,規范治療行為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為方式,達到理想的高血壓預防和治療效果。
1.2.4觀察指標 對觀察組、對照組采用統一問卷調查,評價二組患者對電話回訪指導的態度以及治療12個月后主要生活行為、服藥依從性、定期復診、遵醫囑藥物調整情況。
1.2.5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數據統計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二組病人對電話回訪的態度 絕大部分病人對電話回訪持贊同態度,其中觀察組病人全部贊成電話回訪,而對照組也有90%的病人贊同,在對電話回訪的態度上,二組病人存在顯著差異,觀察組的贊同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2.2二組患者治療12個月后主要生活行為比較 觀察組的健康行為較對照組高。
2.3二組患者治療12個月后服藥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服藥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
2.4二組患者治療12個月后復診、遵醫囑藥物調整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復診、遵醫囑藥物調整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
3 討論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應正確指導老年高血壓患者了解高血壓的知識,采用合理飲食、適當活動、調整良好心態,堅持合理的藥物應用等綜合性治療。護理工作的好壞在治療效果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深遠意義。電話回訪式健康干預是一種經濟快捷應用的病人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是將醫院健康教育延伸到社區、病人、家庭的有效方法,并可以對出院病人進行跟蹤治療和康復指導,通過采用這種形式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對本病的認識水平和自我調節能力,消除了患者的負性情緒,患者的自我防護意識增強,自我護理的科學性提高,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促進病人身心健康,起著積極有效的作用。在回訪中,護士應態度誠懇,語言親切,講解詳細,高質量的為病人解決實際問題,正確提供有關治療、保健護理、健康知識方面的信息。總之,這種方法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有明顯改善,病人滿意度明顯提高,這種方式很有價值,值得推廣。
【培訓方式】
一級培訓: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省心腦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組織專家對各市的授課專家 進行先期培訓。各市授課專家由各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市心腦防辦的臨床專家各1名組成 。一級培訓已于2010年5月8日在杭州完成。
二級培訓:由各市授課專家對各區/縣的社區醫生進行培訓(要求各區縣參加培訓的社區醫生 覆蓋面為100%)。二級培訓完成時間2010年5月9日至2010年8月30日。
【培訓教材】
采用由省心腦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提供的統一培訓教材及課件。
【參賽者基本要求】
1.每個參賽隊由3名社區醫務人員組成。
2.每隊須指定一名普通話較好、語言表達能力強者為演講比賽參賽者。
3.隊中至少有一人會電腦PPT幻燈片制作。
【競賽內容】
1.知識競賽內容: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基層版)選取。分為必答題和搶答題,各 市競賽題目由各市自定。
2.健康教育演講內容:有關高血壓患者的生活方式、藥物治療或自我管理教育內容(參考演 講題目見附件),演講時間為8分鐘左右。必須制作多媒體幻燈片,其內容也是評獎要素之一 。
【競賽程序】
1.初賽(時間5.9~8.30):12個地市的講師5月8日在杭州完成培訓后,回到當地組織以 區縣為單位的知識競賽和健康教育演講比賽,最終選出1個優勝隊代表本地市參加省里的半 決賽。
2.半決賽(時間2010.10中旬):以12個地市為單位組成12個隊參加在杭州舉行的全省半決 賽,最終選出3個優勝隊參加在上海舉行的“長三角”決賽。
【評分方式】
【中圖分類號】R15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0143-01
1病因
長期持久的高血壓可至進行性腎小球硬化,并加速并加速腎動脈粥樣化的發生,可出現蛋白尿、腎損害,晚期出現腎衰竭。腎臟既是血壓調節的重要器官,同時又是高血壓損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腎臟擔負著對血容量電解質平衡以及對腎素一血管緊張素系統(RAS)調節的重要作用。腎臟有著豐富的血管,極易受到高血壓的損害。腎功能的正常對于維持血壓的穩定有著重要作用,腎功能一旦受損,將使高血壓加重,高血壓又進一步加重腎損害,如此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腎功能不全以及心腦等重要臟器損害。
2防治措施
高血壓腎臟病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癥狀伴隨著病況的發展可出現因高血壓導致的頭痛、眩暈、、疲勞、心悸、耳鳴、視力模糊,腎臟病導致的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貧血、出血傾向、蛋白尿、水腫、精神萎靡等。高血壓腎臟病晚期即進入腎功能衰竭,這時治療為時已晚,并且治療效果非常差、預后不良。因此高血壓腎臟病主要在于預防與早期治療。
2.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細嚼慢咽,避免過飽,少吃零食,戒煙限酒。
2.2生活要有規律,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重體力活動、過度疲勞,避免超重或肥胖,適當的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等有益健康的活動。
2.3減少精神壓力,保持心里平衡,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避免刺激和精神緊張,經常自我放松如聽音樂等。
2.4對合并腎實質病變的高血壓患者,治療的原則一是控制血壓,盡早降壓治療.血壓應該控制在理想水平,通常血壓降到130/80mmHg以下,以防止腎損害的進一步發生;二是保護腎功能,對已有輕度腎功能不全的高血壓病患者,要嚴格限制鈉鹽的攝入,減輕體重和戒煙,加強控制其他伴隨的危險因素以緩解不可逆性腎臟病病程,延緩腎功能衰竭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佳,張儉儉.高血壓合并腎臟病的治療.中國社區醫師,2004,20(5):20
[2]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62-168290-296
在臨床中,高血壓是一種很常見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容易引起腦卒中以及冠心病,使患者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受到損害,嚴重時還會引起致殘或者致死[1]。據調查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在高血壓疾病知識的知曉率、控制率以及治療率上依舊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中[2]。我院近年來在高血壓患者病情控制上,實施了社區管理式健康教育,從實施結果來看,所獲效果顯著且良好,現將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取自愿的方式,將2012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00例社區高血壓防治健康活動室血壓異常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有60例,女性有40例,患者年齡為41~76歲,其平均年齡為(66.5±13.8)歲。按照中國高血壓聯盟于1999年所提出的關于高血壓診斷標準來診斷,即收縮壓水平高于140mmHg,舒張壓水平高于90mmHg[3]。
1.2方法 社區護理管理式健康教育的實施主要如下:①根據社區人群管理要求和質量標準來實施,結合社區居民生活環境、健康情況以及衛生習慣等實施護理評估,監督和指導影響人們健康的各種不良因素,借助于整體護理觀念,制定且實施相應的護理計劃,盡量采取多種形式來實施教育和科普宣傳。②采取自愿的方式,開展免費的健康宣教活動,提前做好教育方面的計劃,將活動安排表及時發放給參與活動的患者,定期且定時地進行開展,且定期進行血壓測量、授課以及咨詢,借助于板報等形式來進行宣傳。由固定護理工作人員和醫師來負責該項工作,結合高血壓防治的相關規范要求,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診療程度、管理方案以及教育方案,根據患者自身實際情況與不同人群所關注的問題來予以教育。③在實施健康教育時護理工作人員還需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對于性格比較外向的患者應多講道理,對于抑郁內向患者,則所用語言需適度,尊重患者部分生活習慣,保護其隱私。可采取座談交流的方式,將醫護工作人員和患者組織起來,實施面對面交流,構建良好醫患關系,獲得患者信任。④在健康教育中實時穿插檢查,提倡行為治療方式,加強高血壓危險因素的控制和藥物治療,幫助患者改正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習慣,設計有關高血壓方面的知識、行為以及態度基線調查問卷與評估問卷,采取直面訪問的方式來完成調查工作。
1.3觀察指標 活動結束后,對參與健康教育活動的患者一般情況、行為變化、疾病知識水平以及生社區護理管理質量等實施調查。
1.4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的實驗數據中采用的是SPSS17.0軟件來實施統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據資料的對比采用的是t檢驗,而計數資料對比則采用的是χ2檢驗,以P
2 結果
見表1,表2,通過表1和表2中數據的分析可知,經健康教育干預,100例血壓異常者高血壓評價標準知曉率、護理滿意度、控制率以及治療率明顯提高,二者所存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即P
3 討論
社區護理管理工作和醫院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差異,其服務模式的中心為人的健康,主要功能為疾病預防、人群健康的維護以及促進,服務內容為人群健康情況的收集以及分析,管理整群居民的健康,幫助其解決所存在的各種健康問題,工作具有連續性[4,5]。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就高血壓患者采取社區護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后對防治效果的影響進行了研究與分析,從本次研究的結果來看,采取社區護理管理式健康教育,不僅可提高患者知識知曉率,同時還可使患者所存不良習慣得到有效地改善。
參考文獻:
[1]袁華,李文濤,彭歆等.我國社區高血壓健康教育評價研究現狀[J].中國全科醫學,2013,15(35):4190-4193.
[2]邱少娟,肖燦,李華等.對梧州市某社區高血壓人群實施健康教育的降壓效果[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4,(3):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