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高校鋼琴教學策略3篇

      時間:2023-01-09 15:05:59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高校鋼琴教學策略3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高校鋼琴教學策略3篇

      高校鋼琴教學篇1

      鋼琴課程是音樂系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基礎課程,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掌握鋼琴彈奏的技能,培養自身的鋼琴彈奏能力及音樂表達能力,在學習中探索不同類型的鋼琴作品,并且能夠獨立完成整部樂曲的鋼琴彈奏。這樣的學習要求使教師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將教學的側重點放到了對學生鋼琴技能的培訓上,很少在課堂上根據相應的知識點進行思政教育。針對這樣的現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心理接受能力,采用科學的方式對他們進行思政教育,全面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1]。

      一、高校鋼琴教學現狀

      首先是講課方式存在不足。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積極轉變以往的上課方式,在傳授相關鋼琴知識點時,開始采用探究提問、合作學習等教學方式。由于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多采用應試教育的講課方式,在課堂上引用新的教學模式時,很多教師都出現了講課重點偏移的情況,即課堂活動時間較長,很少在各個環節將思想教育的相關內容滲透其中,影響了鋼琴教學的質量。其次是過于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考試是檢測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教師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在期末測驗中能夠取得理想的成績,為他們今后的鋼琴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課堂上以講解鋼琴彈奏的技巧為主,忽視了思想教育的滲透。這樣的教學現狀使學生在學習時,將學習的重點放在鋼琴技巧和相關理論的掌握上,沒有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思政內容。再次是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較差。很多高校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主要是通過背誦和做題的方式,掌握相關知識點,習慣了傳統的學習模式。這樣的學習情況導致很多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難以全面深入地探索相關知識點,經常以完成任務的心態進行自學,甚至很多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將自身的學習任務推卸給學習積極、鋼琴基礎較好的同學,不能以良好的心態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降低了主動學習的效率。

      二、高校鋼琴教學中引入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加強思政教育培訓,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

      首先,學校應定期組織高校內部的教師積極參加在鋼琴教學中引入思政教育策略的座談會,讓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在座談會上,將自身在鋼琴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講課方式進行講解。教師可以借鑒他們的教學方式,根據自身所帶領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改進,然后在后面的鋼琴教學中,積極將思政教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環節中,提高思政教育的滲透程度,促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主動接受思政教育,提升綜合素質。其次,在教師參加完鋼琴教學引入思政教育策略的座談會后,學校可以讓參加座談會的教師將自身在座談會上聽到的內容、學到的引入方式及自身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進行匯報。這樣,教師可以在撰寫報告的過程中,將座談會上學習的講課經驗進行系統整理,在梳理的過程中可以及時發現自身在引入思政教育時存有哪些不足,通過網絡查找資料或者向其他教師請教的方式彌補不足,從而給學生帶來更好的思政教育體驗。再次,高校可以組織相應的管理人員對教師的鋼琴教學情況進行突擊調查,將他們的講課內容、思政教育引入方式及學生的反響,通過文字和視頻的形式進行記錄。然后,學校可以根據管理人員的反饋,將其作為對鋼琴教師考核的基礎,并在期末時,及時對那些在鋼琴教學中積極引入思政教育、思政教育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師,以薪資補貼的方式進行獎勵。這樣不僅充分尊重了教師的勞動成果,還有助于促使其他教師將其作為目標,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加大思政教育的研究力度,提高課堂思政教育引入質量,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樹立正確的“三觀”,完善相應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鋼琴綜合素質[2]。

      (二)通過探究教學的方式,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思政研究

      以往,教師在鋼琴教學中,也會給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前預習任務,但是很多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將自身的預習重點放在鋼琴的理論知識學習和彈奏上,沒有對相關音樂的西方文化進行批判性分析,從而降低了思政教育滲透的有效性。針對這樣的現狀,教師可以根據下節課要講述的鋼琴知識,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形成不同的集體,通過探究的方式,在課前預習時主動進行思政研究[3]。例如,在進行鋼琴初級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四小天鵝舞曲》《映山紅》等中西方樂曲的文化發展背景及創作者的人生經歷,通過翻閱資料和交流的方式進行了解。但是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在初高中對樂曲的了解比較少,大部分學生的鋼琴基礎不夠扎實,在自由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出現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的情況。因此,教師可以給每個小組提出幾個問題讓他們解決。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對中西方的文化形成理性認識,還能形成主動分析能力,在深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時,增強對我國文化的認同感,激發愛國主義情感。比如,《四小天鵝舞曲》《映山紅》這兩首樂曲的作者的成長經歷是什么?他們是在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下創作出樂曲的?通過樂曲主要想表達什么樣的感情……每個小組布置的問題數量在五個左右即可。這樣,學生可以對每個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避免問題數量過多,將自身的精力和時間全部投入解決問題中。為了防止有的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能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其中,將自身的任務推卸給其他同學,教師可以讓每位學生將自身負責的問題、解決的方式及自己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寫一篇課前匯報,然后將其交給學習委員,由學習委員在上課的前一天將其交給教師。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督促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探究學習中來,還助于他們在撰寫匯報的過程中,將自己解決的問題進行系統整理,在整理中對西方文化和我國文化進行比較,從而實現課前預習思政知識的目的。當鋼琴課堂開始后,教師可以根據講課的進度,對不同小組的學生進行提問,在學生回答結束后,可以在他們回答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思政教育引導,進而提升思政教育在鋼琴教學中的滲透程度。

      (三)借助課堂比賽的形式,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觀念

      過去,教師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基本上是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鋼琴的相關知識,然后給他們留下一部分時間進行集體訓練,很少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比賽。這樣的教學情況使學生將鋼琴學習當成了一項學習任務,沒有在鋼琴彈奏中融入自身的感情,降低了自身的鋼琴彈奏水平,減小了思政教育傳播的力度。因此,要想在鋼琴教學中更好地進行思政教育,教師可以針對這節課要講述的內容,讓不同小組的學生針對相同的曲目進行彈奏比賽。由于樂曲相同,教師可以在學生比賽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問題,學生也可以通過比賽意識到自身與其他同學的差距,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以良好的態度進行鋼琴學習,提高自身的課堂學習質量[4]。例如,在講到樂曲《可愛的家》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告訴他們下節課的上課方式,讓學生以集體的形式進行鋼琴彈奏學習,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向同學講解自身對這首樂曲的認識,通過鋼琴彈奏的形式將自身的情感表達出來。在鋼琴教學開始后,教師可以讓不同小組有序地進行比賽,根據鋼琴彈奏的流利程度及感情的投入程度進行打分;在班級學生比賽完畢后,可讓各小組之間相互打分,并說明自身標注這些分數的原因,促使他們對自身和其他同學形成全面的認識。教師可以在學生點評完畢后,根據他們的比賽實際情況對他們開展思政教育,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升自身的鋼琴綜合素質。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引入思政教育時,教師應全面分析鋼琴教學的現實情況,通過學校和教師聯手的方式,采用多樣的引導方法,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在鋼琴課堂上的引入程度,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梳理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作者:牛婷微 單位:赤峰學院

      高校鋼琴教學篇2

      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實施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能夠很好地豐富教學資源,提升學生主體性,有利于學生整體音樂素養與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1]。為此,本文將從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的價值意義入手,分析高校鋼琴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的價值意義

      混合教學模式能夠實現對學生主體意識的有效養成,達成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的豐富化處理,實現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有效強化,達成線上授課與線下教學的教學優勢互補,因此具有非常關鍵的意義。

      (一)實現對學生主體意識的有效養成

      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之下,多數教師習慣于在課堂教學環節完全掌控課堂,未能對學生主體地位給予足夠的認知和重視,由此造成學生未能形成良好的自學意識,在鋼琴知識的學習過程之中處于機械且被動的狀態。依托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開展,將確保教和學的緊密銜接,進而在實現對教學資源以及學習資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如此將有助于學生在鋼琴知識與技能習得方面的增益[2]。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能夠確保線上授課內容在學生眼中更為直觀、更加形象、更具趣味性,由此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致,最終達成培養學生自學意識的目的。

      (二)達成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的豐富化處理

      長期以來,鋼琴課程的內容較為零散,未能達成教學內容的體系化,有鑒于此,鋼琴教師應當在教學階段注重對教學內容的優化設置,注重對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的推陳出新,以此來幫助學生實現對鋼琴知識以及鋼琴技能的更好領悟。而借助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可讓鋼琴教師獲得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課堂教學內容亦將得到充實,特別是借助慕課教學的方式,將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當中接觸與獲取更多的教學內容。同時,依托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將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顯現,讓學生能夠在這一過程之中獲得對鋼琴知識與技能學習、探討、總結的契機[3]。

      (三)實現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有效強化

      鋼琴課程的教學與其他課程教學活動的區別在于,鋼琴課程十分注重對學生鋼琴演奏技能的強化,即,鋼琴課程的實踐性突出,也就是說,唯有學生獲得了足夠的鋼琴技能實踐操作契機,方才能夠確保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得到穩步的提升。有鑒于此,基于對學生鋼琴演奏能力以及伴奏能力提升的目的,鋼琴教師應當借助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與安排盡可能多的實踐練習板塊,借助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方式,為學生生動、直觀的展示鋼琴彈奏的指法、彈奏技巧等,并在線下教學活動之中組織學生加以演練和鞏固,同時,鋼琴教師必須注重同學生進行有效的情感溝通,如此將會提升學生對于鋼琴教師的信賴感與認同感,這樣將會確保學生在鋼琴知識以及鋼琴技能的學習過程之中更為專注和投入。此外,鋼琴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在平日的混合教學模式當中滲透鋼琴知識以及演奏和伴奏技巧,以此來讓學生逐漸避免陷入思維誤區,這樣將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鋼琴知識的學習要點[4]。

      (四)實現線上授課與線下教學的教學優勢互補

      在鋼琴課程教學當中引入混合式教學模式,將達成對線上授課與線下教學的優勢互補,如此將突破以往傳統授課模式對于空間與時間的依賴,并且將提升教師同學生的互動效度。

      二、高校鋼琴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為了更好地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我們應該科學設定教學目標,明確鋼琴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定位,善于依托優質的鋼琴教學資源,確保學生的個人素養獲得增強,系統化地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注重對學生線上鋼琴知識學習效果進行檢查,優化作業的布置與評價。

      (一)科學設定教學目標,明確鋼琴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定位

      按照2020年在線教育平臺用戶大數據報告顯示,截止2019年年終,網絡課堂用戶本科及以上學歷使用者占比56.4%,這說明高校在校大學生成為依托網絡平臺學習的主要受眾對象。鋼琴教師應當善于對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充分的研究與應用,并以此實現對學生鋼琴知識以及鋼琴技能的學習熱情調動,同時,借助對網絡教學平臺的運用,亦能夠確保教師獲取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從國內高校鋼琴課程的教學情況來看,存在著網絡平臺資源短缺、教師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學內容未能系統化等一系列問題,這就要求高校應當協調和整合不同的資源,為鋼琴教學活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證、師資保證以及教學場所保證,這樣將為高校鋼琴課程依托網絡教學平臺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授課創設更好地機遇。此外,高校鋼琴教師應當科學設定教學目標,創設完備的教學評價機制,以此來提升高校鋼琴課程的教學效度[5]。

      (二)善于依托優質的鋼琴教學資源,確保學生的個人素養獲得增強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點在于可以借助對教科書與網絡鋼琴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與利用,將實現對學生知識視域的拓寬,從而幫助學生更為深入地實現對鋼琴知識與鋼琴技能的學習。在信息技術時代背景之下,諸多鋼琴名家與名師都將自身的演奏視頻以及教學視頻借助互聯網以及短視頻平臺進行發布,諸如中央音樂學院的公開課《從零開始學鋼琴》;耶魯大學公開課《聆聽音樂莫扎特與貝多芬的鋼琴音樂》;山東大學公開課《中國音樂十講》等。高校鋼琴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鋼琴知識學情,引導學生借助網絡資源與短視頻資源遴選契合自身學習興趣的鋼琴學習資源,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鋼琴知識與鋼琴技能學習訴求[6]。鋼琴教師亦應當結合鋼琴課程教學的特點,將教科書當中的理論知識同網絡鋼琴教學資源相結合,以便能夠借助以多媒體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手段,借助視頻、音頻與圖片等形式,使學生實現對鋼琴理論知識實現深入的理解與領會。

      (三)系統化地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中,我們應該形成閉環,強化互動,優化各個環節,打造智慧課堂。1.形成閉環要想使混合式教學模式發揮最大化的作用,必須要搭建網絡交互學習平臺,要形成“預習——教學——作業——評價——反饋”的閉環。2.強化互動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應該對于課堂互動加以設計,要推進互動模式的構建,尤其是在線上教學中,要增強人機交互性能。3.優化混合式教學的各個環節在高校鋼琴混合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將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各個環節予以優化。在課前,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線學習,為學生提供在線資源[7];課中,引導學生通過線上與線下互動,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課下,優化測評環節,通過線下考試、考察與線上測評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四)注重對學生線上鋼琴知識學習效果進行檢查

      在線上鋼琴教學過程中,由于師生處于不同的空間,無法面對面地教學,因此可能會存在著對學生缺乏實施監督,也缺乏教學效果的監測和檢查[8]。為此,教師應當在每次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之前,組織學生對所將要掌握的知識進行先行的預習,并將在預習過程之中所遇到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之中獲得教師的指點與幫助,同時,教師亦應當在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之中,多設置一些問題,多引導學生思考,結合學生不理解的知識點進行詳細的梳理和講解,以此來達成教學檢查的目的。

      (五)優化作業的布置與評價

      在混合式教學過程中,作業的布置與評價是非常關鍵的。布置作業旨在使學生鞏固所學內容,反饋學情,評價作業旨在使學生通過教師的評價來了解自己的鋼琴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混合式教學模式下,作業的布置與評價和常規的線下教育是不同的,教師應該加以優化。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實現。第一,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合理地布置課后作業,可以要求學生錄制彈奏小視頻,這樣既可以客觀地發現自己在演奏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改進,又可以鍛煉心理素質。第二,根據每份作業的具體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分和指導性意見,還可以進行“生生互評”,通過同學們之間的互相評價,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也可以將學生的彈奏視頻發給行業專家,通過專家的線上點評,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三、結語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雖然我們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有很多的問題亟待解決。作為鋼琴教師而言,應該積極地揚長避短,利用二者的優勢,使高校鋼琴教學更加豐富、靈活和高效。希望本文的論述能為教師在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作者:樸李瑛 單位:宿遷學院

      高校鋼琴教學篇3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

      2004年,中央針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工作的加強等問題出臺相關文件,思政課程得到重視;2005年,上海的思政課程改革之路進入第一個階段先后出臺“兩綱教育”文件,逐步構建大中小學德育體系;2010年,上海順利跟進第二階段的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隨著“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與完善,其教育實施從上海試點推向全國,并在近年來成為高校教育改革和課程建設的重點內容。2017年6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印發,“課程思政”首次被寫入教育部文件。2020年5月,《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印發實施,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課程思政”全稱即“課程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課程教學教育引導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政治教育實施的重要方向之一。課程思政是一種綜合的教育理念,其并非指通過某一門特定學科或是以某些特定的時間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所有學科專業課程中挖掘思政元素,進行協同思政教育[1]。課程思政與學科融合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熱門研究領域,不同課程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價值各有特色。逐漸常態化的課程思政融合教育將創建全課程育人之格局,切實提升立德樹人的育人之效。

      二、基于課程思政的鋼琴教學

      (一)鋼琴教學

      十八世紀時期,意大利人發明了“Pianoforte”,最初的槌擊式鋼琴由此誕生。隨著時代的變遷,鋼琴的不斷改良,鋼琴音色逐漸由巴洛克風格轉向古典主義,琴音豐富細膩、優雅洪亮。中國史料早有古鋼琴的記載,直至鴉片戰爭時期,鋼琴作為宗教傳播的伴奏樂器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學堂樂歌的興起是鋼琴被中國人廣泛接受的重要社會因素,學校鋼琴教學逐漸盛行。1927年,中國成立上海國立音樂院,開辟了音樂專門人才由高等音樂學校培養的新道路。1949年,中國創辦中央音樂學院,中國專業鋼琴教育自此形成南、北方并行發展的局面。此后17年間,國家在主要城市陸續創辦音樂學院并設置鋼琴教學專業,中國專業鋼琴教育整體上呈現向上發展的趨勢。改革開放后,中國的鋼琴教育事業迎來新的生機,逐漸在各大高校開展鋼琴教學,形成了空前發展規模的鋼琴教學網絡。而今,鋼琴教學已然是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專業,在提升人們的審美情感方面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鋼琴教學致力于培養學生系統的音樂思維、正確的學習觀念、高超的鋼琴演奏技巧。只有掌握這些必備要素和重要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音樂中的精神內涵和思想境界。

      (二)鋼琴教學與課程思政的關系

      鋼琴教學與課程思政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高校音樂鋼琴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元素,深度發掘鋼琴教學中的思政課程內容是當下鋼琴教學的重要發展方向和主要發展趨勢[2]。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與信念追求,樹立起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是高校鋼琴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3]。鋼琴教學是“課程思政”的教學途徑。課程思政需要在“課程”的基礎上注入思政元素。鋼琴教學是高校音樂專業的基礎課程,呈現出課程多、教學覆蓋面積廣、授課時間長的特點,對傳遞思政思想、推動全體思政教育快速發展提供便利合宜的基礎條件。鋼琴教學是“課程思政”的教學手段。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學生要學習大量的鋼琴技巧理論,并通過聆聽音樂來培養樂感。音樂旋律的變化能夠影響聆聽者的情緒,對人的情感、審美的渲染具有極強的作用。優美的旋律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音樂中所創造的藝術形象在旋律感染下極易與思政思想相貼合,達到協同并進的效果。藝術形象和思政元素的滲透融合有益于加深學生的印象,對德育更深層的價值觀的培養和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容小視的作用。音樂教育是文化精神的主要載體,鋼琴教學是音樂教育的基礎之一,內涵之豐富更是無須多說。極具教育意義,于整體教育上來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作用上是無可比擬的。

      三、高校鋼琴教學課程思政實施策略

      (一)以深挖思政元素為前提

      鋼琴教學與思政課程具有較好的兼容性,正確把握學習內容可以給予學生正向的道德教育,思政元素在課堂中的呈現既不顯得突兀又能夠恰到好處。[4]深挖思政元素需要建立在以思政為主題的鋼琴教材曲庫的基礎上,例如趙元任先生的《和平進行曲》《偶成》;蕭友梅先生的鋼琴獨奏曲《夜曲》《國難歌》《國恥》;趙曉生先生的《太極》《嫦娥》《喚鳳》;杜鳴心先生的第一鋼琴協奏曲《春之采》以及與吳祖強先生合作的鋼琴組曲《紅色娘子軍》;劉敦南先生充滿詩意的鋼琴協奏曲《山林》等。這些飽含民族氣息與紅色精神的鋼琴曲有著濃厚的時代印記和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極具中華民族特色的底蘊與情感。教師在鋼琴教材曲庫中選取適用作品,深刻講解這些作品背后的時代故事與背景知識,學生們聆聽這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耳畔縈繞著樂曲大氣厚重、抑揚頓挫的旋律,樂曲所映現的音樂形象已然深入人心。這些栩栩如生的音樂形象激發學生的情感,震撼人心之際不失時機地進行道德教育,日積月累的影響學生的價值觀。以張朝先生的鋼琴獨奏曲《皮黃》為例,其以京劇的板式變化為線索建構樂章整體,歷經十年方得佳作。張朝先生在作品中表達對昆明滇池美景的親近與喜愛,感慨歷史變遷、英雄一去不復返,深刻表達其對蓋世英雄岳飛等人的愛國精神的敬佩之情以及對他們的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皮黃極具中國風格,結合自然之美與人物戲劇的沖突,描繪出一幅威勢赫赫、氣勢磅礴的武場之畫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作品背景和作品結構的分析,和以旋律的發展,引導學生感受武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英雄氣概,對上陣殺敵、保家衛國的英雄的景仰敬慕,更加堅定學生奮斗報國的人生目標。又如王建中教授的《繡金匾》,其由陜北民歌所改編,保留了民歌原調,和聲豐富,旋律起伏。作品中融入作曲家對毛澤東等領導人的敬重熱愛之情,也表達對八路軍戰士們保家衛國、英勇奮戰的敬佩,以及人民與戰士間的軍民魚水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作者背景、作品時代等要素思考相關思政元素,啟發學生置身于優美抒情的旋律與人民熱烈生活的場景中,民族情懷與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再如胡適熙先生的《牧民歌唱毛主席》:主題活潑歡快、副歌抒情爛漫、再現部的熱烈激昂,強烈的民歌音調和民族風格深受人們的喜歡。音樂表現手法的不同,傳遞出不同的民族風情,描繪絢麗多彩的祖國邊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彈奏者、聆聽著與作曲家的時代背景相融合,分析作品旋律變化,使學生在美妙的樂曲中感受祖國山水的魅力,感受祖國民族人民的團結友愛、安居樂業、追求富強的美好精神。音樂教育是文化精神的主要載體,鋼琴教學是音樂教育的基礎之一。在鋼琴教學中深挖思政元素,對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實現高校鋼琴教學課程思政的目標大有裨益。

      (二)以強化情感體驗為重點

      鋼琴教學和課程思政兩者脈脈相通、相互關聯。學生的積極發展是兩者共同的目標,但在實踐方式上不盡一致。鋼琴教學多以感性思維來達成目標,其中包括聯想、想象、創造性等;而思政教育則需要學生的理性思維加以判辨與領悟。因此,在鋼琴教學課堂中應當活躍、延展學生的感性思維,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情緒的感染中加深思政教育。欣賞鋼琴作品是鋼琴學子的日常,持之以恒地聆聽音樂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樂感”。久而久之,學生能夠逐漸聽懂鋼琴曲中的旋律情境,結合作曲家的時代背景、人生經歷,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作曲家想表達的深層情感,學生自身的情緒體驗與之相融合,便會引發新的思考與感悟。教師敦促學生養成賞析鋼琴曲的習慣,幫助學生提升其自主感受和積極交流的能力,鋼琴作品中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往往在討論中得到進一步的升華,達到正向道德教育的目的。自主感悟的能力、專業技巧的練習、身心靈的共鳴,鋼琴彈奏實際是音樂外化的過程。在音樂外化的過程中,學生基于自己的所思所想、情緒心境,感受音樂的真正價值,獲得更多的思想感悟,對實現課程思政的目標具有積極作用。

      (三)以拓展教學內容為要務

      鋼琴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學科,學生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學習樂曲的精神內涵,更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實踐練習。教師選曲要因人制宜即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手指技術水平的判斷,為學生選取合適的練習教材曲目。不僅如此,教師還應當拓展傳統曲目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學內容。例如《牧童短笛》《花之舞》《第一新疆舞曲》《搖籃曲》《快樂節日》《蘭花花》《彩云追月》《巴蜀之畫》《野蜂飛舞》《向陽花》《平湖秋月》《喜相逢》《水草舞》《春舞》等曲目。中國鋼琴作品飽含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練習時逐漸掌握民族音樂特點,熟悉民族音樂性格,汲取樂曲的情感精神,健全學生的自我道德觀念。并在練習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鍛煉自己的情感表現力,做到精益求精,不斷進步。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對于鋼琴專業的學生來說,手指練習是一切練琴的基礎。《哈農?鋼琴練指法》《鋼琴基礎練習曲系列?什密特鋼琴手指練習(教學版)》、陳慶峰的《音階與琶音》等,這些教材各具特點,難度不一。多元化的鋼琴教學是趨勢之一,因此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選用合適的練習曲,幫助學生在有限時間里進行有效練習,避免重復性、無意義的彈奏,促使學生打下扎實地基本功。手指練習的基本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積年累月地努力付出,因此極有利于培養學生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

      (四)以優化教學模式為關鍵

      鋼琴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因此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多以西方鋼琴作品為中心進行一對一教學。其主要內容即傳授鋼琴理論知識和鋼琴彈奏技巧,在目的上以提高學生彈奏能力為主。而“課程思政”則是以“立德樹人”作為基點,在各個課程中融釋貫通,提煉出各個學科中所包含的愛國主義情懷意識,引導學生在愛家、愛國、愛社會、愛自我的環境下茁壯成長、勤學不輟。培養出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熱愛家庭、欣賞自己的高水平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倘若以傳統的教學方式融合兩者,其與課程思政的顯性結合的教學特點容易導致課堂過于具象化的困境出現,不利于課程思政在鋼琴教學課堂的融入。因此,課程思政與鋼琴教學相結合,需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該深入了解中國百年音樂史的發展歷程,明晰中國的歷史變革,深刻領悟祖國民族的音樂性格,切身感受祖國音樂帶給人們精神世界的巨大滿足,更要意識到傳承和弘揚中國民族文化是高校鋼琴教學任務中的重中之重。深厚的民族審美底蘊的構成離不開中國自有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優良傳統。因此,鋼琴教學應當扎根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深挖樂曲中所傳遞的精神品質,探討其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制定合理的教案,不斷優化教學模式。[5]鋼琴教學模式一般有傳統的一對一授課和一對多的集體授課,一對一的教學方式可以輔導學生在鋼琴彈奏技巧、情感表達上展現良好的教學效果,但缺少與學生熱烈溝通、探討作品背后的情感思想的機會。因此,集體授課與傳統授課方式相互補充,是一種重要的授課方式,通過分組教學、協作練習、集體表演式教學等方式實現啟發教育。在集體課堂中,現代化設備及互聯網技術能夠為課堂提供諸多便利,優質課堂的資源網站等層出不窮,例如:學習強國平臺、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網易公開課平臺、一師一優課等。基于這些平臺,教師可授課的內容選項視野陡然開闊,或是以他人的教學過程為學習內容,與視頻中的師生共同感受音樂的美妙并提煉樂曲所表達的思政思想;或是以案例為教學內容,教師就案例提出相關問題、展開分析、解決問題,學生通過觀摩和理解能夠正視各類情境問題,獲得直觀感受。學生可以與學習小組共同探討、相互分享并總結歸納,提升自我道德修養,實現鋼琴教學與課程思政相互融合的效果最大化。擁有鋼琴實踐的演出舞臺其重要性對于鋼琴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不言而喻的。從基礎練習到理論知識的掌握再到登上演出舞臺,對于表演者來說是要付出巨大的時間成本和努力的。在絢麗多彩的舞臺上,在充滿藝術氣息的氛圍中,學生能夠更加深沉地感受到鋼琴的高雅,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在享受掌聲與歡呼過后,學生會對自己的鋼琴練習充滿信心和期待。在一次又一次的舞臺機會中塑造學生堅韌不拔、努力上進的好品質。因此,實踐音樂會的舉辦,將引導學生在參與音樂會的準備過程中逐漸感同身受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價值,良好學習環境和優化的教學模式將在極大程度上提高思政教育的教育質量。[6]

      結語

      思政的本質是“立德樹人”,思政與鋼琴教學相融合,將人生觀、價值觀與思想理論政治融會貫通于音樂課堂,提升學生的鋼琴彈奏能力,達到“育人先育德”之效果。鋼琴教學課程思政發展以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為基點,探尋其中的民族情懷與愛國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立德樹人。正如《禮記》所言,“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思政與鋼琴教學的有機融合將實現“以音育人、以樂化人”之美好目標,為祖國更好地未來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溫小佳.音樂育人,思政先行:高校課程思政融入音樂教學的路徑探索[J].普洱學院學報,2022,38(02):115-117.

      [2]郭正航.課程思政在高校音樂鋼琴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04):128-129.

      [3]蒲清平,何麗玲.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提質增效的實踐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22(01):109-114.

      [4]吳文婷.試論“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鋼琴專業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策略[J].大眾文藝,2021(21):142-143.

      [5]戚靜.高校課程思政協同創新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0.DOI:10.27312

      [6]黃蕊.高校鋼琴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策略探討[J].大眾文藝,2021(23):158-159.

      作者:楊麗榮 單位:伊犁師范大學 藝術學院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精品视频网站|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日本久久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情侣大量精品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系列在线观看 |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国产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亚洲愉拍自拍欧美精品|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精品欧美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精品熟女少妇aⅴ免费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福利姬在线精品观看|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国产天天综合永久精品日|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美久久精品一级c片片|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影院| 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香蕉国产精品频视|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国产日韩高清三级精品人成| 久久精品国产黑森林| 四虎国产精品永免费| 久久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网|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