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護理管理中壓瘡監控系統的運用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目的:探討壓瘡監控系統在壓瘡護理數據處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7年4月~2018年2月24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2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壓瘡監控系統進行干預,對壓瘡發生情況進行動態管理,對信息化監控和處理系統中防治壓瘡情況的質量進行實時匯報。結果:觀察組患者風險評估準確率高于對照組,高危患者壓瘡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信息化監控系統可以幫助護理人員及時找出潛在的患有壓瘡風險的患者,確保壓瘡防治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提升了護理人員在壓瘡監控工作中積極性,提升了壓瘡預防和監控管理質量。
近年來,壓瘡已經成為大眾普遍關注的問題,且患病率一直較高。報道顯示,2.7%~29.5%的患者住院期間會發生壓瘡,在高危人群中,壓瘡患病率高達60%~66%。有關調查顯示,歐洲五國患有壓瘡的概率可達18.1%。在臨床護理中,對壓瘡的防治一直都是重點工作,壓瘡可導致疼痛、引起二次感染等病癥,對患者的生活水平有嚴重的影響。2017年4月~2018年2月,我們對120例壓瘡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壓瘡監控系統進行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我院收治的2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20例。對照組男90例、女30例,年齡29~86(53.28±14.91)歲;觀察組男97例、女23例,年齡29~85(52.11±13.2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壓瘡監控系統進行干預。
1.2.1建立和應用壓瘡信息化管理監控系統
組建管理隊伍,以小組為單位,包括7名護士、10名主管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相關護理人員合計18名。其中獲得相關國際認證資質2名。該管理隊伍的主要工作是針對壓瘡重癥患者進行治療及會診。
1.2.2壓瘡監控管理信息系統應用
①壓瘡監控管理信息系統的評估。將患者的評估壓瘡風險表(Braden量表)嵌入入院評估單內,要求主管護師對所有轉入、新入患者在2h內進行評估并做好記錄,評估后有壓瘡風險的,要在8h內建立評估壓瘡風險單。患者住院時病情發生變化,如臥床時間長、癱瘓、意識模糊等狀況要隨時評估,評估后有風險的同樣創建評估壓瘡風險單。風險較高者的評估每天1次,風險中度者的評估每周2次,風險較低者的評估每周1次,評估直至解除了危險因素或患者轉科、出院、身亡為止。入院評估為壓瘡患者的,創建護理壓瘡評估單,評估每周1次,至患者恢復、出院、轉院或身亡。②壓瘡監控管理信息系統的報告。需要口頭向護士長報告壓瘡風險為中、低度的患者;壓瘡風險較高的患者除了報告護士長還要向主管醫生報告,護士長要在12h內向科護士長報告;需要做護理會診者,護士長要在2h內向科護士長上報,科護士長需要在2h內進行指導、會診、督導。院外帶入壓瘡的患者需向護士長、主管醫生報告。③壓瘡監控管理信息系統的監控。一級評估監控:由科內壓瘡小組聯絡員或病區護士長進行評估,每周1次。二級評估監控:高危壓瘡消息被科護士長接收到的、院外帶入壓瘡被觀察組接收到的,需要在12h內督導、評估及評價護理方法,還要給出指導觀點。之后評估和指導每周1次,直至壓瘡高風險消失,壓瘡帶入者出院或恢復,做好登記保存后上報。評估達不到高風險壓瘡和誤報的,需要觀察組、科護士長記錄審批意見后退回,科室改好后上報。三級評估監控:科護士長接收的由科護士長進行督導追蹤,觀察組會診指導的也由其自己督導追蹤,最后結果需要匯總觀察組。觀察組組長接收并隨時對全院的壓瘡高風險、帶入壓瘡的患者進行查閱。評估監控過程全部完成后,最后由壓瘡質控組實施審核,全部合格后于護理部歸檔。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風險評估準確率和高危患者壓瘡發生率比較。
3討論
壓瘡管理隊伍由以下幾部分組成,造口治療師作為主要骨架,責任護士則是本組的創建根本,同時協助護理工作的還有病區科護長以及區護士長,各個病區對壓瘡進行聯絡的人員可為壓瘡管理隊伍提供支持。對患者實施管理可由護理人員進行,每個周期(一季度)需要對壓瘡案例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就壓瘡高危患者而言,護士長每天都需進行巡視,對預防措施執行的情況進行查看;經驗豐富的造口治療師作為壓瘡專科小組的組長,可以幫助科護長完成壓瘡高危患者的定期督導,指導患者實施正確的壓瘡護理措施;監管壓瘡患者的工作可由護理人員執行,每周期召開會議對壓瘡管理質量的進展情況實施測評,進而出現了由下至上4個等級的監控系統。例如實施電子上報模式,自動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以上提及的措施僅僅可實現對壓瘡發生的開始和結尾的數據進行監控,對護理中干預措施的執行情況等不能實施動態監控。院外壓瘡發生率遠遠高于院內壓瘡發生率,而且2012年與2013年相比,院外帶入壓瘡的發生率由0.131%上升至0.147%。家屬和陪護照顧者護理知識的缺乏,護理措施的不當是老年患者發生院外壓瘡的常見原因,因此,加強社區及家庭護理是降低院外壓瘡發生率的重要措施。針對院外壓瘡的高發率,我們認為,開展延伸護理服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社區衛生服務是減少區域衛生資源浪費,提供低成本,經濟有效的慢性病干預措施及老年人醫療衛生保健的最佳途徑。有研究報道,普及壓瘡預防知識,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地減少壓瘡的復發。對長期因傷或因病臥床的患者來說,壓瘡是常見的一類并發癥。預防壓瘡的方法很多,使用氣墊床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患者臥于氣墊床之上,可將身體局部組織的壓力適當減小,使血液循環得以緩解,從而有效預防長期臥床的患者產生壓瘡。氣墊床的作用在于使患者的支撐面擴大,將壓力進行大面積分散,將患者受壓嚴重的部位壓力進行有效緩解,使局部受壓力得以減輕,使血液循環更為流暢,可有效預防壓瘡的形成。臨床通常用書面的形式來傳遞壓瘡患者的信息,這樣就存在諸多的問題,如工作量大、繁瑣、患者信息傳遞不及時等。有研究發現,在壓瘡上報的結果中,只有36.4%是真實有效的,這表明,在實際統計壓瘡發生率時,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優化流程則是關鍵的運行機制,為避免壓瘡的發生,創建科學的壓瘡管理流程很重要。臨床上,評估發生壓瘡風險時,大多數醫護人員依舊憑經驗和感覺進行,客觀的病情評估證據還不充足,這會影響到壓瘡預防的主觀判斷。我院在評估患者發生壓瘡風險時,用的是Braden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這樣可以及時發現有潛在壓瘡風險的患者,可以確保壓瘡防治工作更有針對性;鼓勵實施上報制度(非懲罰性質的),對不良事件的上報是持贊成的態度,可以經網絡上報壓瘡發生的經過以及處理的措施;經過醫院的信息平臺有關難治壓瘡的會診通知,之后造口治療師再擬定出最佳的護理計劃,計劃要根據會診的情況決定,經信息化監控系統實現了整合以下人員的作用,如科護長、造口治療師、責任護士等,這樣實現了對壓瘡的評估、上報等起到了規范的效果,優化了會診制度,令上報的壓瘡資料更具有真實性等,實現了動態監控。壓瘡的發生、防治等是動態的,所以,過程管理才是壓瘡管理,這樣才能實現有效、科學的監控。護理人員對壓瘡信息系統進行管控,并按照一定的排期對上報的信息實施追蹤,通過信息化監管的方式,提升了護理人員在壓瘡監控工作中的積極性;從多個角度分析是什么情況引發的壓瘡,如制度、主觀因素、客觀因素等,找出關鍵的原因,提出針對性的建議,進而保證壓瘡管理質量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