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標理念下的聾校數學教學
時間:2022-02-20 09:26:37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淺談新課標理念下的聾校數學教學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特殊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聾校新數學教材的出臺與推廣,使得聾校數學教學成為最為關注的問題。由于聾生聽覺障礙,邏輯思維能力較差,聾校新舊數學教材的過渡,存在一定銜接問題,學生對“抽象、枯燥、難懂”的數學往往難以掌握,學習效率低下。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分析制約聾校數學教學的因素,是探究新課程標準下聾校數學教學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聾校數學教材的老化,知識體系落后
數學課堂的教學,當然離不開數學教材。盡管聾校新教材一年級學生已經使用,正在進行新舊教材的更換,之間存在一定的銜接問題,還需一段時間的過渡。而我們聾校用的數學舊教材直接呈現,學生被動理解,存在繁、難、偏的弊端。從現在的發展局勢來看,遠遠跟不上時代改革的步伐,整體存在落后、過時的現象,不適應社會對人的發展需要。從知識體系上相比,聾校數學教材九年級的內容相當于普校數學七年級的內容。聽障學生九年級畢業后才相當于正常學生七年級的數學水平,況且聾校沒有統一的高中教材,當前聽障學生考大學所需的知識基本上都是普校高中的內容,聾校教材提供的知識遠遠不夠,所以聾校數學教材與基礎教育普通課程教材之間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導致數學知識老化,致使聾校數學知識體系存在不完整性。
二、聾生自身的生理缺陷,表達不準確
聾生的聽力受損導致他們語言貧乏,對于偏遠的農村孩子,學前教育空白,自小沒有接受語言訓練的教育,存在交流與溝通障礙,缺乏文字語言的理解能力,所以對于數學術語的表達與理解,就更難上加難了。看似簡單的一個字,他們理解起來卻很困難,對數學中的符號語言、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的精準理解、表達很困難,像數學中常出現的“增產”“增加”“提前”“節約”“升高”“超過”等,學生只不過用手語打出來了,但實際上他們對其含義并不理解,學習效率不高。
三、手語的局限性,理解出現偏差
聾生在口語受阻的情況下,為適應生活需要,他們采用手語作為思維載體和交往工具。手語相對有聲語言而言,存在著詞匯貧乏,語法結構松散,缺乏完整性、邏輯性等特點。手語獨特的表達方式和規則,對聾生學習規范的漢語言產生了巨大的干擾,嚴重影響他們理解漢語言內容、運用漢語言文字表達思想的能力的形成。比如,“漂亮”“美麗”是近義詞,兩者之間有不同的用意,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但是用手語翻譯過來卻是同一種,這樣對于聾生來說,根本體會不到這些字詞之間的微妙,是造成對字詞理解不透徹的一個重要原因。再如,用手語字頭“y”能打好多字,像“楊”“揚”“因”“詠”等,尤其這樣的字詞特別多,像許多抽象的數學術語,很難用手語區分開來,手語的這種局限性嚴重地限制了理解數學的準確性與嚴密性。在教學時,教師講的是“因數”,而學生理解的是“約數”。又比如,數學符號“-”既能表示“減”又能表示“負”,還能表示“相反數”,而手語表示的方法都相同,會導致學生混淆,造成教師所講的和學生理解的不相符。
四、高考體制的不統一,數學考點量大面寬
隨著國家對特殊教育的重視,出臺各種惠民政策,大力發展特殊教育,家長不斷地提高認識,大力支持聾生參加高考。但由于特殊教育發展緩慢,沒有統一的高考體制,都實行單招單考。有特殊教育的每個高校對聾生數學教學要求各不相同,即沒有統一的高考大綱,沒有統一的聾校高中數學教材,教師只能研究每個單招單考院校的數學考綱、考點,把普校的教材加以刪減選擇教學內容,聾生參加的本科院校所要求的考試內容是普校高中的內容,即集合與簡易邏輯、函數、不等式、三角函數、數列等,而專科院校所要求的考試內容60%是初中內容,40%是高中內容,這樣就要把普校七、八、九、必修一、必修四、必修五的數學內容全部上完,意味著聾生高中的數學學習量大面寬,增加了聾校高中學生的學習負擔,增加了教師的教學任務。在這樣時間緊迫、數學內容較零散的狀態下,我們并沒有根據聾生的思維特點、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加以改良。而教師只能給學生加班加點趕課,趕進度,超量的工作,才能完成高考任務。這樣一種特殊教育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同步的環境下,很大程度地制約了聾校數學教學。聾校數學教學是一門教育科學,也是一門教學藝術。隨著特殊教育快速的發展,高考體制的不斷完善,特殊教育新數學教材的出臺,我們只有克服了限制聾生數學教學的因素,實現以“學生為指導,教師為輔導”的教學
理念,選擇各種適合聾生的教學手段,不斷地改進
數學教學策略,才能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使聾校數學教學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