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探究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為規范社會經濟的發展,在2003年初步建立了財政預算管理的框架,既豐富了傳統績效管理體系的內容,也完善了管理體系的制度條例,進一步提高了財政預算管理工作的效率。預算績效是在國家發展過程中,預算資金的來源及所能達到的預計結果的統稱。而預算績效管理就是政府在社會經濟管理體系當中,將科學發展觀念與執政為民理念進行具體化的一種發展管理模式,提高了政府的高效性、廉潔性、執政性。因此,預算績效管理是一種以結果為導向的政府績效管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現階段,強化財政預算管理具有以下現實意義。
(一)轉變政府職能,提高管理效率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現有的行政管理體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中存在如執行力度不高、制度體系不健全、產品供給不及時等諸多問題,不僅影響政府的執政能力,也制約著社會經濟管理體系的完善與發展。預算績效管理注重的是政府整體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在政府公共服務的質量與成本、支出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與規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預算績效管理涵蓋著政府的整體公共管理范圍,能夠完善績效管理模式,規范績效管理制度,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與提高工作效率。
(二)增強責任意識,提升服務質量
績效管理是以結果為導向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規范政府在資金方面的分配與資源的優化,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現鋪張浪費的現象,同時,在預算績效管理過程中,堅持誰支出誰負責的原則,規范了政府預算部門的資金申請條件,增強了預算部門的責任意識。另一方面,預算管理的目的是獲得一定的社會效果,強調了“群眾”的基礎作用與需求的重要程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加強績效預算管理模式能增強政府的責任意識,規范公眾資金的使用過程,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強化公共服務的政府理念,提升服務質量。
(三)增加政府透明度,規范管理方式
預算績效管理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管理體系下的一項管理內容,在長達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標準的指標體系和績效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眾的參與意識,激發了公眾的監督熱情,加強了財政預算方面各項指標與任務的監督管理,為社會和公眾監督政府行為創造了條件,促進了政府部門在各管理體系中的執行方式,提高了決策管理水平。
二、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管理體系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預算績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突破性發展。但是,從其發展過程來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的實施時間還比較短,在經驗、技術、體系等方面仍然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雖然處于全面開展的階段,也面臨著一些困難,仍然存在著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一)預算績效評價缺乏全面性
目前,我國預算績效管理模式下的績效評級體系只能針對某一部門或者某一項目進行局面性的評價,對于部門與部門之間、項目與項目之間、項目與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無法進行全面性的評價,從而無法預估和評價整個公共項目建設過程中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影響政府財政的合理性。
(二)缺乏規范的審核標準
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在實行管理的過程中,由于缺乏規范的審核標準,會導致對于財政目標的結果未能進行全面性、科學性、合理性的分析,進而對于政府部門所需求財政資金的數量以及績效目標很難進行統籌判斷,因此會影響預算績效管理的實際效果。
(三)績效評價未能與績效考評相關聯
政府的績效考評的評判標準主要是通過預算績效管理體系中的體系評價數據來制定與實施的,但是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由于績效評價的數據因為未能受到長期的關注,導致其數據結果的準確度受到影響,政府機構績效考評的執行未能從戰略層次對項目選擇、項目設計的合理性、正當性進行分析評價。
(四)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化發展處于劣勢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在各個行業中的應用取得了較為突破的成就。但是在政府機構的相關管理體系中,信息化的應用水平仍不高,這也就導致了預算績效管理的滯后性,影響了績效管理的推廣與績效目標、指標體系的完善。
(五)財政預算管理監督機制不完善
在當前的財務預算活動中,財政預算制度建設尚不夠完善,監督機制沒有有效形成,這樣就造成財政預算難以達到有效的相互制約作用,進而影響政府在財政預算方面的完善和財政效率的提高。而政府由于在財政預算上的效率比較低下,對地方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影響重大,容易形成較大的財政預算風險,對有效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增加了不可預測的影響。
三、完善我國財政預算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全面績效評價體系
預算績效評價是以績效評價為核心,對預算管理各階段資金的使用效益和效果進行考核和評價的過程,其最終目的是通過績效評價全面、準確、客觀地揭示預算執行情況及執行結果,從而優化政府資源配置狀況。因此,應盡快建立科學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提高政府預算績效評價的準確性和實用性,掌握資金使用及資源配置情況。
(二)規范預算績效管理審核標準
省財政廳預算績效管理處可以根據年度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安排,確定審核的范圍和口徑。省財政廳預算績效管理處從省預算績效管理專家庫內選擇專家,由專家通過“省級財政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平臺”對項目進行預審核,并網上提交《績效目標審核意見書》;省財政廳預算績效管理處依據專家提交的審核意見的情況,確定參與現場審核的專家,受托專家應遵守《專家工作規則》。省財政廳預算績效管理處征詢參與審核的專家意見,確定項目是否需要開展實地調研。對確需實地調研的項目,省財政廳預算績效管理處在現場審核前,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必要時將邀請觀察員參與。
(三)統籌預算績效與政府績效考評
預算績效管理主要針對的主體是項目層面,而政府績效考評管理主要針對的主體是部門層面,由此可以看出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且具有相同的管理目標:將建立滿足公共需求的公平公正的預算績效管理目標體系,提高機構的部門職能與公共服務水平。為此,政府機構應該做到:一是定位各級政府的職能,轉化表述方式,力求清理交叉的權利;二是對各級的政府機構設置準確、科學、適宜的戰略目標;三是根據戰略目標,對現有的所有項目進行清理、歸并。
(四)推動預算管理信息化建設
財政預算管理具有全面性和復雜性等特點,因此將預算管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預算管理信息系統,保障全面預算管理高效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的構建和完善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要求信息系統能夠集成各種信息,滿足預算管理的需要。預算編制和分析系統一般采用專業預算軟件,專業預算軟件強大的運算能力可以有效的實現財務預算與業務計劃的對接。依托財政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研發并實施預算績效目標管理模塊,實現省直部門預算績效目標管理信息化,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全過程信息化。
(五)加強對預算執行的監管力度
為提高財政預算管理水平,應進一步加大對財政預算執行的監督和管理力度。我國地方政府財政預算主要是人民代表大會進行監督的,而人大代表在地方財政預算執行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監督作用,進而提高預算的執行效果。首先,人大常委會應設置專門的預算監督審批機構,通過逐步完善監督機構來提高預算執行的效果;其次,新聞媒體等機構作為地方政府財政預算執行監督的重要力量,應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地方政府在財政預算執行過程中,應按照公開透明的原則,將所有的財政支出明細向新聞媒體進行公開披露,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及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進而有效避免地方政府部門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改變資金用途、資金范圍以及資金浪費的問題,有效避免貪污腐敗、挪用資金等現象的出現,為地方政府部門預算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綜上所述,由于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管理體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為避免績效管理問題的出現,國家有關部門應該提高重視,采取積極的態度以及有效的措施,提高績效管理工作效率,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和諧社會,保障財政的科學化、精細化、全面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