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文獻綜述的基本特征大全11篇

      時間:2023-06-22 09:31:31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文獻綜述的基本特征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文獻綜述的基本特征

      篇(1)

      一、人-組織匹配研究綜述

      人-組織匹配(P-O Fit)的理念最初是由Lewin提出的,他認為個體行為表現是其所處環境和其本身的情況共同作用的結果,指出個體和組織互動產生的匹配感受,對雙方都會帶來積極作用。也就是人的行為是其本身和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函數。

      關于人-組織匹配的內涵,很多學者把其寬泛地定義為人與組織之間的相容性。這種相容性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加以概念化。因此,在對人-組織匹配的定義中,存在著兩種劃分方式:Muchinsky 和Monahan提出的一致性匹配和互補性匹配;Caplan等學者提出的需要-供給觀點和要求-能力觀點。一致性匹配和互補性匹配是指當個體“補充的、修飾的或擁有的特征與某個環境中其他個體具有相似性的時候”,就產生了匹配。兩種的區別在于,一致性匹配強調個體與組織其他成員或組織文化等方面的相似性。互補性匹配則強調個體要是否擁有獨特的資源,而且這些資源可以彌補組織的不足。需要-供給觀點從組織的角度出發,認為當組織滿足了個體的需要和偏好時,匹配就發生了。而要求-能力觀點則從個體的角度出發,認為當個體擁有組織所要求的能力時,匹配就產生了。

      目前在人-組織匹配領域被廣為接受的概念模型是Kristof(1996)提出的。他是在整合了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了這一整合模型。Kristof的模型整合了Muchinsky 和Monahan提出的一致性匹配和互補性匹配,以及Caplan等學者提出的需要-供給觀點和要求-能力觀點。他將人-組織匹配定義為以下任何一種情況下人與組織的相容性(見下圖):①人和組織至少一方能夠提供另一方需要的資源;②人和組織具有相似的一些基本特征;③或者以上兩種情況都存在。

      Kristof認為,一致性匹配(箭頭a)發生在個體和組織的基本特征相似時。個體的基本特征包括目標、個性、態度和價值觀等內容,而組織的基本特征則包括組織目標、組織氛圍、組織價值觀和組織文化等內容。當兩者在上面若干方面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時,才可能出現一致性匹配。個體與組織之間的互補性匹配包括兩方面:如果提供了能夠滿足個體工作所需的財務、物質和心理資源,以及未來的發展機會,則匹配就產生了,這種匹配就是需求-供給匹配(箭頭b);如果員工在努力、承諾、經驗、知識以及KSAs等方面能符合組織的要求時,要求-能力匹配就實現了(箭頭c)。

      以上關于人-組織匹配模型的研究,是目前我們在人-組織匹配領域涉及到主要類型,至于哪一種類型更為合理,學者們還未達成一致共識。國內學者關于人-組織匹配的研究,主要是在借鑒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入相關調節變量、情境因素、心理變量等,進行中國情境下的驗證與發展。比如,張琦(2011)對人與組織匹配關系模型中調節變量進行了探討,將崗位層級作為調節變量引入到人-組織匹配與組織公民行為關系模型中,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崗位層級對人-組織匹配與組織公民行為總體關系上的調節作用沒有通過檢驗。張燕君(2011)對組織情境下人-組織匹配對個體績效的影響研究,從匹配動態性角度,構建了基于人格的人-組織匹配模型,并對影響該匹配的組織情境因素進行了發掘,建立了一個新的個體績效影響機制的研究框架,并設計了指導實踐的績效干預模型,彌補了國內在這方面研究的不足。

      二、個體績效的影響因素研究綜述

      Hunter通過研究,提出了基于個體知識能力差異的Hunter模型,該模型指出:個體的知識水平和對工作任務的熟練度直接影響上級的績效評估,其中,知識水平的影響力更大;個體的一般心理能力對知識水平和工作任務熟練度有直接影響,但對工作績效沒有直接的影響。后續學者在Hunter模型的基礎上加入其他變量以提高模型的解釋力度。例如,Borman,White和Dorsey在原模型基礎上加入了被評估者的個性特征變量和人際關系變量,發現除了個體能力、知識水平和工作任務熟練度之外,人際關系變量和被評估者個性特征變量對績效評估的最終結果也有很大影響。

      Motowidlo,Borman和Schmit(1997)提出了任務績效和情境績效個體差異的理論模型,指出個體變量差異是影響任務績效和情境績效的因素;人格對任務績效產生影響,但人格能更好地預知關系績效,但是Motowidlo等人沒有對這個模型加以驗證VanScotter和Motowidlo在進一步把情境績效分割為人際促進和工作奉獻維度時,認為二者有不同的預測因子。他們認為,個體的知識水平、經驗和能力可以預測任務績效;人格特征中的外向性、隨和性、積極情感和社會自信心能夠預測人際促進績效;而工作責任心、目標導向和對任務成就的期望與工作奉獻績效顯著相關。

      對個體績效的研究隨著對員工滿意度和績效提升等問題的關注,研究的熱點從60年代開始逐漸轉移到工作特性領域,希望能找出不同特性的組合是如何形成各種工作的,并就這些工作特性是否具有激勵作用,對于員工績效與工作滿意度又會產生何種影響開展研究(Robbins,2001)。從這個思路出發,Haackman 和Oldham提出了工作特性模式(JCM),即盡量使工作具備完整性,技能多樣化,讓員工感受到該項工作對組織的重要性,同時盡量向員工充分授權,以增加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經常就員工完成工作的情況進行回饋,以使員工感受到該工作的意義,增加責任感,進而提升工作績效。

      姚艷紅、肖石英(2006)通過實證研究證明:組織公民行為與個體工作績效成正相關關系;組織公民行為不但能有效的改善員工自身的工作績效,而且有利于組織績效的整體提高。胡月曉(2006)指出員工工作滿意度對工作效率有重要的影響。佘元冠、黃孝斌(2007)以組織的中層管理者為對象,總結了影響領導績效的七個因素;建立了績效影響因素和評價指標的關系模型,并進行了實證研究。張燕君(2011)對組織情境下人-組織匹配對個體績效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從匹配動態性角度,構建了基于人格的人-組織匹配模型,并對影響該匹配的組織情境因素進行了發掘,建立了一個新的個體績效影響機制的研究框架,并設計了指導實踐的績效干預模型,彌補了國內在這方面研究的不足。

      三、評述與展望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雖然有實證表明人-組織匹配對個體績效有重要的影響,但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如何,是否存在調節變量、中介變量等其他變量的影響等,這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未來的研究可以從這方面入手,并提出相應的績效干預建議。

      參考文獻

      [1]王萍.人與組織匹配的理論與方法的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7.

      篇(2)

      高爾夫運動是現代體育運動社會發展進程中一項古老的戶外體育運動。海南高爾夫運動在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的社會影響下,以其獨特的運動魅力,所表現出諸多經濟功能和文化內涵,使我們無法用一般體育運動的認識方法來評價高爾夫運動對現代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和推進作用。海南高爾夫運動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來源之一,顯示出了巨大的社會經濟的發展潛力,并迅速成為對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作用的新興的社會第三產業。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的社會發展,是基于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文明、高雅、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的心理祈求,以及社會個體文化價值趨向的心理驅動,成為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發展的重要的社會基礎。

      一、海南高爾夫運動的發展現狀及產業化發展的基本特征

      (一)海南高爾夫運動

      高爾夫運動起源于英格蘭,至今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20世紀高爾夫運動傳人中國,目前在廣東、北京、上海、海南等地已建成了許多個具有國際水準的高爾夫球場,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發展趨勢已初步形成。由于缺乏系統的整體品牌宣傳推廣,海南高爾夫運動目前在國內外的知名度還不是很高。

      (二)海南高爾夫球場

      海南高爾夫運動自1992年開始,至今已經經歷13個春秋。自1992年由臺商獨資建成海南第一家高爾夫球場――海南臺達高爾夫俱樂部開始營業至今,海南已有20多家高爾夫場分布于海南海口、博鰲、興隆、三亞四大區域,高爾夫球愛好者人數超過30多萬人,預測這個數字在以后的5年中將以每年超過20%的平均速度增長。盡管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海南的高爾夫球場并不算多,但與國內其他省市相比,其密度名列前茅,數量也僅次于廣東、上海和北京。

      (三)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發展的基本特征

      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的社會發展是現代經濟文化一體化社會發展的基本體現,也是以體驗高爾夫運動文化,感受高爾夫文化魅力的社會消費群體的不斷擴大,為高爾夫運動的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所以,作為一種文化消費體驗和感受高爾夫文化的發展內涵,實現社會個體追求高雅、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與休閑方式的心理發展祈求,是高爾夫運動產業市場發展的重要社會基礎,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發展的基本趨勢主要體現在市場發展結構還未完善、參與市場競爭的基礎還未達到具體要求、不同市場的管理人員還未實現本土化,管理還未達到專業化和科學化水平等。

      二、制約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發展的因素

      許多學者認為在我國的基本國情下,制約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發展的因素還很多,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制約海南高爾夫產業發展的因素。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消費門檻太高

      雖然近年來海南的經濟迅猛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能力已經今非昔比,但是一般的普通大眾仍然是沒有能力涉足貴族化的高爾夫消費。海南人均可支配水平在2003年還是剛達到1000美元而已。海南的高爾夫球場一般都有價格昂貴的會員證,讓一般工薪族望而卻步。這也是制約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經濟尚不發達的海南,要想更多的人來參與高爾夫運動,要使更多的人了解海南高爾夫運動,必須要將其消費門檻降低,讓更多的人去參與高爾夫這項運動。

      (二)技術和管理人員缺乏

      目前國內很多球場靠聘請國外的管理人才來管理高爾夫球場,這無疑增加了經營管理的成本。中國高爾夫教育與國外還有比較大的差距,而技術和管理人才也比較缺乏,和外國的相比還比較落后許多,根本就跟不上國外的節奏,這也不能夠使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順利地向前發展。目前全國接受高爾夫專業大學教育的學生只有少數部分,大部門集中在深圳和北京,據具體調查所知,海南地區高爾夫產業管理層所需要的人才達到300~500個;5年之內,這方面的需求將達到1500~3000個。這些簡單的數據都已經足夠說明了海南高爾夫人才供需比例嚴重失衡,很多高爾夫行業的管理者和經營者缺乏高爾夫產業的意識。

      三、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的發展對策

      海南高爾夫活動和高爾夫產業處在初始發展階段,為使其健康、快速、持續發展,必須選擇合適的發展途徑,尋求多方支持并形成合力。

      首先應充分發揮社會行業組織作用,使之成為推動海南高爾夫和高爾夫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其次要充分運用傳媒的力量,為海南高爾夫運動和高爾夫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另外積極創辦高爾夫職業教育學院,為高爾夫產業發展創造人才條件。

      四、結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各項建設的不斷完善,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也取得了較大發展,但與國內某些地區相比,其發展程度相對落后。研究認為在今后的發展中,隨著海南高爾夫產業不同市場的企業經營和市場開發,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將會體現出平民化、市場主導型、叛賣快樂經營模式和媒體相結合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吳亞初.現代高爾夫運動發展特征及社會屬性之窺見[J].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3)321-325.

      [2]陳偉新.周麗亞.深圳高爾夫運動公眾化發展趨勢[J].國外城市規劃:規劃研究,2002,(5)43-45.

      [3]郁小平,何莽.珠江角高爾夫產業環境分析及發展對策[J].區域經濟2003,84-85.

      [4]郁小平.中國高爾夫俱樂部發展戰略研究[J].暨南大學2004.

      [5]楊曉生.論高爾夫運動的文化內涵[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1)9-11.

      篇(3)

      主導產業是指發展速度快,能迅速引入技術創新,對一定階段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升級轉換具有重大的關鍵性的導向作用和推動作用,對經濟增長具有很強的帶動性和擴散性的產業。在經濟發展進程中,地區的資源和技術是有限的,無法使每個部門得到均衡發展,需要把稀缺的資源和有限的技術集中來優先發展主導產業,同時以此來帶動和促進其它非主導產業的發展。因而,正確選擇主導產業以制訂合適的產業發展戰略,從而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對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勞動力就業,推動國民經濟持續高效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對于如何正確選擇區域主導產業這一問題,已有很多學者從選擇基準、指標和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大量的探索研究,并且有些學者對此進行了綜述,但是評價方法的對比研究較少。本文擬對區域主導產業選擇理論的相關研究進行梳理,以求理論上推進、實踐上指導區域主導產業的選擇,促進區域產業可持續發展。

      一、選擇基準研究

      對于主導產業選擇基準研究來說,眾說紛紜。國內學者借鑒經典的“赫希曼基準”、“羅斯托基準”和“筱原基準”等,根據相關基準理論,結合中國國情和區域特點,提出不同的選擇基準。主要有:三基準說,四基準說、五基準說、六基準說、七基準說等等,基準體系在不斷豐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主導產業評價的精度,但是也增加了其難度。葉安寧綜述了各個基準說的代表性觀點;何景明、盧旭提出主導產業選擇基準應從其基本特征、產業結構的演替趨勢以及世界各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具有普遍性的選擇主導產業的基準、我國產業結構的現狀及經濟發展的條件和潛力這三個方面綜合考慮;郭晶基于主導產業的五個基準加入了體現區域性的區域比較優勢基準和體現海域性的海陸協調發展基準;梁杰加入了就業基準來分析主導產業;童江華、徐建剛、曹曉輝等區別于傳統主導產業選擇基準,引入三個選擇基準:份額偏離基準、結構偏離基準、競爭力偏離基準,統稱之為偏離份額基準;戴賓、秦薇指出主導產業的選擇從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觀點出發,不僅要考慮其直接經濟效應,還要考慮主導產業帶來的間接社會效應,所以應當引入社會標準;王宏偉、威比較全面地考慮,選擇了市場需求、經濟效益、技術進步、產業關聯、產業規模、比較優勢和外貿等七個準則再加上社會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

      從其它參考文獻的研究來看,無論是哪一基準說,都可以分解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一般的基準說都包含的五個基準:產業關聯效應基準、科技進步基準、區域比較優勢基準、增長潛力基準、可持續發展基準,這類基準由于定義的名稱差異而有所不同;另一部分是體現研究領域特點或者需要考慮的特別因素,如:海陸協調發展基準、就業基準、國際競爭力上升基準、社會生活協調效應準則、自然資源的利用效應和保護效應準則等等。

      現有的研究結果表明,區域主導產業決策基準的確定應該從區域的層面選擇符合現實政治經濟情況的決策基準,其內容要涵蓋主導產業應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影響主導產業決策的一些其它因素。決策者的目標會影響區域主導產業選擇基準的選擇,例如,決策者的目標是就業,此時主導產業選擇需要考慮主導產業的就業效應。那種能夠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具有良好就業環境的產業將會是決策者優先考慮的對象。

      二、評價指標選擇研究

      在主導產業的分析研究中,根據上述基準,研究者建立了各自的評價指標體系。張魁偉探討了區域主導產業指標體系的構建;劉克利、彭水軍、陳富華從主導產業特征評價、主導產業領域內區域比較優勢評價和區域經濟背景要求來設計篩選的主導產業指標體系;陳曉劍、王淮學指出評價指標并非越多越好,各個指標值都占優的產業沒有,考慮的是綜合相對的主導地位;張金珍指出區域海洋主導產業選擇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包括整體性、客觀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郭晶按評價指標的量化特征分為邏輯指標、基礎指標和復合指標,邏輯指標的引入考慮了生產要素可持續和產業結構先進性。綜合研究成果,目前區域主導產業分析指標選擇的原則應包含四點。

      第一,系統性,區域主導產業選擇是涉及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等多個方面的一個復雜的系統,指標體系內指標要能系統、全面和相互聯系地反映區域主導產業選擇的內在要求,各指標之間在其含義、口徑范圍、量化方法等方面要相互銜接,構建層次清晰的總體指標體系框架,做到全面性和關鍵性指標的結合,綜合、系統地反映區域主導產業各構成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規律性;第二,客觀性,主導產業選擇的指標必須較客觀和真實地反映主導產業的內涵,應認真研究量化指標,增強定性指標的確定性,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盡量不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提高科學性,依據經濟含義客觀地分析所選指標并做出取舍;第三,可比性,主導產業選擇的指標要考慮到基本指標既可進行橫向比較,又可以與以往歷史資料銜接,盡可能使統計口徑和范圍等方面不同的指標在經過數據處理后使其保持一致,盡可能地采用現有規范的統計指標或基礎統計指標,保持指標體系具有統一的量綱;第四,可行性,指標體系應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和指標的量化性,對數據不可得的指標則只能作舍棄處理,選取指標的指標值應該可以直接獲得或者通過簡單處理修正得到。

      分析主導產業選擇的常用指標有:需求收入彈性、區位商、感應度系數、影響力系數、比較勞動生產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等,其它增加值比重、增長率、勞動產出效率優勢度、就業人數、單位產值能源消耗等可選指標依具體情況而定。

      三、方法選擇研究

      主導產業的選擇是一個多目標、多屬性的決策問題。國內關于主導產業選擇常用的方法是綜合評價法。綜合評價方法主要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指標體系的選擇,―個是權重的賦予。綜合評價方法種類很多,應用于主導產業選擇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層次分析、主成分分析與因子分析、灰色系統分析、偏離份額分析、數據包絡分析、鉆石理論等,單一指標方法如區位商分析法,其他方法還有密切值法、粗糙集方法、熵值法等等。表1對比了主導產業分析方法的優缺點:

      目前主導產業選擇方法研究的趨勢,一方面是優化指標權重的確定,融合多種賦權方法;另外一種是綜合考慮多種方法的分析結果進行評價。綜合其中幾種方法的優點以達到科學合理的選擇區域主導產業的目的。

      四、存在的問題

      區域主導產業選擇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但研究思路、方法、指標選擇及研究對象等不外乎如下:在研究思路上,基本上多依據上述選擇主導產業的經典理論,結合所研究對象的具體情況和特點確定所研究對象主導產業的選擇基準,再根據基本準則和相關數據的可獲得的難易程度選定相關的測算指標,經過定性、定量或者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最終遴選出主導產業。區域主導產業選擇理論研究已經比較成熟,但在整個研究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數據方面。數據選擇缺乏連續性。區域主導產業的特征應該是通過某些指標的動態發展過程來表現的,在進行定量分析時,需要利用時間序列數據進行研究。而現有的研究往往利用當年或者兩年的數據,表現不出備選產業對主導產業特征和作用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選擇結果難以令人信服。至少要利用連續5年的數據進行分析,才能保證研究的可靠性。

      2、選擇基準方面。單純選用主導產業選擇經典基準對本地區進行主導產業選擇,而對影響本地區主導產業選擇的因素缺乏分析。眾多基準之間,有些存在內在聯系,相關性較強,有些又相互矛盾,導致一個產業很難符合所有基準或多個基準。不同研究者的選擇基準有所差別,對于每個基準所選擇的指標賦權差別較大,使得不同研究者所得的結果的比較困難,結論不一致。

      3、指標體系方面。其選擇與測算比較簡化,沒有考慮指標的內在聯系,有時候會納入過多的同類指標使得權重發生較大變化,權重的合理性無法得到保證,不能正確反映指標的重要性。數據的可獲得性及其質量也影響指標的選取,存在著理想與現實的脫節。同類指標的不同選擇也會對主導產業的選擇產生影響,指標體系的差異給比較這些研究成果帶來困難。此外,現在關聯度指標之一感應力系數已經廣受置疑,科技進步貢獻率等指標也不易準確測量。因此,指標體系的研究尚待完善。

      4、評價方法方面。區域主導產業選擇方法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指標選擇主觀性過強,權重的選擇難以衡量,定性與定量分析沒有很好地融合。

      5、理論研究方面。對主導產業的基礎理論缺乏深入研究。地方區域在分析主導產業時,通常直接套用國家主導產業選擇理論,而沒有考慮與主導產業密切相關的經濟發展階段和區域特點。缺乏針對性、動態性研究,針對不同產業領域、特殊經濟區域的主導產業選擇研究較少。主導產業評價的目標函數因經濟發展階段、區域范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五、結論

      雖然基準的研究劃分為三到七基準不等,但有一些實質上差別不大,涵蓋的內容差不多。差異主要在于針對區域以及研究領域的差異而提出的基準。指標個數并非越多越好,其內在關聯性需要考慮;可以依具體情況選擇使用邏輯指標;指標體系的確定受到數據可獲性與決策者的目標影響。主觀的定性分析與客觀的定量分析相結合是評價方法選擇所需,新方法以及多種評價方法的組合使用是區域主導產業研究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葉安寧:國內主導產業選擇研究綜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8).

      [2] 李新、王敏晰:區域主導產業選擇理論研究述評[J].工業技術經濟,2007(7).

      [3] 王昭:區域主導產業選擇理論綜述[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3).

      [4] 劉紅梅、李玉浸:區域主導產業研究綜述[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12).

      [5] 何景明、盧旭:主導產業選擇基準的探討[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1).

      [6] 郭晶:區域海洋主導產業的選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

      [7] 梁杰:廣西海洋主導產業選擇研究[D].廣西大學,2009.

      篇(4)

      【第一章】新經濟環境下科技型企業成長研究導論

      【第二章】企業發展模式理論綜述

      【第三章】我國中小科技企業發展概況

      【4.1  4.2】山寨的說明及華強北手機產業發展概況

      【4.3】手機廠商的典型案例分析

      【4.4 - 4.6】華強北手機產業的特點及面臨的問題

      【第五章】華強北模式的理論說明

      【結論/參考文獻】中小科技企業發展方式分析結論與參考文獻

      摘 要

      上世紀 90 年代,美國克林頓政府通過實施以"信息高速公路"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實現了美國歷史上和平時期最長的一次經濟高速增長,其具體表現是經濟的快速增長、通脹水平的偏低、社會就業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財政的改善,《2001 美國總統經濟報告》將這種發展奇跡總結為新經濟。現在學術界普遍認為新經濟是基于知識經濟的全球化經濟,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

      新經濟以知識經濟、虛擬經濟和網絡經濟為標志,基本特征是高技術化和全球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企業發展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科技企業的發展需要,世界各國都面臨著企業發展模式的轉型問題。以美國硅谷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為各國提供了有益的借鑒,然而發展模式是與一定的歷史和社會條件緊密相連的,我國的中小科技企業發展必須有自己的發展模式,而不能照搬其他。本文的結構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給出了本文對于企業發展模式的認識,接著對文章寫作所運用到的各種理論進行梳理,并將虛擬企業理論和破壞性創新理論作為核心理論加以詳細論述,然后以文獻綜述的方式選取了國內外幾種典型的企業發展模式進行對比,說明企業發展模式主要受政府、教育、資本和文化四種因素的制約。

      第二部分,作者在全面闡述我國中小科技企業發展現狀及面臨問題的基礎上,以深圳華強北手機產業以及三家典型手機廠商為案例,通過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對比,說明在新經濟條件下我國中小科技企業對于發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第三部分,本文通過對華強北手機產業及典型企業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從組織模式、營銷模式、創新模式和融資模式四方面進行分析,創新性的總結出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小科技企業發展模式--華強北模式,并通過與其他現有典型模式的對比,說明此模式的優點與適用范圍。最后通過本文的研究,提出了我國中小科技企業在新經濟背景下基于華強北模式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新經濟 中小科技企業 華強北模式

      目錄

      第一章 導 論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二、研究框架與內容

      (一)研究基本框架

      (二)研究主要內容

      三、研究方法與創新

      (一)研究方法

      (二)創新之處

      第二章 理論綜述

      一、核心理論綜述

      (一)虛擬企業理論

      (二)壞性創新理論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一)國外相關模式研究

      (二)國內相關模式研究

      (三)國內外相關模式研究總結

      三、本章小結

      第三章 我國中小科技企業發展概況

      一、我國中小科技企業的定義

      (一)中小企業的定義

      (二)科技企業的定義

      (三)本文對中小科技企業的定義

      二、我國中小科技企業發展現狀

      (一)我國中小科技企業發展概況

      (二)我國中小科技企業發展特點

      三、我國中小科技企業面臨的困境

      (一)外部困境

      (二)內部困境

      四、本章小結

      第四章 華強北手機廠商的案例分析

      一、關于山寨的說明

      (一)"山寨"的定義

      (二)"山寨手機"的說明

      二、華強北手機產業發展概況

      (一)華強北手機產業發展歷程及現狀

      (二)華強北手機產業運行流程

      三、手機廠商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案例研究對象選取依據

      (二)研究指標的選取

      (三)三家企業的比較研究

      四、華強北手機產業的特點

      (一)產業分工明確

      (二)產業集聚明顯

      (三)市場定位明確

      (四)產品優勢獨特

      五、華強北手機產業面臨的問題

      (一)政策法律的風險大

      (二)持續創新能力弱小

      (三)產品服務質量堪憂

      (四)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六、本章小結

      第五章 華強北模式的理論說明

      一、華強北手機產業特點的理論分析

      (一)組織模式分析

      (二)營銷模式分析

      (三)創新模式分析

      (四)融資模式分析

      二、華強北模式的提煉與相關比較

      (一)華強北模式的提煉

      (二)與國內外相關模式的比較

      三、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二、相關對策與建議

      (一)注重產業分工,培養核心能力

      (二)注重風險投資,拓寬融資渠道

      (三)注重產品質量,大力發展品牌

      篇(5)

      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發展期學科范疇研究綜述一、學科范疇研究的發展性背景與現實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范疇是學科理論體系的基石和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范疇的理論體系是開放型的、自然生成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必然隨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在近些年取得了較快的發展,與之相關的核心理論、基礎理論、管理理論和方法理論體系逐步形成,原理與實踐研究碩果累累。同時,結合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際以及黨、國家和社會的客觀要求,理論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諸多現實問題又有很多的困惑與爭論,這都需要重新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與實踐進行深度反思、研究、澄清、定位與拓展。基于這樣的背景,作為學科理論基石的學科范疇研究顯得十分必要。

      在新時代的歷史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范疇的豐富與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體系的建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范疇的研究能有效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的體系框架,同時不斷拓展各理論結點的內在聯系,從而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體系的建構并為其提供有效的研究對象、內容、路徑、領域、過程、原則、方法、啟示和反思。

      二、學科范疇研究綜述

      目前,國內學者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并走向成熟,學界已取得的這些研究成果對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問題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指導和借鑒,這其中,不乏從各種角度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范疇的含義、特征、功能、建構原則、體系結構、理論創新等提出創見的力作,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理論研究正不斷深入。

      但是,學科范疇理論研究的數量總體上還很少,而且不成體系,眾多學術論著對思想政治教育學學科范疇只是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其不足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遠未達到規范化、系統化的程度,也尚未對其作出明確、嚴格、公認的科學界定和解釋。而且對一些學科范疇只是孤立地、靜態地進行描述,而不是聯系地、動態地進行考察。為了進一步弄清學科范疇之間內在的邏輯聯系,諸多學者以不同的抽象思維和邏輯起點進行建構,但這些學科范疇之間的邏輯關系的構建帶有極大的不穩定性,邏輯論證不夠充分、嚴密、合理,還存在很大分歧。

      我們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和相關學科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范疇的理論研究會日益成熟。我們通過吸收相關學科的知識來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的營養時,必須通過自己的消化,使之對本學科有益的成分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學的概念、范疇中去,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概念、范疇的有機構成因素。而不能簡單照抄照搬。

      三、學科范疇研究應堅持的研究思路與方法

      1.多元分析法

      學科范疇課題研究應充分運用多學科的方法,進行綜合研究。如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教育學、社會學、統籌學和管理學等基本原理作為理論支撐,并借助交叉學科的研究方法來探討學科范疇問題。

      2.文獻法

      學科范疇課題研究中應對有關思想政治教育范疇方面的文獻進行查閱、分析和整理,收集資料的范圍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社會學、哲學等許多學科領域,在已有的有關文獻資料中汲取營養,批判地

      轉貼于

      篇(6)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2)15-0082-02

      一、引言

      營銷已經成為企業獲取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性因素。傳統的營銷管理方式存在以下弊端:職能分割、數據冗余、信息內閉等。網格理論是以資源共享為指導原則的先進思想理念,目前已經應用于生物醫藥、交通運輸、資源勘探、電子商務、金融、城市管理與規劃[1]等領域。陳平認為,網格是按照精細化管理的需要,將所有的管理區域劃分為若干個單元格[2]。姜愛林認為,網格是按一定規則將連續的空間區域離散化,形成眾多多邊形,并賦予標識符[3]。網格作為新興的計算平臺,具有分布性和異構性、共享性和集成性、自治性和動態性、抽象性和虛擬性等特征,能夠將各種計算資源整合起來[4~5]。

      二、汽車營銷網格劃分的維度

      汽車營銷網格的劃分可以從四個維度進行分析,分別是汽車客戶基本特征、汽車客戶行為、汽車客戶價值和汽車客戶生命周期。

      (1)汽車客戶基本特征。汽車客戶基本特征涵蓋的內容很多,通常包括地理因素、人口統計因素和客戶心理特征因素。地理因素是指客戶所在的區域位置、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地域環境按照國內大區可將客戶的地域劃分為華南、華東、華中、華北、西南、西北,也可將居住區域粒度更加細化。氣候環境是指客戶居住地的氣候狀況,在我國主要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高山氣候;人口統計因素包括民族、性別、年齡、職業、家庭環境、受教育水平、等;心理特征指標與客戶對企業產品、包裝、廣告、公關行為等活動產生的反應具有相當密切的關系。

      (2)汽車客戶行為。汽車客戶行為是客戶購買、使用、處置汽車產品或服務所采取的各種活動,包括先于且決定這些行動的決策過程。每位汽車客戶的行為是有規律可循的,若干汽車客戶在規律上表現出一定的相似性,基于這種相似性,可以依據汽車客戶行為對汽車營銷進行網格化劃分。依據汽車客戶行為劃分汽車營銷網格是以汽車客戶過去重復或習慣性購買、使用記錄為基礎進行定量分析,通過反映汽車客戶行為的各個變量的統計分析,挖掘出客戶的使用習慣和特征,可以從保養頻率、維修頻率、使用頻率、車輛用途、車輛使用地域環境、車輛使用道路環境六個方面來衡量汽車客戶行為。

      (3)汽車客戶價值。客戶價值包含客戶方面和企業方面,在客戶方面,肖恩·米漢教授認為客戶價值是客戶從某種產品或服務中所能獲得的總利益與在購買和擁有時所付出的總代價的比較,也即顧客從企業為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中所得到的滿足。即客戶價值、客戶感知利得、客戶感知成本)。從企業方面來說,客戶價值即企業從客戶的購買中所實現的企業收益,是企業從與其具有長期穩定關系的并愿意為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承擔合適價格的客戶中獲得的利潤,也即顧客為企業的利潤貢獻。

      (4)汽車客戶生命周期。客戶具有價值和生命周期,是企業的重要資源。客戶生命周期是指從客戶與企業建立業務關系開始到完全終止業務關系的整個過程,包括考察期、形成期、穩定器和退化期四個階段。它同樣也是客戶關系水平隨時間發展和變化的軌跡,它動態描述了客戶關系在不同階段呈現出來的總體特征。考察期是客戶關系的孕育期,形成期是客戶關系的快速發展階段,穩定期是客戶關系的成熟期和理想階段,退化期是客戶關系水平發生逆轉的階段。

      三、汽車營銷網格的構建流程

      構建汽車營銷網格首先要充分理解營銷網格的構建目的以及劃分后要達到什么樣的預期效果,然后依據構建目的篩選營銷網格劃分依據,確定各劃分依據所對應的客戶信息,并對客戶信息進行選擇、清洗,在數據準備完成之后選擇營銷網格劃分算法,并利用模型對營銷網格進行劃分,建立網格并設置網格粒度。營銷網格構建流程如圖1所示。

      (1)確定劃分目標及預期效果。汽車企業在對營銷網格進行劃分時,必須明確對目標市場進行劃分的原因,以及通過汽車網格營銷能為企業帶來怎樣的效果,因此汽車營銷網格的劃分必須以企業發展戰略和營銷戰略為前提,要把汽車網格化營銷置于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以企業經營目標為網格化營銷目標,確定在網格化營銷過程中營銷部門所擔任的角色,以及與生產部門、售后服務部門、市場部門、財務部門、物流倉儲部門應該如何協同運作。

      (2)篩選劃分依據。在劃分網格時,可以依據四個維度客戶基本特征(A)、客戶行為(B)、客戶價值(C)、客戶生命周期(D)來進行劃分,根據營銷網點的實際情況分析,按照四個維度逐步對營銷網格進行細化,例如首先按照a1:地理因素進行網格劃分,然后依據b4:車輛用途來對網格進一步細化,再次依據c1:客戶當前價值來對網格進行第三維的細化,直至滿意為止。從而實現營銷網格的多維度可變粒劃分。

      (3)數據準備。在選取了營銷網格劃分依據后,就要開始對客戶數據進行有針對性的采集,要在收集大量客戶信息的基礎上對目標市場進行細分,而不是根據劃分指標進行主觀判斷。數據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將直接影響營銷網格的劃分結果,因此在營銷網格劃分前,必須采集客戶數據并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預處理。

      (4)建立營銷網格。營銷網格粒度需要考慮企業現有營銷資源狀況,要保證在營銷網格劃分的基礎上,企業有充足的營銷資源分配給各營銷網格,在企業營銷資源一定的情況下。根據營銷網格粒度和企業營銷資源五等級劃分,繪制如圖2[1]所示的營銷資源網格粒度與企業營銷資源關系矩陣圖,該圖共有25個單元格,表示在企業營銷資源狀況與營銷網格粒度的對應關系。如單元格5表示在營銷資源充分充足的情況下,企業可以為每一個客戶提供一對一的營銷服務,每一位客戶即為一個營銷網格,此時營銷網格的粒度最細;單元格21表示當企業的營銷資源非常匱乏,要盡節省營銷支出時,企業對整個目標市場進行廣播式的營銷服務,此時營銷網格的粒度為1。在左上三角的10個單元格中,營銷網格的粒度過細,此時營銷資源表現不足,在右下角的10個單元格中,營銷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營銷網格劃分過粗。因此營銷網格粒度應依據對角線上的五個區域來設定,確保有限的營銷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在劃分網格時,首先依據企業營銷資源的實際情況確定網格粒度,然后依據客戶基本特征(A)、客戶行為(B)、客戶價值(C)、客戶生命周期(D)四個維度來進行劃分,如果粒度很大,則只能從四個維度中選擇一兩個關鍵維度來進行劃分,如果粒度很細,就可以從三個或四個維度來進行劃分。網格劃分的過程如圖2[2]所示。

      四、結語

      營銷網格的構建是服務營銷下營銷資源有效配置的基本前提,總結本文,營銷網格劃分的一般步驟為:在劃分營銷網格時首先要明確營銷網格劃分的目的與原則,然后有目的地選擇有效的網格劃分依據,并對各指標數據進行清洗處理,在數據確定的情況下,選擇合適的劃分算法,并依據數據特征和企業營銷資源狀況確定營銷網格劃分粒度,在此基礎上確定營銷網格,但是營銷網格的劃分并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適時對營銷網格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

      [1] 王喜,范況生,楊華,張超.現代城市管理新模式:城市網格化管理綜述[J].人文地理2007,95(3):116-119.

      [2] 姜愛林,任志儒.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07,(2):4-14.

      篇(7)

      一、β系數的穩定性研究

      就方法論而言,β系數必須從過去證券市場的收益率數據中進行估計,而過去的數據估計出來的只能是過去的β系數。過去的β系數要能用于反映現在或將來的風險,則必須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才行。因此,β系數穩定性的檢驗就顯得相當的重要。根據樣本數據構造的時間跨度和樣本規模大小,β系數穩定性的研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研究樣本數據時間跨度長短對β系數穩定性的影響,另一類研究樣本組合規模大小對β系數穩定性的影響。對于β系數在美國證券市場上的表現,許多學者做過大量研究,但沒有定論。關于股票β值穩定性的檢驗,國外的學者如Levy(1971)、Blume(1971)、圖萊(1980)等大多采用統計學上的相關分析法進行研究。在眾多對β系數穩定性的檢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Blume和Levy檢驗。1971年,Blume在《財務學刊》上發表了《論風險的衡量》一文,研究了1926年1月到1968年6月間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以每7年為一個時間段,用月收益率數據估計出各個時間段的β系數,然后以統計學的相關分析法為基礎,對β系數的穩定性作了深入的研究,得出如下結論:在一個時期里估計出來的β系數是其未來估計值的有偏估計;組合規模越大,其未來的β系數越能被準確地預測。同年,Levy研究了1960年至1970年間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500種股票,他縮短了估計的時間段,采用周收益率數據,并改變了前后估計時間段等長的傳統做法,以52周為基期,后續期分別為52周、26周和13周。研究的主要結論認為:在較短的時間段內(52周),單一股票的β系數是相當不穩定的,但是組合β系數的穩定性有顯著的提高。而且,組合規模越大,估計時間段越長,β系數的穩定性越高。1974年,Baesel運用轉移矩陣法研究了估計時間段長短對β系數估計值穩定性的影響。他把估計時間段分別設定為12、24、48、72和108個月,對1950年至1967年間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160只股票進行研究后,提出:隨著估計時間段的延長,單個股票β系數的穩定性將會增強,且最佳估計時間段是108個月。1975年,Porter和EzZen采用隨機組合的方法進行研究后認為,組合的構造方式會影響β系數的穩定性,β系數的穩定性并不會隨著組合規模的擴大而有所提高。1994年,國內的學者沈藝峰最早把“Chow檢驗法”用于股票β估計值的穩定性檢驗。他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的β系數估計及其穩定性檢驗》一文中,對1992年6月至1993年12月上海證券市場的10種股票的β值進行估計,然后將時限一分為二,采用“Chow檢驗法”研究這10只股票的β值是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顯著變化。檢驗結果表明,除了“延中實業”外,所有股票的β值都是穩定的。沈藝峰和洪錫熙(1999)又采用相同的方法,對深圳證券交易所1996年度所有上市公司股票樣本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無論是單個股票或是股票組合,β系數都不具有穩定性,以過去期間的數據估計出來的β系數值無法代表未來的β系數值,說明我國證券市場的系統風險是變動不定和難以預測的。2000年,靳云匯、李學在《中國股市β系數的實證研究》一文中,對滬深兩市51種1992年以前上市的股票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股票β系數隨著上市時間增加基本上趨于不穩定,利用β系數的歷史數據來預測未來β系數的可靠性較差。

      綜觀β系數穩定性的實證研究,絕大多數研究認為證券的β系數不具有穩定性,雖然可以借助于組合的方式來獲得較為穩定的β系數,但對于大多數的個人投資者來講,這意味著不能簡單地用過去時期數據所估計的β系數作為當前和未來時期的預測值。因此,除了在估計方法和數據選取等方面尋求β系數的變動原因之外,許多學者還從公司的基本特征等方面人手探討導致同一證券的β系數在不同時期出現變動以及不同證券的β系數在同一時期存在差異性的影響因素。

      二、β系數的影響因素研究

      股票貝塔系數存在不穩定性,說明有必要進一步對股票β估計值的差異性進行分析。正如James Farrell和Walter J,Renhart(1997)所指出的:股票貝塔值的不穩定性并不令人驚異,公司的基本因素(如產品生命周期、財務政策)隨時間的變化必然會導致股價的變動,從而股票β值也隨之改變。因此,差異性分析能一定程度地解釋股票β值的不穩定性,有利于更準確地預測股票β值。一般認為,影響股價變動和股票風險的因素主要有:宏觀經濟因素,如利率、通貨膨脹、國際收支、匯率等;行業因素,如行業生命周期、市場競爭性等;公司基本特征(本文就是從此方面對股票的預期β系數進行探討的);戰爭及政治因素;心理因素,如心理預期。以上因素均能導致股價變動,從而影響股票的系統性風險。從國內外的研究來看,主要集中在分析公司基本特征和行業因素這兩個方面。理論上,公司規模的大小、資本結構、經營收入的周期性及公司的負債比例等基本特征的變化將改變公司的風險特性,從而影響公司所發行股票的風險。因此,學術界對公司的基本特征變量是否會影響其股票的系統性風險系數展開研究。鑒于公司的會計資料能傳遞與公司基本特征有關的風險信息,在實證研究中,通常用會計變量作為反映公司基本特征的量化指標。Ball和Brown(1969)最早注意到會計信息與β系數存在相關關系,在他們的研究基礎上,Beaver,Kettler和Seholes(1970)從公司基本特征人手研究股票β值的影響因素。他們把公司基本特征細分為七個會計變量:股利支付率(Difidend Payout Ratio);成長性,即總資產增長率(Asset Size Growth);財務杠桿(Leverage);流動比率(Liquidity);規模(Size);盈利變動率(Earning Variability);會計貝塔系數(Aceounting Beta)。研究結果表明:在1947年至1956年和1957年至1965年這兩個期間,紐約證券市場上307家上市公司單個股票和5種股票的組合的系統風險與盈利變動性、股利支付率、會計貝塔系數和財務杠桿這4個會計變量之間一致且顯著相關;對于每個變量,組合的相關程度高于個股的相關程度;系統風險與成長性、規模和流動比率這3個會計變量之間的關系與理論假設不一致或顯著無關。學術界認為,

      Beaver等人首次系統地研究系統風險與會計變量之間的關系。Bildersee(1975)研究1956年至1966年期間紐約證券市場制造業和零售業的71家公司的系統風險與11個會計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其最后指出了與系統風險相關的6個會計變量(負債比率、優先股與普通股的比例、銷售與權益資本的比例、流動比率、市盈率的標準差、會計貝塔系數),并建立了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此外,Harmada(1972)研究財務結構對股票系統風險的作用,其研究結果表明公司財務杠桿與股票β值呈正相關關系。曼德爾克(1984)則增加了對經營杠桿這一因素的分析,并表明股票β估計值與經營杠桿存在高度、顯著的相關關系。Gahlon和Gentry(1982)進一步研究表明系統風險是以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總收入的方差系數、息稅后收益和市場組合收益之間協方差系數為自變量的一個函數。Mandelker和Rhee(1984)也證實了經營杠桿系數和財務杠桿系數能夠解釋大部分的系統風險的變動。Huffman(1989)發現系統風險與財務杠桿系數正相關而與經營杠桿系數負相關。Mansah(1992)指出公司的經營決策、財務決策和戰略決策與系統風險是相關的。Rosenberg和McKibben(1973)的研究發現不同行業的β值存在持續的差異。于是,Rosanberg和Marathe(1975)進一步把39個行業啞變量加入股票β值的分析模型中,來解釋股票β值的差異,形成著名的集個股市場特征、公司基本因素和行業性質于一體的“羅森伯格系統”(Rosenberg’s system)。Rosenberg和Marathe對該模型的首次檢驗表明模型對未來β系數的預測能力好于其它的預測模型。由于理論上的吸引力和檢驗結果的支持,用羅森伯格系統生成的β系數預測值得到廣泛的認可,著名的BARRA咨詢機構(由Rosenberg創建)就采用了這一系統。一般來講,行業因素對股票β值產生影響的原因有:行業受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程度;行業所處生命周期階段;行業內競爭程度。但呂長江,趙巖(2003)的研究發現:中國證券市場中Beta系數并不存在顯著的行業差異,但在按照是否被納入計算成份類指數的標準將股票進行分類,即分為成份股和非成份股,這兩大類股票的Beta系數存在顯著的差異。劉永濤(2004)研究也發現:就我國目前的五行業分類方法來看,β系數在行業間的區分并不明顯;在證監會的CSRC行業分類標準下,β系數在各行業的區分整體上表現出差別性,但兩兩之間β系數的差別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另外,還有一類學者,他們利用數學推導來研究β值和相關變量之間的關系。Chei-Chang Chiou and Robert K.Su(2004)運用數學的方法結合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obb-Douglas函數和凈盈余函數推導分析了系統風險和會計變量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系統風險的決定因素包括收益、銷售增長、賬面價值、股利、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市場回報率和無風險回報率,并提出了以下結論:對于一個前一年度有著正收益和本年度有著銷售增長的公司來說,如果當前賬面價值、股利和收益對股價影響的聯合效應(即股價彈性之和)為正(負),那么以產品的經營杠桿系數和財務杠桿系數為量度的總杠桿系數對系統風險有正的(負的)影響;當賬面價值和收益對股價的影響(即股價彈性)為正而股利對股價的影響(即股價彈性)為正(負)時,股利對系統風險有正的(負的)影響;對于一個有著正(負)銷售增長的公司來講,在給定的系統風險水平下,經營杠桿系數正(負)相關于其財務杠桿系數。鄭君君(2000)運用數學推理的方法研究了β系數和市盈率之間的關系,并且得到了它們相關的表達式,結果顯示β系數與市盈率呈負相關關系。

      相比于國外的研究而言,國內關于β系數的影響因素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吳世農、冉孟順、肖珉和李雅莉(1999)借鑒Beaver等人的研究,收集1997年至1998年上海證券市場200家上市公司公布的會計信息,應用實證分析方法,對影響我國股票系統性風險系數的7個會計變量(股利支付率、總資產增長率、流動比率、財務杠桿、公司規模、盈利變動性和經營杠桿)進行了相關性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中國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增長率和財務杠桿與股票的系統風險呈正相關關系,股利支付率與股票的系統風險呈負相關關系;從組合后的回歸分析看,流通規模對股票組合的β值具有顯著影響;經營杠桿對個股或組合的β值都沒有顯著影響,流動比率與系統風險呈顯著正相關關系,盈利波動性與股票系統風險呈顯著負相關關系,而這些都是與財務理論相左的。農卓恩(2000)以1998年初在深交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周實際收益率數據估計股票的β系數,選擇18個財務指標,研究β系數與這些財務指標的相關性。結果表明:從總體上看,股票β系數與財務指標之間的相關性比較弱。

      三、β系數的預測性研究

      由于經驗研究已經證明β系數具有不穩定性,因此,如何準確地預測未來的β值就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對未來β系數的預測主要有兩條不同的思路:一是基于時間序列關系的預測;二是基于差異性影響因素的預測。1971年,Blume在《論風險衡量》一文中指出,如果β估計值向均值回歸的速度不隨時間改變,就可以在估計β系數時圍繞這一趨勢修正估計值。他采用簡單線性模型β2=a+bβ1,來估計相鄰兩期β估計值之間的回歸關系,用此回歸關系修正對其將來值的估計。1973年,Vasicke在《關于在證券β系數的貝葉斯估計中運用橫截面信息的一項注釋》一文中根據β系數的回歸趨勢,把貝葉斯決策方法引入β系數的估計中,提出了貝葉斯調整法。Vasicke認為僅僅依據樣本的信息來估計β系數是不夠的,如果能把有關β系數先驗分布的資料與樣本的信息結合起來,就能降低估計誤差。基于差異性影響因素的預測方法主要有基礎β系數法和羅森伯格系統。基礎β系數是根據公司基本特征的變化來估計未來的β系數,模型中的自變量為反映公司特征的財務和會計變量。前面已經提到,羅森伯格(Rosenberg)在1973年和1975年以及隨后的研究中,集歷史β系數、個股市場特征、公司基本因素和行業特征于一體,對β系數的差異性進行研究,并據此對未來的β系數進行預測,建立了著名的“羅森伯格系統”。羅森伯格系統試圖將歷史β系數和基礎β系數兩種分析思路綜合到一個模型中,以提高β系數預測的準確度。

      篇(8)

      【摘 要】隨著我國電視媒體的發展,電視購物類型節目日益發展起來,人們對電視購物這種形式也已經屢見不鮮,電視購物所宣傳的商品銷量十分客觀。通過深入探究我國電視購物類型節目的制作特征,能夠了解到此類型節目的制作重點在于它的鏡頭呈現技法,以及節目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效應的激發。本文將針對電視購物的鏡頭呈現手法及其表現力進行深入研究,以期為研究現階段我國各類型電視節目的制作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 電視購物;鏡頭呈現;研究

      作者簡介:趙亞男(1988.05—),女,山東青島人,文學學士,2011年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任職于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好享購物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

      0 前言

      電視購物類型節目是以傳遞商品信息為目的,憑借電視購物解說人員對產品基本元素的表達,再加上直觀的待售賣商品鏡頭的切入,讓觀眾產生一種購買欲望,進而達到廣告的效用。實質上,在這一過程之中,電視購物的鏡頭呈現技巧的應用是最為關鍵的內容,電視媒體工作人員要站在電視觀眾的角度來呈現商品全貌,提升受眾在電視機前的參與感與體驗感。

      1 電視購物類型節目的基本特征

      在新時期的媒體環境中,電視購物類型節目的制作隨著受眾群體的變換而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化,因此,該類型節目在呈現商品屬性及其內容的時,需要調整策略。從電視購物類型節目的基本特征來看,盡管此類型節目的銷售目的性很強,但絕不能將這種濃郁的銷售意味貫穿節目始終,這不僅會令節目本身失去了觀賞性,而且,還會令受眾群體失去購買的意愿[1]。那么,做好電視購物類型節目的前提,是做好電視購物的鏡頭呈現及激發其表現力,提升節目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性。因為只有將電視節目中的內容與觀眾的購買需求聯系到一起,才能為觀眾呈現出高質量的電視購物節目,抓住觀眾的視線,至于觀眾是否承購產生出即刻購買意愿,則是節目統計及后續流程跟進的問題了[2]。

      2 電視購物節目的鏡頭呈現手法及其表現力研究

      2.1 電視購物節目的鏡頭呈現手法分析

      從電視節目編輯技術的角度來看,實質上,電視節目的攝錄是由很多鏡頭所組接而成的,鑒于觀眾大多喜歡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一檔節目,以及從不同的空間距離來觀察電視節目所呈現出來的事物及其它信息,則電視媒體節目在錄制及編輯的過程中,需要將多組繁雜且在不同空間距離的點位上所攝錄到的節目鏡頭組接在一起,進而為觀眾呈現出一檔多維度的電視節目,增添節目本身的可觀賞性。當然,電視節目的鏡頭的完美呈現需要憑借一定的原則與技巧來實現,電視購物類型節目也是如此。

      2.1.1 電視購物節目固定鏡頭的組接技巧分析

      在進行電視購物節目鏡頭的呈現時,最關鍵的內容便是如何將觀眾的思想與節目本身所要表述的商品內容關聯起來,進而令觀眾融入到電視購物的節目內容之中,達到商品宣傳及銷售的目的。從電視購物類型節目的攝錄初衷來看,其主題就是為了用鏡頭來表現待銷售商品的性質、特征及其功用等等方面,則只有少部分時間采用的是固定鏡頭的攝錄與編輯,在利用固定鏡頭來呈現商品信息時,主要是針對商品規格、價格等數據信息的呈現,令觀眾對商品有理性的認知。

      2.2.2 電視購物節目運動鏡頭的組接技巧分析

      相對于客戶在實體店購買商品的過程而言,觀眾通過電視媒介來購買商品則是另一種體驗,但現階段已有較多的客戶通過電視購物平臺來購買商品。由此可見,電視購物打造虛擬的購物平臺有一定的技巧可以挖掘,尤其是電視購物節目運動鏡頭的組接技巧,是其打造電視購物欄目的“殺手锏”[3]。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運動鏡頭來呈現商品的使用功能及其使用效果,在短時間內激發出觀眾的購買欲望。

      2.2.3 電視購物節目中運動鏡頭與固定鏡頭之間組接及其呈現技巧綜述

      對于電視購物類型節目的鏡頭切換與呈現而言,最重要的是令電視節目的各組鏡頭在銜接上具備一定的連貫性,避免出現連接處的起伏感過大,因為這可能會給部分觀眾帶來一種商品呈現不流暢的感覺,不利于節目過渡到商品銷售的環節,如若鏡頭呈現出來的商品與解說內容有出入,往往就給人留下一種夸大銷售產品質量及其效能的不良印象[4]。所以,對于電視購物類型節目的編輯與制作來說,良好的鏡頭呈現效果是提升節目質量與商品銷量的重要前提。在以往的電視購物節目中能夠發現,當主持人介紹完某類型日用商品的使用過程以后,需要進行商品規格信息的切換,也就是說,將節目中運動鏡頭與固定鏡頭組接起來,此時,可以保留原本呈現商品使用方法的運動鏡頭,接下來,可以將鏡頭停留在標有商品屬性的外包裝上,由遠及近地以固定鏡頭的呈現方式緩慢切入到商品標識及規格的鏡頭上,這樣便可以實現節目運動鏡頭與固定鏡頭之間的無縫對接,同時,觀眾也能夠清楚地理解如此切換鏡頭的目的,不僅令其從整體上認識電視購物商品的,而且還從使用功能及其規格表述等方面來了解電視購物所售賣的商品,這便達到了電視媒體售賣商品的節目效果。

      2.2 電視購物節目的表現力

      電視購物節目的鏡頭組接具備連貫性,而且,商品的使用功能及其特征能夠通過鏡頭的切換而表達出來,便基本呈現出了電視購物節目的表現力,一般情況下,有購買需求或有潛在需求的觀眾就會在即刻產生購買所宣傳商品的意愿。實際上,無論電視購物類型節目的制作如何精良、鏡頭切換及其呈現如何天衣無縫,最重要的問題還在于商品本身的品質監管,換句話說,就是電視購物欄目的誠信是否良好至關重要[5]。當然,在電視購物商品無質量問題的前提下,節目鏡頭拍攝及其后期制作的效果至關重要,關系到電視購物欄目所售賣商品的銷售額的提升。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本文通過研究電視購物的鏡頭呈現及其相關的技巧,能夠進一步明晰了電視購物類節目的攝錄及其制作的宗旨,那就是:只有將整個電視購物節目的鏡頭切換方式及其鏡頭呈現的節奏掌握好,才能從本質上提升電視購物類型節目的錄制質量,進而有效提升電視購物節目所售賣商品的銷售量。

      參考文獻

      [1]高巍.創新業態——廣電網絡企業發展高清交互數字電視購物初探[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1,09(09):80-82+15.

      [2]尚華楠.電視節目的包裝設計與敘事手段——以豪門盛宴為例[J].青年記者,2012,12(32):46-47.

      [3]陳勁楠.電視購物頻道時期我國電視購物的法律訴求[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2(12):97-98.

      篇(9)

      關鍵詞:承襲性;貴池儺戲;延續

      中國儺文化源于古代的巫儺,后經歷代承襲演變成了如今的儺戲,從最初的逐疫祈福儀式到如今以嗜宋主的儺戲表演,正是由于代代承襲,儺文化才會在當下繼續呈現,并引無數學者研究這一古老的文化現象。

      一、民俗的承襲性

      在《民俗文化學》這本書中,陳華文先生認為,民俗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 ,承襲性是這種特殊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民俗文化是一種歷史傳承的文化,除了部分屬于現實生活中形成的新的民俗文化內容之外,絕大多數都是從前人那兒承襲而來,因此,我們把這種從前人或歷史上傳承而來的特征,叫承襲性。許多人也把這種文化當中所共有的繼承性特征叫作傳承性,其意大致相同。我們之所以用‘承襲性’這個詞語,就在于它更側重于對傳統的繼承和延續,每一次承襲都不過是整個民俗文化存在鏈之中的一個。”

      從陳先生對于承襲性的表述當中,可以看出,承襲性不僅是民俗的傳承,更側重民俗的延續發展。歷史上形成的民俗之所以仍在生活中大放異彩,不僅在于其被一代代人傳下來,更重要的是它能夠適時變化延續發展。

      二、貴池儺戲簡介

      我國學者將巫儺分為宮廷儺、軍儺、寺院儺和鄉儺。軍儺是古人出征前必須舉行的一種祭祀儀式,后來屯軍的后人將軍儺保存下來,與地方民俗相結合,流變為鄉儺。鄉儺又分為師道儺、宗族儺、社火、走鄉串戶的行儺等,貴池儺戲則屬于鄉儺中的宗族儺。它依存于宗族而發展,由宗族的人代代承襲。

      貴池儺戲主要在貴池一些封閉的山區里,當地劉街、姚街、梅街等十幾個大姓宗族里都有各自的儺戲表演。它以請神敬祖、逐疫祈福為目的,以佩戴面具為表演特征,以祭祀儀式和表演儺戲為主要內容的民間戲曲表演活動。貴池儺戲在正月初七到正月十五之間擇日演出,整個過程分為三段體。第一部分儺儀是開始時的復雜儀式,第二部分儺戲為主要部分,第三部分是吉祥詞,請求儺神納福。

      長期以來,貴池儺戲沒有專業的班社,主要依靠宗族力量發展,且宗族之間交流不多,也很少受外來文化影響,因此貴池儺戲呈現出原始古樸之感,被學術界稱贊為“中國戲曲活化石”。

      三、貴池儺戲的歷史承襲

      貴池儺戲的歷史演變大致經歷了由祭祀儀式到儺舞,進而發展為儺戲的過程。一方面,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民間藝術的滋養,民眾在承襲中剝去難以融入社會現實的內容,吸收各種民間戲曲藝術的養分,儺俗適時變化承襲發展。另一方面,當貴池儺戲整個儀式過程發展較為完備時,它在封閉的宗族社會內穩定傳承,保持著原始古樸的特征。

      (一)變異的承襲

      《杏花村志》中記載了唐代對梁朝昭明太子神像的祭祀活動,“池故事,八月十五日為梁昭明千秋……是日,諸家扮會迎神者,所扮為關壯繆、為城隍、為七圣二郎、為玄壇。其扮也,則各騎乘,奉面具”,迎神、扮角、戴面具,這是關于貴池儺俗祭祀儀式的最早記錄。貴池儺戲在發展中,吸收各朝代的民間文藝,從儺祭、儺舞發展為含有戲曲內容的儺戲。明嘉靖時修纂的《池州府志?時序?逐疫》中記載“凡鄉落自十三至十六夜,同社者輪迎社神于家,或踹竹馬,或肖獅像,或滾球燈、妝神像,扮雜戲,震以鑼鼓,和以喧者。群飲畢,返社神于廟”,這是關于貴池儺戲表演的最早記載。從中可知儺戲演出的時間,儀式的大致程序以及表演的場面盛況。貴池儺戲在歷史傳承中吸收民間文藝,變異的承襲,以適應社會發展。

      (二)穩定的傳承

      根據明嘉靖時《池州府志》的記載,當時儺戲的表演時間、儀式程序、表演內容和當前的儺戲已無多大差異。由此可知,貴池儺戲最晚于明嘉靖時期已發展較為完備,并一直穩定的承襲至今。貴池儺戲屬于宗族儺,儺戲依賴宗族的力量發展。儺戲由本宗祖的人繼承,老一輩言傳身教給后代,儺戲的主持是宗族年首,演出人員皆是族內人員,演出經費也來自宗族內的財產或者是同村人每家每戶的籌資。正是由于在宗族這個較封閉的環境內傳承,且宗族之間各自演出,較少溝通,促使了貴池儺戲穩定的傳承,保存著原始樸素的特征。

      四、貴池儺戲的當代延續

      貴池儺戲在當代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學者們積極整理研究貴池儺戲資料,在其發展歷史、演出習俗、表演劇目等方面作了較為全面的介紹,也有對儺戲面具和劇本的專門研究。但儺戲作為一種特殊的生活文化,只有存活于當地民眾的生活中,與民俗主體不斷重復互動,才能在當代社會繼續承襲。

      (一)當代延續中的問題

      貴池儺戲是宗族儺,依靠宗族的人力、物力、財力維持演出,無專業班社和專業藝人。而宗族這一社會組織是在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土壤上生存發展,隨著經濟結構發生巨變,支撐儺戲發展的基礎也在動搖。另外迫于生活壓力,年輕力壯的村民們外出務工。每年正月儺戲演出的日子,但也是村民們背井離鄉的時刻,一些演員等不到儺戲演出就要離開,造成人員缺失。并且大多年輕人對儺戲不感興趣,儺戲傳承后繼乏人。民俗脫離主體則難以為繼,缺乏傳承人員這是貴池儺戲在當展的最大問題。2005年5月貴池儺戲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后確立儺戲傳承人,這對貴池儺戲的承襲具有一定促進作用,但問題依然嚴峻。

      (二)促進發展的建議

      民俗的承襲性側重延續發展,每一時段上的延續都是對民俗傳承的負責,只有做好當下的承襲工作,民俗文化才能一直存續在民眾生活中。首先,要為儺戲創造生存土壤。當下出現宗族復興熱,池州市政府應引導宗族建設恢復,為儺戲發展創造條件。其次,貴池儺戲屬于宗族戲,但也應具有開放性。在承襲中,不僅僅局限于宗族圈,要用儺戲表演吸引有興趣的年輕人加入學習,解決后繼無人的局面。再次,貴池儺戲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重要的地方文化資源。政府應利用好當地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加強地方文化建設,促進旅游發展,解決村民就業問題,留住儺戲表演人員。

      五、結語

      承襲性是民俗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歷史的傳承與當下的延續。貴池儺戲從古時的儺祭、儺舞發展為儺戲,變異發展,也因在宗族內代代相繼,穩定傳承,正體現了民俗的承襲性。承襲性強調民俗的延續,目前貴池儺戲遇到最大的問題即民俗傳承主體缺失。貴池儺戲作為當地人們一種特殊的生活文化,離不開傳承主體,在承襲中,貴池儺戲必須解決好這一關鍵問題。

      參考文獻:

      [1]李陽,王小元. 基于文化故事背景下的旅游產品開發研究―以安徽池州儺戲為例[J]. 長沙大學學報,2017,(02).

      篇(10)

      情境籃球是學校體育課中重要的教學內容,因其運動中充滿趣味性、競爭性、創造性而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但長期以來由于以教師為中心,重“教”輕“學”,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造成學生在籃球課中學習主動性低,學習效果差。

      為改變目前的籃球教學現狀,設置問題情境的“研究性學習”被廣泛的嘗試。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設置籃球教學中的問題情境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注重體育教學的本質特征

      體育教學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幾點:(1)“以身體活動為主”這是體育與其它知識傳授類不同區別的最大的特征。(2)在籃球課中設置問題情境,首先要考慮體育教學的基本特征,應選擇籃球運動中的問題,且是學生學習籃球過程中客觀存在、急待解決的問題,并且問題的解決應以籃球技術學習過程為媒介,使得學生解決問題離不開運動中的練習、嘗試、觀察、分析。

      二、充分考慮體育課程的目標

      體育課程的目標包括三個領域:學習領域、心理健康領域、社會適應領域。設置問題情境不僅要考慮學習領域的目標,更要考慮心理健康領域、社會適應領域的目標,不但要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術,還要通過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通過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交流、討論、協商、合作,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對籃球運動的情感,促進學生的情感交流,養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

      三、設置問題的難度要適當

      籃球教學中能夠設置很多的問題情境,但設置問題的難度要適當。要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籃球技術水平和心智發展水平,提出的問題要處在學生思維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問題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語言要有情趣,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太易,學生會缺少成就感;太難,力不能及,學生難以探索,又易產生失敗感。因而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激發起學生強烈的籃球學習動機和熱情、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思索是學習籃球技術成敗的關鍵。

      四、鼓勵教師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特別是應當努力培養出一個好的“學習共同體”,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籃球運動歷經百年發展,技術在不斷發展創新,沒有絕對正確的、最終的籃球技術。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點。鼓勵學生大膽創新。雖然學生現有的水平離籃球技術的創新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教師應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特別是通過實踐中不斷創新。

      五、教學的組織形式多以“小組探究”的形式為主

      學生在自己探究投籃技術時,往往經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整個過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如果采用班級整體研究學習,容易造成見解分歧后難以達成共識的紛爭局面或消極應付的現象,使教學活動顯得耗時、混亂,不利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使籃球教學陷入困境。因此采用“小組學習(5-6人)”的形式,每個小組設立一、兩個重點問題,最后一起討論交流各組的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法,使全班學生們的籃球技術共同提高和完善。

      六、學習評價不在結果,而在過程

      當學生經過小組學習和交流籃球技術有所提高時,教師要給學生以熱情的贊賞和激勵性評價,教師要引導學生反思評價,歸納整理所學籃球技術的過程,培養學生學習籃球技術的方法,特別是歸納總結學習籃球技術過程中所運用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納入學生的認知系統,使學生掌握解決籃球運動中問題的思維方法。這樣可以使學生創造性能力不斷增強,學生思維更加靈敏,最終提高學生的籃球運動能力。

      參考文獻:

      [1]高文.建構主義學習的核心特征.外國教育資料,1999.1.

      [2]皮連生.現在認知學習心理學.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

      [3]毛振明.探索成功的體育教學.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9.

      [4]謝鐵兔.籃球技術教學訓練步驟與方法.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9.

      [5]孫民治.籃球縱橫.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6]滕子敬,宋盡賢.第二界中國學校體育科學大會論文綜述.中國學校體育,2003.6.

      [7]賴天德.學校體育改革熱點探索.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8]金鑫.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中國學校體育,2003.2.

      [9]劉平平.運用“問題探索”上好中小學體育課.中國學校體育,2003.2.

      篇(11)

      關鍵詞: 斜坡;危巖體;穩定性;極限平衡;發展趨勢

      Key words: slope;dangerous rock mass;stability;limit equilibrium;development trend

      中圖分類號:TU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35-0054-02

      1 工程概況

      工程區分布范圍南北寬約330m,東西寬約250m,分布高程1850~2200m,危巖帶面積5.0×104m2,斜坡坡向155°~175°,坡度35°~45°。地層主要由中生界三疊系(西康群)上統侏倭組(T3zw)千枚巖夾少量變質砂巖組成。將整個崩塌分為兩個區,各區劃分危巖帶,Ⅰ區劃分為8個危巖帶(W01~W08),Ⅱ區劃分為9個危巖帶(W09~W17)。

      2 危巖基本特征及成因機制分析

      2.1 基本特征 斜坡危巖帶巖層主要由三疊系(西康群)上統侏倭組(T3zw)炭質千枚巖夾少量變質砂巖等組成,坡頂山脊走向70°~100°,平面上近似曲線形展布,整個危巖帶地形坡度較陡,為35~45°,局部地段為直立狀,地勢上總體為北高南低。危巖帶西側和中部為一沖溝,在下方匯成一條,東側有一條小沖溝,是崩塌落石的運移路徑。斜坡頂部高程為2150m,斜坡坡高350m,坡向165°;危巖帶順坡長度約330m,平均寬度20~250m,高度約80-250m,主崩方向140~220°。

      因工程區危巖帶巖層主要巖性為千枚巖,其風化強烈,節理裂隙發育,形成了破碎帶(危巖帶),以塊體(單體)形式存在的危巖較少,故本次勘查根據崩塌的分布特征及形式,將整個崩塌分為兩個區,各區劃分危巖帶,在危巖帶中選取典型的較大塊體(危巖單體)進行特征描述:

      其中Ⅰ區位于崩塌坡體西側的頂部,坡度約為35~40°,該區危巖的危巖高度較高,勢能較大,危巖的體積較大,主要以W01、W02為典型,該區危巖崩落大多可能落在其下的溝槽內,但部分塊石可能在溝內發生彈跳,再沿坡體滾落,對坡下4戶老百姓及5棟房子造成危害(見圖1),且危害范圍較廣。根據危巖帶形態特征、變形破壞寬度、巖性特征及其穩定性,Ⅰ區劃分為8個危巖帶(W01~W08)。

      Ⅱ區位于斜坡東側的中上部,坡度約為40~45°,該危巖帶以強風化較為破碎危巖為主,該區主要有危巖W09~W17,體積大多為0.4~10m3,破壞方式大多為傾倒式、墜落式破壞;此區前有一空坪,崩塌落石經空坪平緩地帶減能后,其位能變小,發生彈跳的可能性降低,其危害相應降低,主要危害對象為坡腳的5戶居民和5棟房屋(見圖2)。根據危巖帶形態特征、變形破壞寬度、巖性特征及其穩定性,Ⅱ區劃分為9個危巖帶(W09~W17)。

      2.2 危巖成因機制分析 該斜坡區內地形坡度陡,高差較大,受構造、風化卸荷作用的強烈影響,基巖節理裂隙較發育,尤其在“5.12”地震作用下,坡面表層巖土體更加松動,發生了崩塌破壞,主要形成了17個崩塌(危巖)區,即WY01~WY17崩塌危巖帶,根據調查測繪及對各危巖帶結構面的統計分析,17處危巖帶均發育有不利的外傾結構面,危巖體變形破壞模式以滑移式為主,失穩模式均以危巖段零星掉塊為主,各危巖帶整體穩定性較高。崩塌危巖帶形成機制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

      2.2.1 巖體沿強風化帶內的結構面或結構組合面發生崩塌 巖質斜坡崩塌體和危巖的破壞是巖體沿強風化帶內的結構面和結構組合面或潛在破裂面發生崩塌。巖體中發育有一組與坡向近一致的裂隙面或與坡向小角度相交的裂隙組合面,巖體在地震力和自重作用下沿這些組合面發生崩塌破壞。在斜坡崩塌破壞時同時對下伏巖體起了牽引松動作用,在坡體上形成了新的不穩定塊體或危石,斜坡局部發生崩塌破壞后,危巖帶后緣坡體臨空,再次發生卸荷變形,形成循環性崩塌破壞。

      2.2.2 原始坡面危石脫離土體支撐產生滑移并滾動 原始坡面殘存的危石,其整體或大部分塊體嵌入地表土體,塊體受到土體包裹、支撐穩定性好,在地震的篩搖作用下,塊體產生位移加速度并產生移動,塊體周圍土體產生松動,塊體與土體間接觸關系發生破壞,在地震(余震)和自重力的作用下,塊體產生較大的位移運動并沿陡傾坡面產生滾動,運移至堆積區。而未產生較大位移運動的塊體因與土體接觸關系發生破壞,已經處于松動狀態,在外力條件下(再次地震或降雨入滲地表裂縫),其也將產生位移運動并沿陡傾坡面產生滾動,造成新的危害。

      3 計算模型、計算工況及參數選取

      將危巖概化分為滑移式危巖、傾倒式危巖和墜落式危巖3類,其計算模型如圖3所示。工程區斜坡上發育的7處危巖崩塌(WY01~WY17)其中WY04~WY17屬于滑移式崩塌危巖類型;WY01、WY02、WY03屬于墜落式崩塌危巖類型。

      共取三種工況進行計算分析:①天然狀態(自重+裂隙水壓力,其中裂隙充水高度取取裂隙深度的1/5~1/2);②暴雨狀態(飽和自重+裂隙水壓,其中裂隙充水高度取取裂隙深度的1/2~2/3);③地震狀態(自重+裂隙水壓力+地震力,其中裂隙充水高度取取裂隙深度的1/2~2/3)。

      通過勘查取樣進行室內實驗,根據所做細粒土常規試驗資料及現場大重度試驗資料,最終選取穩定性計算參數如表1所示。

      4 危巖體穩定性計算結果

      4.1 危巖穩定性評價標準的確定 根據《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規范》(DZ/T0218-2006),防治工程等級為Ⅲ級,危巖穩定性評價標準為:滑移式危巖穩定安全系數取值為1.3,墜落式危巖穩定安全系數取值為1.8,可建立下列評價標準,見表2。

      4.2 計算結果 危巖穩定性計算結果見下表3、4。

      4.3 危巖穩定性評價 危巖穩定性評價:

      從表3、4可知:17個危巖帶天然狀態下都處于穩定狀態,暴雨或連續降雨條件下處于基本穩定~穩定狀態,在地震工況均處于欠穩定狀態。

      經危巖穩定性計算:

      工況1條件下:WY01、WY02、WY03、WY04、WY05、WY06、WY07、WY08、WY09、WY10、WY11、WY12、WY13、WY14、WY15、WY16、WY17危巖帶均處于穩定狀態;

      工況2(暴雨)條件下:WY03、WY08、WY14危巖帶處于穩定狀態;其余危巖帶處于基本穩定狀態;

      工況3(地震)條件下:WY01、WY02、WY03、WY04、WY05、WY06、WY07、WY08、WY09、WY10、WY11、WY12、WY13、WY14、WY15、WY16、WY17危巖帶均處于欠穩定狀態。

      4.4 綜合穩定性分析評價 該斜坡范圍內基巖由于受強烈的地質構造作用及外力作用(風化剝蝕),節理裂隙極其發育,表層巖體破碎,主要的構造裂隙有2~3組,另外還有大量無序的節理裂隙,受裂隙及巖層面的切割,巖體呈碎裂狀和碎塊狀,松動巖體厚度在0.5~2.0m。此基巖斜坡結構在地震的篩搖作用下,表層破碎巖體容易被松動,結構裂隙貫通速率明顯加快,受此控制,在局部基巖陡坡易產生小規模零星掉塊現象。該崩塌點范圍內基巖斜坡穩定性較好,未出現過大范圍崩塌,存在的破壞模式主要為小范圍小規模基巖陡壁產生松動巖體崩落。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琪琪|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免费观看四虎精品成人|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ww精品w免费人成|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国产2021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人妻偷人精品成人AV|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九九电影| 国产精品视频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最新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小草|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美女自拍福到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精品亚洲欧美高清不卡高清| 国内精品在线视频|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美腿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88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91精品入口| 精品熟女少妇aⅴ免费久久|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