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學教案數學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說說在我們生活中那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2、從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歡的物體,并說說它們的的形狀。
3、摸一摸手中的物體,有什么感受?與同學交流想法。
4、引導學生說出有些物體的一面或幾面是平平的,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認識圖形。
1、認識長方形。
(1)讓學生動手找出長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認識長方形并出示圖形。(電腦出示:從長方體中取下長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體中的長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從其他物體上找到其他的圖形呢?(學生獨立找、小組內找、與教師一起找)。
3、匯報交流,認識正方形、三角形、圓。
(電腦演示)
4、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和過去認識的物體有什么不同?(立體圖、平面圖)
5、用自己的辦法把他們圖形畫下來。
三、聯系實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標志圖讓學生辨認,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呢?請同組的同學相互說說。
四、課堂活動。
1、小明和同學們一樣也認識了這些圖形,這是小明利用今天認識的圖形拼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電腦演示)你們能從這幅美麗的圖畫中找出今天學的這些圖形嗎?
2、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互相合作,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漂亮的圖畫,要盡量和小明的不一樣。
五、課堂小結
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子里想想今天認識的圖形。
六、布置作業
2、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同學們回到家后仔細觀察家里的物體,看看能在哪些物體上找到這些圖形,把你的發現告訴爸爸和媽媽。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
2、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三、教學重點:
初步正確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特別注意過九的數。
四、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五、教具準備:
計數器、數字卡片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數位表: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個、十、)對!
“那么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11?”(指名回答,說一說數位表示的意思)
(二)導入:
“剛才表示的數都是20以內的數,如果是20以上的數又應該怎樣表示呢?誰知道24這樣用計數器表示?”
說一說數的組成。
(學生討論,教師指名回答)
寫作:24讀作:二十四)
(三)新課:
1、想一想應該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個十和2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上撥4,在個位上撥2。
寫作:42讀作:四十二
2、(1)教師撥珠子:十位4顆,個位3顆
“請問珠子表示的數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書:寫作:43
全班齊讀“十位是4,個位是3,所以讀作四十三”
讀作:四十三
3、練習鞏固:
(1)接撥珠子,分別用指名答、開火車答、全班齊答等方式。過九的數:39,49,59,69,79,89,99.
(2)教師讀數,學生聽數并動手寫數,再全班對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說數,另一個人在聽寫本上寫數,要求寫數和讀數都要寫出來。每人說3個數。
(4)鞏固練習
?1、個位是7,十位是4,這個數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個兩位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這個數是()。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讀數和寫數。(板書:讀數、寫數)其實方法和20以內數的讀寫都是一樣的。不知道小朋友們是否都熟練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寫呢?好我們現在來做練習。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一、鞏固舊知進行鋪墊
1、口算練習(出示口算題卡)
10+2= 4+10= 13-3= 12-10= 6+10= 10+5= 15-5= 17-10=
[請一兩個學生說一下你是怎樣算的一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多少,一個十和幾個一中去掉幾個一剩多少]
2、數的組成的練習。
6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多少?8個一和5個十合起來是多少?
46里面有幾個十,幾個一?28里面有幾個一,幾個十?
[通過對已學知識的鞏固達到對新知識進行鋪墊的目的]
二、創設情境
1.利用進行動畫演示:小明要過生日,請了好多同學,媽媽帶小明到商場去買酸奶。
(顯示媽媽領著小明到商場的情景。)售貨員阿姨先拿給媽媽30瓶(顯示30瓶酸奶在左邊),又拿給小明2瓶(顯示2瓶酸奶在右邊),問: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請學生觀察要買的酸奶,怎樣放的,引導學生看到成排放置,每排10瓶,放了三排,還放了兩瓶]
2.解決30+2。
師生共同解決問題:一共買了多少瓶酸奶?師板演用小棒代替在練習本上寫出算式板書:30+2=32說說是怎樣想的?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求30和2合起來用加法,依據百以內數的組成:3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32]
3.還可以怎樣列式解決2+30。
教師板書:2+30=
獨立思考后寫在練習本上,發表意見,進行全班交流。
鞏固練習30+3= 6+20= 70+8= 9+40=
4.解決32-2。
教師問:現在我們知道媽媽給小明買了32瓶酸奶,仔細看圖發生了什么事(小明拿走2瓶),還剩多少瓶?請列出算式,學生口答,教師板書:32-2=30。你能告訴大家是怎樣計算的嗎?
指出:為什么要進行減法計算,再依據減法的含義,從32里去掉2,計算32-2的結果,可以依據數的組成知識,32里面有3個十和2個一,去掉2個一還剩3個十,就是30;還可以這樣想: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3個十和2個一加在一起就是32,從32中減去2個一,就剩下3個十即30。
鞏固練習63-3= 57-7= 48-8= 29-9=
[請多個學生說說怎樣算的,新知的強化。讓學生明白整十數加一位數與相應的減法的算理]
三、運用實踐操作,
1.擺一擺,算一算,并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請一名學生在實物展示臺上擺小棒,請其他同學一起按要求擺小棒學生仔細觀察后,提出問題在練習本上寫出相應的算式,并由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
先擺5捆,再擺6根(一共有多少根?)
50+6=56 6+50=56
先擺44根,再拿走4根。(還剩下多少根?)
44-4=40
2.填一填連一連
課本做一做第一題填空,個別同學在展示臺上展示,集體訂正。
第二題數學游戲:在課本上連線,在展示臺展示正確者獎勵玉米圖片
3.我當小法官
4+60=46 4+60=64
4個一和6個十合起來是644個一和6個十合起來是46
65-5=60 65-5=6
5個十和7個一合起來是575個十和7個一合起來是75
74-4=? 90+6=?
[出示小兔和小貓他們那分別對應同一道題,結果不同,學生用手勢比劃小兔對還是小貓對,面向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出的是學生容易出錯的題,學生在明白算理及仔細觀察對比下選出正確的。最后一組題要求學生自己解答進一步鞏固]
四、解決問題(第43頁的第6題。)
在這里將首先出示一張春天的景進行情景創設,﹙春天到了,老師帶同學們去春游,在出游時出現了一個小問題,需要你們來解決﹚運用多媒體出示課本上兩人對話的場景(有老師3名,學生40名,45瓶礦泉水夠嗎?),看后先進行同桌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會用算式表達的同學,可以列出算式來。請個別學生匯報討論的結果。﹙40+3=4343
(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做事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難點:大于、小于號的正確使用。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出示沙灘圖:
沙灘上有兩只海龜正在爭吵,它們都說自己的年齡大。(出示兩只海龜,背上貼有表示年齡的卡片9和15)問:哪只海龜年齡大?為什么?(貼著15的海龜年齡大,因為15比9大,15是兩位數,9是一位數)
這時沙灘上又爬上來一只51歲的海龜,它和15歲的海龜比,哪只海龜年齡大?為什么?(51歲的海龜年齡大,因為51比15大,先比十位上的數,51十位上是5,15十位上是1)
這時海灘上又爬上一只58歲的海龜,和51歲的海龜比,誰的年齡大?為什么?(58大于51,十位上的數相同,再比個位上的數,58的個位上的數是8,51個位上的數是1)
師說:我們比較海龜的年齡,其實就是在比較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我們已經學過比較百以內的數的大小,先看數的位數,位數多的數就大,如果位數相同,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數,這個數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數也相同,再比個位上的數,個位上大的數,這個數就大,如果個位上的數也相同,說明這兩個數同樣大。
下面我們再比較幾個數:
6156454710098
師說:我們填好大于、小于號后,可以用一句順口溜來檢查符號寫得對不對。“大口對大數,小尖對小數。”下面我們就用以前學的這些知識,來學習比較萬以內的數,看誰學得快,學得好。
(二)學習新課
1.根據下面各數的位數分類
出示:1230,965,395,1689,2001,470。
師問:這些數很大,誰能讀讀這些數?你們能根據百以內數比較大小的知識推測出三位數與四位數比,哪個大?為什么?(四位數大,因為四位數最高位是千位;三位數最高位是百位,不夠一千)
下面我們比較一下這些數:
小結:位數不同的數比大小,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2.在位數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數的大小
(1)比較5640和8790的大小
師問:這兩個數都是四位數,怎么比呢?(先比它們的最高位,5個千比8個千小)
小結:如果兩個數的位數同樣多,先從最高位比起。
練一練:
9653953954701230168916892001
(2)哪輛車載的汽水多?38643529
師問:3864和3529都是四位數,最高位也相同,該怎么比?(再比百位上的數)3.小結
師說: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先看位數,位數多的數就大,如果位數相同的數比大小,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數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下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三)鞏固反饋
1.在下面的里填上大于號或小于號
398402394052301020999
2.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下面各數
(1)941,893,1001,914
(2)3005,3050,3500,3049
3.找出下面各數中最大數、最小數
463,9528,4000,2089,9030,8006。
最大數:________最小數:________
4.寫出相鄰數
5.在下面每個數的后面接著寫出5個數
196,798,2999,1187。
6.由2,9,0,5組成的最大四位數是(),最小四位數是()。
7.填表
8.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45<453362>79710>71
86<86152>5261000>99
9.思考題
56-7×2=7×()
12-8>12-()
40÷5>()+4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二)加深對小括號作用的理解,進一步掌握運算順序,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會計算帶小括號的加減兩步式題,知道一個算式里有括號,先算括號里面的.
難點:理解小括號在計算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4+3+28-6-19+6-812-7+6
2.口算.
20+334+548+5060+15
9+204+8191+770+29
7+52
(二)學習新課
1.談話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認識一個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括號——又稱圓括號,記作“()”.[邊說邊板書課題:小括號記作()]小括號的威力可大了,為什么呢?我先給你們講一個故事.
2.教學例2.
出示例2實物圖.
師: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們倆剛一進門,小熊就高興地說:“你們來得真好!快幫助我算一算盤子里一共有多少塊糖?”小熊指著盤子里的糖說:“糖紙有不同的顏色,這里黃色的有2塊,綠色的有3塊,紅色的有7塊,你們想一想該怎樣算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塊糖?”
師:請同學們也來幫助小熊算一算好嗎?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圓片,在課桌上擺一擺,猜一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樣算的.
甲:我猜小兔是這樣算的:先把2塊黃色的和3塊綠色的加起來是5塊,再加上7塊紅色的是12塊.
師:如果用算式表示出來,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用算式表示出來,就是先算2加3得5,再算5加7得12.
師:先算的2加3要用小括號括起來.
教師完成板書:
乙:我猜小狗是用另外一種方法算的:先把3塊綠色的和7塊紅色的合并起來是10塊,再把2塊黃色的和10塊合起來一共是12塊.用算式表示出來,就是先算3加7得10,再算2加10得12.
師:怎樣表示先算3加7呢?
生:先算的3加7要用小括號括起來.
指名到黑板上添加小括號.
師:你們真聰明!不但幫助小熊算出了一共有12塊糖,而且還知道了算式里用括號括起來的部分要先算.一個算式里有小括號,就應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算式:(2+3)+7=12里,有沒有小括號都要先算2+3,所以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時,括號可以省掉不寫.
3.教學例3.
出示例315-(6+2)=____
師:想一想:怎樣算?在練習本上試算.
指名口述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三)鞏固反饋
1.算一算,說一說.
12-5+4=11先算12減5得7,
再算7加4得11.
12-(5+4)=3先算5加4得9,
再算12減9得3.
師:這兩道題的數目和計算符號完全一樣,為什么結果就不一樣了呢?這就是小括號的威力了.由于第2小題增加了小括號,計算順序就不一樣了,結果也就不一樣了.同學們一定要記住:在一個算式里有括號,必須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2.看圖計算.
3.選擇答案.(把正確的答案填在方框里)
(1)19-9-7=(2)60-(30-20)=
①17②3①50②10
(3)17-(2+8)=(4)8+(60-40)=
①7②10①28②18
4.把每一橫行、每一豎行的三個數相加的和寫在()里.
5.游戲——找朋友.
發給每位同學一張寫著算式的卡片,先請一位學生到前面來說:“快算!快算!快快算!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學生要迅速地算出這張卡片上和自己手里卡片上的題目的得數,如果得數一樣就邊說:“你的朋友在這里.”邊跑到前面舉起手中卡片,讓大家檢驗是否找到朋友了.
以一組題目為例:
15+4-29+(10-2)12+(13-8)18-(9-8)19-(1+1)
6.思考題.
給算式添上小括號
(1)8+60-40=28
(2)90-40+20=30
(3)17-9-6=14
(二)教會學生通過觀察、歸納、抽象出數列的規律,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三)使學生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敘述數列的規律,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在認識規律的同時,并能按規律填數,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五)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和愛動腦筋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會找規律,按規律填數.
難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發現規律.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按要求數數.
(1)一個一個地數,從四十數到五十二.
(2)兩個兩個地數,從二數到二十.
(3)五個五個地數,從五數到五十.
(4)十個十個地數,從十數到一百.
2.在橫線上填數.
(1)3連續加3,每次加得的和寫在橫線上.
(2)6連續加6,每次加得的和寫在橫線上.
(3)48連續減4,每次減得的差寫在橫線上.
(二)學習新課
1.談話.
師:今天動物園里召開運動會,有7只小兔參加了一百米賽跑,它們參加比賽的號碼是按一定規律排列的,可是教練員點名時,發現有兩只小兔遲到了,這兩只小兔子的號碼各是多少呢?你們能猜出來嗎?(此時學生十分興奮,都想參與猜號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數列的規律,學習按規律填數.
板書課題:找規律填數
2.教學例1.
(1)出示:1471013
師:像這樣幾個數按次序排列起來的,稱它為數列.
請學生跟讀“數列”.
(2)探索:
師:從整體看,后面的數與前面的數比較,有什么特點?
生: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大.
師:每相鄰兩個數是怎樣變化的?(在投影儀上演示)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前面的數加上3得后面的數.
師:相鄰的兩個數都相差幾?
生:相鄰的兩個數都相差3.
師:剛才我們從整體和相鄰的兩數變化看,發現了這個數列的規律,我們可以用這樣兩句話來表達這個數列的規律: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大,相鄰的兩個數都相差3.(邊說邊板書)
師:先聽老師完整地說一遍,看哪位同學能學老師說一遍.(指名說規律)
(3)填數.
師:誰知道遲到的兩只小兔子的號碼是多少呢?
生:(同桌互相說說后回答)是16,19.
(4)嘗試練習
找規律填數:
a.37111519
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
相鄰的兩個數都相差().
里填().
b.15129
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
相鄰的兩個數都相差().
里填(),().
3.教學例2.
(1)出示:按規律在橫線上填合適的數.
01030________100
(2)探索:
師:從整體看,后面的數與前面的數比較,有什么特點?
生: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大.
師:每相鄰兩數的差都一樣嗎?算算看.
生:每相鄰兩數的差是10,20,不一樣.
師:第一個數與第二個數之間相差10,第二個數與第三個數之間相差20,那么第三個數與第四個數之間相差多少呢?
板書:
生:相差30.
師:第四個數與第五個數之間相差多少呢?
板書:
生:相差30.
師:第四個數與第五個數之間相差多少呢?
板書:
師:從整體和相鄰兩數的差的變化看,這個數列的規律是: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大,每對相鄰兩數的差總比前面一對相鄰兩數的差多10.(邊說邊板書)
(3)填數.
師:現在你們知道橫線上的數是多少嗎?
生:是60.
師:怎樣計算?
生:用它前面的數30,加上它與前面一個數相差的數30,30+30=60.
師:想一想,怎樣檢驗?
(4)嘗試練習,找規律填數.
124711
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
每一對相鄰兩數的差總比前一對相鄰兩數的差多().
里填().
4.教師小結:
找規律填數就要先從數列的已知數中找出變化的規律,然后再按規律填上合適的數.
(三)鞏固反饋
1.找規律填數:(投影片)
(1)357913
(2)81114
(3)35302515
(4)171513
2.你能在每朵花中寫上一個數,使這些花也按一定的規律排列嗎?
3.按規律填數,使每組數列不一樣.
4.游戲:把全班同學分成紅、黃、綠三組,持相同顏色數字卡片的按規律排列.
紅色:0369…
黃色:14710…
綠色:25811…
4.按規律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1)22358
(2)161631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二)使學生初步了解分類的含義,初步掌握分類的方法.
(三)對學生進行愛學習、愛學校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學生數數的能力,初步掌握分類的方法.
難點:學會分類方法.
課前準備
(一)教具:三幅教學圖及1~10數字卡片.
(二)學具:10根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師談話同學們,我們今天開始上數學課.我們在數學課上會學到好多好多知識,比如:認識數字、認識圖形、會計算等等.現在請同學們看一幅圖.
(二)學習新課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1)看圖回答問題:
請同學們看看這幅圖上都有什么?
圖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邊是什么?右邊是什么?中間是什么?
數一數:圖的上面有幾架飛機?下面有幾輛汽車?圖的左邊有幾個蘿卜?右邊有幾棵白菜?中間有幾只燈籠?
小結同學們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認真看圖,還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們看圖、看書、做事都用得上這些知識.
下面請同學們做“認識新朋友”的游戲:說一說:你座位四周的同學都是誰?(要說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誰)
2.學習數數:
出示“學校新學年開學”圖.
師說:這幅圖畫的是開學了,同學們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大家仔細看看圖上都畫了些什么.
(1)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數數:
圖上有幾位老師?幾個同學?(一組一組地數)一共有幾個人?
圖上面有幾朵向日葵?幾棵樹?幾只小鳥?(從左往右數)
(2)數周圍的實物:
數一數你們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數一數教室里有幾盞燈?幾扇門?幾扇窗戶?
數一數自己的鉛筆盒里有幾支鉛筆?衣服上有幾個扣子?
3.學習分類.
(1)看書上圖提問:
圖上畫的是什么?(鉛筆和球)
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師說: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類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鉛筆是寫字用的,和球不是同類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圖片:
請你們分一分,哪些是同類物品,學生回答后,教師圈上圈.
(3)學生看書上圖:
師問:圖上都畫了些什么?(書包、小雞、母雞、公雞和氣球)可以把哪些東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雞、母雞、公雞圈在一起)為什么?
師說:你們說得對!小雞、母雞、公雞都是雞,所以把它們圈在一起.
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圈一圈.
4.了解學生認數的情況.
(1)看圖回答問題:
師問:每個圈里畫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邊的數是幾?
(2)指名幾名學生分別數出1~10實物的個數.
(3)教師帶領學生打亂1~10各數的順序數數.
(三)鞏固反饋
(1)看數擺小棒:
教師出示卡片eq\x(5),學生擺出5根小棒.
教師出示卡片eq\x(7),學生擺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戲:
教師出示卡片eq\x(6),同學們拍手表示.
教師出示卡片eq\x(8),eq\x(10),同學們拍手表示.
(3)做練習一第1題,把同類的圈起來.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數10以內的數.學會了把物品進行分類.這是為我們以后學習數學的一節準備課.(板書課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新生入學后的第一節數學課.在這節課里要體現以下幾點:
一、使學生初步了解學習數學的目的.通過看圖、數數、游戲、動手擺實物來激發學習興趣.
二、在這節課的開頭設計了分清方位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會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語,逐步分清方位.
教學是一門藝術。不管你是個人備課還是集體備課,都必須經過周密思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充分細致地做好準備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領會,我談幾點撰寫小學數學教案的看法。
一、備課要樹立新的課程理念
理念就是教學指導思想,先進的課程理念都來自于成功的教學實踐。理念指導實踐,實踐孕育理念。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所以,在備課時同樣體現在“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任何一次教育改革,無不以教育觀念的變革為先導,教育每前進一步,無不依賴教育觀念的突破,備課的改革也是一樣。首先教師在思想觀念上必須有突破和創新。我們不僅要對學生今天的數學學習負責,更要對學生一生的發展和幸福負責。教師若真正確立了這樣的理念,就會在備課上關注學生,教師們在備課中才能給自己的課堂教學重新定位,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與時俱進。
二、備課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
新課程目標中提出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四個方面的數學課程目標。因此,在制定課時教學目標的把握上,除了“雙基”目標外,還要注重:(1)每一節課都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興趣、習慣、方法的培養目標,落實這一主要目標比教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更為重要。例如:在教《“0”的認識》這節課時,一位教師在形象地使用學具,讓孩子們認識了“0”之后,迅速地將孩子們引進了一個精彩的世界——同學們,你們能說說你心目中的“0”嗎?老師用期待的目光掃視著全班同學,小手一個個地舉起來了。“教室里沒有 一個人。”“盒子里沒有一個球。”——老師巧妙的一問,讓學生自然地把數學與身邊的事物聯系起來,科學的價值與意義就在生活之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這一深奧的道理。在這種和諧的交流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得到了融洽與升華。(2)每一節課都要重視數學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的教學目標。這是因為學生雖然掌握數學知識,但不等于能夠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更不等于學生相應的實踐能力也同時得到了發展。
三、備課要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為了適應新教材的編排特點“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留有學習空間,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充分挖掘蘊涵在數學知識中的數學思想。例如:“8加幾”進位加法的問題。從教材的表層不僅是出現幾種不同的算法,在鼓勵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要提倡學習用“湊十法”進行計算,而深層次挖掘,我認為更重要的恐怕還是引導學生掌握以“十”為單位的計算的思想。因為,我們在備課時要從中挖掘教材的資源,為圖呈現豐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留有學習空間,針對每一個層次學生可能想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做出預設,以便課堂上有目的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展示,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具體如下:
1. 教材的內容情景化
創設良好的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條件。與舊教材相比,實驗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是設計了大量活潑生動的情境圖。這些圖畫的風格和色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富有很濃的兒童情趣。像這種現實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容易激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
2. 靜態的知識動態化
一般的教材不可能把新有的教材內容講得十分詳盡。在備課時,應根據教學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教材中的主題圖處理加工成可操作的課件。例如教“幾和第幾”這節課時,讓學生坐上臺做模擬排隊購票的游戲,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體驗理解“幾和第幾”的聯系和區別。
3. 教學的內容生活化
備課時,我們要使數學教學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樂趣。例如、教學“認識鐘表”課前應開展“我是小小調查員”的活動,走向社會了解鐘表的有關知識,并從家中帶來不同形狀的類型進行認識。通過活動學生對鐘面上時針、分針、秒針等方面有了感性認識。課堂上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都爭先恐后地介紹自己了解的知識,通過合作、交流,很快而且很全面地掌握了本課知識。
(二)使學生正確掌握4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的比較,掌握4的組成.
(三)使學生初步理解“第幾”和“幾個”的含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4的認識及組成.
難點:區分“第幾”和“幾個”的含義.
課前準備
(一)教具:計數器、主題圖、點子圖、方塊圖和小棒4根.
(二)學具:小紅花圖片4個、小棒4根.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填空:
2.看卡片口答:
(二)學習新課
啟發談話:老師指黑板上的桃子圖提問:
3個桃子再添上1個是幾個?(4個)
師說:對,3個添上1個就是4個,今天我們來學“4的認識”.(老師板書課題)小明他們班的同學到電視機廠參觀,看見工人們在生產電視機.過了幾天,老師又帶他們到農村參觀,他們來到農村,看見了什么?(出示主題圖)
1.認數4.
(1)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說一說他們來到農村,看到了什么.
師問:這幅圖上畫的是什么?
數一數:有幾個農民?幾臺拖拉機?
師問:原來有幾臺拖拉機?又開來幾臺?一共有幾臺?
指名把三句話連起來說.
(2)用小棒擺四邊形:(出示磁鐵小黑板)
老師在磁鐵板上擺出一個四邊形.
師問:你們看,老師擺了一個什么圖形?(老師擺了一個四邊形)或(正方形)
師問:這個圖形是用幾根小棒擺成的?
師說:你們愿意擺嗎?好!請你們拿出4根小棒,也擺一個四邊形.
師說:剛才我們數了4個農民、4臺拖拉機、4根小棒,這些人和物的數量都是4,我們就可以用4來表示.(用紅筆描寫課題4)
(3)你們還看到哪些東西的數量是4個4個的?
提示:想想在教室里、校園里、家里、馬路上……(桌子、椅子都有4條腿、汽車有4個輪子、黑板有4個角、4條邊等等)
2.教學4以內數的順序.
(1)指名上前在計數器上先撥3個珠子,再撥1個.
師問:3個珠子再添1個是幾個?(用完整話回答)
(2)出示點子圖:
師問:每個點子圖下面應該用數字幾表示?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234.
請同學按照數的順序說說3的后面是幾?4的前面是幾?
齊讀:1234321
3.比較3和4的大小.
(1)出示方塊圖:
師問:左邊有幾個方塊?右邊有幾個方塊?(左邊有3個方塊,右邊有4個方塊)老師在方塊圖下面分別寫上3和4.
師問:3和4比,誰大?誰小?中間應該用什么符號連接?(3和4比,3小4大,中間應用小于號連接)老師板書“<”.
齊讀:3小于4.
指名說:3比4小.
(2)出示方塊圖:
師問:這是幾和幾比大小?中間用什么符號連接?學生說,老師板書:4>3.
指名讀:4大于3.
指名說:表示4比3大.
4.教學4的組成.
學生自己擺小紅花:每人拿出4朵小紅花圖片,把它擺成兩堆,有幾種不同的擺法.邊擺邊小聲說:4可以分成幾和幾,幾和幾組成4.
指名說:你是怎么擺的?學生說一組,老師板書:
指名讀4的組成,齊讀.
5.初步認識“第幾”和“幾個”.
指導看書上排隊上車圖,然后回答問題:
師問:他們在做什么?(排隊上車)
數一數:一共有幾個人?
師問:
(1)誰排第一?
(2)小朋友排第幾?
(3)叔叔排第幾?
(4)大姐姐的后面有幾個人?
(5)叔叔的前面有幾個人?
(6)從后面數,小朋友排第幾?
6.指導書寫數字4.
師邊示范邊說:4是兩筆寫成,筆順是先寫∠,再寫|.注意寫|時要和∠的豎平行,寫斜豎.學生在書上描寫4.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4的認識,知道了4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的比較,記住了4的組成.下面咱們再比一比看誰學得最好.
(三)鞏固反饋
1.游戲:
(1)排排座:
正排:拿卡片1的同學上前問:誰在我的后面?拿卡片2的同學答:我在你的后面,誰在我的后面?……
反排:拿卡片4的同學上前問:誰在我的前面?拿卡片3的同學答:我在你的前面,誰在我的前面?……
(2)找朋友:
拿卡片的同學上前來問:誰是我的好朋友?拿3的卡片上前來說:我是你的好朋友.兩人一起說:1和3組成4,4可以分成1和3,對不對?(下同)
(3)做拍手游戲:師生拍手,對4的組成.
2.看圖填數:
3.填空: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4的認識”,前面已經學過了對1,2,3各數的認識.數數練習、數的順序和大小的比較這幾項內容學生在學習1,2,3各數的認識時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在這節課里就要體現新舊知識的聯系.要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來學習新知識,在學會1,2,3各數的基礎上來學習4的認識.
這節課里第一次出現讓學生自己動手把實物擺成兩堆,看有幾種擺法,然后歸納出4的組成.擺出一種組成,要啟發學生聯想出另一種組成.這個環節是很重要的.它是為以后學習5~10各數的組成打基礎的.因此,在這節課里要體現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重點: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
難點:利用計算公式進行利息計算。
教法學法:
教法:游戲法、討論法
學法:認真聽課法、嘗試自學法、練習法
教具學具:
教具:幻燈機
學具:存款憑證
教學過程:
一、小品導入新課
師:在上新課前,我們來看一個小品。大家可要仔細看,因為看完還要回答問題,先請看我們這兩位演員:
同學甲:儲戶小麗;同學乙:張大爺;老師來演銀行職員。好,小品開始:
(甲背著背包,興沖沖地趕路,碰上乙)
乙:喂,小麗,這么早去哪里呢?
甲:張大爺呀,我還要去銀行取錢呢!
乙:取錢!真不懂你們這些人,錢好好地家里不放,偏偏要藏到銀行里,又要存,又要取,多麻煩。
甲:大爺,這您就不懂了,這錢放在家里不安全,存到銀行里,不但能合理、有計劃地用錢,還能支援國家建設呢!
乙:真的嗎?錢存入銀行有這么多好處,那我也趕緊去把家里的幾百塊錢存了,省了我天天提心吊膽的。
甲:大爺,再見!
乙:再見!
(甲繼續走,到了銀行)
甲:您好,我想取回去年存的100元錢,請您辦下手續。
師:好的,請填一下取款單。(生填完了,然后師把錢遞給甲)
甲:(數錢)驚訝地叫道:哎,錢怎么多了?(揚起手中的錢)您多給了一塊八毛。
二、新授:
1、學習利息的計算公式,及相應的幾個概念。
師: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誰知道,說說看!
生:(舉手回答)多給的錢是利息。
師:是的,是利息。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利息(板書課題)。
師:那你對利息了解多少?
生: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利息。
師:說得真好,大家表揚他。還有誰想說說利息的意思?
生:(舉手回答)小品中的1.8元是利息。
師:你們知道這1.8元利息是怎么算出來的嗎?結合課本找找看!
生:(看書后舉手回答)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師:說的不錯(師板書,讓生齊讀利息的計算公式。)
師: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要求利息,首先得知道什么?
生:本金、利率、時間。
師:我們已經知道什么是利息,對于本金和利率你知道多少?結合課本,請小組內討論討論,然后找代表發言。
生:(代表舉手)存入銀行的錢叫本金,小麗的100元是本金;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利率,利率是由銀行規定的,有按年規定的,叫年利率;有按月規定的,叫月利率;利率可根據存款的長短,和存款的方式不同而不同。
師:說的不錯。小麗的存款方式是整存整取,年利率是2.25。這“整存整取”是什么意思?
生:(討論后回答)小麗存入100元,然后再全部取出。
2、計算利息。
師:好,現在請同學們根據這個公式,詳細了解利息的計算過程。
(幻燈片出示):小品中的小麗把100元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年利率是2.25。到期后利息是多少?請一學生上臺板演,其他同學獨立完成。
生:(板書)100×2.25×1=2.25(元)
師:式子中的每個量代表什么?。
生:100是本金,2.25是利率,1是時間,2.25元是利息。
師:你是根據什么來列式的?
生:利息的計算公式。
3、稅后利息的學習及計算。
師:2.25元是利息,這可就奇怪了,可小麗只拿到1.8元。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錢算錯了嗎?(學生自由說,不清楚,可以翻書找找原因,小組進行討論)
生:(看書后)國家規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利率納稅,但國債的利息不用納稅,小麗的存款不屬于國債,應該納稅。她得到的利息實際上是納稅后的利息,叫稅后利息。(教師板書:稅后利息。)
師:那稅后利息該怎么算呢?想想看,看誰的腦子最聰明,轉得最快。
生:(討論思考后,得出:)
稅后利息=利息-利息×20=利息×(1-20)
師:看來,同學們真了不起,利息已經算出來了,現在,正式算稅后利息。請一同學板演:
2.25×(1-20)=1.8元
或2.25-2.25×20=1.8元
師:現在,大家知道,小麗多得的1.8元是怎么回事了嗎?
生:知道。
出示第三個問題:小麗一共可取回多少元?
師:這“一共”包括什么?
生:本金和稅后利息。(生獨立完成,然后反饋。)
100 1.8=101.8(元)
答:一共可取回101.8元。
4、反饋練習,讓學生看教科書P124—P125內容。
師:還有什么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請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師:同學們表現真好,現在讓老師來考考你們,看誰知識掌握的最牢。
出示:
①把錢存入銀行,只對國家有好處()
②所有的利息都要納稅()
③存款的利息按20的稅率納稅()
④利息=本金×利率()
⑤利息=稅后利息()
⑥稅后利息=利息×(1-20)()
讓學生用手勢表示,并說明錯的原因。
三、課堂練習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幾道題。
1、做P125的“做一做”
①學生讀題。
②要求利息,必須知道哪幾個數據?讓學生找出這些數據。
③學生做,教師巡視,然后派一代表上臺板演。
400×2.88×5=57.6(元)
57.6×(1-20)=46.08(元)
400 46.08=446.08(元)
答:……。
講評時可讓學生說說做法。
2、練習三十的第1題。
① 生讀題。
② 師提示:是哪一部分錢捐給希望工程?(稅后利息)
要求稅后利息,應先求什么?(利息)
③ 學生獨立完成。
3、老師想把暫時不用的600元錢存入銀行,年利率是2.70,存滿半年時,請同學們幫老師算算,到期老師一共可拿回多少錢?
① 師讀題。
② 師:這錢實際上求什么?(本金和稅后利息)
③ 生獨立完成,
600×2.70×0.5=8.1(元)
8.1×(1-20)=6.48(元)
600 6.48=606.48(元)
答:……。
4、做練習三十三的第3題。
四、布置作業。
練習三十三的第5、6題。
五、板書設計:
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后利息=利息-利息×20
(二)使學生了解1和2的數序.認識“>”、知道2比1多用“2>1”表示.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體會數都是從實際中抽象出來的.
難點:寫數字1和2.
課前準備
(一)教具:1,2的主題圖、計數器、絨板、小棒、圓片.小鹿、小鴨、小正方體和楓葉實物圖片.1,2的數字卡片和田字格黑板.
(二)學具:小棒、1和2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看圖回答問題:
誰比誰多?(梨比蘋果多)
還可以怎么說?(蘋果比梨少)誰和誰同樣多?還可以說幾和幾同樣多?
2.老師在計數器上撥珠,學生數數,從1數到10,再從10數到1.
(二)學習新課
啟發談話:剛才同學們看老師撥珠數數都數得很好.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數的認識,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2的認識.(板書課題)比一比,看誰學習最認真.
1.教學1的認識.
(1)出示主題圖:看圖數出數量是1的人和物.
師問:圖上畫的誰?她在做什么?(小學生在寫作業)這個小朋友寫字的姿勢好不好?
師說:我們應該向她學習,寫字時,姿勢要端正.
師問:圖上除了小朋友還有什么?(有課桌、椅子、書、筆和鉛筆盒)
數一數:這些東西都是多少?(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本書、一支筆、一個鉛筆盒)
(2)出示小鹿圖:
師問:圈里有幾只小鹿?(1只)
指名一個同學上前在計數器上撥出1個珠子.
師說:請同學們從學具袋里拿出1根小棒.
引導學生觀察教室:你們仔細看看教室里哪些東西的數量可以用1來表示?
(教室里有一塊大黑板、一張講桌、一張課表、一把大尺子……)
師說:剛才同學們數的這些人和物的數量都是1,我們就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用紅筆描寫課題1)
2.教學2的認識.
(1)出示主題圖:看圖數出數量是2的人和物.
師問:圖上畫的誰?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圖上有2個小朋友在試飛航模飛機.)
師問:圖中畫的人和物的數量各是幾?
指名說:2個小朋友、2架小飛機、2只小鳥.
(2)出示鴨子圖:
師問:這是幾只小鴨?
老師在計數器上撥2個珠子.
師問:老師撥出幾個珠子?
請同學們從自己的學具袋里拿出2個圓片.
啟發學生說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人和物的數量可用2表示.
(人有2只手、2條腿、兩只眼睛……自行車有2個輪子……)
師說:剛才我們數的這些人和物的數量都是2,就可以用數字2來表示.(用紅筆描寫課題2)
3.教學1和2的順序.
(1)老師在計數器上先撥出1個珠子.
師問:我再撥出幾個,就是2個珠子?
1個珠子添上1個珠子是幾個珠子?
(2)學生擺小棒:
先擺1根小棒,想一想,再添幾根就是2根?(自己動手擺)
師問:1根再添上幾根,就是2根?
(3)出示點子圖:
出示:這是幾個點子?在下面寫幾?(師在盧、子下寫1)
出示:這是幾個點子?在下面寫幾?(師在點子下寫2)
提問:我們要把這兩個數排一下隊,應該誰在前,誰在后?(1在2的前面,2在1的后面)
師說:對!在數的順序中,1在2的前面,2在1的后面.
4.比較數的大小.
(1)出示方木塊圖:
師問:2個方木塊和1個方木塊比,誰多誰少?(2個方木塊比1個方木塊多)
(2)認識大于號:
師說:2個方木塊比1個方木塊多,也就是2比1多,我們就可以用符號來表示.(老師板書“>”)這個符號叫大于號.(老師在“>”下面寫“大于號”)這個式子讀作:2大于1,表示:2比1大.(指名說)
5.教學2的組成.
出示楓葉圖片:
師問:有幾片楓葉?這2片楓葉可以分成幾和幾?
老師演示:2片楓葉可以分成1片和1片.
師問;1片和1片合起來是幾片?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以說1和1組成2.(指名說、齊說)
6.教學1和2的書寫.
(1)指導書寫數字1:老師在田字格黑板上范寫一個1,然后說要點:1要寫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上下頂格寫,從上到下稍斜一點,筆道要直,一筆寫完.
學生在練習格里描寫1.
(2)指導書寫數字2:書寫的要點是:2也是寫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從左上格左角起筆,充滿格畫圓,畫到橫虛線左半部中間靠右再寫斜直線寫到左下角,最后寫橫.一筆寫完.
教法同上.
(三)鞏固反饋
1.請同學們拿出數字卡片1和2,按順序排隊.然后順讀,倒讀一遍.
2.老師指2>1,指名讀式子,說表示什么.
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1和2,會讀會寫1和2.會排列1和2的順序,知道2比1多,用2>1表示.還記住了2的組成.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內容是認識1和2,是為以后學習認識3~10打基礎的,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注意了以下幾點:
(二)初步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三)記住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會數100以內的數并知道順序.
難點:數數時,數到幾十九,下一個數應該是多少.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數一數有多少個點子,寫在()里.(說出你是怎樣數的)
2.看圖填空.
(1)()個十和()個一,是().
(2)()個十和()個一,是().
(3)()個十和()個一,是().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1.
(1)10個一是一十.
師:請同學們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數出10根.(學生開始操作)
師:以前我們數小棒多少根就捆成一捆?(數10根就捆成一捆)
師:10個一是多少?(10個一是一十)
板書:10個一是一十.
(2)10個十是一百
師:現在我手里有2捆小棒,是多少根?(20根)
師:如果再添上一根呢?(21根)
教師操作,學生依次往下數22,23,…,29.
師:現在數到29根小棒了,再添1根是多少根?(30根)
師:這9根再添上1根滿10根,又要捆成一捆,現在一共是幾捆小棒?(3捆)
下面繼續采取教師出示小棒,讓學生數數.每數到幾十九的時候,就提示一次學生該數多少了.(發現有困難的學生,讓他起立回答,給予個別指導)每數到接近整十處就把速度放慢,以免口誤或讀錯.如39下面是40;49下面是50……同時每數完一個整十數就問學生該怎么辦了?(捆成一捆)當數到91,92,93,…,98,99時,教師加重語氣說:再添一根該數多少了?(學生高興地回答:100)
教師把十捆小棒整理好.
師:數物體的個數可以1個1個地數,還可以10個10個地數.現在我們把這些小棒10個10個地數,看看有多少個十?
教師舉起手中的整捆小棒讓學生集體數出(1個十,2個十,3個十,…,9個十,10個十)
師:10個十是多少?(一百)
板書:10個十是一百.
齊讀: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
師:現在你們知道10個十是一百了,那么以后數數不但可以1個1個地數,而且可以10個10個地數,再以后還可以一百一百地數.
讓學生拿起捆好的一捆(10根)小棒,一邊往上添一邊數數,每10根捆成一捆,數到100.
2.教學例2.
(1)從二十五數到三十二.
師:請同學們拿出25根小棒,看誰拿得快.(學生應該拿出2捆零5根)
師:一根一根往下接著數到二十九.(學生繼續操作)
師:二十九根是2捆零9根,再添1根,應該怎么辦?(把10根單根捆成一捆)
師:一共是幾捆?有多少根?(一共是3捆,有30根)
師:請大家繼續數到三十二.(學生手中拿3捆零2根時,讓學生報出一共是32根)
(2)從三十六數到四十三.
這次采取同桌互相檢查的方法,由甲邊操作邊數數,由乙監督檢查.
(3)從四十三數到五十二.
兩人交換,由乙邊操作邊數數,由甲監督檢查.
(4)從八十九數到一百.
這次脫離小棒,請一名學生到前面來數,大家小聲跟著數.(八十八、八十九、…、九十八、九十九、一百.)
3.教學例3.
教師先出示3捆零5根小棒.
師:現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教師把這35根小棒掛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后提問:這35根小棒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教師追問:3個十和5個一組成多少呢?(3個十和5個一組成35)
練習:
(1)擺小棒說數的組成.
①擺37根小棒.
師:它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學生看著擺好的小棒,很快說出是由3個十和7個一組成的)
②擺53根小棒.
同上.
③兩人一組,一人報數,另一個學生擺小棒同時說出數的組成,然后交換進行.
(2)脫離小棒說數的組成.
①教師說一個數,學生說數的組成.
師:四十六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4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
師:八十七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8個十和7個一組成的)
師:九十三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9個十和3個一組成的)
②兩人一組.一人說數,另一個人說數的組成.
③指名說出自己的學號,再說出它的組成.
甲:我是24號.二十四是由2個十和4個一組成的.
乙:我是30號.三十是由3個十組成的.
丙:我是41號.四十一是由4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
4.小結
教師指著板書提問: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內容?(數100以內的數及數的組成)
師生總結后教師板書:數數數的組成.
(三)鞏固反饋
投影出示:
1.數一數.
2.在下面各數的后面數出五個數來.
二十一三十五十八六十
七十九五十七四十六八十五
3.填空.
(1)五十六是由____個十和____個一組成.
(2)七十二里面有____個十和____個一.
(3)四十里面有____個十.
(4)一百里面有____個十,有____個一.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2.初步培養學生連續看圖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單項口算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學生用手勢表示得數。
2.復習10以內連加、連減口算
老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說出各題的計算過程)
我們學習了連加、連減、知道連加、連減表示的意義,那么如果一個算式里面內有加法,又有減法,它又表示什么含義呢?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二、指導探索:
1.教學例1
魚缸里有幾條黑金魚?有幾條紅金魚?求共有幾條金魚?應該怎么算?(板書:)如果撈走2條,求還剩幾條?怎么計算?(板書:)
如果我們把剛才演示的內容用圖來表示(貼例題圖)你能敘述一下這幅圖的意思嗎?
(引導學生敘述題意:魚缸里有4條黑金魚,3條紅金魚,撈走2條,還剩幾條?)誰會列式?
板書:
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
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算式叫加減混合。
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加減混全式題應該怎樣計算呢?結合這道例題,誰來說一說?(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減2等于5。)板書: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計算過程,然后指名說一說。
2.教學例2
出示鴿子圖
你能說出這幅圖表示的意思嗎?(學生分組說一說圖意,然后指名敘述:有4只鴿子在吃谷子,飛走了1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有多少只?)
誰會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書:
這也是加減混合算式,你會計算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齊說計算過程,老師板書:
5
3.比較質疑:
兩道例題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減在后,另一道是減在前,加在后)
說明:無論是加在前,還是減在前,只要有加有減都叫加減混合,計算加減混合算式與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鞏固練習
1.看算式擺學具:
出示: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請你用學具擺一擺。
2.學生獨立完成第65頁的做一做。
訂正時說計算過程。
3.口算:(指名說答案,其他同學當裁判)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
4.競賽:爭做計算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