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fā),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fā)表云整理的11篇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fā)。
我國人口老年化狀況及帶來的問題
我國自推行計劃生育以來,第一批獨生子女已成家立業(yè),“四二一”模式將成為普遍現(xiàn)象,近年來我國“空巢家庭”也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由于老年人口增多,社會生產力降低,加之老年人更易遭受疾病的困擾,具有慢性病患病率高,多種疾病并存的特點,這都將給社會及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這一切都突顯老年人健康照顧的問題。
社區(qū)老年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三高癥”是現(xiàn)代社會高發(fā)疾病之一,為遏制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嚴重危害,近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將重點放在健康教育上,從控制行為危險因素進行干預,取得了驚人的成就。通過健康教育使得荷蘭、美國等國慢性病發(fā)病率下降30%~50%,澳大利亞躋身世界上國民健康水平最高的國家行列之中。發(fā)達國家的經(jīng)驗表明,發(fā)展與健全健康促進體系是醫(yī)學模式改變后的最佳選擇,是低投入、高產出的事業(yè)。
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了一個健康的公式:健康=15%遺傳+10%社會因素+8%醫(yī)療+7%氣候因素+60%生活方式。可見,決定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容易被人們忽略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社區(qū)衛(wèi)生工作者是維護和促進社區(qū)健康的主力軍,通過開展社區(qū)宣教,改變老年人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助于減少老年人發(fā)病率,提高生存質量,減少急劇上升的醫(yī)療費用[1]。預防疾病、維持健康是21世紀社區(qū)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的重點。
健康教育的目標
社區(qū)老年人健康教育就是以社區(qū)老年人群為教育對象,以促進老年人健康為目標,開展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健康教育活動。通過健康教育達到以下目的:一學,學會一套自我護理和日常保健的方法;二改,改變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三減,減少用藥量、住院費、醫(yī)療費;四降,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降體重,即降低慢性病風險因素。
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實施內容
更新健康觀念:許多老年人傳統(tǒng)的健康觀就是身體沒有疾病,要在老年人中大力倡導新的健康觀,提高自我護理意識,引導他們健康老化。健康老化是指當一個人進入老年后,為了使老年余壽階段的身心健康及保持勞動力與參與社會的時間延長,使帶病、護理、病殘的時間縮短,各種功能障礙在盡可能的生命晚期出現(xiàn),從而在軀體、社會、經(jīng)濟、心理和智力等5種功能方面,能較長期地保持良好狀態(tài),較長期地參與有意義的社會生活[2]。
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向老年人介紹其生理特點和衛(wèi)生保健知識。如培養(yǎng)良好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遵循食物易咀嚼、易消化吸收、防止便秘、補充必需營養(yǎng)素四個原則。不嗜煙酒,作息規(guī)律,衣著舒適,保持口腔皮膚清潔,注意安全,防止摔倒。指導老年人參加符合其生理特點的體育鍛煉項目,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普及老年病的防治知識:讓老年人了解多發(fā)病的致病因素,獲得疾病早期發(fā)現(xiàn)的知識及識別方法,掌握簡單的急救技能。如心肌梗死早期可出現(xiàn)的心前區(qū)疼痛或放射痛,若有即往史者此時要立即服用硝酸甘油等強心類藥物,并平臥休息,癥狀不緩解者需要緊急就診。通過指導,使老年人不會因輕微不適而恐懼,也不會對大病的先兆視而不見。指導老年人合理用藥,掌握家庭常備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藥物的貯存方法和防止誤用的措施;誤用藥物和用藥過量時的應急解救措施;服食補藥和藥膳的適應證和注意事項;如何識別過期、變質藥物等,并要糾正老年人用藥過量和克服藥物成癮等問題。
維護與增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年人正確認識離、退休問題,樹立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新觀念,豐富精神生活;指導他們學習一些老年心理學的知識,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克服對死亡的恐懼;指導老年人安排好家庭生活,處理好“代溝”問題,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良好的心理養(yǎng)生技巧。
開展家庭健康教育: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點或長期患病而導致反應能力、記憶力等機能下降,所以還要對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掌握常用藥物的使用及保管、常見老年病的防治和簡單的急救常識,學習測量血壓、體溫的方法,學習對老人進行心理調適的技巧,掌握臥床老人的護理方法等。
老年健康教育的實施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3-286-02
隨著我國老年化進程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冠心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在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躍居首位,它已經(jīng)對老年人的生命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關注老年患者冠心病的教育問題甚為重要。健康教育是以消除或減輕不健康的行為因素來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為特點的,通過信息傳播,認知健康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wèi)生保健知識的技能,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方式。
1 臨床資料
本組50例。病史在1年以內有10例,1年以上40例。最大年齡86歲,最小年齡52歲。男35例,女15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有8例,中專以下42例。
2 健康教育前評估
患者入院后,護士根據(jù)患者病情了解其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預防保健知識的了解程度,最后根據(jù)患者或家屬的敘述制定宣教計劃。按職業(yè)、年齡、性別、學歷、疾病種類等分類可定位不同特點的特殊健康教育人群。護士只有了解了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宣教,糾正患者偏差,達到向患者宣教知識的目的。
3 健康教育方式
根據(jù)參加人數(shù)的不同,我們采用了單人指導和集體教育兩種教育方式。因本組均為55歲以上老年患者,部分活動不便,故單人指導方式應用廣泛,個別時候兩者并用。
3.1 單人指導 患者住院期間由主管護士利用晨間護理治療、巡視或其他時間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人手一冊,對視力比較好的患者,護士為其講解后可讓其閱讀,并適當提供一些有關雜志、報刊;對視力不好、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護士可為其閱讀。
3.2 集體教育 科室設置健康教育課,定期講課,進行冠心病防治知識宣傳,上課期間患者對不明白的問題當場提問,老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患者之間可以互相交流。還可在科室墻面上設置老年冠心病的健康教育專欄,由專人負責,定期更換新內容,以不同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也豐富了患者住院期間的文化生活 。
4 健康教育內容
4.1 入院宣教 目的是幫助患者盡快適應醫(yī)院的環(huán)境,穩(wěn)定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內容包括:熱情接待患者、扶送患者到病房,主動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各種設施、主管醫(yī)生、護士以及各項規(guī)章制度。
4.2 住院教育 基礎知識教育,向患者初步介紹冠心病的有關知識,讓其簡單了解本病的病因,即易患因素和危險因素。主要危險因素可總結為“四高一吸”:即高血壓、高血脂、高年齡、高血糖、吸煙;次要危險因素如肥胖、緊張、飲食、遺傳等 。
4.3 飲食指導 ①控制膽固醇②控制脂肪③控制糖類④適當攝取蛋白質(蛋白質食品),多吃豆類食物。⑤多吃含維生素(維生素食品)c的食物⑥多吃含鉻、鎂、碘、鋅的食物 ⑦多喝礦泉水。⑧多吃蔬菜、粗糧⑨淡鹽:每日控制2-5克之間。⑩禁煙、酒、濃茶、辣椒。⑾少量多餐,一日四餐為宜。每餐七分飽更安全。
4.4 排便指導 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因為過度屏氣用力會增加心臟負擔,嚴重時導致病情加重或誘發(fā)猝死。如出現(xiàn)便秘時可用開塞露通便或口服緩瀉劑,必要時可作清潔灌腸以協(xié)助排便.
4.5 休息指導 患者無需臥床休息。急性心肌梗死發(fā)作后1~2周內應絕對臥床休息,無并發(fā)癥者第2周可先起床活動,第3周可離床進行室內活動,患者的活動與休息應根據(jù)病情和心電圖情況而定。并告之患者絕對臥床休息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負擔、保護受損心臟,減少和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恢復期患者應適當注意鍛煉,練氣功與打太極拳是我國的傳統(tǒng)體育療法,通過這些運動,可以疏通經(jīng)絡、調和氣血達到防病、治病、強身的目的。但在運動中應注意勞逸結合。
4.6 行為指導 勸導患者戒煙、戒酒,生活有規(guī)律,保證充足的睡眠
5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5.1 心理教育
老年人情緒急躁、容易沖動,有多疑、喜靜怕孤、自尊心強等心理,當發(fā)現(xiàn)自己患有冠心病時,以上心理特點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并出現(xiàn)悲觀失落、焦慮恐懼、擔心死亡等心理特征,我們應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采取相應的健康教育方式:①減輕心理壓力與反應 :對于緊張不安、焦慮、恐懼的老年患者,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與對待自己的疾病,向他們講解不良情緒對心血管疾病預后的影響。用真誠和藹的語言關心體貼他們,傾聽其陳述,了解他們焦慮恐懼的原因和心理需求,針對病因進行心理分析,教會他們如何進行必要的心理調節(jié),引導他們正視病情,幫助他們樹立控制疾病發(fā)展的信心。②增加信任度:對于易猜疑的老年患者,要盡早取得他們的信任,減少猜疑與誤會,在與他們教育的過程中做到自然、大方,并注意傳遞感情的技巧,給予患者鼓勵與安慰,增加信任與安全感,使其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態(tài)來接受和配合治療護理,從而取得最佳療效,爭取早日康復出院。
5.2 運動療法教育
生命在于運動??茖W合理的運動有利于健康,應告知老年人采取適當?shù)倪\動,這樣不僅能促進大腦皮質功能的恢復,有易于緩解緊張,改善睡眠,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減輕體重,增加免疫力,防止衰老,還能增加老年人對生活的信心。但要注意運動應適量,循序漸進,這樣可相對減少心臟負擔,提高病人的身體綜合力。
5.3 藥物治療教育
藥物治療是促使本病康復的重要手段,使用何種藥物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護士首先應明確老年人用藥特點及用藥原則,熟知主要藥物的藥理作用、觀察項目與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以達到合理用藥,增加療效的目的。指導患者或家屬知道所患疾病常用藥物的用法、劑量、不良反應,以及劑量不足或超量使用的危害,輸液過程嚴格控制滴速。使用口服藥物時,因老年人記憶力差,聽力及視力下降,要反復強調服藥時間、方法、劑量。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仍需繼續(xù)服用地高辛,應向病人告知本病治療量和中毒量很接近,劑量不足達不到治療效果,隨意增加劑量又可以引起嚴重的中毒反應,教會病人或家屬如何測量脈搏,每次服藥前脈搏不能低于60次/min,如出現(xiàn)惡心、嘔吐、頭暈或原有心臟病加重,應及時就診、及時停藥。
5.4 介入治療知識教育
做支架不是一勞永逸的,藥物治療一定要跟上,還應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要想一個支架撐起生活的全部是不可能的,支架頂多就是一個“管道工”,要想全身暢通,全身的環(huán)境都得進行綜合治理。 首先,患者應堅持服藥,注意自 觀察。 其次,要定期檢查。包括檢查血壓、血糖、血脂、血黏度等。 第三,要適量運動、合理飲食、保持穩(wěn)定樂觀的心態(tài)。
5.5 對出院患者進行生活起居教育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老年患者68例,隨機將兩組患者均分為兩組,各34例,其中觀察組:男24例,女12例,年齡70~93歲,從發(fā)病到就診時間為3~15 d;對照組:男23例,女11例,年齡71~94歲,從發(fā)病到就診時間為1~15 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發(fā)病時間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觀察組護理方法
121 急性期健康教育措施 首先對患者取舒適的臥位,進行臥床休息,對于劇烈咳嗽者可考慮行半坐臥位,以便痰液咳出,如果患者病情好轉后,可逐漸恢復日常活動,但要注意避免過勞,對于發(fā)熱的患者,除了配合醫(yī)師進行藥物治療降溫外,還可使用30%乙醇進行醇浴等物理降溫,患者出現(xiàn)降溫征象后,將會有大量汗液流出,此時要注意及時更換患者衣服和被單。
122 營養(yǎng)支持 老年人在感染狀態(tài)下,由于應激、高分解狀態(tài)以及抗生素等藥物對胃腸道黏膜、菌群的影響,患者容易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營養(yǎng)不良可嚴重損害肺的防御和免疫功能,影響治療與預后,因此,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滿足機體感染時所需能量,可增強患者自身抵抗力,提高治愈率,可酌情補充氨基酸、白蛋白、新鮮血漿等,此對老年肺炎至關重要[2]。
123 健康教育培訓 針對患兒的病情及護理者本人的個體差異,由其培訓小組的責任護士對其進行“一對一”的講解指導,并留下雙方的聯(lián)系電話,便于護理者遇到問題時可以隨時進行健康咨詢,使問題得到解決,也便于培訓人員進行電話隨訪,以便掌握護理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情況[3]。
124 治療知識的教育 包括按時服藥、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及心肌酶,使其充分了解治療方法,積極配合治療,出院后要求患者按時服藥,定期復查,搞好自我防護,適時增減衣服,勤洗手、講衛(wèi)生、有流行趨勢時戴口罩進行保護性隔離等,增加營養(yǎng)、加強鍛煉、提升免疫能力[4]。
125 健康教育總體形式 對于健康教育的形式,我院主要采用口頭教育結合文字、圖片的形式進行,對于患者入院后的住院須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常用知識,出院后的用藥指導等,打印成冊,便于發(fā)放和取閱,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或門診隨訪的健康教育,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以上工作可選擇一名專職護士進行。
13 研究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方法,如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電話隨訪等,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表現(xiàn)變化情況以,并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表現(xiàn)變化情況比較 觀察組臨床表現(xiàn)中止咳、啰音消失以及胸片正常的比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愈率為882%,對照組僅為618%,觀察組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7556,P=0006)。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表現(xiàn)變化情況比較(例)
組別 退熱 止咳 止喘 啰音消失 胸片正常
觀察組 31 29 30 32 32
對照組 31 18 30 21 24
χ2值 0000 6890 0000 10350 6476
P值 1000 0009 1000 0001 0011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組別 治愈 好轉 無效
觀察組 30 3 1
對照組 20 5 9
3 討論
健康教育是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政府必須提供的社會資源和公共服務,健康教育不僅是口頭上的宣傳、勸阻、教育,而應是促進、干預不良行為的改變[5]。本研究中觀察組通過有針對老年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措施,并注重治療輸液期間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對護理人員則注重健康教育的培訓和改善護理工作中,健康教育的總體形式,我們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其臨床表現(xiàn)中止咳、啰音消失以及胸片正常的比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所以通過本研究我們認為,有效的護理措施對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老年人肺炎患者治療效果是一種重要的措施。
參 考 文 獻
[1] 喻香,倪學慧老年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健康教育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0,10(2):8687.
[2] 陳緒坤,向小玲淺談老年肺炎的綜合治療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09,9(2):4950.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9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896-02
骨質疏松癥(OP)在中老年群體中較為常見,目前已是引起全球關注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隨著社會人口漸步入老齡化,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對患者生活質量構成了嚴重威脅[1]。相關研究顯示,骨質疏松的發(fā)生與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多因素均有密切相關性,故制定科學方案積極防治,減少其發(fā)生機率,是維護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關鍵,其中健康教育為重要環(huán)節(jié)[2]。本次研究選擇我院保建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參與保健體檢的老年人200人,實施針對骨質疏松防控的健康教育,就所得資料與實施前行回顧性比較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共200人,男121人,女79人,年齡62-74歲,平均(67.5±4.7)歲。文化水平:大學25人,高中67人,初中及以下108人。將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實施健康教育后的相關資料與實施前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實施途徑 ①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機構:針對骨質疏松的相關健康教育內容需納入到健康教育機構,作為工作的重點內容,依據(jù)管理要求,對相關單位人員在有效的指導和組織下開展相關工作。②加強綜合性防治:在各類型慢性疾病實施綜合性防治的過程中,將骨質疏松癥相關健康教育工作全面融入,使社會服務與醫(yī)療保健密切結合,對骨質疏松健康教育有序開展起到保障作用。③提高健康宣教人員素質:負責行骨質疏松健康教育的相關人員除需對醫(yī)學知識扎實掌握外,還需具備專業(yè)技能,能完成各項社會工作,如組織協(xié)調、信息傳播等[3]。④更新服務理念:對傳統(tǒng)的服務理念進行更新,高起點、多形勢的以全新的工作模式開展健康教育。⑤建立信息資源:對有條件的老年患者,建立可操作性和指導性的骨質疏松健康教育資料庫,以起到知識傳播,指導患者行為的目的。
1.2.2 健康教育內容 ①基本知識掌握:就骨質疏松的作用機制,病理因素,診治方法,對健康的危害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幫助患者了解和認識導致骨折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就預防骨質疏松的重要性向患者強調,以使生活質量得到根本性的提高。②飲食指導:在正常骨骼的生長發(fā)育中,鈣為必須的部分,可提倡多食用乳制品,對骨質疏松進行預防。③生活指導:營養(yǎng)不良、嗜酒、吸煙、缺乏運動均為造成骨質疏松發(fā)生的危險因素,故需加強營養(yǎng)、合理運動、不喝酒抽煙,以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④心理干預:骨質疏松患者中骨折、骨痛為主要癥狀,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引發(fā)傷殘或死亡,患者易產生焦慮、恐懼心理,故需加強心理干預,主動和患者溝通,使其樹立勇氣及信心,提高配合依從性。⑤藥物指導:目前,尚無明確的治療骨質疏松的方法,故早發(fā)師、并行及時診治較為重要,抗骨質疏松共包括抗骨吸收藥物和促進骨形成藥物兩種,讓患者對各種藥物的注意事項、用法、不良反應進行了解,可促進藥物的合理應用,對骨量的丟失起到阻止效果。⑥健康指導:對專業(yè)知識和醫(yī)院環(huán)境條件充分利用,舉辦講座,對骨質疏松的病理特點、防控措施進行集體宣教,開展咨詢和隨訪,行具體指導工作。
1.3 觀察指標 采用自行設計劃問卷,對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具體包括中知識的掌握、防治態(tài)度和行為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SPSS13.0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實施健康教育后老年人掌握骨質疏松的防控知識和預防行為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骨質疏松在臨床具有較高發(fā)病率,是引發(fā)中老年患者骨折發(fā)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骨折增加了傷殘率及死亡率,使患者生活質量顯著下降[4]。因骨質疏松在臨床表現(xiàn)上并不典型,呈緩慢發(fā)作進程,故多數(shù)患者對此并未引起重視,目前尚無有效方法使疏松骨質向高質量正常骨骼恢復。骨質疏松好發(fā)老年群體,此病理機制為老年人骨生成數(shù)量顯著低于骨重吸收水平所致。老年人對骨質疏松危害性尚無明確認識,缺乏對危險因素的了解,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存在,科學合理的預防知識缺乏[5]。故在防治骨質疏松過程中,需幫助患者樹立健康觀念,對衛(wèi)生保健知識進行有效掌握,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獲得自覺的維護和應用,最大程度的將危險因素減輕或消除,降低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
同時,疾病防治各級機構尚未統(tǒng)一對骨質疏松實施健康教育方案的重視力度,缺乏健康教育材料,如錄相帶、宣傳畫等,且缺乏專業(yè)人員的設立的咨詢平臺和宣傳方案。骨質收松健康教育未被健康教育機構作為工作的重點,骨質疏松為多方面因素共同導致的疾病,涉及到營養(yǎng)學、臨床醫(yī)學、傳播學、預防醫(yī)學、教育學、運動醫(yī)學等多學科的技能和知識,醫(yī)務人員需對相關知識結構進行充分了解,以為患者提供更個性化的、科學化的服務要求。健康教育是以干預、教育、傳播為主的手段,以促使群體建立健康行為,達到維護健康的目標,本次研究中,通過建立建全健康教育機構、提高醫(yī)護人員綜合素養(yǎng)、更新服務理念等,向老年人提供基本知識宣教、飲食及藥物指導、心理干預、生活指導等全面、整體的健康教育,結果顯示,實施健康教育后老年人掌握骨質疏松的防控知識和預防行為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針對老年骨質疏松的相關特點,實施全面、整體的健康教育,可促進患者建立良好生活習慣,更好的防控疾病的發(fā)生,以徹底改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郭公慧,王茂桂,陳常云.健康教育對老年骨質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折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7,10,14(10):1628-1629.
[2] Chan MF,Kwong WS,Zang YL,et al.Evaluation of a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young adulta.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7,57(3):270-285.
[中圖分類號] R544.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2-248-02
高血壓可導致心、腦、腎及眼底并發(fā)癥。因而控制高血壓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預防高血壓病的主要手段[3]。煙墩街道居民大多數(shù)屬回遷戶,從農民一躍成為市民,生活富裕了,生活習慣改變了,但人們對健康缺乏關注,健康知識匱乏,以至各種富貴病紛至沓來,尤其是高血壓發(fā)病率明顯上升。因此,對老年人健康教育意義非同小可。為了使病人早日康復,提高生活質量,讓高血壓病人充分了解病因,并發(fā)癥及康復保健重要性。我們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2009年1月―2010年10月對356例60歲以上高血壓患者進行了健康教育。效果明顯。
1 資料
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們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建立健康檔案的60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患者356例。見下表:
符合1999年世衛(wèi)組織高血壓判定標準,即在未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的安靜狀態(tài)下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
2 健康教育內容
2.1 高血壓相關知識宣教
2.1.1 高血壓定義、分期、主要并發(fā)癥及危害性。有關高血壓相關知識將直接影響高血壓的防治效果[4]。
2.1.2如何自測高血壓測血壓前至少休息5分鐘,測血壓時保持安靜,每測三遍取平均值為本次測血壓值。需要時,定、定部位、定血壓計。
2.2 藥物指導
向高血壓患者講解藥物的劑量,服用方法和時間,用藥后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各種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等。給患者制定服藥時間表,部分患者因血壓正常而停藥,血壓升高又加量,導致血壓反復波動,須遵醫(yī)囑堅持服藥。少數(shù)患者測量血壓前停服藥物,以至血壓高出正常。正確的認識是無論什么時候測量血壓,仍按平常服藥,以達到檢測藥效的目的。通常降壓藥是從小劑量開始使用,逐漸增大,經(jīng)一段時間治療,再根據(jù)藥物效果調整劑量以維持療效。
2.3 鼓勵運動
運動有研究表明體力活動是獨立的降壓因素,具有鞏固藥物降壓效果的作用[5]。運動要根據(jù)患者的心臟功能、生活習慣和體能狀況而定。提倡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運動強度,不要做劇烈運動;運動要適宜如散步、氣功、騎車等有氧運動;有些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在清晨活動,因清晨起早時交感神經(jīng)興奮心率加快,血管粘稠度高是心血管意外好發(fā)時間。適宜在下午4-6點活動。
2.4 保持心理平衡
2.4.1 正確認識疾病,主動配合治療。向患者說明:堅持長期合理有效治療,完全可以控制血壓,穩(wěn)定病情,減少心、腦、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增強遵醫(yī)服藥行為,主動定期檢查。
2.4.2 避免不良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創(chuàng)造放松的心情,聽聽音樂、看看電視,避免刺激和煩躁緊張,從而有益于血壓穩(wěn)定。
2.5 倡導合理飲食
定時定量,少食甜食、油膩、動物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多食新鮮蔬菜瓜果雜糧高鈣食物,吃低鹽膳食,建議每人每天供鹽不超過6g。
2.6 戒煙限酒勞逸結合,保證合理休息和充分睡眠。每天至少睡眠時間不少于八小時,而合理的安排午睡時間認識到煙酒對人體的危害,自覺戒煙限酒。
2.7 減重 二便指導 對超重和肥胖者要求逐步減輕體重。養(yǎng)成定時排便習慣。大便秘結時應避免憋氣使勁,必要時使用開塞露、緩瀉劑等,排便時下蹲和起立時勿過猛過快。
3 健康教育形式
3.1 面對面口頭教育
3.1.1 患者就診治療或主動來門診測血壓時,講解藥物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項、服藥方法等。
3.1.2 利用家訪入戶調查時,對社區(qū)老年人進行口頭宣教或發(fā)放宣教材料,對高血壓患者提出的疑問,給予耐心的解答。
3.1.3 定期隨訪時,檢測血壓是否正常,詢問服藥情況及給于生活方式指導等。
3.2 成立高血壓病人俱樂部 公布活動方案,制定每期活動主題,通過短信形式通知患者,讓患者自覺參與。先由專家授課、答疑,再進行相互交流。
3.3 每月在社區(qū)授課一次,選擇在病人相對集中小區(qū)進行。每次90min并免費發(fā)放定量鹽勺、定量油勺、以及《高血壓防治手冊》,以提高授課效果。對文化程度不高的高血壓病人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內容應通俗易懂、不宜太多。應因人施教,因病施教,便于理解和接受。
3.4 隨機性教育 社區(qū)醫(yī)務工作者工作在社區(qū),是社區(qū)居民健康守門人,頻繁與居民接觸,隨時交流,可以針對特定個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高血壓知識及保健知識,回答患者的提問。是適應性很強的教育形式。
3.5 文字電教教育 通過黑板報、播放VCD、聽錄音,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等資料指導患者有關疾病知識,同時給予必要的解釋說明。
4 結果
通過健康教育后,患者從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初步了解高血壓的基本知識、防治方法,人數(shù)明顯提高;血壓降至正常人數(shù)增加61.6%,有21例血壓有所下降是由于伴發(fā)高血脂等并發(fā)癥、7例無效的患者由于遵醫(yī)行為不良或并發(fā)腎病、家族遺傳性高血壓、血管狹窄等引起的;嚴格遵守醫(yī)囑等方面有顯著的提高。患者參加運動的積極性提高,能主動參與步行、慢跑、太極拳、體操等各項康復活動。大吃大喝現(xiàn)象減少,戒煙限酒、低鹽飲食的人明顯增多。見下表
5 體會
5.1 對老年人高血壓的健康教育形式應多種多樣,靈活運用。切不可學生式課堂教育。
5.2 教育內容應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結合實際,不能理論化的課本教育。
5.3 教育目的應明確:通過對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使老年人認識到高血壓預防及治療的重要性。高血壓并不可怕,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不能在健康教育時搭車買藥或轉診病人,從中牟利,失去健康教育的意義
5.4 健康教育效果明顯:通過健康教育不但減輕了患者的緊張焦慮,而是提高了他們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自覺地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養(yǎng)成良好遵醫(yī)行為,提高了生活質量,降低致殘率或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5,13(增刊):56.
[2] 陳灝珠, 實用內科學[n] 第11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56
[3] 張紅梅.高血壓社區(qū)干預研究進展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3):73-74.
在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急劇升高,尤其在老年群體中(>60歲),且糖尿病為慢性終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進行治療,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種并發(fā)癥,導致殘疾或過早死亡,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非單靠用藥就可以達到,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療中的重要措施。我們對駐地兩個干休所進行調查,兩所共128例老年人,平均年齡>75歲,有糖尿病患者47例,其中并發(fā)癥35例,在這樣一個高度集中的老年群體中,要想控制或降低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可通過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來達到這一日標。我們對老年人具體實施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步驟如下。
為老年人普及糖尿病的基本知識
糖尿病的概念:糖尿病是南不同病因與發(fā)病機制引起人體內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作用缺陷,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障礙,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一組代謝性疾病群。
診斷標準:目前臨床應用的是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于1997年提出的新的診斷標準。有糖尿病癥狀(口干、多飲、多尿、體重減輕等)餐后2h或者1d內任意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值>17.0mmol/L,無須做糖耐量試驗即可診斷。如果空腹血糖>13 mmol/L或餐后血糖>18 mmol/L應該馬上到醫(yī)院就診。
促使老年人易患糖尿病的因素:①基礎代謝率降低;②飲食不均衡;③體力活動減少;④肥胖;⑤人體組成成分因素;⑥胰島素作用改變因素一胰島素受體、胰島素分泌相對增多因素;⑦胰島素分泌量改變等因素。
糖尿病的預防:①健康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②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多運動,保持個人正常范圍的體重,飲食要規(guī)律,搭配要合理,保持充分的睡眠。③每年至少要參加體檢1次。
定期組織糖尿病患者聽課和進行患者之間的交流
改善患者心理障礙:據(jù)相關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中有36%~37%的人有輕度的心理障礙,可表現(xiàn)為焦慮、悲觀、恐懼等。要解決此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人手:①首先要樹立患者對該疾病治療的信心。②要求家人與醫(yī)護人員耐心地與患者交流、傾聽,使其感受到親人的關心。③向患者多講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提供新的信息,讓其多與血糖控制較好的糖尿病患者學習交流。④告訴患者保持樂觀穩(wěn)定情緒的重要性。因其情緒有利于維持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而焦慮的情緒會引起一些應激激素的大量分泌,而這些激素大多是胰島素拮抗激素,因此也都是血糖升高的激素,都會加重患者的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患者應注意的飲食事項:①每天應吃以下四大類食品:谷薯類、菜果類、肉蛋奶豆類、油脂類。②少量多餐既能保證營養(yǎng)充足,又可減輕胰腺負擔,有利于血糖控制。③建議每天保證至少3餐,注射胰島素的患者4~5餐為宜,可以預防低血糖發(fā)生。④定時定量定矮與藥物作用、運動時間保持一致,使血糖不致波動太大。⑤要多飲水,限制飲酒,避免空腹飲酒,易出現(xiàn)低血糖。
糖尿病運動治療與指導方法:運動治療對糖尿病的作用:降低血糖,增強胰島素作用,降低血脂,減肥,降低血壓,改善心肺功能,防治骨質疏松,增強身體靈活度,放松緊張情緒。運動方式、方法的選擇:一般選擇有一定耐力的,持續(xù)緩慢消耗的運動,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如快走、慢跑、跳舞、游泳、騎車、爬山、桌球等運動;運動的強度以感覺周身發(fā)熱、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每次運動時間60 min為宜。運動時的注意事項:①不要在空腹時運動,應從第1口飯算起的飯后1 h開始運動,因此時血糖較高,運動時不易發(fā)生低血糖。②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相對崮定,注射胰島素的患者,運動前應將胰島素注射在腹部。③隨身攜帶糖果,當血糖較低時及時服下,避免低血糖發(fā)生。④隨身攜帶糖尿病卡,寫明姓名、年齡、住址、電話等。
教會患者熟練掌握血糖的自我監(jiān)測的方法,還要使其認識到必須依靠自己做好自我監(jiān)護,掌握血糖的動態(tài)變化,以利于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以便收到理想的療效?;颊咦詈媚苡幸粋€完整的血糖監(jiān)測日記(包括血糖監(jiān)測時間、血糖值、飲食時間、用藥量與時間)。如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應每天監(jiān)測血糖1~4次;血糖控制良好或穩(wěn)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應每周監(jiān)測1 d或2 d的血糖。
老年患者口服降糖藥物的注意事項:①一定要按時服藥,尤其針對老年人記憶力差的特點,指導家屬合理用藥。②及時監(jiān)測血糖,及時到醫(yī)院調整藥物。③告知患者低血糖的癥狀,簡單處理和預防辦法。④教育患者不能自行停藥或減少用藥量。
糖尿病并發(fā)癥的預防:盡可能使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控制好血壓(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應被控制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全球性的重大社會問題,特別是健康問題,而老年人所患的慢性病大部分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2010年8月~2011年8月隨機調研2個社區(qū)的180名老年人,對其中100名老年人進行嚴密的健康教育后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明顯,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在大龍華街道隨機抽取2個社區(qū),隨機選取1個社區(qū)的老年人作為干預組,另1個社區(qū)的老年人作為對照組,干預組和對照組各隨機抽取2010年6~8月在2個社區(qū)居住滿1年以上且短期內不會離開本社區(qū)的60(周)歲及60歲以上的老年人100人和80人。其中干預組男51人,女49人,年齡62~89歲,平均70.39歲;對照組男39人,女41人,年齡60~88歲,平均70.13歲。所有老年人均自愿參加本調查,意識清楚,有較好的語言溝通表達能力。分別對兩組的年齡、性別、患有的慢性病、職業(yè)、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經(jīng)濟收人水平、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等指標構成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異常的患者,②同時患有腫瘤,且近半年內接受過化療或放療者,③存在可能導致參加者依從性差或失訪情況者,④正在參加或近30天內參加過其他研究項目者,⑤伴有嚴重軀體功能損害者,⑥交流溝通有障礙者。
方法:①調查工具:采用自行設計的“社區(qū)老年人生活方式健康調查表”對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身高、體重、BMI、血壓、空腹血糖、吸煙、飲酒、嗜鹽、嗜甜、高脂肪、高膽固醇、喜油炸食品、運動量、睡眠質量及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有自己監(jiān)測測血壓和(或)血糖等項目。②實施方法:由研究者本人及社康中心的全科醫(yī)師團隊經(jīng)過培訓后分別在實驗前后發(fā)放問卷調查,當場回收問卷。實驗前共發(fā)放問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80份。實驗后共發(fā)放問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80份。③干預組實施方法:對納入研究的老年人進行臨床資料登記,并建立個人電子健康檔案,干預組在第1次問卷調查后即由社康中心的全科醫(yī)師團隊通過各種方法實施每個月≥2次的健康教育。④對照組實施方法:對照組只進行臨床資料登記和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在第1次問卷調查后不實施任何方式的健康教育,觀察時間1年,1年后通過問卷調查對比兩組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情況。⑤健康教育方法及內容:全科醫(yī)生充分利用社康中心便利性、便捷性、可及性、對社區(qū)居民的熟悉性的優(yōu)點,實施面談法,發(fā)放健康教育處方,健康教育講座,宣傳欄,播放健康教育錄像,電話隨訪,上門家訪等方法實施嚴格周密的健康教育。內容包括健康4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心理平衡、充足睡眠;常見的不良生活方式及與健康的關系;吸煙、嗜酒與健康;高鹽、高糖、高脂肪、高膽固醇與健康的關系;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相關內容的健康教育;便秘;消化性潰瘍;骨質疏松癥;泌尿系結石;頸椎保健操;口腔疾?。活A防感冒等。
體質指數(shù):體質指數(shù)(BMI)=體重(kg)/身高2(m2),超重:24≤BMI<28,肥胖:BMI≥28[1]。
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核對無誤后輸入Foxbase數(shù)據(jù)庫,使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均數(shù)和率的差別比較采用t檢驗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 果
兩組老年人健康教育前后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比較:干預組在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方面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老年人健康教育前后體質指數(shù)的比較:干預組在體質指數(shù)保持和控制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老年人在慢性病有關方面的比較:干預組在慢性病的新發(fā)病例和自己監(jiān)測血壓、血糖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討 論
本研究顯示,深圳市社區(qū)的老年人普遍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這可能與深圳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且現(xiàn)階段深圳市社區(qū)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較低有關。不良生活方式是一組習以為常的、對健康有害的行為習慣[2],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與老年人?;技膊〉陌l(fā)生有密切的關系,據(jù)WHO統(tǒng)計,人的健康長壽60%取決于其生活方式[3],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防治老年人?;嫉穆约膊∑鹬陵P重要的作用。
預防和控制或延緩老年人慢性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控制老年人慢性病發(fā)病率,提高生活質量,減輕醫(yī)療負擔,減輕家庭和社會壓力的一項重要措施,是擺在我們政府和醫(yī)務工作者上的一項艱巨的任務,從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開始顯得尤為迫切[4]。因此,改變社區(qū)老年人吸煙、飲酒、高鹽高糖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缺乏運動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區(qū)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識和防范疾病的意識,消除影響老年人健康的危險因素,可以達到明顯的預防、減少或延緩老年人患慢性疾病,控制老年人現(xiàn)患慢性疾病的發(fā)展,節(jié)約醫(yī)療資源和醫(yī)療費用,減輕社會負擔。
全科醫(yī)生團隊通過對2個社區(qū)中的老年人開展健康教育研究后發(fā)現(xiàn),干預組老年人的醫(yī)療保健常識明顯提高,在健康教育后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在超重、肥胖的控制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慢性病的發(fā)病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自己監(jiān)測血壓血糖方面明顯高于對照組。健康教育是一種低投入,高產出的事業(yè),充分發(fā)揮社康中心全科醫(yī)生的優(yōu)勢,積極對社區(qū)老年人實施健康教育指導,具有方便、快捷、可及性及有效性的優(yōu)點,且投入費用低,效果佳,值得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郭冀珍,趙連友.高血壓防治策略[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45.
現(xiàn)今中老年人群易出現(xiàn)高血壓情況,在對其進行社區(qū)疾病管理時,應給予一定的關注,從而有效地改善其日常生活質量以及身體情況。本文就此問題對社區(qū)老年人群高血壓健康教育干預效果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間的老年高血壓患者130例,在患者同意情況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有65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年齡段在60歲至8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2.5±3.2)歲,其中男性高血壓患者35例,女性高血壓患者30例。觀察組有65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年齡段在60歲至8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2.7±3.5)歲,其中男性高血壓患者33例,女性高血壓患者32例。兩組高血壓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情況、文化程度、身體情況以及家庭情況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對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相關管理時,其中對對照組中的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管理,即定時對患者進行血壓測量以及降血壓治療等;而對觀察組中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在常規(guī)管理的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干預,對兩組患者對于相關管理干預滿意程度進行比較分析。
3討論
高血壓作為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其一定程度上威脅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從而在對社區(qū)高血壓人群進行相關的管理時,應給予足夠的關注,從而更好地控制其血壓情況[1]。而在對老年高血壓人群進行相關管理時,相對于對其采取常規(guī)管理,在常規(guī)管理的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能夠較好地改善患者對于相關管理的滿意程度。由本次試驗所得相關數(shù)據(jù)額可以得知,對照組中有56例患者對于相關社區(qū)疾病管理滿意,觀察組中有61例患者對疾病管理滿意,即觀察組中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對于相關護理滿意程度更高,p
在對老年高血壓人群進行社區(qū)疾病管理時,首先應定期的對患者進行血壓值的測量,從而及時了解患者的血壓情況。并且根據(jù)患者的具體血壓改變情況,給予患者血壓值控制的相關建議,其中包括合理膳食,低鹽飲食,營養(yǎng)合理[2]。第二,鼓勵患者積極的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從而能夠較好地保持理想體重。第三,社區(qū)相關工作人員應積極并且耐心地對老年高血壓人群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教育以及日常相關注意事項,有意識的改變日常不良習慣,從而更好地進行血壓值的控制。第四,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一定的心理指導,從而使患者能夠以較好的心態(tài)進行相關疾病管理[3]。
綜上所述,在對社區(qū)老年高血壓人群進行相關管理時,應有意識地進行健康教育,從而更好地改善其日常生活質量同時,有效控制其血壓值,有一定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常見病,具有緩慢進行性發(fā)展、反復急性發(fā)作的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人們樹立健康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增進健康水平。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具有流動性、通俗性、隨機性等特點,我在護理工作中邊實踐邊總結,建立了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健康教育模式,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具體情況結合使之更完善,更符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特點,使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護理質量得到了提高,現(xiàn)將對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健康教育的情況按照目標、方法、內容及評價幾個方面介紹如下。
1 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在醫(yī)院期間的一系列健康教育
使患者了解慢性支氣管炎的一般知識,康復保健知識,從而增強預防保健知識,提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生活質量。
1.1 流動性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往往有比較長的病史,就診醫(yī)院及就診次數(shù)都比較多,病情好轉就回家休養(yǎng),病情復發(fā)時又來就診。針對這種情況,力求教育內容要實效、簡潔,特別交代患者情況變化時隨時復診。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主要表現(xiàn)是慢性咳嗽咳痰,在實際工作中,將促進排痰的方法進行分類并做成一張張的小卡片,并和患者一起討論選擇符合自身的排痰方法,然后就手把手教會老年患者實際操作,如“拍背與胸臂震蕩法”,直接在患者身上示范,讓患者自已體驗方法的要領和實際效果,體驗到這種操作的優(yōu)點后,患者學習起來自然更投入,就更容易掌握了。
1.2 通俗性 即健康教育語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由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較多,文化程度、背景不同,健康教育的內容中少用或盡量不用醫(yī)學術語,遇到必須使用醫(yī)學術語時,則深入淺出,并輔以相應解釋,使健康教育達到最佳的效果。如在講述腹式呼吸鍛煉時,告訴患者“腹式呼吸”就是喘氣的時候肚子盡量地鼓起和收縮,就好像呼吸的氣體是進出于肚子一樣,這樣講患者就明白了。
1.3 隨機性 健康教育時注意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由于患者的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的不同,在進行健康教育時非常注意針對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內容,視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對文化程度低的患者,主要采用口頭教育,有操作的話進行現(xiàn)場演練,讓患者當場能復述教育內容和掌握操作要領,對文化程度高一點的患者,可結合采用文字性教育,如標語、板報、掛圖、傳單、小冊子等。最后和患者共同討論應該采取的健康的行為。這樣不僅節(jié)約了時間,也能更大程度地讓患者參與自身的健康管理。
1.4 強化性 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在健康教育過程中,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意識、表情,來判斷患者是否明白。當然也應注意對患者充分尊重和友好,真誠相待,耐心負責,決不能自以為是或用說教的語言,切忌生硬等語氣。
2 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健康教育的內容
2.1 病癥簡介 慢性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主要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反復發(fā)作的慢性過程為特征。其發(fā)病可能與感染、理化因素、過敏、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降低,營養(yǎng)不良,遺傳因素有關。此病嚴重時可發(fā)展為阻塞性肺氣腫,它是一種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應積極防治。
2.2 心理指導 患者因擔心疾病轉歸而焦慮,護士可向患者說明主要配合治病護理措施,病程可得到緩解,無須過分擔心,過分焦慮會不利于治療等。積極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取得家屬對患者經(jīng)濟、精神上的支持。如果有條件可請同種疾病恢復好的患者現(xiàn)身說法,增強他們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3 飲食指導 加強營養(yǎng),多食肉類、蛋類、蔬菜水果、多飲水。忌辛辣刺激性、生、冷及油膩食物,戒煙酒。
2.4 作息指導 保證充足睡眠,以半坐臥位為佳。根據(jù)呼吸困難程度進行運動,鼓勵患者活動增加、情緒及身體處于有壓力的情況時,使用控制呼吸的技巧(包括腹式呼吸法及縮唇呼吸法),并且從床上鍛煉到床邊鍛煉,逐漸延長步行距離,及增加運動量[1]。
2.5 用藥指導 其用藥主要的抗生素、鎮(zhèn)咳、祛痰、平喘類藥,應在醫(yī)生或護士指導下遵醫(yī)囑服用藥物。用藥過程中,告知患者有可能發(fā)生一些不良反應如皮疹、皮膚瘙癢、心跳、頭暈、手顫、咽痛、潰瘍等應及時返院告訴醫(yī)護人員。但對一些比較緊張、疑心太重的患者,又不能直接將這些癥狀告知,防止誤導患者。
2.6 特殊指導
2.6.1 若痰多難以咳出,可進行有效的咳嗽、先做5~6次 深呼吸,吸氣后屏氣片刻,然后進行咳嗽,這樣使分泌物從遠端移向大氣道,容易咳出,每2~4 h進行一次[2]。也可使用胸部叩擊,兩手手指并攏拱成杯狀,腕部放松,迅速而有規(guī)律地叩擊胸部各肺葉、每一肺葉反復叩擊1~3 min。
2.6.2 教會患者呼吸訓練方法,如腹式呼吸及縮唇呼吸,可有效增加肺部運動的力量和效率,協(xié)調膈肌和腹肌在呼吸運動中的活動,提高肺泡通氣,降低呼吸功耗,達到呼吸困難癥狀緩解,換氣功能改善。
2.7 其他指導
2.7.1 戒煙、酒
2.7.2 注意天氣變化,防受涼。及時治療上呼吸道感染。
2.7.3 注意室內空氣清新,室溫18~20度,濕度50%~60%,避免刺激性氣體粉塵等。
2.7.4 加強身體鍛煉及鼻耐寒鍛煉,增強抵抗力。
2.7.5 有如下情況應及時就醫(yī):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加重,發(fā)紺,發(fā)熱,心率快,胸悶不適等。
3 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健康教育的評價方法
3.1 與患者交談的方式
責任護士、護士長采用與患者交談的方式了解和檢查健康教育執(zhí)行的程度和質量。特別是病情較重,復診次數(shù)較多的患者,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如何,患者的健康意識如何,更能通過談話清楚地評價到。
3.2 發(fā)表調查 向患者發(fā)放意見征詢表,通過收集信息,對存在問題分析原因、修正制定措施、促進健康教育方法及內容。
小結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發(fā)展,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將更加被患者及家屬所接受,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也越來越顯著,實施健康教育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各種治療有增效的作用。
Hulunbuir city area community senior citizen health education condition diagnosis
LIU Yu-liang CHEN Jun-guo
【Abstract】senior citizen's health education must have good protects the trouble communication to be able to obtain satisfaction the effect,in this investigation discovered has the minority patient not to be willing to coordinate,after the patience explanation,persuades only then to be able a better ditch energy. We must through the many kinds of channels,strengthen the community nursing staff's comprehensive quality raise,causes it unceasingly perfect and is rich oneself.
【Key word】investigation;Asks the volume;Chronic illness;Manner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通過調查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qū)建設鎮(zhèn)與哈克鎮(zhèn)60歲以上老年人130例,其中女性52例,占調查人數(shù)的40%;男性78例,占調查人數(shù)的6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72例,占調查人數(shù)的55%。年齡最大的77歲,最小的60歲。
1.2 方法:對建設與哈克兩鎮(zhèn)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隨機性調查表研究,內容涉及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患慢性病情況及健康教育需求等八項內容,其中對健康教育需求我們列出了十個問題,對每個問題按肯定或否定回答,然后按每項的累計人數(shù)計算百分率,共發(fā)出問卷130份,收回128份,有效率98%。
2 結果
2.1 一般健康情況:從圖1中可看出,128例老年人中,健康狀況良好33例,占調查人數(shù)的25.78%,只患一種慢性病58例,占調查人數(shù)的45.31%,合并兩種以上慢性病的37例,占調查人數(shù)的28.90%。
圖1 128例老年人健康情況
2.2 健康教育需求情況:從下表中可看出,社區(qū)被調查的128例老年人中,只有20%的老年人并不愿意改變以往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有98%的老年人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知識,90%的老年人對表中1~7項內容表示歡迎態(tài)度,80%的老年人對健康教育的形式,以及通過健康教育培養(yǎng)良好生活習慣持肯定態(tài)度。
2.3 分析
2.3.1 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老年人健康觀念陳舊,參與健康教育的主動性不強。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老年人由于受認知水平的限制以及文化程度偏低,導致他們的健康觀念陳舊絕大多數(shù)的社區(qū)老年人還只是持有“有病才去就診”的陳舊意識,沒有意識到可以通過自身行為的改變去減少一些慢性病的發(fā)生。同時,很多老年人對醫(yī)療診治也存在一些不現(xiàn)實的期望。期望一旦生病,醫(yī)生或藥物治療就能解決問題。很少有人注意到通過自我生活方式的控制來維持健康,自我健康責任意識淡薄,缺乏學習健康知識的積極性。同時我們也應該了解,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程,短期宣教效果不明顯,只有長期堅持才能取得成效。對不良行為態(tài)度與保健觀念的轉變需要時間,但行為的改變更困難。[3]
2.3.2 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老年人文化水平低,做為健康教育工作對象,被動認知能力差。我國農村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低。2000年全國抽樣調查[4]顯示,87.4%的農村老年人未接受初等教育,82.9%的農村女性老年人根本沒進過學校。而且,年齡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這種低文化素質狀況可能給健康教育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即較低的文化水平以及與之相應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必然影響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
2.3.3 針對社區(qū)健康教育行為,老年人容易存在偏執(zhí)情緒。老年患者年齡大、反應遲鈍、容易遺忘,對健康教育的內容不易理解,尤其是有的患者性格固執(zhí),即使理解,也不愿改變自己過去的不良行為習慣,如抽煙、飲酒、過度勞累等。根據(jù)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80歲以上患者與80歲以下患者對宣教內容接受程度差異有顯著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宣講的內容掌握越差。[5]另外,社區(qū)老年人對健康教育需求也明顯存在偏面性,從調查中發(fā)現(xiàn),15%的老年人對接受健康教育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他們只根據(jù)自己所患疾病選擇與自己疾病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而對接受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識的意識還較淡漠,甚至于不愿意關注與自己疾病無關的老年人保健知識。
3 討論
3.1 良好的護患溝通是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保證。老年人健康教育要有良好的護患溝通才能得到滿意的效果,本調查中有少數(shù)患者不愿配合,經(jīng)耐心解釋、勸說才得以完成答卷,科學的健康教育從確定目標到擬訂、實施健康教育計劃以及效果評價等這些環(huán)節(jié)均需要患者參與,上述過程順利、真實、有效及嚴格的進行,必須有良好的護患溝通作基礎,使護患雙方共同建立起一種指導--合作的關系,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我們同時應該了解,老年人健康教育一方面能協(xié)助個人對自身健康的認識,培養(yǎng)其自尊心,建立責任感;另一方面,能促進社區(qū)的健康責任感[6],對提高老年人的衛(wèi)生知識水平和防病治病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采用計劃性教育,隨機性教育,示范性教育和以點帶面教育[7]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讓老年人認識到學會自身保健是免除疾病,減少病痛,增進健康的關鍵。
3.2 健康教育應講究方式方法。健康教育是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復雜工程,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可以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醫(yī)護人員對老年患者要多關心、體貼,針對老年患者的特點開展健康教育,如有的老年患者因閱歷多而性格固執(zhí),對他們的健康教育就必須要有耐心,潛移默化;有的老年患者知識豐富、文化程度高,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也高;有的老年患者聽力減退、動作遲緩,應在健康教育中反復講解和演示,多鼓勵和引導;同時還應尊重患者人格,熱情耐心,用職業(yè)魅力感染患者的學和做,以達到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8]。
3.3 加強老年護理人才培養(yǎng),提高健康教育業(yè)務培訓。由于受傳統(tǒng)醫(yī)學模式的影響,現(xiàn)社區(qū)醫(yī)護人員掌握的基礎理論,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代醫(yī)護工作的要求。健康教育內容不僅涉及到醫(yī)學、護理,還有社會、行為、教育、心理、人文等學科。相對滯后的護理知識,限制了護理人員進行健康教育宣傳的深度和廣度。另外,老年護理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更是當務之急,根據(jù)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目前護理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沒有充分考慮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護理需求的變化,這是極需要解決的問題。單純的醫(yī)療護理已經(jīng)不能滿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多方面護理的需要。充分利用教學醫(yī)院現(xiàn)有的資源,請醫(yī)院從事老年病研究的專家講課,包括老年基礎醫(yī)學、老年臨床醫(yī)學、老年心理、老年護理等各個方面。因此,要通過多種渠道,加強社區(qū)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使其不斷地完善和豐富自我,拓寬知識范圍,提高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 杜治玫. 護理學新論[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450
[2] 河北職工醫(yī)院.健康教育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164 - 168
[3] 馮曉昕等.社區(qū)中老年人健康教育方式分析.中國臨床康復.2006.40:116
[4] 中國老齡科研中心.中國城鄉(xiāng)老年人口狀況一次性抽樣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M]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465
[5] 李九林. 影響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有效實施的因素分析及對策. 安徽醫(yī)藥 2006,5:381
[6] 李繼坪主編.社區(qū)護理[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1
按照我們國家的標準,六十歲以上的人為老年人。這個單純就年齡為劃分的標準,是作為一種退休年齡的制度而言,卻并不完全符合客觀實際。事實表明,許多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如科學家、發(fā)明家等,在他們的老年期仍然大有作為。因此,人到退休年齡時充分注意個別差異與個別需要而作適當?shù)牧羧问欠峡陀^實際的。
在上幾個年代,我國的老年人少,而且社會變遷也少,大多數(shù)的家庭生活穩(wěn)定,家庭關系和睦,老年問題尚未成為社會問題。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深刻變化,人生價值觀念的更新,老年人的家庭成員也發(fā)生了變化,如失去了配偶,結了婚的子女離開家庭等等。更有甚者,有的子女照顧老人,其目的是為謀取老人的遺產;或虐待老人,使其無法生存。這樣,就使老人價值觀降低、孤獨、無人照料,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已經(jīng)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尤其近年由于生活和醫(yī)療水平的提高,人口結構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老年人占的比例逐年升高,國內外越來越重視老年人的研究。例如興起的科學有老年學,老年病學,老年心理學等等。作為與老年人健康問題接觸機會頗多的醫(yī)護人員,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與其心理因素有關,而心理因素能直接地反映到心理行為及其適應社會的行為。因此,大家都多些關心老年人,為使其能夠在祥和的氣氛中生活,展開對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咨詢活動及對老年人適應社會的行為(簡稱適應行為)研究,是很必要的。本文就個人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有關老年人的心理行為及其適應行為作粗略分析與體會,供同行們參考,以期作拋磚引玉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