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學習先進事跡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一、鄒碧華同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對人民法官的誓言做了最好的詮釋。鄒碧華投身司法事業26年,始終堅持"敢于擔當、勇于創新、崇法尚德、公正為民"的職業精神,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人民司法事業,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作為黨員干部,都要有他身上體現的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優良品質和職業操守。
二、鄒碧華以自己的生命樹立了中國法院改革的豐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他充分體現了"燃燈者"的擔當精神。鄒碧華同志作為上海高院司法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兼司法改革辦公室主任,始終站在司法改革的第一線,勇挑重擔,不畏困難,以前瞻性的改革視野、精深的法學素養、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全國司改擔當探路先鋒。生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時代,每名黨員領導干部都要像鄒碧華一樣,追求改革理想,獻身改革大業,不計個人得失,不計個人毀譽,頂住壓力,沖破阻力,將改革"一點一點向前拱",在改革的征程上"殺出一條血路".
三、尊重基層維法人員,讓愛的贊歌充滿陽光。"法安天下,德潤人心",鄒碧華就是這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讓每一個當事人都體會到人民法官為人民的公仆情懷。斯人已逝,幽思長存。得知他不幸離世的消息,上海的律師們陷入無限惋惜和哀思之中,深圳律師協會專門為他默哀,湖南律師協會特別為他制作了悼念專輯。一位與他素昧平生的河南律師,特地乘火車趕來上海參加他的追悼會。
四、學習鄒碧華,我們要弘揚他的風采。鄒碧華以自己的作為展現了法官的高素質品格和無私無畏的亮劍精神。鄒碧華同志是審判業務行家,管理專家,授課導師學者,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他著書寫詩,樣樣精彩。鄒碧華雖然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用生命譜寫的人生壯歌依然在我們心頭傳誦,激勵廣大法官為中國的審判事業和改革之路奉獻出更多的熱情與力量。
【正文】
學習“最美公務員”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12月6日晚,巧家縣22個黨(工)委1800余名公務員以各種形式傾耳拭目收看了“最美公務員”先進事跡儀式,第一時間把握“最美公務員”時代內涵,深刻感悟“最美公務員”以擔當作為踐行“兩個維護”的政治品格,弘揚見賢思齊、學習先進、爭當先鋒的社會風尚。
儀式上,主持人一一介紹人32位最美公務員的感人事跡。有疫情期間知重負重,夙夜在公開發掃碼軟件的人民警察,恪盡職守、堅守國門的人民海關;有舍生忘死、馳援武漢爭分奪秒的白衣天使;有扶貧一線揮灑汗水、攻堅克難,帶領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和永葆軍人本色,洪魔當前扎入水中封堵決口的駐村第一書記;還有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企業干部,許身邊疆、甘居荒漠維護生態的巡山隊員........他們分別分享了自己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在防汛救災的緊要關頭,在重大工作任務中扛重活、打勝仗、勇擔當、善作為,無怨無悔為人民服務的感人故事,在平凡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基層公務員高尚的公仆情懷。
在品讀感悟“最美”故事中,“最美公務員”先進事跡引起了巧家縣公務員的熱烈反響與討論。
縣委組織部部務委員、縣公務員局局長邱有昆:“最美”是無聲的說服,“榜樣”是無窮的力量。公務員的“美”,不在華衣美服,在于信仰堅定黨性強,在于政治忠誠靠得住,在于恪盡職守作風正,在于品行高潔清正廉,在于為民服務業務精。最美公務員之所以“美”,是因為在稱號的背后,承載著“最美”的厚重價值。只有時刻以“忠誠干凈擔當”為鏡,樹好“最美公務員”的“樣子”,你才可能成為下一個“最美公務員”。
縣委組織部干部余朝波:“最美公務員”是用我們身邊的案例,發現美、宣傳美、弘揚美,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崗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群眾的事當做最急的事,守初心擔使命,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融入每一個服務群眾的細致工作中,持之以恒,努力成為群眾心中“最美公務員”。
縣委宣傳部干部陳徐洲:“最美公務員”身上一直煥發著“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他們身上煥發出的默默無聞、攻堅克難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公職人員學習、發揚和傳承。
團縣委干部羅景麗:“最美公務員”,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經年累月的默默堅守,朝朝暮暮、盡心盡力的守候與付出;沒有轟轟烈烈,有的只是平凡歲月里的點點滴滴。
學習王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檢察院干警在學習了佳木斯市公安局郊區分局四豐派出所民警王江同志先進事跡《王江的意義》報告文學后,開展了廣泛的討論,迅速掀起向王江同志學習的熱潮。在學習中我院采取了“三查三看”、“三個做到”、“四個結合”的方式,有力促進了檢察工作的開展。
一、強調“三查三看”,查找自身不足。一是對照王江同志先進事跡,查找宗旨意識強不強,看是否堅持立檢為公,執政為民,甘當公仆,無私奉獻,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二是對照王江同志先進事跡,查找工作實不實,看是否做到艱苦奮斗,開拓進取,扎實工作本文來源:文秘站 ,真正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三是對照王江同志先進事跡,查找作風嚴不嚴,看是否清正廉潔,嚴于律己,顧全大局,公道正派,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盡職盡責,鞠躬盡瘁。
二、堅持“三個做到”,推進學習深入。一是做到領導干部帶頭學。要求領導干部要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影響和帶動廣大干警,推動整個學習活動盡快形成;二是做到全體干警廣泛學。看完《王江的意義》報告文學后,要通過召開座談會,局域網討論等形式,組織干警廣泛參與,使王江同志的先進事跡成為全體干警的行為榜樣;三是做到聯系實際深入學。在學習活動中,要克服就學習抓學習的傾向,緊密聯系檢察工作發展實際,牢固樹立執法為民思想,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扎實工作、積極進取、以王江精神來推動檢察工作的全面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三、做到“四個結合”,務求學習實效。一是把學習王江同志先進事跡活動與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結合起來,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成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者;二是把學習王江同志先進事跡活動與正在開展的深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結合起來,牢固樹立黨的領導、服務大局、公平正義、執法為民、依法治國的理念;三是把學習王江同志先進事跡活動與當前開展的“履行檢察職能,服務和諧社會”活動結合起來,以建設和諧社會作為我院檢察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做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助推器。四是把學習王江同志先進事跡活動與檢察干警教育結合起來,把王江同志先進事跡作為政治學習的一項重點學習內容來安排、來檢查。
何祥美給我的最大體會是,打好基本功,做好每件事。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唱念做打,當兵有隊列、射擊等訓練科目,我們做媒體的也有自己的基本功,需要每天練習,才能精益求精、不出差錯,有重大新聞發生時,才能立即沖上去,成為新聞報道領域的“槍王”。
廣播是聲音的世界,最出彩的新聞報道,都是現場口播報道,我們可以用描述式的方法,把耳聞目睹的事件經歷告訴給聽眾。但這個能力不是天生具備的,必須平本文來源:文秘站 日勤學苦練。廣播記者要過語言關,做到發音字正腔圓,準確無誤,還要多向周圍群眾請教,多用簡單、平實的詞匯,學習符合大眾口味的平民化語言,做到質樸真摯,切忌矯揉造作。這些平日里的學習、積累和何祥美練習射擊、跳傘、潛水等是一樣的。許多優秀的記者、主持人為了練好口播能力,曾經含著石子練習,加大練習的難度。
再說創新。何祥美先進事跡告訴我們,光靠勤學苦練是遠遠不夠的,要有知識和創新能力才行。做記者,掌握大量的新聞背景知識,迅速組織成稿件報道出去,這是基本功。現在,我們還要懂得各種先進的錄制播出設備,摸清它們的脾氣、稟性,就像何祥美熟悉他的槍。
“三棲精兵”何祥美是新時代優秀革命軍人的典型代表,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頭腦,始終堅持愛軍精武、獻身使命的信念,在訓練場上不斷超越自我,在科技練兵的
道路上學習創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我們學習何祥美的先進事跡,就是要大力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黨、國家和人民軍隊的事業之中。
先進人物的事跡總是在平凡中見偉大,在細微處見真情。認真一對照,朱局長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他到檔案局工作的10年里,始終是帶著激情在做事,帶著感情在工作。記得2004年我錄用到檔案局工作,朱局長下達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組織實施林權檔案的數字化工作,當時國家、省里的數字化加工規范還未出臺,全省開展這項工作的單位也不多,正當我不知所措時,朱局長給了我一個指導原則,那就是從便于群眾查閱出發,怎樣能使檔案查的快、查得全,我們這數字化就怎么搞。之后的十年里,在朱局長的推動下,龍泉市的檔案數字化工作就沒有停頓過,資金的投入從最初一、二萬到現在的上百萬元,數據庫建設的也從單一的林權拓展到婚姻、婚民、土地等10多個民生檔案類型,供檢索信息110萬條。隨著一批批檔案數字化成果的投入使用,來檔案館查閱過檔案的群眾都認為,比以前更方便了,幾分鐘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檔案。當時的我一直認為,朱局長要搞數字化是想出政績,現在的我才真正明白,朱局長要搞數字化,并堅持十年之久,是為了讓檔案更好服務群眾。這十年,朱局長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檔案數字化只是其中之一,我舉這個例子,是因我親身經歷。
2012年九月十六日上午,全區中小學班主任老師匯聚榆次二中,聽了一場感人的先進事跡報告會,他就是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范妹鎖。回到學校后,我們又深入開展了向“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范妹鎖老師的學習活動。我們深受感動,又深有感觸。
一名教師的力量有多大?一個人的奉獻能帶來多大影響?47歲的范妹鎖老師可以給你答案。范妹鎖,男,47歲,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山西晉中榆次區長凝鎮人,現任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長凝鎮東長凝小學教師。從1985年師范畢業至今,他一直在榆次最偏遠的寄宿制學校任教,把青春、愛心全部奉獻給山區的教育事業,為山區教育譜寫了一首動人的奉獻之歌。他先后榮獲山西省師德標兵、山西省模范教師、山西道德模范、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等近20項市級以上稱號.
他走出大山,學成后又返回,從此虔誠守望。他能在那個窮山惡水的學校安心教學20多年,是常人所不能比擬的,他的各種稱號“土醫生”“男保姆”“范爸爸”等等,難道不是鄉親們送給他最好的贊揚嗎?正如他的學生所說,范老師用“一顆愛心,一顆責任心,一份堅守,一腔熱情,一句承諾,一份大愛,”譜寫了他對山區教育事業的一首贊歌。
學習了全國緝毒先進個人陳衛同志的先進事跡后,感觸很深。他立足本職、愛崗敬業,他開拓進取、奮發有為,他以身作則、模范帶頭,他公而忘私、無私奉獻。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人們警察的核心價值觀,弘揚了烏鐵公安精神。通過向陳衛同志學習,我會牢記宗旨、忠于職守、頑強拼搏,全力以赴做好反恐維穩工作,為烏鐵公安事業貢獻微薄之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做到:
一、養成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的好習慣。
陳衛同志善于學習,肯于鉆研,勤于思考。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能夠主動利用業余時間學習,鉆研業務知識,使自身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很快得到提高。我要學習他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這也是我查緝工作的實際需要。因為如果不注意學習,不注意查緝知識的積累,不注意研究新問題,思想就會封閉,思路就會狹隘,就難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我要像他那樣,利用一切空閑時間抓緊學習。具體來說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斷學業務、學知識、學政策。要擠時間去學,持之以恒的學,結合現實去學,把學到的知識用于日常工作,反過來在實際工作中去檢驗所學的知識。
二、養成勤奮敬業,踏實肯干的好作風。
陳衛同志不論是擔任民警還是領導職務,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他都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項工作。他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工作著,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辭。正是靠著這種勤奮的敬業精神,他在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為我樹立起了學習的榜樣。通過學習先進,我覺得我就要像他一樣用滿腔熱情,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職業精神勤奮踏實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來到大歹小學之后,她潛心育人,傾心付出,為當地筑起教育扶貧的希望之路。“以愛育愛”,是南明幫扶團隊為大歹小學確立的辦學理念。先把南明小學的各種行之有效的制度移植到大歹小學,再把主要精力用在組織各種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去幫扶大歹小學,牽頭組織制定《組團式幫扶大歹小學教育教學提升方案》,組織大歹小學教師學習《課程標準》,邀請南明小學“貴州省曹鳳英名校長工作室”等在內的有關專家團隊赴大歹小學搞教學診斷、送培送教等近100人次,組織大歹小學教師到南明小學跟崗學習30多人次,組織大歹小學學生赴貴陽開展“你好貴陽之旅研學”“童眼看世界,同心向未來”“音樂社團貴陽游學”等活動,開闊學校師生視野。王玉堅信,努力抓住愛的教育這一主線,開展各種教育教學活動,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培養他們學會被愛、學會愛人,大歹娃們一定能夠愛上學習,學好本領,走出大山。
學習陳燕萍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這些天,陳燕萍的名字引起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人民信服的好法官”的形象逐漸深入人心。
陳燕萍是江蘇省靖江市江陰園區人民法庭副庭長,扎根在基層人民法庭14年,情系百姓,無私奉獻,模范履行人民法官的職責,共審理3000多起案件,無一錯案,無一投訴,無一引發上訪,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做出了積極貢獻,被譽為“人民信服的好法官”。陳燕萍同志是法院系統的一個“老典型”,在多年的法官生涯中贏得了很多的榮譽,但最大的榮譽莫過于人民群眾口口相傳的“人民信服的好法官”的贊譽,正所謂: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
陳燕萍主動提出到基層法庭工作已經14個年頭,這14年也可以說是我國經濟社會發生較大變革的時期,各種矛盾糾紛越來越多地進入訴訟程序,特別是隨著利益多元化、價值判斷標準多元化等對人們思想觀念帶來的諸多影響,矛盾糾紛的解決難度加大,一個案件處理不當可能會引發更大范圍的不和諧、不穩定。陳燕萍所在的江蘇省靖江市江陰工業園區,是江蘇省跨江聯動的工業園區,這里相對全國農村而言經濟發展較快,但是仍處在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發展的轉型期,外來人口多,法庭管轄范圍大,既有傳統的本文來源:文秘站 鄉鎮[,!]農村,又有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城鎮,社會矛盾仍處在易發、多發階段。陳燕萍充分掌握了靖江農村的實際情況,懷著對人民群眾深厚、質樸的情感始終堅持奮斗在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線。在長期的基層審判實踐中,一刻也沒有離開群眾,長期向群眾學習,與群眾打成一片,在這14年中不僅很好地履行了一個法官應盡的職責,而且形成了“真心貼近群眾:用群眾認同的態度傾聽訴求;深入調查研究:用群眾認可的方式查清事實;注重釋法析理:用群眾接受的語言詮釋法理;真情化解糾紛:用群眾信服的方法化解糾紛”這一適應新時期人民群眾司法需求的工作方法。“陳法官辦的案件,我們放心,心里踏實!”、“陳法官是我們信任、貼心的好法官!”這是人民群眾和當事人對陳燕萍的最高褒獎。
現在,大家通過媒體的充分報道逐步了解了陳燕萍,卻很少有人知道采訪陳燕萍的記者們在采訪過程中的感人場景。榜樣的力量真的是無窮的!記者們在采訪陳燕萍的過程中一次次被感動,同時也在一次次的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著這種感動。去年12月24日至28日,、中央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最高人民法院共同組織近40名新聞媒體記者趕赴江蘇省靖江市,對陳燕萍先進事跡進行了為期5天的深入采訪。在采訪過程中,人民網記者趙晶身患感冒,還冒著嚴寒與大家一起到鄉村實地采訪當事人,后來實在支撐不住到醫院輸液。即便如此,她還倚在床頭細細翻閱陳燕萍先進事跡材料;光明日報記者袁祥是江都人,雖然靖江離家很近,但也沒顧上回家看看;新華社記者朱旭東就是靖江人,采訪時他多次過家門而不入,以至于采訪了好幾天,家人還不知道他在靖江;中央電視臺記者奚丹霓在采訪何小敏時,被其不幸的遭遇所感動,留下1000元錢給何小敏治病……。愿這種感動傳遞給更多的人!
菊美多吉有著許多優秀的品格,我們要學習她堅定信念、赤膽忠心、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 學習他牢記宗旨、踐行誓言、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學習他愛崗敬業、爬坡上行、務實奮發的工作作風;學習他公而忘 私、克己奉公、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同時,自覺對照先進找差距,以菊美多吉精神激勵自己,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 作方法,強化服務意識,認真開展工作。
當她微笑著站在我們面前時,她就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但是她的普通背后卻又透著那么多的“特別”和震撼,這種特別就是她對殘疾孩子無私的母愛給予和這種愛心給予的堅持,這一點,足以讓她顯得偉大。
教師是一個充滿奉獻的職業,特教教師更是一個需要用全身心的愛去奉獻的職業。選擇這個職業,不僅僅是選擇了艱難、奉獻、堅持,更是選擇了怎樣去詮釋愛。因為愛一個人,可以有很多種奉獻的方式,但是當一個人面對一群身體有各種缺陷和殘疾的孩子的時候,怎樣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就像歐平琴經常會自己扮作聾啞人帶著一群聾啞孩子逛商場一樣,她的姿態讓她比任何人都靠近那群孩子的心。
我們相信,歐平琴對生命肯定有著比常人更深刻的理解、更綿長的眷戀。她把這種理解與眷戀化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付出,在平凡的特教生活中呵護那些需要她的孩子,給他們支持的雙臂,渴望他們走得更遠。
在短暫人生中,她的“剎那芳華”照亮很多孩子本來殘缺、灰暗的世界。聽聽孩子們哭泣中的“吶喊”:“沒有‘小媽’,我們什么都不是!”
這個飽含親情的稱呼里,寄托了學生們多少濃濃的思念和愛意,可能歐平琴生前已經都感受到了,但是當我們今天紀念這位平凡的女教師時,我們依然為這個稱呼感動,“小媽”的稱呼詮釋了一位特教教師在孩子們心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