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醫學社會實踐總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實踐時間:xx年7月26日——xx年8月2日
實踐地點:xx市
實踐對象:xx市居民
實踐內容:義診、送藥、宣講、課題調研、健康宣傳
實踐前期我們組織了一支獨具特色的實踐隊,隊伍由一名xx醫院醫生、xx大學中醫系副教授、兩名xx大學醫學院研究生和7名本科生組成。前期開了3次高效率的會議,會議決定了活動的具體內容、流程、分工,聯系當地衛生局,向xx大藥房拉贊助等等,每個活動的細節我們都精心設計,努力去實踐,雖然沒有拉到贊助,但是經過我們充分的準備和隊員的團結協作,這沒有影響到我們的實踐,拉贊助的失敗反而鍛煉了我們。前期我們進行了大量宣傳,在校區教學樓、宿舍樓粘貼海報,聯系媒體,創建實踐隊專用博客、微博等等。我們還對實踐中的宣講活動進行了排練,制作宣傳單、海報、橫幅、隊旗等等。
實踐中期我們到達實踐地住下后,與當地衛生局面談確認活動的實施,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開始了實踐活動。
活動前一天晚上我們到街頭巷尾進行宣傳和進行調研。宣傳包括活動時間、地點、內容和夏季養生常識;調研的主題為影響xx市居民就診率的主要原因,是通過填寫問卷的形式進行的?;顒赢斕斓那宄?:30我們到菜市場和公園進行宣傳,效果顯著,在公園有很多中老年人在跳舞鍛煉身體,我們便借用她們的喇叭進行宣傳,一時間近百號人便得知此事了。
活動開展的第三天。我們的目的地是在xx鎮敬老院。我們在街上買好了水果前往敬老院。到了敬老院院長熱情地招呼我們。我們和敬老院的老人坐在一起陪他們聊天,吃水果。從聊天中我了解到他們生活在這里的無奈與孤獨,有些老人說著說著眼淚就從眼角滾落下來。接著我們為老人們測量血壓,測量結果顯示這里的老人幾乎都是高血壓,有的很高,已經超過了200了。每個老人都測完后,全體隊員開始打掃衛生。期間有媒體來給我們拍攝。上午很快就過去了。下午我們分組教老人手指操,練練手指的靈活性。等每位老人都練得差不多之后,我們又隊員輪流給老人唱歌表演節目。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們隊員該走了。老人們握著我們的手十分感謝我們,我們揮著手離開了。這一天我們過得很開心,從這次活動中我懂得了每個人都應該尊敬老人,帶給老人快樂。不能讓他們感覺孤獨。
秋高氣爽,碩果累累,在這個收獲的金秋里,我們滿載實踐中獲得的成果回到了久違的學校。在這個充實的假期里,我們成功地完成了本假期的社會實踐活動―利用藥源網或走訪醫院或藥房來查詢藥品說明書。然而,成功之果并不容易采摘,在實踐過程中我們解決了許多未曾想到的問題,品嘗了許多未曾嘗到的滋味才采擷了成功之果,回首這有意義的40天,雖然時間已經悄悄地流逝,但一路走過的酸、苦、甜卻仍然使我們回味無窮,久久地激蕩在我們的心中……
在活動的開始,因為我們每個人要調查的藥品不一樣,有的調查抗代謝的,有的調查抗腫瘤的,有的調查醫學專用藥,有的調查鎮痛藥……所以要去的醫院或藥房也不一樣,因此每個人只有單槍匹馬地走訪各個醫院或藥房。在驕陽似火的天氣里,我行走于各條街道,望著頭頂上的烈日,摸著被汗水浸透的衣服,雖然很辛苦,但回頭想一想,我是藥苑學子,這項任務必須圓滿完成,為了我的未來,再苦再累我都不怕,“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我一定要堅持,不能退縮。就這樣,我說服了自己,勇敢地堅持到了最后。
然而,并不是我不怕苦,不怕累,就能手捧鮮花凱旋而歸。因為還有更讓人心酸的事等著我。在一家私人藥房里,當我說明來意并表示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時,店內的服務人員只是冷冰冰地說“沒有”.我在藥房內看了一會兒銷售情況,發現由于服務人員的態度使許多顧客都“空手而出”.我不禁感嘆,醫院和藥房本是救死扶傷的地方,無論是國家的還是私人的,都應該以人民的利益為重,要以良好的服務態度對待每一名患者,不應該只重視眼前的利益,好的態度、好的質量才是最好的本錢。心酸過后,我明白了“服務第一,質量第一”的重要意義,作為我們國貿專業的學生更應該了解這一點,進而當我們步人社會進人藥學領域就要從服務質量上出發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每件事情都像是鏡子,都有正反兩面,在服務上有讓我心酸的事,也有讓我震撼的事。在調查中我遇到一個專業的服務人員,她對待每一位顧客都耐心地解答他們的問題,一遍遍地解說著各種藥的療效、用法和禁忌等,使我折服的不僅僅是她那可親的微笑,更重要的是她對專業知識是那么精通,每一個問題都答得那么流利、那么明朗,此時的我才知道自己懂的知識是多么微乎其微,才看到自己的不足。剛進人大學時,我幼稚地認為我們工商管理學院的學生只要學好經濟學和管理學就行了,不用懂得關于藥品的藥理、藥性以及成分等方面的知識,現在的我才明白自己當時的想法是多么的愚笨,我終于知道既然選擇了藥學,無論從事什么事業,都應該努力學習藥品的基礎知識,只有基礎打得牢固,以后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平坦。
醫學生教育, 不僅要加強專業業務素質的培養, 而且必須加強其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社科素質、身心素質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它應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創新精神為重點,以教會學生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為目標。醫學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尤其是臨床醫學教育, 要使醫學生把接收的教育信息內化為自身素質, 只有經過切身的體驗和躬行實踐才可能實現。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成才成長的重要途徑, 已經成為高校實踐育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醫學生社會實踐現狀
作為學生認識社會、服務社會的重要形式, 近年來醫學院校的社會實踐活動已經在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綜合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 社會實踐活動是推進臨床醫學生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和適應社會發展形勢的重要教育途徑。
形勢的發展對醫學生社會實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不能與時俱進的探索新的路子, 那就可能使社會實踐落后于培養大批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落后于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需求, 無法適應發展經濟、提升綜合國力的大局。目前醫學社會實踐中的不足主要表現為:
(1)對社會實踐重要性的認識需進一步提高。未來社會需要的醫學人才既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高超的醫學技能, 又要具備全面的創新能力、人文精神、交流藝術和服務意識。要從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高度看待社會實踐的重要性, 改變認為社會實踐僅是思政部門一家要關心的問題的不恰當態度, 正確理解社會實踐在培養醫學生全面發展中的作用。
(2)服務檔次亟需提升, 服務內容有待創新, 服務時間需要外延。近年來, 不少醫學院校在本科生中開展了一系列醫 療社會實踐活動, 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本科生自身條件的限制使服務質量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而另一方面, 往 往忽視了研究生群體在提升服務檔次和創新服務內容中的作用 。此外, 由于醫學院校普遍存在課程多、學習負擔重、 業余時間少等原因, 社會實踐活動往往集中于寒暑期, 平時實踐斷斷續續, 缺乏時間連貫性。
(3)缺乏開拓精神, 激勵考評機制不健全, 對學生缺乏吸引力。有些單位開拓精神不足, 活動主題缺乏時代特色, 活動形式 因循守舊, 在學生中失去了號召力; 另一方面, 缺乏一套好的考 評和激勵機制, 使學生缺少必要的引導, 挫傷其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 也是一個使學生失去參加實踐興趣的重要因素。
二、“七步走”模式
基于對上述問題的思考和探索,我們對臨床醫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了項目化運作。即改變過去以教學主管部門來進行發動和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的模式, 建立以學生為主導的社會實踐項目化管理的全新模式, 以進一步豐富我院醫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內容和形式, 激發醫學生愛國愛黨、奉獻社會的情感, 全面提高醫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自主創新能力。
(1)首先對項目選題進行了的精心的規劃, 根據當前學校黨政的工作重心及臨床醫學熱點問題, 設計社會實踐主題范圍, 申請實踐的學生團隊應根據自身興趣和特長再進行細化,提出與主題相符的項目選題。要求社會實踐選題應該遵守醫學生素質教育培養的要求, 彌補醫學生在臨床工作和科研理論工作中接觸較少或者缺少的范圍和領域。
(2)學生自愿參加, 自由組隊。為了使社會實踐活動安全有序, 各實踐團隊應根據自己團隊的項目內容特點和需求, 自行聯系1 至2 名指導教師加入到實踐隊伍中, 其中至少要有1 名專業指導教師。各位指導教師對實踐提出了寶貴的指導意見, 為實踐活動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3)提倡學生根據自己團隊的特點自主發揮, 自主設計實踐的實施方案。在設計實踐方案的過程中, 指導教師尤其是專業教師應適當介入,對一些專業問題、細節問題進行把關。
(4)申報團隊填寫統一的社會實踐團隊立項申請表, 同時提交申請草案、資金預算表等材料。社會實踐項目管理委員會根據申報團隊的立項申請進行可行性評審。通過初審的團隊選派一名學生代表, 以制作幻燈的形式進行答辯。答辯內容包括實踐活動的內容、意義、預期成果、安全性以及資金預算和所需幫助等。對通過答辯的項目將從資金、專家建議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5)社會實踐團隊成立后, 以團隊成員為主體和主導, 嚴格按照既定計劃, 認真組織開展實踐活動, 指導教師負責引導和協助。要求每個團隊出行前召開安全動員會, 認真開展安全教育。實踐過程中, 各團隊指導教師要作為團隊安全聯絡員, 積極應對突發或緊急事件, 密切關懷實踐團隊成員安全和健康。各實踐隊員團結協作,共同保證實踐安全開展。在實踐過程中應對活動進行有效監控, 保留證明信、宣傳單、活動照片、影像資料等, 以備評估時進行檢查。
(6)撰寫實踐報告是對整個實踐活動的總結, 也是實踐成果的體現。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后, 各團隊根據實踐情況填寫社會實踐總結表, 由團隊共同完成一份高質量的的實踐報告。此外, 實踐團隊的每位成員在充分運用自身所學專業知識和特長,通過實踐深化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獨立撰寫一份有價值和意義的個人實踐總結。每個團隊上交社會實踐團隊總結材料、個人總結、照片、視頻、宣傳材料等, 展示每個團隊在實踐過程中的收獲。
學生 社會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2C-
0168-02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在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職高專醫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能夠提高其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訓練和檢驗其臨床基本技能,也能夠解決當前醫學教學中的一些矛盾,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以此指導自己的行為。
一、高職高專醫學院校社會實踐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實踐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不夠緊密
社會實踐是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真正有意義、有效果的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開展醫德醫風教育的良好平臺,能夠有力地推動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促進醫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然而,目前高職高專醫學院校的社會實踐活動,沒有很好地與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沒有將社會實踐內容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任務相結合,使得社會實踐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脫節,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對醫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明顯。
(二)社會實踐活動與醫學專業學習缺乏有效聯系
第一,不能有效地將青年志愿者活動與醫學生的專業學習聯系起來。青年志愿者活動是高職高專醫學院校社會實踐的重要方式,但目前該活動未能與醫學專業學習有效聯系。如志愿者到老人康樂園、社區及其他公共場所開展打掃衛生、陪伴孤寡老人及留守兒童等活動,到農民工子女學校開展愛心助學活動,到社區開展掛職活動等,這些活動為醫學生提供了實踐平臺,不同程度地為社會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也受到了教育,但不足之處是沒有將醫學生的專業學習滲透到活動中,沒能通過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促進學生的專業學習。
第二,不能將醫學生的社會調查與專業學習相互融合。以往很多社會調查,大部分通過參觀、問卷調查或訪談的形式進行,學生在調查過程中受到了一定的教育,但調查內容很少涉及醫學生的專業學習,這就容易造成社會實踐調研環節與醫學生的專業學習脫節。而醫學生的社會調查與專業學習脫節,就使得學生在社會實踐剛開始時興趣盎然,幾天后便感到內容單調,從而影響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二、高職高專醫學院校改善社會實踐活動的對策
(一)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醫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
在筆者所在學校的新生入學調查中,關于“您想通過哪種途徑培養您的實踐能力”的問題,75.7%的學生認為通過社會實踐可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可見社會實踐活動是醫學生樂于接受和參與的活動。而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會實踐活動中,則更能調動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筆者認為,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醫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第一,在醫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開展關于“三農”問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農合、新醫改等方面的問卷調查時,或者在參觀社會主義新農村、城市規劃展覽館、革命歷史博物館、軍史館的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與醫學生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讓醫學生在參觀過程中進一步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了解我國國情,讓他們真實地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和改革開放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好處,從而增強他們愛國、愛黨、愛人民的意識,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并提高其學習動力,使其樹立奉獻社會的理想。
第二,發揮青年志愿者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高職高專醫學院校的青年志愿者活動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社會實踐機會,幫助其更好地認識自我和完善自我,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青年志愿者協會的會員眾多,筆者所在學校的團委統計數據顯示,60%以上的學生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協會,因此高職高專醫學院校應高度重視青年志愿者活動,充分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青年志愿者活動是醫學生課堂之外的實踐平臺,是醫學知識技能的延伸運用,是在參與社會活動中提升能力的實戰訓練,能夠讓醫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統一,引導醫學生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如開展敬老、幫困、助殘服務,到公共場所義務講解醫學常識,義診和禁毒防艾宣傳等。這些活動具有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效果,對高職高專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可通過青年志愿者活動提高高職高專醫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如在青年志愿者活動中,醫學生投身到社區和農村,與群眾打成一片,與社會融為一體,在為老百姓服務的過程中加深對民生和社會的了解,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意識,激發熱愛廣大群眾的高尚情感,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大大地增強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將社會實踐活動與醫學專業結合起來
第一,將青年志愿者活動與醫學專業特色相結合。青年志愿者活動本身是一個讓參與者不斷獲得人生感悟的非常有價值的實踐過程,可以讓醫學生感受自我價值實現的成就感,以及被社會和人民需要的自豪感,讓醫學生的專業水平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同時得到不斷提高。高職高專醫學院校在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時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實踐過程中主動向相關專業、行業滲透,提高志愿服務活動的廣度和深度,讓醫學生青年志愿者服務擁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是充分利用一些重要節日組織開展與醫學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利用“學雷鋒活動月”、六一兒童節、“世界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要節日,組織醫學生到敬老院、農村、社區、兒童福利院開展健康咨詢、口腔健康檢查、禁毒防艾宣傳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服務意識,增強奉獻精神。二是積極組織青年志愿者到社區掛職鍛煉,讓青年志愿者在掛職鍛煉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為老百姓服務。高職高專醫學院校團組織在組織青年志愿者開展掛職鍛煉時應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學習,開展禁毒防艾、衛生健康知識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通過開展一系列與醫學專業相關的青年志愿者活動,醫學生可以增長見識和才干,鞏固專業知識,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堅持做好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及假期醫學見習活動。每年暑假以集中或分散方式組織學生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一是系、部組織醫學生深入農村開展一系列專業特色鮮明的社會實踐活動,如義診、禁毒防艾宣傳、健康知識宣傳,以及帶有濃郁醫學特色的文藝表演和調研等活動。通過這些特色鮮明的社會實踐活動達到以下效果:為村民和兒童開展健康體檢,使醫學生進一步熟悉和掌握健康體檢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讓學生觀察專業課教師為村民診斷及在教師指導下為村民量血壓等,加深學生對農村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認識,并提高其操作能力,為其今后臨床實習奠定基礎;專業課教師熱情周到的服務,以及嚴謹的工作態度,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為村民開展衛生知識宣傳,鞏固所學專業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對醫學生進行醫德醫風教育,使醫德醫風教育與社會現實緊密聯系起來,更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和貼近學生,增強醫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二是要求學生在寒暑假到家鄉醫療機構如衛生院、診所、藥店等開展為期兩周以上的見習活動,使他們在為病人和群眾服務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增強才干。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后,要求每位學生書寫社會實踐報告,總結實踐中的得與失。學生回校后,學校及時組織召開社會實踐總結表彰大會,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
第三,將醫學生社會實踐納入專業教學。為了便于經常性開展醫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可將專業實踐作為獨立的教學環節,即將醫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常規教學環節在高職高專醫學院校的培養計劃與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并規范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各個環節。具體操作中,可結合醫學生特點,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從事實踐教學;契約化運作醫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整合社會和校園等各方面資源,優化配置人力物力財力;積極溝通、協調,動員各種社會力量為醫學生提供有效的社會實踐保障。同時,制定關于醫學生社會實踐教學的規章制度,安排醫學生社會實踐的教學進度及計劃,完善醫學生社會實踐的各項制度。這樣既可以克服醫學生社會實踐的隨意性和間斷性,又可以解決醫學生社會實踐教學規范性不強的問題,讓學生在專業學習與社會實踐并存的模式下提高社會實踐的能力和水平。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較為快速的時期,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急需能力強、素質好的醫療衛生人才,高職高專教育工作者應高度重視醫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積極改善醫學院校社會實踐活動,以為祖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高裊,孫靖靖.淺談醫學生醫德信念培養的途徑與方法[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2)
[2]葛茂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閾下醫學生青年志愿者活動的創新與實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6)
[3]姜保志.創造自我,奉獻人生[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關鍵詞】 醫學文化 文化功能
Abstract:Social functions of medical culture include six different aspects.Firstly,it moralizes people,that also means“culture civilizes the masses”.Secondly,it is a carrier that passes down medical history,medical experience and medical ethic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Thirdly,it plays a role of centralization because a particular culture is the emotional tie that sustains the centripetal force of a certain collective.Fourthly, it identifies because accurate distinguishing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edical conditions are based upon the identifying function of medical culture.The fifth function is coding,in another word,conditions in medical culture actually are combinations of codes that are abide by purpose and logic as well as conventions and rules.Finally,medical culture performs as a social drive.Inpidual medical behaviors are subjected to collective psychodynamic;medical-social development depends upon the drive of socio-psychological mechanism.In addition,medical culture performs as orientation and unscrambling.
Key words:medical culture;cultural function
醫學活動是與人們實現高水平的生活質量和高水平的生命質量關系最為密切的社會活動之一。認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中,協調、維系人們各種社會關系的基本元素是文化。人類的一切醫學實踐,其由始由生、所興所盛、至極至衰,最根本的驅動力量和影響因素便是醫學文化。文化是以意會符號承載的族群主觀信息,它包括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創造、所產生的一切物質方面的內容、精神方面的內容以及驅動人們進一步進行社會實踐的心理程序;醫學文化則是通過一系列具象符號和抽象符號所表現的與醫學這樣一個特定族群有關的主觀信息,它在驅動、指導人們醫學實踐的過程中主要表現出以下一些社會功能:
1 醫學文化的教化功能
文,所以載道也,“文化化人”主要就是講文化的教化功能。醫學文化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醫學觀、醫學態度、醫學精神、醫學行為及習俗、醫學倫理、醫學道德等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內容不僅對醫療主體,而且對醫療對象都起著重要的教育作用。
自父精母血凝聚成胎生存于世,人要食用五谷雜糧,歷受風霜寒暑,時而遭火炙水,偶爾遇蚊叮蟲咬,大自然的風寒暑濕燥火,人世間的喜怒憂思悲恐,都可能對人的健康構成不同程度的威脅。追求身心健康是人們的普遍愿望,而如何在健康時恒久地保持健康,在不健康時盡快地消除影響因素而恢復健康,則取決于人們對待醫學的觀念和態度。敬畏生命,崇尚醫學,尊重科學規律,恪守保健規則,是人們須切切謹記的基本原則和正確態度。如何才能夠樹起科學的健康觀、自若的生命觀、正確的醫學觀、理性的求醫觀,關鍵還是看人們對醫學文化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或者說,關鍵是看醫學文化對人們的教化和影響程度。
醫學是崇高的事業,古今中外的人類社會都對醫學職業者之倫理道德有著極高的要求。醫乃仁道仁術仁功仁業,自古以來無仁不成醫,普天之下無醫不守仁。盡管在現實社會中確有一些不良不肖之徒借醫謀財,傷天害理,然而從總體上說,行醫者都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誠如《醫學生誓詞》所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為醫者須“……獻身醫學……恪守醫德……竭盡全力……維護醫術的圣潔和榮譽……?!边@些都是醫學文化對醫務人員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一代代的醫務工作者,都是飽受醫學文化中倫理的濡養和道德的熏陶,在醫學實踐中堅持著“人性至上,生命至重,健康至高,人格至尊,和諧至要”的醫學文化之本質,視病人如親人,為其傾注至愛至親之情感,精益求精,全心全意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梢哉f,醫務人員之道德品質、理論素養、技術水平、執業態度等都是醫學文化教化的結果。
2 醫學文化的傳承功能
“傳承”表現的是“授受”這樣一種社會功能。傳者,上授予下、前授予后也;承者,下受于上、后受于前也。醫學文化的傳承功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前人將醫學經驗積累、醫學理論總結、對醫藥學的發現和認識等傳授給后人;二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對醫學的認識和理解、感受和體驗等所進行的相互交流,對醫學的評價和判斷、觀念和趨向等所進行的互動和傳譯。通常情況下,人們對醫學文化的傳承功能更多地是理解為傳授和繼承。
人類在漫長的生活實踐和進化過程中,遭受過自然、社會帶給的無窮傷害以及人們追求健康的無量挫折,逐步實現了對生命本質和健康規律的認識和把握,發現了無數關于治疾療傷、防病延年的辦法和經驗。這些內容作為醫學文化的重要元素,更多地表現為活鮮鮮生命體的主觀意識和感受,一旦生命終結,由生命體承載的思想、觀念、意志、意識、感受等所有主觀信息便立即蕩然無存。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中,任何人的生命都是十分短暫的,任何人所處的時段都是非常渺茫的。然而,任何人對醫學的認識和發現都是人類的寶貴財富,任何時段所產生的醫學經驗和知識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怎樣才能實現使無數生命主體探索發現的零散的醫學文化元素得以繼承、發揚和光大,這就必然要依靠醫學文化的傳承功能。
3 醫學文化的凝聚功能
作為以意會符號承載的族群主觀信息,文化乃族群之魂、民族之根。我們知道,文化是協調、維系各種社會關系的基本元素,它對于族群或民族有著強大的凝聚作用。世界上一些典型的宗教族群其內部結構異常牢固,中華盛世五十六個兄弟民族其深情厚誼堅不可摧,其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皆自于文化的凝聚作用。
轉貼于
不僅社會文化有著強大的凝聚功能,即使是社會亞文化之一的醫學文化,在醫學實踐中所發揮的凝聚作用也隨處可見。比如,人們求醫擇醫,多趨向于大醫院,以致于越是大醫院越門庭若市,業務繁忙;人們尋醫訪醫常集中于名醫生,以致于越是名聲響亮的醫生越是趨之若鶩,應接不暇。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醫學文化的凝聚作用。再比如,醫學科學門界雜陳,種類繁多,或張氏外科,或李氏內科,或中醫中藥,或藏醫藏藥……,各界各門所以能夠存在,各種各類所以能夠興盛,最終原因必然是各自都有崇奉擁戴的信仰共同體,而維系這些醫學信仰共同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即醫學文化。
4 醫學文化的標識功能
社會文化在本質上是族群主觀信息借助于承載介質予以表現的意義統一體,這種承載介質即前文所及的意會符號。意會符號可以是物質形態的,也可以是精神形態的,還可以是民風社俗的;可以是器物的,可以是音視的,還可以是思想的、心理的。然而,意會符號不論是物質形態、精神形態,還是心理形態,習俗形態,它們大多情況下是多重因素有機聚匯的復合體,而且作為社會亞文化的辨識標志,簡單符號表達的意義比較特定,而復合符號通常在表現共性的基礎上帶有特定的領域烙印或行業烙印。如一座建筑物,可以用來辦銀行,可以用來開商店,可以用來作醫院,隨著不同的用途變化它會自然地加載上行業通識的社會標志,通過這些不同的標志便承載起了不同領域的文化。這就是文化的標識功能。
醫學文化的標識作用表現比較普遍而且針對性比較明顯,如建筑物附上紅十字即代表是醫院,汽車車身噴上“120”即代表是救護車,處方簽上的“R:”表示“請取”,瓶簽上的頭骨骷髏表明藥物有毒,樓道內一個大大的“靜”字表示治療環境需保持安靜……。不僅如此,醫學論文記載著人們對醫學的探索和發現,醫學古籍記錄著前人對醫學的經驗和總結,醫學法規提示人們在醫學實踐中必須遵守的規則和律令,醫學病歷保存著每一個病患者疾病發生發展及醫生施術施治的原始信息……。
醫學文化的標識功能與醫學文化的編碼功能比較接近,但醫學文化的標識功能更偏向于表達醫學文化現象“度”的特征。
5 醫學文化的編碼功能
準確、科學的編碼是文化之所以能夠成為文化的基本前提。所謂準確、科學,是指文化現象中的具象符號、抽象符號都必須既合目的、又合邏輯,既合習俗、又合規律地進行編碼,通俗地說就是約定俗成的排列組合,否則就無法完成使不同個體、不同族群意會理解的功能。文字排列的先后順序,繪畫色彩的濃淡相宜,書面語言的主謂賓狀補,優美樂音的宮商角徵羽,軍事中的排兵布陣,飛行中的主率僚從,庫存貨物的方位描述,宇宙飛船的經緯坐標……,與其說文化現象都是一個個意會符號,不如說它們歸根結底其實是一組組科學編碼。
社會文化具有編碼功能,醫學文化亦然且更盛。醫學社會實踐中,物質因素的存在形式,精神因素的表達形態,心理因素的活動狀態,以致于生命現象本身的運動方式等都靠其特殊的編碼來實現。醫院主、輔機構的空間布局是通過編碼完成的,超級復雜的手術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是因為醫護人員對手術程序、所需物資、人員布局、器械擺放和取用規律都進行了嚴格的編碼;醫療法規的條分縷析,醫學論文的起承轉合,中藥配方的君臣佐使,求醫擇醫過程中的比較權衡,無一不帶有鮮明的編碼特征。就人們的生命現象來說,四肢五官,臟腑骨骼,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生物基因的遺傳密碼,也都表現為特別的編碼現象。總之,醫學科學的方方面面都較為明顯地昭示著醫學文化的編碼功能。
醫學文化的編碼功能與醫學文化的標識功能比較接近,但醫學文化的編碼功能更偏向于表達醫學文化現象“序”的特征。
6 醫學文化的驅動功能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5-0146-03
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對理論教學的驗證、補充和拓展。相對于側重基本理論、原理、規律等理論知識傳授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側重于培養、訓練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社會工作一般指由那些掌握專業化的科學知識、方法與技能的職業社會工作者與社會工作管理者通過為社會成員提供專業化社會服務以及相關的福利保障,調整社會關系,恢復和增強人們的社會功能,促進社會穩定發展的一項專門事業和一門學科。寧夏大學自2005年正式設立社會工作專業,每年招收一個班。社會工作專業的性質決定這一專業的實踐性是十分突出的,為此,我們致力于探索一條增強社工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方法非常迫切。“介入式”社會實踐方法是一種方法創新。它要求學生學習專業與實踐對象高度一致與吻合;實踐主體與對象在位置上(心理上的)實現互換;實踐進程中雙方在心理上出現可觀察到指標變化;實踐結果上雙方獲得可預期的成長(行為)改變。“介入式”社會實踐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和社會經驗出發,依照教學內容和專業要求設計社會實踐活動,建立學習小組,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起著參謀和顧問的作用,在引導學生參與、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最基本的知識、技能和方法。
一、“介入式”社會實踐方法的目標
1.在我國,社會工作專業起步晚,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也還在逐步建設中,整個社會對社會工作、社會工作專業的認知度和認可度還不高。寧夏大學社會工作專業2005年開設,很多學生都是在不了解本專業的情況下進入社會工作專業學習的,這與其他老專業有很大不同,所以,如何使學生了解、理解,進而樹立專業意識,僅靠課堂理論教學是難以完成的。通過“介入式”社會實踐方法,讓學生在接觸、了解社會工作服務對象的社會實踐中,深刻領會社會工作專業的意義。
2.社會工作專業是實踐性極強的專業,積極探索一種新的實踐教學方式,對“介入式”實踐教學方法從目標、方法、效果等方面入手,進行探索和研究,使這種實踐性教學逐步成為行政管理專業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一種有效的、可持續的教學方法。
3.通過一系列介入式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入了解社會,特別是自覺關注特殊性社會群體,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對社會問題的專業敏感度,幫助學生主動探求知識,并重視學習的過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方法的培養。
4.建立學習小組,引入小組學習的方法,小組學習的最大優點是教與學的結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合作學習和研究,使小組同學既能取長補短,又能學會互相交流合作,包括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寬容的態度,表達、傾聽與說服別人的方式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民主與平等、競爭與合作的理念和能力。而這些能力的養成,正是社會工作者必備的素質條件。
5.經過一個完整周期的研究,對“介入式”實踐教學方法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全面客觀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原因,解決問題。
二、“介入式”社會實踐方法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1.與寧夏女子監獄合作,共同開展青年志愿者對青少年中的犯罪群體的“四幫一”幫教活動。在對少年犯進行幫教的“介入式”活動中,達到兩個預期:一是大學生自身的感悟、自教育和自提醒能力的養成和提高,進而促進大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熱情。同時,助人過程中得到的心理體驗內化為一種心理需求會逐漸升華為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二是幫教對象在大學生的幫助下感受到社會的溫暖,進而加快他們改造的進程。
2.利用假期開展對銀川市低收入者進行問卷調查,了解銀川市低收入者的生活狀況與思想情況,為政府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支撐材料和依據。通過入戶調查,使大學生“介入”到低收入者這個特殊社會群體中,了解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工作景況,體會低收入群體的艱辛和堅強,從而樹立民生意識,加深對行政管理(含社會工作方向)專業的認識。
3.與寧夏兒童社會福利院合作,共同關注福利院的孤殘兒童生活,針對學習及心理上的問題開展一些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活動。協助搞好寧夏社會福利院社會工作者實踐基地的建設。使大學生在運用專業的方法幫助孤殘兒童的“介入式”活動中感受到學習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使福利院的孤殘兒童在大學生的幫助下了解和感知社會,促進孤殘兒童的身心成長。
4.積極參與老年公寓的有關工作,了解、關注和幫助老年人的困難及身體和心理健康。配合行政管理(含社會工作方向)專業的相關課程:社會保障學、公共政策學、社會工作學、老年社會工作學等對老年人群體進行“介入式”實踐活動,讓大學生通過觀察和與老人的溝通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同時,豐富老年人的生活。
三、“介入式”社會實踐方法解決的主要教學問題
1.寧夏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是實踐性極強的文科專業,如何搞好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也是我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而又非常難以開展的環節。經歷了兩年的實踐過程,通過一系列方案的實施,2005級行政管理(含社會工作)專業兩個班和2005級法學(1)班的實踐教學環節得到了加強,從實踐的數量和質量都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2.在活動實施的兩年中,我們為行政管理(含社會工作)專業、法學專業建立了可持續的社會實踐機制:我院大學生與寧夏女子監獄簽訂了“四幫一”志愿者協議書,今后,每年從大三學生開始進入“四幫一”志愿者團隊,一年后依次往下傳遞,建立長效實踐機制;我院與寧夏兒童社會福利院簽訂了共建社會工作者實踐基地的協議,吸收大二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社會工作專業的教學實踐和科研活動。
3.在活動實施的兩年中,我們為行政管理(含社會工作)專業建立了教學實踐基地。教學實踐基地的建設,是寧夏大學一貫重視和大力支持的教務工作,我院更是將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列入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學院領導的全力推動下,本成果在展開的過程中,分別建立了寧夏女子監獄、寧夏兒童社會福利院、銀川頤享園老年公寓等大學生教學實踐基地。
4.教書、育人是教學活動的雙翼,在活動研究和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以往在課堂教學中難以觀測的育人環節,在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中卻可以觀測到。在大學生對特殊社會群體“介入式”教學實踐中,在與特殊群體對象面對面持續互動的過程中,大學生在心靈、情操、行為等多方面的變化是可觀察的:特殊對象的沖擊使大學生產生一種“對比感受”,進而形成自覺悟、自提醒的“拉升力”;特殊群體對象在與大學生的接觸中,感受到青春、陽光、向上的沖擊力,進而形成對他們的“吸引力”。這些正是“介入式”社會實踐教學方法要努力實現的重要目標――“觀察行為方面的改變”。
四、“介入式”社會實踐方法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
1.“介入式”實踐教學方法?!敖槿胧健鄙鐣嵺`方法是一種方法創新。它要求學生學習專業與實踐對象高度一致與吻合;實踐主體與對象在位置上(心理上的)實現互換;實踐進程中雙方在心理上出現可觀察到指標變化。
2.基于問題研究的學習方法。通過一系列“介入式”社會實踐方案的實施,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和分析問題,結合專業知識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并著意培養學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3.互動式學習方法。在各種實踐項目中通過師生的互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能力;通過大學生與特殊性社會群體的“介入式”實踐而使雙方產生良性互動。
五、“介入式”社會實踐方法的創新點
1.“介入式”社會實踐方法是一種方法創新。它要求學生學習專業與實踐對象高度一致與吻合;實踐主體與對象在位置上(心理上的)實現互換;實踐進程中雙方在心理上出現可觀察到指標變化;實踐結果上雙方獲得可預期的成長(行為)改變。
2.“介入式”社會實踐是一種學習形式創新。本成果采用合作學習的形式,將大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需要學生們的集體智慧和分工協作。合作既是學習的手段,也是學習的目的。通過合作學習和研究,學習者既能取長補短,又能學會互相交流合作。
3.“介入式”社會實踐是學習內容的創新。本方法突破以往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比較注重圍繞教材內容而設計的習慣思維,通過結合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教學內容設計出一系列實踐方案以達到“觀察行為方面的改變”的目的,使大學生產生從心理到行為的變化,以提升學生的自控、自省、自為的能力。
4.“介入式”社會實踐是育人觀念的創新。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育人觀念的創新是我們經常思考的問題。本方法尋求在大學生與特殊社會群體的互動過程中,不斷得到來自于特殊群體對象以及在給予特殊群體對象幫助時的健康心理體驗,不斷產生助人快樂的心理需求,形成助人的心理需求模式,建構良好的行為方式,最終達到自教育的目的。自教育正是大學生不可缺少的素質。
六、“介入式”社會實踐方法的推廣應用情況
從兩年多的項目實施過程看,我們的基本達到了課題設計的目標體系的效果。先后參與項目的有政法學院2005級的三個班,其中行政管理系的辦公自動化專業和社會工作專業參與了項目的全過程,法律系一班的同學參加了與寧夏女子監獄四幫一活動的全過程,這三個班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都曾榮獲學校評選的優秀班集體稱號。從上面列表中看,項目達到的具體效果有:
1.有利于加強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樹立專業思想,深入了解、自覺關注特殊性社會群體,培養專業敏感度,增強社會責任感。從參與項目的三個班同學的綜合表現看,對所學專業的認知度普遍提高。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同學們普遍感到專業基礎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熱情有所提高。
2.有利于實現我院社會科學為社會服務的目標,是進一步使高校教學實踐與服務社會結合起來的有效途徑。
3.有利于提升寧夏大學學生的社會認可度。本項目應用的過程中,得到媒體的高度關注,新華每日電訊、寧夏新消息報等都對“四幫一”活動進行了采訪和報道,得到了很好的社會評價。
七、“介入式”社會實踐方法實施過程中的啟示
1.我國正在大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立多層次、高質量的社會管理、社會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十分迫切,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并能夠從事社會管理、社會服務和社會保障方面的人才意義重大。參加項目的三個班,涉及行政管理、法律、社會工作三個專業,都將直接為國家培養從事社會管理、社會服務和社會保障事業專門性工作的人才。因此,我們努力探索“介入式”社會實踐教學方法,并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改進和加深探討,最終形成一種教學方法,并使這種實踐性教學逐步成為行政管理專業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一種有效的、可持續的教學方法,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Abstract:Social functions of medical culture include six different aspects.Firstly,it moralizes people,that also means“culture civilizes the masses”.Secondly,it is a carrier that passes down medical history,medical experience and medical ethic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Thirdly,it plays a role of centralization because a particular culture is the emotional tie that sustains the centripetal force of a certain collective.Fourthly, it identifies because accurate distinguishing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edical conditions are based upon the identifying function of medical culture.The fifth function is coding,in another word,conditions in medical culture actually are combinations of codes that are abide by purpose and logic as well as conventions and rules.Finally,medical culture performs as a social drive.Individual medical behaviors are subjected to collective psychodynamic;medical-social development depends upon the drive of socio-psychological mechanism.In addition,medical culture performs as orientation and unscrambling.
Key words:medical culture;cultural function
醫學活動是與人們實現高水平的生活質量和高水平的生命質量關系最為密切的社會活動之一。認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中,協調、維系人們各種社會關系的基本元素是文化。人類的一切醫學實踐,其由始由生、所興所盛、至極至衰,最根本的驅動力量和影響因素便是醫學文化。文化是以意會符號承載的族群主觀信息,它包括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創造、所產生的一切物質方面的內容、精神方面的內容以及驅動人們進一步進行社會實踐的心理程序;醫學文化則是通過一系列具象符號和抽象符號所表現的與醫學這樣一個特定族群有關的主觀信息,它在驅動、指導人們醫學實踐的過程中主要表現出以下一些社會功能:
1 醫學文化的教化功能
文,所以載道也,“文化化人”主要就是講文化的教化功能。醫學文化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醫學觀、醫學態度、醫學精神、醫學行為及習俗、醫學倫理、醫學道德等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內容不僅對醫療主體,而且對醫療對象都起著重要的教育作用。
自父精母血凝聚成胎生存于世,人要食用五谷雜糧,歷受風霜寒暑,時而遭火炙水,偶爾遇蚊叮蟲咬,大自然的風寒暑濕燥火,人世間的喜怒憂思悲恐,都可能對人的健康構成不同程度的威脅。追求身心健康是人們的普遍愿望,而如何在健康時恒久地保持健康,在不健康時盡快地消除影響因素而恢復健康,則取決于人們對待醫學的觀念和態度。敬畏生命,崇尚醫學,尊重科學規律,恪守保健規則,是人們須切切謹記的基本原則和正確態度。如何才能夠樹起科學的健康觀、自若的生命觀、正確的醫學觀、理性的求醫觀,關鍵還是看人們對醫學文化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或者說,關鍵是看醫學文化對人們的教化和影響程度。
醫學是崇高的事業,古今中外的人類社會都對醫學職業者之倫理道德有著極高的要求。醫乃仁道仁術仁功仁業,自古以來無仁不成醫,普天之下無醫不守仁。盡管在現實社會中確有一些不良不肖之徒借醫謀財,傷天害理,然而從總體上說,行醫者都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誠如《醫學生誓詞》所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為醫者須“……獻身醫學……恪守醫德……竭盡全力……維護醫術的圣潔和榮譽……?!边@些都是醫學文化對醫務人員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一代代的醫務工作者,都是飽受醫學文化中倫理的濡養和道德的熏陶,在醫學實踐中堅持著“人性至上,生命至重,健康至高,人格至尊,和諧至要”的醫學文化之本質,視病人如親人,為其傾注至愛至親之情感,精益求精,全心全意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梢哉f,醫務人員之道德品質、理論素養、技術水平、執業態度等都是醫學文化教化的結果。
【關鍵詞】 醫學文化 文化功能
Abstract:Social functions of medical culture include six different aspects.Firstly,it moralizes people,that also means“culture civilizes the masses”.Secondly,it is a carrier that passes down medical history,medical experience and medical ethic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Thirdly,it plays a role of centralization because a particular culture is the emotional tie that sustains the centripetal force of a certain collective.Fourthly, it identifies because accurate distinguishing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edical conditions are based upon the identifying function of medical culture.The fifth function is coding,in another word,conditions in medical culture actually are combinations of codes that are abide by purpose and logic as well as conventions and rules.Finally,medical culture performs as a social drive.Individual medical behaviors are subjected to collective psychodynamic;medical-social development depends upon the drive of socio-psychological mechanism.In addition,medical culture performs as orientation and unscrambling.
Key words:medical culture;cultural function
醫學活動是與人們實現高水平的生活質量和高水平的生命質量關系最為密切的社會活動之一。認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中,協調、維系人們各種社會關系的基本元素是文化。人類的一切醫學實踐,其由始由生、所興所盛、至極至衰,最根本的驅動力量和影響因素便是醫學文化。文化是以意會符號承載的族群主觀信息,它包括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創造、所產生的一切物質方面的內容、精神方面的內容以及驅動人們進一步進行社會實踐的心理程序;醫學文化則是通過一系列具象符號和抽象符號所表現的與醫學這樣一個特定族群有關的主觀信息,它在驅動、指導人們醫學實踐的過程中主要表現出以下一些社會功能:
1 醫學文化的教化功能
文,所以載道也,“文化化人”主要就是講文化的教化功能。醫學文化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醫學觀、醫學態度、醫學精神、醫學行為及習俗、醫學倫理、醫學道德等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內容不僅對醫療主體,而且對醫療對象都起著重要的教育作用。
自父精母血凝聚成胎生存于世,人要食用五谷雜糧,歷受風霜寒暑,時而遭火炙水,偶爾遇蚊叮蟲咬,大自然的風寒暑濕燥火,人世間的喜怒憂思悲恐,都可能對人的健康構成不同程度的威脅。追求身心健康是人們的普遍愿望,而如何在健康時恒久地保持健康,在不健康時盡快地消除影響因素而恢復健康,則取決于人們對待醫學的觀念和態度。敬畏生命,崇尚醫學,尊重科學規律,恪守保健規則,是人們須切切謹記的基本原則和正確態度。如何才能夠樹起科學的健康觀、自若的生命觀、正確的醫學觀、理性的求醫觀,關鍵還是看人們對醫學文化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或者說,關鍵是看醫學文化對人們的教化和影響程度。
醫學是崇高的事業,古今中外的人類社會都對醫學職業者之倫理道德有著極高的要求。醫乃仁道仁術仁功仁業,自古以來無仁不成醫,普天之下無醫不守仁。盡管在現實社會中確有一些不良不肖之徒借醫謀財,傷天害理,然而從總體上說,行醫者都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誠如《醫學生誓詞》所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為醫者須“……獻身醫學……恪守醫德……竭盡全力……維護醫術的圣潔和榮譽……。”這些都是醫學文化對醫務人員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一代代的醫務工作者,都是飽受醫學文化中倫理的濡養和道德的熏陶,在醫學實踐中堅持著“人性至上,生命至重,健康至高,人格至尊,和諧至要”的醫學文化之本質,視病人如親人,為其傾注至愛至親之情感,精益求精,全心全意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梢哉f,醫務人員之道德品質、理論素養、技術水平、執業態度等都是醫學文化教化的結果。
近年來,學校各級領導及思政課教師共同研討,提出了“專題教學、問題導入、中班授課、小班研討、實踐解讀”的教改模式要求。為研究“概論”課程,學校開展了本次問卷調查。調查于2015年9月在首都醫科大學大一學生、大二學生中進行,采取學生自愿參加的方式、當場發放并回收問卷,共發出問卷418份,回收有效問卷418份。其中,大一學生295人、占70.57%,大二學生123人、占29.43%;八年制學生278人、占66.51%,五年制學生107人、占25.60%,四年制學生33人、占7.89%。
結果與分析
1.近四成學生認為自己了解“概論”課程的教學內容,但是同時又有近八成學生感覺自己不了解“綱要”和“概論”兩門課程之間的關系
參加調查的學生中有59.09%認為“自己不了解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認為“自己了解課程的教學內容”的學生高達 40.91%。其中,認為自己了解“綱要”和“概論”兩門課程之間關系的學生只有21.53%;而回答不了解的學生占78.47%,提示教師對教材第二章至第四章的內容[1]要給予特別的重視,使學生了解“概論”是“綱要”的必要延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以中國近現代史為基礎展開的。關于教材,在三個選項中,希望“教師上課主要講專題,同時用少量時間指導學生理解教材”的學生最多,占59.81%;主張“教師上課完全按照教材體系和內容來講,以利于學生全面、完整掌握教材內容”的學生占31.82%;而認為“教師上課只講專題就好,教材完全可以由學生課下自學”的學生只占8.37%。近六成學生希望上課主要講述專題內容,同時也有三成學生更為重視全面、完整掌握教材內容。教師在重點講授專題的同時,也要重視指導學生掌握教材體系。
2.專題教學是學生非常喜歡的教學方式,他們希望通過社會熱點問題導入對理論的解讀
有高達73.68%的學生喜歡專題教學方式,希望能夠按照教材目錄講授教材內容的學生占比只有26.32%。專題教學方式具有內容集中、主題鮮明、深度探索的優點[2],有利于從更宏觀的背景上闡述理論問題。從這組數據來看,專題教學方式不僅是教師重視的教學方法也是學生喜歡的授課方式。92.34%的學生希望“教師通過社會熱點問題導入對理論的解讀”,只有 7.66% 的學生主張“教師上課直接切入主題講授理論”。對于學生來說,“概論”課程的理論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因此通過社會熱點問題導入對理論的解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關于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如區域經濟、三農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以及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如食品安全、環保、看病難、上學難等,問卷設計了四個選項:A. 不了解也不關心,教師上課不必介紹;B.很了解,教師上課不用再介紹;C.不了解但是很關心,希望教師上課加以介紹;D.不了解但是很關心,可以先布置作業自己查資料思考,然后上課跟教師交流。四個選項當中,選擇C的學生最多,關于重大理論問題選此項的占 72.73%,社會熱點問題此項占比75.84%。選擇D的學生均超過一成,重大理論問題此項占 12.20%,社會熱點問題此項占14.11%。C和D兩項相加,兩個問題的數據都超過八成,說明絕大多數學生不是很了解這些重大理論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但是他們對此抱著非常關心的態度。選項B中選擇重大理論問題的學生只有 2.39%,社會熱點問題占5.98%,兩者都不多。但是選項A兩個問題的數據卻表現出差距:重大理論問題占 12.68%,有超過一成的學生對此不僅不了解、甚至也不想了解;而社會熱點問題這個選項卻只有4.07%。這表明:即使對理論問題完全不感興趣的學生中,也還是有學生愿意了解鮮活的社會熱點問題。
3.多數的學生認為,思政課教學內容應該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的背景,學校學生對醫學相關社會問題或新聞事件,有較高的知曉度
調查中,認為“思政課教學內容應該結合所學專業背景”的學生占到了89.47%,而認為不應該的學生占到10.53%。醫學院校思政課如果能夠結合醫療衛生領域的熱點問題組織教學,會更加受到學生的歡迎。有96.65%的學生聽說過“非典”、96.41%的學生知道“三鹿奶粉事件”、“醫鬧”的知曉度90.67%,知道“毒膠囊事件”的學生有 81.10%、知道 “醫?!钡膶W生也有80.14%。認為思政課應該關注這些問題的學生占到97.13%,只有2.87%的學生選擇了“否”。作為醫學相關專題,高達79.90%的學生認為“概論”課程可以引入“醫患關系”問題,“醫學生職業素質”也占到60.53% ;“衛生管理體制改革”緊隨其后占56.46%;“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比例相近,有54.31%。教師在選擇案例時可以適當向這些內容傾斜,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更多關心關系到全社會的“衛生管理體制改革”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等內容。有68.66%的學生愿意以醫學熱點問題為內容進行網絡學習、完成課外作業并開展課堂討論??傮w來說,52.87%的學生感覺這些醫療衛生熱點問題對自己的影響是積極的,“我對國家、社會以及個人的未來更有信心了”; 而47.13% 的學生感覺是消極的,“看到這些消息后,對國家、社會以及個人的前途感到迷惘”。超過五成的學生感覺是積極的,這讓筆者稍感安慰;同時,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也有近五成的學生感覺是消極的。解決學生的這些疑惑,是思政課教學必須面對的。
4.小課堂討論頗受歡迎,而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是行之有效的社會實踐方法
關于討論課人數,選擇規模為 “20人” 的學生占38.04% ,選擇 “40人”的為 33.73%,而認為“80人”規模合適的只有 15.31%,“120人”的也只有 12.92%。從數據中可以看出,20人~40人的小課堂討論是頗受歡迎的。關于開展社會實踐的方式,83.97% 的學生同意“概論”課程可以利用網絡進行社會實踐,認為不可以的學生只有16.03%。因此,通過網上相關資料的收集、分析來解讀重大理論問題、開展社會實踐,是“概論”課程行之有效的社會實踐方法。此外,94.26%的學生認同醫學院校“概論”課程進行社會實踐,可以邀請醫院及衛生管理部門的專家介紹相關情況,占壓倒性多數;不認同的只有5.74%。以筆者多年的醫學院校思政課教學經驗來看,“概論”課程很多理論內容都可以與醫學管理學、醫學社會學、醫學經濟學等社會實踐相聯系,學生們希望可以直接與醫院或衛生管理部門的專家接觸,聽到第一手的情況介紹。
討論與建議
1.講好“概論”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是幫助學生理解后續課程內容的基礎
“綱要”和“概論”兩門課程的內容重疊度相當高?!案耪摗苯滩闹校ǜ呓贪妫诙滦旅裰髦髁x論,是對“綱要”課程主體內容的回顧與總結;第三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是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第四章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端。講清楚這三章,才能幫助學生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歷了社會主義建設前三十年摸索的基礎上開始的,才能理解今天很多社會問題的復雜性、長期性與艱巨性。根據本次調查數據,不了解“綱要”和“概論”兩門課程關系的學生占78.47%,因此對教材第二章至第四章的內容更要給予特別的重視,使學生了解“概論”是“綱要”的必要延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以中國近現代史為基礎展開的。
2.專題教學是“概論”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應不斷加以凝練和完善
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如區域經濟、三農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是組織專題教學的很好選題。超過七成學生對這些問題不了解但是很關心,并且希望教師上課加以介紹。如果再加上愿意先自己查資料思考,然后上課跟教師就這些問題交流的學生,總數超過八成。從前面的數據中可以看出,認為自己很了解重大理論問題的學生只占極少數,絕大多數學生雖然不是很了解這些問題,但是他們對此還是很關心的。組織專題教學還可以借鑒以往思政課“請進來”的傳統做法,發揮各校專業所長,邀請一線專業人士到學校介紹、講解涉及重大理論的現實問題。例如:醫療衛生管理體制改革、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與發展,也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事業的一部分,在這些方面醫療衛生管理機構及工作人員比思政課教師更了解具體情況,邀請他們參與到醫學院校思政課教學中,會使醫學院校思政課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有超過九成學生特別在意專題教學過程中教材的作用。在組織專題教學時,也要特別注意處理好專題與教材內容之間的關系。
3.通過社會熱點問題導入對理論的解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于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如食品安全、環保、看病難、上學難等,“不了解但是很關心、希望教師上課加以介紹”的學生,以及“愿意先自己查資料思考、然后上課跟教師交流”的學生,總數占到九成。與前組數據相類似,絕大多數學生不是很了解這些社會熱點問題,但是他們對此抱著非常關心的態度,這是專題教學非常好的切入點。與此相應,同樣超過九成的學生希望教師通過社會熱點問題導入對理論的解讀。對于學生來說,“概論”課程的理論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因此,通過社會熱點問題導入對理論的解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4.思政課教學內容結合學生所學專業背景,有助于提高課程吸引力
本次調查中89.47% 的學生認為思政課教學內容應該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的背景。作為醫學生,他們對“非典”“三鹿奶粉事件”“醫鬧”的知曉度都超過九成。以這些公共衛生事件為切入點來組織“衛生管理體制改革”“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醫患關系”“醫學生職業素質”等專題教學,可以更好地使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相關理論問題。近十年,為落實思政課“05方案”,學校“概論”課程已經在這方面進行一些探索。在部分課堂的教學中引入了公共衛生事件,通過對公共衛生事件的分析透視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變遷,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績以及面對的新問題、新挑戰。思政課教學如果能夠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組織教學,會更加受到學生的歡迎。
5.思政課社會實踐可以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
借助網絡平臺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通過網上相關資料的收集、分析來解讀重大理論問題是思政課行之有效的社會實踐方法[4]。學校已經連續多年以命題論文的方式,要求學生在網絡中查找相關資料、開展小組討論、撰寫課程論文和社會實踐活動總結,收到了較好效果。此外,思政課社會實踐也可以考慮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就醫學院校思政課社會實踐而言,可以邀請醫院、社區及衛生管理機構介入學生的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學生深入社區,感受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社區是社會最基層的組織形態,它是聯系普通群眾與衛生管理機構和醫院的橋梁,每天的工作內容映射著醫療衛生系統跳動的脈搏。社區及工作人員對我們國家和社會的理解,與思政課教師有著不同的觀察視角,將他們的工作內容引入思政課的教學中,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好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本文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研究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5JYY48)
參考文獻:
[1] 本書編寫組. 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0-107.
[2] 郭鳳志. “基本原理概論”課專題教學的基本思路[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0(9):70-73 .
健康教育不僅僅是關乎個人健康,更是家庭,社會的責任。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乃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1】?!拔磥淼尼t療保健著重強調自身負責、自身預防和自身保健” 【2】。在就業壓力大,競爭激烈的社會,亞健康變成一種新的流行。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社會發展和醫學進步的必然產物,社區開展健康講座是社區衛生服務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之一【3】。針對轄區內開展有關疾病知識的健康教育講座是社區公共衛生工作的一項主要內容【4】。 新世紀的健康觀念是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心情是安靜,最好的運動是步行【6】。本文通過溫州鹿城區120名進行了健康知識,醫療保險知識的了解程度、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和保健知識的實施程度進行了問卷調查,以期喚起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尋求社區健康教育的正確模式。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2年4月對溫州鹿城區120名各個年齡段的社區居民進行健康教育,醫療保健知識的調查。
1.2 方法 選取溫州鹿城區不同年齡段的120人,每人單獨填寫一份調查問卷,問卷的內容包括(1)家庭背景:不同的家庭背景是否使人對醫療保健知識的態度有所不同(2)知識:對常見病,多發病知識的了解,危害健康因素的了解(3)對保健知識的態度:保健知識的來源渠道,對醫療保險的了解程度,對社區定時定點健康知識教育的支持程度(4)行為:是否有常備藥箱,有意識的搜集醫療知識
2 結果
2.1家庭背景使人對醫療保健知識的態度有所不同
在受調查的120人中有14人本人或家人中有從事醫療衛生方面的工作占被調查人數的11.6%,相比較而言這些有醫療背景居民對健康知識的了解,健康意識比普通居民強。
2.2 保健知識的來源情況 在120名社區居民中,多數通過電視和網絡獲取健康方面知識。電視為54人,占45%,網絡為55人,占45.8%,報紙為40人,占33.3%,醫院為34人,占28.3%,社區宣傳欄為14人,占11.6%。
2.3 健康意識 在120名社區居民中只有16人有訂閱醫學報刊或醫療保健方面的雜志,僅占總人數的13.3%。在調查家中是否有家庭藥箱時,有專門的藥箱僅10人,占8.3%,零散有一些常用藥的有74人,占61.6%,沒有藥箱的有28人,高達23.3%。
2.4 社區宣傳,社區防護方面 在被調查的120人中有60人表示社區沒有舉辦過有些健康教育方面的講座,占50%,有28人表示不清楚,占23.3%,僅有32人表示有舉辦過講座,占26.7%。
2.5 對疾病的態度 在受調查的120位居民中,有52人反映沒有定期體檢,占總人數的43.3%,有68人定期體檢,占總人數的56.7%,反映出鹿城區居民對定期體檢的意識還不強。而在定期體檢的68人中,25人完全出自個人,占36.8%;有19人是有單位負責定期體檢,占總人數的27.9%;僅7人是由社區居委會負責,占10.3%;另有17人,選擇其他,說明社區居民委員會在居民定期體檢,自我保健上宣傳力度不強,在調查中也有居民反映有些調查反饋工作做得不到位,居民無從得知調查結果,社區在體檢方面做得不夠任需努力。
在受調查的120中只有68人有定期體檢的習慣,52人沒有定期體檢,占總數的42%。在調查到平時體檢的組織機構,完全出自個人有44人,工作單位有32人,而來自社區居委會僅12人,更有數人棄權。表示社區居民對自己的健康意識不夠,對疾病意識不強。
2.6 對醫療保險知識的了解 在被調查的120人中有45人對溫州社保醫療保險報銷范圍有所了解,僅占37.5%,多數不知道。有48人知道溫州市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三級,占40%,有43人知道2011年度的溫州市區城鎮居民三級定點醫療機構起付標準,占35.8%。表示溫州鹿城區社區居民對醫療保健知識了解嚴重不足。
醫學生下社區與社區健康教育
3.改進
3.1 醫學生下社區暑期實踐與社區健康教育有機結合。溫州醫學院組織09級,10級,11級學生進行1個月的社會實踐和社區見習志愿活動,通過去醫院,下社區,提前接觸醫療方面的知識和社區,醫院的人事。最后所見習的相關單位進行評價并撰寫相應報告。每年由學?;蚋鞔笊鐖F通過招募從中優選學生,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參與到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服務中組織暑期實踐隊進社區義診,向過往群眾發放醫療保健傳單、向周圍居民發放免費的防暑藥品、向廣大群眾宣傳義務獻血的好處。
3.2 醫院和醫學生合理組合,組建健康志愿團隊。此健康志愿團隊是一個有臨床醫學,護理,公共衛生,營養,心理等方面專業人才的團隊,定時為社區居民服務,團隊各組成員發揮自身的學科特長,以社區居民,病人為核心相互協作,同時行使各方面的,重疊的職責,從而形成一個緊密,高效的多學科協作鏈。支援團隊的人才資源和培訓條件依托于高等醫學院校和附屬醫院的專家。培訓內容包括社區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慢性病防治的基本理論和技能、服務學習、溝通技巧等。每次活動結束組織學生總結交流,分享彼此志愿活動的經驗和體會。
4建議
4.1 合理的健康知識來源 建議定一些可信的健康報刊,定時參加醫院、社區組織的健康知識講座。對于電視,網絡的宣傳理性對待,目前有不少“專家”、“秘方”,最好咨詢專業人士再做選擇。每天保證一定量的運動,提高免疫力,調節心身,緩解工作壓力,加快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
4.2 開展各項活動 1)社區積極開展健康教育知識宣傳,利用宣傳材料報紙雜志,健康門診咨詢,切實地講多發病,常見病,流行病,正確引導社區居民自己關心、自己學習、自己保健的意識產生,2)政府努力建設社區醫院,便利居民,從調查的數據看,社區醫院大有發展空間。3)定期組織健康體檢,開展一年一次的健康體檢,使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確保診斷結果落實到居民,逐步建立起一個合理完善的社區保健。
4.3 專家咨詢制 1)每個社區可長期邀請1-2位社區醫生定時定點給社區居民講座,解答疑問。2)居民可以嘗試私人醫生,專人 負責,了解病史,有利于長期觀察病情發展。
參考文獻
1 蔡建章. 醫學社會學[M].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530
2 H.恰范特,蔡勇美,劉宗秀,阮芳賦.醫學社會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