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醫學圖像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在中國的鄉土小說中,關仁山鄉土小說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來表達小說的意境,給原本平淡的內容增加了一縷色彩,使飄蕩著濃重的鄉土氣息的小說氛圍頓時活躍了起來。在關仁山所創作的鄉土小說中,充分地反映了鄉村的現實,并以濃重的筆墨將中國的鄉村的歷史發展,通過鄉民們的心路歷程表現出來。以現代人的審美角度來審視鄉土小說,有失偏頗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從不同的角度對鄉土小說進行重構,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還原其歷史形態。
一、關仁山鄉土小說的文學價值
(一)鄉土文學是意識形態的表現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個農業大國。無論是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審視,還是從現代文明的角度來理解,鄉土文學的出現,雖然有其特殊的歷史涵義,但卻是不可丟棄的一種文化積淀。鄉土文學的存在,是歷史的必然。鄉土小說這個概念的凸出,也昭示著一種文化傾向。現代人對于“鄉土文學”概念的理解也許比較茫然。看起來這種文學體例似乎已經退出了中國歷史舞臺,消失在那個特殊的時代里,被現代的文明氣息所淹沒。但是,既然是歷史,就會留下痕跡,并對后代產生影響。關仁山作為著名的鄉土小說家,其在創作中,將意識形態更傾向于改革文學。無論是從故事的陳述上,還是從語言表達風格上,都滲透了時代的氣息。比如,關仁山所創作的《大雪無鄉》中,就將政治意識形態的話語滲透其中,從知識分子的立場來觀察底層的生存狀態。為了避免出現理解上的沖突,甚至于在關仁山的鄉土小說中,將時代隱去,而僅僅將農村的畫面展示出來,純凈的鄉土,淳樸的農民,帶有傳統色彩的民俗以及各種各樣的男人和女人,構成了一個溫馨的圖景。意識形態容納與農民的各種活動當中,通過主人公的鮮明表現力,對于作品定位。因為鄉土文學本身,就是一種文明象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變遷,文明形態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文學藝術用自己獨有的表現手法,將這段歷史記錄了下來,并得以保留。用文明的方法,將這段歷史的痕跡隱藏在文學作品中,供后人去欣賞和體會。在中國這個文明古國當中,意識形態的形成,是幾千年的文化積淀,它不會因為現代都市化文明而有所改變。而要將鄉土文化剔除,顯然不是很現實的事情,即便是思想觀念有所更新,也僅僅是適應現代都市文明的一種表象,并不會因為受到文明的沖擊,而失去固有的意識形態。
(二)鄉土小說的特殊文化語境
語言,是傳達信息的最直接的方式。在鄉土小說中,由于其特殊的創作歷史背景,使其在語言的表達上也呈現出了獨有的文學藝術價值。從小說的描寫中我們不難發現,那種處于特殊時代的矛盾狀態在字里行間中處處流露。人們對自然的向往,從優美的景物描寫中就可以體會得到。以關仁山所創作的長篇小說《麥河》為例,其中以故事陳述的方式,將農村的圖景展示出來,其中所出現的“三農”問題,成為小說中的一個關鍵點。小說的語言具有時代性的特點,其中不乏圍繞著土地流轉而展開的矛盾斗爭。農民的性格不同,對于當時出臺的政策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就會出現各種故事,其實這些都是建立語言環境的關鍵點。鄉土小說是在特殊的文化歷史背景下形成的。那種田園的抒寫,其內涵就是傳統思想的保留,而隨著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變遷,人類的思想也會發生著轉變,對于鄉土小說的理解,當然也已經背離了其傳統意義,從意識形態上出現了偏移。傳統的藝術特征依然保留在鄉土小說當中,這是它的文學價值體現,而從現代人思維模式來理解鄉土小說,就需要重新審視和洞見。這就使鄉土小說,成為了傳統與現代相“碰撞”的焦點,鄉土小說中所蘊含的與傳統藝術相背離的某種特征也因此凸顯出來。
二、關仁山鄉土小說的理性價值
關仁山的鄉土小說在文壇上是令人矚目的,并在文學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尤其是關仁山創作的長篇小說《麥河》中,以其宏達的敘事,鮮活的人物形象以及生動的生活畫面,將中國農村的圖景表達了出來,其中所表達的更多的社會的理性價值。
關于鄉土小說的理性價值在早期的鄉土小說也有所體現,但是其主流意識是通過對時代的批判而逐漸展開的。鄉土文化充斥其中,并以此為創作背景,展現出批判性主題,同時理性地進行價值判斷。時代會影響一個人的創作心理。關仁山的鄉土小說在進行鄉土小說人物塑造的時候,那種人與自然的若即若離,那種人與當時社會的矛盾沖突,都隱藏在小說的故事情節當中。比如在關仁山的小說《麥河》中,就將“土地流轉”的問題寫入小說當中,作為一次資本介入的經營,對于農民來講,卻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歷史在進步的同時,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在小說中,將鄉土文化與人性的美丑都融合到一體,通過復雜的內心世界表達出來。鄉土是一種回歸,這需要從道德的層面去理解,而處在不同的年代,理性的批判總是要與當時的生存環境相對應。在自然與社會互動之下,人性從鄉土小說中充分地展示出來。
三、關仁山鄉土小說的地域文化價值
在鄉土小說中,地域文化的表現力是非常豐富的,其中不僅包括自然環境,還包括人文環境。當人們在某一環境中生存的時候,其對于環境也存在一定的影響力,給自然環境增添了人的氣息。在關仁山的鄉土小說中,那種濃厚的鄉土文虎,從字里行間中呈現出來,就猶如一幅風情畫卷,將地域之美,通過民間文化而展示了出來。比如在關仁山創作的小說《落魂天》中,就將“撈尸”這一行業的性質以及工作的狀態表達了出來。從民俗的角度來看,在北方的渤海灣地區確實有“撈尸”的風俗,而在小說中,將這一風俗體現出來,是對于極具地方代表性的特色的一種展示。渤海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這里的獨特的風景吸引了八方游客,而恰恰是這一點,帶動了本地的“撈尸”行業的興起。在關仁山的鄉土小說中,用自然景物來體現民俗習慣的描寫已經成為其小說創作的一大特點。在《風潮如訴》中,關于大海的描寫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也許正是洶涌的波濤鍛煉了主人公的性格,使福林更為強悍無比,將男人頂天立地的氣概表達得淋漓盡致。人物的性格以及精神境界通過自然界的崇高表達出來,那種剛毅、那種勇猛,譜寫了雪蓮灣的英雄形象。
鄉土小說本質上屬于民俗社會性。閱讀鄉土小說,從中不難看出其內容中充滿了地域的風俗習慣,以及村落群體的文化特色。在中國,民俗學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周作人,作為鄉土文學理論的主要倡導者,對于民俗學也很有研究。然而在當時,民俗學的研究者多數都是對文學有興趣的人。他們對于中國民俗的關注,只局限于文學創作的需要,或者僅僅是從興趣出發。可見,民俗學與文學創作存在著不解之緣。當文學創作在民俗文化的指導下完成的時候,那么,在鄉土文學創作就形成了。在許多鄉土小說中,民俗不僅僅是作為敘事的背景而表現出來,而是采用了以民俗為主體的敘事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看,鄉土小說充分地將民俗價值呈現在世人的面前。似乎風俗與宗教總是形影不離。在關仁山的鄉土小說《雪蓮灣》中,就將雪蓮灣獨特的文化氛圍渲染出來。風俗習慣怪異,其中飽含著原始宗教的痕跡。這里的習俗并沒有因為社會的變遷而發生改變,而是繼續穩定地延續著,并成為地方特色。在“雪蓮灣系列”中,《天高地厚》所展示的是一幅農村在幾十年的經歷中風雨滄桑畫。其中主要描寫的是中國華北平原上的一個名為“蝙蝠村”的故事。居住在村里的人對于蝙蝠理論有一種特有的癡迷,并因此而出現了各種傳說,不乏詭秘的色彩。蝙蝠村具有豐富的歷史傳承,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也步入了轉型的行列,而蝙蝠村的風俗也因此而受到了打擊。在關云山的眾多作品中,各種獨特的民間風俗都被描繪出來,也正是因為關仁山對于地域民俗的準確把握,而使其創作更具有文學況味。
民俗是鄉土小說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其往往是以敘事的方式將風土人情表達出來的。在小說敘事中,情節貫穿整個故事脈絡的始終。對于小說敘事主題的敘述,則是將真實的我與想象中的我相結合。故事中敘事的主題在兩者游離,展現出一種朦朧的美感。在現代的小說作品當中,將散文的寫法應用其中,使小說在敘事的過程中,又呈現出飄逸之感。直觀的描寫,轉變為間接的表達,在景物描寫、情感宣泄中,將主題的瞬間感觸融入其中。作者的情感與寫作目的,也就充分地被發揮了出來。讀者再閱讀小說的時候,不再具有距離感,而是充分體會到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對于關仁山的小說,一些專家所給予的評價是,平淡的故事情節,讀起來卻不會感到乏味。相反,內容的趣味性,令人感到興味盎然。加之其中風土人情的描寫,將人性美與自然美相融合,塑造了一種另類的審美境界。
總結
綜上所述,鄉土小說來源于生活,其所散發出來的文學魅力,也與生活息息相關。其將中國文學的優秀秉性傳承了下來,但是與傳統文學的風格又大相徑庭。那種開放的心態,那種理性的批判,會令人有一種朦朧之感,而又覺得清爽自然。鄉土小說的文學藝術價值,是將人與自然進行完美結合,使鄉土成為了精神向往。
【參考文獻】
[1]范亮亮,南志剛.鄉土小說在新世紀的“物化"表現及價值重構[J]. 孝感學院學報,2011,31(02).
[2]席建彬.論現代鄉土小說田園抒寫的歷史形態與審美特征[J].齊魯學刊,2009(01).
[3]李靜.20世紀中國女性作家鄉土小說的文化意義和敘事價值[J].學術研究,2013(01).
理工醫相結合就是在知識結構上培養既懂醫學又掌握工程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這是學科特色的要求也是社會的需求。我校由于有理工醫學科的優勢,特別是具有享有“南湘雅,北協和”盛譽的湘雅醫學院以及三所全國“三甲”附屬醫院,因此,在理工醫復合型人才培養方面,我們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我們培養的研究生不僅具有深厚的理工醫基礎,而且具有獨立分析和解決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相關技術問題的能力。如,我們培養的醫學成像與圖像處理的研究生不僅有去大型醫療器械企業的,也有去大型醫院放射科的,當然還有專門從事圖像處理軟件開發的。由于他們知識結構的全面性,受到了各用人單位的好評。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常常由來自不同高校、不同學科領域的學生組成,由于各高校培養模式的差別以及側重點不一樣,研究生自身知識水平、實踐經驗、興趣愛好也不一樣,因此,在制定培養計劃時,各個導師還要了解并征求學生的意見,選課和選題都因人而異,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對數學理論基礎好、年紀輕、又有興趣的應屆畢業入學的研究生,建議其進行應用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對有工作經驗的在職入學的研究生安排其進行相關的應用型研究。研究生個人的專業興趣得以實現,有助于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使之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在培養階段,還要使研究生在本學科的某一方面進行專家培養和訓練,同時在其它相關學科也要進行廣博的基礎教育,使他們能在所從事的領域中具有較強的研究和開發能力。另外,還要培養他們廣博的專業基礎和社會人文知識,培養他們自我獲取知識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優良的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強調將知識、能力向高素質的升華與內化。
2.課程設置
課程結構關系到研究生的知識結構和科研技能。由于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理工醫復合交叉的特點,課程設置也和其它學科有所區別。目前,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科點只有一級學科,下面沒有設置二級學科,主要原因就是生物醫學工程涉及到的學科領域太廣,它的研究方向和課題廣泛滲透于醫學、生物、電子、計算機、材料等學科。當然,每個高校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研究都很難做到大而全,而是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點,選擇其研究領域,并進而決定其課程設置。譬如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芯片、神經工程、微納醫學等,尤其是以程京院士為主的生物芯片技術占主導地位,因此,該校生物醫學工程的課程設置就以生物類為主,輔之以《生理系統仿真與建模》、《數字信號處理》、《隨機信號的統計處理》、《醫學成像系統》等課程。我校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目前主要側重于醫學成像與圖像處理、醫學儀器與生物傳感器等,因此,課程設置也以電子信息類課程為主,如《醫學成像原理》、《醫學圖像處理》、《神經網絡與模式識別》、《醫學儀器原理》等。
另外,由于大部分高校的生物醫學工程研究生招生幾乎是面向所有的工程學科,因此,以前沒有學過醫學類課程的研究生,一般高校都會要求學生加以補修。有些導師也會根據研究課題的需求或個人研究領域的需求要求學生選修一些相關課程。如我校的新入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生,如果以前沒有學過醫學類課程,我們一般會要求學生補修《人體解剖生理學》、《病理學》等課程;有些研究生還會根據導師的需求補修《生理系統仿真與建模》、《現代數字信號處理》、《生物力學》、《生物化學》、《醫學儀器》等課程。
3.過程管理
創新能力是科研能力的核心,創新意識、創造精神、創業能力的培養是研究生培養過程的重要環節,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主要標志。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是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保證,這里所說的培養過程管理主要包括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研究生的科研選題、中期考核和論文答辯等環節。
3.1 科研選題
作為科學研究的起點,選題不僅關系到科研的方向、目標和內容,直接影響著所運用的方法與途徑,同時還決定著成果的水平、價值及發展前途。因此,在第一年生物醫學專業基礎科目系統整合與學習之后,則完成培養環節第一步,進入科研選題階段。研究生的選題要與導師的科研項目相結合、與生物醫學工程的學術前沿相結合,同時也要強調與理工醫多學科相結合。科研選題必須在足夠的調研、文獻閱讀甚至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否則就是無源之水,很難繼續。譬如,醫學圖像處理領域的科研選題不僅要與圖像處理的相關知識掛鉤,還與相關的醫學知識緊密相連,因此,我們必須要查閱大量的關于圖像處理、醫學影像、病理診斷等的相關文獻,必要時還得與醫院合作,參加醫院的短期培訓等。另外,科研選題還要注意團隊協作,有些大的科研課題不是一兩個人能夠完成的,而是在導師的指導下,由博士、碩士組成的團隊完成的,因此,科研選題也需在整個團隊的指導下合作分工,共同參與。
3.2 中期考核
研究生的培養是一項較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學科建設、導師隊伍、科研實力、教、學、管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離不開嚴格的管理,而管理的核心問題是要建立淘汰機制。研究生中期考核作為研究生的淘汰機制之一,對研究生的質量調控和把關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整個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中期考核處在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位置。“承前”,是指經過一年半到兩年的學習與科研參與后,研究生基本掌握了本領域的重要理論和一定的科研技能,了解了該研究領域的相關背景;“啟后”,是指有必要了解研究生對已學到的理論和技能是否消化吸收,是否能靈活運用。
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在科研選題之后的研究生第二學年末進行。中期考核不僅包括對所選課題的進展情況檢查,還包括研究生參與學術活動的積極性。研究生在第一學年末完成選題,其后則必須進行為期一年的課題研究與實踐活動,將所學理論與實踐或實驗相結合,以實踐來驗證與豐富理論,并尋求新的方法解決實踐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中期考核實際上是對研究生科研、協作與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另外,研究所經常邀請一些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取得突出業績的國內外知名學者來校講學或作學術報告,這是所有研究生必須參與且嚴格考核的。另外,我們的研究生每人每周舉行一次學術匯報,課題組老師的所有學生必須參與,匯報后老師給予點評及相關指導意見。
3.3 論文答辯
學位論文作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研究生教育的總結性成果,集中反映了研究生的綜合知識體系、專業知識、創新能力和研究水平。教育部規定研究生在申請學位時必須完成學位論文答辯,它是每一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必要和重要環節。因此,在研究生培養的第三年就是學位論文的整理與撰寫,在第三年末進行學位論文答辯,每位研究生必須通過論文答辯委員會公開統一的答辯評審后才允許畢業。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可以檢驗研究生課程學習的效果,衡量研究生的創新能力,考察研究生在文獻檢索、資料運用、論文寫作、觀點論證和辯駁等方面的水平和技巧;對于學校而言,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是檢驗研究生教育質量的主要依據;對于導師而言,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是檢驗導師指導質量的主要依據。可以說,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是研究生教育中重要、嚴肅的環節。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研究生在學位論文答辯之前必須先由學校統一,也就是要求每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必須是自身學習研究成果的總結與提煉,如果與“中國學術期刊網”上所有論文的累計重復率超過5%,則論文必須發回重改,且重改次數不能超過2次,否則推遲半年至一年時間才能允許答辯。研究生論文之后,碩士學位論文由研究所統一匿名送至本所的相關老師評審,博士學位論文則一式三份全部由學校研究生院統一匿名郵寄至設有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點的全國三所不同高校,再由這些高校的研究生院根據論文題目指定評審專家,這些高校不能在本省,也不能在同一省或市。當然,由于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研究生的理工醫跨學科培養性質,各高校研究生院在送審論文時,可以送至與之相關的學科專家評審。如醫學圖像處理領域的論文可以送至從事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研究的專家評審,也可送至從事計算機應用技術圖像處理研究方向的專家評審。
【關鍵詞】Photoshop 醫學論文 圖片整合
1 醫學論文圖片整合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醫學工作者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常常遇到圖片的調色、圖片格式的轉換、像素的設置、多個單幅圖片向一副圖片的整合等諸多問題,由于圖片處理技巧的缺失,往往造成圖片處理不符合期刊的要求,延誤論文撰寫和發表的進度,筆者就醫學期刊論文圖片處理要求,就多個單幅圖片向一副圖片的整合(包含序號和標尺的添加)處理技巧做一針對性的介紹。
2 Photoshop在醫學論文圖片整合中的應用
2.1 Photoshop版本的選擇
本文軟件選擇Photoshop cs2.0簡體中文版,cs2.0版雖然是Photoshop較為早期的版本,但具有該軟件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功能,cs2.0中文版的優勢是軟件本身只有數百兆,占用內存小,刪減了不常用的功能,對計算機配置要求較低,且已被漢化便于操作使用,完全能滿足對醫學論文圖片處理的要求。
2.2 多個單幅圖片向一副圖片的整合
本文以四副單個圖片整合為一副圖片為例,在軟件中依次將四副單個圖片打開,任選一幅圖片點擊菜單欄圖像-圖像大小,并記錄圖片的寬度、高度及分辨率;空白背景圖層構建:點擊菜單欄文件-新建,參數設置:高度和寬度設置約為單幅圖片的二倍多一些(空白圖片上放置四幅圖片),像素設置與單幅圖像素一致(圖1);四幅圖片移動至空白圖層:選擇工具欄移動工具,依次拖動四幅圖片至空白圖層,形成一個多圖層圖片,同時關閉原四副圖片,在活動圖層面板分別點擊“圖層1-4”文字給每張圖片針對性命名;圖片的排版:以四副圖片平排各兩張為例,使用工具欄移動工具分別移動各張圖片至大置,在軟件上、下刻度線上拖動形成交叉參照線用于精確定位(參照線不會被保存至圖片),圖片與圖片間的距離根據期刊要求參照刻度線確定,操作同時可使用放大鏡功能放大圖層,使用鍵盤上下左右進行微量精準調節(圖2)。
2.3 圖片序號和標尺的添加
序號的添加:點擊圖層面板下部“創建新圖層”,選擇新圖層,點擊“排版文字工具”并選擇字體和字體大小,在空白圖層上依次鍵入ABCD,并分別拖動文字至圖片右下角,可使用參照線進行準確定位;標尺的添加:標尺是醫學論文表示圖中顯微結構大小的參照線,新建空白圖層并雙擊文字重新命名“標尺”,選擇“標尺”圖層,點擊選擇“矩形選框工具”,在標尺圖層中建立矩形空白選取,然后點擊菜單欄編輯-填充,顏色使用黑色(可根據需要變換顏色),Ctrl+D取消選區,快捷鍵Ctrl+T可通過控制滑塊調節標尺的長度和寬度。
2.4 圖片的保存
圖片保存常用格式有三種:JPEG、TIFF和PSD,三種格式各有特點。JPEG格式壓縮量較大,圖片數據容量較小,為常用格式,TIFF格式壓縮量小,圖片數據容量較大,但圖片顯示細節較好。PSD格式是多個圖層并存能夠被Phtoshop識別的一種圖片格式,嚴格來說并不是圖片,但它能保存圖片的圖層原始狀態,其優勢是為圖片的修改做了備份儲備。
3 結語
Photoshop軟件功能強大使用方便,在各個領域應用十分廣泛,醫學領域尤其是醫學形態學領域使用最為常見,熟練掌握該軟件的操作技巧在醫學工作者圖片處理過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除了以文字形式介紹外還制作了相關操作屏幕錄像視頻供交流學習(https:///cknZu4Xy9Dk9w 訪問密碼 d954),旨在為醫學工作者論文圖片處理提供一些基礎性操作幫助。
(通訊作者:李明)
參考文獻
[1]陳瑛,龔著琳,蘇懿,等.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醫學圖像處理與分析”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06):79-80.
[2]蔣斌.Photoshop實用教程[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15-18.
[3]馬月進.Photoshop圖像處理課程案例教學實踐[J].計計算機教育,2010(02):87-89.
[4]張昌林,陳 素,李 彬,陳健美.多媒體技術及其醫學應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11-161.
[5]張屹,黃欣,謝浩泉,等.交互式微視頻教學資源的研發與應用――以“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3(05):48-54.
作者簡介
2.聯系醫院的醫生前來講課。由于課程具有跨學科性質,這種課程需要其他學科的知識。而本學科的教師雖然具有一定的跨學科知識背景,但畢竟其主導學科還是法學或法理學,在其他學科方面的學識顯然不如這個領域的專家。所以,邀請其他學科的教師或研究人員前來授課就顯得很有必要。而對于法律心理實驗課程而言,這方面主要是請醫院的醫生前來上課。這里包含了以下三類,一類是神經科專業的醫生,其為我們講解腦神經系統的相關知識。部分高學歷的醫生由于擁有系統的碩士、博士乃至博士后的教育和科研知識,甚至還可能從事過“認知”領域的生理研究,就能夠從“生理心理學”的“認知”角度為我們講解實驗設計的方案、流程等對實驗特別有意義的問題。
3.帶領學生前往實驗室參觀。由于法學專業學生對工科和醫科的實驗室一般都比較陌生,如果他們對醫療設備或者醫學實驗室沒有相關的認識,就不可能設計出好的實驗方案,因此,非常有必要讓他們參觀實驗室或者醫療設備。在參觀的過程中,由醫務和實驗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其中包括儀器、操作流程和儀器軟件的介紹。老師和學生甚至可以進一步接觸機器,如進入密封的磁共振室,躺入磁共振儀器內模擬作為實驗的受試者。這樣,他們能夠親身體會到躺在儀器內接受檢查或實驗者的境況,設計出更加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從事“法律認知科學”實驗的儀器設備與“醫學治療和檢查”的實驗設備雖然相同,但是依舊存在一些差別。如磁共振機器,一般醫學治療目的進行的檢查往往只需要運用“1.5T”級別的機器;雖然這種級別的機器也能運用于“法律認知科學”實驗,但是相關實驗對儀器的要求往往更高,通常要求是“3.0T”級,此級別儀器在普通醫學檢查中的運用就比較少;認知科學實驗的磁共振儀器甚至使用到高達“12T”級別。
二、帶領學生進行實驗工作
1.通讀實驗報告。法律認知科學相關的實驗論文很多,必須進行大范圍的選題篩選。粗略篩選之后的論文,由任課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研讀。研讀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看看研究現狀,知道他人的研究進程、重點、熱點和難點。通過這些研讀,我們就能夠根據現有的研究進度,選擇尚未研究(發表的)而又可能比較重要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日后實驗選題的大致范圍。二是參考他們的研究手段、流程,對他們的研究方法進行借鑒。現在發表的論文,一般都會大致介紹實驗的流程。然而,學術論文畢竟不是實驗報告,其更多側重于問題的提出、解決和分析,流程的介紹往往比較粗糙。當然,部分學術論文也有比較詳細的實驗流程,對此類論文的仔細研習,就能對實驗設計產生比較大的影響。①
2.對主題進行社會科學的探討。在進行文獻研讀的基礎上,我們能夠得出大致的可能的研究“主題”,這時返回法律社會科學領域,以法哲學的視角重新進行審閱,才能更好地獲得“生理心理學”和“人文社會科學”之間的自然銜接。在生理自然科學領域可能可以從事實驗研究的“主題”,還必須獲得“法哲學”、“法社會科學”上的意義。因為,有的問題雖然在自然科學上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然而從人文社會科學的角度看,其意義可能就會大打折扣(或者意義就不那么直接)。此類論文的價值更多是在“治療性”而非“認知性”。很多人文社會科學(法哲學)的問題雖然意義重大,但從自然科學(生理心理學)的角度看,在現階段卻還缺乏研究該問題的“方法”和“設備”。所以,必須獲得二者的協調和平衡。主題的選定是法律認知科學實驗的第一個難點。這個難點意指“我們要解決什么主題”,其既涉及“什么主題十分重要”,又指“對該主題的研究到什么程度”,還指“現在已經具備研究該主題的手段或方法”。
3.組織實驗設計。從法律認知科學實驗的角度看,組織實驗設計的第一步是設計實驗方案,這是最重要的一步。設計何種方案、設計何種場景、設計何種問題,以及何種音像、問卷材料,都關系到實驗結果的真實與否。這也是法律認知科學實驗的第二個難點。我們要設計出一些“場景”或者“問題”,讓受試者在這種環境下能更真實地思考或者表達情緒,從而得出比較真實的實驗結果。西方國家在以往的研究中,存在比較巧妙的實驗設計,例如對于道德中不公正問題的容忍情況,研究者在最后通牒實驗中,部分受試者拒絕接受不公平的分配方案,這是其情緒化的表現。該實驗設計如下②:19名(方案接受者,“responder”)接受磁共振掃描,共進行了30輪游戲,對手(方案的提出者,“offer”)部分是人,部分是計算機。每次都涉及10美元的瓜分。對手所提出的方案中,一半是公平的(對半開),剩下的為2次“9比1”,2次“8比2”,1次“7比3”;在這些方案中,方案提出者的分配比例較大,而接受者的比例較小。結果是,對于公平的方案,方案接受者都接受了;越不公平的方案,則參與者的接受率越低,“7比3方案”至“對半開方案”的所有方案(即“5∶5”,“6∶4”,“7∶3”)都被接受了。在“9比1”和“8比2”兩種方案中,如果“方案提出者是人”,則其方案的接受率低于“方案的提出者是計算機”。這就意味著方案接受者對于不公平方案存有情感性反應。這種不公平引發的腦區為:兩側前腦島(bilateralan-teriorinsula)、背外側前額葉皮層(dorsolateralprefrontalcortex,DLPFC)、前扣帶回(anteriorcingulatecortex)。這證明了兩側前腦島(bilateralanteriorinsula)厭惡不公平,作為負面情感的腦區,其反映出了對于不公平方案的厭惡。諸如此類實驗設計非常巧妙,就能夠為我們進行相關實驗提供設計上的參考或模仿。
4.進行預實驗。在實驗設計之后,有必要進行預實驗,檢驗實驗的可實施程度。這種預實驗,可以提升實驗者的信心,也可以作為申請相關課題的依據。更為重要的是,預實驗還可以檢測實驗的可行性,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或缺陷進行適當的修正。在預實驗之后,還必須進行志愿者的招募和篩選。
三、實驗操作
實驗操作是實驗的核心狀態。法律認知科學的實驗流程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與醫學實驗相比通常更簡單。其運用的儀器設備有核磁共振(FMRI)、眼動儀和腦電圖等,其中核磁共振最為典型。該儀器不僅運用于醫學治療和研究,現在還廣泛運用于認知科學的各類研究。核磁共振運用于法律認知科學的研究,主要優點在于其定位非常準確(雖然時間上稍有遲滯)。由于實驗的磁共振儀器操作是高度專業化工作(而且機器極為昂貴),只能由專業的實驗技術人員進行操作,因此法學教師和學生不能從事,在此不做詳細介紹。
四、實驗之后的分析總結
實驗之后的分析總結屬于實驗的后期工作,主要是數據、圖像分析,以及人文社會科學分析總結。
1.數據、圖像分析。數據分析具有客觀性,需要專業的實驗工作人員進行數據和圖像的分析。法律認知科學實驗主要運用核磁共振儀器,對于腦區圖像的要求比較高,還需要比較好的核磁共振配套分析軟件,對此進行精細的分析。此類軟件一般只有磁共振專業技術人員才會使用,由他們進行相關數據圖像分析比較科學。如果涉及大量的數據分析和必須建立數據模型,則還需要數學專業人士進行相關的工作。此外,除了實驗工作人員和數學人才外,還需要神經科專業醫師或者認知神經學專家對此類數據和圖像進行“認知神經心理”方面的分析。這種分析就是我們后期進行人文社會分析和理論化的基礎。
2.進行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分析總結。與前一步工作的科學性和客觀性相比,對實驗結果進行人文社會科學的分析總結則具有一定的主觀性質。我們需要從已有的數據和圖像,根據我們需要解決的人文社科(法哲學)主題進行解讀。這種解讀是人文社科的解讀,是運用實驗數據和圖像得出人文社科的結論。所以,一定的主觀性是原有的實驗設計思路和人文社科理論基礎的延續。現有實驗的理論分析,如道德的情感性實驗,就需要根據道德哲學理論進行分析;“先天犯罪人”問題的實驗,這就需要根據刑法哲學理論進行相關探討。
計算機化病歷是醫學信息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它是指存在一個系統中的電子病歷,這個系統可支持使用者獲得完整、準確的資料;提示和警示醫療人員;給予臨床決策服務;連接管理、書刊目錄、臨床基礎知識以及其他設備[2]。電子病歷的優點如下:完整的電子病歷存儲系統支持多個用戶同時查看,保證個人醫療信息的共享與交流。通過網絡,醫師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隨時獲得患者的電子病歷。同時可根據不同的用戶給予不同的資料查詢權限,從而保證了病歷的安全性。授權用戶在適當時間才能查看合適的病歷。
此外,電子病歷不再是一個被動的醫療記錄。通過與圖像信息的整合,可提供實時醫療監控,藥物劑量查詢等多種功能。電子病歷已成為新興信息技術和信息工具的基礎。
電子病歷目前可大致分為單機電子病歷和網上電子病歷兩種。網上電子病歷的優點是采用了ASP服務器提供全球,安全性與數據完整性則由ASP供應商解決;缺點則是數據不在醫師所工作的計算機上。
雖然醫療界投入巨資,電子病歷仍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3]。首先,病歷數據的輸入界面仍不夠簡單;其次,電子病歷需要統一的醫學用語標準。目前,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已制定出統一醫學用語系統(unified medical language system,UMLS),這一系統包含了近一百萬個術語描述醫學概念。一旦該系統得以推廣,將極大地促進全球醫學用語的標準化。
二、醫學信息系統
醫學信息系統與其他工業系統有很大的不同。畢業論文不同的部門對信息的要求不同,這是對醫學信息系統最大的挑戰。例如,信息系統用戶可分為基本用戶和二級用戶,基本用戶包括醫師和其他護理人員;二級用戶則包括醫療保險公司、政府醫療保險機構等。不同用戶需要的信息不同,導致信息管理的復雜性。同時,如何有效地利用不同的信息系統解決不同的醫療管理也日益成為人們重視的課題。
信息系統包括實驗測試系統、醫療設備訂購與維護系統及影像圖片存儲與交換系統等,存儲于不同的計算機和不同的信息網絡中。對于特定的用戶來說,前端界面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后端數據必須是一體化和標準化的。
醫學信息系統包括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患者關系管理系統(patien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PRM)、數據挖掘及決策支持系統等|4 J。ERP技術在商業領域取得巨大成功,近年來,其在醫療機構中也得到廣泛應用。其特點是將企業信息整合為一體(整合的數據庫),所以各系統都提供一致的數據。一次輸入,多次使用,有效地降低了輸入費用,并保證各系統得到完整、實時、一致的數據。其次,ERP系統可用來決策醫療設備訂購、管理和維護,例如通過一個整合的數據庫,根據病床的使用率,ERP系統可自動選擇最合適的時間對醫療設備進行維護。PRM是側重于患者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統。PRM 記錄患者生活習慣、個人病史、家庭病史以及過敏反應等,醫院從而可提供更加個性化的醫療服務。同時通過PRM,患者也可向醫院詢問醫療方案。數據挖掘技術在醫療管理上也日益重要,這種技術的主要優點是降低成本,為醫師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從而提高醫療診斷的質量。Bresnahan[5]指出,上千種的服務、多種治療方案以及相互關系使信息系統越來越復雜,而這種復雜性推動了數據挖掘技術在醫療上的使用,已遠遠超過其在銀行業和零售業的應用范圍。
三、醫療決策系統
醫學實踐最重要的是作出正確的醫療診斷,因此醫學信息學將研究重點也放在決策系統上。碩士論文決策系統不僅需要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和工具,而且需要理解醫師如何利用推理知識作出醫療判斷。
當前決策系統主要基于兩種方法論:著重于統計分析的定量分析法,以及側重于邏輯推理的專家系統法。定量分析法產生于上世紀50和60年代,主要用于解決心臟疾病和異常疼痛等臨床問題。早期系統以概率決策理論為解決問題的依據。最新的此類系統以美國Stanford大學PANDA項目最為著名[6]。PANDA項目使用了決策分析技術,主要應用于胎兒期診斷,根據概率分析方法對胎兒期中的問題作出最有利于患者的選擇。專家系統法以邏輯推理為解決問題的核心。最著名的第一代專家系統是MYCIN系統[7]。此系統主要用于對多種傳染病的診斷和治療,其中的醫學知識不是包含于工具中,而是存儲在規則中。第二代專家系統則以Asgaard系統最為成功[8]。系統大大擴展了MYCIN 的功能,并補充了一系列的推理方法,其中包含了所有相關領域中的復雜知識。通過與數據庫的連接,系統可自動提取帶有時間標志的數據,而這種功能則使系統可針對某個患者作出特定階段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另外通過反溯法可比較不同的醫療護理,并作出相應的質量報告。
四、影像信息學技術
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計算機為基礎的醫學影像學隨著數學、生物物理學和工程模型學蓬勃發展起來。但是由于各類學術會議側重于影像,而忽視了信息學,導致醫學影像信息學科發展緩慢。
直到近年,界面友好的醫學影像數據庫與二維、三維結構及可視化的結合將醫學影像信息學帶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開始于1990年的“可視人”項目提供了大量的人體模擬圖像,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帶動了各類解剖學教育軟件的開發,更為重要的是引發了關于模型、摸擬及大型數字化圖像搜索等一系列的信息學問題。同一時間開始的“人類大腦”項目則直接導致了大量關于大腦數據圖譜登記、分Shanghai Med J,2004,VoI 27,No 9區等課題的開展。新的信息學、生物計量學、計算圖像學的結合,使人們重新認識到影像信息與模擬學的重要性。
轉貼于 現代影像信息學研究的重點包括圖像傳遞標準、傳遞規則、醫學術語、信息壓縮、圖像數據庫索引及圖像病例傳遞安全等。從“虛擬細胞”[9]到“虛擬人”[10],當前影像信息學從分子水平、細胞水平、組織水平到個體都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醫學信息學面臨著更多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影像信息的完整化需要更深層的科學、技術和醫療實踐的結合,包括對二維和三維圖像自動分區與注冊的新技術;數據抽象與概括;圖像數據庫中生物多樣性來解釋群體圖像數據和表現型與基因型之間的關系;開發醫學信息數據注釋語言整合高級圖像系統和醫院信息系統等。
五、遠程醫療與互聯網
隨著寬帶網進入千家萬戶,遠距離傳遞診斷和患者管理信息成為可能,遠程醫療成為新的研究熱點。通過網絡電視和無線技術,使醫師及患者能隨時傳遞相應的醫學相關信息,從而為遠程醫療開創了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遠程醫療昂貴的醫療費用使其現階段只限于特定的人群。
互聯網的出現提供了圖片和文字傳輸的介質,而且為醫療機構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數據。英語論文在互聯網的幫助下,醫師不僅可以全球共享醫學資源,而且可以針對某一特殊病例進行廣泛的交流。例如,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提供醫藥在線(MEDLINE)數據庫,其成員可查看、打印各類文獻資料;醫學網(CLINICWEB)則提供所有臨床信息的索引,是醫學界常用的搜索引擎。同時互聯網的發展為一些身患相同病癥人群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可能,此類患者交流組織的形成有利于自我尋找最合適的治療。
六、數據標準的重要性
電子病歷和病案的大量應用、醫療設備和儀器的數字化,使得醫院數據庫的信息容量不斷地膨脹。然而簡單存儲信息只是數據庫的低端操作,數據的集成和分析以及醫學決策和知識的自動獲取才是信息學研究的重點。要對數據進行加工和分析,數據必須以特定的結構方式來存儲。數據結構允許計算機輕易地傳遞符號和像素,并大大提高信息處理的速度。然而,這種數據結構不是僅由輸入來決定的,醫護人員必須有一約定俗成的數據標準,并為社會所公認。這一數據標準明確了數據庫中存儲的特殊符號所具有的涵義。其作用正如字典一樣,起到咨詢和定義的功能。數據標準又可分為文字標準和信息標準。
文字標準是指標準必須以文字形式表示,而不能以圖像形式表達,國際上稱為醫療數據系統,它包括一系列有特定涵義的單詞。意識到標準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醫學和信息組織參與到此標準的制訂中來。其中最著名的為美國病理協會制訂的人類與獸類醫學系統術語標準SNOMED和英國健康中心制訂的醫學系統術語標準Read Codes。
信息標準則同時定義文字和圖像數據。當今最通用的信息標準稱為HL7(Health Level Seven),也可稱為標準衛生信息傳輸協議,其中又包括醫學數字化圖像和傳遞標準(DICOM)。HL7標準確定了數據庫系統中信息傳遞的順序和格式,涵蓋了實驗測試術語、藥品設備采購術語、收費術語、出院轉院術語及電子監護術語等,并提供了一種類似于數據庫的結構,利于患者信息在電子病歷系統、實驗室系統等多種數據系統中傳遞。
DICOM可明確圖像在數據流傳遞過程中壓縮和加密的格式,并確定CT圖像或B超圖像在數據庫中存儲的方式。
七、結語
醫學信息學是計算機技術、生物物理學、統計學等與現代醫療結合的新興學科,也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醫院管理水平和降低成本的必然結果。這一學科需要多領域科研人員和醫務工作者的大力合作。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醫學信息學將在醫院管理、教學和科研、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等方面發揮巨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將帶動整個醫學界的革新。
參考文獻
1 Greenes RA .Shortliffe EH.Medical informatics:an emerging a-cademic discipline and institutional priority.JAMA,1990,263:1114—1120.
2 Stead W W .Halrlmond W E.Computer-based medical records:the centerpiece of TMR MD Co mput,1988,5:48—62.
3 McDonald CJ The barriers to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s and how to overcome them J Am Med Inform Assoc,1997,4:213—221.
4 Siau K.Health care informatics.IEEE Trans Inf Technol Biome-di.2003.7:1-7.
5 Bresnahan J.Data minging:a delicate operation CIO Mag(on-line).1997.
6 Owens DK,Shachter RD,Nease RF.Repres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medical decision problems with influence diagrams.Med Decisi Making,1997.17:241—262.
7 Yu VL,Fagan LM ,W raith SM ,et a1.Antimicrobial selectionby a computer:A blinded evaluation by infectious disease experts.JAMA,1979,242:1279—1282.
自2002年于暨南大學攻讀碩士學位起,楊榮騫選擇現代醫療儀器作為研究方向,不僅在電子信息、計算機應用與儀器儀表的理論和設計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擴展了基礎醫學知識,緊密結合臨床對醫學儀器的需求,負責企業規劃的多項醫療器械新產品的研發,完成了婦產康復治療儀、LEEP手術系統等5個產品的研制。
在上海交通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師從中國無創醫學領域開拓者之一陳亞珠院士從事腫瘤物理治療領域的研究。深入研究實時溫度測量的理論和技術,提出了基于結構光的三維紅外成像方法,在結構光系統標定、三維表面數據快速重建等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發表SCI論文4篇、EI論文3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項。
進入華南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任職后,楊榮騫組建和帶領由青年教師、博士生和碩士生組成的科研小組,開展以手術導航、心功能評價和放射治療等為特色方向的理論與應用研究,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市級科技項目多項。提出基于配準的四維心臟圖像全自動分割、精確近紅外攝像機標定、標記點自動提取與立體匹配等新方法,設計高精度近紅外光學定位系統,完成了手術工具的標定、跟蹤定位等算法。發表學術論文25篇,其中SCI論文3篇、EI論文7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項,其中授權1項;獲軟件版權1項。
緊跟前沿科技結合臨床應用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變化,人類預期壽命在延長,但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在不斷上升,對國民健康形成巨大威脅。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診斷和預防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大問題。在心臟醫學影像領域,常見的有MRI、SPECT、CT、US等,基于不同圖像來源可重建出不同精度的模型。近年出現的雙源CT(DSCT),為采集清晰動態的心臟圖像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學保障,可實現在無需使用β-受體阻滯劑和不受心率影響的情況下對心臟病患者進行成像。CUDA(computeuni fieddevicear chitecture)是建立在圖形處理單元(graphic proces singunit,GPU)基礎之上的通用計算開發平臺,通過它可以將GPU視為一個并行數據計算的設備。利用DSCT提供的良好的心臟斷層圖像,結合GPU并行計算能力,為可視化心臟輔助診斷系統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醫學影像學和計算機基礎。
緊跟這項前沿科技,楊榮騫主持完成了“基于GPU的心臟DSCT系列圖像精確分割技術及三維可視化研究”(中央高校基金面上項目),采用基于模板的配準技術實現創新的四維心臟圖像的全自動分割,不僅大大減少了醫生半自動分割圖像的時間,而且提高了分割精度。通過與廣州總醫院放射科密切合作,還獲得了冠脈灌注測評和動態心功能評價方法等相關研究的新成果。將進一步結合臨床影像數據和醫學專家知識,構建符合國人特征的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輔助診斷和評價模型。
在腫瘤開顱手術前,須先進行手術入路規劃。目前,神經外科醫生一般是根據影像學提供的病灶信息,結合自己的經驗,采用定性的方法設計勾畫開顱部位。由于對腫瘤的形態、尺寸及空間位置不能精確量化,往往造成較大切口引起更大損傷,也可能因反復探查而拖延術前計劃時間。依靠經驗定性方式的入路規劃也不利于術中腦功能區保護和有效完全切除腫瘤。如果采用立體定向頭架或神經外科導航系統,則能精確定位腦部腫瘤,且正確引導手術入路的方向和深度,但費用昂貴、操作繁瑣,難于在醫院普及。
為克服人工經驗方法的不足,提高定位精確度,減小手術損傷,保障手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楊榮騫團隊成功研究一種不依賴昂貴設備,且操作簡便,易于掌握的輔助腫瘤開顱手術入路規劃方法和軟件,基于術前檢查獲取的醫學影像數據,確定腫瘤病灶的三維形態和空間位置,對腫瘤、頭皮表面和設定標志點進行三維可視化重建。在這個虛擬半透明可視化模型中可直觀地看到腫瘤在頭皮的投影,人機界面能夠輔助醫生進行手術入路規劃設計,以實際尺寸等比例打印方式輸出規劃結果。該項技術與廣州總醫院神經外科合作研發,并得到臨床試用60多例,明顯比人工經驗方法提高了定位精確度,減小了開顱創口,縮短了入路規劃時間。該成果的進一步研究發展,將結合生物力學機理研究有效抑制開顱后腦漂移對腫瘤定位的影響,把電刺激獲取的腦功能區位置映射到MRI影像中為醫生提供更豐富的信息規劃手術路徑。
致力導航技術延伸醫生視覺
手術導航為微創手術提供了重要的輔助手段,從一開始就在神經外科中得到應用和大力發展,特別是對顱腦腫瘤手術治療而言,實現了手術醫生的視覺延伸。通過術前計劃和虛擬導航輔助制定詳盡的手術計劃,指導術中精確定位,對提高手術精確度,保障手術安全有效,提高手術效率發揮了極大作用。手術導航是現代醫學影像、雙目視覺、虛擬可視化、立體定向等技術與計算機應用技術有機結合構成的醫療儀器系統,目前的手術導航產品最成熟的技術主要是在術中導航精確定位部分,已經可以達到較高的跟蹤定位精度。關于術前計劃部分,主要是虛擬手術研究領域的相關進展,在CT、MRI圖像融合技術及應用軟件方面取得較好成果,但是還未有機地融入到手術導航系統中。此外,手術導航的術后評估方法已經逐漸進入研究關注范圍,但現有進展不夠深入,基本未形成示范性有價值的指導。
近年來,頜面骨骨折的發生率逐漸增加,由于頜面部解剖結構的復雜,因此準確地判斷骨折的部位、類型、形態以及大小、移位等對指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價值及意義。近年來,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MPR及SSD重建技術)已廣泛地應用于頜面部骨骨折的診斷,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更為方便、直觀的影像學資料[1]。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應用螺旋CT掃描及后處理技術進行MPR及SSD三維重建的50例頜面骨折患者的CT影像學資料,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50例頜面骨骨折患者,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齡9~65歲,平均40.8歲。受傷原因:車禍傷24例,砸傷12例,墜落傷7例,撞傷4例,其他原因3例。主要臨床表現為疼痛、頜面部軟組織腫脹、張口困難等。
1.2儀器與方法。
1.2.1儀器采用日本東芝公司Astioen4螺旋CT機進行掃描。
掃描參數:層厚1mm,層距1mm,電壓140kV,電流120mA,螺距(pitch)1.35∶1,無間隔連續掃描。
1.2.2檢查方法患者取仰臥位,頭先進,掃描范圍包括自眶上緣3cm至下頜骨下緣3cm,掃描結束后進行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遮蓋法顯示(SSD)等技術后處理分析。多平面重組以軟組織窗及骨窗分別進行觀察,并且進行任意方位成像,天下論文存儲相應病變成像最好的圖像,重建厚度3mm;表面陰影顯示閾值下限在150~250HU,選取切割功能切除多余的部分組織,根據病灶的顯示效果任意旋轉角度選擇最佳的圖像存儲。
2結果。
50例患者經螺旋CT掃描軸位圖像共發現67處骨折,螺旋CT掃描圖像結合后處理圖像可發現80處骨折,遺漏13處,漏診率16.25%。螺旋三維CT重建圖像能清晰直觀地顯示頜骨骨折的立體解剖形態及其與周圍組織結構的關系,準確顯示骨折部位、范圍、骨折塊移位方向、立體距離。50例中單發骨折11例,多發骨折39例;上頜骨骨折21例,下頜骨骨折29例。下頜骨骨折的病例中4例共11處診斷有或伴有髁狀突骨折,其中有3例先經下頜側位片及二維CT未能確診,經過旋轉角度觀察,證實為脫帽并向內側移位,并因髁狀突無明顯移位,外科醫生采取了保守治療。
3討論。
頜面骨解剖結構復雜,主要包括鼻骨、淚骨、上頜骨、腭骨、顴骨等。近年來由于交通事故發生率的增高,頜面骨骨折的發生率也逐年增多[2]。
普通X線片無法準確地顯示骨折的數量、移位情況以及骨折的位置,臨床應用具有一定局限性。而普通軸位CT圖像雖然無頜面結構的重疊,對病變的顯示有顯著提高,但缺乏立體、直觀影像,對一些平行于掃描層面的骨折仍有遺漏[3]。本組比較橫斷位、MPR資料,50例80處骨折,軸位顯示67處,遺漏13處,漏診率16.25%,經分析多為水平方向走行骨折線,且為多部位復雜骨折病例。MPR重建技術包括冠狀面、矢狀面、任意斜面和任意曲面的圖像重建,具有二維橫斷位圖像同樣的空間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其技術參數通過調節窗寬、窗位相互切換軟組織窗和骨窗,在顯示骨質病變情況同時,還可清晰顯示病變周圍軟組織損害情況,如周圍軟組織增厚、腫脹、積氣、積血或軟組織的開放性損傷等(封三圖1)[4]。但是二維CT為平面圖像只能顯示某層面的骨質損傷情況,臨床醫師運用二維CT平片診斷會存在誤差,難以建立三維空間思維,對病變可能產生一些偏差,而影響治療方案的確定。本組MPR圖像顯示全部骨折,診斷準確率100%,無一例漏診。有研究也證實,對于眶外壁、眶底及深部結構如篩板、鼻中隔、蝶骨大翼的骨折,CT二維影像優于CT三維重建[5]。
SSD三維重建成像空間立體感強(封三圖2),能極好地顯示骨折的結構,尤其是結構重疊區域的三維關系,對頜面骨骨折的部位、范圍及周圍結構的毗鄰關系等(如從多角度顯示髁狀突與關節窩的空間位置關系)、骨折移位程度、方向,碎骨片的位置、大小、數目等情況,論文格式特別能全程清楚地顯示不規則骨折線的畸形走行,提高了對頜面骨骨折的診斷準確性[6]。Kreipke等認為Lefortil型骨折X線平片和二維CT不能很好地顯示骨折線,而三維CT可以直觀地顯示骨折線的走行情況和骨折段的移位情況,為臨床治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CT三維重建的另一個突出優勢在髁狀突骨折的顯示上,可從任意角度觀察病變部位,清楚顯示髁狀突骨折類型、骨折塊移位方向、距離和空間位置、關節面的朝向、下頜骨升支斷端上移范圍、與顳頜關節窩的空間關系等,較CT二維影像更接近人體內的真實解剖結構,避免了主觀想象過程中因分析理解差異所導致的誤診。本組29例下頜骨骨折病例中,4例共11處診斷有或伴有髁狀突骨折,其中3例先經下頜側位片及二維CT未能確診,經過旋轉角度觀察,證實為脫位并向內側移位,并因髁狀突無明顯移位,外科醫生采取了保守治療。
綜上所述,應用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可以立體、直觀、清晰地顯示頜面骨骨折情況,提高診斷的準確性,為臨床治療提供有力的指導,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姚衛江,郎召君,徐銳,等。多層螺旋CT在頜面部骨折的診斷及臨床應用價值[J].上海醫學影像,2008,17(1):51-53.
[2]陳建字,粱碧玲,劉慶余,等。頜面骨病變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6,28(1):l6-20.
[3]慕紅文,楊曉濱,張寧,等。螺旋CT三維重建在診斷頜骨骨折中的應用[J].安徽醫藥,2008,12(9):829-830.
【關鍵詞】: 監視器 故障分析 移動式 顯示器故障 維修 大功率 故障現象 電源故障 控制措施 脈沖模式
【正文快照】:
0引言東芝SXT-1000A移動式外科X線透視攝影C形臂系統共有8種脈沖模式供選擇,它給術者提供了最好的近臺操作劑量控制措施。該機具有全平衡式C形臂系統、110 kV大功率X線發生器、暗藏電纜C形臂結構,它的最大攝影管電流可以達到16 mA,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攝影圖像的質量,并具有4種
獲取全文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尹成松,布鳳霞,李亞玲,賈維新;西門子800mA X線機檢修實例[J];醫療衛生裝備;2005年09期
2 孫修明;于良寧;;GEAMX4型移動式X線機故障檢修[J];醫療衛生裝備;2006年08期
Multiresolution Analysis
2012,320p
Hardcover
ISBN9780470195154
A. 奧哈比編
小波分析的概念可以用兩種方式介紹:一種是連續小波變換,另一種則是多分辨率分析(MRA)。通過將它們分解成(正交的)縮放和(正交的)小波,基于小波的多分辨率分析可用于不同分辨率層次的單一或多維信號的分析、處理及合成。因此,多分辨率分析提供了一族正交小波,并且將任何冗余減少到零。
近年來,使用小波變換的多分辨率分析受到不同領域研究人員的關注。它是一個在多層次上有效表示信號與圖像的強有力工具,包括壓縮、細節級顯示、漸進變換、細節級編輯、濾波、建模、分形和多分形等。本書提供有關多分辨率分析的簡單定形及新清晰度,描繪可實現的模糊技術,并且利用編碼、特性析取、壓縮傳感、多分形分析和紋理分析來合并、統一或完善這種技術。本書提出新的研究課題包括人腦計算機接口(BCI)、壓縮傳感、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細胞組織表示特性(骨頭、皮膚等)。作者借助生物醫學、通訊、多媒體,金融等領域中的許多圖表及最近應用說明,幫助缺乏經驗的讀者更好地理解某些概念。
本書共分4 章:1. 多分辨率分析入門; 2.基于離散小波變換的多分形分析; 3.利用JPEG2000的多模態壓縮:受監督的插入方法; 4.使用小波包的大腦微栓塞同步檢測。
本書作者是法國圖爾綜合理工大學信號及圖像小組的教授和主任。目前,他還擔任該校國際關系的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圖像和信號處理。同時,他對采樣理論多分辨率算法、優化濾波、頻譜分析、小波以及分形對圖像處理的應用有著強烈的興趣。他在上述領域中發表了100多篇論文。
本書是Wiley《數字信號與圖像處理》叢書”中的一本。它所針對的讀者群是不同專業的工程師、醫學研究人員、大學實驗室實驗員、講師和研究員。工程專業的研究生,特別是醫學圖像、智能儀器、電訊及信號和圖像處理領域的研究生,也會從本書中受益。
胡光華,退休高工
王霄英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功能成像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中華放射學分會青年委員、《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副主編。自1998年至今,已先后發表署名科學論文150余篇,承擔多項國家級和部委級研究基金。
8月16日,《e醫療》就北大一院的醫學影像三維實踐、醫學影像科與臨床科室的關系、三維影像今后的發展趨勢等問題,對王霄英進行了專訪。
前列腺癌和肝癌的三維應用較多
| 貴院的三維影像應用有哪些?
王霄英:我們做前列腺癌輔助診斷挺多的,醫院有國內最大的前列腺癌數據庫,甚至可以做到把某個地方發生前列腺癌的概率標志在腺體的三維圖像上,這對外科醫生引導穿刺特別有幫助。
我們醫院的泌尿外科比較有特點,在臨床外科里實力比較強,他們要求每個腎癌病例都要進行三維重建,有一整套嚴格的對腎癌進行三維重建的要求:重建哪幾個解剖的位置、重建哪些血管和腫瘤的關系等。
另外,應用較多的還有普外科,他們經常需要影像科配合做肝臟的三維重建。我們醫院在進行較大的肝臟腫瘤切除之前,都會要求根據CT斷層圖像做一個三維重建,以選擇切除不同的肝段及血管,我覺得這個也蠻有特色的。
| 臨床科室如何查看醫學影像科的影像?可以實現三維影像傳輸嗎?
王霄英: 二維圖像是通過PACS查看的。我們醫院有兩套服務器,一套是醫學影像科自己用的,能力比較強一些,存儲量也比較大;另一套是用于臨床瀏覽的服務器,存儲三個月內所有的臨床圖像,臨床醫生有查看自己科室所有患者影像資料的權限。
具體到三維圖像,最早是臨床醫生到我們科室來看,后來他們要求我們做好了傳給他們,但是我們現在用的機器只能存儲二維影像,所以傳輸的還只是靜態的二維圖像,暫時沒辦法實現三維影像的傳輸,雖然臨床醫生很希望我們能這么做,但是他們會定義幾個標準位置給我們,我們會跟臨床科室溝通,告訴他們冠狀位怎么看,軸位怎么看等。
三維影像改變醫療服務模式
| 三維影像能帶來什么好處?
王霄英:三維重建給外科大夫帶來的益處顯而易見,他們關心病變組織能不能切除、怎么切除,三維重建就是告訴他們這些的。
我們醫院的呼吸內科開展了一項新業務:用呼吸內鏡把肺氣腫的病變部分進行切除,切除之后剩余的肺就可以有更大的空間進行收縮,這樣患者的肺功能會保持得很好。這個手術非常依賴CT三維重建,以確定病變區域的支氣管以及與周圍血管和組織的關系。進行這種手術前,呼吸內科主任往往會親自到我們科室來,對如何重建三維圖像提出要求。由于有了三維重建,呼吸內科的醫生開始用外科方法進行治療,這可以說是開拓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此外,三維影像也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好處。有了三維影像,患者和家屬可以更直觀地了解病情,醫生省去了很多解釋工作。而且,對醫生更信服的患者的依從性會大大提升,會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治療效果自然也會更好。
我覺得,三維影像后處理會改變整個醫療服務的模式和理念。
MDT已成常態機制
| 貴院是否有多學科團隊機制(MDT)?
王霄英:在接受你采訪之前,我和泌尿科主任、放療科主任在給一個前列腺癌患者做會診,實際上這就是一個多學科團隊。我們科參與更多的是跟隨臨床科室一起查房,有時也會安排某個具體疑難疾病的會診。醫學影像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跟疾病有關,有時候我們主要是去學習、交流,學習臨床醫生怎樣更好地處理影像報告;有時候醫學影像科的角色會非常重要,如果醫學影像科醫生不參加會議,臨床醫生甚至無法進行討論。
我要求我們科的每一位醫生必須給自己定一個方向。影像科醫生在跟所配合的臨床科室溝通的時候要帶著兩個任務:一是要向他們提供醫療影像服務,二是帶回臨床科室的需求。然后我們會根據臨床需求進行不斷的學習和改進。這種做法很早就開始了,現在科室更加明確了這項工作內容。
| MDT給醫學影像科帶來了哪些改變?
王霄英:醫學影像科以前是按設備分組,而按專業分組才是國際趨勢。我們科室是從2009年7月開始進行專業分組的,大家對自己專業方向的定位開始逐漸清晰起來,讓深入研究業務、提高業務水平成為可能。
信息共享是大勢所趨
| 醫學影像科能為臨床科室提供什么?兩者理想中的合作關系應該是怎樣的?
王霄英:今年5月份我去美國參加ISCT年會的時候,斯坦福大學醫院的一名醫生在演講中舉了一個例子:醫院的臨床醫生根據一張CT片子和診斷報告(影像和報告的質量都很高)做了一個處理的決定,而經過由醫學影像科醫生參加的多學科團隊(MDT)討論后,50%的臨床醫生改變了治療方案。雖然是同一張片子、同一份報告,為什么在討論前后的結果如此大相徑庭?事實上,很多信息并沒有在診斷報告里寫出來,臨床醫生也沒有從影像中看出來,而這些信息往往會對治療方案的制定產生很大影響。
醫學影像科和臨床科室的密切配合無疑會提升診療準確率,不僅能提升醫生的技術水平,更能讓患者直接受益。
醫學影像科的醫生應該更緊密地與臨床醫生進行合作,但是醫學影像科醫生的理念目前可能是一個比較大的阻力,因為并不是所有的醫學影像科醫生都愿意把影像資料拿出來與大家分享。醫學影像科醫生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診斷水平而不是影像資料,分享之后必然會得到臨床醫生的積極反饋,這對提升醫學影像科醫生自身的水平肯定也是有幫助的。只要醫學影像科醫生意識到這一點,就一定會把影像資料拿出來分享,這是一個趨勢,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PACS應附加更多功能
| 貴科在信息化方面今后有什么要提升的部分?
王霄英:如果沒有PACS,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分組。分別用臨床瀏覽器和我們自己科室的PACS查看影像,明顯能感到后者更強大。我覺得基于PACS或者網絡的后處理工作站特別重要,對提高專業特別有幫助。
此外,我們的PACS只有最基本的3D能力,醫學影像科高級工作站的很多功能,比如功能成像等都沒辦法在PACS上實現,臨床瀏覽自然就無法看到。如果要看的話,必須先在CT、MR的后處理工作站上處理完再推到PACS上去,而處理得好不好完全取決于當時的操作人員(通常是研究生)的能力。
2UIIS的應用提高了超聲診斷學實訓教學的質量,改變了教學模式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飛速發展、醫學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超聲實訓室的硬件設備遠遠不能滿足實訓課的教學需求。由于實訓室超聲儀器數量少、學生人數多、實訓學時有限等因素,不能保證每位學生都進行實際操作,而UIIS的應用可以使學生在現有設備條件下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UIIS中保留的動態圖像能真實地再現檢查過程,模擬醫院超聲診斷室的實際狀況,利用UIIS的超聲圖文工作站進行超聲描述、診斷和打印,成功實現了臨床實境教學,讓學生在實訓課中真切感受到臨床一線工作的狀態。因UIIS具備擁有大量清晰數字化圖像和簡單方便的操作界面等優點,每位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學習,可以對圖像資料任意調取和查看,達到動態顯示、實時觀察,還可使同一病例不同時間的各種影像資料和文字資料同時顯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習興趣。UIIS在超聲診斷實訓教學中的充分應用不僅減小了教師的勞動強度,增加了教學資料的來源渠道,延長了教學資料的保存時間,更重要的是加快了知識的更新速度,使師生之間能夠更好地進行討論、交流,從而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3UIIS的應用方便了超聲診斷考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