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體育教學任務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教師應根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深深體會到:要順利開展英語任務型教學,就必須注重任務型教學的設計,并突出“三個體現”,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一、任務設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英語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個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任務設計時既要考慮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造各種語言環境,提供各種運用語言實踐機會。
在任務設計時,為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我能做到以下幾點:
(一)根據學生特點,設計學生接受的任務。學生特點,即學生的年齡特征及認知的實際水平。英語教學中的任務是指學生運用目標語進行交際以得出某一結果的活動。因此,我們設計的任務既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又要適合學生認知的實際水平,這樣才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從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7A Unit 1 Reading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1)熟悉如何用英語作自我介紹和介紹別人;(2)學會使用人稱代詞,為本單元的Main Task教學做好準備。本單元的Reading內容比較適合尋讀(Scanning),即從大量的資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項具體事實或某科特定信息,如時間、地點、數字等。由于文章總共介紹了六位同學,人物較多,因此,在設計本課教學任務時,我采用了以下方式:首先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前三段完成Millie 的Profile,回答有關Simon的問題和填好Sandy所缺的信息。緊接著就是活動時間:Suppose you are one of them.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to us! 接下來的三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Kitty,Amy和Daniel三個人物,這時讓學生采用Group work是一種不錯的設計。讓每個小組成員討論后自己提出問題,然后由別的小組同學回答,提問正確加分,回答正確加分,反之扣分,最后評出最佳Group獎。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人人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接下來讓學生選擇Kitty,Amy或Daniel中的一位作為朋友,用第三人稱向同學做介紹。最后的讀后活動讓學生用五到六句話介紹自己,學習能力強的還可以介紹自己的好朋友,也可不說出名字讓同學猜測。
這樣的任務設計,既吸引了全體學生參加,又鞏固運用了所學知識,還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和操作能力。這樣的任務設計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學生能夠接受該任務,因而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觀察、主動思維、主動回答、主動參與,使完成任務的過程成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的過程。
(二)充分把握教材,設計聯系生活的任務。在設計時,無論是情景對話(Making situational dialogues)、講故事(Telling the stories)、演講(Making a speech)、猜謎語(Playing a guessing game)等,我選用的語言材料和任務設計都盡可能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中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積極參與,增強主體意識。例如,在教學7A Unit 5單元Going shopping時,我把教室布置成一個小型的“Shopping mall”,讓學生扮演顧客和營業員,用英語進行買賣活動。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促使學生更主動積極地完成任務。
(三)針對學生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每個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不可否認,學生之間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在進行任務設計時,我針對學生接受能力的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選擇適合自己的任務,或是小組任務中最適合自己的部分,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并完成任務。如:在教學牛津英語8A Unit6 Natural disasters(自然災害)Reading 部分時,我設計了兩個問題:Question 1:When the earthquake came, what did Timmy feel/hear/see/do...?Question 2:What did Timmy do to save himself after he was trapped? Question 1的答案,都是一些描述性的語句,在文章的一、二、三段很容易找到,而Question2的答案涉及文章的第四、五、六段,需要學生討論、猜測、歸納、提煉。由于設計的這兩個問題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因此,無論是采用個體學習還是小組合作討論,學生都能積極思考,把自己置于主體地位,完成這項任務。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知的主體,學生的知識、能力、品質、性格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葉瀾教授說:“一個真正把人的發展放在關注中心的教學設計,會給師生教學過程創造性的發揮提供時空的余地。”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任務設計要充分體現活動的多樣性
所謂多樣性,就是任務型活動要富有新意,具有新奇感和時代特色,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快樂。所以,在任務設計時,我充分注意做到體現活動的多樣性。在具體實施中,我根據課時特點,一般會分別設計不同的任務類型,采取有針對性的活動教學途徑。如,每個單元第一課時Comic trip是通過小狗Eddie和電子狗Hobo的一段簡潔有趣的對話點明本單元學習的內容要點,所以Comic strip環節往往可以設計這樣的活動:創設情境解決重點詞匯之后,先聽后回答兩個簡單的問題。最后,模仿Eddie和Hobo的語氣復述并表演,主要任務是通過設計聽和說的任務,以此激發學生對本單元話題的興趣。Welcome to the Unit的任務設計原則是根據材料的難易程度、任務的呈現方式做必要的、靈活的處理,可采用問題導入、看圖說話、情境對話、問卷調查等完成較簡單的話題任務等形式。如9A Unit 4 這一單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 導入,我就設計出以下幾個問題:Question1:Do you like films? Question 2:Do you know any famous actors or actresses? Question 3:Do you know any famous directors? Question 4:What films do you like best? / What films are you interested in? Question 5:Do you know what a director says when he is filming? 通過設置這些簡單易行的問題,學生在話題訓練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完成教學任務。另外,為幫助學生鞏固語言重點、難點,訓練語言知識,并培養學生的情感,我還采用辯論、表格填寫、情景劇表演等活動形式,設計有關強化語言知識的運用任務,讓學生在這多樣化的活動中提高英語的運用能力。
總之,任務設計時,要充分體現活動的多樣性,就是要求學生通過表達、詢問、溝通、交流、協商等多種語言活動形式完成任務,達到掌握語言的目的,就是要達到“能夠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和他人進行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要求。
三、任務設計要充分體現任務的可操作性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實踐遠比聽老師講、看老師板書有效得多。因此,在進行任務設計時,我十分重視任務的可操作性,注重設計一些只有通過學生的實踐才能完成的任務。
例如,在教學7A Unit 4 Food Main Task 一課時我這樣設計:
學習任務:學生以四到六人為一學習小組,調查組內成員的 hobbies, diets and lifestyles等。
活動目的:以問答的形式調查組內成員的愛好、飲食和生活習慣,為完成本單元的Main Task 做好準備。
材料:調查表格。
學習技能: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提示詞及句型:(1)基本句型及詞匯:What’s your hobby...?My hobby is .... 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lunch/supper? (2) 拓展:Why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lunch/supper? Do you think you have a healthy diet and lifestyle?
活動形式:4―6人一組。
1,任務型教學是交際法的―種新的形態,是交際法的發展,而不是交際法的替代物。
2,任務型教學強調教學過程,力圖讓學生通過完成真實生活任務而參與學習過程,讓學生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
3,任務型教學仍然強調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但從更廣泛的層面強調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4,任務型教學強調以真實生活任務為教學中心活動,修改以功能為基礎的教學活動中存在的真實性不足的問題。
5,任務型教學要求教學活動要有利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二、任務型教學的原則
Nunan(1999)對任務型教學的設計提出了五條原則,對課程開發者、英語教師具有極大指導作用。
1,語言情景真實性原則(the authentieity principle)
任務設計要提供給學習者真實的語言信息,情景設計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關聯,讓學習者在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領悟、掌握語言的運用。
2,形式功能相結合原則(theform-function principle)
學習者掌握語言形式的同時獲得運用語言功能的能力。
3,在做中學原則(1earning by doing)
學習者通過完成特定的交際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對語言知識的掌握是通過一系列活動任務去體驗、領悟(learning by experience)并從中品嘗成功的喜悅。
4,圖式建構原則(schema-building principle)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語義記憶往往是通過學習者頭腦中已有圖式事件的激活與當前刺激產生聯結來實現的。
5,腳手架原則(scaffolding principle)
在學習者現有知識水平和應達到的知識要求之間搭建起支架(scaffeld,腳手架),通過支架(即老師的幫助)把管理學習的任務逐漸轉交給學習者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三、初中英語課堂中任務型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語言輸入不夠,小組活動盲目
任務型教學是一種語言輸出型的教學模式,它側重培養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在要求學生完成任務之前,缺乏必要的準備環節。即在沒有給學生呈現完成任務所需的語言知識的情況下,便讓學生倉促接受“任務”,致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難以開口或無話可說,心有余而力不足。
2,混淆“任務”與“練習”
任務型教學中的任務是指“人們在學習、理解和體會語言之后所開展的活動,”它不同于一般的課堂練習。前者側重于對學生自我完成任務的能力和策略的培養,側重學習者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參與和在交流活動中所獲得的經驗;后者往往是一種機械性的語言訓練。
3,將任務絕對化
有些老師片面理解任務型教學,以為就是讓學生自由完成他們喜歡做的事。在很多任務型語言課堂活動中,老師過于關注任務和活動,似乎任務型教學就是“表達表達,活動活動”。其實,這種任務只能屬于一種課外興趣活動。真正的任務型教學既重視學生的興趣,也重視教學的要求;既重視學生主體,也重視教師客體;既重視“做”,也重視“學”。“做中學”或“用語言做事”是任務型教學的,核心。
4,任務與學生的語言學習相脫離
語言學習的任務是指有目標的交際活動或為達到某一具體目標而進行交際活動的過程。教師圍繞特定的交流目的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可操作、任務化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多種語言活動完成任務,達到學習語言和掌握語言的目的。
5觖乏個體思考的空間
評價一堂課的好壞,不能單純看教學氣氛是否活躍、熱烈,還要看學生在活躍、熱烈的氛圍中能否沉靜下來深入思考問題。如果沒有觸動學生的思維之弦,就談不上掌握什么知識。教師需要思考一下在備課時是否給學生留下“獨立的思考”的空間。
四、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的策略
1,處理好語言輸入和輸出的關系
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語言輸入,任務型教學強調語言輸出。語言輸人是語言學習的基本條件之一,外語學習如果沒有語言輸入,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沒有語言輸出,知識和信息只會停留在記憶階段,而無法轉化為技能,任何語言輸入也就失去了意義。
2,準確理解任務的功能,注重知識與能力的轉換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國際一體化的趨勢也隨之加強。這就要求各國之間要有共通的語言進行交流,來達到互相了解的目的,英語也就成了國際之間交流的語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國越來越重視英語的教育,對英語進行新課程改革,要求進行任務型教學。作為英語教師,如何高效地進行英語教學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初中英語教師把握好任務型教學是最關鍵的,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的英語文化水平,了解什么是任務型教學,如何對英語進行任務型教學,怎樣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意義深遠,是提高課堂效率最好的教學方案。
一、初中英語教學現狀
目前,我國初中英語教學費時較多,但是收效很低。多年以來,國家在英語方面的教學研究花費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財力,可是收效甚微,很多的學生,尤其是男生經過多年的英語學習,仍不能熟練閱讀外文書籍,難與他人進行英語對話交流,甚至英語考試時的聽力都聽不懂,閱讀無法理解。初中英語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其中適合我國英語教學的方法,如:聽說法、交際法、直接法、認知法和語法翻譯法。而在各地方初中英語教學受到了教學環境和條件的制約。個班級的人數較多教師教學吃力,教師的教學模式落后,對學生采取滿堂灌的方法進行英語教學并施加考試壓力,課堂枯燥無味,使學生失去了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如此應試教育,即使是學得好的學生也是高分低能,無法與他人進行實際交流。總之,我國初中英語教學現狀具體表現為:教師的教學方法死板,教學內容不靈活,知識灌輸過多,學生獨立思考和訓練的機會較少,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中,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處于被動的位置,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調動學習積極性。
二、初中英語實施任務型教學方法
初中英語實施任務型教學,首先要求教師擺脫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質,靈活使用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其次要有具體的教學任務,明確了課堂教學任務學生才會自主學習,將語言知識與技能結合起來,從而提高英語語言能力;最后明確活動主體。老師是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但不是活動的中心,二者不能混淆。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教師在設計活動主題時要堅持任務型教學的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來圍繞學生進行。
我們用這些方法來進行實例分析,如: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的Unit 2 Where’s the post office?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先介紹一些方位的表示方法。學習next to 詞組時,老師可用一個足球和一個紙箱并排的圖片來進行說明,再附上例句:―Where’s the
soccer ball?―It’s next to the box.這樣學生就能形象地記住next to 的意思并能實際運用。圖文并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愛好,英語的學習也會輕松快樂。
三、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的意義
任務型教學,指的是在領會,了解,運用的課堂活動中完成教學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互動。對初中英語進行任務型教學的意義表現在許多方面,比如: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教育部實行新課程改革之后,各中學積極尋找新的教學方案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任務型教學就有很好的實踐意義。具體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有了學習的動機,從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英語水平;任務型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合理安排教學任務,內容生動,富有朝氣,從而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集中精神,自覺主動地學習。同時學生會表現出很強的求知欲,樹立了學好英語的堅定信念;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目的性、綜合性和過程性是任務型教學的特點,而實現這些特點就要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對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是很好的鍛煉。
參考文獻:
任務型主題教學是以任務為中心,圍繞教學主題,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互動,從學情和班情出發,優化設計任務使語言教學真實化,引導學生在對主題的探究、完成的過程中掌握語言知識,提高語言綜合運用技能。
一、任務的設計原則
在任務型主題教學模式中。主題是教學的核心,設計任務時通讀教材,根據班情和學情創設主題任務內容。任務的設計分為課堂教學任務和現實教學任務,在對任務的設計、選擇、組織和實施的過程中遵循以下原則1)依據課程標準中語言知識、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度等要求設計任務,體現本次主題教學與本單元的有機統一,使任務的完成目標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保持一致2)因生制宜。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之融入到任務完成的過程中3)重視主題內容的實效性、時效性及趣味性,激發學生參與興趣4)利用現有的網絡、多媒體等教學資源培養學生個性化、自主化的學習習慣和能力5)體現學習的合作特點,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交流互動及協作6)體現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英語學科與各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任務的系統性及延伸性7)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即是任務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又是示范者和評價者。
二、任務的設計策略
在任務型主題教學中,任務的設計可分為任務前、任務中和任務后三個階段。
任務前階段是課堂學習的準備階段,是任務的呈現。設計任務①介紹主題和引入任務②收集與任務有關的背景信息,準備課堂上全班匯報。任務中階段是任務型主題教學的核心,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互動及合作在英語氛圍中實現語言綜合技能的提高。設計任務①操作任務。明確了任務的目的、要求之后,依據任務呈現階段所獲得的背景信息,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任務②展示成果。依據學情和班情各組代表以合適的形式就適宜的任務內容展示各自討論成果,教師就各組展示環節予以調控,靈活安排③評價。形成性評價任務的完成,關注學習過程,讓學生切身感受學習的成就感,增強信心。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c)-000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與整個世界的聯系日益密切,國際間交流不斷擴大,對擁有外語能力的人才需求也在增長,英語交際能力在國際交往和國際貿易中在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公司也越來越多,但是我國卻沒有足夠多的掌握英語交際能力的人才。我國的外語教學注重的是掌握和理解,大多都是為了能夠應付中考、高考,英語的交際能力卻明顯欠缺,這和我們國家的英語教學模式是分不開的。
1 任務型教學與傳統教學
1.1任務型教學
任務型教學是一種新型語言教學的理論模式,對教學實踐有著深遠的影響和意義。自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由大量學者和教育方面專家的研究和實踐,是由大量的第二語言研究者還有外語教學研究者經過實踐得出的成果,也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形態之一。
1.2任務型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對比
(1)任務型教學一開始就具有目的性、思維的挑戰性、自主性、全面性等特點,能夠高效的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語言的綜合能力。
(2)任務型教學與傳統教學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任務型”,它通過讓初中生完成一定的任務來加強語言的學習,增強初中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和注重初中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2任務型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2.1任務的設計
任務的設計,應該注重趣味性、目的性、設計性、創造性、交際性等。如果讓學生去主動地完成這個任務,那么這個任務的設計就必須有目的性,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習,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趣味性,這點非常重要,因為興趣才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學習語言更是如此,如果沒有對語言學習的興趣,那么對于初中生來說,那無疑于是一種巨大的痛苦。
2.2任務型案例分析
(1)初中英語第二冊(上)對話的形式呈現了反意疑問句,反意疑問句是這一單元的重點。可以先設計一個中心任務―?-用反意疑問句“Talk about the weather of different season”。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中國與世界地圖,并給學生布置任務―-通過閱讀地圖談論不同城市在不同季節的天氣,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用語言做事,活動符合新課標所倡導的“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的“任務型”教學途徑,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這樣便很自然地引出對話的主題――The weather in Sydney。設計“Brainstorming”,讓全班學生群策群力快速聯想與春、夏、秋、冬有關的詞,使學生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又不偏離任務的中心,還能夠提高初中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2)初一上冊UNITS1-3設計的課堂任務,任務是制作一張“Personal credit card”用來自我介紹。目標就是通過編對話的形式掌握UNITS1-3所應學習思維日常交際用語,例如問候、自我介紹、詢問姓名、年齡及所在學校和班級等,培養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語操作過程中老師布置任務提出要求,學生兩個人一組進行對話的練習,可以根據對話的內容來填寫對方的信息,再各個小組間競爭,展示出較好的個人信息卡。任務要求鍛煉Listening,speaking和writing能力,此任務符合學生日常生活,并且是為了讓初一學生更好的認識彼此,這個任務型教學案例體現了互動式的教學方案。
(3)初中英語某一單元中心是“顏色與心情”,了解不同的顏色對人心情有何影響。通過任務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來完成
Step1. Warming up
任務設計(1)do a survey about your favourite color
(2)show up
Step2. Leading-in
任務設計: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different colors in the world, and can you divide them into 2 parts?
Step3. Skimming
任務設計:skim “reading” within 90 seconds, try to finish the table
Step4. Talk show
任務設計: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mselves, but they should mention the following points.
(4)在學習JEFC BOOK II Lesson23“who has the coin”教師做以下設計:
Step1.Teachers to use words and grammar teaching of the game
Step2.with the help of the teacher in the games
Step3. Teachers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English will be the rules of the game, causes the student to fully control the whole game, improve the 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2.3初中學生的特點
首先,需要了解初中學生的特點。初中學生的特點就是精力旺盛,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和行為,喜好攀比,有青春期獨有的叛逆,而且有極強的表現欲望;他們意志力比較差,各方面還不太成熟。這是一個特定的人群,他們大多都是第一次接觸英語這門學科,所以對英語的了解還不夠多,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英語教學者充分展示英語這門學科的魅力,讓這些剛剛接觸英語的學生們對英語產生好感。
想要通過任務型教學提高初中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就必須了解初中生的特點,并且還需要老師為學生量身定做一系列的任務學習計劃。如果根據初中生的特點而去理性化教學,再加上任務型教學,使初中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得到提升將是一件輕松語言教學實踐。
21世紀,全球化趨勢在不斷蔓延,國家與國家的距離在逐步拉近,語言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外語教學尤其是英語的教學能夠直接影響到國家綜合的發展。因此,提高英語教學的水平和英語教學的質量是當前我國英語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在我國,英語教學就是為了應付應試教育,所以學生們盡管不懼怕英語考試,但是,英語交際能力是不足的。任務性教學能夠提高英語教學效率,使學生們擁有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再和傳統的英語教育一樣,任務型教育能夠提高學生尤其是初中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是適合在我國初中課堂上采用的一種新型語言教學理論模式。
參考文獻
一、聽前(pre-listening)活動
這一階段主要以確立聽力期望,激活背景知識,展開話題,激發動機以及語言和語音微格教學訓練為主要手段。教師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時,必須從基礎的語音入手,逐步過渡到單詞、短語、句子、對話和語篇。任務前階段主要是根據聽力材料布置聽力任務。在初始階段,教師要盡量降低學生答題的難度和要求,做到既顧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聽力活動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又達到逐步提高學生聽力的目的。就學生而言,要想提高聽力能力則必須做到以下幾點:①養成良好的聽力習慣,邊聽邊作筆記以減輕記憶負擔;②平時要加強語音訓練,多模仿,培養語感;③多閱讀,擴大詞匯。
二、聽時(while?鄄listening)
聽時階段是聽力的關鍵時期,也是教師最難控制的階段,以信息理解和技能訓練為主,這一階段,教師給學生提供形式各樣的任務,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這些任務應該遵循層層遞進的原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成就感。任務中階段由學生集體和個體準備聽力任務,并展示成品。比如,讓學生聽完一個故事后進行角色扮演等;另外,教師還應從聽力過程入手,注重培養學生聽力策略。應授之以“漁”而非“魚”。對學生而言,聽的過程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過程,即學生要主動去構建新的知識。在這一階段,學生必須利用英語特有的呼吸停頓、節奏,抓住有利時機快速記下有用信息諸如年、月、日、星期、鐘點、年齡、人名和地點等,必要時,通過筆記即刻激起已有記憶,使音、義、形快速形成聯系,從而對語篇作出正確的理解。此外,段首句和過渡性詞語大都是表達段落的內容的,而過渡性詞語則會表現出出題人的思路、時間和空間、舉例和例證、對照和比較、引申和轉折、推論和總結等邏輯關系,它對整篇的理解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聽后(post?鄄listening)
聽后是聽時的延伸,同時為下一次聽時做準備,主要是鞏固聽力信息和技能評估聽力效果。這一階段,教師不僅要核對答案、評估學生對所聽內容的理解程度,而且要了解學生聽力提高與否,便于及時調整聽力訓練策略,糾正學生不恰當的聽力習慣。任務后階段是結合學生聽力任務展開所反映的問題進行詞匯、語法及聽力策略的專項訓練。聽力結束后,學生自身也應評價自己在聽力訓練中的得與失及時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必要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要求學生對聽力材料進行簡要的復述。
總之,提高聽力教學有效性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認真研究聽力教學的理論和方法,采用多種聽力訓練方法,展開適應新形勢的聽力教學。讓任務型聽力教學與其它聽力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的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魯子問 五篤勤.《新編英語教學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一、初中體育教學的特點
它是實現初中體育教學目的和任務的基本途徑之一。初中體育教學除具有與其他學科教學的共性外,還具有其自身的學科獨特性。雖然目前各界對初中體育教學性質的認識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說,初中體育教學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教學目標的多向性。初中體育教學的目標可以同時指向多個不同的方向,比如提高初中體育運動知識,增加學生的體質體力和運動技能,運動情感的具體體驗以及進一步加強心理素質等等,也即讓學生在身體、運動認知、運動技能、情感、社會心理等各方同時進步、和諧發展。這一點與文化課有所區別,文化課的主要目標是向學生傳授某學科的知識,而且僅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去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其目標比較單一、簡單。
2、教學過程的實踐性。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尤其是學生是通過身體直接參與,主要以身體活動為主。畢竟初中體育教學的內容和大量的初中體育運動項目都強調以活動為主,所以在初中體育的教學過程中,其主要是通過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身體練習去學習體育運動的技術技能。由此可見,初中體育教學是學生直接參與的體力實踐活動。
3、 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和復雜性。初中體育教學的特點決定了它的實施主要依靠在戶外開闊的環境中,通過身體活動參加,練習內容形式多樣,參加人數較多,為師生之間的互動創造了方便有利的條件,也大大增加了師生之間互動的機會。也正是基于此,它無形之中增加了初中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性和組織管理的復雜性,也顯現出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作用和人際關系的特殊性。這一點與一般學科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截然不同。
二、初中體育教學中互動的深層次分析
"互動"一詞的概念在哲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不同學科中是不盡相同的,在綜合理解其涵義的基礎上,我們結合初中體育教學的特點,把初中體育教學中的互動理解如下:初中體育教學中的互動指的是師生在初中體育教學的具體情境中,以特定的符號系統為中介,為傳遞初中體育知識信息、溝通情感及交換意見而發生的直接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一種活動。
作為一種教育性的互動,初中體育教學中的互動是社會互動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同時它也是一種特殊的人際溝通,即指在學校這一社會組織中,它是師生在初中體育教學的具體情境中相互交流信息情感、反饋意見、和共享信息的一種人際溝通活動。具體說來,它包含以下幾方面的意思:
1、 初中體育教學中互動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由于互動的本質屬性在于主體性,是共存的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和相互理解,所以在互動的過程中,互動雙方要實現各種信息的交流與行為上的互動;
2、初中體育教學中的互動是特定的,它必須在初中體育教學活動情境中去實現人際互動。離開了它的特定互動情境,初中體育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特殊性等于空談;
3、實現初中體育教學中師生間的互動必需借助于一些特定的符號系統,比如運動技術概念或術語、動作、體勢等,以這些為中介運用語言和非語言(包括動作和形體語言等)兩種形式去實現的;
4、初中體育知識(包括技術技能等)中的信息、情感、態度、意見等是初中體育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內容。只有通過這些內容,才能讓師生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發生變化,促使師生間的彼此了解、交互作用,從而形成共同的觀點和認識,進而達到師生間的人際溝通,最終實現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認知活動、情意活動的協調,初中體育教學目標和任務的完成才有所保證,實現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
當代教育賦予體育教學的任務已經不僅僅是單純地教授學生體育技巧,還有幫助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任務,這兩者相比較后者的實現難度更大,后者同時也是我們這些身處一線的體育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奮斗的工作目標。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這個目標不太容易實現,那么我們怎么做才能實現它呢?筆者認為要達到在初中體育課堂上借助體育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目的,就必須提高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參與度。因為只有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體育課堂,才能高質量地完成初中體育教學任務,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品質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標。接下來,筆者將對如何在體育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出幾點看法。
一、促使學生體會體育教學的意義
不少學生并沒有意識到初中體育課對他們發展的重要性,體育與其他文化科目相比一直處在一個不受人重視的地位,這直接導致在學生的潛意識里認為體育是可有可無的課程,以至于他們經常在上體育課時選擇敷衍了事,學生這樣的學習狀態使體育教學無法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與他們進行認真的溝通與交流,讓他們認識到體育課的重要性,明白認真對待體育課將對他們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要讓他們知道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是將來學習和工作的重要資本。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這將成為他們以后求學乃至工作的阻礙,會降低他們學習和生活的質量及喪失平等競爭的機會,因為他們的身體素質低下。任課教師在讓學生意識到體育的重要性后,他們就會自發地參與到體育課堂中,這是達到初中體育教學目標的基礎。
二、建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體育課堂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要明確地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課程教育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體育老師則成為他們學習體育知識的引導者和答疑人。現如今,大量的教學實踐說明了一個道理,即只有在倡導以學生為本的課堂上,初中體育教學才可以更好地達到培養學生良好品格的教學目標和完成初中體育的教學任務。這是因為學生成為每一節體育課堂的“主人翁”時,他們會成為推動體育課程開展的動力,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主動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提升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的體育教學目標。同時當任課的體育教師把學生當作體育課堂的主體時,對教學大有裨益,它能夠使體育教師更清晰地了解學生體育技能的掌握情況,從而根據學生需求對課堂教學的各部分內容進行細微改變,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體育訓練,逐步提升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以及把控好學生的運動量,確保不會出現運動過量的情況。
三、借助多種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喚起學生的熱情
每個教師應該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己的體育教學方法和模式,爭取每節課都有新鮮的知識和技巧激發學生學習各種體育技能和體育常識的熱情,讓學生由衷地喜歡上體育課,積極參與到體育課教學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單一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所以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愛上體育課并且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教學中,所以在初中體育課堂上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比如在體育課堂上使用游戲教學法,本人在教導學生學習排球技巧時就使用了一種排球接力賽的游戲教學方法: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組進行墊球接力,速度快的小組獲勝。通過這種競賽的游戲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強大的好勝心,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年少氣盛并且有很強的求勝欲望。求勝心會促使他們在體育課堂上專心學習墊球的技巧并積極地進行墊球練習,以贏得這場排球接力比賽,顯而易見,體育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游戲教學方式使全班的學生都積極并且快樂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四、強化教師自身的教學本領
為了增強體育課對學生的吸引力,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課堂中,體育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體育教學水平和體育專業水平。一個教師有著很高的體育教學水平和專業水準,他的課堂定會充滿魅力,使學生不自覺地跟著教師的指導投入課堂學習中。所以教師應該為自己有寶貴的實踐機會而高興,不斷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體育教學中,在每節課進行體育教學經驗的總結,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從而逐步摸索出屬于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初中學生的體育課堂參與度,達到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的教學目標。
可以這么說,學生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課堂參與度,對能否有效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靈活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等多個方面著手激發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發并且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變成初中體育課堂真正的主人。
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要從多方面著眼。其中,學校、教師、學生是最重要的三個方面。協調好三者關系、三方共同的改善進步是提升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最重要的方法。
一、發揮學校教學陣地的作用
學校是教學的陣地,這一點對初中體育教學來說也不例外。以前的老舊教學模式下,一些學校的領導們只注重升學率,只注重抓文化課,輕視或者直接去掉了初中體育課程,這是造成這些地區初中體育教學質量一直低下的主要原因。但是隨著新的課程改革標準的實施,體育加試也被列入初中升學考試的范圍之內,這就極大的提高了初中體育教學在整個初中教學之中的“地位”,客觀上促使相關的學校領導們轉變教學策略和內容,改變以往對初中體育教學比較輕視的錯誤態度。
首先,充分發揮學校的教學陣地作用,積極鼓勵和安排師生組織課內外的體育活動,保證學生享有充足的體育教學課時。其次,學校領導應當高度重視初中體育教師的培養。加大力度培養一批高素質水平的體育教師是提升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再次,學校應當加大對體育器材、體育活動場地、以及體育教學相關費用的投入。原先沒有或者不足的體育訓練場地要擴大面積;引進新型的體育器材,讓它們成為幫助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左膀右臂。最后,學校可以定期舉辦運動會,動員全校師生都參與進來,給同學們創造出一個良好的互相學習交流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平臺。這樣,通過學校領導的重視和一些相關措施的制定實施,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初步條件已經具備。
二、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學生是體育學習的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去是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直接途徑。
1.運用體育游戲,創新體育教學方式
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只是單調機械的跑步、跳遠等寥寥幾種項目,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枯燥乏味的逆反情緒。這就需要體育教學方式的創新。創新的重點是運用新穎的體育游戲。體育游戲的運用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趣,驅除他們身體和心理上的疲勞,重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想而知,如果學生們都滿懷激情,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體育知識,那么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就指日可待了!
2.增強學生對體育價值的認識
傳統的初中教學一直存在著重視文化課而輕視體育課的錯誤教育思想,這也使得學生對初中體育課程學習的不重視,是造成初中體育教學質量一直難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應當摒棄這些觀念,增強學生對體育價值的認識,使他們從根本上樹立正確對待體育學習的意識。學校和老師應加強這方面的思想宣傳力度,著力宣傳進行體育學習和參加體育鍛煉的作用意義:體育鍛煉可以消除平日里的身體和心理疲勞,緩解同學們緊張的學習氣氛;又可以強身健體,磨練同學們的意志,有助于提升綜合的身體素質。總之體育學習是能讓我們受益匪淺的。這樣,在耳濡目染的引導過程中就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們體育鍛煉的參與意識,增強了學生對體育價值的認識,從而有助于推動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提高初中教師專業素質水平,擴大完善初中體育教師隊伍
初中體育教師是初中體育教學的主導力量,在提升初中體育教學質量過程中,體育教師也占據著不可小覷的力量。現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加大對初中體育教師的培養力度,培養他們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創新能力。以前由于學校對體育教學的輕視,造成了大部分初中學校體育教師資源的短缺,即便是有的地方不缺少體育教師,但他們的水平和素質也令人不敢直視。此種情況之下,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質量更是舉步維艱。這是個值得注意的問題,要改變初中體育教學的現狀,就必須從體育教師著手,加大對體育教師的培養力度,全面提高初中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學生溝通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儲備,與時俱進的能力。使他們全面提升教學能力和素質,從而逐步有利的推動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結語
總而言之,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不是一件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任務,它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從學校、教師、學生三方面著手,三方各司其職、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相信經過以上的途徑和方法,初中體育教學質量定能夠有明顯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孔毳.淺談如何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J].學校體育學,2013(31).
關鍵詞 拓展訓練 體育教學 初中 必要性分析 注意問題
拓展訓練最初只是心理訓練的一種,但是隨著這種獨特的訓練模式的推廣和發展,現在其所應用的領域也越來越多。拓展訓練和學校體育教學兩者之間存在著諸多的相同點和契合點,如果能將拓展訓練科學的引入初中體育教學,對于初中體育教學水平的提升將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鑒于此,本文就針對拓展訓練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一、將拓展訓練引入初中體育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一)將拓展訓練引入初中體育教學符合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需求
雖然說近些年來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實施,初中體育教學也取得了諸多的進步和發展,但是部分學校卻仍然無法短時間內從根本上擺脫傳統體育教學觀念和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影響,以致于初中體育教學的教學內容仍然較為單一,且很少關注到學生的情感體驗、價值教育極易養成教育。而將拓展訓練引入初中體育教學之后,拓展訓練的健身性、娛樂性、開放性和教育性卻給初中體育教學活動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組織開展方式,也給學生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因此將拓展訓練引入初中體育教學不但是對于現有的初中體育教學工作的補充和完善,還有助于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延續。
(二)將拓展訓練引入初中體育教學符合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需要
拓展訓練與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項目有所不同,其不但強調拓展訓練內容的健身性,還十分拓展訓練的挑戰性和實用性。將拓展訓練引入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之后,學生的參與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得到有效的激發,而在拓展訓練活動中學生切實通過動手動腦、互幫互助的去克服困難,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意志品質也會得到有效的培養和發展。因此,利用拓展訓練的方式來組織開展初中體育教學活動時,不但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二、將拓展訓練引入初中體育教學時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一)在利用拓展訓練的方式開展初中體育教學活動時,應注意教學內容的選擇
社會上的拓展訓練俱樂部組織開展的拓展訓練活動項目十分多樣,但是這些項目卻不見得適用于初中體育教學。在利用拓展訓練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為了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任課教師一定要重視內容選擇的問題。
概括來說,在針對初中體育教學活動對拓展訓練項目進行組織和篩選時,任課教師可注意考慮如下幾點:首先,所選擇的拓展訓練活動應在體現“體驗式”教學特點的同時,能夠以體能活動作為引導,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和意志品質的培養;其次,所組織選擇的拓展訓練項目應符合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現有的水平,不應難度過大讓學生產生消極挫敗心理,也不可難度過低,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最后,所組織選擇的拓展訓練項目要符合現階段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具備良好的可操作性。例如:像坐地起身、快遞傳球以及盲人闖陣這類對場地器材要求較低,又符合初中學生身心特點的拓展訓練項目,就可以巧妙有效的運用到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之中。
(二)在利用拓展訓練的方式開展初中體育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任課教師執教能力的培養
在利用拓展訓練的方式來開展初中體育教學活動時,任課教師是活動的直接組織者和執行者,任課教師的執教能力如何會對其能否在活動過程中有效的抓住體育教學與拓展訓練兩者之間的契合點,并加以創造性的運用產生直接性的影響。
由此可知,任課教師的執教能力與能否引導學生通過拓展訓練的方式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有著十分重要關系,而要提升任課教師的執教能力,學校不但要鼓勵其積極主動的通過多種渠道去學習和了解與拓展訓練相關的知識,還要定期或是不定期的組織外出學習,通過對社會上的拓展俱樂部的實地調查和了解,或者是通過去其它已經利用拓展訓練組織開展體育教學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學校去考察來讓體育任課教師了解和掌握拓展訓練的內容、過程以及組織方法等知識,以盡可能的提高本校體育任課教師在利用拓展訓練的方式來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時的能力。
(三)在利用拓展訓練的方式開展初中體育教學活動時,應注意學生的安全問題
安全問題,是體育任課教師在將拓展訓練引入初中體育教學活動時應重視的關鍵問題之一。學校體育教學必須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則,這一點在利用拓展訓練的方式來組織開展初中體育教學活動時同樣也不例外。
因此,在將拓展訓練引入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時,任課教師就要針對安全問題提前做好全面的準備和預防措施。首先,在利用拓展訓練的方式來組織開展初中體育教學活動時,任課教師不但要認真了解拓展訓練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提高自身的安全警惕,還要并向學生清楚的講述訓練中可能存在的危險,以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其次,在拓展訓練開始之前,任課教師一定要針對開展拓展訓練活動所使用到的場地、器材以及周邊環境進行安全排查,及時排除中間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最后,在拓展訓練開展的過程中,任課教師一定要注意組織管理的科學性,盡可能的通過嚴謹周密的組組管理來降低出現安全問題的幾率。只有這樣從多方面、多角度入手,才能保證拓展訓練活動的順利高效進行。
參考文獻:
一、體育教學
體育教學是按照一定計劃及相應標準進行的活動,這一活動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組織性,是一項長期進行的活動。這一活動由教學者與學習者共同參與,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多元化全面性體育人才、強健學習者的體魄、培養學習者意志道德品質等。體育教學歷史悠久,但是到了現代才有了長足發展,得以在學校課程中占有一席之地。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這一現象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休閑時間的同時,使得人類的身體健康面臨挑戰。20世紀70年代以后,體育教學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視,并有了明確的標準,自此,體育教學地位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體育教育有著鮮明的特點,即系統性、統一性、教育性,對于自身的發展有著明確的目標。系統性指學習者從體育教學中受到的系統性針對身心健康的全面有序的鍛煉。統一性則是指學習者在體育教學中受到的身心合一的教學指導。在統一性強的體育教學中,學習者不單在體育運動技巧能力方面得到了鍛煉,更在心理、美感等方面得以提升;教學方法上趨于多元統一化,不拘泥于形式;注重心理生理變化相統一的教學規律。作為教學活動,體育教學具有明顯的教育性,在教學期間,每一項活動都應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對學習者暴露出來的特性也應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二、興趣教學法
興趣教學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教學引起學習者的興趣達到教學目標。興趣教學過程中,注意變換教學方式,合理安排教學任務,使課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學習者對所學課程保持興趣,更好地保持學習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學者,如何提高課程趣味性,使學習者對課程保持學習興趣極其重要。首先,作為教學者,需要放下身段,營造和諧的學習教學氛圍,將學習者與教學者之間的隔閡消弭,建立更好的溝通渠道。其次,將自身對教學科目的興趣展示到日常教學過程中,使學習者能夠親身體會學習科目的魅力。還有,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明確每一個目標,使學習者能夠對自身學習產生明確的成就感,保持成就感,以鼓勵學習者自主學習進步。學習者在進入正式學習之前無法對體育教學內容有正確的具體系統的認識,對很多體育知識存在錯誤認知,尤其是女性學習者,對不少體育常識存在盲點。如何使學習者正確學習體育知識,并指導學習者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得以實踐,對教學者來說是很困難的。
三、初中體育教學現狀
專業體育教學器材耗費資源對偏遠山區或貧困地區而言過于沉重,多數學校選擇放棄專業資源需求過多的教學內容,只是教授學習者簡單、易操作、普及度高的少數體育項目。其他地區,學校多迫于升學壓力,將其他課程安排在體育教學時間內,使體育教學無法順利進行。體育教學所需場地建設花費巨大,使多數體育課程沒有教學場地,體育教學實行難度增加。初中學生資質層次不齊,體育教學卻無法因材施教,導致學習效果欠佳,更有甚者,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學習者被迫進行體育訓練導致身心受挫。學習者本身對體育了解甚少,日常生活中極少參與有組織有規模的體育活動,再加上科技進步的沖擊,體育鍛煉在學習者的生活中無處容身。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教學者的指導才能進行專業性質強的訓練,日常生活中無法進行相應訓練,對學習者在體育方面的進步產生不了跨越的鴻溝。對于教學者來說,教學現狀對教學計劃的實施、教學效果的保證具有極大的局限性,導致很多教學無法進行。這些情況,使得教學者對體育教學重視程度一降再降,不愿花費心力安排具體全面的課程訓練,只求學習者能夠測試及格,更多時間留給學習者自由活動而不去督促訓練。
四、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運用
初中教學階段,體育教學對學習者身體素質提高極為重要,正確有效的引導對學習者的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作為教學者,對學習者日常學習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興趣教學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者扮演著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合理應用興趣教學法為學習者的體育學習打開一扇嶄新的大門成為每一個教學者最重要的任務。
興趣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階段的應用離不開教學者的引導,教學者在教學階段應注重教學氣氛的營造,組織不同規模的體育活動,使課堂氣氛保持活躍,讓學習者對體育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并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培養學習者之間相互幫助共同進退的品質。
體育教育的改革是由上而下的,初中體育教學需要學校對體育課程重視并為此加大投資力度,為體育教學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然后是教學者對體育教學計劃進行調整,不再拘泥于已有教材,全面豐富教學內容,增加趣味性。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應該注重方法的變化,將游戲、集體比賽等加入教學過程,提升學習者對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采用興趣小組將學習者分為多個小組,針對小組的不同設計教學內容,同時結合情境教學等其他教學手段,將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出來,以期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能夠主動自覺地進行自主學習與鍛煉。
五、結語
初中體育教學弊端存在已久,并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但是興趣教學法的應用為這一現狀提供了一條可行性極強的改革之路。只要堅持推廣興趣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教學中的弊端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解決。