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大全11篇

      時間:2023-08-31 16:31:17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現代科學技術概論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

      篇(1)

      [論文關鍵詞]歷史文化街區;危房改造;思考

      古都風貌保護和現代化建設的矛盾始終是北京城市規劃與建設的重要問題,圍繞這一問題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偟那闆r是老房子拆的越來越多,文物專家和學者的意見也越來越強烈,例如從1990年到1998年底北京市已經拆除所謂“成片危舊房”420萬平方米(II12)…,而呼吁保護舊城區的文章數量也伴隨著每一次大規模的改造工程與日俱增。對于舊城區的居民來說,由于多數居住條件較差,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環境,所以他們對危舊房改造的態度一般是積極的。

      從歷史發展規律看,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就是不斷的創造和破壞,這破壞包括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對前人刨造成果的破壞,特別是改朝換代時對前朝都城的破壞。以北京為例:元大都是廢棄了金中都之后另選址重建的,而且建筑材料是拆除南京(今開封)的金舊宮殿,運其石木北上;明代北京雖然地址基本與元大都差不多,但將元代皇宮完全毀掉另建,考查其他地方也差不多。正因為如此,留存至今的文物古跡已不多,我們應該加倍珍惜。但上述史實也說明了對文物的破壞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社會動蕩時期。設想如果歷朝都非常注意保護前朝舊物,那么我們今天可能已經沒有多少發展空間了。所有的破壞行為都出于政治需要,明代建都北京時,將元代宮城盡行拆毀,而且要在原有宮殿舊址上堆一座鎮山。這雖然是出于風水方面的考慮,其實也是政治需要。翻閱中國歷史,凡改朝換代時,對前朝宮殿或拆毀或焚燒或廢棄另建,只有清代沿用明朝宮殿,但也按照滿族生活習慣改造了許多。

      從城市發展規律看,在工業化進程中,西方發達國家的大都市一般地說會在經歷了郊區化階段之后,又出現高收人人群進人內城,他們替換原有的低收人群體,將舊城區改造為獨戶家庭或共同居住的區域.有人稱這一現象為紳士化過程。紳士化是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化過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國尚未出現類似特征的現象,是否為普遍規律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居住于城市中心區的居民應當是高收人群體。因為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城市中心區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最終還會成為投資的熱點,從而使這里的地價升值,因此在這里居住的人應該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破舊的平房顯然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北京地區的民居以四臺院為主,傳統街區的磚木結構房屋多數有上百年歷史,無論是市政公共設施或院落內部結構都不可能考慮現代化生活環境的需求。如果過分強調對原有格局和結構的保留,則會因為供電、供熱、通信、交通和社區服務等方面的問題而降低生活質量。如果一個城市的大部分地區都是這個樣子,其前景是可悲的。伊理爾·沙里寧說:“城市能否免于毀滅取決于一個特別但卻基本的問題是否可能被解決:提供舒適的設施和健康的環境來供人們工作和生活?!笨梢妼υ凶》窟M行適當的改造是必要的,事實上任何居住其中的人也都會想盡各種辦法來改善生活,尤其是富裕階層,這樣的情況在過去也是極平常的事情,例如山西喬家大院,為了摩托車的出人將大門地面改成坡道;為改善居室環境,在平房內鋪設木地板取代磚地面;甚至十分講究的廊檐木雕都出現了火車的圖案,以顯示對現代文明的向往北京的大戶人家的四合院過去也曾經出現過將前窗外推,或在檐柱一線建落地玻璃窗以改善居室環境的做法。所有這些都是較富裕人家發生的事情。我們不可能想像一戶高收人家庭,為了保存自己住房的傳統風格而寧可不去享受現代文明的成果,因為社會在不斷進步,人的思想也在不斷更新,追求美好舒適的生活是人之常情。

      從人居環境科學考慮。今天的居民家庭組成已非當年的情況,四合院格局形成時的居民家庭多數為三代或四代共同居住,院內房間很多,按長幼有序、內外有別的原則分配,一個院子十幾口或幾十口人是常見的。多數為一院一戶,并非今天的“大雜院”。由于每個四合院都自成體系,所以都是獨門獨院,各家關起門來過日子,互不相擾,正所謂“閉門而生之具以足”。而今天的家庭構成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多數是三口之家的小家庭,即使與老人同住也不過四五口而已。也沒有大量雇用仆人的情況。對于今天的家庭來說最小的一進院都嫌大,諾大一個院落僅住幾口人,首先是缺乏安全感;其次朝向不好的東廂和倒座也不便居住,這更使得院落空曠,也增加了不安全的因素。再從交通方面分析,舊城區的街道寬度已經顯然不適應今天的需求。多年來舊城區胡同的寬度基本沒有太大變化,例如西四北一條至八條比較規整的胡同,建筑之間的距離為6米(m)左右,道路寬度只有2~3米(m)。這樣的道路已經很不適應今天的交通,所以許多地區都不得不采取措施來維護交通秩序,例如設置單行線或按時段限制某種車輛通行等。所有這些都說明了原有的街區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適應今天的生活方式,改造是必然趨勢。

      其實北京民居的基本形式四臺院也是逐漸形成的,在其發展過程中也有變化。例如根據后英房元代居住遺址復原的民居,雖然已經是封閉的四合院形式,但與明清時期的四臺院還是有區別的。

      一個時期的民居形式,必然與當時的家庭人口組成、生活習慣及社會環境等因素分不開。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民居的結構也會逐步調整。所以從提高生活質量角度看,不應該過分強調百分之百的原樣保存,更何況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樣化。

      從北京城市總體風貌的大環境來看,也在逐漸地變化,著名的“燕京八景”就是例證。最初的“燕京八景”是金代形成的,但明代以后所提到的“燕京八景”卻并非完全是金代的風景,并更名為“北京八景”。如《日下舊聞考》引《胡廣北京八景圖詩序》:“昔之八景偏于一隅,猶且見于歌詠……??v觀神京(北京)郁蔥佳麗,山川草木,衣被云漢昭回之光.昔與今又豈可同觀哉?……遂命日北京八景?!苯裉斓奶撼?、瓊島和薊門甚至于不在原來的位置。基于以上分析,我們以為北京的城市建設還應當以發展為本。但絕不是反對保護古都風貌,任何帶有民族特色和歷史傳統的標志性建筑和痕跡都應努力保護,否則將失去北京的特色。如何在建設和發展的同時保護好北京的古都風貌?我們的建議是將傳統歷史文化街區分為三類,即完全原樣保護的區域、高檔住宅區和旅游商業區。以下分別論述具體的實施方案。

      完全原樣保護區是指傳統的四合院格局尚未被破壞,而且周邊環境基本完好的區域。這樣的地區已經不多,其中的建筑應當完全原樣保護,要整舊如舊,讓歷史凝凍在這里。按照古建筑標準整修過的四合院等建筑,不必用于居住,也不用于辦公,可作為各類博物館向公眾開放。人們走進這樣的博物館就好像看見了過去的北京,這是極好的歷史教科書,極好的鄉土教材,當然也是極其寶貴的財富。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王府和民宅都應保護,因為反映了不同階層的居住環境。南鑼鼓巷和西四北條至八條這兩片區域內保存最好的四合院可按此方法。此外,故宮附近地區的較好古建筑也可以這樣處理,以利于成片保護。完全原樣保護的建筑不可能太多,因為需要很大的財力,不僅一次性投資大,而且后續的維修保養費用也不可低估,磚木結構的房屋每隔幾年就必須維修。因此最好由市政府出資建設和管理。

      所謂高檔住宅區是指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中的非商業地段,并且不是文物古跡的民居。在這些區可以將原有住房改造為高檔商品房。如前所,這里的居民當屬于富裕階層,因此老房子必然做比較大的改革,以滿足人們對現代化生活環境的要求。但在改建時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不能改變舊的胡同格局: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古都總體風貌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不要改變其基本形式,以保護原有棋盤式道路網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考慮到交通問題,將胡同適當加寬是可以的但不必太寬,因為高檔住宅區的人口密度不會太大,而且過寬的胡同會使古城風貌丟失第二,建筑高度也要控制,以維持保護區及城市總體面貌平緩開闊的形象,這樣做會因降低容積率而提高成本,但這是必須的。其實早在1985年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就頒布過建筑高度控制的規定,關鍵是認真遵照執行。該地區的房屋可以是平房,也可以是二層或三層的樓房。如果建成高檔四臺院,也應以小型為主,這是從家庭人口組成的實際考慮的。為了維持胡同的基本模樣,院子臨街的房屋一定是平房,靠里邊可建二三層的樓房,以站在胡同內看不到為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在維護總體棋盤式道路網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的前提下,適當提高容積率,以提高開發商的積極性。

      旅游商業區應有多種形式,因此可分別設計在胡同中旅游,最好要體驗胡同風情,因此除了看傳統建筑和風景外,還要了解居民生活。目前的什剎海胡同游就是這樣安排的,也很受游客歡迎。但需要注意研究以下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是旅游區居民的意愿,凡有接待任務的家庭必須是自愿,或愿意宣傳北京而主動向游客介紹老北京的風土人情或好客或希望借此有一些收入。因此作一次民意調查,摸清當地居民的想法是必要的。不同類型的居民可能有不同的觀點,例如較富裕者除非特別好客是不一定歡迎游客光顧私宅的。其次,由于當地居民向旅游者展示的是當代北京人的真實生活,而不是過去的樣子。所以他們的生活條件也應當給以足夠重視,比如能源供應、衛生條件和通信等設施要改造,院內私搭亂建的臨時建筑要拆除,以改善總體形象。這里的民居應大體上維持原樣,但應經常維修保養。

      在以商業經營和旅游參觀為目的的區域,建一些仿古建筑我們認為是完全可以的。因為這里主要是突出傳統文化氛圍和提供優質購物環境,有些購物場所還起著展示的作用。所以用鋼筋混凝土做主要結構亦無不可,只要建筑風格大體上遵循傳統式樣即可。這樣的原則也適用于建造文物陳列館,因為展示的并不是建筑本身,不能統稱為“假古董。事實上這方面成功的例子也不少,如琉璃廠文化街我們認為基本是成功的,因為既然是用于商業目的,就沒有必要恢復成一二百年前的樣子。又如現在什剎海的匯通祠,比原來高出了大約兩層樓房,下面完全是鋼筋混凝土構造,四周僅以土石堆積并植樹美化,效果也很不錯,既恢復了原有風貌又可增加使用面積且與地鐵互不相擾頤和園近年建成的文昌院,主要用于文物展覽。從外表看是古典建筑,連地面鋪設的方磚都很像舊物。其實是完全的現代作品,廊柱甚至斗拱都用現代建筑材料,地下室是很好的文物保存倉庫。院內地面草坪中增加的照明設備與古代風格的建筑也很協調。

      1950年代初,粱思成教授曾提出過保護北京城墻的設想,但沒有被采納。如今城墻的絕大部分已不存在,城內也興建了許多不同風格的新建筑,要想將北京城整體作為古跡保護是不可能的,也沒有必要。任何一個城市都是不斷發展的,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自己的特色,也就是說新建筑的風格不要離傳統風格太遠,才能在總體上協調。

      篇(2)

      代號

      專業

      名稱

      4月16日(星期六)

      4月17日(星期日)

      課程 代號

      上午 (9:00-11:30)

      課程 代號

      下午(14:30-17:00)

      課程 代號

      上午(9:00-11:30)

      課程代號

      下午(14:30-17:00)

      000004

      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方向)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21

      中國文化概論

      00015

      英語(二)

      06217

      人機工程學

      04490

      室內設計原理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6219

      建筑工程管理與法規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4584

      室內構造與材料學

      06216

      中外建筑史

      04583

      室內設計工程基礎

      020104

      財稅

      0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054

      管理學原理

      00070

      政府與事業單位會計

      00015

      英語(二)

      00058

      市場營銷學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8019

      理財學

      00067

      財務管理學

      04184

      線性代數(經管類)

      0418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0069

      國際稅收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068

      外國財政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0071

      社會保障概論

      020106

      金融

      0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054

      管理學原理

      09092

      投資銀行學

      00015

      英語(二)

      00058

      市場營銷學

      00076

      國際金融

      00078

      銀行會計學

      08019

      理財學

      00067

      財務管理學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79

      保險學原理

      04184

      線性代數(經管類)

      0418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20110

      國際貿易

      0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045

      企業經濟統計學

      00055

      企業會計學

      00098

      國際市場營銷學

      00097

      外貿英語寫作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096

      外刊經貿知識選讀

      00248

      國際金融法

      00100

      國際運輸與保險

      04184

      線性代數(經管類)

      00102

      世界市場行情

      00889

      經濟學(二)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5844

      國際商務英語

      0418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20177

      投資理財

      0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9092

      投資銀行學

      00015

      英語(二)

      00067

      財務管理學(**加試)

      04184

      線性代數(經管類)

      00258

      保險法(**加試)

      00103

      證券投資學(**加試)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7250

      投資學原理

      0418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8019

      理財學

      04762

      金融學概論

      08592

      房地產投資

      08591

      金融營銷

      08593

      金融衍生品投資

      05175

      稅收籌劃

      020202

      工商企業管理

      0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054

      管理學原理

      00153

      質量管理(一)

      00015

      英語(二)

      00067

      財務管理學

      00149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0154

      企業管理咨詢

      00152

      組織行為學

      00151

      企業經營戰略

      00150

      金融理論與實務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418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4184

      線性代數(經管類)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20204

      會計

      0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49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0159

      高級財務會計

      00015

      英語(二)

      00058

      市場營銷學

      00150

      金融理論與實務

      00160

      審計學

      00158

      資產評估

      00162

      會計制度設計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161

      財務報表分析(一)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84

      線性代數(經管類)

      0418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20210

      旅游管理

      0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98

      旅游企業投資與管理

      00200

      客源國概況

      00889

      經濟學(二)

      00058

      市場營銷學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418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0152

      組織行為學

      00067

      財務管理學

      04184

      線性代數(經管類)

      00196

      專業英語

      00199

      中外民俗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97

      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

      020213

      企業財務

      管理

      0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46

      中國稅制

      09092

      投資銀行學

      00015

      英語(二)

      00058

      市場營銷學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160

      審計學

      00158

      資產評估

      00157

      管理會計(一)

      04184

      線性代數(經管類)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207

      高級財務管理

      00208

      國際財務管理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418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20222

      物業管理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54

      管理學原理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5831

      房地產財務管理

      00150

      金融理論與實務

      08264

      房地產市場與營銷

      00043

      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6400

      物業服務經濟概論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6404

      物業管理國際質量標準

      030106

      法律

      00230

      合同法

      00227

      公司法

      00167

      勞動法

      00015

      英語(二)

      00249

      國際私法

      00246

      國際經濟法概論

      00258

      保險法

      00226

      知識產權法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262

      法律文書寫作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228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5678

      金融法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233

      稅法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30107

      經濟法學

      00231

      市場競爭法概論

      00257

      票據法

      00258

      保險法

      00015

      英語(二)

      00249

      國際私法

      03349

      政府經濟管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169

      房地產法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228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5678

      金融法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6917

      仲裁法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19271

      外商投資企業法

      19270

      商法概論

      030302

      行政管理學

      00318

      公共政策

      00315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00015

      英語(二)

      00320

      領導科學

      00319

      行政組織理論

      00321

      中國文化概論

      00034

      社會學概論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322

      中國行政史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1848

      公務員制度

      00261

      行政法學

      040102

      學前教育

      00398

      學前教育原理

      00883

      學前特殊兒童教育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0401

      學前比較教育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402

      學前教育史

      00467

      課程與教學論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882

      學前教育心理學

      00403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0881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00399

      學前游戲論

      00886

      學前兒童心理衛生與輔導

      040108

      教育學

      00452

      教育統計與測量

      00465

      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0464

      中外教育簡史

      00469

      教育學原理

      00449

      教育管理原理

      00453

      教育法學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466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0456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468

      德育原理

      00467

      課程與教學論

      00472

      比較教育

      040120

      基礎教育(中文方向)

      00464

      中外教育簡史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5683

      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

      04578

      中國小說史

      00456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4577

      中國通史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6420

      中文工具書

      00541

      語言學概論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4579

      中學語文教學法

      00266

      社會心理學(一)

      040202

      思想政治教育

      00478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00479

      當代資本主義

      00321

      中國文化概論

      00015

      英語(二)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34

      社會學概論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481

      現代科學技術與當代社會

      00312

      政治學概論

      00483

      科學思維方法論

      00482

      人生哲學

      00480

      中國傳統道德

      040302

      體育教育

      00498

      體育統計學

      00465

      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497

      運動訓練學

      00495

      體育保健學

      00453

      教育法學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496

      體育測量與評價

      00456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0487

      體育心理學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502

      體育管理學

      00499

      體育游戲

      00501

      體育史

      050104

      秘書學

      00320

      領導科學

      00261

      行政法學

      00321

      中國文化概論

      00015

      英語(二)

      00523

      中國秘書史

      00524

      文書學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312

      政治學概論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527

      中外秘書比較

      00511

      檔案管理學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525

      公文選讀

      00526

      秘書參謀職能概論

      050105

      漢語言文學

      00037

      美學

      00812

      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專題研究

      00321

      中國文化概論

      00015

      英語(二)

      00540

      外國文學史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537

      中國現代文學史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538

      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0541

      語言學概論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0539

      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050113

      漢語言文學教育

      00037

      美學

      00465

      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0540

      外國文學史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538

      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0453

      教育法學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539

      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00456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4579

      中學語文教學法

      00537

      中國現代文學史

      00541

      語言學概論

      050201

      英語

      00087

      英語翻譯

      00830

      現代語言學

      00832

      英語詞匯學

      00603

      英語寫作

      00600

      高級英語

      00831

      英語語法

      00604

      英美文學選讀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840

      第二外語(日語)(選考)

      00841

      第二外語(法語)(選考)

      00842

      第二外語(德語)(選考)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50206

      英語教育

      00087

      英語翻譯

      00465

      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00832

      英語詞匯學

      00453

      教育法學

      00600

      高級英語

      00831

      英語語法

      00838

      語言與文化

      00456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603

      英語寫作

      19291

      普通語言學

      00604

      英美文學選讀

      050302

      廣告學

      00037

      美學

      00107

      現代管理學

      00321

      中國文化概論(選考)

      00015

      英語(二)

      00642

      傳播學概論

      00530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選考)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34

      社會學概論

      00662

      新聞事業管理(選考)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040

      法學概論(選考)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244

      經濟法概論(選考)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50305

      新聞學

      00529

      文學概論(一)

      00659

      新聞攝影

      00182

      公共關系學

      00015

      英語(二)

      00642

      傳播學概論

      00661

      篇(3)

      [2] 農業部辦公廳.農辦農[2010]61號,農業部蔬菜標準園創建規范(試行),關于印發農業部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規范的通知[EB/OL].(2010-05-10)http:///govpublic/ZZYGLS/201007/t20100716_1601154.htm.

      [3] 王樹進.蔬菜標準園服務區的項目設置與經營探討[J].長江蔬菜,2013(5):1-3.

      [4] 王華,朱愛云,何文娟,等.蔬菜標準園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16):109-110.

      [5] 任厚斌,林文忠,姜公武,等.蔬菜標準園創建要點[J].新農業,2011(8):28.

      篇(4)

      科學技術概論課程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目的,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把科學性、知識性、思想性與時代性、基礎性和綜合性有效結合起來,能夠很好地兼顧學生的志趣和潛能的差異和發展需要。在該課程的內容改革方面,筆者認為要以自然科學發展為經,給學生逐漸滲透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以世界各國各門自然科學為緯,包括科學中心國、古代文明國家、四大科學模型以及當代高新科技為標志的各門自然學科的各個方面;由于科技史實的時間跨度較大,因此從宏觀、微觀到宇宙觀來看,其內容覆蓋面都十分廣泛,這就要求科技概論課程的教學內容必須涉及廣泛的科學知識領域;在涉及社會關系和科學技術方面,要遵循課程編排的邏輯順序,如按照科技的正面的作用(社會功能、生產功能等)到負面的作用(資源環境問題)再到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要有效結合史論,注重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的構建過程,以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為基礎,以他們能夠看到和想到的身邊科技為引入點,使得改革后的教學內容更易于學生接受。

      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

      1、教學方法改革

      有效結合教學改革的內容,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1)在課堂教學中以“打開窗口”、“安裝接口”的方法反映現代科學技術各學科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和卓越建樹,促使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中,通過一定的“窗口”看到自然學科發展的前沿,通過“接口”看到當前所學基礎知識的延伸以及與前沿的接軌和其他各學科之間的關聯性。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科學技術知識基礎上了解更多的科技知識,還能夠激發和滿足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2)探究式教學方法。學習強調知識的獲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識如何獲得的過程更為重要。因此,在科學技術概論教學中,學生要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遵循科技知識的規律,自主探究,并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讓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踐中去,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有利于科學方法和求實創新精神的培養。(3)以知識板塊和講座模式開展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課前預習,提高學生課堂的集中注意力,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和培養了他們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4)遵循自然科學規律,加強學科間的聯系。在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過程中,面臨著人口、資源、能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僅靠某一學科是很難解決的,必須要通過多種學科協同努力才能解決。因此,在科技概論教學中,就要加強學科之間的關聯性,讓學生在現有的知識基礎上充分全面地掌握其他學科的知識,積極引導和鼓勵他們從多角度思考去解決問題,這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人為精神、參與意識以及決策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強化理論知識和實踐的聯系。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僅憑課堂上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向課外活動延伸,從而拓寬應用的渠道。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學生的自身情況以及校內外的客觀情況來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實踐活動,將課堂所學知識與課外活動實踐有效結合起來。既讓學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讓他們在課外實踐活動中發現學習科學技術概論課程的重要意義,從而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

      2、教學手段改革

      篇(5)

      中圖分類號:TP2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2009)06-0090-02

      安全生產是實現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在保護環境、發展經濟過程中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和運行是安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到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如何有效提高特種設備安全水平,最大限度遏制并減少傷亡事故,是當前特種設備安全工作亟需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

      特種設備安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涉及到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鍋爐每年消耗掉全國煤產量的70%,是工業生產的“心臟”;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及其附屬設備的投資額在石油化工項目中,約占項目設備投資總額的40%~50%;起重機械、場(廠)內機動車輛作為現代生產資料的主要搬運設備是現代工業的基礎,廣泛應用于冶金、化工、電力、港口、建筑、制造業等各個領域,其擁有量和配置已經成為上述產業裝備水平的重要標志。

      一、特種設備的安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特種設備的數量及其安全狀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其擁有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其安全狀況也反映了一個國家、地區的社會管理水平。

      遷安市特種設備主要分布在工業比較發達的鎮鄉、對市經濟發展起支柱作用的產業。其中鍋爐、壓力容器、起重機械、電梯四種特種設備超過100臺的鎮鄉有9個,總計3000多臺;鍋爐、壓力容器、起重機械三種特種設備約2000臺。

      “十五”以來,遷安市采取有效措施,強化管理手段,使特種設備的安全運行狀況有了較大改善,實現了連續多年零事故的目標。對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從“十五”初期基本情況的臺數不清、涉及企業數量不清發展到初步實現了微機建檔、動態化管理;安全監察范圍從簡單的鍋爐、壓力容器拓展到現在的大型起重機械、廠內機動車輛、游樂設施等各種特種設備;監管方式從以執法為中心發展到以為使用單位提供各種優質服務為重點的全過程安全監管;逐步建立了信息報送制度、重大隱患報送制度、事故預警制度、特種設備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等制度,建立了責任較為明晰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責任體系。

      但是,遷安的特種設備安全狀況與先進地區相比,還面臨著安全管理水平偏低、手段落后、科學技術裝備不足、社會環境不理想、與社會整體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等多方面的問題和差距。主要原因是部分企業思想上不重視安全生產,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投入嚴重不足;政府財政支持不多,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基礎和技術水平與先進地區差距較大。

      二、現代科學技術管理特種設備安全

      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運用系統工程原理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構建符合遷安實際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體系,才能有效控制特種設備安全運行。

      1.構建特種設備安全責任和社會監督體系。不斷完善以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安全主體責任、檢驗檢測機構技術把關責任、安全監察部門依法監管責任的三方責任體系。進一步強化政府安全監管主體意識,建立覆蓋全市的政府部門、鎮鄉政府的行政監督體系;在適當時機申請建立遷安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提高特種設備檢驗檢測能力和檢驗效率;充分發揮工會組織、新聞媒體、社區基層組織以及社團組織對特種設備安全的宣傳和輿論監督作用,形成有效的社會監督體系。

      2.構建特種設備動態監管體系。建立健全以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為主導,企業特種設備管理機構和檢驗檢測機構為基礎,鎮鄉政府為輔導,覆蓋全面、反應實時、運行規范、監控有效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組織體系。

      3.構建特種設備信息網絡體系。構建重點監控對象特種設備安全運行基本情況數據庫、重大危險源數據庫、重大事故隱患數據庫、重特大事故檔案數據庫。建立涵蓋市安全生產委員會、質監和安監等部門、鎮鄉政府、企業的業務網絡系統。

      4.構建特種設備危險源監控及安全評價體系。建立市、鎮鄉兩級重大危險源監控預警中心和動態監管及監測預警體系,建立定性準確、分析量化、評定科學、監控有效的特種設備安全評價體系。

      5.構建特種設備應急救援體系。編制和完善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建立信息共享、預案齊全的特種設備應急預防系統。結合實際,依托現有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系統和組織網絡,整合現有資源,建立市、鎮鄉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指揮平臺,建設綜合性、專業性應急救援基地和骨干專業救援隊伍。

      6.構建特種設備管理技術支撐體系。依托國內外特種設備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整合特種設備管理科技資源,適當時機建立具有一定水準的特種設備管理技術支撐機構或特種設備安全檢驗機構,逐步構建起滿足特種設備管理需求的技術分析、檢測、咨詢安全技術支撐體系。

      7.構建特種設備教育培訓體系。依托各種教育機構,逐步建立專業教育、職業教育、企業教育和社會宣傳教育相配套的全方位特種設備宣傳、教育、培訓體系。

      8.構建特種設備安全服務體系。建立滿足市場需求、適應市場運作、優質高效、誠信規范的特種設備安全中介服務體系。充分發揮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為政府部門和各類企業提供特種設備安全咨詢、評價、檢測檢驗、培訓、認證等服務,不斷提高中介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9.構建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誠信體系。制訂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誠信管理制度和誠信等級評估標準,建立誠信評估體系和誠信數據庫,形成企業特種設備管理誠信信息采集、和失信懲罰的安全信用機制,為特種設備分類監管、動態管理提供可靠信息,促進企業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自律。

      三、采取的保障措施

      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與國家財產的安全,做好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工作責任重大,需要各級政府和社會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加強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是實現特種設備安全運行和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

      1.把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作為安全生產的重要內容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正確處理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關系,將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作為安全生產的重要內容和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社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及投資計劃,使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實現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2.建立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投入機制。政府、有關部門、企業等單位建立特種設備管理、研究基金,改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運行狀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的財政、金融政策,拓寬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資金投入渠道,形成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金融和保險參與的多元化特種設備管理投入機制。

      3.實施特種設備科學管理戰略。大力實施特種設備科學管理戰略。加強科學技術與特種設備管理運行的緊密結合,把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領域亟待解決的基礎研究項目和關鍵性技術難題列入有關科研計劃。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科技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的科技隊伍。鼓勵中等職業學校設立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相關專業,著力培養懂安全、有技術、會管理的特種設備管理專業人才。

      4.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能力建設。政府及相關部門要以抓基層、抓基礎為切入點,大力加強特種設備監管機構、執法隊伍和執法能力建設,完善市政府、主管部門、鎮鄉的安全生產委員會機構,保障各級特種設備監管機構、人員、裝備、設施、資金投入等到位。

      5.強化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領導干部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責任制,層層落實責任。把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納入政績考核指標,嚴格執行行政責任追究制度。

      6.加強與先進地區、有關院校和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積極拓寬渠道,不斷加強與先進地區、有關院校和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促進特種設備管理、科技、教育、培訓、人才的交流。吸收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特種設備安全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自主創新步伐,不斷提高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水平。

      四、結語

      通過對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現狀的分析,對現在存在的問題有了透徹的認識,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的保障措施。

      參考文獻

      篇(6)

      1.對高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現狀的分析

      1.1缺乏耐心,心態浮躁

      一個好的工業設計產品需要不斷的嘗試,不斷的創新。由于在商品社會、市場經濟的今天,高科技和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當代大學生缺乏足夠的耐心,面對設計任務心態浮躁,過度的模仿與抄襲,圖省事,走捷徑,逐漸失去了產品創新設計能力,缺乏個性的思維方式和足夠的耐心。

      1.2對專業缺乏正確認識

      工業設計作為新興的專業未來有巨大的潛力,但目前慘淡的就業形勢又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樣的形勢下,專業學生迷茫無措,對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和目標,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難以培養出合格優秀的人才。

      1.3實踐能力較差

      很多學生直到畢業都還沒有完成一次系統的設計,平時碎片化的學習不能全面的掌握產品設計能力,學校中理論化的想當然的設計與實際脫軌,使得學生在畢業進入社會后表現出極差的實踐動手能力。

      2.對高校工業設計專業教育環境的分析

      2.1師資力量薄弱

      近年來,隨著各大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工業設計類的教師也逐漸增多,同時也更趨向于年輕化,缺乏相關的教育教學經驗,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想要工業設計的畢業生生存發展的空間更廣闊,作為工業設計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有能力捕捉到新的信息并及時判斷其價值,同時創造性地將它們轉化為新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新的發展機會,好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2.2課程設計不合理

      課程設計以拼湊為主,難以形成系統化的教學,專業不細化,一直以來慘淡的就業情況使得校方對專業不重視,由此形成惡性循環,使得專業止步不前甚至倒退。課程設計中的人文教學是不可缺失的,應增強設計教育中的人文學科(包括文學、史學、哲學、美學等)選修課程的課時比例。在設計專業課的教學中,應當注意人文知識與人文精神的融合與滲透。藝術設計教學除了在公共選修課中講授人文文化知識以外,還應將相關的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融入設計專業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去,使二者有機的整合。除了在課堂上加強人文知識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以外,還應通過各種講座、論壇、報刊以及其他輿論形式,在大學校園中喚起對商業化及功利主義的警覺意識,建立起對各種流行思潮的批判性思考。

      2.3傳統教育的影響

      工業設計專業作為新興學科,與傳統學科有很大區別,這也反映在教育手法的區別上,而很多院校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使得教學停留在傳統的授課和考量,沒有與社會市場接軌,學生設計能力低,學不到實用的知識。比如,在講工業設計課時,教師可以結合工業的意識形態功能,來強調設計人應該負有的社會責任與職業道德;在講授公益工業設計課時,教師可以結合社會公德、環境倫理和全球倫理等方面的問題(如環境保護、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等等),布置課題,讓同學們通過作業實踐,深入思考這些關乎人類命運的重大現實問題,以培養他們的愛心、責任感與情操。而在工藝史、陶瓷設計、等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則可以隨時穿插,講解一些人文文化知識和優秀的人類文化遺產,以增強學生的人文修養和對歷史文脈的把握,從而使他們能夠在設計實踐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內涵。

      3.對教育教學方法的分析

      工業設計是藝術與設計的結合,也是方法與實踐的結合,一方面要傳授學生科學的設計方法,另一方面還要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對于工業設計專業的教育教學應突破舊的思想觀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運用創新性的方法。

      3.1合理安排課程

      工業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以繪畫為主,包括素描,色彩等等一些偏藝術類的學科。在這一方應該注重設計素描,設計線描,加強學生對產品形態手繪的能力以及觀察力,接受,分析,表達新事物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而不是專注于繪畫技巧以及過多的傳授經驗教訓。工業設計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技術型設計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強調實用性,以市場為導向進行調研分析再設計。課程教育應該在實踐中進行,讓產品能夠真實可行的存在,結合市場需求,而不是拘泥于傳統的課堂教育,注重多個學科的綜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和創新性思維?;A課程要滿足專業課程的需要,注重基礎課程的適應性和專業課程的實用性。

      3.2變革教學模式

      工業設計專業教學必須從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的實際出發,對教學模式的課程設置體系以及教學內容和教材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變革,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強調動手解決問題的技能培訓教育,建立以藝術設計、技術施工和設計管理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從社會實際需要出發,有針對性地構建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充實教學內容,加強以現代科學技術和設計管理為目標的學科建設,強化以操作技能為主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逐步建立學校與企業合作培養人才的機制。在教學實踐中充實現代科學技術和設計管理的基礎知識。

      3.3創新教育的思考

      創新是設計的靈魂工業設計。教學在于創新,創新才有進步。在產品形態設計中,靈感是設計師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聯想,是靈感生成的源泉。從根本上講要學習掌握正確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直覺思維方法、邏輯思維方法、辯證思維方法和創造性思維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增長藝術設計創造的能力,并及時轉化為社會經濟價值,提高中國工業設計教育水平,是我國21世紀民族工業發展的希望所在。創設不同的條件,使學生能夠在適當的環境狀況下充分發揮思維活躍、大膽創新的潛能,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爭取進步的欲望。

      【參考文獻】

      [1]徐方瞿.創新與創造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篇(7)

      中圖分類號:J9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15-0176-01

      19世紀末,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電影誕生了。一個世紀以來,電影的確在忠實地紀錄和再現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紀錄著人類的思想和情感變遷。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進步和發展,電影自身也不斷進行著完善和超越。電影已不再是簡單地記錄和再現人類的生活,而是在“創造”著人類的生存內涵。事實上,電影的誕生本身便是得益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影的每一次進步幾乎都與現代科學技術有著十分明顯的關系??茖W技術創造了更多的視聽奇觀、豐富了電影的拍攝手法和題材,為擴展電影的想像力和感染力提供了廣闊的技術和藝術的潛力。

      一、科學技術創造了更多的視聽奇跡

      (一)高科技帶來的視覺沖擊

      電影最初是黑白的,但是在銀幕上黑白兩色實在是無法完完全全的反映客觀世界。色彩的進入則滿足了初期電影人對彩的愿望。色彩進入電影是技術對電影的一種促進,并且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隨著彩色膠片質量和性能的不斷提高,色彩不僅能夠真實地再現客觀世界、滿足觀眾的視覺要求、充分顯示電影藝術逼真性的特點,而且還能夠深入的表現人物的精神世界、內心活動,烘托影片的氣氛、展現影片的風格。

      進入數字時代,色彩的應用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已經無法給人帶來新鮮感了。數字技術的出現為電影的創作提供了新的可能,給觀眾的視覺帶來了又一次沖擊,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心靈的震撼。數字技術進入電影能夠帶來很多新鮮的東西,各種各樣奇怪的交通工具自由地馳騁于想象的隧道,深邃幽遠的宇宙一下子人聲鼎沸起來,大小戰爭日日爆發,外星人過得多姿多彩。如《阿甘正傳》中阿甘與已故總統握手、空中飄舞的羽毛;《無極》中水墻與時間墻的設計;《山崩地裂》中令人膽戰心驚的火山爆發;《龍卷風》中橫掃一切、無堅不摧的龍卷風等,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都展現了高科技運用于電影的獨特魅力。

      (二)高科技帶來的聽覺體驗

      聲音技術運用于電影,不僅使敘事更加方便流暢,而且使觀眾體驗到的不再是一個單向的平面的視覺空間,而是一個更為真實的視聽空間,它還可以在特定的影片中烘托和制造氣氛。聲音能夠充分表達出電影角色的情感,烘托氣氛渲染細微情節,增強時空真實感。因此觀眾不僅從視覺上感受情節還能從聽覺上感受到電影的情境和氣氛。比如,恐怖電影中聲音就是一個重要的元素,即使沒有出現恐怖的畫面,只要出現幽幽的鬼聲,就已經毛骨悚然了。

      電影中一些恐怖的場景、危險的場面、非現實的世界以及抽象和復雜的心理與情感等等,都可以借助于聲音來體現,比如《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龍卷風》等影片中,都通過很多人為制作的特殊音響,創造出逼真而又神秘的電影世界。聲音不僅可以直接參與銀幕造型、塑造形象,給畫面空間以具體的深度與廣度,同時還可以控制節奏、制造懸念,加強戲劇性效果。

      二、科學技術豐富了電影的拍攝手段

      高科技尤其是數字技術在電影制作過程中的應用,是電影領域極具革命性的變革之一。它不但帶來了強烈了視聽享受,而且還帶來了全新的制作手段。

      電影誕生以來,電影攝像機是獲取畫面的唯一手段,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即使是那些奇思妙想創造幻覺的影片也只能通過模型特技、電子特技來制作。而計算機的出現則宣布了另外一種制作手段的誕生,人們利用計算機不僅能逼真地模擬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同時還能創造出現實中不存在的物體的圖像,甚至是難以想像的圖像,展現了電影藝術的表現空間。如美國迪斯尼公司推出的《玩具總動員》,它沒有對真實物體的拍攝,也沒有傳統的繪畫,而是完全由計算機制作而成的。

      現在,數字技術已經全面介入了電影的前期制作和后期制作,一部影片的制作流程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出現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制作手段。在前期準備階段,編劇和制片人利用計算機軟件對劇本進行分解和規劃,詳細統計出電影中每一個場景所需的設備和人員,從而迅速計算出整部影片總的成本。在計算機上對即將拍攝的每一組鏡頭的效果進行模擬,可以使導演對鏡頭的取景,燈光效果,演員服裝搭配和畫面構圖等進行預先的評價,從中找出缺陷和疏漏之處,以便在實際拍攝過程中加以彌補和糾正。這樣可以大大減少錯誤的發生,避免由于補拍或重拍造成制作成本的增加。

      計算機技術在電影的后期制作中更加顯示出其無可比擬的優勢。它能使編輯靈活地調整聲音和圖像的順序和持續時間,隨意地剪接、拼貼、插入和刪除圖像信息,制作各種聲音特技效果。與磁帶或膠片操作相比,這樣既不會過早地刪掉將來還可能需要的原始素材,又不會在剪輯過程中損壞、丟失原始素材。

      總之,高科技不僅使編輯方式更加靈活多變、編輯效率大為提高,而且編輯費用也大為降低,科學技術成為電影制作的經濟與安全的替代性手段,是電影制作技術不斷發展的必然方向。

      三、科學技術拓展了電影的題材

      電影是科技進步的產物,它自誕生之日起,就廣泛地吸收人類科技發展中一切有應用價值的成果,不斷擴大和豐富著自己的表現手段。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科技浪潮不僅賦予了電影神奇的表現力量,更大大激發了藝術家的想象力和創作靈感,使科幻題材的電影煥發出空前旺盛的生命力。高科技提高了科幻片的審美價值,增強了它的真實性和可信性,使科學和藝術在更高的層次上獲得完美的統一。

      科學技術應用于電影實現了此前不可想象的電影類型。如果我們歷數近些年取得了全球巨大票房成功的電影,會發現其中有一長串科幻片、魔幻片、災難片的名字,如《指環王》、《星球大戰》、《哈利波特》、《蝙蝠俠》、《超人》等等,這些影片利用最新的科學技術,為觀眾塑造了一個又一個虛擬世界,給予觀眾的卻是最為真實的感官與情感體驗。

      電影作為一種視聽藝術,自然要給人以視聽效果的真實感,但單純依靠高科技和數字技術給人以感官的刺激是不夠的,電影應該突破單純的感官享受,向更高的層次邁進。在面對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技術與電影發展的關系時,我們應當保持冷靜的、思考的態度。既要考慮到科學技術對電影發展的促進作用,比如它給觀眾帶來了美侖美奐的視聽盛宴,豐富了電影的制作手段、節省了電影的制作費用,也拓寬了電影的創作題材。同時又要清醒的認識到高科技對電影的負面影響。在電影領域中要正確的運用科學技術,充分合理利用科學技術來促進電影的發展,同時不能過度追求科學技術在電影中地位而忽視了電影本身的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田川流、姜靜楠.電影學概論[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

      [2]張文俊.數字時代的影視藝術[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

      篇(8)

      1.世界各國林業建設觀念的轉變

      現代世界各國林業經營思想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具體的經營目標和重點上,雖然千差萬別,但總體思路和發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斷重視生態環境作用,兼顧生態與經濟的協調。其中比較有代表意義的有奧地利的“森林經營新模式”,其目的是實現不破壞生態平衡的環境保護與經營;瑞典的“立地特點林業”,認為“合理林業可與小規模自然保護和景觀并存”;德國的“正確林業”,采取“與健全的科學知識和經驗證明的實踐準則一致的經營方法,同時,保證林地的經濟與生態生產率,從而實現物質與非物質機能的永續”;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計劃”,以森林生態經營思想為基本原則,大力倡導公眾參與,積極引入科學技術和生態技術,持證經營,充分實現森林多種價值;修正的熱帶“近自然森林經營”,要求從整體出發,經營森林生態系統,以保證生態系統的生產率與穩定性;日本的“森林•林業流域管理系統”,則從日本國情出發,把森林作為“綠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來進行經營管理[1][2]。

      林業不再只是一個經濟部門,而是環境建設的主體,是人類社會健康和諧發展的基礎產業——這已是大家的共識[3][4]。

      2.“現代林業”的定義

      國內較早的現代林業定義是:現代林業即在現代科學認識基礎上,用現代技術裝備武裝和現代工藝方法生產以及用現代科學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續發展的林業[8]。后來,進一步發展,定義為:現代林業是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全社會廣泛參與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高效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生態、經濟和社會需求的林業[1]。

      第一個概念一連使用了四個“現代”,關于“林業”之前,就其觀點的實質而言,不過是“現代化”“林業”的定義。后一個概念,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其實,這個定義的實質并未超越可持續林業的范圍。

      林學自創立以來,各國對于林學、森林、林業的認識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了許多新的發展。林學經歷了傳統林學的各個階段(從“大木頭”林業到“永續利用”林業),向現代林學轉變。“現代林學”成了以森林生態系統的營建、經理為研究對象,以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功能為核心,全面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多種效益和多種功能為目的的學科。對森林的認識也由單株樹木、樹木群體到森林生態系統的轉變。由于人們對森林和林學認識的變化,是人們對林業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從“木頭”林業向“生態”林業轉變,從“伐木”行業轉變為以生態環境建設為中心,全面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功能作為林業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從而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基于上述轉變,以及當前生態危機和社會危機的日益突出,使人們又認識到,“社會”與“生態”是一個復雜的復合大系統,人類活動必須遵守其競爭、共生、自生三大原則,實行“資源共享、適時協同、按需生產、和諧共榮”[3],實現“人地共榮”,社會——生態系統的競爭、共生和自生機制的完善結合,環境合理、經濟高效、社會文明、系統健康地發展[3][4]。

      因此,現代林業可以歸納表述為“和諧林業”: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研究并協調社會——生態系統中的社會關系和生態關系,實現社會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穩定和繁榮,人類共同幸福與進步[5]。

      只有通過科學高效的手段,協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使這些關系和諧協調,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態危機和社會危機。顯然,這種定義克服了傳統的割裂“社會”與“生態”的觀點的弊端,強調了“關系”的重要性,突出了“關系協調與和諧”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6][7]。3.“現代林業”的內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現代林業:①以森林生態系統為經營對象;②和諧地協調人與人(包括組織與組織、人與組織)、人與環境的關系(即:競爭、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榮”為最高目標。

      因此,現代林業的內涵可以理解為:以和諧發展理論為指導,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手段,全社會協調參與社會——生態系統的研究與管理,協調人與人的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的生態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榮[5]。

      顯然,現代林業產業體系具有復雜系統所具有的網絡性、多區域性、開放性、動態性、耗散性、作用過程多樣性、多維數、非線性等特性,我們應該運用整體復雜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會共同參與系統診斷、參與方案設計、參與推廣與實施),對以現代林業進行研究,對人地系統進行模擬分析,尋求系統和諧發展的新途徑[3][5]。

      3.1經營對象

      現代林業的經營對象是森林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最大生態系統,具有其他生態系統所具有的結構特征。當把森林生態系統作為經營對象時,必須尊重生態系統的自然規律,人類的經營活動不應超出其調節能力的閾值,以免造成生態失衡。就現代林業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態系統的演替規律,開展森林經營活動,通過各種措施,減少對于林地的養分耗損,增加林地養分補充,增加對系統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態鏈,形成高級有序循環,促進林業系統向高級有序態進化[2]。

      3.2經營目標

      現代林業的經營目標是森林利用達到“零廢棄物”,實現“清潔生產”[3]。實現林業“清潔生產”,就是通過改進森林資源經營利用手段,達到削減和控制co2排放,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少或不產生生產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過對有限森林資源的節約、節制和循環使用,創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資源使用機制,實現和諧發展的循環性社會:①開發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術,如生物發電、低公害車、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廢棄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環系統,確保環境衛生安全。③加大木質系列材料開發利用力度,提高木質系列產品生產效益。④培育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圍。

      3.3經營原則

      在目前礦物燃料日漸枯竭、人口壓力加大和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現代林業的經營原則應該堅持:①開發短輪伐期速生豐產林;②營造高產能源林,解決農村燃料短缺狀況,加快“綠色能源”替代礦物能源的步伐;③促進區域社會能源自給化、多元化,最終達到區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產力[9]。

      3.4經營之路

      除了堅強生態建設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林業發展有必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①行業建設:加強林業能力建設,逐步把我國的林業建設成大生態產業,實現林業的和諧發展。

      ②加強林業意識建設:加強生態安全和生態關系知識宣傳教育,強化領導林業意識,提高全民林業觀念,倡導清潔生活方式和勤儉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資源,按需生產,實行清潔生產和節約生產[3]。

      ③加強林業行政能力建設:加強林業組織建設,提高林業行政能力;加強林業質量建設,提高林業工程質量;加強林業制度建設,完善林業法律法規體系和林業行政體制;加強林業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設的聯系,使它們有機結合,實現整體與局部同步健康發展[5][10]。

      4.結束語

      以上,只是筆者對“現代林業”思想內涵淺陋的思考。實際上,“現代林業”的思想內涵遠比上述內容還要深、廣。總之,就我國而言,我國的林業底子薄,又走了許多彎路,林業經營水平還很低,林業行政能力還比較差,還停留在計劃經濟的運轉模式和思維模式上,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林業的發展。因此,有必要通過對“現代林業”內涵的討論和思考,促進我國林業觀念的轉變,提高全民林業意識,尤其是領導林業意識,轉變林業行政運轉模式,促進我國的林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江澤慧,現代林業[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2]張國慶,從林業系統的自組織探討生態林業設計[j],華東森林經理,1990(3)。

      [3]張國慶,論和諧發展與生態建設[j],安徽農業,2003(學術刊)。

      [4]張國慶,試論復合生態系統與按需育林[j],安徽林業科技,2001(2)。

      [5]張國慶,試論和諧林業[j],安徽農業,2003(學術刊)。

      [6]張國慶,行政管理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7]張國慶,現代公共政策導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篇(9)

      1.世界各國林業建設觀念的轉變

      現代世界各國林業經營思想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具體的經營目標和重點上,雖然千差萬別,但總體思路和發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斷重視生態環境作用,兼顧生態與經濟的協調。其中比較有代表意義的有奧地利的“森林經營新模式”,其目的是實現不破壞生態平衡的環境保護與經營;瑞典的“立地特點林業”,認為“合理林業可與小規模自然保護和景觀并存”;德國的“正確林業”,采取“與健全的科學知識和經驗證明的實踐準則一致的經營方法,同時,保證林地的經濟與生態生產率,從而實現物質與非物質機能的永續”;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計劃”,以森林生態經營思想為基本原則,大力倡導公眾參與,積極引入科學技術和生態技術,持證經營,充分實現森林多種價值;修正的熱帶“近自然森林經營”,要求從整體出發,經營森林生態系統,以保證生態系統的生產率與穩定性;日本的“森林•林業流域管理系統”,則從日本國情出發,把森林作為“綠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來進行經營管理[1][2]。

      林業不再只是一個經濟部門,而是環境建設的主體,是人類社會健康和諧發展的基礎產業——這已是大家的共識[3][4]。

      2.“現代林業”的定義

      國內較早的現代林業定義是:現代林業即在現代科學認識基礎上,用現代技術裝備武裝和現代工藝方法生產以及用現代科學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續發展的林業[8]。后來,進一步發展,定義為:現代林業是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全社會廣泛參與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高效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生態、經濟和社會需求的林業[1]。

      第一個概念一連使用了四個“現代”,關于“林業”之前,就其觀點的實質而言,不過是“現代化”“林業”的定義。后一個概念,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其實,這個定義的實質并未超越可持續林業的范圍。

      林學自創立以來,各國對于林學、森林、林業的認識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了許多新的發展。林學經歷了傳統林學的各個階段(從“大木頭”林業到“永續利用”林業),向現代林學轉變。“現代林學”成了以森林生態系統的營建、經理為研究對象,以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功能為核心,全面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多種效益和多種功能為目的的學科。對森林的認識也由單株樹木、樹木群體到森林生態系統的轉變。由于人們對森林和林學認識的變化,是人們對林業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從“木頭”林業向“生態”林業轉變,從“伐木”行業轉變為以生態環境建設為中心,全面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功能作為林業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從而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基于上述轉變,以及當前生態危機和社會危機的日益突出,使人們又認識到,“社會”與“生態”是一個復雜的復合大系統,人類活動必須遵守其競爭、共生、自生三大原則,實行“資源共享、適時協同、按需生產、和諧共榮”[3],實現“人地共榮”,社會——生態系統的競爭、共生和自生機制的完善結合,環境合理、經濟高效、社會文明、系統健康地發展[3][4]。

      因此,現代林業可以歸納表述為“和諧林業”: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研究并協調社會——生態系統中的社會關系和生態關系,實現社會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穩定和繁榮,人類共同幸福與進步[5]。

      只有通過科學高效的手段,協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使這些關系和諧協調,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態危機和社會危機。顯然,這種定義克服了傳統的割裂“社會”與“生態”的觀點的弊端,強調了“關系”的重要性,突出了“關系協調與和諧”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6][7]。3.“現代林業”的內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現代林業:①以森林生態系統為經營對象;②和諧地協調人與人(包括組織與組織、人與組織)、人與環境的關系(即:競爭、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榮”為最高目標。

      因此,現代林業的內涵可以理解為:以和諧發展理論為指導,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手段,全社會協調參與社會——生態系統的研究與管理,協調人與人的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的生態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榮[5]。

      顯然,現代林業產業體系具有復雜系統所具有的網絡性、多區域性、開放性、動態性、耗散性、作用過程多樣性、多維數、非線性等特性,我們應該運用整體復雜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會共同參與系統診斷、參與方案設計、參與推廣與實施),對以現代林業進行研究,對人地系統進行模擬分析,尋求系統和諧發展的新途徑[3][5]。3.1經營對象

      現代林業的經營對象是森林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最大生態系統,具有其他生態系統所具有的結構特征。當把森林生態系統作為經營對象時,必須尊重生態系統的自然規律,人類的經營活動不應超出其調節能力的閾值,以免造成生態失衡。就現代林業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態系統的演替規律,開展森林經營活動,通過各種措施,減少對于林地的養分耗損,增加林地養分補充,增加對系統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態鏈,形成高級有序循環,促進林業系統向高級有序態進化[2]。

      3.2經營目標

      現代林業的經營目標是森林利用達到“零廢棄物”,實現“清潔生產”[3]。實現林業“清潔生產”,就是通過改進森林資源經營利用手段,達到削減和控制co2排放,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少或不產生生產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過對有限森林資源的節約、節制和循環使用,創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資源使用機制,實現和諧發展的循環性社會:①開發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術,如生物發電、低公害車、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廢棄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環系統,確保環境衛生安全。③加大木質系列材料開發利用力度,提高木質系列產品生產效益。④培育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圍。

      3.3經營原則

      在目前礦物燃料日漸枯竭、人口壓力加大和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現代林業的經營原則應該堅持:①開發短輪伐期速生豐產林;②營造高產能源林,解決農村燃料短缺狀況,加快“綠色能源”替代礦物能源的步伐;③促進區域社會能源自給化、多元化,最終達到區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產力[9]。

      3.4經營之路

      除了堅強生態建設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林業發展有必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①行業建設:加強林業能力建設,逐步把我國的林業建設成大生態產業,實現林業的和諧發展。

      ②加強林業意識建設:加強生態安全和生態關系知識宣傳教育,強化領導林業意識,提高全民林業觀念,倡導清潔生活方式和勤儉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資源,按需生產,實行清潔生產和節約生產[3]。

      ③加強林業行政能力建設:加強林業組織建設,提高林業行政能力;加強林業質量建設,提高林業工程質量;加強林業制度建設,完善林業法律法規體系和林業行政體制;加強林業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設的聯系,使它們有機結合,實現整體與局部同步健康發展[5][10]。

      4.結束語

      以上,只是筆者對“現代林業”思想內涵淺陋的思考。實際上,“現代林業”的思想內涵遠比上述內容還要深、廣。總之,就我國而言,我國的林業底子薄,又走了許多彎路,林業經營水平還很低,林業行政能力還比較差,還停留在計劃經濟的運轉模式和思維模式上,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林業的發展。因此,有必要通過對“現代林業”內涵的討論和思考,促進我國林業觀念的轉變,提高全民林業意識,尤其是領導林業意識,轉變林業行政運轉模式,促進我國的林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江澤慧,現代林業[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2]張國慶,從林業系統的自組織探討生態林業設計[j],華東森林經理,1990(3)。

      [3]張國慶,論和諧發展與生態建設[j],安徽農業,2003(學術刊)。

      [4]張國慶,試論復合生態系統與按需育林[j],安徽林業科技,2001(2)。

      [5]張國慶,試論和諧林業[j],安徽農業,2003(學術刊)。

      [6]張國慶,行政管理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7]張國慶,現代公共政策導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篇(10)

      林業不再只是一個經濟部門,而是環境建設的主體,是人類社會健康和諧發展的基礎產業——這已是大家的共識[3][4]。

      2.“現代林業”的定義

      國內較早的現代林業定義是:現代林業即在現代科學認識基礎上,用現代技術裝備武裝和現代工藝方法生產以及用現代科學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續發展的林業[8]。后來,進一步發展,定義為:現代林業是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全社會廣泛參與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高效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生態、經濟和社會需求的林業[1]。

      第一個概念一連使用了四個“現代”,關于“林業”之前,就其觀點的實質而言,不過是“現代化”“林業”的定義。后一個概念,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其實,這個定義的實質并未超越可持續林業的范圍。

      林學自創立以來,各國對于林學、森林、林業的認識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了許多新的發展。林學經歷了傳統林學的各個階段(從“大木頭”林業到“永續利用”林業),向現代林學轉變?!艾F代林學”成了以森林生態系統的營建、經理為研究對象,以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功能為核心,全面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多種效益和多種功能為目的的學科。對森林的認識也由單株樹木、樹木群體到森林生態系統的轉變。由于人們對森林和林學認識的變化,是人們對林業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從“木頭”林業向“生態”林業轉變,從“伐木”行業轉變為以生態環境建設為中心,全面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功能作為林業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從而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基于上述轉變,以及當前生態危機和社會危機的日益突出,使人們又認識到,“社會”與“生態”是一個復雜的復合大系統,人類活動必須遵守其競爭、共生、自生三大原則,實行“資源共享、適時協同、按需生產、和諧共榮”[3],實現“人地共榮”,社會——生態系統的競爭、共生和自生機制的完善結合,環境合理、經濟高效、社會文明、系統健康地發展[3][4]。

      因此,現代林業可以歸納表述為“和諧林業”: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研究并協調社會——生態系統中的社會關系和生態關系,實現社會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穩定和繁榮,人類共同幸福與進步[5]。

      只有通過科學高效的手段,協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使這些關系和諧協調,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態危機和社會危機。顯然,這種定義克服了傳統的割裂“社會”與“生態”的觀點的弊端,強調了“關系”的重要性,突出了“關系協調與和諧”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6][7]。

      3.“現代林業”的內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現代林業:①以森林生態系統為經營對象;②和諧地協調人與人(包括組織與組織、人與組織)、人與環境的關系(即:競爭、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榮”為最高目標。

      因此,現代林業的內涵可以理解為:以和諧發展理論為指導,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手段,全社會協調參與社會——生態系統的研究與管理,協調人與人的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的生態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榮[5]。

      顯然,現代林業產業體系具有復雜系統所具有的網絡性、多區域性、開放性、動態性、耗散性、作用過程多樣性、多維數、非線性等特性,我們應該運用整體復雜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會共同參與系統診斷、參與方案設計、參與推廣與實施),對以現代林業進行研究,對人地系統進行模擬分析,尋求系統和諧發展的新途徑[3][5]。

      3.1經營對象

      現代林業的經營對象是森林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最大生態系統,具有其他生態系統所具有的結構特征。當把森林生態系統作為經營對象時,必須尊重生態系統的自然規律,人類的經營活動不應超出其調節能力的閾值,以免造成生態失衡。就現代林業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態系統的演替規律,開展森林經營活動,通過各種措施,減少對于林地的養分耗損,增加林地養分補充,增加對系統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態鏈,形成高級有序循環,促進林業系統向高級有序態進化[2]。

      3.2經營目標

      現代林業的經營目標是森林利用達到“零廢棄物”,實現“清潔生產”[3]。實現林業“清潔生產”,就是通過改進森林資源經營利用手段,達到削減和控制co2排放,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少或不產生生產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過對有限森林資源的節約、節制和循環使用,創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資源使用機制,實現和諧發展的循環性社會:①開發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術,如生物發電、低公害車、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廢棄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環系統,確保環境衛生安全。③加大木質系列材料開發利用力度,提高木質系列產品生產效益。④培育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圍。

      3.3經營原則

      在目前礦物燃料日漸枯竭、人口壓力加大和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現代林業的經營原則應該堅持:①開發短輪伐期速生豐產林;②營造高產能源林,解決農村燃料短缺狀況,加快“綠色能源”替代礦物能源的步伐;③促進區域社會能源自給化、多元化,最終達到區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產力[9]。

      3.4經營之路

      除了堅強生態建設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林業發展有必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①行業建設:加強林業能力建設,逐步把我國的林業建設成大生態產業,實現林業的和諧發展。

      ②加強林業意識建設:加強生態安全和生態關系知識宣傳教育,強化領導林業意識,提高全民林業觀念,倡導清潔生活方式和勤儉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資源,按需生產,實行清潔生產和節約生產[3]。

      ③加強林業行政能力建設:加強林業組織建設,提高林業行政能力;加強林業質量建設,提高林業工程質量;加強林業制度建設,完善林業法律法規體系和林業行政體制;加強林業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設的聯系,使它們有機結合,實現整體與局部同步健康發展[5][10]。

      4.結束語

      以上,只是筆者對“現代林業”思想內涵淺陋的思考。實際上,“現代林業”的思想內涵遠比上述內容還要深、廣??傊?,就我國而言,我國的林業底子薄,又走了許多彎路,林業經營水平還很低,林業行政能力還比較差,還停留在計劃經濟的運轉模式和思維模式上,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林業的發展。因此,有必要通過對“現代林業”內涵的討論和思考,促進我國林業觀念的轉變,提高全民林業意識,尤其是領導林業意識,轉變林業行政運轉模式,促進我國的林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江澤慧,現代林業[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2]張國慶,從林業系統的自組織探討生態林業設計[j],華東森林經理,1990(3)。

      [3]張國慶,論和諧發展與生態建設[j],安徽農業,2003(學術刊)。

      [4]張國慶,試論復合生態系統與按需育林[j],安徽林業科技,2001(2)。

      [5]張國慶,試論和諧林業[j],安徽農業,2003(學術刊)。

      [6]張國慶,行政管理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7]張國慶,現代公共政策導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8]張建國,現代林業論[m],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篇(11)

          1.世界各國林業建設觀念的轉變

          現代世界各國林業經營思想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具體的經營目標和重點上,雖然千差萬別,但總體思路和發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斷重視生態環境作用,兼顧生態與經濟的協調。其中比較有代表意義的有奧地利的“森林經營新模式”,其目的是實現不破壞生態平衡的環境保護與經營;瑞典的“立地特點林業”,認為“合理林業可與小規模自然保護和景觀并存”;德國的“正確林業”,采取“與健全的科學知識和經驗證明的實踐準則一致的經營方法,同時,保證林地的經濟與生態生產率,從而實現物質與非物質機能的永續”;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計劃”,以森林生態經營思想為基本原則,大力倡導公眾參與,積極引入科學技術和生態技術,持證經營,充分實現森林多種價值;修正的熱帶“近自然森林經營”,要求從整體出發,經營森林生態系統,以保證生態系統的生產率與穩定性;日本的“森林?林業流域管理系統”,則從日本國情出發,把森林作為“綠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來進行經營管理[1][2]。

          林業不再只是一個經濟部門,而是環境建設的主體,是人類社會健康和諧發展的基礎產業——這已是大家的共識[3][4]。

          2.“現代林業”的定義

          國內較早的現代林業定義是:現代林業即在現代科學認識基礎上,用現代技術裝備武裝和現代工藝方法生產以及用現代科學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續發展的林業[8]。后來,進一步發展,定義為:現代林業是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全社會廣泛參與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高效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生態、經濟和社會需求的林業[1]。

          第一個概念一連使用了四個“現代”,關于“林業”之前,就其觀點的實質而言,不過是“現代化”“林業”的定義。后一個概念,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其實,這個定義的實質并未超越可持續林業的范圍。

          林學自創立以來,各國對于林學、森林、林業的認識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了許多新的發展。林學經歷了傳統林學的各個階段(從“大木頭”林業到“永續利用”林業),向現代林學轉變?!艾F代林學”成了以森林生態系統的營建、經理為研究對象,以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功能為核心,全面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多種效益和多種功能為目的的學科。對森林的認識也由單株樹木、樹木群體到森林生態系統的轉變。由于人們對森林和林學認識的變化,是人們對林業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從“木頭”林業向“生態”林業轉變,從“伐木”行業轉變為以生態環境建設為中心,全面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功能作為林業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從而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基于上述轉變,以及當前生態危機和社會危機的日益突出,使人們又認識到,“社會”與“生態”是一個復雜的復合大系統,人類活動必須遵守其競爭、共生、自生三大原則,實行“資源共享、適時協同、按需生產、和諧共榮” [3],實現“人地共榮”,社會——生態系統的競爭、共生和自生機制的完善結合,環境合理、經濟高效、社會文明、系統健康地發展[3][4]。

          因此,現代林業可以歸納表述為“和諧林業”: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研究并協調社會——生態系統中的社會關系和生態關系,實現社會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穩定和繁榮,人類共同幸福與進步[5]。

          只有通過科學高效的手段,協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使這些關系和諧協調,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態危機和社會危機。顯然,這種定義克服了傳統的割裂“社會”與“生態”的觀點的弊端,強調了“關系”的重要性,突出了“關系協調與和諧”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6][7]。 

          3.“現代林業”的內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現代林業: ①以森林生態系統為經營對象;②和諧地協調人與人(包括組織與組織、人與組織)、人與環境的關系(即:競爭、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榮”為最高目標。

          因此,現代林業的內涵可以理解為:以和諧發展理論為指導,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手段,全社會協調參與社會——生態系統的研究與管理,協調人與人的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的生態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榮[5]。

          顯然,現代林業產業體系具有復雜系統所具有的網絡性、多區域性、開放性、動態性、耗散性、作用過程多樣性、多維數、非線性等特性,我們應該運用整體復雜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會共同參與系統診斷、參與方案設計、參與推廣與實施),對以現代林業進行研究,對人地系統進行模擬分析,尋求系統和諧發展的新途徑[3][5]。

          3.1經營對象

          現代林業的經營對象是森林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最大生態系統,具有其他生態系統所具有的結構特征。當把森林生態系統作為經營對象時,必須尊重生態系統的自然規律,人類的經營活動不應超出其調節能力的閾值,以免造成生態失衡。就現代林業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態系統的演替規律,開展森林經營活動,通過各種措施,減少對于林地的養分耗損,增加林地養分補充,增加對系統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態鏈,形成高級有序循環,促進林業系統向高級有序態進化[2]。

          3.2經營目標

          現代林業的經營目標是森林利用達到“零廢棄物”,實現“清潔生產” [3]。實現林業“清潔生產”,就是通過改進森林資源經營利用手段,達到削減和控制co2排放,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少或不產生生產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過對有限森林資源的節約、節制和循環使用,創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資源使用機制,實現和諧發展的循環性社會:①開發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術,如生物發電、低公害車、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廢棄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環系統,確保環境衛生安全。③加大木質系列材料開發利用力度,提高木質系列產品生產效益。④培育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圍。

          3.3經營原則

          在目前礦物燃料日漸枯竭、人口壓力加大和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現代林業的經營原則應該堅持:①開發短輪伐期速生豐產林;②營造高產能源林,解決農村燃料短缺狀況,加快“綠色能源”替代礦物能源的步伐;③促進區域社會能源自給化、多元化,最終達到區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產力[9]。

          3.4經營之路

          除了堅強生態建設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林業發展有必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①行業建設:加強林業能力建設,逐步把我國的林業建設成大生態產業,實現林業的和諧發展。

          ②加強林業意識建設:加強生態安全和生態關系知識宣傳教育,強化領導林業意識,提高全民林業觀念,倡導清潔生活方式和勤儉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資源,按需生產,實行清潔生產和節約生產[3]。

          ③加強林業行政能力建設:加強林業組織建設,提高林業行政能力;加強林業質量建設,提高林業工程質量;加強林業制度建設,完善林業法律法規體系和林業行政體制;加強林業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設的聯系,使它們有機結合,實現整體與局部同步健康發展[5][10]。

          4.結束語

          以上,只是筆者對“現代林業”思想內涵淺陋的思考。實際上,“現代林業”的思想內涵遠比上述內容還要深、廣??傊?就我國而言,我國的林業底子薄,又走了許多彎路,林業經營水平還很低,林業行政能力還比較差,還停留在計劃經濟的運轉模式和思維模式上,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林業的發展。因此,有必要通過對“現代林業”內涵的討論和思考,促進我國林業觀念的轉變,提高全民林業意識,尤其是領導林業意識,轉變林業行政運轉模式,促進我國的林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江澤慧,現代林業[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2]張國慶,從林業系統的自組織探討生態林業設計[j],華東森林經理,1990(3)。

          [3]張國慶,論和諧發展與生態建設[j],安徽農業,2003(學術刊)。

          [4]張國慶, 試論復合生態系統與按需育林[j],安徽林業科技,2001(2)。

          [5]張國慶,試論和諧林業[j],安徽農業,2003(學術刊)。

          [6]張國慶,行政管理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7]張國慶,現代公共政策導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日韩麻豆国产精品欧美| 日韩精品系列产品|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一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1| 午夜在线视频91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9ren| 500av导航大全精品|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日韩专区亚洲精品欧美专区| 2021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尤物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男|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2021|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在AJ精品| 久久久久久一区国产精品|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午夜|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欧美国产精品久久高清|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亚洲欧美精品SU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