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英語翻譯教學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全球經濟不斷發展,我國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商務英語在全球貿易往來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商務文本大多是商務信函和商務合同,在經濟往來過程中關于產品的廣告信息和會議紀要等重要文件。商務英語具有實用性強、覆蓋領域廣、信息量大、專業性強以及邏輯性嚴密等特點,對從業人員的知識儲備、語言應用水平、東西方思維習慣以及翻譯原則和策略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譯者不但要增加單詞儲備量,了解和熟悉商務專業知識以及商務英語表達特點,還應拓展知識面,掌握專業名詞,了解商務英語翻譯的原則、策略和翻譯特征,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國家的貿易往來做貢獻。但是目前高校在教授商務英語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教師還是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理論知識方面,而非實際翻譯操練。很大一部分老師只是照本宣科,機械地要求學生翻譯課本上的一些句子,導致學生商務英語翻譯的積極性降低。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要有目的地給學生講授商務英語的翻譯原則和策略。本文通過分析商務英語教學現狀,從變通理論的角度,分析了商務英語翻譯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商務英語翻譯的原則和策略,希望可以對高校教師教授商務英語翻譯有所幫助。
1變通理論和變通翻譯
變通理論指的是脫離原有的思維模式的束縛,以全新的角度來看待相同的事情,不拘泥于陳歸,根據具體情況,獲得不同的結論。變通理論在20世紀70年代被引入翻譯領域。將變通理論應用于商務英語翻譯中,增加了商務英語翻譯的靈活性,擺脫了傳統英語翻譯的固定單一原則。變通翻譯不只是簡單的單詞和語法翻譯,而是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根據具體的文本和語言環境選擇不同的翻譯原則和策略。雖然與傳統翻譯相比,變通翻譯更自由,但它與自由翻譯還是有區別。變通翻譯并沒有改變原文本的意思,只是更加靈活地對包括詞、詞組、句子、段落以及句子結構的變通調整。
2商務英語翻譯的特點
2.1語言的精確性和專業性
商務英語是英語的一個分支,屬于職場英語。商務英語具有實用性強、覆蓋領域廣、信息量大、專業性強以及邏輯性嚴密等特點,對從業人員的知識儲備、語言應用水平、東西方思維習慣以及翻譯的原則和策略有非常高的要求。同時商務英語還涉及到諸多領域,包括法律、醫學、工業以及化學等。商務交流過程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一點小疏忽就可能會造成非常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譯者不僅要表達嚴謹,而且要達到商務英語的標準。商務英語的文本格式比較固定,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尤其要注重其正式性、嚴謹性和正確性。
2.2文化的承載性
商務英語跨越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具有自己獨有的特點。比如在談判的過程中,譯者的語氣會影響談判的過程,譯者的著裝也會影響對方對譯者的印象。所以商務英語翻譯是文化承載性的體現。好的譯者不僅會注重翻譯的準確性,而且還會注重各個小的細節,考慮翻譯過程中的文化承載性,確保各個方面傳達的意義一致。
3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即使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很大一部分大學課堂上教師仍然是照本宣科,重點仍是放在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方面,而忽略了學生的語言環境和實際訓練。即使在做翻譯訓練的過程中,翻譯材料也可能是幾十年前的舊資料,甚至可能跟商務英語無關。第6期(總第078期)2017年6月這樣的教學方法枯燥乏味,學生學習商務英語興趣不濃,也可能是教師缺乏實際翻譯經驗造成的。但是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索一些時下熱門的談判視頻,盡量與現代化的商務事務相結合,并在不斷探索和摸索之后,在自身的經驗基礎之上,總結出來行之有效的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水平和商務英語翻譯水平,教師應該注重教學過程的實用性,針對學生的具體水平,制定教學方法。(2)使用的教學材料陳舊。語言雖然發展緩慢,但是也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之中。尤其是商務英語材料,在日益發展的今天,更新加快。但是很多教師在上課時所使用的翻譯材料可能是十幾年前甚至更久遠的資料。有些書雖然有很多優點,書中的案例已經與時代脫軌,學生接受的商務翻譯知識比較陳舊。教師本身應積極地適應現代化的發展,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也要鼓勵學生通過互聯網上的說明書、商務函件以及商務合同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商務筆譯和口譯能力,進而成為實用性商務翻譯人才。教師不應拘泥于課本的知識,課本只是傳遞信息的一種媒介。有些信息在編寫印發的過程中,便失去了使用價值。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鞏固,還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充分利用互聯網,比如可以下載一些商務翻譯視頻供學生討論和研究,還可以鼓勵學生下載一些相關論文來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這樣理論結合實踐,學生更容易吸收所學知識,更能提高商務英語的翻譯水平。(3)教學設備落后。課堂是三尺講臺,教師教、學生聽,這樣的模式就極容易導致學生走神。在信息化、網絡化的新時代,教師可以通過模擬商務會談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這樣的商務會談不僅涉及到簡單的英漢互譯,而且還需要與人溝通的技巧,甚至包括著裝以及商務禮儀。這就要求有配套的模擬設備。
4基于變通理論的商務英語翻譯原則
(1)遵循文本完整原則商務英語翻譯必須遵循英語翻譯的基本原則,而英語翻譯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求翻譯傳達的信息必須完整和正確。商務英語翻譯首先要在內容上達到完整性。譯者在充分理解商務英語的專業術語、詞匯和語句結構之后,選擇地道的表達方式對等地將源語翻譯過來,確保譯入語聽眾能夠完整地理解所學內容。(2)遵循統一性原則商務英語翻譯也包括字、詞、句子以及語篇的翻譯,而其統一性原則主要體現在對術語和概念翻譯的統一上。在翻譯過程中,對于術語和概念名稱的翻譯保持一致是一個優秀譯者的必備技能,同時也體現了譯者的嚴謹和認真。譯者的商務英語翻譯還應符合商務英語翻譯規范,即使同一個詞的翻譯會重復出現,也要確保該詞在翻譯上的統一性。例如:目標市場選擇是指企業在經過市場細分并對細分市場進行分析評價的基礎上,選擇對企業最有利可圖、企業最能有效為之服務的細分市場作為目標市場的過程。Targetingmarketselectionre-fersthatbasedonthemarketsegmentandsegmentmarketanalysisandevaluation,enterprisesselectasegmentmar-ketastheirtargetmarketthatcanbeprofitableandcon-tributetheirservices.其中對市場細分的翻譯有marketsegmentation和fractionizedmarket兩種方法,譯者可以選擇其中一種,但需要保證文章前后翻譯統一。(3)準確嚴謹原則商務英語屬于職場英語,商務英語具有實用性強、覆蓋領域廣、信息量大、專業性強以及邏輯性嚴密等特點,對從業人員的知識儲備、語言應用水平、東西方思維習慣以及翻譯的原則和策略有非常高的要求。同時商務英語還涉及到很多領域,包括法律、醫學、工業以及滑雪等。商務交流過程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一點疏忽就可能會造成非常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概念表達要準確,名字翻譯要正確,尤其是對于數字一定要精確。例如:我這邊對牙膏的功效進行細分,一般分為口氣清新(去除口腔異味)、美白、防蛀牙、中草藥抗敏感、防牙齦損傷、多重功效等。其實在市場上大部分口腔護理品都是在清潔美白牙齒,保護牙齒健康這些基本護理上做文章,而黑人牙膏就和這些品牌區分開來,率先使用純天然薄荷及獨特天然香科配方,使“清涼有勁”成為其最特殊之處。Marketsegmentation,targeting,andbrandspositioningarecertainfeaturesforenterprisesandproductsinthetargetmarket,creatinganexpectedimageinordertogainacompetitiveadvantage,whichisthemaintaskofSTPmarketingstrategy.對于其中的黑人牙膏等專有名詞,譯者一定要再三確認之后,才能翻譯,千萬不能想當然地翻譯成blacktoothpaste。
1.引言
目前,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相對英語的聽、說、讀、寫教學來說,翻譯教學是較為薄弱的環節,也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翻譯界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關注翻譯教學,有關專家學者認為翻譯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翻譯教學區別于純正意義的語言教學,翻譯教學需要進行專門的翻譯訓練。目前,翻譯早已從相關學科中脫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翻譯教學也已從和語言教學有關的翻譯行為中獨立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語言轉換角色的翻譯人員日趨增多,中國各大高校逐漸將英語翻譯課設為必修或者選修,以便發掘并培養出一批英語翻譯的高端人才。我們可以從覆蓋面比較廣的大學四六級考試改革上看出英語翻譯的重要性。在1996年前的考試題中并沒有涉及翻譯這個重要的檢測標準,而由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是我國英語教學中影響深遠的專業測試,它的指揮棒作用非常明顯,其結果直接導致師生追求英語過級率,對于翻譯教學非常不重視。為改變“高分低能”現象,大學英語四、六級題型進行了改革,從1996年1月增加了英譯漢新題型,要求考生在閱讀理解部分的英文原文中把指定的幾句話譯成漢語。從2007年開始,英語四、六級考試新改革全面實行,此次改革實行710分計分體制,增加了漢譯英的題型。雖然這十多年來國家和教育部愈加重視英語翻譯教學,但怎么讓其在高校中得到有效推廣與教學還是個難點,現今大學里的英語翻譯教學可以說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2.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2.1翻譯教學未將理論與實踐結合
目前高校翻譯教學覆蓋面不廣,其設置的翻譯課主要針對學校英語專業的學生。而對于此類學生,教授翻譯課的老師上課時大多偏重講理論知識,而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做課后練習或者進行翻譯實踐,但結果是學生沒有自覺性去進行翻譯練習,導致所學的翻譯理論知識與實際運用脫節。針對此種情況,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翻譯實踐的監督,定期抽查學生作業。同時,由于如今網絡技術的發達,學生可能會借助其他方式完成翻譯作業。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每節課講授翻譯理論的同時,留一定時間讓學生們互動,通過課堂互動提高翻譯練習的趣味性。另外,高校應該重視英語中的翻譯教學,使非英語專業學生也能有機會學習這門課。教師們應該把握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采用切合非英語專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創造性地提供各種實踐的機會和設計鍛煉方式,培養和提高學生在未來的經濟社會中,使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和素質。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系統學習一些原理和技巧,又多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翻譯理論,培養技能,并進一步總結出經驗。
2.2翻譯教學內容過于單一
目前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涉及的內容主要為文學作品或文章的翻譯,學生受到此傾向的驅使,便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文學類詞匯及作家的了解上,而在日后對職業影響比較多的領域上的翻譯則感到特別棘手。文學類與非文學類翻譯的要求與側重點不同,這里引用王佐良的話:“非文學文體主要傳遞信息功能,翻譯的語言要求準確、平實、邏輯性強;而文學文體除了傳遞信息功能以外還有情感功能、審美功能,因而翻譯語言的要求多樣化,或是平實、自然,或是精練、灑脫。”可以看出,文學類翻譯強調語言優美及感情表達,而非文學類翻譯強調精準性與對專業背景的了解。大學教育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方向,在現今多元化國際環境中,我們需要的翻譯也應該是多元化的。因此,對于培養學生的方案應該涉及各個領域,既應有培養學生語言駕馭能力的文學翻譯教學,又應有擴大學生知識面的各類專業領域翻譯教學,最終改變高校翻譯教學內容單一的現象。
2.3翻譯教學缺少了對語言背后文化背景的介紹
一些語言學家認為只有充分了解英漢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才能真正理解話語和文章所隱含的文化內涵,進而從表面意義深入到語言所要傳達的真正的隱含意義。現在學生翻譯遇到的“瓶頸”即是無法理解一些語句的意思,并非因為對詞意本身的不理解,而是對于英語一些地道的習慣表達缺乏了解。如“Achilles’s heel”――阿喀琉斯的腳踵,代表一個人的致命弱點。這個典故出自于希臘神話,阿喀琉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偉大英雄,他有著超乎普通人的神力和刀槍不入的身體,最后卻遭太陽神阿波羅悄悄一箭射中了他唯一的弱點,即他的腳后跟。原來在他還是嬰兒時,他的母親曾捏著他的腳后跟,把他浸在能使身體變得刀槍不入的斯提克斯冥河中,可那個被母親捏著的腳后跟由于浸不到水,成了阿克留斯全身唯一的弱點。當我們遇到這樣的詞匯語句時如果不知道其出處就根本無法做到準確翻譯。因此在大學翻譯課堂上,教師要適當加強對學生西方文化背景的教育培養,做到讓學生至少知道這是出自于哪里的文化,在翻譯時需要進行查閱,而不是一概而論。對于英語專業學生的教學,由于平日已經有這類文化課程,因此可適當減少對此類知識的介紹,但需時刻提醒學生注意語言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3.結語
在英語翻譯教學中,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教師,但教師在課堂中主要扮演組織者、促進者、監管者、引導者等角色。教師既是翻譯理論的研究者,又是實踐者,也就是說,教師應該深諳翻譯理論,善于從翻譯的實際操作中厘清和歸納出翻譯理念,并最終給學生講清為何如此翻譯之道。學生要積極參與、認真學習,翻譯作為英語技能的全面展現,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語言材料的準確理解,提高掌握和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的能力。學習翻譯不僅是對英語學習水平的鞏固與提高,更是對中文能力的檢測,好的英語翻譯者也是好的中文掌握者,他們能在這兩種語言中應對自如。高校的英語翻譯教學應該加長教學時間,讓同學們盡量多地進行翻譯鍛煉。許多同學會抱怨說這樣會影響專業知識的學習,然而,隨著中國的國際化進程加快,英語已經涉及各個行業。要想成為某項領域的專業人士,英語的學習尤其是英語翻譯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在高校加大英語翻譯教學的同時,應盡量彌補以上的不足之處,相信中國未來的翻譯人才會逐漸增多,我們會告別目前高端翻譯人才短缺的狀態。
參考文獻:
一、英語翻譯教學的目標及內容
1.翻譯教學的目標
教育部2000年批準實施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對翻譯課程的單項要求是能初步了解翻譯基礎理論和英漢兩種語言的異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譯技巧,能將中等難度的英語篇章或段落譯成漢語,譯文忠實原文,語言通順,速度為每小時250~300個英文單詞;能將中等難度的漢語篇章或段落譯成英語,速度和譯文要求與英譯漢相同;能擔任外賓日常生活的口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樹立階段性教學目標。
英語翻譯教學包括兩個部分: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和專業英語翻譯教學。盡管二者在教學材料、教學目的等方面均有所差異,但仍存在以下幾點共性。
(1)是語言學分析的一種方法。
(2)是優化教育的一部分。
(3)是一種翻譯專業的訓練。
為了滿足國內對高端翻譯人才的需求,我國很多高等院校開展了雙語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大量復合型人才,將緩解專業翻譯人才奇缺的的壓力。在此過程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是培養實用型、復合型高級翻譯人才的基礎課程和必要手段。因此,無論是專業英語翻譯教學還是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都應該得到廣泛普及和重視。
2,翻譯教學的內容
為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發揮翻譯教學的實際意義,翻譯教學的內容應該包括翻譯基礎理論、英漢語言對比、常用的翻譯技巧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異。
翻譯基礎理論包括:對翻譯活動的認識、翻譯的過程、翻譯的標準、譯者的素質、工具書的運用等。英漢語言對比包括兩個層面的比較,一是英漢語言在語義、詞法、句法、文體篇章等語言層面的比較,二是對應漢語言的文化、思維層面進行對比,以便在傳譯過程中完整、準確、恰當地傳達出原文的信息。常用的翻譯技巧有很多種,如調整語序、直譯、增譯、省譯、釋義、改變詞性、句子語用功能的再現等。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也是影響翻譯的一個重要因素。翻譯教學中應使學生明了英漢文化各自的特點及其對翻譯的影響,并使學生能夠在文化觀照下準確、恰當地翻譯。
總的來說,翻譯教學的內容是一個融翻譯基礎理論、英漢對比、常用的翻譯技巧以及中西文化于一體的動態教學系統。其目的是要實現忠實、通順地傳達出原文的信息;基礎是要了解所涉及的兩種文化中各類話語的特點及其產生的原因。
二、目前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翻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翻譯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整體的英語學習效果。目前我國的翻譯在教和學中均存在一定的問題。
1.學生“學”的問題
翻譯是一項綜合型技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從目前的一些公認的能夠衡量英語學習水平的大型英語測試中不難看出,目前學生在翻譯的學習中還存在種種問題。
1.1過分使用方言和口語詞匯
從學生的翻譯習作中我們發現,方言、口語詞匯等在譯文中出現的頻率極高,直接影響了譯文的質量。我們必須對此加以注意,在翻譯中要盡量使用普通話。考慮到英語原文的古今雅俗之別,我們可適當選用一些在今天仍具較強生命力的文言詞語和已經融入普通話并被各地讀者所普遍接受的方言進行表達,但這些方言、俚語等的使用必須小心謹慎,否則,過多地、不合時宜地運用方言會讓人覺得別扭。
1.2逐字逐句翻譯
學生在翻譯時大多習慣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即原文有幾個詞、幾個含義,譯文中就有幾個詞、幾個含義,缺乏必須的變通,從而造成譯文繁冗嗦。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學生并未掌握好翻譯的技巧策略,不善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增詞、減詞。
逐字逐句的死譯不僅不能傳遞原文已經,反而有損原文形象,因此需要引以為意。另外,由于英漢在語法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此英譯漢時,某些代詞、介詞、關聯詞要有選擇地增減,學生在這個方面的訓練也明顯不足。
1.3語序處理不當
漢語和英語的語言表達習慣不同,語序排列也不同。漢語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其語序通常根據一定的邏輯順序按照由因到果、由假設到推論、由事實到結論、由條件到結果的次序進行逐層敘述。相比之下,英語語序一般較為靈活,喜歡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然后圍繞該主題進行解釋說明。在表達多層邏輯思維時,英語可借助形態變化、豐富的連接詞語等語法、詞匯手段,根據句子的意思和結構的需要靈活排列。這就造成了其語序和漢語語序往往相去甚遠。部分尚未掌握翻譯技巧的學生在1.4長句處理不當
長句處理不當是學生在英語翻譯中一個最為常見的問題。由于英語中存在大量包含很多前置詞、短語、定語從句等修飾成分的長句,學生在對此進行翻譯時往往不能把這些成分轉譯成分句,從而造成譯文中存在大量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外語式長句。這使得譯文讀起來十分拗口,給人以混亂的感覺。因此,學生在翻譯中必須嚴肅對待這一問題,改正缺陷,提高譯文質量。
中職英語是指在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技工學校(包括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中M行的公共英語或專業英語教學。在中職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適應于崗位和社會需要。但是教學實踐證明,目前我國中職生在英語學習能力方面還存在較大的短板,多數中職生在英語翻譯能力方面還趨于弱勢,更有的中職生甚至不知道該如何翻譯。
一、當前中職英語翻譯教學的問題分析
為了適應現在各個企事業單位需要更多英語人才的需求,很多中職院校均開設了英語翻譯這門課程,希望通過進行英語翻譯教學,增強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提高文化知識水平,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人才。但是以目前英語翻譯課程實施的現狀來看,還存在著不足之處。
(一)學生素質難如人意
職業學校的學生同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學生相比,明顯地不善于思考問題,英語基礎差,有的甚至連26個英文字母都認識不全,更不用說進行抽象思維。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或課后的翻譯練習很容易成為學生流于形式的背誦答案,很難真正提高他們的翻譯能力。
(二)教師教法死板
關于翻譯教學,許多教師仍然停留在傳統的語法翻譯法這一認識層面,教法死板,始終是講解、練習、評講三部曲,學生難以對翻譯產生興趣,更難以形成有益于日后工作和發展的思維習慣。教師未能將英語翻譯訓練視為重點項目,只有在講題和考試時才會帶過幾句。
二、對中職英語翻譯教學的合理化建議
(一)英譯漢的技巧指導
復合句倒譯技巧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上,分別是部分倒譯和完全倒譯。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針對性地選擇幾組例句加以演示,例如“This university newly established 6 faculties, namely. Electronic Computer, High Energy Physics, Laser, Geophysics, Remote Sensing, and Genetic Engineering”和“Many laws of nature actually exist in nature though they have not yet been discovered”這兩句。其中,前一句便可以使用部分倒譯的方法進行翻譯,而后一句則可以使用完全倒譯的方式進行翻譯。被動句倒譯技巧:在利用該種方法翻譯英文句子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被動句可以倒譯為主動句,狀語也可倒譯為主語;當一個句子的開頭是否定型副詞(條件副詞),如no、never、not even、nonly的時候,可以使用部分倒譯,如:Never before have I read such an interesting book(我從來沒有讀過這樣有趣的書)。
(二)漢譯英的技巧指導
中職學生在翻譯英文句子的時候,只要能掌握足夠的詞匯量,便可“順藤摸瓜”,可是在“漢譯英”的時候,卻常常會表現得“捉襟見肘”。首先,確定漢語句子的句型,即主謂賓等結構。例如“昨天晚上我看見史密斯先生走進了實驗室”這個句子的結構是“狀―主―謂―賓―賓補”,所以可以翻譯成“Yesterday evening I saw Mr. Smith enter the laboratory”。此外,還可以根據句子的組合特點來進行漢譯英。當漢語句子中存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主謂”結構時,要翻譯成并列句或獨立結構。如例句“昨天晚上我看見了那個據說已經出國了的史密斯先生走進了實驗室,可是我的同伴沒有看到”,圍繞句子的組合特點可以翻譯成“Yesterday evening I saw Mr. Smith enter the laboratory, who was said to have gone abroad, but my companion didn’t.”
(三)合理利用英劇,構建生動課堂
時下流行的許多英劇都深受中職學生的喜愛,如《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火(The Musketeers)》、《神探夏洛克(Sherlock)》等。在指導中職學生英語翻譯技巧的時候,將這些英語作為切入點,讓他們在課堂觀看英劇的同時,嘗試著“英譯漢”和“漢譯英”。由此一來,不但可以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同時還能豐富他們的課堂。如果缺乏足夠的翻譯技巧,中職生在翻譯的時候經常會產生諸多的笑話。
在對外經貿經濟活動中,企事業單位對于各層次職業翻譯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廣泛,為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和增強其英語學習的應用能力,在中等職業學校商務英語專業開設各類應用文體的實用翻譯課程已成為必需。為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中職學生構建開放的整體學習環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和獲得良好的語言翻譯能力。
一、從科目要求出發,淺談中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職學校商務英語專業在課程設置、教學目標、課時安排和教材使用等方面都亟待完善,其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系統性。中職學校商務英語專業翻譯課程開設較晚,為便于學生參加相關的商務英語等級證書的考試,課程一般設在二年級的下學期,課堂授課課時較少(一般為 60學時或80學時),學生對商務英語的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的掌握僅為皮毛;另外,在學習翻譯課之前,盡管中職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已經學過商務英語聽說、商務英語閱讀及商務英語寫作等課程,但是因為學生的基礎較差、在校學習的時間較短,再加上學校未曾開設英漢對比、修辭、詞匯學等相關課程,因此,翻譯課教師的授課難度較大。2.教材內容過時、教學模式陳舊,與社會需求相脫節。教材雖然注重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編寫原則,但所選用的實例不夠新穎,內容仍保留一些傳統教學色彩,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聽說能力的重視也不夠;教材雖然注重實踐與形式多樣化的結合,但教師對現代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不夠,課堂教學依舊以傳統的授課方法為主,容易導致教學和實踐的脫節,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滿足行業的需求。3.以考試為指揮棒,課堂教學與職業教育相脫節。目前,各種形式的外語測試直接充當著指揮棒的角色,中職學校的商務英語教學也同樣沿襲著這樣的趨勢:即考試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測試哪方面的能力,學生就集中學習哪方面的內容。4.中等職業學校商務英語專業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翻譯課教學的要求高、難度大,它不僅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雙語基本功,懂得語言學、教學法、翻譯理論、商務貿易等相關學科的知識,還要有口譯、筆譯的實踐能力;同時,由于翻譯課程的備課量大、作業批改難度大、教學任務繁重等因素,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根據目前現狀,淺議中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實踐的重點
在中職商務英語翻譯課堂,如何擺脫傳統教學的弊端, 確實是翻譯教學改革的重點所在。針對目前翻譯教學的現狀,筆者認為,中職商務英語專業的翻譯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進行教學實踐:1.以理論研究作為教學實踐重點: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探索中職學校翻譯教學的整體語言教學模式,進一步完善翻譯教材和教法。2.以師資培養為重點:建設一支能實施翻譯教學與整體語言教學實踐的師資隊伍。3.以學生培養為重點:實現由傳統單一“知識型”人才培養向“復合型”、“實用型”、“創造型”人才培養的轉變;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在課堂上應通過整體語言教學的方式不斷探索教學方法,在幫助中職學生建構知識的過程中,應更好地使學生了解語言學習過程,從而使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形成獨立獲取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三、結合專業性質,試論中職商務英語專業翻譯教學實踐的合理規劃
針對我國翻譯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中職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性質、特點及人才培養目標,中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必須進行科學系統的學科探索與規劃。
首先,進行系統的課程設置。翻譯教學要貫穿于中職教育的全過程,體現其特有的教育思路,課程設置必須注重系統性、科學性、多樣性,即課程如何科學合理的設置,才能使各門相關學科從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中進行科學合理的銜接。在低年級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雙語語言基本功、普及人文社科等基本知識,為高年級各種應用文體的翻譯打好扎實的基礎。同時,針對商務、文秘、旅游、國商等不同專業方向,組織編寫富有時效性和實用性的校本教材,注重翻譯知識與翻譯技巧的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
其次,完善新的教學理念。要使翻譯教學從傳統的弊端中走出來,實施以人為本的教學,必須樹立新的教學理念。筆者認為全新的教學理念應包括:科學的教學方法、新型的師生關系、多樣的教學模式、優化的語言輸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綜合的測試手段。翻譯教學要從傳統的“滿堂灌”、“一言堂”改變成為精講多練的師生互動型課堂;在語言實踐教學環節,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在翻譯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興趣、動機、需求、目的、意志及學習策略等個人因素,從而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全方位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強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課堂教學可以采取模擬現場、演示報告、翻譯評論、項目協作等多種多樣的任務型活動,例如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情景翻譯練習;教師利用教學課件選擇具有實際意義的翻譯項目,指導學生上機練習;或者利用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合作完成一些翻譯項目……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教師既能培養學生的動口能力和工作責任心,同時又能使學生在整體語言環境中獲得學以致用的成就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給予充分的信任、鼓勵,將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情況和考試成績結合起來進行評測。
最后,建立強大的師資陣容。學校必須不斷充實師資隊伍,滿足當前中職學校外語教學實踐發展和翻譯教學改革的需要。在師資隊伍的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結構現狀,借鑒現代語言學、符號學、傳播學等各個學科的發展,在教師翻譯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加強翻譯理論研究;注重師資的培訓與交流,學校可通過加強校內外翻譯教學經驗的交流與合作,邀請翻譯人員來校授課,派教師到校外、國外學習進修等方式拓寬教師的知識面;作為教師本人還要自覺加強自身業務修養與理論學習,認真總結教學經驗,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為使自己具備“雙師型”教師的素質,取得相關證書和相關行業的從業經驗也理應成為教師自我提升的必需。
總之,隨著社會對高技能復合型、實用型、創造型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中職商務英語專業翻譯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在中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堅持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方向,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時效性,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為培養符合社會實際需要的人才,不斷開拓出符合中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研究源起
國內針對科技英語翻譯教學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而內容也主要集中在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和緊迫性等方面,孟臻、邵星華認為開設科技英語翻譯可以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謝祖鈞和孟晉、易治賢、郭富強等呼吁為大學生開設科技英語翻譯課程,并提出一些指導原則,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本知識和技能訓練相結合原則等。本文側重于實踐教學,建議在傳統科技英語翻譯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加入一定課時的上機實戰操作為補充,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學生掃清科技英語翻譯實踐中所遇到的一大障礙――術語查找與翻譯。
二、研究過程
縱觀科技英語翻譯中出現的大量術語,特點有三:常用詞匯的專業化,同一詞語詞義的多專業化和通過構詞法組成新詞。這對于剛剛升入高年級的英語專業學生來說,縱然他們可能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但由于專業背景知識的和相關搜索技巧的缺乏,常導致在面對海量專業術語時無從下手,甚至出現故意漏譯或誤譯等。針對此問題,以下將具體討論如何教授學生利用互聯網查找有用信息。
1.學會查找相關專業背景知識
大多數英語專業學生作為文科生,理解起科技領域的內容較為吃力。當代網絡時代大背景下,互聯網則成了人們查找信息的首選。筆者首先將培訓學生如何利用互聯迅速準確地查找出與術語相關的背景知識。
例1:學生上機實踐,學會使用搜索引擎:如果所查找術語是英文,那么谷歌圖書搜索(Google Book Search)較為實用 ()中,Glossaries一欄為譯者提供了不少較為實用的術語表,譯者也可在上面提出一些關于術語的難題,等待網友來解答。同樣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網絡術語表可能只是個人的整理,缺少紙質字典那種正式的編輯,因此所查找到的結果還需要再通過其他途徑進行驗證,例如去查找該術語的使用頻率及語境進行交叉互查。
3.學會將單語網頁用作字典
接下來將向學生介紹如何通過單語網頁來查找信息――來定位目標語(target language)。當字典資源有限或無法提供翻譯時(特別是查找一些新生詞時),單語網頁或能用作單語字典,來解釋甚至翻譯術語,或來查找目標語的固定搭配(collocation)。
例3:在選取單語網頁時,建議將搜索范圍限定在域名中含有教育或研究機構等權威網站,如美國的教育網站域名尾通常為.edu,而英國的則為.ac.uk,這些網頁常會一些較為正式的研究成果,對查找術語的解釋或固定搭配很有幫助。在搜索時,甚至可以將文件類型限定為pdf,因為絕大多數學術論文都以pdf格式。
4.學會利用雙語網頁對應鎖定術語
如今網絡中的雙語甚至多語的網站比比皆是。這類資源充滿活力,內容隨世界變遷而即時更新。這為我們翻譯工作者提供了潛在的詞匯資源。一些國際組織機構,如歐盟(UN)或聯合文教科組織(UNESCO)等網站均為多語版本,可由使用者自由選擇語言進行切換。而對翻譯來說,大多數情況下,如能碰到原語(source language)與目標語網頁一一對應的網站,那么查找出相應術語便不再困難:通過定位原語,找到其對等目標語(target equivalent)。
例4:維基百科()一直以來都是學生進行科技英語翻譯時的得力助手之一,如上文提到的背景知識查找,或某一主題下一系列術語概念的查找。這里想強調的是其多語版功能,即使有的詞條無法做到各種語言一一對應,但也為學生提供了不小幫助。同樣需要注意的是,維基百科所包含的多語種文本,與其說完全對應,不如說大體相似。因此在術語的確認方面,還需學生進一步辨別或通過權威詞典反向驗證。
三、研究小結
除老師在課堂進行親自示范外,還應給學生布置相關練習,令學生在多次實踐中真正熟練掌握如何活用互聯網這一資源,從而減少今后在科技英語翻譯中所遇到的實際困難。
參考文獻:
[1]劉宓慶.文體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1997
[2]孟臻. 邵星華. 高校科技英語翻譯課程設置探討[J].外語界,2005(1):50-53
關鍵詞:翻譯教學 翻譯特點 語言能力
一、翻譯教學的目的
近年來教學法在不斷改進,大多數人都在以聽說為主,而一改以往的傳統教學法——翻譯教學法。實踐證明,在外語的基礎學習階段,翻譯法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外語思維能力。但在學生已經具有一定外語水平的情況下,教學中應適當加強翻譯練習。只有通過英漢對比分析和翻譯,學生對語言才能從整體上作深刻理解。
翻譯也是一種具有交際能力的語言行為,是利用一種語言將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內容重新表達出來。翻譯過程是將原語義進行語義和語法分析,然后找出目的語的對應結構并按目的語的語義和語法規則重新組織語句,最后整理出語篇,如果不了解其中規律,即使掌握了外語,翻譯時也會有困難。可見,翻譯是一種復雜的認知現象,是一種細致的思維活動,它要求正確理解原文和創造性利用另一種語言予以再現,因此它涉及到語言的研究及文化背景的研究。翻譯教學則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上述幾方面的探討,以有目的的實踐訓練來培養學生各種綜合能力。這是翻譯教學的目的。
二、利用翻譯特點進行創造性的教學
第一,翻譯時確切地再現他人的筆意和筆法。所以譯者翻譯時既要對原文忠實,又必須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不可止予形同,更要追求神似。翻譯是再創造,而不是照相式地機械重復,所以翻譯必然能夠提高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第二,我國傳統的教學長期以來偏重于知識的授受,而忽視了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這很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翻譯課雖然也講一些必要的翻譯理論知識以及方法和技能技巧等,但它們大多數只需理解而無須硬記。在翻譯中沒有解決一切翻譯問題的“萬能鑰匙”,只有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不斷學習,不斷總結,才能逐步認識英漢兩種語言在表達方面的異同,從而有效地提高翻譯能力。
第三,翻譯除了要研究語言形式以外,還要研究語言形式所表達的思想內容,而思想內容五花八門,包羅萬象,往往涉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各種知識。可見,翻譯教學以語言學,翻譯學各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為主,旁及其它許多學科知識,因而較有利于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創造能力。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翻譯教學中只要教師引導得法,注意啟發學生和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就可以提高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三、根據學生思維特點進行翻譯教學
根據成人學習語言的特點,尤其是在非外語環境中學習外語,無論我們采用直接法、聽說法、情景法還是交際法,學生總是本能地進行外語和母語的對比。實踐證明,除了一些較簡單的會話,學生可不借助母語思維,直接用外語反應外,大部分時間學生都在進行兩種語言對譯。即使是高年級學生,甚至研究生筆下的英語句子或簡單的文章中仍然錯誤不斷,并在很大程度上是“漢化英語”。所以在授課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提高聽、說能力的培養,而另一方面卻不可忽視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英漢兩種語言的對比。
這兩種語言在語言形式和文化方面距離都較大,兩種語言轉換時,形式的變化就很大。學生在翻譯時常犯的毛病如:
1、The young man standing on the stage is our teacher.
(誤):那位年輕人正站在臺上的是我們的老師。
(正):那位站在臺上的年輕人是我們的老師。
2、我有幾篇文章要寫。
(誤):I have some articles want writes.
(正):I have some articles to write
學生錯誤的原因就是不了解語言的區別。漢語的定語習慣上都放在被修飾詞名詞前,而英語的定語,如果用形容詞、代詞、數詞,現在分詞、名詞所有格等單個詞或用“量詞+of”短語來充當,一般放在被修飾的名詞前,即前置定語;如果用不定式短語,分詞短語,形容詞短語,介詞短語及限制性短語從句來充當,一般則放在被修飾的名詞之后,即后置定語。另外,學生沒有很好掌握謂語動詞與非謂語動詞的形式和用法,結果把英語的動詞和漢語動詞等同起來,所以譯出來的句子不合語法規律。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結合語法和詞匯進行教學,系統的講解一些翻譯技巧并多做一些英漢對譯是十分必要的。
就翻譯實踐而言,包括理解和表達兩方面。漢譯英和英譯漢練習是一種強迫性造句或作文,培養學生更好的掌握語法知識、句型及更多的詞匯,學生只有達到對英語的真正理解才能寫出合乎英語習慣的句子。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漢語基礎不夠扎實,知識面不夠廣泛,翻譯時往往受英語原義形式的束縛。另外對原文意思的理解也包括對其文化的了解,在不同的文化中,相同的語言可能有不同的含義。因此學習一種語言也要學習和了解此種語言的文化背景知識,這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文。
四、圍繞教學環節堅持啟發教學
1、講課:講課中教師應帶領學生共同進行科學思維,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繼而解決問題來精心組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適時發問,啟迪思維。提出帶有關鍵性和引發性問題,以問開始、利用學生求知欲急切的心理狀態,使學生積極地進行思維活動。當然問題不在多,貴在適時。二要注意例句的典型性和新穎性。典型和新穎的例句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而一例多用或一味重復書上的例句則極易使學生感到乏味。三要講課不偏執一說,適當介紹不同的學術觀點,讓學生有機會博采百家之長,這樣有利于開闊學生的思路,增長見識。對學生有創建的翻譯,要特別注意褒獎。對于敢于“標新立異”的學生應當倍加愛護。
一、我國中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認知偏差
在現階段,中學英語翻譯教學并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現階段的中學英語翻譯教學只是為應試而進行的語言學習,而不是為提升學生的翻譯素質,為學生切實、更好地使用語言而服務。
翻譯并不是語言間簡單、機械地轉換,而是一個多種能力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初中英語翻譯教學是通過系統化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專業的翻譯訓練,使學生在了解英漢兩種語言差異的基礎上,懂得翻譯轉換的技巧和規律,使學生能夠建立并掌握與中學階段相匹配的翻譯能力的教學活動。
(二)教學方法不當
現階段,大部分中學英語翻譯教學多是教師在課堂中以介紹翻譯技巧和翻譯方法為主,有時甚至方法和技巧都不予與總結和教授,只是單純、盲目的練習。這種中學英語翻譯教學方法是不恰當的。忽略翻譯深層次的教學和指導,將不會使翻譯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學英語翻譯教學應重視中英文的文化差異、深層次的翻譯,不能回避翻譯理論對翻譯實踐的指導作用。我們應避免死板地從原文的詞性,詞序和結構,生搬硬套的搬出詞典意思,在用語法簡單的串起來,這不能叫做翻譯。翻譯應是在掌握基本語言點的基礎之上,熟練運用翻譯技巧,“信”“達”“雅”的傳達出原文要表達的意思,譯文精煉形象,能體現出原文的語言美感。
二、現階段,我國中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以下幾種解決方法,以供參考和指正。
(一)端正教學認知,樹立正確的英語翻譯教學認知。
我們應該認識到中學英語翻譯不是簡簡單單的字對字的轉化,不是生搬硬套的轉換語言符號,而是在兩種文化之間建起一座橋梁,把兩種文化、兩種語言的差異降到最小化,讓譯入語更容易、更全面地為目標人群所理解。中學英語翻譯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實踐能力為目標,樹立并加強語篇意識。
例如,英漢兩種語言的差別最明顯、最直接的就體現在詞匯上。英語中常使用大量的簡單詞匯,其中包括動詞、名詞等,如fall, heat up, put, play, up, down, spur, present, sell, slow down等,這些大部分是人們生活中常用的詞匯,人們可以清晰明了的明白其內容。然而,漢語使用的詞匯較有“架勢”,多用四字短語,辭藻較為華麗。
例句:Ziggo holds the distinction of being the largest IPO by proceeds in the world for the quarter, raising $1.2 billion; DKSH was the second- largest, at $897 million, according to Dealogic.
譯文:據數據提供商迪羅基的數據顯示,ZIGGO拔得頭籌。它的首次公開募股收益在本季度排世界第一,籌資12億美元。大昌華嘉排名第二,籌資8.97億美元。在本句中如果采用直譯法較為困難,所以使用意譯法,把一句具有復雜修飾限定成分的英文,分成幾小句漢語短句。“hold the distinction”為“享有(榮譽、成績等)”的意思,譯成“拔得頭籌”這個四字短語,對中國受眾來說,即形象、又通俗簡單,全面的傳遞了原文中的語義和文體特征。
(二)改進教學方法
在改變了教學認知上的基礎上,我們更應該著力落實行動,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舍棄落后的、不合時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逐漸培養和形成正確的、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這是改善中學英語翻譯教學,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
翻譯是一種設計說和寫的綜合交際能力,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學生將來進行學習和工作,翻譯能力作為綜合運用語言的實用能力之一,是在工作中用得較多的一種技能。它是綜合性很強的技能之一,其中不但包括語言學、文化學、還包括文藝學和心理學等。它具有自身的規律和特點,既依靠于基礎教學,同時又需一定的技能傳授和不斷的翻譯實踐。
(三)大多數教師缺少應與有的翻譯理論知識
中國偉大的翻譯家穆雷曾說過:“翻譯理論是翻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翻譯教學絕對離不開翻譯理論”。我們可以通過教師的進一步進修學習,攻讀專業學科的教育碩士等,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中學教師可以系統的學習翻譯理論知識,了解翻譯理論的最新發展和趨勢,這樣既可以解決我們對于英漢互譯間的諸多疑問,改變一線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
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奈達及其等效翻譯理論來指導中學英語的教學。
奈達翻譯理論自20世紀八十年代初傳入中國,是當代西方翻譯理論在中國介紹最早最多、影響最大的翻譯理論。
1969年,奈達與查爾斯?泰伯合寫《翻譯的理論與實踐》一書出版,在這本書中,奈達用“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代替了“動態對等”。他解釋說:
“Translating means communicating ,and this process depends on what is received by persons hearing or reading a translation. Judging the validity of a translation can not stop with a comparison of corresponding lexical meanings, grammatical classes, and rhetorical devices. What is important is the extent to which receptors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translated text. Accordingly, it is essential that functional equivalence be stated primarily in terms of a comparison of the way in which the original receptors understood and appreciated the text and the way in which receptors of the translated text undertand and appreciate the translated text.”
2提高英語翻譯教學質量的對策
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桎梏,目前中學英語翻譯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一是英語教學的認知性偏差,二就是教學模式落后,教學方法老舊導致的英語翻譯教學水平止步不前。因此我們需要端正教學認知,改進、突破教學模式和方法,大力提高學生的英語翻譯水平和能力。
2.1端正教學認知
翻譯是將兩種不同的語言進行有效、全面的轉換,不僅要傳遞字面上的意思,更要傳達原文的精神和內。。因此中學英語翻譯教學應該以語言運用為目的,大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樹立語篇意識。
2.1.1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基礎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終生的,中學英語學習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最重要的階段,中學英語教學必須與時俱進,采取積極的措施大力提高學生翻譯水平和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選擇知識性濃、趣味性強、時代感強的句子作為范例進行教學。案例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文化氛圍,不斷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2.1.2樹立、增強語篇意識
翻譯實際上就是跨文化交際活動,是在具體語境背景下對某一語段進行的翻譯。翻譯活動不是肢解字詞句,而是需要在了解全文意思的基礎上,根據語境分析語篇,準確的傳達原文、原語段的真實意圖,并呈現出語段的風格特色。教師在評價中也要按照這一標準進行具體執行,不光看某個單詞、某個段落譯得如何,更要放眼于語篇的整體效果、語言通暢度、語義的連貫度等等。
2.2改進、更新教學模式和方法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學校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老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被動的接受。這樣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已經難以勝任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標準,必須改進、更新教學模式和方法,才能不斷提高中學英語教學的整體水平。(本文來自于《學術論壇》雜志。《學術論壇》雜志簡介詳見)
2.2.1教學相長,注重教與學的雙邊活動
翻譯教學是文化交流的過程,不是滿堂灌。教學交流有很多種,不只有課堂師生交流,還包括英語角、外翻譯實踐、網上翻譯交流等多種形式,還可以通過演講、閱讀材料、觀看電影等多種方式了解跨國交際的文化差異,學習到各種不同的文化習俗和翻譯技巧。只有不斷地集思廣益、教學相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2.2拓展教學內容
翻譯教學是文化交流的過程,老師還應該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全球視野。教學內容不應該只局限于課本,更要放眼于課本之外。老師在講授翻譯理論時應該把理論講活、用活,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翻譯實踐的科學性和功效性。在講授翻譯理論時,既要考慮教學目的,還要從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出發,講授英語翻譯中的一些基本原則。在具體的翻譯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實例教學讓學生知道怎樣的翻譯是好的,怎樣的翻譯是可以接受的,怎樣的翻譯是不當的,讓學生的翻譯真正做到信、達、雅。
現今,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對外活動和對外交流日益頻繁。各行各業接觸和使用英語日漸增加,對翻譯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不單需要對單純英語專業翻譯的基礎技能型人才,更多的是需要掌握各種行業知識,同時又有著過硬的英語翻譯能力的專業人才。這對非英語專業學生來說,意味他們有更大的顯示自身價值的領域和空間,但同時也要求他們有更強的英語能力,特別是專業英語翻譯能力。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能培養高素質人才,翻譯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影響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教材的設置,教學方法的運用,各種英語能力考試的導向和學生的學習態度等。筆者擬從教育方法方面探討翻譯教學的改革。
二、行為主義和建構主義
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是一個示范(刺激) ―模仿(反應) ―重復(強化)的過程。這種教學模式是建立在行為主義的基礎上的。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對句型,詞組,單詞的強化,但卻割裂了“教、學、譯”,使學生不能將翻譯理論和技巧與翻譯實踐聯系成為統一的整體,導致在翻譯能力提高上出現僵化。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信息。以此為中心建立的翻譯教學模式,是強調在翻譯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建構“譯”的概念,把“譯”作為一個學習的整體。在掌握翻譯的理論、規則和技巧時不能停留在模仿和強化的階段,而是要進一步的建構翻譯的最重要一個階段――實踐。使學生感受到整個翻譯過程的整體性,從而達到發展翻譯能力的目的。任務語言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是基于完成交際任務的一直語言教學法,以計劃和操作為其中心內容。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使用這一教學法,設定翻譯教學計劃,并以任務實施操作,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譯”的整體建構。
相較而言,以構建主義為基礎的任務型教學模式無疑優于行為主義教學模式。
三、實驗說明
為驗證不同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作用,筆者在梧州學院2009級非英語專業本科新生班級中,選取了3個英語水平相仿的班級(其中一個對照班,兩個實驗班)進行分組授課,進行翻譯教學實驗。讓三組學生分別接受不同教學模式的培訓,以比較不同的翻譯教學模式對學生翻譯能力培養的影響。一年后對三個班學生進行統一翻譯測試,對最終數據使用SPSS軟件進行定量數據分析,得出實驗結果。
(一)模型與假設
1.三個班分組授課,接受不同教學模式下的翻譯技能培訓。相關假設如下,
假設1:三個班的英語翻譯能力出現差異。
2.對照班按照教學計劃上課,即只做書本附帶的翻譯練習;實驗1班增加翻譯教學(使用行為主義教學模式);實驗2班增加翻譯教學(使用任務型教學法)。相關假設如下
假設2:實驗1、2班翻譯能力優于對照班
假設3:實驗2班翻譯能力優于實驗1班。
樣本選擇
筆者選擇了梧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系2009級機械設計制造1、2、3班學生作為實驗對象。為了保證實證研究的可信度和客觀度,筆者選取的三個個班級學生人數均超過30人,同時在實驗研究前對學生入學時的高考英語成績進行了統計,以確認三個班英語水平相仿。
四、統計結果和數據分析
(一)實驗前三組實驗對象的英語水平
(二)一年后統一翻譯測試成績分析
實證進行一年后,對三個組的學生進行統一的翻譯測試,使用SPSS 軟件對各組成績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對照班和實驗1班的翻譯測試成績有著顯著的差異(t=-3.165, df=74, p<0.05)。實驗1班的翻譯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班的翻譯水平。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對照班和實驗2班的翻譯測試成績有著顯著的差異(t=-6.486, df=76, p<0.05)。實驗2班的翻譯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班的翻譯水平。
由以上兩個檢驗結果可以得出,假設2成立。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實驗1班和實驗2班的翻譯測試成績有著顯著的差異(t=-3.734, df=74, p<0.05)。實驗2班的翻譯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班的翻譯水平。假設3成立。
從以上分析結果來看,假設1的成立說明,不同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翻譯技能的培訓明顯的起著不同的作用,
假設2的成立說明,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只做書本的附帶練習,翻譯訓練只占很小的比例,學生進行翻譯練習的量和度都是不夠的。增加專門的翻譯訓練可以使學生的翻譯能力有顯著提高。
假設3的成立說明,增加翻譯教學的情況下,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不同的效果。與運用行為主義的模式相比,運用建構主義任務型教學能使學生的翻譯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五、結論
通過實證研究證明,綜上所述,對教學模式做出調整和改革是有其實際意義的。同時,為使學生的翻譯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大學英語過程中增加翻譯教學是十分必要的。但單單是增加翻譯教學,還沒能完全的是學生的翻譯能力得到最好的鍛煉和提高,還要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加以輔助。構建主義任務型教學相對行為主義教學模式來說是一個更有效的教學模式。
參看文獻:
[1] 韓寶成. 外語教學科研中的統計方法 [M] .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 李蘆生. 芻議加強大學英語翻譯教學[J]. 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5).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91
0引言
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實際應用型人才。在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合作日益緊密,國家對既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又精通英語基本溝通能力的人才需求逐步增大,這也給我國的高職院校教學帶來不小的壓力。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和師資情況的局限性,我國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還不夠成熟,存在著重閱讀,輕翻譯的狀況,教師對英語各項技能的講授和培養明顯失衡。受社會一些工作單位的導向影響,學校對學生的英語四、六級以及A級的過級率過分重視,使得英語教學的側重點有偏差,這對培養和提升高職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非常不利,嚴重影響到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空間。在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過程中,翻譯作為衡量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重要標準普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會對我國高職英語教學帶來不利的影響。
1高職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職英語翻譯教學存在著不小的問題。
首先,從學習主體學生的角度來看,高職各班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差異很大,參差不齊,這種情況給教師課上開展合適水平的教學帶來了不小的難度。而且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較低,基礎知識掌握的較差,這對學好翻譯這門對學生基礎有一定要求的科目來說還是很有挑戰的。
其次,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很多英語課程的設置上不合理。這主要體現在大部分高職院校沒有設置單獨的翻譯課程,學生沒有經過專業知識的培訓,對基本的翻譯技巧和手法不了解,這給高職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再次,從教學主體教師的角度來看,很多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一直采用傳統的授課模式,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再加上教師自身對翻譯教學沒有足夠的重視,理論鉆研不夠,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指導。
2高職院校英語翻譯教學的具體改進措施
翻譯本身是一門能夠考察和衡量學生英語實用能力的學科,因此對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要求比較高,并且要求學生對西方文化、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等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改進傳統的高職英語翻譯教學,必須從各個方面共同努力。
2.1教師應該從多角度增加學生的英語知識面
翻譯,即翻譯者根據自己的理解,把兩種語言相互轉化的過程。專家公認的翻譯標準是“信、達、雅”。由于高職學生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所以翻譯只要達到最低標準就可以,即正確的表達出原句作者的意思,不增添和刪減信息。因此,要想翻譯的準確,高職英語教師應該首先針對不同學生的英語基礎因材施教,制訂符合個體條件的學習計劃,提高他們的英語基礎知識,包括詞匯和語法。此外,教師應該在平時的課堂授課中,多介紹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背景知識,使得學生能夠了解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的差異,避免在翻譯的過程中出現對某些詞匯的錯誤理解和翻譯。
2.2教師應該加強翻譯技巧的講授
很多同學在翻譯的時候,經常會出現譯文前后矛盾或者語句不通順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學生沒有掌握基礎的翻譯技巧和方法。比如說在英語單詞總數中,名詞數量多于動詞,而在漢語中恰恰相反,是動詞數量多于名詞,因此在很多英文句子中出現的抽象意義名詞不好翻譯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把這個名詞轉化成中文中的動詞來翻譯,這樣句子就更通順易懂。此外,因為中國人表達的時候更愿意用主動句,而英文中有很多被動句翻譯成漢語會很別扭,這時候我們就有必要把被動翻譯成主動,這些都是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老師需要重點強調的翻譯技巧。
2.3增加翻譯練習量
我們都知道熟能生巧,只有見得多,練的多,學生才能在此過程中逐漸掌握相應的技巧和方法。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的給學生多布置相應的練習,幫助學生提高翻譯技能。
3結語
翻譯是很深的一門學問,如果想搞好高職英語翻譯教學,教師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思維觀念和教學模式,真正的從多角度,提升學生的基礎,擴大知識面,使學生在大量的練習中掌握翻譯技巧,在積累中不斷的進步,逐漸提高翻譯實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