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初中教育課程大全11篇

      時間:2023-06-07 15:33:52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fā),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fā)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教育課程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fā)。

      初中教育課程

      篇(1)

      前言

      美術是一門藝術文化課,它將思想、美感、道德、情感教育融合在藝術中,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步的向學生進行滲透,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初中美術教育是為了啟發(fā)學生的想象思維,寓情感教育于繪畫藝術之中,對于學生個性化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1]

      一、初中美術教育的作用

      1.陶冶學生情操

      初中美術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具有美感的教學活動,美術教育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初中美術教育的核心就在于認識美、發(fā)現(xiàn)美,它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認識逐漸深化的過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由于審美意識覺醒,情感得以深化和擴展,漸漸將自我意識轉化為對美的追求,除了在知識層面有所提高外,還加強了對美的接納能力,同時在思想道德層面有了顯著的提高。

      2.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初中美術教育是一種抽象思維和具象思維相結合的教育過程。在初中美術教育中,對于美術作品的欣賞就是一種提高學生抽象思維的方法,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對作品整體的風格有一個大體上的認識。美術創(chuàng)作過程就是一個鍛煉具象思維的過程,這個過程使學生完成了從整體到部分的切換。在這種循序漸進的轉換過程中,學生完成了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2]

      二、初中美術教育課程的開展

      1.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度

      美術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元素, 是文化與藝術的結合體。因此, 美術教學從實質上來說是一種文化教學。美術可以承載很多, 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不單單是書法藝術的體現(xiàn), 更是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xiàn), 也代表了作者所要傳遞的一種人生哲學。很多畫家的作品不僅是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卷, 更多的是向人們表達了一種意境和思想, 展現(xiàn)出一種思維與藝術的結合。還有一些美術作品通過藝術的手法表達出當時作者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狀況, 是對現(xiàn)實的一種折射。所以美術教學不單單是要讓學生學會一些基本的美術技巧, 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一種文化情境, 從而讓學生能夠理解美術, 對美術產生自己的看法, 提高審美能力。[3]

      2.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在七年級的美術教學中, 第一課便是對《江山如此多嬌》的欣賞與評述。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講解一些有關此畫和作者的知識, 特別是對創(chuàng)作此畫的立意的介紹, 這樣就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江山如此多嬌》的創(chuàng)作背景, 對于學生畫作意境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其實在教學過程中, 并不需要刻意地向學生灌輸美術知識, 教師可以適時地向學生講述一些關于作品的創(chuàng)作故事,這樣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促進學生對作品的進一步理解。因此, 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是美術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這對于美術教學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4]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洛伯物? 貝佛萊?海爾曾經(jīng)說過:“想象你走進這些積木里面, 默想你周圍的平面和彎曲的表面, 運用這種想象, 可使你熟悉內部的幾何面, 這些幾何面是怎樣相銜接, 凹面的運動又是怎樣。這樣一來, 便會開始懂得藝術家們所處理的各種不同題材,諸如環(huán)抱的山丘, 激浪翻滾的內部動勢, 直到最重要的人體。如果能讓想象力奔放些之后, 將會發(fā)現(xiàn), 世界萬物只有很少的幾個基本形狀, 在這些紛紜復雜的客觀事物之間, 不過是一種幾何關系。大海只不過是地球的皮膚而已, 它和球形的針頭有著親戚關系。” 這段話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 美術教育不僅僅是對學生美術技巧的培養(yǎng), 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的想象力奔放起來。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 學生能夠加強對事物的認知度, 進一步認識了解事物, 感受事物的存在。學生在反復思考的過程中會逐漸將這些感性的認識轉化為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 并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這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筆重要財富。美術教育可以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塑造, 讓學生在學習技藝的過程中修身養(yǎng)性, 提高綜合素質, 獲得全面發(fā)展。美術是一門實踐性課程,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自己體會, 學會自主學習。 如人教版七年級美術課本中《美麗的校園》這一單元, 其教學目標要求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進行校園的描繪與設計。在這一過程中, 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地選擇繪畫方式并自行描繪設計方案, 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造出具有特色的校園。課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準備階段、實踐階段和評比階段。在準備階段中,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描繪我們的校園, 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校的情感; 在實踐階段中, 要針對學生的繪畫能力進行培養(yǎng),教學生通過各種不同的繪畫方式創(chuàng)造出各式各樣的、獨特的校園繪畫作品; 在評比階段中, 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 并讓學生之間相互點評, 同時給予恰當?shù)慕ㄗh和鼓勵, 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這種立體式的教學, 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思考并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初中美術教學是中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模塊, 其通過把握初中美術的特點保證課程的順利進行。在初中美術教學中, 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結束語

      總之,要想將初中美術教育課程開展好,就必須了解中學美術的特點和規(guī)律,嚴格遵循美術教學的原則。只有按照科學規(guī)律辦事,實事求是,靈活機動地選擇最佳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否則,很難實現(xiàn)教學目標,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瑩. 關于初中美術教育課程的思考[J]. 美術教育研究. 2013(18) :86―70

      篇(2)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27-0069-01

      “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可見,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品德課,必須走在時代的前列,大膽對傳統(tǒng)教育進行改革,在教學中注重創(chuàng)新教育,并努力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這是思想品德課責無旁貸的神圣使命。

      一、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心理上對學習活動產生愛好、追求和向往的傾向,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直接動力。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才會入迷,入迷才能鉆得進去,學習才會卓有成效。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好之”、“樂之”,方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學為樂,欲罷不能。學生只有對思想品德課教學具有濃厚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否則,就很困難了。事實上,導致思想品德學業(yè)不良的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愛因斯坦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并非僅僅從責任感產生,而是從人對客觀事物的愛與熱忱產生。”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昭示我們:培養(yǎng)興趣是教師的一大重任。

      1.設疑、解疑激發(fā)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有疑問才有思維,經(jīng)過思維才能解疑,有所進取。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極大地引發(fā)學生興趣,促使他們積極思考。當他們苦于“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教師給予解惑,他們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2.以優(yōu)美感人的語言激發(fā)興趣

      “辭不可不修,說不可不善”。閃耀著智慧光輝的語言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如果一個教師富有嚴謹、簡潔、精煉、準確、抑揚頓挫的教學語言,就能撥動學生的心弦,促進記憶的持久,思維的活躍,想象的豐富,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品德課的實效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3.以形象的漫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漫畫不僅生動、形象、幽默,而且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道理,發(fā)人深思,回味無窮。在教學中恰當運用漫畫會使學生情趣盎然,學習興趣倍增,課堂氣氛活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這種方法達到了既掌握知識,又用知識理解社會現(xiàn)象的目的,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興趣愿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素質教育關于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要求。

      二、根據(jù)學科特點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環(huán)境

      《課程標準》中指出:“可利用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進行教學活動,這類活動是為了讓兒童獲得某些難以身臨其境去學習的體驗、經(jīng)驗、知識等,而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某種情景,令其經(jīng)歷的仿真性演習活動。活動的關鍵是讓兒童獲得體驗,演技好壞并不重要。”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在學習中意識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此,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并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討論,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獨特見解,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思品課上,教師根據(jù)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遵循從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運用創(chuàng)造教學手段設置課堂結構,創(chuàng)設生動和諧的氛圍,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處于積極主動、互相啟發(fā)和交流的狀態(tài),讓學生七嘴八舌,標新立異,展開想象的翅膀,發(fā)揮創(chuàng)新的潛能,點燃學生心靈中創(chuàng)新的火花。心理學告訴我們: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課程標準》中重點提出了思品課程的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活動性。它列舉了討論、資料調查、模擬情境和角色扮演、教學游戲等11種課堂教學活動形式。它指出:“可根據(jù)學習內容的要求、兒童的興趣和水平進行組織與指導,確定搜集的目標和范圍,將得到的資料按要求或以兒童熟悉的方式進行整理、利用、交流。通過組織兒童到現(xiàn)場觀察或與當事人交流,使兒童對所關注的問題能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直觀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給予學生創(chuàng)新動力

      思想品德課本身理論性強,知識抽象,趣味性不高,學生興趣不大,加上受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影響,學生學習時往往喜歡死記硬背。學生不愿思考,要不就是機械地學習,這就不利于其能力的提高,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因此,教師除注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進外,還需要對學生賞識、鼓勵。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積極主動的思維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一方面,要有安全舒適輕松的環(huán)境,另一方面要處于興奮狀態(tài),注意力比較集中。教師對學生的賞識、鼓勵,既可以創(chuàng)造平等、寬松的教學氛圍,又可以使學生樹立自信心,使其思維處于積極、興奮的狀態(tài),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積極的思考、回答中,求新探奇,并有可能產生創(chuàng)造性的靈感。

      篇(3)

      要想使我們的教學工作輕松愉快,就得想辦法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快樂自主地進行學習。教師要從教學活動中的主角轉變成為導演,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協(xié)助者和促進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應當是:1、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動;2、創(chuàng)造參與機會,讓學生好動;3、改變評價方式,讓學生樂動。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我采用了"自主學習*形成性評價"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良好。

      一、通過教育教學改革和研究,改革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改變課程實施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和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使學生形成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學會學習,在全校內形成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

      二、初中學生英語素質發(fā)展評價改革的研究。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對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導向功能。在考試內容上,突出全面性和基礎性,強化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在考試形式上,采用口試、筆試、實踐、平時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情況相結合的辦法;在評估方式上,定性與定量結合,百分制和等級制結合,過程評估和終端評估結合。此外,讓家長及學生參與部分對教師教學和學生素質發(fā)展的評價。探索多元化評價方式。在新課程改革中進行初中英語評價標準的研究,完善和具體化《英語課程標準》中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的分級目標,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初中英語評價手冊來指導教學。

      三、是學習和把握外語課程標準中新的教學理念,明確新課程教學目標要求的內容和意義,提高教研員自身外語技能和知識的專業(yè)儲備。其次,是發(fā)展根據(jù)自己所在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進行外語課程改革的創(chuàng)新能力。協(xié)調、組織教師培訓,組織教師研討、交流和組織管理能力。深入一線聽課、評課、研討課堂教學的指導能力。觀察分析教學中的具體問題,選擇研究課題和研究方法進行教學探索的研究能力。

      四 、基礎教育改革和外語教學改革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對一線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方式和理念已經(jīng)不能適應課改形式下外語教學的要求,要適應新時代外語教學的需要,外語教師應學習和把握外語新課標中的內容,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以此指導自己的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外語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自己運用外語的能力,發(fā)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外語學習的能力和技巧,培養(yǎng)和指導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外語學習策略,研究和發(fā)展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采用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和措施,有效地利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根據(jù)學生的水平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新編課標教材,經(jīng)常反思教學,分析教學中的具體問題,根據(jù)具體問題進行教學改革和探索,不斷提高外語教學能力。

      五、注重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的學生包括老師在對待口語的學習上還存在著許多不良的現(xiàn)象:①輕視英語口語。由于升學考試中不包含口語測試成績,平時舍不得花時間練習口語,一味地背單詞,背語法。"聽"、"寫"、"讀"方面還可,一"說"就變了聲,差了調,甚至成了"啞巴"。②"恐說"心理。大部分的學生對于開口說英語總有一種懼怕心理,怕出錯,怕受老師責備,怕被同學恥笑。這種恐懼心理導致學生在口語表達時焦慮緊張,影響他們正常的思維表達,成為口語訓練中的最大障礙。③英語語言環(huán)境的匱乏。交際教學思想的倡導者歐萊特認為:語言學習的成功在于將學生放在一個需要用口語交際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形式的得體與否作出判斷的能力和結合語境理解語言形式與意義的能力。但我們的學生接觸真實英語交際情景的機會非常有限,他們的語言學習的主要環(huán)境只有課堂。

      針對以上幾個不良的現(xiàn)象,我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更新觀念,打破常規(guī),切實做好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

      1、消除"說"時的障礙

      我們的學生由于缺乏對所學語言國家的習俗和慣例的了解,說話往往不得體。在教學中,教師在教語言的同時,還應告知學生英語國家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特定的文化母體,以及特有的文化觀念等。并且盡量避免由于母語文化的干擾而形成中式英語。

      2、正視"說"時的錯誤

      ⑴明確哪些錯誤應及時糾正

      在教學中,教師不急于糾正學生的錯誤,只是組織課堂活動,指導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使學生學了就用。但是對于會造成交際過程中的誤解,或者是整個句子結構不對,妨礙了交際規(guī)則的錯誤則應引起教師的重視。語言學家凱巴斯基曾強調說:"全局性的錯誤,即對交際造成很大干擾的錯誤應予重視,而局部的錯誤,隨著語言學習的發(fā)展,自然會逐步解決。"

      ⑵在恰當?shù)臅r機糾錯

      口語練習時,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應是幫助、鼓勵學生開展口語活動,用各種方法以達到學生口語練習的最大實踐量。對于學生的錯誤要區(qū)別對待。在進行機械或半機械練習時,學生犯的基本結構錯誤應引起重視,避免其泛濫。但是在學生自由表達思想時,不宜過多糾正,在學生說話中間,尤其不宜打斷,因為此時交流是首要的。并且不斷糾錯還會打斷學生的思路,破壞其語流,還會使學生因害怕出錯而不敢開口,造成學生心理的障礙。

      ⑶糾錯要依靠學生本人

      教師的任務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以及對自己和他人說話中的語言錯誤的識別能力。學生具備了這種敏感性和識別能力后,就會不斷自我糾正。有的語言學家舉例說,倘若一個學生能在連續(xù)說話兩分鐘之后,概括自己犯的基本語言錯誤,那么這個學生就具備對語言的敏感性和對錯誤的識別能力。隨著學生的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錯誤也就會逐漸消失。

      篇(4)

      一、本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本課題從初中學生發(fā)展特點和對性教育需求入手,調查了學生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對性教育課程開展內容以及實施方式的需求。

      1.分析學生性知識方面的需求,及學生目前了解狀況與初中階段性教育目標之間的差距。學生需求包括:社會需求、學習背景、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或方法、學習困難和學習愿望。

      2.確定青春期性教育課程主要內容

      根據(jù)《中小學性健康教育大綱》及以往青春期教育有關文獻研究,學校的青春期教育內容包括:性生理與性保健、性心理與性調控、性道德與性社會、性審美與性文化、性自護與性法制這五方面。

      3.青春期性教育實施方式

      本課題根據(jù)對學生參與性教育方式的需求進行調查后,擬定實施方式為:教師講授,同伴講授主題報告,角色扮演情景劇,熱點話題討論,教師推薦書目學生看書自學,觀看性教育影片,專題講座,專家咨詢,主題班會,知識競賽,社會調查,辦墻報手抄報。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過程

      1.確定學校課題實施綱要,確定初中生青春期教育以學生教育為主,家長沙龍活動為輔的方式。在學生教育方面,確定了四個主題:基本性生理知識、性心理及調控、性別平等、性保健,家長沙龍則從親子關系及性敏感話題討論兩方面入手,促進家長對孩子青春期的關注和輔導。

      2.對學生進行訪談,包括青春期性生理的發(fā)育情況,對性生理知識的了解,對兩性心理的認識,自我保護,性知識的來源,家庭性教育狀況以及對青春期教育內容和方式的需求。

      三、研究的主體――青春期教育課程

      課程干預是《初中生青春期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及實施方式研究》的主體部分,分為六個版塊:包括青春期心理課、生物滲透課、青春期講座、主題班會、學生自主活動(書籍、手抄報)、親子活動課程,詳見表1(見下頁)。

      由表1可見,青春期健康教育課程有如下特點:

      1.多種干預方式相結合,相輔相成,達成合力。心理課側重性心理及調控,兩性平等的性別權利,自我保護,性價值觀的引導;生物滲透課側重講解性生理知識;青春期講座深入探討男生、女生青春期變化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主題班會和親子活動拉近了家長和孩子的心理距離;學生自主活動讓學生各取所需繼續(xù)學習,通過青春手抄報、心理劇排演等深化教育效果。

      2.視頻賞析生動形象。在觀看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同身受,體會青春期變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困惑是普遍現(xiàn)象時能降低心理負擔;能形象地理解胎兒生命過程,對父母的感恩油然而生。

      3.每節(jié)課教師都會設計體驗活動,加深學生的切身體驗。如護蛋行動,學生通過分享一周保護雞蛋的感受,體會做父母的艱辛和對子女的愛,起到了感恩父母和做出慎重決定的教育作用。

      4.利用學校班級和年級圖書角,推薦擺放青春期教育方面的書籍,并征集《讀后感》和《書目推薦》,促進學生自發(fā)學習。

      四、研究效果

      1.學生、家長、班主任反饋

      (1)學生提高了對于性生理知識、艾滋病、性觀念、自我保護以及青春期教育重要程度的認識,尤其是在認為需要開設性教育的年級的選擇上,干預后學生認為在初中以前就需要開設的人數(shù)比例提高,說明課程的開設引起了學生對該內容的重視。

      (2)全部家長認為,開展青春期生理知識的介紹,異往等內容非常好,希望長期開展下去。

      (3)班主任認為,本課幫助學生科學認識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在男女生交往方面幫助學生相互融洽,促進了班級團結。

      2.教師發(fā)展

      教師在完成課題過程中,通過搜集和整理大量書籍、文獻,對性健康有了全面了解,通過課題組組織的國內外專家講座、主題研討會、課題校間交流、說課比賽等活動擴大了視野,提高了認識。在教育教學中,不斷發(fā)現(xiàn)青春期健康教育新問題,尋找問題發(fā)生的原因,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嘗試解決問題,而不再是簡單地解決學生青春期問題,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及能力顯著提高。何虹錄制的《呵護花季 綻放青春――識別、防范“性騷擾”》被收錄到“全國大型教育與心理典籍系列”書系的重點課題研究成果《北京市健康教育獲獎案例集》中[1]。

      篇(5)

      二、試題特點

      (一)突出基礎性,體現(xiàn)了英語學科三維目標的整合

      此套試題把考查語言知識和聽、說、讀、寫的技能融為一體,這樣既考查了學生掌握詞匯、語法、詞語搭配情況,又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試題還設計了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素材,如作文:談談5•12地震后你的做法和感受。一方面考查了學生寫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對學生進行了“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奉獻愛心”的教育。

      (二)加強交際性,增強學生語言應用能力

      整套試卷覆蓋面較廣,注重交際,突出語篇,強調語用,將知識與能力的考查有機結合起來,如,多道單項選擇題設置了語境,考查學生在特定語境中理解、分析語言知識的能力;情景交際題間接考查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增強了語言的交際性。閱讀理解的五篇文章用不同命題方式,多角度考查了學生的理解、判斷、邏輯推理、總結概括、檢索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重視生活性,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感悟文化魅力

      試卷信息量大,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的時代特色。試題選材豐富,有天氣與個人愛好、交通事故、氣象衛(wèi)星、假日計劃、博客、鄰里關系、廣告、午睡小知識、留學所面對問題等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注意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考查,使新課程中關于文化策略的理念得到了較好的落實。

      (四)明確導向性,引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本套試題基本框架與往年保持一致,在個別試題題型和分值方面做了微調。聽力由去年的20分調至25分,聽力第四題由去年的填表格改為聽短文后作記錄;閱讀部分由去年的40分變?yōu)?5分。這樣2008年主觀試題在全卷的比例由去年的41.67%增加到43.75%,強化了聽力測試,加大了主觀試題測試力度。另外,書面表達題要求學生寫出提綱和關鍵詞。這些變化都會對今后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起著很好的導向作用。

      (五)保持開放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情景交際是半開放性試題,試題是談論“個人的暑假計劃”,學生要在給出的語境中用多種方式來表達交流這一內容,答案不是唯一的,是半開放性的。例如:

      ……

      L: Good luck to you!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 (57)?

      Z: First, I’ll have a good rest, and then I will go to Beijing to watch the Olympic Games.

      L: (58).

      ……

      答案:57. What’s your plan? (for the holiday/for the summer holiday/for the coming holiday)或What are you going to do?/What will you do?/What do you want to do…

      58. So will I./Me, too. / I’ll go to Beijing to watch the Olympic Games, too./I’ll go there, too. / I’ll also go there. / I’ll go there as well…

      而書面表達題“汶川地震后,談談你的做法及感受”是開放性試題,可以使學生發(fā)散思維,便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張揚個性,寫出有創(chuàng)意的作文。這類試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試卷評析

      (一)聽力部分

      聽力測試主要考查考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以及從所聽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此套聽力試題共有4部分,20個小題,1~15小題平均通過率為79.16%,16~20小題的平均分為3.51分,平均難度系數(shù)為0.47。本套試題聽力材料設置了多種情景,內容貼近考生的實際生活,涉及多種話題。如:聽力第一部分是聽5段小對話選擇與所聽內容相符的圖片,涉及看病、教師節(jié)、未來學校生活、寵物、電視節(jié)目等話題。

      Part OneChoose the right picture 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 you hear.

      1.___ 2.___ 3.___ 4.___ 5.___

      使用圖片作為配對內容,可減輕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閱讀文字的負擔,而且選項中多了一幅圖,可以避免學生機械地對號入座。此題通過率在85%以上,體現(xiàn)了試題的基礎性。

      聽力第二部分是信息匹配題,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檢索信息、處理信息。此題有5道小題,其中第6、7通過率在58%以下,考生失分較多。

      Part TwoMatch the best choice from A to G 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 you hear.

      ( ) 6. Many people D. enjoy sunshine very much.

      ( ) 7. Helen________E. enjoys rainy day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like sunshine a little.

      第6小題答案應為D,而大多數(shù)考生選擇了干擾項G,說明考生在聽的過程中沒有獲取準確信息“l(fā)ike sunshine a lot”。因為原文是Helen: Many people like sunshine a lot, but I prefer rain. 第7小題答案應為E,很多考生選擇了D,這是由于考生沒有聽懂“…but I prefer rain”是誰說的。

      聽力第三部分是聽短文,選擇最佳答案,有5道小題,主要考查學生捕捉文章細節(jié)信息的能力。此題是關于足球迷湯姆看足球比賽的小故事,其中第15小題丟分較多,正確答案是C,而很多考生選擇了A。

      15. The policeman________watching matches.

      A. would like B. doesn’t like________C. likes

      因為考生混淆了would like和like的用法,would like 接動詞不定式,不能接動名詞。

      聽力第四部分是聽短文作記錄,這是創(chuàng)新型試題,試題考查學生提取有用信息和總結概括能力。

      Part FourComplete the not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you hear.

      Time: (16)________. Person:(17)________. Place: (18)________.What happened: (19)________.Result: (20)________.

      此題是關于交通事故的小故事,大多數(shù)考生都能夠聽懂并理解短文內容。可是得分并不高,在第16至20題中考生出現(xiàn)了拼寫錯誤,如:hosiptal, hospatil, Jake, Jike, waked, hitted等,這說明考生單詞記憶不過關。部分考生不會回答“What happened”和“Result”,說明缺乏提取有用信息和總結概括的能力。

      (二)單項選擇

      單項選擇題旨在考查考生對詞匯知識、語法知識和各種常見的習語或表達法的掌握情況以及語言運用能力。

      此題平均通過率為68.09%,錯誤率較高的題目是第34小題,得分率為55.3%。

      34. -He________the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for about twenty years, but it is still new.

      -What a careful man!

      A. has bought________ B. has borrowedC. has had

      此題考查瞬間性動詞和延續(xù)性動詞的區(qū)別,has bought 和has borrowed是瞬間性動詞,不能與一段時間連用。has、 had是延續(xù)性動詞,可以與段時間連用,所以應選擇答案C。

      有部分試題通過設置語境,使語法和詞匯的考查更能體現(xiàn)交際功能。如以下各題:

      22. -________ has your uncle been to Canada?

      -Only twice.________________

      A. How many timesB. How oftenC. How long

      30. -Do you think it will rain tomorrow?

      -________ . Because farmers need rain very much.

      A. I think so________ B. I hope so________C. I’m afraid so

      31. -Would you like some bread for breakfast?

      -________. I’m full.

      A. Yes, please________B. Sure, I’d love to C. No, thanks

      試題中有近一半的題是純粹的語法知識題,不符合新課程理念。可淡化語法知識的考查,在語境中考查詞匯、語法、常見表達法或語用知識。如以下各題:

      23. Mrs Black doesn’t know if her American friend________ to Heilongjiang. If he________ here, she will meet him at the airport.

      A. will come; comesB. will come; will come

      C. comes; will come

      24. There are a lot of________ in our schoo1. They work very hard.

      A. woman teachersB. women teachers

      C. womans teachers

      25. -A number of students________ in the dinning hall.

      -Let me count.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________ about 400.

      A. are; is________ B. is; are________ C. are; are

      (三)完形填空

      此題型要求考生根據(jù)上下文線索填寫所缺單詞,既考查了考生對詞匯用法、詞語搭配、習慣用法和語言結構的掌握情況,又考查了考生的語篇理解和邏輯判斷的能力。本題共15個小題,平均通過率為58.87%,與其他題型相比,完形填空題的通過率相對較低。失分率較高的有第38、41、46和47小題,得分率分別為47.7%、48%、44%和47.3%。

      … They can watch clouds and strong winds moving across the earth and38 many pictures of atmosphere (大氣層) 39the same time. … Scientists can know41the weather will change by studying them, and then tell people in time...

      …In their next forecast (預測), the scientists can46this. So satellite pictures are 47to scientists.

      () 38. A. taking B. take C. takes

      () 41. A. howB. whatC. which

      () 46. A. talkB. speak C. say

      () 47. A. helpful B. helpC. helping

      第38小題部分學生根據(jù)上文watch clouds and strong winds moving across the earth 判斷,and應接taking,其實and連接的是并列謂語,所以答案是B;第41小題考查的是賓語從句,很多學生選擇了B,說明學生沒有連接句意,此題的意思是:“通過研究知道天氣是如何變化的。”選項B和C不符合句意,所以答案應是A;第46小題考查的是talk、speak和 say的不同用法,talk指與某人交談,常to或with接sb,speak接語言,say接說內容, this上文中所敘述的內容,所以答案是C;第47小題考查的是詞語搭配,即be helpful to sb。

      此題得分率低的原因是:①文體是說明文,屬于科普文章。對考生來說,這種文體和內容是最難的,不容易理解;②此題選材是學生不熟悉的內容――氣象衛(wèi)星;③考生沒有很好地根據(jù)短文的意思和行文邏輯來選擇最佳選項。此題要求考生必須通篇理解短文大意,運用所學的詞匯和語法知識選擇最佳答案。

      (四)情景交際

      此題重點考查考生在特定的語境中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本題由(A)口語匹配和(B)補全對話兩部分組成,A部分的平均通過率70.06%,B部分屬于開放性試題,平均分為5.83分,平均難度系數(shù)為0.58。

      A部分是匹配題。第53小題通過率30.3%,原題是 Hello! May I speak to Wu Dong? 選項為:A. Certainly. Here you are. B. OK. I’m Wu Dong speaking. C. Collecting kites. D. You, too .E. Sorry, he isn’t in. F. Wow! We are proud of them.

      考生失分是因為掉入干擾項B的陷阱,即OK. I’m Wu Dong speaking.,接電話不能用I’m…介紹自己,要用this is…

      B部分是補全對話。其中第56和57小題丟分較多。原題為:

      L: Hello, Zhang Hai! I haven’t heard from you for a long time. (56)________ ?

      Z: I’m preparing (準備)for the final exams.

      L:Good luck to you!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 (57)________ ?

      Z: First, I’ll have a good rest, and then I will go to Beijing to watch the Olympic Games.

      L: (58)________.

      ……

      第56小題考生由下文的“I’m preparing for the final exams.”推出上文應問“What are you doing? (now/these’ days/ all the time)”;第57小題考生應根據(jù)上文“暑假即將來臨”和下文“暑假期間的活動安排”推斷出問“暑假有什么計劃”。失分原因主要是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較弱,缺少對上下文的整體理解能力。

      (五)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主要考查考生對語篇的理解能力,特別是獲取信息的能力(包括圖文信息的轉換、獲取和處理能力)。這類試題主要考查考生運用所學語言的能力以及語言分析與邏輯推理的能力,要求考生既要理解具體的事實和細節(jié),又能總結概括文章主旨大意;既要理解文章的表層意義,又要理解文章的深層內涵。

      本題共有五篇文章,A篇是關于人們寫作方式的變化。過去人們用日記的方式記錄每天發(fā)生的事情,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在博客記錄事情; B篇是關于鄰里關系的小故事;C篇是關于服裝銷售的廣告;D篇是關于午睡(打盹)的小常識;E篇是關于中國留學生在國外學習的利與弊。其中A篇、B篇和C篇平均通過率為76.06%,失分較多的是第63小題,通過率為42%;D篇的平均分為3.43分、平均難度系數(shù)為0.34,;E篇的平均分為5.64分、平均難度系數(shù)為0.56。按照難度系數(shù)0.65~0.75為適中的原則,D篇和E篇難度過大。

      以D篇為例。D篇要求考生根據(jù)原文,填入改寫后文章所缺的信息。原文經(jīng)改編后在句子結構、語意表達上做了相應的變化和調整,這就加大了難度。考生要依據(jù)上下文情節(jié)、邏輯關系、句式變換、語法知識才能做出正確判斷,同時要求考生要注意拼寫的準確性。

      原文:

      Do you often feel a little sleepy after lunch? Well, that’s normal. Your body naturally slows down. What should you do about it? Don’t drink coffee, take a nap (打盹), instead.

      There are many advantages of a daily nap. First of all, you can remember things better and make fewer mistakes. Also, you can learn things more easily after taking a nap. A 20-minute nap can reduce (減少) your pressure (壓力). Finally, a nap can make you cheerful.

      But there are some simple rules that you should follow about taking a nap. You should take a nap at noon, about eight hours after you wake up. … Also, you may set an alarm clock. That way, you can feel fully relaxed during the nap. You don’t have to keep looking at the clock so that you don’t oversleep (睡過頭).

      ……

      改編后:

      When you feel a little sleepy after lunch, you should take a nap (76)________ of drinking coffee. After twenty (77)________ nap, you can remember things better, make fewer mistakes, learn things more easily. It can reduce your pressure and cheer you up. But if you don’t (78)________ the simple rules, you won’t feel (79)________ . In order to (80)________ yourself during the nap, you should set an alarm clock to wake you up on time.

      D篇失分是因為考生拼寫錯誤和理解錯誤,如考生把第77小題寫成minute’s、第79小題填的是well和worse、第80小題填的是enjoy等,說明考生缺乏總結概括能力。

      (六)書面表達

      書面表達主要考查考生用英語表達真實意義或傳遞信息的能力。考生必須運用英語知識,按照英語的表達習慣,用正確、適當?shù)恼Z言,條理清晰地傳遞書面信息。本題要求較高,難度較大,區(qū)分度高。該題由兩部分組成,滿分為15分,平均分為4.88分,難度系數(shù)為0.33。

      A部分是寫提綱和關鍵詞,考生失分較多,說明部分考生語言概括能力較弱、語篇構思能力不強,很多考生不知道什么是關鍵詞,胡寫亂寫,不是單詞拼寫錯誤,就是該詞在作文中根本沒有出現(xiàn);此題通過題目“汶川地震后,談談你的做法及感受”,就可以推斷出兩個提綱People’s feelings(感受)和My activities(做法)。另外,汶川地震后,全國人民都在通過各種方式幫助災區(qū)抗震救災,即What do all the Chinese people do to help the people there?也可以作為一個文段的提綱。寫地震后的做法及感受離不開這些關鍵詞:earthquake, 1ose, sorrow, volunteer, money, buy, help…

      B部分是正文,屬于開放性試題。該題的話題是“汶川地震后,談談你的做法及感受”,該題體現(xiàn)了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較好地體現(xiàn)了用語言做事的理念。但在閱卷中也發(fā)現(xiàn)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考生缺乏地震知識積累,這是因為此題命題超出了學生初中三年英語學習的范圍,學生因沒有學過與地震有關的話題、詞匯,沒有這方面知識的積累。雖然試題中給出一些詞匯,但是學生在實際寫作時,不知道這些詞匯的詞性、用法,所以,有的用錯了,有的棄之不用。

      (2)考生用英語表達的能力較差,中國式的英語較多。

      (3)很多考生的語言基本功不扎實,病句較多,單詞的拼寫錯誤也較多。

      (4)考生在寫作時常常出現(xiàn)提綱和正文不對稱,所寫內容有遺漏,不能覆蓋所有內容。

      (5)不少考生條理不清晰,字跡不規(guī)范、不整潔,詞數(shù)不夠等。

      四、試卷中存在的問題

      (一)有的試題命題不夠嚴謹

      1.聽力測試的第四部分中的第17小題答案不夠準確。故事的主角是Jack,考生寫出Jack可以賦1.5分;配角是His parents和Cody(a dog),寫出His parents和Cody也賦1.5分,不夠合理。

      2.閱讀理解B篇中的第70小題意思是“Peter太粗心了以致于打開了錯誤的門”,答案為“T”,是錯誤的。因為原文是“He tried it again and again, but failed. …I opened the door.”實際上Peter沒打開門,是鄰居“I”打開的門。所以,準確答案應為“F”。這屬于不科學命題。

      3.閱讀理解A篇中選項C命題不嚴密,無法概括第61小題的內容,此題應為“人們寫作方式的變化”;選項E命題也不嚴密,無法概括第64小題的內容。另外,此題屬于同一內容五個段落,不適合“匹配標題”的題型,這是命題上的失誤。

      4.閱讀理解D篇不用看原文就能填上第76、77和78小題,根據(jù)空前的“take a nap”和空后的“of drinking coffee”,就可以推測出第76小題應填“instead”;nap意思為“打盹”,“打盹”不可能是幾小時,也不可能是幾秒,所以不看原文就知道第77小題在名詞前應填“minutes”; 第78小題也是如此。

      5.完形填空題的forcast“預測”一詞三處拼寫錯誤,正確的拼寫是“forecast”。這是命題中的失誤,也是命題中絕對不允許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二)有的試題的區(qū)分度不大

      每道大題中的每個小題區(qū)分度不大,沒有梯度。有的過于簡單,有的過難。如閱讀理解C篇的第71~75小題中,得分率均在88%~83.3%之間,沒有梯度;聽力部分第1~15小題中有9道小題得分率在95%~81.7%之間,說明試題過于簡單,而第19和20小題難度分別為0.076和0.27,試題又過難;閱讀理解中第76~80小題平均難度值為0.34,其中第77、79和80小題難度值分別為0.25、0.29和0.12;作文平均難度值為0.33,這兩道大題難度均低于0.65~0.75區(qū)間值,說明試題過難。

      (三)有的選項設計缺乏科學性,不能起到干擾作用

      1.單項選擇第21小題:Please________the light when you leave the room.

      A. turn onB. turn downC. turn off

      B選項不能起到干擾作用,因turn down不能與the light連用,如果把題干中的light改成radio或TV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其干擾作用。

      2.單項選擇第24小題:There are a lot of________ in our schoo1. They work very hard.

      A. woman teachersB. women teachers

      C. womans teachers

      C選項是干擾項,womans teachers不符合語法規(guī)則,不能起到干擾作用,也不符合命題原則,即不能人為編制錯誤選項。

      3.完形填空題的第39、42和47 小題屬于考查固定搭配,第39小題考的是詞組at the same time,第42、47小題分別考的是常見表達法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和be helpful to sb。考生不用看上下文和選項就能填出來,選項無干擾作用。違背了命題要遵守科學性的原則。

      …pictures of atmosphere (大氣層) 39 the same time. …Weather plays an 42 part in people’s everyday life.

      …So satellite pictures are 47to scientists.

      () 39. A. of B. in ________ C. at

      () 42. A. useful B. important C. useless

      () 47. A. helpful B. help ________ C. helping

      五、對今后命題及教學工作的建議

      (一)加強對英語骨干教師的命、審題專業(yè)技術的培訓,培養(yǎng)更多能命題、命好題的英語教師。

      (二)強化英語教師的新課改理念,督促教師熟知“英語課程標準”的各項要求,以便更好完成命題任務。

      (三)在聽力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聽力技巧的訓練,并教會學生速記和記關鍵詞的方法。

      (四)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夯實學生英語基礎知識,尤其是單詞拼寫的能力。

      (五)在教學中,教師應堅持在語境中講解單詞、詞組、常用表達法和語法知識,要讓學生在情景中理解、掌握并運用這些知識。

      篇(6)

      二、試卷結構

      2008年中考化學部分的試卷結構保持相對穩(wěn)定,充分發(fā)揮不同類型化學試題的功能。試卷總題量六道大題,34小題,總分100分。題型題量分值比率:

      三、試題特點

      1.整合三維目標,全面考查基礎

      試題以“課程標準”中五大主題為主線,注重教材,突出體現(xiàn)學科主干知識,在考查學生的知識結構、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考查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應具有的基本科學素質。

      試卷中絕大多數(shù)試題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它的原形,命題素材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賦予試題一定的新意和靈活性,使師生感受到教材的“營養(yǎng)價值”,對進一步實施課程改革有著正確的導向作用和積極的促進作用。試題中有關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考查著重于學生學習過程中對概念內涵的理解和應用,同時關注學生在學習、研究和思考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研究方法和學習能力。

      如第23題,婷婷被蚊子叮咬后,痛癢難忍(蚊蟲分泌一種蟻酸)。媽媽給她買了一種“綠藥膏”,其成分中有稀氨水,抹上后果然有效。請你說說其中的化學原理,并據(jù)此談談同類反應原理在生產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至少答兩點。)

      此題沒有對基本概念、原理主干知識的簡單識記的考查,而是考查概念的建立、原理的形成、化學觀點的建立過程,同時也考查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創(chuàng)新性。試題關注了學生在學習時研究和思考的過程。

      如第26題.你一定在實驗室里做過鐵絲燃燒的實驗吧,請你描述一下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但是小華同學把鐵絲繞成螺旋狀纏在火柴梗上點燃后,伸入他收集的氧氣瓶中,卻沒有觀察到鐵絲燃燒的現(xiàn)象。請你幫他分析可能的原因?(至少答兩點。)

      此題的立意是考查學生的實驗推理與分析能力,注重實驗中引發(fā)的相關問題,如對實驗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實驗操作對實驗過程的影響等。關注學生的課程參與意識,關注學習過程中的經(jīng)歷和體驗是本試題的特點。此題再現(xiàn)了學生實驗探究的過程、再現(xiàn)了課堂學習的過程、再現(xiàn)了創(chuàng)新實踐的過程、再現(xiàn)了問題解決的過程。通過對真實經(jīng)歷的回顧、反思、總結形成試卷答案,通過這一命題背景的創(chuàng)設強化教師和學生的課程參與意識,關注學生的實際經(jīng)歷體驗,以此促進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

      2.突出學科特點,注重科學探究

      本套試題在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考查上做了新的嘗試。有12道題是以實驗探究為素材,從科學探究的要素中側重不同的角度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進行考查。試題以課程標準中主干知識為載體,在考查主干知識的同時,考查學生分析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總結歸納能力等。

      如第28題,考查了學生的氣體制取的實驗操作技能、實驗裝置設計與選擇、實驗原理及相關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知識,再現(xiàn)了學生對氣體實驗研究的過程。本題對主干知識的考查是在所學知識進行比較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要求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可見試題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過程及能力的發(fā)展,對綜合性問題解決作了新的嘗試。

      如第29題,在考查主干知識的同時考查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遷移應用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學習能力;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也是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反思和拓展。此類題目以學習過程中的探究實驗的設計與結果分析為命題素材,從探究實驗的現(xiàn)象和實驗的設計去分析探究實驗的目的和結論。一方面考查學生學習過程中探究實驗的能力,同時考查學生對探究實驗的分析。

      再如第21題是教材中有關空氣成分探究實驗的改編題。此題的立意是考查學生的實驗推理與分析能力,關注對探究實驗的反思,形成實驗量化研究的思想。試題對實驗過程的整體回顧與分析,培養(yǎng)學生形成問題的研究能力和科學的研究方法。

      3.關注社會熱點,強化實際應用

      命題以化學事實為背景,以社會熱點和前沿知識為情景,重視學生學習經(jīng)歷,強調題目的情景性、真實性。在考查學生知識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重視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充分體現(xiàn)了中考的普及性。是促進教師轉變教育觀念的有效方式。

      例如第4題,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給災區(qū)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我省人民心系災區(qū),踴躍捐款捐物,僅5月23日一次就向災區(qū)發(fā)運了2400噸優(yōu)質大米,以解決災區(qū)人民糧食短缺問題。大米中所富含的營養(yǎng)素是( )。

      A.油脂B.蛋白質C.糖類 D.維生素

      本題以牽動億萬人民心的汶川地震為背景材料,在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滲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建設和諧社會的思想教育。

      如第24題,現(xiàn)在中學生佩戴的近視鏡,有些鏡片是用一種新型樹脂材料制作而成。聯(lián)系實際,你認為該種鏡片所用材料具有什么性質?(至少答兩點。)

      第25題.小亮家使用了天然氣為燃料的燃氣管道。為防止燃氣泄露造成危險,小亮家中安裝了如圖所示報警器。請回答:天然氣在第一次通過管道運輸?shù)接脩艏視r,必須先將管道內充滿N2,填充N2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聽到報警器報鳴,你應該如何處理?(至少答兩點。)

      上述三道試題真正體現(xiàn)了化學源于生活,學習生活中的化學的理念。考查學生的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以及對問題的分析、判斷、解決能力,使化學學習有了更強的應用性和生活性。試題的設置是對學生生活經(jīng)歷、實際問題解決過程的一種再現(xiàn)。

      4.融合情感教育,關注學科滲透

      整套試題從環(huán)境、能源、資源、健康、安全、化學發(fā)展史等多個角度考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此套試題延續(xù)了思考與感悟題型,目的是考查學生對化學主干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同時考查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讓學生感受并欣賞化學對改善個人生活和促進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增強社會責任感。讓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同時,談自身的感悟,更是對學生情感教育的升華。

      如第31題,如果一只用壞的水龍頭每秒鐘漏一滴水,假設平均每20滴水為1ml,試計算這只壞的水龍頭一晝夜漏水的體積為 ml。從中得到的啟示,告訴你生活中該怎么做?(至少答兩點。)

      此題以節(jié)水為試題背景,通過生活事例,用學生計算的數(shù)據(jù)使節(jié)水意識得到強化,學科之間的滲透為理解環(huán)境與人類發(fā)展的關系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此題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感受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化學與人類發(fā)展的密切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人文教育理念。

      如第 32題:6月中旬的某一天,小軍和媽媽到某大型超市購物。發(fā)現(xiàn)超市提供新的塑料包裝袋與以前的有所不同:(1)新塑料袋上印有塑料種類和回收標志;(2)新塑料袋更厚也更結實;(3)新塑料袋有償提供等。請針對上述三個方面的變化分別說出其積極作用?你在生活中可用什么來代替塑料包裝袋盛裝物品?

      此題以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袋和當前的社會熱點“有償提供塑料袋”為背景材料,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融入化學的學習中,這樣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習任務,更具有驅動性,能夠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教學。在考查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的同時考查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增強社會責任感。同時開放的設計平臺也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間,體現(xiàn)新課程中所倡導的彰顯個性、表達個人觀點的理念。

      本套試題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試題在考查目標和內容上體現(xiàn)了全面性、基礎性,實踐性、探究性和教育性等,有許多的亮點,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從評卷結果看,平均分、及格率、優(yōu)秀率分別比去年提高了2.17、8、和14.67,試題的難度有所降低;80-100分之間的學生占較大比例,試題的梯度不夠明顯;

      篇(7)

      在探索課改推進道路時,北京市始終認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方案提供的是一個基本框架,區(qū)域課程改革推進從本質上講,應該是一種基本框架下的原創(chuàng)行為。正是這種定位為“北京實踐模型”的形成提供了適合的土壤。

      “北京實踐模型”的核心要素解讀

      北京的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對教育的發(fā)展有著獨特的要求,這就需要在制定區(qū)域改革框架時,要在國家的基本規(guī)定基礎上進行本土化的設定,換言之,就是要在改革推進中形成北京自己的實踐模型。“北京實踐模型”包括四個關鍵詞,即理念、設計、對象、推進。

      “理念”: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課改高位理念,其理念變動路徑為從個體到全體再到個體。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前,北京市基礎教育存在著精英化取向,主要表現(xiàn)為:教育資源以及其他投入的區(qū)域化傾斜。部分城區(qū)的教育資源占有、教育投入遠遠超過遠郊區(qū)縣;區(qū)域內的學校分層明顯,部分學校在師資、設備、生源等方面占據(jù)太多優(yōu)勢地位,致使學校之間教育質量差距明顯;學校內教師傾向于將更多的關注、精力投放到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身上。2001年課改之后,主導的教育理念從以往的精英化取向的“個體”轉向“全體”,要求在課改中關注全體學生。隨著課改的逐漸深入,我們發(fā)現(xiàn)只關注全體,很容易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有的學校打著關注全體的幌子,輕易地將部分學生的特殊需求抹去。因此,在此次體改項目的實施中,北京市再一次旗幟鮮明地提出要牢固把握好以人為本的理念,切實關注教育實踐中的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教育需求,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更多的資源以滿足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設計”:始終堅持“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的設計思路。

      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不是從零開始,已經(jīng)有了十年的基礎和經(jīng)驗,此次體改項目推進是基于十年經(jīng)驗之上的。但是,隨著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的發(fā)展,北京市基礎教育又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要應對這些挑戰(zhàn),就需要有一個完整的頂層設計,系統(tǒng)布局,宏觀規(guī)劃,以使課程改革既符合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又遵循教育自身的規(guī)律。在進行頂層設計的同時,北京市還關注到了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即“成功了的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是一個什么樣子”。就目前而言,尚沒有一個地域明確提出課程改革成功后的樣子,這一命題因為往往與不同地域的不同實際聯(lián)系緊密,可能在不同地域的成功狀況也不相同。北京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作為首都,其人口壓力十分巨大,近幾年來,北京市中小學的小班化正在逐漸消失,已積累起來的小班化教學經(jīng)驗,在很多學校再無用場了。很多諸如此類的問題的出現(xiàn),使得北京市推進體改項目還必須“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在頂層設計時,北京市留了開放端口,形成了“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的設計思路。

      “對象”:始終堅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學段覆蓋”。

      在申報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體制項目時,北京市明確了在實驗對象上的全學段覆蓋,即包括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之所以全學段覆蓋,一方面體現(xiàn)了北京市在課改方面的勇氣和魄力,另一方面也考慮到課改在不同學段遇到的問題并不盡相同,如果單純局限于某一學段,實驗成果的推廣性可能就有限。

      “推進”:嘗試區(qū)域的二級設計與專題推進相結合的“縱橫貫穿模式”。

      即便是在北京,不同區(qū)縣之間的基礎教育發(fā)展也十分明顯,因此,在課改推進中所遇到的主要問題、所存在的主要矛盾既有類似之處,也有不同之地,客觀上也就決定了不能以統(tǒng)一步伐,統(tǒng)一行進,并到達同一個目的地。

      篇(8)

      中國美術教育真正意義上是始于20世紀初。隨著一批批留洋學子回國執(zhí)教,一種所謂“科學的”美術教育教學方法被帶入中國的課堂,替代了傳統(tǒng)私塾教育教學方式。但運用的基本上是法國寫實派和蘇聯(lián)革命現(xiàn)實主義這種洋人教育教學體系。教育在本質上不是中國的,脫離了中國古典教育的內涵。而走到今天,這種與中國歷史國情不相符,且又是單純培養(yǎng)美術專門人才的教育模式已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了。

      素質教育就是在這樣一個基礎教育總體水平還不高,原有的基礎教育課程已不能完全適應時展的需要的前提下提出來的,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的需要,必須進行必要而有力的課程改革。對于美術學科而言,改革的力度需要更大,改革的后產生的變化應該更多。

      從事高中美術教學的教師應該最為清楚,學生十二年寒窗中受到的關于美術方面的教育有多少。小學有一周幾節(jié)的美術課,初中減少到一節(jié),高中就是三年與美術絕緣了。當然,高中學生中有一部分喜歡美術的同學選擇了美術專業(yè)的學習,能夠三年與繪畫為伴。但是這些同學學習的是真正的美術么?不全是。他們接受的只是20世紀初傳入中國的西方教育的延續(xù),或者說他們只是在學習一種技能,一種考試時需要的技能。多數(shù)人并不能從中陶冶情操,得到快樂。

      今天,我們要進行的高中美術課程改革就是要從無到有的建立新的學習、認知模式,把以前的小眾化、單一式的教學模式改變成大眾化、多層次的教學模式。

      從而真正達到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的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qū)和學生發(fā)展的需求,體現(xiàn)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基礎教育改革的既定目標。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的高中美術教學應該向著普及性、基礎性、多樣性三個方面發(fā)展。

      普及性最能體現(xiàn)大眾化的要求。美術鑒賞已在全市高中學校所有班級中全面開課,美術教育不再是針對少數(shù)學生的教育,能夠普遍性的在課堂上展示美術學科的魅力,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

      篇(9)

      一、引言

      在《初中生物課程標準》中對生物教學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即通過初中生物教學,讓學生珍惜生命,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尊重生命的價值。因此,初中生物教育應該充分利用生物課程的優(yōu)勢,加強學生的生命教育,讓生物這一門研究生命、探索生命的課程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二、生物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學生相對來說和社會的接觸太少,對生命的認識也不太深刻,很多時候,不能夠對生命進行很好的認識。比如很多初中學生會有自殘和輕生的念頭,就是沒有意識到他自己的生命不僅僅屬于他自己,還屬于他的父母、教師、同學以及一切關愛著他的人。其次,通過有效的生命教育,能讓初中生更加完整和深刻地理解生命存在的意義,建立起自身的生命價值觀,去幫助和尊重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對生命有所敬畏。最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傳統(tǒng)生物教學的教學目標有所改變,將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加強情感態(tài)度的教育以及對價值觀的指導,要體現(xiàn)出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所以,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教學需要,也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

      三、當前生物教育中生命教育滲透的現(xiàn)狀

      1.教學觀念落后

      盡管新課程改革正在不斷深入,在教學中很多的方面都在不斷地改善,但是由于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的影響比較深遠。在初中教學中,對分數(shù)仍舊看得很重,進而沒有太多地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就目前來說,仍舊還有很多初中學校將生物歸類于“副科”,不管是在課程的安排上還是教學的內容上,都沒有全面深入。更甚者,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分數(shù),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占課”的情況,也就是說將原本不多的生物課程換成數(shù)學或是英語。從而讓原本就缺乏生命教育的學生對生命的認識更加不足。

      2.教學流于形式

      就當前的生物教學來說,特別是農村的生物教學,生物教師大多數(shù)都不是專業(yè)的生物教師,而是一些原本沒有生物知識,對生物課程沒有深入了解的教師進行教學。這樣的情況下,就導致導致了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一味地跟著教材念,并不能向學生傳授全面和深刻的生物意義,生物教學課程更像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開設的,流于形式,這種狀態(tài)下,初中教學中自然沒有生命教育的滲透。

      四、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想要對當前初中生物教學中生命滲透現(xiàn)狀進行改變,就應該深刻地認識到當前存在的問題,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具體應該從以下幾個的方面著手:

      1.改變觀念,重視生命教育滲透

      初中生物教師要加強自身生物知識技能的提高和完善,重新對當前的教學內容進行定位,在教學中向學生充分地進行生命滲透教育,從而讓學生建立起正確的生命觀,進而促進學生的生命教育。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構建生命教育的交流平臺,比如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網(wǎng)絡搜尋一些資料,讓學生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生命教育;最后構建完整的生命教育課程,包括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等,在生物教學中根據(jù)材中的生物教學資料向學生傳授生命價值觀。使學生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2.充分利用實驗,強化生命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教學內容需要實驗,通過學生親自實踐,在實驗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生命的構成,能讓學生對生命更加了解。所以,生物實驗也是進行生命教育滲透的重要方法。比如在進行《老鼠的分布環(huán)境》這一教學課程時,需要用老鼠進行實驗。就這一個課程來說,學生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天生膽小或是心生惻隱之心,不敢用老鼠進行試驗。但是有些學生卻認為這很有趣,在實驗的過程中以更殘忍的方式對待動物而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的不適。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試驗效果,而且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也較為不利。這兩種極端的狀況分別體現(xiàn)了學生對生命不能正確認識和對生命的蔑視和踐踏。所以,教師就應該通過這個實驗對學會進行生命的教育,要讓學生知道利用老鼠進行試驗實施為了幫助人類更好地探索生命,但是在過程中,應該正確的對待試驗中的老鼠,而不應該過分地對待。進而給學生建立“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的生命價值觀念,進而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并且,在試驗中利用的一些大自然的生物要在實驗完成之后放歸大自然,讓學生重視、善待、珍惜生命。

      五、結束語

      總的來說,初中階段是實現(xiàn)生命教育的黃金階段。生物教師在初中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生命教育進行新的定位,給學生灌輸有價值的、正確的生命價值觀,讓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對生命有著清醒的認識,從而減少不珍惜生命的現(xiàn)象,也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和學習。

      作者:張偉 單位:聊城大學廣饒縣實驗中學

      參考文獻:

      [1]安文萍.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學周刊,2014,14:89.

      篇(10)

      1.獨辟蹊徑的課堂導入法

      1.1教師為主導的導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導演”的作用,通過教師主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調控課堂教學的進程。學生通過教師的指令進行活動,從而自然地進入到新知識點的學習過程當中。

      1.2詞匯背景知識導入法最適用于閱讀課教學,當然寫作課也可采用。詞匯是語言這座大廈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任何詞匯都是音義結合的實體單位,并在語句中充當一定的句法成分。比如:A black hen lays a white egg.字面意思是“黑雞下白蛋”,理解意義可以是“丑婦生俊兒”或“世事無定”,而漢語中亦有“黑孩娶白妮兒”的說法。又如:He is not as green as he’s cabba-gelooking.(他雖年輕但不是不懂事。)如果不懂中西文化的相通與暗合,很難理解其中的寓意。這些詞出現(xiàn)在閱讀短文中時,一定要教會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因此,在閱讀課教學中,詞匯背景知識導入法很實用,能讓學生知道詞除了詞義本身外,還會在特定語境中產生聯(lián)想意義。這對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作者的本義有著深遠的意義。

      1.3語法背景知識導入法適用于寫作課和語法課教學,因為英漢民族在思維上的差異造成了在同義表達上采取不同句法形式的現(xiàn)象。漢語語法呈隱含性,英語語法呈外顯性;漢語重意合,英語重形合;漢語重動態(tài)、人稱、主動、簡單,英語重靜態(tài)、物稱、被動、復合。漢語無形態(tài)變化,只有靠語序和虛詞來表示各種語法關系、動作的先后順序與語序對稱。通過這種導入方式,學生會特別注意句子結構、句子的正確表達、語法的正確運用。這是我們在寫作和語法教學中非常可取的一種導入方式。

      2.加強并提高學生自學英語的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和自學能力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只有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和自學能力才能在進一步學習和運用外語時繼續(xù)提高,才能在遇到新問題時能夠鉆研并解決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在學校里獲得自學能力比獲得外語知識似乎更具現(xiàn)實和長遠的意義。特別提倡“啟讀練知結”相結合的原則。啟就是啟發(fā),以此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讀就是閱讀,是關鍵所在。閱讀重在理解,不僅是文章整體與細節(jié)的理解,還有詞的理解。練就是練習,通過不斷的練習,提高閱讀的能力,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知就是知曉結果,也就是得到答案,是對閱讀訓練效果的檢驗;結就是總結,概括全貌,使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整體化。這五個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互相練習,是統(tǒng)一而系統(tǒng)的教學手段。

      3.要深化興趣教學法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3.1情境教學法是興趣教學法的最好體現(xiàn)。比如在學習一些實際事物詞匯的時候,如牛奶、橘汁、梨汁、香蕉、面包之類的詞語,就可以設計多個場景來講解和練習。場景一即顧客與商家的買賣過程,場景二即就餐者與餐廳侍者之間的服務與被服務過程。通過類似的對話練習,可以使學生輕松掌握詞匯,并掌握相關會話。

      篇(11)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1)08-0017-04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將“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也將“調整教材內容,科學地設計課程難度”明確提出。可見,不管是國家教育改革文件還是新課程的推進,都彰顯了對教材難度研究的關注。但如何明確界定“難”?定性分析之余,定量的計算“難”度成為必然。基于當前科學課程實驗區(qū)的實踐需要②,基于當前的對科學教材難度更多偏向于定性說明,僅有少量源于定量數(shù)據(jù)的現(xiàn)狀,論文將針對大陸主要科學教材(浙教版《科學》③)與美國的主流科學教材(《科學探究者》④)中地球與空間科學部分的“地球、月球與太陽”主題為例,從課程廣度、課程深度與課程難度三維度進行比較與詮釋。

      一、課程難度模型及其要素分析

      課程難度作為衡量教材質量的一個重要數(shù)據(jù)指標,呈現(xiàn)了教學內容在教育結果上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質和量在時間上相統(tǒng)一的動態(tài)進程[1]。論文將基于中、美兩地課程標準[2,3]“內容標準”之知識點,采取課程難度定量模型⑤,即N=(αS/T)+(1-α)G/T(經(jīng)修訂)進行計算。

      其中N表示課程難度,S表示課程深度,T表示課程時間,G表示課程廣度;S/T指可比深度;G/T為可比廣度;α表示加權系數(shù)(0<α<1),它反映了課程對于“可比深度”或者“可比廣度”的側重程度。

      課程難度(N)指絕對的(或靜態(tài)的)課程難度,表示僅從文本角度對教科書進行分析、對比與評價,不涉及課程實施狀態(tài)下動態(tài)分析、評價(即需要考慮課程實施中的教師、學生等諸多因素)。

      課程深度(S)泛指課程內容所需要的思維深度,它不僅涉及概念的抽象程度、概念間的關聯(lián)程度,而且還涉及到課程內容的推理與運算步驟。對課程深度存在兩種主要的量化方法,其中之一表現(xiàn)為以課程目標要求的不同程度來量化[4]。

      課程廣度(G)是指課程內容所涉及范圍的廣泛程度,可用通常所說的“知識點”的多少來量化。

      課程時間(T)是指完成課程內容所需要的時間,可用通常所說的“課時”多少來量化。

      二、課程難度及其要素的定量計算

      依據(jù)上述的課程難度模型,分別計算對應于兩套教材中“地球、月球與太陽”主題內容的課程廣度、課程深度、課程時間及課程難度。

      1.課程廣度

      目前,在課程難度分析的模型中都沒有明確提出如何劃分知識點的標準。基于對兩國《科學》課程標準與教材中各知識點的理解,將每章節(jié)中一個小標題的主要內容視為一個知識點⑥。因而,可用中、美科學教材依賴的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標準規(guī)定的知識點來量化,并將屬于“地球、月球與太陽”主題范圍內的知識點分別與教材中內容一一對應列舉。

      “地球、月球與太陽”主題編排在浙教版《科學》的七(上)第三章,依據(jù)課程標準與教材內容安排,分別將各節(jié)內容的知識點列出⑦。“太陽和月球(包括太陽的基本狀況、太陽活動與月球)”、“月相”、“日食和月食”、“探索宇宙(包括人類飛向太陽的歷程、人類對月球的探測、我國航天事業(yè)的成就)”的知識點分別記為3、1、2、3,共9個知識點。美國《科學探索者》關于“地球、月球與太陽”主題內容的編排中,分別將“太陽(包括太陽的基本概況和太陽活動)”、“月球(包括月球的基本概況和登月使命”、“相、食和潮汐(包括月球的運行、月相、食、日食、月食、潮汐)”、“火箭和衛(wèi)星(包括火箭工作原理和人造衛(wèi)星)”的知識點記為2、2、6、2,共12個知識點。基于課程廣度在數(shù)值上等于所屬范圍內各知識點的總和,因而浙教版《科學》與美國《科學探索者》的課程廣度分別為G1=9,G2=12。

      2.課程深度

      我們通過相應的課程目標的不同要求程度的加權平均來刻畫,我國的《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試行)》對目標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詞語分別指向認知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體驗性學習目標。按照學習目標的要求設有不同的水平層次,具體要求程度如下[5]:

      (1)認知性學習目標的水平

      (2)技能性學習目標的水平

      (3)體驗性學習目標的水平

      基于以上賦值,我國教材部分可直接計算其難度,美國教材部分結合《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和《美國國家科學課程水平考試指南》[6]對各知識點的要求程度來相應賦分,具體表現(xiàn)為浙教版《科學》與《科學探索者》在該主題的知識點賦分分別為11與15(如表1)。依據(jù)李高鋒基于史寧中教授所提出的定量公式中的不足(最大抽象度不能綜合刻畫課程深度)而提出的應以所有抽象度總和或課程目標的總賦值來刻畫課程深度[7],可以得到兩套教材在該主題內容中的課程深度分別為S1=11、S2=15⑧。

      3.課程時間

      對于課程時間,浙教版《科學》教材主要基于教材內容與結合對科學教師的訪談而獲得;美國科學教材依據(jù)考試指南來確定課程時間。將表1呈現(xiàn)的每一知識點記為1課時,以教材中每一個單獨成頁的探究活動視為1課時。具體計算情況見表2,即浙教版《科學》在該主題計算所得的課程時間(T1)等于所屬范圍內各知識點所需時間的總和,即T1=2+1.5+2+2+0.5+0.5+0.5=9,共9課時;美國《科學探究者――天文學》在該主題計算所得的課程時間(T2)等于所屬范圍內各知識點所需時間的總和,T2=2+2+2+0.5+1+1+1+2=11.5,共11.5課時。

      三、分析與討論

      依據(jù)上述表1與表2中課程廣度、課程深度、課程時間的數(shù)據(jù),可得出課程難度定量值。進一步將其數(shù)據(jù)代入課程難度模型N=(αS/T)+(1-α)G/T,并考慮α的取值范圍(0<α<1),可得出課程難度系數(shù)的取值范圍???,具體如表3。

      從表1至表3的數(shù)據(jù)看,美國《科學探索者》教材在“月球、地球與太陽”主題內容的課程廣度、課程深度與課程時間均高于浙教版《科學》教材。主要原因在于《科學探索者》在該主題內容中增加了食、潮汐兩個知識點,同時還將“火箭、衛(wèi)星”分別單列成節(jié),也構成兩個知識點,這使得課程廣度明顯增大。對表3中的數(shù)據(jù)綜合分析,浙教版教材在減少知識點的同時,也減少了課程時間,使得兩套教材由原先的知識點差值3轉變?yōu)榭杀葟V度差值0.04,即浙教版教材在可比廣度上僅略低于《科學探索者》。

      《科學探索者》在課程深度層面較之于浙教版《科學》大0.08(若以史寧中教授的定量公式,未經(jīng)修正時該差值為0.03),究其原因主要表現(xiàn)為美國教材設計的探究活動多,表現(xiàn)了該教材在介紹知識點的同時,關注學生探究過程的體驗與方法的掌握,彰顯了《科學探索者》強調探究的理念。盡管我國科學課程標準強調了科學探究的重要性,但在主題的知識點所反映的探究活動數(shù)量不多,教材中設計的“制作小地球儀”、“活動星圖的制作”也不對應于該主題內容。因而,可以認為浙教板《科學》教材在科學探究維度的要求較之《科學探索者》低。

      對課程廣度、課程深度與可比深度的數(shù)值進行比較與分析,浙教版《科學》教材體現(xiàn)了在“認知性學習目標水平”的較高要求,使得在課程廣度相對較小的同時,呈現(xiàn)了課程深度略小于《科學探索者》,而可比深度卻大于《科學探索者》。基于對可比廣度與可比深度的分析,一方面呈現(xiàn)了《科學探索者》在可比廣度上大于浙教版科學教材,另一方面表現(xiàn)了美國科學教材的課程難度大于浙教版科學教材???。

      注釋:

      ①本文為2010年浙江省教育廳課題(批準號為:Y201018272)階段性成果之一。

      ②從科學課程實驗區(qū)的反饋情況看,“地球、宇宙與空簡科學”部分難教、難學成為突出的一條意見。

      ③目前浙江省是唯一全省實施綜合科學課程的省,除了寧波市采納了華師大版的科學教材外,全省其它的市縣都選用朱清時主編的,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學》教材。因而該文選擇以浙教材的《科學》教材為代表性的科學教材。

      ④《科學探索者》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翻譯出版的美國主流科學教材,也是最有權威的研究性學習教材。共有16個分冊,其內容圍繞一系列主題展開,體現(xiàn)了科知識、能力、方法并重的特點。

      ⑤對于課程難度,有學者專門提出了計算模型,表現(xiàn)為黃甫全的灰色模型體系;鮑建生建立的由探究、背景、運算、推理與知識含量五個因素構成的數(shù)學題綜合難度模型;孔凡哲等所構建的課程教材難度的數(shù)學模型等。基于前人的模型,有學者還選擇數(shù)學學科的特定內容進行難度計算,也有針對科學(物質科學與生命科學)相關主題內容的難度分析。本文通過對各模型、公式的比較,在采納孔凡哲等人的數(shù)學模型同時,依據(jù)李高鋒文中闡述的進行相關量的修訂,從而得到各量的定量表述。

      ⑥通過對兩地相應內容的比較發(fā)現(xiàn),兩套教材中每個知識點所包括的定理、概念等數(shù)量基本一致。

      ⑦為了與美國《科學探索者》中的“地球、月球與太陽”內容相對應,在浙教版《科學》教材內容的選取中,忽略了“我們居住的地球”、“地球儀與地圖”、“觀測太空”(這部分內容重點呈現(xiàn)于第九年級的教材內容中)。同時,考慮李高鋒提出的以“課程目標”的多少來量化課程廣度之原因,在對知識點量化之時,我們盡量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STS”四維度的目標要求體現(xiàn)的知識點分列出來,如將美國《科學探索者》中體現(xiàn)過程的“探究太陽黑子風暴”、浙教版教材中體現(xiàn)STS的“關注我國航天事業(yè)的成就”等都記為一個知識點。

      ⑧課程深度若以史寧中教授的界定(所屬范圍內各知識點所需要的思維深度的總和),計算所得值分別為S1=1.22、S2=1.25。由于課程深度值的變化,也帶來可比廣度(0.14,0.11)、課程難度值(0.52,0.58)的變化,修訂后的值分別見表3。

      ⑨浙教版中“人類走向太陽的歷程”、“人類對月球的探測”、“我國的航天事業(yè)成就”包括于“探索宇宙”,各賦1分,共賦3分。

      ???“太陽”內容包括太陽基本概況、太陽活動內容與探究太陽黑子風暴,共賦分為3。

      ???“月球”內容包括概況、月球在哪里、登月使命,賦分為3。

      ???“月相”內容包括月球的運行、一整月、月相,共賦分為3。

      ???為便于比較,取難度系數(shù)α的值為0.5。

      ???針對這一主題得到的定量比較結果,與科學教材實驗區(qū)的反饋意見相異,這確切因為“地球與空間科學的內容難度大,還是因為科學教師隊伍的專業(yè)來源,是值的商榷的。

      參考文獻:

      [1]黃甫全,王晶.課程難度芻論[J].東北師大學報,1994(4).

      [2][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6.

      [4]胡莉莉.中美初中數(shù)學教材難度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6]車泠平,陳玉蘭譯.美國國家科學課程水平考試指南――新課標教學資源譯叢[M].杭州:教育出版社,2005.

      [7]李高鋒.課程難度模型運用中的偏差及其修正――與史寧中教授等商榷[J].上海教育科研,2010(3).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Science Course Difficulty Degre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ZHOU Wen-bo & HUANG Xia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1麻豆精品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午夜| 鲸鱼传媒绿头鱼实验室之炮机测评日韩精品一级毛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国产精品乱视频|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婷婷久久久|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亚洲A∨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228;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av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13p|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