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英語課堂教學評價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6-0091-01
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是課堂講授,此外,開展聽課及評課活動也是廣大教師的本職工作。在英語課堂教學評價中,除了要注意該課程的主要特征,如導課方式、教學三維目標、重難點的處理,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小結、教學效果、板書和本節課的教學特色、新課標新理念外,還要注意英語課的特殊性,如教師的口語,包括語音、語調、流利和地道程度,英語氛圍的營造,中西文化的結合,如何處理聽力、寫作、如何處理pairwork、growpwork、優美的書寫等等,本文僅就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三方面評價予以分析探討。
一、教學目標評價
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航標。方向弄錯了永遠也到不了目的地。評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新課程的教學目標體系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要體現新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正確理解這三個目標之間的關系,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是正確地評價課堂教學的關鍵。在一次評課活動中,一位教師講的是Unit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1a-1c)一節課。 本節課的三維目標:
(一)認知目標。掌握表達如何抱怨以及禮貌地阻止他人不禮貌的日常行為句型詞組;談論要用的主要句型-Would you mind doing Sth.-Could you please do Sth.?-No,not at all.-Sorry,I’ll do it right away.
(二)能力目標。本單元的話題是談論所喜愛的文化,通過學習讓學生們學會如何提出請求、如何表示歉意,以此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目標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談論對某人或某事的請求或歉意,以此來培養學生學會如何在生活中處理一些既不招惹別人又達到自己目的的事情,成為一個成熟的人。聽完教師的課后,老師們都認為本課時的目標定位合理,既符合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又具有可操作性。教學目標的多元化使得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使課堂煥發了活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有的老師對(Go for it)這套教材的編寫理念和意圖不能掌握和理解,對“任務型”教學中的每個任務(聽、說、讀、寫)抓不住目標,不會操作,或處理的不到位。教學目標是英語課堂教學的核心、靈魂和方向,任何教學行為都必然要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
二、教學過程評價
能否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要靠教師精湛的授課藝術和流暢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涉及的面很廣泛,在評價一節課時,主要看以下幾個方面:
(一)評價導課。導課的形式多種多樣,英語教學需要有效的導入。導入至少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思維方面的導入;另一層是知識方面的導入。導入的成效主要取決于教師的精心設計,要導得巧、活、實。諸如How is the weather?What day is it today? Who’s on duty today?
這樣的導入,學生應對自如,教師十分滿意,這是很典型的程序化的提問式導入,因而難于導出活力和新意。在教學Unit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1a_1c)時,有一位教師是這樣導入的:他隨便叫了班上的一位同學問——Is he tall? ——Yes,he is.——Is he thin?——Yes,he is.——Does he have long hair?——Yes,he has.——What does he look like?——he is tall,he is thin,and he has long hair.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所設計的交流話題,自然而然地引出1a的主要話題和主要單詞短語等,What does he look like?Short hair\long hair curly hair\straight hair\tall short\medium height\thin\heavy\medium build,為1b的學習作鋪墊,效果比直接讀1b的短語要好得多。
(二)評價結對活動和小組活動。這兩種活動主要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小組活動對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性,課堂小組活動在課堂上能營造輕松愉快、活潑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創設良好的言語交際環境,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大幅度地增加學生參與語言實踐量,的確是一種較好的、簡便提高口語的教學形式。但在實施過程中卻經常出現低效甚至無效的現象,有的教師所設計的這兩種活動有時流于形式,教師唱主角,學生被動應付,小組活動成了學生配合教師完成教學目標的手段;有的教師組織小組活動的目的就是營造熱鬧的氣氛,推動教學的產生,甚至通過作秀贏得聽課教師的好感;有的教師沒有給予小組活動充裕的時間,使其成為流于形式的倉促互動;有的過多地安排小組活動的次數或盲目增加小組活動的內容。課堂小組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一堂英語課的成敗,所以要精心設計這兩種活動,在操作時,根據實際學情,恰如其分。
(三)評價課堂小結。堂課的結尾,可以看出教師的治學態度是否嚴謹,是否做到有始有終。課堂小結是一堂課的整理-濃縮-提升,形式也有多種多樣。一堂好課就像一個完整的藝術品,它不僅要有一個好的開端和發展,更要有一個完好的結尾。系統地概括一堂課的教學內容,不但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寬延伸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探究,從而達到“課雖盡而趣無窮”的效果,使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興趣成為一盞永不熄滅的長明燈。有的教師在教學中不太重視一堂課的結尾,往往草草收場。
三、教學效果評價
改變以往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是《課程標準》的六大理念之一。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綜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為我們能夠正確地認識學生、正確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學生,能夠在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從而達到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二、評價內容
通過“任務型”的語言運用評價外研社《新標準英語》七年級上Module11 Unit 2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England in winter?
三、評價工具
采用圖表、情景交流等形式。
四、評價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學習如何描述天氣情況后,教師設計在教學任務當中評價部分學生運用所學語言談論相關話題的能力,于是便要求學生調查同組同學喜歡哪個季節、什么樣的天氣,并根據調查統計結果作一個簡短的口頭匯報。步驟如下:
1.教師提供一個調查表的模版,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調查的項目。
調查表:What is your favourite season?
表格見原稿
2.學生以6――8人為一個小組,根據樣本設計調查表,并討論可以增加的項目。
3.各小組由組長在組內用英語組織調查并統計調查結果。
4.小組討論如何用英語做一個簡短的口頭匯報。
5.教師指定每組由兩個學生進行匯報。
6.教師對匯報的同學(約10人)進行錄音(每人一盒磁帶),該錄音帶記錄學生的日常口語表現,并說明倘若錄音錄得不好還可以課后重錄。
7.教師向學生提供評價標準,要求學生根據標準記錄自己的錄音中的問題,然后進行自我評價。
(1)語音語調: A.語音語調是否正確;B.為突出重點有語調上的變化;C.聲音洪亮;D.流暢而注意停頓。
(2)語言表達:A.沒有明顯的語法錯誤;B.避免不必要的重復;C.語句及其意義完整。
8.教師評價,對學生的優缺點進行評價并記錄評分。
9.教師把最好的學生的錄音在班上重放。
10.教師引導個別學生找出他/她自我評價中沒有提及的問題。待學生改正后讓學生重新錄音。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英語課堂教學評價重評教、輕評學;重評知識傳授、輕評素質培養;重評語音、詞匯、語法的講解,輕評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致使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作用無限放大,學生主體地位明顯削弱。課堂成了講堂,教師成了主角。教室成了戲院,學生成了觀眾,教師也苦不堪言。這不僅違背了語言教學的規律,也不利于教師的成長,更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要“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這三個“評價體系”正是客觀而全面地反映了課堂教學的本質,實現評價的診斷、調控、激勵和促進反思的功能。
一、評價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是規范課堂教學行為,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導向性原則
教學評價不僅可以及時對師生教與學的狀況作出價值判斷和量化評估,而且對課堂教學起著直接的導向作用。因此,評價首先要體現全面和諧發展的培養目標,要有利于培養出品德高尚,人格健全,適應世界,適應未來,創新能力強,知識底蘊厚,文化素養高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次要體現素質教育的教育觀。即要樹立全面、有一定自的較為開放的課程觀;教師與學生和諧合作、平等相處、雙向交流的教學觀;具有全面的綜合素質,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能適應時代、適應未來社會生存與發展的人才觀。第三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英語教學應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讓學生學會求知(Learning to know)、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學會合作(Learning to cooperate)、學會做人(Learning to be)。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潛力,調動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投身語言實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授之以漁,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科學性原則
課堂教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評價要力求全面、系統、科學。使評價既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客觀規律。要從整體入手,從“教”與“學”兩大塊進行全面評價。既要重視評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又要突出評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既重視評基礎知識的傳授,更重視評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過程;既注重評全體學生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又注重評學生個體的發展情況;既要看學生對學習任務完成了多少,又要看教學對學生終身發展是否產生了影響。
3.主體性原則
英語課堂教學是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等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和掌握語言技能。因此,學生學會和掌握了多少才是評價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因此評價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落實。即對學生在語言習得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運用英語的能力,以及表現出的發展潛能等進行綜合評價;要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形式、參與狀態、參與時空和參與效果;要求學生自始至終以飽滿的熱情、濃厚的興趣參與在語言實踐活動之中,學生自主學習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二、評價方法
1.評教與評學相結合
評價課堂,既評“教”又評“學”理所當然,不可偏廢。把“教”與“學”放到同一位置,既評教師主導作用,又評學生主體地位是教學評價觀的轉變,也是課程實施的需要。評教主要看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一看教師能否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設計教學,處理教材。二看教師是否與學生建立了民主、和諧、平等的關系,把微笑、興趣、歡樂、成功帶進了課堂,為學生習得語言提供熱情、優質的服務。三看教師底功是否扎實,能否用純正、地道的英語感染學生,能否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動作、神情表情達意,使教師成為學生的榜樣和知己。四看教師能否以“組織者”、“示范表演者”、“指揮”和“幫手”的角色在課堂上出現,訓練安排科學合理,課堂節奏張馳有度,使學生精神飽滿,課堂氣氛活潑和諧。
2.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診斷性評價可以放在學期或學年初,也可以放在每個單元后進行。把每次的診斷評價跟蹤研究和比較,師生可以看出所取得的進步和今后的努力方向。而國家教育部最新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更強調:“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有機地結合這三種評價方法,能保證教學活動的可行性與方向性,也是對學生學習結果與發展潛力的整體評判。
至于形成性評價,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采用的常見工具有:①行為觀察記錄;②佚事記錄;③問卷調查;④值日生報告;⑤課堂小組活動記錄表;⑥日記;⑦學習檔案;⑧訪談錄等;⑨實驗報告;⑩各類獎懲等。
總之,課堂教學評價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學生成長和教師的發展。教師應依據多元智慧理論,尊重個體差異,盡量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內驅力,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而“為了教師的發展而評價”的理念,就是以形成的而非終結的、多元的而非單一的、互動的而非單向的、發展的而非獎懲的評價體系為指導思想;為教師的發展營造一個平等對話的機會,使教師體味因自我價值實現帶來的職業幸福,使生命的支付與升華達到平衡與和諧,從而真正實現教師靈魂的回歸。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中職教育是對一些進行中等職業學習的學生而進行教育,中職教育水平的提高對我國中等職業工作者的工作素質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雖然中等職業在我國受到重視的時間較晚,但是在近幾年的完善與改革過程中中職教育已經有了較大的進步。現階段我國中職教育中對英語課堂教學方面還是達不到一定的標準,所以對英語課堂教學進行創新與發展是目前的重要目標,只要我國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水平進行一定的提高,我國教育水平將在未來有明顯的提升。
1我國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發展概況
1.1我國中職英語課堂教學背景的研究
我國中職教育的發展時間較長,在我國不同的發展時期,我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對教育的改革方式都是有較大差異的,中職教育在我國不同的發展階段的發展水平也不同。中職教育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對所要進行教授的課程進行較大差異的改變。在我國中職教育發展的初期,我國正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國家對教育雖然依舊重視,但是英語這一學科并不作為中職教育中的必學內容,所以我國傳統的中職教育就缺少英語的學習。隨著我國的逐漸發展越來越走向國際化,我國教育對英語這一學科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強,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基本通用語言,對我國未來的發展起到重要影響。我國中職教育將英語逐漸作為所有課程中的主要課程。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我國中職教育也在進行著不斷地改革與完善,中職英語教學課堂的表現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對我國中職英語教學課堂進行評價是我國教育在現階段十分重視的內容。
1.2我國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發展現狀
現階段我國中職英語課堂教學雖然有著較好的完善,但是還是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使我國中職教育在未來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師生的關系較為單一化,學生對老師產生較大的距離感,對老師所提出的相關要求存在極大的抵觸。現階段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形式過于單調,使學生不能對英語的學習產生較大的興趣,這對于我國中職教育的英語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有較為嚴重的阻礙,對我國中職教育的更好發展十分不利。教學內容較為固定也是一項重要的問題,在中職教育中對英語的掌握水平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單一的教學內容對擴展學生的英語知識面是十分不利的。
1.3提高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水平的重要性
我國中職教育是近幾年中受到我國教育部門較多重視的一項教育,中職教育對培養我國中等職業人才是十分重要的,我國現階段正處于較快發展的階段,國家的建設工作需要大量的人才來進行支持,中等職業在我國需要等多的從業者,所以中職教育的水平發展就直接影響到我國未來中等職業的發展。提高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水平是為了是我國中職學生對英語有更好的掌握,這對于我國走向國際化發展有著推動性的作用。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將會是我國中等職業工作者的總體工作素質進行提高,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2提高我國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水平的主要措施
2.1師生角色互換提高學習興趣
在進行中職英語的教育過程中,對現有的教育模式進行合理的創新是十分必要的,現階段我國中職教育中老師與學生的關系較為單一,這使得課堂上只是老師進行講解,學生的任務就是將老師所教授的內容進行理解與掌握,這種方式的教學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與學習興趣的培養都是十分不利的。轉換師生的角色是對學生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措施,學生將像老師一樣對所要進行的新內容進行提前的熟悉理解,這一過程就將使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逐漸培養對英語的興趣。
2.2合理選擇素材增加教學內容
現階段我國中職教育中對英語的教學內容選擇上較為保守,教學內容多為以往傳統的知識,這種教學內容的選定對教育國家發展所進行適應是十分不利的。想要對我國中職英語教學水平進行提高,對教學內容的合理增加就是一項重要的措施。根據時代的發展進行新內容的添加,是中職教育中學生對我國現階段的發展有著更好的重視。
2.3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形式
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對新技術的應用是十分重要的,現階段我國中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就是較多的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授課。多媒體是我國教育中應用最多的設備,對多媒體的利用是我國中職教育提高教學質量,方便老師對教學內容處理,將所要求學生進行重點掌握的內容進行標識,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形式是近幾年我國中職教育中受到較大重視的一項內容,多媒體作為新型的技術手段使我國中職教育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
3結語
我國中職教育在目前的發展十分平穩,但是在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較多問題的,只有將這些問題進行解決,我國中職教育才能夠在未來的發展中有更好的發展優勢。相信經過我國中職教育的不懈努力,在未來能夠很好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水平,這樣將使我國的中等職業工作人員的工作素質進行大幅的提高,我國在國際發展中的競爭更具優勢。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是打開人的心靈的金鑰匙,是人們行為的內在動因和驅使力。情感能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課堂行為,并會微妙地影響和改變學生的學習質量。如果教師對學生抱著積極的態度或較高期望,在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就會充滿信任感和自信心,積極主動地學習。相反,如果教師對學生抱著消極態度或低期望,則會抑制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可見,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融匯是非常重要的。
一、充分運用言語行為來實現情感的投射
言語行為是指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成果,運用簡單、恰當的措詞,或在熱情中給予褒獎,或在委婉中道出不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要以親切的態度、殷切的話語來對待學生,要隨時調控教學節奏,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心情舒暢,思維活躍,進而成功地進行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
1.態度誠懇,注意教學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是否情真意切,是否態度誠懇,學生會有很敏感的反應。教師在語言交往中,態度一定要誠懇,對學生的評語要以表揚為主,同時嚴格要求,注意方式。如在學生成功地回答.了老師的問題后,老師則多用Good. / Well done. / Good job. / Perfect. / Excellent. /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answer. / You can speak English better / more fluently now等進行鼓勵,啟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如果學生回答不上老師的問題,老師和顏悅色地說一聲:Don’t worry. / Think it over. / Take it easy. / Have a try. /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這些微小的細節,會使學生意識到教師的真誠、友好和期盼,對學生無疑是一種鼓勵和促進。特別是那些自卑感很強的差生,更應該不吝惜使用那些“Good”、“Very good”之類的贊美詞,從人格上鼓勵學生,使他們從情感上獲取力量,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創設情境,引起師生共鳴
把現實的整個教學環境,如教室、設備、天氣、人物、新聞、事件、思想,不論是動的,還是靜的,外顯的,還是內顯的,都組合成一個大的場境,并靈活運用情境,能激發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縮短學生和教師的情感距離。比如,在講到Mr Fat和Mr Thin時,Mr Fat has much money,but he doesn’t enjoy himself.引導學生對錢的認識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參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就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最后,教師讓學生明白Money is not everything,thongh it is very important.在講到Teaches’Day,從學生送給老師的節日卡片等禮物談起,讓學生就教師節的禮物進行談話,兩人或三人之間展開對話,讓平時不愿開口說話的學生也盡量發言。通過對話,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擴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增強了他們對教師節的理解。
3.聯系生活,進行各種表演
表演是情感投射的一種重要手段。表演抓住學生活潑好動、記憶力和模仿力強的特點,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將學生引向一個妙趣橫生的世界,誘導學生的積極情緒,從而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表演時要感情真切,語調自然。教師與學生進行對話,讓學生之間進行模仿表演,并讓他們將內容進行擴展。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地記住所學的重點詞組、句型,而不是死記硬背。在英語教材中有許多短劇,如What a good kind girl。可以將課桌間的間距設計成街道,在幾個不同的方位設置故事發生的地點,如醫院、車站等,以4個人為一組進行表演。如果問對方,但對方并不知道路怎么走,仍應該說Thank you all the same.通過一系列表演,讓學生明白When someone is in trouble,we should help her / him.通過表演,聊話題,使學生在一種愉快、融洽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語言特點。
二、注意采取非言語行為,努力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非言語行為又稱為體態語言,主要是通過教師的儀表、眼神、手勢等,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給予某種暗示,從而微妙地進入教學的全過程,成為學生學習的心理動因。
教師的儀表風度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無言之教”,具有較強的外顯性和感染力。隨著英語教學的語言功能化,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英語交流顯得越來越重要。對于英語語言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教師的體態語言對他們理解語言意義將會起到積極作用。如表示ok,將拇指和食指彎曲握緊,表示字母“O”狀,其余三指伸直,表示字母“K”;數字“3”則將拇指和食指彎曲握緊,其余三指伸直;還有smile(微微一笑),laugh(哈哈大笑),happy(表示高興狀)等等,這些形象、生動的體態語言,都會促進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理解。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變化。可見在英語教學評價語言中滲入情感因素,是英語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意識到這一點并不難,而具體實施卻是頗有講究的。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12-01
在一次英語公開課中,我聽到老師向學生問了十幾個“Do you know?”,這些“Do you know”中有些是真實交際,教師能夠從學生的語言或聽課情緒中獲取反饋的信息,而更多的反問或追問則是教師下意識的教學贅語,口頭禪。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結合當時的教學內容,我注意到這樣的教學用語非但不能起到激發思維,調動課堂氣氛的積極作用,反而挫傷了學生的聽課情緒,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影響了教學節奏。
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很多教師經常重復著一些刻板的,毫無意義的教學習慣用語。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重復著“ Do you understand?”或“Yes?”的時候,因為教學用語不當而引起的教學損傷已經悄然而生,拖垮了課堂,厭煩了學生。
課堂是英語教學的主陣地,講究課堂教學藝術,運用恰當得體的課堂評價性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那么,英語教師評價性語言的運用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一、鼓勵性語言應該是課堂評價性語言的主體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杰特的研究表明,教師的期待和鼓勵會影響學生的成績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教師應養成贊美的習慣。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加以真誠的贊美。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你說他行,他就行;你說他不行,他就不行,這個原理也符合當今流行的“賞識教育”理論。學生們一旦得到贊美,就會產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因為學生都有表現欲,獲得的贊美越多,就越希望做得更好,慢慢地,他們的行為習慣、知識水平就會越來越接近教師的期望值。因此,老師要不吝惜表揚和鼓勵,尤其對于一些學困生,要以鼓勵表揚為主,即使是點滴進步,也應及時給予充分肯定,讓他們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多肯定他們做得好的地方,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教學實踐中滿足學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問題和語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踐。這樣,每個學生都可品嘗成功的喜悅。當他們回答問題錯誤的時候,更應該處理好,否則,會抹殺他們本來就不足的學習英語的信心。
在課堂教學中,比較常用的鼓勵性語言Well done, Good, Great, Wonderful,Perfect等簡單的單詞,往往在教師不經意的表述和評價中會改變學生的良性的聽課情緒。特別是一些英語學困生,教師在課堂上熱情、真誠地用到評價性語言就會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在學生眼中獲得積極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成就感明顯增加。做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還可以把這種鼓勵性語言推廣到全班,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不單單有老師,而且還有集體的肯定。如一些低中年級學生能在模仿兒歌的同時,自己創造出一些新的兒歌,教師就可以說出Wonderful的表揚的話語和全班學生一起分享,以示鼓勵。或摸摸他的頭You are very clever!當著大家的面豎起大拇指說What a clever boy/girl!等等。有時遇到學生取得大的進步,則可以說Oh, give him a big hand(全班鼓掌)。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讓學生的行為與老師的期待形成一個不斷進取的良性循環,這種情感氣氛的良性循環對教學效果無疑是非常有利的。
二、尊重學生人格,民主平等是課堂評價性語言的基礎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教師和學生,和諧融洽的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初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更加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當然,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和表揚是出于同一個目的的: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學生才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部分農村學生學習英語感覺頗有難度,很多學生模仿發音時容易出現錯誤,這時教師就可以有禮貌地指出并加以糾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也容易出錯,這時教師如果見錯就糾,就會打斷學生思維的連貫性,也會挫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對于不全面或有錯誤的回答可以采取課堂討論的形式,讓其他學生補充糾正,必要時教師予以幫助。如在教學生Whose coats are they?句型時,由于該句型是在練習–Whose coat is this? –It’s Jenny’s.這一句型的基礎上進行操練的,所以學生多用–It’s…來回答,面對這種回答,教師可以先表明自己的觀點I don’t think so. Please think over.或者采取全班討論的方式Is he /she right? Who can give him/her a hand?來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避免學生因回答錯誤受到批評而產生負面效應。
三、活而有序,嚴而有格是保證課堂評價性語言效度的前提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一個英語水平高的老師,在教學中能以優雅,親切的教態,風趣幽默的語言,準確精練的點評,及游戲的技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擴大參與的人數,提高參與的質量,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教師在滿足學生自尊心,給學生理解、信任的同時,也要注意“嚴”字當頭。如果沒有井然有條的課堂秩序的保證,老師給予的課堂評價可能不會起到應有的效果。例如,在一個學生回答問題草草了事的情況下,老師可以嚴肅地指出他的態度方面的問題,同時可以對他說I think you can do it better. Try again.學生一聽馬上就會引起注意,從而對自身提出更高一層的要求。
古人云:“嚴師出高徒。”愛學生嚴字當頭, 嚴而有格,嚴而有當,使學生心悅誠服,這是教師不可缺少的一種治學態度。
英語教學評價是以現代教育價值為根本,根據教育目標,運用科學方法對英語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價值判斷,進而促進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當前,我國中學課堂是教師完成教學目標的最重要的場所,課堂評價必不可少。但是當前,在我國中學英語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評價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現象。在新課程實施之后,越來越提倡開放式學習,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互動的課堂模式,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有了很大的主動權,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有了更多自我表現,自我發展的機會。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改進教學。
一、中學英語評價的基本目標
1.目的明確。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指導原則要以人為本,注重中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創新是主要教學目標,英語課堂教學的中心是學生,要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記憶健康的學習心理發展。英語課堂評價標準要突出評價主體的多元性以及評價形式的多樣性,強調高效教學,努力做到目的與手段的統一,從而達到最大的效果,發揮評價對于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做大作用。
2.活動多樣。(1)中學英語課堂中教師評價要和學生互評相融合。以往的中學英語教學過程都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往往忽視了 學生與教師之間互相評價,都是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接受,這樣的評價達不到評價的目的。(2)在英語課堂活動中評價。中學英語教學采取很多種形式,有對話、表演、游戲、講演、模仿等等。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盡情發揮,對其進行積極評價,要在友好的氣氛在進行評價,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要努力使中學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3)英語課堂自評和與課后評價相呼應。不但要對學生在英語課堂表現進行積極評價,還要對其課后的英語學習進行客觀評價,力求實事求是。
3.手段多樣。英語課堂評價手段要多樣,教師也比較隨意,家長也不緊張,學生也不拘束,通過實踐證明評價手段越多樣,效果較好。
4.分層評價。(1)學生的分層評價。基于中學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不同,必須進行分層教育和評價,對于課堂表現好的給予好的評價,增加其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了分層評價的目的。(2)課后作業的分層評價。課后作業是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因為學生的學習基礎不一樣,布置課后作業更應注意發揮分層的作用,發揮作業分層的積極效果。
5.正確評價心理。對于英語課堂的評價的目的是對學習的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效率,形成高效課堂。(1)要堅持客觀全面公正的原則。評價要做到客觀全面與公正,不僅要看課堂效果,還要看評價的反饋作用。(2)要以鼓勵為主。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從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出發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要不斷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積極性,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采用以鼓勵為主的評價方式,高度表揚學生的進步。(3)要突出發展性。英語課堂中教師既要看到學生的優缺點,還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不能以偏概全,靜止不變,要科學、合理地評價每一個學生,使學生不斷走向成熟。
二、建構新式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模式
1.改變評價模式。要用全過程英語課堂評價模式代替傳統陳舊的英語課堂評價模式,要努力改變以評優課為評價方式的陳舊辦法,力爭將英語課堂教學逐步納入日常管理,使講課成為培養教師的訓練形式,而不是評價依據。還要改變聽一節課就下結論的陳舊評價方式,而要以一個全程的教學過程作為評價對象,對整個中學的英語課堂教學做出完整的評價。
2.要體現學生主體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都是以英語教師的教授為主,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在新式教學評價建立過程中,要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為主,教師要教會學生主動地自我學習,要讓學生自己去實踐、親自區體驗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的英語知識。在英語教學課堂中,學生是發展的主體。教師應安排適當的學習環境,引起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自我學習,讓學生自由學習,引導使他們在學習機會中,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能力,從而使英語課堂教學更科學高效。
3.創新英語課堂評價模式。要不斷改變傳統的單一評價。教學評價工作要根據不同的目的、要求和形式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程度設計出合適的教學方式,創造性的教學。在教學評價時也不應該束縛教師的創新活動,要大力鼓勵教師創新,只要教學效果好,就要給以積極的評價。
4.評價與小組合作結合。小組合作模式最大特點就是把英語課堂還給了學生,通過學生的自評,互評,特別是小組間的點評,使英語課堂變得生動,高效,通過小組形式搞活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真正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從而達到高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錦霞,朱長貴.關于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思考[J].教育學術月刊,2009(06).
(余慶縣龍溪中學,貴州 遵義 564407)
摘要: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巧妙應用其教學評級語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地探索與思考,使學生能夠自主地克服困難,啟發學生的思維,同時還便于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文章就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評價語的應用進行研究和分析,結合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評價語;教師
所謂課堂教學評價就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判斷、評價與分析學生所反饋的信息,巧妙應用課堂教學評價語不僅僅是一門教學藝術和一種敏銳的教育制度,同時也是一種新課程理念下產生的教育思想。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通過有效且科學地評價學生的行為,幫助學生對自我的認識,便于其樹立自信心,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些都是當前教師急需解決的一些問題。
一、把握好課堂評價的時機,突出主體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建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隨時會出現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環節,因此教師應該注意其評價的時機,恰當且及時地運用課堂教學評價語,不僅要及時肯定知識點和指出錯誤,同時還不能“抓住不放”。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若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學生就會更加主動和積極地來表達其意見,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使學生能夠靈活應用語言。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教學評價時,應該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合理且科學評價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認知過程,培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語言感知能力以及正確的思維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有效評價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夠主動且積極地參與到英語課堂教學中來;其次,通過評價使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培養其自信心;最后對學生的學習進步予以肯定,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其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首先應該對學生收集資料的情況進行評價,并予以肯定,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情趣;其次,評價學生文章理解感知能力,讓學生對這篇文章進行自主的閱讀與探究,總結歸納文章的主題,由教師對此進行合理與科學的評價;最后,針對學生完成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合理地評價,評價學生對于英語的綜合運用情況。在教學過程中,若學生的英語表達出現了語法錯誤或者重要知識點錯誤,教師應該把握好其評價的時機,最好不要馬上指出,待學生回答完以后,再進行合理地評價,不必有錯必糾。而在面對學生個性化表演的時候,教師的評價內容應該圍繞之前所提的問題來進行,抓住學生語言表達中有創造性以及合理的成份,對其予以肯定。
二、充分利用評價方式
隨著新課程課標的實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所運用的語言評價也應該多樣化、多層次以及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且科學的評價,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激勵、診斷以及導向等各種功能。在課堂教學評價中,其評價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獎勵性評價
在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方式為獎勵性評價,相對于口頭評價而言,這種物質性的評價更直接和更具體,學生在上課過程中表現好且認真的,教師可予以相應的獎勵,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整堂課的教學氣氛更加的熱烈,同時在很大程度上還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實現其教學目標。
(二)激勵性評價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鼓勵或者激勵的方式對學生學習英語的實際情況予以正面的評價。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學習進步的實際情況,正確引導學生對其學習情況實施自我評價,體現出教學評價中的人文性。同時還應合理評價學生在學生階段不斷探索與創新的能力,在鼓勵與激勵學生學習的同時,拓展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思維方式。
(三)針對性評價
教師對其評價語的內容應該進行細致地劃分,注意其語言豐富多樣,對評價強度實施層次上的劃分,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科學且合理的評價,擴充其自身英語課堂評價語,以此豐富其課堂評價語的層次性。
三、教學評價應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加強學生的體驗
在英語課堂教學階段,其教學評價應該圍繞整個教學過程,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根據其自身教學評價,對其學習方式以及學習策略進行不斷地調整與優化,從而提高學生語言學習能力與應用能力。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把課堂教學評級合理融入到學生學習體驗中去,使學生在學習與接受新知識的同時,還可增強其自信心,提高其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評價學生英語學習情況,鼓勵學生在學習階段多應用一些靈活性的學習方法來學習英語。其次,評價學生參加英語實踐活動的表現,模擬真實語言環境,充分展示學生的能力。最后,利用分組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互評,以此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合理且多樣化的教學評價語,不僅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還便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錢欣.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評價語的思與行[J].上海教育科研,2011,(8):90-91.
[2] 沈秋琴.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幾點嘗試[J].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10):63-64.
課堂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成長、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由此,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評價也成為現代教學的基本組成部分,它是成功教學的基礎。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我探索出了如下幾條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評價方法。
1.看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
依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所學知識。新的《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是學好英語的奠基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教學中所設計的唱英語歌曲,做英語游戲,講英語故事,表演英語課本短劇等都是激發興趣的一個良好的手段,評價英語課堂教學就是要看學生是否對學習英語有濃厚的興趣,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只有感興趣了,才會產生學習的欲望和動力。
2.看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性和實踐性
在課堂教學中是否發揮了老師的指導作用,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中心,面向全體。關注學生差異,盡量照顧到每一層次的學生,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盡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是否為學生創造了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在進行備課時一定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利用多種教學手段,選用一些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的圖片和卡片及一些好的音像教學設備,盡量創設一種接近真實生活的交際情景,盡量給學生多提供創設語言實踐的機會,例如:Boys and girls,teams,groups,pairs等等,使每個學生都有興趣參與和實踐。在活動中主動思維,在活動中大膽創新,使學生的潛在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3.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學得和習得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他們求知欲望強,探索學習興趣濃。教師應教會他們查字典,使用學習工具書的方法,培養自己閱讀英語的能力,使學生能夠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學會自己找出重點、難點,學會自己用英語提問題,學會自我調控,自我評價。
4.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情感交流
為學生設置語言運用的真實情景,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引導學生進行真實的語言交際,讓學生運用語言做事情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量提供一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的材料。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讓學生在情感的交流中不知不覺的學習英語,應用英語,提高英語的口語交際能力。
5.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自主學習與合作
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空間。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培養學生獨立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強者幫助弱者,互幫互學,更有利于形成一種良好的團隊精神,使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得到更好的體現。
6.看教師如何把“教法”轉變成學生的“學法”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與“以人為本”是不相吻合的。課堂教學應采取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自己感悟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師把“教法”轉變成學生的“學法”,有助于學生把握學習的方向,提高學習效率。
7.看教師如何傳遞文化信息及人文內容
1.小學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在“說、唱、玩、演、看”等各種活動中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在輕松的英語學習環境中認識英語、習得英語、運用英語,使他們通過小學初始階段的學習,樹立積極的英語學習觀,培養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自主性,為今后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教師的課堂教學要以這個目的為基點。同時,在課堂中,運用新理念進行評價,促使課堂教學任務更有效地完成。課堂教學評價的運用應避免出現膚淺性、狹隘性、苛刻性、偏離性和不切實際的完美性。
2.明確小學英語教學的特性,不囿惑于知識技能和評價標尺。《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樹立教學評價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為出發點”的觀念,敢于在教學中創新,真正做到在課堂教學中既是組織者、指導者,又是參與者,達到師生之間的互動和融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掌握知識點和知識技能。教師要真正用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對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
3.明確小學英語教師需具備的素養,靈活地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手段。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對教師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挑戰。小學英語教師面對的都是滿臉稚氣的孩子,他們主要是通過“說、唱、玩、演、看”的活動習得第二語言。
第二,課堂教學評價策略
1.掌握課堂教學評價藝術。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小學生學習外語會呈現不穩定狀態,產生階段性差異的變化。當他們初始接觸英語時,在心理上會產生較強的新奇感,對英語充滿學習興趣,而且由于他們處在接受語言訓練最佳的年齡階段,故學得也快,有很強的模仿力。但這種本能的求知欲很稚嫩,隨著知識水平與心理要求差距拉大,一旦知識滿足不了心理要求,它們之間產生的矛盾就會引起學習外語的情緒變化。一方面,一些學生探秘心理更強,求知欲更旺盛;另一方面一批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逐漸淡薄,甚至消失,滋生英語難學、英語無用的錯誤想法。為此,在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手段上,教師要根據學生階段性差異變化,評價方式及評價內容要不斷加以調整,保證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及自信心。
2.控制課堂教學評價范圍。首先,教師要根據該堂課的主要教學任務,確定評價的主要范圍。如果是以聽力為主的課,就將評價的著重點放在對學生的聽力評價活動上;如果是以說為主的課,就將評價的著重點放在對學生說的活動上。至于在以某種技能為主的活動中,穿插其他技能的活動,教師就不宜占過多時間面面俱到都加以評價。如聽力活動課出現讀的練習、寫的練習,就無需對讀、寫一一加以評價。不僅課堂時間不允許,而且也會使學生迷惑,不知該堂課應該注意哪方面的技能。
3.把握課堂教學評價尺度。教師對學生活動的評價,一定要簡練、明確、到位。注重評價實效性,使評價起到畫龍點睛作用。教師一方面要控制評價頻率,避免使用過于煩瑣的評價程序,占用過多的教學時間,延誤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另一方面要防止評價形式主義的現象產生。
4.及時進行評價反饋總結。評價反饋的目的就如《英語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使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的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師教學活動中形成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饋的信息量大,客觀性強。教師及時將課堂評價信息進行反饋總結,并對其進行理論升華,然后再指導今后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
我國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是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建立起來的,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許多弊端,如評價的激勵功能發揮不足、評價的價值取向不準確、評價方式方法單一等,都已嚴重阻礙了新課程的實施,因此課堂教學評價的改革就顯得至關重要。“聽你聲情并茂的朗讀真是一種享受!”此類的評價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表達的熱情,促進學生養成踴躍發言的好習慣,對已經回答問題的學生是極大的鼓舞,也會激發其他學生思想的火花。因此英語課堂教學賞識性評價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挖掘他們的潛能,從而培養新一代綜合型人才,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
一、賞識評價的意義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發展人、塑造人,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加以賞識。心理學研究表明:喜歡聽表揚意見、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贊同乃人之共性。正確而科學的賞識鼓勵能從正面激發學生的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 如“你們專心聽講的表情使老師快樂,給我鼓勵。I’m very happy now.Thank you.”這樣的評價能激勵學生養成并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多用賞識性評價
兒童天生具有易變、不穩定的性格特點,難以在某一事物上維持長久的定力和注意力,因此,在他們接觸英語一段時間、度過了最初的好奇階段后,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難度的增加而降溫。這時候,教師與家長們應正視這一現象,盡量多地使用鼓勵、賞識性評價,激勵學生持續長久地深入學習、探究。學生對稱贊、認可的需要就像種子發芽需要水一樣。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課堂上應經常使用諸如good、very good、excellent、good job、wonderful、well done、great、first class,best、congratulation等激勵性的語言來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同樣,一個贊賞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耐心的傾聽等細微的動作都有助于營造和諧而活躍的課堂氣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讓他們充分了解自己所處的發展狀態,體驗成功與進步,獲得相應的成就感、滿足感。
實踐研究表明,反復使用賞識性評價能為學生提供追求上進的動力,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增強學習動機,主動深入學習和探索。一次英語課上,我要教的新單元的主題是動物,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我在導入新課時問學生見過哪些動物、是否知道用英語來表達這些動物。如我所料,這些問題的提出迅速激起了學生的熱情,同學們用中文羅列出了許多的動物,但知道英文表達的卻只有一些極其簡單的動物,如dog、cat、duck等。正當我準備結束導語、進入新課時,平時不太熱愛學習、很少參與課堂討論的小明舉著書大聲喊道:“老師,我知道熊貓叫panda,猴子叫monkey,燕子叫swallow,羊叫sheep,魚叫fish。”原來,前段時間,奧運吉祥物的評選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各大報紙、電視等媒體對其爭相報道,而對體育運動極具熱情的他在無意識中就將其牢記了下來。聽完小明的回答,我立即用欣賞的眼光望著他說:“你的見識面真廣,我們大家應該向你學習,關心時事,廣泛閱讀。”聽了我的贊賞,小明興奮得不得了,一臉驕傲的神情。此后的課堂上,他變得十分認真、守紀,專心聽講,還時不時提問、質疑,學習成績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三、巧用賞識性評價
教師要善于運用賞識評價,學會用放大鏡去觀察學生的優點。我班里張萍同學聰明、性格開朗、活躍,是班上不可多得的文藝骨干,其它科成績較好,英語成績卻不怎么好,由于英語基礎差,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高。了解到張萍同學酷愛音樂且嗓音優美后,一次英語課上,我微笑著請她為班上同學朗讀一段課文。由于平時讀得少,她讀得不是很流利,在讀到某些生詞是還有點結結巴巴,但面對會讀的單詞,她還是讀得很標準且充滿了感情。于是,等她讀完后,我微笑著示意她坐下并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她說:“你讀得非常好,語音語調把握得很到位,聲音也很優美。盡管個別單詞不認識,沒讀出來,但這并無大礙。老師相信,不用多久,你的英語成績一定會突飛猛進的。”聽完我的話,我發覺到,張萍同學的眼睛閃爍著興奮、激動的光芒。漸漸地,她對英語的興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時不時見她捧著英語書高聲朗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喜歡上了英語,肯在英語上花時間,張萍同學的英語也漸漸地有了進步。
總而言之,賞識性評價的巧妙運用如同催化劑,教師的任何一句評價性語言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優化課堂教學方面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參考文獻
[1]譚彤 《淺談教師的賞識性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教學交流》,200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