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財務風險的類別大全11篇

      時間:2023-10-19 10:32:13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財務風險的類別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財務風險的類別

      篇(1)

      財務風險評價體系對企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它能夠對企業的財務運營過程進行控制,讓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并對企業的財務危機進行預測,使經營者在財務危機發生前就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預防失敗。國外學者用單變量分析Z-score、Logistic回歸分析、多元線性判別等方法來進行企業財務風險識別。國內專家或學者在預測企業財務危機時,通常應用面分析、單變量分析、多重線性判定分析、神經網絡分析、Fisher判別分析、Logistic分析等方法。本文主要運用因子分析法和判別分析法對財務風險指標進行篩選。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清晰、簡潔、明了地篩選出相關性強的具有代表性的財務指標。

      本文首先以57家建材上市公司在建立財務風險系統方面還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以及現有風險模型無法實現準確判斷風險的實際情況為著手點,指出建立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的重要意義。上市公司只有建立財務風險評價體系才能夠更好地完善財務管理相關工作,才能夠及時發現財務危機的存在,從而提前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減少或規避財務風險的產生。

      一、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

      (一)樣本的設計

      在對建材行業進行確認時,首先根據A股市場中建材行業進行分類,在分類完成后確定選取上市公司大致的范圍,并且借助巨潮資訊網提供的資料,查找到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從而根據年報當中提供的信息對68家建材行業進行分類(如表1)。

      (二)樣本的確定

      在進行財務風險評價的過程中,本文選用的是因子判別分析法,該方法需要借助至少連續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財務數據。為保持數據的穩定性,在A股建材行業的上市公司中,只有57家建材行業上市公司符合數據的要求。因此本文最終確定選取這57家上市公司2008-2012年間連續披露財務數據的公司為樣本進行研究。本文的財務數據主要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年報主要來自于巨潮資訊網和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本文運用SPSS 17軟件對選取的各項指標進行因子分析。

      二、現行財務指標評價體系

      財務指標對于了解企業財務狀況來說非常重要,它能夠很好地反映企業的一些基本情況。企業的財務指標有很多,它們可以被劃分為不同的類別,每一個財務指標在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時候,其角度是不一樣的,并且各項財務指標之間也存在聯系,因此,現行財務指標評價體系選取財務指標變量時需要結合我國建材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各指標選取如下:盈利能力指標包括: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資產報酬率、每股收益、主營業務凈利潤率、總資產收益率、主營業務成本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償債能力指標包括:現金流動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營運資本配置率;資產營運能力指標包括:總資產、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存貨、應收賬款五個周轉率指標;現金流量能力指標包括: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固定資產、總資產四個現金比率指標;發展或成長能力指標包括: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總資產三個增長率指標。

      三、利用因子分析法對我國建材行業上市公司財務指標的篩選

      本文假設借助巨潮資訊網取得的年度報告中所提供各項數據都是準確可靠的,只有在這個假設成立的基礎上,本文評價建材行業的財務風險才具備可行性;同時假設市場是公平有效的,即如果企業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就會面臨財務方面風險。如果這兩個假設無法成立,則本文的研究也就不具有可行性。

      (一)數據標準化處理

      對于不同的財務指標來說,它的量綱是不同的,這就導致其數量級別也發生改變。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運用Z-Score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從而消除量綱的不一致給分析工作帶來的不利影響。

      (二)巴特利特球體檢驗

      在采用Bartlett對數據進行檢驗時,通常來說,如果KMO值> 0.5 ,說明可以運用因子分析方法來對指標進行分析。根據分析可知,本文選定的各項指標的KMO 值為 0.651,因此可以對所選數據的因子進行分析。

      (三)計算特征值

      選取特征值均大于1且其方差的貢獻率累計和達到80%以上的選取原則,從25個變量中提取出7個公因子,通過主成份分析提取法計算的總方差解釋可知,其方差貢獻率累計和達到了81.78%,說明了選取的7個公共因子能夠充分反映原變量的信息,代表性較好。

      (四)指標篩選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本文用7個公共因子代替原來的25個財務指標。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分析過程更加簡便。事實上,這樣的處理確實達到了簡化的目的,不過由于7個公因子的載荷值大小基本上沒有什么差異,因此,無法輕易對它們進行定義與解釋。因此,本文進一步借助方差最大法對上述7個公因子進行正交旋轉,計算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從而使這些公因子具有可以解釋的性質。

      借助方差最大法對上述7個公因子進行正交旋轉后,7個公因子對于變量的解釋性變強。

      第一公因子:在每股收益、主營業務凈利潤率、營運資本配置比率、總資產增長率、凈利潤現金比率指標上載荷值均在0.67以上;

      第二公因子:在速動比率、流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總資產現金比率等指標上有較大載荷,其載荷值均大于0.748;

      第三公因子:資產報酬率、主營業務成本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四個指標上載荷值均在0.52以上;

      第四公因子:流動資產、存貨、應收賬款、固定資產四個周轉率指標上載荷值均在0.5以上;

      第五公因子:固定資產現金比率、在總資產周轉率兩個指標上具有較大載荷,且最小的載荷值是0.75;

      第六公因子主營業務收入現金比率與第七公因子總資產收益率均有較高的載荷值,但是因子包含的變量均只有一個。

      本文選取前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的7個因子指標作為變量,為便于觀察,分別將第一公因子至第七公因子分別用 F1、F2、F3、F4、F5、F6、F7來表示,用SPSS 軟件對公司財務風險的類型進行K值聚類分析。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可以把第一類歸為危險型企業,第二類歸為安全型企業,第三類為輕度風險型。對抽取的7個因子進行K值聚類分析,具體結果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聚類結果中數字2對應的企業劃分為輕度風險型,共計46家,因此,大部分建材企業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并不理想,波動性較大,如果不采取正確的措施,導致財務狀況發展狀況惡化,則可能導致發生較大的財務風險;聚類結果中數字3對應的企業劃分為安全型;聚類結果中數字1對應的企業劃分為危險型,說明這家建材企業財務狀況在行業內很差,處于高財務風險時期。

      (五)判別分析

      本文進行判別分析過程中,類與類之間均值存在顯著性差異是判別結果有效的前提條件,如此一來,就要對變量的均值差異進行檢驗。通過對不同變量的檢驗可知,在顯著水平為0.05的情況下,可以認為F2(0.386)、F4(0.192)、F5(0.108)的均值在組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把這三個變量進行剔除,再進行判別分析。再進行組均值的均等性檢驗,檢驗結果顯示,變量F1(0.000)、F3(0.001)、F6(0.001)、F7(0.003)的均值在組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為了讓判別效果更加清晰和明顯,本文采用進行協方差Box 方法來進行檢驗,得到協方差檢驗結果的Box's M的值為74.895,F值為6.029,相伴概率為0.000,其值要大大小于0.05,說明此判別效果比較理想。

      表3給出了兩個典型判別函數所能解釋的方差變異,其中第一個函數解釋了所有變異的95.6%,第二個解釋了所有變異的4.4%。

      Wilks的Lambda表格用來檢驗各個判別函數有無統計學上的顯著意義,考慮到前2個函數較為顯著的解釋了100%以上的方差變異,從而接受由此建立的判別規則(見表4)。

      本文對樣本進行分類的過程中,將樣本分為三類,由此有三個分類函數。通過Fisher方法,本文得到表5所示的分類函數的系數。因此,可以得到3個分類函數的判別式。在上面的表格中,類別1代表的是危險型分類函數系數的函數判別值;類別2代表的是安全型分類函數系數的函數判別值;類別3代表的是輕度危險型分類函數系數的函數判別值。在判別模型建立之后,本文以貝葉斯判別準則作為基本判別準則,以上述選擇的7個公因子指標值作為自變量,將這7個自變量代入三個判別函數后就能夠得到對應的三個判別函數值。在對這些值進行比較后,最大數值的所屬的函數就是該企業所對應的財務風險類別。

      表6顯示的是判別函數的分類結果,可以發現對于危險型的企業判斷都是正確的,而對安全型的企業,有2家被誤判為輕度風險型的,對于輕度風險型的有1家被誤判為安全型的。但總體判別效果比較理想。

      四、結論

      本文在分析建材行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成因過程中,一方面結合了建材行業的經營特點,從而做到了有的放矢;另一方面結合了財務風險影響因素的復雜性特點,使得分析結果更加準確。本文在財務風險理論的指導下,采用因子判別分析法構建了建材行業財務風險評價模型,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關于建材行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控制措施。通過分析研究后,本文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評價建材行業上市公司的指標體系中因子包括:第一公因子:每股收益、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率、主營業務凈利潤率、營運資本配置比率、總資產增長率;第三公因子:凈資產收益率、資產報酬率、主營業務成本利潤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第六公因子主營業務收入現金比率與第七公因子總資產收益率。

      2.根據實證結果表明,利用K值聚類分析法將建材行業上市公司分為危險型、安全型與輕度危險型三類是可行的。

      3.通過對每個企業對應的三個函數模型值的大小來判別該企業的所屬類別,以此判斷該企業的財務風險程度,且該方法是可行的。Z

      參考文獻:

      1.孟星涵.鋼鐵行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2,(5):20-40.

      2.袁偉平.我國民營上市公司信用風險度量研究[D].江蘇大學,2009,(12):30-35.

      篇(2)

      一、充分認識城市燃氣企業建立城市燃氣企業財務風險體系的必要性

      1.建立財務風險管理體系是企業戰略發展的需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作為高危行業的燃氣企業所面臨的內外環境日趨復雜,諸如供應鏈風險、法律法規風險、安全環境風險、自然災害風險、投資決策風險、財務和資本運營風險等,都對公司提高防范風險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基于公司長遠發展的需要,建立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匹配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已成為當務之急。

      2.實施財務風險管理體系是企業規避風險,完善自我機制的需要

      依靠城市燃氣企業的壟斷背景,其經營風險往往容易被忽視,風險意識不強,風險管理工作薄弱,是企業發生重大風險事件的重要原因。財務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對公司重大風險的量化評估和實時監控,建立重大風險評估、重大事件應對、重大決策制定、重大信息報告和披露以及重要流程內部控制機制,促使企業建立動態的自我運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風險管理平臺,形成風險管理整體防范的長效機制,

      3.實施財務風險管理是企業提升內部管理水平的需要

      國內多數燃氣企業雖然都建立了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但是,往往由于各個體系與職能部門之間相互獨立,缺少有效的銜接和支撐,尚不能形成對企業生產經營風險的全覆蓋、全監控格局。因此財務風險體系通過建立財務管理運行機制和財務預警信息反饋系統,對公司經營計劃、投融資管理、生產運營和產品營銷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風險預測、識別和控制,對于企業穩健運行,提升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的有著重要意義。

      二、燃氣行業財務風險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1.對風險的認識不夠全面準確

      燃氣行業作為高危行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著諸多風險,但往往對風險的認識不夠全面,特別是對損失和盈利可能性并存的機會風險缺乏必要的認識。我們不能單純的將財務風險視為純粹的負面的東西,忽略風險中蘊藏的機會。換言之,既要恰當防范和控制純粹風險,又要理性認識和管理機會風險。

      2.財務風險管理多為事后控制,缺乏主動性

      企業現有的財務風險管理多為事后控制,對風險缺乏系統地、定期地評估,缺少積極的、主動的風險管理意識及機制,對財務風險缺乏必要的識別、評估與應對,不利于從根本上防范重大風險以及其所帶來的損失。

      3.只重視具體風險的管理,缺乏風險管理整體策略

      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體系分為戰略(決策)層面、管理層面、執行(實施)層面,但一般情況下公司現有的風險管理職能、職責往往散落在各個部門和崗位之中,企業只重視具體風險的管理,缺乏系統、整體地考慮企業風險組合與風險的相互關系,從而導致風險管理的資源分配不均,影響公司風險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4.財務風險應對措施的不足

      財務風險管理工作涉及的管理領域寬泛,專業性較強,風險管理技術應用相對滯后,定性分析運用較多,定量分析較為薄弱。強調純粹風險的規避,風險應對以單一措施為主,缺乏風險組合的觀念意識。

      三、城市燃氣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對策與措施

      1.制定合理的財務風險管理策略,建立嚴格的財務風險管理程序

      企業應根據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圍繞企業發展戰略,制定合理的財務風險管理策略。通過應用業務流程分析法對燃氣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就重點環節的資金流動狀況進行分析,確定風險因素的控制關鍵點,針對各風險控制關鍵點的不同內容進行綜合分析,確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選擇適合的風險管理工具,做到提前防范風險,使風險管理目標更為明確 ,提高財務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2.嚴格財務風險識別過程,建立全面的風險機制

      在財務風險管理中,應該以財務風險辨識為基礎,探尋財務風險的根源以辨析相關風險的可控性,結合對公司影響的重要性和在長、短期內其發生的可能性進行風險排序,在有效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采用定性方法或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風險評估,建立風險辨識、風險溯源以及風險排序機制。進一步梳理和規范管理流程,按照管理類別、專業性質對財務管理制度進行總體設計和系統分類,建立起涵蓋投資融資、工程及固定資產、物資采購、財務和資金管理等各個管理類別以及以內控為核心的財務風險防范體系,按照會計要素對供、產、銷各經營環節和人、財、物各控制對象作出明確的制度規定,形成與業務流程相統一的閉環管理。

      3.加強資金預算管理,建立財務預警系統

      對企業而言,資金風險在財務風險中占據著重要位置,燃氣行業具有初期建設資金投入較大、資金占用時間和投資回收期長等特點,基于這種特殊的行業特性,燃氣行業在資金管理方面往往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因而資金預算管理作為財務風險控制的重要手段,按照管理程序,將財務風險控制環節及關鍵點,納入預算控制范圍,通過全面預算進行事前籌劃,評估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建立財務預警系統,并采取相應的風險策略,控制和緩解風險,有效控制財務管理風險因素。

      篇(3)

      對企業生存發展進行合理的潛在風險分析是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前提。如果企業想得到長遠穩定發展,需要對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方法進行研究,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各個方面的經營風險。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類別

      (一)籌資風險

      企業主要通過發行債券、股票以及向金融機構借貸來籌集資源。發行股票會稀釋企業的股權,所以企業一般不會只采用發行股票這一種方式融資,而是采用多路徑融資方式。當企業通過借貸或發行債券的路徑籌集資金后,相應的債務和利息隨之增加,在后續的運用管理中,如果經營狀況不佳導致貸款和利息無法按期支付,就必須用年末的利潤來抵扣。但是這樣操作會造成企業的股東無法得到分紅,損害股東的利益,甚至挫傷其積極性,在這樣的境遇之下,如果市場環境不景氣,企業會逐漸面臨虧本經營的窘境,最終結果必然是破產清算。

      (二)投資風險

      在企業投資過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投資,導致不能按照企業預期的效果得到相應的利益,導致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出現風險,無法保證盈利能力和償付能力是正常的,企業在投資過程中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2)由于生產技術沒有達到預期的產品效果;(3)企業規模增加,無法控制,管理混亂;(4)債務負擔不斷增加;(5)生產技術差,產品延誤盈利能力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三)回收資金風險

      如果企業缺少對市場形勢的研判能力,自己的庫存缺少把控能力,或者不清楚貸款、債券的運作規則,也沒有計劃,就會直接導致企業的資金回籠困難,出現資金缺口。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如果大部分經營資金被占用且難以盤活,會直接影響企業資金的正常流動,甚至造成資金漏洞。而資金一旦出問題,生產停滯將是必然結果。

      (四)收益分配風險

      收益分配風險就是指由于企業沒有合理分配經濟收入所導致的財務風險。在企業的經營收益無法得到合理分配時,就會對投資人和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以及企業的償債能力等因素造成負面影響,使企業處于一定程度的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中。

      二、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一)宏觀經濟環境和政策的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企業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更是面臨著諸多挑戰。在這種背景下,國家經濟政策導致企業資本發生變動,使收支變得不確定,國家經濟政策的利率水平、消費信貸以及稅收利率都為企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風險。

      (二)財務人員缺乏專業素養

      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影響是非常深刻的?,F階段,企業內部的大多數財務人員雖然都能很好地完成基礎性的財務管理工作,但是對財務風險都缺乏認識,缺乏對財務風險最起碼的評估或預測能力,這回大大降低企業應對財務風險的綜合能力。近些年,會計電算化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各行各得到了推廣和應用。為了適應會計電算化發展趨勢,企業的財務人員必須掌握財務軟件的操作技能,但現實情況往往不容樂觀,因為企業中的大多數金融骨干年齡比較大,不熟悉信息技術的應用方法,這就限制了財務管理質量的提高。

      三、不斷強化內控力度,全力規避財務風險

      (一)提高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意識

      企業需要加強財務風險意識,做到企業從上到下一致重視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內部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財務風險制度,責任落實到每個人。企業需要不定期舉辦財務風險培訓,不斷提高全員的財務風險意識,貫徹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二)打造財務風險預警機制與流程

      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通常不是突然之間的事情,需要某個潛在的因素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而形成。市場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市場環境的變動為企業制造的財務風險往往是影響深刻的。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僅憑個人意識可能無法快速識別各種風險因素,這就需要借助風險預警系統來輔助其進行風險管理,基于風險預警系統分析生產經營中存在的重大隱患無疑是快速而有效的。

      (三)完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必須重視和完善,是財務管理工作規范化與制度化的發展的重要的制度基礎,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會計內部控制工作出現的漏洞出現財務風險,這就需要企業應依據內部管理工作與業務活動的實際要求來制定相應的財務會計制度、車輛管理制度、辦公用品制度與專用材料管理制度以及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等內部控制制度,制定的制度的合理性需要得到有效保障,這樣工作人員才能夠通過這些制度管理與控制企業業務全面開展。

      (四)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

      篇(4)

      一、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定義研究

      關于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的定義,一般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其中狹義財務風險指由于資本結構不合理和融資方式不恰當所引起的財務杠桿隱患;廣義的財務風險定義則不僅包括融資,而且還涉及投資、償債等造成的現實收益小于預期收益的不利過程。

      二、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現狀分析

      國家各種房地產調控政策措施的出臺,一定程度抑制部分剛需住房需求者的購房意愿和對未來房價持續上漲的預期。另一方面,營業稅、房產稅征收從嚴,增加了購房者的資金成本和投資風險。關于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現狀的研究,主要由以下幾種類別:

      (1)企業開放資金日益短缺,資金鏈斷裂風險不斷增加。尋靜(2013)認為房地產企業的樓市成交量出現了大量下降,這就給企業預售資金的回籠帶來困難,使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壓力加大。

      (2)資本結構不合理,財務杠桿作用偏大。楊(2012)指出,在籌融資方面,我國大部分房地產企業對資本市場的運轉、理論缺乏研究,在籌資時資本結構和財務風險考慮較少。

      (3)項目開發缺乏合理的全面預算和科學管理。楊軍芳(2013)認為由于不可移動性和物態固定性,房地產交易只能通過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轉移來完成,從而影響了房地產的流動性和變現性。

      三、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影響因素的分析

      (一)外部政策環境因素

      利率和稅率變動風險。盧利紅(2012)等認為利率和稅率的變動會導致財務風險的進一步擴大,會導致開發成本提高,預期收益降低。

      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迮玉琴(2013)認為房地產行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巨大不穩定因素,而國家對房地產行業推出的各種調控政策將會導致房地產企業的財務風險發生。

      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許國強(2013)認為當通貨膨脹率大幅度上升時,會增加企業的開發成本,降低企業收益。

      房地產市場不成熟。劉佳(2013)認為,作為新興行業的代表,起步階段較晚,關于房地產業發展規律及其經營管理方面的研究尚欠成熟;在投資運作上,房地產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投資模式單一性。

      (二)企業自身和內部管理因素

      房地產行業本身性質的影響。除了來自于其本身資金密集型、現金需求量大、投資收回期長和不易變現等特點外,還來自于投資該行業的高額利潤和營運模式單一性。

      項目決策各環節風險影響。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根據不同環節,可劃分為投資風險成因、償債風險成因、籌資風險成因和營業風險成因四種。而大多數房地產企業的生產經營資金主要依靠自有資金和銀行借入資金帶來的資本結構不合理,加劇了財務風險。

      財務管理人員職能意識不強和道德風險的存在。我國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機制不夠健全,主要表現在內部控制不健全、缺少全面有效財務管理預算制度、內部審計機制不健全等。

      四、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研究

      (一)以Z-Scroe為基礎的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模型

      EdwardIAltman(1968 )年提出的Z- Score 模型是一種運用多種財務比率加權匯總而構成線性函數公式來預測財務危機的一種多變量預警模型,該模型根據各個財務比率的警示作用大小給予了不同權重,通過得出的Z值與臨界值對比來綜合反映企業財務風險狀況。

      (二)修正的Z-Score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模型

      張紅等(2013)基于多元判別分析法修正了Z-Score基準模型,構建了適用于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的財務預警模型(FRE),該模型對中國房地產企業的財務危機預警平均準確度達90%以上。

      (三)以模糊-層次分析法為基礎的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模型

      該方法將模糊分析法與層次分析法(AHP)相結合,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多準則、多層次決策的綜合評價方法。宋銳林(2011)通過研究得出該方法可以比較有效的預測企業財務風險,起到財務預警的作用。

      五、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的對策研究

      (1)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和內部監督體系。通過引入全面預算管理和內部監督體系,做到財務籌資以及投資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管理,可以確保財務管理處于一個規范有序的狀態。

      (2)建立多元化融資渠道,改善企業資本結構。房地產企業應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實施多元化融資策略。擴大等權益性的資金來源比重,降低非權益資金來源,擴大私募基金、房地產基金等融資規模。

      (3)完善財務管理授權制度,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提高和強化資金管理、資金利用率有助于防范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此外,要重視現金、建筑材料和應收賬款的管理,完善企業授信制度。

      (4)建立財務預警系統,提高財務人員職業素質。在財務控制領域建立有效的財務制度、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為房地產企業提供預警信號,可使經營者及早采取措施。

      六、結語

      關于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未來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財務風險對各個因素的敏感程度和受影響頻度;二是商鋪、商業性住宅、普通性住宅等房地產行業內部不同類別房產的財務風險差別;三是結合土地價格、銀行風險等和房地產關系密切因素的變動來衡量和預測房地產的財務風險和未來房價趨勢等。

      參考文獻:

      [1]申雪麗.財務管理風險防范措施在房地產企業的應用分析 [J].財會研究,2012,(13).

      篇(5)

      一、當前我國企業普遍采用的財務分析方法

      (一)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顧名思義,就是將一組或一組以上可進行對比的數據或指標,兩兩對比、分析、考察,從而判斷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與當前企業的財務風險。通常企業在進行對比分析時,多是將本期數與計劃數、本期數與上期數、企業數據與行業數據、本部門實際數與其他部門實際數等指標進行對比和分析。

      (二)結構分析法

      結構分析法是指將某一項財務指標看做一個整體,以其某個組成部分的數據作為分子,除以該項整體財務指標,以計算其結構比率。通過對結構比率的分析,不僅能夠了解各個因素的比重和結構,還能對各個因素的結構和成分進行合理性評價,并且找出各個因素的變化規律。

      (三)因素分析法

      某一個數據指標的影響因素可能有多個,因素分析法就是將某一個數據指標分解成多個具體的因素。之后按照某一順序從某個因素開始,作為替換變量逐一替換。在替換的過程中,當其他因素不為替換變量時,均看作為確定因素。通過因素分析,可以測算出某個數據指標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以及各個因素對指標變動的影響程度。

      (四)趨勢分析法

      趨勢分析法,是在參照財務報表的基礎上,將表中相關財務數據的兩期或多期連續的數據比率或指標以定基對比和環比對比的形式進行對比分析,以獲得其增減變動的數額、方向、幅度等信息,以揭示企業的現金流變化情況和運營情況,是一種趨勢變化分析方法。

      二、我國企業財務風險來源與類型

      (一)償債風險

      償債風險基本是每個企業都會面臨的一項財務風險。償債風險的來源有兩個方面,詳見表1。

      (二)收益變動風險

      由于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日益變化,競爭也逐日加劇。在這種背景下,企業資金使用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直接導致企業在運營中會面臨收益變動風險。企業為了降低資金成本,往往采用負債融資模式。同時還能依靠財務杠桿放大企業收益。但是同時,卻也使企業的風險被放大。

      (三)現金風險

      企業現金持有量的不足容易給企業帶來現金風險。倘若企業現金持有量過少,那么企業的正常支出將不能被保證,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生存維系,還會對企業信譽帶來一定影響。然而,倘若企業的現金持有量過多,企業的機會成本會被增加,企業的利潤率將會受損。因此,企業現金持有量過多或過低都會引起現金風險。

      (四)應收賬款風險

      應收賬款,是企業應收而未收的款項。通常是由于回收時間的不確定性或者回收金額的不確定性所引起。詳見表2。

      三、合理利用財務分析預防財務風險

      (一)將財務分析提高到戰略高度,結合企業戰略防范財務風險

      企業在進行財務分析時,不能單純的為了財務分析而分析,應在分析之前明確企業戰略,從戰略的高度進行財務分析,有所側重。具體而言,企業通常有兩種戰略,即成本領先戰略和差異化戰略。戰略的選擇不同,財務分析指標的側重也將不同。倘若企業選擇成本領先戰略,那么其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會發現企業的毛利率較低,同時周轉率則較高。企業可在成本領先的戰略之下,薄利多銷。同樣,倘若企業選擇差異化戰略,那么其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會發現企業毛利率較高,周轉率較低,主要是因為企業采取了差異化的戰略,注重產品特色,價格制定較高。因此,企業所選擇的戰略不同,財務分析結果有很大差異,對此企業應有所側重,有所針對的防范財務風險。

      (二)充分利用企業財務報表數據進行財務分析以有效防范財務風險

      1、資產分析

      一般而言,在企業資產中,應收賬款和存貨的比重通常較大。因此,加強對二者的財務分析較為重要。倘若企業的“流動資產周轉率”較低,那么可能表明企業的銷售渠道位于下流,企業應以打通銷售渠道作為其當務之急。同時還能間接減少其銷售費用。此外,倘若企業“固定資產比例”過高,企業應圍繞資產分布和利用情況,防止資產閑置和產能過剩。

      2、損益分析

      企業的收入通常是銷售收入。其他收入雖然也是收入的構成,但是比例一般較小。因此,企業在進行收入分析時,主要可以對產品銷售收入以及與其相關的產品單價和銷售數量展開分析。其中,銷售數量的分析,可以以產品類別、地區等進行劃分,分別予以分析。同理,企業的成本構成主要是營業成本,以及期間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在對成本進行分析時,企業可以按照產品類別、銷售區域、部門進行分析,從而有效控制成本,防范財務風險。

      (三)嚴格進行成本控制分析

      成本控制分析是企業財務分析的一項重點。企業唯有控制好成本,才能真正防范財務風險。企業在進行成本控制分析中,始終要圍繞企業的整體控制目標,在此基礎上對企業成本的升降原因進行分析與揭示,及時查明成本的影響因素。

      其次,要明確成本控制的關鍵因素和能夠引起財務風險的潛在成本風險控制點,分重點的制定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和操作規范。就方法而言,可以參考《管理會計》知識,利用“本、量、利”的分析模型,對變動成本、盈虧平衡點、邊際貢獻等進行分析和測算,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通過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將財務風險防范于未然。

      (四)利用 SWOT 模型進行分析

      企業的財務數據通常是對企業過去的信息進行反映。企業防范財務風險的目的是為了未來持續經營?!癝WOT”模型能夠在依據企業現實的基礎上,遵照企業決策的同時,防范財務風險,有助于企業未來持續經營。在 SWOT 模型中,S,即為strength,表示企業的優勢;W,即為weight,表示企業的劣勢;O,即為optunity,表示市場中的機遇;T,即為Threats,表示來自于市場中的威脅。通過利用SWOT模型進行財務分析,能夠獲知和明確企業的優勢和劣勢。比如,資金的充足情況、產品的市場占有情況等。從優勢和劣勢兩方面對企業進行財務分析,發揮其優勢因素為企業發展和運營創造機會,以及避免其劣勢因素對企業的影響。把優勢劣勢變成對未來機遇和威脅的判斷,從而有效規避企業財務風險,促進公司戰略和決策的制定。

      (五)加強企業現金流量情況的分析

      企業在利用財務分析防范財務風險的過程中,還應對現金流量信息進行充分的重視和分析。以往,企業在進行財務分析時,多以“收益”為中心。當前,隨著市場環境的改變,企業的財務分析也應有所轉變,應逐漸向“現金流量”為中心轉變。重點分析企業是否能夠通過其自身的經營活動獲得足夠的現金流量,以及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情況是否具備較高的效率。同時,企業還應在利用外部融資之后的企業運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凈流量進行分析,評價其籌資策略情況,以及企業的現金流量的動態穩定性。

      參考文獻

      [1]金美子,吳秀蘭.淺談現代財務分析方法[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1(05)

      [2]朱小霞.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J].經濟師. 2011(08)

      [3]蘭啟聰,畢玉平.財務分析與風險防范[J].商場現代化. 2010(29)

      篇(6)

      一、高校合同管理系統

      高校合同管理系統包括:合同準備、審批、執行、控制、結束等合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提高合同履行管控的力度。通過查詢、統計分析和預警提醒等多種手段實現本單位的業務管理,幫助本單位把資金計劃、合同進度、合同審批、合同變更、相關發票、合同資料等管理得更具條理性和統籌性,更使合同管理從繁瑣混亂的狀態中解脫出來變得輕松、愉快;使收付款管理從各種復雜的人事當中解放出來,減少腐敗的風險,從繁多拖沓變得及時。此外,多種形式的合同、收付款數據等統計圖表,也為單位日后的發展和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

      二、制定合同管理流程

      公司合同管理流程一般包括如下幾個環節。(一)前期準備。1.立項。項目立項是本單位為推動某個項目上馬,根據本高校中長期規劃或學院管理過程中涉及的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而提出的框架性的總體設想。按照本單位的審批程序經相關職能部門批準。立項報告包括項目實施前所涉及的各種由文字、圖紙、圖片、表格、電子數據組成的材料,主要內容有項目投資建議的主要依據、資金來源、項目達到的要求等。2.合同起草。根據合同的具體形式選擇相應的合同格式。高校合同的主要類型有承包合同、采購合同、維修合同。(二)合同簽訂。第一,經辦人按照本單位的管理流程將合同文本底稿報送相關職能部門批準、審核。第二,本單位的需求部門、財務部和經辦人應當從合同涉及的替在風險方面共同審核合同初稿,并提供建議,供主管領導參考。從維護公司經濟利益出發,盡量做到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避免或減少公司可能發生的經濟損失。第三,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招投標程序進行招投標。(三)合同的履行及歸檔。合同以雙方當事人簽名蓋章生效后,專人負責監督合同的履行。在合同履行期間,經辦人或合同履行監督人負有下列責任。一是收集保管合同履行中形成的所有相關資料;包括合同底稿、合同變更原因及變更內容、資金支付等情況。二是合同履行結束應及時歸檔、分類,供以后同類合同作參考。如有可能,應該對每一項目合同及時進行總結。提高工作效率及資金使用效能。

      三、合同管理的核心

      合同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高校應當重視本單位的合同管理工作,著重從合同管理模式、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管理制度等方面建立符合本單位實際需要的合同管理體系,減少風險發生頻率及程度,提高資金利用效能。做好合同管理的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依據學院的管理體系結合合同的一般流程制定出相應的合同管理制度,如:合同評審會簽制度、合同變更管理制度、合同履行管理制度及合同文件資料歸檔保管制度等,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加速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需求的新的合同示范文本。第二,依據合同的不同類別進行分類,可以用文件夾存放,再根據需求分門別類;對合同實行專人專項管理,并且類別制定相應的管理標準。加大合同管理力度,保證合同的順利履行。第三,推行合同管理人員持證上崗制度。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減少潛在的主觀風險。第四,加強政治學習,提高相關管理人員的思想覺悟和服務意識,預防潛在的主觀風險的出現。任何完善的制度最終產生的效能決定于執行人員的素質。

      四、當前高校合同管理存在的財務風險問題

      (一)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論是前期的談判工作及日后的監管任務,管理工作的復雜程度決定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主觀或客觀的財務風險,這就需要相關領導不斷完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減少財務風險的產生機會。(二)合同管理人員專業水平和法律意識不高。合同管理人員專業水平和法律意識不高,對簽訂合同的關鍵點把握不足,都會不同程度地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不能嚴格按照章程及規范開展工作,也會導致潛在的主觀和客觀財務風險。(三)高校管理不同部門缺乏溝通。高校不同職能管理部門缺乏有效溝通,或在工作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其他部門的意見也會誘發財務風險。(四)履行階段也是一個重要的合同風險來源。合同監管人員不能認真履行監管義務,承擔監管責任,都會將合同潛在風險轉化為實際的法律風險和主觀風險。同時,在合同救濟階段,由于救濟措施和后續工作跟進乏力,造成勝訴案件執行不力從而產生財務風險。

      篇(7)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上市公司數目逐步增加,上市公司作為現代化企業的代表,通過資本市場獲得的財務支持,使它們快速地發展,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卻能看到不少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不佳,導致一批虧損的企業被暫停上市甚至終止上市,這反映出一些上市公司并沒有建立起有效合理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在2003年對478家資產規模超過500萬元的企業的一個訪問發現,僅有18%的中高管理人員具備較高的危機識別能力,而超過七成的人僅具備對危機識別的較低能力,現代企業面對的財務風險卻不斷地多樣化和復雜化,危害程度不斷地加深。因此,通過早期的風險識別與評估來防范和降低財務風險的危害度,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的。

      二、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類別

      需要建立有效的風險識別評估系統,首先需要對現有的財務風險進行分類總結,典型的財務風險包括:籌資和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收益分配風險、公司外部風險以及財務實務風險。

      一是籌資其中一個渠道是借入資金,當公司經營虧損導致無法還本付息時,需要籌借更高代價的資金,嚴重時甚至導致倒閉;另一個渠道是所有者投資,這種資金屬于公司自有資金,不需承擔收益風險,但當經營業績不佳時,則會令投資者失去信心從而影響進一步的籌資,影響公司發展。當公司的投資項目時,由于市場調研失誤、項目執行錯誤、資源投入不合理、交易過度等原因,導致不能達到預期的收益水平時,就可能導致嚴重的財務風險,如2003年中航油則因為衍生品交易巨虧而申請破產保護令。

      二是當公司不合理的控制產能,通過賒銷來擴大銷量,導致應收賬款規模過大或是債務期限結構不合理時,會導致現金流的缺乏甚至資金鏈的斷裂。

      三是在股利分配決策過程中,需要確定企業的稅后利潤用于支付股利和支持在投資的比率,一旦沒有合理的分配,則影響著未來的籌資或者企業的持續經營。

      四是當公司擔保的企業出現經營困難而無法還款付息時,公司需要付連帶責任;當外部匯率劇烈波動時,公司以外幣計算的資產與負債價值也會有很大的變化,如今年發生的盧布下跌。連帶責任風險和外匯風險是現今主要的外部風險。

      五是由于公司的內部財務制度不合理,財務處理方法失誤以及內部控制的缺失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如2001年安然公司因財務處理不當而最終破產。

      三、財務風險的識別評估方法建議

      最有效率的財務風險識別方式就是通過分析上市公司經過審計的會計報表和相關信息,識別并評估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導致的損失程度,從而提前改進財務制度和控制資金流動,規避或降低損失。

      當注冊會計師對公司年報被出具了不發表意見、保留審計意見或懷疑意見時,應該研究公司會計方法的選擇是否夸大了資產和收入等等,尤其是對存貨的計價、收入費用的確認方法以及折舊提取過程需要倍加注意,并注意現金流所反映的真實情況。

      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也應該定時評估財務的狀況去調整公司的經營,通過調整籌資、經營生產活動、銷售過程、存貨周期等等的管理,是公司的財務狀況維持正常,當發現籌資成本上升、經營收入未達預期、股利分配過高或過低,或銷售回收資金延期等等風險時,應該及時和財務人員溝通并預測這些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其會導致的最嚴重后果。

      在為其他企業進行擔保時,公司應組織財務人員和專業人員對被擔保公司進行理性的審查,避免因為管理人員主觀的原因輕易為企業進行擔保。相關人員應該詳盡地評估擔保企業的經營狀況、資產負債水平、商業信譽、還款能力等等。在形成擔保關系后,相關人員需要定期地對擔保企業進行評估,當發現風險時應當及時主張權利,并做好使用抗辯權、追索權和免責規定的評估。

      當公司由于對外的經濟和貿易而存在以外幣計價的財產和負債時,財務人員也應該關注外匯匯率的波動,遇到以某些以外幣計價資產或負債金額數目較大,或是該種外幣匯率風險較大時,應評估損失的可能性并考慮使用選用如遠期外匯合同等外部套期保值工具規避外匯風險,管理人員也應該再訂立相關合同式盡量采用對公司有利的貨幣計價。

      如果公司有控股的子公司,在分析財務信息時則應該先合并報表,使管理人員清楚公司整體真正的財務狀況,對相應的財務信息進行季度或者年度的對比,通過對比發現變動較大的項目;同時,財務人員應該觀測各種財務比率的變動,常見的有:一是流動性比率:流動與速動比率、應收賬款周轉期、存貨周轉期;二是負債比率:總資產負債率、負債與股東權益比率、長期負債權益比率、利息保障倍數;三是獲利能力比例:總資本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長期資金報酬率、銷售凈利潤率等等,當發現某項目年度變化過大或某種比率出現異常時,應該分析原因并及時報告管理層,讓公司可以及時地調整籌資、投資活動、銷售以及經營,使風險得到合理的控制。

      另外,為了獲取清晰的財務信息,財務人員應該在報表附注中清楚說明采用的會計方法如合并、存貨、折舊、收入和費用的確認、無形資產評估、所得稅、股票計劃、債務與借款安排等等,并在實際操作中不斷評估所采用的會計方法是否能合理的反映公司的經營狀況,對于財務報表有重大影響的會計方法變更,需要向管理人員解釋不同會計方法會導致的財務結果。

      公司的管理人員和董事會應該定期評估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是否能保證財務信息的有效性,此外,為了避免人生操作的失誤或者員工由于利益關系的故意隱瞞,公司應該通過信息化系統,建立相應的業務邏輯以自動發現財務信息的異常,對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在公司發展過程中不斷地更新和豐富系統的業務邏輯,盡量涵蓋新增的財務風險范圍。

      四、結語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上市公司的數量不斷增長,規模也日益擴大,上市公司的財務處理愈加頻繁和復雜,財務問題不斷涌現,造成一些上市公司股價的劇烈波動,不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造成財務風險的原因往往是一系列風險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上市公司需要對財務風險進行全面的了解,就要求擁有一套完整的財務風險識別和評估系統,對公司面臨的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進行評估,從而能調整經營和內部控制制度,最大限度地防范風險和降低風險的損害程度。

      參考文獻

      篇(8)

      眾所周知,工程勘察單位在其生存與發展過程中,面臨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各種風險,這些風險不僅具有客觀性、不確定性,同時還具有風險與收益的對稱性。在市場經濟下,工程勘察單位財務風險管理的主要任務,就是緊緊圍繞“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理財目標,對財務風險與不確定性進行主動積極的管理,從而使工程勘察單位以最富有成效的方式,實現其目標和使命。同時隨著金融危機的進一步加深,不少經營風險較小的工程勘察單位卻因財務管理失敗而被財務風險所葬送。加強對財務風險的管理已成為現代工程勘察單位經營管理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

      一、財務管理中的風險觀及其運行基本規律

      財務管理強調的風險應該是經濟活動未來實際結果與預期目標出現差異的可能性,是在特定條件下和特定時期內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的變動程度。就工程勘察單位而言,其生產經營過程通常主要表現為物資流動、資金運動和信息運動三個相互交織的運動過程,但由于單位內部和外部各種風險因素的存在,單位上述三大運動過程可能在時間上出現間斷,在形態轉換中發生停滯,最終使得單位經營的未來實際結果可能偏離單位的預期目標,這種可能性的存在將會導致單位發生經營總風險,并具體表現為物資流風險、資金流風險和信息流風險。但物資流風險、信息流風險最終都從財務風險中反映出來,故財務風險是單位經營總風險的集中體現,并成為單位經營總風險的核心和落腳點。在上述管理環節中,單位應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實施各項以風險防范為基礎的財務管理工作。這些方法主要有風險預測方法,風險決策方法,風險預防和控制方法,風險管理效果評價方法,以及風險損益處理方法等。單位進行風險預防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風險回避、風險轉移和風險自擔三大類型。為避免風險的發生,單位可以采取風險回避措施,主動放棄可能導致風險的方案。它是一種簡單易行、全面徹底的風險管理措施,其實質是回避那些引發風險的經營活動,以減少風險損失。當單位對風險進行預測決策之后,如果認為某項經濟活動非進行不可,而單位又無足夠財力來承擔其風險,或者單位承擔風險所發生的成本要高于收益,單位則可以考慮能否將風險轉移給其他單位。當單位不能或不愿進行風險回避或轉移時,便將風險留給自己承擔。單位決定自擔風險后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自行加強管理以預防風險;進行風險隔離或風險結合以降低風險對單位總體的影響;自行采取補救措施以減少風險損失;提取各項準備金以增強風險自擔能力。

      二、我國工程勘察單位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程勘察單位的發展和母下級工程勘察單位體制的建立,財務管理中的風險危機問題愈加突出,分析其產生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信息失真

      目前我國相當多工程勘察單位的信息嚴重不透明、不對稱和不集成。出于各自的利益,工程勘察單位管理部門間不愿及時提供相關信息,人為制造信息孤島,工程勘察單位的高層決策者難以獲取準確的財務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況。更為嚴重的是,工程勘察單位各層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虛假信息,使得匯總起來的信息普遍失真,會計核算不準,報表不真實,有時合并的會計報表還掩蓋了下屬部門的實際經營狀況。同時受利益驅動的影響,社會審計也走過場,以至于有的工程勘察單位假數據真做賬、真數據作假賬,不同的場合報不同的賬,賬面利潤看似不少,但不良資產有增無減,該提不提、應攤未攤、盈虧不實的現象廣泛存在。

      2、監控不力

      目前我國的工程勘察單位中,出資人對工程勘察單位、上級工程勘察單位對下級工程勘察單位對各資金運動環節,普遍存在著監控不力等問題突出。盡管設置了一些監督職能,也制定了多種監督制度,但因監督者沒有掌握工程勘察單位財務資金全面情況的必要信息和手段,故而難以及時有效地發揮作用。相當多的工程勘察單位在重大投資等問題上還沒有形成有效的決策約束機制,個人說了算,資金的流向與控制脫節。不少上級工程勘察單位難以及時掌握下級工程勘察單位的財務資金變動情況,工程勘察單位資金入不敷出,依賴借新還舊來維持生產經營,財務風險極大。

      3、風險管理系統缺乏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工程勘察單位面臨的經濟環境變化得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復雜,工程勘察單位的財務風險逐漸加大。面對新的經濟環境,為了提高工程勘察單位的競爭能力,加快單位的發展,工程勘察單位急需建立和完善財務風險管理系統,防范和降低財務風險。與此相對應的是,如果工程勘察單位采取有效的財務風險管理措施,則有可能降低財務危機所造成的直接損失及間接損失,并明顯減少工程勘察單位因財務風險而發生破產或被它方收購兼并的概率,從而減少工程勘察單位財務危機的預期成本。有研究根據進行財務風險管理及未進行財務風險管理兩種工程勘察單位所做的比較分析表明,凡是采取了有效財務風險管理措施和手段的工程勘察單位,其發生財務危機的概率要明顯低得多。

      4、資金結構不合理

      資金結構是指工程勘察單位資金總額中不同來源的資金各自所占有的比重。單位集團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按照資金的不同來源,工程勘察單位的資金可以分為自有資金與負債資金;按照資金時間的不同可以分為長期資金與短期資金。一般來說,工程勘察單位在形成自身資金結構時,長期資金與短期資金、自有資金與負債資金應相互搭配,以保證工程勘察單位資金的正常周轉。而現在許多工程勘察單位在進行生產經營時,并不注重資金按不同的來源及不同的時間進行搭配,常常造成資金周轉不靈,這種資金周轉問題的出現并不是工程勘察單位資金不足,而是資金結構出現問題,從而加大工程勘察單位財務管理的風險,降低工程勘察單位的價值。

      三、工程勘察單位財務風險控制措施

      工程勘察單位財務風險控制是指工程勘察單位在從事經濟活動的過程中,不因財務風險的存在而放棄既定的目標,而是采取各種措施和手段設法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工程勘察單位財務風險控制的內容,主要包括單位的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資金回報活動的風險控制。

      1、籌資風險控制

      工程勘察單位籌資風險是指由于負債籌資引起、且僅由資本承擔的附加風險,是工程勘察單位債務到期償還的不確定性和經營風險延伸造成的結果。工程勘察單位承擔風險程度因負債方式、期限及資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臨的償債壓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籌資決策除需要規劃資金需要數量,并以合適的方式籌措到所需資金以外,還必須正確權衡不同籌資方式下的風險程度,并提出控制風險的措施。不過由于工程勘察單位籌資風險的類別不同,產生成因對工程勘察單位財務的影響也有差別,為此,實務中應根據不同類別的籌資風險提出不同的防范對策。對于工程勘察單位的現金性籌資風險,從其產生的根源著手,應側重資金運用與負債的合理期限搭配,科學安排工程勘察單位的現金流量。如果工程勘察單位的負債期限與負債周期做到與生產經營周期相匹配的話,則工程勘察單位總能利用借款來滿足其資金的需要。所以,按資金運用期限的長短來安排和籌集相應期限的負債資金,是控制工程勘察單位財務風險的對策之一。因此,工程勘察單位就必須采取適當的籌資政策,即盡量用所有者權益和長期負債來滿足工程勘察單位永久性流動資產及固定資產的需要,而臨時性流動資產的需要則通過短期負債,由此既避免了冒險型政策下的高風險壓力,又避免了穩健型政策下的資金閑置和浪費。

      2、投資風險控制

      由于工程勘察單位投資具體形式的不同,每類投資可能遭受風險的直接原因、具體表現形式,以及風險估量和控制的方法均將有所區別。當前很多工程勘察單位都喜歡采用組合投資的方式來分散風險。我們認為,投資組合的關鍵在于投資者應根據期望的收益和所愿承擔的風險水平,去選擇不同的投資項目,并確定各項目所占的比例,這將是投資決策所需解決的問題。這種決策是根據投資風險與期望投資收益之間存在的關聯性,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從各選投資方案中選擇風險相對較小、收益相對較高的投資方案。工程勘察單位在識別與估量投資風險后,對決策過程中選定的投資方案,針對其可能面臨的風險,單獨或同時采取下列措施進行投資風險的預防與控制:要謹慎投資,在資金運轉良好或有剩余資金的情況下,才去考慮獲取額外報酬的對外投資。如果投資是生產經營的必須環節或是進行風險性投資,必須擬定嚴謹的投資計劃,進行科學的投資回收評估和論證,選擇最佳的資金投入時間,以避免造成資金短缺或運轉不靈。合理進行投資組合。投資組合包括不同投資品種的組合、不同行業或部門的投資項目的組合,長短期限不同的投資組合等,以追求一種收益性、風險性、穩健性的最佳組合。

      3、資金回收風險控制

      影響資金回收風險的因素主要有:客戶的償債能力;客戶的信用狀況;工程勘察單位的信用政策;結算方式。由于資金回收風險的大小最終都體現在應收貨款回收時間及其回收金額的多少上,故資金回收風險的估量可采用財務指標分析法進行。其中,反映應收貨款回收時間長短的指標是應收貨款周轉次數或平均回收期,一般只需計算其中任意一項即可。進行資金回收風險決策的關鍵在于按照風險收益權衡原則,根據應收貨款對工程勘察單位獲利能力和資金回收風險的雙重影響,恰當選擇收益相對較大而風險相對較小的資金回收方案,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現金折扣的決策。

      總之,在工程勘察單位的組織結構體系中,各單位具有不同的分工和職能,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針對不同的職能部門規定不同的經濟責任,劃分不同的經濟職能。這既是防范與化解財務風險的重要措施,也是確保單位財產安全和財務活動合法性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 黃錦亮、白帆:論財務風險管理的基本框架[J].財會研究,2004(6).

      篇(9)

      1 財務風險的含義及內容

      財務風險,是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財務風險是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企業管理者對財務風險只有采取有效措施來降低風險,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財務風險主要有:無力償還債務風險,利率變動風險,再籌資風險等。

      2 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財務風險的原因有很多種,既有企業外部的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財務風險形成的具體原因也不盡相同。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幾點:1.企業財務管理宏觀環境的復雜性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企業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而企業管理系統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企業之外,但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重大的影響。2.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只要有財務活動,就必然存在著財務風險。然而在現實工作中,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風險意識的淡薄是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3.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導致決策失誤。財務決策失誤是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財務決策失誤的前提是財務決策的科學化。4.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不明。這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企業與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不力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這主要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財務關系中,很多集團公司母公司與子公司的財務關系十分混亂,資金使用沒有有效的監督與控制。具體的形式也有很多種: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經營風險,存貨管理風險,流動性風險。由于企業支付能力和償債能力發生的問題,稱為現金不足及現金不能清償風險。由于企業資產不能確定性地轉移為現金而發生的問題則稱為變現力風險,因此安全消除財務風險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對于企業財務風險,只能采取盡可能的措施。

      3 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與思路

      (1)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處理機制

      具體主要有:一是堅持謹慎性原則,建立風險基金。即在損失發生以前以預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風險損失的專項準備金。二是建立企業資金使用效益監督制度。有關部門應定期對資產管理進行考核。同時,加強流動資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動資產的周轉率,進而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增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2)建立財務風險識別預警系統

      首先需要建立財務風險識別,財務風險識別是在財務風險管理過程中,在不利風險剛出現或出現之前,就予以識別,以準確把握各種財務風險信號及其產生原因。其次設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采用及時的數據化管理方式,通過全面分析企業內部經營、外部環境等各種資料,以財務指標數據形式將企業面臨的潛在風險預先告知經營者,同時尋找財務危機發生的原因和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明確告知企業經營者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組成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張疏而不漏的安全網。

      (3)適度負債合理安排資本結構

      企業在充分考慮影響負債各項因素的基礎上,謹慎負債,在制定負債計劃的同時,使其具有一定的還款保證,企業負債好的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流動比率不低于1:1,最好流動比例保持在2:1的安全區域。還有企業的息稅前利潤率大于負債成本率是企業負債經營的先決條件。如果稅前利潤率小于負債成本率,就不能負債經營,只能用增資辦法籌資。因此,企業必須權衡財務風險和資金成本的關系,確定最優的資本結構。

      (4)加強資金管理

      加強資金管理要從合理調動使用資金和細化應收賬款管理兩方面著手。企業要根據自身資金運動的規模和生產特點,妥善安排貨幣資金收支活動,使企業能保證日常的生產經營需要,并且在還款和分紅付息到來時,及時籌措和調度資金,以避免出現無力支付的情況。同時日常管理中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建立信用額度管理制度。第二,做好賬齡分析。第三,加強對壞賬的管理。第四,評估客戶的償債能力。

      (5)完善科學的決策機制

      完善企業財務風險決策機制,系統全面的識別、分析與預測財務風險,采取科學的方法防范與控制財務分析,并對管理效果做出客觀評價。財務風險本身具有綜合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所有風險最終都反映在財務風險中,使決策科學化和合理化是防范財務風險的重要手段,所以企業必須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

      4 結論

      財務風險是不可回避的,其成因的復雜性、效用的雙重性要求我們積極規避財務風險,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熟練掌握財務風險控制的途徑和手段。企業的財務風險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給企業帶來損失,威脅企業的發展甚至是生存,但另一方面,在經濟國際化、科學技術進步、市場經濟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中,也給一部分企業的發展創造了空間,帶來了機遇,這是市場競爭的結果,是自然界優勝劣汰法則在經濟界的具體體現。

      參考文獻:

      [1]任藹堂,《財務風險的特點與防范》,《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科學版》,1999年第4期:41-44

      [2]袁敏,何英,《財務風險類別探討》,《合作經濟與科技》,2006年第7期:76-77

      [3]曹時軍,帥富成,《加強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的對策探討》,《事業財會》,2006年第1期,總第99期:34-36

      [4]楊洋,《淺析企業財務風險的成癮與防范》,《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6年3月號:71-72

      [5]曹杰,《企業財務風險的預警與排除》,《財經縱橫》,2006年第6期:34-35

      [6]郭峰,《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對策》,《鋼鐵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38-53

      篇(10)

      2.結構分析法。結構分析法是指將某一項財務指標看做一個整體,以其某個組成部分的數據作為分子,除以該項整體財務指標,以計算其結構比率。通過對結構比率的分析,不僅能夠了解各個因素的比重和結構,還能對各個因素的結構和成分進行合理性評價,并且找出各個因素的變化規律。

      3.因素分析法。某一個數據指標的影響因素可能有多個,因素分析法就是將某一個數據指標分解成多個具體的因素。之后按照某一順序從某個因素開始,作為替換變量逐一替換。在替換的過程中,當其他因素不為替換變量時,均看作為確定因素。通過因素分析,可以測算出某個數據指標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以及各個因素對指標變動的影響程度。

      4.趨勢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是在參照財務報表的基礎上,將表中相關財務數據的兩期或多期連續的數據比率或指標以定基對比和環比對比的形式進行對比分析,以獲得其增減變動的數額、方向、幅度等信息,以揭示企業的現金流變化情況和運營情況,是一種趨勢變化分析方法。

      二、我國企業財務風險來源與類型

      1.償債風險。償債風險基本是每個企業都會面臨的一項財務風險。

      2.收益變動風險。由于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日益變化,競爭也逐日加劇。在這種背景下,企業資金使用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直接導致企業在運營中會面臨收益變動風險。企業為了降低資金成本,往往采用負債融資模式。同時還能依靠財務杠桿放大企業收益。但是同時,卻也使企業的風險被放大。

      3.現金風險。企業現金持有量的不足容易給企業帶來現金風險。倘若企業現金持有量過少,那么企業的正常支出將不能被保證,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生存維系,還會對企業信譽帶來一定影響。然而,倘若企業的現金持有量過多,企業的機會成本會被增加,企業的利潤率將會受損。因此,企業現金持有量過多或過低都會引起現金風險。

      4.應收賬款風險。應收賬款,是企業應收而未收的款項。通常是由于回收時間的不確定性或者回收金額的不確定性所引起。

      三、合理利用財務分析預防財務風險

      1.將財務分析提高到戰略高度,結合企業戰略防范財務風險。企業在進行財務分析時,不能單純的為了財務分析而分析,應在分析之前明確企業戰略,從戰略的高度進行財務分析,有所側重。具體而言,企業通常有兩種戰略,即成本領先戰略和差異化戰略。戰略的選擇不同,財務分析指標的側重也將不同。倘若企業選擇成本領先戰略,那么其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會發現企業的毛利率較低,同時周轉率則較高。企業可在成本領先的戰略之下,薄利多銷。同樣,倘若企業選擇差異化戰略,那么其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會發現企業毛利率較高,周轉率較低,主要是因為企業采取了差異化的戰略,注重產品特色,價格制定較高。因此,企業所選擇的戰略不同,財務分析結果有很大差異,對此企業應有所側重,有所針對的防范財務風險。

      2.充分利用企業財務報表數據進行財務分析以有效防范財務風險

      (1)資產分析。一般而言,在企業資產中,應收賬款和存貨的比重通常較大。因此,加強對二者的財務分析較為重要。倘若企業的“流動資產周轉率”較低,那么可能表明企業的銷售渠道位于下流,企業應以打通銷售渠道作為其當務之急。同時還能間接減少其銷售費用。此外,倘若企業“固定資產比例”過高,企業應圍繞資產分布和利用情況,防止資產閑置和產能過剩。

      (2)損益分析。企業的收入通常是銷售收入。其他收入雖然也是收入的構成,但是比例一般較小。因此,企業在進行收入分析時,主要可以對產品銷售收入以及與其相關的產品單價和銷售數量展開分析。其中,銷售數量的分析,可以以產品類別、地區等進行劃分,分別予以分析。同理,企業的成本構成主要是營業成本,以及期間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在對成本進行分析時,企業可以按照產品類別、銷售區域、部門進行分析,從而有效控制成本,防范財務風險。

      篇(11)

      一、引言

      在企業管理實踐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而因為疏于財務風險管理,一些企業往往出現危機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近些年來,建筑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之現今政府融資平臺的清理及房地產行業調控嚴厲,建筑施工行業所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建筑施工企業要想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不斷提高抗風險的能力。而所有的風險中財務風險則起著最為關鍵的作用,因為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財務安全問題涉及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因而如何規避施工企業存在的主要財務風險,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著極大的意義。

      二、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識別方法

      企業的財務風險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由于受到內外部各種不可控因素的影響,而使得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實際財務收益與預期財務收益之間發生一定的偏差,從而使得企業的整個財務活動有可能遭受一定的損失。狹義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由于過度舉債而導致其喪失一定的償債能力的可能性。

      建筑施工企業對資金的依賴程度非常之高,其財務風險的危害不容小覷。輕則造成財務危機,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破產。因此企業通過使用一定的評估方法來識別財務風險有著重要的意義。一般而言,評估方法包括:財務報表分析法、專家會議預測法以及業務流程分析法。具體說來,建筑施工企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情況來對企業是否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進行識別:

      1.企業的資金周轉出現問題,日常支付能力被一定程度地削弱。

      2.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夠合理,采用過激的財務政策,主要表現為嚴重的負債經營。

      3.企業的施工秩序比較混亂,從而導致具體的施工計劃不能很好地得到貫徹落實。

      4. 企業的規模擴張過度,一方面使得企業的實際收益相對下降,另一方面企業的迅速擴大往往伴隨著銀行借貸的增加,從而增加了償債風險。

      5.企業的投資者對于企業的投資信心下降,因為這在一定意義上可以理解為企業的市場地位在動搖,同時預示著企業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

      以上幾種情況可以幫助建筑施工企業識別自身的財務狀況,及時判別自身是否存在財務風險,要盡量避免財務風險帶來的危害,防范于未然。

      三、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類別

      (一) 合同風險

      在合同方面建筑施工企業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包括:

      第一,合同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失公平。目前,由于建筑行業的競爭程度日益激烈,建筑施工企業為了謀求利潤不得不簽訂一些不平等的施工合同,甚至于愿意接受合同中自行墊付資金或預交大額現金履約保證金一定預付款等明顯不平等的合同條款,這些條款的不公平將給施工企業帶來一定的風險。

      第二,工程發包人的資信程度情況不一。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建筑施工企業對工程發包人的資信情況并不能有完整全面的了解,不少工程發包人在簽訂完合同后,經營情況惡化、導致無法按時履約,無力支付工程結算款,給建筑施工企業帶來不利影響。

      第三,不能按時履行合同。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發包人沒能及時派遣工程監督管理人員或工地代表,這會讓施工單位在遇到困難時不能及時的解決問題,影響施工的進度。

      (二)籌資風險

      建筑施工企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對資金的需求量大,流動資金容易短缺,因而往往需要通過籌資活動來解決資金問題。一般而言銀行貸款較為普遍,但是有限的籌資額度及各種限制條件會影響企業的資金規模和靈活度,帶來一定程度的財務風險。此外,如果通過其他籌資方式,也必將帶來償債風險和壓力。

      (三)墊資及資金回收風險

      隨著建筑施工行業市場化程度的加深,企業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在這種競爭壓力之下,企業可能會為了承包工程項目而接受發包方的一系列不利于自身的條款,在這種背景下墊資現象越來越普遍。墊資給建筑施工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大量資金被占用,并引發財務費用增加等一系列連鎖反應,且一旦墊資,將來不繼續墊資便會發生虧損,這把企業帶入了兩難境地。

      “收款難”已成為建筑施工行業的普遍難題。建筑工程往往需要一定的時期才能完工,企業之間一般商議按月辦理結算,建筑施工企業必然會在工程先期投入大量財力物力,而有很大一部分變更索賠項目則要等到工程全部竣工之后業主才給說法,這樣就使得建筑施工企業的存貨和應收賬款居高不。變更索賠項目能否及時得到確認計量加之墊資資金的回收能否順暢,直接決定了建筑施工企業的資金周轉能力。一旦項目投入得不到業主計量確認或者資金不能及時回收,將很有可能導致企業的財務惡化。

      (四)投資風險

      對建筑施工企業而言投資風險一般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企業由于經營需要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而這種情況容易導致企業的流動資金變為長期的投資性資產,但是這種投資可能會因為各種不確定因素而達不到預期收益,從而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另一種則為建筑施工工程中為了項目需要而進行的固定資產投資,這種固定資產投資往往占用了大量的資金,而等到項目結束后此前購買的固定資產很容易因型號不對不能在其他項目使用而導致大量閑置,這也將帶來財務風險。

      (五)成本風險

      成本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是否實行全面成本控制,是否能夠嚴格按照成本計劃實施和控制,是否能夠對構成工程實體的材料、人工、機械等施工現場工程直接費用進行區分,從而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控制,能否對項目部間接費的核算和控制按照施工預算及工期要求,制訂出費用開支計劃,且對每一個費用項目逐一核定指標。這些都是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必要環節,直接影響著項目的經濟效益,無論哪個環節處理不當,都有釀成財務風險的可能。

      四、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策略

      (一)風險處理方法

      對于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主要有分配法、回避法、轉移法三種處理方法。

      1.分配法:是指通過企業之間聯合經營及對外投資多元化等方式在各企業之間分配財務風險,當投資項目風險較大時,企業可以聯合其他企業共同投資,風險共擔、收益共享,從而達到分散投資風險、避免企業獨家承擔財務風險的目的。

      2.回避法:是指企業在選擇投資理財方案時,應當對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進行綜合預期與評價,在保證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前提下,盡量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回避財務風險。

      3.轉移法:是指企業通過一些策略將部分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以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比如企業可以通過購買財產保險這一方式從而將財務風險轉移一部分給保險公司承擔;又比如在對外投資時,企業可以采用聯營投資方式,從而將投資風險部分轉移給其他參與投資的企業等。

      (二)風險控制措施

      1.建立財務預警體制,及時揭示財務風險

      規避資本營運和資金管理風險最為有效的方法是財務風險預警,這種預警要求企業在財務風險實際發生之前,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事先識別、分析和判斷,捕捉和監視各種細微的跡象變動,并警示有關人員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風險防范。

      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可以幫助企業對資本營運過程進行跟蹤、調查、監督,從而捕捉和監視財務活動中各種細微的變動跡象;可以幫助企業對財務指標和財務報表進行更為全面、科學、準確的分析,從而加強公司財務管理和財務監控,并且及時發現財務管理活動中所面臨的管理失誤、重大風險和隱患,及早發現和預測財務風險;而一旦發現某種異兆或財務風險信號,應當迅速采取應變措施,準確及時傳至相關人員,以控制事態,防止其進一步擴大,最大限度地規避或降低財務風險。

      2.完善施工合同管理機制,避免合同風險

      建筑施工合同是工程承包單位與工程發包單位明確各自權利義務的具有法律約束能力的文件,合同中的每一環節、每一條款都充分體現了雙方維護自身利益的原則和愿望。

      合同的簽訂雖然存在一定風險,但是完全可以通過一系列措施將風險降到最低。首先,在投標階段就對招標文件的相關條款進行研究,組織相關部門對風險進行評估。其次,中標后簽約時要對施工合同的各項條款進行逐一審查核對,合同的簽訂必須符合國家法律和政策,貫徹平等互利、協商一致的原則。再次,積極同發包方談判,以合理定價的方式承包,按照施工圖預算結算,對于業主的不合理要求要據理力爭,堅決不簽低于成本價及有失公平的合同。最后,合同簽訂以后雙方要切實履行合同條款,出現任何突發問題都應按照事先的合同規定進行處理,從而保障雙方的權利,降低財務風險。

      3.建立資金集中管理機制,避免資金風險

      建筑施工企業要建立資金的集中管理機制,從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在這種資金集中管理機制之下,財務部門根據公司總體情況可以提前籌集和分配資金,以降低資金成本。此外還可以利用項目的進度對正在建設的幾個項目的資金進行綜合管理,協調平衡公司可使用的資金,這樣既可以避免項目的資金閑置,也可以避免項目的資金沒有到位而影響項目進度。

      可以說,資金集中管理機制從管理架構上解決了資金分散、資金監控和資金籌劃的管理難題。

      4.加強成本管理,完善內部控制

      成本管理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對施工項目成本費用控制是否有效會直接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加強成本費用控制,首先要求企業在投標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工程項目情況,合理編制標書,準確計算標價,此外也要加強合同管理,明確工程款的各方面內容,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其次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成本計劃,對材料、人工及機械費用等分別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控制。再次要積極收集施工中因外界因素導致發生變更索賠的資料,及時向業主申報計量。最后竣工結算要及時,降低欠款風險帶來的一系列損失。

      五、結論

      任何企業都不可避免存在財務風險,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風險也是客觀存在的,要采用多種方法來對財務風險進行識別。而最關鍵的是根據財務風險的類別,采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對各類財務風險加以防范。只有正確認識企業財務風險,找出引發企業財務風險的隱患,收集相關數據,進一步估計和預測風險發生的概率及后果的價值大小,制定出相應的防范措施,才能降低財務風險,保證企業平穩、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免费播放| 精品精品国产欧美在线小说区|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 91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911亚洲精品不卡| 99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99在线精品视频观看免费| av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情侣对白|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精选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精品理论片在线观看| 国产a精品视频| 婷婷五月深深久久精品|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四虎最新永久在线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麻豆VA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色拍拍| 91精品观看91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久久久无码精品午夜|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