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淺談大數據時代的會計教育革新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大數據時代應運而生。大數據時代對會計從業人員提出了新要求,會計教育不應該再局限于傳統模式,而是要順應時代趨勢,作出相應的改變與創新。
一、大數據對會計人員的影響與新要求
1.大數據及其影響。研究機構Gartner認為,“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來適應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包括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大數據時代主要強調的是對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運用。如今,很多領域已經開始利用大數據來創造價值,或者開始意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而針對會計領域,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內容更加豐富,來源渠道更加寬泛,數據種類紛繁復雜,數據獲取更加容易,數據處理更加高效,大數據的價值在于如何挖掘數據背后的信息,然后進一步對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分析和利用,從而達到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撐的目的。2.新要求。一是大數據時代需要具備數據挖掘能力的財務人員。大數據時代,簡單、重復性的會計工作都可以由機器自動完成,企業需要的不是單純會記賬的會計人員,而是具有數據挖掘能力的人才。會計人員不應該拘泥于會計數據、報表數據,而應該具備數據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整合的能力,應該做到從大量、繁雜的信息中篩選出對公司決策有用的信息,并且能夠將相關信息交叉融合分析。此外,財務人員不僅要分析企業數據,還要分析行業數據,幫助企業了解其在行業中的地位,為將來的發展或者開發新領域提供數據支持。二是大數據時代需要掌握多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財務與企業的運營密切相關,貫穿于企業的各個業務之中,大數據時代財務信息不再是孤立的,各個部門都離不開財務信息的輔助,財務人員不應只精通財務技能,財務人員的工作范圍不再僅僅是財務信息的收集、歸納、分析和整理,財務人員還應該掌握市場學、經濟學、內部控制、法律等各學科的相關知識,了解經濟發展形勢、行業發展態勢,做一個具備多學科融合知識儲備的復合型人才。
二、大數據時代下會計教育革新方法
1.提高教師的大數據意識,培養教師的大數據技能。學校可以聘請專家對教師進行大數據方面的培訓,或者直接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來教授學生,或者可以聘請企業的人員和教師共同授課,或者可以派教師去其他學校進行大數據方面的深造。還可以和其他在大數據方面有所建樹的院校進行合作,利用教師扎實的財務背景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讓教師研究出一套適用的大數據會計系統知識教學體系。如此,學校就可以形成一個兼具財務知識和大數據知識的高水平教學團隊。由于大數據屬于新興的科技,相關問題的研究還不夠成熟,需要所有老師不斷地進行鉆研和提升來完善,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2.轉變教學模式。會計教育應該從傳統的“教師單向傳授,學生被動接收”的教學模式向雙向互動模式轉變,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應形成互動,而不單單是老師講,學生聽。畢竟能夠做到從始至終全神貫注聽課的同學較少,被動接受知識的效率較低,而如果能形成互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人會有更大收獲。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講授十分必要且重要,但是學生的反饋也不容忽視,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然后匯報展示的形式,老師布置任務,學生以小組形式討論方案并展示。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團隊精神,而且高度參與,這樣的收獲會大大高于單純地聽老師講課。3.豐富教學內容。以挖掘“大數據”商務價值為核心,培養學生利用相關理論、方法與技術進行商務數據的采集、整合、分析和利用。可以開設以下課程:上市公司數據分析、數據挖掘與商務智能、大數據存儲原理、大數據平臺基礎、商業數據分析、機器學習、文本挖掘、社會網絡分析、管理統計學、互聯網金融概論等,并將這些課程劃分為必修和選修,重點課程要求學生必修,擴展或者細分的課程可以由學生選擇,但是規定選修的學分。學校可以聘請校內其他院系的老師進行短期授課、或者聘請其他學校的老師或權威專家以講座的形式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開拓學生的思維,或者可以讓校內不同學科的老師進行溝通和交流,為老師們提供一個相互學習和融合的平臺,再通過老師把探討的內容帶到課堂之中。如此可以促進學校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帶動相關學科的建設發展,增強創新型人才培養,提升社會核心競爭力。此外,學校也可以通過比賽,召集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組隊參賽,面對同一個問題,不同專業學生的思考角度和切入點往往不盡相同,因此這類比賽是不同專業知識之間碰撞的平臺,也是學生們豐富知識儲備的好機會。4.培養實踐、自主能力。學校可以開設實踐課,采取和企業合作的形式。實踐課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將來自不同行業的數據資源應用于實踐教學,讓學生接觸真實的數據,解決實際需求。同時,可以從提供數據的企業聘請企業導師,和課程授課老師團隊共同指導課程的教學模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可以邀請來自校內不同院系的院士、教授、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外大數據領域知名企業和政府部門的行業專家等進行權威的學術和技術指導。學生們每周進行項目進度匯報并進行組內討論、導師點評和互評。在結課時,每個項目小組需要在全班同學、校內導師和全部企業導師面前作現場結題答辯。導師們將評價學生作業,為每一個項目打分,分數計入實踐課程總成績。實踐課使用的所有數據來自真實場景,提出的問題是實際需求。學生們需要充分溝通了解需求和數據背后所隱藏的涵義,用數據思維來解決問題。如何通過可視化把成果展示給導師們,考驗大家技術實現能力。
三、結語
大數據時代對會計從業人員提出了新要求,相應地,會計教育也要順應時代進行適當革新。會計教育革新應從培育具備大數據技術的教師團隊出發,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與學習環境,按照新時代的新要求轉變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度,提倡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最終培養出一批財務基礎夯實,數據挖掘能力出眾,具備多學科復合背景,實踐經驗豐富的會計人才,以滿足時代的需求。
作者:張嬈 齊珊 單位: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中國內部控制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