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德育的重要任務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關鍵詞】終止中期妊娠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 利凡諾爾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自2008年1月―2010年8月,我院對孕16―28周要求終止妊娠的健康婦女200例采用藥物引產,經婦科檢查及B超確診妊娠后常規作血尿常規、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肝、腎功能、心電圖等檢查,均無禁忌證。
1.2分組隨機分為甲乙兩組,每組100例,在年齡、胎次、孕周上無差別,甲組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法,乙組為利凡諾爾羊膜腔注入法。
1.3 給藥方法 用藥前測量血壓、脈搏、體溫。甲組;用藥前自解小便,平臥位,常規消毒腹部,嚴格無菌操作,用利凡諾爾100mg羊膜腔注入,術后觀察血壓、脈搏、體溫。乙組;第一天空腹或進食2h頓服米非司酮200mg,第3天在常規消毒下陰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片0.2mg,此后每3h用藥1次,每次0.2mg,可重復用藥3-4,有規律宮縮或破膜后停用,用藥后平臥30min。
1.4效果評價標準 有效;第一次用藥后72h內流產者;無效;第一次用藥后72h內妊娠組織尚未排除者。
2結果
2.1 引產有效 兩組比較,米線前列醇組明顯優于力帆諾組,甲組有效率為96%。乙組有效率為81%。甲組4例失敗者有3例72h后流產,1例經重復用藥后流產,乙組31例失敗者又20例72h后流產,另外11例經陰道用米索片后流產,不全流產者行清宮術消除殘留組織(見附表)
2.2引產時間從利凡諾注入(經陰道用米索前列醇)始至胎兒、胎盤排出的時間,利凡諾組為3―12h,米索前列醇組為46―79h.
2.3陰道出血量引產后2h內陰道出血量,利凡諾組100―400ml,米索前列醇組50―100ml。
2.4 軟產道損傷利凡諾組又5例發生宮頸撕裂傷,經縫合止血,而米索前列醇組則無1例發生。
3 討論
我院傳統的方法是采用利凡諾羊膜腔注入引產法,此法穿刺要求高,嚴格無菌操作,易導致宮頸感染,引起并發癥,而且利凡諾引產引起宮縮不是自發的宮縮,易發生不協調宮縮,導致子宮及軟產道損傷。米非司酮為抗孕酮類藥物,能引起子宮收縮,并提高妊娠子宮對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同時有軟化,擴張宮頸的作用,陰道用米索前列醇直接作用宮頸,促進宮頸進一步成熟,使宮口開大較快,用時也避免了口服用藥的胃腸反應,使手術者容易接受。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ance education should cultivate good from the point of personality, teacher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o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teaching principles, and from The direct, indirect effect and integrated system function of the dance discusses and demonstrates the unique role of complete personality on the dance education. Key words: dance education; personality
中圖分類號:J70-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眾所周知,當今世界科學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而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因此,加強素質教育已勢在必行,素質教育包括了很多方面,而完整的人格教育便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21世紀,完整人格的培養已成為當今全球教育的主題之一。
在人們審美需求的作用下,舞蹈藝術教育作為人類最早的教育活動之一,千百年來以其多元整合的教育功能,重在塑造和提升人生境界,教人求真、向善、尚美。舞蹈作為一門“動”的藝術,與生命情調最接近,能夠最直接、最強烈、最細膩地表現內心情感,袒露人的心靈。在一個多世紀的歷程中,學校的舞蹈藝術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素質教育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想要了解如何培養正確的人格,那么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人格。
一、人格形成的關鍵因素
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人格又稱性格,是指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并使其與他人的行為有穩定區別的綜合心理特征。不同的心理學家對人格的發展和形成有不同的看法,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在人格的發展和形成中有三個因素在起作用:“一是機體因素、二是環境社會因素、三是個人生活方式實踐因素,在這三個因素中,機體因素提供了可能性,社會因素提供了引誘力,而個體因素把兩者結合起來,使之可能變為現實?!倍硪晃晃鞣秸軐W家是這樣解釋人格的:“人格是尊嚴、價值和道德品質的總和,是人在一定的社會中地位和作用的統一,即作為一個社會人的資格和品格的總和?!?/p>
關于完整人格的定義及標準的理解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馬克思認為:“全面發展的人是一種新型的完整的人,是人的一切潛能的最充分的發展,從自由發展中產生創造性的生活表現。”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把完整人格的標準概括為:“完整人格的標準應是完美的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和審美人格的內在統一?!逼浜x是:只有追求“真善美” 的人,才具有完整人格。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應該有創造性、自我實現、超越自我、充分發展潛能等優秀品質,具有求真、求美、求善的本質要求等等。
(一)人格取決性格
人格的形成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個人的性格。從性格的發展規律看,大學生的性格正處于逐漸定型到成熟的階段,這一階段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如何定型,定什么樣的型,這對大學生的未來將起到重大影響。由于大學期間,學生的性格還沒有完全穩定,特別是青年初期的性格還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因此,這為大學生性格培養與鍛煉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大學生的性格又具有相對穩定性,他們的價值觀、世界觀等已逐步形成,由于自我意識的發展和是非辨別能力的增長,他們參加社會實踐鍛煉和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也進一步增加。他們可以以較穩定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與此同時,又可進一步認識自我,改造自我,逐漸培養和發展自己的優良性格特征。總之,大學生性格的可塑性和相對穩定性,對其人格的完善都具有積極意義。
(二)教育促成人格
過去,我們曾片面地認為,人格教育主要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與其他學科關系不大。由于這種片面的觀點,導致包括舞蹈藝術教育在內的諸多教育學科,在教育作用及教育功能的發揮方面一度有所削弱。事實上,人格的形成本身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各種各樣的教育對人格的形成都給人產生深遠的影響,特別是作為人類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動――舞蹈,千百年來以“潤物細無聲” 的方式,不但傳承著人類文明,提升著人類的情感。
二、舞蹈藝術教育不可忽視對人格的教育
在舞蹈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的培養從整體來說是全方位,多角度,綜合而又系統的,在這其中,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是主要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完整人格的培養也應從知識和能力兩方面入手,要把完整人格的教育貫穿在知識、能力培養的每個教學環節之中,這就要求教師運用舞蹈藝術教育心理學的理論來指導舞蹈藝術教育實踐,在教學實踐中形成培養學生的完整人格的自覺意識。
舞蹈教師培養學生完整人格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首先,在舞蹈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到教學對象的生理、心理的個體差異性,不能搞“一刀切”。例如芭蕾基訓課中軟度和開度訓練要在個人原有的基礎上逐步展開,如操之過急,強度過大,則容易造成過度疲勞和傷害,反而影響了學生的正常學習,甚至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打擊學生的情緒情感。教育心理學的實驗證明,在快樂情緒之下,學生理解問題和解決認知課程的速度快;反之,受負面情緒的干擾,則使認知操作速度減慢。由此可見,生理、心理引起的個體差異性不僅關系到效率的高低,而且還制約著學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和人格的形成。又如,舞蹈專業的學生有的自身條件不夠好,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對學習失去信心。介于此,在施教中應可能地考慮一個周全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進度讓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接受。對于個別基礎較差的同學,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和進度區別對待,比如,在教學形式上,除了集體課外,還可以選擇諸如小組、個別輔導等不同的授課方式,有時也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觀看優秀演出。此外,在教學中采用鼓勵欣賞、揚長避短的原則,可以促進學生自信心、榮譽感的建立,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例如有的學生雖然自身已經非常努力了,但由于先天動作協調能力欠缺(或者動作節奏感、模仿能力較差),一方面要繼續耐心細致地指導其進行技能訓練;另一方面可以鼓勵其盡量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說舞”,把“說舞”納入評價學生成績的一方面,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理論表達能力,還可以彌補部分學生在“跳”上的先天不足,從而使學生能夠自信、自覺地投入到舞蹈課的學習當中去。
其次,在舞蹈藝術教育中,教師應該自覺培養學生的自我塑造能力。人的一生是不斷變化的,自我意識也在不斷發展,每個人從青年到老年,都要不斷的重新認識自己,不斷的進行反省,自我調節與控制,這樣才能不斷改正與完善,從而達到自我實現。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每個人都在進行人格的自我塑造,只有當個體的自我塑造能力提高了,完整人格才能正真形成。一般來說,完整人格的培養及其初始階段的形成受外界影響較多,但當其教育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判斷力達到一定水平、特別是自我意識覺醒后,就能自覺地選擇優與劣來完善個體的人格。學生應該主動拿社會普遍認同的完整人格作為參照,來審查自我人格的局限,發揮自我人格上的優點,克服自我人格上的缺點,進而在實踐中運用完整人格標準來指導、調節自己的行為,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制力、自我監督和自我激勵能力。因此,在舞蹈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使之成為學生用以仿效的榜樣。另外,還要教會學生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方法。如舞蹈藝術作品中包含了一種審美媒介聚集和濃縮著人類豐富而深邃的內心精神,讓學生在欣賞舞蹈和表現舞蹈的同時,默默觀照著另一個“自我”,從而將審美媒介作為認識自己、教育自己、娛悅和開拓自己的精神動力。對照自己與舞蹈作品中所反映、描寫、刻畫、塑造的人物、事件以及所感悟的高尚境界、高尚品質和生活美與藝術標準的差距,進行自我分析與總結。
三、舞蹈藝術教育促成學生人格完整的“三作用”
舞蹈藝術教育是借助于舞蹈實踐活動開展的有組織、有目的的一種教育形式。如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學生在藝術經驗中獲得更為完整的人格,是目前舞蹈教師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認為,首先應結合舞蹈藝術的特點,以舞蹈藝術審美為核心,以受教育者的欣賞、體驗等活動為主要教學方法,完成舞蹈藝術功能的實現。其次,舞蹈藝術教育應通過舞蹈對人的“直接作用”、“間接作用”和“綜合系統作用”等三個舞蹈藝術獨有的特點來促進完整人格的形成。
(一)直接作用
所謂直接作用就是指通過舞蹈藝術教育活動本身對完整人格的形成所起到的潛移默化作用。英國著名哲學家艾理斯在《生命之舞》一書中寫道:“如果我們對舞蹈藝術漠然視之,那么我們無法了解肉體生命的至高表征,而且無法了解精神生命的至高象征。”人類從舞蹈這種既能改變自身(肉體和精神的),也能施及社會(道德和文明)的藝術形式中,可以獲取審美經驗,增強優美體魄,開啟智慧大門和培養高尚道德的價值,從而,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走向崇高。舞蹈藝術教育既是審美的、又是娛情的,它主要通過鮮活、生動的藝術形象來感染人、啟發人和教育人。離開了感性的、現實的、直觀的藝術形象,舞蹈藝術的教育就失去了價值。就舞蹈藝術教育而言,它的形象性既不同于思想品德的說明和教育,也不同于智力教育的概念和推理,更不同于體育教育,生動感人的教學卻有助于培養受教育者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它是通過蘊涵豐富情感內容的舞蹈藝術形象的直觀展現來進行感染、啟迪,最終達到施教者預期的教育目的。俄國文藝理論家普列諾夫在談藝術表現時是這樣論述的,他認為:“藝術既表現人的感情,也表現人的思想。”舞蹈藝術教育通過感人至深的活靈活現的藝術形象,在給人以強烈感染的同時,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培養一種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使人變得更加高尚,從而形成完整人格的道德特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對現代大學生知識多元化的構建顯示出其獨特的作用。通過舞蹈藝術教育,還可以直接培養人的責任感、榮譽感、進取性、自覺性、自制性、獨立性、知識性等品質,運用舞蹈藝術特有的感應力和感染力可直接培養促進人的完整人格的形成。
(二)間接作用
舞蹈藝術教育,通過師生雙方教與學的活動,可有意或無意地培養學生某些促進完整人格形成的因素,這些因素不是直接實現完整人格的內涵,而是完整人格因素形成的必備條件,所以我們把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叫間接作用。比如:教師通過舞蹈教學有意或無意地培養學生認知能力、認識方式、認知結構、表演能力、理解能力、判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通過舞蹈教學激發積極性、自覺性。這些能力和屬性雖然不發屬于完整人格所包含的因素,但正是這些因素直接影響著個體人格因素的形成,是個體完整人格形成的必備內在條件。在課堂上,先讓學生隨意做幾拍動作,再引導學生用舞蹈的意識來加以美化,分析動作節奏的幾種可能性,進行常規動作和反常規動作的體驗,打破思維定勢,假造不同的節奏。通過這一訓練學生會發現自身舞蹈運用的創作,同樣可以表現不現情感,從而達到“超越本能的一種飛躍”,這種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加速個體完整人格形成的必備內在條件的培養。
(三)綜合系統作用
完整人格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一方面,通過舞蹈藝術教育活動本身對完整人格培養所發的作用。另一方面,其他學科專業特點在各自的教育活動中對完整人格的培養也同樣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舞蹈與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相關學科的交叉學科: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生理學、解剖學等。這些學科的交叉、知識的交叉、教學方式的交叉,使得各學科教學內容相互交融,從而對于完整人格的形成和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舞蹈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它是一切藝術中最具綜合性的藝術。舞蹈學科與其他學科有相通的一面,都具有空間的、時間的運動方式,都必須承認與尊重客觀實際。這些學科與舞蹈學科無從客觀上還是微觀中,都有是在探索與揭示客觀實際規律,提練與抽取客觀實際的本質。舞蹈學科和其他 “相通”的是“共生”的,也是相互作用的,對這些“相通”的方面,用其它學科的基礎理論,能夠幫助理解舞蹈學科的運動理論基礎知識,而舞蹈學科的運動理論,則為自然科學的動力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也正是這種綜合性、系統性和多元性所具的凝合力在完整人格的形成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促使舞蹈藝術教育最終實現完整人格的目的。
結 語
作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學校,有責任開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圓滿人格,決不只限于籠統的提出思想教育,而應該在提高學生人格素質的基礎上,去談思想進步,政治信仰,愛國主義等等。將舞蹈專業教育與塑造人格緊密結合起來,培養適應社會、有強烈的責任感、忠誠履行社會責任,自覺遵守社會規范,維護社會風尚的舞蹈人才, 而這一類人物在我國歷史文化沉淀中大有人在,都靠教育者在創造性為學生樹立榜樣,但最有說服力的教育方式,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去發現發掘每一個學生人格上的閃光點,去鼓勵實踐者去繼續實踐,去鞭策未實踐者緊緊跟上,大力表揚,廣為倡導,激勵大家競相學習。舞蹈藝術教育就是一項塑造人的工程,它不僅能作用于人的外表,塑造富有表現力和創造力的美的形體,同時還能夠作用于人的內心,教人追求真善尚美。因此,應在傳授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完整人格的教育,培養知識水平高、能力強、人格健康完整的21世紀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梅傳強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②《心理學》章志光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③《教育學》王道俊王漢瀾主編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第16次印刷
④《中外舞蹈思想概論》 于平 著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年版
⑤《舞蹈》雜志 2005年第8期
了解藥材的性味歸經,主要藥理作用,主要化學成分及結構,提取分離方法等。教師只有充分查閱了相關文獻才能將一種藥材到目前為止大概的提取分離方法歸納于心,才能對同學查找的內容進行總結。總結歸納,確定實驗方案一組4個同學往往通過查閱文獻總結了幾套實驗方案,這時教師的任務就是查看每種方案的合理性,并根據實驗室的條件和操作的難易程度對方案就行修改、合并,做同一種藥材的兩組同學最終確定的實驗方案要不同,這樣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兩組同學才能互相學習,互通有無,達到實驗收獲最大化。確定完實驗方案后,教師還要根據總的實驗方案,劃定每次實驗的進度。因為本校中藥化學實驗PBL教學一共是四次課,一次課上討論,三次實驗操作,所以要把最終的實驗方案合理地劃分成三個部分,分三次完成。這樣能確保學生合理規劃時間進度,保質保量地完成實驗。實驗操作過程中的指導由于一個實驗室有四個組,每組的實驗方案不同,一個周又有多個班級的實驗課。未免混淆,教師應當把每組同學最終確定的實驗方案,收集完全,并按實驗的先后順序排列好,打印裝訂,做到對每組同學的實驗心中有數。在當次實驗課之前,重新熟悉一下該次實驗課的四種實驗方案,以便掌握每組同學的實驗內容和實驗進度,并對每組同學的當次實驗進行督促指導。雖然在常規實驗過程中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但是設計性實驗涉及到一些常規實驗沒有的操作,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給予監督指導,協助同學按時完成實驗,并確保學生以及實驗室的安全。實驗課后總結PBL教學既是對學生的一種考驗,也是對教師的一種挑戰。實驗過后,雙方都應該進行好好的總結。學生在實驗課后,要交上完整的實驗報告。而教師在進行完一次PBL教學后,應根據整個實驗課的流暢程度以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省,并制定出整改措施,確保下一次PBL教學能高效地完成。另外,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討論和提問中獲得一些啟示,做到真正的教學相長。
PBL教學的心得
學生的角度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能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綜合能力。首先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據理力爭,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后進行文獻查閱,使從來不進圖書館,不利用網絡資源的學生主動利用書籍、數據庫進行資料搜集,增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實驗方案的確定和實驗操作過程中,每組學生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實驗中出現的突發狀況,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凝聚力;而整個實驗從資料搜集、整理,到實驗方案確定,再到實驗的完成,使學生了解了中藥化學實驗的基本流程,培養了他們基本的科學研究思路,為他們進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或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礎。教師的角度通過PBL教學,使教師對每個同學有了深入的了解,在互動的過程中也能增加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PBL教學的核心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但是教師的充分指導對于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早期PBL教學階段。教師要發揮好引導作用,就要做好多方面的準備,指導教師必須查閱大量資料,修改設計方案,靈活運用多學科的內容,并要具備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一時期的主要工作方式是獨立操作,獨立承擔工作任務,因此必須有獨立操作的能力。而且這一期間最重要的任務便是要完成自己職場人生的專業定位。所以這時期的主要攻略應該是“蚯蚓攻略”。
什么是“蚯蚓攻略”?荀子在勸學篇中講過:“蚯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螣蛇無足而飛,鼯鼠五技而窮”。什么意思呢?就是說蚯蚓雖然沒有挖洞打穴的利爪和牙齒,也沒有強壯的筋骨,但它為什么能夠進入堅硬的地下得以生存呢?因為它用心專一,別無他顧,它一生的唯一職業就是松土。而有一種螃蟹雖然生有八條爪子,可是它卻連自己的住所都沒有,只能住在別人的洞穴中,因為它浮躁而不專心。有一種蛇雖然沒有腳,但它卻能用心學會了騰云駕霧的本領,所以它可以飛。有一種鼠類叫鼯鼠,有五種本領,但會飛卻飛不到屋頂那么高;能爬樹但爬不到樹梢;能游水但過不了河;能挖洞但連藏身那么深都挖不到;能行走但還沒有人走得快。所以它很容易就會被各種天敵捉到。因為它沒有一樣可以保證生存的最高本領。
荀子這段話顯然是在勸誡人們要想生存,就必須用心專一,有一技之長方可為立身之本。所以人在進入職場成長期后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專業定位。并要努力練就他人不可替代的一技之長。那么,一個人怎樣才能科學地確立自己的職場專業定位呢?
第一,要立足于個人興趣、愛好、優長與本職崗位本行業的需要。當然,你志不在此,就是沒有辦法的事。如果個人不感興趣,又不適合于個人的優長,那么你趕早離開這個職位。而與本行業本專業本崗位無關的選擇則是一種浪費。只有這二者的結合才能稱為最好的而且是恒定的專業定位。人這一生,你總得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賣什么吆喝什么,干什么得琢磨什么,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學哪門武學練哪門功夫,才會有所成就。
第二,要有一種職業堅守的精神。我們還講戰國時代的另一個大說客張儀。他是與蘇秦對著干的,是專門搞合縱來瓦解蘇秦連橫的。他一開始到楚國去游說,讓楚王單獨與秦國聯合,但被楚王打了三百鞭子,遍體鱗傷地回到家中養傷。夫人嘲笑挖苦他說:你不出去到處游說,能受到這么大的恥辱嗎?可是張儀什么都不抱怨,也不做任何辯解,只是張開口問他的妻子:“看看,我的舌頭是不是還在?”妻子說:“在。”他說:“這就夠了?!边@也許是世界上最精彩絕妙的對話。不發人深省嗎?暫不論德行與否,他至少成為一業中的雙雄之一。
第三,要有科學的選擇性。進入職場之初,不要考慮定位問題。無論你干什么、學什么,知道和經歷什么,對初入職場中人都是一筆財富。但在經歷了幾年之后,自己對于自己的職場優長、興趣、潛力之所在,基本上有所了解;對于行業專業崗位特點也有所了解了,這就要選擇一個主攻的專業方向了。
我們為什么講“蚯蚓攻略”?因為蚯蚓只適合在土里去鉆、去專。把它放到鍋底上它就鉆不動;把它放到水里,它只能成為魚食。人的專業定位莫不如此。最科學的選擇就是因人因時因需而宜。
第四,還有一個選擇方向問題。這個問題搞錯了,你選擇什么,你做出怎樣的努力,都會化為烏有。前面講到的蘇秦和張儀他們都有志于一種職業,都為此在發憤、努力、勤苦、堅守上做到了極致,他們也都因此而成功了,達到了各自的目的。但一切都是過眼煙云、曇花一現,而且都沒有好下場。為什么?從一開始就選錯了方向。說客本身就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畸形產物。雖然很時尚、很流行、很顯赫,功名利祿幾乎都在其中,但畢竟是一個無根的流水浮萍,一旦時過境遷、浪涌潮動,自然沒有它的生處死所。所以選擇的方向是專業定位的大前提,一定要考慮到它的適才性、適職性、有用性、恒定性、可發展性,這些必不可少不可忽略的要素。
發展期的方式轉型與“王者攻略”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擴大自己的成就,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到了這個階段,人在職場上至少有了十幾年的經歷,不但職業經驗有所積累,而且專業成就也有所提高擴大,因而一定要在此基礎上去尋求新的突破,如果沒有新的突破就有可能無所成就,甚至還會發生退步的現象。
在這一階段要采取的職場攻略應該是“王者攻略”。什么是“王者攻略”?
就是古人講的“王者坐而論道,士人作而行之”。而這種“論道”不是空談,而在一個“道”字——要學會靠自己的智慧去運籌,而不是再靠個人的體能去拼搏,要靠自己的經驗去創造,去開拓,要靠群體的力量去發展,而不是再靠一己之力去運作、去拼搏。
尤其是到了這一階段,許多人都成為帶領團隊的人了,所以必須根除單兵作戰的所有固習,不管是優良的,也不管是拙劣的,必須把原有的一切實行職場轉型,由操作者變成操縱者、操盤者;由“作而行之的士人”,變成運籌帷幄坐鎮指揮的“王者”。否則一旦弄到心神俱疲、心力交瘁的程度,就會有職場崩潰或職場失敗的可能發生。一個人一生在職場打拼的成就有多大,成長到多高,這個階段是最關鍵的階段;而能否實行職場攻略的轉換、職場運作方式的轉型則是關鍵環節所在。這一階段只有靠頭腦,靠大家的智慧和能力才能實現質的突破。
成熟期的夕陽效應與“長跑攻略”
經過20年左右的努力,人開始進入了職場生涯的“后半場”。到了這個階段,無論是個人的發展還是職場成就,基本上都到了成熟的階段,頭腦的興奮點由“前半場”的“進攻”開始向“防守”轉換。這一階段的人極易產生消極情緒。所以,自古便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傷感和無奈。在職場的這種“夕陽效應”主要表現為不求進取,精神狀態萎頓,表現與此前明顯不同。
想象是指人的大腦對曾經知覺過的各種有關事物形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來未曾知覺過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想象力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币虼?,在語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敢于打破常規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文時,學生學完課文后,讓學生進行合理地想象皇帝舉行完大典以后的情景。同學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大膽想象,想出許多出乎意料的結局。這個問題引起全班軒然大波,個個爭相發言,點燃了學生的思維之火。在教學中,對個別學生的離奇想法,教師不能簡單粗暴地處理,不能用“胡說亂扯”為理由而抹殺。這正是學生創新思維的真正體現,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二、鼓勵學生踴躍發言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主陣地。在教學中,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現代的教育觀念。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提倡學生大膽說話,放開學生的手腳,這樣才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材無非是例子”,在教學中要提倡大膽、自由發言,鼓勵學生敢于開拓創新,要做到寧鴻彬老師提出的“三、三、三”原則,即“三不迷信”:(1)不迷信古人,(2)不迷信名家,(3)不迷信老師;“三允許”:(1)允許說錯做錯,(2)允許改變觀點,(3)允許保留意見;“三歡迎”:(1)歡迎質疑,(2)歡迎發表與教材不同的見解,(3)歡迎發表與教師不同的見解。要“解放學生的嘴,使之能說”。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避免內向、拘束,從而大膽發言,說自己想說的話,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我在教學《陌上?!芬辉姇r,我給學生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不理解的內容要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并鼓勵他們要做到寧鴻彬老師的“三、三、三”原則,大膽發言,說錯也沒關系等等。當解釋“來歸相怨怒”一句時,我解釋說:“耕田、鋤地的人,因為看了羅敷,耽誤了活兒,回來后互相埋怨”。這時一位學生當即提出:“老師,這句可以解釋為‘耕田、鋤地的人,因為看了羅敷,回家后嫌自己的妻子長得不好看’行嗎?”這位學生的發言很有創造性,于是我高度表揚了他這種可貴的創造性的思維,并號召大家學習他敢于懷疑、敢于大膽發言的精神。
三、正確對待學生出格的疑問
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朱熹曾說:“學貴有疑”,“讀書須有疑”。學源于思,思源于疑。疑問往往是一系列創新思維的開端,創造發明的起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要實事求是,正確對待學生提出的“出格”問題,老師要給予學生鼓勵,表揚他們的懷疑、創新精神。如教學《愚公移山》一文時,當講到愚公的人物形象:愚公不怕艱苦、持之以恒、愚公不愚時,一位學生立即站起來提出疑問:“我認為愚公就是愚,他為什么不把家搬到山外呢?人家智叟就是聰明,只憑傻干是不行的,要講究方法”。又如教學《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有學生提出疑問:“皇帝不是精神病就是近視眼,為什么連自己身上沒有穿衣服也看不清呢?真是不可思議”。我首先肯定了這個學生的見解,并引導解釋:這是夸張手法的運用。這些創新性思維的閃現,有時連老師也意想不到。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緊緊抓住學生對問題思維的內光點,哪怕只是一點點,也要正視學生的疑問,給予表揚鼓勵,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痹谡Z文課程的“總目標”中也明確地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因此,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尤其是培養創新思維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和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引導和發展學生想象力
想象是指人的大腦對曾經知覺過的各種有關事物形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來未曾知覺過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想象力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敢于打破常規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文時,學生學完課文后,讓學生進行合理地想象皇帝舉行完大典以后的情景。同學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大膽想象,想出許多出乎意料的結局。這個問題引起全班軒然大波,個個爭相發言,點燃了學生的思維之火。在教學中,對個別學生的離奇想法,教師不能簡單粗暴地處理,不能用“胡說亂扯”為理由而抹殺。這正是學生創新思維的真正體現,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二、鼓勵學生踴躍發言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主陣地。在教學中,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現代的教育觀念。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提倡學生大膽說話,放開學生的手腳,這樣才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敖滩臒o非是例子”,在教學中要提倡大膽、自由發言,鼓勵學生敢于開拓創新,要做到寧鴻彬老師提出的“三、三、三”原則,即“三不迷信”:(1)不迷信古人,(2)不迷信名家,(3)不迷信老師;“三允許”:(1)允許說錯做錯,(2)允許改變觀點,(3)允許保留意見;“三歡迎”:(1)歡迎質疑,(2)歡迎發表與教材不同的見解,(3)歡迎發表與教師不同的見解。要“解放學生的嘴,使之能說”。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避免內向、拘束,從而大膽發言,說自己想說的話,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我在教學《陌上桑》一詩時,我給學生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不理解的內容要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并鼓勵他們要做到寧鴻彬老師的“三、三、三”原則,大膽發言,說錯也沒關系等等。當解釋“來歸相怨怒”一句時,我解釋說:“耕田、鋤地的人,因為看了羅敷,耽誤了活兒,回來后互相埋怨”。這時一位學生當即提出:“老師,這句可以解釋為‘耕田、鋤地的人,因為看了羅敷,回家后嫌自己的妻子長得不好看’行嗎?”這位學生的發言很有創造性,于是我高度表揚了他這種可貴的創造性的思維,并號召大家學習他敢于懷疑、敢于大膽發言的精神。
三、正確對待學生出格的疑問
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朱熹曾說:“學貴有疑”,“讀書須有疑”。學源于思,思源于疑。疑問往往是一系列創新思維的開端,創造發明的起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要實事求是,正確對待學生提出的“出格”問題,老師要給予學生鼓勵,表揚他們的懷疑、創新精神。如教學《愚公移山》一文時,當講到愚公的人物形象:愚公不怕艱苦、持之以恒、愚公不愚時,一位學生立即站起來提出疑問:“我認為愚公就是愚,他為什么不把家搬到山外呢?人家智叟就是聰明,只憑傻干是不行的,要講究方法”。又如教學《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有學生提出疑問:“皇帝不是精神病就是近視眼,為什么連自己身上沒有穿衣服也看不清呢?真是不可思議”。我首先肯定了這個學生的見解,并引導解釋:這是夸張手法的運用。這些創新性思維的閃現,有時連老師也意想不到。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緊緊抓住學生對問題思維的內光點,哪怕只是一點點,也要正視學生的疑問,給予表揚鼓勵,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的閱讀情況也不容樂觀。網上有這樣一份帖子《教師的日子這樣過》──“教師的日子是迷+忙。十年如一日的日子匆匆忙忙,教法理念的花樣翻新迷迷惑惑……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忙里忙外,一本書,幾個月也看不完,哪兒有時間捧讀啊!”教師在應試教育的桎梏中,目光短淺;在紛紛擾擾的世事牽絆中,少了讀書的雅氣,沒了讀書的心境,常常是幾年都沒有讀過像樣的書,課堂教學只是在吃老本。有人說“身教勝于言教”,一個愛閱讀的教師,他自身便是閱讀的典范;而一個不愛閱讀的教師,自然也教不出愛閱讀的學生。
古人云:一日不讀書,面目可憎。遠離書香的年輕網蟲失去書的滋養以什么底氣競爭世界?以什么本領立足社會?以什么教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筆者在閱讀中發現名人多有論及讀書之重要──“無限地相信書籍的力量”(蘇霍姆林斯基); “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如沒有陽光,沒有書籍支撐的智慧,就如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你玩索的作品越多,鑒別力越可靠”(朱光潛)。對學生來說,閱讀是所有語文能力中最核心的能力。閱讀貧乏的人,腦中所儲存的經驗和知識相對貧乏,他所聽到或讀書看到的語言、詞匯,較少地與已知的語言、詞匯發生聯系,聽課、讀書的理解力就相對較差。有些學生不會寫作文,沒有好的表達能力,病癥在表達,病根在于吸收,在于沒有閱讀的積累。
那么,如何把學生引進書香世界?如何讓閱讀成為學生的習慣呢?
首先,在于教師自身要做讀書人,提高自身的閱讀量,并把自己作為讀者的熱情傳導給學生。
教師如何從閑散、繁重的工作和瑣碎的家庭事務中振作起來,如何處理好工作與讀書的關系?如何在現有的客觀條件下,擠出一點讀書的時間?而把時間擠出來的動力,是一個人的志趣。讓讀書成為習慣的過程,總是在靜靜地閱讀中伴隨著一個人的志趣和毅力,而且是相輔相成的。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所說的“學需靜也,才需學也,非學而無以廣才,非志而無以成學”,便是這個道理。
這里所說的讀書與志趣的關系,并非是極其功利的庸俗實用主義閱讀方式。一個人總有一種真情讓你感動,當一個人抓住讓自己感動的真情,追逐心底的夢,燃起閱讀改變人生的火種,那么,繁重的工作和瑣碎的家庭事務已不再是無暇讀書的理由。
教師廣泛的閱讀,不但賦予自身獨立思考的信念,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教參,而且還會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俯瞰語文教育,從更高的角度來解讀教材。“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量越大的老師,就越不愿意把自己當作文章學、語言學、考試學的分析家甚至教參的熟練搬運工,而是能從文明的傳播,思想的啟迪,人生的導航的角度來理解語文教學,把語文課變得豐滿而有深度。
教師的閱讀,不停的閱讀,應該是語文教師教育生命不會衰老的體現方式。教學中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我們是否能把自己作為讀者的熱情傳導給學生,是否能讓孩子保持閱讀的激情。教師的閱讀積累和閱讀熱情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品位。教師要以心來發現心,以心來點燃心,讓教室充滿書香。這是培育讀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次,要更新教學觀念,利用課堂教學的平臺,倡導閱讀的新理念,點燃學生閱讀的激情,提供具體的閱讀指導。
1.倡導生活化、個性化、創造性的閱讀。
生活化、個性化、創造性既是三個不同的層次,也是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一個系統的三個方面。
閱讀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閱讀必須具有生活化的特質,不存在沒有閱讀的生活,也不存在脫離生活的閱讀。我們常??吹接羞@樣一種現象:有的學生不愛閱讀,或者是愛閱讀卻不愛學語文,愛語文書卻又不愛語文課。究其原因,當屬閱讀和生活脫離之故。在教學中采用怎樣的手段和技巧可以使學生閱讀與生活產生有機的聯系,特別是現今的學生生活如何才能和過去的作品的閱讀發生有機聯系,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生活化閱讀的表現是:閱讀目的在于閱讀本身,不要為考試而閱讀。閱讀動力在于對閱讀本身的興趣,而非來自于教師家長的要求或考試的壓力。閱讀行為將還原為學生生活中的一大需求,學生會千方百計找自己喜愛的書讀。只有當閱讀行為融入了學生的生活,閱讀行為才會變成習慣,閱讀才能真正成為一種可延續的生命活動。生活化的閱讀必然是個性化的,因為每一個閱讀主體的生活是不同的。也只有生活化的閱讀才可能是創造性的,因為創造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之上的。
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廢除以教師過多講解擠掉或取代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講讀”模式,建立教師導讀下以學生自讀為主的“自主性閱讀”。學生只有自己讀,才能學會自己讀。不然的話,永遠只是教參在讀,教師在讀,永遠培養不出真正的讀者。
2.講究方法,擴展學生的閱讀需求。
學生的閱讀要有量的積累,才有質的飛躍。不分課內課外,不避大俗大雅,只要思想內容健康,行文規范絕少錯誤,任何報刊書籍,都可以去讀。只要閱讀達到一定的量,就一定能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閱讀的路子來。就以精讀、略讀、跳讀、猜讀等方法而言,也不必著眼于閱讀方法本身去進行訓練,否則就是形式訓練,而非實質訓練。形式訓練多了,學生會厭煩,因為這不會給學生帶來生活上的教益和思想上的提升。
教師可以利用教材盡量多地拓展學生閱讀的空間,引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可以以節選的文章為基點,向整篇(部)著作擴展。如在學習了《林黛玉進賈府》后,介紹“女媧補天”和“木石前盟”,介紹前五回的總綱,介紹精彩的情節,吸引學生,使他們產生一睹全書的欲望??梢砸阅称鳛榛c,進一步向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擴展。如學習了《我與地壇》后,鼓勵學生閱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家及其人品??梢砸阅称髌窞榛c,向同類題材的作品擴展。仍以學習《我與地壇》為例,學后可鼓勵學生搜集其他有關親情的文章來閱讀。
3.采取多種形式,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條件。
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以上的閱讀時間,在校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上??衫没顒诱n進行閱讀,集中閱讀課外讀物,時間在20~30分鐘。
筆者每個星期還專門開辟一節美讀課,這節課成了學生的美讀時光。學生可以讀自己喜愛的作品,老師不加限制,可以互相探討,還可以和老師交流閱讀體會,以此激發閱讀興趣,開拓閱讀視野。
還可以開展交換圖書閱讀活動,以班級為單位,每學期在同學中組織2次以上圖書交換。語文教師或班主任每月安排一節課讓同學們介紹好書,談讀書的感受。集體性組織讀書月、讀書報告會等活動。
當前,各種新理論、新思想、新信息如春潮般洶涌而來,令人無所適從。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抱定萬變不離其宗的思想,全力提升自我修養,做一個有詩書滋養的學者型教師。并且,以自己的熱情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閱讀觀,讓閱讀真正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
參考文獻:
1.沈江峰《閱讀教學的使命是培育讀者》。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育戀愛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上早孕現象越來越嚴重,人工流產率越來越高[1]。藥物流產和無痛人工流產是人為終止非意愿早期妊娠的兩種主要手段,其中藥物流產是一種常用的非手術治療手段,操作簡便,但其臨床療效難以令人滿意,陰道出血量較多,出血持續時間較長,不完全流產率較高,因此在臨床應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近年來隨著鎮痛醫學以及麻醉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完善,無痛人工流產技術憑借其疼痛程度輕、陰道出血量以及出血持續時間短等優點,越來越受到廣大臨床醫師以及早期妊娠婦女的青睞[3]。為進一步探討一種安全、高效的終止早期妊娠治療方法,本文對前來我院需要提前終止妊娠的80例早孕患者分別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藥物流產以及無痛人流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4月-2014年2月前來我院自愿要求提前終止妊娠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全面體格檢查、婦科檢查、陰道B超以及血β-HCG檢測確診為宮內妊娠,同時排除具有內科禁忌癥、手術禁忌癥、嚴重呼吸系統及神經系統疾病者,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藥物過敏者?,F將所有患者按意愿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年齡小于40歲,停經天數35-49天,兩組患者年齡、孕周、停經時間、孕囊直徑等基本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對照組。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藥物流產,具體方法是第1d晨空腹服用米非司酮50mg,后每12小時服用米非司酮25mg,總劑量150mg,服藥前后2h內應禁止進食任何食物。第3d清晨空腹口服最后25mg米非司酮,一小時后給予600ug米索前列醇空腹口服,服藥2h后禁飲禁食,并留院觀察6 h查看妊娠囊排出具體情況。
1.2.2觀察組。所有患者均采用無痛人工流產治療,具體操作如下,術前應禁房2d,禁食6-7h,禁飲3-4h,入室后,應充分排空膀胱,取患者膀胱截石位,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給予常規面罩吸氧,并適當補液。應用無菌棉球蘸碘伏溶液徹底消毒外陰,并常規鋪巾,給予0.3-0.5mg/kg芬太尼以及2mg/kg丙泊酚靜脈推注,術中應保持鎮靜效果,靜脈推注藥物過程中應嚴格把握藥物濃度,注意保持呼吸道暢通。待孕婦完全失去意識后消失后即可進行無痛人流術,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避免誤吸或嗆咳,將宮頸充分暴露,利用子宮探針全面、仔細探查子宮深度,將宮頸管擴張至7.5#---8#,進行負壓吸引術,控制負壓大小在500mmHg以下,沿著順時針方向徹底吸刮宮腔,術中觀察患者陰道流血情況。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在流產過程中的胚胎組織物的排出情況,流產過程中以及流產后陰道出血量、陰道停止出血時間、持續腹痛時間、月經恢復時間。利用B超復查兩組患者治療后子宮內是否還有組織殘留。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出現疼痛、面色蒼白、流血量過多、胸悶以及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
1.4療效判定標準
完全流產:妊娠物完全排出或清除,陰道逐漸停止出血,經B超復查顯示孕囊消失,并不需要再次進行刮宮或手術治療。不完全流產:胚胎組織只有部分被排出或清除,陰道出血繼續,經B超檢驗證實子宮內還有妊娠物殘留,需要進行再次刮宮手術。流產無效:胚胎組織未排出,陰道出血持續數天,經B超檢查顯示子宮內孕囊繼續生長。
1.5統計學處理
選用軟件SPSS11.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數據用(X±S)表示,使用t對其進行檢驗,χ2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 果
2.1兩組患者流產效果對比。觀察組患者完全流產率(95%)明顯高于對照組(72.5%),差異對比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流產效果對比(n,%)
組別
例數
完全流產
不完全流產
流產無效
觀察組
40
38(95)
2(5)
0(0)
對照組
40
29(72.5)
8(20)
3(7.5)
2.2兩組患者流產情況對比。觀察組持續陰道出血量、陰道出血時間、持續腹痛時間、月經恢復時間等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流產情況對比(X±S)
組別
例數
持續陰道出血量(ml)
陰道出血時間(d)
持續腹痛時間(min)
月經恢復時間(d)
觀察組
40
7.2±2.1
3.5±1.4
6.9±1.5
29.8±4.9
對照組
40
15.9±5.0
7.8±2.9
56.9±6.4
36.9±8.9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5%)明顯低于對照組(25%),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3所示。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組別
例數
消化道反應
中重度腹痛
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
40
1(2.5)
1(2.5)
2(5.0)
對照組
40
6(15)
4(10)
10(25)
3.討 論
目前,終止早期妊娠的手段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兩種,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終止早期妊娠已在全國普遍應用,是較為常用的一種保守治療手段,米非司酮是一種受體水平抗孕激素類藥物,其主要是通過與孕酮競爭受體結合,阻斷孕酮作用,最終導致妊娠蛻膜絨毛變性、出血甚至壞死。用于早期產婦,不僅可直接作用于合體滋養細胞,抑制其活性,也可有效抑制子宮螺旋動脈上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受體,抑制受精卵著床,誘導月經,有利于促進子宮收縮,軟化、擴張宮頸。米索前列醇是一種PGE類似物,可增強子宮收縮,提高子宮宮內壓及張力,促進剝離胚囊排出,從而達到使胎囊快速排出,終止妊娠的目的[5]。藥物流產操作簡單,不需要宮腔操作,可有效避免吸宮術對子宮的損傷,減少盆腔炎癥,一些未產孕婦以及年輕孕婦比較受用[6],但出血時間較長,月經恢復較慢,一次完全流產成功率較低。
無痛人工流產主要在靜脈麻醉前提下進行,術中采用丙泊酚聯合芬太尼麻醉,麻醉效果顯著,可有效減輕術中疼痛感,術后蘇醒時間較快。國外有相關學者研究報道[7],丙泊酚還可有效抑制迷走神經,減少術后人流綜合癥發生率,尤其是鎮靜時,可作用于子宮平滑肌,可松弛子宮平滑肌細胞,對子宮收縮影響較小。因此無痛人工流產術具有術中疼痛小,陰道出血少,一次完全流產率高等優點。
本組研究顯示,人工流產完全流產率提高了22.5%,且持續陰道出血量、陰道出血時間、持續腹痛時間、月經恢復時間等明顯縮短(P<0.05),不良反應發生率降低了15%,與國內外大多數文獻報道基本一致。再次證實,無痛人工流產用于終止早期妊娠的臨床療效更佳,具有完全流產率高、出血少,不良反應輕等優點,更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吳偉玲.藥物流產與無痛人流術的臨床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 5):1 62-185.
[2]徐文桂,徐陽.藥物流產與無痛人工流產的療效比較[J].中華現代婦產科學雜志,2012,2(4):325.
[3]賀昕紅,藺莉,胡玉泉.無痛人流術前應用不同劑量米索前列醇的臨床觀察[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2,23(4):342―343.
[4] 郭靖.藥物流產術與無痛人流術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2,5(5):41―42.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381-01
我國實施擴大免疫疫苗品種的不斷增加、接種劑次明顯增多,預防接種門診工作量也越來越大,容易出現醫患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因此有效地溝通和細致的健康教育尤其重要。這就需要我們將傳統的被動服務模式轉變為主動服務模式,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內在潛力,時刻為服務對象著想,時刻以兒童為中心。因此,我們針對兒童預防接種的特殊性,將人性化服務融入預防接種全過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F將具體做法介紹如下:
1 服務載體有效提升
全面使用兒童預防接種信息化管理系統,嚴格實行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制度。信息系統的全面運用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差錯的發生,方便接種情況的統計分析,并能通過短信提醒第一時間追訪遲、漏種兒童。同時,考慮眾多上班族家長可以利用周末休班時間帶兒童前來接種疫苗,特別是學齡前兒童周末放假有空,我們將預防接種門診的作息時間調整為周一至周日每天接種及節假日照常接種,按需、按時段人性化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服務需求,有效緩解了預防接種候診時間長和擁擠現象,同時增強了三歲、六歲兒童加強疫苗的接種率。
2 服務功能有效提升
預防接種門診改建為數字化接種門診后設立候診、登記、接種及觀察等四大功能區。在門診設置了明顯的標識和指示標志。寬敞明亮的候診大廳,整個空間采用卡通動畫布置,添置了足夠數量的休息椅,接種門診區域內全部采用塑膠地板,給兒童提供了更安全的接種環境。門診啟用叫號等待系統,保證了接種秩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糾紛發生;宣傳畫以粉色、藍色為主體顏色布置墻面布,配備了液晶電視,購置了動畫碟片、預防接種知識的宣傳碟片,減少兒童接種及觀察等待的煩悶感。同時,為了方便家長為其準備了冷熱開水、紙杯、電話等以供使用。積極營造溫馨和諧的預防接種環境,給接種對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3 服務質量有效提升
(1)開展健康宣教,提高家長對預防接種知識的認知度,大力開展“媽媽班”預防接種知識講座,重點講解預防接種的重要性、接種前后的注意事項、接種禁忌癥、接種后副反應的處置、一類苗二類苗的區別等疫苗相關知識。緩解了門診接種日時因工作人員少、接種兒童多、時間限制等情況下工作人員無法全面詳細解釋的壓力,也消除了家長的困惑和顧慮,又拉近了雙方的距離,使家長更積極主動地配合疫苗接種,有效提高了疫苗接種率。同時預防接種門診開通咨詢電話,積極、耐心地回答家長提出的各種問題,特別是針對接種后引起的各種副反應,對家長進行及時的指導和對癥處理,既有利于消除家長對預防接種工作的誤解,也有利于兒童早日康復。
(2)注意溝通技巧,針對不同對象做好個性化的護理 接種人員不僅要學會如何將信息清楚地傳遞給受種者及兒童監護人,使他樂于接受,更要善于改善受種者對各種信息的反饋,只有通過交流溝通,才能增進情感。對不同年齡的兒童,根據不同心理采取不同措施,消除兒童接種時的緊張情緒。新生兒、嬰兒期這個時期的小兒比較嬌嫩,對外界刺激只能形成比較簡單的反射,尚無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對親情有極強的依賴性,指導家長用非語言方式如親抱兒童、微笑或親切稱呼來營造親情氛圍,吸引其注意力,以減輕兒童的疼痛,便于注射操作;3―4個月以上的嬰兒容易被周圍的環境轉移注意力,接種人員就采取微笑和溫馨的話語去逗樂并轉移其注意力,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注射,減少哭鬧。學齡前兒童情緒易受感染,談一些愉快和新奇的話題,及時給予鼓勵、肯定和表揚,分散注意力,接種人員通過對兒童善意的身體接觸如撫摸小朋友的頭,握小朋友的手,可以使兒童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心,促進雙方良好關系的建立,取得他們的信任和主動配合,從而在愉快的氣氛中敏捷、熟練、輕巧地完成注射。
近年來,隨著流產藥物的問世,藥物流產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常用藥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1],但因藥物流產出血多,不全流產率高的缺點,最后也要進行宮腔清除術,因此在使用的過程中有一定的限制。人工流產和藥物流產各有其優點和缺點,對二者進行效果比較,進行展述。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挑選2009年來本院要求終止早孕者60例健康婦女,隨機挑選單日30例為藥流組,雙日30例為人流組。
1.2 兩組經尿液檢查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陽性,末次月經第一天計算起未超孕10周,B超檢測孕囊在3.5 cm以下,無流產禁忌證,經婦科檢查、B超檢查確診為正常宮內妊娠,陰道清潔度、血常規檢查未見異常,并自愿接受流產者。
1.3 兩組年齡、孕周、體質、孕產史等資料經統計學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藥流組30例,經排除藥流禁忌證,晨早空腹口服給予米非司酮(息隱上海華聯制藥有限公司出產)首次劑量50 mg,首劑量服藥2小時內禁食,2小時后照常普食。首次服藥后間隔12 小時空腹口服米非司酮25 mg,第2天服藥與第1天相同,第3天晨早服完米非司酮25 mg后間隔1 小時服米索前列醇0.6mg。在院觀察1天,記錄排出物情況,仔細檢查排出物有無絨毛組織,與妊娠周數是否符合,第二天常規做B超聲輔助診斷,判斷完全流產率、陰道出血時間、腹部疼痛程度。
2.2人流組30例,排除生殖器炎癥及各種疾病的急性階段,采用一次性吸引瓶負壓吸宮,平均壓力控制53.2~66.5 KPa。吸宮完畢,應仔細檢查吸出物中有無絨毛組織,胎盤組織與妊娠周數是否符合,避免吸宮不全,必要時做B超聲輔助診斷。兩組流產后均進行定期隨訪至3周。
2.3隨訪至流產后3周記錄所得數據進行比較。
3結果
3.1完全流產率:該項由醫務人員記錄,通過藥流組和人流組妊娠物排出情況,B超復查宮內孕囊消失以及HCG轉陰性視為完全流產。人流組完全流產率100%,藥流組B超復查證實有4例發生不全流產,需經再次刮宮后治愈,完全流產率為86.6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2陰道平均出血時間:兩組分別以天為單位記錄出血時間,可指導病人自行記錄,取其平均值所得數據,藥流組產陰道平均出血時間為(15.2±7.3) 天,人流組陰道平均出血時間為(7.5±2.6) 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3疼痛評分值:采用疼痛數字分級法(NRS),用0~10的數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為無痛,10為劇痛,讓患者自己圈出一個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數字。再由醫務人員評估記錄病人的主觀痛覺,疼痛程度分級的標準為: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每組在流產的過程中記錄自評的疼痛的分值,各取平均數。藥流組疼痛評分值為(6.8±5.2),人流組疼痛評分值(8.5±6.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結論
意外妊娠6~10周要求終止妊娠的婦女,我院過去大多是采用傳統宮頸擴張法進行人工流產手術,但這種方法致使病人軀體承受劇烈的痛楚,少數病人甚至出現人流綜合癥[2],國際疼痛研究會1994年指出:“疼痛是一種與組織損傷和潛在損傷相關的不愉快的主觀感受和情感體驗”,為人類共有而個體差異很大的一種不愉快地感覺,是不可缺少的一種生命保護功能。人工流產所致的疼痛不僅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理功能,還嚴重影響患者的社會心理感受。在臨床工作中,疼痛亦被作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之后的“第五生命體征”來評估與處理[3]。手術不當或過度刮宮而損傷子宮內膜,引起遠期并發癥[4]。隨著流產藥物的問世,逐漸過半數人群選擇藥物流產。藥物流產的機制是米非司酮為受體水平孕激素拮抗劑,具有終止早孕、促宮頸成熟、與孕酮競爭受體而達到拮抗孕酮的作用。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衍生物,具有軟化宮頸、增強子宮張力及官內壓作用,并抑制宮頸膠原合成??诜追撬就摵厦姿髑傲写冀K止早期妊娠,米非司酮與米索前列醇在多方面協同作用使終止早孕效果顯著提高。藥物流產發生不全流產率高,流產后陰道持續流血時間長等缺點,因此,并不能完全取締傳統的人工流產。兩種流產方法均為意外妊娠的補救措施,安全、有效、方便、可接受性好,各有優缺點和相應的適應對象,二者不能互相取代,只可取長補短。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情況結合婦女自身愿望合理選擇流產方式,終止妊娠的同時,盡可能減輕婦女的痛苦,取得滿意的療效,最重要仍然是做好積極避孕措施,減少意外懷孕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97~400
教材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計劃的重要依據。教師應該依據學生的特點,靈活地運用教材,為學生創設生動的,與其生活相關的任務型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學習《Go for it 》 starter Unit 5 What color is it ? 這個單元時,筆者圍繞這個單元“確認顏色”的話題,首先介紹班內的一個小組成員們穿著的不同顏色的衣服及使用的不同顏色的文具,然后點一名悟性強的學生站起來示范回答老師的問題,比如“What color is her jacket /bag /pen ? ” 即通過表演給全體學生提供了重要的語言材料,為后邊的活動任務做好鋪墊。同時給學生布置本單元要完成的幾個活動。(多媒體展示)
Task 1:Find out how many letters there are and what color they are in the show .
Task2: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of picture 1 and picture 2.
Task 3:Play a guessing game .
筆者在指引學生完成第一個任務的時候,實行了限時搶答法,學生利用淺顯的語言材料“This is letter Q. It’s blue....”各小組成員爭相競答,達到了教思結合,以數激趣的目的。在完成第二個活動任務的時候,大屏幕展示兩幅非常相似的臥室的照片,讓學生對話回答兩幅畫的不同點。所用的句型主要有 “What color is the desk ? It’s yellow . /In picture 1,the phone is green./ In picture 2, the phone is orange . ”學生通過觀察、概括、討論等思維活動,達到了開發智力的目的。 第三個活動是學生十分喜歡的競猜活動,它體現了猜思結合,以猜激趣的目的。整個課堂活動節奏快。學生完成活動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學生運用內部語言展開思維活動的過程。這樣一些貼近學生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的活動若能持之以恒,能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興趣和能力。
另外,教師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時候,應該設法使所設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使學生學會用英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能滿足學生在將來社會中運用語言的需要,為其未來發展做好準備。例如在教學《Go for it 》 七年級 Unit 3 This is my sister 時,筆者圍繞“介紹家庭成員”的話題,設計了如下幾個活動任務:
Task 1: Introduce your family people .完成任務所需句型(1)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2) Who are they ?
Task 2 : Identify people about your friends or partners’ family .完成此任務所需要句型: (1)Is he /she your?(Yes, he is . /No, he isn’t . ) (2) What’s her /his name ? (3) Who is he / she ? (4)How do you spell it ?
Task 3: Learn to write a letter and introduce your family to your pen pal. 完成任務所添加的新詞匯有: nephew ,mother-in-law,father-in-law, granddaughter ,grandson .這三個活動的設計是層層遞進,互為依存的。通過本節課這些任務的完成,實際上,也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在任務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依據教學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筆者剛開始使用新目標英語教材時,但是絕大數老師覺得學生學得很累,教師教得筋疲力盡,有的時候還完不成教學任務。筆者通過思考分析認為: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師沒有擺脫“一天一課”式的五步教學法的模式。根據語言的“輸入—輸出”規律,我同本組成員共同探討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了“安全性”調整。
1. 單元之間的調整:單元之間的調整指依據學生的興趣和認識特點,對各單元的順序進行調整。例如 :單元與單元之間有相關的內容就大膽加以整合,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的建構知識體系。我在使用《 Go for it 》七年級教材當中,在貫穿“一般現在時”時,把單元學習的順序調整為: Unit 5,6,9,8,11,12。重新調整后的教學順序激活了學生認識的興奮點,激發了他們對新知識的探求欲望,從而鞏固加深了對 “一般現在時”語法內容的理解和運用。
2. 單元內的調整:單元內的調整指教師根據單元內知識的邏輯順序,結合本班學生能力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作重新調整,從而更好的體現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少時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