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范文3篇

      時間:2023-01-04 11:12:25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范文3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范文3篇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篇1

      由于計算機技術迎來了快速的發展以及各種專業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相互融合,計算機的基礎教育成為了新時代人才培養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是培養學生計算機能力和相關知識,以及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們首先要關注的問題就是“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教師應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能,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于計算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不斷優化教學手段,更重要的是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提高計算機教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

      計算機的發展特點是速度快,使用廣泛和實踐性強。這就造成以往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需求。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多,知識點過于分散,同時計算機技術更新換代快,各種各樣的新系統和操作方式不斷涌現,加上學生的計算機水平良莠不齊,給計算機教學帶來很多困難,造成學生相關的學習和實際應用嚴重脫節,同時在計算機教學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課程方面:雖然近些年一些學校已經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了改進,但是大部分還是僅僅停留在試驗的階段,參與其中的只是一小部分學校,大部分的學校沒有進行改革;教師方面:教師還是秉持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教學手段單一,內容枯燥,也不了解學生的個人水平,簡單粗暴地進行統一教學,在課上布置的案例和練習難度沒有做到量體裁衣,因材施教,造成水平較低的學生沒有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知識,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而且有的教師頻繁地使用同一案例,教學老套,缺乏創新,不能及時跟進技術的更新,對于學生實際的應用能力也缺少檢驗和考評;在評價方面:階段性的考核,依然是現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普遍使用的評價機制,由最終成績來判定學習效果,平時的作業實際練習較少,任務也都比較簡單隨意,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提高學生計算機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必須要加快計算機教學方式的改進和優化,才能有效解決當前的問題。

      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意義

      技術、文化和應用是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其中,計算機的基礎文化知識是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文化知識是以培養計算機高素質人才為主要目標的,通過對計算機文化知識的講解,能夠使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得到顯著提升。計算機的技術知識是設計高級語言的基礎,能夠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計算機實踐能力。而計算機的應用知識是根據不同專業設計的課程內容,幫助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和他們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科學的結合。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高素質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其中,熟練地掌握計算機技能就是他們必須具備的一項特長,因此,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要引起各個學校足夠的重視。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秉持新課標要求的素質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素質培養,針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他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額外設計一套合理的教學方案,在平時的課程中融入更多實用性的技能。在計算機教學中除了要重視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教學,還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讓學生對計算機的各類軟件都能熟練掌握并運用他們。

      三、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特征

      教師要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計算機知識儲備以及教育背景等進行詳細的了解,才能探索出適合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據調查數據顯示,不同的學生,他們之間的計算機水平具有很大的差異,一些學生對計算機的各項系統都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甚至有些能熟練操作,也有一部分學生甚至連基本的操作都不會。所以,在教學前,教師一定要對每個學生的計算機水平進行充分的了解,從而制訂出合理的教學方案。除了課堂時間,在課后教師應多和學生進行交流尤其是那些計算機水平相對較低的學生,這樣才有助于學生全方位地提升他們的計算機水平。教師還應該做到在教學過程中,掌握好授課的尺度,比如課程的進度快慢、內容的體量等。如果一味追求教學進度,會導致學生的思維和能力跟不上教學進度,造成教學質量嚴重下降,影響學生的學習;如果教學進度拖沓,又會使學生對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熱情降低,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不良影響。根據計算機課程的要求,學生必須要對計算機的部分軟件能夠熟練操作,因此,教學時就需要根據大部分學生真實的計算機水平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幾乎各個領域都有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學生未來的發展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使用,這樣就要求學生要接受好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詳細講解操作計算機的相關知識,確保每一個學生都真正掌握了計算機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

      四、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策略

      這幾年隨著國家新課標的不斷深入落實,許多學科都在進行改革,計算機基礎教育也參與其中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由于不同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不一樣、學習能力也參差不齊,造成計算機的基礎教材內容與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發展的步調不一致。未來是信息技術主導的時代,隨著互聯網的深度普及,相應的計算機教學內容也要做到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在對計算機教學內容進行改進和更新時,要秉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把先進的理論知識帶到課堂教學中。

      (一)加強計算機的實踐應用

      許多教師對計算機的實際操作不夠重視,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對計算機軟件知識和使用方法的講解,很少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計算機實際操作,造成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手足無措,學生沒有充分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能,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應讓學生更多地去進行實際操作,在實踐中鍛煉計算機能力,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再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學生不能完全依賴教師的教學,這會讓學生降低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把大多數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去探索和實踐,少數的時間給學生講解相關知識。在教學課程中,要給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間的溝通交流,使學生的思路得到拓展。

      (二)及時處理學生遇到的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任務是教授學生知識,但是,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更為關鍵的一環。因此,解答學生的疑惑是教師的主要教學內容。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一味追求對知識的傳授,沒有考慮學生是否掌握和吸收了知識。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進行實踐操作,在實踐中才能發現問題,這樣教師才能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長此以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學生想要提高計算機水平,僅僅依靠課堂教學和練習是遠遠不夠的,更多需要課后的時間去進行實踐,學校可以適當增加機房的開放時間,供學生們課后進行鞏固和練習,同時為方便學生答疑解惑,需要安排教師值班進行指導。

      (三)用興趣引導教學

      通常在計算機課程學習初期,學生對計算機學習擁有濃厚的興趣,隨著計算機課程難度不斷增加,學生就對計算機學習逐漸失去熱情,甚至一部分學生產生抵觸情緒。而且,校內計算機課程又是公共課的性質,學生就更加不重視計算機的學習。所以,對于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教師應采取合理的方法使其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拋出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然后再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也可以播放一些關于計算機的相關視頻,營造生動課堂氛圍的同時還讓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提升,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學校要加快計算機網絡教學系統的建設,讓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能夠更加的方便。

      五、教學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

      教學方式就是要求教師以教學內容和目的為基礎,結合真實事件進行教案編寫,并組織學生分析和思考案例,從中進行總結。這樣做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計算機知識,使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均得到明顯的提升。而案例教學法就可以實現與實際操作基本同等水平的教學效果,通過與實際的生活場景相結合的方式,突出教學內容的真實性,讓學習和實際應用不再脫節。

      (二)分層教學法

      不同的學生個體,他們所具備的知識、個人的智力高低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導致他們在學習方面有明顯的不同,教師通過對學生采取分層教學方式,能夠實現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分層教學的方法不僅可以讓每一位學生實現教學大綱規定的要求,還能讓那些學習成績稍好的學生實現個人學業上更高層次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從技能、知識和實際動手能力方面均得到提升。分層教學的方式讓每個層次的學生均可以獲得成功的體驗,促進了師生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使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三)類比教學法

      類比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教學手段,類比推理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且常見的思維手段。類比教學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促進學生求異性思維的良好發展,同時還能夠明顯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四)任務驅動教學法

      是一種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的常用教學方法,過去的教學理念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則是將這一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并且具備多維度教學的特征。這種方式讓學生的學習狀態更加積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現有知識的邊界對問題有自己的理解,然后運用知識或者是自己個人的經驗提出相關的方案并解決問題。學生的學習已經由過去的由外到內的傳遞向現階段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發生轉變,通過學習到的新的經驗,再結合原有的知識經驗,使自身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極大的豐富。

      六、結束語

      現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從過去重視學歷的舊觀念逐漸向重視能力進行轉變,從重視傳授知識到現在重視對人的核心綜合素質的培養。在目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依然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進行重視,幫助學生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學習良好的計算機技能。教師在高中的基礎教學課程中,應不斷引導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思路,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要重視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加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

      作者:王飛飛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化埡農職業中學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篇2

      計算機基礎作為普通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以培養學生計算機技能、信息化素養、計算思維能力為目標,是學習后繼課程的基礎[1]。進入新時期,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高校學科眾多,對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也不盡相同,教學大綱、課堂教學統一與學生差異化發展需求嚴重制約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個性化要求。計算機基礎是大學本科的一門公共課,其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對計算機認知、應用計算機解決問題及基于網絡學習等方面能力。通過課程學習,要求學生以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知識為基礎,鼓勵研究型學習、自主式學習、資源型學習,強化實踐教學,能夠更好地使用相關技術解決本專業領域的問題。當前,面對我國高校當前建設“雙一流”的大背景以及教育上的發展新趨勢,推動新時期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的急需考慮的問題[2]。通常來講,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個體自覺主動地從事學習活動,對學習時間、學習目標和任務做好規劃并執行落實的能力。能力提升的關鍵在于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內在動機,能否摸索掌握一種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本文以《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就課程目前現狀及如何改進進行分析與探討。

      1當前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1.1教師師資力量不充足,教研流于形式

      由于各專業均需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導致學生規模數較大,師資力量顯得比較薄弱。但該課程專職教師力量缺乏,通常由其他專業教師兼任該門課程,這樣導致教師隊伍不穩定,教學資源建設不夠充足,每次教研會議探討只是就專業課程建設展開,很少有關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探討。大學計算機課程一般采用合班教學,學生人數眾多,導致教師教學任務繁重。

      1.2學生基礎不同,需求不同

      由于不同地區對原升入大學的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情況不同,導致學生進入大學前掌握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和能力差異巨大,尤其是偏遠的西部與南部地方學生差異十分明顯。

      1.3教材內容不能跟上與時代趨勢,學生興趣喪失

      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很難快速跟上時代趨勢。目前大學計算機存在內容模塊多、教材版本多、資源質量低的矛盾。在內容方面絕大多數與學生的專業學習聯系不夠緊密,過于強調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而缺少大學計算機的計算思維和方法方面的訓練,導致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往往在時間和精力上不夠,加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動性有限。老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不能完全指導更正每位學生的實踐習慣,久而久之,學生興趣喪失,學生學習效果不盡人意。

      1.4評價方式單一,學生積極性主動性變差

      及時對學生評價一方面有利于反映教學效果,一方面也能提高學生由評價得到的滿足感。但一方面由于班級學生人數過多,加上師資力量薄弱,導致課堂上無法對眾多學生進行過程評價,學生心理落差較大。考試往往以上級操作實踐為主,學生往往機械“刷題”,學習動力不足。

      2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

      計算機基礎教學應以人才能力結構為導向,以知識體系和實驗體系為基礎,建立多層次、多類別的目標體系,其知識結構主要涉及系統平臺與計算環境、程序基礎設計、數據管理與信息處理、系統行業應用。系統平臺與計算環境、程序基礎設計與學生基本計算機運用能力密切相關,數據管理與信息處理主要涉及解決相關專業所需信息處理的知識與技術,系統行業應用主要就計算機系統在各個行業里典型應用展開。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學生需要掌握上述知識結構中所涉及范圍和深度也有所不同。為此,特提出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內容。

      3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內容

      3.1課程改革的目標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課程改革要以學生“個性”發展為中心,注重學生能力培養,推進新知識、新技能進課堂,構建混合式教學、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管理,提高學習成效。

      3.2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3.2.1實施線上線下教學,提升自主學習的參與度

      在線教學具有不受時間、空間條件的限制,可以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以極大發揮。教師需要通過在線教學,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進而喚醒學生作為個體的價值認知。充分利用各種平臺資源要素協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首創精神和主體意識。其教學模式流程如下圖通過QQ、調查問卷等學生交流課下方式獲得學生的反饋信息,激發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責任意識,強調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形成科學態度和精神。

      3.2.2重視培訓,以賽促訓

      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5G、工業互聯網等面向未來的國家科技強國戰略的提出,各種學科競賽也紛至沓來。很多競賽題目都有很好的借鑒意義,通過競賽,使學生清楚目前市面流行的軟件、架構,自身缺乏什么,有助于提高自己自學的意識和動力,這些可以促進學生通過競賽更新自身“教材”,做到與時俱進。

      3.2.3實施第二課堂,豐富學習效果

      設計一些有各學科專業特色的計算機題目,例如:市場營銷專業鼓勵學生參加課外學習實踐,調查一些市場數據,將所學知識點與日常生活情景結合起來,使自身綜合能力素質得到提高。使學生不僅僅是“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通過社會,學校,教師的共同努力,引導學生充分第二課堂,培養溝通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及時促進學生成才就業。

      3.2.4完善體系機制,提升自主學習效能

      及時對學生評價一方面有利于反映教學效果,一方面也能提高學生由評價得到的滿足感。制定多元化的評價方案,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與小組互評等方法都是不錯的方法,可以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在線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獲得感。網絡平臺提供了大量的不同類型的在線學習資料,比如視頻、課件、參考教材、實際案例、外文文獻等,學生可以通過對學習資料的搜集整理,對知識點的加工糅合,拓展知識面,構建系統性的認知架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鍛煉了學生的分析、歸納等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教師通過平臺監督學生的學習。很多在線教學平臺都設置互評,自評環節來實現學生間的自我檢查、自我評價。學生在自我檢查的過程中可對自身學習情況更加清楚地掌握,能就具體問題與老師和同學們有重點地討論,便于發現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通過對自身學習情況進行客觀性評價,做到不斷反思總結、改進,進而提高自主學習效果。

      4小結

      通過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聯系當前社會發展需求,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在線學習,以賽促訓,實施第二課堂等舉措,借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教學過程的實施,教學壓力得到部分緩解,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有所提高。接下來需要進一步拓寬課程內容的廣度和深度,訓練學生計算工程的思維,使之培養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具備計算機應用能力的人才。

      作者:董錚 徐格靜 金高危 張華 單位:湖北文理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 北文理學院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篇3

      從現階段看,高職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在不同專業施教過程中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如:學生對計算機基礎基礎實驗課程認知片面,重專業課輕公共基礎課思想仍然存在;學生計算機操作應用水平層次不齊,教學內容、教學進度與因材施教難以有效統一等。隨著高密度信息時代到來,計算機應用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擁有熟練操作應用計算機能力已成為信息時代的基本要求,計算機操作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已成為影響技能型人才綜合素質培養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1]計算機基礎教學在強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實踐能力運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實踐教學相對理論教學,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及綜合技能素養。因此,在計算機基礎實踐課程教學過程中,探索建立以操作技能應用為核心、以信息能力需求為導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教學體系,針對教學出現的問題積極進行有效地改革與實踐顯得尤為重要。[2]

      1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教學存在問題

      1.1學生對計算機基礎實踐課程重視程度不夠,操作能力參差不齊

      受經濟發展、教育資源不均衡等多重因素影響,部分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未接受過系統化計算機基礎知識教育,雖然開設了信息技術相關課程,但受到國內應試教育大環境影響,無論教師、家長和學生都普遍存在對信息技術課不重視現象,很多大一新生在中學階段計算機基礎學習不好。計算機基礎課程知識內容較為龐雜,在沒有經過系統學習的情況下大學新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特別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而言,盲目認同計算機基礎能力素養的培養不影響專業課程學習,很難提升對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重要性的認同感。

      1.2實踐教學相關資源利用率不高,實際應用性和操作性不強

      高職院校將計算機基礎課程列入公共基礎課實施教學,公共基礎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受眾學生多,需要學校在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設備投入較多的計算機硬件資源,如何充分整合計算機資源,提高設備利用率是計算機實踐課程教學的關鍵。此外,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教學內容比較單一,主要任務集中在Windows、Office模塊內容的訓練上,數字媒體應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計算機新興技術介紹相對較少,探索型、研究型實驗開展的深度和層次不夠,無法滿足信息時代技能型人才對計算機操作應用水平的需求,實踐指導教師也難以給學生建立完整的計算機應用知識框架。

      1.3實踐課程教學考核機制不適應新形勢人才培養目標

      現有的計算機基礎實踐課程教學形式主要以教師講解、指導演示和學生實際操作為主,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不夠,大部分時間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缺乏主動、良好的互動式教學氛圍,實際教學中不少學生對實踐教學思想重視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之沒有獨立的關于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的考核機制,只是簡單的將實踐教學考核附加理論教學考核,導致部分學生對實驗內容只是按部就班的記憶模仿操作,實驗練習完成后,得不到有效的學習效果檢驗和靈活的知識運用。

      2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教學解決措施

      2.1根據教學對象專業不同,采取分層分類教學

      面對學生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水平參差不平狀況,可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和今后的計算機使用方向,教學時采取分層分類教學方法。所謂分層分類指的是建立在基于學生實踐技能差異基礎上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將學生按照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熟練水平以及專業需要進行層次等級班級劃分,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以層次班級為單位進行教學內容的實施,對教學對象能力水平的準確定位和了解是分層分類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3]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通過開發設計特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測評系統,對剛入學的大一新生計算機認知掌握情況進行統計調查,根據學校對教學班學生數的要求劃出不同等級層次。總體上來說,可將教學對象分成三個不同的等級層次:第一層為具備良好計算機操作能力,具備一定的知識拓展和創新能力;第二層次為能夠掌握和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內容,具備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第三層此次為對計算機系統沒有任何操作經驗,有待全面提高計算機操作能力。在具體實踐教學實施過程中除了按照教學大綱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理論進行講授外,要依照教學進度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遴選優秀應用案例進行演示和指導,并在實踐課程中要求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在完成項目案例的過程中能夠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領悟課堂所學內容和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式教學不僅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而且通過項目案例的完成和效果的展示,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課堂教育教學效果。[4]

      2.2以實驗項目驅動為主導,倡導“做中學”實踐學習方式

      為了更好地實現計算機基礎課程人才培養目標,有效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實踐教學內容應在滿足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展開。遵循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層次推進,條塊互動,根據基礎型、設計型、綜合型和創新型實踐課程教學的遞進規律,建立“課程實驗+開放實驗”雙軌交叉計算機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建立基于工作過程的行動領域課程體系,使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內容與操作技能可以得到互相融合與有效印證,從而將理論與實踐形成統一的課程體系。[5]依托高校智慧校園網絡以及學習機房資源的開放,開展計算機操作基礎案例展示、學科競賽等特色模塊學習與教學。積極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培養團隊協作和創新能力,形成全方位立體式學習風氣和氛圍。加強實踐教學內容與專業方向的關聯度,通過實踐教學老師與不同專業教師的合作,設計具有專業特色的計算機實踐案例,以創設項目、任務驅動模式激發學生綜合創新能力。在實踐教學理念上,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強研究性學習意識,強化創新意識的引導,全面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科學作風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執行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協調發展和提高。

      2.3構建基于過程監督的動態考核機制

      教學考核是任何教學活動都不可或缺的環節,為了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效果,需要建立獨立的、完善的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教學考核機制。針對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程自身教學目標和特點,應用教學過程評價與目標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各類作業及技能操作情況進行評價;目標評價是在教學模塊結束時,對學生整體知識與技能情況的評價。現有的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考核多以結業考試+證書目標性考核評價為主,弱化了學生實踐學習過程的考核。過程考核就是要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動態掌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掌握和應用情況,對教學方法和進度進行適時調整和改進,進一步督促學生針對知識學習的薄弱環節進行針對性訓練。過程考核有效緩解和分散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放松的心理狀態下進行專業技能學習,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應試思想帶來的負面影響,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6]具體實施中可加大實踐成績在學生計算機成績的比重,采用實驗報告等形式獲取學生的學習反饋,及時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完善獎懲機制,對表現優異的教師給予獎勵,激勵教師不斷進步,提高教學效果。強調通過具體項目案例的設計和實現,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概念、知識和技術,全面調動學生實踐操作的興趣和創造力,采用多因素(課堂測驗,課后作業,課堂筆記,個人項目,大作業等)、全過程緊張的方式進行學習和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采用提交作品及答辯方式,評定最終成績,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力促進學生計算機應用水平的提高。建立以能力為本、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角度立體化、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主體互動化的綜合考評體系。總之,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應將總體目標定位在學生操作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上,突出基礎理論知識夠用為度,重視實踐教育環節的教學特點,通過教學對象的分層分類、項目驅動教學,以及有效過程考核的實施三個環節的有效銜接和互相作用,注重計算機應用能力與專業應用相結合,以解決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參考文獻:

      [1]邢文文,張艷.基于新課改的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3):164-165.

      [2]龔靜,曾建一.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微項目教學法的應用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3):88-90.

      [3]莊科君,賀寶勛.基于任務驅動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J].計算機教育,2018(3):55-58.

      [4]周曉宏.計算機基礎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與應用[J].職業教育研究,2016,11:67-70.

      [5]冉超.試論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9):89-90.

      [6]常琳林.“互聯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以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98):141-142.

      作者:方偉 單位:淮北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技術系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jizzhd精品欧美| 日韩精品无码熟人妻视频|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每日更新|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777国产盗摄偷窥精品0OOO|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精品人妻V?出轨中文字幕|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a | 久久e热在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99| 国产精品玖玖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免费看 | 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伊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男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青草天美|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蜜桃|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不卡|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九九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1| 99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99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vⅰdeoxxxx国产|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一级做a爰黑人又硬又粗免费看51社区国产精品视 | 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主播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