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淺談大棚蔬菜高效栽培技術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1茬口安排
花椰菜于9月底至10月初播種育苗,11月上中旬定植,翌年3月中旬始收,4月初終收;萵筍于2月初地膜覆蓋播種育苗,4月上中旬定植,5月下旬至6月采收(臨近采收時雨水偏多,應覆蓋大棚膜避雨);番茄6月下旬遮陽網覆蓋播種育苗,7月中旬遮陽網覆蓋單株定植,9月下旬始收,12月終收[3]。
2花菜栽培要點
2.1選用良種
針對目標市場,選用瑞盈、百勝王或白陽等春性強的優質高產花菜品種。
2.2育苗準備
苗床應選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前茬為非十字花科蔬菜田塊,畝施腐熟有機肥500kg、過磷酸鈣40kg,做成寬1.5m的平廂,將廂面整平整細,四周挖好排水溝,以50孔或72孔塑料穴盤或5cm×5cm塑料營養缽作為育苗容器。育苗基質可選用草炭、珍珠巖、蛭石的配比為2∶1∶1的傳統育苗基質,也可用6份園土混合4份有機肥或5份園土與2份河塘泥混合3份有機肥配制成營養土,堆漚腐熟備用。
2.3播種育苗
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種育苗,播種前先用2000~3000倍神效甲維鹽液消毒基質或營養土,播后覆蓋0.5~1.0cm基質或營養土,覆蓋遮陽網并噴水保濕,經3~5d約70%種子出苗時,揭掉遮陽網,視苗情長勢酌情追施肥水,注意防治苗期病蟲。
2.4整地施肥
定植前深翻炕土,耕地后每667m2撒腐熟有機糞肥3500kg,硼肥1kg,磷肥40kg,高氮復合肥40kg,按1.33m包一溝作廂,為保溫,防雜草,定植前1周澆足底水后覆蓋黑地膜。
2.5適時定植
11月上中旬待秧苗4~5片真葉時及時定植,行株距0.66m×0.33m,每667m2植3000株,澆足定根水;忌小苗或僵苗移栽,注意按照秧苗大小分級定植,否則會造成采收時間不統一,影響下茬蔬菜種植。
2.6田間管理
定植后5~7d查苗補缺,確保苗齊苗全。幼苗成活后10d左右,選晴天澆1次促苗肥(每667m2施尿素10kg或清淡糞水2000kg),促進幼苗生長和根系發育;蓮座期結合澆水每667m2追施高鈣高鉀沖施肥20kg,以后根據土壤墑情適當噴水,直至收獲;花菜的花球在陽光直射下容易變色,影響品質,宜在花球直徑達8cm左右時,可半折倒3個外葉葉片覆蓋花球,以保持花球潔白[4]。
2.7病蟲防治
準確辨別病蟲是病蟲防治的關鍵,病蟲害防治應優先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防治,達到生產安全、優質的無公害產品的目的?;ú松L期間主要病害有黑斑病、葉斑病、黑腐病、軟腐病、霜霉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跳甲等??蛇x用80%大生600倍液,或50%多菌靈700倍液,或58%金雷600倍液防治黑斑病和葉斑?。贿x用72%農用鏈霉素3000倍液,或53.8%可殺得1200倍液,或20%噻菌銅500倍液防治黑腐病和軟腐??;選用64%殺毒礬600倍液,或69%烯酰錳鋅600倍液防治霜霉??;選用99%惡霉靈3000倍液,或30%多福800倍液,或58%金雷600倍液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可選用5%來福靈2000倍液,或2.5功夫2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脂3000倍液,或15%安打1500倍液,或印蟲威1500倍液防治小菜蛾和菜青蟲;可選用10%吡蟲啉1500倍液,或80%敵敵畏2000倍液,或48%樂斯本2000倍液防治蚜蟲和跳甲,推薦農藥應交替使用,安全間隔期為7~10d[5-6]。
2.8適時采收
翌年3月中旬根據市場行情和花球發育狀況及時采收,4月上中旬終收,采收過晚影響下茬蔬菜生產,每667m2產花球2000kg,平均售價3.0元/kg,產值6000元。
3萵筍栽培要點
3.1選用良種
選用四季清香、全能王、綠奧龍等等優質、抗病萵筍品種。
3.2播種育苗
深耕翻地后,做成1.5m的育苗廂,每667m2育苗床施用腐熟有機糞肥500kg、過磷酸鈣40kg,將廂面整平整細,1月下旬至2月上旬干籽撒播,播后噴足水,覆蓋白色地膜保溫保濕,待70%種子出苗后揭開地膜。
3.3適時定植
前茬花菜終收清園后,秧苗4~5片真葉,于4月上中旬挖穴定植于原花菜廂面上,每廂定植3行,行株距0.44m×0.40m,每667m2植4000株。
3.4田間管理
4月份以后溫度逐漸升高,萵筍秧苗定植后一定要澆足定根水;秧苗成活后5d左右澆淋1次腐熟的清淡糞水,以利幼苗生長;隔10d追施1次發棵肥(即清糞水加尿素10kg,過磷酸鈣15kg淋施);在莖部膨大期重施1次蓮座肥,每667m2施腐熟糞肥2500kg加高鉀高鈣沖施肥20kg,直至收獲。該茬萵筍生長周期短,生長快,防病與水肥一定要管理得當,在根莖膨大期防病的同時加入萵筍粗又壯1000倍液,噴2次以抑制徒長,加快根莖膨大;為避免萵筍裂口應控制氮肥使用量,在臨近采收時,覆蓋棚膜進行避雨栽培以獲取高產[7]。
3.5病蟲防治
病蟲害防治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以達到安全、優質的目的。萵筍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軟腐病、灰霉病、菌核病、葉斑病等,蟲害主要有斑潛蠅和蚜蟲等。可選用58%金雷多米爾5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600倍液,或69%烯酰錳鋅600倍液,或52.25%抑快凈1500倍液防治霜霉??;選用20%軟腐靈400倍液,或72%農用鏈霉素3500倍液,或20%噻菌銅500倍液,或53.8%氫氧化銅1500倍液防治軟腐??;選用50%腐霉利1500倍液,或40%嘧霉胺800倍液,或50%撲海因10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防治灰霉病和菌核?。贿x用50%撲海因1000倍液,或75%耐爾6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600倍液防治葉斑病。首選黃板或藍板誘殺斑潛蠅或蚜蟲,每667m2懸掛20~30張,或選用50%滅蠅胺2000倍液,或20%斑潛凈1200倍液,或10%吡蟲啉2000倍液防治斑潛蠅和蚜蟲,推薦農藥應交替使用,安全間隔期為7~10d[8-9]。適時采收5月下旬始收,6月上中旬終收,每667m2產量2500kg,平均單價2.0元/kg,產值5000元。
4番茄栽培要點
4.1選用良種
選擇金紅石、浙雜203、浙粉202、佳美、以色列大果明星等耐熱、無限生長型番茄品種。
4.2播種育苗
4.2.1準備營養土育苗基質可選用草炭、珍珠巖、蛭石配比為2∶1∶1的傳統育苗基質,或是未種過茄果類蔬菜的園土與腐熟有機糞肥,按土肥比4∶1的比例進行混合,每方基質或營養土中加入三元復合肥2.5kg、磷肥10kg配成營養土,再用400倍EM原露邊混合邊噴濕基質或營養土,用薄膜密閉發酵90d左右備用。4.2.2準備苗床苗床應選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前茬為非茄果類蔬菜田塊,做成寬1.2m,平整廂面,四周挖好排水溝,以50孔或72孔塑料穴盤或5×5cm塑料營養缽作為育苗容器;再用清糞水加50%辛硫磷3000倍潑在育苗基質或營養缽上,薄膜密閉3d后播種。4.2.3播種6月中下旬,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播種。用竹簽打孔點播,每穴播種1~2粒,再用99%惡霉靈5g或60%多福20g拌細土50kg混合均勻,用于蓋種,以預防戴帽苗以及苗期病害。4.2.4苗期管理播種后用遮陽網覆蓋,保濕幼苗,3~5d可出苗,出苗后要適當調控水分和遮陽的時間,以防高溫高濕發生病害,2葉1心期定苗,間苗的方式是1缽1苗,培育壯苗待栽。
4.3適時定植
深耕翻地后,每667m2撒施腐熟有機糞肥2500kg、過磷酸鈣50kg、洋豐高鉀復合肥50kg做底肥,然后整地作髙廂,廂寬1.33m,7月上旬蓋好大棚遮陽網,壯苗帶藥帶蕾定植,每廂定植2行,行株距0.66m×0.36m,每667m2植3000株,澆足定根水。
4.4田間管理
4.4.1水肥與遮陽管理幼苗成活后5~7d,淋施1次清淡糞水,第1穗果實如乒乓球大小時追施1次催果肥,每667m2對水淋施美國鉀寶20kg,每隔7~10d噴1次0.3%磷酸二氫鉀或生命素500倍或含硼鈣的微肥,壯苗壯果,提高植株生長速度和抗病能力;遮陽網采取日蓋晝揭。4.4.2整枝采用單桿整枝,及時打除所有側枝,4~5穗封頂。4.4.3?;ū9验_花期正值高溫季節,易造成落花落果,或果實大小不一,不好管理,宜用0.01‰~0.02‰的防落素噴花,以保證每序果實大小一致,商品性好。但應注意使用濃度,溫度高則濃度低,溫度低則濃度高,否則就會造成畸形果增多,影響產量和產值。
4.5病蟲防治
病蟲害防治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以達到安全、優質的目的。番茄病害主要疫病、病毒病、葉霉病、青枯病、枯萎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斑潛蠅、棉鈴蟲(鉆心蟲)等??蛇x用64%殺毒礬6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69%烯酰嗎啉錳鋅600倍液,或72%克露500倍液,或52.25%抑快凈1500倍液防治疫病;選用20%病毒A500倍液,或2%寧南霉素500倍液,或金病毒1000倍液防治病毒病;選用2%加收米600倍液,或3%多氧清600倍液,或47%加瑞農700倍液防治葉霉??;可用25%青枯靈600倍液,或20%噻菌銅500倍液,或50%滅菌成1000倍液預防青枯病、枯萎病。首選黃板或藍板誘殺斑潛蠅或蚜蟲,每667m2懸掛20~30張,或選用10%吡蟲啉2000倍液,或0.3%苦參堿1000倍液,或50%潛蠅靈1800倍液,或啶蟲脒2000倍液防治斑潛蠅和蚜蟲;選用2.5%功夫2000倍液,或4.5%高氯2000倍液,或普尊1200倍液,或5%來福靈1000倍液防治棉鈴蟲(鉆心蟲),推薦農藥應交替使用,安全間隔期為7~10d[10]。9月下旬開始采收,12月下旬終收,每667m2產量3500kg,平均單價2.0元/kg,每667m2產值7000元。
作者:廖大安 羅云米 龔節彬 黃啟中 劉玉英 單位:重慶市新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摘要:總結了蘭山區義堂鎮簡易大棚蔬菜高效輪作栽培技術,為該模式的推廣應用提供指導。
關鍵詞:大棚蔬菜;輪作;栽培技術
2010年以來,蘭山區義堂鎮示范農場蔬菜基地大力發展冬季簡易大棚蔬菜生產,通過多年的實踐,形成一套輪作高效發展模式,通過反季節栽培,提高產量,提早上市,產品有明顯市場競爭能力,每年純收益3萬~4.5萬元/畝,經濟效益顯著。
1 輪作蔬菜播種期安排
第1季:黃瓜于11月中旬播種育苗,12月移栽到大棚,保苗過冬,3月底至4月初始收,收獲期至7月,并套種甘薯葉,收獲期至3月底。第2季:豇豆播種期7月,采用直播,9月始收,收獲期至10月。第3季:芥菜9月中下旬播種育苗,10月下旬移栽,移栽后45d始收,12月20日前收獲結束。
2 輪作蔬菜主要栽培技術
2.1 大棚黃瓜栽培技術
2.1.1 品種選擇。李氏21,早春1號等,耐低溫弱光性好,適合春季大棚栽培。
2.1.2 播種育苗。播種期安排在11月至12月中旬之間。采用大棚內+小拱棚育苗。需種子3.75~7.50kg/hm2,先將種子浸入55~60℃的溫水中,待冷卻后在清水中浸泡,使種子充分吸水。苗床需澆足底水,種子按8cm×10cm規格均勻點播后覆土1cm,畦表面覆蓋1層薄稻草保濕保溫,棚溫控制在25~30℃之間,蓋好小拱棚。5~7d后大部分種子可出芽。及時揭去覆蓋物見光。苗期大棚通風宜少,小拱棚晝揭夜蓋。當秧苗有5~7片真葉、秧齡50~60d左右時,撤去小棚膜,大棚可適當通風,降低棚溫進行低溫煉苗。
2.1.3 田間管理。①溫度管理。1月至2月中旬以前氣溫較低,以保溫為主,遇高溫天氣適當通風,白天棚溫保持在20~30℃,夜溫保持在15℃以上。進入結果期,棚溫逐漸上升,晴天應加大通風量,適當降低棚溫,白天溫度控制在25~32℃之間,夜溫15℃以上。3月下旬以后撤去薄膜[3]。②肥水管理。第1批瓜坐果膨大到采收前須追1次重肥,施優質復合肥150~225kg/hm2,以后每采收1~2批追肥1次。前期宜適當控制灌水,只要保持畦面濕潤即可。坐瓜后植株需大量水分,晴天時段一般3~4d溝灌1次。③搭架整蔓。每株選留3~4根生長旺盛的側蔓,去除其余側蔓。每株黃瓜兩邊各插1根竹簽,搭成人字架,主側蔓分兩邊綁縛上架。側蔓80cm以下部位只留瓜,不留枝蔓,以利通風透光。當枝蔓爬滿架頂后,任其生長,不再整枝。④人工輔助授粉。由于大棚內前期溫度低,光照弱,人工輔助授粉是增加前期產量、提高坐果率的最好辦法。每天上午在雌雄花開放后,摘取雄花,將花粉授在雌花柱頭上。黃瓜的花通常只開1d,必須每天授粉。前期雄花少,應節約使用。
2.2 豇豆栽培技術
2.2.1 品種選擇。選用抗病、高產優質、商品性好的品種,如廣豐7號、廣豐7號、亮青、云優二號等。
2.2.2 播種。采用直播。充分利用前作黃瓜地,不再深翻整地,播種前,需要挖穴,深度大約為3cm左右,株距30cm,行間距50cm左右。為了保證穴內土壤濕潤,在每個穴中澆1次水。等水滲下去后,即可播種。每穴播種3~4粒,約播種75kg/hm2,隨后覆土。覆土一般用微濕的細土,這樣種子可以充分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起到保墑的作用。覆土不宜過厚,以免種子出土難而爛種,一般以高于畦面2cm左右為好[4]。
2.2.3 田間管理。①查苗補苗。播種后大約10d左右,當幼苗長出1~2片真葉時,為了確保每穴有2~3株壯苗,需要查苗補苗。發現有殘苗、弱苗時,要及時去除,并補播新種,補種播前進行浸種催芽。②插架。可充分利用前作“人”字形架,不用重新搭架,只需檢查原架上壞、散的竹竿,進行挑搭即可,節省勞力。③水肥管理。在豇豆的整個生長期中,合理的水肥管理是保證豇豆高產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豇豆在坐莢前,不需要施肥。需要注意的是坐莢前盡可能的少澆水,以控制莖葉徒長,這樣也有利于植株的直立生長和雨季排水。而進入結莢期后,需適當地增施復合肥,可追施復合肥270~300kg/hm2,每隔5~7d追施1次,連續追施3次,每次肥后澆1次水。④整枝。當主蔓爬至架頂時,為了保證豇豆主莖粗壯,要及時摘除第1花序以下的側枝,摘除后,要保證第1花序以上的側枝留1~2個葉摘心。⑤通風排澇。由于豇豆的生長盛期正處于夏季高溫多雨的季節,容易出現老葉和病葉,要及時摘除掉豇豆上的老葉和病葉,并且要及時除去田間的雜草,保證田間地面的干凈、整潔。既能起到加強通風、透光、排澇的作用,還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2.4 病蟲害防治。①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7d左右噴1次,連續噴施2~3次。②病毒病。病株葉脈呈綠帶狀和花葉癥,通過防治蚜蟲可以減少病毒病的發生。③葉霉病。在發病初期,葉面產生赤褐色小斑點,可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每隔7~10d噴1次,連續噴施2~3次。④銹病??蛇x用80%瓜豆粉銹殺菌劑混劑800~1000倍液防治,1周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
2.2.5 采收。一般開花后15d左右,豆粒略鼓而且種子痕跡又還未顯露時,即可采收。采收要及時,否則豆莢容易老化,降低品質,而且影響豇豆以后的繼續開花結莢。豇豆可以陸續采摘,一般每隔2~3d可以采摘1次,而盛莢期內每天采摘1次最好,采收期約為30~40d左右。
2.3 芥菜栽培技術
2.3.1 播種與育苗。芥菜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產量高、易栽培和適于加工等優點。秋植9月下旬在育苗地進行播種。
1hm2用種量750g,苗床150m2。播后蓋上約0.5cm厚的細土,畦表面覆蓋1層薄稻草保濕保溫,以防止雨水沖刷或太陽曝曬,力爭一播全苗。
2.3.2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在整地時施足基肥,一般施腐熟的有機肥料22.5~30.0t/hm2,同時增施復合肥450~600kg/hm2。采用深溝高畦,精細整地,再作成寬1.2~1.3m的畦。畦面平整后,按株行距25cm×35cm開穴。當菜苗長到3~4片真葉時,選擇陰天或晴天15∶00后進行移植,移植時澆足定根水。然后用稻草覆蓋畦面,免雜草滋生,減少水分蒸發,保持畦面土壤濕潤。
2.3.3 肥水管理。移栽定植后,據其特點分2個階段施肥。定植后1個月內,每5d澆1次肥,前期勤施薄施,每50kg水摻進口復合肥250g澆施;定植30d后,每7~10d澆1次肥,按1%復合肥液澆施或用碳銨10kg加過鈣10 kg加水澆施。
2.3.4 防治病蟲害。蟲害主要有蚜蟲、跳甲和菜青蟲,可用80%敵百蟲700倍液或20%氯氰菊酯1000倍液噴殺;病害主要有白粉病和黃矮病,白粉病可用20%粉銹寧20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噴防。
湘潭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水集中、春溫多變、夏秋多旱、嚴寒期短、暑熱期長。近年來,針對湘潭地區自然氣候條件,湘潭市蔬菜研究所通過引進蔬菜新優品種試種,總結出多種大棚栽培蔬菜生產種植模式。其中春黃瓜―晚豇豆―秋辣椒模式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一般667 m2產黃瓜4 000~4 500 kg、晚豇豆2 500~3 000 kg、秋辣椒3 500~4 000 kg,平均667 m2產值可達2萬元以上,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田塊選擇
選擇交通便利、背風向陽、土質肥沃、地勢高燥、排灌方便和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土壤。
2 茬口安排
黃瓜2月中旬育苗,3月中旬移栽定植,4月下旬至6月上市;豇豆6月下旬直播,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上市;秋辣椒7月下旬播種育苗,8月下旬定植到,10月上旬至次年1月采收。
3 栽培要點
3.1 春茬黃瓜
①品種選擇 早黃瓜應選擇早熟、耐低溫、弱光、抗病性強的品種,如蔬研三號、蔬研十號、津優35號、津春3號等。
②適時育苗 選用透氣性、滲水性好,富含有機質的基質。播種前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 min,然后催芽播種,播種最好選擇上午進行。播種時10 cm深地溫應在20℃左右,如果溫度低,可采用電熱線加溫育苗。將種子播于營養缽中,覆土約1.5 cm,加蓋地膜和小拱棚。70%出苗后撤去地膜,氣溫保持白天25~28℃,夜間16~17℃。苗期澆水以小水為主,見干見濕,定植前5~7天對秧苗適度降溫,控水,加大通風量,進行低溫煉苗,增強抗逆性[1]。
③定植及田間管理 定植前每667 m2施用優質腐熟糞肥
5 000 kg左右、過磷酸鈣150~200 kg、草木灰150 kg,然后作高30 cm左右、寬1.0~1.2 m的畦。播種后40~50天,4葉1心時定植,株距20~30 cm,行距35~40 cm,每667 m2大田栽苗4 000~4 500株。澆足水,邊栽邊蓋小棚,日揭夜蓋。結果前期,為了促進根系發育,可在行間開溝或在株間挖穴,每667 m2施用三元復合肥20~25 kg。進入結果后期,每5~10天應追肥1次,每次每667 m2施45%三元復合肥25~
30 kg。為了補充磷、鉀營養,每采摘1次,667 m2隨水澆施45%三元復合肥10 kg+磷酸二氫鉀4 kg,共施3~4次,可以提高產量[2]。
④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為霜霉病和白粉病。霜霉病以預防為主,適當通風降濕,及時去除病殘葉,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1 000倍液防治,每隔7~10天1次,連續2~3次;白粉病用25%粉銹寧(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蟲害主要是蚜蟲和螨蟲等,用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或0.2%阿維菌素乳油1 500倍液噴霧防治。
3.2 晚豇豆
①品種選擇 應選擇品質好、耐濕熱、抗性好的早生王、之豇28-2、寧豇3號、早豇二號等。
②適時播種 播種前每667 m2施優質腐熟有機肥2 000~3 000 kg、45%三元復合肥25~30 kg,將土壤深耕25 cm左右,株距25~30 cm,每667 m2播
3 500~4 000穴,每穴4~5粒干種子,出苗后每穴定苗2株。
③田間管理 豇豆根深耐旱,生長旺盛,比其他豆類蔬菜更容易出現營養生長過旺的現象,應采取先控后促措施,防止徒長和落莢。初花期不澆水,以控制營養生長。第1花穗開花落莢及其后幾節花穗出現時,才澆第1次水,促使根向土壤深處發展。同時每667 m2追施尿素20 kg,適當淺鋤保墑,并培土。以后每隔15天左右澆水1次,掌握澆莢不澆花的原則。抽蔓開花期視長勢情況淋施腐熟糞肥,若后期出現脫肥現象,可葉面噴施0.2%~0.3%尿素液或磷酸二氫鉀液。
主蔓長到30~40 cm時及時引蔓,引蔓要在晴天下午進行,避免雨天或早晨進行,以防折斷。合理整枝,使莖蔓均勻分布,提高光能利用率。合理打杈和摘心以延長采收期,提高產量。打杈時一般把第1花穗以下各節的側芽全部打掉,當主蔓長到架頂時,應及時摘除頂芽,促使中、上部側芽迅速生長[3]。
④病蟲害防治 每年5~7月,是豇豆病蟲害高發期,其病蟲害主要有疫病、銹病,蚜蟲、豇豆螟等。銹病可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施,疫病可選用64%殺毒礬(f霜?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噴施;蚜蟲,豇豆螟可用90%晶體敵百蟲
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防治,從現蕾開始,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3.3 秋辣椒栽培技術
①品種選擇 選擇前期耐熱,后期耐寒、抗性強、品質佳、產量高的大株型品種,如興蔬215、豐抗21、興蔬301、博辣紅牛。
②適時育苗 浸種前先曬種2~3天,然后用55℃溫水攪拌,待降到30~40℃時繼續浸種8~12 h后瀝干,用濕布包裹催芽。前2天保持30℃,后2天保持25℃,4~5天后出芽率達到60%~70%即可播種。播種當天澆足底水,待土稍干時,均勻撒播,并覆0.5 cm厚營養土,加蓋薄膜。出苗前,床溫白天保持25~30℃,齊苗后,控制在20~25℃,防止產生高腳苗,并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1遍,以后每隔7~10天噴灑1遍抗菌藥和抗病毒藥[4]。
③定植及田間管理 定植前每667 m2施優質腐熟糞肥或者堆肥5 000 kg、磷酸二銨50~100 kg、餅肥100~200 kg。作高30 cm左右、寬1.0~1.2 m畦,選用6~10片真葉、株高16~20 cm、葉色深綠、莖稈粗壯、無病蟲害的壯苗定植[5],株距30~33 cm,行距35~40 cm,667 m2定植3 500~4 000株為宜。應選擇陰天定植,如果在晴天定植,應在傍晚天氣較涼時進行,并在大棚膜上加蓋遮陽網。
棚膜一般在辣椒定植前蓋好,10月上旬前棚四周的膜基本敞開,10月下旬,當白天棚溫降到25℃以下時,棚膜開始關閉。但是當棚溫高于25℃時,要揭膜通風。陰雨天棚內濕度大時,可在氣溫較高的中午通風1~2 h。當棚溫降到10℃以下時,在棚內加蓋小拱棚,防止果實凍壞。若溫度過高、過低,易落花、落果,可于開花時噴施30~40 mg/L的防落素。
④病蟲害防治 秋延后辣椒的病蟲害主要有病毒病及蚜蟲、茶黃螨。病毒病可用20%鹽酸嗎啉胍?硫水劑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或25%阿克泰(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 500倍液噴霧防治,交替用藥,連噴2~3次;茶黃螨可選用10.5%尼螨諾(阿維?噠螨靈)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20%噠螨靈乳油2000倍液等噴霧防治。
摘要:青島地區利用大拱棚進行蔬菜周年栽培獲得良好收益,春季種植大白菜,每667 m2產量約為8 000 kg,采收后定植大蔥,于8月下旬收獲,每667 m2產量約為5 000 kg,隨后播種秋蘿卜,于11月下旬收獲,每667 m2產量約為5 000 kg,這種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模式值得在生產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青島;大拱棚;周年生產
青島地區近年來以高效農業、生態農業為目標,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尤其是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生產,其質量、數量和規模都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增加了收益,其中,利用大拱棚進行蔬菜周年生產,即春季種植大白菜、采收后種植大蔥、秋季種植蘿卜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模式的收益較高?,F將其栽培技術總結如下,以利生產上推廣應用。
1.合理建棚
可根據自身條件及蔬菜栽培經驗確定大棚的建造類型及規模,棚型結構要合理,堅固耐用,且方便栽培管理。一般應選擇地勢高燥、具有良好排灌條件、土質肥沃、背風向陽的地塊建造大棚,大棚東西走向,棚寬10~12 m,棚高2.5 m左右,棚長依地塊而定,多采用竹竿水泥立柱結構,有條件也可采用鋼架結構。
2.合理安排茬口
大白菜于2月初播種,4月下旬至5月初收獲,每667 m2產量為8 000 kg左右;大蔥于2月上旬播種,4月下旬定植于棚內,8月下旬收獲,每667 m2產量為5 000 kg左右;蘿卜于8月下旬播種,11月下旬收獲,每667 m2產量為5 000 kg左右。
3.春大白菜栽培技術
3.1品種選擇
春季種植由于氣溫低,大白菜易抽薹,因此要選擇耐低溫弱光、質優高產的合抱型大白菜品種,如“青研”系列品種及菊錦等國外品種。
3.2整地播種
棚內土壤每667 m2施入腐熟雞糞2 000~3 000 kg、硫酸鉀型復合肥50 kg,然后整地做畦,畦寬0.85~1.3 m不等。于2月下旬直播,有條件的可在日光溫室內進行穴盤育苗后移栽,株距35~40 cm(依品種而定),直播或移栽后均要覆蓋地膜。在棚內加設二層幕,也可于植株上再加蓋小拱棚,以確保夜間溫度不低于13 ℃。
3.3田間管理
由于地膜保水效果明顯,一般大白菜生長前期不澆水,以防地溫下降。包心前結合灌水追1次肥,每667 m2 施用澳洛珈沖施肥10 kg。進入結球期后要加強肥水管理,包心前期結合澆水每667 m2施入尿素20~25 kg或碳酸氫銨30~40 kg。
植株生長期內由于覆蓋了地膜,因此雜草較少。春季大白菜生產病蟲害發生較少,蟲害主要是潛葉蠅和小菜蛾,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 5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 d噴1次,連噴2~3次。病害主要是霜霉病和軟腐病,霜霉病可用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 d噴1次,連噴2~3次;軟腐病可在發病初期用72%農用鏈霉素3 000~4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 d噴1次,連噴2~3次。近年來由于連作或種子帶菌等原因,根腫病的發生日趨嚴重,但目前還沒有十分有效的防治藥劑,一經發現應立即將病株連根拔出,并用生石灰進行穴內消毒。
進入4月下旬,可根據植株緊實程度適時采收,包裝上市。
4.大蔥栽培技術
4.1品種選擇
目前生產上常用的有魯蔥1號以及春峰、瀧光等國外品種。
4.2整地播種
大蔥于2月上旬在陽畦內播種。選擇土質疏松肥沃、保水性強、2~3年內未種植過蔥蒜類蔬菜的壤土地塊種植,每667 m2施入腐熟有機肥2 500 kg、過磷酸鈣50 kg,然后做長8~10 m、寬約1.5 m的畦。播前灌透底水,待水滲下后播種,采用條播或撒播,播后覆土并蓋地膜,夜晚加蓋草苫。幼苗出土后適當通風,幼苗期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適時間苗,期間結合灌水追肥2次,每次每667 m2施入尿素10~15 kg。定植前10 d停止澆水,定植前1~2 d澆小水潤畦,以利起苗。
4.3定植和田間管理
前茬清理完后施肥整地,每667 m2施入磷酸鉀型復合肥30 kg,然后整平畦面,開溝定植,株距4~6 cm,行距約為蔥白長度的1.5倍,定植深度以7~10 cm為宜,定植后覆土蓋根,踩實后灌水。緩苗后再澆1次水,以后根據土壤濕度掌控灌水量。進入植株生長旺盛期后結合灌水追肥2~3次,每次每667 m2追施尿素10~15 kg。
大蔥的主要病害為霜霉病和紫斑病,可于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 d噴1次,連噴2~3次。蟲害主要為斑潛蠅,可于幼蟲為害期用20%速滅殺丁1 500倍液或18%殺蟲雙600倍液噴霧防治,收獲前15 d應停止用藥。
8月下旬適時采收。
5.秋蘿卜栽培技術
5.1品種選擇
目前主要種植的秋蘿卜品種為白玉春。
5.2整地播種
前茬清理完后及時耕翻土地,每667 m2 施入硫酸鉀型復合肥50 kg,然后做寬50 cm的畦。8月下旬直播,株行距均為20 cm。
5.3田間管理
秋蘿卜播種后棚內氣溫較高,幼苗出土后生長迅速,因此應及時間苗,以防幼苗相互遮陰引起徒長,在幼苗2~3片真葉期進行第1次間苗,在“破肚”時定苗。由于該茬蘿卜生長前期氣溫較高,因此必須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灌水應在早晚溫度低時進行,以免傷根,出苗后要及時灌水以保全苗,以后掌握少澆勤澆的原則;在“破肚”前蹲苗,使其直根向下生長;進入葉片生長旺盛期后需水量雖然加大,但要適當控制灌水量,以防葉片徒長,影響肉質根生長;進入肉質根生長期后灌水要均勻,以防裂根。生長后期氣溫下降,要注意及時關棚,以防凍害。整個生長過程不需追肥。
蘿卜病害主要有黑腐病和軟腐病,黑腐病于發病初期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代森銨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 d噴1次,連噴2~3次;軟腐病于發病初期用72%農用鏈霉素3 000~4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 d噴1次,連噴2~3次。蟲害主要有小菜蛾和菜青蟲,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 5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 d噴1次,連噴2~3次。
11月中下旬,當植株葉片轉黃褪色、肉質根充分膨大且基部圓鈍時,即達到商品標準,可采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