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養殖場管理制度大全11篇

      時間:2022-01-27 22:42:29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養殖場管理制度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篇(1)

      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下,養殖場的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也越來越大,為了真正實現規模化養殖的社會化管理水平,應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動物衛生監督科學化管理,確保畜牧產品質量滿足畜牧行業發展標準,促進畜牧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

      1 規模化養殖場動物衛生監督管理現狀

      部分養殖場主要存在問題,一是因地制宜而建的,辦公區、生活區和生產區混為一體,生產區未設動物疫病隔離觀察治療區,內部設施設備因陋就簡,很容易導致動物疫病的傳播、擴散;二是動物防疫制度不夠健全,防疫措施落實較差,動物防疫效果也不夠理想;三是養殖場出入口和各圈舍未設立消毒設施,達不到消毒防疫的目的;四是多數戶主沒有考慮隔離圈舍和糞便無害化處理等輔助設施的建設。

      就動物免疫注射情況來看,一是免疫程序較為混亂,有的使用單苗,有的使用聯苗。二是動物免疫用疫(菌)苗來源復雜。多少規模養殖場防疫所用疫(菌)苗自己通過不同渠道購買,僅有少部分養殖業主向動物防疫主管部門申購。

      2 規模化養殖場動物衛生監督管理的有效策略

      2.1 強化規模化養殖場動物衛生監督管理水平

      2.1.1 建立科學的畜禽保健用藥管理制度

      在規模化養殖場動物衛生監督管理過程中,為增強動物機體免疫能力,應當選取有益于畜禽健康的日常保健藥物,調節畜禽的身體機能,并配備先進的獸醫診療設備及相配套的畜禽治療及保健藥品,結合養殖場規模化發展的疫病管理標準,積極制定合理用藥規程,開展科學合理的畜禽治療及保健操作,切實保證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用藥管理的有效性。

      2.1.2 建立規范的消毒程序

      在規模化養殖場動物衛生監督管理過程中,為全面提高衛生管理水平,養殖場應當積極建立健全規模養殖場的消毒設施和設備,包括消毒間、消毒池等,規范養殖場消毒管理標準,并配備與養殖場畜禽生長需求相符合的消毒藥物,嚴格按照相關管理標準實施消毒操作,控制好養殖場的動物衛生,促進規模化養殖場動物衛生監督管理目標的實現。

      2.1.3 選取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管理措施

      規模化養殖場動物衛生監督管理的順利高效開展,應當依據國家對重大疫病的管理標準出發,結合養殖場自身發展實際以及動物疫病的疫源狀況等,開展系統化分析,進而規范免疫程序,并選取科學合理的動物衛生監督管理措施,嚴格按照國家對動物重大疫病的墻紙管理標準,積極開展規模化養殖場的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動物衛生監督管理效果,降低規模化養殖場疫病的發生幾率,為規模化養殖場的穩定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建立健全規模化養殖場的生產監督管理制度

      2.2.1 建立動物衛生防疫監督機制

      為進一步提高規模化養殖場動物衛生監督管理效率,養殖場應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建立動物衛生防疫監督機制,并制定與其相配套的管理措施,通過機制與措施的相輔相成,密切配合,切實提高規模化養殖場的動物衛生監督管理效果。與此同時,應當逐步建立健全動物衛生監督管理責任制和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并以目標考核的方式促進制度落實,提高動物衛生監督管理過程中各項職責的落實到位,最大程度上防范動物疫情的發生和擴散,一旦出現由于職責履行不到位或者監督措施不合適而導致動物疫情發生、蔓延或非法使用添加劑而影響動物健康的情況,應當嚴格依照規模化養殖場的動物衛生防疫監督管理機制追求其責任,以促進規模化養殖場生產監督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2.2.2 維護規模化養殖場管理秩序

      為切實提高規模化養殖場動物衛生監督管理效率,應當在嚴格遵照動物衛生防疫監督機制的基礎上,定期對養殖場進行消毒滅源、常年免疫和無害化處理等綜合性的防控措施,為動物建立免疫檔案,充分做好規模化養殖場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在此基礎上應當積極完善養殖場動物防疫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落實養殖場動物調進調出行為,加強規模化養殖場的生產經營活動的規范性,促進規模化養殖場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飼料、獸藥及添加劑的管理,依法查處違禁使用獸藥、飼料和添加劑等違法行為。

      2.2.3 明確具體監管內容,完善養殖環節巡查記錄和管理

      在規模化養殖場動物衛生監督管理過程中,應當積極規范養殖場的各項養殖行為,推進標準化生產,建立并完善免疫、用藥、消毒、無害化處理、生產管理等環節的臺賬,完善養殖檔案,促進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此基礎上應當嚴格控制好規范化養殖場的引種工作,規范引種審批制度,為獲得審批的堅決不允許引進動物,最大程度上控制疫源。規范化養殖場應當建立并完善強制免疫制度,加強動物免疫的科學化管理,對重大動物疫情實施可追溯管理,以提高動物衛生監督管理效率。應當充分做好養殖場動物養殖各環節的巡查工作,明確具體監管內容,對養殖過程中的各項情況進行及時準確的巡查記錄,在準確把握規模化養殖場養殖過程基本情況后,對動物衛生各項情況進行歸檔,以提高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及決策的可靠性和高效性,促進規模養殖場向標準化、專業化發展。

      2.3 加強規模養殖場的普法教育,落實責任

      2.3.1 做好法律和法規宣傳,提升責任意識

      提高《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動物重大疫情應急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在規模養殖中的責任意識,特別是引種審批、強制免疫、消毒滅源、無害化處理、環境檢測、疫情監測、疫情報告等方面的責任意識。

      2.3.2 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告知制度

      向全縣畜禽規模養殖場發送《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等相關內容的“畜禽異地引種審批”、“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措施及規定”、“禁止使用瘦肉精等危害添加物”等告知書。利用媒體做好普法教育,使養殖業主熟悉國家現行法律法規及政策,明確自身權利、責任和義務。

      2.3.3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承諾制度

      按照“放心肉”工程建設有關要求,與各規模養殖場簽訂“依法經營和管理”、“動物重大疫病防控處置”、嚴禁使用瘦肉精等危害添加物等承諾書,并對規模養殖場防疫條件進行備案登記,定期進行記錄更新。

      結束語

      規模化養殖場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應當在明確養殖場管理標準的基礎上,規范養殖行為,建立健全免疫和監督管理措施,加強規模化養殖場監管,充分做好動物衛生監督重點工作,控制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降低養殖風險,促進規模化養殖場的標準化發展,全面提高規模化養殖場的經濟效益。

      篇(2)

      為落實好牤牛海園區園林管理養護及環境衛生工作,明確責任,強化工作紀律。結合本園區實際狀況,

      以【園區園林管理養護大隊工作制度】為基準。特制定本工作管理制度。

      二、具體內容 

      1、按時上下班出現漏崗行為按曠工處理

      2、管理區域路段必須保證每天最低兩次巡查。

      3、工作時間有特殊情況需要臨時離開崗位的隊員必須向中隊長請假。

      4、工作時間內嚴禁酗酒,發現一次停止工作一天或扣發當天工資。

      5、根據上級工作要求大隊需要有應急工作時,無論什么情況,除請假隊員外其他隊員無條件到崗位。

      6、在工作時間內,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牢記工作第一位。

      7、熟悉園林養護工作操作流程,嚴格遵守大隊的各項規章制度。

      8、日常工作要求是;

      【1】保持路面整潔;

      【2】馬路牙子根基無雜草雜物;

      【3】馬路兩側綠化帶沒有白色垃圾,無枯枝雜物。

      9、日常工作標準;全天候保持管理區塊常態化整潔有序。

      10、日常工作強化管理;

      【1】管控源頭;

      【2】處理好主干道禁止停放車輛事宜;

      【3】向周邊施工單位協調與宣傳

      【4】其他

      11、愛護保養好車輛和機具設備,發現問題馬上向大隊報告。

      篇(3)

      [中圖分類號] C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8-0274-01

      1 前言

      安全意識的覺醒,使人們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問題。養殖環節直接關系到食品安全。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強對獸藥與養殖場的監督和管理,才能夠將食品安全隱患降到最低。當前,非法使用獸藥和飼料添加劑的現象比較普遍,政府要重視對獸藥生產、經營和使用過程進行監管,以保障養殖場的用藥安全,為人們提供優質的畜產品,確保人們的身體健康。

      2 獸藥與養殖場管理盲區

      2.1 獸藥使用不合理

      養殖人員不注重結合動物的發病情況,在獸醫指導下進行規范用藥,私用獸藥現象比較普遍。沒有結合動物的具體癥狀,對療程、劑量和不良反應等進行控制,使獸藥應用不合理,出現藥物殘留和中毒等現象,對動物健康產生危害,甚至影響養殖場的整體養殖質量,進而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危害。

      2.2 不注重控制用藥劑量

      養殖場管理過程中,對獸藥應用不合理,氨基比林、安乃近等退熱劑用量比較大。其不注重結合動物的發燒原因和具體發燒情況,對獸藥的種類和劑量進行選擇和控制。發燒一般是因為是動物感染了病原菌生物。大劑量使用退燒藥,無法真正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使動物抵抗力下降,對其健康造成不利影響。養殖場管理過程中,隨意用藥,不注重對用藥劑量進行控制,甚至會導致動物的中毒和死亡。

      2.3 疾病預防工作落實不到位

      養殖場日常管理過程中,進行疾病預防,能夠有效降低動物的發病率,也能夠減少獸藥的使用,對動物身體內部的藥物殘留進行控制,保障畜產品的安全衛生。但是,上蔡縣動物衛生監督所發現,養殖人員在養殖過程中,不注重進行免疫接種、預防保健和環境消毒等,使得動物食物污染和環境污染比較普遍,無法達到良好的獸藥管理效果和養殖效果[1]。

      2.4 給藥途徑混亂

      養殖場不注重結合具體疾病情況和預防情況,對給藥種類、方法和途徑進行選擇,使得給藥途徑混亂,方法不合理。養殖場人員和醫療人員沒有根據動物的具體癥狀,對投藥方式進行合理應用,使得獸藥應用不合理,甚至喪失藥性。如果動物病情比較嚴重,可以對其進行靜脈注射,反之,則進行肌肉注射。養殖場在日常飼養過程中,可以在飼料中添加藥物,以達到喂藥目的。

      2.5 忽略獸藥作用、療程和休藥期規定

      養殖場用藥比較盲目。在日常飼養過程中,青霉素應用比較普遍,對動物產生相應的副作用。沒有按照藥物使用療程進行用藥,使得療程過長或者過短,產生不必要的資金浪費,也增加了藥物殘留。例如,弓形蟲治療周期是5-7d,養殖人員將其用藥時間控制在3d,使得疾病反彈,對動物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養殖人員沒有按照休藥期規定進行科學合理的用藥,以致畜產品超標比較嚴重。

      3 加強監督管理獸藥與養殖場的作用

      加強對獸藥和養殖場的監督和管理,能夠達到良好的動物疫病防控效果,促進我國畜牧產業快速發展,為人們提供安全健康的畜牧產品,提高動物產品國際競爭力。它既關系到畜牧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也關系到農民的效益,以及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政府和相關部門要認識到加強獸藥和養殖場管理的重要作用,結合動物具體情況,對獸藥進行合理應用,提高疫病防控質量,保障養殖場用藥安全,有效避免養殖過程中,不必要的經濟投入,將食品安全危害降到最低[2]。

      近年來,養殖環節盲目用藥和濫用獸藥的現象比較普遍,使得動物產品的獸藥殘留超標,引發各種各樣的畜牧產品中毒事件。養殖場是畜牧類產品的重要供給渠道,加強獸藥和養殖場監督管理,有助于從源頭上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控制,保證畜牧產品質量安全。

      4 加強監督管理獸藥與養殖場的措施

      4.1 推行質量安全承諾

      政府和相關部門在獸藥和養殖場管理中,結合養殖場具體情況,開展安全用藥承諾,保障用藥安全和畜牧產品質量安全。政府要從源頭對畜牧產品的用藥安全和養殖場管理進行控制,確保獸藥應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和規范性。

      4.2 重視規模養殖場監督檢查

      河南省上蔡縣動物衛生監督所要結合該地區情況,對養殖場的獸藥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確保養殖場獸藥監督管理過程中的各項安全措施和制度措施等落實到位。如果發現違法用藥行為,要對其進行懲處,營造良好的養殖場環境,從根本上提高畜牧產品質量,讓人們吃到安心肉、放心肉。

      4.3 實行獸藥臺賬式管理

      結合養殖場具體情況,對獸藥進行專業化管理。養殖場要聘請專業人員從事獸藥管理工作,并對獸藥的進貨、使用、診療和不良反應等情況進行具體記錄和管理,以對獸藥的使用渠道和過程等進行規范,從根本上對獸藥問題及用藥過程中的安全隱患進行控制,提高養殖場管理質量,營造良好的養殖場環境[3]。

      4.4 無公害處理

      使用獸藥之后,將其包裝盒、器械等進行消毒、深埋或者焚燒處理,避免對養殖場環境造成污染。同時,對養殖過程中的病死禽畜等進行無公害化處理,并根據相關補助政策,將其上報,有效避免對病禽畜等進行出售,保障食品安全衛生。

      5 結語

      獸藥和養殖場監督管理,能夠有效避免畜牧養殖過程中,各種問題的出現,以保障食品安全衛生。動物衛生監督所要結合上蔡縣養殖業狀況,對養殖場和獸藥使用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以保障獸藥使用質量和規范性,并強化獸藥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從源頭上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控制,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和食品安全環境。

      參考文獻

      篇(4)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18例均為2001年1月-2007年1月本院肛腸科門診及住院病例。其中男71例,女47例;年齡18~72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12年,平均3.8年。按隨機抽樣分為2組,治療組62例,對照組56例。經統計學處理,2組一般情況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全部病例均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并經電子腸鏡檢查確診。①長期慢性腹瀉,有黏液血便;②反復檢查大便無特異性病原體;③直腸、結腸腸鏡檢查示結腸炎性改變,伴潰瘍形成,黏膜有多發性淺表潰瘍伴充血、水腫,黏膜粗糙呈細顆粒狀隆起,黏膜血管模糊,脆而易出血,附有膿血樣分泌物,或可見多發性假息肉;④黏膜活檢呈炎性反應。根據內窺鏡檢查特點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3期[2]。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壯醫刮痧排毒療法+中藥保留灌腸。壯醫刮痧排毒療法操作方法:在人體腰背部、腹部用茶子油和牛角刮痧板按“從上到下,由內到外,先輕后重”的規則推刮皮膚出現紅色小麻點(俗稱痧疹點)或成片狀紅色瘀斑為止,刮痧后在紅色麻點、紅色瘀斑和肺、脾、胃、肝、腎、大腸俞等穴,用8號注射針頭將皮膚刺破出血,以壯醫竹罐用閃火法進行拔吸10 min,排出積聚于皮下的瘀血、乳酸等有毒體液和濕氣,每5 d治療1次,3次為1個療程。間隔3 d后行第2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中藥保留灌腸藥用:黃連5 g,白芍、防風、金銀花、丹參各30 g,甘草10 g,水煎取汁100 mL,每晚保留灌腸。便血較多者,加三七粉5 g,黏液多者,加錫類散2 g。

      對照組單純采用中藥保留灌腸,用法、療程同治療組。

      治療期間,停用其它藥物,連用2個月后統計療效。

      轉貼于   3 療效標準

      參照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頒發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中有關標準。痊愈:臨床癥狀消失,結腸鏡檢查示結腸黏膜恢復正常,觀察6個月無復發;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結腸鏡檢查示結腸黏膜輕度炎癥反應;有效:臨床癥狀及結腸檢查有好轉;無效:臨床癥狀和結腸鏡檢查無改善。

      4 結果

      (見表1、表2)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略)]注:2組臨床療效比較,P

      5 討論

      潰瘍性結腸炎壯醫稱為“阿意咪”,認為其病因主要是外感時邪疫毒(包括風毒、熱毒、濕毒、火毒等)從皮膚或口鼻而入,直犯谷道,邪正交爭,氣機阻滯,影響谷道的運化功能,天地人三氣不能同步,人體虛弱,邪毒積于腸中,加上飲食不當,誤食不潔之品,使熱毒、寒毒、濕毒等侵犯谷道及相關臟腑,其功能失調而發生“阿意咪”。壯醫將“痧”稱為萬病之源,認為“萬病由痧起,痧由毒盛生”。壯醫刮痧排毒療法就是根據壯醫“調氣、解毒、補虛”理論,調整人體全身及“谷道”機能,排出谷道毒物使氣血得以平衡。研究表明,刮痧排毒療法可以顯著提高T淋巴細胞百分率和淋巴細胞轉化率,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結腸功能,促進腸壁修復,具有通道解毒、順氣止痢的獨特功效。臨床上,凡采用刮痧排毒療法的患者,全身其它癥狀如睡眠差、全身困倦、不思飲食等慢性疾病癥狀得到顯著改善。本觀察結果表明,壯醫刮痧排毒療法配合中藥保留灌腸優于單純中藥保留灌腸,兩者治愈率、有效率及對輕、中患者的治愈率均有顯著差異。觀察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篇(5)

      一、組織領導

      成立由分管漁業副主任為組長,水產技術推廣站、漁政站、水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組成的全市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組長:姜曉天。副組長:陶洪明、薛蘭升。成員:孫強、遲海虎、曲春娟、龍熙陵、湯二紅。

      各縣成立相應的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切實抓好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專項行動。

      二、督查方式

      督查采取召開座談會、查閱資料、選擇部分養殖場、苗種場

      (共4頁第1頁)

      進行現場執法檢查等方式進行。其中對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機構以聽取情況和查閱資料的方式為主。

      三、督查內容

      (一)開展養殖用藥拉網式排查

      對養殖水產品開展重點抽查。檢查采取現場存貯藥檢查、用藥情況詢問調查和產品抽檢相結合的方式,檢測內容重點為:硝基呋喃類、孔雀石綠、氯霉素、己烯雌酚等禁用藥物和環丙沙星、磺胺類、紅霉素等限用藥物。對檢查中發現的違法用藥企業依法實施處罰;對使用限用藥物的產品和企業,要加強監管,督促企業必須在休藥期滿后上市銷售。

      (二)檢查養殖場質量管理制度落實情況

      各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漁政管理機構、水產推廣機構要按照法律賦予的職能,切實貫徹落實全國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本次執法檢查,加快推動本地養殖場建立健全生產日志、藥品出入庫和使用記錄、產品標簽、產品銷售記錄等質量安全管理制度。本次執法行動要重點檢查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出口生產基地和集約化程度較高的水產養殖場所,適當檢查小規模養殖戶。對未建立相應制度的企業要求限期進行整改。

      (三)檢查水產養殖許可證、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辦理情況

      對于養殖場地無權屬爭議糾紛且符合省和當地水產養殖發展規劃的養殖場都應辦理水產養殖許可證;在取得養殖證的養殖場從事苗種生產的需辦理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

      (四)檢查苗種生產、養殖場相關檔案建立情況

      檢查養殖單位《水產養殖生產記錄》、《水產養殖用藥記錄》填寫情況,要求內容真實、數據完整,要有總結、分析材料。主管人員和技術人員要對國家現行養殖生產管理制度了解。對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責令養殖場限期整改。

      (五)指導養殖生產者依法生產

      各縣要結合檢查,廣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獸藥管理條例》、《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它化合物清單》、《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等法律規章,增強依法生產的自覺性。各縣水產站要充分發揮本地本單位技術推廣人員、水生動物防疫員、病害測報員的作用,在制訂、推廣新標準與新技術方面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引導和幫助生產者建立科學的操作規程,傳授合理、規范的用藥知識。

      (六)督促水產品批發市場實施市場準入

      依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各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漁政管理機構要在本次行動中,進入本地重要的水產品批發市場,督促批發市場加強進場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建立產地證明、經營臺帳等制度,并對經銷者的制度建設情況進行調查,要幫助有條件的市場建立水產品質量檢測機構,督促暫時缺乏條件的市場委托有資質的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對進場銷售的水產品進行抽查檢測。

      四、有關要求

      各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從提高行政能力和保障消費者健康、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行動的重要性,切實組織做好各項工作。

      篇(6)

      一、項目建設規模及資金投入使用情況

      (一)項目建設規模。根據《市畜牧局、市財政廳轉發省畜牧獸醫局、財政廳<關于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畜牧產業實施方案的批復>(臨牧計字[2008]25號)文件的批復要求,我縣本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改造商品豬標準化養殖場25個,生態循環示范基地1個;建設生豬人工授精站1處;舉辦培訓班,購置有關培訓設備49臺(套);疫病監測設備32臺(套);扶持畜牧合作經濟組織5個、產業化龍頭企業1個。

      (二)資金投入及使用。

      1、省以上資金。省以上資金共到位401萬元,其中中央現代農業發展資金180萬元、省級標準化養殖資金80萬元、省級家畜良種補貼資金30萬元、省級重大動物病蟲害防治資金15萬元、國家生豬良種補貼資金96萬元。

      省以上資金共支出401萬元(詳見下表)。

      序號

      類別

      到位金額(萬元)

      支出金額(萬元)

      建設內容

      備注

      1

      中央資金

      180

      180

      省集中采購設備39臺套30萬元。養豬場建設25家100萬元,生態養殖示范1處25萬元,培訓設備購置2.981萬元人工授精站建設22.019萬元。

       

       

      省級標準化養殖資金

      80

      80

      養豬場建設25家80萬元

       

       

      省級家畜良種補貼資金

      30

      30

      生豬人工受精站建設30萬元

       

       

      省級重大動物病蟲害防治資金

      15

      15

      疫苗、消毒藥品等購置15萬元

       

       

      國家生豬良種補貼資金

      96

      96

      豬補貼9.6萬袋。

       

       

      合計

      401

      401

       

       

      2、縣財政資金。到位資金245.8967萬元,實際支出245.8967萬元,共補助通過縣級標準化驗收的169家養殖場。

      3、自籌資金。共有25家規模化養豬場承擔標準化改擴建任務,1家養殖場承擔生態循環養殖示范,26家養殖場完成自籌資金投入達到1029多萬元,改擴建豬舍35670平方米。

      二、資金和項目管理制度建設情況

      (一)管理制度建設及項目實施管理情況。根據上級業務部門有關項目建設和管理辦法要求,按照項目建設規范和技術標準,結合本地實際,成立由有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任組長、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全面組織項目的實施,由專業技術骨干組成技術指導小組提供全方位技術服務,建立健全了《***縣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生豬產業項目管理制度》、《***縣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生豬產業項目資金使用管理制度》、《***縣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生豬產業項目績效考核驗收方案》等規章制度,保證項目運轉有章可循,建設規范。

      (二)資金管理。在資金使用過程中,我們嚴格按照項目資金管理規定進行使用,實行轉賬核算,上級到位資金在實際支出前,由縣財政局暫存,對于先建后補的項目,待驗收合格后,由縣畜牧局提出撥付申請,一周內將資金劃撥到項目建設單位。集中招標采購應付款項待設備到位經檢查達到質量標準后即行撥付,按項目進展情況撥付的款項實行報賬結算。

      三、實施項目的主要做法

      (一)強化管理、扎實推進。建立監督考評制度、項目資金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等,明確動態監控、監督檢查、績效考評、獎勵處罰等措施。領導小組適時組織對項目建設情況進行檢查,及時開展項目實施效果評價。縣畜牧局在每個承擔項目建設任務的養豬場、屠宰加工廠、合作組織、獸醫站等單位派遣一名督導人員,實行包扶責任制。相關設施設備購置主要有省畜牧獸醫局統一招標采購。小型工程如中等規模一下養豬場的建設由縣畜牧局技術人員幫助規劃和設計,實行每月一次集中調度,不定期指導的辦法進行項目建設督導,大型工程采用招投標制和項目建設監理制。

      (二)協調一致、形成合力。為切實抓好項目建設,上級業務部門從方案編報到項目實施,都給予了大力指導和幫助,省、市相關部門領導多次親臨現場指導項目建設、省畜牧局先后2次在我縣組織養豬場負責人、相關部門負責人召集座談會,聽取生豬產業發展意見。省、市畜牧局派出專家20余人次親臨我縣授課、到場指導,傳授養豬技術。縣直有關部門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各職能,積極服務于項目建設,縣財政局認真搞好資金支持和服務,對于到位的上級資金,在第一時間發文通知畜牧局,對于縣級財政配套資金,多渠道整合,將最大可利用的資金支持項目建設。縣土地部門積極幫助協調土地,及時辦理養殖場土地備案手續。縣科技局組織下鄉科技特派員,重點向項目承建豬場傾斜。縣農業局組織各鄉鎮經管站,指導幫助專業合作社建設。正是由于上級業務部門指導和幫助、縣直各有部門的密切配合,才使得我縣項目建設迅速推進。

      (三)推廣宣傳、示范帶動。為擴大項目建設的示范效應,我縣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和信息報送工作,縣畜牧局專門制定下發了《關于做好畜牧信息宣傳工作的通知》文件,規定對在信息宣傳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項目實施以來,先后12篇報道被采用,其中被市畜牧局簡報采用5篇,縣級以上領導批示2篇,另外制作DVD光盤3000套。到集貿市場、養殖場戶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份,開展技術交流活動50余次。通過多種渠道的宣傳,對全縣畜牧業發展起到了有力地推動作用。

      四、項目建設成效

      在項目實施帶動下,全縣生豬產業乃至整個畜牧業都有了快速發展。其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已經開始顯現出來,為我縣畜牧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主要表現在:

      (一)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比重迅速增加。商品豬場標準化改造不但提升了項目承建豬場生產水平,同時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全縣掀起了建設標準化養殖場的熱潮。目前,已有150處畜禽養殖小區(場)被***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市標準化畜禽養殖示范小區(場)”其中蛋雞12處、奶牛場7處、肉雞場19處、肉牛養殖場4處、肉兔養殖場4處、肉鴨養殖場3處、生豬養殖場100處、奶山羊養殖場1處,占全市市級標準化養殖場(區)的20.5%,總數位居全市第一。616處養殖場通過縣級標準化驗收,3處養殖場被農業部命名為“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7處養殖場通過省級標準化示范場驗收。

      (二)生態效益明顯。承擔項目建設的25家養豬場全部采用了生物環保養豬模式,實現零排放。項目建設期間全縣新增生物環保養豬墊料面積近10萬平方米,僅此一項可減少糞污排放60萬噸左右。

      (三)全縣動物防疫機構設施設備得到初步完善。項目配備了急需的技術推廣培訓、疫病防控、良種推廣等設施設備,基本可以滿足各項工作開展需要,縣畜牧局及全縣19個鄉鎮獸醫站冷鏈設施健全,初步建成了信息網絡化服務體系。

      (四)技術推廣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項目實施以來,縣畜牧局取得國家專利1項,參與的“生物環保養豬實驗研究與推廣應用”獲得省農業廳頒發的***省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主持開發研究的“生物環保養豬技術開發與應用”獲得縣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另有兩項成果分別獲得縣科技進步2、3等獎。先后被市畜牧局授予“全市畜牧業標準化建設年活動先進集體”、“全市生物環保養豬技術推廣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五、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在我縣首次實施,在許多方面需要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使項目建設質量不斷得以提高。對于下一步項目建設工作,我們認為:

      (一)扶優扶強,促進散養模式向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模式的轉型。當前我國畜牧業特別是生豬產業正處在從散養模式到規模化養殖、標準化養殖轉型時期,中小規模養殖場發展迅速,在扶持資金有限,不能全面覆蓋要求扶持并有進行改擴建積極性的養殖場的情況下,如何確定扶持資金額度和場戶數,應加強調研。扶持資金過于集中,導致大多數養豬場享受扶持門檻過高,難以調動廣大養殖場(戶)改擴建積極性,拉動社會資金投入的功效勢必減弱,發揮不到項目建設應有的示范帶動和導向作用,而扶持資金過于分散,難以保證項目建設質量。就我縣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年出欄1000頭左右中等規模養豬場將逐漸成為主流,我縣確定25家養豬場,一方面進擴大了覆蓋面,實現了扶持資金額度和場戶數量較好的結合,另一方面也起到國家政策導向作用以及建設單位的示范作用,促進整體畜牧業養殖模式的轉變。

      (二)加強對基層畜牧機構的扶持,提高監管和服務能力。現代畜牧業發展對基層畜牧獸醫監管和服務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縣鄉財政大多比較緊張,畜產品食品安全監管、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推廣等設施設備不能完全滿足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需求,今后仍需極大對基層畜牧獸醫機構建設的扶持。

      篇(7)

      (1)制訂獸藥及飼料添加劑管理制度,對藥品及飼料添加劑供應商進行評定,建立合格供應商目錄,不在供應商目錄中的產品嚴禁采購,獸藥門市按獸藥經營質量管理規范操作。

      (2)與供應商簽訂產品質量承諾書,保證產品中不含有國家禁止使用的成分,不定期對庫存獸藥進行檢測,發現不合格或含有其他成分的產品,根據產品質量承諾書對供應商進行追責并終止合作。

      (3)公司自養場及農戶養殖場獸藥和疫苗必須從公司獸藥門市領取,不得私自從外面購買,公司安排人員不定期對養殖場藥品及疫苗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外購的藥品嚴格處罰,直到終止合作養殖,使用違禁藥物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4)監督養殖場嚴格按防疫程序進行防疫,對防疫后的雞群進行抗體檢測,發現未進行防疫的養殖場及時進行補防并嚴格處罰。

      (5)嚴格執行休藥期制度,上市前15天停止用藥。

      (6)加快標準化肉雞場建設,改善肉雞養殖環境,通過環境控制,優質雞少生病,少用藥,每只雞平均藥費下降0.2元以上,直接降低藥物殘留,保證食品安全。

      (7)在肉雞上市前3~5天,從養殖場取毛雞按無公害標準進行藥殘檢測,取樣后養殖場不得再使用藥物,藥殘檢測合格方可進行屠宰或毛雞銷售。對檢測不合格的養殖場不得進行屠宰或銷售,必須在達到休藥期后進行第二次藥殘檢測合格才能上市。

      2屠宰加工安全控制

      (1)屠宰的毛雞首先必須藥殘檢測合格,其次要達到公司規定的上市日齡及體重標準,沒有發生疫情,健康狀況良好,有當地畜牧主管部門檢疫后開具的檢疫合格證明和動物產品運載消毒證明。

      (2)核對檢查優質雞生產信息,如雞的飼養情況和使用藥物的種類、時間、休藥期、疫苗種類、接種時間以及飼料添加劑類型等。

      (3)屠宰過程嚴格按GB/T19478肉雞屠宰操作規程、NY/T1174肉雞屠宰質量管理規范、GB14881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規定的標準及要求操作。

      (4)對屠宰的雞體進行體表、內臟和體腔宰后檢疫,發現的可疑品進一步進行細致的臨床檢查和實驗室診斷,發現病雞按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

      (5)屠宰過程使用的原輔材料必須為食品級材料,每半年對屠宰場水質進行檢測,水質要求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

      篇(8)

      2嚴格隔離制度

      養殖場的邊界要劃分明確,四周應該建設有較高的圍墻和堅固的防疫溝。在動物生產區域應該設置一個專門供生產人員和運輸車輛進入的大門,同時還要設置一個只供動物進出和產品運輸的通道以及專供污染物運輸的通道。在養殖場進出口位置、各個圈舍的進出口位置均應該設置相應的消毒設備,要結合養殖場的飼養條件、飼養規模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做好包括飼養人員、進出養殖場車輛、生產區域管理人員、外來人員和車輛的消毒隔離工作。要建立場內工作人員、車輛出入生產區域管理制度、場內動物流動或者進出生產區域、生產區域內人員活動和工具設備的安全管理制度、糞便污染和環境物管管理制度。新購進動物必須進行一個月以上的隔離觀察,確保健康之后才能混群飼養。

      3做好免疫接種和藥物預防工作

      3.1做好免疫接種工作

      免疫接種是預防動物疫病最佳的措施。接種后動物體內能夠產生相應的抗體,減少和降低疫病的流傳。疫苗接種應該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首先,在使用疫苗之前要對疫苗進行全面的檢查,查看疫苗是否存在破損,封口是否完好,在標簽上有關疫苗的名稱、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日期、檢驗號和用量用法標記是否清晰;其次,在接種前還要需要準備好接種設備,如注射器、針頭、滴管等。這些設備都應該保證全面消毒,做到一只動物一個針頭。使用弱毒疫苗免疫后,十天內不能使用抗菌素或者磺胺類藥物;最后,對于出現傳染病而進行的免疫行為,必須將陽性動物排除在外,確保動物的健康后才能進行疫苗免疫注射。

      3.2藥物預防

      對易感動物使用相應的藥物進行預防也是防治某些疾病發生的關鍵措施。在一定條件下使用安全廉價的化學藥物加入到動物的飼料或者飲水中,可以提高動物抵御外界疫病的能力。此外,在進行藥物預防過程中還會使用到免疫增強藥物。其主要是一種免疫增強劑,能夠使動物機體產生相應的免疫應答,從而獲得相應的非特異性免疫。免疫增強劑的種類有很多種,微生物類有多種弱毒苗,生物制劑有干擾素、胸腺肽、球蛋白等,中藥制劑有黃芪多糖、黨參、黃精等幾種。這些藥物在防治動物疫病方面有著不錯的效果。

      作者:程啟廷 單位:貴州省威寧縣草地畜牧業發展中心

      參考文獻

      [1]關于動物疾病防治技術存的問題研究[J].王超群.農民致富之友.2016(01)

      篇(9)

      [中圖分類號] S8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10-0207-01

      通過對我區奶牛養殖場的走訪調研,發現我區奶牛養殖正逐步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產奶量也持續提高,但在建設和管理方面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例如選址不當,布局不合理,管理不規范,環境污染等。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區奶牛養殖的可持續發展,需及時解決。

      一、主要問題有

      1.養殖場建設選址不當,布局不合理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75%的養殖場沒有請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規劃設計,養殖場布局零亂,規模大小不一形不成大的養殖場。生活區與生產區不分開,甚至有的連圍墻也沒有,牛舍間間距小,牛舍低矮,甚至沒有牛舍。養殖場的大門口沒有消毒池,生產區門口也沒有消毒房。部分養殖戶為了交通運輸方便,把養殖場修建在主要交通要道旁,人流、車流多,給奶牛養殖帶來諸多危險,例如加大了疫病的傳入和傳出的機會,很不利于疫病的防治,疫情發生時也不利于控制。

      2.養殖場的環保設施不完善

      調查中發現,不少養殖場沒有化糞排污通道,沒有貯糞場和糞便處理設施,無驅蠅設施。糞便四處堆,蒼蠅橫沖直撞,環境相當惡劣。養殖場地的綠化能凈化環境,是養殖場必不可少的,但大多數養殖場為了更多的利用土地,圈舍修建得十分緊密,沒有充足的綠化空間,不利于養殖場的可持續發展。

      3.養殖場的防疫制度不健全

      各奶站有健全的防疫消毒制度,能夠做到養殖場內外定期消毒,按程序進行免疫。但其他零散養殖戶和小規模的養殖場的情況就比較差,例如:沒有完善的防疫、消毒制度,沒有合理的免疫程序。有的養殖戶以為免疫接種越多越好,只要有人用就用,沒有程序化。相反有的飼養戶卻圖省事該免疫接種的也不接種,甚至反對、拒絕防疫。

      4.養殖場的管理不規范

      一是養殖場內沒有統一的組織,引種、供料亂,生產秩序亂,綜合效益低。二是養殖場沒有科學的管理制度,即使有上墻的制度,也沒有很好的執行,形象欠佳。三是養殖場內沒有科學的處罰制度,近年來難以雇用飼養員,做的再差也不會受到扣工資等處罰。以至于有的甚至將擠奶器放置在牛棚里,無人管理,更不用說清洗、消毒等措施。

      5.沒有固定的鮮奶銷售場所

      在我們調查的養殖場中,除南郊奶站外,其他奶牛養殖場(戶)沒有專門的銷售場所。銷售鮮奶的摩托等運輸工具多隨意在養殖場內裝車,市區內道路上銷售上,給疫病傳播埋下隱患。同時也不能形成價格優勢,只能是價格基本合理就銷售。

      二、針對以上問題,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加大政府的投資力度

      奶牛養殖場的落后與資金的缺乏有直接的關系,近年來奶牛養殖成本提高,鮮奶質量上不去。我區又沒有牛奶生產加工企業,遇上惡劣天氣,牛奶因無法出售而倒掉的事情時有發生,這些都嚴重打擊奶牛養殖戶的積極性,也限制了我區奶牛業的發展。只有加大政府的支持與投資力度,才能改善這落后的局面。

      2.養殖場的建設應統一規劃、統一標準

      要本著“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相對集中、規范管理”的原則,請畜牧技術推廣站科學地設計方案,養殖場要有圍墻與外界隔離,場與場之間的距離應在500米以上。在建筑設計時應將犢牛舍、育成牛舍、成乳牛舍、產牛舍等分成若干個單元。不同的牛舍應根據其自身要求進行合理設計。奶牛場的大門設有與門同寬的車輛消毒池,側門設消毒設施齊全的行人消毒房。凈道與糞污道要嚴格分開,糞污處理池、隔離牛舍要在養殖場下風口處。

      3.防疫、消毒制度健全化

      養殖場建設規模化、規范化,必須配備獸醫技術人員,有完善的免疫程序,并嚴格執行,定期接種疫苗。奶牛場必須定期消毒。消毒池,使用2%氫氧化鈉溶液消毒,原則上每天換一次。禁止外來人員進入生產區參觀,其他時間進入生產區時必須經過嚴格消毒,嚴格遵守牛場衛生防疫制度。飼養人員定期體檢,人畜共患病者不得進入生產區,嚴禁在養殖場內宰殺奶牛等。飼養員應該經常觀察牛群,有疫情時要及時上報。

      4.著力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養殖業環境污染問題是養殖生產發展中的重大課題。因此我們在建設奶牛養殖場或者建設其他養殖時都必須重點考慮如何治理環境。結合我區實際可以采取糞污分離、制取沼氣,做好無害化處理等措施予以治理。

      5.對養殖場區進行綠化

      綠化可以改善養殖場氣候、減少塵埃、減少空氣中細菌和病毒的含量等。應適當規模的綠化養殖場地,種植防護林和綠化帶,例如在生產區與生活區之間種植隔離林帶。空閑場地種植苜蓿、青草等,即綠化了環境,又可以作為飼料使用。

      綜上所述,奶牛養殖場要規模化、規范化,就必須有科學的規劃,統一的標準,合理的選址、建設。

      建立并健全養殖場管理制度,掌握科學的養殖技術,解決糞便和廢棄物等環境污染的問題。為奶牛養殖奠定良好的基礎,以提高奶牛養殖的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篇(10)

      中圖分類號:S85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3)07-0095-02

      有效控制傳染病發生與傳播的關鍵是要使動物機體獲得免疫抗體。但是,從當前鄉鎮動物防疫的實際工作來看,強制性免疫工作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這給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和傳播留下了隱患。為此,結合當前工作實際和目前鄉鎮動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科學、可行的對策和建議以供參考。

      1 鄉鎮動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飼養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1)養殖場整體布局不合理。許多養殖場功能區劃分不明確, 飼養區、隔離區和辦公生活區沒有嚴格分離; 場區門口沒有消毒設施, 進出飼養區沒有車輛消毒裝置和人員消毒通道;場內道路無凈道和污道、雨水和污水分流之分;沼氣池等無害化處理設施與養殖場生產能力不相匹配。

      (2)病死畜禽及糞便無害化處理不規范。在病豬方面,部分養殖場在生豬治療不見好轉的情況下急于將其出售;在死豬方面,個別養殖場對死豬不進行規范化處理,而是將其亂扔亂棄,造成病原擴散,環境污染;更有甚者將死豬直接投向市場; 在畜禽糞便處理上,很多養殖場不在特定地點將畜禽糞便堆集發酵, 而是隨意堆放, 結果造成污水四溢、臭氣熏天、蚊蠅滋生。這些均是動物疫病的疫源地,極易使動物的疫病加以擴散,給畜牧業帶來較大損失,同時也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一定影響。

      (3)生產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少養殖場對飼料、藥品及疫苗等投入品的生產廠家、生產批號、使用及保質期記錄不清, 保存不當;畜禽進入、售出及病死畜禽數前后發生邏輯性的錯誤;引種、補欄前不駐場觀察,調入后就混群;養殖檔案記錄不完整;免疫標識發放數與畜禽出欄數不吻合。這些都是生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具體體現,不利于動物疫病追溯和產地檢疫工作的開展。

      (4)免疫程序不合理。有的養殖場不能根據本區域疫病流行的特點,制訂合理并且有針對性的免疫程序,而是片面套用書本和其他場免疫程序,或一個免疫程序多年不變;不開展免疫抗體檢測,甚至拒絕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抽檢,致使動物發病原因不明。

      1.2 動物防疫隊伍中存在的問題

      (1)實驗室檢測力量不足。目前,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人手不足, 儀器設備不全,技術力量薄弱,國家規定強制免疫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口蹄疫、豬瘟等免疫抗體檢測不能按期進行, 無法順利開展產地檢疫、動物防疫等工作。

      (2)動物防疫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由于基層防疫工作比較辛苦,工作量大,人員力量不足且普遍年齡偏大。因此一線工作的大都是學歷不高甚至是沒有相關學歷的基層防疫員,缺乏堅實的理論知識,也沒有扎實的操作技能,只“有病醫,無病不管”,預防意識十分淡薄。其中就有對各種疫苗的存放條件、使用劑量和使用方法模糊不清,甚至出現過將豬瘟疫苗冷藏,將禽流感疫苗冷凍等錯誤現象;有的注射疫苗不規范、防疫登記表填寫不完整、免疫證發放不到位、耳標加掛率低等;有的責任心不強,家畜須防疫3種疫苗的只免疫1~2種,須防疫2次的只免疫1次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都給有效地控制動物疫病留下隱患。

      (3)防疫人員待遇偏低。目前,絕大部分防疫人員勞務報酬是1 100~1 500元/月, 隨著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價的上漲,這樣的報酬很難養活一家人,待遇與勞動強度極不相稱, 所以在穩定防疫人員工作可持續性上存在著問題。

      2 對鄉鎮動物防疫工作提出的建議和對策

      2.1 加大動物防疫工作的宣傳力度

      在各鄉鎮有計劃開展動物防疫和其他畜牧科技培訓,充分利用不同的宣傳方式,廣泛宣傳《動物防疫法》、《湖北省動物防疫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和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讓養殖戶充分認識到做好動物防疫工作不但可以減少動物疫病的發生,降低畜禽死亡率,從而保障畜牧生產的健康發展,而且對于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也有著重大的意義。因此必須大力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宣傳力度,切實提高養殖戶對動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2.2 提高動物防疫工作的監管力度

      縣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要認真落實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工作,無免疫證明和免疫標識的畜禽不予出具相關檢疫證明,無檢疫證明的畜禽嚴禁屠宰、銷售和運輸。并且還要加大打擊逃避檢疫行為,提高養殖戶、販運單位以及個人的防疫法律意識;同時大力宣傳《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新建沼氣池補助》等相關政策,把動物疫病控制在源頭。

      2.3 提高動物防疫效果監測能力

      根據動物防疫工作的開展情況,縣疾控中心要對畜禽定期采樣并進行抗體檢測。對檢測水平未達標的養殖戶要及時通知養殖戶和防疫員,要求其補免,同時還要查實抗體未達標的原因,以利更好地開展免疫注射工作,切實提高畜禽防疫的免疫效果。

      2.4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養殖場需認真填寫《養殖檔案》,并清楚記錄,保存完善。《養殖檔案》主要包括飼料、藥品及疫苗生產廠家、生產批號、使用及保質期等;養殖場的畜禽進入、售出及病死畜禽數量情況;生豬的引種、補欄的觀察情況。因此,這些措施的落實到位,不但有利于該產業生產管理制度的完善, 而且對動物疫病追溯、產地檢疫開展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2.5 提高防疫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福利待遇

      每年定期對防疫人員開展業務技術培訓和有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其業務水平。防疫人員的專業素質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對一線工作的防疫人員要進行考核,對不能勝任人員及時做出更換調整,并將符合防疫資格條件的人員補充到防疫隊伍中,優化隊伍結構,從而提高整個防疫隊伍的整體水平。

      篇(11)

      二、扶持原則

      堅持突出重點、擇優扶強、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的原則。

      三、扶持政策

      扶持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已初具規模的奶源基地、扶持優質奶牛繁育基地建設、扶持發展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建立和壯大奶源示范基地。

      (一)補助條件

      1.養殖場(小區)建設:養殖場(小區)必須按照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標準(附件)進行設計建設。

      2.引種:從市外新引進1~2周歲,一個泌乳期產奶量5噸以上,符合《動物檢疫管理辦法》以及動物引種、調運等相關規定的荷斯坦高產奶牛。

      3.養殖場(小區)規模:新建優質荷斯坦能繁母牛存欄200頭以上。

      4.品種改良與防疫:采用人工授精等現代繁育技術,嚴格按《動物防疫法》等有關規定開展重大動物疫病防控。

      5.對擴、改建項目按新增建設內容繼續扶持。

      6.奶牛引種補助只補助年內新增頭數,其數量以年底驗收和統計報表為準。

      7.對往年已經扶持過、但未按要求完成項目建設內容的奶源基地不予扶持;對當年先建但沒通過驗收的的奶源基地不予扶持。

      (二)補助標準

      1.為切實提升奶牛品質、提高奶牛良種化程度,對列入奶源基地建設的奶牛養殖示范場(小區),年1月1日起新增引進優質高產奶牛且符合引種補助條件的,按每頭新增引進荷斯坦奶牛補助1300元執行。年擬計劃引進2800頭優質高產奶牛。

      2.對新(擴、改)建優質荷斯坦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補助按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農牧局等部門關于市年奶源示范基地扶持方案的通知》(寧政辦[]73號)文件執行。

      3.對列入奶源基地建設的奶牛養殖示范場(小區),每個按照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及改良經費3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

      以上每個奶源基地總補助額最高不超過50萬。

      (三)補助程序

      1.先由符合補助條件的基地提出項目建設方案(含規劃布局圖)和補助申請,經所在區縣畜(農)牧局初審查驗、提出意見,上報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市財政局。

      2.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會同市財政局組成聯合評審組對上報的奶源基地建設項目進行審核、現場查驗、綜合評審、擇優篩選確定后予以扶持,并與其簽訂《市奶源基地建設目標責任書》。

      3.嚴格實行財政縣級報賬制,確保項目資金專款專用,發揮政府引導資金的最大效益。

      4.切實做好項目管理、資料歸類、數字統計等工作,有條件的基地實行微機管理。

      四、以上規定由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市財政局負責解釋。

      為了加快奶牛養殖方式改變,提高奶牛養殖的規模化、集約化和標準化水平,以“生產高效、資源節約、質量安全、環境友好”為基本目標,按照相對統一、兼顧地區差異的原則,特制定本標準。

      一、選址適宜、布局合理

      (一)養殖場(小區)選址距離生活飲用水源地、動物屠宰加工場所、動物和動物產品集貿市場、其他動物飼養場(小區)500米以上,距離動物診療場所200米以上,距離動物隔離場所、無害化處理場所3000米以上,距離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區域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干線500米以上;且背風向陽,通風良好,給排水相對方便。

      (二)養殖場(小區)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由市、縣動物衛生監督所審核辦理)。交通方便,有穩定水、電供應。

      (三)在總體布局上做到生產區與生活區分開,凈道和污道分開。

      二、設施完善,設備配套

      (一)牛舍坐北朝南,并布置成橫向成排、縱向成列;標準化牛舍面積達2000平方米以上;牛舍為磚混結構,采光使用陽光板或玻璃(不使用塑料),牛舍內地面硬化;兩棟牛舍間距不低于5米,并有牛均10平方米以上的運動場區。

      (二)奶牛養殖場(小區)應有擠奶廳、飼草料加工或貯存間、檔案資料室、青貯窖等生產及管理配套設施;有擠奶設備、牛奶貯存及運輸設備、青粗飼料加工調制設備、牛舍通風設備、獸醫診療器械等必要的設備。

      (三)奶牛養殖場(小區)應有病畜隔離圈,獸醫室,污水排放、糞便堆放及無害化處理設施等獸醫防疫設施。

      (四)大門口應有車輛消毒池,進入生產區必須有人員消毒室并安裝紫外線消毒燈,其消毒通道長度不低于7米,并配備膠鞋、大褂、口罩等防護用品。

      (五)優質青飼草基地100畝以上。

      三、防疫嚴格,管理規范

      (一)奶牛養殖場(小區)有集中統一的生產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檔案管理制度和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規范。

      (二)建立規范的檔案和生產記錄,內容包括奶牛配種、系譜、分娩、牛只變動、飼料、獸醫防疫及用藥、產奶量、牛奶質量、無害化處理等,記錄資料應保存2年以上。

      (三)養殖場(小區)內有足夠數量的管理及技術服務人員,所有人員應符合從業健康及技能要求。

      (四)奶牛消毒、擠奶設備清洗消毒、擠奶過程管理、牛奶冷卻與儲存程序應科學合理,符合衛生要求。

      (五)小區內部應推行標準化養殖模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天天影视|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v视界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2022国内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乱精品一区字幕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精品永久免费播放 |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野狼精品社区|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精品国产亚洲男女在线线电影 |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免费|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WWW国产精品内射老师|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8|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中宇| 亚洲永久精品ww47| 午夜精品射精入后重之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野狼第一精品社区|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 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 欧美国产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