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社會語言學論文大全11篇

      時間:2023-04-06 18:38:38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社會語言學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社會語言學論文

      篇(1)

      二、社會語言學角度下對商務英語其他特點的探索

      社會語言學是一門運用語言學與社會學等學科手段來對語言進行研究的邊緣性學科。這門獨特的學科涉及多種不同領域的交叉融合,其中包括人類學以及心理學。之所以社會語言學被冠以“社會”的名號,主要是取決于社會語言學把語言看成了一種獨特的社會現象,這種研究的出發點不同于其他的語言研究學科。社會語言學中一個重要的主張就是要把語言放入人類發展過程中宏觀的社會背景中進行研究,結合語言與語言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這樣自然而然就會使語言的研究帶上社會的色彩,并深入的挖掘出語言中的社會含義,探索出語言在社會背景下的發展規律以及運作機制。語言是在社會運作條件下而產生的一種具有獨特社會功能的產物。這種獨特的社會產物會受到使用者社會地位、從事職業、年齡、性別、國籍甚至是生活習慣、個人性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其在使用過程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社會性差異。在國際貿易的經濟背景下,商貿英語充當了人們交流與合作的載體,成為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為了達到“獲益”這一統一目標的工具。人們在使用商貿英語的過程中會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詞匯以更好的適應交流的語境,這些因交流環境以及交流對象而異的商貿英語能夠體現出貿易雙方在社會、文化、教育等不同方面所存在的差異。正是由于這種較強的社會功能,為商貿英語的研究提供了社會學語言學的切入點。除了“一詞多義”以及“一義多詞”的特點之外,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商貿英語還具有如下特點:

      1.商貿英語具有目的性以及一定的客觀性。

      由于商貿英語的應用環境主要是國際的交往貿易,在這種應用背景下商貿英語的使用目的主要是為了通過溝通交流來促使貿易雙方達成共識,形成合作關系的。這種目的性驅動下就會使商貿英語經常表現出簡單、直接,不拖泥帶水的特點,這種語言特點更適合貿易過程中的談判與交流。另一方面,商貿活動屬于業務交往,個人在參與商貿活動的過程中往往是代表了商業團體或者是企業、單位利益與形象,在這種情況下帶有個人色彩和個人習慣的詞匯是應該杜絕使用的。

      2.商貿英語的表達更具準確性。

      商貿英語是國際貿易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語言,在國際貿易中交易的雙方大多是來自不同的國家,為了避免因為文化差異而引起歧義或者是表達不當而給交易雙方帶來不必要的誤會或者損失,商貿英語的使用對于準確性以及邏輯性的要求更為嚴苛,在使用商貿英語的過程中一定要達到把準確的信息傳遞給對方的目的,所以這就使得商貿英語中的比喻、夸張以及帶有修飾色彩的語句和普通英語相比要少之甚少。不過也正是這種特殊的使用環境使得商貿英語更加嚴謹,也更加具有科學性和邏輯性。

      3.商貿英語具有簡潔明了,凝練經濟的特點。

      商貿英語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經常會用到一些縮略語來達到讓語言更加簡單明了的目的。商貿過程中很多的活動受時間限制比較嚴重,這就要求商貿英語在最短的時間內表達出最完整、最準確的意思。比如在日常的傳真以及電話交流過程中經常會使用縮略語來節省時間,這一點充分的表現出了商貿英語經濟性的原則。

      4.商貿英語趨于正式化。

      商貿英語中所使用的詞匯大多是規范性的正統詞匯,由于商貿英語在貿易過程中經常用于簽署合同以及簽訂協議,為了表現出商貿英語正式、嚴肅的語言風格,在進行這些商貿活動的過程中經常會使用一些較為生僻和不常見的占體詞匯。這些生僻的專業詞匯以及占體詞匯的應用更能充分的體現出商貿英語正式、嚴肅的特點。

      三、商貿英語受到文化規則的制約

      文化從本質上影響了語言的結構和交際用語的特點,文化規則制約了商貿英語的發展方向。受到商務英語特殊功能的影響,商務英語的發展取決于貿易雙方文化背景的共同作用。這種來自不同文化的碰撞使得商貿英語的發展中融入了不同的地域特點和文化色彩,只有能夠滿足不同國際背景以及文化條件的商貿英語才能夠算作是有生命力的商貿英語。比如從不同國家對于人們的稱謂就可以看出文化對于語言習慣的影響,中國自古男尊女卑的思想較為嚴重,所以中國人在稱謂方面基本不存在性別之分;相比于中國,西方國家追求男女平等,所以在西方語言中就會用“Mr和Ms”來區分男女。從上面的分析來看,商務英語具有極強的社會語言學研究價值,商貿英語的表達形式受到社會差異和使用環境的影響十分的明顯。不管是其目的性與客觀性,還是其正式性和簡潔性都是和其社會功能所相互契合、相互適應的。也正是這種語言的社會性特點充分反映了貿易雙方所處的不同文化體系的差異與共性。

      篇(2)

      二、如何提升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

      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更需要漢語言文學學科應用性人才的出現。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漢語言文學學科的發展,促使高校培養出適應當代社會需要的專業應用性人才,這就可能形成新的專業的崛起和發展。我們要認真分析社會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專業設置的應用性和可行性、以及在專業課程設置上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等關系,當然這需要一個漫長的研究探索過程,在此筆者不做過多的研究討論。所以,在整體漢語言文學學科的發展環境相對嚴峻的形勢下,漢語言文學學科專業的學生在走出校門后,就要面臨嚴峻的著就業壓力;如何提高自身的漢語言文學應用能力,使自己在走出校門后可以很快適應社會需要,這就是我們不斷的探尋與思索的方向。筆者認為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社會需要的是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只有我們把學生培養成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人才才能符合社會的需要。但是,由于傳統的教學觀念深深的影響著老師和學生,學生總是被動的學習,被壓迫的接受知識,但沒有幾個能了解所學知識的含義。在素質化教育不斷推行的今天,我們反思一下,傳統的教育思想給我們帶來多么大的傷害,我們需要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使之真正成為素質化教育。創新漢語言文學學科就是要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的創新,在改革創新的初期要完全打破傳統觀念的教學思想,建立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沒有顧忌的前提下進行知識的研究,老師可以從旁加以引導。在教學后期階段可以采納傳統教育中的經驗,剔除創新教育中冒進的弊端,施行雙管齊下,兩種教育方式緊密結合共同教育,培養出既要有創新意識又要有宏觀把握的應用型人才。比如,針對文秘、新聞等社會人文類的專業,總體來講都是漢語言文學學科中的一個部分,假如學生對新聞傳播學感興趣,他就可以挑選一些有關新聞或是傳播學的課程進行學習,帶著興趣去學習更能事半功倍,這樣就避免了學生對知識了解只停留在表層,學生會自己主動的對自己的專業進行研究探索,這不失為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的一種好方法。做任何事都是有方法的,成功一樣有方法。但通往成功的路往往有多條。所以我們不經要對教育教學上提出創新概念,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讓學生自己有一個創新的思維。只在學生教學表面上創新是遠遠不夠的,學生自己沒有改變走入社會依然是食不果腹。我們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給學生跟更多的時間,或者讓學生講課,老師在下旁聽,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也能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在此過程中可以充分體現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掌握能力,以及對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

      篇(3)

      社會文化理論是由俄羅斯心理學家Lev Vygotsky提出的,其在第二語言學習中占據重要位置。從社會文化理論來看,學習首先是社會化的,其次才是個人化的。Mitchell和Myles說:“意識和概念的發展首先是一種來自于不同個體間的交互式的腦力現象,之后,這些個體才會逐漸形成他們的個人意識,而這種意識將會成為一種腦內現象?!倍Z言曾被看做是意識發展的基本的工具(Mitchell,Myles 2004:198)。

      Vygotsky派的學者都認為學習是社會化的。Lantolf提出:“發展的原動力是在環境中產生的,而非個人?!保↙antolf 2006: 726)也就是說,任何知識,首先都表現于社會層面,接著通過一系列的交互式活動和調控,才逐漸轉變為人的腦內知識,為個人所熟知和運用。Wells認為,在學習者不斷提高和掌握思維工具的同時,學習過程也在不斷地進行調整。而在學習過程中,語言則被認為是最核心的工具(Wells 1999: 319-320)。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James Lantolf開始嘗試將Vygotsky的社會文化理論運用于第二語言學習中。此后,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利用社會文化理論探索第二語言學習的問題。

      社會文化理論包含多個方面,而在這篇文章中,更強調的是“最近發展區”,支架式教學,以及“新手”和“專家”或者同水平學習者間的交流。

      社會文化理論主張學習首先是社會化的,其次才是個人化的;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其次才是個人的行為。新的知識通常通過人際交往或社會活動而逐漸積累。而且,學習常被看做是一個由學習者本身或他人調控的過程。在學習的初期階段,學習者或孩子經由協作過程,被引入知識的學習。接著,知識經由社會化的調控最終進入他們的潛意識。也就是說,從很大程度上說,學習依賴于面對面的互動,例如集體討論或集體解決問題等。因此,成功的學習可以被定義為“由協作式腦力活動轉變為自發式腦內活動的過程”(Mitchell,Myles 2004:195)。

      一、最近發展區

      Vygotsky將“最近發展區”(ZPD)定義為:“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決定的實際發展水平,以及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輩人的指導下所決定的具有潛力的更高級的發展水平”(Vygotsky 1978:86)。此外,最近發展區標記出由他人指導所完成的學習及自身獨立完成的學習之間的距離。

      根據上述定義,ZPD指的就是這樣一個區域,即學習者未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適當的指導下,也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要使學習發生在ZPD,學習者將學的知識就不能太難,超出其能力范圍,必須在學習者所能適應的范圍內。這和Krashen的“輸入假說理論”在某種程度上是相同的。“輸入假說理論”提出,給學習者輸入的新信息必須在其能力范圍內,這樣才能夠被學習者吸收。然而,有學者指出,ZPD和“輸入假說理論”有質的區別,ZPD更強調學習者的“協作學習”,而非內在因素。Swain和Lapkin說:“和‘輸入假說理論’不同,我們想要強調的是,在協作活動中產生的才是學習。也就是說,學習不是在‘表現’外產生的,它發生在‘表現’當中。而且,學習是一種積累性的、自然發生的并且持續發生的行為。”(Swain,Lapkin 1998:321)這說明了另外一個問題,即ZPD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它隨著學習者的知識增長而變化。由此可以得出,知識和ZPD之間具有一種相互作用的關系,而“交流”將兩者聯系起來——知識在ZPD內,通過不斷的協作活動獲得,而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后,ZPD的范圍就發生變化,這個時候,將會有更多更高級的新知識可以為學習者學習。

      二、支架式教學

      “支架式教學”和“最近發展區”有密切聯系。有學者將“支架式教學”定義為:一個孩子在大人的引導下,逐步完成一個任務的學習過程 (Wood, Bruner,Ross 1976)。

      “支架式教學”是一個單向過程?,F在,很多專家認為,這種教學不僅存在于“專家”和“新手”或者“大人”和“孩子”之間,而是把它延伸到更為廣泛的范疇——即這種教學也存在于同齡人的相互協作中?!霸赯PD的范圍內學習,我們不一定非得要有指定的老師;只要有人在活動中相互協作,其中有人能夠指導其他人學習,這種過程都可成為‘支架式教學’”(Wells 1999:333)。因此,只要存在協作,“支架式教學”也就存在。

      而問題在于此,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無論是受社會文化調控還是受自己調控),為什么需要他人的引導(scaffold)呢?“支架式教學”的首要目的是讓學習者在適當的引導下,能夠快速發現新知識的要點。而引導者(scaffolder)的作用是使得新知識不會太難或太簡單(Drury 2007:53)。Wood為“為什么需要給孩子提供‘支架式教學’”給出了解釋。他認為,當孩子進入他們不熟悉的領域時,會出現一種不確定感,而這種不確定感會削弱他們的學習能力。所以,引導者(scaffolder)在這里的作用,是將困難的問題肢解為更簡單、更容易上手的小問題,降低新問題的不確定性,提高學習者的發展潛力。“孩子們通常是生活中的‘新人’,他們比成年人更易產生一種不確定感,所以他們選擇、記憶和計劃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是受限的。如果沒有別人引導他們,他們很有可能被這種不確定感所吞沒”(Wood 1998:165)。對于二語學習者來說(尤其是程度較低的學習者),他們就像是正在認識新世界的孩子,需要足夠的指引(scaffolding)。

      根據Wood, Burner和Ross的研究,“支架式教學”起到以下作用:

      1. 使學習者產生學習興趣;

      2. 使問題簡單化;

      3. 保持學習者對目標不斷追求;

      4. 標記出已經掌握的和需要掌握的知識間的差距;

      5. 控制學習者在解決問題時的沮喪情緒;

      6. 展示出最理想的學習過程的范本

      (Wood, Bruner,Ross 1976:89-100)。

      簡單說來,“指引”(scaffold)某人學習,就將系統地將學習者和其他社會成員聯系起來(尤其是有學識的社會成員),讓學習者在交互式活動中獲得有效“指引”,并使學習發生在ZPD內。

      三、活動理論

      活動理論由Vygotsky派的學者A.N.Leontiev提出,他將活動定義在社會文化的范疇中,而互動、相互主體性及被“指引”的“表現”都會存在其中。他認為,一項活動必須包含主體、客體、行為及操作(Mitchell,Myles 2004:199)。讓每個活動不同的因素即是活動中的客體。當然,就算所有主體所面對的客體相同,他們所采取的學習方式也大相徑庭。而“操作”則是指主體做出何種行為以達到客體的要求(Donato,McCormick 1994: 455)。總體來說,活動就是由客體所引導的,而主體所采取的行動也是根據客體要求所制定的。

      這些年來,社會文化理論(包括“最近發展區”,“支架式教學”及“活動理論”)都被廣泛地運用到二語學習中。因為語言是所有腦力行為的必需工具,語言和人類的社會、文化及心理密不可分。

      社會文化理論學家認為,孩子的早期語言學習是通過和其他人的交流活動進行的,如父母、看護人、同齡人等。通過這些活動,語言成了一種“制造意思”的工具(Mitchell,Myles 2004:200)。同樣的,二語學習者也可以通過和其他人用二語交流的活動,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

      Vygosky派的二語學習研究者將二語學習看成一個這樣的過程:二語學習者將二語逐漸變成自身用來思考的工具,就像孩子在學習母語時一樣(Ortega 2009:220)。

      與此同時,社會文化理論也面臨質疑。有學者認為,有的二語學習者就算不通過人際交流活動也能夠達到很高的二語水平,而有的二語學習者盡管經常和將其要學習的二語作為母語的人進行交流,他們的二語水平也沒有得到提高。還有的專家認為,促進二語學習過程的是“可理解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而不是社會文化活動。

      盡管存在以上爭議,沒有人能夠否認社會文化理論對二語學習產生重要的影響,而這個理論在二語學習中的運用對二語教學者及二語學習者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Donato, R. and McCormick, D. E. (1994)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o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The role of mediation.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J].78,453-464.

      [2]Drury, R. (2007) Young Bilingual Learners at Home and School: researching multilingual voices[M].Trent: Trentham Books.

      [3]Lantolf, J. P. (2006) Language emergence: implications for applied linguistics-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Applied Linguistics[J].27, 717-728.

      [4]Mtichell, R. and Myles, F. (2004)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M].2nd edn. London: Hodder Arnold.

      [5]Ortega, L. (2009)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London: Hodder Education.

      [6]Swain, M. and Lapkin, S. (1998) Intera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wo adolescent French immersion students working together. Modern Language Journal[J].82,320-337.

      篇(4)

      社會學家普遍認為:制度文化是人類在物質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的法律、政治、經濟制度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系準則等,都是制度文化反映。事實證明人類制度文化發展一直伴隨著人類社會關系變化而變化,而不同時期制度文化發展卻直接影響人類體育文化發展,勢必造就東西方體育演進方向不同。

      (一)古希臘時期

      古代東方制度文化以古代中國制度文化最具代表性。古中國普遍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國家政治結構,其中文化專制成為政治專制副產品。但由于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從而造成古中國文化發展始終未出現斷層,而形成了以自我文化發展為主海納百川文化特征。而體育作為文化傳播的一種特殊形式,必然從觀念到組織運行等方面受到中央集權制及制度文化影響,從而選擇體育的方式必然是重視內在修為,強調以內為基,以外為輔的身體活動成為人們解壓和內省的運動方式,也成為古代東方主要體育文化特征。而古代西方制度文化以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制度文化最具代表性。古希臘是以小國寡民,分邦治之的政治體制,基本實行民主制。而古羅馬卻經歷了從共和走向帝國的政治變化,以法為權的羅馬法成為其制度文化的代表。特殊制度造就了古代西方文化發展短時間內達到高峰的現象,古希臘人直接繼承和發揚了埃及、巴比倫和地中海沿岸各古老文化。于是崇尚外在表現的文化特征成為古代西方主要的文化特征,體育作為直接展現外在美的主要載體,力成為主要的運動形式。但由于中央集權分散,羅馬王朝迅速分裂而滅亡,歐洲進入黑暗年代,西方文化的發展也出現了斷層和新的文化模式。

      (二)歐洲中世紀時期

      以中國為代表東方社會,處于兩晉南北朝至元朝結束時期。政治更迭是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而推崇的制度文化建設存在人性的一面,從而使體育文化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南北朝時期崇尚以普度眾生為理念的佛教,于是體育文化的表現及運動形式確實是披上了“以人為本”的外衣,尤其是民間體育文化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文藝復興以前,西歐大部分領域處于落后狀態。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到來之前,封建統治者利用宗教奴役和教化民眾來保護其階級利益,以身體活動為運動的體育形式被遏制,僅有騎士教育存在少量的身體運動。也就是說,中世紀的歐洲制度文化建設中人性的被剝削,長期封閉的封建宗教制管理限制了體育文化的發展,諸多體育項目和運動形式被迫消失或遏制,從而造成了歐洲中世紀時期西方體育處于灰暗期。

      (三)工業革命時期

      東方社會仍然是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文化一直作為農業社會的附屬品而存在,小農意識及封建制度諸多弊端滯緩此時東方諸多文化的發展,特別是中國,盡管印刷術和火藥誕生于北宋但卻發揚于西方,盡管蒙元時期出現了中國戲劇史和文學史上的重大事件元曲的誕生但僅限娛樂與貴族,這都說明中國封建歷史上思想文化禁錮制度存在已久,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君權至上的封建專制統治,一切文化的傳播都將為其服務。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此時的社會理念是以宋明理學為基本,主張“靜”和“敬”,反對體育,限制了體育的發展。工業革命的到來,標志著社會正經歷上一個時代終結和下一個時代伊始的變更期。新興的市民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逐漸在封建社會內部產生,其別是自由主義取代了重商主義,這些都體現了西方主張民主、自由、人性等價值理念。體育文化建設即使人性得到解放,也將體育融入到教育、休閑等諸多領域,使體育重新賦予了新的意義,內外兼修的體育發展模式開辟了西方體育文化發展的新篇章。

      (四)近代社會以來

      近代社會是一個以西方文明發展為主體的社會,東西方社會存在迥然不同的發展模式必然促使東西方文化發展道路的不同。西方文化通過三次工業革命的變革迅速地完成了全球性的擴展過程,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起一個充滿西方強權特征的文化體系,而東方文化受封建統治根深蒂固的階級統治思想影響,強勢的西方帶著大炮和文化打開了東方的大門。東方一直存在的特色民族傳統體育模式在清代達到了高峰,卻伴隨著西方體操浸入,最終取代我國傳統的體育模式,確立了核心社會地位。因此,近代東西方體育發展的狀態:以西方體育模式權威的普遍建立,東方體育模式的全面讓步為背景的單元化體育發展狀態。

      風俗習慣性文化下東西方體育發展方向的迥異

      東西方風俗習慣差異最終根結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而西方文化自古受宗教的影響,東方文化受封建主義思想的影響,使東西方風俗習慣文化間存在著差異性。西方信奉上帝,認為上帝寬恕罪惡,而東方普遍信奉佛教,認為佛光賜福。西方待人接物強調直截了當,而東方強調以和為貴。西方的愛,強調以神的名義表達愛情,被稱為“神的婚禮”;而東方的愛,講究憑人的力量宣揚愛的意義,被稱為“人的婚禮”。從中不難看出,西方自古呈現人性外在表現力,宣揚人的感性,而東方自古展現人性的內在自修力,闡釋人的理性。無論體育是以休閑化、世俗化、還是現代化的方式存在,體育都是以人的身心發展為核心而發展,東西方社會不同風俗習慣文化必然影響東西方體育演進方向的不同。

      思想與價值性文化下東西方體育發展方向的迥異

      (一)第一次思想與價值文化的交鋒

      四大文明古國的出現,文化領域的先導們開始了中西方文化領域的思想與價值觀的早期的交鋒:以孔子的儒學觀和早期印度的佛教思想的東方文化和以西方猶太教的一神論、古希臘理性主義思想為代表西方文化為對比,形成了早期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東西方文化。而這種文化直接影響了東西方體育的體育價值觀和體育方法等??鬃拥摹岸Y”與“仁”的思想,闡釋了以禮制治國,以人道治天下的儒學觀,而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髓,孔子強調倫理至上,“射”被當做君子之交的方式,形成了早期的古代中國倫理至上體育價值觀。而以古希臘理性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蘇格拉底反復強調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強身健體和精神,特別是《理想國》強調終身體育的重要性。猶太人的一神論認為神是宇宙的唯一創造者和萬物之源,而印度的佛教倡導多神論,宣揚因果報應,主張眾生平等,導致宗教觀念和種姓制度限制了人們參加體育運動的范圍,以瑜伽和保健術為代表的體育形式只能依附于宗教而發展。

      (二)以教育為主的思想和價值觀的文化交鋒的第二次交鋒

      歐洲中世紀的東西方思想和價值觀的交鋒是以教育為依托的文化交鋒。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中國形成以教育為主的特征的思想和價值觀文化。引進佛學教育的中國,將戒欲輕生思想作為武術和養生的根本,并融合了朱子理學和顏李實學,形成以佛學、儒學、道學重新結合的中國文化思想大融合的開放、兼容的教育思想。勢必為體育文化發展注入新生機,先秦兩漢時期修生養性的氣一元論生命觀,禮之仁之的倫理至上的體育價值觀等體育思想得以融合和延續。而此時的西方形成以基督教義為根本的教育思想,提倡摒棄現實、鄙視肉體、棄絕一切歡樂和幸福的禁欲風,對人生和身體予以否定,導致體育滯后性;最具代表的教育思想便是騎士教育,倡導武技培養忠誠的武士道勇士,用于軍事的體育文化正是束縛于以基督教義為根本的教育思想而不得發展。

      (三)14-18世紀末的第三次交鋒

      明代王陽明曾說:“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泵鞔佋环闯讨炖韺W“重心輕身”,提倡“文武相濟”“兵學合一”全面發展的儒家體育的教育觀,從中難看出,明末思想仍未能打破以儒家思想為主統治。到了清代,閉關鎖國政策加強了思想文化專制,使得思想解放走到了瓶頸期。盡管此時的中國體育正向休閑化和世俗化發展,但人的身心受中國社會發展大背景的影響,體育的休閑化和世俗化是否是曇花一現呢?留給后人佐證。14-18世紀未,近代西方思想經歷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到啟蒙運動的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將神的光環世俗化,宗教改革又將世俗神圣化,啟蒙運動使人的主體性價值得以體現。文藝復興以人文主義為核心內容,人文主義代表人物彼特拉克提出要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宗教改革是以馬丁路德為代表,提出因信稱義、信仰得救、先定論為核心內心的人文主義宗教觀;啟蒙運動是以宣傳理性、民主、科學、平等的理性主義為根本的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不難但看出,近代西方思想仍站在理性角度思考人性的發展。體育是以人為根基,以人的身心發展為根本的社會活動,體育作為人的內在和外在表現形式,人性思想的解放,體育運動方式勢必解放。

      (四)十九世紀以來

      篇(5)

      1.關于民族學與人類學理論與對話。武漢大學朱炳祥教授提出并闡述了“主體民族志”的新概念。“主體民族志”以對人類前途的終極關懷為目的,是目的論意義上的民族志范式。云南大學瞿明安教授從其主持編寫的《中國西部民族文化通志》的角度,討論了中國民族學西部學派的問題。重慶大學彭文斌教授以九寨溝旅游業為例,反思了旅游人類學的發展。大連民族學院李鴻教授研究了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科技創新的關系,探討了推進民族地區文化科技創新的基本路徑。貴州大學納日碧力戈教授從西江苗族喪葬儀式的元話語的角度,揭示了核心符號與社會變遷的關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羅紅光研究員以大瑤山瑤族的親屬制度與“族內婚”為案例,討論了人類學與民族學的關系問題。《民族研究》編輯部劉海濤博士對二戰后ethnohistory(歷史人類學)在美國學界的表現作了翔實的歷史考察,為研究西方歷史人類學的興起提供了新的視角。

      2.關于“藏彝走廊”與西南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學趙心愚教授探討了《南詔德化碑》的立碑目的,認為南詔立此碑是在為閣羅鳳歌功頌德,同時向吐蕃示好,表明其繼續維持與吐蕃結盟而與唐保持對立的政治態度。四川大學石碩教授論述了新時期藏彝走廊研究對認識西南民族格局的啟示與意義。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袁曉文研究員以藏彝走廊一個人口較少的族群“多續人”為研究對象,指出“多續人”的藏族身份認同是具有歷史淵源的。云南財經大學陳剛教授以瀘沽湖地區落水村為例,討論了藏彝走廊民族文化旅游與民族飲食文化的變遷。西南民族大學郎維偉教授通過對那曲村落社會的調查,分析了藏北牧民傳統畜牧生計方式的轉變。云南農業大學秦瑩教授就云南藏區維穩建設中比較突出的一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建議。大學平措教授以《格薩爾》為例,從語言學角度研究了藏語中的模擬詞。

      3.關于民族認同與宗教。四川大學張澤洪教授介紹了其對西南少數民族《指路經》研究的部分成果,認為《指路經》反映出西南各族群沿藏彝走廊、南嶺走廊遷徙的真實歷史。中央民族大學邢莉教授討論了民族民間節日的價值體系與保護問題。云南省社會科學院楊福泉教授以東巴教“還樹債”儀式和同名口誦經為對象,研究少數民族文字經書與口誦經之間的關系。云南大學高志英教授通過對傈僳族以王驥崇拜為核心的下火海上刀山儀式的考查,探討其多重認同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演變及其動因。廈門大學王平副教授以甘肅臨夏八坊回族聚居區為個案,分析了城鎮回族聚居區傳統與現代社區的互動與整合。西南民族大學李玉琴教授對安多藏區山神信仰進行了考察,探討了山神崇拜所呈現的人與自然、社會、神靈、宗教之間的關系。

      4.關于民族地區的流動人口與中國的民族識別。中央民族大學潘蛟教授討論的是少數民族人口流動問題,分析了少數民族人口流動“多態性”的成因;樸光星副教授基于對朝鮮族城市化進程的考察,探討了“壓縮型城市化”下的民族共同體的“離散危機”與“重構運動”;張曦副教授研究了了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四川邛崍市油榨鄉直臺村移民問題;關凱副教授作了題為《制度與理性的選擇:不流動的草原牧民》的發言,關注的是草原牧民的流動問題。云南民族研究所沈海梅教授從社會性別視角研究了民族識別問題,認為民族國家的民族識別工程實質上是歸屬政治的建構,歸屬的性別政治重新確定了少數民族女性與民族國家的關系。西南民族大學秦和平教授通過對云南“民族識別”工作的再認識,指出56個民族的來歷并非源于民族識別。海南師范大學王獻軍教授將貴州黎族與海南黎族進行了對比。

      篇(6)

      (1)購物安全問題:

      有的學生購物時不會討價還價,不能辨別事物真假好壞,對商家的吹噓偏聽偏信。

      (2)人身安全問題:

      大學生失聯遇害案在網絡上時有出現,分析產生失聯的原因,除大學生防范意識不夠外,缺乏社會經驗也是主因。

      (3)情感安全問題:

      有的學生不會正確處理好男女同學正常交往與戀愛的關系,掉進情感的陷阱。

      (4)食品安全問題:

      許多學生喜歡到校園周邊消費,而很多不良的商家只把目光盯住大學生的口袋,給大學生提供“問題食品”。常言道“病從口入”,吃多了不安全的食品,常引起大學生的身體出現不適甚至食物中毒,危及大學生的安全。

      2.對事情的應對處理方面

      (1)財產安全問題:

      因對財物的保管不謹慎,讓盜竊分子有機可乘的現象在大學校園較普遍。學生之所以容易丟失財物,主要是個人保管不力,沒有牢記“客不離貨,財不露白”的古訓。

      (2)交通安全問題:

      當前在高職學生中,擁有汽車、摩托、自行車的有不少,但交通事故也頻繁發生。沒有常思“在外出門小心好,凡事低調平安行”的古人出行經驗。

      (3)網絡安全問題:

      有些學生癡迷網絡,“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同時,網絡犯罪、網絡欺詐讓學生難以分辨。需要青年學生克服網癮,不斷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4)防火安全問題:

      高職學校里經常發生學生因為違規使用電器或使用大功率電器引起寢室火災之事。人們常說:“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只有加強防范,才能避免事故的發生。

      (5)生產安全問題:

      高職學生在實習實訓時常發生傷殘、失蹤甚至死亡。社會經驗告訴我們,“小心使得萬年船”,其實只要在實習中多點小心,很多安全問題就不會發生。

      (6)防災安全問題:

      人們通過多年的觀察總結出許多安全防范知識,如“燕子高飛晴天到,燕子低飛帶雨來”的氣象判斷;“騾馬牛羊不進圈,鴨不下水狗狂叫”的地震前兆。調查發現許多學生的防災避災知識比較缺乏,當遇到自然災害時不知道應對,可能會錯過逃生的良機。

      二、安全教育的舉措

      (1)加強安全教育。

      把學生的安全問題始終放在學校教育管理的首位。定期研究學生安全的防范措施,消除學生安全方面的隱患,為學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開設人身安全教育課程和現行的基本法律教育,提高學生安全意識。

      (2)制訂安全的規章制度。

      針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安全問題,制訂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出臺安全知識手冊,發給每位學生,使學生做到安全有規程,行為有規矩。

      (3)加強學習指導。

      通過大會宣講、經驗介紹、媒體宣傳、知識講座、主題班會、防災演練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知識和技能。

      (4)加強心理輔導。

      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輔導,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提高其應對安全問題的心理承受能力。

      篇(7)

      一、引言

      第二語言習得領域關于課堂互動的研究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維果斯基的社會文化理論從人類社會和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從知識獲得的哲學高度來探討第二語言習得的社會屬性,關注互動發生的社會因素,強調語言學習首先發生在社會文化環境中。國外基于社會文化理論視域下二語課堂中師生互動能力的研究課題較廣,大致概括為:1.學習者和教師在互動過程中的表現;2.協商及反饋在交互活動中的促進作用;3)支架式幫助對學生交互能力培養的影響與作用等。受國外課堂互動話語分析的影響,我國于20世紀末期開始引入社會文化理論及其相應的研究方法以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研究課堂互動能力的培養。一些學者從社會文化理論的視角運用社會文化話語分析法關注互動話語的知識共建功能及互動話語語言本身來探索提高師生課堂互動能力的模式,這也成為課堂互動研究的主要力量。我國目前社會文化理論視域下課堂互動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1.二語教學課堂互動策略研究;2.二語教學課堂互動模式研究;3.二語教學課堂互動的影響因素研究。

      二、社會文化理論的內涵及其啟示

      社會文化理論(Sociocultural Theory)是Vygotsky 基于兒童認知發展逐步建立的關于認知發展的理論。該理論認為人的心理活動是社會性學習的結果,是文化與社會關系發展內化的結果。內化是社會調節的過程,由人際間活動和個體內部共同活動共同構建。社會文化理論強調社會文化因素在人類認知功能發展過程中所起的核心作用。該理論被引入到第二語言習得后,SAL研究領域對社會文化理論的興趣日益增強,研究者們對語言習得與社會因素的關系更加關注,紛紛把社會文化理論引入SAL研究領域之中。社會文化理論視域下,學習者通過他人調節,借助支架式幫助,完成學習任務,潛在的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實際發展水平。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學習者用語言與他人互相作用,進行文化與思想的交流。因此,外語教學要充分考慮外語課堂教學的社會文化環境,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課堂話語的支架式功能。因此,教師不應只是知識的傳遞者,還應發揮其中介者的調節作用,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語言知識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及內化。

      三、大學英語課堂互動策略探究

      1.鼓勵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最好的動機。英語課堂教學要提高互動活動水平,增強互動的趣味性。吸引所有學生包括英語水平暫時落后的學生都樂于參加到英語課堂教學中,避免將課堂互動變成教師和英語優秀學生的秀場。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求學欲。

      2.轉變教師的傳統角色。在傳統英語課堂上,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學生大多被動的接受,教師主導一切,學生機械地聽從。在互動課堂上,教師要首先轉變其在課堂上的角色和地位。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要用愛心耐心真正地尊重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互動教學,這樣才能促進師生間情感的交流,從而有利于課堂上的互動教學。

      3.建立積極的互動教學過程。

      a.話題活動與引導性提問。在互動課堂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便是給學生一個話題,讓他們充分互動討論。然后,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來與學生互動。針對課堂提問,教師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和提問問題難易度。提出的問題要注意給予學生時間思考,對于難一點的問題,教師還應注意慢慢引導,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課堂面子。

      b.分組活動。目前我國的大學英語課堂學生人數不少,因此,分組討論活動可以為每個學生提供充分的表現機會及平等參與的機會。分組的標準可以依不同的活動來定。例如,可以按照座位來分,也可以按照性別來分,也可以按照學習能力來分。每個小組成員在各自小組里與組員共同交流、共同學習、互相幫助,從而達到互動學習的目的。

      篇(8)

      Sociolinguistics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門新興學科。據文獻記載,這一術語最早見于美國語言學家H.C.Currie的論文《社會語言學的設計:言語和社會階層的關系》(1952)。1964年5月,美國召開首屆社會語言學大會,會議論文集題名《社會語言學》在次年出版,標志著社會語言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

      作為一門新興的獨立學科,社會語言學于20世紀60年代誕生于美國,并于70年代末傳入我國。經過許多語言工作者的努力,40多年來的中國社會語言學(廣義)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中國的學者此間在社會語言學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和探索中付出了不懈努力,為中國社會語言學研究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對中國社會語言學研究的狀況進行概要的回顧與總結。

      關于中國社會語言學的起始時間,學術界尚無統一說法。大體上表現為三種:陳原《語言與社會生活――社會語言學札記》(1980)的出版;陳原《社會語言學》(1983)的出版;1987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首屆社會語言學討論會”??紤]到70年代末還有其他一些語言學家開始譯介國外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成果,把陳原《語言與社會生活》的出版作為中國社會語言學形成的標志。因為這是國內第一本書名中含有“社會語言學”而又以漢語為對象的著作。

      中國社會語言學發展到今天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初創階段(1979~1987年:從自發到自覺)

      從自發到自覺通常認為中國的社會語言學是舶來品,但陳原指出,自古以來的中外語文學家都曾討論過古語與今語、文語與口語、標準語與方言在社會功能上的差別,19世紀初的歐洲方言學家對于民族語內部各種變體的調查即是社會語言學的工作。就現代中國歷史上的語言運動而言,如20世紀初期的國語運動、20年代的白話文運動、30年代的大眾語討論以及北拉運動,還有50年代的推廣普通話、現代漢語規范化等,盡可以劃入社會語言學工作,但這些運動并非自覺的或獨立的社會語言學研究。直到70年代后期Sociolinguistics的引進,中國學者的社會語言學研究才從自發走向自覺。這一階段的中國社會語言學成果,主要表現在通論性著作和理論譯介兩方面。前者除陳原的兩本書外,還有陳松岑《社會語言學導論》(1985),游汝杰、周振鶴《方言與中國文化》(1986)。許國璋70年代末開始研究社會語言學,有關論文收入《許國璋論語言》(1991)。1980年到1982年,特魯基爾的《社會語言學導論》(林書武等譯)在《國外語言學》連載。1987年,《社會語言學譯文集》(祝畹瑾編)和什維策爾的《現代社會語言學》(衛志強譯)出版?!秶H社會科學雜志》1985年第5期以??罢Z言與交往:社會語言學研究個案與應用”,

      發表了一批社會語言學論文。這一時期的缺陷:一是結合中國社會實際不夠,二是對社會語言學的對象和范圍的認識尚模糊。

      二、迅速發展階段(1987~1993年:從引進走向結合中國實際)

      從引進到結合1987年12月1日至5日,中國社科院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舉辦了“首屆社會語言學討論會”(北京)。會議展示了7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語言學的研究現狀,對推動中國社會語言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988年8月,深圳教育學院深港語言研究所主辦了首次“雙語?雙方言”討論會(深圳)。1990年11月,中國社科院語用所和蘇州大學聯辦“首屆應用語言學討論會”(蘇州),其中不少論文是關于社會語言學的。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社會語言學的專題研究。主要著作有張清常《胡同及其他――社會語言學的探索》(1990)、高天如《中國現代語言計劃的理論和實踐》(1993)等。除了數量眾多的期刊論文,還結集出版了《雙語雙方言》(1~4集)、《語言?社會?文化――首屆社會語言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1)等。這階段繼續出版了一批關于社會語言學的譯介、概論性著作和教材。在譯介國外成果方面,除了《國外語言學》等雜志連續刊登譯文(如Lesley Milroy的《語言和社會網絡》等)外,還出版了佐伊基《社會語言學演講錄》(劉明霞等譯,1989)、郝德森《社會語言學》(丁信善譯,1990)等。著作方面主要有陳原《社會語言學論叢》(1991)、陳建民《語言文化社會新探》(1989)、孫維張《漢語社會語言學》(1991)等。教材方面有祝畹瑾《社會語言學概論》(1992)、王得杏英文版《社會語言學導論》(1992)、戴慶廈《社會語言學教程》(1993)等。

      三、穩定深入發展階段(1994~2000年:從熱潮走向冷靜和成熟)

      與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前半期相比,1995年以后的中國社會語言學研究表現得相對冷清。除了兩年一次的“雙語雙方言”討論會繼續召開,應用語言學討論會上還有人關注社會語言學問題外,專門的社會語言學研討會1992年起,一次也沒有舉辦,論文數量也有所下降,以至于有朋友對中國社會語言學的前途感到憂慮,甚至將其類比于式微的“文化熱”,提出要重振社會語言學。然而,這一時期的中國社會語言學并未走下坡路,而是在冷靜中趨于成熟。一方面,學術界開始就其形成以來的研究進行梳理,總結成果的同時也指出不足,對中國社會語言學研究方法提出了很有見地的意見(高一虹1996)。另一方面,這一時期出版的新著大多注意緊密結合中國社會實際,無論深度、廣度都超過了前兩個時期。其中主要有陳保亞《論語言接觸與語言聯盟》(1996)、郭熙《中國社會語言學》(1999)、周慶《語言與人類》(2000)等。此外《雙語雙方言》連續出版,陳恩泉主編的《雙語雙方言與現代中國》(1999)、李如龍主編的《東南亞華人語言研究》(2000)等論文集打開了新視野。80年代中后期是中國語言學步履維艱的時期,但與文化熱一樣,社會語言學的出現無疑帶來新的生機,言必“文化”“社會”一時竟成時尚。90年代以后,隨著認知語言學的興起和計算機應用對語言研究的需求,本體描寫又成了語言學的新熱點。雖然這一時期的社會語言學從“熱潮”到“冷清”,但同時必須看到,至今仍在這一領域辛勤耕耘者大概是認準了“社會語言學”這條道。

      四、新的繁榮階段(2001年至今:研究領域不斷擴展)

      進入深入發展階段后,中國社會語言學領域一度曾顯得有些沉寂,但這是一個非常有益的冷靜和反思階段。一批中青年學者也開始積極參與和組織有關的學術交流活動,掀起了社會語言學研究的新。十年里以“社會語言學”為標題或關鍵詞的論文數量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2001―2009年間國內學術期刊上所發表的與社會語言學有關的論文表明:中國社會語言學在學科理論、語言變異、語言接觸和語言規劃這4個主要研究領域中各有新的進展,其中語言變異研究近年來取得的成果最多,其次為語言接觸研究。

      1.學科理論研究

      在學科理論研究方面,涉及的主要問題包括學科綜述、社會語言學的學科性質和學科地位、社會語言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的地位等。從理論性質來看,中國學者普遍認為社會語言學是功能主義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研究思路符合現代語言學越來越重視使用者話語的大趨勢,理論與實踐價值兼備,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其中主要有:楊永林.《社會語言學四十年》(2001)、趙蓉暉《中國社會語言學發展的若干特點》(2004)、張興權《“社會語言學”術語溯源》(2005)。

      2.語言變異研究

      變異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關于語言變異的理論、語言的各種變體(性別、年齡、行業、語域……)等,其中稱謂語和網絡語言研究是近年的熱點。這一領域內的研究還在不斷拓展,具體材料的開發和理論的深入是大趨勢。主要著作有:王立《城市語言生活與語言變異研究》(2009)、陳松岑《語言變異研究》、徐大明《語言變異與變化》(2006)、蔡少蓮《語言變異的元語用分析》(2006)、郭風嵐《語言變異:本質、因素與結果》(2006)等等。

      3.語言接觸研究

      社會語言學自始至終強調語言的多樣性,而個人和社會的語言多樣性起源于語言之間的相互接觸。總的看來,國內關于語言接觸的具體研究(如雙語)開展得較多,綜合性研究還比較欠缺。關于語言接觸研究的著作主要有:戴慶廈,羅自群《語言接觸研究必須處理好的幾個問題》(2006)、B.Heine, T.Kuteva, 劉云, 龍海平《〈語言接觸與語法變化〉簡介》 (2009)、戴慶廈,楊再彪,余金枝《語言接觸與語言演變――小陂流苗語為例》(2005)等等。

      4.語言規劃研究

      不少學者在回顧和總結中國社會語言學的進展時都曾提到,我國在宏觀社會語言學方面的成就十分顯著,這和國家在語言建設方面的實際需要是分不開的。我國歷史上先后有過不少具有社會語言學性質的語言規劃活動,為該方向的研究提供了不少實際素材。改革開放以來,語言規劃研究向更深的層次發展,這一社會語言學的宏觀領域內加入了更多微觀的內容,和語言變異研究在許多方面聯系起來了。

      現在語言生活的不斷豐富、學術觀念的更新和研究手段的改進都為中國社會語言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未來的中國社會語言學應該是一門學科門類齊全、理論體系完整、研究方法完備、實踐價值明顯、特色鮮明的學科,它將在中國的語言學和社會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高一虹.社會語言學通覽?導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戚雨村.現代語言學的特點和發展趨勢[C].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徐大明等.當代社會語言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4]楊永林.社會語言學40年[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6).

      [5]趙蓉暉.論索緒爾語言學理論中的社會觀[J].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 (3).

      [6]祝畹瑾.社會語言學概論[J].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7]趙蓉暉.社會語言學的歷史與現狀[A].外語研究,2003(1).

      [8]楊永林,司建國.社會語言學研究――反思與展望[J].現代外語.2003(10).

      [9]趙蓉暉.中國社會語言學發展的若干特點[J].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3).

      [10]李占芳.社會語言學研究方法探討[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11]陳原.《社會語言學》[C].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6.

      [12]郭熙.《中國社會語言學》[C].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3).

      [13]楊永林.《社會語言學》導讀[A]?北京:外研社/布萊克韋爾出版社.2001.

      篇(9)

      維吾爾語言作為古老語言一直牽動著國內外的研究人員。雖然維吾爾語言沒有成為轟轟烈烈的研究熱點,但維吾爾語言的各個階段不同級的研究沒有停止過。從維吾爾語言在最近(2013-2015年)3年的國內外的研究情況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維吾爾語言國內外研究狀況

      (一)國外研究狀況

      在國外的維吾爾語言研究主要表現為維吾爾文古籍文獻方面。

      在近幾年內,在德國、俄羅斯、荷蘭、瑞典、美國等國家有關學者對維吾爾文古籍文獻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研究。觀察最近三年的研究成果,德國學者 Oliver Cruff帶頭,kyoko Maezono, Walfgang Lipp, Dorpalam Dorj, Goroochin Gerelmaa, Aysima Mirsultan, Reka Stuber, Byambajav Towshintogs, Xie yan Li整理的《五體清文鑒》中的滿語、藏語、蒙語、突厥語、漢語索引2013-2014年陸陸續續出版。

      關于《玄奘傳》的第九卷,最新的研究成果是艾代米爾(Hakan Aydemir)完成的《古代維吾爾語言第Ⅸ卷》(Aydemir 2013),作為哥廷根大學的博士論文提交的該論文,由兩冊組成的。第一冊由古代維吾爾語言《玄奘傳》的介紹、研究相關的問題、符號、參考文獻、換寫、轉寫、翻譯部分組成。第二冊由詳細的注釋、漢原文組成的,但沒提供索引。

      德國美因茨大學的教授 Laszlo Karoly (伊斯蘭中世紀突厥文醫學文獻研究),2014年Brill出版社出版。該專題研究中Laszlo Karoly教授從文獻學角度來對比不同版本的三個文獻及其轉寫、注釋、英文翻譯、詞典、詞匯索引。此外教授2014年《Turcology and Linguistics》期刊上發表(突厥語伊斯蘭文獻中靈驗的祈禱詞 )。德國柏林布蘭登堡科學院吐魯番學研究所的研究員Abdurishid Yakup 教授(回鶻文佛教文獻及其翻譯研究),2015年德國出版。國內外合作艾爾肯?艾熱孜,Erhan Aydin文獻研究》,2014年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國內研究狀況

      近年來國內許多學者在語言學領域內進行了多層面、多視角的研究,使我國語言學呈現出多樣化和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態勢。維吾爾語言在內的語言研究與其他人文和社會科學,乃至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發生了密切的關系,通過梳理近三年(2013年-2015年)期間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已經從單純的語言內部結構體系研究面向了一個綜合的研究領域。近年來,一些綜合性學術刊物上可以找到具有一定體系性和動態性的關于維吾爾語言研究的論文。

      在本文中,以近三年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立項情況和在知網、萬方、維普數據庫刊載的關于維吾爾語言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論文為主進行總結分析,并結合近幾年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主要成果,試圖發現當前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現狀和特點??梢韵嘈牛ㄟ^知網、萬方、維普等數據庫所刊載的相關維吾爾語言研究論文可以管窺出維吾爾語言研究的一般特點和基本動態。從應用語言學研究、社會語言學、比較語言學、語言本體研究等方面總結出近三年來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轉向,并對維吾爾語言研究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在我國少數民族語言基礎研究領域,國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是一支重要的支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引領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的方向。現今,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社科基金項目走進20余年輝煌歲月,在記錄我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的發展歷程的同時,也成為我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的重要平臺。通過近三年以來立項的維吾爾語言研究方面的課題和發表的論文來進行梳理和分析,我們可以從側面理解到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基本概貌及其發展過程。主要從立項情況,公開期刊發表的論文來闡述維吾爾語言的研究狀況。

      二、近三年維吾爾語言研究項目立項情況

      (一)項目橫向分布

      近三年立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語言學研究項目857項,其中維吾爾語言研究立項項目21項,占語言學項目的2.45%。其中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10項,青年項目7項,西部項目3項。

      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近三年維吾爾語言研究立項的項目9項,站語言學項目的1.40%,其中規劃項目2項,青年項目4,交叉學科項目3項。

      (二)項目主持人

      對科研立項所屬系統進行分析,可以反映出該研究領域各高校及研究機構的狀況和項目立項排名情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主持人基本上集中在新疆的各高校,近三年新疆師范大學一直保持每年兩項項目占在首位,中央民族大學每年一項項目排在第二,新疆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三年兩項項目排在第三,其他高?;旧先暌豁椖?。

      而教育部項目主持人單位新疆師范大學三年三項項目排在第一,喀什大學三年兩項目排在第二,新疆大學,新疆財經大學,蘇州科技大學三年一項項目排在第三。

      (三)項目內容布局

      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內容

      近三年以來有關維吾爾語言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主要涉及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本體、文獻及文獻語言等學科內容。各學科立項項目在內容上有不同的分布,其中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占比率最高,其次語言本體、文獻研究。應用語言學4、2、0,社會語言學3、2、1,現代語言本體0、3、1,古籍文獻語言研究1、2、1。應用語言學研究內容集中在計算機語言學和語言對比兩個兩面。計算機語言學4、2、0,語言對比2、0、1。社會語言學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語言接觸及影響、語言調查等兩個方面。語言接觸及影響2、1、0,語言調查0、1、1。語言本體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語音、詞法、句法等方面,其中語法研究一直研究熱點,語音1、1、0,詞匯0、0、1,語法1、4、1。

      2.教育部社科基金

      統計表明,近三年間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維吾爾語言研究熱點也同樣集中在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本體等方面,應用語言學2、2、1,語言本體2、1、0,社會語言學1、0、0。應用語言學研究內容集中在計算機語言學和語言對比兩個兩面。計算機語言學1、2、1,語言對比1、0、0。社會語言學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語言接觸及影響、語言調查等兩個方面。語言接觸及影響1、1、1,語言調查1、0、0。語言本體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語音、詞法、句法等方面,其中語法研究一直研究熱點。語音1、0、0,詞法0、0、0,句法2、2、1。

      (四)立項逐年下降

      從三年發展角度看,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關于維吾爾語言方面立項項目有著較為明顯的變化。國家社科基金近三年立項的項目分別8、9、4,尤其是2015年下降到一半。

      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中立項的項目分別5、3、1,逐年下降,2015年只有一項項目立項。近三年內西部項目、邊疆項目、新疆項目中沒有立項關于維吾爾語言研究的項目。

      (五)項目類別分布不均

      通過分析統計結果可以得知,目前無論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還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所立項的維吾爾語言研究方面的項目,在項目類別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現象,即所立項的項目中國家社會基金項目集中在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西部項目比立項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的數量則非常少。

      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而言,集中在規劃項目和青年項目上。相對于國家社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項比例較低。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青年教師從事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如果后備力量不足或缺少有力支持和培養的話,將來可能無法實現維吾爾語言研究的可持續發展。

      (六)我國各地有維吾爾語言項目主持人

      通過這三年的立項的該類項目主持人所屬單位的統計和排名,我們發現,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關于維吾爾語言研究方面立項課題單位,排在第一位的是新疆師范大學(6項和3項),其次中央民族大學、喀什大學。

      (七)研究領域不平衡

      立項統計表明,維吾爾語言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及維吾爾語言本體這三個學科領域,其中維吾爾語言應用語言學方面的研究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獲批項目最多。這與當下應用語言學借助現代科技,積極與自然學科進行交叉研究這一大背景密不可分。計算機在語言研究中的廣泛應用、語料庫的開發、建設和利用都已成為維吾爾語言應用語言學研究的熱點。

      然而,與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研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立項的項目中維吾爾語言本體研究的項目比較少,項目少的原因很多。除了研究實力,研究人員數量等有一定的關系以外,主要還是大家語言本體的研究重視不夠。

      三、公開期刊上發表的論文

      論文方面:以近三年在知網、萬方、維普數據庫刊載的關于維吾爾語言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論文為主進行總結分析,并結合近幾年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主要成果,試圖發現當前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現狀和特點。

      知網、維普、萬方等數據庫公布論文來看,關于維吾爾語言的論文分別19、46、119,數量逐年增加。

      統計表明,近三年間網上公布關于維吾爾語言研究的論文中,研究熱點也集中在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本體研究等方面。應用語言學研究14、26、58,社會語言學研究3、5、27,現代語言本體研究1、9、20,文獻及文獻語言研究1、5、6。

      網上公布維吾爾語言研究的相關應用語言學研究內容集中在計算機語言學和語言對比、語言教學、翻譯實踐、心里語言學、病理語言學等方面。計算機語言學5、15、37,語言對比4、4、6,語言教學4、4、7,翻譯實踐1、1、5,心里語言學0、1、1,病理語言學0、1、1。

      網上公布維吾爾語言研究的相關論文中相關社會語言學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語言接觸及影、語言調查、語言變異等方方面。語言接觸及影響2、3、18,語言調查1、2、6,語言變異0、0、3。

      語言本體研究方面發表的論文語音0、4、9,詞匯5、7、11,語法14、33、95。

      從上述統計結果,我們概況以下幾點:

      第一、從歷時發展角度看近三年公開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逐年增長。

      第二、從單純的語言內部結構體系研究面向綜合的研究領域。

      第三、出現新的研究方法。除了原有的傳統語言學方法以外,學者們從心理語言學、神經語言學、病理語言學新的角度來研究維吾爾語言。

      第四、冷漠區逐漸變為研究熱點。之前語音學設備問題、人員水平等原因沒有得到深入的發掘和研究。這幾年隨著科技的發展,語音學也引起了學者的注意力。

      第五、比較語言學角度除了對比外,維吾爾語言同哈薩克語、烏茲別克語、塔吉克語、日語、意大利語等語言比較并找出共同點、異同點。

      第六、隨著國家重視維吾爾語言人才的培養建設,先后呈現出較多關于維吾爾語言教學研究的論文。

      四、總結

      總之而言,當前語言學研究的四大轉向。

      第一,語言學研究從詞、句等語言內部結構體系研究轉向為詞句的語篇、實際的言語行為等層面的研究。

      第二,從形式取向轉向功能取向。在語言學研究的過中,一直存在形式主義和功能主義兩種不同的研究取向。形式主義者把語言看作是一種形式系統,主張從語言結構的內部尋找語言現象的解釋,從而建立一種能表現人類普遍語言知識的形式化理論模型。功能主義把語言看作是一種實現交際功能的手段,主張把語言放到使用語言的實際環境中,聯系語言使用者和語言的交際功能,來解釋語言系統的語言表現形式。功能主義注重語言的社會層面,重視語境、語用和功能的因素,側重對語言結構變異的描寫和解釋。通過以上文獻綜述可知當前我國語言學研究主要趨于功能主義取向。

      第三,語言學“人文主義”興起,使得語言研究從語言本身研究轉向一定社會文化背景下語言使用者的認知心理、意識形態的研究。近年來,功能語言學、語用學、話語研究以及認知語言學的發展,使得長期占統治地位的結構語言學和形式語言學所提倡的“科學主義”受到挑戰。這些學科都認為,“語言不僅僅客觀地表達命題式的思想,還要表達言語的主體即說話人的觀點、感情和態度”。這種語言學人文主義思想將會在未來的語言學研究中占據重要地位。

      第四,從單純的語言研究轉向跨學科綜合研究。當前語言學研究更傾向于跨學科發展,力求與不同學科建立聯系,以解決種種復雜的語言問題。筆者雖然將上述語言學研究進行了人為的劃分,但顯然這些學科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研究是交叉進行的,如本文提及的學者們分別從功能、認知和意識形態等不同角度探討了語篇、語言變異或翻譯策略等問題,以及運用網絡技術發展了語言習得或二語習得的手段等都體現了語言研究的跨學科性。

      五、維吾爾語言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一)研究隊伍的不足及其的水平問題

      維吾爾語言研究隊伍不足。

      對策:擴大研究隊伍并提高他們的水平。

      (二)維吾爾語言研究中缺乏理論的多樣性

      現代語言學由數學、數學邏輯、計算機的影響而產生的,這要求語言學家掌握關于數學、數學邏輯、計算機基礎知識。但是現在從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大部分人純粹求教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現在語言學的先進理論運用維吾爾語言研究出現不少問題。維吾爾語言研究比漢語語言學、外語語言學研究差別很大。不論跟上國際軌道,還是國內的需求,不得不利用先進理論。

      對策:維吾爾語言研究毫無疑問地應從先進的理論中吸取營養,但必須符合自己的條件。我們應借鑒西語的研究成果,開拓思路、對維吾爾語言進行深研究,建立維吾爾語言的多樣理論體系。

      (三)維吾爾語言研究不平衡性

      1.維吾爾語言各時代的研究不平衡

      看近三年的研究成果來觀察古代維吾爾語近三年4、5、4,近代維吾爾語7、9、6,現代維吾爾語19、49、119,側重于現代維吾爾語言研究,但是碑銘文獻、古代維吾爾語言、察哈臺語(近代維吾爾語言)沒有得到深入的發掘和研究。

      2.對語言組成部分的研究不平衡

      語音、詞匯、語法是語言的組成部分,通過近三年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維吾爾語言語法研究取得不少的成績。詞匯研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僅僅被當作一本《維吾爾語言詞匯學研究》書,其詞匯學沒有得到應有的挖掘。

      (四)提倡創新

      評價某種課題的時候,主要看有沒有創新點,所以在學術研究中新理論、新方法、新資料都是重點。在維吾爾語言研究中,我們要注重增強創新意識。

      六、未來發展趨勢

      展望未來的維吾爾語言研究,我們認為總的趨勢是多樣化,即多視角、多層面、多學科交叉的研究趨勢。具體而言,維吾爾語言研究將會在形式主義研究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以社會語言學、功能語法、語用學、語篇分析和認知語言學等形式出現的功能主義取向。

      在研究方法上仍然是定性分析與實驗研究相結合,人文性與科學性并重。在實際應用方面,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語言學研究特別是應用語言學研究提供了新的便利條件。一方面網絡技術為語言習得創造一個仿真的可操作性虛擬空間,另外,語言學將為網上語言信息的自動處理,如自動檢索、機器翻譯等提供更有用的語言知識模型。

      維吾爾語言跨學科研究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在語言學領域內的學科交叉性仍是主流趨勢,如功能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語用學、等分別作為不同的研究視角對語言進行多層面的闡釋。

      (二)維吾爾語言會更加廣泛地與計算機科學、神經科學、社會學、認知科學、心理學等其他學科結合。

      在研究對象方面,我們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到,近三年的維吾爾語言研究以現代維吾爾語言為主。古代S吾爾語言(回鶻語)文獻國外取得了不少的成績,出現返回的現象。對近代維吾爾語言(察合臺語)由于語言成分復雜等原因沒有引起國內外專家的注意力。今后的除了創新方法研究現代維吾爾語言外,可能察合臺文獻成為研究熱點。

      相信在未來的幾年甚至幾十年里,維吾爾語言作為一門最接近自然科學的人文學科必將在學術界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輝。

      參考文獻:

      [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據庫[DB].http/ /cn.

      [2]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管理平臺https[DB]///

      篇(10)

      主管單位:

      主辦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漢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0-1263

      國內刊號:42-1025/H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1

      期刊收錄: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社科雙效期刊

      聯系方式

      篇(11)

      人稱的非常規用法反映了使用者根據不同社交場合對語言的靈活運用,接收者需要正確理解使用者傳達的社交意圖。學術論文中“是否選用人稱代詞能揭示出作者如何看待自己在某一研究中的作用及表明作者與讀者、同行間的關系”。本文認為關鍵在于如何解釋該語言現象,選擇“社交指示語”來統一稱謂。

       

      一、語料收集和分析結果

       

      本文從語言學、數學和機械領域共30種期刊上選取180篇學術論文。漢語語料搜索“我”。英語語料搜索“I”,“me”,“my”,“mine”,“we”,“us”,“our”,“ours”。結果顯示漢語語料中僅語言學論文有3處使用第一人稱單數,英語三個學科均有使用。漢語語言學領域第一人稱復數的使用達到77%,數學領域和機械領域依次靠后。英語論文檢索結果表明三個領域對第一人稱復數的使用基本持平。

       

      二、第一人稱社交指示

       

      本節結合語料討論第一人稱社交指示用法。

       

      (一)第一人稱單數

       

      漢語僅在語言學論文出現三處第一人稱單數的使用,英語論文大量使用第一人稱單數。

       

      1.So far as Ican tell,neither way of thinking is uniquely targeted by a significant problem.

       

      2.我個人認為,從長遠來看,這不利于文體學的發展,因為我們所謂的文體學……

       

      使用I強調作者本人的貢獻,也體現作者承擔個人責任的意愿,尤其是作者認為自己的陳述可能存在不足。目前提倡用“主動的”第一人稱來進行論文寫作使表達更加清晰自然,而國內學者依然避免第一人稱以保持客觀和謙虛。

       

      (二)第一人稱復數指作者

       

      學術論文中經常出現第一人稱復數作單數的情況,使用“我們”來指代自己。

       

      1.另外我們猜測項鏈圖的嵌入分布為強單峰的,并且其單峰點的位置為其不可定向平均虧格的上取整或下取整……

       

      2.We present the solution of crack problem by introduction of a set of potential functions.

       

      這些論文均由單個作者撰寫完成,該種編者“We”的用法體現作者的謙虛與禮貌。田海龍指出“我們”表示“自謙的人際功能在漢語文化中有著牢固的根基”。同時亦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心理距離,造成了移情的語用效果。英漢論文中該用法均最普遍,但英語不同領域的論文使用次數基本持平,漢語論文語言學使用最多。這是因為國內理工科領域避免使用第一人稱指示語。

       

      (三)第一人稱復數包含讀者

       

      語料中也發現第一人稱可以用來指稱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

       

      1.由于R一p互T一Q,我們有……

       

      2.Furthermore,we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creating such a multina-tional exposure database……

       

      上邊的例子都在作者和讀者之間創建了“共同處境”,將讀者帶入自己的思路,對學術語境下交際的成功產生積極作用。中英文論文作者對第一人稱共稱現象的使用差異不大。

       

      (四)第一人稱復數泛指

       

      論文中也存在第一人稱復數用來泛指的例子:

       

      1.架構存在于我們的大腦之中,反映我們的價值取向。

       

      2.It is true that when we signal our inferences in discourse we do not have always the goal of presenting an argumentation to someone else.

       

      上例所有的第一人稱復數均可換成“people”,該用法讓讀者感到更加親近。英漢論文中該用法均較少,英漢語言學領域的使用均多于其他兩個領域,漢語另外兩個領域未有該用法。這可能是三個領域研究內容所致,語言學領域須更多討論泛指的話題。

       

      (五)第一人稱復數指讀者

       

      英漢論文中均發現了第一人稱復數指代第二人稱即讀者的例子:

       

      1.In the first case(8a),which is the most frequently found kind of enthymeme and—as we shall see—the most interesting as regards cultural variability…

       

      2.我們知道,文學文體學主要系統研究文學語言和文學體裁。

       

      (1)中意圖是為了表達“你們將看到的”含義。(2)其本意是為了提醒讀者作者很熟悉的理論,但作者避免使用產生距離感的第二人稱,產生了拉攏讀者的“移情”效果。該用法在英漢論文中使用頻率均較少,漢語論文僅語言學領域出現,英語論文基本持平,體現英漢論文寫作理念差異。

       

      第一人稱單數用法體現了作者負責的態度,在國外學術論文中逐漸提倡。第一人稱復數四種用法避免了主觀的單數“我”從而增加了論文的客觀性與權威性,產生的移情效果讓論文更具說服力。學術論文第一人稱的靈活運用達到一些共同的社交功能,即論文的客觀,謙虛和說服力。英漢論文對第一人稱單數的使用差異巨大,漢語論文受東方文化影響幾乎不存在該用法。

       

      英漢論文三個領域在第一人稱代詞復數使用上差異較大。英語三個領域第一人稱代詞使用頻率基本相同,漢語論文中語言學領域使用最多,數學領域和機械領域次之,這是由于國內數學領域和機械領域堅持傳統所致。英漢論文對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差異主要是由于文化因素和寫作風格導致,不同的領域的研究內容并不是導致這種差異的主因。英漢論文在第一人稱使用上的差異是不同社會文化環境的產物,文化因素制約著英漢學術文本寫作風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97精品在线播放| 囯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线|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欧美国产精品第一区|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涩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99re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精品|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精品理论片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 | 久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综合精品 | 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18|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香蕉|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男男|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九九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视频|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