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淺談信息技術下的班級管理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為特點的教育信息化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極大地提髙了課堂教學效率。然而,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似乎將更多的關注點集中在教育信息化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上,而做為學校工作重中之重的班級管理則利用較少。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構建班級的高效管理、精準管理、人性管理,是學校管理層尤其是班主任們應該研究的課題。
一、利用信息工具,搭建管理平臺,實現高效管理
1.建立班級管理平臺,實現班級常規工作高效管理。班級日常管理工作繁瑣而復雜,如果班主任凡事都親力親為,動輒跑教室,并且還在班級安插幾個小“間諜”以掌握班級情況,那么每天都會精疲力竭。有的班主任,由于經常外出開會,培訓學習,參加教研活動,沒有太多時間經常進教室,.也不鼓勵學生打小報告。這并不是說班主任對班級情況不了解,相反,通過班級優化大師APP,班級情況時時處在掌控之中。為此,有的班主任專門買了一部手機,以教師的身份加人到班級優化大師APP當中,由考勤班長輪流管理。利用該APP中的考勤功能,實施掌握學生到校情況;利用該APP的點評功能了解學生在班級表現情況。當然,該APP還會將考勤情況和點評情況發送到對應家長手機APP中,讓家長也同步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同時,如果學校有重要通知,比如大掃除等,也可以通過手機與班干部聯系,讓班干部安排實施。
2.建立家校溝通機制,形成教育合力。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庭與學校的共同管理,家長和學校形成合力,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筆者長期在農村學校工作,在多年的教學生涯和班主任工作中發現,有些孩子在家庭和在學校的表現不完全一致,當學生在學校違紀請家長到校處理的時候,有些家長感覺很吃驚,并不相信孩子會違紀;部分孩子學習不積極,回到家中謊稱沒有作業等,這是因為家校溝通不暢造成的。盡管有手機,但作為農村學校的家長,很少會主動跟老師聯系詢問孩子在校表現。利用信息平臺,就可以建立家校聯系機制,在班級管理中形成合力。在家校聯系方面,我建立了兩個溝通渠道:微信群、班級優化大師APP。這兩個平臺功能不一,如果是公開性的信息,比如重要通知、學生作業、致家長一封信等,都會在微信群;而私密性的信息,比如學生遲到、曠課、成績等信息,會在班級優化大師APP中,只讓當事學生家長知曉。家長和部分任課教師都加人到這兩個平臺中,所以這兩個平臺不光是班級管理的平臺,也是任課教師與家長交流的平臺。
二、利用信息工具,搭建評價平臺,實現精準管理
1.建立學生日常行為考評機制,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班級優化大師APP中設有專門的點評標簽,從課堂表現、作業表現、思想品德、綜合素養等不同維度進行分類,每個維度當中又有“表揚項”和“待改進項”兩種分類,班主任可在不同維度下設置相關點評項,比如我在課堂表現這個維度的表揚項中設置了“舉手答問”,賦分1分,這樣上課回答問題的學生就能加1分;再比如在思想品德這個維度下的待改進項里設置了“打架”這一項,賦分-10分,如果有學生參與打架,即可扣除10分。我在所有維度下的表揚項里設置了15個加分項目,在待改進項中設置了12項扣分項目。通過這樣的點評,可以實現精準管理,將每個學生平時的表現轉換為分值,而且,隨著分值的增加,學生的頭像就會升級,也會得到APP提供的相應的榮譽勛章。這樣做既可以督促學生積極上進,杜絕學生一些不良行為習慣,還能記錄學生各方面的表現。在學期末根據個人得分進行評優選先時,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而且根據學生不同表現,可設置不同種類的獎項。
2.利用EXCEL建立成績“離均差升降”分析模型,精準分析學生學業情況。成績是檢驗學生學習程度的標尺,學校通過對學生成績的分析以及試卷的分析,掌握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學態度以及教學成效等,但學校進行成績分析一般是在班級層面進行,通過分析對比了解一個班級的學習狀況,進而掌握該班級教師教學的效果。如何通過成績分析幫助學生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并進而改進學習方法呢?筆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利用EXCEL表格摸索出“離均差升降”模型來分析學生的成績,并指導學生根據離均差升降側重薄弱學科?!半x均差升降”分析模型是將學生第一次考試成績與全年級均分相減,得出與全年級平均成績的離均差,然后將第二次考試成績與全年級平均分相減,又得出第二次考試的離均差,然后將兩個離均差相減,得到正值,說明是進步了,如果得到負值,則說明是退步了。而進步與否,單從成績的升降上是看不出來的,因為每一次考試的試卷難易程度不同。比如,某同學在前一次考試中,英語考了92分,在第二次考試中,英語考了89分,單從分數上看,該同學是退步了,但利用“離均差升降”模型可以看出,該同學是進步了的。因為第一次全年級英語均分54分,所以第一次該學生與全年級均分相差38分,而第二次全年級均分為46分,該學生與年級均分相差43分,“離均差升降”值為5分,出此可以看出,第二次考試試卷偏難,但該學生并沒有退步,而且還有較明顯進步,按目前的學習方法是可以的。再看另一個學生,第一次物理考試成績為87分,第二次物理成績為93分,單從成績看該同學是進步的,但通過“離均差升降”模型分析,該生“離均差升降”值為-1分,說明該生不僅沒有進步,反而是小有退步,因此需要在該學科上多下功夫。測試試卷難度差異越大,成績分析模型分析的效果越明顯。
三、利用信息工具,實現人性化管理
1.建立學生成長手冊,激勵學生積極面對學習、生活。每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很多的閃光點,如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的樣子,在賽場上揮灑汗水的姿態,打掃衛生時的背影。如果能將這些精彩的閃光點記錄下來,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筆重要的財富,也具有極強的激勵作用,激勵學生發揮自我,張揚個性,積極面對學習,面對生活。這樣的信息平臺不少。如微信公眾平臺、班級優化大師APP、班級空間、個人空間等,這些平臺都能以照片、小視頻、文字的形式記錄學生成長中的點滴。最早我用微信公眾平臺記錄學生成長中的點點滴滴,給每個學生建立一個頁面,給每個頁面設置一個不同編碼,家長或學生關注微信公眾號以后向公眾平臺發送該編碼,就能査看個人頁面,收藏到微信當中,可以隨時査看更新。
2.利用Excel制作名次升降表,獎勵進步,鼓舞學生。學生成績排名往往是敏感的事情,不宜公布。所以我的做法是公布名次升降,名次升降能反映出學生在近期的學習情況,具體做法是將學生前后兩次的年級排名做對比得到一個差值,差值為正,則表示該學生有進步,差值為負,則反映出學生有退步。這樣避免了學生因為得知自己在年級排名靠后而出現灰心的現象,也避免學生因為得知自己在年級排名靠前而出現驕傲的情緒。總之,互聯網發展迅速,各種平臺、工具層出不窮,選擇合適的平臺、工具管理班級,不僅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會為班主任工作減輕負擔,增加色彩,使得班級管理事半功倍,進而達到班級管理的高效、科學、民主、精準、規范。
參考文獻:
王君.應用信息技術,促進班級管理丨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6(31).
作者:馬學東 單位:銀川市西夏區興涇回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