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少兒古箏音樂教學探究3篇

      時間:2023-02-17 16:11:45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少兒古箏音樂教學探究3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少兒古箏音樂教學探究3篇

      少兒古箏音樂教學篇1

      箏是華夏民族創造的彈撥樂器之一,因其歷史悠久,又被稱為古箏。根據音樂史學界的研究,早在西周時期,秦國建立之前,箏已經開始流傳于秦地,算起來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它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幽雅古樸,演奏技巧豐富,表現力強,在古代就曾經有人用“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坐客滿筵都不語,一行哀雁十三聲”的生動詩句描繪了古箏的演奏藝術達到令人神往的境地。魏阮瑀在《箏賦》中把箏推崇為“群聲之主,眾樂之師”。唐代詩人吳融也在詩中描繪“五音六律皆生之,就中十三弦最秒”。箏,這門古老的樂器,以清麗柔和優美悅耳的音色、清韻迷人風采多姿的表現、清雅端莊和諧流暢的造型,贏得了新時代眾多知音。尤其近些年,在我國眾多的傳統樂器中,作為民族彈撥樂器的古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學習古箏的人數已居民族樂器之首,尤以少兒居多。如何培養少兒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盡快接受和喜歡古箏,輕松地掌握古箏的演奏技巧,是大多數老師和家長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興趣是少兒學習古箏的動力,興趣的培養是古箏教學成敗的關鍵。

      一、誘發興趣

      1.通過范奏,誘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古箏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學習古箏的演奏,探究古箏的藝術魅力。如何引發學生的興趣呢?在學生剛接觸古箏的時候,可以向學生簡單介紹古箏的歷史源流和構造,講一些與古箏相關有趣的故事,利用一曲古箏代表性曲目《漁舟唱晚》進行范奏,向學生充分展示古箏的藝術魅力。古箏獨特的音色,炫目的演奏技法,豐富的藝術表現力,通過現場范奏,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發生興趣”。利用范奏手段“刺激”學生的過程,其目的就是使學生對所學的古箏產生興趣,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快速入門,誘發興趣

      正確的演奏姿勢、自然放松的彈奏方法,是古箏演奏的先決條件。通常在入門教學中,漫長而枯燥的講解與練習,學生極易產生厭學的心理。且大多數古箏教材,都是高等院校的專家編寫的,其中很多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并不適合少兒的學習習慣。縱觀當下繁多的古箏教材,大都從勾、抹、托基本技法開始教學的,這種方法不僅耗時,且學生的手型極易失控,很多學生因為很難掌握正確的演奏方法,產生為難情緒。如何使少兒快速入門、盡快的掌握正確的演奏方法,怎樣避免初學時練習的枯燥,讓學生對古箏演奏產生興趣呢?教師可以先從“小撮”開始教學。因為“小撮”的手型最接近于人自然、放松的手型,學生不會緊張,非常容易掌握。學生掌握了自然、放松的手型后,先學習“小撮”的演奏方法,再學習“大撮”。在學習過程中,為避免機械式練習的枯燥,編寫一些學生熟悉的、簡單的兒歌如《我有一只小羊羔》《閃爍的小星星》等做練習,讓學生盡快入門,能彈小曲子。學生嘗到了甜頭,有了成功的初步體驗,就會逐步樹立學好古箏的自信心。之后,進行“連托”基本技法的學習,再配以與技法相應的歌曲做練習,例如少兒熟悉的《滄海一聲笑》歌曲,鼓勵學生為父母及周邊的人展示。在較短的時間里,學生能彈奏大家都熟悉的曲子,既能得到周圍人的肯定,又初嘗演奏古箏帶來的愉悅,自然興趣大增。

      二、激發興趣

      1.突破教學難點,激發興趣

      古箏教學中,按音“4”和“7”是教學中的難點。因為這兩個音完全靠學生自己通過右手彈奏的同時,左手把相應的弦下按獲得。由于學生大都沒有經過相關系統的聽音訓練,在進行按音4和7的練習時,音準難以控制,自信極易受挫。而大多練習曲只為提升技能而設計,學生既不熟悉曲子,又彈不準音,容易產生膩煩情緒。改變上述狀況,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他們熟悉的歌曲加以改編,作為練習曲。例如把《小蘋果》《送別》《雪絨花》等含“4”和“7”較多的歌曲改編做練習。因為學生非常熟悉這些曲子,都能唱準曲譜。練習時,讓學生邊彈古箏、邊唱曲譜、邊聽音準。練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彈奏、仔細聽辨,能及時發現唱出的音高與按音的差異,“4”和“7”的音準很容易得到控制,學生學習古箏的自信心不僅增強了,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

      2.創設情境,進一步激發興趣

      良好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營造愉悅的教學情境重要因素。教師應以平等的心態,與學生一起分析、一同互動彈奏,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眾所周知,古箏屬于彈撥樂器,很多演奏技巧都集中在手指觸弦的速度和力度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我彈你學”“我彈你接”的教學互動。“我彈你學”就是教師用古箏彈一樂句,學生認真的觀察速度、力度、音高、音色的變化,并準確的模仿出來。“我彈你接”就是教師彈奏一樂句,學生接彈下一樂句。學生很樂于接受這種平等、愉悅的教學情境。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不足之處以探討的方式予以解決。這樣的師生關系,始終處于一種平等、互動、信任、理解的狀態。在和諧愉悅的教學情境當中,就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提高興趣

      1.結合實際,改編練習曲,提高興趣

      器樂教學中,技能提高都是通過樂曲練習進行的。古箏教學亦是如此。古箏教學不是單純學習演奏的技能,而是通過古箏的演奏來表達音樂情感。所以古箏教學一開始就要與樂曲、表現音樂結合起來。古箏優秀曲目眾多,但由于長度和難度的限制,樂曲的地域差異以及學生自身的認知差異,曲目的音樂情感很難表現出來。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改編一些學生熟悉的、旋律優美的歌曲作練習,如《最炫民族風》《荷塘月色》《青花瓷》等。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把相應的古箏各種技法編寫融入樂曲當中。由于學生對歌曲耳熟能詳,求成心切,急于完整彈奏樂曲,會積極主動的練習,學習興趣高漲。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時機,及時啟發學生通過演奏的力度、速度、音色、情緒的變化,感受和表現樂曲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2.由易到難,循循善誘,提高興趣

      經過改編樂曲練習的基礎上,再將古箏優秀的曲目,由短至長、由易到難合理安排學習,教師通過邊范奏、邊講解,觀賞名家演奏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理解樂曲,掌握樂曲的音樂情感表現。例如在進行浙派武林箏曲《高山流水》教學時,提示學生“高山”部分運用了什么技巧,為什么運用相隔兩個八度帶上滑的“大撮”技巧,在“流水”部分,為什么大量使用上行、下行的刮奏的技法?通過探討,學生理解了“高山”部分“大撮”技巧因其音調沉穩質樸,音色渾厚,適于描繪高聳入云的山岳、綿延起伏的山勢,意寓“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泰山般的志向。通過探討,學生理解了“流水”部分上下行刮奏,使音樂情緒陡然變化,時而澎湃激越,似江河滾滾東去,時而溫潤回環,如山澗涓涓的清流。細膩、生動地刻畫了多姿多彩的流水的形態,讓人頓生身臨其境之感。《孟子?盡心上》認為“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也深”。由此可以看出,“仁聲”要比“仁言”更能感化人,由音樂審美獲得的情感體驗要比語言說教的教育方式,更能觸動人心。學生通過觀、聽、思、彈,對樂曲有了深刻領悟,為演奏好樂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樣,不僅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欲望、主動探究音樂情感,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的演奏技能、學習興趣也同時得到了提升。對民族音樂的感情,也有了進一步的加深。

      四、發展興趣

      1.適時展示,發展興趣

      隨著演奏技能不斷提升,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之間水平的差異,抓住其爭強好勝的心理,創造機會,定期地舉辦小型演奏會活動,給學生展示的平臺。讓學生敢于上臺表現,勇于表現。小型演奏會要安排每個學生分別演奏自己難度最高的曲子,展示自己的才華。在相互展示、相互觀摩學習當中,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與他人的差距,確立努力的方向。小型演奏會結束后,教師應及時總結,對學生適當地予以激勵式的點評。定期的展示,既鍛煉了膽量,還能激發表現欲望,又增強了其演奏的信心。

      2.及時展示,發展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每一次進步,不僅要及時的肯定與鼓勵,也應給予其展示的機會。隨著微信的廣泛應用,教師可以創建一個微信群,開設《空中小舞臺》,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為家長構建溝通的橋梁。將學生的每一次進步,及時地用手機拍攝視頻記錄下來,并上傳到微信群里,在群內一片點贊聲中,學生的進步不止得到了教師的肯定,還得到了家長和同學的贊許,表現欲得到了滿足。學生的進步,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贊譽,高漲的學習興趣就會更加濃厚,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合作學習,發展興趣

      學生都有適應集體意志的愿望,有與集體合作的愿望,有優于別人的愿望,也有得到集體贊許的愿望。這些表現都是激發學生學習古箏興趣的有利因素。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齊奏、合奏、輪奏、重奏、領奏、伴奏等演奏形式,讓學生在多種合作形式的演奏中,學會合作、善于合作、樂于合作,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在豐富多彩的合作形式當中,經常給學生更換不同的演奏角色,如演奏聲部的更換,主奏與伴奏的更換,給學生更多的表現、參與的機會,鼓勵他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進一步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其集體意識和協作精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學習興趣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加強。總之,在古箏教學中,要始終抓住學生學習興趣這個突破口,不必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敢于創新。在不同的教學階段,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培養學生學習古箏良好意志,讓興趣成為少兒持續學習、不斷學習的動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啟迪少兒的智慧,陶冶其情操,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從而促進少兒音樂素養的整體發展與提高。

      作者:林春洙 單位:敦化市青少年活動中心

      少兒古箏音樂教學篇2

      古箏,這一古雅的民族樂器,因其音色優美,容易上手,又獨具民族特色,而深受學生及家長的青睞。怎樣才能使兒童正確地步入古箏藝術的殿堂?我結合這幾年古箏教學的實踐,歸結成以下四點適合兒童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

      一、根據心理特點,強化興趣

      小提琴家梅紐因曾說過:“教學工作從本質上講,就是引導學生在正確的路上探索。”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是說,興趣是人類潛能的“原動力”。在我的教學中,曾遇到這樣的情況:個別學生開始學古箏時很高興,但后來漸漸下降,甚至于坐在箏前愁眉苦臉。原因是家長喜歡古箏藝術,很熱情地送孩子來學習,但不考慮孩子心理,對孩子“恨鐵不成鋼”,總是責備。誠然,興趣不能替代意志力的培養,更不能替代才能,但是有了興趣,就可以使學生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二、循序漸進,遵循孩子們的認知規律

      古箏的學習,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當今考級的熱潮之中,許多家長都認為不考級是白學了,有的家長攀比的心理特別嚴重,盲目攀高。如果教師為了滿足家長的要求,也急于求成,不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只希望早日讓他們彈奏樂曲,對學生提出過高的期望和要求,往往就會扼殺學生原有的興趣。同時,學生也總希望教師能給予他們較多的肯定和鼓勵,當他們意識到自己沒有達到教師的要求時,自然而然的會產生畏懼、厭學的心理。因此,在初始階段,作為教師就必須根據兒童年齡小這一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設計一些由淺入深的教學內容,循序漸進,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不讓兒童有過量的負擔。這樣的過程步驟清晰、目標明確、由淺人深、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才能水到渠成而扎扎實實地掌握古箏演奏技巧。

      三、循循善誘,培養孩子們的樂感與表現力

      兒童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他們藝術思維能力普遍比較低。而古箏藝術是一種聽覺藝術,是一種時間的藝術,它是抽象的。但是,每部作品卻又是在表現作者的內心感受,有表現歡快的,有表現憂傷的等等。所以,教師在培養他們樂感方面的教學過程中,重點應放在音樂語言上,盡力將無形的東西形象具體化,以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體會音樂作品的內在意境,以達到教學要求。如在學習古曲《漁舟唱晚》時,老師先把樂曲的意境作這樣的描述:夕陽西下,碧波萬頃的湖面上,若干艘漁船上的漁民愉快的勞動情緒,最后通過蕩槳歸舟于欸乃聲中刻畫出唱晚的情致。在教師的如此啟發下,學生們用心、用情去表演樂曲的內涵,才能進入角色,才能將樂曲的色彩、情緒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生在不斷地通過對作品的旋律、節拍、速度、力度等處理的訓練中逐步感受到音樂作品的魅力,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力、對作品的分析鑒定能力。

      四、精益求精,增強孩子們的創造能力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有這樣一句名言:“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所以在古箏教學過程中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要讓學生成為開拓型、才能型、創造型的新一代,就要培養他們從小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具有高度發揮想象能力的習慣和善于運用創造性思維的習慣。而古箏演奏從樂譜變為生動的音響,其過程本身就是—個充滿創造性的藝術活動。但是,音樂作品有其獨特的發揮空間的作用,同一首樂曲對于不同的演奏者,由于各自的知識水平、音樂視角不同,他們的表現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和韻味。為此,在樂曲教學過程中,就要重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不要讓學生成為復制品。所以,當學生學完中級教程,證實學生的識譜、演奏技能已達到一定的水準,這時就要注重加強學生對音樂作品深度的理解和表現能力的培養。每部作品,作者都是在特定環境下創作出來的,作者應用了不同的技巧和音樂語言,去體現其內心那一片天空的獨特靈感,表現作者創作意圖和目的。所以,在學生演奏之前,要大致了解作者創作背景,去感受作者的觸角。而教師應積極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沖動,創造易于產生創造性活動的環境,使他們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得到充分發揮。藝無止境,法無定則。各種教學方法也不是完全獨立的,它們必須有機結合起來,在特定時期有所突出。但我認為,古箏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占箏藝術本身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古箏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在自由、積極和愉快的音樂實踐中,自主地感受音樂,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其實用性和可行性,從而減少孩子學箏的心理負擔,讓孩子輕裝上陣,從學習古箏中體會到無窮的樂趣。

      作者:張妍

      少兒古箏音樂教學篇3

      箏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樂器之一,源于秦而盛于唐。近幾十年來,發展之快,流行之廣,不遜于唐時,再現了“奔車看牡丹,走馬聽琴箏”的盛況。但是,在古箏教學方面大面積存在刻板的機械化訓練痕跡,導致許多學習者開始感興趣,越學越不想學的狀況。為此,筆者擬就古箏教學中如何激發興趣角度談一些看法,闡述如下:

      一、發揮教師在培養學生興趣中的主導作用

      古箏教學是言傳身教的過程,若要“授人以漁”,教師需首先掌握正確的演奏的方法,重視教師間的相互交流也是必要的,能夠積累豐富的授課經驗,促進教學法的完善。并要看重古箏的藝術價值,把箏當做一門專業學科認真學習研究,藝術上精益求精。對箏有濃厚興趣的業余愛好者,因大多數沒有接觸過正規的音樂常識培訓,應從多種途徑來側重學習,樂理知識和視唱練耳是必不可少的有效補充。樂理知識在學習古箏過程中的運用是相當重要的。近年來涌現出許多新創作的無調性曲子和兼具雙重調性的曲子,要求彈奏者必須具有識譜能力,聽辯別音高的能力,為此,可加強視唱練耳的訓練,對學生要講解識譜的意義。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興趣得以順利發展就會成為天才”。卡巴列夫斯基在《怎樣給孩子講音樂》一書中說到,我們時刻都不應忘記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引起聽眾對音樂的興趣,從情感上吸引他們,用我們對音樂的愛去感染他們。在古箏教學中也同樣,教師首先要具有愛心,把教師的愛滲透到教學當中,以共同學習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其次,要注重音色和速度。音色指聲音的品質和色彩,在音樂語言中,音色極為重要,音樂是聲音的藝術,特別是在器樂作品中,它沒有文學語言生動的描繪,靠的是音樂語言旋律、節奏、強弱、音色來詮釋音樂形象。發音技巧是整個演奏中最有價值的部分,純凈的發音是音樂表現的基礎。影響古箏音色的諸多因素,例如:力度、觸弦角度等,每個音的厚薄、清晰度、顆粒性都與恰當把握每一因素的分寸有著緊密的聯系。掌握了這些細節方面的技巧后,才能得心應手的彈奏出根據樂曲需要的音色和音量,也是突出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必要保證。再次,教師要給學生示范,譬如,彈奏《漁舟唱晚》、《嘎達梅林》等曲目時,學生對未知的音樂充滿了好奇心,這時指尖流淌出的清麗樂音會使學生驚喜地想去試彈,這就調動了學生學琴的積極性。也可以讓學生先觀摩其他學生上課,讓學生感受,或先教父母彈奏一兩首樂曲,讓其父母在家中演奏,也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二、強化因材施教是培養學生興趣的主渠道

      因材施教是傳統教學的重要理念,也是凸顯學生主體性、尊重學生感受,培養學生興趣的主渠道。為此,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有的學生學習進度太快,復習少造成厭學。有句話“溫故而知新”,新能力是舊能力積累發展而來的,記得上學學英語時,老師為我們布置的作業天天都是一樣的,即每天抄寫單詞,學到第五課,就背寫一到五課的單詞,學到第六課再背寫一至六課的單詞,以此類推,那些單詞就像長在心里一樣。古箏學習也是如此,在學新曲目的同時,要經常復習過去彈過的曲目,先慢、準、穩,再求快、熟練,這樣循序漸進,興趣漸濃,厭學自然消失。

      2、難度的增加,要針對性練習。比如分手練習,分手練習的目的是減輕大腦的一部分負擔,對每只手可以細心檢查,保證練箏的質量,如果貪圖省事,一開始就合手練琴,表面上看節省了時間,但往往出現錯誤指法,節奏不穩等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導致整首曲子漏洞百出,雖然練了很長時間,分句及音樂的表現力就不夠了。分手練習從表面上看,好像是需要多一些時間,但是從整體練習的效果上看,它可以保證每只手的彈奏質量,為雙手的彈奏打好良好的基礎。當進入雙手合練時,更要仔細小心,認真檢查,不斷分手練習,然后再分手合練,效果更佳。

      3、慢速練習,事半功倍。當整首樂曲慢速練習時,注意力集中,每個細節做得清楚,對整體把握更有分寸,一味的快練,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手臂僵硬,聲音模糊,到頭來時間花費的不少,卻不能達到應有的練習效果。

      4、難點練習,各個擊破。每首樂曲都有不容易彈奏的難點,難點必須作為單獨的練習部分,不需要每次都將樂曲從頭至尾地一遍一遍彈奏,如果樂曲長,難點多,就要將難點編號練習,各個擊破。練習時遇到問題或不順暢的地方時要查找原因,停下來弄清、搞懂、再繼續往下練,或者從頭再來,這樣練習才可能收到很好的練習效果。只有認真的去發現問題,有條不紊的解決問題,才會使演奏的水平不斷提高。

      三、正確對待考級是消除興趣激發的主要課題

      有的學生熱衷于考級,為了考級而考級,考級時只把曲目彈下來,并互相攀比,心理有了沉重的壓力,也對古箏失去了興趣。進度快不能代表學習狀況良好,不求質只求量,說明對箏的藝術缺乏深刻的審美認識。每首作品都有其所要抒發的情感,當學生斷斷續續無句讀,律動錯音不絕于耳地艱難彈奏樂曲時,受損的是孩子的耳朵,逐漸在孩子心目中,音樂的美就可望不可及了。我們應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切記不要互相攀比進度,如果孩子為了考級而考級時,往往會以獲得等級證書為目的,基本功不扎實,缺乏豐富的表現力和內涵,也就有了沉重的包袱,只求完成任務的自保,就無暇有及到音樂的意境,樂曲無意境美就更不能從古箏彈奏中獲得欣喜的鼓勵了。我們經常看到學生彈奏時,胳膊架著,手腕上下翻動,彈出的聲音多而無生氣,要想彈奏美好的樂音就要通過正確的彈奏方法,除了音準、節奏外,觸弦的位置、角度、指法、指序、速度、音色等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演奏效果。在教學時,教師教授時要強調手型、識譜能力、觸鍵樂句的劃分,技巧表現,讓音樂的靈性由心而發,使學生具備奮勇向前的動力。再者,多聽多實踐在演奏中才能迸發出靈感,接觸的作品少,學生的情感就不能被全面的開發和鍛煉,學習者就會感到枯燥乏味。學生只練習考級曲目,視練習其他作品為浪費時間是不可取的,要以平常心態看待考級,循序漸進地學習,逐步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四、與配合家長是培養學生學箏興趣的有益機制

      學箏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現實生活當中,相當一部分家長不重視與孩子的溝通,視孩子為自己的私有財產,不辯明原因就隨意責罵,更有甚者,平日里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當知道孩子的學習狀況不理想時,立即表現出自己的失望,言語中影射孩子其它方面的缺點,甚至采取體罰,極其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而孩子非常在意家長是否真正關心愛護他。作為家長要仔細觀察,從學生心理分析,密切配合引導學生走出困境,為了營造一個安靜放松的學習氛圍,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聆聽適合他們的音樂,并盡可能去觀賞音樂家的現場演出,身臨其境的孩子心靈被音樂浸潤,定能感悟到音樂的真諦!潤物細無聲,漸漸地孩子對音樂的表現便產生了追求。平日的家庭練習中,強調寓教于樂,保持孩子的學箏興趣。鼓勵孩子用所學的音符、節奏自創小曲,定期舉辦家庭音樂會,或小朋友之間的交流演出等,均能激發保持孩子學箏的興趣,與孩子一起歷練堅忍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艱難的勇氣。

      參考文獻:

      1、《全國音樂教育獲獎論文精選》中國音樂教育雜志社

      2、孫文妍何寶泉《少年兒童古箏教程》上海音樂出版社1994年

      3、傅明鑒《箏藝攬韻》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

      4、沙里晶等《新編古箏教程》廣東科技出版社1999年

      作者:金慧 單位:徐州雅韻音樂藝術學校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三人毛片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在线|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国产精品日韩深夜福利久久|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 | wwwvr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 色偷偷88欧美精品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老狼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 成人国产精品动漫欧美一区|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尤物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欧美国产精品久久高清|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 午夜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福利姬在线精品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91精品婷婷国产综合久久| 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日韩美女18网站久久精品| 欧美精品VIDEOSEX极品|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