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高職院校大學生人際交往研究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逐步突破著人類傳統的溝通模式,產生了深刻影響。就目前來看,大學生作為網絡使用的主要人群,其在互聯網上與他人的溝通逐漸產生了一種新型的人際交往生態。而高職院校大學生由于特點,其在使用互聯網進行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具有了一些特點,也同時帶來了一些具有特殊性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人際交往特點
(一)匿名與開放結合
在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日常交往中,交往主體往往更愿意以匿名的方式進行溝通,這是由于在網絡交往中大學生不僅可以有效保護隱私,還可以使用一些自己所喜歡的身份等。這些原因會直接讓大學生在進行網絡交往過程中更加大膽,他們沒有相應的心理負擔,有什么就說什么,使大學生獲得更為自由的交往氛圍和增加大學自主交往的積極性。據心理學家研究發展,一個人在匿名的情況下,更容易表現出個性化。
(二)平等和隨意共存
通過心理學家實驗發現,在我們的人際交往中,其本質包含著社會交換的性質,這種交換有的時候是物物交換,但是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情感的交流與交換。在雙方進行情感交換的過程中,可以促使兩個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由于身份差異、職業不同等,使得溝通交流分為水平和垂直兩種。但是在網絡交往中,由于匿名等因素的存在,所以這種差異就很難體現出來,因此表現出來的交往就更加平等和隨意。
(三)失范與多元同在
對于一個人來說,如果扮演的角色過多,而這些角色一旦發生沖突,并且沖突或者角色轉換過于頻繁的話,那么這個人就很容易產生心理危機。網絡交往正好給人們塑造多重角色提供了可能性。人們在不同的網絡空間使用不同的身份,并且開展自我塑造活動,這樣多種角色隨之而來,并且人們經常處于角色切換之中,這無形中就增加了人們的心理危機發生的概率,人格也因此產生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再加上網絡交往的匿名性,道德很容易在網絡上失范,從而出現危機。
二、網絡環境對大學生交往的影響
(一)網絡環境對大學生現實交往的消極影響
1.減少現實人際交流
由于網絡的快速發展以及網絡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普及,大學生使用網絡交往從最初的嘗試,到現在的離不開經歷了一次人際交往的變革。當代大學生過度依賴網絡和使用網絡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他們越來越沉迷于虛擬的網絡社區或游戲當中,花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從而使得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不愿意與人溝通交流,最終導致現實人際溝通能力的減弱。
2.引發心理問題
在通常情況下,大學生喜歡使用各位類型的社交平臺以及網絡來建立、維持甚至是管理自己的人際交往圈,這本身也是人際交往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但是如果大學生過多地依賴于網絡交流,就會導致大學生難以分辨現實與虛擬,長期以往會引發嚴重的心理問題,使得他們產生孤僻、社交能力衰弱等心理問題。
3.催生混亂與無序
由于在網絡交往中存在著虛擬與隨意,在網絡交往中大學生人際關系變得不受傳統或現實的道德或法律約束,整個道德失去了社會約束,道德失去了穩定的基礎,因此混亂與無序在網絡交往中得到發展,出現了很多新型的犯罪方式方法。
(二)網絡環境對大學生現實交往的積極影響
1.增加大學生自我表露
通過心理學家的長期觀察和研究發現,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主要是建立在隱私逐漸暴露的過程當中的。由于大學生進入大學,生活方式較以往有了較大的改變,他們在面臨新環境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些人際交往的沖突。由于網絡交往中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這樣就最低限度地避免了學生交往中的現實沖突,可以讓他們尋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人群。
2.改變大學生人際交往模式
在大學生網絡交往過程中,由于網絡交往存在著平等交流的機會,這就無形中增加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范圍,使得大學生在交往過程中處于更加平等的地位,使得大家都可以以更開放的態度進行思想交流、分享心情、互相傾訴,這樣緩解了傳統面對面交流的一些尷尬和不適。因此通過網絡交流使深深地受到當代大學生喜愛。
3.擴大大學生交往范圍
在現實的大學生交往過程中,由于受到交往主體條件的限制等,往往使得交往難以順利展開。例如外貌缺乏吸引力、容易臉紅等生理和心理障礙常常伴隨著交往過程,使得交往難以正常進行,但是透過網絡交往就可以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人們在網絡交往中可以對想要說的話就行深思熟慮,也可以選擇避而不答。總之,網絡交往的優勢可以提升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進而擴大他們的交往范圍。
三、樹立健康的高職院校大學生人際交往范式
(一)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著社會生活的網絡化,網絡給大學生提供了可以自由進行表達的平臺,當代大學生也越來越多地選擇或者融入網絡交往,忽略了現實社會的直接交流,也產生了一系列消極問題。在如何在現實中重塑造人際交往關系,使得網絡交往服務于現實交往,成為了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重要一環。所以要通過各種途徑重塑大學生人際交往觀,使得網絡成為大學生健康進行人際交往的手段而非奴隸。
(二)創造更多的人際交往機會
大學生進行網絡交往并且沉迷于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們在現實缺乏更大范圍內的人際交往,在網絡中可以獲得這種滿足感。如果學校不能很好地為學生提供更多地人際交往機會,那么就容易使得學生過渡依賴網絡。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也不能純粹地以教學任務及教學管理作為工作重點,還應該全面促進學生素質,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人際交往機會,為學生搭建更多的人際交往平臺。
(三)凈化網絡交往空間
凈化網絡交往空間就是為了避免大學生在網絡交往中的隨意性而引發的道德滑坡現象,通過各種途徑最大可能性地降低垃圾信息在網絡上的傳播,有效對一些網絡輿論及負能量進行遏制,使得謠言的傳播受到控制,從而難以散播。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網絡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進一步加強網絡道德建設,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網絡凈化行動,為網絡交往的環境優化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慧萍.社交網絡平臺對高職院校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及促進途徑.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9):80-83.
[2]周龍成.基于學生宿舍人際交往案例的高職院校學生德育教育研究.科技風.2018(12):204-204.
[3]羅江培,勞甄妮.探究社交網絡對高職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西部素質教育.2015(6):67-67.
[4]趙學芳,李稚琳,張雪瑩,等.蘇州市高職大學生網絡人際關系現狀調查.中國校醫.2016,30(9):644-646.
作者:楊金光 單位:洛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