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美術申請書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As a high school student in China, I had to concentrate o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E), even so, books not related to the exams were never excluded from my life. Unfortunately when sitting in the exam in June, 2001, I was so nervous that I didn‘t score well in the CEE exam. I enrolled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in Zheji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y attempt to persuade myself to focus on my major turned out to be a failure at the beginning of my college life. After several terms, I realized that I would never be interested in being a programmer or an engineer. At that moment, I lost my direction and objectives.
My persistence in reading saved me from the dark situation. As a matter of fact, I enjoyed reading the books included Encyclopedia American, and some books about management by Peter F.Drucker. I began to notice something interesting: Why some companies can produce more than others? Why some company can sell more than others? Why some companies can build up but others cannot when facing the same difficulties?
With the questions in my mind, I started to read many relevant books. I was lucky to read the book “Jack: Straight from the Gut”by Jack Welch, in Which John A. Byrne makes a clear illustration that the management is important for a company. When I was a junior, I ran a bookshop by myself near my school. I should manage not only the finance in the shop but also the employees in my shop even made some strategies to enlarge the business in my shop to hold on the run the shop. From this, my interpersonal skills and the capacity in business has been greatly developed, definitely I was increasingly interested in what I was doing. By December, 2003, I had finally determined to take business management as my career instead of IT. To accumulate more relevant knowledge, I strived to gain more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in some big companies.
現代化審美是與社會現代化進程相對立的文化現代性,而脫胎于其中的文化審美情趣,則更詳細的代表著一部分社會群體在固定的環境中,形成了對美的基礎感知與看法。審美的變化改變著現代美術藝術,現代美術藝術的發展影響著審美的轉變。這種現代化的文化審美對于美術藝術所引起的變化,更是個性與文化、外觀與內在產生的多重對立、多重影響的最直觀體現。
一、現代審美注重藝術設計的“形式美”與“內涵美”
過去所流行的現實主義更加注重作品的外形與結構的美感與沖擊力,作品擅長在第一時間把握人的眼球,使其注視自己的作品。但是過度重視整體的構造與外形的華美,缺乏內在的美感與文化的沉淀。僅僅給人予視覺上的享受與刺激,但是缺乏對內心的沖擊,不能觸動觀賞者的靈魂,再美麗的作品也會在時間的洗滌下顯露其空洞、蒼白、單薄的本質。在全新時代下,文化審美情趣使得人們對美術設計藝術的外在美與內在美的整體性上越發重視,對美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作品在外部整體的華美下,其內在也有著不遜于外在的藝術之美、文化之美。在設計中著重文化的沉淀與作者心血的凝聚,前者融入文化的厚重,使得作品在外表產生一種多層次的美感;而后者才是一部藝術作品的核心,作者在創作作品之時,將自己凝聚著一切心血、藝術、執著、感情熔作靈魂,賦予作品之中。在觀看其作品之時,首先就會看到作者的靈魂所在,這是外表之美所不能掩蓋的精神,這是作品內在的最高表現形式。一部作品需要做到的是在給人予視覺上的享受之時,也會對觀賞者的靈魂產生顫動。這是美的綜合性表現,在雙重沖擊下,觀賞者們會產生一種發自心靈深處的觸動,這才是一件美術藝術品的價值最好體現。
二、現代審美注重藝術設計的“簡約性”
在藝術設計中,為滿足人們所需要的簡約性,在設計相關作品之時,會限制復雜的表現形式,突出作品本身簡約的美觀外在形式與簡單的核心表達性,以最簡單有力的方式表明其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藝術來源于生活,也同樣融于生活,簡約性在生活中最大表現形式就是對家的修飾。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與絢麗多彩的視覺沖擊之下,對生活于其中的都市人群產生生理與心理的雙重負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需要視覺上的簡約性,給予人們在一天的勞累下以良好的心理放松與緩解生理上的勞累。整潔、寬廣的大廳設計可以使每一名剛結束工作,回到家中的上班一族都得到心理上的舒緩;點綴小物品增加家的氣息;房間內部簡單的色調可以避免壓力增大,減緩心理壓力;干凈的白色燈光與暖色調的黃色燈光是家庭燈光的主要顏色。來源于生活的美術藝術,會對人們所關注的現代都市設計做出合適的改變,這種改變就是文化審美情趣對現代社會中的美術藝術設計的實際意義之一。
三、現代審美注重藝術設定的視覺“沖擊力”與“大膽性”
藝術設計的服務對象就是人,產品的目的就是吸引人,而視覺的沖擊力就是作品吸引住人的直觀感受。在當今這個信息高度飽和的環境中,大量同類商品與出格的商品設計層出不窮,作品要具有視覺上的沖擊力與風格的大膽性,也要避免對消費者產生過度的內心刺激。涉及的類型不只有單純的色彩、外形、整體構造等,還應增強設計的創意性與風格化,采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設計,在多種措施下,得到有著優秀的創意與風格的作品。作品的核心需要就是要被人們所關注,例如商業化作品,作品的需要就是吸引更多的關注,每一次的更新換代,都是在尋求潛在消費者的更多關注。作者需要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作品的出現就是利用其沖擊力與大膽性,震撼每一位消費者的眼球的同時,引起直觸內心的震撼,產生消費的需求,最終,從無數的同類中脫穎而出。
四、現代審美藝術設定趨于民族化與全球化
民族化的本質就是一個民族的自身在悠久歷史下形成的獨具特色的獨特文化與藝術風格,這是令每一個民族都引以為傲的文化底蘊。文化審美情趣就是在民族化與全球化的影響下形成符合時代特色的審美觀念。西方文化注重尋求自我、大膽奔放的文化理念,而東方文化則表現的更為含蓄與內斂。東方的藝術審美講究“求全美滿,統一和諧”的整體風格,代表如北京的故宮、蘇州的園林、的布達拉宮等等,服飾如旗袍、唐裝、中山裝等等。這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象征,在全新的時代,中華民族的審美也在不斷的與時俱進,代表著現代工藝與審美的水立方和鳥巢就是其中的代表典型。
五、結語
人們的文化審美情趣經過每一次的變化,都會引起現代社會中美術藝術設計的相應改變,現代社會中美術藝術設計每一次突破性的變化,都會引起人們的文化審美情趣的變化。在大變革時代的大環境下,審美情趣與美術設計都在其影響下相互改變著。美術設計外在與內在的表現形式可以說不斷改變,形式美與內涵美、個性化與簡約化、沖擊力與大膽性、民族化與全球化都是其改變后的產物,這是商業性與功能性、藝術性與審美性的大融合。只有以現代文化審美為核心,以改變美術設計的方向為目的,產生更多具有強烈目的性與風格多變化的優秀作品,未來才能在人與藝術、設計與生活的和諧互助下共同改變與進步。
【參考文獻】
[1]孫磊.淺析現代藝術設計與民族文化符號[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4,03.
關鍵詞:
文化審美情趣;現代社會;美術藝術
現代化審美是與社會現代化進程相對立的文化現代性,而脫胎于其中的文化審美情趣,則更詳細的代表著一部分社會群體在固定的環境中,形成了對美的基礎感知與看法。審美的變化改變著現代美術藝術,現代美術藝術的發展影響著審美的轉變。這種現代化的文化審美對于美術藝術所引起的變化,更是個性與文化、外觀與內在產生的多重對立、多重影響的最直觀體現。
一、現代審美注重藝術設計的“形式美”與“內涵美”
過去所流行的現實主義更加注重作品的外形與結構的美感與沖擊力,作品擅長在第一時間把握人的眼球,使其注視自己的作品。但是過度重視整體的構造與外形的華美,缺乏內在的美感與文化的沉淀。僅僅給人予視覺上的享受與刺激,但是缺乏對內心的沖擊,不能觸動觀賞者的靈魂,再美麗的作品也會在時間的洗滌下顯露其空洞、蒼白、單薄的本質。在全新時代下,文化審美情趣使得人們對美術設計藝術的外在美與內在美的整體性上越發重視,對美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作品在外部整體的華美下,其內在也有著不遜于外在的藝術之美、文化之美。在設計中著重文化的沉淀與作者心血的凝聚,前者融入文化的厚重,使得作品在外表產生一種多層次的美感;而后者才是一部藝術作品的核心,作者在創作作品之時,將自己凝聚著一切心血、藝術、執著、感情熔作靈魂,賦予作品之中。在觀看其作品之時,首先就會看到作者的靈魂所在,這是外表之美所不能掩蓋的精神,這是作品內在的最高表現形式。一部作品需要做到的是在給人予視覺上的享受之時,也會對觀賞者的靈魂產生顫動。這是美的綜合性表現,在雙重沖擊下,觀賞者們會產生一種發自心靈深處的觸動,這才是一件美術藝術品的價值最好體現。
二、現代審美注重藝術設計的“簡約性”
在藝術設計中,為滿足人們所需要的簡約性,在設計相關作品之時,會限制復雜的表現形式,突出作品本身簡約的美觀外在形式與簡單的核心表達性,以最簡單有力的方式表明其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藝術來源于生活,也同樣融于生活,簡約性在生活中最大表現形式就是對家的修飾。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與絢麗多彩的視覺沖擊之下,對生活于其中的都市人群產生生理與心理的雙重負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需要視覺上的簡約性,給予人們在一天的勞累下以良好的心理放松與緩解生理上的勞累。整潔、寬廣的大廳設計可以使每一名剛結束工作,回到家中的上班一族都得到心理上的舒緩;點綴小物品增加家的氣息;房間內部簡單的色調可以避免壓力增大,減緩心理壓力;干凈的白色燈光與暖色調的黃色燈光是家庭燈光的主要顏色。來源于生活的美術藝術,會對人們所關注的現代都市設計做出合適的改變,這種改變就是文化審美情趣對現代社會中的美術藝術設計的實際意義之一。
三、現代審美注重藝術設定的視覺“沖擊力”與“大膽性”
藝術設計的服務對象就是人,產品的目的就是吸引人,而視覺的沖擊力就是作品吸引住人的直觀感受。在當今這個信息高度飽和的環境中,大量同類商品與出格的商品設計層出不窮,作品要具有視覺上的沖擊力與風格的大膽性,也要避免對消費者產生過度的內心刺激。涉及的類型不只有單純的色彩、外形、整體構造等,還應增強設計的創意性與風格化,采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設計,在多種措施下,得到有著優秀的創意與風格的作品。作品的核心需要就是要被人們所關注,例如商業化作品,作品的需要就是吸引更多的關注,每一次的更新換代,都是在尋求潛在消費者的更多關注。作者需要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作品的出現就是利用其沖擊力與大膽性,震撼每一位消費者的眼球的同時,引起直觸內心的震撼,產生消費的需求,最終,從無數的同類中脫穎而出。
四、現代審美藝術設定趨于民族化與全球化
民族化的本質就是一個民族的自身在悠久歷史下形成的獨具特色的獨特文化與藝術風格,這是令每一個民族都引以為傲的文化底蘊。文化審美情趣就是在民族化與全球化的影響下形成符合時代特色的審美觀念。西方文化注重尋求自我、大膽奔放的文化理念,而東方文化則表現的更為含蓄與內斂。東方的藝術審美講究“求全美滿,統一和諧”的整體風格,代表如北京的故宮、蘇州的園林、的布達拉宮等等,服飾如旗袍、唐裝、中山裝等等。這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象征,在全新的時代,中華民族的審美也在不斷的與時俱進,代表著現代工藝與審美的水立方和鳥巢就是其中的代表典型。
結語
人們的文化審美情趣經過每一次的變化,都會引起現代社會中美術藝術設計的相應改變,現代社會中美術藝術設計每一次突破性的變化,都會引起人們的文化審美情趣的變化。在大變革時代的大環境下,審美情趣與美術設計都在其影響下相互改變著。美術設計外在與內在的表現形式可以說不斷改變,形式美與內涵美、個性化與簡約化、沖擊力與大膽性、民族化與全球化都是其改變后的產物,這是商業性與功能性、藝術性與審美性的大融合。只有以現代文化審美為核心,以改變美術設計的方向為目的,產生更多具有強烈目的性與風格多變化的優秀作品,未來才能在人與藝術、設計與生活的和諧互助下共同改變與進步。
作者:周怡 單位:江蘇省南通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文獻】
在學習生活上,我完成了學生向專業技術人員的角色轉變,完全進入工作狀態,努力開展工作。平時嚴于律己,注重鍛煉自己的應變能力、協調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創造能力,不斷在工作生活中完善自己。在平時學習中夯實專業基礎,擴大知識面,力求能夠全面的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在工作上,通過區隊領導的悉心栽培以及師傅耐心指引,我明確了自己的工作任務,提高了自己完成這些工作的能力,已能夠積極主動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
在短短一年中理論結合實踐,讓我對工作的認識有了真正的認識,這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礎。但我深知自己還存在一定的缺點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己的整體素質和專業學習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與區隊里的領導和工人師傅們思想和工作交流不夠; 三、現場管理掌握不全面,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應進一步提高; 針對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一定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工作之余努力學習有關煤礦的法律、法規、規程、標準及技術規范,熟練掌握專業知識,始終以積極的工作態度、高度的責任感和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要在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戒驕戒躁,爭取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優異的成績。
二、積極同區隊領導交流,向他們學習管理經驗,主動向工人師傅們請教現場施工的細節,因為他們的豐富經驗和工作行為對于我來說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三、作為技術管理人員,要深入井下,了解施工現場,鍛煉在現場管理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對于能現場處理的及時處理,不能現場處理的把問題記錄下來,及時匯報。
我19__年參加工作,原來一直在采煤隊從事道班維修工作,20__年初轉戰到采煤一線,我對工作認真負責,踏實能干是有口皆碑的。由于長期的井下工作,積勞成積,心臟嚴重受損,一干體力活就胸悶喘不過氣來,隊內領導看我實在不能在井下工作了,強行讓我回家休養。可是我休養了,我們那個家怎么辦呢?
憑心而論,公司領導已經對我照顧不錯,我本不該再給你們添麻煩。可我實在是沒有別的辦法了,才向公司伸出了求助之手。
今年年初,我冠心病復發,不得已住進醫院并進行了手術,醫藥費花去了2萬多元,現在為了控制病情進一步惡化,需要靠每月500多塊錢的藥物才能維持,現在又不能上班去掙錢,債臺高筑。我老婆長期務農在家,由于長時間干重體力活支撐這個家,又舍不得吃,如今也是落下了一身的毛病,三天兩頭不吃點藥就堅持不下去了。一個家怎么能有兩個這樣的藥罐子?“可屋漏偏逢連陰雨”,老天就是如此的待我不公。我下有三個孩子,高中、初中、小學三個階段各有一個孩子在上學,三個孩子還算爭氣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可如今時刻面臨輟學的可能,靠我一個月800塊錢的病休工資來維持這個家是杯水車薪,可憐的孩子啊,在學校吃不飽,穿不暖,穿衣是鄰家施設的舊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飯,我記得好久沒讓她們吃上一頓肉菜了。
在培訓目標方面,應基于審美教育的目的進行。審美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自由全面發展的人,使人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完善的心理結構、健康的人生態度、豐富的個性魅力,有著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積極的理想追求等品格。美術教師培訓應該基于審美教育的目的進行,使受訓老師提升個人魅力,追求積極的理想品格;在知識提升方面,培養美術教師的敏銳觀察能力、美術學科的本體性美育知識、國畫、油畫、水彩等專業知識、普通話訓練、漢字書寫能力、文學作品閱讀等素養。比如安排師德模范專題講座,以師德模范的職業態度熏陶受訓教師的品格;安排中西方美育歷史專題講座,了解美術思想在中國和西方的發展歷程等。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201-01
在對輕器械健美操的藝術價值與審美價值進行不斷研究與探索過程中,我們發現其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濃厚的藝術底蘊,但由于國內研究歷史短暫,目前此類研究成果匱乏,對于輕器械健美操的研究需要建立在不斷的理論研究與創新實踐的基礎之上。結合相關專家的研究成果及國內外相關實驗報告,筆者在這里對輕器械健美操下個定義,“輕器械”是一種運動輔助工具,是在運動員完成成套的健身動作時發揮健身功效,健身運動員可輕松持握或移動的工具,輕器械健美操是運動員以輕器械的屬性與特征為參考點,編制而成的具有規范性與特征性的成套體操動作。
1 器械運用下健美操的動作要素分析
融入輕器械的健美操雖然與其他形式的健美操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有自身獨有的特色,健美操有基本的操化動作,操化動作構成了健美操的骨架,輕器械健美操使用的輕器械有著不同的形態與質地,因此,輕器械健美操的操化動作的設計要考慮到器械的特點,與器械進行完美配合,增加運動難度,增加運動者的運動量,提高運動效率。健美操動作構成要素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成分就是托舉動作,托舉動作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健美操的特色,輕器械健美操中便有規定器械與人的身體是不可以分離的,器械與身體的完美配合,才能表現出輕器械健美操獨有的藝術特質與其觀賞特性。
2 體察輕器械健美操的藝術審美
對于美的事物,人們對于其反映與創造的過程便是一個審美過程,在輕器械健美操表演過程中,觀眾與裁判員表現出來的一種美的體驗與享受便是藝術審美的過程,這一系列活動充斥的是愉悅的精神氛圍,表現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體察輕器械健美操的藝術審美特征,要從不同角度體察輕器械健美操的器械使用狀況及器械的使用與人體的完美結合,達到全新不一樣的美感,創造獨特的藝術審美境地。
2.1 人體動作與輕器械的結合
輕器械健美操將運動融入器械之中,想達到器械與人體動作與形態美感的完美結合,在人體動作與輕器械的結合過程中,創造不一樣的形體美。“形體美”是輕器械健美操運動員所必須具備的最為重要的特征之一,“形”是一種外化的精氣神,以形塑神,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美的體驗,外在動作較為直觀,以那些經過藝術加工、加之提煉與創新的成套輕器械健美操與器械之美進行完美融合,塑造出高度的藝術性與美學性,由此而產生出的一系列優美的舞姿與輕巧的動作,帶給觀眾或裁判員視聽的盛宴,這些一整套成熟的動作,加之實實在在、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彷佛一幅幅流動的風景畫,令人心神向往,在這輕器械健美操中,是運動者與機械的融合,是人體各種豐富或柔美或剛毅的動作與器械的完美結合,富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與感染力,給觀眾以美的體驗與感受,彷佛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在風中擺動,在雨中飄搖,綜合起來都離不開形體與器械的完美結合,“形”式整個動態效果中最完美最根基的東西。
2.2 樂曲與運動的結合
運動為生命創造動力,運動是一種跳動的美麗,樂曲以其整齊的音律也為人創造美感,將運動與樂曲進行結合,再以富有創意的個體動作融入其中,產生獨特的藝術審美價值。運動的個體配之以音樂,音樂或輕柔或舒緩或激情,但都洋溢了生命躍動的氣息,運動中跳動的舞曲,似給在樂曲中起跳的輕器械健美操運動員以指引,隨著音律的快慢緩急,運動者以高低不同、速度不一的動作來完成,動作與樂曲的完美配合,達到一種聲情并茂的演出效果,給受眾帶來美的滿足與精神情操的陶冶,光有肢體動作而沒有音樂的配合,則顯得動作僵硬,內容乏味,和著音樂,在音樂聲中緩緩跳動,給觀望者留下了無窮無盡的想象空間,由此可以看出,音樂表現出來的與眾不同的情境也是輕器械健美操的一種重要且珍貴的審美特征。
3 輕器械健美操的審美價值
肢體動作的優美加之多元器械的運用,產生出來的美形式多樣,也創造出了各種各樣的審美價值,達到思想內容與優美動作的完美配合,產生了無可比擬的藝術審美價值。
3.1 明確傳達藝術的主題真諦
一整套動作的完整流暢需要明確主題的指引,可以說主題是藝術的靈魂,主題思想能有效指引動作的完成,觀眾與裁判在觀看與評判的過程中,要從輕器械健美操的主題出發,鮮明的主題傳達的意境美能讓觀眾與創造者產生心與心的交流,這種意想不到的愉悅之感,增添了輕器械健美操的生命氣息,提升了輕器械健美操的審美高度,使人真正體悟到一種美的感受,美的有意義,美的有價值。輕器械健美操為了達到藝術審美的更高層次,主題的表現很主要,以突出且夸張的表現烘托明確的主題,將運動的生命力融入健美操之中,以明確的主題傳達藝術的真諦,為藝術蒙上一層美麗的面紗,構造力量美、和諧美,傳達鮮明的主題氣息,富有時代的韻律感。
3.2 輕器械與人體融合創造和諧之美
身體也可作為一種工具,用來表現一定思想,諸如對于世界的看法、對待人生的態度,從而塑造美的形象,但在輕器械健美操中,則是通過器械與人體的動作來協調完成這種藝術創造的,健身操塑造一種動態美,一種流動藝術,器械與運動員本身亦可獨立存在,但產生的效果卻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單把器械作為裝飾品擺在健美操的舞臺上,也許根本不會有人去關注它,但是它同運動員共同創造出來的價值,就具有獨特的藝術審美價值,器械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人的身體達到延伸,突破了個體單獨表演的局限性,使肢體得到舒張。器械配合健美操使用,產生獨特的視覺效果,給觀眾與裁判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
3.3 背景音樂與服飾的奇異造就奇幻美感
音樂是表現情感的藝術,健美操離開了音樂不僅丟失了生命力,還丟失了藝術高度,音樂傳達出來的情感往往更能帶來觀眾、創造者心靈與情感的碰撞,音樂能激起人的情感體驗、激發人的創造思維,促進人生理與心理的放松與舒張,輕器械健美操配上豐富多彩的音樂,是輕器械健美操又一大藝術審美價值。奇異的造型給人留下的是經久不忘的印象,輕器械健美操的造型設計更是遵循美的規律。每一步驟、每一妝扮都是美的結合,都具有十足的韻味,這種美不僅包含表演者本身的造型奇特,更包含器械的形狀、色彩的奇特,器械的加入,本來就帶給了健美操一種奇特之美,輕器械健美操造型的奇巧性,融合一種構圖設計的獨特美。
4 結語
輕器械健美操具有自身特有的藝術性與美學性,具有較高審美價值,本文從輕器械健美操“形、情、意”的完美結合進行探究,體察了輕器械健美操的和諧美、意境美、心靈碰撞美、獨特美,深刻體會到其給受眾帶來豐富的美的感受。
參考文獻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美術課程標準(實驗)》認為,關注學生的美術學習過程和方法,注重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筆者以為,在美術課程教學中,學生的情感價值觀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對于培養他們豐富的情感態度和高尚的審美價值觀具有促進作用。教師在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一方面能夠引導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欣賞、領悟對象所體現的深刻內涵,促進他們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
1.圍繞美術審美的客觀性,培養學生的公正之感
在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審美情感來源于對客觀事物或者對象的一種實事求是的評價。這也就是說,美術審美具有一定的客觀性,教師利用這樣的客觀性,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想象習慣。這樣,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內化生成。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評價審美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情感體驗。
筆者以為,教師要圍繞美術審美的客觀性,培養學生的公正之感,應該體現在:(1)培養學生多元化的評價思維方式,要求學生能夠從審美對象中更好地發現問題;(2)尊重作者的創作思維情感,要求學生在審美的過程中能夠緊跟作者創作作品的時代背景,體會其中的思想內涵;(3)建立正確的辯證審美觀,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運用符合人類認識和發展規律的觀點來對審美對象進行思考探究。
例如,在欣賞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的爵士音樂》時,教師要求學生掌握的不僅是畫面線條所構成的一種表象之美,而且要培養學生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思維感知能力。這就要求教師:(1)幫助學生理清該畫面所呈現的一種色彩之美,特別是深紅、深藍等顏色的運用;(2)讓學生知曉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和西方特有的文化價值觀;(3)建議學生就所見的畫面作深入的思考:從畫面中發現的線條與作品所體現的情感有著怎樣的關系。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評價思維,還能夠培養他們公正性情感。
2.跳出審美的功利性,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體驗觀
人是審美的主體,也是評價審美對象的重要內核,具有一定的思維情感性。正是這樣的評價特點使得學生在審美評價的過程中往往帶有一定的社會功利性。這種功利性,一方面影響了學生正確的欣賞評價思維,容易使得作品的思想內涵陷入一種膚淺的思想境地。另一方面不利于學生思維價值觀的正確發展。
美感中包含著人類社會有益的內容,這種符合人類認識發展規律的思想情感,不僅能夠讓學生獲得賞心悅目的精神愉悅,而且能夠讓學生的思想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如果將壯觀的戰爭場面看成是一種總體藝術,那么人們是不會向往那種藝術的,因為這樣的藝術表現與人們的思想情感和社會倫理道德相違背,容易讓人們產生反感。因此,教師應該做到:(1)具備良好的修養和豐富的知識,理解作品形式和內容;(2)鼓勵學生運用辯證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問題;(3)引導學生以審美意識去感知作品,通過運用自身的思想情感來增強對作品的深刻理解感受力。
例如,在《最后的晚餐》欣賞中,筆者以為,教師應該讓學生跳出該畫面所呈現的人物各自的表現形式,讓學生在熟悉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知識的前提下,注重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理解感悟和生成想象,從而培養他們正確的情感體驗觀。教師可讓學生思考:(1)對稱式構圖有什么作用?(2)畫面空間的不穩定因素表現在哪些地方?(3)畫面的表現形式對人物的思想情感有怎樣的影響?這樣,學生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前提下,一方面能夠注重對作品的深層理解和把握,克服一種大眾化的審美價值取向。另一方面能夠在欣賞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身的情感體驗。
3.鼓勵學生表露情感,增強學習自信心
學生是美術課程學習的主體,也是自我發展的關鍵。正是基于以上的認識,筆者以為,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進行大膽的表露所感,激活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能夠激活學生學習的潛能和內驅動力。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自信心。
個人的視野和知識經驗決定了評價具有主觀成分,這些成分造成欣賞活動的復雜性,也造成評價難于統一。對此,筆者以為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感受作品的表象同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自身的思想情感表達應該與作品的表現主題相一致;(2)允許學生有獨到見解和主張,鼓勵學生在表露的過程中提高認識;(3)注重評價方式的科學性,即讓學生在充分展示自身才華的基礎上,獲得情感和信心。
總之,在新課程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通過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活學生學習美術的激情和興趣,從而培養他們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審美價值觀,促進他們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提高他們的學科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美術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近些年來,我國美術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從頒布《中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之日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美術教育體系初步形成,特別是高中美術教育范圍之廣大、體系之完備讓人感到欣慰。然而,與其它發達國家的美術教育比較起來雖各有優劣,但綜合權衡,又不得不承認在許多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想就此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從美術教育的目的來看
從大綱制定的教學目的來看,德國、日本的美術教育注重素質的培養,重視人的創造能力與評價能力,強調個性形成,注意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聯系,把美術教育作為全面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美術的教育獲得全面協調的人,將生活樂趣、藝術實踐、社會服務三者統一。我國的小學美術教育除了講究智力和才能的發展外,主要強調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別考慮政治前提下的愛國主義為主題的美育。這說明中國在小學美術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礎和本國國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質教育為主的方向轉換。
二、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來看
德國、日本普遍重視美術,美術課時安排每周2~4小時,多于我國小學美術每周2課時(不能保證)的安排,從時間上保證了孩子們的學習。教學內容的安排非常廣泛,德國沒有統一的教科書,只有以大綱形式印發的教學建議,低年級不單獨開設美術課,內容的選擇幾乎由美術教學全國規劃。日本雖有美術教科書,也體現出很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教學內容做到以提示、啟發、引導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實踐、創造能力。
我國美術教學內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為例:有基本形狀和色彩的認識;畫出生活中與此形相似的某些事物,如方的手絹、圓的氣球和三角形的小旗、制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動物等。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受大綱指導,考慮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種程度上優于國外,但在美術課時的安排上歸類為“小三門”(音、體、美)之末,絕大多數學校(特別是鄉村小學)是不能完成教學任務的。我國的美術還只能是起調節語、數主科的間歇課,課程設置和實施與大綱教科書形成一定反差。中國的基礎美術教育還需從教學的條件上來保證貫徹落實。
三、從教學的條件上來看
德國、日本屬于經濟發達科技先進的國家,有能力多途徑支持教育,在美術教育上充分體現出來。德、日兩國各學校均有專門的勞動、美術教學。教學設施相當完備,除了必需的繪畫工具材料外,還有各種木工、美工造型機械的工具,便于學生制作不同材質的工藝物品,各種標本、寫生教具一應俱全,讓學生按需所取,潛心投入美術的學習之中。兩個國家的教師工作都很忙,地位也很高,教師必須取得相應較高的職業文憑和執照才能當一名美術教師。多數學校的校園環境和校外環境都注意藝術的影響,學生能夠經常去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參觀、欣賞品位較高的美術作品。
中國的經濟起步遲,教育的投入很少,相比德、日的教學條件就顯得寒酸。大、中城市的美術教學條件很不健全,師資素質較低,缺少場地和設備,加之對學校美術課程的不夠重視,中國小學美術以素質培養為主導的教學還顯得很薄弱。
四、從課程教學形式來看
德日學校課堂授課完全是開放式的。教師只是提出任務,稍加啟示,大部分時間都是讓學生各取所需,各得其樂,讓學生在成功里進步,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教師是活動課程的準備者、組織者,只在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教師才幫助他們,真正體現著以學生為主體。
我國課堂授課絕大部分采取的嚴謹的準備,一環一環進行教學程序,追求課堂的主動性,以保證完成教學任務,主要還是教師為主導,學生大多只是被動地吸收。聽課看課都講究形式,實際效果如何是不管的。課堂授課還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費心,學者費力。
課堂授課的開放與束縛、靈活與機械對學生一生的學習和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從近期目的來說,中國的基礎教學好,而長遠來說,各種能力,包括學習的能力就顯得比外國學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級學校就讀的學生并不是掌握了創造性的學習方法,而是通過大量的加強補習或“勤學苦練”來取得的,造成了有些學生高分低能、動手能力差的狀況。德、日學生就顯得有魄力、有能力、有闖勁。
五、從教學效果來看
二、審美情感培養在現階段課堂中的情況
(一)學生對于美術課程的態度
由于目前的課程的發展,初中的課程較小學課程來說多了許多。而學生面對中考的壓力使他們將大多數時間都用在了必考的課程上。隨之而來的是,美術課程沒有引起學生足夠的注意,學生覺得美術這門課程可有可無。而美術課作為一門能夠提升學生藝術修養的課程,其重要性雖不如主要課程,可也是不能缺少的一門課。想要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感,必須要從本質上改變學生、家長對于美術課程的輕視態度。
(二)內容與時間的安排不嚴謹
只要是教過美術課程的老師都會發現,如果想根據整本美術教材來進行教學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美術教育的課程多,任務繁重,但是教學的時間很少,所以教師只能揀一些較為重點的課程來教。這樣會導致美術的教學任務得不到全面地完成,學生們學習到的知識也是殘缺不全。在美術的課程設計安排上就有不妥,這些存在的問題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從而無法有效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感。
三、培養審美情感的幾種方法
目前,學生對于美術課的態度以及美術課程自身的缺陷是美術課一直以來無法發展的重要原因。一些原來對美術十分感興趣的學生也漸漸失去了在美術上發展的機會。作為教育者,學校和教師應當知道,美術課并非可有可無,相反它是一門極具意義的課程。現今社會正在高速發展,具有優秀的美術鑒賞能力的人是目前各行業所追求的人才特性之一。若想成為這樣的人才,需進行系統專業的美術學習。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建立學生的審美情感,并提升他們的藝術品位及文化修養。培養美術審美情感不僅能有利于學生的美術課程的進行,而且為學生學習別的文化知識打下了基礎。美術課程的審美情感培養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實行。
(一)加強學生的藝術文化審美
若想培養中學生的審美情感,應當先以提升學生的文化審美為基礎。教師需要讓學生開拓視野,讓他們接觸古今中外的名人的著名作品并欣賞,從而實現精神層面的享受。例如,在進行欣賞世界名畫的課程時,可以讓學生們去欣賞西方著名的作品達•芬奇的油畫《蒙娜麗莎》、莫奈的《睡蓮》、丟勒的素描《手》。讓學生們在賞析古今中外的著名畫作時,得到精神層次的陶冶。當初次感受這些著名作品時,學生只會是感覺驚訝好奇。這時,教師就應當有意識的去引導和幫助學生去了解、感受畫家的生平作為、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背景。同時根據畫家的信息來正確地認知、分析他的美術作品,深入感受畫家的創作目的以及作品本身的美感及內涵。當學生真正地可以獨立賞析美術作品時,才做到了真正的審美感情的提升。
(二)認識到學生對于藝術的興趣積累的重要性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藝術的變現形式也不僅僅在于紙上,而是通過網絡、影視變得多姿多彩。相對而言,多媒體的表現形式更加適合天性好奇的中學生,學生也會因此而對學習更加感興趣。合理適當地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會使美術的欣賞課更加的豐富,有“錦上添花”的感覺。同時,教師應當注意的是,需要給學生留下可以發展的空間,從而促進學生欣賞能力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的審美情感會從一定方面影響到學生的審美情感。教師對于學生的審美情感會一直起到啟發的作用,所以教師需對于藝術作品注入自己的審美情感,從而會散發出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這樣做對于培養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情感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教學中,應不斷的引導學生挖掘美育素材。如選擇優秀的美術作品進行賞析,并加上簡單的命題創作,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審美理想。一些作品能夠反映出積極的主題,如勞動之美。這樣學生能夠通過這一素材對美的認識和美的定義有新的理解,也能夠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認識到什么是真正的美,并將這種認識運用的自己的美術作品中,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得以推廣。美育素材不僅限于課堂上,教師應善于觀察生活,將能夠培養學生審美觀念的素材整理或傳遞給學生,另外教師還應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養成挖掘好的素材,培養自身的審美情感。
1.2再現意境之美
發掘美術作品的意境美是學生認識美術作品的關鍵,因為只有真正體會到作者描繪的意境,才能夠真正理解作品所表達的內涵。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通過音樂等手段再現作品的意境美,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感受作品的美。另外,發掘意境美需要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如教師帶領學生欣賞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時,可以通過一些同時代的視頻播放,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蒙娜麗莎之美,同時可以配一些音樂和當時的背景介紹,或作者介紹,使學生深入到畫的意境中去,從而了解畫的內容和特色,了解畫家的心態,有利于自己審美觀念的培養。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的審美個性得到充分展示,并且能夠加深其對審美意境多元化、深入的理解。
2在藝術創造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
2.1引導學生觀察想象
美術創作是學生美術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十分重要。藝術創作是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總結,而其作品則是真實生活的體現,作品中包含著作者的思想和藝術品質。因此藝術作品只有與實際緊密相連才能算上是好的作品。而在審美觀念的培養上,教師也應注重其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其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其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也能夠提高其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同時,在美術作品創作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多到室外去,這樣通過長期與自然的接觸,學生能夠增強對大自然的認知,并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社會、富有責任感的品質。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應時刻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將學生的藝術創作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才能夠培養其審美能力,激發其創作熱情。
2.2多元化的審美情感培養
實踐證明,審美情感的培養是學生進行美術作品的欣賞和創作的源泉。而關于審美情感的培養,很多學校和教師都認識到了這一點,在課堂上和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增加了認識美、挖掘美的過程。但是實際上,這樣是遠遠不夠的,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應貫穿始終,引導學生時刻發掘美的事物,培養作畫靈感。美術與生活息息相關,滲透于社會生活各個行業或領域。因此,對于現代美術教學來說,應將其課堂逐漸擴大,注重培養學生的終生美術觀,使學生無論在哪個領域,都能夠培養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只有美術知識豐富并且情感豐富的學生才能夠真正的發現美、創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