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探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人文素質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了,人文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文精神,提升人性境界、塑造高尚人格與價值觀,提高大學生對物我關系、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的認識和協調能力,其作用主要體現在精神方面。因此,需深入探究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路徑,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現狀
20世紀60年代開始,教育界開始注重人文素質教育,經過50年發展到90年代,人文素養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是與人才培養要求相比,很多本科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江蘇省2012年對本省在校大學生做了一項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對人文類書籍不感興趣,閱讀這類書籍的時間平均每天不足一小時,學生的人文素養較差,但是大部分學生表示愿意提高人文素養,愿意進行人文類課程學習。人文素養提高需要長期培養和熏陶。目前社會形勢下,各行業大量需要技術人員與工程師,學生為了提高就業概率與薪資,更注重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人文素養的提升。另外,因為中國實行應試教育制度,學生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學習上,沒有將足夠的精力放在人文素質教育上,忽視了情感和精神教育。同時,高校尤其是應用型高校為了解決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更多強調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沒有被足夠重視,存在著被邊緣化的趨勢[1],甚至有人認為人文教育占用了大量的課時,影響了教學資源,可以被壓縮。這些原因都給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帶來了阻礙。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策略
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水平,主要表現在一個人的人格、氣質和修養方面。黨的十八大明確要求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明確了人才培養的深刻內涵。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想真正培養出具有強競爭力的人才,不僅要求學生有較好的專業基礎,同時還要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加強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潮流和趨勢,積極更新教育觀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完善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體系,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一)合理設置人文素質教育課程
以往的本科課程設置中,專業課多且學時比例重,人文素質課程較少。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需增設人文素質課程或要求教師在專業課程授課中恰到好處地融入一些人文素質教育,這樣既能調節課堂緊張氛圍,又能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點的印象。如在醫學專業中開設倫理學、心理學等人文課程,在豐富教學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對患者心理活動的把握,以便更好地開展工作。特色建筑與文化等課程幫助學生認識世界建筑特色與文化,提升學生的審美。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可增設類似的人文類課程供學生自由選擇,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課程學習與實踐,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人文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人,人文素質教育需要定向引導,應用型本科院校除了轉變觀念和加大投入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還依賴校園優美的環境與濃郁的文化氛圍,這些都是人文素質教育的載體。通過精心設計校園活動,如舉辦讀書沙龍、人文知識講座、競賽等,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通過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健康的人文活動,推動人文素質教育課題探索,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校史館、校訓人文設施的作用,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人文素養,推動人文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
(三)采用多元化教育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人文素質教育主體課程,承擔著幫助學生認識國家基本國情與發展歷程,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想與道德水平的任務。隨著科技的進步,出現了很多便捷的交流方式,如微信、微博、QQ等社交軟件,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多種媒介或建立自己的社交群來宣傳和共享積極的人文素質教育內容。另外,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可開設人文選修課程,此類課程可采用網絡課堂進行授課,這樣使學生在業余的時間也可以接受人文教育,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三、結語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大力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這不僅關于學生自身成長,而且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加強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明華.淺談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作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1(16):153.
[2]高競艷.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問題分析與應對策略[J].科學與管理,2009(3):48-49.
作者:唐陸平 李偉豪 倫健熾 何永明 單位:廣東佛山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