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生態價值評估方法大全11篇

      時間:2023-09-07 18:08:33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生態價值評估方法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生態價值評估方法

      篇(1)

      關鍵詞: 圖書館;社會價值評估;方法體系

      Key words: library;assessment of social value;methodology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7—0266—03

      0 引言

      圖書館評估是國內外圖書館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目前,理論熱點分別是圖書館績效評估、成效評估和價值評估。國外圖書館界積極探索計量、貨幣化圖書館價值的方法體系,借鑒其他領域如教育、生態領域的價值研究方法,引入經濟學的測評方法和工具,衡量圖書館的價值,主要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條件價值評估法、二次經濟影響分析等。我國圖書館界對于圖書館價值評估還比較陌生,尚處在個別著作和少數論文的初步推介階段。我國圖書館社會價值評估研究還沒有建立起系統、完善的本土化理論體系和方法。

      1 圖書館社會價值評估目的和邏輯前提

      圖書館社會價值評估的總體目的是面向圖書館終極關懷,強調通過價值導向和價值取向的評估以影響圖書館社會價值選擇,著眼提高圖書館活動的價值含量,滿足用戶需要,追求卓越狀態,達成合理目標。進行圖書館社會價值評估,一方面可以明確圖書館的社會價值,計算出總投入和總產出的比值,進行明確的成本收益分析,從而提高改善圖書館自身的工作效率,達到以評促建;另一方面,明確了圖書館的價值,就能采取相關措施有效維持圖書館的正常運作,使圖書館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比如資金,設備,社會地位等,同時使用戶感受到價值生成。

      圖書館社會價值評估符合經濟學意義的效率與公平的內涵要求。經濟學上的效率要求人們對各種社會資源有效地利用、配置,更多地滿足人類的需要,以最小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收益,提高效率是增加社會財富的根本途徑。公平就是指代內公平和代際公平。代內公平就是平衡不同階層之間的資源分配,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代際公平要求目前的資源使用要保證資源質量不能發生退化,在數量上保障資源的穩定,從而保證后代的發展空間[1]。

      對于圖書館來說,只能對同一個館進行不同歷史時期的縱向比較,不能進行橫向比較。將一段時期的總投入量視為對圖書館整體的影響,最后導致這段時期的總產出,結果是增量比,總產出/總投入,通過數值分析,可發現整個價值分布呈動態曲線分布。

      2 各類型社會價值評估方法介紹

      2.1 生態系統價值評估 運用非市場價值評估方法對環境價值和健康影響價值評估源于美國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主要的評估活動。國內起步較晚,正處于引進國外理論和模仿評估過程階段。對環境產品和服務的價值評估經常運用的方法主要有3種類型:一是消費者產品函數方法;二是享樂價格分析法;三是引導偏好的一些經驗方法,主要是條件價值評估(CVM法)。前2種方法是揭示偏好技術,CVM法是聲明偏好技術。只有聲明偏好技術可以評估環境產品和服務的總經濟價值,包括利用價值和非利用價值(存在價值或被動價值)[2]。這種方法通過調查時創建或模擬市場,直接引導出環境的被動利用價值或非利用價值以及直接利用價值。

      2.2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 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場法是傳統的企業估值方法。

      成本法從投入角度進行評估,一般不能單獨使用。從投資人及企業的角度看,收益法是企業估值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市場法在西方國家是評估行業普遍采用的方法。市場法中常用的兩種方法是參考企業比較法和并購案例比較法[3]。

      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可以對同一評估對象綜合采用三種評估方法,對形成的初步價值結論及所使用的數據進行分析,最后形成合理評估結論。

      2.3 資本價值評估方法 資本包括無形資本和有形資本。無形資本包括知識資本和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指社會關系的建立和維持,比如圖書館對社會的影響反映為用戶對圖書館的忠誠度。有形資本指貨幣資本和固定資產投入,比如:館舍,設備等。

      資本價值評估有4類基本方法:成本法、收益法、市場法、無形資產評估方法。

      無形資產是不具備實體形態而能給企業或個人帶來收益的權利或資源。對有依附性或獨立性的無形資產,可分別采用不同的評估方法[4].圖書館無形資產的評估,應包括無形資產和社會無形資產兩部分,分別對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以社會效益分析為主。具體地主要包括圖書館特許經營權、網絡使用權、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專有權、館譽等內容[5]。

      智力資本的價值評估比較復雜。需要先完成智力資本價值創造潛力和價值提取能力的評估,最后將二者的結果進行合并。

      資本總量=價值創造潛力*價值提取能力。

      篇(2)

      水體作為平原河網地區一種特殊生態資源,不僅提供了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基礎資源,還具有維持自然生態系統結構、生態過程與區域生態環境等功能。建立平原河網水系生態服務價值評估指標體系,運用貨幣化手段將平原河網水系各項生態服務價值進行量化,對提高平原河網地區人們對水環境的保護意識及促進平原河網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利用MapInfo及其組件MapX,以及以Visual Basic可視化開發工具為開發平臺,將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和平原河網水系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結合,有利于高效處理平原河網水系生態服務價值評估中的海量數據,可以完成平原河網各個地區的生態服務功能價值分析,為平原河網地區水資源管理、經濟發展和規劃決策提供依據。

      1 平原河網水系生態服務價值評估系統

      1.1評估系統指標體系的建立

      本文以生態服務價值評估理論為基礎,參考千年生態系統評估工作組的分類方法,并借鑒國內外建立河流、濕地、森林、湖泊等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體系的方法,根據國內外評估指標的選擇需具有的科學性、全面性、實際可操作性、系統性、獨立性、指標定量性等[1]原則,結合平原河網自身特點,建立了平原河網水系生態服務價值評估指標體系。

      本文將平原河網水系生態服務分為提品服務、調節服務、文化服務、支持服務四大類,本文僅討論提品服務和調節服務兩項功能的評估方法。

      1.2平原河網水系生態服務價值計算方法

      1.2.1提供生產及生活用水

      平原河網是淡水貯存和保持的重要場所,其為人類和其它動物提供飲用水,為植物的生長、動物的發育和繁殖提供代謝用水,并為農業灌溉用水、工業用水以及生態環境用水等提供充足的水源。采用市場價值法對用水價值功能進行評估,計算公式為:

      (1-1)

      式中, 為供水價值(元/a); 為提供 種用途的水量; 為 種用途水的單位成本價格。

      1.2.2水產品提供功能

      在評估平原河網水產品提供功能價值的過程中用貨幣價值作為指標更直觀可行,運用市場價值法計算水產品功能價值,計算公式為:

      (1-2)

      式中, 為水產品價值(元/a); 為第 類水產品的產量(t/a); 為第 類淡水產品的市場價格(元/t)。

      1.2.3內陸航運功能

      平原河網水系發達,為內陸航運提供了便捷,運用市場價值法計算內陸航運的經濟價值,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1-3)

      式中, 為河網航運的經濟價值(元/a); 為河網航運的貨物周轉量( ); 為貨物水運的單位價值; 為河網航運的旅客周轉量( ); 為旅客水運的單位價值(元/( ))。

      1.2.4水分調節功能

      平原河網的水分調節服務功能價值采用機會成本法,利用其保護耕地而避免產生的綜合農業損失進行計算,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1-4)

      式中, 為排澇的經濟價值(元/a); 為保護耕地避免受損的面積(畝/a); 為單位平均綜合農業受災損失值(元/畝); 為其它效益(包括保護人畜、房屋等)(元/a)。

      1.2.5凈化水體服務功能

      運用生產成本法估算平原河網生態系統凈化水體的價值,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1-5)

      式中, 為凈化水體價值(元/a); 為凈化合流污水的量(t/a); 為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費用(元/t)。

      1.2.6調節氣候服務功能[2]

      水體蒸發的調節能力也可類似估算如下:

      (1-6)

      式中, 為調節氣候價值(元/a); 為水面面積(hm2); 為蒸發量(mm); 為換算系數,即每公頃水面面積蒸發1 mm的調溫效果(kJ/ha); 為計算用的空調機的功率(kW); 為計算地的電費( )。

      1.2.7大氣組分調節

      根據光合作用方程式:

      CO2(264g)+ H2O(108g)C6 H12 O6 (108g) + O2 (193g)多糖(162g)

      得出:生態系統每生產1.00g植物干物質能固定1.63g CO2和釋放1.19g O2,以此為基礎,由平原河網內各植物年凈生長量推算平原河網生態系統固定CO2和釋放O2的量。

      1.2.8凈化環境

      平原河網水系生態系統凈化環境服務其中以吸收SO2和滯塵兩項功能為主。吸收SO2的價值通過影子工程法進行量化,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1-7)

      式中, 為林地吸收污染物的經濟價值(元/a); 為第 類林木對SO2的吸收能力(t/(hm2a)); 為第 類林木的面積(hm2); 為削減二氧化硫的工程費用。

      平原河網水系生態系統滯塵功能價值的評價方法類似于吸收SO2的價值計算,計算公式為:

      (1-8)

      式中, 為植被滯塵的經濟價值(元/a); 為第 類林木滯塵能力(t/(hm2a)); 為第 類林木的面積(hm2); 為我國削減每噸粉塵的平均治理成本。

      2 沿運灌區水系生態服務價值GIS評估系統的實現

      2.1 評估系統界面設計與實現

      根據用戶需求分析、系統要實現的功能和系統界面設計思路,遵循界面友好、操作簡便實用的原則設計系統主界面。打開江都市沿運灌區水系生態系統服務價值GIS評估系統,進入系統運行主界面。界面主要由菜單欄、工具欄、地圖框、目錄樹、鷹眼圖5個部分組成。

      2.2 基本信息查詢系統功能實現

      基本信息查詢系統模塊功能主要通過窗口、視圖瀏覽、地圖查詢、專題地圖四個菜單實現。

      (1)“窗口”菜單。本系統的主要窗口有地理信息窗口、灌區信息窗口、縮略圖窗口、查找圖元窗口、打印窗口等;

      (2)“視圖瀏覽”菜單。主要實現電子地圖的放大、縮小、全屏、平移、中心放大、中心縮小及圖層顯示、漫游等功能;

      (3)“地圖查詢”菜單。本系統提供的地圖查詢主要有屬性查詢、對象查詢、數據查詢、距離查詢。

      (4)“專題地圖查詢”菜單。該菜單包括專題地圖制作和專題地圖修改及關閉專題地圖三個子菜單。。

      2.3 沿運灌區水系生態服務價值評估系統模塊設計與實現

      單擊主界面上的菜單“評估系統”, 即可進行灌區水系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價,見圖2-1。無論對單條河流的某一年的單項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進行評估還是對多條河流的多年的多項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進行評估,評估界面皆有基本信息輸入、評估單價輸入、計算結果、結果顯示分析四個子界面組成,見圖2-2。結果顯示分析子界面可根據計算結果顯示出單項服務功能價值多年的變化趨勢或者單條河流各項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所占比例等,如圖2-3所示

      2.4 系統維護系統功能實現

      系統維護系統包括權限確認、密碼維護、信息維護及電子地圖的維護四個子模塊,點擊任意模塊菜單,即可進入每個模塊的操作界面,完成系統數據和地圖的更新及權限的設置等操作。

      篇(3)

      摘要:條件價值評估法(CVM)是估算生態系統服務最主要的技術方法之一。浦東張家浜的綜合整治為全國河道整治的樣板工程,筆者采

      >> 沿海城市內河治理的探討 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評估研究 基于土地利用—生態系統耦合模型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 上海城市綠地凈化服務功能及其價值評估 城市湖泊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理論的發展現狀 基于CVM的岷江上游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 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研究與實踐 上海城市森林與水田的生態服務合理性探討 基于有效性改進的流域生態系統恢復條件價值評估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方法及其研究 大豐濕地保護工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研究 怒江州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 衡水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及保護措施 楚雄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 江西遂川公益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動態評估 福建省森林生態系統若干功能服務價值評估 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及其研究進展 草原生態系統旅游價值的評估 巖石性海岸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政治 > 上海城市內河生態系統服務的條件價值評估 上海城市內河生態系統服務的條件價值評估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要:條件價值評估法(CVM)是估算生態系統服務最主要的技術方法之一。浦東張家浜的綜合整治為全國河道整治的樣板工程,筆者采用CVM引出張家浜沿線居民對改善張家浜生態系統的平均支付意愿(528.8元/a),初步估算出張家浜綜合整治后的生態系統BR務價值約為3.014~5.262億元/a.討論了導致支付意愿產生偏差的各方面原因,研究了張家浜沿線居民對張家浜整治項目的支付意愿和被調查者收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關系。最后提出了CvM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國內在CVM研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關鍵詞:生態系統服務;條件價值評估法;支付意愿;浦東張家浜中圖分類號:X1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6929(2004)02―0049―04

      篇(4)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概念1973年由Holdren和Ehrlich[1]提出,逐漸得到環境科學、生態學、經濟學及其它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重視[2-7]。

      城市是一個高度復合的人工化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在結構上和功能上都存在明顯差別。在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研究早期,研究重點一直局限在森林、湖泊、濕地等生態系統類型。直到20世紀末,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研究才開始廣泛開展,其理論探討和實踐方法逐漸深入[8-12]。

      1 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方法

      1.1評估方法原理

      目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評估方法主要分為直接市場法、替代市場法、模擬市場價值法三類。國內外有多種價值估算模型,Costanza等[3]的方法模型在國內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研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首先對研究區域內的生態系統進行分類,并劃分不同生態服務功能;其次,應用多種價值評估方法,計算單位面積下各種類型生態系統的不同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最后匯總得到不同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價值結構表。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總價值,元/a;

      ――第i種類型生態系統的第j項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單位價值,元/hm2;

      ――第i種類型生態系統的總面積,hm2。

      1.2服務功能劃分及參數取值

      國內外學者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分類及其價值估算等至今尚未形成共識,本文在對比分析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劃分為三大類:①提供生活和生產物質的功能,包括食物生產、原材料生產;②與人類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相關的生命支持的功能,包括:氣候調節、水源涵養、固碳釋氧、土壤形成與保護、凈化空氣、生物多樣性保護、減輕噪聲;③滿足人類精神生活需求的功能,包括娛樂文化。本文在謝高地等[6]制定的生態服務價值表基礎上增添了固碳釋氧、凈化空氣、減輕噪聲等屬于城市生態系統中較為重要的功能,其參數取值及計算如下:

      1.2.1 固碳釋氧的價值

      分別采用造林成本法和碳稅法進行固碳價值計算(中國造林成本每噸C為260.90元,瑞典稅率每噸C為150美元,換算為1020元人民幣[13]),用造林成本法和工業制氧法估算植被釋放氧氣的價值(中國造林成本每噸O2為352.93元,制氧工業成本每噸O2為400元[13])。每公頃林地每天吸收CO21000kg、釋放O2 750kg,每公頃草地每天吸收0.36kg CO2、釋放0.01kg O2。

      根據上述數據計算可得城市生態系統中,單位面積林地的固碳釋氧功能價值為336821.5元/hm2,單位面積草地的固碳釋氧功能價值為85.5元/hm2。

      1.2.2 凈化空氣的價值

      凈化環境空氣功能包括吸收SO2、吸收NOx、滯留過濾降塵和飄塵,采用代替花費法進行計算。每公頃林地平均每年可吸收SO2152.05kg,以SO2治理代價為3000元/t,則每公頃林地吸收SO2所提供的服務價值為456.15元;每公頃林地每年可吸收NOx 380kg,汽車尾氣脫氮治理的代價為16000元/t,則每公頃林地吸收NOx 所提供的服務價值為6080元;每公頃林地平均滯塵能力為21.65t,削減粉塵成本以170元/t計算,則每公頃林地滯塵的經濟價值為3680.5元。

      計算所得,城市單位面積林地可創造凈化空氣價值為10216.7元/hm2。

      1.2.3 減輕噪聲的價值

      目前對森林生態系統降低噪聲價值的估算方法是以造林成本的15%計,以平均造林成本240.03元/m3,成熟林每公頃蓄養量80m3計算:

      每公頃林地減少噪音功能的價值

      =240.03元/m3×15%×80m3=2880.36元。

      1.3 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

      城市生態系統在平均狀態下的單位面積生態服務功能價值如表1所示。

      注: (1)荒漠在城市系統中可對應其它類型用地。

      (2)根據耕地所發揮生態服務功能的實際效果,在進行固碳釋氧、凈化空氣、減輕噪聲三項價值計算時,將耕地單位面積價值折算成有效林地價值,折算系數為0.2。

      (3)園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取林地與耕地價值的均值。

      (4)城市建設用地(包括城鎮及工礦用地、交通運輸用地等),參考Coslanza等的思路,不估算其生態服務功能價值。

      2 案例研究

      2.1案例概況

      廈門市同安區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閩南廈、漳、泉“金三角”的中間前沿地帶,廈門市域的北部,境內地形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平原和海島。同安區常年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晴雨多變,秋涼氣爽宜人。全區總面積約690km2, 2009年全區總人口49.5萬人。

      本文所涉及同安區不同生態類型用地面積的基礎數據來源于《廈門市同安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為計算同安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這里將區域自然生態系統劃分為耕地、林地、園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其它用地,具體見表2。

      2.2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估算

      根據城市生態系統中單位面積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表以及2005年、2009年同安區不同生態類型用地面積,計算同安區2005年、2009年的生態體統服務功能總價值分別為137.6億元和134.1億元。具體詳見表3和表4。

      就同安區而言,2005年~2009年間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并沒有很明顯的增減,2009年比2005年下降了3.5億元,主要原因是同安區的林地、園地和草地面積都有所減少,而面積增加的城市建設用地對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沒有貢獻。6類生態用地中,只有水體的服務功能價值呈現增長,2009年比2005年增加價值約1億元,水體的服務功能主要體現在氣候調節、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文化娛樂等方面。

      從生態類型來看,同安區林地生態系統產生的服務功能價值最高,2005年、2009年分別占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73.6%、75.0%;園地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價值占第二位,2005年、2009年分別占總價值比重的20.4%、18.8%;耕地生態型在2005年、2009年占比為5.7%、5.3%,排名第三。荒漠(包括其它類型用地)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最低。林地和園地在城市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實行退耕還林政策的必要性。同時,林地在評價的10項服務功能中都有突出的貢獻值,這也表明了在城市生態系統保持一定比例的森林面積是十分必要的。

      從服務功能上看,城市生態系統提供的10項功能中,固碳釋氧產生的價值最為顯著,占總價值的90%以上,提供這一功能的主要有林地、園地、耕地以及草地生態系統;另外,凈化空氣功能的服務價值也較為突出,占總價值的3%;而其余8項功能的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過低。

      3 結論與分析

      本文構建出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表,并以廈門市同安區為例,定量反映出城市生態類型用地面積的變化對整個生態系統的綜合影響。計算結果表明,同安區具有顯著的生態經濟效益,2005年、2009年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分別為137.63億元、134.06億元,其中林地生態系統在城市的生態服務功能價值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對于同安區而言,固碳釋氧的服務功能產生的經濟價值遠大于其它服務功能,但也從中反映出水源涵養、娛樂文化、生物多樣性等服務功能還有待加強。

      目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研究還是建立在Costanza等人提出的生態系統服務總體價值等于各類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簡單加和,這一技術路線存在一個明顯缺陷,即忽略了空間中各種生態系統內部的相互作用及空間異質性,這需要更加復雜、嚴謹的模型以及龐雜和精確的參數來計算區域生態系統服務的總價值。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國內外實踐工作的廣泛開展,相信必能不斷充實和豐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內涵,探索更符合實際情況的價值評估模式。

      參考文獻

      [1] Holder J,Ehrlich P R. Human Population and Global Environment[J]. American Scientist,1974,(62):282-297.

      [2] Daily G C.Nature’s Service: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M].Washington DC:Ialand Press,1997.

      [3] Costanza R,D’Arge R, De Groot R,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253-260.

      [4] 劉玉龍,馬俊杰,金學林,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方法綜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1(15):88-92.

      [5] 歐陽志云,王如松,趙景柱.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生態經濟價值評價[J].應用生態學報,1999,10(5):635-640.

      [6] 謝高地,魯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態資產的價值評估[J].自然資源學報,2003,2(18):189-196.

      [7] 唐,朱坦,徐鶴,等.基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3(17):45-49.

      [8] 宗躍光,徐宏彥,湯艷冰,等.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結構分析[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1999,4(12):19-22.

      [9] 夏麗華,宋夢.經濟發達地區城市生態服務功能的研究[J].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1):71-74.

      [10] 彭建,王仰麟,陳燕飛,等.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初探――以深圳市為例[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41):594-604.

      [11] 李鏡,張健,曾維忠.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研究――以雅安市為例[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7,(24):114-119.

      篇(5)

      保持土壤價值包括兩個方面:即減少土壤侵蝕價值和減少N、P、K的流失價值。兩者均有具體的計算方法,其中土壤侵蝕的計算方法為:減少土壤侵蝕總量×生產年平均=減少土壤侵蝕價值收益;減少土壤侵蝕總量=減少土壤侵蝕模數×有林地面積。而N、P、K的流失價值算法則首先需要對沿途的養分進行測定,測定的計算方法為:減少N、P、K流失的價值=侵蝕土地面積×單位面積土層中N、P、K總量×化肥替代價格保持土壤價值為兩者之和。而保持土壤價值數則是減少土壤侵蝕價值和減少N、P、K的流失價值相加的總和。根據上述的計算,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數據獲得的準確性問題。上述的計算過程,由于數據的準確性較差,導致了最后的計算不準確。另外,一旦面對真實的情況發生的時候,造成的損失也不是簡單的通過計算就能夠得出的。因為土壤的流失關系到的不僅僅是土壤的問題,還有的是植物生命的問題。因此,在進行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評估的時候還要將植物的生命歸納在內。

      2固定二氧化碳的釋放氧氣的價值

      二氧化碳的固定含量以及氧氣的價值計算,可以根據森林樹木的生長率和森林面積大小進行計算。對于二氧化碳的含量,研究人員可以通過造林成本的計算得出其總價值。而對于氧氣含量,則可以通過工業生產成本的計算得出。得出兩個數據之后,相加的出的總和價值就是固定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服務功能的價值。即:森林生態系統固碳制氧服務功能價值=固定二氧化碳總價值+釋放氧氣總價值另外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固定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過程,專業人員應該看成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固定二氧化碳,同時制氧。這個過程中,研究人員不應該將兩者的價值相加,以免造成數值的錯誤或者重復計算的錯誤。

      3凈化空氣價值

      SO2叫做二氧化硫,它與粉塵顆粒都危害著人的身體健康。森林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凈化二氧化硫和粉塵顆粒。對于這方面的價值計算,可以采用森林的吸收能力法進行,通過數據的采集,了解到每單位面積的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面積,然后乘以工業二氧化硫的投入,算出凈化二氧化硫的能力。對于粉塵顆粒也是采取同樣的計算方法。具體的計算公式為:凈化空氣價值=吸收SO2的價值+粉塵顆粒凈化的價值;凈化空氣價值=工業固定等值SO2投入成本+工業粉塵顆粒凈化成本。

      篇(6)

      1、 環境影響評價的概念

      環境影響評價是在環境質量現狀監測和調查的基礎上,運用模式計算、類比分析等技術手段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和減緩不良環境影響措施的技術方法。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環境保護法律制度,是從源頭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法律手段。

      2.環境影響評價的意義

      環境影響評價做為一種環境管理制度,使解決發展中的環境問題,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實現經濟、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手段,是推動循環經濟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關鍵環節。

      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

      1、建設項目概況;

      2、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3、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和評估;

      4、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措施及其技術、經濟論證;

      5、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

      6、對建設項目實施環境監測的建議;

      7、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

      三.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

      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也稱環境影響的經濟評價,對負面的環境影響,應估算出環境成本;正面的環境影響應估算出的是環境效益。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包括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經濟評價和環保措施的經濟損益評價。

      (一)環境保護措施及其技術、經濟論證

      包括的內容:

      1.環保措施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

      按照技術先進、可靠、可達、經濟合理的原則,對建設項目可研階段所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進行多方案比選,推薦最佳方案。

      2.污染處理工藝達標排放可靠性論證

      3.環保投資估算

      4.依托設施的可行性分析

      (二) 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步驟:

      1.篩選環境影響

      2.量化環境影響

      3.評估環境影響的貨幣化價值(最重要的一步)

      4.將貨幣化的環境影響納入項目的經濟分析

      納入經濟費用效益流量表,計算出凈現值和內部收益率兩個重要的可行性指標,判斷項目的環境影響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項目的可行性。

      (三)環境經濟評價方法

      1.環境價值的衡量

      (1)最大支付意愿是價值的恰當量度

      市場價格在有些情況下(如對市場物品)可以近似地衡量物品的價值,但不能準確度量一個物品的價值。市場價格是由物品的總供給和總需求來決定的,它通常低于消費者的最大支付意愿,二者之差是消費者剩余。三者的關系為:

      價值=支付意愿=價格×消費量+消費者剩余

      (2)最低補償意愿

      環境價值也可以根據人們對某種特定的環境退化而表示的最低補償意愿來度量。

      2.環境價值評估方法

      •第Ⅰ組評估方法:

      (1)旅行費用法

      其基本思想是:消費者為了獲得娛樂享受或消費環境商品所付出代價為旅行費用。

      (2)調查評價法

      范圍:可用于評估幾乎所有的環境對象。

      調查評價法通過構建模擬市場來揭示人們對某種環境物品的支付意愿,從而評價環境價值。它通過人們在模擬市場中的行為,而不是在現實市場中的行為來進行價值評估,通常不發生實際的貨幣支付。

      調查評價法應用的關鍵在于受到嚴格檢驗的實施步驟。

      (3)成果參照法。

      是把旅行費用法、隱含價格法、調查評價法的實際評價結果作為參照對象。最大的特點是節省時間和費用。

      成果參照法有三種類型:

      ①直接參照單位價值。

      ②參照已有案例研究的評估函數。

      ③進行Meta分析。

      第Ⅰ組評估方法的特點:

      該組都有完善的理論基礎,是對環境價值(支付意愿衡量)的正確度量,可以稱為標準的環境價值評估方法。

      •第Ⅱ組評估方法:

      (1)醫療費用法

      范圍:用于評估環境污染引起的健康影響(疾病)的經濟價值。

      如果環境污染引起某種疾病發病率的增加,治療該疾病的費用,可以作為人們為避免該環境影響所具有的支付意愿的底限值。

      醫療費用法估價健康影響的缺陷是,它無視疾病給人們帶來的痛苦。

      (2)生產力損失法(市場價值法)

      范圍:用于評估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工農業等生產力的損失。

      該方法用環境破壞造成的產量損失,乘以該產品的市場價格,來表示該環境破壞的損失價值。

      (3)恢復或重置費用法

      范圍:用于評估水土流失、重金屬污染、土地退化等環境破壞造成的損失。

      用恢復被破壞的環境(或重置相似環境)的費用來表示該環境的價值。

      (4)影子工程法

      范圍:用于評估水污染造成的損失、森林生態功能價值等。

      用復制具有相似環境功能的工程的費用來表示該環境的價值,是重置費用法的特例。

      如果這種復制行為確會發生,則該費用一定小于該生態環境的價值,只能作為該價值的最低估計值;如果這種行為可能不會發生,則該費用可能大于或小于環境價值。

      (5)防護費用法

      范圍:用于評估噪聲、危險品和其他污染造成的損失。

      如果這種防護行為確會發生,則該費用一定小于該損失的價值,只能作為該損失的最低估計值。如果這種行為可能不會發生,則該費用可能大于或小于損失價值。

      第Ⅱ組評估方法的特點:

      該組方法都是基于費用或價格的。通常可作為環境影響價值的低限值。

      第Ⅲ組評估方法:

      (1)反向評估法

      反向評估不是直接評估環境影響的價值,而是根據項目的內部收益率或凈現值反推,推算出項目的環境成本不超過多少時,該項目才是可行的(數據嚴重不足時,可考慮使用)。

      篇(7)

      關鍵詞 土地污染;棕地;價值評估;綜述

      中圖分類號 F3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2)04-0131-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4.022

      棕地(Brownfield)又被稱為褐地,其概念早在1980年美國出臺的《環境應對、賠償和責任綜合法》(CERCLA)中就已經提出,之后美國環保署將其定義為“已廢棄、閑置或未被完全利用的土地,其擴展或再開發受已存在的或潛在的環境污染而變得復雜”。歐洲的CAEBRNET(Concerted Action on Economic and Brownfield Regeneration Network)也有類似定義:棕地是那些由于之前土地使用者帶來了不良影響,已經受到或將要受到污染的土地,包括被廢棄或仍在使用的。由此可見,棕地主要指在人類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受到污染的土地,而這類土地的再利用則由于污染受到很大的限制,其價值也受到很大貶損。在我國,多年的工業化進程也遺留了大量的棕地,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土地資源稀缺所推動的土地置換也越來越頻繁。在土地再利用過程中,由于忽視土地污染而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威脅日益增大,也使得棕地問題日益凸顯,與此同時,污染對于土地價值造成的貶損也開始受到有關部門和業內學者的關注。北美和歐洲國家的工業發展較早,因此,早在上個世紀中葉,污染問題就引起了專家和學者的關注,為了更好地為修復土地和保持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奠定基礎,專家和學者對棕地價值評估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討,評估師們也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在我國,棕地價值評估領域的研究則剛剛處于起步階段,很多方法還不成熟,甚至很多評估中未將環境因素納入考慮。而筆者認為,只有將環境因素充分納入到土地價值評估領域,將“棕地”與健康土地區分開來,才能防止棕地不適宜地再利用,并且可以利用市場機制更好地促進棕地修復。因此,為了提高公眾認識和推動我國棕地價值評估領域的發展,本文基于大量的國外文獻研究,篩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國外棕地價值評估案例,總結其方法和經驗,以期為國內研究提供具體的方法和案例實踐參考。

      1 國外棕地價值評估方法

      早在1984年,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雜志社就興起了對于已知或疑似被污染的資產將如何進行評估的討論。但是只有少數的雜志發表了作者推薦的方法――即以真實的市場數據為基礎的案例法的應用[1]。從國外文獻中不難發現,多數學者和評估師更傾向于使用收益還原法和市場比較法(也有學者稱作案例法),原因是這些方法簡便易行,能直接對污染房產進行評估。但是這兩種直接評估方法需要有充足的市場數據作為基礎,因此,在污染房產估價的早期,市場數據尚未充足的情況下,評估師多采用成本逼近法,即從未污染的房產價值中扣除污染所帶來的價值損失,從而間接得到污染后的房產總值。隨后,在實踐和應用中,不斷積累的市場數據為評估師們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于是,多元回歸分析以及建立在多元回歸分析基礎之上的內涵定價法也因其精確性和可靠性開始得到估價師們的青睞。因此,本文將基于這四種主要方法,分別介紹國外相關的案例實踐和研究。

      1.1 市場比較法

      市場比較法(Sales comparison approach或者Market comparison approach)是指與在估價時點近期有過交易的類似房地產進行比較,對這些類似不動產的已知價格作適當的修正,以此估算估價對象的客觀合理價格或價值的方法[2]。市場比較法是在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的不動產評估方法之一。在將市場比較法用于棕地的市場價值評估時,比較實例一般采用污染條件比較接近的棕地地塊,然后根據污染類別、程度、影響范圍、風險等因素進行調整。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棕地的污染因素較為復雜,有些評估師更傾向于使用未污染土地作為比較實例[3],然后再根據污染清理費用、污名等影響因素進行E系數的調整。市場比較法要求評估者具有豐富的經驗,并以充足的交易實例作為依托,其操作簡單,易于實施,適用于各種包含環境因素的不動產的評估。因此,在Kinnard對北美地區估價師調查的結果中發現:如果有足夠的市場交易數據、市場租金數據、市場資本化率和折扣率作為依托的話,80%的估價師愿意選擇市場比較法[1,3]。

      市場比較法于1984年由Campanella首次用于探討棕地價值評估,但因其在應用過程中缺乏令人滿意的可比案例而并未得到推廣[4]。1995年9月刀鋒會議(Cutting Edge Conference)提出了市場比較法應用的“三步法”:①假設資產尚未受到污染,評估其價值;②扣除所有可以計量的土地修復或其他利用成本;③扣除污名所引起的價值減損[5]。其方法過程是以棕地自身污染前的價值作為對比實例,其原理已經接近于成本逼近法。并且,在Kinnard和Worzola后來的研究中發現,雖然收益還原法以及還原率調整被認為是估價最恰當的方法,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估價師開始頻繁的應用市場比較法[1,6]。

      Jackson搜集了加州南部的8套工業棕地的交易數據以及特征信息(原始數據是為做房地產環境投資分析所搜集的),用被污染后的土地交易數據同原始未污染的土地價格進行比較,得出污染給棕地帶來的價值損失[7]。由于市場比較法需要以大量的數據作為基礎,因此Patchin在如何搜集污染土地的市場數據方面提供了經驗參考,他在文中提到以下可能獲得數據的途徑[8]:

      (1) 留心其交易數據及附近類似土地的交易情況,如果交易歷史暗示該土地存在交易的可能性,那么可以留下數據做進一步的分析調查;

      (2) 當土地污染問題存在爭議時,該記錄可作為依據;

      (3) 如果交易成功,留存報價或者協議書;

      (4) 從當地環境機構獲得污染名單(里面包含土地的多種屬性);

      (5) 關注銷售價格極低的地塊,因為該地塊可能存在污染情況;

      (6) 若懷疑有類似污染情況,可以詢問當地環境機構確認。

      當然,市場比較法的應用也受到了一些學者的批評,Patchin、Dixon、Richards、Wilbourn和Syms等都承認市場比較法的問題存在于難以尋找可比實例[5,8-12]。但是隨著棕地估價應用的進展,市場比較法也正在發展,充足的中輕度污染棕地的市場交易數據可以為污名提供一個估值的范圍。在市場數據尚未完備的情況下,這樣的地塊可以作為對比實例。但多數情況下,這些數據已經作為一種參照。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數據的完備,該方法將得到普遍應用。

      1.2 收益還原法

      收益還原法(Present earning value method)又稱收益現值法,即以理性預期理論為基礎,按照不動產的未來收益來估計土地價格的做法。按照資本化方式不同,收益還原法又分為直接資本化法和報酬資本化法[2]。當收益還原法用于棕地市場價值評估時,一般是以全風險產出(AllRiskYield,ARY即考慮到土地受污染之后,對土地未來收益可能產生的所有影響)為前提,求取棕地未來各期凈收益的現值之和。隨后,可以根據修復成本等進行因素修正[13]。目前,收益還原法的應用仍然集中于對收益性房地產價格評估,對該方法的研究重點也集中于對還原利率的確定上。在Kinnard和Worzala的調查中發現,79%的估價師在評估污染土地時,都采用了收益還原法,而且,最通用的方法是在直接資本化模型中增加收益還原率來反映污染所帶來的影響[1,14]。

      收益還原法早在1890年經濟學家Alfred Marshall的估價技術論述中就有用到,并明確給出了表明估價基本原理的公式V=I/R。但是直到1990-1992年的早期文獻中,才有學者強調將其應用于未修復的污染房產[15]。Chalmers在分析受污染的房產估值問題時,通過基本框架建立一般估值模型,并列舉了具體事例演示了收益還原法的應用[16]。1998年,Jackson提出了在污染房產評估中抵押債券分析法的應用框架[17]。后來,Jackson對污染房產評估方法和技術進行了總結,他認為,在收益還原法的應用中,抵押股票分析、投資工具、貼現現金流分析、貸款率(loantovalue)和其他還原率組件等都可以用來輔助資本化率的調整[17]。在收益還原法里最常用的方法是在直接資本化模型中增加資本化率來反映污染所帶來的影響。由于缺少收益的影響因素,因此,調整后的利率(Ro)將因為環境風險的影響而使房產估值減少[14]。

      1.3 成本逼近法

      成本逼近法(Cost Approach),在美國被稱為成本積算法,在英國被稱為成本替換法,而在澳大利亞被直接稱為積算法。成本逼近法是以取得和開發土地所耗費的各項費用之和為主要依據,再加上一定的利潤、利息、應繳納的稅金和土地所有權收益來確定土地價格的估價方法。成本逼近法是早期環境污染評估中應用較多的估價方法。1997年,William提到成本逼近法的應用原理是用未被污染資產的市場價值扣除以下四方面因素所造成的費用和價值損失:補救成本(從環境工程師或技術人員那里獲得);由污染引起的租借或居住減少而導致的收入的減少部分;增加的營業費用,包括增加的保險費、債務利息以及修復后預期的監督成本;修復期間的持有成本[15]。該方法的一般表達公式為:

      Vc=Vu-L-Cr-S(l)

      式中:Vc―棕地價值;Vu―未污染時的價值;L―產出減損、生產力減損或者需承擔的法律責任;Cr―調查和修復費用、檢驗成本;S(l)―污名的影響

      成本逼近法在污染土地和財產的評估實踐中是發展較早的評估污染影響的方法。在對前人的研究進行總結后,Richard認為,Wilson等人驗證的市場比較法的適用性以及Patchin和Mundy用收入法模型來評估污染的做法即是早期的成本逼近法:應用投資法或者比較法將其與未污染的土地作比較,得出未污染價值,然后扣除修復費用,即為污染后的費用[10,18-23]。在對成本逼近法早期的研究中,一般都忽略了污名的影響。英國的Sheard認為,殘值法或者說是事前事后比較法更適用于污染房產的評估,其應用方法和成本修正法如出一轍。但他隨后又承認,他并未將污名計算在內[24-25]。同時,在Imoh對瑞典評估師以及Chan對澳大利亞評估師的常用棕地估價方法的調查中發現,雖然叫法不太一樣,但是二者都更傾向于使用成本逼近法來對棕地進行估價[26-27]。其中關于修復成本的部分,Kinnard指出,它不應該用矯正(即完全修復)費用,因為不存在土地的完全修復。因此,這里的修復成本應該被稱為整治費用,即將棕地修復到當前可以利用的地步[28]。這種觀點正好同1999年澳大利亞國家環保局(棕地評估部門)的決議是一致的,該文件稱,決定(已整理的土地)是否適用于特定土地的價值評估,取決于該土地是否存在不可接受的健康危險以及環境風險程度的確定,而不是取決于實際清理和相應的評估[26]。

      1.4 內涵定價法

      內涵定價法(Hedonic property pricing method),又稱為內涵價格法(Hedonic price method)、享樂價格法、特征價格法,是根據人們為優質環境的享受所支付的價格來推算環境質量價值的一種估價方法,即將享受某種產品由于環境不同而產生的差價,作為環境差別的價值[2]。該方法是將環境因素視為和其他商品一樣擁有市場價格,然后采用多元回歸來研究不動產價格和環境屬性之間的變量關系。該方法作為一種行為揭示型的間接評估方法,可以利用住宅的成交價格和住宅的環境特征數據來研究環境資源的價值,在國際上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29]。在棕地估價應用中,內涵定價法的函數方程與正常土地估價的函數方程類似,一般表示如下[30]:

      Ph=fh(Shi,…,Shj;Nh1,…,Nhk;Eh1,…,Ehm)

      其中,h代表房屋,Ph為房屋價格,fh是和房價本身有關的臨近的屬性及環境屬性,Sh是指房產的物理屬性,Nh表示臨近區位屬性,Eh表示環境屬性。

      但是在棕地估價過程中,棕地受污染程度是評估的重點所在。因此,影響棕地價值的環境變量,如治理費用、污名等都將作為特征變量列入方程,然后求出各個污染條件的隱性邊際價格,以此來估算棕地的市場價值。

      內涵定價法的早期應用集中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其方法研究以美國為主。Ridker、Anderson、Freeman、Li等采用內涵定價法分別就空氣污染或者鄰近環境等的變化對房產價值帶來的影響做了評估,其基本方法主要是房地產價值與環境因素之間的回歸分析[31-34]。隨著后期內涵定價法的不斷完善,內涵定價法的模型出現了線性函數、二次函數、對數函數、半對數函數、指數函數和BOXCOX變形等多種形式。但是在對內涵定價法模型的選擇上基本是沒有理論依據的,因為其價格機制是由市場上眾多的賣家和買家決定的[35]。雖然內涵定價法最常用的函數形式是線性函數、BOXCOX函數以及半對數函數等,但是出現頻率最高的是雙自然對數函數的形式[33]。后來,Cropper在研究中發現,假定內涵定價法中的若干變量可以被忽視或替換掉的話,那么,線性函數和BOXCOX線性模型是最適用的[36]。但是Loomis認為,BOXCOX變形函數使得邊際價值體現的不夠直觀,而且各個屬性的邊際價值計算也更加繁重[37]。在Anish使用內涵定價法對污染房產進行估價的案例中,作者從悉尼地區的新斯科舍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SAR)的多重掛牌服務(MLS)數據庫中采集了房屋的基本屬性和最后的銷售價格等數據信息(包含了該地區1989年到2005年8月份的2 212個住宅房屋出售信息),然后將樣本的MLS數據和GIS數據一起在ArcView3和ArcGIS中建立一個新的數據庫,最終得到估價所需要的描述性數據[38]。

      2 棕地價值評估方法的討論

      國外的棕地價值評估方法為我國棕地價值評估提供了方法應用上的借鑒,在我國具體實踐中可以根據棕地的不同特征和所掌握的數據選用合適的評估方法。與普通資產不同的是,棕地是被污染的土地,在棕地價值評估的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將污染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都考慮在內。因此,棕地的評估還需要豐富的科學和技術知識、經濟分析、法律體系設置的價值定義等作為評估方法本身的輔助和修正。而在評估方法的修正過程中,這些因素存在的爭議使得同一種評估方法得出的結果不同。下文就學術界討論比較多的三個問題進行了總結。

      2.1 關于污名

      本文所列舉的四個主要棕地評估方法中都涉及到了污名,可以說,污名在棕地評估中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而在棕地評估方法的框架基本確立之后,為了提高棕地價值評估的準確性,學者和評估師們開始將研究重點放在對污名的討論上。關于污名,有很多不同的定義,但是針對污名的存在性和計量已經基本取得了一致的意見。關于污名的起源有兩種大致的認定:一種是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即污染資產修復后,由于資產價值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而產生的價值減損;另外一種是新西蘭和英國的研究結果,即受鄰近污染影響,認知到對健康和安全以及資產價值的影響,從而由于資產價值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而產生的價值減損[1]。學者們關于污名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污名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污名的影響范圍(土地本身和鄰近影響);針對不同地塊(住宅用地、商業用地和工業用地),污名影響程度的大小;對棕地進行清理前后,污名所產生的影響的變化。而且,很多學者也對污名的評估方法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個案研究、條件價值評估法、多元回歸分析、對比分析等一系列的評估技術和方法。由于對污名定義的界定不同和評估方法不同,各個學者對于污名的處理也不一樣。因此,在方法日漸成熟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對污名的評估的處理也還存在一定的研究和探索空間。

      2.2 關于清理期間

      由于棕地在清理期間不但沒有任何收益,而且還會產生修復和整治成本。因此,在對棕地進行評估時,除了考慮修復和整治成本之外,還要考慮到土地在清理期間的持有成本。國外學者在關于清理期間的討論中,一部分學者傾向于使用修復成本和預期收益的加總,因為處于清理期間的棕地除了會產生應有的修復和整治成本之外,還影響到了其潛在收益;但同時也有另一部分學者認為,棕地在清理期間是不存在收益的,因此清理期間對棕地價值損失的影響部分就只有清理和修復費用。具體到我國的棕地的價值評估中,對棕地在清理期間的價值損失的計量,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塊的自身特征以及其用途特征加以分析和確定。

      2.3 關于風險評估

      由于市場比較法和收益還原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Syms認為,評估資產不再依賴于可比實例或者產出率的調整,而是去尋求政治與該資產相關的風險。通過對棕地的風險評估,最后取得土地受污染后的價值折損。然后通過對風險評估方法的研究積累面板數據,從而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的數據庫,為以后的風險評估奠定基礎。當然,不同學者對于棕地風險的認定都是不一樣的,Syms認為風險評估應該囊括一下五個方面的數據:①尋找受到環境損害的交易數據,以便確定“污名效應”;②風險程度可能和當前或者過去當地的工業活動有關;③風險程度也與特定區位的風險的處理程度和人們對風險的感知程度有關;④根據不同用途選擇的不同清理方法;⑤處理后的預期風險評估和對價值的感知。而在風險評估數據庫建立的過程中,不斷地更新風險對價值的影響能促進數據庫更加完善。

      3 棕地價值評估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鑒

      總體來看,國外(尤其是北美和歐洲)對于棕地價值評估實踐較為豐富,并且在方法的應用研究方面也較為深入。在國外土地價值評估中,環境因素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并且棕地的價值評估已經成為棕地恢復和重建過程中的重要一環。通過對各國棕地價值評估研究進展的總結和思考,可以得出對我國的幾點啟示和借鑒。

      3.1 重視環境因素,為促進和激勵土地環境整治提供依據

      隨著環境問題的加重,土地的環境因素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而在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用地的調整使得工廠搬出城區,在城市留下大量的工業用地。由于傳統的土地開發對區位的過于重視,遺留的工業用地被盲目開發,從而導致了不少毒地事件的發生。因此,將環境因素充分納入到土地價值評估中來,不僅可以為正確地使用土地提供指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土地的治理和修復提供有關信息,并通過市場手段促進土地污染的修復和可持續利用。

      3.2 出臺相關政策,加強土地用途轉換過程中的環境風險評估

      棕地的評估不僅要依托方法的借鑒和改進,還要以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為基礎。Imoh在調查瑞典棕地評估方法的結論中提到,與新西蘭相比,瑞典的評估師經驗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瑞典的國家和市政部門的政策和規范不統一造成的[28]。在我國城市土地置換頻繁的過程中,及早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才能預防土地污染造成的環境風險,并且會推動棕地價值評估工作的開展。

      3.3 公開環境數據,為棕地價值評估提供數據支撐

      從各國的棕地價值評估發展來看,各種方法的應用都是以大量的數據為后備基礎的,市場比較法和內涵定價法尤為明顯。因此,專家和學者在搜集數據的方法和技巧上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討。然而,由于我國的環境調查和監測起步較晚,數據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有待提高,尤其是土地環境數據更是缺乏,使得評估過程中很難得到所需的數據。再加上我國很多具體的環境數據并未對公眾公開,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棕地價值評估方法的靈活應用,影響了棕地價值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從而不能為土地整治和規劃提供很好的參考依據。

      3.4 積累和借鑒經驗,提高評估結果的準確性

      事實上,評估師的經驗在很大的程度上左右了評估結果的準確性。雖然專家和學者對于棕地方法的研究日臻成熟,但是具體應用到實踐中的時候,好多細節仍然是以評估師的經驗為基準的。美、加、澳等國家都對評估師的使用方法和評估經驗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以美、加兩國為代表的北美地區的評估師的經驗豐富程度要遠在其他國家之上。所以,在借鑒理論方法的同時,總結和借鑒實踐經驗也是準確進行棕地評估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當然,在棕地價值評估方法應用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如關于污名、清理期間、風險評估等問題[1,3,5,15,39-40]。國外學者在這些方面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本文由于篇幅限制未能窮盡,筆者會繼續對其進行總結和探討。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Kinnard William J, Worzala Elaine M. How North American Appraisers Value Contaminated Property and Associated Stigma[J]. Appraisal Journal, 1999, 67(7):269-279.

      [2]葉劍平, 曲衛東. 不動產估價[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Ye Jianping, Qu Weidong. Real Estate Appraisal[M].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06.]

      [3]艾東, 朱彤, 樂小芳. 污染土地價值評估問題探討[J]. 生態環境學報, 2010, 5(5): 1253-1260. [Ai Dong, Zhu Tong, Yue Xiaofang. Discussion on Valuing Contaminated Land[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 5(5): 1253-1260.]

      [4]Campanella J. Valuing Partial Losses in Contamination Cases[J]. Appraisal Journal, 1984,52(2): 301-304.

      [5]Syms P. Environment Impairment:Further Developments in an Approach to Valuation[C]. The Cutting Edge, 1996.

      [6]Jackson Thomas O.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on Rreal Estate: A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Real Estate Literature, 2001, 9(2): 93-116.

      [7]Jackson Thomas O. The Effect of Previous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on Industrial Real Estate Prices[J]. Appraisal Journal, 2001, 69(4):200-210.

      [8]Patchin P. Contaminated Properties and the Sales Comparison Approach[J]. Appraisal Journal , 1994, 62(7): 402-409.

      [9]Dixon T. Comment: Contaminated Land and Property[J]. Journal of Property Valuation and Investment, 1995, (13): 4-5.

      [10]Richards T. Contaminated Land Stigma, Letter in Estates Gazette[R]. London: The Estates Gazette, 1996, (9614): 28.

      [11]Wilbourn P.Contaminated Land Stigma,Letter to the Estates Gazette[R].London: The Estates Gazette, 1996, (9614): 40.

      [12]Syms P. Environmental Impairment: An Approach to Valuation//Proceedings of the RICS “Cutting Edge 95”Research Conference[C]. London: University of Aberdeen, Royal Institution of Chartered Surveyors, 1995.

      [13]Tim Richards. Valuing Contaminated Land and Property: Theory and Practice[J]. Journal of Property Valuation, 1996, (4):6-17.

      [14]Jackson Thomas O.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Contaminated Property Valuation[J]. Appraisal Journal, 2003, 71(10):311-320.

      [15]Kinnard William Jr. Stigma and Property Values: A Summary and Review of Research and Literature[C]. Washington D.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ppraisal Institute Symposium, 1997: 6.

      [16]Chalmers James A, Roehr Scott A. Issues in the Valuation of Contaminated Property[J]. Appraisal Journal,1993,61(1):28-41.

      [17]Jackson Thomas O. Mortgageequity Analysis in Contaminated Property Valuation[J]. Appraisal Journal, 1998,66(1): 46-55.

      [18]Wilson A, Rams land M, Wilhemy T, et al. Ad Valorem Taxa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valuation Part I: 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 and Processes[J]. Journal of Property Tax Management, 1993, Summer: 1-32.

      [19]Patchin P. Valuation of Contaminated Properties[J]. Appraisal Journal, 1988, 56(1): 7-16.

      [20]Patchin P. Contaminated Propertiesstigma Revisited[J]. Appraisal Journal, 1991, 59(4): 167-172.

      [21]Mundy B. The Impact of Hazardous and Toxic Material on Property Value: Revisited[J]. Appraisal Journal, 1992, 60(10): 463-471.

      [22]Mundy B. The Impact of Hazardous Materials on Property Value[J]. Appraisal Journal, 1992,60(2): 155-162.

      [23]Mundy B. Stigma and Value[J]. Appraisal Journal, 1992, 60(1): 7-13.

      [24]Sheard M. Valuation of Contaminated Land: Current Theory and Practice[J]. Journal of Property Valuation and Investment, 1992, (11): 17-27.

      [25]Tromans S, TurrallClarke R. Contaminated Land[D]. London:Sweet and Maxwell, 1994.

      [26]Imoh Antai. Valuation of Contaminated Land in Sweden: A Comparative Study[D].Stockholm,Sweden: Department of Infrastructure, Division for Building and Real Estate Economics,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TH, Stockholm, Sweden, 2003:2.

      [27]Chan Nelson. How Australian Appraisers Assess Contaminated Land[J]. Appraisal Journal, 2000, 68(15):321-337.

      [28]Kinnard N, Worzala M, Bond S, et al. Comparative Studies of United States, United Kingdom and New Zealand Appraisal Practice: Valuing Contaminated Property[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5th American Real Estate Society Annual Meeting in Tampa, Florida, 1999:4.

      [29]郝前進. 基于空間計量的內涵資產定價法及其在城市環境價值評估中的應用[R]. 2010:10.[Hao Qianjin. Spatialbased Asset Pricing and Its Meaning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Assessment of the Value[R]. 2010:10.]

      [30]Markandya A, Harou P, Bell L, et 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for Sustainable Growth: A Handbook for Practitioners. World Bank[M].Massachusetts, USA: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02.

      [31]Ridker G, Henning A. The Determinants of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ir Pollution[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67, 49(2): 246-257.

      [32]Anderson J, Crocker D. Air pollution and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J]. Urban Studies, 1971, 8(3): 171-180.

      [33]Freeman III A M. Hedonic Prices, Property Values and Measuring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 Survey of the Issues[J]. 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9, 81(2): 154-173.

      [34]Li M M, Brown H J. Microneighborhood Externalities and Hedonic Housing Prices[J]. Land Economics, 1980, 56(2): 125-141.

      [35]Taylor O. The Hedonic Method [C]. Champ P A, Boyle K J, Brown T C. Kluwer, Dordrecht,

      A Primer on Non Market Valuation. 2003: 331-393.

      [36]Cropper L, Deck B, McConnell E. On the Choice of Functional form for Hedonic Price Functions [J]. Review of Statistics and Economics, 1988,75: 225-232.

      [37]Loomis J. Do Nearby Forest Fires Cause a Reduction in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J].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 2004,(10): 149-157.

      [38]Anish Neupane, Kent Gustavson. Urban Property Values and Contaminated Sites: A Hedonic Analysis of Sydney, Nova Scoti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s Management, 2007, (7): 1212-1220.

      [39]Jackson Thomas O. When Good Things Happen to Bad Properties[M]. Washington D.C.:Environmental Law Institute Press,2006.

      [40]Jackson Thomas O.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Stigma with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J]. Environment and the Appraiser, 2005, (9):363-369.

      Summary and Review of Foreign Methods and Practice for Brownfield Valuation

      篇(8)

      中圖分類號:F124.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6-0168-03

      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內涵及意義

      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是指生態系統與生態過程所形成及所維持的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條件與效用[1] ,它不僅給人類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醫藥及工農業生產的原料,而且維持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支持系統(Daily,1997;歐陽志云等,1999)。由此得出生態系統不僅可以為我們的生存直接提供各種原料或產品(食品、水、氧氣、木材、纖維等),而且在大尺度上具有調節氣候、凈化污染、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減輕災害、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進而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年來,隨著世界范圍內人口、資源與環境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有關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效益評估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評估已經成為當今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研究的前沿課題之一。

      隨著生態經濟學、環境和自然資源經濟學的發展,國內外學者開始致力于此問題的研究,對各類生態系統進行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為及時、準確和動態的掌握生態系統功能的價值提供了依據,對國民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的建設與保護和政府的宏觀決策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有助于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2)促使商品觀念的轉變;(3)促進環境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4)促進環保措施的科學評價;(5)為生態功能區劃和生態建設規劃奠定基礎(引自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

      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

      (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構成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源于它的功能,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多樣的,決定了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也是多樣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2]于1993年組織一些專家編寫了《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指南》,將生物多樣性價值劃分為五種類型,即:具顯著實物形式的直接價年進行的“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項目,王健民提出生物多樣性總經濟價值包括直接使用價值、間接價值、潛在使用價值和存在價值四個方面。歐陽志云等學者又將其分為:直接利用價值、 間接利用價值、選擇價值、存在價值[3]。雖然不同的學者對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給出了不同的分類,但總體上都是圍繞著利用價值和非利用價值進行研究的。

      (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估算方法

      美國康斯坦扎等人在測算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時,首先將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分為十七類子生態系統,之后采用或構造了物質量評價法、能值分析法、市場價值法、機會成本法、影子價格法、影子工程法、費用分析法、防護費用法、恢復費用法、人力資本法、資產價值法、旅行費用法、條件價值法等一系列方法分別對每一類子生態系統進行測算,最后進行加總求和,計算出了全球生態系統每年能夠產生的服務價值[4]。隨后依據生態系統服務與自然資本的市場發育程度,將以上的生態系統服務與自然資本的經濟價值的評估研究方法歸結為四類:(1)實際市場評估技術,對具有實際市場的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以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作為生態系統服務的經濟價值。評估方法主要包括市場價值法、費用支出法。(2)替代(隱含)市場評估技術,生態系統的某些服務雖然沒有直接的市場交易和市場價格,但具有這些服務的替代品的市場和價格,通過估算替代品的花費而代替某些生態服務的經濟價值,即以使用技術手段獲得與某種生態系統服務相同的結果所需的生產費用為依據間接估算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這種方法以“影子價格”和消費者剩余來估算生態系統服務的經濟價值。評估方法較多,包括替代成本法,生產成本法― 機會成本法、恢復和防護費用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費用法(TCM),資產價值法或享樂價值法(HPM ),以及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資本法、預防性支出法、有效成本法等。(3)假想(模擬) 市場評估技術,對沒有市場交易和實際市場價格的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純公共物品),只有人為地構造假想市場來衡量生態系統服務和環境資源的價值,其代表性的方法是條件價值法(CVM)。(4)空間―能值分析技術,包括生態足跡法和能值分析法,目前由于其不夠完善應用較少[5]。

      1.實際市場評估技術

      費用支出法是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評價生態服務功能的價值。它以人們對某種生態服務功能的支出費用來表示其經濟價值[6]。例如,對于森林景觀的游憩價值,可以用游憩者支出的費用總和(包括往返交通費、餐飲費用、住宿費、門票費、入場券、設施使用費、攝影費用、購買紀念品和土特產的費用、購買或租借設備費以及停車費和電話費等所有支出的費用) 作為森林憩的經濟價值。它僅能評價森林游憩的使用價值,不能評價非使用價值,如該方法不能說明游憩者較少的(熱帶雨林)森林的游憩價值。

      市場價值法:市場價值法與費用支出法類似,適合于沒有費用支出的但有市場價格的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評估 [7]。理論上,市場價值法是一種合理方法,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評價方法。如計算產品提供功能價值多采用市場價值法來計算,以農產品為例可有:

      Va = ΣQa,iPs,i (1)

      式中:Va為農產品的價值(元):Qa,i為當年第i 類農產品數量;Ps,i為第i 類農產品價格。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進行調整。如果涉及到整個生態系統由于其功能種類繁多,而且往往很難定量,實際評價時仍有許多困難。

      2.替代市場價值法

      替代成本法:在生態系統遭受破壞之后人工建造一個系統來替代原來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用建造新工程的費用來估計生態系統破壞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的一種方法。如水循環功能價值可用替代成本法計算,以農業水循環為例可列為

      Vw=a×(Q1-Q2)×Pw (2)

      式中:Q1為農業用水總量,Q2為農業排水總量,Pw為水價,a為調整系數。

      影子價格法:在完善的市場條件下,市場價格取決于市場供求狀況,當供求均衡時,價格趨于穩定,此時需求者為多購買單位貨物所支付的價格―邊際產品價格,恰好等于供給者多生產單位貨物的生產成本―邊際生產成本。該均衡狀態下的市場價格,即為線性規劃所求的影子價格。資源優化配置的線性規劃中存在對偶規劃,一旦實現了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各種資源的最優價格就是影子價格。當社會處于某種狀態時,影子價格能更好的反映各種資源的價值、市場的供求狀況以及資源的稀缺程度,使資源配置向優化方向發展。如果排除市場價格不合理因素后計算的結果已不同于線性規劃所描述的的影子價格。影子價格的基本計算方法大致有兩類:總體均衡分析法和局部均衡分析法,前者雖然理論上比較嚴密,但是應用比較困難,后者則需要根據分析對象的特點和所處的供需環境來具體確定影子價格。機會成本屬于后者,目前此種方法主要應用于生態環境供水效益的計算 [8]。

      影子工程法:又叫替代工程法,是恢復費用法的一種特殊形式,當生態系統某些功能難以直接進行估算時,可借助于能夠提供類似功能的替代工程即所謂的影子工程的價值來替代該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如森林涵養水源的功能,很難直接進行價值量化,但可以尋找一個影子工程。如修建貯存與森林涵養水原量同樣水量的水庫,則該水庫的價值就可以替代該森林涵養水源的價值。姜文來等分別用影子工程法對森林涵養水源的價值進行了評估[9~[10]。

      旅行費用法(TCM),TCM的設想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霍特林于1947年提出的。他認為,可以應用經濟學的需求理論,按照游客到達國家公園的旅行距離和對國家公園訪問率之間的經驗關系,估計出人們對國家公園的需求,進而計算國家公園對游客產生的總效益,其應該等于游客的旅行費用支出加上消費者剩余。簡單的計算方法為Vt=P×Sp(P 為旅游人數,Sp為旅游者平均費用)。TCM模型分為分區旅行費用模型(ZTCM)與個人旅行費用模型(ITCM)。它的最大貢獻是對消費者剩余的創造性應用[11],其主要原因有:人們常用市場價值表示商品的經濟價值,但像森林游憩這樣的“公共產品不僅沒有市場交換,而且沒有市場價格;消費者剩余是根據商品市場價格資料計算除了的,但森林游憩沒有市場交換和市場價格,因而其消費者剩余沒辦法計算出來;它的有點在于提出了游憩商品可以用消費者剩余作為其價值的評價指標,并計算出其數值。同時,它又有它的局限性,只能評價森林游憩的使用價值,不能評價其非使用價值。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資本法:生態系統服務的變化有時會影響人類的健康。它主要表現在:因污染致病、致殘或早逝而減少本人和社會的收入;醫療費用的增加;精神或心理上的代價等。疾病成本法用來計算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損害函數為基礎,把人們接觸到的污染水平與健康狀況聯系起來。人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資本法包括以下步驟:(1)確定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2)確定污染作用下發病率的增加量;(3)使用治療成本、工資損失和生命損失去估計患病和過早死亡的成本[6]。

      防護和恢復費用法:用于評估水土流失、重金屬污染、土地退化等環境破壞或噪聲、危險品和其他污染造成的損失。其基本思想是:用恢復被破壞的環境(或重置相似環境)或避免某種污染的費用來表示該環境污染造成損失的價值的費用來表示該環境的價值。例如,某地濕地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后,要恢復到原來狀態所需的費用,或確保使其不被遭到破壞所需的費用。

      資產價值法:把環境質量看做是影響資產價值的一個因素,當影響資產價值的其他因素不變時,以環境質量惡化引起資產價值的變化額來估計環境污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的一種方法,稱為資產價值法。例如,用房屋資產價值變化來估計大氣質量變化造成的經濟損失或收益:房屋的價格受房屋特性(如大小、新舊、結構類型等)、四鄰條件(交通便利程度、周圍學校、商店等情況)和環境質量的影響,通過調查并使用多變量分析建立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計算出大氣質量變化引起的房屋價值的變化,說明大氣質量變化造成的經濟損失或收益。目前應用此類方法較少。

      3.假想市場法

      條件價值法(CVM),也稱調查法和假設評價法,通過假想市場詢問人們對環境質量改善的支付意愿(WTP)或受到損害后的受償意愿(WTA)來評估環境物品或服務的價值。它的核心是直接調查咨詢人們對生態服務功能的支付意愿,并以支付意愿和凈支付意愿來表達生態服務功能的經濟價值[12]。在實際研究中,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在一系列假設問題下,通過調查、問卷、投標等方式來獲得消費者的支付意愿和凈支付意愿,綜合所有消費者的支付意愿和凈支付意愿來估計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經濟價值。根據條件價值法計算公式:

      E(WTP/WTA)-Pibi[13](3)

      式中:E(WTP)為被調查者平均支付意愿,E(WTA)為被調查者平均補償意愿,Pi被調查者選擇某數額的概率,bi為投標數額進行計算;再結合當地實際根據被調查者表達出的WTP 或WTA 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進而確定價值影響人群最大WTP或最小WTA,實現評估非市場物品價值目的。

      條件價值法與其他方法相比它特別適宜于對那些非使用價值占有較大比重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評估。因此,他為政府決策提供了有效的科學依據。但它也有一定的缺點,主要是假想性和存在偏差,這需要在問卷設計和調查過程中采取具體的辦法以減小或克服它的缺點。

      三、小結

      雖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文獻數量上升速度很快,而且從不同生態系統的類型、大小、組成結構、尺度規模、發展進程等多方面進行了研究,但是由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涉及到資源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生態經濟學、生態學和經濟學等多學科領域,很多類型的生態系統人們并沒有搞清楚它具體有那些方面的功能和服務,或是以哪些功能為主,同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還存在著時空變化,無法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做出精確的計算。而且,一些定量化數據是直接套用其他國家的估算方法和依據其他國家的標準而獲取的,各國之間不論是在經濟發展水平還是在自然資源狀況上都存在著極為顯著的差異,所以中國目前在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計算領域還存在著很多缺陷,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須對中國的社會經濟特征和特定的區域環境進行周密考慮,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轉換,以提高評價結果的精確度。

      參考文獻:

      [1]Daily G C( ed.).Nature’s Services: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1997.

      [2]UN EP.Guidelines fo r Country Study on Bio logicalD iversity.Oxfo rd: Oxfo rd U niversity P ress,1993.

      [3]歐陽志云,王如松,趙景柱.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生態經濟價值評價[J].應用生態學報,1999,(5).

      [4]Costanza 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Nature,1997(387): 253-260.

      [5]秦艷芳,周可法,孫莉.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評估方法研究[J].新疆地質,2008,(1):100-106.

      [6]宋,王麗,董小林.西安環境污染經濟損失估算與分析[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56-61.

      [7]Ronnback P.The ecological basis for the economic value of mangrove forests in seafood production[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

      29:235-252.

      [8]溫善章,石春先,安增美,等.河流可供水影子價格研究[J].人民黃河,1993(7):10-13.

      [9]姜文來.森林涵養水源的價值核算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03,(2):34-40.

      [10]李晶,任志遠.秦巴山區植被涵養水源價值測評研究[J].水土保持學 報,2003,(4):132-134.

      [11]陳英.森林環境資產非市場價值評估方法探析[J].美中經濟評論,2005,(3):76-78.

      [12]石惠春,趙勇,楊二俊,胡青云,王芳,梁仲靖.基于CVM的民勤綠洲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8,(7).

      [13]石惠春,趙勇.生態系統服務恢復價值的WTP與WTA對比分析――以石羊河下游民勤綠洲為例[G]//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

      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2007.

      On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of Estimation Methods

      BAI Yu-fen1,2,SHI Hui-chun1

      (1.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篇(9)

      從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到2007年的《巴厘島路線圖》再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協議》,全世界范圍內正在經歷從傳統高碳社會向低碳社會的轉型。目前,全世界范圍內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來減少大氣中的碳氣體濃度,一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源;二是增加溫室氣體吸收匯。而森林作為陸地上最大的碳儲庫,其巨大的碳匯①功能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Ratnatunga(2004)認為,對于具有碳匯功能的森林資源,其吸收CO2的能力可以為企業創造額外的碳減排指標,在低碳背景下,森林資源的價值不僅僅體現為其傳統意義上所界定的生物資產的賬面價值,更體現為碳固價值。

      基于低碳背景下森林的巨大碳匯價值,對森林碳匯價值的評估能夠使人們更加清晰地了解森林的環境價值,加強對森林的保護,并提高林業生產者的工作積極性。然而,由于當前國內以及國際碳匯市場發育不完善,森林碳匯計量相關技術比較復雜,如何客觀準確地評估森林碳匯價值是一個有待于深入研究的課題,本文試圖在現有評估理論基礎上,結合森林碳匯的特點,探析森林碳匯價值的相關評估問題。

      一、文獻回顧

      森林資源的環境價值,早在18世紀就受到人們的關注,但大都是基于公共產品視角的森林生態效益的評估,包括涵養水源價值、固碳釋氧價值、保育土壤價值、凈化空氣價值、休閑旅游等方面。1992年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以及我國制定的《21世紀議程》中,提倡對森林的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進行計量,并將其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之后,1995年侯元兆等出版的《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首次對林地、林木及森林的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和固碳制氧效益進行了核算。關于森林資源價值評價的方法,大都從揭示消費者的支付意愿著手進行。馬中(1999)根據消費者支付意愿方式的不同,把森林資源價值評價方法分為直接市場法、揭示偏好法和意愿調查法三類;陳應發等(1995)通過影子價格和消費者剩余等替代市場技術來評估森林資源價值。

      在低碳背景下,森林資源巨大的碳匯價值也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許文強(2006)運用換算因子連續函數法計算得出黑龍江三北防護林第一階段人工碳匯價值為12.49億元;李榮、楊婧(2008)估算出糯扎渡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碳匯量為741.26萬噸。學者對森林碳匯量的估測方法可以分為渦旋相關法、蓄積量法和生物量法等,價值計量方法有工業處理成本法、造林成本法、碳稅法和避免損害費用法等(邢美華等,2007)。從評估的對象和目的看,現有研究側重于對一定區域內的森林總碳匯量的價值評估。

      隨著碳交易市場的建立,森林碳匯功能的資產屬性逐漸顯現出來。許文強(2008)認為森林未來碳匯流量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歸屬于企業的一項資產。我國不少學者也提出企業碳資產的概念(萬林葳、朱學義,2010;林鵬,2010;張鵬,2011)。因此,森林碳匯的資產屬性已得到部分學者的認可,但是當前關于森林碳匯價值評估方面的文獻還比較少。

      二、低碳背景下森林碳匯的資產屬性

      回顧會計學界和評估學界資產的定義,2006年《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資產的定義為,“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評估教材中資產定義為“資產是經濟主體擁有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能夠給經濟主體帶來經濟效益的經濟資源。”筆者認為,在低碳背景下,隨著《京都議定書》強制減排法規的出臺,森林碳匯功能逐漸成為對森林所有者有價值的資源,相當于企業的一項無形資產,可以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理由如下:

      1.森林碳匯是一種資源。拉馬迪認為:“資源對人類而言意味著任何形式的能量或物質,這種能量或物質對于滿足人類生理、社會經濟和文化娛樂的需要都是必不可少的”。盡管森林的碳匯能力不具有實物形態,但森林資源在生長過程中,可以從大氣中吸收并儲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抑制全球變暖,減少氣候變暖帶來的損失。

      2.森林碳匯功能歸屬于森林的所有者。森林碳匯功能的載體是森林,該能力是森林所附帶的一種生態產品,所以,誰擁有或控制了森林的所有權,便同時擁有或控制了與森林相伴而生的碳匯價值。

      3.森林碳匯功能預計能夠給其所有者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在《京都議定書》對發達國家的強制減排限定下②,各個國家為了完成強制減排限額,實行了總量-交易控制機制,即國家對國內企業的碳減排量進行了限定,如果企業的碳排放額度超過其限額,就需要到碳排放市場中購買多余的碳排放信用,反之,則可以把剩余的碳排放配額在碳交易市場中出售,轉化為經濟利益。這時,對于擁有森林資源的企業來講,其所擁有的森林資源的碳匯能力顯然可以抵消企業碳排放量,或為企業創造額外的碳減排指標在碳交易市場進行出售。

      4.森林碳匯不具有實物形態。森林碳匯功能是森林所具有的一種功能,該功能依托于森林這一載體,在一定條件下(葉綠素、光能等),與一定的物質實體(水、CO2)相結合,發揮其碳匯功能,該功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只要森林不停止生長,其碳匯功能就會持續。

      綜上,筆者認為森林碳匯是依托于森林的一種無形資產,它沒有具體的物理形態,但能夠為其擁有者帶來長期經濟利益。若森林資源的碳匯功能這項無形資產價值長期得不到實現和認可,將會大大低估森林資源的價值,影響林業生產者的積極性,可能還會嚴重影響我國林業的發展,因此,基于森林碳匯的資產屬性,我們有必要對其價值進行評估,為該項無形資產的確認和交易提供價值依據。為了能夠全面客觀地對森林碳匯價值進行評估,首先要了解森林碳匯價值的影響因素。

      三、森林碳匯價值的影響因素分析

      森林碳匯價值是碳匯量和單位碳匯價值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其影響因素也從這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森林碳匯量的影響因素

      森林碳匯功能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生物學和生態學過程,其碳匯量的大小既取決于森林樹種、林齡等自身因素的影響,也受到造林面積、森林病蟲鼠害面積、人為撫育管理支出等自然、社會因素的影響。

      1.不同品種的林木其碳匯功能不同。由于森林的空間地理差異導致的水熱條件以及林分結構和土壤性狀的變化,不同品種的林木的碳密度不同,森林的碳匯能力也存在很大差異。畢君(2011)就以林分尺度為基礎,調查收集了木蘭圍場六種林分類型的森林碳密度為142.083~218.6947 t/hm2不等,其排序為山楊林>灌木林>白樺林>落葉松林>蒙古櫟林>油松林。

      2.森林的碳匯功能與林齡相關。森林資源的成長可以分為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或過熟林等階段,隨著森林從幼苗到成熟,樹木每年的碳匯流量是不同的。一般來說,當樹木達到最佳生長狀態時,單位時間內樹木形成的碳匯流量是最大的,當樹木成熟后,雖然立木蓄積量達到最大,但樹木單位時間的碳匯流量已經達到最低。一般來說,樹木的碳匯存量隨著時間推移不斷增大,但每年的碳匯流量卻是逐漸變小的。

      3.森林碳匯功能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不同生長環境中森林的碳匯能力是不同的。因為每一片森林由于生長的環境,比如土地肥沃程度、病蟲害的侵害程度、氣候的適宜程度等不同,它所吸收的碳數量的多少,即碳匯能力也是不同的。Steven Running發現,濕度增加會使植物孔徑放大,讓更多二氧化碳進入葉片,使光合作用更快進行。

      4.森林碳匯功能受到撫育管理因素的影響。增加森林種植面積、延長木材輪伐期、減少對現存森林的破壞以及增加對森林的有效撫育管理,改善森林的生長環境,這些人為因素能夠提高森林的碳匯功能。沈文清等指出,“人為干擾對森林植被碳密度的影響可能遠高于氣候等自然因素,人們對森林的撫育管理能在增加林分質量的同時,增加其固碳和貯碳能力。”

      (二)單位森林碳匯價格的影響因素

      森林碳匯價值的重要評價參數是碳匯價格,單位一般是元/噸碳。評價的目的不同,碳匯價格的確定方法也不同,可以有影子價格、工業減排成本、碳交易價格、碳稅價格等。其中,影子價格一般是考察森林碳匯對國民經濟和氣候變化的貢獻,而如果進行經濟評價,則并不適用。后三種價格中,工業減排成本對于不同的企業是不同的,是工業企業自身進行碳交易決策的依據;而碳稅價格雖然比較穩定,但是不能反映碳匯的公允價值。碳交易價格最能反映碳匯的市場價格,且市場上已建立了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澳大利亞國家信托、英國排放權交易體系和歐盟排放權交易體系四個比較有規模的碳交易所,我國也逐漸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昆明等環境交易所,但是碳交易市場還是處于形成階段,碳交易價格波動比較大,容易受到全球碳經濟和政治博弈、全球經濟形勢和碳供需關系、金融市場投機資本和碳交易市場成熟程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江璐林,2011)。

      四、森林碳匯價值評估前需明確的幾個問題

      根據《無形資產評估準則》,我們在進行森林碳匯價值評估之前,首先需要明確評估基準日、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和范圍、森林碳匯量的監測計量方法等幾個問題。

      (一)評估基準日

      碳交易市場確立后,全球碳交易發展迅速,但碳交易價格波動比較大。2006年4月中旬,歐洲氣候交易所每噸碳交易價格高至30歐元,但到5月中旬就跌至10歐元,2007年的期貨價格甚至降到了4歐元。2009年平均價格約是2008年平均價格的1.6倍。由于碳價格波動劇烈,評估時要首先確定評估基準日,選擇評估基準日的碳匯價格作為評估依據。

      (二)評估目的

      根據評估準則,“一般當出現無形資產轉讓和投資、企業整體或部分資產收購和處置等經濟活動時,注冊資產評估師可以接受委托,執行無形資產評估業務”。同樣,當發生碳匯交易、森林產權變動或生態效益評價時,就涉及森林碳匯價值的評估。由此,筆者把評估目的分為碳匯交易評估、碳匯林交易評估和碳匯功能評價三種。

      當前碳交易市場的標的物分為碳減排量和碳排放權兩種,前者是指《京都議定書》建立的清潔發展機制③(簡稱CDM)下,對CDM項目所帶來的碳減排量的項目型交易;后者是指具有減排義務的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以碳排放權為標的物的配額型交易,該交易一般采取總量-交易控制機制來實現,以年為單位來分配配額,如果當年企業的碳排放額度超過其配額,就需要到碳排市場中購買多余的碳排放權,反之,則賣出多余的碳排放權。由此,筆者又把碳匯交易評估分為項目型碳匯交易評估和配額型碳匯交易評估,前者是對CDM項目下的森林整個生命期內預計的碳匯流量的價值評估;后者只是對森林某年碳匯流量的價值評估。

      (三)評估對象和范圍

      森林碳匯的評估目的不同,森林碳匯的評估對象和范圍也不同,具體表現如下:從項目型碳匯交易角度看,評估對象是一定區域內森林在未來生命期內的預計碳匯流量,不是森林實物量或其當前的碳匯存量。從配額型碳匯交易角度看,評估對象是一定區域內森林在某一年或時間段內的碳匯流量,而不是森林未來整個生命期內的碳匯流量。從碳匯林交易評估角度看,評估對象包括森林實物本身及其碳匯功能兩部分,是對一定區域內森林的實物量和該片森林未來生命期內的碳匯流量的價值評估。從碳匯功能評價角度看,是對一定區域內森林的總碳匯量的評估,評估對象既包括森林某一時刻的碳匯存量,也包括其預計的未來碳匯流量,這是基于社會角度對森林生態效益的評估,現有的大多數關于森林碳匯價值評價的文獻(許文強,2006;郗婷婷,2006等)均屬于對森林碳匯功能評價。

      從各種評估目的下評估對象的不同可以發現,項目型碳匯交易評估和碳匯林交易評估符合“經濟資源觀”理念,認為資產價值取決于其未來帶來的經濟利益的現值,是對價值的公允評估;而配額型碳匯交易評估是對某年或某一時間段內的森林碳匯流量的評估,評估的是某一階段的貢獻價值;而森林碳匯功能評價并不僅僅注重森林未來碳匯流量,更是對森林當前碳匯存量的評估。

      (四)森林碳匯量的監測計量方法

      森林碳匯監測計量是林業和生物學領域的范疇,考慮到該工作是進行森林碳匯價值評估的重要環節,評估過程中評估師可以借助外部林業或相關專家的幫助,以客觀準確地計量森林的碳匯量。我國國家林業局為規范碳匯項目的計量與監測方法,2010年出臺了《造林項目碳匯計量與監測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為我們進行森林碳匯的計量和監測提供了參考。當前森林碳匯監測計量的方法很多,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與生物量緊密相關的反映碳蓄積量的方法,包括蓄積量法、生物量法和生物量清單法;另一類是利用微氣象原理和技術測定CO2通量,再進行碳儲量換算的方法,包括渦旋相關法和渦度協方差法等。各種方法對森林碳匯量的測度成本、精度等都有所不同,比如蓄積量法由于以森林蓄積量數據為基礎,可以充分利用大規模的森林資源清單資料,適合于大尺度的森林碳匯量測算,但該方法容易忽略森林地下項目的碳匯量,使得統計結果出現較大誤差;而渦旋相關法能夠長期對森林生態系統進行通量測定,并且測量精度高,但是該方法需要精密的儀器和一套特殊的系統,測量成本也較高,且不宜對大尺度、寬范圍的森林碳匯量進行監測。因此在實際評估過程中,評估師要根據評估目的和范圍、項目尺度大小、監測成本和精度要求選取合適的碳匯監測計量方法。

      五、森林碳匯價值的評估方法

      當前開展的森林碳匯價值評價多是基于森林碳匯功能評價角度的事后評估,缺乏以碳匯交易或碳匯林交易為目的的事前評估。在此,筆者結合資產評估相關理論,以項目型碳匯交易評估為例,探討傳統的成本法、市場法和收益法如何對森林碳匯價值進行評估。

      (一)成本法

      成本法是從成本取得和成本構成的角度對被評估資產價值進行分析和判斷的過程,其評估思路是以被評估資產在評估基準日的重置價值,扣除資產從形成并投入使用至評估基準日這段時間內的各種損耗來得到資產的評估價值。由此,森林碳匯評估值是以現時工價和生產水平重新獲得最優狀態的森林碳匯功能所需要的成本費用,扣除森林當前的碳匯存量。由于森林碳匯功能是伴隨森林實體而存在的,因此如何將營造碳匯林的成本進行分解,以確定森林碳匯功能的成本是該種方法的難點。本文借鑒萬道印和周建宇(2011),首先計算采用現時工價和生產水平重新營造與被評估碳匯林相類似林分所需成本費用;然后計算采用現時工價和生產水平計算當地營造與被評估碳匯林收獲量相類似的普通用材林所需成本費用;最后二者相減得到營造森林碳匯功能所需要的成本費用。該種方法為獲取碳匯功能的成本提供了一種思路,由于普通用材林與碳匯林在樹種結構、經營期限等多方面存在差異,實際評估中要根據情況進行調整。

      成本法評估的原理是資產的價值取決于資產的成本,而對于與森林資源相伴而生的碳匯功能,隨著森林從幼齡林長至中齡林,其碳匯功能逐漸變大,這期間需要的森林撫育支出也比較大。在中齡林向成熟林的生長過程中,森林碳匯功能逐漸達到最優,而所需要的撫育支出可能逐漸變小。因此,成本法比較適合對人工種植的中幼齡林的價值評估,因為該階段對森林碳匯的撫育支出較大,而森林的碳匯功能還比較小,比較符合成本法的評估原理。

      (二)市場法

      市場法是以活躍市場上與被評估資產同樣或類似資產的近期交易價格為基礎,經過直接比較或類比調整來得到被評估資產評估值的方法。利用市場法評估森林碳匯價值的步驟是:第一,在碳匯交易市場中尋找與被評估森林品種、樹齡相同或相近的參照森林;第二,找到被評估森林與參照森林在碳匯功能的差異因素(比如種植面積、病蟲害侵害面積、撫育管理支出和時間因素等);第三,在參照森林碳匯成交價格的基礎上,調整各項差異指標,得到初評結果;第四,對初評結果進行分析,結合統計分析或其他分析方法判斷結果的合理性;第五,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得到森林碳匯的評估結果。

      應用市場法評估直接利用市場成交數據,評估值更為客觀,評估結果也易于理解和接受。但該方法的關鍵是:其一,存在碳匯交易的活躍市場;其二,在該活躍市場中找到可比案例。而當前碳匯市場交易中,森林碳匯交易量和交易額都非常低④。很難找到近期成交的可比案例,這給市場法的應用帶來困難。不過在現有評估案例中,也有相關專家通過構造虛擬市場,通過詢問、調查消費者對于不同森林碳匯功能的支付意愿,來確定碳匯的虛擬市場價格。

      (三)收益法

      收益法是通過估測被評估資產未來預期收益的現值來判斷資產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利用該方法評估森林碳匯價值的步驟如下:第一,根據森林碳匯流量的歷史數據,合理預計被評估森林未來期間的年碳匯流量,再乘以單位森林碳匯價格,得到預計的森林未來各年的碳匯收益;第二,合理預計森林能夠創造碳匯收益的期限;第三,根據獲取森林碳匯預期收益所承擔的風險大小預計合適的折現率,一般可以采用林業行業的平均收益率作為折現率;第四,采用折現技術,對森林碳匯預期的未來收益進行折現,得到森林碳匯在評估基準日的評估值。

      應用收益法評估的關鍵是預計森林碳匯未來期間的碳匯收益,適合于森林碳匯功能穩定的中齡或成熟林的碳匯價值評估。該方法認為森林碳匯的評估值取決于未來期間森林碳匯的預期收益,未來期間森林碳匯功能越強,森林碳匯價值越大,這是對基于“經濟資源觀”的資產價值的直接估算。需要注意的是,碳匯收益額是森林碳匯未來預期的客觀收益,而不是其歷史收益或現實收益。

      六、結論

      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以法規形式確立對發達國家強制減排約束以來,森林碳匯功能逐漸從最初的生態價值變得具有商品價值。盡管當前我國的森林經營碳匯項目還不能進入國際碳匯市場交易,但隨著我國對企業碳排放權的管制和碳交易市場的不斷規范與完善,森林碳匯價值必將得到大家的認可。森林碳匯相當于增加了企業的一項無形資產,在低碳時代我們需要逐步探索森林碳匯資產的評估技術。由上文分析可知,傳統的成本法、市場法和收益法在對森林碳匯價值進行評估時各有利弊,在實際評估過程中評估師要根據評估目的、市場條件、可搜集到的資料等情況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1] Janek Ratnatunga,Stewart Jones. An InconvenientTruth aboutAccounting:The Paradigm Shift Required in Carbon Emissions Reporting and Assurance[R].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Anaheim CA. 2004.

      [2] 許文強.森林碳匯資產內涵探析[J].經濟師,2008(9):288-289.

      [3] 畢君,王超.木蘭圍場森林固碳能力及其特征[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1(2):45-57.

      [4] 江璐林.全球碳交易價格波動影響因素分析[J].文史博覽,2011(10):71-73.

      篇(10)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82

      本文以已有文獻成果為基礎,結合相關材料,梳理分析國內外生態補償研究現狀和實踐情況,試圖找出現有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與產生原因,并總結目前生態補償的前沿熱點問題;在此基礎上作者對現階段的研究進行總結,對不足提出建議,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我國的生態補償改進方向。希望能對生態補償以后的研究提供參考借鑒作用。

      1生態補償瓶頸問題分析

      國內外多年的生態補償研究中,不同時期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研究有著不同的熱點與側重。本節筆者從補償標準制定、補償機制建設這些生態補償傳統核心問題出發,梳理出國內外研究最新進展,提出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指出生態補償研究熱點已轉向效率評估與可持續性分析。

      11補償標準制定中的瓶頸問題

      總的來看,補償標準制定并沒有成體系的框架可以參照。實際操作中,測量成本和評估生態價值時都遇到了瓶頸,難有突破。

      (1)成本測量。與生態服務價值相比,成本評估相對容易。但評估成本時仍沒有統一方法。機會成本的評估阻力集中在區域異質性、信息不對稱、未發生經濟量估計三個方面。

      第一,不同的區域,不同的保護者都有著自己的特殊性。因此,每個個體的成本也不完全相同。如何兼顧公平與效率,制定出能得到普遍認同的補償標準仍未有定論。第二,生態服務的提供者比購買者具有更多的信息主動權,利益驅使下,生態服務提供者往往會利用自身信息優勢試圖占據博弈中有利位置。第三,成本中的機會成本更多是未發生的成本。其描述的是未發生的經濟流量,人類不可預知未來,估計出的數值顯然也難以確定真實性。目前通用的自然實驗方法是將實施保護與未實施保護的兩個外生因素相近的區域進行對比,進而估計出機會成本。但影響區域發展的因素眾多,難以分析得出的機會成本數值大多程度上來自生態補償政策的實施。

      (2)生態價值評估。能夠精確測量出生態服務價值是最理想的結果。生態產品目前市場化程度低,依靠市場制定價格操作性差。目前生態價值評估方法總體分為直接市場類、替代市場類、模擬市場類三種。直接市場法和替代市場法側重于依靠生態環境所能直接或間接提供的產品進行估價,如提供的食物、進行大氣調節等;而模擬市場側重于對生態產品的非實物效用的測量,如美觀、精神靈感、生物多樣性等。

      目前被最廣泛使用的是基于模擬市場類的方法,如條件價值評估法(CVM)、選擇實驗法(CE)等。這些方法實施過程中通過問卷按受訪者意愿來進行估價,但顯然人們的意愿受教育、環境、習俗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且容易發生變化。即使同一個受訪者在不同時期,其對同一項事物的心理估價也會有很大差異。但CVM、CE等方法仍是目前被認為最為貼合實際的生態價值估價方法。

      不得不指出,自1997年Costanza在生態價值評估取得突破性進展后接近20年時間,生態價值評估領域并沒有再次取得令人振奮的突破進展。多數學者只是不斷套用已有的方法結合研究實際稍加改進。以成本為下限,生態價值為上線的區間來作為補償標準大致范圍,結合博弈談判能力對補償標準定價成為了目前國內外學者默認的做法。

      12國內外補償機制建設存在的問題

      機制建設研究涉及眾多社會因素,若不能妥善解決,不僅實施的生態補償效果不佳,同時會對社會造成嚴重創傷。

      (1)補償者與受償者難以劃定。現實生態環境中,界定產權是十分困難的問題。一片湖泊、一條河流,如何劃定產權,從而界定責任?在我國,往往將不明晰產權的生態產品產權歸于國家,隨之保護責任也落于國家政府。長久以往,人們觀念上會將生態保護責任完全歸于國家,從而有償使用生態服務的意愿更加弱化,生態資源配置想要的優化難以實現。

      (2)政府與市場如何分工。政府與市場有各自的優勢。政府使用特有的行政強制手段實施項目,交易環節少,使得其主導的補償項目具有較低的交易成本;但由于項目中償付雙方中地位不等,補償實施過程中滋生腐敗、權利尋租的危險性高,導致為使生態補償項目效果達到預期不得不投入大量資源對項目進行監督、造成資源浪費。相反,雖然市場主導的補償項目由于交易環節多導致交易成本較高,但由于支付者與受償者地位平等,可以相互鉗制,監督成本較低。

      (3)是否應在補償項目中增加副目標。生態補償解決的是社會問題,實際實施中也要兼顧社會問題。項目實施過程中,不少補償項目除了解決生態問題外也考慮了當地如貧困、創造就業、討好選民等問題。在地區實施補償項目的過程中,增加一些副目標有助于項目更容易得到當地支持,從而項目可以順利實施。但補償項目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生態環境,過多地考慮其他因素必然會壓縮改善生態環境的能力。故在生態補償機制設計時是否加入副目標也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2生態補償研究中的最新熱點問題與趨勢

      過往研究中,生態補償研究主要是圍繞著補償標準制定問題展開。國內外學者都將其視為解決生態補償課題的關鍵所在。但由于生態價值評估研究難以取得再突破,有關補償標準制定問題的研究難有突破。

      補償標準研究中難有突破的前提下,現如今進行生態補償研究的學者將研究重點放在了生態補償后半段問題中,即對補償項目實施效果的評估、農戶對生態補償實施意愿以及項目持續性的分析。通過實地調查獲取數據,并引入計量經濟學方法實施定量分析。取得了很好的進展。Sierra和Russman[1]、趙雪雁[2]、鄧遠建[3]等進行了類似研究。

      可見,學者們目前更加注重從分析補償效果角度入手研究生態補償問題。實踐是最好的檢驗標準,從補償實施效果來研究生態補償使得研究更能支持實踐,研究的實用價值也更高,更容易獲得各參與者的支持。

      3結論

      總體而言,過往的國內外生態補償研究中補償標準制定是最核心問題。圍繞補償標準問題,在理論、方法、實踐、評價等方向進行了反復多次的研究。之所以補償標準的制定一直存在巨大爭議,核心阻力在于僅依靠社會科學生態價值評估問題難有突破性進展。近年來,研究熱點也轉向了效率評估、意愿分析等生態補償后半段的研究。然而,作為生態補償永恒的核心議題,不能放棄對生態服務定價方面的研究。

      研究是一個積累、傳承的過程。筆者通過對生態補償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梳理整合,理出此類課題中的研究進展,提出現有研究中存在的瓶頸與產生原因,展望未來的研究趨勢。希望對以后生態補償的研究工作提供些許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篇(11)

      草地生態系統作為一種自然資源具有多功能性,但長期以來由于生產力發展的局限,人們僅僅注重草地承載牲畜和提供飼草料的功能,而忽視了它保持水土、涵養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游憩休閑和營養循環等其它服務功能。隨著全球資源危機問題的惡化,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自然資源價值,建立以哲學、生態學、經濟學、倫理學等為理論基礎的新的自然資源價值觀,并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資源價值評估實踐研究。本文從經濟學角度出發,闡述了草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及其價值評估的方法,為實現草地資源市場優化配置提供量化依據。

      一、草地生態系統及其服務功能

      (一)草地生態系統

      草地生態系統系陸地上非常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是以各種多年生草本占優勢的生物群落與其環境構成的功能綜合體。草地生態系統系草原復合生態系統(自然―――經濟―――社會復合體)重要的組成部分,草地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直接影響著區域經濟體系完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乃至國家的生態安全。

      (二)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草地生態系統服務是指草地生態系統及其生態過程為人類提供的自然環境條件和效用,如太陽能的同化、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對污染物的吸收、貯藏養分等。草地資源服務是以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為基礎的,并與經濟體系、社會系統相結合,構成泛食物鏈,即生態鏈,在生態鏈流動過程中通過市場體現其價值。

      1.有機物質生產

      利用太陽能,將無機化合物,如CO2、H2O等合成有機物,是生態系統一個十分重要的功能,它支撐著整個生命系統,是所有消費者(包括人類)及還原者的食物基礎。草地生態系統有機物質中只有一小部分(約10%)為人類所利用,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或生活必需品,其余大部分卻支撐著整個生物界,為所有的動物、異氧微生物提供食物和生活場所。

      2.水土保持

      草地生態系統在保持水土方面具有顯著作用。草原植物根系發達,能深深地植入土壤中,牢牢地將土壤固定。研究表明,如果土地植被稀疏,在地表徑流的沖刷下就會出現風水蝕,使土地廢棄,泥沙淤積,同時帶走土壤中的有機質和各類營養物質。根據有關資料,在大雨狀態下草原可減少泥土沖刷量的75%-78%。

      3.涵養水源功能

      截留降水、涵養水分功能。完好的天然草地不僅具有截留降水的功能,而且比空曠裸地有較高的滲透性和保水能力,對調控徑流具有重要的意義。據測定,相同的氣候條件下草地土壤含水量較裸地高出90%以上。

      4.凈化環境

      草地生態系統可以為人類提供凈化污染這項生態服務,在其新陳代謝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化氫等許多有害氣體,從而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草地還可以去除空氣中的粉塵等污染物,消除噪音,給人們提供一個舒適、安靜的生活環境。

      5.營養循環

      在草原植被的土壤表層可形成大量的有機物質,這些有機質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形成土壤團粒結構。在鹽堿地種草,能降低這些土地的土壤鹽漬化程度,增加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含有量。草地生態系統可以通過循環,將環境中的營養元素歸還土壤,也可以將營養元素以不同的形式輸出生態系統,釋放到周圍的環境中。

      6.生物多樣性

      草地生態系統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載體之一,草原上存在著大量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為人類提供著豐富的基因資源。

      7.游憩休閑

      草原視野開闊、寧靜悠遠、空氣清新、芳草茵茵;草原上的數以千計的植物和動物物種以及游牧民族的傳統文化和風土人情具有鮮明的生態旅游特色,已成為生態旅游的理想目的地,為人類提供了旅游休閑、文化娛樂等非實物性生態服務。

      二、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

      自然資源價值評估已有基本完整的體系和方法,并在實踐中得到應用。在自然資源價值評估體系與方法的基礎上,根據草原提供的生態服務功能類型,采用相應方法對其進行價值評估(見表1)。

      其中: Vi:草地生態系統在i功能下的價值;Q:草原所保持的水土量;h:土地的保有面積;Y:草原的平均收益;m:土壤容重;Z:單位庫容的工程費用;R%:土壤侵蝕流失的泥沙淤積于水庫、江河、湖泊的百分比;P:各類化肥的銷售價;Mi:第i種類型單位面積草原土壤中N、P、K的含量;Si:第i種類型草原的面積;Y%:純N、P、K折算成化肥的比例;T:某一地區總降雨量;Ni:某一地區第i種草原覆蓋率;Ri:第i種類型草原的降雨貯存量占草原區總降雨量的百分比;Ei:第i種草原單位面積年蒸發量;Ph:當地水價;Xi:第i種類型草原單位面積吸納某物質的量;Pc:碳稅的影子價格;W:我國治理某物質排放的平均費用;Mij:第i種單位面積草原上第j類元素的含有量;Pj:第j種元素在市場上的價格。

      三、小結

      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草地資源價值的具體表現,在草原復合生態系統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運用經濟學視角,重新審視自然資源價值、草地資源價值,并對其進行量化評估,這將有利于將草地資源納入市場體系,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草地資源優化配置結構,以實現草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參考文獻]

      [1]喬光華,王海春. 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方法的探討[J].內蒙古財經學院報.2004,(2):44~47.

      [2]吳新民,潘根興. 自然資源價值的形成與評價方法淺議. 經濟地理.2003,23(3):323~326.

      [3]羅麗艷.自然資源價值的理論思考-論勞動價值論中自然資源價值的缺失.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3,13(6):19~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香蕉 |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果冻 | 欧美XXXX黑人又粗又长精品| 91精品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hd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欧美色窝窝色欲|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国产免费|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九九|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精品国产日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2021|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久久精品免费大片国产大片|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第一页| 97精品国产97久久久久久免费|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精品 |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久久e热在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99| 国产精品龙口护士门在线观看|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小视频|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国产精品玖玖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