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農村基層農田水利建設研究分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之一是農業,農業經濟的發展可為其他行業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近幾年,我國十分重視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問題,國家若想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在注重城市化建設的同時,加強對新農村的建設。為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政府相關部門需要重視農村基層問題的解決,其中便包括高標準農田水利的建設問題。常規情況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具有一定規模,實際的建設過程中會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參與企業等引起重視,及時解決各類問題。
1農村基層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概述
1.1建設原則
新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于農田水利的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農田水利的建設直接關系著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其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則。其一,自愿性原則。農田水利的建設能夠為農業種植及生產帶來重要影響,其建設需要相關部門與當地農民進行溝通交流,需要獲得農民群眾的支持。農田水利建設屬于農村基層工作項目,其建設需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并通過對當地土地資源實際承載力與發展潛力的調查,科學制定方案,統一規劃工程建設。其二,針對性原則。在具有農業增長增效潛力的地區,又或者是農業示范區等,農田水利的建設需要因地制宜,在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政策的基礎上統籌兼顧,優先明確重點建設內容,規劃建設重點,有助于保證農田水利建設質量。
1.2建設意義
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田水利的建設,其屬于農業基礎設施之一,具體的施工內容主要包括渠道、路障以及林帶等,建設的具體意義介紹如下。其一,可以提高農田基礎設施水平。水資源灌溉是農業種植生產的重要環節,農田水利的建設是農村水利建設完善的重要表現,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農村基礎灌溉設施,提高農村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其二,可推動新農村建設。新時期,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新技術及新設施的支持,農田水利建設是新農村發展的新要求,其有助于推動農村經濟向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有助于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其三,有助于傳統農田水利設施的完善。部分農村地區受經濟以及地質條件的影響,農田水利設施不完善,高標準農田水利的建設可以完善傳統基礎設施,如圖1。
2農村基層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問題
2.1對生產率認識不足
我國農業大國的身份世界公認,全國農戶數量眾多,且分布范圍較廣,各地區的農業結構以及生產規模等均有不同,大部分經濟不發達或者是地處偏僻地區的農村存在農民對生產率認識不足的問題,進而可能會影響農業的生產。現如今,雖然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加快,但是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耕地資源減少,土地退化現象較為嚴重,農業生產率低下。與此同時,違法占用耕地的現象比比皆是,耕地資源浪費較為嚴重,加之部分地區的土地開發難度較大,土地資源利用率偏低,諸多土地處于閑置狀態,直接影響著農田的生產率。另外,因農民對生產率的認識不足,所以部分農村地區缺少務農人員,無人耕地導致不需要農田水利的建設,久而久之,農業生產量下降,農業經濟發展受阻。
2.2相關設施不夠完善
相比農田水利建設,因生態環境的破壞較為嚴重,所以我國針對于大江大河的治理較為重視,諸多農村地區存在相關設施不夠完善的問題。部分農村地區雖然創建了一定規模的農田項目,但因相關機制不健全,農田項目的推進面臨諸多困難,加之相關水利基礎設施不健全,很多農民都選擇放棄使用水利設施,此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資源浪費。部分地區因經濟不發達,農業種植缺少農田水利設施,不僅農業生產量偏低,農民的種植熱情不高,即便是上有建設農田水利的惠民政策,也會因政策落實不到位而影響農田水利的建設。另外,針對于農田水利建設問題,存在與其相配套設施不健全的問題,例如缺少農田水利道路或農產品銷售渠道等,可影響水利建設。
2.3缺乏建設管理機制
相比于水利水電工程,農村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規模較小,其建設過程中存在建設管理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并且諸多農田水利存在產權不明的現象。一方面,因農田水利建設竣工后的維護與管理缺少資金支持,加之原有資金缺少合理管控,可能會使得水利工程建設的供水價格機制不健全。另一方面,農田水利工程對農民的影響較小,因相關管理體制不健全,進而會限制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此外,農田水利建設及使用的過程中缺少相關監督機制。針對于農田水利工程的監管,政府構建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因該體系內部的監督管理機制尚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對管理人員管理行為的約束力,一旦水利工程出現問題,很難在短時間內追究問責,找出問題并解決。
2.4監督管理力度偏低
農田水利工程無論是在建設期間還是在竣工后期,都需要專業人員進行管理,而在人員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政府相關機構進行監督,部分地區因缺少對農田水利的重視,進而使得水利工程的監督管理力度偏低,相關監督管理環節較為薄弱,原有的監督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事實上,高標準農田水利的建設需要多部門協調合作,但因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性較差,進而使得監督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日常的建設缺少實質性的監督與管理,不僅容易出現監管紕漏,還會產生一系列的監管問題。另外,工程建設期間缺少監督與管理,可能會影響工程的建設效率及質量,而工程建設后期缺少監督管理,可能會影響工程的維護,容易縮短工程使用年限,影響農村經濟的長久發展。
2.5建設管理缺乏重點
高標準農田水利的建設內容繁雜,其建設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建設管理缺乏重點的問題,進而導致建設管理方案的制定缺少完善性。隨著城鄉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十分重視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問題,諸多農村地區的水利項目投資比例較高。但是,工程建設過程中缺少對道路建設的統籌安排,致使機耕道“無或窄”的問題較為常見。與此同時,部分機耕道的建設存在不標準以及不專業的問題,進而無法滿足農機作業需求。除此之外,土壤的改良、先進技術及設備的引用以及農民的培訓等都屬于農田水利建設的相關工作,如若此類工作得不到重視,便可能會導致農田水利建設重點失衡,阻礙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構建作用發揮的同時,不利于農田水利的建設及發展。
3農村基層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措施
3.1提高生產率的認知
城鄉經濟的發展需要農村基層工作的支持,而在農村基層工作中,農田水利工程的修建至關重要,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重視提高農民對于農業生產率的認知。農田水利的建設目的是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獲得農民群眾的認可與支持。針對于部分經濟不發達或者是地處偏僻的農村地區,地方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農田水利建設重要性的宣傳,增加農民對于農田水利工程的了解,以此提高農民對于生產率的認知。另外,我國耕地資源浪費現象較為嚴重,諸多農村地區存在耕地閑置的問題,提高農民對生產率的認知可以減少耕地資源的浪費,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調動農民耕種的積極性,進而有助于耕地利用率的提升。眾所周知,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農業生產率的提升,而農田水利建設可保證農業生產率。
3.2逐步完善相關設施
我國針對于高標準農田水利的建設具有詳細規定,各地區需要重視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農田水利的建設問題,積極從政策以及資金等方面給予農田水利建設重大支持,而針對于相關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可以通過逐步完善相關設施進行解決。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多種,各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否都會對農田水利建設產生重要影響。針對于相配套基礎設施的完善,施工單位可以采用三位一體化的配套建設方法,即從水源、田間以及輸水等三方面逐步完善相關設施。除此之外,在農田水利建設規劃期間,施工單位需要事先做好相關配套系統的設計工作,例如揚水站、機電井以及大口井等,還需要注重地下管道的預埋問題,重在建立健全農田灌溉體系。
3.3建立健全管理機制
常規情況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環節較多,其各環節都需要施工單位加強建設管理,注重相關管理機制的建立與完善。一方面,完善資源管理機制,注重地方性政府領導作用的充分發揮,確保農田水利建設各環節資源分配合理。施工單位需要在明確劃分管理職責的基礎上,將具體的管理任務落實到個人身上,盡可能確保各類資源實現最大化利用率的同時,保障農田水利建設功能的充分發揮。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獎罰機制,農田水利建設需要諸多施工人員,健全的獎罰機制可以對施工人員的施工行為產生約束。管理人員可以將人員的績效考核與水利建設目標相掛鉤,通過獎罰分明的方式調動施工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避免出現消極怠工行為的同時,有助于良好施工氛圍的營造。
3.4加強監督以及管理
農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環節眾多,各施工環節都涉及監督與管理問題,加強對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的監督與管理,可有效防止諸多不必要問題的產生,有助于提高建設效率的同時保證建設質量。針對于農田水利建設的監管問題,需要多部門的協同合作,尤其是在質量監管方面。首先,構建長效監管機制,并嚴格落實追究問責制度,始終堅持“建設與落實相協調”的原則。其次,構建協調機制,指導與鼓勵各部門積極參與農田水利建設的監管工作,統籌監管方案,規范監督與管理流程,有助于建設質量的保障。最后,構建監督管理體系,并制定嚴密的監管計劃。農田水利建設需要一定周期,建設期間的監督與管理工作需要科學且規范。
3.5建設管理突出重點
因農田水利建設內容繁雜,所以其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優先突出重點,統籌規劃的同時,重在提高建設管理水平。農田水利的建設需要堅持“一盤棋”的規劃原則,在因地制宜以及分類指導的建設管理之下,需要以永久基本農田為主,重在提高農業生產率以及生產量。與此同時,注重自然條件的統籌兼顧,合理規劃農田及基礎設施的建設,盡可能確保農田水利形成規模效應,實現統一規劃與建設的目標。此外,依據相關規定,農田水利的建設離不開機耕道施工、土壤改良以及農民培訓等工作,其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加大投資力度,優先完成建設重點項目,在確定各項目的審批規模之后,科學制定建設方案,設計施工圖紙,優先保證建設重點的管理質量。
4結束語
新時期,城鄉發展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農村需要依靠自身的農業種植優勢不斷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在農村的基層管理工作中,高標準農田水利的建設與管理屬于重要內容,水利建設需要遵循自愿原則以及針對性原則等。針對于水利建設中存在的生產率認識不足、相關設施不夠完善、缺乏建設管理機制、監督管理力度偏低以及建設管理缺乏重點等問題,需要通過提高生產率認知、逐步完善相關設施、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加強監督管理以及建設管理突出重點等措施給予解決。
參考文獻:
[1]田玲.關于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的思考[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2(15):64-67.
[2]趙俊杰,陳明.加強曲阜市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的措施探討[J].南方農業,2022(14):16.
[3]程憧.湖南南縣高標準農田建設助力鄉村振興[J].中國農業綜合開發,2022(03):49-51.
[4]程路.探討鄉村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管理措施[J].水電水利,2022,5(12):37-39.
[5]李憲明.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綜合效益分析研究[J].農村百事通,2021(08):134.
[6]張海峰.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現狀和措施[J].磚瓦世界,2021(13):250.
[7]馮鑫.鄉村振興背景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措施[J].水電水利,2021,5(07):15-16.
[8]韋治丹.江那鎮農田水利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成效與并存問題探析[J].農家科技:中旬刊,2021(5):254.
[9]劉寒玉,劉克.瀏陽市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管理問題及對策[J].新農業,2022(17):82-84.
[10]陳秀芳.小型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現狀與對策[J].農業工程與裝備,2021(06):48.
作者:曹雪瑩 單位:甘州區西浚灌區水利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