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中學生素質教育模式探索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空間想象能力主要指人們對客觀事物的空間形式進行觀察、分析、抽象思考和構造創新的能力,即對物體的形狀、結構、大小、位置關系的想象能力.想象是創新的前提,創新人才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中學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不能忽視學生在空間想象能力上存在的問題,要抓住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發展的關鍵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了解培養中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教學策略并加以實施.
一、遵循認知發展規律,培養空間想象能力
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促進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發展.中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隨年級的遞增而增加;從初二開始,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快速發展,到高二年級時,學生空間想象力的發展進入成熟期.初一至初三是學生身心快速發展的時期,尤其是在初二年級時,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快速發展.教師在教學上要抓住這個發展的“關鍵期”,進行適當的教育引導和啟發,同時多開展數學活動.例如,在學習“三角形全等”時,可以引導學生用制作卡片的方法進行全等條件的判定,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接受.教師要多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多讓學生接觸幾何圖形,更重要的是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二、嚴格要求規范作圖,提高空間想象能力
中學生的畫圖能力相對較弱,教師在教學上要重視畫圖,教學生正確的畫圖規律、方法、技巧,嚴格要求學生正確作圖.尤其是對于初中學生.初中教師在教授幾何方面內容時一定要給學生好的示范,采用三角板、直尺等數學教具規范作圖,處在模仿時期的學生也會嚴格按要求作圖.立體幾何課程中,有關于直觀圖的教學,有的教師認為高考不會涉及直觀圖的題目,因此,沒有給予一定的重視,它恰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良好契機,應該很好地把握.一個圖的規范性會影響一道題的正確性.當中學生在做幾何題目時,如果畫圖不標準,那么就很難正確解題.教師要嚴格要求規范作圖,從而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注意加強直觀教學,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在數學幾何知識教學中,借助實物演示抽象的幾何圖形,不但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而且有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教師應該在教授幾何內容時多和生活中的實物結合,并盡量讓學生從各個角度進行觀察、比較數學模型,多讓學生進行想象,也可以偶爾進行一些關于數學圖形動手操作的課外活動.例如,在學習圓柱和圓錐的三視圖時,我們可以用茶杯和生日帽代替圓柱和圓錐,讓學生觀察它們的三視圖,這種方式更直觀,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師提問:“一個二面角的兩個面與另一個二面角的兩個面分別平行,那么這兩個二面角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此時學生是很難進行空間想象的,教師可以引入學生身邊的實物加以演示.例如,用打開的兩本書代替二面角進行演示,可以很快獲得問題的答案.教師要注重加強直觀教學,從而發展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四、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拓展空間想象能力
初中學生從平面幾何過渡到高中立體幾何學習時,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較差,所以教師可以引入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幾何知識教學,化抽象為具體,將立體幾何以直觀形象的方式表現出來,讓學生感受多媒體作圖的優勢,讓學生切身感受立體幾何與三維空間在視覺上的差異性.例如,“從一個圓柱中,截去兩個頂點相同且底面與圓柱底面相等的三棱錐后,得到一個幾何體,求剩余幾何體的表面積?”教師可以根據題意將其設計為動畫形式:將一個圓柱從上面挖掉一個圓錐,然后再從下面挖掉一個圓錐,最后只剩所求的幾何圖形,此時可以直觀地看出所求圖形是否規則,表面積能否直接求出.通過形象畫面的演示,即使教師不過多地講解,也可以促使學生拓展自身的空間想象能力,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
五、遵循因材施教原則,改善空間想象能力
每個年級的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水平不同,相同年級的不同學生空間想象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有針對性地教學.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特點制訂教學方案,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薄弱方面加強指導和訓練,最終改善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六、結語
總而言之,中學教師要從傳統觀念中走出來,要重視學生的長遠發展,所以教師教學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嚴格要求學生規范作圖、借助實物和現代教育技術并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進而為國家培養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