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常見的心理現象大全11篇

      時間:2024-01-13 16:53:30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常見的心理現象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篇(1)

      一、高原現象的應對:堅持不懈

      相當多的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會出現一段時間學習成績和復習效率停滯不前,甚至學過的知識感覺模糊的現象,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高原現象。比如說,某學生平時成績一貫優良,高考前半年突然成績退步,以前熟悉的知識點變得模糊了,但經過自己反思學習方法,對模糊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學習,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使成績逐步上升,這就是高原現象。

      這是一種很難回避的客觀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并不意味著學習到了極限,成績到了極限。高原階段往往是人進行反思、積累的重要階段,及時調整,盡快走過高原階段,學習就會有一個很大的進步。要縮短高原現象的時間,首先要注意情緒的調節和良好情緒的保持。其次,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能力訓練。學習成績的提高與進步需要有全面、鞏固的知識基礎,因此在平時的復習過程中,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注意進一步夯實基礎知識,有針對性地加強綜合能力訓練。

      二、舌尖現象的應對:扎實復習

      在平時的學習或考試中有時會出現這種現象,題目答案就在嘴邊,但就是寫不出來,所謂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就稱為舌尖現象。

      大多數人都遇到過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在回憶信息過程中出現的暫時性的遺忘。但應注意的是,出現在學習中的舌尖現象常會影響到考生的情緒、信心,所以必須加以克服。無論平時學習多么認真,總會有些地方學得不是很扎實,特別是處在緊張的考試環境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舌尖現象,這時要保持冷靜、放松,可以想一想與之相關的學習內容。如果過一段時間還不能想出答案來,就應暫時放下這道題,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題目上,以免耽誤太多的時間,也許過一會兒回過頭來再看這道題就能找出答案,也有可能在做其他題的過程中受到啟發而茅塞頓開。

      三、心理飽和現象的應對:勞逸結合

      在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經驗,將鹽不斷加入水中,最后鹽不能再溶解,就會出現飽和溶液。在學習中,人的心理也存在飽和現象。大多數學生都有這種情況,在剛進入復習階段時,由于目標很明確,這一階段思維敏捷、解題速度快、學習效率高,成績提高快,但后來,不知道為什么,不僅學習的速度慢了,還常會出差錯。這就是所謂的心理飽和現象。

      由于不斷地重復同一要求,致使人的心理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并由此影響到人的工作或學習效果。心理飽和現象多有負面影響,因此要求在考前的學習和復習階段要學會合理地安排各項復習任務,不斷變化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和學習的要求。復習中每隔一段時間,活動一下,分散一下緊張的情緒,可以減少飽和效應帶來的精神壓力。平時也應有積極的心理準備,一旦遇上它,要沉著,采取有效的方法。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學習效果。

      四、考試焦慮現象的應對:合理認識

      學生在考試前和考試中會出現考前緊張、考試焦慮現象是難免的,是正常現象。嚴重焦慮對考生負面影響較大,但輕度考試焦慮在某種意義上會促進考生發揮潛力。首先,適度的緊張能使學生保持學習的警覺性,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它使學生具有一種明確的考試意識,因此而珍惜每一分鐘。緊張還能提示面臨的考試目標,使學生知道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進行安排。其次,適度緊張會調動身體的能量,在緊張的時候,人的精力和體力比平時要強。緊張時人體內會分泌腎上腺素,有助于人戰勝困難。

      可是有些考生把自己存在的輕度考前緊張看得很重,誤認為自己緊張不安的情緒會對考試產生很嚴重的影響。不必多慮,要認識到考試焦慮的積極意義。

      五、克拉克現象的應對:營造輕松環境

      克拉克是澳大利亞著名的長跑健將,在1963年至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紀錄,被稱為田徑場上的奇才[1]。然而,正處于運動巔峰期的他卻在兩屆奧運會上發揮失常而與金牌失之交臂。后來,人們把那些平時訓練水平高、成績好的運動員在大賽中的失常現象稱為克拉克現象??死艘虼吮环Q為“偉大的失敗者”。

      學習中多次受過挫折的學生常常會自我懷疑,缺乏自信,即使面對自己比較有把握的問題,回答時也顯得猶豫不決,這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不良情緒,干擾解題思路。為避免克拉克現象,考前要注意休息,不要開夜車,避免用腦過度、睡眠不足,精神過度緊張。最好臨考前盡情放松,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保持心情舒暢??梢苑磸桶凳咀约簛矸€定自己的情緒,比如說“題是做不完的,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力而為,至于自己不能操控的,就不必過分擔憂”。

      六、急切心理的應對:梳理考前沖刺階段的特點和規律

      學生在考試復習期間希望一下子掌握所有的重點難點,對自己期望過高,結果往往得不償失。因此要改善這種狀態,就要及時改進復習方法和復習節奏,盡快摸索考前沖刺階段復習的特點、規律和節奏,多向老師請教,了解各門課程的復習情況、復習要求和復習進度;多觀察和學習同學科學的復習方法和和諧的生活規律,制定出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其次,遵照循序漸進的復習原則,要與老師的輔導同步,不能上課不聽講而另行其事。不要急于搶復習進度,走馬燈式的復習和蜻蜓點水式的復習是學不到知識的。前面的知識復習不好,疑點得不到及時解決,就會給后面的學習留下后患,考試時就會出現問題。只求速度、不求質量的急切心理,結果只能是自欺欺人。

      七、如何培養瓦倫達心態:忽略對成敗的關注

      瓦倫達是美國走鋼索的雜技演員。瓦倫達說:“我走鋼索時從不想到目的地,只想著走鋼索這件事,專心專意地走好鋼索,不管得失。”后來,心理學上把這種專注于做自己的事情,不為外在雜念所動的心理現象稱為瓦倫達心態。

      對于每一位備考的學生來說,誰都希望能獲得成功,而要想能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就應該具有這種瓦倫達心態。以平常心對待考試,這樣心情自然穩定。要少考慮考試的失敗,只要把握住我們能夠把握的一部分,心態就輕松多了。

      面對考試,保持一種穩定的心態,找到適合的方法,把握準自己的節奏,就一定會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篇(2)

      對于大部分勞動時間較長、體力勞動強度較大的新生代農民工而言,良好的健康狀況是其獲得市場收入并在城市中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健康對其具有特殊的意義。然而,由于新生代農民工居住條件和工作環境普遍較差,居住條件和工作環境中的不利因素對新生代農民工健康產生了重要的負面影響,其中不利工作環境的作用更加突出(俞林偉,2016)。而且隨著新生代農民工流動時間和工作時間的延長,健康風險逐步積累,導致健康狀況變差甚至疾病發生的概率大大提高。調查顯示,流動時間為“5~10 年”的新生代農民工健康狀況變好的發生比要比流動時間不足 1 年的新生代農民工低37.7%,流動時間為“10年及以上”的新生代農民工健康狀況變好的發生比要比流動時間不足1年的新生代農民工低 68.7%(和紅、任迪,2014)。新 生 代 農 民 工 四 周 患 病 率 已達28.9%(蔣遠勝、申志偉,2008)。同時,城鄉二元分割的戶籍管理制度使得新生代農民工受到各種社會排斥,無法合理享受城市的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制度,這在影響新生代農民工健康狀況維持的同時,也影響了他們的勞動力市場表現,對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均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關注新生代農民工的健康問題,加強對該群體的健康投資,提高其身體健康水平,對于增加其勞動力市場供給,提高其勞動力市場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二、健康影響勞動力市場表現的理論回顧 

      國內外學者對于健康與勞動力市場表現之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健康對勞動力市場參與、就業、收入以及工作時間影響等方面。 

      健康與勞動力市場參與之間關系的研究可溯及健康人力資本理論研究。Mushkin(1962)指出,健康和教育同等重要,健康不僅能提高勞動者的勞動生產率,還可以增加他們的勞動時間。Schultz (1964)認為,健康可以影響人們的期望壽命、力量、精力和持久力。在其他條件相等時,教育等其他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率取決于勞動者的健康狀況。在此基礎上,Palloni & Arias(2003)、Jasso et al.(2004)等學者提出流動人口的“移民健康效應”,對健康與勞動力市場參與作了較好的詮釋,即因為移民篩選機制及移民自選擇,健康狀況不好的移民可能發生回流,而健康狀況較好者則會發生移民行為。McDonald(2004)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強調良好的健康水平有利于提高人們參與工作的概率。Pilar & Tong(2010)等人在研究健康質量對勞動力市場退出的影響時,強調遭受健康沖擊的工人勞動生產率將下降,有些勞動者由于無法適應高強度的體力工作而被迫退出勞動市場。國內研究也顯示,健康對勞動力的市場參與行為有著重要影響,健康水平較高的勞動者具有較高的勞動力市場參與概率,同時健康水平較低的男性勞動力退出勞動力市場的概率也較高(解堊,2011;劉生龍、李軍;2012)。而健康水平每提高一個等級,農村勞動力參與工作的可能性將會增加3.48個百分點(劉生龍,2008)。 

      在研究健康收入效應方面,國外學者更多關注身高、體重、卡路里攝入量等健康變量對農業勞動者收入的影響。營養狀況的改善不僅能夠提高農民的勞動生產率,還可以增加他們的勞動時間,健康對農民收入的增長有著重要的意義(Thomas & Strauss,1997;Huffman & Orazem,2007;Vogl,2014)。同以上觀點基本一致,Dave(2006)認為,健康狀況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勞動收入,而Sahn(2014)的研究也表明,健康對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家庭的收入狀況的影響十分重要,因為農業生產活動的勞動強度大,對健康狀況的依賴性強。國內學者更多采用Heckman樣本選擇模型或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面板數據對健康收入效應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健康對外出勞動力收入的影響十分明顯,健康不良對收入有負面影響,健康不良的人收入比健康狀況良好的人少(于大川,2015)。個人健康是決定家庭人均收入的重要因素,從健康的經濟回報率來看,農村人口要高于城市人口、女性群體要高于男性群體(劉國恩,2004)。外出打工人員從事更多的是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只有健康狀況好的人才能獲得高收入(候風云,2004;秦立建,2012);營養健康水平與農民工的收入狀況存在正相關關系(王志剛,2009);健康狀況與勞動供給和家庭收入正相關,健康狀況越差,參加工作的概率越低,收入越低,健康水平下降造成勞動供給和家庭收入明顯降低(張川川,2011)。 

      健康會對勞動者勞動時間產生直接影響。Grossman(1972)指出,健康與教育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健康不僅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且能夠減少生病時間,增加“勞動供給時間”。Thomas(2006)表明,健康水平的提高會使男性增加參與工作的時間;García Gómez(2010)認為健康會成為農民工進入勞動力市場的阻礙因素,從而對勞動時間產生較大影響。國內學者采用計量分析方法對健康與勞動時間之間的關系展開了影響。田艷芳(2011)研究結果顯示,健康水平較差的勞動者會適當減少工作時間,而健康水平每降低一個級別,男性的勞動時間降低6.48小時,女性勞動時間則降低4.12小時。秦立建等(2015)研究發現,身體健康狀況不佳顯著降低了農民工的外出務工勞動供給時間,健康狀況較差者比健康狀況較好者顯著減少了18.9%的勞動供給時間,一年將會減少21天的工作時間。于大川(2013)通過研究健康與農戶勞動力供給的關系,發現不同健康狀況家庭成員的勞動時間供給是不同的,健康良好的家庭成員會產出更多的勞動時間。

         盡管以上研究成果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鑒作用,但現有研究在測量指標選擇上,大多只采用較單一的指標進行分析,從而無法反映個體健康對其勞動力市場表現的綜合影響。因此,針對當前研究的不足,本文力圖同時將收入與工作時間作為兩個主要測量指標,通過對廣東省新生代農民工健康及勞動力市場表現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健康狀況與上述兩個測量指標之間的關系,這無疑對新生代農民工健康促進政策的制定具有參考作用。 

      三、數據與變量 

      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 在此概念界定的基礎上,不同學者提出了個體健康的系列測量指標,如身高、身體質量指數(BMI)、熱量和營養素攝入量、疾病情況、自評健康狀況(SRH)、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等(Strauss,1997;李樹森,2010;田艷芳,2011)。據此,本文采用的健康測量指標主要包括BMI指數,四周患病率和自評健康狀況,并由此展開健康對新生代農民工工資收入與勞動時間的分析。 

      (一)數據來源 

      研究數據來自于廣東金融學院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管理系在2016年7~9月期間進行的“廣東省新生代農民工生存現狀”的問卷調查,調查范圍涉及廣州、佛山、深圳、東莞、潮州等20多個地級市,調查內容包括新生代農民工的個人信息、工作情況、生活習慣、健康狀況以及醫療保險情況等多個方面。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69份,其中有效問卷335份,無效問卷34份,有效回收率為91%。 

      (二)受訪者基本情況 

      統計表明,在被調查的新生代農民工中,第一,在性別方面,男性占46.9%,女性占53.1%,男女被調查者的比例較為均衡;第二,在婚姻狀況方面,未婚者占多數為62.4%,已婚者僅占37.6%;第三,被調查者的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高中或中專,共占68%,其次是本科以上的教育程度,占15.8%,而小學的教育程度的只有2.4%,反映了新生代農民工與第一代農民工相比,其受教育程度逐漸提高,知識水平也逐漸提高;第四,接受過職業培訓和沒接受過職業培訓的人數基本持平,說明新生代農民工正不斷認識到培訓的重要意義,希望通過知識和技能來提高自身價值;第五,在工作崗位上,普通工人崗的人數最多,占38.8%,其次是其他類崗位的,占27.2%,但管理崗位和技術崗位的也各有17%,這表明新生代農民工的已不同于老一代農民工絕大多數從事體力工作,而是逐漸向技術和管理類崗位發展,當然,這也與他們逐漸提高的受教育程度有關(見表1)。 

      (三)變量說明 

      本研究的因變量為新生代農民工的勞動力市場表現,以工資收入和勞動時間作為變量;自變量為健康,選取身體質量指數(BMI)、四周患病率和自評健康作為測量指標;控制變量主要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教育、培訓和工作經歷等。其中,工資收入為被調查者的月工資收入;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性別為虛擬變量,男性為1,女性為0;受教育程度分為小學,初中,高中或中專,大專,本科及以上5個等級分別賦值為1~5;職業培訓也為虛擬變量,參加過職業培訓的為1,反之為0;工作經驗=年齡-入學年齡(7歲)-受教育年限(見表2)。 

      從表2分析數據體現了總體樣本中所有變量的描述性統計數據。在月收入方面,新生代農民工的月平均收入為3 748.70元,而廣州市2015年的月平均工資為4 986元,新生代農民工的月均收入水平比廣州市平均收入水平低。在年齡方面,被調查的新生代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為24.74歲,總體年齡偏小。教育程度均值為3.06,所以他們的平均學歷為高中或中專,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知識文化和職業教育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另外,自評健康的均值較高,代表其健康狀況較好,這與他們的年齡普遍較低有關。另一方面,雖然他們的年齡較低,但是他們的工作經驗卻比較長,達到平均5.95年。在每周工作小時數方面,新生代農民工的平均工作時間為53.14小時,比勞動法規定的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相差將近10小時,這說明新生代農民工加班現象比較普遍,這與他們主要從事的建筑業、手工業等行業性質有關。BMI指數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測量健康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亞洲人BMI指數的合理范圍為18.5~22.9,而本次調查的BMI指數約為20.67,說明他們基本處于正常的身體質量水平,但略為偏低。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健康對新生代農民工工資收入的影響 

      健康對新生代農民工工資收入影響的OLS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到,自評健康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工資收入有顯著性影響,在5%的置信水平上顯著相關(p=0.019)。結果顯示,自評健康的估計系數為377.891,符號為正,這一結果意味著新生代農民工的自評健康狀況每提高1個等級,其月工資收入將會增加377.891元。自評健康雖然是個體對自身健康狀況的主觀評價,但它與個人的客觀健康結果密切相關,如患病率、死亡率等。一般認為,個體的自評健康狀況越高,其個人的健康狀況趨向良好生活自理能力也越好,所以主觀的自我評價與客觀存在的指標之間也存在相關性,它能夠反映健康的心理和主觀方面,積極的心理狀態和情緒將對健康產生促進作用,也將對收入起到積極作用。 

      四周患病率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工資收入具有顯著性負向影響,估計系數在5%的置信水平上顯著(p=0.031),結果顯示,四周患病率的估計系數為388.886,符號為負,這意味著四周患病率每提高1個等級,會使新生代農民工的月工資收入減少388.886元。這主要是由于當前我國醫療費用水平越來越高,“看病難、看病貴”現象依然十分嚴重,新生代農民工由于戶籍原因,在醫療方面無法得到很好的保障,一些企業更是很少為農民工購買甚至沒有為其購買醫療保險,另一方面,新生代農民工也缺乏購買醫療保險的意識和健康投資的觀念,而患病將會使人們的工作時間減少以及工作效率有所降低,并且他們一般從事計件或者計時工資制。所以,當新生代農民工患病時,一方面他們要面對較大數額的自費醫療費用,一方面又因為疾病導致工作時間減少從而減少工資收入,這些都會使他們的經濟收入水平大大下降。

          從表3還可以看到,BMI指數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工資收入并沒有表現出顯著的影響。但從回歸系數的符號(為正)上看,BMI指數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工資收入,在控制了其他變量影響的情況下,BMI指數每上升1個點,則新生代農民工的月工資收入將增加27.603元。從表2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可以看出,被調查者BMI指數的均值為20.678,屬于正常區間,但略微偏低。由于新生代農民工大多在普通崗位上工作,其所在的行業又集中在建筑業等對體力有較高要求的行業,很顯然,在這些行業和工作崗位上,身體素質的強弱與其收入水平直接相關,BMI指數的提高意味著身體素質的增強,這將有利于幫助他們獲取更高的收入。 

      (二)健康對新生代農民工工作時間的影響 

      健康對新生代農民工工作時間影響的OLS回歸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 

      從表4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到,自評健康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時間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在5%的置信水平上顯著相關(p=0.026)。結果顯示,自評健康的回歸系數為0.447,且符號為正,這意味著自評健康狀況每提高1個等級,新生代農民工的周工作時間將增加0.447小時。自評健康狀況是個體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得出的,當新生代農民工認為自身的健康狀況較好或者非常好時,新生代農民工大多會選擇增加工作時間以期獲得更多的收入,相反,當新生代農民工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不佳時,則會選擇減少工作時間。 

      四周患病率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時間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這種影響在5%的置信水平上顯著(p=0.033),回歸結果顯示,四周患病率的估計系數為3.183,符號為負,這說明四周患病率每提高1個等級,新生代農民工的周工作時間將減少3.183個小時。與其他的慢性病和亞健康不同,四周患病率作為近一個月內患生理疾病的頻率,假如患病不止一次或者比較嚴重時將直接影響新生代農民工當月的工作時間,造成其工作時間減少,但是,如果這些疾病不是太嚴重,身體狀態尚且允許的話,勞動者會更多的選擇適當地減少工作時間,而不是完全退出勞動力市場,這與田艷芳(2011)的研究觀點一致。 

      此外,BMI指數對新生代農民工工作時間的影響不顯著。由表2描述性統計可知,新生代農民工的BMI指數的均值為20.678,處于正常的區間范圍內,這些條件都比較符合他們從事的偏體力工作對身體素質的要求,所以他們能承受的工作時間也比較相似,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為什么BMI指數對工作時間的影響并不顯著。 

      五、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本文基于實地調研數據,采用OLS回歸分析方法實證分析健康對新生代農民工勞動力市場表現的影響,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四周患病率對新生代農民工工資收入以及工作時間影響顯著,四周患病率的提高會顯著減少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時間,從而降低其收入水平;第二,自評健康狀況對新生代農民工工資收入和工作時間都有顯著影響,自評健康狀況越好,勞動時間越長,工資收入也越高;第三,BMI指數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工資收入和工作時間并沒有顯著性的影響作用;第四,年齡對新生代農民工收入有顯著的正影響,對工作時間沒有顯著影響,性別對新生代農民工收入和工作時間都有顯著的正效應,受教育程度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時間有顯著影響,對收入沒有顯著影響,職業培訓以及工作經驗對新生代農民工收入和工作時間的影響時間都不顯著。 

      (二)政策啟示 

      本文的研究結果清晰地表明了健康對新生代農民工勞動力市場表現的顯著影響作用,尤其表現為對工作時間和工資收入的影響方面。因此,要想改善新生代農民工的現狀,提升其勞動力市場表現,可以從改善其健康水平入手?;诖?,本文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健康意識 

      目前,許多新生代農民工存在著職業安全、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等健康問題,這對于新生代農民工自身及社會的發展都非常不利,所以,提高他們的健康意識非常重要。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可以通過開講座以及運用報紙、雜志、電視、互聯網等媒體的方式加強對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改善健康狀況的宣傳及教育,幫助他們真正意識到健康的影響,確立起正確的健康觀念和健康投資意識。由于分析結果中顯示體育鍛煉、睡眠時間都對新生代農民工勞動力市場表現產生顯著影響,所以,政府、社會和企業還應該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作息習慣。 

      2.完善醫療資源合理配置 

      近年來,雖然鄉村地區醫療機構和醫療衛生人員都有所增加,促進城鄉醫療資源合理配置也是醫療改革的重要方面,但是,當前我國醫療資源分配和投資依然非常偏重于城鎮地區,絕大多數的醫療資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在每千人口的醫療衛生人員數量方面,城市地區為7.97人,而農村地區僅有3.18人,所以,各級政府應加強農村地區的醫療衛生投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建立新型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利用法律對現有醫療資源進行整合,根據衛生院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客觀情況,堅持重心下移、政策傾斜,不斷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改造就醫環境,添置現金的醫療設備;另外,政府還應該盡快加大農民工購買醫療保險的比例,加大新農保的報銷比例。目前,農民工中參加醫療保險的僅占農民工總數的20%,農民工的健康保障明顯嚴重缺乏,而本次調查研究結果也表明,四周患病率對于新生代農民工勞動力市場表現影響顯著,所以加快推進醫療資源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十分必要。 

      3.增加公共產品的供給 

      居住條件是影響新生代農民工健康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政府應該增加相關公共產品的供給。對于農民工集中居住的地方常出現缺乏安全的飲用水和有效的垃圾處理設備,蟲害鼠害、通風不良等問題,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對農民工較為集中的居住地的飲用水進行定期檢測,確保他們能飲用安全合格的水源;應該注意垃圾處理問題,合理規劃垃圾處理廠的地址,購置垃圾處理裝置,及時派有關環衛工人來對蟲、鼠等進行治理和捕殺,通過對他們集中居住的社區的物理環境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來改善農民工的居住環境和健康水平。其次,社會和政府還應該為新生代農民工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詢場所,及時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幫助他們形成更健康的心態,從而促進他們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最后,企業還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善農民工的生產環境和條件,嚴格按照法律和安全生產有關規定進行生產作業,從而加強對農民工的勞動安全保護。

         [參考文獻] 

      [1] SCHULTZ T P.Human Capital,Schooling and Health[J].Economics and Human Biology,2003,1 (2):207-221. 

      [2] DAVE D.,R.IINAS,S JASMINA. The Effects of Retirement on Physical andMental Health Outcomes[Z]. NBER Working Paper 2006,12123. 

      [3] THOMAS D,ELIZABETH F,FRIEDMAN J. Causal Effect of Health on Labor Market Outcomes: Experimental Evidence[Z]. working paper,California Center for Population Research,USLA,2006. 

      [4] GARC?魱A-G?譫MEZ P,JONES A J,RICE N.Health Effects on Labor Market Exits and Entries[J].Labor Economics,2010,17(1):62-76. 

      [5] PILAR G.,ANDREW M,RICE N.Health Effection Labor Market Exits and Entries[J].Labor Economics,2010(1). 

      [6] TONG Y,PIOTROWSKI M.Migrationand Health Selectivity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l Migration in China Population[J].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2012,31(2). 

      [7] MCDONALD T,KENNEDY S. Insights into the Health Immigrant Effect: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Service Use of Immigrants to Canada[J].Social Science &Medicine,2004,59(8). 

      [8] LU Y. Rural-Urban Migration and Health: Evidence from Longitudinal Data in Indonesia[J].Social Science &Medicine,2010,70(3). 

      [9] 秦立建,秦雪征,蔣中一. 健康對農民工外出務工勞動供給時間的影響[J].中國農村經濟,2012(8):38-45. 

      [10] 秦立建,程杰,潘杰.健康對農民工勞動供給時間的影響[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5(3):103-108. 

      [11] 張川川. 健康變化對勞動供給和收入影響的實證分析[J].經濟評論,2011(4):79-88. 

      [12] 于大川,趙小仕.健康對農民勞動參與的影響:基于CHNS數據的實證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5(11):1038-1043. 

      [13] 劉生龍. 健康對農村居民勞動力參與的影響[J].中國農村經濟,2008(8):25-33. 

      [14] 田艷芳. 健康狀況和健康沖擊對工作時間的影響[J].人口學刊,2011(2):90-97. 

      篇(3)

      關鍵詞:計算能力;粗心;多樣化算法

      一、根源――計算能力不容忽視

      【現象】每次單元測驗結束后,總有幾位家長打電話來聊聊孩子的考試成績,他們的第一句話總是這樣說:“我的孩子太粗心了,

      老師你說該怎么辦?”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只能這樣說:“粗心是正?,F象,只要他吸取教訓就可以了。”面對這樣違心的回答,我心里很不平靜。難道他們真的能吸取教訓嗎?同樣的錯誤真的不會再犯嗎?

      【簡析】作為一線的小學數學老師,我們堅決不能忽視這樣的問題,雖然我們不能杜絕“計算出錯的現象”,但我們可以試著將它的范圍縮小,使“計算出錯的現象”盡量少出現。為了改變學生的“計算出錯現象”,我曾經在班級里提出了一個非常響亮的口號:“計算有錯的人最可惡!”但不幸的是,那些計算出錯的同學一遍又一遍上演著“出錯―后悔―保證―再出錯―再后悔―再保證”的荒誕現象。作為老師,我則一次又一次地強調認真的重要性,計算粗心的危害性。小學數學教學中大部分知識都靠計算來解決,我想計算能力提高了,學習成績肯定也會隨之有很大的提高。

      二、因素――重視“粗心現象”

      主觀因素:計算是一個較為復雜的思維活動過程,它通常要經歷:觀察、感知、分析、注意、記憶等一系列活動。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會導致計算失敗??陀^因素:某些學生對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把學習當作是老師和家長強加給他的任務。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討厭學習,逃避寫作業,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學習質量較差。外在因素:部分學生認為計算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只要掌握方法就行,平時懶得練習,嫌煩,覺得計算枯燥無味??傉J為平時算錯點沒關系,只要在考試的時候用心就可以了。內在因素:不良的計算習慣,部分學生由于對計算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養成了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有些學生在做計算題時,急于求成,出現莫名其妙的錯誤。學生書寫馬虎、字跡潦草,書寫時亂涂亂改,都會導致誤看誤寫。

      三、策略――重視算理并提倡多樣化算法

      1.提倡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思路

      算法多樣化所關注的是讓學生經歷創造思考、獨立探索知識的過程,與同伴合作交流比較的過程,體驗成功愉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算法多樣化只是一種載體,它為不同學生的發展創造契機。重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在交流和比較中,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優算法。沒有一種算法對每個學生都是最優的,只有學生自己喜歡的方法才是最優的算法。

      2.加強口算訓練,提高計算速度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要堅持經常練習,逐步達到熟練,要重視口算的訓練,因為任何一道題都是由若干個口算題組成的,它是做題的基礎,口算能力加強了,計算的速度就會提高。從小學生不同的年齡心理特點上看,口算的基礎要求不同。低中年級主要是一位數和二位數的加法。高年級把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作為基礎訓練效果較好。教師可以進行一些針對性練習,做到持之以恒,一定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口算能力的培養,不只是低年級的事情,應當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全過程。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要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特征,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進行。

      3.培養估算能力,提高計算質量

      【案例】如:一塊三角形的鋁板,底邊長3.13分米,高1.92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要求學生先估算,再計算,并讓學生說出估算的方法,學生說出把3.13分米看作3分米,1.92分米看作2分米,那么這道題的計算結果應該在3平方分米左右,然后讓學生通過計算來驗證估算是否正確,通過估算,可以避免學生在計算中出現點錯小數點或背錯口訣的錯誤。

      【簡析】加強估算,能促進學生數感的發展,在計算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計算教學中應逐步滲透估算的意識和方法。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指導學生養成“估算―計算―審查”的習慣,有助于學生適時找出自己在解題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從而預防和減少差錯的產生,提高計算能力。估算不僅可以應用于計算,還可以應用于應用題解答中。

      4.重視算理,杜絕使用計算器

      篇(4)

      1. 前言

      (1)長螺旋鉆孔后植鋼筋籠成樁工藝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工藝,其施工過程是先形成素混凝土樁,然后再利用振動器將鋼筋籠沉入樁身混凝土中,由于該工藝具有施工速度快,無泥漿污染等優點,得到廣泛應用。

      (2)在伊利乳業云南有限責任公司新建項目中,采用長螺旋鉆孔灌注混凝土樁——后置鋼筋籠施工工藝,完成樁徑400,樁長20~22m,工程樁1047棵,歷時30天(見圖1、圖2)。

      圖1

      2. 工程概況

      擬建場地地位于嵩明縣楊林工業區內的南東側,北側為官軍公路延長線,西側為101省道,南側和東側均農田,交通較為便利,地基土主要巖性及工程水文地質條件如下:

      2.1場地內沉積環境相對復雜,地面以下深度范內分布的飽和粉土及砂類土層有:①耕植土,②1粉土、③1粉砂、③3礫砂④1粉砂及④2礫砂。經判定,除② 1粉土為不液化土外,其余粉砂層及礫砂層均為液化土,液化指數ⅠIE=5.27-11.28,地基液化等級以中等液化為主,局部輕微液化。

      2.2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5.27-11.28m,主要賦存于沖、洪積相和沖、湖積相的粉土和砂類土中,屬松散孔隙水,微具承壓性,地下水主要靠大氣降水及地表水補給。

      2.3該工程原設計采用振動沉管灌注樁,樁端持力層進入④層粘土或第④1粉砂層不小于1.50m,樁身配筋8C14,螺旋箍C8@150/200,加勁箍A12@2000,混凝土保護層厚度50mm,強度C25。按照合同約定,在工程樁正式展開前應進行試樁。

      圖2

      3. 試樁情況

      3.1選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包括液態奶車間3棵、倒班樓5棵、污水處理站1棵樁進行試樁,于2013年6月3日下午開始試樁,但在進行液態奶車間試樁時,發生如下情況(見表1)。

      表1

      樁機選型 單位工程試樁 施工情況描述 地勘報告對應探孔情況

      90型 液態奶車間1#試樁 施工沉管總時間為20分鐘,5分鐘施工至8.6m(含預制樁尖)樁機抬腳15分鐘灌入度為零; 進入③1粉砂層

      液態奶車間2#試樁 施工沉管總時間22分鐘,5分鐘施工至8.4m(含預制樁尖),樁機抬腳17分鐘灌入度為零。 進入③1粉砂層

      3.2鑒于以上情況,建設、監理及施工單位現場代表協商后,與云南省內樁基技術專家進行了初步技術溝通,采取暫停施工待解決問題后再行施工的處理辦法。

      3.32013年6月8日技術專家到達現場進行查看,經綜合分析認為,地表下8m左右為粉砂液化層,且厚度約為2~6m,另外由于該工程施工期間正逢雨季,地下水量增加,加劇了粉砂液化,因振動沉管灌注樁施工過程產生的連續振動,導致粉砂不斷密實,以至樁基施工穿越粉砂層十分困難,難以進入設計要求的④層粘土或④1層粉砂層持力層。即使采用引孔措施,但土體回縮率加大,容易產生斷樁、縮徑等,工程樁質量難以保證。為確保工程樁成樁深度、質量達到設計要求和國家質量驗收標準,建議根據施工工藝特性,將原設計振動沉管砼灌注樁,更改為長螺旋鉆孔灌注砼樁——后置鋼筋籠施工工藝。

      3.4經相關各方溝通討論,本工程設計單位,中國輕工業武漢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同意將工程樁改為長螺旋鉆孔灌注樁,對長螺旋鉆孔灌注樁要求如下:

      (1)樁徑400mm,單樁承載力、標高等參數詳圖紙S12027-SG-0103和S12027-SG-0104。

      (2)根據地勘報告提供數據在施工過程中應防止縮徑或斷樁。

      圖3

      圖4

      4. 鉆孔灌注樁施工方案設計

      4.1施工設備選型及工藝流程。

      采用JZL-90型長螺旋鉆機鉆進成孔,泵送混凝土,后植鋼筋籠成樁。

      4.2施工起點及流向:從南向北,先施工液態奶車間、倒班房再進行污水處理站樁基施工。

      4.3施工工藝流程如下(見圖3)。

      4.4施工關健點控制。

      4.4.1鋼筋籠制作(見圖4、圖5)。

      為減少樁端阻力,保證鋼筋籠到位率,將鋼筋籠底部300~600mm進行收口成錐臺形(見圖4、圖5),并根據樁端阻力情況在收口外側加箍圈與主鋼筋焊接牢固。

      4.4.2場地平整:先平整壓實至設計樁頂標高以上0.5m左右時,再鋪墊1.0m左右的磚渣平整壓實,保證樁機行走安全。

      4.4.3測量放線:根據建設方提供的控制點,使用全站儀進行定位放線,并作好引測點保護。

      在每個樁位中心打一根長約30~40cm的木楔或竹片,進行醒目標識。與圖紙復核、自檢合格后,報請監理方驗收。

      圖5

      4.4.4鉆機就位,校正水平,確保施工中不發生傾斜、移動、沉陷。鉆機就位后,重新進行樁位復核,確保鉆機就位準確無誤。

      4.4.5垂直度控制:鉆機就位后調平后,鉆桿自由垂體對準樁位,使用吊線錘前后、左右校正鉆機垂直度,偏差應符合規范≤1%的標準。在機架或鉆桿上設置標尺,以便控制和記錄孔深。

      4.4.6鉆進成孔:啟動卷揚機下放鉆桿至鉆頭觸及地面時,啟動鉆機動力頭,使鉆桿旋轉下沉至設計標高。鉆進過程中,操作人員要注意力集中。觀察鉆進情況,若出現鉆進困難及其它異常情況,應停機檢查,分析原因,不得野蠻施工。

      4.4.7灌注砼、提升:當鉆機鉆至設計深度標高時,開動輸送泵灌送混凝土,嚴禁先提鉆后泵送,以防出現斷樁和縮徑。根據地勘報告及施工經驗確定該工程成樁的提拔、泵送速度須控制在2~3m/min左右。提拔導管時,應保證鉆桿芯管混凝土的漿液面高于鉆桿底面出料面,并確保灌注樁混凝土充盈系數≥1.10。

      4.4.8標高測定:當鉆桿提升完成素砼樁后,先使用挖掘機將旁邊泥土清除完后,安裝鋼護筒,找出成樁中心點;使用水準儀測定現場地面標高,準確計算出鋼筋籠頂標高,在導管上面標示送入深度,使用導管將鋼筋籠送至設計標高。

      4.4.9鋼筋籠放置:完成樁身混凝土灌注后,立即進行鋼筋籠植入作業,使用50T吊車起吊鋼筋籠,起吊點位置設置在籠兩端1/4處,以防止鋼筋籠起吊變形過大。起吊時,首先芯管穿入鋼筋籠內部,自由垂直對中成樁中心點,然后將鋼絲繩與吊點鋼筋環相連,以便在起吊過程中能保持設備與鋼筋籠同步起吊。在下放過程中使用吊線錘觀測鋼筋籠垂直度,發現傾斜時停止下放,校正后符合要求后才繼續作業施工,確保鋼筋籠100%的植入到設計深度要求。

      4.4.10污水處理站工程樁施工:污水處理站工程樁樁樁

      頂標高-8.00m,設計樁長22.0m,因樁數不多,占地面積不大,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及樁機施工要求,增加塔架高度至26m,方可滿足施工。

      5. 樁基檢測

      篇(5)

      成語“愛屋及烏”涉及到一個常見的心理現象——移情。移情也叫做情感遷移,指把情感由某一對象遷移到另一對象。移情是弗洛伊德最先提出的,弗洛伊德在使用“精神宣泄”的談話療法跟精神患者交談時,往往有患者把的目標由原來的戀愛對象轉移向談話者。大多數患者把情愛隱藏在內心,在交談中時有流露,有的干脆向談話者表示愛慕之情。弗洛伊德發現了這種現象,并把它叫做移情,視為精神分析的重要方法。

      移情現象雖然為弗洛伊德所發現并命名,但生活里的移情現象卻源遠流長。無論是在古代社會或是在現代生活中,移情總是作為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存在。三千多年前,姜太公就用“愛屋及烏”和“憎人及胥”的道理,把對紂王的仇恨之情遷移到其臣子身上,主張把他們全部殺掉,以絕后患,可以說是我國自有文字記載以來,最早的對“移情”的運用。

      自古以來,烏鴉就被認為是不祥之鳥,落到誰家,誰家就要遭到不幸。我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詩經·小雅》題為《正月》的一首詩里,就有“瞻烏愛止,于誰之家”的詩句,意思是烏鴉落到誰家,誰家就要倒霉,可見古人也是討厭烏鴉的。但由于“愛人”的緣故,連所愛的人屋頂上的烏鴉也不覺得討厭了。后來,這個成語就被人們用作移情或推愛的比喻。

      移情可以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也可以發生在人與動物或人與物品之間。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移情叫做“愛人及人”,即由于喜歡某人,也會喜歡與那個人有親密關系的其他人,如父母喜歡某個女兒,就會推及喜歡那個女婿;父母喜歡某個兒子,就會推及喜歡那個兒媳?!皭畚菁盀酢笔前l生在人與動物之間的移情現象。發生在人與物品之間的移情,叫做“愛人及物”,即由于喜歡某個人,也會喜歡與那個人有關的物品。越劇《紅樓夢》里,寶玉同紫娟在黛玉靈前的一段對話,就是“愛人及物”的例證。

      寶:問紫娟,妹妹的詩稿今何在?

      紫:如片片蝴蝶火中化。

      寶:問紫娟,妹妹的瑤琴今何在?

      紫:琴弦已斷休提它。

      寶:妹妹的花鋤今何在?

      紫:花鋤雖在誰葬花。

      寶:問紫娟,妹妹的鸚哥今何在?

      紫:鸚哥叫著姑娘、學著姑娘生前的話。

      寶:鸚哥也知情和義,

      紫:世上的人兒不如它。

      篇(6)

      一、提高幼師生綜合素質,明確教學目標

      從培養人才的業務素質、基本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的目標出發,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比如緊密結合幼兒教育學、幼兒衛生學、幼兒園課程及教法、幼兒園管理、幼兒游戲、兒童心理健教育;以及心理測量、幼教科學研究等學科,豐富充實幼兒心理學的內容,真正能用科學的觀念去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二、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現象和行為表現進行分析

      心理學中所涉及到的大多數心理現象都能在現實生活中觀察到,心理現象雖然復雜,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例如在學習“知覺規則知覺選擇性”時,首先把學生分成小組,觀察和記錄生活周圍中哪些事物最容易成為我們知覺對象,通過觀察使學生們了解到:凡是與背景差別較大的、運動變化的、排列有規則的事物都容易吸引我們的知覺。又如,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心不能二用”、“酸葡萄效應”、“及時復習是抗遺忘的良藥”等等心理現象。把課堂上的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現實生活的學習充分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后不斷觀察周圍和反思自我,舉一反三,學習起來更有興趣、更有主動性,能學有所用。

      三、結合心理現象中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典型案例中心理現象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典型性,它是在比較特殊的條件下產生的特殊心理現象,通常情況下是觀察不到的;同時又能科學地解釋心理學中最為基本的心理規律和現象。古今中外這樣的典型案例很多,可充分利用這些信息資源和間接知識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如在學習“環境對兒童早期智力發展的影響及兒童早期發展中‘敏感期’的概念”時,給他們提供一些典型的案例,通常這些案例成為學生學習和掌握相關內容的重要依據,如“狼孩”“野生兒”“兒童在特殊環境中成長的特例”,讓學生們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和討論這些特殊兒童心理、行為形成的原因,明白兒童早期一些行為或心理品質的形成在某些時期是非常敏感的,一旦錯過這些時期極易造成終身的不良影響,從而更深入的理解環境和教育對一個人早期身心健全發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四、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認知態度和學習能力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沒有恰當的教學方法,就很難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正如巴班斯基所說:“現代課堂教學的鮮明特色乃是教學方法的豐富多彩,乃是有意識地選擇某一課題的主要教學方法,所選的方法要能很好地解決相應的教學和教育中的任務?!?/p>

      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應注重以下四個方面的探索和運用。

      1.結合教材,運用觀察的方法

      引導學生在自然條件下對幼兒心理及行為現象進行觀察,如幼兒的認知規律、行為特點、語言發展規律等等。幫助學生擬定觀察計劃,提供觀察條件,學習作觀察記錄,并進行分析總結。這種方法簡便易行,同時,培養了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

      2.結合教材,運用調查的方法

      讓每一位學生有機會對幼兒進行較長時間的調查了解。幫助學生制訂詳細的調查計劃,即調查目的是什么,采用什么形式,調查問題有哪些,調查步驟如何,結果如何分析等等。如我們讓學生針對幼兒的個性、情感、意志發展水平等方面,進行五周的個案追蹤調查。同學們擬出計劃后,制作出相應的問卷和圖片,創設各種情景甚走訪家長,最后寫出詳細的調查報告,并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3.結合教材,運用心理測量方法

      在心理學教學中,我們盡可能遵循客觀性和科學性的原則,用事實說話、用科學說話。幫助學生學會選擇行為樣本,進行客觀測量和標準化測量。比如,通過幼兒畫人的方式測量和分析幼兒的智力發展水平,學生從這些活動中去發現一些有趣的心理現象和規律。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現成的量表進行測量,也能根據一定的測試目的和要求設置和編制出簡單的心理測試量表,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應用科學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結合教材,運用心理小實驗的方法

      篇(7)

      一、逆反心理的界定與表現

      逆反心理,是客觀要求與主觀需要不相符合時所表現出的強烈抵觸情緒(如我們常見到學生頂撞當眾批評或挖苦他的老師、家長),其實質在于突出主體(自我)的某種需要或尊嚴,突出自我的獨立性、自主性或存在價值,同時表現出對他人(非我)的不尊從(或抗拒)。職校生逆反心理將其表現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超限逆反。指客觀要求超出了主體的承受能力或認知水平(如家長總是反復嘮叨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或其它毛病,而不給予理解或幫助;教育者不分對象的覺悟層次或問題性質,一概過高地“上綱上線”、批評指責),就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即主體執意表現出與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讓他東,他偏西;叫他打狗,他罵雞”。

      第二,情境逆反。指客觀環境要求與主體需要不相符時(如下課了,老師仍講解再三;周末了,班主任卻津津樂道),自然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即主體心不在焉或根本聽不進去說教或做其他事情,如擺弄東西、收拾書包等,以示不滿。

      第三,禁果逆反。職校生的好奇心極強,往往成年人向他們鄭重宣布禁止的東西,他們反而越想接觸。如玩電子游戲、交異性朋友、晚自習偷看電視球賽甚至喝酒、吸煙、在禁放區域燃放煙花爆竹等,實屬禁果逆反。

      第四,自主逆反。指主體地位、尊嚴受到威脅時出現的逆反心理。如家長或老師動機良好,卻用喝斥、諷刺、打罵、強行禁止等簡單、粗暴的手段對待學生,或從相反的角度不關心、不理睬、不管教學生等等,都會引起主體對施教者的不滿、抵觸,如雙方互相喝斥、打罵,或互不理睬等。

      第五,失衡逆反。即信息傳播者的言行或實際與其傳播的內容背道而馳,失去平衡。如教育者的言教無誤而身教差矣,學校說教與社會實際相差甚遠等,其說教內容就可能被學生“反其道而行之”。

      二、正確對待學生的逆反心理現象

      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逆反心理是客觀存在的,人們不能任意消除或改變這種心理現象。尤其要對逆反心理做一分為二的分析,既不能全盤肯定,也不能全盤否定。針對學生的逆反心理現象,我們所要做的是“對癥下藥”??朔娣葱睦憩F象的對策有以下幾種方法:

      1、克服自卑懶惰的心理,樹立自信心

      職校生由于基礎知識薄弱,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基礎、水平、能力,為學生設置恰當的目標水平。設置目標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同時還應具有適度的挑戰性。學生在確定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得到老師的恰當評價,對樹立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調動學習積極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2、培養學習的興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習興趣是一種內在的學習動機,表現為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內容的好惡。教師除結合教學內容,使用直觀教具和采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外,還要充分注意到引言的作用和創設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此外,還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首先要教給他們聽課的方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其次要教給他們復習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此外,還要指導他們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要注重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別人的承認,體驗成功的滿足,從而建立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

      篇(8)

      目的要求:認識心理活動的實質與特點;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特點與標準。

      重點和難點:熟悉大學生心理健康常見問題,掌握心理咨詢的知識。

      教具:多媒體

      授課周次

      授課班級

      環節

      內容和方法

      時間

      課程介紹

      教師自我介紹,并作本課程的簡要介紹。

      5

      分鐘

      第一章陽光照進心靈--大學生心理健康導論

      案例導讀 有兩個年輕人到遠方去尋找夢想,他們希望尋找一個地方停下流浪的腳步。

      為什么對同一個地方,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有著不同的結果?

      第一節:走進心理的世界——大學生心理活動的特點

      一、什么是心理

      所有的感覺、知覺、表象、記憶、想象、思維、感情、意志、人格等都是我們作為人所經常發生的心理活動,又稱為心理現象,簡稱為心理。

      心理現象是宇宙中最復雜的現象之一,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一般可以把它分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兩大類。

      二、大學生心理特點

      (一)自我意識的增強與認知能力發展的不協調

      (二)情感情緒日益豐富但波動較大

      (三)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但相對缺乏辨別真偽的能力

      (四)性意識覺醒但處理相關問題的知識、能力卻較為欠缺

      (五)智力接近頂峰但發展未成熟

      (六)意志水平明顯提高但不平衡、不穩定

      第二節:為你的心靈“把脈”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一、健康“心”觀念

      健康是一種生理、心理與社會適應都臻于完滿的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

      心理健康就是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性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的認知、情感、意志、行為和人格完整協調,能順應社會,與社會保持一致。

      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標準

      智力正常、情緒積極穩定、意志健全、人格完整、恰當的自我評價、人際關系和諧、社會適應良好、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40分鐘

      第 頁

      第三節:誰動了我的心弦——大學生心理健康常見問題

      一、學業問題

      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習動機功利化

      二、情緒問題

      抑郁、焦慮、情緒失衡

      三、人際關系問題

      人際關系不適、社交不良、內心封閉

      四、情感問題

      愛的困惑、友情問題、親情問題

      五、性心理問題

      性生理適應不良、性心理壓力

      六、生活適應問題

      生活自理能力弱、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弱

      第四節:守護心靈的家園——大學生心理咨詢的介紹

      一、什么是心理咨詢

      理咨詢是由專業人員即心理咨詢師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知識,遵循

      心理學原則,通過各種技術和方法,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

      二、心理咨詢的對象

      心理咨詢最一般、最主要的對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婚姻、家庭、擇業、求學、社會適應等心理問題的人群。

      三、心理咨詢的分類

      播放電影《心靈捕手》片段

      四、心理咨詢的原則

      保密性、理解與支持、積極心態培養、時間限定、來訪者自愿、感情限定、重大決定延期

      40分鐘

      鞏固小結

      本次課主要講授了心理活動的實質與特點;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特點與標準。大學生心理健康常見問題,以及心理咨詢的知識。

      5

      分鐘

      布置作業

      篇(9)

      教學策略是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學情境中完成教學目標和適應學生認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學程序計劃和采取的教學實施措施。在心理學教學中,怎樣才能做到既生動活潑又保證質量?怎樣才能使學生全面發展又有幼師特色?怎樣才能使學生學得扎實、實踐能力增強、創新精神也發展?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優化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

      從培養人才綜合素質的目標出發,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做到既有總體目標,又有階段目標和具體目標,使每章每節每課時都做到目標明確。學前心理學是基礎理論課程,應與同層次學科橫向結合和有機聯系。比如緊密結合幼兒教育學、幼兒衛生學、幼兒園課程及教法、幼兒園管理、幼兒游戲、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測量、幼教科學研究等學科,豐富充實幼兒心理學的內容,真正能用科學的觀念去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同時盡可能把現代心理學研究的新成果和新發現融入到教學中來,開闊學生的眼界,激活思維,緊緊跟隨科學時展的潮流,及時觸摸心理學領域研究發展的前沿,使學生能領悟到現代心理學的發展前景和價值。轉變封閉式的教育觀念,轉變“重知輕能、重智輕德”觀念。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加強學生的自我修養以及人生觀的教育,增強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思想素質。

      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優化學科理論的指導性和實踐性

      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為學生創造機會,親臨幼兒園多看、多聽、多想、多用,通過自己的觀察,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如學生在觀察幼兒“注意”為什么容易分散時,發現幼兒“注意”分散的原因很多,除了來自外界刺激物的影響和自身的興趣、需要、愿望因素之外,還與“注意”其它品質有關,因為同學們發現有的幼兒“注意”分散時是東張西望,做小動作,而有的幼兒總是發呆,在想其它事情。前者是由于幼兒“注意”不穩定,容易轉移所致,而后者是由于“注意”太穩定難以轉移所致。這樣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和討論,了解的幼兒“注意”的特點,提出各種建議和措施,以防止幼兒的分心現象,學生們不僅掌握了幼兒心理發展規律,還懂得了運用理論來指導實踐。

      三、充分利用間接知識,優化學生的認知過程

      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取決于學習時的使用情境,要使學習者達到對知識深刻理解的目標,就要把知識置于真實的、復雜的情境中,通過知識的應用來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從而使學習能適應不同的問題情境,在實際生活中能有更廣泛的遷移。心理現象分析就是利用現成的“間接知識”,讓學生能在真實的或虛構的情境中去認識人的心理現象和規律。

      (一)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現象和行為表現進行分析

      心理學中所涉及到的大多數心理現象都能在現實生活中觀察到,心理現象雖然復雜,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但它終究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許多心理現象帶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它總是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在學習“知覺規則知覺選擇性”時,首先把學生分成小組,觀察和記錄生活周圍中哪些事物最容易成為我們知覺對象,通過觀察使學生們了解到:凡是與背景差別較大的、運動變化的、排列有規則的事物都容易吸引我們的知覺。又如,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心不能二用”、“酸葡萄效應”、“及時復習是抗遺忘的良藥”等等心理現象。把課堂上的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現實生活和學習充分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后不斷觀察周圍和反思自我,舉一反三,學[習起來更有興趣、更有主動性,能學有所用。

      (二)結合心理現象中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典型案例中心理現象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典型性,它是在比較特殊的條件下產生的特殊心理現象,通常情況下是觀察不到的;同時又能科學的解釋心理學中最為基本的心理規律和現象。古今中外這樣的典型案例很多。如在學習“環境對兒童早期智力發展的影響及兒童早期發展中‘敏感期’的概念”時,給他們提供一些典型的案例,如“狼孩”“野生兒”“兒童在特殊環境中成長的特例”,讓學生們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和討論這些特殊兒童心理、行為形成的原因,明白兒童早期一些行為或心理品質的形成在某些時期是非常敏感的,一旦錯過這些時期極易造成終身的不良影響。從而更深入的理解環境和教育對一個人早期身心健全發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三)結合文學作品中的心理現象和案例進行分析

      文學作品是經過藝術加工或虛構的“間接知識”。在心理學教學中,充分利用文學作品中眾所周知的典型人物及其行為表現進行心理現象分析,具有特殊的效果。例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王熙鳳;《水滸傳》中的李逵、魯智深;《圍城》中的方鴻建、李梅亭等各類人物,他們都具有獨特而典型的人格特征,針對這些人物的分析,可更直觀的、更生動的幫助學生準確理解人格的特質理論、類型理論和層次理論;同樣,針對《阿甘正傳》、《雨人》、《海倫•凱特》等作品中的人物分析,可以幫助學習者理解和掌握多元智能理論的相關內容,最終學生通過討論,對人的智能結構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真正理解了人的八種智能潛力在一個人身上表現出來的特殊結構,以及每個人在智能優勢方面的差異性和獨特性。

      (四)結合自我心理現象和心理感受分析

      引導學習者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或同伴曾遇到的心理體驗或困惑作為心理學教學資料,充分提取過去的認知經驗,運用所學心理學知識和理論進行討論和分析。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學習問題、感情問題、人際交往問題、自我意識偏差等問題都能成為學生感興趣的重要話題,這不僅對學好心理學有幫助,同時對學習者本身心理健康成長起重要的作用。

      四、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優化學生的認知態度和學習能力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敗和教學效率的高低,好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沒有恰當的教學方法,就很難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

      (一)發現式學習教學法

      發現式學習,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鞏固知識,懂得怎樣思考、怎樣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一定的認知策略;教學顯得生動活潑,易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使之產生更強的學習興趣;同時,發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減少對教師的依賴和對書本的迷信,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在教學中,應注重以下四個方面的探索和運用。

      1.觀察法

      引導學生在自然條件下對幼兒心理及行為現象進行觀察,如幼兒的認知規律、行為特點、語言發展規律等等。幫助學生擬定觀察計劃,提供觀察條件,學習作觀察記錄,并進行分析總結。這種方法簡便易行,同時,培養了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

      2.調查法

      讓每一位學生有機會對幼兒進行較長時間的調查了解。幫助學生制訂詳細的調查計劃,即調查目的是什么,采用什么形式,調查問題有哪些,調查步驟如何,結果如何分析等等。如我們讓學生針對幼兒的個性、情感、意志發展水平等方面,進行五周的個案追蹤調查。同學們擬出計劃后,制作出相應的問卷和圖片,創設各種情景甚走訪家長,最后寫出詳細的調查報告,并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3.心理測量法

      在心理學教學中,我們盡可能遵循客觀性和科學性的原則,用事實說話、用科學說話。幫助學生學會選擇行為樣本,進行客觀測量和標準化測量。比如,通過幼兒畫人的方式測量和分析幼兒[的智力發展水平,學生從這些活動中去發現一些有趣的心理現象和規律。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現成的量表進行測量,也能根據一定的測試目的和要求設置和編制出簡單的心理測試量表,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應用科學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心理小實驗法

      有許多心理現象和規則,必須在特定的實驗條件下才能觀測到它們的存在,才能真正了解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和特殊性。如在學習和了解人的“感知覺”這部分內容時,引導學生運用心理測試儀器:重量知覺儀、方位知覺儀、顏色視覺儀等儀器,或用一些簡單工具,學生分組在心理實驗室進行一些簡單的小實驗。結果學生們通過實驗發現每個人的感知覺水平是有較大差異性的,而每個人的“感覺域限”或“絕對感覺域限”更是各不相同的。

      (二)問題解決教學法

      真正有價值的學習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中,我經常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相應的一些“問題”或“問題情境”。如“為什么幼兒的記得快也忘得快?”“孩子們為什么總愛聽故事?”“孩子們為什么總愛玩游戲?”“幼兒的自我意識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為什么具有相同遺傳條件、相同生活背景的雙胞胎,甚至是連體人都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等問題時, 同學們通常都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和探索心理,甚至把這些問題看作是一種挑戰,這樣的挑戰具有很大的“誘惑力”,他們的認知興趣和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激發,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的調動,過去的經驗被激活。當問題得到解決時,學生不僅有成就感和自信心,還會產生增值效應,可推動新的學習,成為教學持續生命力的重要動力源泉。

      (三)合作學習教學法

      合作式學習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比如學生在掌握了幼兒記憶發展特點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我組織他們分組討論:“同樣的學習材料(一首兒歌),如何讓幼兒能在最輕松最愉快的情況下記憶較果最好?”,并要求運用所學知識總結出至少四種教學建議和策略。由此帶來的效果是,同學們討論異常激烈,思維活躍,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方法,有的組提出了好幾種策略和方法;有的組用文字展示討論結果,有的組用圖畫展示;有的學生甚至輔之以動作和表情,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的活動有助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承認和研究他們的假設;有助于學習者對不同意見形成新的理解,養成合作學習和耐心傾聽的習慣;同時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

      篇(10)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2-0111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激烈的社會競爭,就業機會減少,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家長對自己子女的期望不斷提高。這對在校的學生壓力日益加大,難免使他們產生許多心理困惑,如在校學生有考試緊張,交往恐懼等不良表現。據調查顯示有20.1%的青少年曾由于考試恐懼,升學考試失常,影響自己的前途。心理困惑在自我調節或他人幫助下調適能夠得到解決,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和調適就容易成為心理障礙的萌芽,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心理疾病。

      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社會的競爭機制越來越激烈,再加上現在的在校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意志品質薄弱、抗挫折能力較差。因此在加強對青年學生預防心理疾病的同時,開展對他們的心理困惑的調節和改善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較高的實用價值。本文就如何通過體育教學來緩解和調節學生考試恐懼和交往恐懼心理現象作一些嘗試。

      一、恐懼心理產生的原因

      恐懼是中學生比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由于遇到一些情況,如家庭遭受不辛,自己身體不好,導致學習任務不能完成,目標不能實現,困難不能克服,就會引起緊張、煩躁和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從而導致恐懼心理發生。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最常見的是考試恐懼、交往恐懼。

      1. 考試恐懼

      學生在考試前產生緊張的情緒,學生擔心考試不能取得好成績或者擔心考試失敗而引起內心緊張、憂慮等情緒??荚嚨闹匾潭仍礁?,表現越明顯,例如高三學生臨近高考會引起考試恐懼心理。原因有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1)把考試看的過重,認為考試一旦失敗將影響自己的前途和命運。(2)考試準備不充分,考試適應性差,也容易引起考試緊張。(3)學生家長期望值過高,學校的評價以單一的考試分數為依據,也是造成考試恐懼的原因。考試是學生學習生活中最常見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

      2. 交往恐懼

      交往恐懼也是青少年中發生率較高的心理現象,特別是性格內向,自信認知水平低,語言表達能力差,在形象上有些欠缺,如男孩個子偏矮,女孩過份肥胖,或者五官上有些缺陷等。在交往中,擔心別人看不起自己,擔心被人拒絕,造成交往失敗而引起的恐懼、自卑心態。引起交往恐懼的原因很多,隨著青少年生理上的快速成長,他們渴望走向獨立,想擺脫家長和教師的控制,但這是一個矛盾的過程,沒有處理好就會發生焦慮、擔心。中學生隨著青春期的發育,有渴望交往異性朋友,但學生的交往經驗不足,遇到異性同學會臉紅,感到不知所措,平時能說會道的,緊張的連話都說不出來。這樣會引起交往失敗,因此導致緊張和壓力。

      二、通過體育教學緩解學生恐懼心理的具體措施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暫時的恐懼、緊張情緒是不必要進行干預的。只有少數學生的恐懼水平超過正常水平的學生才需要進行適當的干預。在體育教學中組織有針對性的活動,預防和控制學生恐懼心理的發生,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體育活動中的開放性、表現性等是體育學科獨有的特征。

      1. 創設寬松的課堂氣氛,提供合理宣泄的途徑

      在體育課上,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放松心情,發泄情緒。可以安排一些激烈的,對抗性的競賽,使學生在大運動負荷的練習中,隨著身體能量的消耗,不利的心理能量也得到釋放,降低緊張程度。在體育活動中,可運用富有激情的音樂或歌曲,讓學生隨著音樂優美的旋律放松自己,忘記焦慮和恐懼。

      2. 安排趣味性強的體育活動,轉移學生的注意力

      在學生文化課考試期間,體育課堂或課外活動中安排豐富多彩的比賽,如有趣的球類競賽或游戲,使學生很容易投入到有趣的活動中,讓學生在出汗和笑聲中轉移對考試過分的擔憂,避免考試緊張,影響考試成績。

      3. 在體育課中組織團隊項目,提供學生交往機會

      體育教師可以在組織由學生相互合作和相互幫助情況下才能完成的項目,可以安排男女同學一起活動,使得男女學生在有目的活動中忽視對交往本身的關注,而將注意力集中到活動的目標實現上,在相互合作和幫助中體驗交流的過程,緩解交往緊張和恐懼,如拔河比賽、以組為單位的運球接力、校園集體舞等。

      4. 教會學生自我減壓和增加交往的技巧

      體育課堂上可以結合練習,教會學生一些身體放松減壓的方法:如呼吸調節法(做深呼吸)、暗示練習法、念動訓練法等。交往技能也可以在體育課堂中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如:如何傾聽、如何自我暴露、如何有效傳遞信息、如何運用肢體語言等,教師要在學生自然交往的過程中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克服交往恐懼。

      5. 創設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自信力

      學生的過度緊張、恐懼來源于學生對以往失敗的體驗和對將來發生的后果的過度擔心,關鍵是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設計和組織不同的學習內容和任務,使學生在活動中經過努力達到目標,體驗完成任務的喜悅,從而提高自信心。

      6. 培養耐挫能力,提高適應能力

      人的一生中遇到失敗是難免的,承受生活中的壓力也是經常的,要引導學生調節好心態,正確面對失敗,客觀評價自己的能力。體育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情況安排一些具一定驚險性的項目,如障礙跑、跨欄跑、體操中的跳馬等,讓學生在練習中克服膽怯心理,遇到練習失敗時客觀分析產生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明確努力方向。在練習過程中學會正確面對困難和挫折,培養不怕困難,不畏艱險的頑強意志。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克服自己的弱點,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增強.當代青少年心理輔導[M].上海:上??萍技夹g文獻出版社,2001.

      篇(11)

      一、完美主義的定義

      日常生活當中,有些人總是對生活和工作的各個方面都要求盡善盡美,他們心中都有一個永不退滅的目標―追求完美。在心理學上,從DSM-IV和CCMD―3中的歸類來說,完美主義屬于強迫性根據DSM-Ⅳ和CCMD-3中的分類,完美主義屬于一種典型的強迫型人格障礙行為,而強迫型人格障礙是日常生活中較常見的一種人格障礙[1]。但是到現在為止對于完美主義的界定在心理學上并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大部分的學者只是用“完美主義”來表達一種消極的負面的心理現象,完美主義追求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精神痛苦,對于一切事物都在精細上過于追求完美,很容易自己之前的行為和做法,對事情猶豫不決多思多慮造成了很多人心理上的一個很大的負擔,Frost(1990)等人認為完美主義是伴隨著過度批評的自我評價而且對工作設置過高標準。這種過高的標準與懼怕否定失敗關聯在一起,害怕工具導致了退縮回避的行為,而這種退縮又導致了一個人在行為中不間斷地出現處于緊張警戒和防衛中,從而回避他所面對的恐懼的事情,因為完美主義者的行為會出現過多的檢查、反復的思考考慮、拖延和中途放棄等。因此,在大多數學者的研究中總結到:完美主義有以下幾種組成的要素:較高的自我批評、高標準的自我設定和通過結果的成敗和成就來進行自我評價。

      二、完美主義的分類

      根據理論分為單維度、雙維度、多維度;單維度觀點持有者提出具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對于自我評價要依賴于成功和成就,他們設定的標準都是自己強加的,超出自己能力限度的,對自己的失敗特別敏感和在意,通常也具有高度的自我批評傾向。但有些學者認為完美主義是雙維度的主要分為:正常的和神經性的或者是適應不良,第一種觀點認為完美主義是一種積極的追求,是對自我的突破,人們可以從不懈的追求中獲得成功的喜悅;但另外一種觀點認為:神經質的完美主義傾向是對自己害怕失敗的一種壓制策略,其實不管怎么樣,這種傾向的個體都不能獲得滿足或者對自我和事情感到滿足,一直在尋求他人的肯定和贊美,并且極力的避免失敗和錯誤已到達自我價值的保護。其次還出現了多維度完美主義的觀點也就是多因素分析觀點:主要是從不同的結構組成因素來進行多因素分析,并以此發展出了三維度:自我要求型完美主義(SOP)、要求他人型完美主義(OOP)、社會要求型完美主義(SPP),后兩者于人際關系的維度。六維度:錯誤在意度(CM)、個人標準度(PS)、父母的期望度(PE)、父母的批評度(PC)、行為遲疑度(D)、組織和條理度(O).

      三、完美主義的相關影響因素

      近二十年來,完美主義的相關研究日益豐富和完善,并且與心理健康關系密切,研究也逐漸增多,很多研究表明:焦慮、抑郁、飲食障礙、自殺念頭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都與完美主義存在相關,并且完美主義傾向是預測抑郁發生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如Frost等人(1993)對大學生所做的研究結果顯示,適應不良完美主義與憂郁具有正相關;Enns、Cox和Clara(2002)的研究也發現同樣的結果。國內學者曾用多維度完美主義量表對153名學業落后的初中生進行研究發現:與考試焦慮有正相關的因素有:關心錯誤、父母批評、對行動的懷疑;另外有研究也顯示:有自殺念頭者更傾向于追求完美等。

      四、討論與總結

      人無完人 金無足赤,一個人過高的給自己設定標準,追求完美必然會帶來心理健康上的問題,完美主義也稱為很多心理問題的發生因素,負面影響要出現的更多,因此,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社會,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特別關注家庭氛圍,人與人之間聯系的大環境下,每個人評判自己的額標準也會有所不同。本文就完美主義的定義,分類和量化研究、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說明,希望可以為后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開建議,但是本文還是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也希望在接下來的研究中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王建平.變態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9.

      [2] 王敬群等.完美主義研究綜述[J].心理學探新,2005,124.

      [3] Burns D D.The perfectionist’s script for self-defeat.Psychol2ogy Today,1980,14:34-52.

      [4] hafran R,Cooper Z,Fairburn C G.Clinical perfectionism:Acognitive-behavioral analysis.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2,40:773-791.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精品999在线| 日韩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 亚洲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 综合 第五页|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 |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 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毒不卡|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777|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白丝AV嫩草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线看观看精品香蕉国产| 精品999在线| 88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 91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97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99爱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不加载 |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