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英語語法口訣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一、中學英語口語表達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常??吹竭@樣的現象:有的學生筆試成績好,口語卻很糟;在交際活動中,有的學生心里想的挺不錯,一到口頭表達,就抓耳撓腮,表達不完整;還有的學生自由會話時語言流暢,思維敏捷,可一到正式發言就吞吞吐吐,結結巴巴,等等。那么,怎才能解決學生口語表達中存在的問題呢?
1.培養口語表達的興趣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了興趣的重要性。只有激發學生對口語表達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使教師的教學與訓練有所起色。教學中可采取創設情景、短劇表演、小組對話 、講故事 、學唱歌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緊密結合,不斷給學生以表達的機會,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培養他們對口語表達的濃厚興趣。
2.糾正學生口語表達錯誤時的方法
現在的英語教學注重訓練交際能力,因此課堂上有大量的英語信息傳遞和交流,學生的聽說活動大大加強。在口語交際中學生出現的語言錯誤,應注意策略,以不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為原則,盡量忽略學生的錯誤,采取鼓勵,肯定的態度糾正其錯誤,消除學生怕錯誤而不感開口的心理焦慮,使學生經常地不斷得獲得成功的愉快的體驗,增強口語表達的自信心和愿望。
3.因材施教
教育教學中,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教學和訓練在面向大多數學生的同時,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分別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學生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五大方法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就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開展學習。因此,我們不能忽略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要創造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培養提高其口語能力。
1.Theme-based Method 以主題為基礎的訓練法使說和寫的訓練更為有序,目的更為明確。比如,自我介紹就是一個主題。在學習自我介紹的范例后,必須達到自我介紹的目的。要選擇與自己生活相關的主題進行練習。
2.Recitation Method 背誦是英語語言和知識積累的過程,也是訓練英語發音、節奏、連貫、停頓以及換氣的有效發法??梢赃x擇學生喜歡的材料朗讀、背誦。選擇的材料最好有錄音,且語音語調純正。
3.Question&Answer Method 能夠有效的用英語提問是與人交際的基本功。提問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可以自己練,也可以和同學們一起練。在訓練的過程中,質和量是十分重要的,要盡量做到準確。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1―0056―01
學習任何一門語言,掌握語法知識至關重要。就初中學生而言,英語學習還不夠深入,而且在學習上沒有形成一定的體系和認識,但無論是何種語言形式,都必須經歷語法的學習。但就目前我國初中英語教學成果來看,語法教學方法還比較傳統,與英語的發展方向還有一定偏差。教學質量偏低為當今眾多學生家長所詬病。學習氛圍不夠熱烈,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等諸多問題,應引起廣大初中英語教學工作者的深思。
一、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理念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被眾人津津樂道的一句話是“學以致用”。人們通過日常學習,然后在生活中加以利用,應是一條亙古不變的道理。但從我國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來看,學生在學校受到教育,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無法做到有效利用。面對此類現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廣大教育工作的教學重點落在“學”,而這里所談到的“學”,僅局限于課堂和考試。學生通過學習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一旦考試結束,知識的遺忘速度遠大于知識的學習速度。歸根結底是傳統教學模式偏離了學習的初衷,導致學生在生活中,缺乏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能力。具體落實到英語教學上來說,過去學生對英語語法的學習過于僵硬,缺乏靈活性。隨著英語在全世界的不斷推廣,英語將逐步融入人們的生活,因此,英語語法的教學也在大背景之下,不斷向前發展。在此情況下,不得不轉變思維理念,采取全新的教學模式,更好地為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帶來便利。
二、趣味性英語語法教學
語法是英語的基礎,只有學好語法,才能進一步學習更深層的知識。而如何讓學生對英語語法知識全面掌握,是每一位初中英語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語法教學乏味無趣,為提升教學效果,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應轉變教學模式,采取趣味性教學法,將乏味無趣的教學轉化為豐富有趣。在全新教學理念之下,教師應一改過往以“教”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為主,多樣化教學,比如可以通過講故事、朗誦優美文章、做與英語有關的趣味游戲等各式各樣的方式,達到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三、口訣式英語語法教學
口訣朗朗上口,易于理解,便于記憶,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把語法知識體系化、系統化。為了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又不增加他們的負擔,我們可以把語法知識全部變為口訣。如,在教授賓語從句時,用“判斷句式,選擇連詞,還原語序,時態呼應,”這是十六字字訣,應用此口訣,賓語從句中的“語序,連詞,時態”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同時,我們用口訣還攻克了感嘆句的難關。應用“一斷,二加,三換位,四感嘆”的口訣,解決了感嘆句中感嘆詞難選的問題。學生對這些口訣樂此不疲,更好地提升了做題的效率。
四、生活化英語語法教學
基礎日語教學主要包括假名、基礎語法、動詞活用、日常用語,筆者根據自己六年來基礎日本語教學經驗,總結了口訣教學法,只要記住口訣,就記住了詞匯、語法、動詞形態的變化等。
1、口訣在單詞詞匯記憶中的應用
如筆者發現在指示代詞的教學中,學生對日語指示代詞的方位感理解有難度,編制成口訣;“こ/そ/あ/ど系,こ近說話人,そ近聽話人,あ在遙遠處,ど在不明處。”こ表示這,そ表示那,あ表示遙遠的那,ど表示哪。這樣方便學生記憶指示代詞、方位詞,也不會發生混淆而張冠李戴。例如:その ワイシャツは いくらですか。(顧客提問)これは 5000円(ごせんえん)です。(店員回答)在這句顧客與店員對話中,很顯然,ワイシャツ是靠近店員身邊的。
在記憶人稱代詞時,筆者編制了如下口訣:“我就挖他西(わたし),阿那他(あなた)是你,卡雷(かれ)卡諾嬌(かのじょ),關系特別好。”這樣把人稱代詞我、你、他、她全部記住了。例如:かれはあなたの友達ですか。はい,かれはわたしの友達です。一問一答,配合口訣更加強化對人稱代詞的記憶。
2、 口訣在動詞形態變化記憶中的應用
學生在理解記憶動詞原形變化成ます形時,筆者編制了如下口訣,“る上い 段為一段,る上え 段為一段,其余均是為五段,一段去る 加ます,五段改い加ます 。するするします;くるくるきます?!边@樣非常方便學生區分一段動詞和五段動詞,記憶原形變化成ます形的變化規則。就是一段動詞的動詞原形去る 加ます,五段動詞的動詞原形末尾改變成い段加ます。
動詞活用假定形態的教學中,筆者編寫了這樣的口訣加強記憶;“八ば字一枝花,假定后面插。詞尾清一色,う段改為え?!堡凶旨釉趧釉~假定形后面,動詞假定形活用變化是所有動詞的詞尾的う段改為え段,再加上ば。
學生在理解記憶動詞原形變化成た形時,筆者編制了如下口訣“つ、る、う,變つた。む、ぬ、ぶ,變んだ。く——いた,ぐ——いだ?!钡谝痪湟馑际牵涸~尾是つ、る、う的五段動詞都發生促音變,后續詞為清音,如:“待つ”變為“待った”:“走る”變為“走った”:“救う”變為“救った”。第二句意思是:詞尾是む、ぬ、ぶ的五段動詞都發生撥音變,后續詞為濁音,如:“含む”變為“含んだ”:“死ぬ”變為“死んだ”:“學ぶ”變為“學んだ”。 第三句意思是:詞尾是く的五段動詞都發生“い”音變,后續詞為清音,如:“歩く”變為“歩いた” ;詞尾是ぐ的五段動詞也都發生“い”音變,如:“急ぐ”變為“急いだ”。
3、口訣在語法教學中的應用
筆者發現,基礎日語初學者,經常把句尾的“です”和“ます”相互混淆。為此,筆者又編制了如下口訣:“日語語法怪兮兮,非爹似“です”來即媽似“ます”, “です”表示肯定句,“ます”表示動詞句?!比羯晕⒓右詳U展,那么否定的句型,過去時態的用法都可以從這里引申出來。
在形容詞比較級最高級的教學中,筆者編制了這樣的口訣:“姚李より站中間,肯定有臉面。姚李より站句前,好嘎ほうが跟著顛。好德ほど一出現,否定到永遠”。口訣釋義如下:より位于“~は~より~です”的中間,句子是肯定句。より位于“~より~ほうが~です”的句前,句子也是肯定句式。ほど是助詞,用于否定句表示事物的最大限度。
總之,現代教學提倡自由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講求“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形式,日語教學也應該順應教學改革的潮流,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規律,在運用中掌握語言。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教育教學領域改革頻仍,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于是,新課程改革登上教學改革的前沿陣地。作為一線教師,及時更新教學理念,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提升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有效性,我責無旁貸。
介于此,我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結合初中生實際不斷探索,逐漸實現了初中英語語法的有效教學。
一、情境創設,實現生動的語法課堂
新課改下,情境教學是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情境法是借助體態語、演出等,使用圖片、多媒體和實物等具有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一個真實生動的情景。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語法教學的枯燥性和單一性,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其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一般現在時的教學中,可以以每天的作息活動為情景,給出提示動詞:get up―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have lessons―have lunch―chat with classmates―have lessons―do after-school activities―go home―do homework―go to bed,同時利用道具鐘,進行問答。在學生和學生之間問答前,可以先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問答,并且板書主要句型:What do you do...? What does she/ he do...? Do you...?
問答的時候要求學生輔以適當的動作。以第一個情景“get up”為例,可以這樣設計:學生A問What do you do at 6 a.m. every day? 學生B一邊做動作一邊回答:I get up at 6 a.m. every day. 學生A再問其他學生:What does he/she do at 6 a.m. every day? 其他同學再做出回答:He/She gets up at 6 a.m. every day. 學生A再提問學生C問題:Do you get up at 6 a.m. every day? 學生C按實際情形作答。
“get up”以下的情景,還可以適當變換練習方式,比如分成4人小組先練習,然后請小組到臺上表演情景等。這樣,在整個問答中,輔以時間、動作,并且聯系實際地創設了合理的情景,同時,把一般現在時的第三人稱單數以及非第三人稱單數,陳述句、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都練到了位,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這一語法點??梢?,情景教學,使語法學習變得真實生動,學生學得快,記得牢,用得活。
二、巧妙地設計話題,使語法學習充滿活力
任何人的學習都有動機,而學以致用最能提高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語法教學中巧妙地設計話題,可以使學生“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可以使語法課充滿活力。
仍以上面的一般現在時的教學為例,借助剛才的情境教學,學生對一般現在時在口頭表達這個層面上已經掌握得相當不錯了,但是在書面表達這一層面涉及甚少。可以這樣設計話題:What do you do every day? What does your friend do every day? Can you 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tell me about your daily life? 借助于教師給出的提示詞以及剛才的問答,學生以兩人一組的方式,可以把自己和朋友一天的生活都寫出來了。這樣的寫作,學生會覺得非常輕松自如,而且,也會注意到不同人稱中動詞的變化。
三、設置趣味性十足的任務,使語法學習更真實
趣味性教學,也是新課改下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在語法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趣味任務,讓學生在任務活動中運用語法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體會和領悟語言形式的表意功能、內化語言規則、有效提高其語用能力。
如:在問路、指路的語法教學中,可以做一個尋寶游戲,設計一系列的任務讓學生完成,最終使學生找到寶藏。在教學中可設計5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關于問路指路中表示方位的生詞學習和匹配練習,第二個任務是根據指路用語找到正確的圖片,第三個任務是聽指示找出正確的地圖和路線,第四個任務是為地圖和路線寫出正確的指路用語,第五個任務是根據路線圖給要參加生日派對的同學留便條寫出路線。學生每完成一個任務,就可以得到如何走到寶藏所在地的一個提示,完成五個任務后,就知道了寶藏所在地,得到“寶藏”。
這樣的設計,使學生每完成一項任務就有一種成就感,同時又建立了挑戰更高更難任務的信心和興趣。
四、編寫記憶口訣,使語法學習更輕松
眾所周知,初中英語語法枯燥乏味、晦澀難懂。編一些便于記憶的語法口訣可以讓枯燥、難懂的語法知識變得活靈活現,生動有意義。
比如:感官使役動詞在主動和被動語態中的用法是一大難點,有人編了這樣的口訣:一感(feel),二聽(hear, listen to),三使(make, let, have),四看(look at, see, watch, notice)這些動詞真奇怪,to在句中像妖怪;主動句里它走開,被動句里它回來;動詞let要除外,to詞可來可不來。這個口訣,方便了學生記憶。
再如動詞不定式(to do)的用法,很多同學在否定等形式中屢屢犯錯,如果編個口訣,記憶起來也方便了很多:不定式,有標記,to與動詞連一起;not加上不定式,否定結構要牢記;疑問詞與不定式(what, where, when, how等加to do),構成短語有意義。
五、以諺語為例,使語法學習更具情趣
英語是一門外語,與學生通常使用的漢語有著很大區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會被兩種語言的差異所困擾。尤其是在語法的學習中,需要學生記憶大量的語法規則,這些語法規則的種類繁多、內容復雜,通常情況下與漢語語法存在著較大差異,如果學生找不到良好的學習方法,就很難進行快速有效的學習。初中生的心智發展尚不成熟,很容易在語法學習的困難中挫傷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如果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將語法知識生硬地灌輸給學生,很容易讓學生徹底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對此,教師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優化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將枯燥的語法教學變得趣味化,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效率。趣味化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案,教師可以采用趣味化教學,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方法三個方面,將英語語法教學趣味化,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2.探索初中英語趣味化教學的策略
2.1教學內容的趣味化
初中生年齡較小,在學習過程中會很大程度地受到興趣的影響,如果學生難以找到學習的樂趣,就很容易逐漸喪失積極性。對此,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創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語法教學的內容與形式。第一,教師可以在把握語法知識本質的同時,增加語法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例如,在take和bring的教學中,學生通常難以掌握兩者之間的區別,導致在實際應用中出現錯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take和bring在語法中的應用特點,然后再結合學生的興趣,設計趣味化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首先在黑板上,通過圖示,向學生展示take和bring的差別和相似性,然后再制作兩張卡片,分別寫著“Pleasetakethiscardtoyourclassmate.”和“Pleasebringthiscardtoyourteacher.”,讓學生根據卡片內容,選擇卡片的傳遞方向,通過這樣的卡片傳遞游戲,學生能夠在趣味性的活動中,通過實踐了解到take和bring用法的區別。第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安排學習任務。有些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扎實,教師可以要求他們掌握更多的語法知識和內容;對于學習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先為他們安排部分語法知識內容的學習,然后由易到難,逐漸增加學習的內容和任務。
2.2教學途徑的趣味化
在初中英語語法趣味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板書教學方式的基礎上,應用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輔助教學,提高教學的趣味性。第一,應用圖文結合輔助教學。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在一些比較復雜的語法學習中,很難通過教師的口頭講述正確地理解知識內容。對此,教師可以應用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直觀的圖片演示和分析,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知識。例如,在教授方位介詞over,on,above時,教師可以分別為學生畫出三者對應的圖片(如圖1),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中物體的位置關系,了解這三種方位介詞的區別。第二,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設備能夠為學生呈現圖片、文字、視頻以及聲音等多種形式的內容,能夠有效豐富知識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同樣是教授方位介詞over,on,above,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可以在教授over時配以小橋跨過河流的圖片(Thereisabridgeovertheriver.),豐富的色彩和優美的畫面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三,采用口訣趣味化知識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語法特點,編寫趣味性的語法口訣,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例如,以“O”結尾的可數名詞變為復數形式時,教師可以教授學生這樣的口訣:“英雄愛吃土豆西紅柿”,其中hero,potato,tomato是典型的以“O”結尾的可數名詞;在教授“某國人變復數”時,教師可以教授口訣“中日不變,英法變,其余后面加S”,Chinese和Japanese的單復數形式相同,Englishman和Frenchman變復數將man變成men。學生通過背誦這些口訣,能夠快速有效地記憶相關的知識內容。
在傳統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活動中,一般是采取教師總結知識點加學生習題練習的方式,這肯定會顯得課堂特別沉悶,難以提升學生的興趣,無法取得良好效果,若想提高語法的利用率,就應當讓課堂不再沉悶,讓趣味課堂走入學生心中。
1. 課堂不生動的原因
英語語法課堂不生動的原因應當歸之于師生兩方面,而不可只責備于一方。在學生方面,第一個原因是語法學習意識不強,因為受到新課程理念的影響,學生心中出現了矯枉過正的思維,他們認為學習語法是在浪費時間。第二個原因是語法學習能力弱,有些學校初中英語教學速度過快,而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基礎知識習得程度千差萬別,較多學生因為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學習進度與學習訴求,而在前進的路上越落越遠。在教師方面,第一個原因是教學難度太大,為了滿足應試時的難題解決需要,一些教師刻意在語法教學上求新求異,使得學生不易接受。第二個原因是教學方法過于簡單,你教我學的方法雖然為教學所必須,但是如果課堂上不加入其他新手段,學生勢必會感覺到厭煩。而課堂提問流于形式是其中顯例,教師在提問時雖然都能照顧到學生的層次不同而分別置問,但是除此之外別無良方。第三個原因是語法學習的教師評價缺失,初中英語學習,教師往往只注意總體評價,或者是以學生考試成績論優劣,或者是以平素課堂表現定高低,而難從某一具體環節上下功夫進行評價。
2. 問題的解決策略
無論問題來自于教師還是來自于學生,總之都要對課堂本身進行改造,改造的過程即是課堂變生動的過程??梢詫⒄Z法課程歸結為四大要素,第一,導入是教學的先驗基礎,第二,內容編排是教學的骨骼框架,第三,提問是課堂生動的重要決定因素,第四,評價是促進學生后續學習的聯系紐帶。
首先應當讓課堂導入更加生動,導入環節不必汲汲于給學生灌輸多少語法知識,而應以提高學生興趣為要務,達到蓄勢的作用。競賽方法目前來看還是非常有效果的,比如在講解It is + adj. + of + ... +(not) to的用法時,就可以先帶領學生復習It is + adj. + for + ... + (not) to的用法,然后使學生據舊的語法知識展開語法競賽練習,再循序漸進,引入到新語法知識中來。故事導入是又一項有效方法,鑒于初中英語的內容多課時少現狀,導入故事不宜過于復雜,最好以三兩分鐘的時間收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滿足語法引入的兩大要求。
其次要讓教學內容編排更生動,課堂氣氛生動不生動,學生興趣是高還是低,會受到很多原因所影響,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努力參悟學生的興趣點、挖掘學生的興趣點。英語語法枯燥乏味,編造口訣幫助學生進行記憶是極有必要的,比如在講解“be動詞”的使用方法時,可以傳授給學生這樣的口訣:單三is其余are,我用am不會差,再以練習輔助口訣,最終可取得理想效果。教學方法豐富多樣,因為課程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故事、游戲、音樂穿行,要注意其豐富性,也要注意其合理性,不可以只注意形式新穎而忽略了實際效果的改善。
第三要讓提問方式更貼近學生心理,課堂教學不夠生動,往往同教師提問方式不夠理想有關。教師應當讓提出的涉語法問題更貼近學生心理,啟發學生積極應對試卷問題與生活問題。同時,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層次設計問題的層次,且給低層次學生安排更多更有梯度的問題,以使這些學生取得更大進步。第四要讓教學情境更生動,教學情境生不生動同學生有關,更與教師有關,教師需要巧妙地安排情境,使學生的興趣點同語法知識興趣點離得更近,點燃學生心里面的熱烈火種,比如教材里面的看病、購物、問路等情境,都可以作為學習語法知識的媒介。
第四要更多地使用激勵評價法,教育家迪斯得惠講過:教育的作用不是傳授本領,而是要更好地激勵與鼓舞。評價過程是激勵和鼓舞的重要過程,當學生就某一項語法知識表達心中觀點的時候,教師萬不可只是單純地評價好與不好,也不可用粗暴語言對待錯誤學生。評價語言所針對的是單獨學生,但是因為評價發生在課堂上,肯定會對其他學生產生影響,教師正可以借此機會給特定學生以激勵,使之提高積極性,同時給全體學生以警醒,使大家離誤向正。
3. 結束語
初中英語語法重要性很突出,而其理論較強又是不容爭論的事實,因此教師一定要努力改革教學模式,以學生需要為方向,以學生興趣為目標,對教學方法進行大膽嘗試,這樣才能讓教學質量更高,課堂更受學生歡迎。
從語言學習的目的上看,具備一定的語法能力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以書面形式運用英語的能力,進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要培養口頭和書面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就要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即語音、詞匯、句法、語法等語言知識能力。正確的語法形式及其運用方法的意識對促進交際是必需的。而語法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筆者近幾年來努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探索和實踐語法教學的新思路,總結了以下幾點改進語法教學的方法和技巧。
一、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
教師要明確語法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掌握語法學,而是為了取得學習語言的工具,為了更好地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為了交際而教語法。事實上,語法學習是語言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離開了語法知識傳授,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只能是句空話。學生只有掌握了足夠的語法知識,才能真正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從而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教師不僅要認識語法教學的重要性,還要重新認識初中語法教學的目的,正確領會新課程標準關于語法教學改革的精神,勇于創新,從傳統的語法教學、單純的語法講解和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將語法教學滲透于聽、說、讀、寫的每一個環節中,使語法教學具有趣味性、實踐性、互動性。
二、運用游戲法,在游戲中輕松學語法
游戲是多數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有利于提高學習積極性。以游戲的形式進行練習,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容易牢記所學內容。
例如:學生剛學一般過去時時,對眾多的動詞的形式尤其是過去式形式的記憶有難度。筆者在教學這部分時。多采用游戲法,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buy的過去式是口、筆頭運用中出現頻率比較高的一個單詞,學生對這個單詞bought記了忘、忘了記。筆者先組織學生做個Brainstorming游戲,先讓一組的第一個學生說:Last Sunday,I bought a book,第二個接著說:Last Sunday,I bought a book and a pen,第三個說:Last Sunday,I bought abook、a pen and a ruler,以此類推,繼續下去。再讓另一小組的每個學生重復剛才每個學生的話,并使用適當人稱。第一個說:Last Sunday,he/she bought abook,第二個接著說:Last Sunday,he/she bought a book and a pen,第三個說:Last Sunday,he/she bought a book、a pen and aruler?通過反復練習,學生在反復運用中自然而然地學會了知識,也明白了在“用中學、學中用”的道理。
三、設計任務,在完成任務中進行語法教學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語言任務型教學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同時,強化其學習動機。提高其學習興趣,培養其合作精神,使其形成學習策略,并增進其對英語文化的理解。采用任務式進行語法教學,一定要在學生了解相關的語法項目的基本結構及其用的基本功能后進行。教師設計的任務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將抽象的語法知識融入真實的生活情景之中。如城市生活和農村生活大比拼辯論賽。
任務:(1)要求學生按小組收集資料,比較農村和城市生活的利弊。
(2)各小組討論并完成已事先提供的表格。
(3)全班開展辯論賽,辯題為:Which do you prefer to live,in the country or in the city?
(4)各小組進行整合、補充、修改,確定本組的觀點并表達。
我校近年來初中階段都是使用仁愛版,這套新教材圖文并茂,內容循序漸進,內容多、單詞量大,實用性強,語境氛圍真實可及,為師生進行語法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和操練運用的時機,因此,在進行語法知識教學時,我都認真地把單元中的重點詞匯、重點句型與語法知識有機結合,精心地為學生設計活動任務,積極引導他們在真實的語境中自覺地進行語言實踐活動,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用”,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通過他們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增進團隊意識。
四、巧用歌訣法,通過誦讀歌訣愉快學語法
教學中。如果我們把語法知識簡明扼要地編成順口溜或口訣,就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學生記憶和運用。比如,七年級學生詞匯量小,因此教學名詞的復數構成時,不能只局限于所學的詞匯范圍內,有必要做適當的拓展。利用歌訣法就是較好的方法之一。如以-f(e)結尾的名詞其復數形式是有規律的,如果一個個記則難度大。如果教給學生一個歌訣:妻子(wife)持刀(knife)去殺狼(wolf),小偷(thief)嚇得心發慌,躲到架子(shelf)后保自(self)命(1ife),撿起半(half)片樹葉(1eaf)遮目光。告訴學生初中英語里只有這幾個以-f(e)結尾的名詞的復數形式要變-f(e)為-ves。這樣學生就會輕松地記住這幾個特殊的單詞的復數形式,且不易忘記和混淆。這一口訣讀起來朗朗上口,有助于記憶。
五、利用圖表法,通過對比學語法
所謂圖表法就是把相關的語法知識用圖表或圖示的方式總結概括,通過圖表或圖示可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比如在學習直接引語、間接引語時,將直接引語轉換成間接引語時,除了人稱、時態、數的變化外,一些時間副詞、地點副詞也需要做改動,如果一個個講出來讓學生單純地記憶,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在學生自主探究后,教師呈現如下表格讓學生通過對比、歸納,加深理解,就能在運用中少出現錯誤、不出現錯誤。
新課標實施多年以來,它所提出的“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一直受到廣大英語教師的重視。但如何把握語法教學的尺度也始終為一線教學崗位的老師所熱議。如果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片面地忽略語法只強調語言能力交際的話,會妨礙學生對英語的深層次理解,而過分強調語法又會使英語教學走入誤區。公開課上,有的老師怕被誤解為缺乏與時俱進的理念避而不講或少講語法,造成學生聽得迷糊、學得膚淺;也有的老師平時無法把握好語法教學的度,過多講解,打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那么,如何正確認識語法教學的重要性,避免知識教學的片面性,形成卓爾有效的教學策略呢?我認為,牛津英語教材采取演繹與歸納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圖片、情景、故事等形式來反映教學目標和內容要求無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來搭建英語語法教學的知識平臺。如何合理利用知識平臺,給學生一個透徹理解和輕松把握語法知識的渠道,帶給教與學愉悅的情感體驗呢?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增強英語語法教學的實效。
一、方式多樣,見縫插針
英語語法教學如果一味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規則、生搬硬套句型的話,學生容易產生疲勞心理,進而產生畏難情緒。要達成良好的語法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靈活多變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以脫離枯燥的教學境地。
實例1.語法教學生活情景化。這是時態教學常用的手段之一。如現在進行時師生對話:“What are we doing now?”“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一般過去時:“Peter,where did you go just now?”“I went to the library.”聯系生活實際,使語法學習生活情景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理解信息,觸景生情,激活思維。
實例2.語法教學公式化。牛津英語8A第3和第4單元語法都是教學被動語態,我在實踐中利用公式把它簡單化教學,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被動語態的基本結構形式是:be+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那么各種時態的被動結構只需在be上變化即可。如一般將來時will be+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現在完成時have/has been+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以此類推。公式化的語法教學著實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感,幾分鐘時間就能輕松掌握兩個單元的語法。
實例3.語法教學口訣化。如感觀使役動詞的教學可使用口訣:一感二聽三使四看。一感;feel,二聽:hear,listen to,三使:make,let,have,四看:look at,see,watch,notice??谠E化的語法教學無疑為學生的學習戴上了一副“眼鏡”,把容易混淆的知識辨得一清二楚。
當然,很多語法知識零星地散落于不同的單元之中,這還需要教師見縫插針,反復呈現概念,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這種有效的鍛煉必然會減少教師對單元的語法教學難度,增加明晰度,學生對語法點的理解自然就會水到渠成,變得相當容易。
二、整理歸類,區別對待
很多學生在對英語語法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都表示語法知識由于其孤立化、概念化導致記憶起來難度較大,使人望而生畏。為此,教師要重視對語法知識的系統講解,并引導學生對教材中分散的語法點進行歸納,特別是在學習完某個語法項目后更應該全面歸納相關的語法規則。在復習階段,該策略的運用能大大提高學生語法學習的有效性,鞏固并加深對語法知識的記憶。
實例1.句型語法歸類教學。在教學“It’s+adj.+for someone to do something”時,我并沒有單一地教學這一句型,而是結合初中階段需要掌握的其他兩個句型進行整理歸納,如:“It’s +adj.+of someone to do something”以及“It’s+adj.+that從句”,同時引導學生對這三個句型進行區分教學。該方法極受學生歡迎,認為既能多重學到知識點,又能清晰它們之間的區別,記憶起來十分方便有效。
實例2.功能語法歸類教學。在教學現在完成時have been to和have gone to時,通常老師只對兩個句型進行比較教學后大量操練就算任務完成了,但大量教學實踐后我發現把“have been in”歸在一起區分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現在完成時,尤其是與之相關的延續性動詞的學習和運用,避免混淆出錯。
實例3.搭配用語歸類教學。英語教材中有很多習慣性搭配用語,但它們與漢語之間存在思維、表達的差異,許多學生受母語影響,在表達時常出現中國式英語。如:“there be...”句型常被學生寫成“there have...”。針對此種錯誤,我認為有必要把“there be...”和“somebody has...”歸類教學,以讓學生明辨差異,扭轉英漢互為影響所造成的學習困難。
英語的語法從來都不是孤立的,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觀察、發現,并進行整理歸納,讓他們在感悟中不知不覺地學習語法,既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率,也可使其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三、溫故知新,層層遞進
現行的牛津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有新的語法項目,它采用循環式編排,把同一個語法項目分層次、分階段地呈現在教材中,這對學生理解和鞏固語法知識是有利的,同時教師也可通過“溫故知新,層層遞進的意識”進行語法教學,使學生漸漸地實現從“不知”到“有所知”、從“有所知”到“掌握”的轉化,讓學生在反復接觸和應用語法知識的過程中逐步體會和感知規律性,從而達到內化語法知識的能力。
實例1.動詞不定式遞進式教學。牛津英語8A第三單元中教學了動詞不定式作賓語的用法,如:Sandy agrees to go with them.Millie decides to stay at home.而在7A、7B的教材中不乏動詞不定式作主語的例子,如:It’s easy to walk from your building to mine.It takes about three days to travel from Earth to the moon by rocket.此時,教師不妨將此語法內容自然而然滲透其中,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到8B第六單元學生再接觸動詞不定式作主語的用法時,更會加深對它的印象,學起來就會倍感輕松。
實例2.句型遞進式教學。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學生們只是對教科書上的語法內容照本宣科地讀讀記記過一遍,對語法知識缺乏深入研究。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引導他們有意識地復習舊知,同時加強對新語法知識的補充和訓練。例如,在教學“祈使句,+and/or...”這一用法時,教師不應拘泥于這一語法的學習和訓練,而應更深層次地引導他們在復習“if條件狀語從句”的基礎上學會同義句型轉換。如:“Work hard,and you will catch up with others.”與“If you work hard,you will catch up with others.”同義。再如:“Hurry up,or you will miss the train.”與“If you don’t hurry up,you will miss the train.”意思相同。
總之,語法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在理解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教法時,一定要從教學實情出發,不斷挖掘、探索和搭建多樣的教學平臺,找到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策略,真正增強英語語法教學實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愛學、樂學地學會語法。
參考文獻:
一、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因此,教師首先要具備良好的素質。授課時教師正確的語音語調、親切自然的教態、準確生動的表情達意,以及公正規范的板書,都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教學中,教師應始終保持飽滿的熱情,讓學生在輕快、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獲取語言信息,并多利用圖片、錄音機、幻燈片等教具創設情境,以及通過開展小組競賽、分組討論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唱英文歌曲、講故事、做游戲、猜謎語、表演小節目(如購物、打電話)等,這樣既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和疲勞,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師生關系的融洽和諧,會給學生學習帶來極大的動力,因此,教師除了要用高超的教學藝術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吸引學生外,還要關心每位學生,用“心”了解他們、幫助他們、和他們溝通,對每個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對于基礎較差的同學,要給予他們一定的幫助和鼓勵,準確及時地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在每次活動和作業后,都要以激勵為主進行總結和評價,對表現優秀者給予肯定性、贊美性的話語和批語。如“Well done”,“very good”,“ok”、“not bad”等。除此之外,還可適當地發一些小獎品來激勵他們,讓他們感受品嘗成功的快樂,“點燃”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所以教師熱愛學生的情感,愉悅的情緒、和藹的表情、親切的動作、溫和的語言、準確及時的評價,激勵性的話語,都會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強烈動力。
三、總結性的口訣引起興趣
英語里面的單詞、詞組、句子及語法知識,讓學生們感到枯燥,除了受母語的限制和影響外,更重要的是因為缺乏學習這種語言的環境,所以同學們容易產生畏懼心理和厭學情緒。作為英語教師,除了給學生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外,還要善于總結、歸納、利用口訣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如基數詞變序數詞的口訣是“基”變“序”容易記,詞后要加“th”;“一”、“二”、“三”沒規律,應當把它特殊記;“八”減“t”來“九”取“e”,“ve”要用“f”替;以“y”結尾怎么辦,變前“y”要換“ie”;若要遇到“幾十幾”,僅變個位就可以。另外,在中學階段,以“O”結尾的名詞除hero(英雄)、potato(土豆,俗名洋芋)、tomato(西紅柿,又名番茄),加“es”外,其余皆加“s”,可以編成口訣:英雄愛吃西紅柿,黑人愛吃土豆。又如學習助動詞(do,does,did)的用法時,可編成口訣:助動詞(do,does,did),是“照妖鏡”,后面動詞顯原形,不顯原形就兩棒(×),看你顯不顯原形。像這種口訣,采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不但能使英語教學趣味橫生,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記憶效率,更能引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四、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提高學習興趣
在課外,要有意識地使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英語,加強語言的實踐,進一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和熟練程度,鞏固加深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拓寬視野,提高學習興趣。課外活動的形式應多種多樣,如鼓勵他們隨時隨地用英語交談、教英文歌、舉辦英語角、出英語墻報、定期舉辦英語講座、英語晚會、校園英語廣角和舉行各種競賽活動(單詞比賽、朗誦比賽、翻譯比賽、表演比賽、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會話比賽等)。通過這些活動為學生創造較多的聽、說、讀、寫的機會,從而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當中獲取到比課本中更多的語言知識,從而不僅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首先就要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克服學習英語的心理障礙,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參考文獻:
[1]楊光瓊.提高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14(24).
一、合理選擇,使教師教法更有效
(1)歸納、演繹法。歸納語言的結構和規則,有助于加強學生對語法知識的認知,同時教學效果也較好。通過大量的聯系,嘗試其他形容詞的變化構成形式,進行口頭和筆頭的鞏固性訓練,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準確性,使學生更加靈活地運用語言知識進行交際。
(2)簡筆畫與語境相結合。一個句子離開了語境,其表達的意義就很難確定。而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就是大量的對話,每段對話都有一個微型情景,要講授的內容也比較多。因此在語法教學中利用簡筆畫依據教學內容創設直觀的語境,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才能有一個完整的理解。
(3)口訣法。例如大多數初一新生在初學英語時,對于聯系動詞“be”的用法總是出現錯誤,因為漢語中無論任何人稱的“是”都是一個,而英語則不同。在糾正多次而效果卻并不好的情況下,將口訣“我是am,你是are,is跟著她,他,它;單數is,復數are;not加在系詞后;提前大寫就疑問。”講述給學生,他們對此語法項目的學習效果就有明顯提高。
二、善設任務,使語法學習更真實
在語法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趣味任務,讓學生在任務活動中運用語法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體會和領悟語言形式的表意功能、內化語言規則、有效提高其語用能力。如:在問路、指路的語法教學中,可以做一個尋寶游戲,設計一系列的任務讓學生完成,最終使學生找到寶藏。在教學中可設計5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關于問路指路中表示方位的生詞學習和匹配練習,第二個任務是根據指路用語找到正確的圖片,第三個任務是聽指示找出正確的地圖和路線,第四個任務是為地圖和路線寫出正確的指路用語,第五個任務是根據路線圖給要參加生日派對的同學留便條寫出路線。學生每完成一個任務,就可以得到如何走到寶藏所在地的一個提示,完成五個任務后,就知道了寶藏所在地,得到“寶藏”。
在現在進行時教學中,可以用圖片競猜的游戲方法來教學。教師可以把要呈現的圖片遮去一半,可以問:Look! What is Lucy doing? 讓學生猜。學生可以問:Is Lucy drawing? Is Lucy dancing? 等等問題。然后教師可以呈現完整的圖片,問學生:What is Lucy doing? 學生可以一起回:She is... 以同樣的方法,再呈現其他的圖片加以練習。同樣,在練習的方法上也可以有所改變,可以從“教師和學生”對話,到“學生A與其他學生”對話,再到“兩人一組”對話,甚至可以邀“兩人小組”上臺表演等等。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掌握了現在進行時be doing的結構了。
三、勤編口訣,使語法學習易記憶
編一些便于記憶的語法口訣可以讓枯燥、難懂的語法知識變得活靈活現,生動有意義。比如:感官使役動詞在主動和被動語態中的用法是一大難點,有人編了這樣的口訣:一感(feel),二聽(hear, listen to),三使(make, let, have),四看(look at, see, watch, notice)這些動詞真奇怪,to在句中像妖怪;主動句里它走開,被動句里它回來;動詞let要除外,to詞可來可不來。這個口訣,方便了學生記憶。再如動詞不定式(to do)的用法,很多同學在否定等形式中屢屢犯錯,如果編個口訣,記憶起來也方便了很多:不定式,有標記,to與動詞連一起;not加上不定式,否定結構要牢記;疑問詞與不定式(what, where, when, how等加to do),構成短語有意義。
四、多用對比,使語法學習更清晰
對比法是把學生容易混淆的語法點羅列出來,引導他們對其進行觀察,比較,找出關鍵點并加以突破,使學生最終明確和掌握這些語法知識。比如:on the tree 和in the tree的用法,剛開始學生不能區別。教師可以寫下這些句子:There is a pear on the tree. There are many apples on the tree. There is a cat in the tree. There are two birds in the tree. 請學生觀察。然后在黑板上再寫下題目:I can see some oranges the tree. Can you see a boy the tree?引導學生先對比四句例句,并讓他們思考“a pear”和“many apples”跟“樹”有什么關連。討論后,學生就發現:原來這些都是是“樹”上自己長出來的,而“a cat”和“two birds”都是外來的事物,不是“樹”上長出來的。所以,雖然都是在“樹”上,但是所選擇的介詞卻有差異。經過觀察、對比和討論,兩個題目就能解決了。因此,對比法能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教師逐條講解灌輸語法規則,學生只記筆記不思考、少練習的教法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
五、善用歸納,使語法學習趨完整
歸納法即教師先向學生逐步滲透具體的語言現象,然后讓學生觀察分析并找出規律,歸納和總結出語法規則,這樣就能使本課規則動詞過去式的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理解和掌握。如:在教pick oranges、water trees、pull up carrots、milk cows、collected eggs過去式表達的時候,先通過場景創設為學生提供一個操練機會,語言運用逐步熟練的基礎上完善板書,新授詞組的過去式逐步在板書中呈現出來后,讓學生觀察他們:
pick oranges----picked oranges
water trees---- watered trees
pull up carrots---- pulled up carrots
milk cows----milked cows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初中生正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這時期打下堅實的英語基礎對學生未來英語學習有極大的幫助。初中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教師如果能很好地進行引導,就會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充滿興趣。
1.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特點
(1)學前階段:初中生通常對陌生、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未接觸英語學習以前覺得神秘而新奇,向往學習英語且興趣高漲;(2)學習字母、音標及單詞階段:初中生心理具有超前意識,會感覺字母、音標、單詞等學習單調枯燥,失去心理平衡,會導致興趣下降;(3)學習了一些基礎句型之后:會產生一種自豪感及成就感,因學到了新的語言而得意,學習興趣上升;(4)學習基本語法階段:感覺語法學習太過嚴謹、要求多、規則多,記憶困難,產生“畏難”思想,導致學習興趣下降;(5)學習篇章結構階段:希望更多地了解異國文化,對新知識、新文化渴望的情緒使得興趣再度上升[1]。
2.提高初中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措施
學生開始學習英語時具有濃厚的興趣,對英語學習充滿好奇,依據這一點特征可以讓學生明白學習英語的社會意義,明白社會改革發展中應用英語的重要性,激勵學生形成學好英語的決心。教師在講導言課之前要進行充分的備課,可大量搜集一些增強學生感知英語用途及社會意義的資料,為初中生渴望接觸、學習英語注入強心劑,打下學好英語的基礎。
2.1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建立融洽師生關系。
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學生大膽使用英語、講英語前提是師生間存在融洽的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和藹可親,具有親和力,能夠為初中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2]。教師以微笑感染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時給予鼓勵和支持,能夠有效地化解學生的緊張、畏懼心理;回答問題正確時以簡單的一句:“Very Good.Thank you.”來贊揚學生,能夠使他們充滿成就感及感恩的心;回答不出問題時采用簡單問題進行引導能夠使學生重新充滿自信。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給予同樣的關注和贊美,能夠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學生才有自信、有興趣將英語說出來。
2.2在真實環境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
教學課堂情境、環境能夠影響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環境真實,可以達到更高的教學目標[3]。(1)初中英語相對比較簡單且能夠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事物輔助教學。如學習一些水果類單詞時,可以借助水果事物,蘋果、香蕉、梨、橘子等教授英文單詞,學生能很容易記住蘋果是apple,香蕉是banana,梨是pear,橘子是orange等。(2)初中生有很強的表演、展示自我意識,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鼓勵學生上臺表演,引導學生用英語表達臺上同學表演的內容,如學生表演讀書,打籃球,睡覺,玩游戲等,教師提問:What is he/she doing?學生能很容易回答:“He is reading.”“He is playing basketball.”“She is sleeping.”“He is playing games.”等,這樣能夠輕松掌握現在進行時態的語法應用及基本句型。
2.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游戲活動。
初中生剛接觸英語,沒有太多的英語基礎,如果一味地講解語法,采用讀、寫、回答的教學方式,長此以往就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導致失去學習興趣。可以在教課過程當中適當開展小游戲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學習一些動詞(open、close、stand up、sit down等)和“left/right”等單詞過后,可以玩一些小游戲,如:“Open your left eye.”“Close your book.”“Touch your left knee.”等,還可以增加難度做反義的動作等。這樣學生在游戲的時候會注意力高度集中,不但對聽力的提高有幫助,還能準確記憶單詞,活動時歡樂不斷,情緒高漲。
將游戲引進初中教學課堂,能夠為學生提供舒適、輕松的學習環境,進行語言游戲能夠促進學生對單詞、句型進行很好的記憶、練習。課堂中開展游戲符合初中生好動、喜愛展現自我的特性,初中生爭強好勝心理強,不甘落后,在相互競爭中會得到很大的進步。
2.4采用有趣,好記的口訣輔助學生進行學習。
英語課程改革后要求提高學生英語語法的應用能力,教師編一些充滿趣味且朗朗上口的口訣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學習記憶,提高學習興趣[4]。如對“be”的用法。可以教授學生應用口訣:“I是am,you是are,is用于他她它;單數名詞用is,負數名詞全用are”。如在進行f(e)結尾的名詞變復數時,可采用這樣的口訣:“妻子持刀去宰狼,小偷嚇得發了慌;躲在架后保己命,半片樹葉遮目光。”這些口訣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積極性,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有效方法及口訣的總結歸納。
2.5發揮英語角的功能。
鼓勵學生到英語角進行交流、探討,使英語角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廣闊天地。在英語角學生使用英語進行無拘束的自由交談,講故事,唱英文歌等,使學生共同進步,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而且擴大了學生的交際范圍,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三、結語
培養初中生英語學習興趣是進行初中英語教育的關鍵,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了才能充分調動個人學習的積極性,學好英語。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另外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有效措施。通過課外閱讀英文段落及文章,學生會充滿求知欲,想要了解更多,對興趣的培養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楊慶雪.淺談初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J].成才之路,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