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中外歷史論文大全11篇

      時間:2022-05-29 00:20:11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中外歷史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篇(1)

      (1)護士交接班制度不嚴格。

      接班護士踏著時間點接班,交班護士又急于下班,兩位護士沒有仔細交接班,對新入院或危重患者的病情、護理措施不清楚,造成護理措施沒有及時護理,雖然沒有產生后果,需要護士總結提高。

      (2)沒有認真進行三查八核對。

      (3)缺乏責任心。

      護士不按規定時間巡視病房,患者病情變化未及時發現,未仔細觀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皮膚等,低估病情,對患者的主訴不重視,患者病情變化不及時通知醫師。

      (4)護士知識欠缺、護理操作不熟練。

      部分年輕護士由于工作時間短,基礎理論知識缺乏,護理操作水平不高,缺乏處理或采取預見性護理措施。

      (5)手消毒不嚴格。

      個別護士在給患者穿刺靜脈、或肌肉注射時沒有進行手消毒,可能有導致穿刺血管感染隱患。文獻有:英國倫敦大學專家一項研究顯示,有26%的人手上存在大腸桿菌。

      1.2對策

      (1)嚴格執行三查八核對制度。

      筆者培訓護士牢記并執行三查八核對制度(三查是操作處理時查、服藥或注射處理前查、服藥或注射處理后查;八核對是核對患者床位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藥品有效期),查對時,可采用“反問法”或“一問一答法”,杜絕護理差錯隱患效果明顯。

      (2)牢固樹立護理安全第一觀念。

      培訓全體護士牢固樹立護理質量就是患者生命,護理安全第一的思想,收效較好。

      (3)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筆者加強對我科護士愛崗、敬業、嚴謹求實工作作風的培養,并要求護士在工作中認真落實,定期進行培訓,提高護士職業道德素質,收效較好。

      (4)嚴格執行護理交接班制度。

      要求接班護士提前5min到達,交班護士應等交接完后才能下班,明確職責,凡是交班中發現的問題由交班護士負責,凡是接班后發現的問題由接班護士負責,交接班時,要求做到四看四查一巡視,四看是看醫囑本,看病室新入院患者、出院患者、危重及Ⅰ級護理患者,看體溫表(是否有要求測體溫者、有無高熱或突發高熱的病人),看各項護理記錄是否準確、有無遺漏或錯誤。四查主要查危重患者氧氣管、導尿管、引流管等是否通暢、固定、清潔。一巡視是對急、危重、病情特殊變化的患者,交接班護士應共同巡視,進行床旁交接班。

      (5)加強管理。

      用案例進行風險意識防范教育,對自己班次的患者要全面掌握(包括新入患者、病危、病重、特殊患者、特殊治療等),做到按要求巡視病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變被動護理為主動護理。

      (6)加強專業學習及專業技術訓練。

      筆者定期組織學習普外科部分常見病的理論知識及護理常規,每月講課1次,每月組織1次護理查房,討論疑難、危重患者的護理技巧,全體護士積極發言,獻計獻策。安排護士到上級醫院進修,主管護士帶教護師、護士,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增強本領,從源頭上大幅度減少和杜絕護理差錯及隱患。

      (7)嚴格手消毒。

      在每臺治療車上配置1瓶手消液,要求護士在給患者穿刺靜脈、肌肉注射及有創操作時必須進行手消毒,

      篇(2)

      一、中小型外貿企業財務管理概述

      1、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我國經濟發展與世界經濟關聯越來越緊密,我國外貿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對國際經濟、金融的變化,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甚至于嚴重的沖擊。而這種沖擊需要完善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加強應對危機的能力。外貿企業的主要業務內容在流通環節,因此它擁有較少的固定資產,對整個流通環節中的資金控制和管理要求較高,資金及其流轉是進行貿易業務最重要的前提,也是其財務管理的內容。

      2、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的職能

      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的職能主要是制定財務計劃、加強財務控制,并為財務決策提供必要的支持以提升財務決策的科學性。外貿企業對資金的管理要求較高,由于其實際的毛利率水平并不高,采購環節需要大量的資金支出,而銷售環節中可能存在回款較慢或者無法回款的問題,因此在各個期初,外貿企業都需要做好其財務計劃,結合整體業務的開展計劃進行財務資源的匹配和計劃。為了實現這一財務計劃,外貿企業需要加強其內部的財務控制,通過詳細的財務流程和健全的財務制度,保障財務計劃的執行,完成公司當年的戰略規劃和業務計劃。財務決策是外貿企業重要的財務管理內容,對于如何進行資金的使用、何時以何種方式進行融資、對具體客戶的信用政策、對財務資源的分配、財務隊伍的建設等都是財務決策的內容,這要結合企業發展的戰略進行制定,有比較高的技術難度。

      二、中小型外貿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財務管理不被重視、基礎薄弱、功能弱化、缺乏統一的財務制度

      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正在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經濟不斷復蘇,資本市場不斷完善、壯大,但大多數中小型企業的財務管理方式仍然很落后,不能把財務管理的工作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有一些企業領導認為財務的工作就是加工信息、收集信息、儲存信息,并對外披露信息。財務管理應考慮的其它問題卻無暇顧及,例如企業的現金流管理、庫存管理、往來賬款管理、企業外匯風險的管理、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等。

      在我國,中小外貿企業將其重點投入于業務和客戶的開拓、供應商的選擇上,這種業務重點本身也沒有問題,但是很多企業因此而忽視企業的財務管理,很多業務人員對財務工作輕視,企業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部門之間職責分工不清晰,崗位職責不明確,多頭管理,企業沒有清晰的產權,很多財務人員即使發現問題,也面臨其他部門的推諉和扯皮。

      2、財務人員素質不高,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由于中小外貿企業很多更加重視業務而非財務,對財務人員的配置較少,對財務人員的學歷、專業要求較低,這導致其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更加影響了財務工作在企業中的地位。這些企業財務人員對金融理財方面的知識了解很少,沒有理財意識。他們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存在著憑借以往的經驗做法,沒有把科學的財務管理方法在實際工作當中有效實施。有的財務人員對企業財務管理方法不能完全理解,不能熟練運用財務管理的預測、預算、控制、分析等方法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由于很多外貿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素質不高,容易依據自己的經驗或直接借用其他企業的經驗建立企業的財務制度和流程,經常出現生搬硬套的情況,完全沒有結合企業實際建立起一套真正符合本企業的業務經營的控制流程和制度。

      3、融資渠道單一、融資難

      外貿企業的資金充裕及平衡是其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資金不足與企業的融資能力息息相關。一方面,中小外貿企業雖然很有活力,但由于企業規模小,企業擁有的固定資產較少,能夠用來抵押的資產較少;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一般都比較低,企業在融資上的困難很大。從銀行的角度看,銀行也不愿意貸款給風險大的中小企業,由于外貿企業很多都是注冊資本較小、固定資產較少的企業,企業的成立歷史也較短,違約成本不高,銀行并不愿意借貸給這些企業,即使借貸,企業實際融資的成本也較高、等待的時間也較長。中小外貿企業融資渠道狹窄,無法籌集到資金,也難以做大,很容易在激烈的競爭中失敗并淘汰,這樣加劇了市場對外貿企業的回避,導致其融資更難。

      4、中小型外貿企業應收賬款的回款慢、回收難

      由于周邊國家加工制造業的興起和我國勞動力成本的提升,加上發達國家的經濟放緩,我國出口商品逐步失去競爭優勢,買方市場在貿易中逐步形成,出口企業為獲得訂單,增加產品規模以獲得對供應商的議價優勢,越來越多接受了賒銷的結算方式,承擔的風險加大。我國中小型外貿企業的應收賬款金額增加較多,很多外貿企業的應收賬款賬齡延長,超過信用期的應收賬款越來越大,容易造成后續的回款難及對方不予支付的風險,這樣加劇了外貿企業的資金壓力,也造成外貿企業無法持續進行采購,其原有的利潤也歸零。

      5、未能夠持續跟蹤學習國家的政策、管理制度的規定

      為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支持外貿轉型升級,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如優化出口退稅管理、出口核銷政策、專項扶持資金等優惠政策。政策及相關管理制度的調整都會對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經營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就要求企業的財務人員能夠具備綜合能力,及時了解國家政策,充分利用政策,最大程度地為企業發展服務。而中小外貿企業由于財務人員素質不高,經常無法熟練掌握出口退稅及外匯核銷的運作,未能及時申請外貿定向支持的資金,給企業造成嚴重的損失。

      三、我國中小型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發展對策

      1、建立健全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加強員工的培訓

      中小型外貿企業要建立健全財務制度,提高財務基礎工作水平,必須健全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提升企業的財務信息質量,規范會計核算,健全資金支出審批和費用報銷制度,做好企業的預算管理,加強企業自身的內部財務審計,明確各個財務崗位的職責,明確強化財務部門的職能并加強內部費用報銷的審批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全員業績考核制度。企業要發展壯大,離不開高素質的員工。要發揮財務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要求財務人員具備外貿專業知識,加強他們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由于整個社會經濟系統變得更有效和活力,財務人員就必須掌握先進的技術手段,學習會計電算化知識,把ERP系統運用到實際的生產經營當中去。

      2、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當前,在我國的中小型外貿企業中,存在著業務員壟斷客戶資源的現象,從一開始的產品推銷、訂單的確認、催收貨款到入賬,全部由同一業務員負責,出口業務全部流程都是由同一業務員全部辦理,這樣企業就無法對其流程進行真正的監督和管理,也無法發現可能的漏洞,嚴重的可能會造成客戶的流失。因此,企業要加強進出口業務的內部控制,必須加強對整個業務流程的梳理,實現業務流程上的制約,通過不相容崗位的分離,提升對業務員的管理。有條件的企業應將企業業務運營系統和財務核算系統進行整合,設立ERP系統,提高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

      3、拓寬融資渠道,采用多渠道融資方式,加強資金的使用

      資金對外貿企業非常重要,也是外貿企業破產的最大原因,大多企業由于達不到商業銀行貸款標準與等級,難以從銀行取得信用貸款,部分外貿企業還通過民間的借貸維持業務,導致企業的資金周轉出問題。企業要積極拓寬融資渠道,采用多渠道融資方式,如與長期合作的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取得銀行信用資質,爭取與銀行合作,拓展國際進出口貿易融資渠道,開展打包放款、進出口押匯、出口貼現、進口授信額度等融資方式。同時成立結算中心,對資金實施集中管理,統籌支付,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4、加強外匯賬款的管理,確保及時、安全收匯

      在出口額不斷增長的同時,出口逾期收匯問題越來越突出,國際貿易中存在的信用風險、交易風險、結算風險時刻威脅著外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如何及時、安全收匯成為外貿企業面臨的重大問題。目前外貿出口形成了買方市場,賒銷已成為主流貿易方式,信用證結算方式比例下降,賒銷比例上升,由此帶來的海外應收賬款問題日益嚴重,應收賬款的回收產生了很大的風險。因此,外貿企業要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建立風險管理制度,設立客戶資信管理制度、客戶授信制度、應收賬款監控制度,規范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風險,完善信用評估機制,建立應收賬款監控和追收機制。外貿企業要有意識地借助出口信保或者銀行的出口保理來降低風險。

      5、強化匯率風險管理,研究具體的外貿政策,爭取相關補貼

      隨著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成為新常態,匯率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進一步增強,外貿企業外匯風險管理面臨著新的考驗。2015年以來匯率波動加大,匯率雙向波動趨勢成為主導,這種不確定性和復雜性成為外貿企業經營過程中不可回避的風險。隨著匯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及未來人民幣的可兌換,外貿中小企業更應強化風險管理意識,樹立正確的外匯風險防范理念,有針對性地實施外匯風險管理,避免企業受損。在匯率波動較大的情況下采取人民幣結算方式規避風險,或者采取一些金融工具來規避風險,如遠期外匯、外匯期權、掉期期權等對沖策略規避風險。同時,外貿企業要認真研讀國家對外貿企業的優惠政策,符合條件的企業要積極向有關部門申報外貿發展專項資金。在擴大企業出口規模同時,調整商品結構,培育競爭新優勢。

      我國的中小型外貿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發揮企業自身的優勢,提高經濟效益,就必須去適應市場經濟的特點,進而樹立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經營理念,建立健全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把財務管理的理念落實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際工作當中。

      篇(3)

      1 門急診接診中的倫理問題

      當患者來到外科診室,外科接診的首位醫務人員的第一句問話,將彰顯所在醫院、科室的人文關懷。“您好!請坐,您有什么狀況需要我幫您?”這樣開頭的第一句話,應該會讓患者感到比較舒適;其次,外科醫務人員在詢問病史時,除了會詢問患者自身的經濟狀況、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外,還會涉及患者不愿公開的、有關人格尊嚴的一些隱私。當醫生詢問到這些內容時,其他不相干的人員應該回避。既使是普通的如急性闌尾炎患者,由于鑒別診斷的需要,也會涉及個人的許多問題,這些內容對患者個人而言,也屬于隱私,患者有權希望沒有外人在場。

      在給外科患者進行體格檢查時,常常更需要注意私密性的問題。比如,給乳腺腫塊患者檢查時會需要暴露患者等第二性器官;在做檢查時,會涉及患者的性器官。這都是十分敏感的倫理問題。按有關要求,不僅無關人員應該回避,而且醫患如為異性,應要求有患者親屬或與患者同性別的其他醫務人員在場。病史采集時,應當注意東西方文化差異,中國傳統文化對數字量化概念比較模糊,如在詢問疾病病程的時間問題,問患者出現這樣的癥狀有多久了?患者往往回答:已經很久了。但是臨床醫學要求確切的數字,因此醫生必須認真詢問,合理提示但又不陷入“誘導患者”的泥潭。

      隨著高、新、尖科學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檢查和診斷的設備及技術不斷創新,細致、詳盡的充滿人性和人情的病史詢問及視、觸、叩、聽(或是望、聞、問、切)這一隨著醫學發展而傳承不衰的最基礎的診斷方法和手段,正在逐漸被冰冷的檢查儀器設備所替代,或是日趨邊緣化。重設備和儀器檢查、唯技術論,這一現象在醫務人員中日益嚴重,醫療服務中醫患間的距離感、生疏感和不信任感也越來越突出。“生物-心理-社會”這一新的醫學模式揭示了醫學科學領域的人性回歸和人文歸依,再次要求人們重拾最原始和基本的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并成為醫患零距離接觸和情感交流的一個重要方面。

      2 外科入院病史采集中的倫理問題

      外科入院病史采集除了比門診病史采集更為認真、仔細以外還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

      2.1 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是溯真求源

      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貫穿于整個醫療服務過程,如何利用這一醫療行為進行醫患間的交流與溝通,集中地反映了一位醫生的社會觀、文化觀、價值觀、道德觀和職業觀,也體現了醫生的醫療服務技能。

      觸摸和談話,曾經是醫生探尋病因和減除病人痛苦的兩件法寶[1]。醫學診斷過程是一個收集資料(診斷治療依據)、科學分析、概括歸納、循證求據的科學的邏輯思維和演繹推理過程,而治療在一定意義上就是醫務人員對醫學的科學驗證。因而可以這樣認為,一個醫生對疾病的診斷是否準確,在較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也就是取決于每一個醫務人員的素質修養,這既包含著自然科學,也涉及人文科學。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醫務人員在接診病人之初,就蘊含了醫生診治過程中的“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樣”這一醫學人為干預最為本質、也是醫患雙方都極為關注和敏感的問題。隨著人文科學對醫學發展的參與和滲透,疾病發生和演變過程中的社會、心理和環境因素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而最能直接體現醫學人文關懷,也最能反映醫生診治思維的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過程中的觸摸和交流,就越發顯得重要。雖然確切地講,病史采集與體格檢查是醫生在尋找診治疾病的證據,然而對現代科技和設備儀器等檢查方法的依賴和追求,臨床醫生對病史和相關資料的詢問和求證卻越來越覺得無所謂,只見疾病不見人的現象仍然在一部分醫務工作者中存在。不求甚解、以片蓋全、以點代面的現象比比皆是,這些都揭示了人文科學在醫學教育和醫學學術活動中的短缺,深層次地反映了醫療領域對科學的盲目崇拜、技術至上、道德沉淪、人性荒蕪的內在根源。

      病史的采集與體格檢查,其實就是醫生與患者的情感交流過程。情感溝通的越徹底、范圍越廣、內容越多,病史的可信度越高,醫患的距離感也就越小。在與病人交談或是溝通的過程中,特別是在病史的采集和體格檢查的過程中,不能機械地將病人視作一個“問題個體”來看待,將“病”與人剝離,將病人格式化、客體化、結構化、對象化,以一種居高臨下的“領舞者”的心態來“透視”病患。

      確切的講,在醫學領域中,病人恰恰是醫療的主體,而醫生是作為客體存在的[2]。醫務人員通過病史采集與體格檢查等醫療行為建立起與患者溝通的渠道,用以闡述醫學關于人類生命、健康和生物學、社會學、環境學、生理學以及歷史、文化的內在聯系和規律的論證。現代醫學注重醫學的實證,基實質是源于哲學、歷史、文化、倫理的宗教情結與科學求真、求實的結合,人類是具有“靈性”的生物,醫生僅僅只以生物學與生態學的眼神去看待病患,這是遠遠不夠和片面的。醫患間的情感交流是一種心靈的感應和情感的互動,這足以彌補醫學科學和技能對患者心理安撫的不足,以及醫學自然科學在臨床的局限性。

      醫患間在病歷采集和體格檢查過程中的知識交流,其實質是通過醫生這一醫療行為借助醫患這一特定關系,進行的醫學范疇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對話。我們講醫學的目的是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幫助他(她)恢復個人心身與行為、社會角色的整體性,那么關注患者的病患體驗和他關于病患的理解就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經過專業醫學知識和技能訓練的醫務人員,往往比常人更容易熟練地運用醫學技能,在醫生眼里的“病史”,是經過醫生自我取舍的充滿醫學術語、符合醫學標準的所謂“客觀”描述疾病癥狀的醫療文書,而較少引用患者對疾病的“自然”的生活或是生理體驗,這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覺地削弱了醫療活動中的人文內涵和病患作為醫療主體的作用。醫生在臨床上往往自認為對于疾病的認識要強于患者,這在年輕醫生的言行中更具普遍性,故而常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客體與患者的“主體”進行了角色置換,知識交流成為單向的“醫學知識傳授”,對于患者對疾病的體驗卻置于一旁。由于疾病體驗的單一性、特殊性和不可分享性,一旦醫生不重視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過程中的知識交流,常常使醫生陷入一種既想全面掌握病患全面信息,便于準確、有效的診治,又往往由于交流不充分而難免會掛一漏萬或是以偏代全,并進而又抱怨患者特別是一些疑難病患者不能真實、完整、及時地提供“病史”這樣一種醫患兩難的境地和矛盾中。

      造成這種矛盾的根本在于我們的醫生缺乏對人文科學的學習和運用,過于強調和運用了醫學自然科學和醫生這一客體的干預能力和權力,忽視了疾病的整體性和病患所代表的是一種已改變了的生存狀態[2]。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所體現的是一位醫生的人文境界,這種境界最終決定了一位醫生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也決定了其“懸壺濟世”的社會道義和人性修煉的歸宿。

      2.2 重視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是醫學人文科學的回歸

      目前,以臨床醫學體現現代醫學的形式層出不窮,近年來作為舶來的醫學文化,深深地烙刻著西方后工業哲學思維的循證醫學、臨床路徑等醫學方法,都難以全面而有效的、從內在根本上解決臨床醫學人文精神的羸弱。病史采集與體格檢查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和掌握患病人體的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明確診斷、科學診療計劃、有效地治療病患,得出一個較為合乎科學與實際的醫學結論。然而,采用什么樣的手段和方法去有效地獲取這些資料以及循證側重面的選擇,突出反映了醫務人員的人文素養。合理與適宜的檢查是必須的,但由于近年來追求發展的大而全,使醫院陷入了一種追求高投入高產出卻又不被社會所認同的扭曲的發展怪圈[3]。

      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有悖于醫學職業道德的無序和無謂的檢查司空見慣,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來審視,這種行為既便在局部看來似乎是獲得了經濟利潤,但從醫療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和醫院的可持續發展來看,是對衛生資源的揮霍,是一種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歧解了醫學人文科學的本質特性。為了追求醫療經濟效益,醫院在花費大量資金購置高精尖醫療設備的同時,充分利用經濟的杠桿作用或是制定相關的經濟目標責任制,并在進行經濟效益分析時,只注重成本與效益的分析,而忽略效率,也就更談不上探求成本與效用的關系了[4]。體現在具體的醫療服務過程中,就是醫務人員對高精尖設備物理檢查的迷信和日趨依賴。例如,外科醫生特別是一些年青醫生,對于下肢麻、脹、痛的病患,常常禁錮于自我專科知識思維,不作認真的病史詢問,詳細的體格檢查,而是先開各種檢查申請單,迷信于CT、MRI等大型檢查設備的檢查結果,不作整體思考,忽視神經定位檢查,導致一些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漏診或是造成誤診誤治。雖然說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醫院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和醫務人員人文科學教育的缺失不啻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加強和提高臨床醫務人員特別是年青醫生的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能力,是醫療服務機構提供適宜醫療服務的基本先決條件之一。

      2.3 重視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體現了價值取向

      醫生的價值取向決定了醫生在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中所采取的態度以及職業精神的體現,也決定了醫生對健康與疾病關系的理解以及醫學自然科學與醫學人文科學關系的領悟與把握。醫生這一關乎社會民生的職業群體對醫學科學的理解、對醫療服務價值的認同以及自我在醫療服務中的定位和對病患的態度,都從不同層面反映了社會的價值觀。作為社會人和經濟人,醫患雙方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醫生的每項醫療行為均不可避免地帶有社會學意義。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作為非常具體的醫療服務組成內容,貫穿于整個醫療服務過程。在日常的醫療活動中,醫生通過運用專業技能實施健康干預,為病患提供獨特的疾病治療體驗,使雙方從不同角度和側面揭示了人類對生命軀體、疾病本質與醫學目的的理解,并從不同程度寓意著社會學符號的意義和明顯的文化印記。

      患者的價值認知集中反映了一位醫生的心智與職業精神。醫療服務中,首先應承認患者作為人類生靈揭示了生物在進化演變過程中的軌跡并具備生物學價值,以及作為人類個體在其成長過程中的社會學、生物學意義,和與此相關聯的環境學的意義。這些生物學、社會學、醫學以及歷史和人文的意義遠遠超越了“疾病”這一單純的生物學價值。其二,患者所提供的病患體驗既具備生物學和生態學的意義,也蘊含著人文科學(包括病患個體文化、行為、心理、智慧等)的意義,這些“原始”的病患體驗最直接地反應了該疾病的起因,并作為診療的原始數據呈現,通過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而獲取,這也是對病患醫學科學價值的醫學和人文科學的認知過程。其三,醫生不能機械地將患者與疾病分裂,以純粹的結構主義視覺去人為地解構疾病,單純精細地以自然科學的眼光去剖析疾病的發生和演變。病史采集與體格檢查的醫學行為本身就是以承認患者的價值作為前提的,隱喻著醫患雙方相互認同和承認。但如何充分利用這些價值,這涉及一位醫生所掌握的醫學知識、技能以及其本身的心智能力和醫生對醫學目的的認識,從某種意義上講,承認患者在醫療過程中的價值,就是對醫學人文的客觀和人性詮注。

      醫生的價值是由社會和病人群體來決定的。古人云”不為良相,即為良醫”,這寓意著醫生是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職業,關乎社會民生。一位良醫的成長離不開最基本的望、聞、問、切這一醫療行為,而這一基本醫療技能卻承載著醫生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以及追求真、善、美的職業精神,體現了醫生運用醫學這一技術要素與人道要素的自信。希波克拉底認為醫生應具有大公無私、謙虛、高尚、冷靜的判斷、沉著、果斷、具備有用而必要的知識、無邪、不迷信[5]。而這些素質鑄就了醫生的特有價值,他必須關注醫學活動中的正義、公正、平等、義務、美德、仁慈、責任、同情、善良、忠誠、自主、誠信、敬業等,并充分地揉和在他具體的醫療行為中,以取得患者的認同和信任。而這一切,都可以從患者與醫生交流的坦誠和心扉開放的程度來確定其對醫生的信賴度,及對醫生文化、醫學、知識和技能等價值的認可度。

      2.4 重視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體現了人格模式

      每位醫生對于望、聞、問、切醫療行為的理解及在具體醫療活動中的運用是存在差異的,這種差異涉及醫生的學識、閱歷、職業道德、修養等綜合因素,而這也正是決定醫生診治能力的重要因素。我們說通過醫生對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這一基本技能的運用,反映出醫生的綜合素質和對患者的親和力,所以希波克拉底認為通曉哲理的醫生好似一個神[5]。從這一點意義上講,一位醫生是否是“良醫”,體現在他是否能如同春雨潤土細無聲地通過望、聞、問、切這一有形的醫療服務形式,有效地將自己的人文素養和醫學自然科學素養無聲地傳遞給病患,潛移默化地在病患心中得到一種共鳴,尋求對醫學本質和目的的認同,對生命和病患體驗的共享,以及對健康干預形式和方法認可的一致性。進而體現在醫學自然科學與醫學人文科學統領下的醫學活動的正義、公正、義務、尊重、理解、信任、厚德、仁慈、責任和同情。

      參考文獻

      [1] 托馬斯 L. 最年輕的科學―觀察醫學的札記[M]. 周惠民,譯. 山東:青島出版社,1996:48-51.

      [2] 王一方. 敬畏生命:生命、醫學與人文關懷的對話[M].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16-54.

      [3] 杜治政. 約束大醫院無限擴張­­的沖動-建立和諧醫患關系的重中之重[J]. 醫學與哲學,2005,26(11):1-5.

      篇(4)

      引言

      2012年1月,教育部等部門共同下發了《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的文件,其中再次強調高校實踐育人相關工作的重要性。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按照行業特點及其需求,該專業除了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還非常注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而這部分能力的培養,如果僅僅是局限于案例教學、實驗室內的訓練及專業人士的講解,是遠遠達不到行業所需人才的標準,這種足不出戶的實踐教學,由于缺少真實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所學知識仍然與現實有一定脫節,尤其是對客服務等環節,學生缺乏一定靈活性、創新性,也難以讓學生的溝通能力、服務意識、職業素養等能力得到提高。因此,酒店管理的實踐教學環節中,校外實踐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一、校外實踐教學環節包含的各種因素

      (一)學校

      學校作為育人單位,制定學生的教學體系,與企業共同制定校外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及方法,參與整個校外實踐環節的開展及管理工作,通過酒店先進的硬件及軟件設施,加強學生與現實社會聯系的緊密度,從而彌補自身教學條件的不足,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有助于學生的就業工作。

      (二)企業

      企業作為經濟組織,根據學校要求負責安排學生到崗后的各種知識技能培訓及工作安排,與學校共同負責工作期間對學生的管理工作。同時通過校外實踐教學環節,解決自己的用工需求,降低用工成本,實現企業的社會責任,也為未來儲備優秀的員工。

      (三)學生

      學生作為學習者,在該環節中,應了解行業情況,鞏固自身所學的知識技能,加強自身的綜合能力鍛煉,為今后進入社會積累經驗,做好鋪墊。但是,由于學生數量較多,其家庭背景、閱歷、認知度等因人而異,因此對校外實踐教學的看法有所不同。

      (四)其他

      除了以上三方主要因素,還包含學生家長、社會輿論等因素,這些因素對學生在完成校外實踐教學活動中會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

      二、校外實踐教學中面臨的各種問題

      由于涉及因素較多,各方面的需求有所差異,為了盡可能平衡各方需求,校外實踐教學的管理工作面臨較多難題,大致歸納如下:

      (一)安全

      在校外實踐教學活動中,最為重要的便是學生的安全問題,主要分為交通安全、工作安全、財產安全。

      1. 交通安全。校外實踐教學的開展地必然是在校外,有些甚至離學校較遠,這里就涉及學生來回往返途中的安全問題。

      2. 工作安全。為使教學更具真實性,學生多以頂崗方式參與到酒店工作中,且絕大部分是在勞動密集性較強的基層崗位,有一定的工作安全隱患。比如有學生在餐飲部門傳菜或在客房打掃過程中摔傷。

      3. 財產安全。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由于所接觸的人較多,構成復雜,而學生閱歷有限,較缺乏防范意識,難免因疏忽大意造成財產損失。

      (二)教學

      企業受實際情況的限制不可能完全按照學校、學生的教學需求安排工作,這就需要三方共同協商,盡可能做到“三贏”的局面。其中主要涉及的問題有:

      1. 校外實踐教學的開展時間需要按照企業要求進行調整。由于需要酒店一次性提供較大的崗位量,同時酒店又有淡旺季之分,酒店作為一個經濟組織,為了合理控制用人成本,對教學時間上有一定的要求,這就需要學校的教學計劃能隨之做出相應的調整,協調好校內課程的安排。

      2. 酒店培訓員的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質量難以控制。為完成學校安排的教學任務及保證自身的服務水平,酒店會安排相應崗位的培訓員對學生進行培訓,但培訓員教學水平及素質有所差異,缺乏系統的教學方法導致教學質量參差不齊,酒店和學校難以控制其教學質量。甚至有的培訓員考慮到學生實踐結束后會離開酒店,不能分擔部門工作,而對學生產生消極的看法,不愿意認真教學,使學生不能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

      3. 學生在酒店實踐過程后期,易產生疲勞心理。由于酒店大部分一線的工作較易上手,但又不可能隨時變動學生崗位,因此,往往幾周過后,學生開始對所在崗位產生厭倦心理,學習、工作積極性下降,給酒店工作開展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三)生活

      1. 食。校外實踐教學期間,通常由酒店為學生提供一日三餐,主要問題表現在用餐時間和酒店的用餐制度上。有些崗位用餐時間區別于學生的正常用餐時間,如中餐廳中午正是上客時間,通常該部門的員工會在11點前用午餐,用餐時間一般為30分鐘,導致部分學生不太習慣。

      2. 宿。校外實踐期間,學生的住宿分為校內、校外兩種情況,不管是哪種情況都給管理帶來一定難度,因為此時學生所在部門較為分散,上下班時間有所不同,難以掌握學生回宿舍的時間。另外,目前大部分酒店所提供的住宿環境與學校有所差別,很多學生難以習慣。

      (四)其他

      1. 部分學生在心理上對校外實踐環節有一定排斥感。目前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學歷有一定優越感,害怕吃苦,而酒店的基層工作恰恰是屬于勞動性較強的工作,很多人堅持不下來。

      2. 部分學生角色轉換不到位,無法適應工作環境。到崗后,學生的意識還停留在自己是一名學生上,不知道如何正確的與酒店員工、領導、客人進行溝通,難以適應新的環境。

      3. 部分學生家長不愿意學生到酒店進行實踐。由于傳統思維或社會導向,部分家長總覺得做服務員丟臉,或者害怕學生吃苦,不愿意學生到酒店從事基層工作,甚至有家長為學生請假以逃避校外實踐教學。

      4. 酒店員工的錯誤引導。由于部分基層員工本身素質有限,或對酒店不滿,容易在學生面前說出或作出不正確的言行,影響學生對酒店的認識,易產生消極情緒或較大落差感。

      三、加強校外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學校與酒店共同制定完善的校外實踐教學的計劃及管理方案

      校外實踐教學的計劃涉及教學內容、時間、考核、學生的生活、安全、規章制度等各種問題,作為學生的接受者,需要酒店共同參與制定,必要時可征求學生意見,明確各項內容,使得教學能保質保量完成。

      (二)由學校、酒店、學生三方選派代表,組成該期間的聯合領導小組

      其中,學校指定該期間的實踐指導教師。指導教師定期到酒店走訪,負責指導、掌握學生實踐教學期間的心理、生活及教學情況,監督酒店的教學內容是否有效進行,負責學校、學生與酒店之間的溝通,及時處理學生出現的問題。酒店指定該期間的部門負責人及總負責人,負責安排學生在酒店實踐期間的教學安排。學生按照工作崗位的分配進行小組編排,落實小組長,便于學生到酒店后,更有效掌握各部門學生實踐情況,如有特殊情況及時報告學校及酒店。

      (三)提前讓學生了解所到酒店的情況,增強學生對酒店的適應性

      在學生正式開始校外實踐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認識酒店,可以通過酒店宣講會、參觀等方式讓學生大致了解酒店情況,消除學生對酒店的陌生感,這將利于加強學生對酒店的認可及適應。

      (四)提前在校內進行初步的技能知識的學習,使知識的傳授更加系統、完整

      利用學校實訓室,由學校專業教師或聘請酒店合格的培訓專員按照酒店要求先對學生進行授,這樣既能保證每個學生所學知識更加系統、全面,也能有效降低部分酒店員工因教學能力、經驗不足等造成的影響。

      (五)注重開展校外實踐教學的動員工作以及整個環節中學生的思想狀態

      好的動員工作將對學生完成校外實踐教學活動打下堅定的基礎。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是第一次踏入社會,因此學校有必要提前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家長能正確地認識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及其意義,樹立學生不怕苦、不怕困難的精神,同時加強學生在工作中自我保護等方面的意識。在整個環節中,難免有學生產生厭倦或不適應的情緒,如不能及時排解將可能感染給其他學生,所以需要學校及酒店全程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在生活、工作中多給予關懷與幫助。

      篇(5)

      關鍵詞:同性婚姻;域外效力;公共秩序保留 

       

      二次大戰后,同性戀權利運動以世界人權發展為背景迅速成長,同性戀者的呼聲由要求社會認可轉而要求法律的承認和保護。他們對婚姻權和配偶權的主張強烈地沖擊著以“兩性結合”為特征的傳統婚姻和家庭制度,并且也給世界各國的法律制度提出了一道前所未有的立法難題。[1]當下,許多國家的立法已經做出回應,出臺了關于同性婚姻的法律地位和同性婚者的權利義務的法律制度。但是,各國對于同性婚姻態度不一的立法狀況和國際人員的頻繁流動必然使得這一方面的國際私法問題凸顯,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同性婚姻的定義 

       

      同性婚姻,或稱“同性戀婚姻”或“同性別婚姻”是指兩個相同性別成員之間的結合。同性婚姻同樣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同性婚姻是指由婚姻法所認可的,并可享有與異相同的、全部的配偶權益的同性結合。廣義的同性婚姻則指同關系受到某種程度上的法律承認,可以通過完成登記等程序要求從而可能享有部分或全部配偶權益的結合。需要指出的是同性婚姻中的婚姻與一般的理解有所不同,其概念的外延要廣于法定婚姻概念。[2] 

       

      二、各國的立法實踐 

       

      當今社會對于同性戀以及同性婚姻采取了寬容的態度,許多國家對于同性婚姻的法律地位做出了相應的規定,主要為以下幾種形式: 

      1. 注冊伴侶關系(民事伴侶關系,團結契約等) 

      實質是一種“準婚姻關系”,注冊伴侶關系擁有類似于婚姻關系的法律地位,同性婚者被賦予了異性婚者擁有的大部分權利義務,這一模式為大部分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所采用。荷蘭作為同性戀立法的先驅,1998年也采用了《注冊伴侶法》,用以規范同性婚姻。而且這部《同法》不僅僅適用于同性戀者,也同樣適用于想要暫時成為伴侶,但是又不想馬上結婚的異性戀。[3] 

      需要明確指出的是,登記伴侶關系與婚姻關系之間并不是等同的,荷蘭的《注冊伴侶法》便是最好的例證。再完善的伴侶關系法也不能賦予同性婚姻以合法的婚姻地位。這也是為廣大同性戀婚者所不滿的一點,因為伴隨同性戀權利解放運動的發展,同性婚姻要求的不僅僅是法律保障的權利及義務,而是法律承認的與異性婚姻平等的法律地位。 

      2. 同居者關系 

      瑞典、西班牙的自治區域如加泰羅尼亞、亞拉貢和那瓦拉過去就采取這種立法模式。立法機關出于對同居者制定一個內部和諧一致的法律制度體系的目的,用同居關系定義并規范同性婚姻關系。這類法律的關注點并不在于性關系或者他們之間的終身結合在一起的承諾,而是在于他們形成或己經形成了一種生活上穩定結合在一起的事實。相比以上兩種立法實踐而言,這種方式距離同性婚姻的本質更加遙遠,在實踐中也難以定性“同居者”這一概念,因而被成為同性婚姻立法中的倒退。[4] 

      3. 同性婚姻制度 

      婚姻是人類社會性最本質的體現,婚姻制度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通過婚姻將雙方之間以及和其他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得到確立。從法律上而言,婚姻關系的確立意味著當事人雙方之間的一些特殊的民事權利得以產生,例如扶養,家事權,配偶之間的繼承權等。正是因為婚姻關系特殊的社會地位和法律地位,20世紀后期以后的同性戀權利運動便不僅在形式上要求以婚姻形式締結兩性關系,更要求獲得異性婚姻中的配偶間相互享有的權利。 

      正是因為婚姻制度對于社會穩定的重要意義,許多國家以不同的法律形式承認同關系的合法地位,但是只有少部分國家以同于異性婚姻的婚姻形式承認同關系。目前,荷蘭、比利時和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和英屬哥倫比亞省均在法律上承認同性婚姻的效力。 

       

      三、同性婚姻的域外效力問題 

       

      對同性婚姻效力的承認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承認同根據國內法具有某種法律身份并享有合法的權利和義務,二是承認根據外國法有效取得的某種法律身份及權利義務在內國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前者屬于國內立法范疇,由各國根據國內民眾對同性戀婚姻的接受情況等條件決定是否承認,何時承認以及以何種方

      式承認同性婚姻的合法性地位,在不違反世界人權基本原則的情況下他國不得干涉。后者即是同性婚姻域外效力的問題,屬于國際法的范疇。一國可以長時間甚至永遠回避同性婚姻在其國內的合法化問題,但是由于其他國家就這一方面立法的進行,其不可能回避域外同性婚姻在其國內的效力問題。就現實而言,絕大多數國家都以一男一女的異性結合作為婚姻法的基石,因而同性婚姻的域外效力問題對于國際社會,尤其是尚未承認同性婚姻合法地位的國家更加嚴峻。

      實踐顯示,完全否認同性婚姻的效力會導致嚴重后果。國內的同性戀者出于法律規避的目的紛紛前往國外結婚,造成國內公共秩序的不穩定;外國合法的同性婚姻在同性戀伴侶依該外國婚姻法所產生的各種權利義務成為一紙空文,更為荒謬的是,同性婚姻既然無效,當事人在該國就可以再次結婚,由此產生的事實上的“重婚”問題對保護本國的公共秩序似乎毫無裨益。因而對于同性婚姻的域外效力不能一概而論,而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區別對待。 

       

      四、中國的實踐與建議 

       

      我國目前尚未承認同性婚姻的合法地位。私以為,對于同性婚姻問題的正視是時間的問題,考慮到立法環境的不成熟是必要的。隨著世界同性婚姻立法的發展,擺在我國面前的是一個需要盡快解決但是又容易忽視的問題,即外國同性婚姻在我國的效力問題。作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處理: 

      1. 原則上否認外國同性婚姻在我國的效力 

      鑒于我國目前并未承認同性婚姻的合法性,全盤承認外國同性婚姻的效力將會導致我國同性戀者出于規避法律的目的前往國外登記結婚,不利于我國社會穩定,也會造成貧富同性戀者之間的不公平,因而現階段對以外國同性婚姻原則上允以否認。對于我國公民在國外締結的同性婚姻,查明主觀上是出于規避我國法律的,應完全否認。 

      2. 慎重使用公共秩序保留 

      公共秩序保留,一國法院依其所屬國的沖突規范本應適用外國法律,因外國法律的適用會對法院地國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觀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而排除適用。[5]因而公共秩序保留并不針對一切違反本國或本法域的婚姻形式,只有在承認這種婚姻形式的后果嚴重影響到法院地有關婚姻的基本制度的貫徹時,法院才能通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予以排除。隨意使用公共秩序保留否認外國同性婚姻的效力也會傷害國家之間的相互關系,不利于國際關系的發展。 

      3. 區別對待同性婚姻的身份關系和依附于同性婚姻的其他民事關系 

      在司法實踐中要區分同性婚姻的身份關系和依附于同性婚姻的其它民事關系,如繼承,扶養,收養關系,分別處理,不能一概而論。如果爭議內容是關于分身份關系的其它民事關系,同性婚姻僅僅作為先決問題出現,則可以依婚姻締結地法承認同性婚姻的效力,進而處理糾紛,以避免同性婚者的其它權利得不到保護的情況出現。 

      4. 加快同性婚姻的國際私法立法 

      世界上同性婚姻立法迅速發展與國際人員頻繁流動客觀上已經將同性婚姻的域外效力問題擺在了我國面前,我國必須加快同性婚姻的國際私法立法,用于應對世界形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振棟. 《同性戀者人權保護問題研究》 載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24卷),金橋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614一615頁. 

      [2] 王菁. 《同性婚姻立法比較研究》, 武漢大學法學院, 2005年碩士論文. 

      [3] the dansih regsieterd partnesrh piacr. nr360 of junez,1999. 

      篇(6)

      一、引言

      人們對模糊語(vagueness)的系統研究由來已久。目前國內外對語言模糊現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模糊語義的研究上。近幾年來,語言學界還有一部分學者對模糊語的語用功能進行了研究。但無論是模糊語義學還是模糊語用學,模糊語言的研究很少來自于真實的語料。英國語言學家Channel (2000) 認為對于模糊語言的研究應立足于實際語言材料,而不應是一些脫離語境的句子。語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際,所以僅僅對語言現象作靜態研究是不夠的,還要對言語交際中使用的活的語言作動態研究。

      本文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以真實的外貿英文信函為語料,在關聯理論指導下,研究人們在外貿信函寫作中如何順應不同的語境因素對模糊語言進行調控,明示其交際意圖,實現一定的交際功能。

      二、關聯理論對外貿英文信函中模糊語的解釋力

      一般說來,作為正式書面語體的外貿英文信函力求做到清楚、明白、具體而準確,這是外貿信函寫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國際貿易交往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能表達“精確”。有時在沒有確切的事實或為了“外交”和“策略”,有意使用“模糊”一點的語言來達到某種于語用的目的,以促使外貿業務的順利進行。在外貿信函中寫信人為什么以及如何選用模糊語來完成特定的交際目的,下面我們用關聯理論的交際觀對它進行解釋。

      Sperber和Wilson的關聯理論為模糊語言現象提供了一種令人信服的解釋和描述。關聯理論認為模糊語(vagueness)出現在隨意言談(loose talk)中, 是自然語言的一部分。模糊語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重要的是如何合理使用模糊語完成交際任務提高交際效果。關聯理論的交際觀把言語交際看成是一個明示與推理(ostensive inferential)的認知過程,認知的實現在于它本身所體現出來的關聯性。因此,關聯理論框架下的言語交際活動是一個有目的、由說話人明示和聽話人推理的動態過程。關聯理論肯定了交際者的明示行為后面一般都有意圖,并把這種意圖分成信息意圖(informative intention)和交際意圖 (communicative intention)。信息意圖傳達的是話語的字面意義;交際意圖傳達的是話語背后的意思。事實上,在實際的交際過程中,說話人不僅僅向聽話人傳達一些話面信息,更多是向聽話人表達自己的交際意圖。根據關聯的交際原則,每個明示的交際行為都應設想為它本身具有最佳關聯,即話語理解中對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獲得的足夠的語境效果。為了實現最佳關聯,更好地引導聽話人去思維,說話人必須學會表達容易讓人理解的交際意圖,以達到交際目的。

      在外貿信函交往中,寫信人之所以選用模糊語言, 是因為模糊語是具有最佳關聯的明示, 能讓聽話人推導出使用精確語言所不能達到的交際效果(如表示禮貌、實現自我保護或增強語言表達的靈活性等等)。例如:

      Inquiries regarding our new product, the Deer Mountain Bike, have been coming in from all parts of the world. Reports from users confirm what we knew before it was put on the market - that it is the best mountain bike available. Enclosed is our brochure.

      寫信人想要閱信人從話語中提取的信息是我方產品很受歡迎,但又不想讓對方知道自己的銷售渠道,雖然用“from all parts of the world”將信息模糊化處理,但卻向閱件人明確表達自己的意圖,使對方在理解這句話時不必付出額外的努力,就能產生說話人所期待的表明自己產品暢銷的語境效果。

      此外,模糊語的選擇應該由“表達的相似性關系”(resemblance relations among representation)來決定。關聯理論認為, 人類的所有話語都是言者對自己的思想所代表的內容的描述(description)或釋意(interpretation)。描述性話語表達命題的真值條件,而釋意性話語表達內容的相似性。Sperber和Wilson認為使用模糊語“涉及語言使用的‘釋意性’而非‘闡述性’取向”(involve ‘interpretive’ rather than‘descriptive’ dimensions of language use)。“表達的相似性關系”就是人們在交際中所說的內容和所希望表達的意思之間的相似之處,通常被稱作 “釋意相似”(interpretive resemblance)。作為交際者,他的言語必須與思想是釋意相似,這樣,他的言語才能算是“忠實地表達了他的思想”(faithful representation of his thoughts)。那么聽話人又是如何獲得與說話人所希望表達意義一致的命題,達到“釋意相似”呢?根據關聯理論,聽話人依靠交際行為的關聯性,不斷地推導,從而獲得說話人所期待的意義。 為了減少話語理解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說話人必須讓聽話人取得足夠的關聯。Blackmore (1987)曾提出關聯的語義限制,即通過分析某些情態指示語、話語小品或話語聯系語等揭示明示行為的“施意” (meaning something)目的,對聽話人在尋找關聯、理解話語時進行的種種假設,在數量上加以限制,從而收窄范圍,以便容易理解。因此在外貿信函中使用一些模糊的詞如:“acceptable”(可接受的)、“some discount”(一點折扣)、“in urgent need”(急需)等,有助給閱信人提供明示交際活動的關聯性,減少理解時付出的努力,達到最佳關聯。在外貿信函中,寫信人如何合理使用模糊語言來明示自己的交際意圖,使收件人更容易理解話語提供的信息從而推導出寫信人的意圖,是本文分析的重點。

      三、真實外貿英文信函中模糊語的明示性

      外貿信函往來的主要目的是傳遞信息、交流事務或請求回復。要達到這些目的,寫信人不能總是單刀直入,有時應該講究說話技巧,使用更圓通的模糊語言。但由于外貿業務的特殊性,外貿信函中的模糊語言不應該用來增加收件人理解上的負擔,而應該澄清事實消除困惑,從而保證業務的順利進行。為了說明在真實語境中,寫信人是如何使用模糊語言增加話語的準確性和理解的明白性,明示其交際意圖從而順利地完成交際任務,我們從一家外貿公司的國外來信中隨機抽取50封作為研究對象。

      1.明示寫信人傳達的信息

      當無法提供準確信息時,寫信人會運用模糊語言來增加語言表達的靈活性。但作為國際貿易活動中正式的交流工具,外貿信函中語言的模糊性不能阻礙閱信人對信函意思的理解,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爭議。

      (1)數量信息

      外貿信函是國際貿易中的憑證性文件,關系到雙方的切身利益,其提供的數據應盡量具體準確。但實際上,貿易雙方并不能總是將數字精確化。Dumont & Lannon在“Business Communications”中指出,在不需要或不可能獲得具體數據時,或是讓對方樂于接受時,我們使用模糊語義會更有外交性和策略性。但由于外貿信函語言準確性原則,在特殊情況下使用的模糊數字不能完全的模糊,要有限定,這樣才能讓對方無須猜測就能得到明確的數字信息。

      ①The Gaylord box will hold approximately 13,000 meters of wire. While this is more than you will need to make the samples, we think that it will be useful for A to get used to handing the wire in Gaylord boxes (since that is what we will use for production).(為了保守商業機密,例句中的出口商與進口商的公司名稱分別用A和B代替,以下同。)

      ②We are planning to have the purchase order quantity of 750,000 meters (2,460,600 feet) ready for shipment from Waynesboro by March 4, 2006. The quantity may vary a little as we cannot produce to the exact number of feet but it will be close.

      例①和②中,由于寫信人無法確定準確數量而分別策略性地使用了approximately,may vary a little將精確的數值變得模糊。其中approximately(接近)在表示數量時模糊度很大,最高限量為13,000米,但最低限量卻無法作出精確的界定。正因如此,寫信人明確表示最低限量也會多于實際需求,并對由于產品包裝上的原因造成數量模糊進行了清楚的解釋,使閱信人無需猜測就了解到數量信息。同樣,例②中,由于不能確定裝運數量,寫信人用a little和close將數字模糊化,但這兩詞卻明白地傳遞了生產過程中造成的略微偏差,足以讓對方理解和接受。

      (2)時間信息

      在外貿信函所提供的信息盡量要精確,但并不是越精確越好,越具體越好。當寫信人無法掌握精確時間情況下或精確時間對閱信人來說沒有多大意義時,可采用模糊時間。

      ③As I told you this is the best proposal B can make and would like to have your answer on these points as soon as possible, but no later than tomorrow afternoon.

      ④I have asked the factory to send you the wire in the Gaylord box and we will send you the details of the shipment as soon as it is available.

      由于外貿環節的復雜性,所涉及的時間并不是貿易雙方能完全控制的,所以“as soon as possible”這個時間模糊語是外貿信函中常見的用語,到底是多少時間,應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所以例②對這個不明確的時間進行限定,要求對方越快越好,但不能遲于明天下午。當“as soon as”無法界定時,如例④,寫信人應明示造成模糊的原因,使對方覺得自已的話語誠懇得體、容易接受。

      (3)其他信息

      在業務交往中,除會出現數量和時間上的不確定,還會遇到不便直說、不好明說的情況,這時只有采取有意使用模糊語言的表達策略,把輸出的信息模糊化。例⑤中的it appears讓本來準確的信息模糊起來,不僅沒有減少原話語傳遞的信息,反而讓對方明顯感受到對他的尊重和禮貌,

      ⑤Now based on our factories observations, it appears that a different 40 gsm non-woven was used for the internal layer.

      2.明示寫信人的立場觀點

      外貿業務涉及雙方的經濟利益,所以在交易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分歧與矛盾。這時不宜過分直率地指責或反駁對方,而使用間接的言辭,用提建議、出主意的方式達到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滿足自己的要求的交際目的。第一人稱代詞(包括單復數)作主語進行陳述,在一定程度上即避免語言的絕對化和武斷性,又能讓閱信人通過分析推理準確的把握寫信人的意圖。 從下面的例句中可以看出,寫信人所選用的態度外加語不一樣,命題的真值程度也會不同,想要表達的觀點立場也會有變化。

      ⑥ I thought that I was very clear previously, but I guess my message was not understood.

      ⑦ I think that the issue of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the printed fleece is something that you need to discuss with Michael.

      ⑧ In our opinion the hand sewn tack stitches look better than these machine made ones. These look like burn marks and customers might consider them to be defects in the throw.

      ⑨ We do not believe that the change from a 2 inch plain weave to a one inch plain weave will hurt the ability of the herringbone to pass the wash test. However, we would like you to make some samples so that we can verify this assumption.

      附加在命題前面的這些態度外加語有精確話語信息的功能。從例⑥中的I guess 到例⑨中的we don’t believe,寫信人的觀點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外加語I guess 提示對方“我們所說的話可能不完全的準確, 你們可以保留自己的觀點。”但 believe一詞讓信息的精確度得到很大提高,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陳述的事實絕對真實,不容改變。”例⑦和⑧中I think和in our opinion意思相近,所陳述內容的真實程度介于guess 和believe之間。這些態度外加語的使用即緩和了語氣,又為閱信人提供某種信息方向,減少了信息處理時間。

      3.明示閱信人做出回應

      當寫信人要求對方完成一些任務 ,如果直接提出來是可以的,但作為閱信人,他已經沒有選擇的機會了,有種被強迫的感覺,相比之下,委婉模糊的表達則顯得更禮貌,讓對方覺得受到了尊敬。在我們收集到的信函樣本中,寫信人通常使用if從句、問句和建議的方式要求對方作出回答或行動。

      ⑩If we can agree on these points A and B can immediately start to work up the standards for the wire pads and throws.

      句⑩中的if從對方的角度充分地表達出自己要求閱信人做出行動,讓對方既能從理智上又能從情感上很快地接受寫信人的指示。

      11 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you to start production before all of the fabric is complete so that you could ship some product sooner?

      12 I would suggest that you make it similar to the King size that you have done for the M1 and the M2.5.

      用例11 的問句方式或例12的建議方式處理類似事件,也能使對方從語言表達上真切地感受到寫信人要求自己完成的任務。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模糊語言在外貿英文信函中的作用是獨特的。外貿信函的語言力求準確,不能太含糊,以免造成誤解與糾紛。所以,寫信人使用模糊語言的動機并不是隱藏信息,而是為了更明確地傳遞信息,讓閱信人處理信息的努力降到最小,所耗費的時間為最短而達到最佳的語境效果。為了幫助閱信以盡可能小的努力來理解模糊語的含義,寫信人應該盡可能增加模糊語的互明度。以上實例中模糊語言的使用都具備了明示作用,所以才達到了預期的交際效果。如果寫信人選擇的模糊語言不能明示他的交際意圖以及話語含義,這樣做會造成語言的含糊或導致歧義,影響交際效果。在外貿英文信函中確實存在著大量的模糊語言,但只有在具體的語境中明示交際目的,才能達到交際的最佳表達效果。

      參考文獻:

      [1]Channell J. Vague Language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Franken, N. Vagueness and approximation in relevance theory[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8, 1997:135~151

      [3]Jucker A.H, Smith S.W, Ludge T. Interactive Aspects of Vagueness in Conversation[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3(35):1737~1769

      [4]Raymond A Dumont & John M Lannon. Business Communications[M].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5

      [5]Sperber D.&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 Cognition (2nd Edition)[M]. London: Longman, 1995

      [6]何兆熊等: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7]何自然:再論語用模糊[J].外國語, 2000(1):7~13

      篇(7)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09

      很多成功的學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在年少時都進行了大量的課外閱讀。教師通過與平時同語文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溝通了解到,這些學生也在課后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籍。有專家通過研究發現,一個學生的課外閱讀要真正的形成語文能力,其數量需要是語文課本的四到五倍,換而言之,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閱讀三十萬字的課外書四到五本。當然,這并不是一個絕對值,只是做一個參考。因為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形成語文能力的快慢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領悟能力較強的學生,閱讀兩三本書即可形成一定的語文能力;部分領悟能力較弱的學生,拿到一本書后進行反復細致的閱讀,對書中的每一處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其語文能力也能順利形成。

      例如,我在所任課的班級就極力推薦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班上的學生也較為配合,基本每個學期平均每人都要閱讀三到五本課外書籍,部分比較喜歡閱讀的學生差不多是一兩周就完成一本課外書籍的閱讀。在日常語文測驗中,學生寫作文筆表現得較為流暢,語文整體成績也較其他未推廣課外閱讀的班級要好,在期中和期末的語文考試中班級均分每次都要高出那么三五分,這說明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還是很有效果的。

      一、語文的學習在于閱讀

      語文能力的形成在于閱讀,其實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在于語文的閱讀。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不閱讀的學生,是一個潛在的后進生”,因為,語文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溝通交流的工具,而書面語言是學校教育知識的載體,如果學生連閱讀都不愿意,那么其閱讀能力處于何種水平是可想而知的,所以這類學生在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中,肯定會遇到讀不懂書本上的內容,讀不懂題目意思的尷尬情況。從這些方方面面可以看出,要想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就需要進行大量的閱讀,這里的閱讀包括課內對語文課本的閱讀和課外對課外書籍的閱讀。當學生對閱讀不屑一顧時,就是學生成績停滯不前,甚至是倒退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閱讀情況,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好語文,學好其他學科。通過“新課改”十來年的不斷深入推行,語文課本的內容安排較以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為語文課本注入了一絲生機,現在的小學語文教材對閱讀這一板塊更為注重,同時對課外閱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開始提倡讓家長和學生一起精心閱讀,這是很好的一個變化。學生回到家后,同家長一起進行閱讀,既能同家長進行情感交流,又能在家長的幫助下加深對閱讀書籍的理解。

      二、小學是閱讀的關鍵期

      隨著科學的進步,很多現象都可以從科學的角度進行解釋,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是需要遵從大腦發育的時間表的,閱讀就是小學階段學生先進行發育的技能,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抓住學生大腦技能發育的高峰期,適時的安排課外閱讀任務,效果就會體現得十分明顯。學生在進入小學前語言能力就已經得到了初步形成,學生的想象力關鍵期是從2歲開始,一直要持續到小學二年級階段的,同時小學一到四年級是學生的文化敏感期,因此閱讀對小學生來講是極為重要的。特別是在這一階段課本的閱讀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只有通過課外閱讀的適時補充才能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地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讓學生家長為孩子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家長在了解孩子興趣愛好的基礎上,為其提供豐富的n外閱讀書籍,書籍的內容涵蓋自然、科學、文化、藝術等領域,借此來滿足孩子對文化的強烈需求。同時教師要將其中的利害關系告知學生家長,如果在這一階段不對孩子的求知欲進行滿足,孩子就會將注意力遷移到其他方面,如搗亂、多動、沉迷于電子游戲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家長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問題,讓學生家長能夠在家中對教師的教學進行適當的配合,這樣就能順利的對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培養,并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較快的提高。

      當然,在對學生的文化敏感期進行重視的同時,還需要對學生的黃金閱讀期進行合理把握。學生的黃金閱讀期和文化敏感期是有重疊的,二、三、四年級的學生既處于文化敏感期,又處于黃金閱讀期,這一時期是需要教師進行重點把握的。在這一時期種,語文課本的知識量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學生僅對語文課本閱讀,那么就會長期處于一種“吃不飽”的狀態,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開始大力推廣課外閱讀,著手在班上建立圖書角,同時給學生列出推薦書目的清單。在家長會上也應該強調這一時期的重要性,讓學生家長明白孩子在這一階段的生理、心理、教育的發展將影響其一生。如果學生家長不協同教師把握好學生的這一關鍵階段,學生在今后中學、大學、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中就會暴露出難以彌補的不足,這我們可以把它稱為“閱讀能力的先天不足”,這樣的“先天不足”是很難在短時間進行彌補的,這個時候學生可能要通過十倍、二十倍于小學階段的閱讀量才能有所改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麻| 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久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四虎|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69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538|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8x国产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成人精品久久久免费看| 亚洲精品一二区|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观看不卡| 午夜精品射精入后重之免费观看| 老年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乱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老狼|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精品午夜福利1000在线观看| 97精品在线播放|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专区|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青青草原精品99久久精品66|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日韩亚洲精品福利 | 99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香蕉|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