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生活中的靜電現象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中圖分類號] R746.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31-153-02
Influence of VATS Treatment of NTMG Patients on Medium-term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LIU Zonglia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Jinan 2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NTMG treated with VATS. Methods Thirty-two cases with NTMG in our hospital were treated using VATS,the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3 years of treatment observ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operated. After 3 years of DeFilippi grade level of 1-3, 4-5 were 32,0 cases, the total were efficiency was 100%; Compared MGFA score preoperative, postoperativ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Compared EORTC-QLQ score preoperative, postoperative were higher, in addition to social function, the other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nclusion NTMG patients treated with VA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t has fewe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Non-thymoma myasthenia gravis; VATS; Medium-term efficacy; Quality of life
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神經肌肉疾病,其發生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是機體的胸腺發生了病理改變[1]。臨床上對其治療方法多采用經胸骨正中切口擴腺組織切除,但胸腔鏡技術在臨床的廣泛應用使電視胸腔鏡手術(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切除胸腺切實可行,且效果較好。筆者對我院32例采用NATS治療的非胸腺瘤重癥肌無力(nonthymomatous myasthenia gravis,NTMG)患者中期療效及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隨訪,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998年1月~2011年1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32例NTMG患者,其中男 11例,女21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38歲,平均29.6歲,平均病程5.1個月。其中眼瞼下垂18例;運動障礙或復視者6例,其癥狀均為朝輕暮重;全身無力、疲勞者5例,癥狀均較輕且在休息后減輕,疲勞后則加重;吞咽無力者3例,均沒有呼吸困難的癥狀。溴吡斯的明(批準文字:國藥準字H310208672)口服劑量為(172.5±14.3)mg/d,新斯的明實驗中有4例呈現陽性。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在2.99μmol/L以下為正常值,本研究中,2.99μmol/L以上者26例,2.99μmol/L以下者6例。所有患者按照改良的Osserman分型,Ⅰ型、Ⅱa型、Ⅱb型分別為25、5、2例。術前的平均MG(MGFA)評分為(13.9±3.5)。所有的研究對象均為NTMGI-Ⅱb期。術前對患者進行胸部CT檢查,如果發現其合并胸腺瘤則排除出研究范圍;患者年齡在16歲以下,對于生活質量問卷調查不能獨立完成者予以排除;對本研究不配合的患者予以排除。
1.2 診斷標準[2]
以下的標準第1項為必備條件,其他各項標準具備任何一項都可以診斷:①受累骨骼肌無力,并且癥狀有朝輕暮重的特點;②藥物實驗陽性:0.5~1.0mg新斯的明肌肉注射;肌力在0.5~1h后明顯出現好轉;③對患者實行疲勞試驗呈現陽性結果;④檢測血清抗乙酰膽堿抗體呈現陽性。
1.3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靜脈復合麻醉,雙腔氣管插管。手術為右側入路,左側45°臥位。使患者的頭、尾側降低以擴大患者術側肋間隙。胸腔鏡(藥(械)準字:浙食藥監械(準)字2006第2220594號)的置入位置為右腋前線和腋中線之間的第6或5肋間。取兩個操作孔,分別是腋前線第3肋間及其鎖骨中線第5肋間??v隔胸膜與膈神經前電凝鉤縱行切開。對患者行胸腺擴大切除。
1.4 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評價[2]
所有的患者均隨訪3年。采用DeFilippi分級和MGFA評分來對治療的效果進行評定。DeFilippi分級具體標準如下:癥狀完全緩解;藥物治療停止為1級;藥物治療減量為2級;癥狀部分緩解或者藥物治療減量為3級;癥狀及藥物治療均無變化為4級;癥狀加重為5級。治療標準有效的為1~3級,無效為4~5級。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定采用EORTC-QLQ量表,包括6項觀察指標: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及總生活質量。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t檢驗。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所有患者的手術均順利完成,平均術中出血量(53.7±11.5)mL,切除胸腺和前縱隔脂肪組織的平均值(57.2±10.9)g。無一例患者發生肌無力危象,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12%(1/32),即發生肺炎,具有哮喘史。圍手術期無一例患者死亡,平均住院時間(7.5±2.3)d。術后病理發現:胸腺萎縮、胸腺增生及正常胸腺組織分別為5、21、6例。術后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3年,其DeFilippi分級為1~3級、4~5級的患者數分別為32、0例,治療的總有效率達到100%。
2.2 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與術前的MGFA評分比較,術后評分較低(P<0.05);與術前EORTC-QLQ評分比較,術后評分均較高,除社會功能外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胸腺擴大切除術在MG的治療中較為常用,且此種治療方式也比較成熟,但至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手術方式[3]。傳統的胸腺擴大切除術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此方式的優點是切除比較徹底,但是也存在許多不足,如造成的創傷比較大,容易使患者的呼吸循環系統功能出現紊亂,患者易出現術后并發癥。所以針對以上原因,尋找新的手術方式對于MG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隨著胸腔鏡技術在臨床廣泛使用,使VATS切除胸腺切實可行,但對于其在NTMG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其對患者生活質量方面的影響,還沒有一致的意見。
本研究選取近年來本院就診的NTMG患者,對其采用VATS進行治療,術后隨訪3年結果發現,DeFilippi分級為1~3級、4~5級的患者數分別為32、0例,治療的總有效率達到100%。此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一致[4]??赡芤驗楦骨荤R手術能夠較小地干預機體炎性介質的釋放,手術中只有較少的出血量,術后使用止痛藥物量也降低,患者術后較快恢復,且患者的住院時間縮短。切除胸腺和前縱隔脂肪組織的平均值為(57.2±10.9)g。提示對非胸腺瘤重癥肌無力患者采用VATS治療效果和胸骨正中劈開手術的效果相近[5,6]。與術前EORTC-QLQ評分比較,術后評分均較高,除社會功能外均具有顯著性差異。提示對NTMG患者采用VATS進行治療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NTMG患者采用VATS進行治療后能夠顯著改善其臨床癥狀,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且術后具有較少并發癥,可作為一種治療NTMG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劉寶東,支修益,許慶生,等,電視胸腔鏡與胸骨劈開胸腺擴大切除治療重癥肌無力的療效比較[J]. 臨床外科雜志,2009, 17(5):333-335.
[2] 趙桂彬,崔鍵,郭慶鳳,等.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非胸腺瘤重癥肌無力的中期療效和生活質量[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0, 10(12):1088-1090.
[3] 張青平,趙志勇.電視胸腔鏡與胸骨部分劈開行胸腺擴大切除治療重癥肌無力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9, 9(7):635-637.
[4] 吳曉鵬.電視胸腔鏡在胸腺切除術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0, 16(10):42-43.
一、巧用教具,創設自主探究的情境
情境創設的目的是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幫助他們建立一個利于學習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使他們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中產生對科學學習的需要,激發起科學探究的熱情,調動起參與學習的興趣。創設學習情境是為了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研究科學,是為學生的科學學習服務的。而不是為了創造情境而創造情境,創設情境一定是圍繞著教學目標,緊貼教學內容,遵循兒童的心理發展和認知規律。心理學研究表明,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參與。以首師大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8課《正電和負電》的課后閱讀部分教學為例:書中的閱讀資料為“靜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利用靜電發明了許多靜電工藝技術,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例如靜電除塵、靜電噴漆……”。學生日常對于靜電的了解多為負面,比如在干燥的季節,晚上整理衣物時,黑暗中常聽到噼噼啪啪的聲響,而且伴有藍光;早上梳頭時,頭發經常會飄起來,越梳越亂;拉門把手、開水龍頭時都會觸電等。對于靜電的科學利用卻知之甚少。殊不知,科學家們正是把靜電可以吸引輕小物體這一小作用應用于各種工業領域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明了如靜電除塵、靜電植絨、靜電復印、靜電噴漆等,靜電紡絲在醫藥方面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多年來,由于靜電實驗教具的局限性,參觀相關工廠的不現實性,我們總是回避這些相關知識。這次,靜電實驗裝置,就解決了以前不好講清楚的靜電知識,尤其是靜電應用的有關內容。借助這些教具,能夠鞏固并加深學生形成“靜電能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了解到靜電不僅會給我們帶來麻煩,也會為人類做出貢獻(如靜電除塵等)。教學時教師先用實驗裝置創設一個大量煙霧從煙囪中冒出的實驗情境,然后提出問題: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將較小的煙塵顆粒除去?在學生苦苦思索卻不知如何解決的時候,教師提出:有位好朋友可以很輕松地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它就是“靜電”。當教師打開電子起電機的開關,濃濃的煙塵很快被實驗裝置產生的靜電吸附掉時,同學們興奮地鼓起掌來,沒想到小小靜電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此時他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強烈的探究欲望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隨之而來在頭腦中產生了疑問:靜電究竟是怎樣除塵的?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分組實驗,并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接通靜電前后煙塵有什么變化,從而推斷出:由于靜電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特性,煙塵很小,所以能將煙塵吸在電極板及煙囪壁上,達到消煙除塵的目的。在此,靜電實驗裝置演示的實驗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中來,形成了認知沖突,激起他們探求知識的欲望,促使他們主動開展探究,讓學生明白了利用靜電的性質可以幫助我們除塵,為我們的天更藍、空氣更清潔做出貢獻,從而促使他們自覺地樹立環保意識。
二、活用教具,營造和諧的探究氛圍
自主探究是教學活動的核心。要想真正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并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就必須營造一種自由的、輕松的、開放的探究氛圍,促使學生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轉變角色,不以權威者、監督者的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教師應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始終作為學生的組織者、合作者和促進者,與學生一起探索、一起研究,同時我們要充分發揮語言、表情的積極作用,用微笑、贊許、熱情、鼓勵等與學生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解放學生的頭腦、嘴巴和雙手,引導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創造和自我實現的自由活動空間。例如:本人在教學《正電和負電》的拓展內容――靜電植絨一課時,先出示一幅靜電植絨作品,當精美的作品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不禁引起學生的嘖嘖稱贊。隨后讓學生猜想作品是如何制作的,并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的有些想法很不切實際,但教師并不隨意指責評價。接下來鼓勵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制作植絨畫并把作品與教師的進行比較,自己發現問題―所植的絨不夠致密、均勻。然后出示靜電實驗裝置,揭示問題:靜電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特性,因此可以用來植絨。最后指導學生分組實驗靜電植絨,當學生親自動手制作出一幅幅漂亮的植絨作品時,笑容洋溢在每個孩子的臉上。本課教學中,由于恰當合理地選擇了教具,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不僅獲得了充分的探究時間與空間,同時也收獲了探究后的成功感和滿足感,這也為他們今后的樂于探究奠定了基礎。
在18世紀中期,美國科學家本杰明?富蘭克林認為有兩種性質不同的電荷,即正電荷和負電荷,科學上規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叫做正電;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叫做負電,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時。因為不同物體的原子核束縛核外電子的本領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個物體失去一些電子,另一個物體得到多余的電子,如用玻璃棒跟絲綢摩擦,玻璃棒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絲綢上,玻璃棒因失去電子而帶正電,絲綢因得到電子而帶等量負電,用橡膠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電子轉移到橡膠棒上,毛皮帶正電,橡膠棒帶著等量的負電。
摩擦起電產生的電荷積累在物體上,即為靜電現象,靜電在工業和生活中有很多應用,但也會產生不少危害,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靜電在工業和生活中有哪些廣泛的應用。
1,靜電除塵,是指用靜電的方法去除氣體中浮游的微小塵埃,如圖2所示,除塵器圓筒的外壁連到高壓電源的正極,中間的金屬絲連到負極,圓筒中氣體分子的電子和帶正電的部分由于受到方向相反的強大的靜電而分離(這個現象叫作“電離”),粉塵吸附了電子而帶負電,飛向筒壁,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筒底,這個方法不但可以凈化廢氣,而且便于回收其中的有用物質。
2,靜電噴涂,利用電氣集塵的原理,使涂料微粒化,并使其帶上負電荷,在輸送氣力和靜電力的作用下,涂料粒子飛向被涂物,粒子所帶電荷與被涂物上的感應電荷之間的吸附力使涂料牢固地附在被涂物上,一般經2~3秒,涂層即可達40~50微米厚,靜電噴涂由于有可利用傳送帶進行大規模生產等優點,被廣泛用于汽車、家電產品以及電動機等的噴涂,如圖3所示。
3,靜電攝影,靜電攝影是用靜電記錄圖像,也稱為電子攝影,被廣泛用于復印機中,如圖4所示。
4,靜電選別,利用靜電力,把導電率不同的粒子從其組成的混合物中分離開來,如農業生產中應用的靜電選種,工業中應用靜電選別礦石,食品加工過程中利用靜電除去異物等。
靜電在高技術領域也得到一些應用,主要有:(1)靜電火箭發動機,其特點是可以啟動上萬次,累計工作上萬小時,但推力很小,適用于航天器的姿態控制、位置保持和星際航行等,(2)靜電軸承,利用電場力使軸懸浮的滑動軸承,它只在少數特殊儀表中使用,(3)靜電陀螺儀,又稱電浮陀螺,是陀螺傳感器的一種,(4)靜電透鏡,電子透鏡中的一種。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靜電除了上面的應用外,還有很多危害,隨著電荷的不斷積累,到一定程度會發生放電,在不同的場合會有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比如,油氣罐內摩擦起電,可能發生爆炸;棉紡織車間內,靜電可能引發火災;電子設備中如有摩擦放電,則會產生干擾,甚至損壞電子元件;衣服上過多的靜電積累,對人體也有危害。
靜電的危害很多,它的第一種危害來源于帶電體的互相作用,飛機機體與空氣、水汽、灰塵等微粒摩擦時會使飛機帶電,如果不采取措施,將會嚴重干擾飛機無線電設備的正常工作,使飛機變成“聾子”和“瞎子”;印刷廠里,紙頁之間的靜電會使紙頁粘合在一起,難以分開,給印刷帶來麻煩;制藥廠里,由于靜電吸引塵埃,會使藥品達不到標準的純度;放電視時熒屏表面的靜電容易吸附灰塵和油污,形成一層塵埃的薄膜,使圖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靜電的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靜電火花點燃某些易燃物體而發生爆炸,漆黑的夜晚,我們脫尼龍、毛料衣服時,會發出火花和“叭叭”的響聲,這對人體基本無害,但在手術臺上,電火花會引起麻醉劑的爆炸,傷害醫生和病人;在煤礦,則會引起瓦斯爆炸,會導致工人死傷,礦井報廢,
危險。可是在醫療手術臺上,靜電火花能引起麻醉劑的爆炸,從而傷害醫護人員和病人,必須予以注意。還有,靜電吸附的大量塵埃中含有多
種病毒、細菌與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有危害,嚴重的靜電現象可使人體皮膚起斑發炎,還可使人心情煩躁、頭暈、胸悶、鼻咽不適,甚至可
啟發式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一步步引導下學習、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物理教材,做好課堂引導者的工作,確保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進而確保高效物理課堂順利實現。
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時,我選擇了啟發式教學法,主要是因為靜電現象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首先,我借助一支塑料筆在毛料的衣服上摩擦幾下,或者是在頭發上摩擦,然后,用筆去吸一些碎的紙屑,學生會輕松地回答出“靜電”現象。接著,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生活中還會有哪些靜電現象?為什么會產生靜電現象?靜電現象是如何產生電的,又是如何放電的?組織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對上述的問題進行思考、探究,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而且教師這樣的啟發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生科學探究素質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
高中物理一直給人的印象都是抽象、難懂,對物理總是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缺少一定的體驗,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自主學習來引導學生在體驗中感受物理知識的形成,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引言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企業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靜電放電給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帶來諸多的不便,甚至是致命危害。在印刷行業,靜電放電會造成紙張粘連,無法套??;在紡織行業中,靜電放電會造成紡紗的粘連,影響生產;在電子行業中,靜電放電會造成產品原件吸附灰塵,減少原件壽命……我國根據靜電的危害出臺了一些規范的要求,說明國家對靜電放電的重視,并且也體現了我國的規章制度在不斷的修訂完善。所以企業在生產、加工、運輸中應當格外注意靜電的防護,防止發生嚴重的危險,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
1 靜電的產生
所謂靜電,就是一種處于靜止狀態的電荷,當其接地或者接觸與其本身存在電位差的物體后,就會發生正電荷(或負電荷)的定向移動,產生靜電放電現象。
2 靜電放電所造成的危害
(1)靜電放電能產生微小電荷,從而吸附電子原件中的灰塵,造成電子原件的壽命減半,從而影響電子產品的使用壽命,給企業帶來嚴重負面影響。
(2)靜電放電容易形成劇烈放電現象,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電火花。但是,在工廠生產電子產品過程中,這種劇烈的放電現象容易造成人員傷害。據有關調查表明,靜電可以在瞬間放電7000伏特左右,足以將人電擊致死。
(3)靜電容易形成對電子原件的磁干擾,影響電子產品的正常工作,導致電子產品效用失常,同時給電子產品的后期維修帶來干擾。維修人員可能將電子產品工作失常的原因歸咎于零部件的損壞而不是因靜電效應而產生的失效。
(4)靜電容易形成細微的電火花,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許多原料都是易燃易爆的產品,這些產品一旦遇到電火花就會發生大爆炸,就會損害工作人員人身安全,產生危害。
3 企業針對靜電放電所進行的措施
(1)應該在生產電子原件的車間增設加濕裝置,使工廠處于濕潤的狀態,從而使不同種類的電荷相互中和,不形成電位差,減少靜電的產生。
(2)在生產加工電子原件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注意自身不能攜帶靜電,為防止自身攜帶靜電,工作人員應該自覺遵守企業內部規章制度,自覺穿防靜電服裝以及橡膠材質的鞋子,既防止了靜電的產生,又保障了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3)企業在運輸電子原件中應該注意電子原件的安全性管理,應該在運輸過程中減少靜電對電子原件的損害。采用防靜電的材料來減少靜電在運輸過程中所帶來的危害。
(4)有一些產品是易燃的,這些產品一旦接觸到靜電產生的電火花,就會產生爆炸現象,對工作人員產生了嚴重的危害,所以在管理這些易燃產品時,企業應該采用防靜電的材料,并且根據安全可靠的工藝來進行運輸。
(5)企業應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的培訓,保證每個員工能在工作過程中冷靜應對所產生的靜電困擾,以及在危險發生后的緊急疏散,防止靜電產生火災過一段爆炸后所造成的更多人員傷亡。
(6)應在生產車間采用接地方法,接地可以使不平衡的電荷全部流入大地,沒有了電位差,自然靜電也就不能形成了。
(7)靜電屏蔽也是比較好的方法,眾所周知靜電屏蔽過程中,是不存在電荷的,這種方法在根本上阻斷了電荷的產生,也就更好的阻止了靜電的產生。
(8)靜電中和是消除靜電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解決電子原件在生產、運輸、加工中所存在的靜電問題。靜電中和的原理就是陰陽離子結合來達到中和的效果,使空間保持電荷平衡現象,防止靜電的產生。
4 結束語
進入21世紀后,我國逐漸發展成綜合實力強國,隨著人民生活的越來越好,電子產品必不可缺。科技的進步促使電子產業的迅猛發展,在電子企業迅猛發展的同時,靜電放電作為危害電子產品的重要危害,是不能忽視的??茖W的治理以及嚴謹的管理培訓制度可以減少靜電帶給人們的危害。有理由相信,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針對靜電放電會用更好的方法來解決。
參考文獻
[1]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靜電防護手冊[Z].2005
[2]孫延林.電子工業靜電防護指南[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3]鮑重光.靜電技術原理[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3
[4]張寶銘,林文荻.靜電防護技術手冊[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5]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靜電防護手冊[Z].2005
2產生靜電的原因
在大多數情況下,造成靜電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摩擦和分離,當電子過多、缺乏,或者產生一個電場時,如果處理不好,會對人身健康產生巨大的威脅。
3靜電在工業生產中的危害
從身邊所發生的靜電事故中可以總結出:靜電事故最容易發生的地方就是有油漆揮發的地方,由于相應的防護措施沒有做好,導致了靜電事故的發生,它在工業的生產中最容易出現,給工業生產中造成的損失也是不小的,總的來說最易發生的有以下幾類:第一類,油罐車運輸中,在汽車油罐車裝備之前。應該將罐體與排除靜電設備鏈接,注意引起電子設備的故障或者是誤動作,要先拿起裝油的管子,并用一個金屬的兩端做接地處理[3]。當罐車把油裝完以后,應先把罐蓋關緊,再取下放好的接地線,在鐵路油罐車運輸的過程中,鋼軌的散亂電流與罐車輸油管之間的接觸或者摩擦會導致電流的散亂沖擊,發生爆炸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在輸油管與軌道之間排除這種靜電現象,使它們之間無法形成電位差,所以一定要檢查接地是否完成,是否有效。第二類,工業場所中尤其是有易燃易爆品、粉塵或在霧霾天氣,更應該注意預防靜電的發生,發生靜電時最容易引起爆炸和火災。因此,為了安全著想,必須在工業場所設置導靜電裝置,以及接地設備,及時導除靜電荷,并保障發油設施和受油容器之間沒有產生電位差,并采用電子流量計控制發油的跨接,接地應與控制回路聯接[4]。
3.1防護中的接地方法
為了防止未接地就啟動發油的事故發生,要建立專門埋設的地線接地,從而引出接地線。雷電的反擊現象在接地過程中時常發生,要消除這種現象的發生,通常采用這兩種措施:一是作等電位連接,就是用一個金屬導體和另外兩個金屬導體連接起來,使它們在連接時的電位相等;二是兩者之間能夠留有一定的距離[5]。
3.2感應雷的防護措施
各類金屬管、線對進入建筑物的雷電脈沖起控制作用,能夠保護建筑物內人員及各種電氣設備的安全。工作人員采取的措施應根據各種設備最容易產生的問題來決定,設置好所有接地和布線系統,除了安全距離這個因素以外,工作人員還要按供電線路的要求去做。
4靜電防護
1)電子防護。導電的條件就是電子或者電荷發生轉移,而不能使電子發生轉移的物質就是絕緣體。不管是能導電的,還是不能導電的,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本身是不會帶電的。所以要做好電子防范與保護措施。2)接地的設備。人們在靜電防護中的接地方法就是目前來說最好的一種方法,主要做法就是用可以導電的線路,依靠這條導電線路,將產生的靜電,直接釋放到大地。期間要注意,不要讓人體成為導體,人體接觸的后果十分可怕,所產生幾千伏甚至上萬伏的靜電,可以將一切瞬間擊毀。所以在注意設備的接地防范的同時,也要保證人身安全。3)靜電的屏蔽方法。靜電在流動的空氣會中急劇傳播,空氣中的物質成為了最好的導體,工作中的設備,會產生電流吸引靜電,這樣一來,設備就成為了一個靜電場,會吸引電子的聚集,會影響設備的工作,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靜電屏蔽袋是常用的防靜電物品之一,如果有效的利用靜電屏蔽袋,會使整個防靜電系統得到更深層次的優化。4)離子與質子的中和作用。電子中和是靜電防護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絕緣體是自然界中最容易帶靜電的物質,如果采用靜電屏蔽,難以全面防護,絕緣體還是會帶上靜電,但是往往采用大部分電子結合在一起,小部分的電子阻斷的方法達到更好的效果。上面的這幾種方法是最常用的防靜電方法,工作人員通過無數次的實踐與教訓,發明一些儀器,這些儀器的制造原理都是根據以上的方法來設計使用的。
二、光與危險
我們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其實,我們的眼睛時常被騙,美麗的彩虹,就只是空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而已.夏天,我們都喜歡到河里游泳,走到河邊,我們看到河水很淺,看起來還不到腰部深,但進入水中時,卻發現快沒過頭頂了.原來,光從水中進入空氣中時發生了光的折射現象,河水看起來變淺了.假日里,我們都喜歡到大自然去遠足.但要記住:千萬不能將透明的飲料瓶扔在樹林里,這樣會引起火災.沒這么嚴重吧?有人會問.當你喝完飲品,隨手把瓶子扔在樹叢中,大雨過后,雨水會浸入瓶中,透明的水瓶就相當于凸透鏡,當太陽光透過水瓶,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時間久了,瓶子下面的枯草就會被點燃,引發火災.
三、噪聲的危害
別低估了噪音的危害.專家認為,現代一些40歲的人的聽力,遠遠不如過去60歲老人的聽力,主要原因是:人們頻繁出入舞場,隨身聽老掛在耳朵上,連續幾小時地沉溺于高分貝噪音環境中,長此以往,聽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實驗表明,當噪聲強度達到90分貝時,人的視覺細胞敏感性下降,識別弱光反應時間延長;噪聲達到95分貝時,有40%的人瞳孔放大,視力模糊;而噪聲達到115分貝時,多數人的眼球對光亮度的適應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弱.所以長時間處于噪聲環境中的人們很容易發生眼疲勞、眼痛、眼花和流淚等眼損傷現象.同時,噪聲還會使色覺、視野發生異常.調查發現,噪聲對紅、藍、白三色視野縮小80%.所以駕駛員應避免立體音響的噪聲干擾,不然易造成行車事故.
四、電與生活安全
電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電,世界將失去光彩!但電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安全隱患,如果不按要求操作,就會危及我們的生命.在安全用電常識中,通過人體的電流超過30mA時,會使人感到劇痛甚至神經麻痹,呼吸困難,有生命危險,電流超過100mA時,只要很短時間就可以使人呼吸窒息,心跳停止而死亡.教師要教育學生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用手誤觸各種帶電體的處,不用濕手接觸電器開關,不在電線上晾曬衣物,等等.在家里,小心由于電流過大而引起火災,不能同時使用大功率用電器;添置用電器時要考慮到電能表、漏電保護器和導線的負荷.在家庭電路里,地線一定要接好,不要流于擺設,否則一旦發生漏電事故,就沒有安全保障.靜電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如靜電復印、靜電除塵、靜電造紙等.但也可能給我們帶來危害,如雷擊,就是靜電的放電現象.在打雷的時候,不要站在大樹底下,或者高大建筑物下,更不要觸摸或靠近金屬門窗.裝油的油桶,一定要選用金屬的,不能用塑料的,且將金屬油桶與大地保持相連接,避免運輸過程中,由于摩擦而聚集過多的靜電荷引起爆炸.
STS是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的簡稱,STS教育指的是將科學教育與社會生活和發展聯系在一起,既要考慮到新的科學技術對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考慮到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的緊密聯系.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就是要發展學生的主動參與能力,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緊密聯系,在科學和技術的關系上要注重發展技術教育,在科學和社會的關系上要發展社會實踐能力,注重物理和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促進學生實踐技能的發展.
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STS
教育的特點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的特點:第一,注重物理學科的實踐性特征.STS教育強調學生在物理學科中的積極參與,主張學生要不斷參與物理的實驗和觀察,培養自己的自主實踐性.第二,STS教育強調教學方式的多樣化開展.教育內容的選擇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突破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包括課堂討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課堂組織方式,也包括課堂理論教學與課外實踐教學的緊密結合.第三,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高中物理教學的開展要以學生為中心,制定能夠促進全體學生發展的課程目標,開展能夠全員參與的學習過程,創造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課堂環境.第四,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并重.STS教育強調在物理教學中不僅要關注物理課程產生的結果,而且要關注物理課堂開展的過程,關注學生參與物理課堂的表現,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能力和價值觀的發展.
三、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STS
教育的策略
1.教學內容的設計要注重生活性.STS教育注重學科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在社會生活中獲取教育的素材,在學生熟悉的教育素材中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高中物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育內容的設計中,教師要選擇與學生密切相連的教育內容,促進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例如,在講“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時,教師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當地的情況,教學內容的設計以地鐵的勻速圓周運動為例子進行講解.在課堂教學開展前,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前置性作業――“去地鐵中體驗速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以頭腦風暴法的形式引導學生回憶,在地鐵中體驗速率產生的疑問或感想,然后將學生的疑問集中,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這節課的學習.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的問題集中為以下有效問題:第一,在地鐵轉彎時,會產生失重感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第二,用力的分解圖將自己的想法畫出來.第三,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什么事物的設計原理與此相同?在個人體驗結束后分小組討論,在地鐵轉彎時的失重感原因是什么?將教學內容的開展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
2.教學過程的組織要突出學生主體.在有效控制課堂秩序過程中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是在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的難點.教學過程是需要教師調控的.首先,教師需要課堂的反饋,學生理解到了什么程度,有什么難題,在討論中最大的爭議是什么,教師要及時了解并且反饋給學生.其次,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調整和掌握是對以下三個方面的控制最關鍵:環境控制,主要是課堂的情緒,積極是好的,但是絕對不可以失控;知識控制,所講授的知識點要從學生的接受水平出發;思維控制,讓學生的思維狀態集中,處于最佳的積極狀態.
例如,在講“電磁感應現象”時,教師給學生合作小組提供實驗器材,通過實驗器材的演示,讓學生看到什么是電磁,電磁的體驗是什么.再進行實驗公式的推廣.這種方式,能夠將抽象的物理理論知識轉變為相對直觀形象的教學情景,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獲得較為直觀的理論知識.
也許有人會問,人體上的靜電是從哪里來的呢?一般來講,人體內的電解質由于具有連通性,加上體內的血液每時每刻在不停地循環,體內的電能可自行實現某種平衡,電荷不致在身體上的某個部位聚集并表現出來;但是,當人體做某種活動時,由于皮膚與衣物或衣物與衣物相互摩擦之后,就會“摩擦生電”而產生正、負電荷。要是所產生的靜電荷能夠順利地釋放和導出,通常是不會出現積聚情況的,但當靜電荷不能及時順暢地釋放出去而聚集到一定的電荷量,加之具備某些條件時,就必然發生放電現象。于是,人們便可見到藍色的閃光并聽到噼噼啪啪的響聲了。這種現象尤其在氣候干燥的秋冬季節以及空氣濕度為30%~40%的環境下,由于皮膚十分干燥(尤以內分泌失調的中老年人為甚)更易發生。因為這些情況可使人體電阻加大,形成機體局部大量電荷聚積,如果穿衣不當(化纖衣物),其具有絕緣性,電荷難以導出和釋放,若遇適宜條件(脫衣褲等),放電現象就成必然。
知道了靜電的危害,也明白了它的由來,那就該引起重視與警惕,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避免和防止它所造成的危害。專家指出,要達到此目的,關鍵是從怎樣避免靜電的產生和如何將其盡快釋放出去兩個方面入手。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最好購買和穿著純棉或防靜電服裝(特別是內衣、內褲、被褥、枕頭),而盡量不穿或使用化纖織物。
(2)室內不使用化纖材料編織的地毯等。
(3)平時應多接觸一些金屬或其他導電性能好的物體,以便體內靜電能及時釋放出去。
(4)每天梳頭應選用木質、角質等梳子,盡量不用塑料制成的梳子。
(5)洗衣機、空調器、電風扇、電視機、電腦、復印機等家用電器均應連接好地線使用。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空氣濕度對靜電實驗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呢?這就不得不從絕緣材料找原因了.有研究指出:“增加相對濕度防止靜電的辦法簡單而有效,但這種方法只限于絹、紙、木材、皮革、玻璃等那些帶電體表面和大氣中的水份處于平衡狀態的物質,至于油脂以及不吸收水份的固體,高濕度對于防止帶電幾乎沒有效果.”這里分了兩種情況,一種是空氣濕度增大后,材料絕緣性能下降,如紙張、木材、玻璃等;另一種是材料的絕絕緣性能不下降,如油脂、石蠟等.
那又是什么原因導致紙張、木材、玻璃等材料的絕緣性能下降呢?其實,紙張、木材內部和外表都含有電解質,吸收水分后其電阻率自然也就跟著下降了.而玻璃材料表面的處理達到絕對干凈是不可能的,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一點雜質(包括電解質),它們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后,由于浸潤現象,會在表面上形成一層肉眼看不見的導電水膜而漏電.其實即使沒有雜質,玻璃表面的水分也會與玻璃中的鈉離子進行離子交換生成NaOH或Na2CO3溶液,使表面電阻率大大降低.當空氣的相對濕度大于30%后,玻璃表面的電阻將急劇下降,當相對濕度從30%增加到80%后,電阻阻值將下降近5~6個數量級.至于石蠟等則由于與水不浸潤,即使有一點點雜質,也無法在表面形成一層完整的導電水膜,空氣濕度自然對其沒有什么大的影響.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空氣潮濕難于做靜電實驗的關鍵原因是材料吸收或沾附水分后,使其所帶電解質溶解后變成了導電液體.因此,要想爭取在任何時候都能做成功靜電實驗,最好挑選與水不浸潤的物體做絕緣材料,這樣就可能避免因空氣潮濕而造成原本絕緣性能好的材料變成導體.但除石蠟外,生活中完全與水不浸潤的絕緣材料并不多,因此,在制作絕緣塞或絕緣支架時,可在其它絕緣材料表面涂一層蠟來增強材料的絕緣性能.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如此,隨著時間推移會有大量空氣中的灰塵沾附在材料表面,或者實驗操作者不干凈的手反復污染了材料表面.當灰塵或其它污染物過多時,這些污染物吸收空氣中的水份后,也會在原本絕緣性能極好的材料(如石蠟)表面上形成導電層而漏電.因此,保持材料表面干凈(可用酒精或蒸餾水擦拭后再用清潔干燥的布擦干),并且在實驗中保持實驗操作者手的干凈與干燥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