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高職音樂教育中器樂教學探究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其中器樂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培育學生的各類積極品質,所以深受廣大教育工作者與學生的喜愛。但由于缺乏與時俱進的意識與積極創新的精神,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完全適應我國社會的需求,因此對器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改革已是我國高職院校當前較為緊迫的任務。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對我國傳統器樂教學模式的優缺點進行一定的闡述分析,并提出優化改革器樂教學模式的具體措施,以期更好地幫助我國的高職院校與一線教育工作者。
高職院校與我國高等學校在教學目標上有著一定的區別,前者更注重培養學術性與專業性較強人才,而后者是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通用性人才。以往,高職院校開展音樂教育是為了向社會培養中小學音樂老師或向大眾性音樂教育領域、演藝機構等從事管理工作。然而,在目前對人才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的社會形勢下,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向社會定向輸出擁有一定音樂基礎的人才,而是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多元化人才。因此,過往已有的高職音樂教育的方式與經驗,已不能較好完全適應目前社會需要的多元化人才的目標,尤其在器樂教學的模式上,原本的教學模式與運營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適應學生需求。因此,做好音樂教育中器樂教學的改革創新工作,已經是各高職院校及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務。
一、高職院校傳統的器樂教學模式優缺點分析
自我國1927年成立的第一所音樂高等專業院校以來,我國的器樂教學模式大多是從歐美國家已有較為成熟的體系中直接借鑒學習。目前我國的器樂教學模式采用固有教材教學模式,用較為系統化與科學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包括指法、弓法、技巧在內的進行訓練。這種科學化的方法,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技藝水平,能夠讓學生擁有較為專業的演奏技巧,同時學會系統合理的訓練方法,對學生熟練掌握樂器演奏有較大的積極作用。此類方法的引入,確實使新中國成立以后樂器學習上提供了正面的推動作用,讓我國高職院校輸出了大量的會演奏樂器的表演藝術人才,也使我國的音樂教育走上了正軌。然而,目前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較好地適應社會形勢變化,高職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已并非完全為輸出音樂人才而服務,所以傳統的器樂教學模式存在較大的弊端。首先,以系統化與固有化的傳統教育模式,雖然一定程度上能夠讓學生夯實樂器基礎,但卻在較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導致其演奏水平維持在原本的框架內。音樂的創作與演奏應當是不受制約的,而傳統的教學模式由于對學生的制約較大,用系統性方式進行教育,雖然讓學生減少了錯誤但也制約了其創造性的發展。其次,在音樂教育是為了使學生面向多元化進行發展的今天,刻板的系統性教學可以讓學生較好地學習演奏樂器,卻與利用音樂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教學目標背道而馳。同時,部分未來就業方向非音樂領域的學生,傳統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了器樂演奏的重要性,最終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使其教學目標并沒有達到預期。最后,部分高職院校因為重視文化課程,而忽略了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器樂教學的模塊,由于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并需要引入相關的專職教師,所以對于器樂教學采取了不聞不問的態度,任由學生進行自我發展,或不開展器樂教學,這些都與我國素質教育的工作的推進任務背道而馳。
二、器樂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優化措施
(一)改革有效的教學方式
由于目前高職院校的音樂課程開展,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在器樂教學的開展上,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應摒棄過往的教育方式,對沒有器樂演奏練習基礎的學生做好教育工作。往往沒有音樂基礎的學生與未來就業方向是非音樂領域的學生,對音樂課程與器樂演奏沒有較大的興趣,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充分吸引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接納器樂教學。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多加采用比喻與類比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基礎的樂理知識與演奏技巧。同時,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同學,運用模仿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快速接納吸收教材上的內容。例如在弦樂練習跳弓的演奏的過程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聯想拍皮球時候的手法與感覺,讓學生快速掌握具體的操作手法。同時,教師也應該強調學生進行基礎學習的時候,先學會聆聽與模仿,只有熟記了基本的節奏與樂感后,才能更好地進行自主練習。對于剛入門器樂演奏的學生而言,教育工作者應當鼓勵學生進行分組練習,將音樂基礎與掌握能力類似的學生劃分為一組。通過互相的敦促、交流的方式,使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學習經驗,并找出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與缺點,齊心協力在學習上取得一定的進步。此外,教師可以適當定期舉行器樂演奏的比賽,有效檢閱學生的學習與練習情況,通過建立起良性競爭的方式,讓學生養成自主進行學習與練習的良好習慣。同時,學校應出臺一定的獎勵機制,如學分、獎學金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器樂教學。
(二)從興趣出發做好教材編排工作
器樂學習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項目,無論從教材出發還是樂器出發,對于學生而言都有許多的選擇方向。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器樂教學開展不力的一大因素是沒有充分考量學生的興趣,部分高職院校以節約成本的角度考慮,硬性規定學生選擇某些樂器進行演奏。因此,為更好地開展高職院校的器樂教學,應當充分考量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自由選擇學習的樂器與學習教材。除了鼓勵學生從興趣出發選擇樂器以外,學校與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做好教材編排工作。由于我國沒有對高職院校范圍內的使用教材有統一的規劃,因此各地高職院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做好教材規劃工作。首先,要充分考量學生的音樂基礎,做好通識教育的工作。其次,要充分考慮教材的廣泛性與豐富性,在保留我國經典民族曲目的同時,吸收和引入國外優秀的音樂作品。再次,由于我國高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往往存在于目前的流行音樂之中,對古典音樂與經典音樂曲目了解較少,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為更好調度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適當采納部分有教育價值與學習價值的現代流行曲目編入教材中,讓學生更有興趣與動力進行器樂學習。最后,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利用好目前高度發達的網絡信息科技力量,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工作的開展,在互聯網上選取經典的音頻、視頻文件,輔助進行器樂教育。同時,可以借助如QQ群、微信公眾號等互聯網媒介,搭建與學生交流溝通的平臺,能夠讓學生擁有隨時進行學習與向教師提出疑問的方式,使器樂教學更為靈活變通。
(三)提高音樂實踐的作用
音樂實踐是包括器樂教育在內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最好方法。所以,學校應當充分利用各種機會,為學生搭建表現自己的舞臺,讓學生更好地展現學習的成果。舉例而言,定期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活動,如校園文藝匯演、校園器樂演奏大賽等,學生為取得更好的成績與表演效果會自發進行器樂的練習與學習。此外,學校也可以與當地政府積極聯動,組建學生進敬老院、消防局等社會單位進行表演,以此鼓勵學生更好地進行器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