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本文就對于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進行詳細的分析,從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較為完善的對策與建議,為我國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提供一些理論幫助。
一、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關系
從目前國際上關于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趨勢來看,有相互融合發展的勢頭,尤其是在全面風險管理制定上面。不過在實際工作之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存在著一些差距,但也有相同之處。從其整體結構上來看,全面風險管理增加了內部控制的內容,還增加了相關戰略目標,在改進之后的風險管理包括著:風險對策、目標設置、過程監督以及環境控制等因素。從實質內容來看,風險管理是整個企業內部管理的核心,而內部控制僅僅是其中的一項職能而已,全面的風險管理有:業務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等內容,內部控制的框架就沒有對這類風險進行區分。因為全面風險管理有一些關于風險的相關概念,所以其是建立在風險準確度的基礎之上的,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從內部控制來看,是企業對于內部風險所做的一系列措施與手段,內部控制制定主要是根據風險,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之下,是由風險來決定的,當風險系數高的時候,內部控制的措施也就更加有必要,根據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當風險系數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需要采取相關的內部控制措施,企業要想生存與發展,在經營活動之中,就必須要對風險進行必要的控制,內部控制屬于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其防范風險的有效手段,可以通過財務風險對其進行風險評估,將企業生產經營的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
二、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風險
1.企業風險控制意識不強
在目前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之下,我國跟世界各國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企業紛紛都需要走出國門跟國際企業進行競爭,也有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進入我國。在這種環境之下,國內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有著越來越多的不確定因素,面臨的風險也更加復雜。不過很多國內對企業風險意識還較為薄弱,企業管理者往往只是關注財務方面的風險,對于風險管理的意識還不強。隨著我國企業進入到國際市場之中,因為匯率、原材料等方面的變動,給企業的生產、資金運轉與營運都帶來的新的風險與壓力,很多企業會選擇金融工具進行風險規避。不過在最近一次的金融危機之中,我國企業就因為選擇金融工具規避相關風險,造成了巨大的虧損。這些企業之所以會選擇金融工具,就因為要規避匯率與原材料帶來的波動。從主觀上面來看國內企業對于金融工具的涉及導致的虧損,原因還是因為管理者對風險管理的意識較為薄弱,有著一定的投機心理,雖然已經認識到企業運營過程中存在著諸多風險,并且采取了一些金融工具進行應對,但是其對于金融工具的風險卻沒有清醒的認識,金融工具也是一把雙刃劍,能夠對風險進行有效的規避,也能夠擴大虧損的程度,如果在不設立企業戰略目標的前提下,管理者較為薄弱的風險管理意識與投機行為,加上對金融工具沒有清醒的認識,就會造成一定的虧損。
2.企業治理結構不完善
對企業的結構進行完善是發揮內部控制功能,促進內部控制的前提與基礎,也是企業能夠良好實行內部控制的保障。企業內部的控制主體仍然是管理層,缺少合理的公司結構,企業權力體系就會造成損害,內部控制制度也就難以實現。在企業治理結構之中,作為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核心,董事會必須要對企業風險管理負責任,企業怎么樣能夠發揮控制體系的作用,對于其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有著重要意義。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上市公司必須要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等權利機構,但是卻沒有完善的法人機構,很多企業在權力機構設置方面出現了重疊的情況。每一家上市企業都會在年度報告中表明,公司董事會需要建立起一個完善的控制體系,董事會也要對企業的目標制定負有一定的責任與義務,企業財務總結與企業董事會成員,不能夠繞過董事會私自簽訂金融工具,如果出現了這類情況,就意味著企業法人機構存在著很大的缺陷與漏洞,沒有落實公司內部的治理結構,使得內部控制體系難以運行。
3.企業風險控制體系不健全
我國企業往往沒有設置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之,企業面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其生產經營的風險也很多,設置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對企業面臨的風險進行評估、識別以及應對,對企業來講十分重要。尤其是在面臨金融工具不斷創新的基礎之上,怎樣通過金融工具的組合創造出具有特點的金融產品,實現風險的規避。金融工具結構較為復雜,而且有著靈活性、杠桿性的原理,需要有專門的風險管理人員對其風險進行監督。不過我國企業在這方面的意識較為淡薄,也沒有設置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在對企業風險進行識別、評估與控制方面做得不夠完善,很多企業都缺少一個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這都是因為沒有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多導致的,有些企業盡管已經設置了卻沒有執行制度,這類部門設置就是形同虛設。
三、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對策
1.在企業內部樹立起良好的風險管理觀念
良好的風險管理觀念是企業內部控制重要的環境因素,也是企業風險管理的基礎。企業風險管理是企業日常活動與展覽執行中所產生的態度與信念,其不僅僅影響著企業的經營風格與分化,也影響著企業目標的實現,能夠反映出企業整體價值觀念。企業風險管理觀念就體現在對風險的識別、評估與應對方面,所以所有企業管理者樹立起正確的風險管理觀念,才能夠積極應對企業面臨的風險,讓企業能夠健康發展。風險管理觀念是一個企業對風險的態度與認識,需要企業中每一個員工都認可,才能夠實現企業整體對風險的評估與應對。其要求企業中所有的崗位、所有的員工都需要對風險有著清醒的認識,而且能夠通過一些措施,提醒員工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并且告訴員工其在工作之中會面臨著的不確定因素與后果,這樣才能夠讓員工有著一定危機意識,以及在日常生活之中發現風險,上報風險。
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機制
公司法人治理機制是有公司董事會、經理層以及股東大會之間所形成的權利制約體系,這幾個機構之間互相制衡、協調運轉,科學的公司治理體系包括著:內部監督系統、業務執行系統、民主管理系統等等。因此應該充分重視企業的董事會作用,發揮獨立董事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充分肯定獨立董事的監督核心地位,一般成熟的企業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所占比例較高。所以應該加強獨立董事對公司的監管力度,將其收入與企業風險掛鉤,從法律上對獨立董事的責任進行明確,為了能夠發揮獨立董事的職責與作用,就需要湊個法律上明確其獨立性,提升獨立董事的專業水準,有效解決獨立董事的各方面問題,建立起專業的人才庫,讓企業能夠根據自身發展挑選人才。在企業經營的特殊事項之中,可以根據需求設立專門的委員會,根據發展戰略或者在其經營過程中所遇到的重要事項,調集專門的人員成立委員會,發揮其自身經驗與專業優勢,保證其能夠有效處理相關問題。比如可以設立風險管理委員會,讓其為企業風險識別、防范中發揮作用,在其職責范圍內建立有效措施,及時在企業中進行風險傳遞,尤其是遇到一些金融工具風險的時候,及時的對相關風險進行評估,保證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3.完善企業風險應對體系
要對于企業風險事項進行識別,企業風險管理就是對其風險進行及時的識別與預警,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基礎,也是企業內部控制最首要的工作,企業在經營過程之中,需要對各項風險進行識別、應對,從而保證企業能夠采取相應措施,或者是抓住機會應對風險,通過企業風險識別體系,可以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落實。另一方面則是對企業風險地方細分,為了采取更為科學的風險識別措施,可以將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分為業務層面與公司層面。一般企業風險會有外部與內部兩個因素,內部因素有財務風險、戰略風險、組織風險;外部因素有:法律法規、市場競爭、政策因素等。所以企業應該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企業來分析自身所面臨的風險,并且將這類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來判斷其潛在的風險,這有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